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的实质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投资的实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贡献度
文章编号:1003-4625 (2015)06-0064-04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是维持现代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物质载体。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性融资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基础设施产品、服务需求。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的投筹资主体、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已经成为今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必由之路。
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与融资方式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莱米・普鲁霍梅和马斯・安德森等进行了定性分析。莱米・普鲁霍梅从项目区分的视角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进行研究,得出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两大项目,从而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而言,马斯・安德森等认为其主要途径可以分为五种,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租金收取、财产税的征收以及政府间支付转移、银行借贷、政府债券。国内学者对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金融促进城市化的研究,饶华春等(2009)采取量化的方法研究发现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我国金融融资方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夏芳等(2012)研究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而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很难满足,因此解决金融支持问题显得急迫且重要。
二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研究,代淑萍等(2010)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现状和问题,建议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改革政府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周黎悦等(2013)通过明确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提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是筹集巨额建设资金的必由之路。
三是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以及风险的研究,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单一、效率低等问题,姚远等(2014)指出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林子江等(2014)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具体实践为脉络,比较各类创新型融资模式的特点,针对项目融资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提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少,对各种融资方式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中贡献度大小,很少进行深入量化地探讨。因此,对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贡献度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本文利用莱米・普鲁霍梅与马斯・安德森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主体与融资方式的定性分析,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与方式,并对各种融资方式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中贡献度大小,进行量化地探讨。
二、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与方式分析
(一)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分析
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需要依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性质,不同性质的项目分别由各自主体进行投资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一般被划分为经营性项目与非经营性项目两种。一般情况下,经营性项目还可以分为纯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这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参见表1)。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准经营性投资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均属准公共产品,尽管可以回收部分投资、保本或微利经营,但是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回收期长等特点,单靠市场机制难以维持供求平衡,需要政府以控股和参股等方式参与投资经营。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地铁、轻轨以及收费不到位的高速公路等准经营性项目,需要吸纳各方投资,政府予以适当补贴。与经营性项目相比,非经营性项目的特点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功能而不收取费用或只收取少量费用,属于非营利性投资项目,因此对于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敞开式城市道路等非经营性项目需要政府进行全面投资。政府垄断的城市基础实施格局已经被打破,现已形成政府、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环境不是封闭的,决定其融资方式是多样的。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自身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政府几乎包揽了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部投资和收益分配。一些地方政府困事权繁重但财力不足与财权有限矛盾导致融资出现过度负债或资不抵债的情况。近年来,政府进行全方位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改革,鼓励除通过财政预算、银行信贷、股权投资外,可适度采用信托融资、BT、BOT、PPP、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创新形式。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多元化。现在我国资本运营环境不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国家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融资。随着金融创新融资模式不断发展,不仅有效地弥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减轻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负担。
如今,股权融资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通过信托机构以信托股权融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采取这种方式融资有利于项目公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与投资,同时还可以利用本身在资本运营、财务管理以及项目投融资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另外,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融资现已成为大中型城市均可以采取的融资措施。BT是Build-Transfer的英文缩写。BT模式是项目发起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投资承包人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和工程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建成竣工并且验收合格后,向投资承包人支付价款进行回购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在BT模式基础之上,BOT模式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运营三位合为一体,在双方达成协议后,地方政府向签订协议的民营资本在特定期限内筹集资金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颁布特许,允许其负责经营管理该设施,获得合理回报。政府对该基础设施具有监督权和调控权,等到特许期满,签约方有义务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由政府部门与私人资本双方进行合作的PPP模式在公路、铁路以及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起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P模式一般由政府部门与中标单位组成联合体负责融资、建设及运营,通常政府与金融机构达成书面协议,方便联合体比较顺利地进行融资获得贷款。资产证券化与上述融资创新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多的是通过整合、盘活已有的存量资产筹措资金,不属于新增资产的融资路径。
TOT融资是指在特定的期限内政府一次性收取大额转让费将基础设施经营权有偿转移给民间资本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期满后,投资者再将经营权无偿移交给政府。
ABS融资是指通过发行债券为基础设施项目集资。债务偿还依赖项目经营期内的现金流。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依托项目所属资产收费权,发行证券实现证券化融资。该模式是资本市场比较重要的融资创新,有其独特的优势,诸如享有收费与财政补贴的收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现金流十分稳定,通过资产证券化变现、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项目建设融资,但一般仅限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
三、研究设计
构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相关模型,分析出各个主要资金来源的投入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度,需要运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主要资金来源的相关数据。但是在收集统计数据时,比较完整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数据无法找到,所以借鉴张兴国《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2010)中的研究方法,依托1995-201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现行我国金融在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的贡献度。
(一)变量与模型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主要融资来源有以下几种:财政预算、国内银行信贷、国外贷款、债权与股权融资及其他资金(主要包括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根据融资理论,本文提出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如下假设。
研究假设1:财政预算、国内银行信贷、国外贷款、债权与股权融资、其他资金(主要包括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等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呈显著的正相关。
