财务风险的对策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的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的对策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防范与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呈增长态势。会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企业要识别各种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采取积极灵活的财务管理办法,及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可能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具体来说,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由以下情况产生: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较大。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在对外投资上对投资风险的盲目投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三、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为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对潜在风险和危机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采用科学的识别、分析和控制方法,采取有利措施, 把风险降到最低,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风险避免

对一些风险过大的方案应加以回避,例如:不与不守信用的厂商进行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新产品在试制阶段诸多问题而果断停止试制等。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

(二)风险控制

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

(三)风险转移

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承担,以避免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甚至灾难性损失。转移一定的风险后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也会大大折扣,企业的运行轨道就会畅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有所好转,企业就会有更多的资本继续发展。

(四)风险自留

在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承受风险损失下,采取风险自担和自保方式,自行解决风险损失。自行解决的好处是企业就会积累更多的经验,这样当企业面临困境时企业就能把风险损失降为最低。

(五)风险组合

在诸多风险情况下企业可将各种原因的风险进行有规划的组合,然后再进行各个击破,化解风险。

(六)风险规避

对突发性、高风险,其损失巨大而又难以回避的风险,有意识的采取避险措施。

(七)风险预防

事先从制度、文化、决策、组织和控制上,培育防御风险的能力,承担风险和集中风险。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完全解除财务风险是不够现实的,但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企业只有在控制、防范、管理等环节上做到本位一致、环环相扣,企业才能在众多群雄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获的盈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吴世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财会月刊,2007,(3)

[3]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教材,2008年版

[4]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类

(一)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相关预算的制度改革进程中,实行部门预算,通过对预算经费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期望借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固有矛盾,而实际情况中,仍无法避免预算经费的互相挤占,从而带来了较大的支付风险。

(二)筹资风险

中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来自财政拨款,其中也有一部分需要靠自身能力解决,因此需要一定的自身筹资。同时,也有一些事业单位将资金用于进行长期投资,从而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风险,因此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

(三)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在对投资所可能造成的风险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容易导致巨大亏损,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在对内投资上,主要精力放在对事业单位内部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有时候会超出自身资金的承受能力,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核算风险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各项财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当前先进的管理体系脱节。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私营企业,对于财务的知识、政策法规、核算水平等方面的更新明显滞后,造成在财务核算时效率偏低,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五)管理风险

当前,大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致使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主要原因是:管理手段未能及时更新;财务监督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制度落实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约束力不够。这些不足,会导致会计信息精确度不够,无法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大多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的举债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的这种特征,导致外部环境给予其贷款的帮助更加有限。因而一旦遇到债务问题,事业单位的解决能力便捉襟见肘。

(七)道德风险

事业单位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经济机构,每一名财务人员的财务职业道德在每一个事业单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我国当前大多事业单位都未能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道德建设机制;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对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也不是很明确。因此,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市场化的进程也在加剧,因而财务管理风险也在所难免。由于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的特性,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要按照严格的既定的规章制度来使用财政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财务风险,仍有国家财政作为强大后盾。因此造成财务管理态度散漫,而且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大局意识,只是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局限在资金风险,并没有认识到经营风险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部门的责任权利不十分明确

由于事业单位不为自身盈利的特性,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态度不够积极,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因此,从财务层面讲,部门的责权利不明确,会产生许多风险,如预算执行无法合理规范,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资金使用无绩效等。

(三)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科学

因为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分析,导致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凭主观经验决策,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够实行大额资金的集体研究,只是由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人决定,这种现象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极大的浪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事业单位财务环境复杂多变

环境复杂多变同样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比如通货膨胀,使得资金供给持续的短缺,实物性资金相对的升值,资金的成本逐渐的升高;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通过外贸、金融等对我国实体的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严谨

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多样化发展,造成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变得相对复杂,但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作为指导,造成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使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因而工作变得力不从心,无法依法履行财务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对对策分析

