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行为测定;护理干预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宫内窒息造成新生儿脑部因为缺血缺氧而形成的脑病, 窒息时间越长, 脑病越严重, 引起后遗症的机率也越高。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是常见的脑病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本文探讨通过早期对新生儿护理干预, 观察新生儿脑病缺血缺氧症状及患儿神经行为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自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1日出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将60例患儿按照是否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分组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 每组患儿均为30例, 其中男患儿16例, 女患儿14例;患儿日龄为3~28 d;患儿出生时最大体重值为3.1 kg, 最小体重值为2.6 kg。以上患儿均符合HIE诊断标准[1]。
1. 2 方法 非干预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 如对于缺血缺氧患儿及时进行合理的给氧、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进行合理喂养等;干预组在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患儿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等。听觉训练, 给患儿不定时的播放音乐等;视觉训练, 移动彩色球使患儿视线追随彩色球转动;触觉训练, 护理人员用温暖的手部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等。
1. 3 评定方法 采用鲍秀兰编制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2], 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日龄为28 d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评分, 分值为40分, 评分少于35分为异常, 35~36分为可疑, 37~40分为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录入电脑后, 采用统计学软件SPASS18.0统计处理。统计中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组间差异则运用χ2及t进行检验。若计数资料结果:P0.05, 则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 测定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神经评分分别为(28.3±2.4)分和(28.4±2.6)分, 干预后, 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均有增加, 干预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非干预组, 分别为(38.45±2.4)分和(33.63±2.3)分, 干预组患儿的6项行为能力也优于非干预组患儿(P
表1 对比28日龄患儿干预前、后的NBNA
评分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40 28.3±2.4 38.45±2.4
非干预组 40 28.4±2.6 33.63±2.3
3 讨论
新生儿脑部缺血缺氧后由于急性能量衰竭造成细胞坏死, 而于数小时后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细胞凋亡是HIE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3], 所以神经行为的测定可以在早期发现脑部病变。本文采用鲍秀兰编制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对干预前、后28日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进行测定, 探讨干预后, 对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NBNA评分法即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能够对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各种神经反射及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价, 对早期轻微的脑部病变都能准确测定。神经行为测定内容共有20项, 包括行为能力6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态3项, 每项内容有3个选项(分别为0分、1分、2分), 满分40分, 神经行为评分高于35分视为正常。通过对新生儿的早期神经行为的测定可以发现新生儿的异常情况, 比如新生儿在出生3 d后就应出现拥抱反射, 这种原始反射如果减弱或消失, 说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采取及时干预可有效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系统。
有研究资料报道, 新生儿早期脑部处于迅速发育阶段, 具有良好的代偿性和重组能力, 可塑性强, 如在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异常, 及时给予干预可使脑损伤降致最低, 而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高洪兰等[4]报道, 新生儿早期良性的刺激, 能促进脑结构和功能代偿, 有助于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恢复和减少后遗症。
本组研究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神经行为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患儿。提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在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有利于新生儿缺血缺氧的恢复, 并且有效提高患儿的神经行为能力, 与高洪兰等[4]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15(6):379-380.
[2] 邹为英. 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15):338-339.