研究假设2:相比财政预算与国外贷款融资,国内银行信贷、债权与股权融资以及其他资金(主要包括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正向影响更大。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用以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实际到位的资金总额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总额的自然对数(lnYt)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国家预算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家预算的自然对数 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中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国内银行信贷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内银行贷款自然对数 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国外贷款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利用外资的自然对数 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债券与股权融资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自筹资金的自然对数 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其他资金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其他资金的自然对数 来衡量; 是随机误差项。
(二)平稳性检验
上述模型中所采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时间序列数据,要求序列是平稳的,需要对原解释变量取对数,再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然后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ADF检验结果表明,在二阶差分情况下,时间序列数据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在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过程中,为克服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出现的自相关性问题,引入AR.虚拟变量,设立模型如式(2):
对模型进行拟合,回归结果如表3、表4所示:
由表3的回归结果表明,除国外贷款解释变量系数的T统计量未通过系数显著检验,其余各解释变量系数都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
表4各指标检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R-squared值为0.9999,非常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D.W的值为1.867903,说明不存在序列自相关;F的值为64523.88且Prob(F-statistic)为0,说明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
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都为正,说明财政预算、国内银行信贷、国外贷款、债权与股权融资、其他资金(主要包括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等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呈显著的正向作用,这样的实证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1。
当国家预算增加1%时,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增加0.0409%;银行信贷增加1%时,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增加0.1166%;当债权与股权融资增加1%时,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增加0.6197%;当其他资金(包括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融资增加1%,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增加0.1977%。从中可以发现银行信贷、股权与债权融资、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政府财政投资,实证结果分析支持了研究假设2。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银行信贷融资、股权与债权融资、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在深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论及建议
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不是特别到位。我国需要加大金融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支持力度,着眼点在于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这个现实问题,特别是重视发行股票、债券、信托产品、项目融资等手段去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城建投融资模式。
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对强化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融资内外部环境;
篇2
2010年3月31日我国酝酿已久的融资融券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借入证券卖出的交易活动,称作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交易是证券信用交易,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之间不仅是委托与受托关系,同时增加了证券借贷关系。与证券现货交易相比,证券信用交易的投资者,在资金不足时,可以只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或者证券作为保证金,其金额不足部分通过向证券公司借入来完成交易。根据投资者借贷对象的不同,证券信用交易主要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以存入抵押保证金的形式从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券,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标的证券归还或以原有标的证券直接归还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
融资融券交易不仅具有证券现货交易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系统风险之外,还存在其特有的亏损放大的风险和违约风险。保证金制度设计是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目前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保证金制度设计,以保证金比例的高低作为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调控的砝码。保证金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根据当地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的能力强弱,相关国家和地区对保证金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T规则,规定每一账户最大放款额度为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有价证券总市值的50%,对于维持保证金的比例,并未作具体规定,由各交易所自行制定;日本在1975-1988年对初始保证比例调整达47次,1990年将其固定为30%,维持保证金比例最低是20%;中国台湾地区对初始保证金比例的规定是逐级调整的,融资保证金比例随股价指数的上升而上升,融券保证金比例随股价指数的上扬而下降,最低维持保证金比例要求为120%。
相比证券现货交易模式而言,我国当前推出的融资融券交易试点是一种新型的证券交易模式,其交易复杂程度高,保证金交易规则繁琐,保证金余额计算难度较大,保证金比例的高低决定融资融券交易能否继续,与投资者的收益与风险关系密切。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需要对保证金问题特别关注,以规避非系统风险的发生。
二、保证金制度
目前我国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保证金制度设计贯穿在其全过程中。保证金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初始保证金要求、维持担保比例、强制平仓和保证金的提取等内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时,从保证金的存入到保证金的提取流程如图1所示:
(一)制度介绍具体包括:
(1)初始保证金。为了控制信用交易风险,投资者开始从事融资、融券交易之前,必须事先向证券公司存入一定的保证金。保证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以证券充抵。投资者以现金作为保证金时,可以全额计入保证金金额;以证券充抵保证金时,必须以证券市值或净值按交易所规定的折算率进行折算。具体的折算比例为:股票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0%;国债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5%,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和债券折算率最高不超过80%。投资者提交的保证金以及投资者融资买入的全部证券和融券卖出所得的全部价款,整体作为投资者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所生债务的担保物。
保证金比例是投资者交付的保证金与融资、融券交易金额的比例,具体可分为融资保证金比例和融券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实施细则》规定,投资者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融资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资买入证券数量×买入价格) ×100%
融券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卖出价格)×100%
(2)保证金可用余额。投资者的保证金可用余额是指充抵保证金的现金、证券市值以及融资融券交易产生的浮盈经折算后形成的保证金总额,减去投资者未了结融资融券交易已用保证金以及相关利息、费用后的余额。投资者从事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保证金可用余额是不断变化的,随融资融券交易金额和标的证券价格的波动而变化。当投资者信用账户的保证金可用余额为负值时,投资者不再有融资融券交易的授信额度可用。投资者保证金可用余额由五部分构成:作为保证金的现金。投资者信用资金账户内的现金由作为保证金的现金和融券卖出所得现金两部分组成,其中融券卖出所得现金只能用于买券还券,不能作为保证金;充抵保证金的证券。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内的证券由充抵保证金的证券和融资买入的证券两部分组成,其中,充抵保证金的证券部分经计算后直接计入保证金余额;融资融券交易产生的浮盈,需要经过折算后可计入保证金总额,如融资融券交易形成浮亏的,浮亏金额需全额从保证金可用余额中扣减;未了结融资融券交易已占用保证金;利息及费用已占用的保证金。具体计算公式为:
保证金可用余额=现金+∑(充抵保证金的证券市值×折算率)+∑[(融资买入证券市值-融资买入金额)×折算率]+∑[(融券卖出金额-融券卖出证券市值)×折算率]-∑融券卖出金额-∑融资买入证券金额×融资保证金比例-∑融券卖出证券市值×融券保证金比例-利息及费用
(3)维持担保比例。维持担保比例是指客户担保物价值与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维持担保比例=(现金+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市值总和)/(融资买入金额+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当前市价+利息及费用总和)。投资者信用账户内的维持担保比例不低于130%时,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其融资交易的标的证券和融券交易的现金。投资者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后,其信用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会随着标的证券价格的波动而波动。一是维持担保比例上升。一方面,当投资者融资买券后,标的证券的价格上涨,投资者融资买券的总市值上升,投资者产生浮动盈利,其维持担保比例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当投资者融券卖出后,标的证券的价格下跌,投资者可以较低的价格买券还券,融券的卖价大于买价,投资者产生浮动盈利,其维持担保比例随之上升。二是维持担保比例下降。一方面,当投资者融资买券后,标的证券的价格下降,融资买券总市值下跌,投资者产生浮亏,维持担保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当投资者融券卖出后,标的证券的价格上升,投资者若买券还券,其买券的价格上升,买价大于卖价,投资者产生浮亏,维持担保比例下降。
(4)追加保证金。沪深交易所《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实施细则》规定:投资者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当投资者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时,证券公司将通知投资者在不超过2个交易日的期限内追加担保物,投资者追加担保物后的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50%。
