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三条市建设委员会是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绿化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各区人民政府,规划、国土、林业、水利、环保、房地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各类绿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地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五条城市绿线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本市绿化的现状、风景名胜、自然地貌等予以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下列区域依法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等。
第七条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
第八条城市绿线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得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或拆除。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规划部门在审批绿线内用地选址时,应征求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城市规划区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参加审查。
第十一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要按照划定的绿线和绿化设计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得擅自变更绿化设计,减少绿化面积。
第十二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面积,因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按所缺面积在指定的地点异地补绿。
第十三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临时建设活动,应依法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罚款。
第十七条在已经划定的城市绿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违反林业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外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的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篇2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绿化规划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
第三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
(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0年应不少于5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
(三)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8平方米。
第四条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到*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第五条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到*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
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
(四)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因特殊情况不能按上述标准进行建设的单位,必须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将所缺面积的建设资金交给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作为补偿,补偿标准应根据所处地段绿地的综合价值由所在城市具体规定。
(五)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六)公共绿地中绿化用地所占比率,应参照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执行。
属于旧城改造区的,可对本条(一)、(二)、(四)项规定的指标降低5个百分点。
第六条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基础情况等分别按上述规定具体确定指标,制定规划,确定发展速度,在规划的期限内达到规定指标。
城市绿化指标的确定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报建设部备案。
第七条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上述标准审核及审批各类开发区、建设项目绿地规划,审定规划指标和建设计划,依法监督城市绿化各项规划指标的实施。
城市绿化现状的统计指标和数据以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或上报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为准。
篇3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总体要求,坚持打基础与树精品相结合,改善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达标准与创特色相结合,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的原则,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区建成园林城市区具体目标为:
1、到*8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大于7.5平方米,生产绿地总面积占本区面积的2%以上,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江苏省园林城市标准。
2、到*9年,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到201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3平方米,生产绿地总面积占本区面积的4%以上。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二、建设计划安排及主要任务
(一)建设计划安排
1、*7年10月前计划新增绿地6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5公顷。计划总投资约0.6亿元。
2、*7年11月至*8年3月底计划新增绿地8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5公顷。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
3、*8年4月至*9年底计划新增绿地9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0公顷。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
4、2010年4月底前计划新增绿地8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5公顷。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
(二)主要建设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按照分布均匀,新区大幅增绿,中心城区绿地小而精的原则,不断加快绿化建设步伐。
1、以城市门户景观建设为重点,加快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地建设。积极配合实施宁靖盐高速盐城西出入口和新兴出入口、沿海高速开发区出入口、盐淮高速盐城南出入口、沿海高速南洋出入口等5个高速出入口绿地的建设。
2、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环城公路及水体沿岸生态防护林建设,以大片的绿地建设拉动城市绿化指标的提升。