(一)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越高,就越能清晰理性的分析市场,高瞻远瞩,那么财务管理风险就会相对减小,这就更要求经营者的高级职业素养判断,对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影响财务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准确的估计定位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培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风险。同时也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训制度。令财务人员深刻了解财务管理风险对事业单位的重要影响。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将风险防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此外,在采取规避风险的对策时,也必须要以事业单位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越高,就越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

(二)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位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将责任落实到位,给予每个员工清晰的责权界限,和明确的工作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员工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而且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激发其工作的责任心。

(三)建立财务风险发掘和预警机制,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依据

要建立财务风险发掘和预警机制,就要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分析风险的潜在可能。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1、风险信息收集。即收集与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相背离的重大信息。2、风险识别。即指通过收集的信息,识别组织面临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因素。3、风险分析。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对财务风险的后果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预计,揭示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多少,将在多大范围内发生,将造成多大的损失和影响等问题。4、风险计量。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风险划分等级,以及划分事业单位应相应采取何种程度的应对态度。5、风险决策。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将风险收益与控制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综合的比较,以确定事业单位对风险的应对态度。并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确定应对风险的管理方案,来减少或者消除风险。

(四)建立风险外部环境监测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的外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外部环境监测机制,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财务风险发觉和预警提供政策和机制导向。

(五)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有助于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从管理的角度监督整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展,及时发现薄弱的环节,确保任何子部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合理处理财务管理,从源头上尽量减小财务管理的风险。

四、结语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当中,要结合以上对策,挖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并根据风险涉及各种内外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特征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财务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形成适合事业单位的特有的管理模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快速便捷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15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种类 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原因

(一)融资成本恶化,企业丧失偿债能力风险

融资是任何企业在发展壮大,扩大生产经营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充分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利用外部资金可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而限制生产规模的难题。但融资同样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如本币急剧贬值多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或者借款利率的急剧提高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等,这些都是外在因素的变动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如若管理不善,随时会成为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导火索。此外,高成本的短期融资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风险之一,短期融资具有紧迫性和高成本性,偿还期限较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如果在偿还期内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回流或者经营收入,企业就有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破产倒闭。

(二)投资收益恶化,企业丧失投资收益风险

当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拥有较为雄厚的盈余资金,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常常会进行投资,但凡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企业在以自有资金投资其他公司的时候也便开始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当所投资的企业出现经营恶化,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时候,作为投资方的企业就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若这种损失严重超出了企业财务可承受能力,便产生了投资风险。

(三)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丧失经营收入风险

我国企业由于起步晚,研发能力有限,多注重产品销售而对研发的投入远远不够,在研发能力上也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在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企业受制于国外企业,在企业生存发展上国内企业受制于销售。当市场出现异动,而且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变化或者应对是,企业销售就将面临挑战,随时面临着市场的急剧收缩,而结果必然是营业收入的下降,财务收支的恶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强化企业风险掌控意识,避免企业财务陷入高风险境地

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注重风险控制,往往是在风险发生后才去考虑应对,缺乏事前风险控制。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上要时刻关注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各方面风险把握在一个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内,避免盲目经营,这样一旦内部外部环境出现恶化情况,企业也有足够的资金去应对,可有效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以致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的情况出现。

(二)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内在竞争力

研发能力不足是我国企业的通病,我国企业在经营上更多的依靠市场销售而非产品研发。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是企业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获得较快发展,但就长远发展而言却是严重缺乏动力和内生活力的。一旦国外企业占领市场,其深厚的研发能力必然成为国内企业无法企及的竞争壁垒,最终只能在竞争中失去市场,丧失营业收入。任何企业在市场中都应当而且必须拥有强劲的研发能力,才能够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研发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可通过专利技术转让获取更高的利润,扩展企业赢利点,避免财务收入严重依赖市场销售,以有效避免因市场恶化而引起财务风险。