(5)强制平仓。当投资者的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及时、足额追加保证金时,证券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对投资者信用账户内的资产予以平仓,直至达到合同约定的平仓停止条件。强制平仓发生后,投资者的账面亏损变为实际亏损。具体表现为: 一是买券平仓。对融券卖出的投资者,证券公司可以使用其信用账户内融券卖出金额购买标的证券偿还其融券数量。当投资者融券卖出金额不足以买入等量融券证券的,证券公司可卖出投资者担保物后买入融券证券或者直接用投资者信用资金账户内的现金买入融券证券偿还债务。 二是卖券平仓。对融资买券的投资者, 证券公司可部分或全部卖出其信用证券账户内的证券,偿还投资者融资债务,以使投资者的维持保证金比例满足150%的要求。
(6)保证金的提取。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规则》规定,投资者只有在维持担保比例高于300%时,才可以从信用资金账户中提取现金或证券。投资者提取保证金后,其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300%的比例。
(二)案例分析 甲投资者向乙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交易,其信用账户内已存入现金50万元,国债市值100万元,A公司股票10万股,每股市价20元。证券公司规定国债的折算率为90%,股票的折算率为70%。甲投资者预测B股票的价格将上涨,C股票的价格将下降,融资买入B股票20万股,每股10元,融券C股票10万股,每股35元。60天后,国债市值100万元,A股票每股价格降至15元,B股票每股价格降至5元,C股票每股价格升至38元,已发生的利息及费用共计10万元。甲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保证金。
解析:(1)甲投资者的初始保证金的余额为280(50+100×90%+10×20×70%)万元。按照50%的保证金比例计算,甲投资者可以向乙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的最高市值为560(280/50%)万元。甲投资者实际融资融券共计550(20×10+10×35)万元。
(2)60天后,甲投资者的保证金余额计算如表1所示:
此时甲投资者的保证金可用余额为-170万元
(3)假定证券公司采用买券方式平仓,假设买入C股票的数量为Y,则Y的最低数值需要满足下式要求:[50+(350-38Y)+100+
150+100]/[200+(10-Y)×38+10]≥150%。Y最低为7.1053万股,投资者剩余的融券C股票数量为2.8947万股。甲投资者强制平仓的实际发生亏损为21.3159[(35-38)×7.1053]万元。
(4)假定证券公司采用卖券方式平仓,假设卖出B股票的数量为Y,则Y的最低数值需要满足下式要求:[400+100+150+(100-5Y)]/[200-5Y+10×38+10]≥150%。Y最低为54万股,大于投资者融资买券的数量20万股,证券公司需要将投资者融资买入的B股票20万股全部卖出,仍不能满足维持保证金150%的比例。此时证券公司还需要将甲投资者的部分融券C股票买入平仓。假定买入平仓的C股票为数量Z,则Z的最低数值需要满足下式要求:[50+(350-38Z)+100+150]/[(200-100)+(10-Z)×38+10] ≥150%。Z最低为4.4737万股,投资者剩余的融券C股票的数量为5.5263万股。甲投资者强制平仓损失为融资交易损失100(100-200)万元,融券交易损失13.4211[(35-38)×44737] 万元。
此时,甲投资者的维持保证金比例为150%,满足停止平仓条件。甲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融券卖出C股票的数量5.5263万股。
三、与保证金相关的风险分析
投资者从事融资融券交易,除了需要应对证券现货交易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系统风险、融资融券所特有的亏损放大风险之外,还要应对与保证金制度相关的风险。
(一)保证金提取风险 一方面,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时,要承受担保品证券价格波动风险。在担保品证券价格急剧下跌的时,投资者只有在融资卖出证券、买券归还证券或直接归还证券平仓后,或追加其他担保品,维持保证金比例达到300%时,才可以提出担保品证券止损。否则,投资者无权处置担保品证券,只能承受担保品价格急剧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投资者从事融资融券交易获利后,其盈利的提取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只有在投资者账户内维持担保比例高于300%的部分才可以提取。投资者若急需资金时,只能全部平仓后才可以足额提取其保证金。
(二)保证金比例变动风险 一方面,我国目前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只是试点,保证金比例的相关规定也只是试点。因此,当交易所调整相关指标时,投资者面临保证金比例变化的风险。另一方面,充当保证金的证券担保品,在计算其充当的保证金数值时,折算比率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任何一种折算比率的调整都影响到保证金可用余额的数值。
(三)强制平仓风险首先,当投资者的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时,在证券公司规定的期限内,投资者若没有及时、足额追加担保物,就要承受证券公司强制平仓风险。其次,投资者因自身原因导致其担保物被司法机关采取财产保全或者强制执行措施,投资者信用账户内的资产都可能被证券公司执行强制平仓、提前了结融资融券债务。强制平仓可能导致投资者保证金部分或全部损失,而无法在以后标的证券价格回调中收回投资。
(四)投资者自身风险融资融券是一项全新的证券信用交易,其交易复杂程度较高,保证金可用余额及维持担保比例计算繁琐,既不同于证券现货交易,也不同于普通的银行信贷和抵押担保贷款等信用业务,对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投资者对交易规则不熟悉,不能正确的理解《融资融券合同》条款,可能会因认知不清而造成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其损失比在证券现货交易方式下更为严重,其存入的保证金可能会全部化为乌有。
四、相关建议
为应对与保证金制度相关的风险,投资者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风险意识 投资者从事证券现货交易时,应强化风险意识,不仅需要关注标的证券价格波动风险、融资融券交易特有的风险,而且需要及时关注与保证金相关的各项风险。
(二)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 投资者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前,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规则,仔细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保证金制度安排、维持担保比例要求、保证金可用余额的计算、保证金不足时的处理及强制平仓的风险等内容,熟悉证券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融资融券合同》条款,避免不当操作而带来的风险。
(三)及时关注通知内容投资者应及时关注证券公司的通知内容,及时关注自身信用账户内保证金可用余额变化、维持保证金比例变化,并在规定期限内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因信息遗漏未能及时注意到保证金不足而产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红:《我国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控制及完善策略》,《投资研究》2008年第10期。
[2]简军:《融资融券》,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
篇3
关键词:金融 调控
2007年次债危机时,美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与GDP的比率高达90%,远高于其他国家30%-40%的水平。应对危机,美联储多印发了数万亿美元的钞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余额也高达危机前的2倍,若再次推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陷中国经济于更不稳定的境地,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是危机拯救的思路。
危机时期,企业、私人有效投资意愿低迷,高失业率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支付能力不足,有效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乏力。这时候政府可以通过适量透支货币,调整金融结构,创造有效投资需求,并非简单印钞票发货币。
一、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政策调控导致无效投资下降。
经济放缓并非由于流动性不足。今年5月中旬银行间市场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利率为4%多,仅比1年期3.5%的存款利率高出不到1个百分点,显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今年l~4月投资同比增长20.2%,比1~3月增速回落0.7%。其中房地产投资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最高曾经达到37%,远高于平均投资增长,制造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的不稳定;铁路运输同比出现43.6%的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油气开采的投资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是房地产调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铁路运输投资下降,也与铁路发展总体思路的调整有关。
货币数据也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有效投资需求不足。5月份,Ml同比增长3.5%,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Ml低增长显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没有存入银行成为“存款”,再由存款转化为贷款,而是直接投入不同领域成为投资资金。这与当前民间流动性充裕、投资活跃的情况吻合。二是显示银行信贷的有效需求不足。较低的Ml增长显示有效投资需求不足,信贷到存款的转换缓慢。这也可以揭示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在房地产调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银行信贷增长疲软,说明无效投资需求在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中占比较大,第二,经济增长放缓并非流动性不足,盲目地增发货币,很容易使其流入无效投资领域,导致经济累积更大问题。
二、储蓄率高达52%、投资、消费失衡世界独一无二
金融结构失衡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政治背景。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素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打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
2011年第三产业仅占全部GDP的43%。这与发达国家73%左右、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比例差距不小,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其中最终消费为22.5万亿元,资本形成为22.9万亿元,净出口为1.2万亿,储蓄率高达52%。即使按照45%的储蓄率计算,目前中国一年的总储蓄也超过21.5万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3.4万亿美元。
储蓄首先是用于工业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0%。但是早在2009年,24个工业行业中,21个已经产能过剩。其次,我们也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通信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2%左右,已经出现局部过剩。第三,我们的城市建设占很大比重,其中仅房地产就达到25%左右,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反复拆建问题。第四,农村投资占比不高,每年3万多亿元,然而,浪费的比率一点也不低。农民自己建房,反复拆建的问题甚至更加严重。第五其他服务业,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到20%。
人均养老金是美国的千分之一。中国人口比美国人口老化得多,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7%,积累的养老金目前全部加在一起只有约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不到7%,人均2300元。而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统计,2010年美国养老金规模占GDP的73%,人均3.5万美元。这一比例在英国为87%,加拿大61%,智利67%。
过去十几年,我国的最终消费对GDP的年平均贡献率只达到44.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贡献率相对较低,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三、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金融市场结构问题多