3、以建设“水绿盐城”为特色,积极推进大洋湾景观带建设步伐。
4、以公园绿地建设为中心,大幅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建成区新建一处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结合道路改造,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精品小游园、小绿地,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需要。
5、以道路绿化为框架,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实施道路绿化建设和改造,确保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其中,主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30%,次干道不少于25%。新建道路全部按照断面建成中分带和侧分带的要求,建设园林式道路。
6、以居住区、单位绿化为基础,开展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达标创建活动。新建居住区绿化面积要占总用地面积的40%以上,并辟有休息活动园地;老小区改造,绿化面积要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30%;市区70%以上居住区绿化达标,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维护责任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7、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引导社会投资建设城市绿化苗圃、花圃。同时,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工作,培育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的优良品种。城市绿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且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需要。
(三)其他相关指标
1、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2、城市新建建筑按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达到50%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公交出行率不低于15%;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亮灯率98%以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道路机械清扫率达2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
3、保护风景名胜古迹,建设一批具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
4、联合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创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加大违法建设、违章搭建拆除力度,拆迁后的空地优先建设绿地。
三、任务分工及工作职责
根据创建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和年度绿化建设任务,将主要任务及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一)区建设局
负责协调、指导区直范围内政府投资的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等重点绿化项目,组织开展区直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创建及部分街头绿地建设管理和管护。主要任务是:
1、完成区政府下达的绿化建设任务。
2、牵头编制创建台帐,制定《创建园林城市台帐资料目录》明确台帐资料内容,分类要求和责任单位。
(二)区交通局
负责实施职责范围内的公路建成区段的绿化规划、建设、协调落实绿化资金,主要任务是:
1、完成区政府下达的绿化建设任务。
2、按照创建台帐内容和分类要求,开展职能范围内的绿化项目台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三)区水利局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城市周边河道绿化规划、建设,协调落实绿化资金,主要任务是:
1、完成区政府下达的绿化建设任务。
2、按照创建台帐内容和分类要求,开展职能范围内的绿化项目台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四)区房产局
负责小区绿化养护管理和老小区整治,主要任务是:
1、会同建设局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式小区1个,确保居住区绿化达标。
2、按照创建台帐内容和分类要求,开展职能范围内的绿化项目台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五)区农林局
负责拟定*7-2010年城郊结合部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规划区内的植树造林,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依法保护防护绿地资源。主要任务是:
1、协助区政府于*7年9月底前出台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林业的政策性措施,建成环城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
2、引导城郊结合部有关乡镇、村组建设农田林网建设。
3、按照创建台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六)区城管局
1、依据职责对侵绿、占绿、毁绿等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绿化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对片区的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等实施规范管理。
3、开展对片区内主要街道沿街房屋立面整治出新工作,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按照创建台帐内容和分类要求,开展职能范围内的创建台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七)*开发区和各镇
具体负责本镇(区)建设管理范围内的各类绿地的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有:
(1)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完成区下达指标任务。
(2)切实加强本区域绿化工作的领导。公路、河道、铁路沿线、单位庭院等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面绿化。
(3)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增加绿化管养经费投入,提高绿化管护水平。
(4)提供相关台帐资料
四、实施计划安排
(一)规划设计
各类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审批等工作,必须在计划实施的上一年度内完成。
(二)绿化建设
根据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计划安排,分年度制定绿化工程建设实施计划。
(三)绿化管理
1、养护管理方面,*7年下半年制订出台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规定及其配套的绿化考核办法和标准。加强绿化养护,并有计划地逐步增加一级养护绿地面积。2010年,市区已建成所有主干道绿化全部实行一级养护。
2、执法管理方面,按照《盐城市绿化处罚规范和绿化处罚赔罚款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绿化执法队伍,强化绿化执法管理。
(四)相关指标
*7年底前完成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规范管理工作。*8年3月底前完成城市重点街道沿街房屋立面整治出新工作。到2010年完成城市各主要街道沿街房屋立面整治出新工作。
(五)台帐资料
*7年11月开始创建园林城市各类基础台帐资料的收集工作,*8年3月底前完成整理建档工作,形成资料汇编。2010年3月份完成国家园林城市申报资料汇编工作及其它相关手续。
五、实施步骤
整个创建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和前期准备阶段(*7年7月份至*7年10月份)
