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篇1

关键词:临床医学;基础技术;检验技术;提高策略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医学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与我国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逐渐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医学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进行研究,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1]。

1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概念

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标本收集、标本检测、生成检测报告、结果反馈、提供指导。①标本收集。主要是指通过正确的方法收集标本,如:临床上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将肿瘤作为病理标本进行保存,除此之外,标本还包括血清、抗体、微生物等;②标本检测。主要是指通过正确的方法对病理标本进行检测;③生成检测报告。主要是指根据对病理标本研究的结果书写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要注重考实及正确性;④结果反馈。是指将生成的检测报告反馈给患者或医生,医生再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判断;⑤提供指导。将此次检测结果作为将来临床医学研究及诊断的指导及参考[2]。

2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2.1检验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等各方面的加速发展,并且随着一些较差生活习惯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深入,近年来我国的患病人数有了明显的上升,而导致疾病的因素以及疾病的类型也有了明显的上升,这给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增加了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项目,而且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这就对参与检验的工作人员的技术以及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临床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参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工作人员存在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一方面其检验技术不符合检验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其对于检验工作存在仔细度不足的问题,这都对我国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障碍。2.2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应用的不成熟。众所周知,全球的医学水平的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方面的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渐提高,若我国应用得当,不仅可促进我国医学技术的综合发展,也可使我国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存在较明显的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应用不成熟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而且对我国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完善及提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3基础问题处理不到位。该问题主要体现在采集标本方法的不正确,以及送检不及时,这与参与此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分不开,这不仅导致检验工作进展的不顺利,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亦有所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是衡量我国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重要指标,因此,此类基础问题处理的不到位,会影响我国对自身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评价,进而影响其有效提高。

3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3.1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此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选择检验技术、工作认真度符合要求的人员参与检验工作。在选择检验人员时,除了要考核其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还应让其进行现场模拟工作,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符合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要求;二是提高在职检验人员的综合水平,全球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日新月异,为保证在职检验人员技术的进步,也为了提高我国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应安排在职检验人员对新兴的检验技术不定期进行学习,并定期考核其综合素养,从理论知识、临床检验操作、检验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检验人员,应安排其暂时停止检验工作并进行培训指导,若培训指导后考核仍不符合临床检验的要求,则不应再让其参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综合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而且可以达到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最终目的。3.2建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创新研究小组。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临床疾病类型的增多,使得临床医学基础检验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于日益增多且有着病理多变性质的疾病,原有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难免会存在一些错漏之处,因此,必须提高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创新研究力度,对此,可以通过建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创新研究小组来达到此目的。创新研究小组人员的选择尤其重要,需选择有丰富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经验的人员,且其必须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发展以及病理判断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其次,创新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在原有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出现的疾病类型对技术进行创新,并通过临床试验确定技术的可用性。3.3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众所周知,近年来不仅是我国,全球的医学技术均有所进步,临床检验技术更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检验技术的项目得到了拓展,检验技术的高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进而对我国临床医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必须要合理应用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首先,在进行临床医学基础检验之时,除了本有的检验技术之外,还要综合应用各项技术,例如:免疫学、微生物学、血液学等方面的技术,进而达到有效提高检验技术的目的。3.4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管理。标本采集及送检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基础所在,因此采集和送检技术也关系到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是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行业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工作中,对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医院也可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对标本的采集及送检进行信息化管理。例如:首先利用电子信息系统,通过患者住院号查找到患者相关信息,确定标本类型,填写相关信息并保存;护士在确定病理标本及患者相关信息无误后,打印病理标本标签并贴于标本袋上,医生与护士进行信息核对后,再将病理标本对应的放入标本袋;再通过气动传输系统将标本传至临床检验科室;临床检验科室通过扫描标本标签,对电子信息系统内的标本的状态信息进行更新;最后,应注意一般应在工作日下午4点之前将标本传至临床检验科室,若超过下午4点,则应对标本进行妥善的保存,在第二日再送检[3],例如:病理标本等应使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标本,浸泡液的体积一般约为标本的5-10倍,并且应注意好与夜班护士的交接签字工作。3.5建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监督及反馈小组。建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监督小组,除了不定时考察检验人员的工作情况外,还要不定时抽查检验人员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随机抽查一批检验报告,检查报告中关于检验方法、技术、结果等的叙述是否存在错误的地方,通过监督小组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进步及完善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建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反馈小组,主要是通过收集检验人员对检验的心得以及对检验技术的意见,来寻找出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将其反馈给检验技术创新研究小组,以便检验技术创新研究小组对检验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研究,进而达到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目的。