(三)完善内部财务监督

对企业来说,只有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才能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财务部门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岗位,应该明确各个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工作,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则要进行分离,保证岗位独立性。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该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共同合作、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其次,应该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当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各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监督的信息化。比如可以建立集查询、监督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企业的领导及上级机构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系统轻松地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对其实施监督。这样就可以保证上级领导及内部领导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时时监督,及时发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再次,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稽查考核部门。其作用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内部稽查部门的人员不应该由财务人员兼职,而应该配备独立的稽查人员,保证稽查的独立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反馈给企业上级部门,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督促财务部门进行积极的改进。

(四)强化财务预警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

企业出现种种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财务风险的处置不当或者不及时。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财务预警,就是通过量化风险指标,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让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财务风险。从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财务预警可分为“获利能力财务风险预警”、“偿债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成长性财务风险预警”以及“周转性财务风险预警”这四种,每种预警措施都有各自的指标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要以这些指标作为参照依据,及时妥当的处理好财务风险管理,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灾难。我国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盈利空间和市场占有,以及建立健全方面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保障财务运行在可控的范围内,最终达到全方位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崇梅.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06)

篇4

1.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据调查了解到,目前上市公司内部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控制意识还比较薄弱,还没有明确其重要作用。首先,公司领导者不重视财务的风险控制工作,把眼光集中在了经济利益的获得以及资金的筹集上,认为只要会计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就能够有效抵御风险。这样一来,就导致公司财务控制工作的混乱,无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资金管理不到位。其次,公司全体人员都忽略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为那是财务工作者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不能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导致了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下降。

1.2财务管理问题存在漏洞

上市公司有效抵御财务风险要以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职能为前提,但是目前很多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都相对欠缺,具体来说如下:首先,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资金管理问题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拥有了更大的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是也渐渐忽略了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必要监管和调控的重要性。造成了公司账面资金回收不及时,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其次,制度体系不健全。众所周知,上市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有关资金管理和应用的任何环节都会造成财务风险。想要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控制好资金筹集、使用、投资等各个环节,就要健全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上都没有健全相关的制度规章,导致企业资金问题丛生,根本无法有效抵御风险。

1.3公司有关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是公司提高财务风险抵御能力的关键,只有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才能在发生财务风险时给予有效控制。但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对资金管理的掌握水平还不够,没有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阻碍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对策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明确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内容。针对这样的现象,公司内部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财务的控制能力,实现对资金的良好监管,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2.1提高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想要在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就要保证人们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保证企业领导者认识到财务风险有效控制的作用,从而起好带头作用,保证科学决策,做到上行下效。其次,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只有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单位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尽量让全体人员都认识到财务工作以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明白其与自身的紧密关联,从而加强监管力度。

2.2建立健全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系列规范的制度体系作基础,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亦是如此。缺乏完善的控制制度就好比无本之木,无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要建立起准确的控制标准,完善财务管控内容和具体细则,规范工作流程,并严格按照规章予以执行,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此外,还要推进改革,做好财务报表、账面记录等工作,从而实现科学管理。

2.3合理规划债务的偿还期限以及长短期负债率

合理规划债务的偿还期限,减少财务负债是有效抵御资金风险的关键因素。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要定期对资金和债务情况进行明细,科学规划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并准确记录债务偿还时期,保证资金的规范运转。另外,上市公司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长短期负债率,避免企业由于负债过多而导致的财务危机,分配好自身的资金还款期限。

2.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监管力度

强化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保证上市公司有效抵御财务风险,加强控制水平的关键。因此,企业一定要把好财控人员的选拔关,加强岗前培训力度,让财务人员树立法制观念,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杜绝管控不力的现象。财务管控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财务风险有效控制的对策,并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为公司服务的意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要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同时监管的对策,进而保证对资金实行有效管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医院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财务风险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环境

    主要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①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②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③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得由医院垫付,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风险。④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

    3.其它环境

    ①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②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③医院质量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影响。④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流动比率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2.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

    3.资产负债率

    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单位负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国际公认60%较好。

    4.业务自给率

    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5.债务基金比率

    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另外,还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等,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医院财务管理面对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一套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定期分析研究、判断。①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①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避免盲目投资。②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③加强业务收入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另外,要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

    3.强化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4.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部、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J].中华当代医学.2004.02.