1、按照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创”的要求,对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
2、8月上旬前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项目和地块。
3、10月底前抓紧做好秋冬绿化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好苗木、资金,加快征地、租地、设计、拆迁、招标等前期工作。要按照创建任务的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倒排工作计划,做到环环紧扣,不留空隙,紧前不紧后,力争提前完成任务。
(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阶段(*7年11月份至*8年3月份)
1、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围绕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新建一座面积不少于15公顷的区域性公园,使建成区园林绿化三项主要指标和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苗圃建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园林城市标准。
2、建立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出台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规定及其配套的绿化考核办法和标准。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园林绿化行业管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等级,对市区各公园绿地实行一级养护,并有计划地逐步增加一级养护绿地面积;落实市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7年底前完成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规范管理工作。*8年3月底前完成城市重点街道沿街房屋立面整治出新工作。
5、*7年11月至*8年3月份完成创建园林城市各类软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三)省级园林城市迎查验收阶段(*8年4月份至*8年10月份)
1、认真做好迎查准备工作。
2、*8年6月份至7月份,迎接省建设厅初步验收。
3、*8年10月份,迎接省建设厅组织省有关部门和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核验收。
(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阶段(*8年11月份至2010年4月份)
1、继续按计划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建设,巩固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使建成区园林绿化三项主要指标和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苗圃建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有关管理制度,及时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规划,继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等级,到2010年初,市区已建成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全部实行一级养护。
3、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建设,确保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
4、2010年4月底前完成创建园林城市各类软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五)国家园林城市申报验收阶段(2010年5月份至10月份)
1、认真做好迎查准备工作。
2、2010年6月份至10月份,迎接建设部组织的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篇4
关键词:河道治理 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渑池涧河综合治理景观规划项目位于渑池县城以南,西起河西桥,东到电厂路,北至渑池县城,南接丘陵山脉,总面积约3230亩,其中规划绿地面积约969亩,水域面积约2261亩,是渑池县重点建设项目。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定位及思考: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风光而得到重视,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
而一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作用,但由于地位、名气的不足,往往被人们忽略。有些甚至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城市管理者们出于水利安全的考虑,将其定位为行洪河道、排污河道,相邻的绿地也变成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由于经济的发展,渑池涧河有幸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涧河绿地将和周边用地为城市发展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
从上说,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流变,正确处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城市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并付诸实施。
涧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一些未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
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而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是活水。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
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规划设计构想:
在渑池县打造最宜人居住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思路的指导下,加大园林绿化力度,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涧河将作为渑池县倾心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
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通过2-3年时间的规划与建设,把渑池涧河景区建成一个规划合理、设施完善、景观优美、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工程,既能具备河道防护及城市绿化休闲,又能满足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观赏。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古迹、湿地和环境的保护,规划完善景区外观和内容,协调景区与周边环境关系,建成一个集河道保护、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及休闲区。
根据渑池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涧河河道及滨河公路的初步规划方案,在对现场的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涧河两岸的景观做了初步构想。
(一)、整个景区形成“一带二线三区多点”的景观。
1、一带,指改造完成后的整个涧河生态区,巨大的水面和两岸的绿带将是渑池县一大亮点,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整个绿带将成为渑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整个渑池县城城市品位的提高都将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