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中国提供给国际经济使用的储蓄资源就有近2000亿美元,超过了国内农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首先是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2012上半年,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贷款及承兑票据占80%,只有不足20%来自股票和债券融资。从社会融资存量看,2011年底银行贷款余额占54%,企业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仅占到26%,美国和英国(直接融资为主导)分别为73%和62%,德国和日本(间接融资占主导)分别为39%和44%。从居民个人金融投资的角度看,银行存款占总额的64%,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比例不到14%,而美国的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基金和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养老金合在一起,达到了近70%的比例。
其次,在资本市场内部,也存在着结构失衡。一是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2011年底股票市值约为公司债余额的4.5倍,而大部分成熟市场中,公司债的规模往往大于股票市场。二是股权融资市场层次单一。美国有纽交所、纳斯达克、场外报价市场和粉单市场、灰色市场等几个层次,大致呈金字塔状。而我国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代办转让系统正好呈现“倒金字塔”形。三是期货及衍生品发展不足。成熟市场的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品种十分丰富,交易规模很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很高,而我们的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很不够。四是投资者结构很不合理。A股市场的专业投资机构持有市值的15.6%,而发达市场这一比例大致为70%。更为不合理的是交易结构,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26%,但却完成了85%的交易。
第三,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在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大企业、政府相关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较多,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获得的很少。
四、利用直接融资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发达国家中,市场化并购完成的交易额,常常占到GDP的5%以上,甚至超过10%,我国却只有1%左右。股票、债券,以及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小型微型企业需要的是时间稍长一点的本金、债务融资,这种服务只能由基础的直接融资来提供。
完善民生保障,从根本上要求资本市场能够充分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而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面临投资渠道狭窄和体制建设落后等挑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参与资本市场。
依靠技术创新和内需,使经常项目顺差回归到合理区间,使汇率接近均衡利率。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经济转型意味着追求更加文明的增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把文化发展有效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软实力,为经济转型提供更好的人文环境。
致力在全球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从战略和政策上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营资本发展的政策,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五、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中国保险行业全球第6名,共同基金排在全球10强之外,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够强大成熟。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抓紧实施主板、中小板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推进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推出石油期货和国债期货,拓宽居民理财的渠道。狠抓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只有上市公司的质量靠得住,股票市场的基础才能扎得牢。培育机构投资者,引进各种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为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公平高效的平台。建设成熟理性的市场文化,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和资本市场司法制度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惩戒机制,健全诚信体系。
六、利用民间资本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如果有效需求创造与金融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际上任何行业任何地区都潜在着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从能源约束的角度看,中国目前GDP单位耗能是美国的7倍,日本的10倍,通过高耗能的粗放的增长模式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将创造出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从环境约束的角度看,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消费”,而不仅仅是扩大生产规模,同样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投资。我国的服务消费非常低端单一,特别是在网购物流、健康保健、社区养老、家政护理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超过60%,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因此对经营稳健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也是短期内创造有效投资需求的重要方面。另外,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领域,集约化农业领域,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等领域,都存在巨大有效投资需求。
民间投资的有效性大大高于其他投资主体。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社会利润总额增长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9.9%,外资港资台资企业增长13.2%,但是私人企业增长为20.6%,私人部门的投资有效性大大高于其他部门的投资。
七、把握社会公平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篇4
对任何一项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要保持一致性。长期股权投资也不例外。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相关规定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本文接下来重点阐述原因及改进措施。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旨在能够更加合理的反映会计业务的计量问题。
1.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问题。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中第二章初始计量规定,把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而在第三章的后续计量规定中,又把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四类,以便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计量核算。笔者认为如此一来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带来影响。除了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是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都是按照付出资产、发生或者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从上面的规定可见,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时,对其进行初始计量时我们并没有考虑投资时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问题,更没有提到如何处理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问题。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准确的计量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呢?在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存在差额调整的问题。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确认为商誉。反之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其他方式取得的按照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界定范围不清晰。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内容:(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股权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当投资企业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的情况,如果准备长期持有我们就将其划分到金融资产下面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不准备长期持有用于短期获利的情况,我们将其划分到金融资产下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两类与长期股权投资并无关系。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并不合理。把握投资的性质才是硬道理,比如子公司可能是上市的也可能是非上市的,但是我们将其纳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是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是否具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是短期获利,长期股权投资是长期持有的,不符合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出售为目的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有长期的战略规划的,所以也不合适。所以综上所述一项投资能否成为长期股权投资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时间因素,是否长期持有;二是投资汇报,投资回报是否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三是持有意图,有时可能该项投资目前并不是长期股权投资,但是只要它有将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战略规划,当条件符合时就可以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了。
二、改进建议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对长期股权投资分类不一致引起的,因此我们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联系起来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初始计量时,我们就将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投资企业尚不具备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地位,但是企业准备长期持有,有长期的战略规划,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在不久的未来取得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地位。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在投资时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而不必通过后续计量整理,从而减少实务操作的困惑。另外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实质我们能够进行更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朱莲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分类的改进[J].财会月刊,2007(11)