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也不断的进步,医疗技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从而不断的革新各项技术。临床医学当中的检验技术也是不断完善的技术之一,而医疗设备以及技术的革新为临床医学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今,临床医学当中,患者经过诊断和检验,医生已经不需要手动撰写检验报告,而是通过仪器直接获得检验报告单。检验结果将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因此,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非常重要,医院也需要重视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

1准备工作

笔者从过去医院所接收的临床医学检验中选出共500例的患者,并查询其检验结果。经过比对,在500例患者当中,其检验结果存在细微的误差,当中有50例患者的检验报告都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这种误差的几率占据了总数的10%。这些患者的年龄不一、性别也不同。其中男性患者有23例不符,而女性患者则有27例不符合检验结果。患者的年龄差距也比较大,最小的患者年龄只有16岁,而最大的患者年龄也已经66岁。根据统计学来讲,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资料并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可以作为研究资料来进行分析[1]。

2临床医学中检验技术方面的质量管理问题

2.1检验设备不足

当今社会经常会出现该种现象,患者比较多,而医院的床位稀缺。一些患者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看病,甚至愿意在医院的走廊加床。在医院患者多而设备少的情况下,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导致了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临床医学的减压设备并不会购置太多,患者需要排队等待检验。在检验数量庞大,但设备却迟迟得不到更新的情况下,患者的检验报告就会出现误差。

2.2医疗人员缺乏沟通

医院的制度导致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尤其是检验人员与医师之间几乎不会有时间交流[2]。检验科室中的检验人员按照分工的不同,其所负责的工作也不同。部分检验人员负责完成患者的检验工作,而另一部分检验人员需要调试检验设备以及参与患者检验结果的分析。在分析患者的血液等信息时,检验人员不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完成鉴定,而是应该与负责患者的医师沟通交流。但检验科室中检验人员的思想往往比医师更加创新一些,检验人员愿意尝试一些比较先进的医疗检验方法,但医师并不赞同该种方法。这种情况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导致了检验人员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不慎,二者的合作关系也不亲密。

2.3缺乏检验技术考核

检验技术的考核是临床医学检验当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医院应该多设置考核,以此来监督检验人员的工作,不仅能督促其更加认真负责,还能有效地改正检验结果中的事物。但医院方面只是重视了检验技术的发展,反而忽略了检验技术的相关考核。检验人员的意识中认为只要完成检验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工作,而很少有人愿意比对检验结果中是否会存在误差。临床医学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无法改善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现状。

3临床医学中检验技术方面的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设备管理

医院方面为了避免由于设备问题而产生的检验技术误差,需要改善检验技术的环境。医院方面不仅需要针对医院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还应该定期关注国外比较先进的检验设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更换检验设备。检验人员也应该受到严格的管理,按照设备的操作标准操作设备。在患者检验结果建档的过程中,医院人员认真做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各个员工之间都相互配合,检验设备的管理将产生效果,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也将大幅度提高。

3.2建立医疗人员共同平台

医院要想改善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关系,可以建立起医疗人员的共同交流平台。尽管医疗人员都有其自身的工作任务,部分人员由于工作限制无法离开自己的科室,沟通平台也可以为其提供交流的机会。检验人员应该意识到自身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关联以及沟通的重要性,自主自发的与医师进行沟通,研究讨论检验结果,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检验经验,还能够使检验报告的判断更加准确。

3.3定期考核检验技术

医院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检验技术考核制度,在该种制度下,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质量将与其奖金以及升职机会挂钩,有效地改善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还能够提升检验技术的水平。检验制度考核能够对检验人员进行束缚,督促其在完成检验工作时认真调试检验设备,并认真完成检验报告。无论是检验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检验人员都将自主做出调整,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4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正在改革医疗体制,医院需要迎合国家的改革政策,严格的遵守医疗系统中的管理规定,对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严格管理。医院方面不仅需要注意制定检查制度,还需要提升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相信只要医院能够定期的对检验质量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检验中出现的误差,避免由于检验失误而为患者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1]张香波.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15):244-245.