2、二线,指的是涧河两侧的两条滨河公路,北侧的道路两侧各设5米绿化带,南侧三米道路行道树采用常青的大叶女贞,这样,两条道路就形成了两条绿色通道,形成二线。
3、三区:指城市文化展示区,生态休闲活动区,居住健身活动区。
3.1、城市文化展示区包括历史文化,仰韶文化,现代文化的展示。从河西桥开始至二号橡胶坝,包括原苗圃,烈士陵园。此区主要向人们展示渑池县博大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秦赵会盟台是整个城市文化区的中心,也是景区的最大亮点,在会盟台的周边设置与秦赵渑池之会乃至战国时代的一些典故,如:渑池之会,将相和,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可以采用一些雕塑、小品等来体现,仰韶文化源远流长,在此区,羊河、涧河、渑河三河交汇而形成了大型水面,是整个涧河景区的亮点,是整个涧河景观规划的重中之重,三河交汇处和会盟台周边,我们暂给他取名“会盟公园”,形成的水面为“会盟湖”,会盟湖含义有两条:一是借助历史典故,二是三河交汇也有会盟之意,会盟湖周边做一些休闲广场、游园道路、座凳等设施,树木选择适当考虑增加一些古老品种,如合欢,松柏等。三水交汇后形成了一个半岛,取名叫将相半岛,岛上建一亭子,叫“将相亭”。会盟公园和军事管理区临近,在公园的设计中还要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传统。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 3.2、城市生态休闲活动区(二号坝到四号坝)。此区以生态性的建设为主,以覆盖式绿化为主,开阔处设计一些游园来满足人们的活动。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3.3、居住康体活动区(四号坝到南闫公路)。此区规划面积较大,视野较宽,交通便利,规划一些高档居住区和休闲健身区。此区包括已有的吕祖庙景区,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景区道路,增添苗木品种及其他的人为景观来丰富景区的内容。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
4、多点指的是沿涧河两岸的各公园、游园。包括河西桥桥头游园,会盟公园,吕祖庙景区等多点通过涧河连接形成了一个大的涧河景区。
(二)、在各个分景区的绿化栽植及设施建造中应主要遵循以下特点。
1、“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上要以和谐社会为主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在植物配植上要遵循常青和落叶,乔木和灌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的原则。整个结构是乔、灌、草、地被的立体空间。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增加一些彩叶树种。接合渑池特点,选择一些在当地已经生长良好的树种,如:大叶女贞、红花木槿等,选择彩叶树种红叶李、红栌、柿树等。
3、树木和楼房相接合。在楼房之间宽阔的地方多栽大乔木以拉开层次,绿带形成后,优美的环境是人人都向往的最佳居住场所,真正的让人们能体会到“楼在林中生,人在园中住”的优美环境。
4、增添休闲和娱乐设施。增添城市休闲广场以及花架、亭子、艺术座凳等一些园林小品供人们晨练以及茶余饭后的休闲和娱乐,形成人们休憩、娱乐的美好空间。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设部)
篇5
【关键词】废石场;露天开采;边坡;台阶
废石场是堆置地下矿掘出的岩石或露天矿剥离的表土和岩石的场地,又称排土场。露天矿的废石量大,剥离量常为采矿量的几倍以上,堆置废石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耕地,产生岩土流失,污染环境,对矿区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合理的选择废石场位置和堆积废石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具体以广西某金矿露天开采来论述废石场的设计。
1、矿区概况
1.1矿区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矿区地理位置:矿区位于田东县思林镇,位于田东县东南110°直距30km处。
矿区地形地貌:矿区地貌属侵蚀中低山地形,山体坡陡,多在20°~ 30°,最高海拔525.4m,最低海拔为180.0 m,相对高差345.4m。地势地貌特征为总体东高西低。矿区范围内大部分种植果树,少部分为荒地,无基本农田。
1.2矿区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条件
气象条件: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春雨不足,夏雨涝害,秋雨急减,冬雨稀少。降雨时间多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75.5%,为丰水期。12月到次年3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为枯水期,4月、10月、11月为平水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54.5mm,最大月份为4~7月份,月地面蒸发量一般为110mm~200mm。矿区最热为8月份,年最高温度29.5°C, 年极端最高气温33℃~35℃,最冷为元月份,最低14.5°C,极端最低气温为-1℃~-3℃,一般温度为21.5 ~22.1 ℃,平均气温11℃~12℃,月平均气温22.6°C。
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现的金矿体产于半坡之上,位于当地基准侵蚀面之上,大气降水绝大部分在地表以径流形式排走,或通过断裂裂隙流走;地下水对矿体开采基本无影响。水流主要分布于距矿体约500m的沟体,矿点地下水以构造裂隙水和节理带裂隙水为主,但水量极少。矿区内第四系以山坡上的残坡积层为主,厚度较小,属弱富水性至富水性,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
工程地质条件:矿体及顶板岩性属坚硬—半坚硬裂隙破碎为主的中—厚层状砂岩夹薄层泥岩,风化裂隙发育,顶板岩性中等风化,裂隙发育,且泥岩夹层属软弱夹层,稳定性较差。矿体底板岩性属坚硬中厚—块状层理砂岩夹泥岩,弱风化—微风化,裂隙少量发育,稳固性好。部分岩层倾向与露采场边坡呈同向,破坏了边坡岩层的稳定性。综上所述,矿区内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
环境保护条件:矿区周围1000m内无学校及村庄,15km内无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环境本底条件好。
1.3矿区地震烈度
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田东县处于Ⅶ度基本烈度区。
1.4矿区露天采场
矿区露天采场位于那矿屯南面二者岭山坡上,开采方式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台阶的露天开采方式。采场地表境界:长300m,宽250m;采场底部:长70m,最小底宽≥20m;采场最高标高500m,采场底部标高370m,露天采场最大开采深度130m。矿山开拓运输采用公路—汽车开拓运输方案,矿山可采矿量2.05万m3,岩土总剥离量34.8万m3,岩石松散系数K松:1.5,下沉率K沉:0.18。
2、废石场位置选择
2.1废石场位置选择原则
(1)场址的选择必须与采矿设计同步进行,选址时应考虑采掘和剥离物的分布,采掘顺序,剥离量大小,场址宜靠近采场;
(2)废石场的容量应能够容纳矿山服务年限内所有排弃的全部岩土;
(3)废石场宜应充分利用沟谷、洼地、荒坡、劣地,不占良田,少占耕地,避开城镇生活区;
(4)严禁将水源保护区、江河、湖泊作为废石场;严禁侵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5)废石场场址宜选择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原地形坡度相对平缓的沟谷;不宜设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不良地带,不宜设在汇水面积大,沟谷纵坡陡,出口又不宜拦截的山谷中;也不宜设在主要工业厂房、居住区及交通干线临近处,当无法避开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6)废石场不应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场地的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和生活水源的上游,并不应设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
(7)废石场宜利用山岗、山丘、竹木林地等有利地形地貌作为废石场的卫生防护带,无地形利用时,在场地与居住区之间应按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
(8)建于沟谷的废石场,设计时应设排洪设施,避免因废石场的设置而影响山洪的排泄及农田灌溉。
2.2废石场位置选择