篇2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篇3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新生儿出生后7d内出现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该疾病具有特发性的特点。据相关研究表明,黄疸在新生儿中极为常见,由母乳喂养引发的黄疸则占据85%左右[1]。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喂养量不足,使得新生儿胎粪无法正常排出,从而使得肠肝循环提高,进而促使胆红素自肠道重吸收能力增大,最终引发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若高胆红素血症较为严重则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智力、听力以及肾脏等受损,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给予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干预,且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母乳喂养,且为足月分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患儿11例,出生天数(3~27)d,平均天数(14.6±0.4)d,体重(2800~4400)g,平均体重(2734.2±189.4)g,出现黄疸时间(5~8)d,平均时间(6.3±0.5)d,黄疸指数(7.6±11.2)平均指数(9.6±2.5);对照组患儿男性17例,女性患儿12例,出生天数(4~28)d,平均天数(15.8±0.2)d;体重(2700~4500)g,平均体重(2856.7±212.3)g;出现黄疸时间(4~9)d,平均时间(6.2±0.3)d,黄疸指数(7.1±12.2),平均指数(8.8±2.1);两组患儿性别、出生天数、体重以及黄疸指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护理人员需做好日常消毒以及护理相关工作,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将该病相关知识告知家长,同时将合理的喂养方式告知产妇。
观察组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1)将母乳喂养的次数增加,降低哺乳量,同时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后放进奶瓶之内,喂奶时应用60℃的水,将奶瓶捂热。(2)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20ml10%的葡萄糖补充,6次/d。(3)抚触新生儿,将室内温调至28 ℃左右,湿度保持在60 % ~65 %左右,同时抚触台温度需>新生儿皮肤表面温度住的0.5 ~1 ℃左右,护理人员需保持手部清洁以及手心的温度,避免佩戴任何首饰以及留有指甲,防止将新生儿划伤。当新生儿沐浴后、午睡后以及喂奶30分钟之后选取相对安全的护肤霜以及润肤霜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具体抚触方式:护理人员将左手放置于新生儿的右边腹部之后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注意方向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进行,护理人员在抚触时应保持放松,且力度不宜过大,同时用目光与新生儿进行感情交流,在此过程中需时刻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当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即哭闹以及肌张力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抚触。(4)对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宣教,使其进一步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帮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并树立信心(5)应用皮胆红素仪对新生儿的胆红素的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黄疸消退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指数与黄疸消退时间对比(x±s)
3讨论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产妇母乳中具有相对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开奶较迟,母乳摄入不足,则造成肠胃蠕动变慢,从而使得肝脏合成产生的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新生儿的肠道内,之后则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进行形成未结合的胆红素,同时胆红素进入到新生儿血液中进行循环,最终加重黄疸,对新生儿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
随着目前母乳喂养以及母婴同室进一步增加,使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占据22%左右。据相关研究研究表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机率[4]。在母乳性黄疸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温度24~26℃,湿度保持在60%~65%,同时将黄疸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家长,并积极鼓励产妇及早喂奶,将水分以及营养物质摄入给患儿,从而可有效将其肝脏负担以及脂肪与蛋白质的消耗减轻,最终促进患儿排除胎粪,减少胆红素[5]。有研究指出,给予新生儿腹部抚触可在很大程度增加肠道蠕动,使得患儿能够更好的吸收卜葡萄糖醛酸普酶,从而加快黄疽消退,提高患儿食欲,有利于患者的生长发育[6]。本研究护理方法中风对母乳加温主要目的是破坏母乳中卜葡萄糖醛酸普酶活性,减少肠壁再吸收胆红素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本研究认为,指导患者患儿少量多餐,可有效使得肠道更好的对母乳吸收,若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患者20ml的10%葡萄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量,从而抑制胆红素进人肝肠循环,同时还能够帮组患儿更好的排尿,促使其将有害物质排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针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给予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使得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缩短,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君.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135-136.
[2] 贾玉双,潘迎洁,陈春丽等.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707-708.
[3] 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3):76-77.
[4] 陶梅.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持续母乳喂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9):74-74,75.
篇4
【关健词】新生儿 黄疸 母乳喂养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8-02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neonatal jaundice and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Collect the 196 newborn hospital record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milk jaundice which was 80.6%, while breastfeeding jaundice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 is more common, about 85.4%.Conclusions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prevent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 so that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s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sick newborns restore health.