篇3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是一门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与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实践操作节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检验的需求。

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改革

1.2.1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

1.3 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 提高教学水平

篇4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5

临床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化学、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学检验技术和检验仪器不断更新,临床实验室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大众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减少误诊是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是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了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1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

基于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考虑,临床医学在使用检验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前,必须采用相应的实验去评价检验方法的基本性能,只有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的检验方法才能用于临床检验。而在性能评价内容、评价类型与评价方案上,具体分析如下

1.1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内容在性能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①检验方法的特性。即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和检验方法的灵敏度。②检验方法需证实的基本性能。即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总误差。③检验方法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即特异性分析、建立参考范围及其他必要的性能。

1.2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类型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建议指南ep192中对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类型做出了如下描述:①建立(establishment)。主要是检验仪器制造商在产品研发阶段对其操作性能的规定。②证实(validation)。即制造商为确保其产品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产品性能证明工作。③验证。即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为保证检验方法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而进行检验方法性能的验证工作。目前,临床医学检验部门多采用6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来评价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该评价方法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分析为依据,简便、直观,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手段。

1.3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方案在性能评价方案上,主要方案流程如下:精密度→准确度→总误差→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交叉污染→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

2临床医学检验方法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2.1实现检测系统的塑源随着各级临床检验中心对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日益重视,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实现检验结果准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和保证检验结果的溯源性,而只有检测系统具有溯源性才能保障临床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目前,国内临床检测系统大多未能实现溯源,致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落后于进口试剂。因此,实现检测系统的塑源是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方法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检测系统的溯源主要有两种方法:主要溯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溯源至国际约定的参考方法,包括酶类的检测项目。另一种则是溯源至国际或国内约定的参考物质,包括酶类以外的各检测项目,以通过溯源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建立临床检验参考体系大量临床医学检验数据显示,在很多情况下不同实验室、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检验结果之间缺乏足够的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存在检验误差,也会造成重复检查。要现实结果互认,必须研究准确测定技术(即参考体系),参考体系的建立是现实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开展有效的质量保证、评价和控制工作,而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具有可靠的准确性依据,此依据即基于可靠或公认分析原理的准确测量方法(即参考方法)和利用参考方法准确定值的参考物质。因此,建立临床检验参考体系,研制多种参考物质,建立多个检验项目的参考方法,并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工作的框架下开展的多项室间质评项目,从而实现全国三甲医院和所有采供血机构常用检测项目结果的互认是实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又一重要环节。通过检测结果互认,不仅利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检测重复检查现象,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2.3在临床与实验室间“架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分析前变异必然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而避免分析前差错的重要一环是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中,应在临床与实验室间“架桥”,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检验质量。首先,加强异常结果的沟通。对于一些与病情不符的检验报告,以及与历史结果差异大的检验报告应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其次,检验科在医院内网设立专门的“检验信息”栏目,提供检验新项目介绍、检验项目一览表、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等具体内容的查询,方便临床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同时方便护理人员查询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提高检验前质量打下基础。最后,在开展新的检验诊断项目前,首先征求临床医师的意见,熟悉和了本文由收集整理解临床需求程度和对疾病诊断的实用价值以及患者对检验费用的承受能力,掌握临床对开展新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期望,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有效、合理、经济的检验项目组合、指标“参考范围”、“危机报告值”等。

篇6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检验医学是将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以及病理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型应用学科。在电子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增加新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使得检验医学获得较快的发展,检验水平和检验质量都获得极大的提高。检验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特殊的低位。通过医学检验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依据。检验医学能够与临床医学交流合作,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合作,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发展的现状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其各自不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1.1 检验医学的发展概述

在20世纪中期,我国检验医学才开始发展。通过某位教授的教授研究,我国检验医学才开始逐渐的发展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通过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的不断深入交流,我国检验医学获得迅速的发展,直至20世纪末,我国检验医学才发展成熟[1]。当前,我国检验医学的诊断技术和发展正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的领先水平接轨,但是在管理方面和设备的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现今人没有实现完全的交流合作。检验医学中使用的设备还依赖于进口。我国自主研发设备的水平还处于落后阶段。这些问题的出现,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的扶持政策、管理水平以及创新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