根据废石场选择原则和矿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在采场西面山沟和南面山沟各选了一个废石场进行比较,对两废石场场址方案比较结果如下表1:
经比较,南面山沟下游有一村庄和河流,汇水面积较大,运距较长,且安全措施和防护带技术得不到保证;西面山沟汇水面积小,下游无村庄,无农田,运距较短,容量能满足矿山要求,安全措施和防护带技术得到保证,不会成为危险源,废石场道路的施工和废石排放方式简单,同建设单位共同确定,西面山沟作为本矿山的废石场。
3、废石场设计
本露天采场所剥离岩土的实方数V实为34.8万m3,需废石场的有效容积为
V效=V实×K松/(1+K沉)=44.24万m3,设计采场西面山沟的废石场堆放标高为250.00m-350.00m,堆放总高度为100m,堆放坡度1:1.75。废石场分四个台阶堆放,台阶标高分别为275.00m、300.00m、325.00m、350.00m,一次最大堆高约25m,最终堆积标高为350.00m,台阶平台宽度为45m,设计计算废石场总堆置容量约为55.14万m3,可满足矿山开采废石排放需要。如图2:
从采场出来的废石通过汽车运至废石场,再通过推土机进行推排,堆排时场地形成约5%的反向坡度,防止流水冲刷废石场边坡。
排除废石场渗入的雨水及底部渗出的地下水,在废石场底部埋设管径¢800mm管壁能透水的暗管。
为了防止废石场土石滑落和形成泥石流,在废石场坡脚设置5m高拦石坝,可采用废石堆砌;在距坡脚100m处设置5m高浆砌片石拦泥坝,如图5。
5、结语
露天开采中,排土工作是整个矿山主要的生产过程之一,所以合理选择废石场,合理的进行排土工作,不仅关系到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还关系到周边农业、环境保护等的问题。废石场的设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总图运输设计资料汇编组 《黑色金属矿山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资料汇编》
篇6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总要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山、河、江、湖、城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台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生态型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 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扩绿20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0万平方米,到2005年,全市绿地率达33%,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到2005年实现创建省园林城市目标。力争在2008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三、 主要任务
(一) 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保障。要结合我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充分采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高标准修订《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经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组织编制《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全市建成区内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
(二)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1、 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实施每年新增人均公共绿地1平方米,每年新增其它绿地200万平方米的“绿色行动计划”。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租地造绿等途径,保持城市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到2005年使人均公共绿地从现有的6平方米增到8平方米,绿地率从现在的29.8%增加到33%,绿化覆盖率从现在的33%增加到37%以上。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不少于25%,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绿地率在30%以上,旧城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
2、 讲求特色,提升绿化品位。充分利用我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特有条件,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打造城市绿人的个性品牌。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理念,使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公园的绿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70%以上。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内容,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味。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抓好沿山文化带、沿江景观带、沿路森林带、沿海工业带的建设,加快黄岩永宁江北岸滨江绿地、大环线绿色通道、椒江白云山公园、路桥石浜公园拆建重点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绿色景观亮点。
3、 全民参与,拓展绿色空间。以每年三月份的“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方位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建成一批“共青林”、“新婚林”、“巾帼林”、“红领巾林”。广泛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进一步搞好庭院绿化工作,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大力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构建立体型 、复合型的绿色空间。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区、花园式单位、园林示范村、绿色小城镇的创建活动,到2005年,园林居住区达到60%以上,园林式单位达到70%以上,其在先进单位占20%以上。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提高生产绿地面积和绿化苗木自给率。到2005年,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给率80%以上。
(三) 加强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1、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遵从“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重点搞好椒江北新椒街和章安古城的保护修缮、黄岩孔园扩建以及古建民宅的保护、路桥十里长街的保护和开发。落实保护的具体措施,尽可能保护原有历史文化古迹的遗留历史信息,保存完整的历史脉络和风貌。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城市新的亮点。
2、 严格保护城市古树名木。颁发《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档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有力措施,严禁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做好古树名木的复壮、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水平,发挥古树名木的良好景观特征。