篇5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影响:
1、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3、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事项除前文分析过的两项外,还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或事项。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对于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与“购入”,“售出”资产的公允价与账面价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而同类业务在老会计准则下只能按账面成本计价,不能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企业损益;类似地,如果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体现在企业当期损益中。这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1、公允价值运用: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2、公允价值运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国敢于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纳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力的基本准则中,不仅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而且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因为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是存在活跃市场,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市场,也就无法运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一个缺乏活跃市场或者说价格扭曲的经济环境里是不敢、也不可能运用公允价值的。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公允价值,这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尤其是美国、欧盟等世界经济巨头们宣布:中国因为有了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建立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体系。反过来也说明我国因为建立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具备了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要件之一。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会计报表
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各部门,会计信息都是信息利用者们重要的决策信息之一。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经常所能看到的重要决策依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一套新的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准则的变化,对会计报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理解会计报表?作者从以下二个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的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信息易受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影响,也更容易被管理当局人为操纵或控制。会计上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也作为本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但是从法律意义上讲,该固定资产并非是属于本企业所有;从经济业务的实质上看,由于本企业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因此会计作为本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经济业务的实质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判断结果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比如,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即使让专业资产评估师去估价,也很难得到统一的结果;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本身也会出现暴涨和暴跌现象(如2006—2008年)。会计人员可能会根据管理当局的要求来灵活选用估价方法,这样出具的会计报表就会误导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决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外部人员很难知道,至于公允价值是否公允,外部人员更是难以知晓;由此产生的损益是否真实、公允就令人怀疑。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是否合理、足额和充分,易受管理当局控制;会计人员可能会根据管理当局的要求来人为调节利润,少提或不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2.经营业绩的波动性增大,投资者应关注近三年利润的平均水平及发展趋势。新准则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上的经营业绩影响很大。比如,新会计准则对原来采用成本法计量的短期投资,现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核算;2006年初上证股价指数1300点左右;2007年10月上证股价指数6000点以上,到2008年9月降到1800点左右,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股票跌幅高达70%,以公允价值计量会更清楚反映资产的真实情况;而以成本法计量就难以反映这样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资产的价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利润水平会出现更大变化,会因此产生巨额的利润或亏损。这种非主营业务形成的利润或亏损稳定性较差,仅以此来判断企业未来收益状况可靠性较差;投资者应关注最近三年利润的平均水平及发展趋势,尤其应当关注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及未来走势。
3.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增大,更应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会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能等同于实际的变现金额,使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增大。有些企业净利润可能很大,但现金流量可能为负数,不得不采用负债或权益融资(如中国石油2007、2008两年分别以股票和债券融资)。而能够用于股利支付的是现金流量,特别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更应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会计报表本身的可理解性较差。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更应关注会计报表的附注,并且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更加翔实。认真阅读会计报表附注,将会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以净值列示,我们无法从报表本身读到有关资产的期初、期末账面价值;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报表附注包括八项内容;其中,报表重要项目说明就有31个小的项目,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我们通过阅读报表重要事项说明,可以知道资产的期初、期末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情况;也可以知道营业收入的构成及本期、上期发生额等信息;还可以了解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非货币换等的详细内容。认真阅读报表及其附注,我们才能更准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二、新准则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和应付职工薪酬三项内容。(1)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对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统一企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且采用直线法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建筑物则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一般按使用年限法摊销。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如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与统一企业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相比,比较相似,均需计提折旧或摊销,但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新增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计提折旧或摊销方法未发生变化;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相比,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无须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其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原来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中核算的股票和债券投资,新会计准则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个会计科目核算。新的会计准则保留了长期股权投资,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会计科目均以公允价值进行核算,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差异较大,新的核算方法更能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3)应付职工薪酬是将原计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内容并入其中,对会计报表影响不大。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原来规定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其日常核算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再调整为权益法。将这种调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来处理,运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
3.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核算变动较小,主要是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商品流通企业原计入营业费用的运费保险费等进货费用也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和待摊方式处理。
4.关于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要求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时进行估计;统一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年终时预计。新准则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则可以转回(存货等的减值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其减值有可能转回)。