1.2 临床医学的发展概述

我国临床医学通过国际交流不断获得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较为迅速。在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临床医学已日臻成熟。临床医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并且我国临床医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国际临床医学做出不少的贡献。但是,当前一个不可否认的现状就是,我国大部分使用的医疗设备还依靠进口,在自主研发方面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够。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2 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医院检查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便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2]。若是医院的检查科不能够准确提供全面、准确的检查报告,这会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地后果,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检验科与临床科医生的交流合作,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加强检验能力的同时还听取临床医生意见和建议,重视临床医生给出的建议。检验科室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检验的工作水平,达到全方位的检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检验报告,提升现代医学的圣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检验水平提高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注意对检验设备长期的保养,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做到检查设备无任何失误,提高检验的准确率。进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2 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检验科医生与临床科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联系。双方在医学工作的过程中应互相渗透医学知识。临床医生若是了解相关的检验科知识,在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的作出判断,这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3]。同时,检验科室医生在掌握一定量的临床医学知识时,在其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有很大的帮助。为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凭证。两个科室的医生通过交流合作更好地了解双方的工作,为自身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因此,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应从双方的医生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检验科医不应只在检验科室内,到临床可查看病人。出现可疑的检验结果时,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为病人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以供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3 结语

总之,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主动沟通法、相互学习、相互渗透,提高为病人诊断的水平。促进现代医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1,10(1):36.

篇7

1.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的因素

1.1非病因素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非病因素是除病情外其它生活环境因素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临床医学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患者没有遵从医嘱亦或者医护人员未在告知工作中疏忽导致其自身的饮食、活动甚至药物服用比较自甶,检验结果也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而患者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精神变化也能对检验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属于非病因素。除了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在采集样本时如若没能按照标准的采集流程采集环境等规定进行,也会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不利于临床诊治。样本采集后没有及时检验,也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1.2科研人员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医护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水准是临床医学检验是否标准的重要条件其直接决定了检验过程是否完善,理疗设施运作是否正常。在我国,甶于专业的技术力量较为缺乏,理疗设施也比较落后,使得许多医院检验科室的检验系统并不够完善。许多医院同样缺乏拥有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手法的检验人员。因此,在检验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与准确性。此外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时常会忘记检验检测设备是否故障忘记更换检验器皿这些也都是检测结果失去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2.临床医学检验准备措施

2.1检验前的准备措施

首先,临床检验在准备阶段应该准确的核对患者的性命、性别和年龄重要资料,必须准确然后在对取样部位以及患者即将检验的项目进行准确的核实。之后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指导患者如何控制情绪并且为患者提供调整生理状态的方法,最后将检验的禁忌与注意事项明确告知,以防患者的疏忽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以血液抽祥为例患者两星期内都应当对自身饮食习惯机型调整整,72小时忌油腻,24小时忌酒精,12小时内要保持空腹,都是医护人员应当叮嘱的事项。

2.2样品的采集

样本的采集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合格的器材,在样本采集的规定部位进行采集并且及时对样本进行分析。而患者也应当保持适合采集样本的身体状态。比如血液标本采集通常会在清晨进行患者应当保持空腹。采集之前患者应当休息五到十分钟在采集的过程中患者也应当保持一个合适的姿势,并且保持低于六十秒的压脉带。采集部位一般是患者铅笔肘窝正中的静脉,但是具体情况也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

3.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3.1对检验仪器的维护

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是临床医学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仪器老化会使检验失去原有的准确性,对检验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工作之余对常对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并且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对于复杂的仪器应当时刻注重其运行状态,对其功能性的运行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调整,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检测出仪器的问题是应当主动修整,让日后的检验工作得以正常运行。

3.2准备检验试剂

检验试剂在检验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制定合适的流程,检验试剂也应当严格的按照说明书中的方法进行配制。临床医学检验中试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配制好的试剂也应当严格遵守的操作流程进行放置,如若需要低温状态保存,则应当及时将其装入冰箱。另外较长时间没有使用的试剂在使用前应当对其进行检测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如若试剂已无其原有的特性,应当及时更换保证检验的完整性。