    [2] 刘硕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第22期.

    [3] 徐瑞璟等.浅谈财务危机的规避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河南预防医学.2007.03.

篇6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原因 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基层的金融组织机构,在三农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也在逐渐增加。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农村商业银行往往会淡化财务风险,这就使本就处于高风险银行行业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加处于危险之地。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深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商业银行。

一、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银行自身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风险。

管理层的理念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与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多是由原农村信用合作联系改制而来的,其管理层和员工均来自原企业,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少且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现实。再者,在改制后,管理层的思想并未能及时转变,依然停留在旧的管理理念上,这就必然导致企业文化的不开放,难以贯彻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成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埋下伏笔。

2.地方小镇信息流通不畅带来的风险。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金融业这种时效性很强的行业,信息的流通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多处地方小镇,交通和信息的不通畅,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对经济环境的认知和预测不够敏锐,对经济信息的掌握也不够完善。作为一个主要面向和服务于“三农”的银行企业,如果不能较好地掌握有关“三农”的市场信息,必然会给其他财务状况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3.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带来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由于改制时间不长,对市场把脉不准,还没有良好的控制相关财务风险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贷款过程中注重放贷速度,而忽略贷款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信贷操作流程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通常是银行为完成收息任务,采取纸上作业的方式,以贷收息,致使借款户借款余额逐年累增,潜在风险逐年加大。此外,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发放贷款时,只注重追求速度,却忽略贷款质量。二是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失衡,导致筹资负债规模过大,产权比率过高。对于还处于改制初期的农商行来说,资本结构失衡是硬伤,筹资负债规模过大,产权比率过高,资本相对于周转显得不那么富足,都是资本结构失衡的表现。而资本结构一旦失衡,信贷支付不足的风险就会陡然增加。

4.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靠天吃饭”,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重,如旱涝情况、自然灾害等都是影响农业收益的重要因素,这在客观上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稳定性。农村商业银行主要面向和服务的对象是农业经济,所以,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必然会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不可控风险。如果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农民无法按期返还贷款,甚至需要贷款以解决灾害带来的影响,这就造成大量信贷资金的沉淀。

5.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带来的风险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为了在任期内政绩显著,大搞短期行为,盲目地搞市场风险大的行业发展和超过承受能力的基本建设,强令银行发放贷款,不可避免地存在“政府点菜、银行买单”的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事在人为,人员素质提升上去了,办事水平自然高了。对于人才教育,培养银行员工对财务风险的危机意识,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量化机制,都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层人员素质,引进专业型人才,将粗放的管理变得有理有序。加强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真正贯彻管理层的理念。

2.加强信息交流,找准市场定位。

加强对金融环境的研究,研究金融市场和竞争对手。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找准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并依据定位推出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拓展中间业务,在资金充足率和银行效益方面有很大帮助。

3.强化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一是注意以不良资产为主要表现的信贷风险。对于以前不良资产进行清查盘算回收,将任务分配到个人,明确职责,将个人收益与责任挂钩,促进不良资产的回收。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和信贷操作规程,在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的业务程序,以抵押物贷款,对担保人要进行调查,确定其资信状况,避免一人多担的现象。二是不断调整资本结构。银行资本结构如果好的话,那么其盈利能力也会上升。考虑资本充足率时,既要想到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又不能忽略财务杠杆的作用。在融资手段上,从负债、自体盈利转为资本等老手段转为多向外部融资。