【Key words】neonates jaundice breastfeeding nursing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严重的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我院2010年196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如下:
1 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我院2010年1―12月份196例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发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性的黄疸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2 母乳性的黄疸的分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占85.4%
3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由于早期奶量摄入不足,而使体内热卡比人工喂养要少,引起早期奶量摄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产生不足:
3.1.1 由于有的初产妇没有喂奶的信心,自认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产生不足。
3.1.2 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少,开奶时间晚,影响乳汁的分泌。
3.1.3 新生儿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对母乳需求降低。
3.1.4 母婴分离时未做到按时挤奶,致使母乳产生不足
3.1.5 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母乳产生少
3.2 母亲问题
3.2.1 内陷或扁平
3.2.2 疼痛或皲裂。
3.2.3 长。
3.2.4 肿胀。
3.3 婴儿问题
3.3.1 婴儿的吸吮、吞咽差,如早产儿、患病的新生儿。
3.3.2 拒绝母乳喂养,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新生儿产生错觉。
3.3.3 生病或疼痛,新生儿患肺炎、口疮。
3.3.4 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使新生儿得不到更多的奶。
3.4 医护人员的原因
3.4.1 健康指导不足,使母亲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3.4.2 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未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4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护理措施
4.1 母乳喂养的护理,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奶量的摄入。
4.1.1 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吸吮10次/每天,吸吮时间30分/次
4.1.2 鼓励母亲,让母亲建立喂奶信心,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无论停止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有可能。
4.1.3 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
4.1.4 让新生儿与妈妈在一起,充分的母婴接触。
4.1.5 指导母亲与新生儿同步睡眠,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放松哺乳。
4.1.6 鼓励夜间哺乳。
4.1.7 教会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养。
4.1.8 婴儿拒绝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给婴儿加奶。
4.1.9 扁平和内陷,责任护士教会母亲纠正扁平和内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侧5分钟。帮助母亲用不同的喂奶,挤出或吸出喂孩子。
4.1.10 痛和皲裂,指导母亲先喂未受累的一侧,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
4.1.11 肿胀,指导母亲在两次喂奶之间热敷、轻轻按摩,挤奶。
4.1.12 婴儿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饲管喂养。
4.1.13 责任护士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2 黄疸的护理措施
4.2.1 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皮肤、巩膜的色泽。
4.2.2 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精神状态,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4.2.3 皮测胆红素Q6h,根据皮测胆红素的值评价病情的进展情况,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可行光疗,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密切观察病情,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20mg/dl,未成熟儿皮测胆红素>15mg/dl且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的准备。
4.2.4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必要时可灌肠,促进粪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4.2.5 保暖,合理喂养,在光疗时保证足够的水份和营养的供给。
4.2.6 对光疗的患儿注意观察和处理光疗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光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会阴。记录光疗的时间。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
4.2.7 责任护士在光疗前、光疗后应了解、评估患儿,估计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5 结论
通过对196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5.4%。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人民卫生院出版社 《实用新生儿学》.
篇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新生儿病死的疾病。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胆红素增高并未与血清结合,最终发生皮肤和巩膜黄染[1]。情况严重的新生儿还会造成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上胆红素脑病[2]。随着现代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逐渐升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为光疗法,同时结合优质的护理能提高黄疸的治愈率[3]。本文就针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综合护理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①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有的新生儿家长对光疗缺乏认识,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向患儿家属教育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②光疗前的护理:将光疗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准备齐全,并将光疗箱的水槽注入2/3高度的水,然后在电源接通之前检查线路是否完好和灯管的亮度是否适宜,光疗箱中的温度保持在30-32℃,根据新生儿的大小及日龄将湿度控制在55%-65%,护理人员同时也要注意手指甲不宜过长,以免划伤患儿皮肤,将患儿的用纸尿裤遮挡、眼睛用眼罩遮住。③观察患儿: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光疗箱的温度,间隔2~4h测量患儿的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现象出现,如有患儿发热应当立即停止照射蓝光,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同时增加巡视的次数和频率,患儿出现抽搐、皮肤青紫及嗜睡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④抚触护理:按照脸部、头部、胸部、腹部、肢体、臀部及背部的顺序对新生儿抚触护理,注意在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干净,动作轻柔和室内温度,抚触1次/d,20min/次。⑤喂养护理:新生儿应当尽早得到母乳,早期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尽快将胎便排出。除此之外,初乳中含有多种抵抗细菌和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新生儿发生肠道疾病发生率等。母乳喂养应当按需哺乳,人工喂养至少间隔3h再进行喂养,此外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时患儿胆红素水平;②黄疸消退时间;③不良反应,如发热、皮肤损伤及哭闹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结果