    结语:

篇8

检验士考试科目有哪些

科目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范围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人员。

(二)专业及级别范围: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分为初级资格(含士级、师级)、中级资格。

篇9

关键词:检验医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目前,检验医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迅猛,大量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不断应用于临床检验,新的检验项目日益增多,项目的临床意义不断更新,包含的实验诊断信息更加丰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几乎涉及临床的每一个学科[1]。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检验医学的工作任务不仅要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还必须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充分挖掘实验诊断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和检验技师之间缺乏互动,工作逐渐脱节,一方面检验科开设的检验新项目,因临床医师不清楚或不完全了解其临床意义和适用范围而放弃选用,阻碍了检验新项目的临床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的检验项目,检验科又没有开展,导致医技双方的工作均处于被动地位[2]。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医院临床实验室(检验科)越来越重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并逐步设立了检验医师工作岗位。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将检验医师纳入专科医师分类,并实行专科医师准入试点。目前,我国尚未开设专门培养临床检验医师的本科教育专业,检验医师的培养完全依靠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09年国家教育部决定招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随着医学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又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二者有机合一[3]。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了培养检验医师的又一重要途径。本文从检验医师的定位和岗位职责要求出发,探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检验医师培养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

1检验医师岗位的定位

1.1检验医师岗位设置的依据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检验医师属于病理学科。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成立已近100年,有力地促进了检验医师的成长和发展。在国内,检验医学受历史原因的影响起步较晚,尽管在2003年就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标志着我国检验医师的正式诞生,但由于检验医师的培养模式、资格准入、岗位职责、职称晋升等配套制度和政策还处于空白或不完善阶段,因此阻碍了检验医师队伍的发展壮大[4]。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诊断性检验报告应当由执业医师出具;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解释和咨询的服务。该规定为检验医师岗位的设立提供了法理依据。

1.2检验医师的岗位职责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新变化,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重视检验与临床的结合,提供分析型实验诊断报告也势在必行,现已推出了多个诊断性报告模式的专家共识[5]。检验医师作为临床实验室和临床医师交流、沟通和咨询互动的桥梁,是提升检验医学服务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2006年全国检验医师分会《第三届检验与临床高级研讨会》首次提出了检验医师的岗位职责。近年来,关于检验医师的岗位职责在业界讨论非常热烈,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主要概括为[6]:(1)指导、培训临床医护人员正确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运送;(2)对检验项目及项目组合的设置、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提供解释、答疑和咨询服务;(3)参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和临床会诊,从实验诊断角度提出临床诊断和治疗建议;(4)掌握临床医学发展动态,及时开设检验新项目,结合临床诊疗需求合理制定检验项目组合,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检验项目及组合的诊断效能;(5)参与检验质量全程管理,审核检验结果,出具、签发分析型实验诊断报告;(6)准确收集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检验效率、检验质量、服务质量的反馈意见,并组织持续改进;(7)承担科研和教学工作。

2检验医师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

从检验医师的岗位职责看,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临床检验医学理论和检验操作技能,还必须有丰富的临床医疗知识和诊治经验,才能参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由此可见,检验医师需同时具备执业医师和检验技师的双重任职资格,资质要求几近苛刻[7]。一方面,检验医师要熟悉检验科所开展的各种检验项目、检验流程、检验结果解释、质量控制等业务环节,并能承担部分日常检验工作,负责检验结果的审核,签发诊断性检验报告。另一方面,检验医师应具有足够的临床医疗知识、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活跃的临床综合思维、良好的交流能力,才能做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和咨询,才能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和临床查房,指导和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才能对细菌药敏、基因测序等检测结果出具分析型检验报告,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将有限的检验结果有效转化为高效的疾病诊治信息,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

3.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满足检验医师岗位职责要求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确立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随着学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标志着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推开[8]。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位、学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的临床思维、临床诊疗和临床检验技能,特别是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有效沟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成为能够将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即培养“能看病的医生”。由此可见,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提高临床检验医师理论素质、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育目标与检验医师岗位职责要求完全一致,成为了我国检验医学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3.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合检验医师的培养