4.积极拓展其他银行服务。

在拓展服务方面,可从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加强。在深度上,拓宽支农领域,除对常规农业发放贷款外,对农民的生产、建房、消费等其他合理资金需求也需予以支持。在广度上,拓展业务对象,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作为拓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商业银行新的信贷增长点。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独立学院兴起于1999年,民营企业与公办高校合作,创立了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教育部在2003年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独立学院的基本概念,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我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我国独立学院共325所,在校生人数约260万人,占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5%,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独立学院引入民间资本,筹资方式相对灵活,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校园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中,由于国家不投入财政资金,加上筹资成本较高,独立学院面临着比普通高校更大的财务风险。一方面,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资金成本比较高。随着独立学院债务比例的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不断增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上升。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日常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如果招生情况无法实现预期的规划,则会导致经费不足,严重影响独立学院的日常办学活动。目前,多数独立学院经过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偿还债务的时期,财务风险也渐渐显现。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风险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金额大、期限长的特点,独立学院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投资收益主要是学费收入,独立学院未来招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招生不景气,就会出现投资无法收回,会导致基建投资的浪费。另外,大量的现金资产被基建项目所占用,影响独立学院资金的流动性,给独立学院资金周转带来较大的风险。同时,独立学院基建投入资金主要是来自学费和银行贷款,大量的银行贷款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独立学院在贷款偿还方面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2.信用风险

独立学院属于公益性教育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法人的特殊性。《担保法》规定,学校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财产、社会团体教育设施不得用于抵押,因此,独立学院在贷款方面就受到政策上的限制,很难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只能是信用贷款[1]。所以独立学院主要是通过良好的信誉贷款,满足自主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信用贷款是贷款种类中风险很大的一种,所以独立学院的还款能力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能否及时足额还本付息是金融机构能否贷款的重要依据。如果到期的贷款无法续贷,大量贷款集中到期时,独立学院会面临极大的还贷压力。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将偿债资金的来源落实,确保拥有相对稳定和充足的资金,否则独立学院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独立学院无法按时还款付息,必将损害独立学院信用等级,不但有丧失信誉的风险,还会造成后续贷款困难,给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3.偿债能力不足风险

独立学院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贷款本金越大,利息成本越高,用于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资金就越多,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会降低,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素质不高,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学校的收入会大幅减少,导致学校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4.生源不足的风险

高录取率、低生源的情况使独立学院同公办高校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但独立学院在品牌和社会认可度上显然没有优势,并且独立学院的学费相对较高,使独立学院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特别是个别独立学院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在招生过程中虚假广告和承诺,欺诈和蒙骗大考生及家长;有的独立学院不能提供与其高收费相符的教育服务,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而出现缩减课时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低劣,文凭与声誉贬值,使社会对整个产业的评价降低,影响了独立学院产业的整体声誉,会使独立学院招生不足的风险更大[2]。

二、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措施

从独立学院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看,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基建投资风险控制

独立学院在对基建项目投资决策时,应遵循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确保基建项目投资决策正确,确保对基建项目实施质量、资金、工期等目标的控制。根据拟建设项目的特点,如类别、投资规模、工期和质量要求等,遵照这些原则,做好独立学院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

独立学院还应加强对基建投资风险的控制。基建投资金额巨大,更应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严明基建资金的审批权限及支付程序,基建项目的收支必须纳入预算和决算。独立学院应该对基建、物资、设备采购等实行公开招标或政府采购制度。对基建项目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减少独立学院基建的资金风险,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控制贷款规模,适度负债

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对收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控制好贷款的总额度。如果贷款规模过大,超过了一定时期内独立学院还本付息的能力,就会出现偿债危机,影响独立学院的声誉。如果债务危机恶化,引起连锁反应,甚至会出现独立学院资金链断裂的局面[3]。对于新增贷款,独立学院应该对贷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落实偿债资金的来源,不对没有偿债资金来源项目进行贷款。如果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该项目的贷款又超出了自向身的还贷能力,独立学院也要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同时积极争取其他筹资渠道,因此维持一个合理,稳妥的贷款数量,是独立学院进行债务风险防范的关键问题。

3.增加收入、拓宽筹资渠道

增加收入是独立学院防范贷款风险的根本途径。目前,独立学院的收入仍然以学费、住宿费收入为主。因此,独立学院一方面要保证生源,保证稳定的学费收入,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应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解决独立学院有资金需求。独立学院还可以尝试通过社会投资、融资等多种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目的。