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热、皮肤损伤、哭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篇6
【关键词】新生儿;科学护理;新生儿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2;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0-02
新生儿是指自母体娩出至生后28天内的小儿,这个阶段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婴儿出生后开始适应外界环境,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各器官形体和功能不够完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不足及本身合成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体侵犯,若护理不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将会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于此阶段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护理,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186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态,未出现残疾。其中,男95例,年龄4―22 d,女91例,年龄5~25 d。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 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多,肌肉活动能力小等原因,易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从而出现体温低下,因此,自母体分娩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温暖柔软的棉被中包裹,室温>24℃,湿度50%-60% ;早产儿室温24℃-26 ℃,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面积,以免丢失热量。新生儿由于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伤寒综合征,同时,气温过低,也会导致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发展为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娩出母体后就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护理,以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热量。
3 抚触护理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地对新生儿进行抚触,通过抚触者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抚触是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可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室温在26℃~ 28℃下抚触,婴儿疲劳、烦躁时,不宜抚触。
4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和血管相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该处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是病原菌轻易滋生的部位。若护理不当则引起致病菌侵入,轻者引起脐炎,重则致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患儿生命。其护理主要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排泄物污染。每日用消毒棉签蘸 2%的碘伏消毒 1-3 次,从脐根部呈螺旋状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回根部,若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周围皮肤发红、渗血,发现有肉芽组织、红肿、臭味,应加强脐部护理,可用双氧水、龙胆子、2%的碘酊外涂,若渗血量多时,应从新消毒结扎。
5 皮肤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在身体表面,尤其在皮肤皱褶处有一层油性的胎脂,胎脂有保温和防止感染的作用,清除时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轻轻擦去,再用煮沸过的温水(36~37℃)为婴儿洗浴,在脐带脱落后体温稳定的新生儿可全身浸入浴盆中洗浴,每日1 次,减少皮肤菌群聚集,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1 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集落生长,由於污染、护理不当,可出现脓性物质,脐周软组织发红而发生脐炎 (omphalitis),脐带残端应保持干燥、清洁,脱落后可用碘伏涂抹、暴露、干燥、防止感染。每次更换尿布时都应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涂摸少量油膏,防止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对已发生皮肤湿烂、尿布疹者应加强护理,局部保持干燥、洁净,并用氧气吹患处或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6 喂养护理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吸吮母乳,吞咽和吸吮功能良好者可给予配方奶喂养,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和新生儿耐受情况计算,由小量逐渐递增,因母乳是婴儿最好、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低,母乳是最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是任何乳类、食品不能取代的,母乳喂养还可加快母亲子宫复原,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如果对新生儿的喂养不当,则可能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等,从而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当新生儿出现频繁的呕吐现象时,临床医生要考虑其是否出现咽下综合征或者是消化道畸形症等,并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治疗,以保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喂养完毕将婴儿抱直,轻拍其背,减少溢乳。两次喂奶之间,可喂点温开水。有些婴儿奶后常有溢奶现象,这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位片刻,卧位时应侧卧,以防发生新生儿吸人性肺炎。
7 疾病预防
由于新生儿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肺炎、破伤风、细菌性败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临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出现疾病的概率。新生儿由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从而致细菌侵入血液中,引起细菌性败血症,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的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此种疾病的概率对于肺炎,医护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居住室保持经常通风,减少探视,与婴儿接触时,应先洗手,以避免将细菌带给新生儿,导致其出现感染。对于破伤风,在接生的过程中,医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实行无菌操作,将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的概率降到最低。
8 总结
经过精心的护理照顾,除3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肺炎,需要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他新生儿都正常出院。结果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如果能对新生儿实行有效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5): 68-68.
[2] 实用新生儿护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 吴景梅, 康芸. 新生儿抚触方法及应用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21): 89-91.
