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57-01

把“数学素养”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初中教学中实施数学素养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领悟,去解决问题,有助于知识的透彻理解。把竞赛式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也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教学旧框架,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讨论是能够完成课堂的探索,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很难独立完成课堂的探究过程,甚至在分组合作时也是一言不发,基本不参与课堂的讨论,有的后进生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讨论时不但不参与讨论,反而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没注意时,在下面搞小动作或是与其他同学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才能得到体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音乐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总结数学中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材列举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和图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还要使学生先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数学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才会有气氛,学生才会逐渐喜欢数学,从而才能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总之,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素养;核心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仅仅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程,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拓展,为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思维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点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同一部分的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均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和系统。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必须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这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基礎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数学教育在其目标、课程、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面对21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挑战,数学教师在提高数学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广泛涉取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职业能力,它不光是要求语言类专业的教师要做到一个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教师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工具。语言表达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不光是将你所要表达的知识表达、阐述清楚,还要考虑严谨的思维逻辑、以及对于文字的掌控运用和拿捏处理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加丰富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教材是教师的主要利用工具,但是在教材的使用上面是要讲究技巧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平台,那么,面对教材中那么多的繁琐的知识点中,如何做到重点难点的划分格外重要。那么,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从中可以得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中是从来都不需要依赖教材的,因为他可以把教材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工再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做很多无用功的可能,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3.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拥有一个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是学生能够进步的重大支撑点,也是教师努力调整教学方法的基础,过硬的专业知识才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自信,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份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素养。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普遍了,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教学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轻教师的任务,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水平。

四、体现数学学科的思想性

所谓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学生对各个数学概念、数学结构和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是学生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提炼的数学观点,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提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以及由这三种基本思想所延伸出来的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换化规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思想和抽样统计思想等。同时,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凸显出数学学科的思想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数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便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升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重视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相春.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智慧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 刘晓旭.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篇3

摘要: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建模训练;建立数学模型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教师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2 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1.2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2.2 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2.1 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2.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2.3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篇4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数学教师 专业素养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4-01

前言

教育信息化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方式和途径,如果能有效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数学课堂,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此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在专业素养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思想观念落后

影响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学生观、发展观、教育观等。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者为数不多的谈话等来获取,要想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校外生活方面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教师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对于教师本身的自我发展认识不够。

1.2专业素养发展过程实施中的不足

教育信息化极大丰富了学习平台和教育资源,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多样的发展途径,但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再好的条件也难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素养发展计划,要主动坚持自我发展,学校也要对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给予帮助。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缺乏专业指导和创新精神、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低等。

1.3考核评价制度的不足

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强大动力,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让教师看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可以发展的方向。但实际情况下,很多数学教师对现有的考核制度不满意,这些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够人性化,导致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比较低,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造成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来分析。

从个人因素来看,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被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观念束缚,对专业素养缺乏自主持久的发展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的传递,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起来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进,简单的认为讲一次公开课或偶尔反思一下就是对专业素养的发展。

从环境因素来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领导的重视、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学校政策的支持等。但在实际情况中,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学校重结果清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教学成绩和教师工资和升职挂钩,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知识不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得不到后续支持等等,这些原因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

3.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我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多种手段和途径,如教师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论坛、Blog交流、网络培训等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和名师、学生、家长等教育参与人面对面交流,教师应注意在这个过程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避免走向闲聊、诉苦、脱离学术专业的庸俗化。

3.2加强自我专业素养的意识,改进观念

教师要具备自我发展专业素养的意识,这样才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提高自身水平,马斯洛认为“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和帮助潜能的实现,环境并不赋予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者胚胎的形式具有这些潜能”。外部环境给与的条件再好,教师缺乏主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这也是不够的。

3.3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评价体系,应该要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教师评价为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的意识。学校要把教师评价的作用从奖励筛选、职位晋升扩展到为教师行政管理服务、激励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等。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手段监督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检查和反馈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激发和促进教师发展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3.4改善校园环境、创造专业素养发展空间

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是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积极创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任何疑惑或困难时能够自由的交流讨论;对教学过程不强加干涉,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对教师的人为关怀,营造轻松的生活气氛。