4.保证稳定的生源

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因此维持稳定的学费收入是防范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稳定的学费收入的前提就是要有稳定的生源。独立学院在发展的初期,处在整个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时期,靠数量和规模的扩张,的确可以维系生存,取得收益。但是,随着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很快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更谈不上规模扩张。要吸引是保住生源,独立学院就应保证教学质量,注重办学特色,稳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办学方向,调节办学专业和层次结构,以特色立足,以质取胜,提高就业率,以维护自身良好的声誉。独立学院如果想要在竞争中立足,将办学质量放在首位,以特色办学为突破方向,才能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良好稳定的生源。

独立学院是民办机制下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采用公办高校的财务制度,在资金来源上,与公办高校有着很大的差别,会使独立学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合适的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陈小玲.谈谈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问题[J].财会通讯,2007(5):37-38.

[2]任喜雨.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J].职业时空,2007(16):62-63.

篇8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arket is more competitive, and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 risks, the financial risk is one of the biggest risk, so concerning about the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search. Taking the financial risks status of the current private enterpri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studying the causes, this paper made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to avoid financial risks.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防范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avoid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4-01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不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相关性。④高破坏性。⑤普遍性。

2民营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较大在原始的创业冲动激励下的民营企业家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投入商海,他们很少对资本结构做科学的规划,大都靠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后续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甚至是民间借贷比重较大,无形中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2 经营管理欠科学,加大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大都是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竞争压力空前的狭窄空间拼杀出来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经营管理水平欠科学,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性以及购销存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品牌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风险增大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3 投资缺乏科学性,失误时常发生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激进或者冒险,不顾企业的主业,盲目的进行跨产业经营,投资分散且多元,由于部分投资缺少事前的科学规划以及项目可研的缜密论断,造成投资失误频发甚至投资失败。对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一方面,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致使其经营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脱离本来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强力支撑。作为企业战略的有益补充,财务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和方向的。然而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离,甚至南辕北辙,极大的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飞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风险监控手段明显不足。尤其面对2009年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金融风暴,大部分民营企业应对不力,风险识别能力不高,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现金流的严重短缺,甚至最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3.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实大部分民营企业除了经营管理短板外,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正确做出财务预警和风险提示,在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同时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3.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实施民营经常在没对项目做科学的分析以及可研报告尚未进过论证的前提下,不顾及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凭一腔热情盲目决断,造成项目的风险加大甚至项目的投资失败,透支了财务的现金流后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在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措施给予适当的扶持。

4.2 民营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①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针对市场变化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②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4.3 企业要从机构设置、体系完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能力①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②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还应对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

5结论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支撑,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成因也有目共睹,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剖析及成因的透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采取更为直接的应对措施面对挑战,积极减少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2009.

[2]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内蒙科技期刊,2008,(7).

篇9

关键词:铁路企业 财务风险 对策

目前,铁路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铁路企业正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铁路的各类资源开发市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以实现铁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资金保障问题也为社会关注,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低成本筹资、加强资金管理成为铁路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因此,笔者就此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及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风险管理都是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现代管理科学对大量企业长时期观察得出一个重要实证: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通过卓越的风险管理获得竞争优势,而企业的损失甚至倒闭都是由于不良的风险管理所造成。

1、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1)2004年,COSO(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在1992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全新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涵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4个目标、8个要素和4个执行层次的基本框架。其中,4个目标即战略、经营、报告、合规;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4个执行层次即总部、分部、业务单位和附属机构。

(2)国内,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试开始在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指引》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重要阐述,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2、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财务风险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未来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产生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和收益及分配风险等。

(2)财务风险来源。一是源自财务管理风险本身,存在于企业活动全过程,如筹资中自有资金与借款资金的比例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投资中的多元化投资问题与资金流动性相关的利润分配中的比例问题、应收账款管理等问题。企业规模越大,财务风险管理活动越复杂。二是源自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其复杂性和多变性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风险管理重在关注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如持续的通货膨胀使资金成本不断升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营运成本增加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二、当前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当前,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来自外部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特性,加上大规模铁路建设带来的资金保障压力。