目前,检验医师的培养主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9]。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须在2015年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全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为了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正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按照该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为3年,主要采取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学习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的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实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3.3“双轨合一”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欢迎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都是培养临床应用型高级人才,相同的培养目标使二者实现了“双轨合一”,这不仅不会产生冲突,而且还能相辅相成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3]。“双轨合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毕业答辩后,可同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即受训学员在完成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又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为受训学员节约了培训时间,有效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效益,深受检验医师培训学员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因此,有理由相信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检验医师培养的主渠道。4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4.1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教育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脱节2012年,国家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该目录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这就意味着2013年之后医学检验将不存在,而都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与原有的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但学科性质为理学,定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与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越离越远,与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完全背道而驰。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规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仅限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由此可见,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不能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不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检验医师的未来发展之路被堵死。这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全脱节,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因此,强烈呼吁改变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模式,从检验医学学科未来的发展出发,建议尝试设置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方向)本科专业。4.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有待完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并轨后,临床规范化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其中检验医学科的专科训练为22个月。从培训时间安排看,11个月的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的学员是合理的;但对医学检验专业生源的学员来讲,由于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缺乏的是临床诊疗技能和经验,一年不到的临床专科训练是似乎略显不够,能否适当缩减医学检验科的培训时间,相应延长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值得商讨。另外,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为3年,临床科研创新研究、论文撰写以及答辩的时间仅为3个月,导致科研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准备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多多少少与临床轮转培训存在时间冲突。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总之,从检验医师的定位和岗位职责要求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均能较好地满足检验医师的培养需求,但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既能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又能使学生获得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和学历教育,对有意从事检验医师工作的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检验医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其培养模式有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封忠昕,陈琦,闵迅.检验医师的困境与出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569-570.

[2]马红雨,朱美财,吕建晓,等.我院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81-182.

[3]黄彬,陶丽华,唐乾利,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现状及实施“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19-21.

[4]张竹君,粟薇,邹丽琴.检验医师何去何从[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5):707-708.

[5]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肠道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4):1083-1086.

[6]张继瑜,裘宇容,杨佳,等.检验医师培养的实践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7):904-906.

[7]石应康,秦莉,王兰兰.从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看检验医师的定位和培养[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3):1-2.

[8]王凤超,朱安友,胡建国,等.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会[J].淮海医药,2014,32(3):302-303.

篇10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检验科的人员一般从事技术工作,没有完善的临床知识,因此阻碍了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临床医生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很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1-2]。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对检验项目的意义缺乏深入的认识,只有对书本上知识的认识,无法了解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尤其是对检验的特异性、敏感性、精敏度、准确度缺乏足够的认识。

2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质量进行检验,因此,检验科应该不断加强和临床科室之间的协作、对话、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医学实验室整体质量的管理,尤其要强调对医学检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在分析事后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检验人应该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同时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的意见及时接受,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水平,不断开展能够服务患者的新业务,同时满足临床的需求[3-4]。在检验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检验医学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应该和临床医学相结合,除了应该加强自身建设之外,还应该增加临床医师,同时为临床科室提供相关的资料。

3检验科需要与临床医学结合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临床医学的核心是检验质量,因此,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应该增加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协作、对话、沟通和交流。医院检验科人员应该参与到病例讨论和临床会诊之中,提高双方的沟通水平,检验科的医生应该及时查看临床病人的病情,一旦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可疑的结果,应该立刻进行调查。检验科医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协作之中,充分发挥检验医学的作用和地位,转变以往检验医学仅仅是提供结果或提供数据的思想。同时,检验科应该加强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强化临床意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之中,因为检验科的人员一般从事技术工作,没有完善的临床知识,阻碍了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因此,检验科应该转变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聘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从事检验工作,或设置专门的检验医生岗位,使临床医师不断加强,提高临床治疗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的结合程度,最终提升整体检验医学的素质。

4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不足

临床医生虽然对专业知识十分精通,但是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很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加强对检验医学的认识和学习,加强二者的沟通,使它们能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应该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向检验科的人员进行请教。同时,可以邀请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课题的讲座,着重于检测项目的参考区间、药物影响、生物学变异、影响因素、临床意义、方法原理和临床应用等,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检验学水平。

5沟通方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