3、 实施城市景观工程。以争创“街容示范路”为抓手,开展街容街貌的综合整治,到2005年,建成15条以上“街容示范路”。继续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制订具体的建设和管理办法,推进临街已建建筑的亮化改造,促使新建项目亮化工程的同步实施,不断增强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城市主次干道灯光亮化率达到97%以上。制订实施市区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结合城市街景改造和环境整治,对城区的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侯车亭等实施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台州山、水、海及绿心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分片拓展、绿脉相连、结构整合”的原则,搞好城市大环境绿化,营造山环水绕、绿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市。以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的绿心保护性开发为核心,实施城市绿楔工程,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缓解台州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山体植被保护,开展林相改造,提高阔叶林、次生林比例,增强山林季相。加大对海门河、南官河、永宁江、西江城区河道的整治,运用疏浚清淤、污水截留、河岩、铺草驳坎植树等综合手段,使河水开始变清、河岸开始变绿、环境开始变美。在抓好环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到2005年,城市大气污染的指数巩固在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 配套城市基础设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突出抓好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到2005年形成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适应的污水集纳体系,管网面积普及率达到90%,污水进网处理率达到80%以上。按照“鼓励焚烧、支持制肥、允许填埋”的原则,跨区域规划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0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研究落实解决市区供水矛盾的综合措施,加快启动台州供水二期工程,实现城市供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增长,到2005年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继续加强城市管道燃气建设,做好天然气利用准备,到2005年市区燃气普及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40%。继续抓好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建设,到2005年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保持在12平方米以上。
四、 主要措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 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园林城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市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配合、多方联动、分工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 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需要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使创建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作为年终考核、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查。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深入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认真把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绿化审核关,加大城市绿化补偿的收取力度。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绿化工程方案审查、实施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加强城市绿化的全程跟踪监察,促使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全面落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对任意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的行为予依法查处。
(四) 理顺体制,强化管理。
按照“管养分离、管干分离、作业放开”的要求,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力度,改变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建设、施工、监督、养护混为一体的状况,把园林绿化企业推向市场,在竞争中增强实力,提高绿地施工水平。实行城市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养护改革,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将养护作业推向市场,同步跟进养护质量监督,切实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水平。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队伍,按照建设大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技术管理人员,使园林绿化管理队伍能适应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和创建工作的要求。
(五) 广辟渠道,加大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各方筹资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突破园林建设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的政策,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园林绿化事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有收益的园林建设项目,努力开辟和利用融资渠道,通过合资、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场运作的形式多方筹资建设。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动员工商企业、苗木生产大户发展城市苗木基地的建设,特别要结合城市生态林带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高速建设大型苗木基地。要严格各项绿化收费,对政策规定收取的易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绿地临时占用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等要按规定收足,全部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六) 依托科技,提高水平。
要充分发挥台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等有关学术、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城市园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园林造园造景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要大力维护城市绿化的科学成果,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7
【关键词】区域供水;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约资源;区域协调发展;水资源配置;综合效益
0 引言
区域供水相当于在区域范围内将一个个小的供水系统连成一个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使其运行灵活,管理集中,避免了重复投资,实现供水设施共享,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了供水效益和可靠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供水方式必将成为供水系统的发展趋势。