1、内外部环境

近年来,公路、航空、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给铁路运输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而铁路运输自身经营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一方面铁路行业所具有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特点,使铁路运输价格受到国家严格管控,在既有运能规模下,运输收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致使铁路企业收入与成本严重不匹配;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和安全设施、设备投入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生产经营成本逐年攀升,加上职工收入增长的刚性需求、前期铁路建设高额投入的还贷压力以及高铁配套设备、设施的高额消耗等都使铁路经营效益增长受到制约;三是合资铁路相继开通,不确定因素将随之增加。此外,随着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财务面向市场所带来的资金等财务风险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持续紧张的局面一时难以缓解。

2、资金保障需求

“十一五”期间,大规模铁路建设投资对资金需求量激增。运输支出预算以及更新改造计划缺口及调整滞后相应产生较大的资金缺口;合资公司委托管理资金到位滞后影响铁路企业资金周转;资金结算所内部调剂资金剩余空间十分有限,运营资金保障能力呈下降趋势。从建设资金来看,国铁建设资金和合资铁路资本金由铁道部负责筹集,合资铁路债务性资金也由铁道部统借或设定贷款条件,铁路企业筹资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地方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建设资金保障压力持续增加。

三、对于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对策

增强铁路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和经营效益理念,夯实财务基础、落实内控制度,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深入挖潜提效,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稳定、资金运行有序、管理依法合规,才能做到财务风险可控,推进铁路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目标。

1、强化经营主体意识

根据深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明确各级各部门经营管理权责。同时,通过设置专栏以及编发手册等方式,解析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内涵,宣传经营导向和管理要求,强化经营主体意识,引导企业上下深刻领会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益是保障运输安全和职工利益的基础,营造 “保安全、保稳定、重效益、重发展”的经营管理氛围,提升铁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

2、深化内部控制机制

从强化风险防范的角度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权力制衡、运行有序、合力形成和考核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制度化、程序化内控流程体系,健全岗位责任制,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分析,并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强化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督。

篇10

1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如果缺乏对内部的有效控制,是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财务和企业目标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配合下,才能完美的实现,因此,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侧重点是对制度的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财务风险侧重点事对交易的管理,实现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者是市场交易。除此之外,健全的财务控制可以预防财务风险。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管理、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2 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只有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中,要注重采取措施,达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不仅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激发工作人员的财务监督的职能,定期检查财务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强化企业资金的监督控制工作,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

2.2 完善企业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企业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不仅使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得到保证,同时还要使监督管理部门行使各自的权利得到保证。比如,采购的材料应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联合检验,保证用到工程中的材料属于合格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更可以体现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质量水平。

2.3 利用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若想实现企业内部控制,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建立良好饿企业文化,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以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工作人员来讲,可以增进工作人员和企业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保证企业运行的规范性,而且还使企业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好的展现,两者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中,这样才可以让每一位员工都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更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这样上级领导才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4 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

内部控制信息化,就是企业采用先进的手段和高端的技术,以及各类先进的管理工具,通过不断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实现企业的管理,在过程中注重信息的畅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运用信息化管理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在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收集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首选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提高使用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结合企业中每一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分类,满足各部门的实际需求。

3 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财务风险。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投标阶段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对即将承接的工程项目做到全面、科学的评估,以科学的方法承接施工任务。此外,企业还应该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详尽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很好的把握业主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全面研究和分析招标人须知和设计图纸,考虑该项目是否在企业自身实际的承受能力,确定在企业自身实际承受能力范围内,方可进行投标准备。

3.2 合同签订

签订的施工合同是企业后续工程施工的依据和防范风险发生的前提保障,因此,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合同签订的防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法律意识和履行合同的意识。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做到对合同条款的全面分析,或者是采取合同谈判等方式完善合同,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

3.3 利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