篇7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妇产医院所追求的目标。母婴同室主要是将新生儿与母亲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护理,并且产后的所有时间都是母婴一起生活,由母亲按照要求进行喂养、洗澡、穿衣和睡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186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93例分娩孕妇,其中对照组中93例产妇,年龄在23~4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2~4.1kg,平均为3.75kg。实验组中的93例母婴,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为26.2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1~4.3kg,平均为3.8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母婴采用的是传统母婴分离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实验组中母婴采用了新的护理理念,即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授分娩孕妇对于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指导她们如何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从而避免出现皲裂现象。同时还要求孕妇对新生儿的呼吸、脸色、啼哭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要做好相应症状的预防措施。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这时就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均衡,不要过热或者过冷。在新生儿休息的时候保持其侧卧姿势,从而避免奶水溢出发生窒息现象。而且在每次喂奶的时候,要求孕妇对自己的双手和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并且将哺乳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为宜。每次新生儿哺乳的量也要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哭啼为止。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极易导致受伤和感染,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定期对新生儿的肤色进行观察,如果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孕妇出院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产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许和处理,其中的数据使用了x±s的方式来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母婴在分娩1w之内的喂养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她们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今,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脐带护理、沐浴护理等,并且所有护理操作均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而且新生儿的父母及家属几乎是看不到护理过程的,这难免会使其产生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大了对新生儿护理模式的挑战,逐渐发展起来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深受孕妇及家属的青睐。
对于刚做父母的家长而言,面对新生儿的时候通常会束手无策,对于相关的护理措施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皮肤护理、脐带护理了。自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出现,将对新生儿每天的护理工作都放在孕妇及家属的身边来进行,这时孕妇及家属可以亲身了解和掌握个各项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边操作边给父母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孕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要点,而且孕妇还可以亲身体验护理的乐趣,从而为出院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孕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加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孕妇及家属对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为孕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娩孕妇由于产后会存在宫缩痛、疼痛、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她们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孕妇在产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医护人员要想办法帮助分娩孕妇进行相关角色的转变,带着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所有事情。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与分娩孕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孕妇所不理解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孕妇很好的进入母亲的角色,而且还能够准确的帮助宝宝做各项护理操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中93例母婴同室护理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喂养及新生儿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几率差异教大。新生儿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而且父母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母婴同室护理可以让产妇及家属亲自感受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所进行的耐心护理,从而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和信任度。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所有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都非常满意,而且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有所下降,为91.40%,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产妇的康复和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护理人员在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时,也可能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沟通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1~3]。
综上所述,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孕妇转变角色,消除内心的恐惧、焦急心理,而且还能更好的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进一步督促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769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8(33):94-95.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足跟采血;舒适护理;应用
新生儿出生72h后,经过充足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护理人员会在其足跟采集3-4滴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筛查的目的是对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两种疾病进行筛查[1],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临床采血过程中受环境、不恰当的摆位,及因采血量不足而多次进针、反复挤压导致足跟及脚踝淤青等现象发生,给新生儿带来强烈的不舒适感。舒适护理不仅可以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也有利于新生儿病情的恢复,这样的护理效果不仅得到新生儿家属的满意,还能使新生儿身心愉悦,并合理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2]。本院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8月在我院出生的126例新生儿,其中男婴73例、女婴53例;胎龄38-41周,出生时体重2800-4100g,所有新生儿均出生满72h,并经过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环境: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为新生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柔和;采血室内的墙壁装饰成淡粉色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卡通装饰,可有效刺激新生儿的视觉发育。②健康宣教:向新生儿的监护人讲解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采血方法、注意事项,使其能够正确配合采血。③加强舒适护理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对舒适护理及减轻疼痛的培训,强调疼痛对新生儿的伤害,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重视;及在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时机、操作技术可避免频繁刺激。④采血前新生儿游泳:采血前让新生儿在室温为28℃,水温为38℃的泳池中游泳10-15min后,足跟及全身皮肤红润,四肢温暖,可提高采血的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同时减少新生儿的哭闹;因沐浴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末梢血管扩张增加了末梢血流量,此时采血效果更佳。⑤有效的采血方法:将新生儿置于操作台上,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的右足取出,采血前轻弹新生儿的脚心使其觉醒,以避免因突然针刺造成的强烈刺激[3]。采血时操作动作要熟练轻柔。⑥采血后护理:因新生儿疼痛传导通路发育不完善,会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因此,采血后要给予抚触,并及时母乳喂养,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使其得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1.2.2 观察指标 记录采血时间确定难易程度①容易:无需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②困难: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③失败:穿刺两针或两针以上。疼痛的评定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NA)[4],即面部表情(0-4分)、肢体活动(0-3分)和声音表现(0-3分)三部分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采血难易程度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开展,要求每个新生儿都必须进行足跟采血,在临床采血过程中常因环境、不恰当的摆位,及采血量不足而多次进针、反复挤压导致足跟及脚踝淤青等现象发生,为减少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采血的成功率,本院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结果表明在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其疼痛,并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同时增加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姣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19(8):113-115.