5.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强调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具有商业实质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不具有的则以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仅对收到补价部分确认损益,不强调商业实质。
6.关于债务重组,新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按账面价值入账,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下,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获利,成为利润的一大来源(为防止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人为调节利润,证监会制定了一定措施来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7.关于外币折算,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到外币投资时以收到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再使用合同汇率,也不使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因此外币投入资本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8.关于会计报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增加了库存股和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将投资类业务分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进应付职工薪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均以净额列示。利润表中对投资收益重新分类,将所有减值汇集成一个项目,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包括少数股东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夏冬林,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
篇7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方对于投资收益和风险偏好越来越多元化,可转换公司债券、永续债、优先股等复合型金融工具陆续推出并持续更新,层出不穷。这些复合型金融工具的适时推出,为筹资方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投资方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本文从投资方的角度切入,介绍各类金融工具在会计分类处理时适用的会计原则,并通过远期买入少数股东股权的案例,分析如何具体运用这些会计原则。
关键词 :复合型金融工具;投资方会计处理;远期买入少数股东股权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12-01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李琳(1986-),男,汉族,江苏省苏州人,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一、复合型金融工具的分类对投资方的影响
可转换公司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在条款的设计上往往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其具有债务和权益的混合性质,从投资方角度来说,尤其要对这些复合型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计量、列报、后续财务状况产生重视。投资方将其持有的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类还是债权类,很可能对投资方的会计计量、价值变动的列示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它的后续计量要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其利息收入应当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进一步区分为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两者在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和减值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也将有所不同,从而影响投资方的当期损益,因此这会对投资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考核产生重大影响[1]。
二、投资方持有的金融工具的分类原则
投资方首先要确定是否对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被投资主体达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果有,则投资方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来核算被投资主体的权益性投资。当达到控制时,投资方还要将被投资主体的资产、负债纳入自身范围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如果对被投资主体没有达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应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准则,将其划分为金融工具[2]。
复合型金融工具往往会嵌入一项或多项衍生工具(即“混合金融工具”),此时应当根据金融工具准则,分析和判断嵌入的一项或多项衍生工具是否与主合同紧密相关[3]。如果与主合同不紧密相关,除了投资方选择将金融工具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这种情况,都应当将嵌入的一项或多项衍生工具分拆出来单独作为衍生工具来核算。
三、复杂或多层交易安排的额外考虑
在实务中,投资方可能与同一个或者不同的被投资方进行了若干个交易安排以达到特定的商业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若干个交易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计量单元。
IAS39应用指南指出,有时应将多个交易“链接”在一起作为一个计量单元进行一揽子会计处理,但需要考虑额外的多项条件[4]。比如:(1)同时签订合约并且在双方彼此相关的情况下进行协商;(2)具有相同的交易对手方;(3)与同一风险相关;(4)没有明显的经济需求或商业实质将原本在单项交易中就能完成的交易分为若干交易。
四、案例:远期买入少数股东股权
(一)背景介绍和问题
A公司投资非上市B公司15%的股权,与此同时与B公司的母公司(ABC公司)签署股权回购协议,约定ABC公司应于3年后按照约定价格(为A公司投资B公司的本金再加上8%的年收益率)从A公司买入其持有的15%B公司股权。如果在这3年内,B公司向A公司派发股利,那么ABC公司在收购A公司持有的B公司15%股权时,购买价款会扣除B公司已支付给A公司的股利金额。那么,A公司如何对上述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二)分析与结论
A公司投资B公司15%的股权以及A公司就该股权与ABC公司之间签署的远期购买协议是两项单独的交易。A公司可根据IAS39应用指南中列出的判断因素,分析和判断能否将该两项交易链接在一起进行会计处理。如在会计处理原则的“复杂或多层交易安排的额外考虑”章节中所述,将多个交易链接在一起作为一个计量单元进行会计处理有很高的门槛。如果此类交易安排的原因或经济实质与签署的合同或协议有不一致之处,应当仔细考虑和分析所有的事实和情况,在排除或澄清疑问、综合所有因素后分析和判断合适的会计处理。在本案例中,参照IAS39应用指南所要考虑的因素,无法证明“同时签订并且在彼此相关的情况下进行协商”,与不同的对手方进行的两项交易且指向不同的风险敞口,并且很难说明“没有明显的经济需求或商业实质将原本在单项交易中就能完成的交易分为若干交易”。
因此,对于此案例,若无其他不同的或进一步的事实和情况,A公司不能简单的将两项交易合成一项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其合适的会计处理应是:对B公司的15%股权投资,如果没有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那么应将其确认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与ABC公司之间的交易确认为一项衍生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郭实,周林.国内创新资本工具介绍及投资需求分析[J].债券,2014(06):57-62.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计部.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陈燕华.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会计处理[J].中国会计报,2014,(04).
[4]PatriciaTeixeiraLopes,LuciaLimaRodrigues.Accountingforfi-nancialinstruments:AcomparisonofEuropeancompanies’prac-ticeswithIAS32andIAS39[J].ResearchinAccountingRegula-
篇8
《南方日报》撰文说,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在普及方面将成为普惠金融,向上发展将成为智慧金融,从效率来说将成为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金融运营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更将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甚至可能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利用自己庞大的数据资源去定价全球。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
内涵
通常来讲,无论资金融通的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只要资金的流通行为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更为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目前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将被大大淡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惠及于普通百姓。
外延
按照最简单的标准,互联网金融可分为支付(如支付宝)、融资(如人人贷)和理财(如余额宝)3种模式。
网友@狐狸君raphael从满足用户的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支付、融资、投资出发,结合投融资流程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应包括:金融机构电子平台(如电子银行、保险网销)、互联网/电商系小贷公司(如阿里小贷)、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与银行的合作)、金融流量分发(融360、好贷网)、金融产品销售平台(淘宝基金/保险网店、腾讯金融超市、天天基金网、铜板街)、P2P借贷平台(如陆金所、拍拍贷)、众筹平台(如点名时间、众筹网)、信息供应与分析(如彭博、财经门户、腾讯操盘手、i美股)。见下图。
代表性产品
以下产品,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阿里巴巴·余额宝
余额宝是阿里巴巴的代表性产品,也是目前市面上名气和规模最大、操作最成功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从实质来看,阿里巴巴将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平台,每一个购买余额宝的客户相当于通过支付宝对接了天弘基金公司的增利宝货币基金,从而能够享受到货币基金的收益。它具有以下创新优势:一是认购零门槛。不同于货币基金一般认购1000元起,余额宝无认购门槛限制,几元均可认购。二是赎回当日到账,T+0操作。三是余额宝资金不仅用来享受投资货币基金的收益,还可以直接用于在支付宝上的各种消费和转出,例如通过淘宝网购买商品、充值话费、信用卡还款,也可以转账给他人的支付宝账户等,实现了投资消费两不误。
阿里巴巴·基金和保险
这也是阿里巴巴的特色品种,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在淘宝上开设网店,定制和出售普通的基金及保险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预期收益为固定收益的定制保险品种,通过淘宝网销售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战绩。例如在2013年的“双11”期间,淘宝保险成交当天超过1.5亿笔,生命人寿的e理财万能保险预期收益率7.12%,其开售7个小时后,成为首个冲过亿元成交的理财单品。国华人寿华瑞2号在12时冲至3.18亿元。从总体成交保费来看,万能险总体成交近7亿元。无疑,高达7%的预期收益是其吸引眼球的最大因素。
阿里巴巴·招财宝
根据媒体的报道,阿里巴巴在余额宝成功后,已经联手了5家基金公司计划推出“招财宝”,目标瞄准短期理财市场。此次支付宝的合作采取一家公司一只产品的策略,即南方基金提供7天期理财基金、工银瑞信提供30天期理财基金、德邦基金和道富基金分别提供45天和60天期理财基金,易方达提供90天期理财基金产品。各期限产品视准备程度分批上线。一般根据经验,此类短期理财产品收益要高于货币基金这类现金管理工具,这无疑是阿里巴巴又一重拳出击,有可能对银行的理财客户群体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百度·百发系列理财产品
百发理财是继余额宝后最吸引人眼球的理财产品,在推广之初百度一度以预期收益8%来吸引眼球。根据相关消息解读,百度百发首款产品之所以号称可以做到8%的预期收益,主要是由百度对于每一位认购客户又赠送了一份同等额度的理财金,而这些理财金产生的收益也归客户所有,这样就提高了收益。例如客户认购1万元理财计划,百度又赠送了1万元的理财金,同样是投资在货币基金里,假设年化收益能做到4%,那么百度把理财金的收益部分也给客户,客户就有8%的收益了。所以这个产品是属于赔本赚吆喝,相当于百度贴利息给客户,难怪是限量版的。