1 需水量预测
区域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广、供水量大,投资巨大,若总供水量预测过高,则会造成投资浪费,在规划年限内无法回收资金,过低则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准确的水量预测是区域供水规划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水源、水厂及管网的规划和工程投资、扩建情况,对于区域内城镇的发展性质和规模也有一定影响。各个地方的用水量随城镇的性质、产业结构、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给排水设备条件、人口(包括常住和流动人口)及居民生活习惯等有很大不同,不可简单套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等规范。
一般城市供水系统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的总和,不包括工业自备水源用水、农业用水及航道用水等。
① 一般乡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给排水设备完善程度一般较低,生活用水量标准也应相应降低,但是另一方面,乡镇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逐年加快的趋势,生活用水需求必然随之增加,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确定乡镇用水定额,应根据经济水平、居住条件及发展规模来选取适当的最高用水量标准。
②工业用水在城市给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用水量随门类不同、工艺选择、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及工业重复利用率的不同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工业生产用水可通过单位工业产值或增加值用水量、单位面积工业用水量、单位产品产量用水量和历年工业用水量增长率来预测,但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节水工作的开展,工业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各工业用水量定额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工业用水量并不是按固定的比率增加,因此不宜简单的采用这些方法,对工业企业用水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获得可靠的资料时十分重要的。另外,不同区域的乡镇、农村的企业类型不同,且大都属于正在发展中的、小规模的企业,具有规模小,循环用水率低,设备、工艺相对落后等特点,在计算工业生产用水时不可生搬硬套大城市的用水指标,规划时根据以往工业用水资料,并考虑产业发展情况,合理选择用水指标,并考虑逐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③ 一般乡镇、农村的公共建筑及设施较少,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例也较大、中城市少,因此这部分用水量指标可适当降低;乡镇绿化用地一般仅包含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面积不是很大,且其道路喷洒频率不高,因此在规划时可取适当的比例(例,占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进行估算。未预计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上述城镇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市政设施用水及农村用水量的总和的 15%~25%计。
2 供水范围的划分
区域供水范围的划分首先应确定区域供水工程的规划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水片区的分布划分水厂供水片区。
一个城市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但是区域供水是拓展了一个城市供水规划的范围,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可能包含不同的行政区范围,要慎重规划。例如,当某城市的区域供水工程水源地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水源地和输水管线应纳入区域供水工程规划范围,还要考虑输水管线沿途的城镇是否需要由同一水源供水。另外,基于区域供水的规模经济效应,区域供水的供水范围不一定是越大越好,要遵循科学、经济的原则。
3 区域供水形式的选择
区域供水根据城镇分布形式、输送水的种类、管网布置及供水区域大小可分为多种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对于改扩建工程,要充分利用原有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普及率,不仅可以节约投资,降低供水成本,还可实现区域供水设施互补共享。由水源的类型、数目及距用水区的远近决定输送原水还是输送清水;根据区域内城镇群的分布形式和原有管网的现状,决定区域供水配水管网的走向;对区域内原有分散供水的水厂、增压泵站及水塔等设施要综合分析,以就近取水、净水为原则,以大型城镇水厂为主,改造保留少量乡镇水厂,可以继续作为水处理厂,可作为配水厂,也可作为加压站、二次消毒站点或应急时备用供水设施,不仅易于提高区域中心水厂管理技术水平,还可有效降低水厂出水扬程,降低能耗。
4 管网建设
区域供水规划层面的管网一般仅考虑输水管渠及主要配水干管,较之于城市分散的供水管网,区域供水系统具有长距离输水的特点,供水范围广,管道工程量大,建设投资大,电耗高,必须进行管线的优化布置,在管线定向、管材选择及管道施工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
长距离输水应深入进行管线实地勘察和线路方案的优化比选,对不同输水方式、管道根数按不同工况进行经济技术分析论证,选择可靠安全的运行系统。输配水管网应在供水区域范围内均匀分布,以满足所有用户对水量、水压的要求,并考虑分期建设。输配水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定线,兼顾施工、维修的方便,尽量做到线路简短,尽量经过用水量大的片区。相邻片区之间的输配水管应互备互联,以防某片发生突发事故时,可以按调度进行应急供水。
管材选择对供水质量、工程造价和供水安全的影响很大,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输配水管道主要有塑料管(PE)、钢管(SP)、球墨铸铁管(DIP)、玻璃钢管(RPMP)、预应力钢砼管(PCP)等。不同的管材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管材除要考虑其管道特性、防腐、施工条件外,还要考虑其价格、管理经验、市场供应情况等,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决定。管道施工要尽量降低管道埋设深度、节约土方工程和地下设施费用。
5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区域供水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从水源取水到水厂净水处理,再到水厂向用户的输配水,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较分散供水大的安全隐患。区域供水是集中取水,服务人口多,取水量大,要合理选择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和取水量,且水源一旦受到威胁则会造成水量、水质不安全的双重威胁,从而增加了水源选择和保护工作的难度,不仅要防治水源污染,更要建立健全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尤其是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水质预警预报和应急监测系统。
6 管理体制及水价
区域供水的施工和管理上的规模经济效益需在较长时期内显现出来,初期的制水成本可能较高,相应的提高了水价,超出用户的承受范围,政府可对一定范围的用户进行补贴,另外,实行成本价和超额用水水价区别对待、足额收取的政策,同时可加强用户的节水意识。在综合考虑制水成本、合理利润及用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平稳推动水价改革,逐步形成合理水价体系。
7 结束语
总之,区域供水作为供水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正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道路通行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