结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进行知识扩充、多加强培训和同行交流,促进自身教育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87-01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着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取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他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找到了几何学与代数学之间的桥梁,利用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例如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 已知弧0,b≥0,且+b=1,求证:(+2)2+(b+2)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b=1(弧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把

(+2)2+(b+2)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因为d2=,所以(+2)2+(b+2)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2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怎样设计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培养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C+C,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n个元素中取m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有

C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有C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4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艺术素质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明确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2)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即采取必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致;(3)讲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即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二、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当代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研究和实施美术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还要能审视和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不仅能以民主、开放、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其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2.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除了教学理念陈旧外,关注教、忽视学,过程多、反思少,是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从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质入手。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师要达到“三能”:能说、能写、能画。在专业素质提高方面,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注重新课程新教法实践,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3.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的优与劣。从主要内容构成来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课前的充足准备、课堂的良好组织和课后的认真评价等方面。(1)做好课前有效准备。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备好一堂课。实践表明,凡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在课前都是需要认真准备的,美术课也不例外。要上好一节美术课,美术教师必须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选准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方向正确、教有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明显。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确立教学重点,科学安排和搭配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合理组织课堂训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法要重视于“导”,致力于“引”,服务于“学”,求之于“效”,从教学内容、教材和学情的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法。(2)做好课堂有效组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的前提,美术教学要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判断,表达独特见解,课上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增强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提高艺术能力;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3)做好课后有效评价。评价不是对结果的简单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才能使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作用呢?首先,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励,要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要倡导发展性评价,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把评价作为增强学生自信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实践证明,教师的有效鼓励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大有益处。

三、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在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创造都必须在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初中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在富有激情的观察中积极发掘每幅美术作品的特点,在大胆合理的艺术想象中激发绘画的欲望。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潜能。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模式,引导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给他们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鼓励他们展示多彩的联想,使他们在主动、有趣的想象中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入发挥艺术学习潜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育教育对于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美术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有效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积极开拓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为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瑞廷.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0(10).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素质提升;双组教学

一、初中数学教学“双组”教学的实施原则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中学“双组”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中学生来说,“双组”教学或许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按照计划和步骤一步一步的来.给学生一个缓慢接受的过程,这样才能在学生中间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双组”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也是值得重视的一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生来自各自不同的小学,从而数学基础也都是不一样的,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的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

3.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双组”教学,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应该辅之以必要的优势互补的原则.因材施教与优势互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双组”教学的效果.因材施教要求我们把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分析清楚,然后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可以让大家之间形成互补.

4.遵循及时鼓励的原则

对于中学生而言,适时的鼓励与嘉奖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在“双组”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与情况,及时的给予估计与赞赏,以便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与动力.

5.遵循减负原则的原则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点就在于,我现在所提倡和实施的“素质教育”更加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双组”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减负的原则,适时的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学习心情.

二、初中数学教学“双组”教学的实施过程

1.宣传“双组”教学,有力动员学生

对于“双组”教学的实施过程来说,是一个应该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宣传与动员工作.初中生对于“双组教学”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状态,因此,在实施之前,应该向学生贯彻“双组”教学的具体内容,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双组”教学,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数学教学.宣传工作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双组”教学,从而有利于以后“双组”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进行.

2.实施分组,选定组长

在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之后,就可以实施“双组”教学的步骤了.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先要做的就是分组的工作.要根据学生具体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组,将学生分为数学学习组和数学兴趣组.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让小组成员内部选举产生小组组长,小组组长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不能成为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分组在整个的“分组”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该当做重中之重来对待和进行.

3.具体活动开展与实施

在分组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组情况来具体的安排学习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建议使用交叉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将兴趣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大家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在学习和兴趣活动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例如进行数学竞赛,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测试等形式.

4.在活动中开展中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

在“双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思考,以便找出不足之处,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在“双组”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同时还要更加的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实现学习与兴趣的双收获.

总之,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特别注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双组”教学的实施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中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中,既收获了知识,又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晔.关于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6).

[2]张定强,赵宏渊,杨红.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J]. 数学教育学报,2008(1).