[2] 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6(9):498.
篇9
[关键词] 腹膜外剖宫产;母乳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母乳含有有利于新生儿成长的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和免疫球蛋白。近年来,国际上已将促进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在工作中发现: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对母乳喂养率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阴道助产多被剖宫产代替,剖宫产已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的分娩手段[1],并且采用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式逐渐增多。随机抽选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各48例,均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的开奶时间、产乳量以及新生儿体重增长、新生儿纯母乳喂养方面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腹膜外剖宫产48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腹膜内剖宫产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24~38岁,新生儿体重为3305.36±372.79g;对照组年龄25-37岁,新生儿体重3440.8±467.21g,均无内外科疾病及产科并发症,新生儿apgars评分均大于7分,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1.2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产妇开奶时间,泌乳量,72h新生儿体重增长,通过住院期间观察及产后7天、14天、28天电话回访的纯母乳喂养例数。泌乳量评定标准:①多:喂奶后新生儿能睡眠2~3小时,喂奶前产妇有明显胀感,哺乳后有明显松弛感觉。婴儿吸吮时能闻及吞咽声,挤压乳窦时有乳汁喷射;②中:喂奶后新生儿能睡眠1~2小时,喂奶前产妇,稍有胀感。,挤压乳窦时有乳汁分泌,但无喷射状;③少:婴儿哭闹,睡眠少于1小时,产妇无胀感,只挤出点滴状乳汁。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母乳喂养情况,详见表1。两组产妇在开奶时间、泌乳量、新生儿体重增长、纯母乳喂养率方面比较,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由于腹膜外剖宫产手术不在腹腔内操作,术后肠蠕动恢复快,后4~6小时即可进半流质。术后早进食及饮食充足有利于乳汁分泌[2]。从营养角度考虑,产妇早进食有利于产妇的营养摄入和体力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产妇提前分泌足量乳汁,满足哺育婴儿的需要,从而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信心。而腹膜内剖宫产产妇一般在排气后方可进食,进食时间较晚,营养不足,不利于乳汁分泌。
我院腹膜外剖宫产多采用下腹腹壁横切口,产妇手术当日即可采用卧位哺乳,术后一天可坐位环抱式哺乳[3]。哺乳时伤口疼痛轻,母亲喂奶时较舒适,能做到早喂奶,按需哺乳。而腹膜内剖宫产产妇由于伤口疼痛,受限而怕痛少动,哺乳时间及次数均不如腹膜外剖宫产产妇多,故而乳汁不足。
剖宫产产妇由于受手术的打击及出血量多于自然产,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但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无需禁食,并且伤口疼痛轻,从而能缩短开奶时间,增加泌乳量以及增加新生儿体重增长,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腹膜外剖宫产作为一种剖宫产术式,与腹膜内剖宫产比较在提高母乳喂养方面有促进作用,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小艳.中国妇女剖宫产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2.
篇10
关键词: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水温控制在37~39℃,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hTtP://Www.XcHeN.COm.cn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3、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5d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便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但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秦学玲等报道[2],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以上,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