腾讯·现金宝
与余额宝不同,腾讯现金宝通过众祿基金交易平台来进行交易,最终挂钩的标的是海富通货币基金。腾讯现金宝起步为1000元,赎回取现分为普通取现和快速取现,普通取现是T+2,快速取现是T+0,但是每日限制2笔,单笔限制和当日最高限制均为2万元。从和余额宝及货币基金对比来看,腾讯的现金宝其实和货币基金相差不大,包括起购金额也为1000元,与一些基金公司的网上直销相比,在T+0的操作上还不如货币基金的方便。另外并没有余额宝那样有一个庞大的电商消费平台做支撑,不能做到投资和消费合二为一。
数米网·现金宝
数米网作为恒生电子旗下一家专业的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他们的现金宝业务还是比较有创新的。数米网的现金宝业务依然是做货币管理业务,所对应的基金为海富通货币基金A等6只货币基金。与余额宝相比,其主要特点在于帮客户管理现金的同时,主要注重的是理财而非消费。利用数米网的现金宝,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动用同笔资金在数米网所代销的上千款基金中进行投资,即我们可以把现金宝看成是一个总的货币基金账户,可以通过它去购买任何数米网代销的基金品种,包括股票、债券、QDII等,达到全方位投资目的。数米网的现金宝也支持T+0快速赎回,而且最大特点是直接赎回到客户的银行账户而非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这点和余额宝有很大不同,余额宝的赎回是转到支付宝账户上的,因此理论上说这样的操作更便捷和安全。
P2P网络平台
P2P作为一种贷款形式,最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制度的约束,良莠不齐,但是一般给客户收益很高,期限相对灵活,也受到一些投资者的欢迎。现在国内的P2P平台基本上是采用所谓的P2P2.0的架构,即当贷款发生逾期时,由平台负责以自有资金垫付来保障投资者本息,因此P2P平台实力强弱,操作是否规范也是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投资者在选择P2P平台时,不能仅凭产品收益,而是更多要考察品牌优势和运作背景,尽量选择历史久一些,运作比较成熟,相对实力强的平台。
“新”产品选购有道
互联网金融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家公司都给自己的产品包装后选择一个好名字进行推广,例如余额宝、现金宝等。很多投资者往往只是看到了吸引眼球的收益率,而不去关心产品本质,甚至连实际投向是什么都不清楚,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了解产品实质
在上面列举的几个代表性产品中,阿里巴巴余额宝、腾讯现金宝、数米现金宝都属于风险最低的货币基金,百度百发的本期产品实质上也是主要投资在货币基金中。这些产品的风险都比较小,并受证监会监管。参考货币基金市场的收益,一般此类型产品收益也不会特别高,5%基本为上限了。阿里巴巴招财宝属于短期理财型基金,一般此类型基金收益会高于货币市场型,收益可能在6%以上。在淘宝网上代销的保险,虽然有一些是打着短期理财的旗号,但实质一般是万能险品种。对于P2P来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尚处于民营自发行为,风险就要大很多。2013年以来开业即火速倒闭的P2P公司已经有数十家,一些公司属于恶意行为,需要投资者认清风险。
莫迷信预期收益
要特别注意的是,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和保证收益。无论是根据证监会还是银监会的规定,一般都不能明确承诺保证收益。如果出现能够保证收益的,例如银行理财和基金产品,基本都属于违规。对于形形的互联网理财所宣称的预期收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以最为安全的货币基金为例,也并不是每天收益都是非常稳定在4%以上的。例如2013年年中闹钱荒,很多货币基金就吃了流动性吃紧的亏,一度收益率都在2%左右。
对于保险品种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不少以固定收益吸引眼球的互联网理财,实质均为万能险。而万能险中,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只有2.5%的结算利率是保证的,高出部分保险公司是不能进行承诺的,同时一般作为保单,存在退保费、投保规则、保障范围等。这种提高预期收益吸引眼球的做法,也会使得保险公司的资金短贷长用,拉高了投资风险。例如在“双11”中销售极佳的国华人寿,就收到了保监会的两份监管函,认为该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被暂停开设分支机构。
篇9
如果将公允价值变动纳入摊余成本的计算范围,一方面公允价值变动必将破坏摊余成本可靠的性质;另一方面必将破坏摊余成本对溢折价发生额的分期摊销的数量上的平衡。公允价值变动是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关注的是未来的信息,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变动额实质是由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所构成,账面价值又随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公允价值变动额是变化的、是不确定的,但实时性高、相关性高。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不确定,摊余成本概念中不应包含公允价值变动。另外,从经济实质来看,投资方只有让渡了使用权的那一部分资金才会有投资收益。事实上,投资方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让渡公允价值上涨对应的那一部分资金,理应公允价值变动对应的这一部分资金不应该产生投资收益。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计算投资收益使用的摊余成本不考虑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如果计算投资收益使用的摊余成本是减去(或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数,那么当期损益就会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特别大的情况下对利润的影响尤其明显(当然主要是指公允价值上升这种情况,因为公允价值如果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的话就确认减值损失了,不存在这问题了),为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这与新准则的精神相违背。
二、摊余成本与资产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同样,期末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是在资产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下进行的。而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客观上确实是由于存在某种既定的减值因素,才导致其公允价值大额的、单向的持续下跌,其对成本的影响是确定的、持续的,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计算摊余成本要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与此同时,期末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其摊余成本高于公允价值的部分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即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公允价值)。
三、摊余成本、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计算公允价值变动额是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比较(即公允价值变动=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而不是用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比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抵减资产减值损失后的差额,而账面余额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管辖的所有二级子目的余额代数和,包括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以及公允价值变动这四个子目余额代数和,用公式来表示: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资产减值损失=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的部分的。下面通过举例来体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例]2008年1月1日,东方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购入利华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面值为2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实际支付价款为2172.60万元,假定按年计提利息。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04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000万元并将继续下降。2010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回升至2010万元。2011年1月20日,东方公司将该债券全部出售,收到款项1990万元存入银行。
东方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分录单位:万元):
(1)2008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000
应收利息1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72.60
贷:银行存款2172.6
(2)2008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利息100
(3)2008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000+72.60)×4%=82.9(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
贷:投资收益82.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7.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2000+72.60-17.1=2055.5(万元),公允价值为2040万元,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55.5-2040=15.5(万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5
(4)2009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利息100
(5)2009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000+72.60-17.1)×4%=82.22(万元),注意这里不考虑2008年末的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
借:应收利息100
贷:投资收益82.2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7.7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2040-17.78=2022.22(万元),其摊余成本=2000+72.6-17.1-17.78=2037.72(万元),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由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会持续下降,所以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公允价值=2037.72-2000=37.72(万元),公允价值变动=账面价值-公允价值=2022.22-2000=22.22(万元),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转出:
借:资产减值损失 37.72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2.22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5.5
(6)2010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利息100
(7)2010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000+72.60-17.1-17.78-37.72)×4%=2000×4%=80(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
贷:投资收益8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2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2000+72.60-17.1-17.78-37.72-
20=1980(万元),公允价值为2010万元,应该转回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2010-1980=30(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
(8)2011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利息100