[3]赵正新,任红娟.略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

篇8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信息技术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 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扫雷和接龙之类的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

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

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

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

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

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信息变换的特定过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使命。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走进社会、走进自然、遨游于信息的海洋之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真正地融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引导学生采用多渠道捕捉信息,提高信息检索力。结合初一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四、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篇9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引自《柳斌谈素质教育》第三页)。素质教育是相对于那种,以考试所得分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它的宗旨是全面发展。数学教学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教学思想要转变。

数学教学不能仅看作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这样一个简单过程。也就是说,不能把教师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看成是数学教学的全部。我们应该将数学教学当成创造性活动。那么,教学思想上应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数学。比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某一个数学定理时,不直接就将定理的来由、证明演示给学生。可以事先设计一个引导且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猜想。然后,辅导学生写出理论根据。简而言之,数学教学思想上,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理论的教学转化成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二、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教学方法须改进。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应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生活生产实例入手,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开心,学得扎实。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动脑筋、动眼看、动口说、动耳听、动手练。每位学生的素质不同,个性也不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因材施教,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搞好层次教学。比如课后布置作业可按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对能力强的同学要求高一点,对能力差一点的同学给予辅助。也就是说,我们数学教师要把培养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要求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三、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应重视实际应用知识的教学。

数学知识是人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总结抽象出来的。掌握数学知识,是为了实际应用知识。教科书中实际应用性的例题、习题,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而编汇进去的。在教学中,抓好这方面知识的教学是很必要的。因而,数学教师只有向实际学习,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教师要抓好学生学法指导。

篇10

关键词:高中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实践

引言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已经渐渐难以适应高中美术学科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尤为重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促进高中美术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一、高中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中教育体系在近些年中逐渐获得发展及完善,顺应教学体制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升高中阶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逐渐成为当前高中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深远,高中教师虽然意识到转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效果依旧不甚理想。美术学科作为高中阶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设计基础素养教学十分关键,但是纵观现阶段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缺乏创新性

高中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导致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注重提升学生潜在性的学习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要求较高,基于此,才能确保美术设计作品的新颖性。创新性贯串于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的始终。由于现阶段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对创新资源的积累少之又少,甚至受到学生阅历不够丰富的影响,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思维得不到提升,导致其学习效果较为低下[1]。

(二)高中美术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有待提升

由于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艺术性,对于美术生自身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对美术生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意义下的高中美术生发展要求已难以适应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高中美术生不仅需要具备学习美术设计基础的基本素养,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同时还应具备强烈的美术艺术感染力,才能够适应美术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的实际需要[2]。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引导作用,导致高中生将过多的学习精力投放在主要学科上,而渐渐忽视了对美术设计基础学习素养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同时学科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低下。

二、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实践开展的举措

现阶段,为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开展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结合高中美术生成长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实践中多应用设计术语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应用美术学科的设计术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对高中阶段美术作品的设计评价,提升工艺美术作品的适用性、经济性及美观性,并能够伴随时代的发展及进步,为美术作品注入新的活力[3]。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影响下,高中美术学科设计教学内容更新变化较快。与此同时,设计评价体系也获得不断的丰富及发展,在对每个体系加以完善的同时,应对各项指标进行区分,以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多样,以工艺品制作为例,其中门类主要涉及以下内容:a.陶艺;b.印染;c.装饰画;d.刺绣;e.编制等;另外在材质方面,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内容:a.金属;b.石;c.竹木;d.塑料;e.贝壳等。因此在进行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的实践中,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针对设计需要,展开合理的设计用语使用,提高教学的专业性[4]。

(二)帮助美术生建立完善的设计意识

在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建立起完善的设计基础尤为重要,为此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在开展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相关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应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等展开设计,充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同时能够使设计具有多样性。美术作品不是凭空产生的,通过手稿的设计,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布局有明确的认知,同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充分的拓展,并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由于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树立完善的学习理念[5]。

(三)提高美术设计材料使用的灵活性

由于美术教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及实践性,在设计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会用到诸多的设计材料及设计工具,在明确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学习,掌握美术设计的灵活性及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作品的设计中,可加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从而确保美术设计作品能够具有多样性[6]。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美术设计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对自身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推动高中美术生设计基础素养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