(9)2011年1月20日
借:银行存款199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72(15.5+22.22-30)
投资收益 2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7.72(72.6 -17.1 -
17.78-20)
篇10
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条件的变化
现行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是在投资按投资目的分类的基础上,对长期投资中的权益投资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也就是说只要是符合长期投资确认条件的权益投资均为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条件是从形成原因加以规范的。具体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不同原因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具体的确认条件又进行了规范。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及重大影响以下,且再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属于长期投资。对于其他方式取得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现行制度没有大的变化。从新准则的确认条件来看,对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不管投资的目的如何,都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在没有达到重大影响的,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才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对于没有达到重大影响的,在活跃市场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则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而是属于金融工具准则规范的金融资产。从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条件的比较可以看出新准则认定的范围要狭窄些,也就是说,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的时候,要将现行长期股权投资中的不符合新准则确认条件的要分离出去。
计量方法选择的变化
现行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规定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中成本法的核算范围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法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认为,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产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受到限制,不能按照自身的意愿调度和使用资金。
权益法的核算范围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规定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虽然方法没有变化,但方法核算的具体范围在发生变化。成本法的核算范围包括:对子公司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里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包括:对联营企业投资;对合营企业的投资。
从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来看,新准则发生以下变化:将现行的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日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但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调整为权益法。将现行的对联营公司合营公司的投资没有达到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情况下采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有控制,共同控制以及重大影响的判断没有规定具体的投资所占被投资企业有关指标的百分比,而是企业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自行判断。
权益法具体核算的变化
(一)初始计量
现行的制度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应变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对于差额的处理,是按一定年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而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从以上可以看出主要发生了以下几点变化:
长期股权投资参照对象的不同:现行制度是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新准则是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虽然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实质上就是净资产,但新准则规定的是可辨认的净资产。这就意味着被投资单位的资产有可辨认资产和不可辨认资产之分。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并未对可辨认资产进行解释,符合会计样条件的资产应认为是可辨认资产。
长期股权入账的计价基础不同:现行制度是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帐面价值。新准则规定是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是按历史成本原则记量的入帐成本减去折旧或待摊以及计投的减值准备后的差额,而公允价值是以市场公平交易所反映的市场价值。可以说公允价值的引进是这次新准则在进行计量的一大亮点,也是会计改革的重大措施。
对差额的处理不同:现行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以后各期平均分摊记入损益。而新准则规定,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份额不处理,对于小于应享有的份额,记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对差额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必然会影响到以后各期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进而对各期的利润产生影响。
(二)后续计量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上,当被投资单位获得利润的时候,现行制度和新准则的规定没什么变化。都是按照应享有的利润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仅有一定变化是投资收益的帐面增加额不同。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应享有的份额时,新准则与现行制度在投资收益确认各期出现:投资当期,投资收益均为零,以后有利润各期新准则投资收益小于现行制度的投资收益。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应享有的份额时,新准则与现行制度在投资收益确认各期出现:投资当期,新准则的投资收益是其差额,现行制度投资收益为零。以后各期:新准则的投资收益大于现行制度的投资收益分配。
当被投资单位以后发生亏损时,现行制度和新准则的规定都是按应承担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其调整的限额则可有不同。现行制度规定是以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调减至零为止。而新准则规定调整的限额是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为零为限。新准则在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人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这一项在现代金融产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中会出现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
核算方法转换的变化
条件:现行制度和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以及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条件均作了规定。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方面,现行制度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是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中止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和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新准则的转换条件增加了一个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样条件,不是所有的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都转为成本法,对于不是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有公允价值的,在新准则中不仅不转为成本法,而且都不是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范围,而是属于金融工具准则的范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现行制度规定投资企业对被除数投资单位的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和现行制度对投资达到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要求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但当达到控制的,新准则规定仍按成本法,只在并合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现行准则要求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转换时的初始成本确定。现行制度在核算方法发生转换后的初始成本确定均是以转换前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为依据,而新准则则要分情况确定,对于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与现行制度相同。对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除可按转换前核算方法的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确定外,而可以根据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确定投资帐面价值作为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披露的变化以及体现的新准则的制定理念
现行制度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没有规定披露的信息。而新准则却规定必须披露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下列信息: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当期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合计金额;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当期及累计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负债。
对于以上披露的信息,现行制度只在披露关联方交易中有所规定,没有单独列出,而且只限于存在交易时才予以披露。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变化体现的新准则的制定理念包括:
财务信息对决策者需要相关的理念。从长期股权投资的界定范围(确定)、计量到披露规定的变化上看,都是从信息质量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有用的角度制定。如在披露中,新准则规定,对不管是否存在交易的子公司、个营公司、联营公司均披露其相关信息。
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子公司的投资核算方法和当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公司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的限额可以看出,新准则尽可能体现和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理念。
公允价值引进的理念。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条件的规定中,新准则就引进了是否能取公允价值作为核算方法是否可转换的条件之一。
- 上一篇:母婴培训课程
- 下一篇: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