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知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要点分析
一、前言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积极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最后,应积极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以上三项课堂教学要点,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
老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老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乐趣。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了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满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
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老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此时,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并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看,结合生物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初中生物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新鲜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充满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深入到课堂内容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考虑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含有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考虑到生物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重点开展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实验手段,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开展,应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生物课学生产生促进作用。
3、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老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复杂性,老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生物学知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全面掌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卢瑜健;;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2期
[2] 李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整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4] 孙合顺;;浅析初中生物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法;教学质量
所谓生物概念,就是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总括,能够反映出生物的结构、生物的原理、生命活动以及生命规律。生物概念教学就是以生物概念为基础,让学生明确生物概念,从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的生物素养。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概念教学法呢?笔者在本文中将依据自身在生物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生物概念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导出概念教学
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一教学课堂,那么,生活便是学生的第二教学课堂,所以生活经验无疑会是生物概念教学的最好切入点。那么如何能够找到相应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如问题情境,针对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并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抓住生物的核心概念进行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
这里列举一个案例:笔者在教学动物的先天这一内容的时候,结合了生活常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小猫咪是不是一出生就知道了怎么进食,怎么睡觉呢?小猫咪会不会跟你一样会做数学题呢?这样两个问题看似类似,都是围绕猫咪而展开的。可是二者又有区别:前者与动物的先天相关,而后者跟动物的后天相关。这样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先天”和“后天”的概念。
二、以概念的关键词为切入点,精准把握生物概念
鉴于生物概念一般具有较强的总结性,所以其中的关键词对学生理解掌握整个概念会有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概念中关键词的推敲,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从而掌握生物概念的精髓。
例如,在讲到“遗传与变异”这一节内容中的“相对性状”这个概念时,笔者就概念中的两个“同一”与一个“不同”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即对“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以及“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相对性状”这个生物概念中的几个要点,从而避免出现混淆概念要点的现象。此外,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也可以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借助模型与实验推导生物概念
概念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这点毋庸置疑,因此,概念也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而影响学生对其的理解。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感性的教学工具,如模型或者实验,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形象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同时,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进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知识点时,可以将人体器官制作成模型,比如说利用塑料管与塑料瓶以及气球等材料制作相应的气管、外界以及肺,从而模仿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这一过程,赋予硬邦邦的生物概念生命力,让其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除了生物模型的制作以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既强化了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针对“植物呼吸”这一知识点,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做相关的小实验。首先,教师可以讲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概念,让学生对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原料、条件以及产物有了相应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后为学校里的小树苗(具备绿叶)套上一个塑料袋或者塑料瓶,并且密封,然后第二天早上解开塑料袋或塑料瓶观察其现象。这样一个小实验操作简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概念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四、合理运用概念图梳理生物概念
面对多且杂的生物知识,如果光凭语言文字来记忆的话,学生必然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便可以借用概念图来辅助学生梳理生物概念,并强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概念图形象具体的特点在理清庞杂的知识点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例如,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概念图理清染色体、基因以及DNA之间的联系:DNA在染色体上,而基因在DNA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理清这些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找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点看似庞杂、零散,但却相互联系。通过概念教学法,学生可以很好地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也可以深化自身对其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组织、器官与系统这三个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再让学生找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比如说多个组织可以构成一个器官,多个器官又可以构成一个系统,最终形成一个人体。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找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明白生物概念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进而更加高效率地学习生物。
总而言之,概念教学法的引进对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极大,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生物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相关知识点,还能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运用生物概念教学法,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广海.试论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考试,2013(01).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应用
一、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述
生物知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生物知识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例如细胞、病毒以及细菌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法直观看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生物老师的讲述以及书本中的描写和配图是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效、立体、具体的形象的。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形成有效的形象,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够深入,最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依靠的仅仅是死记硬背,对于生物知识点都依靠简单的记忆来达到应试要求,而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停留在记住,而不是理解性的记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优势与特点
1.让知识更加形象化
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和内容都十分抽象,对于仍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单凭教师的讲述以及课本的文字和图片,无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微课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可以将生物知识中抽象的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制作出来,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并理解某一知识点,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并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摆脱传统的枯燥学习,让学习更加有趣
在过去的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课堂学习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每天面对的是课本与教师的讲述和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微课以新颖有趣的模式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课本,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打破限制,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知识
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会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有时也无法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的讲解,所以在过去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就会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真正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但是微课打破了限制,教师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制作,无论是在课前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视频来进行学习,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良好的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利用微课演示实验
实验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生物教学也绝对离不开实验。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是可以在课堂中完成的,有些则受到种种限制无法M行,缺少了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尽管学生无法亲手进行实验,但是形象、有趣的微课也会将知识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实践效果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应用了微课,微课的实践效果也十分显著,具体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微课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初中生物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过去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仅仅是书本上的几张图片,但是通过微课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通过微课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学生对于这些直观的、未知的知识都充满了兴趣,兴趣的提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
2.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微课形象直观地展现生物知识,让学生不再凭借想象来进行学习,直观、立体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理解知识点,由此更好地记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正如前面所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部分学生未必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整体学习会产生问题,最终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但是微课打破了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最终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有效性问题设计 策略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48-01
生物教学是我国目前初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课堂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只有用最短的时间来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才是解决我国生物教学问题的关键。生物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否。在新时期下,根据我国课改的新要求,教师一定要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而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一个有效性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全面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烈,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兴趣,才能实现有效性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设计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作用分析
初中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所以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建立有效的学习体系。我国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课后自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生物课堂问题的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为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的初中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没有学会的东西,它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探索,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课后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为生物课程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独立的探索,并将生物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知识学习不断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初中生物教学还应该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归纳与总结,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改正。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对一些问题比较多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切实做好学生的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1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正是因为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传统的生物教学实践性很弱,大多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生物课程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取课内学习不到的知识,改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1.2 巩固知识要点
合理的问题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的基本知识,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课外学习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学生对课内知识点的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1.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的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课程是一项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单纯的课本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需求。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设置一些发散性思维比较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稳定的心。问题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因为学生在遇到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时,只有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才会改变原有思路,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设计方法
2.1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与知识点紧密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与生物课程的本身联系紧密,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初中生物课程中经常会出现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明显区别开来,防止学生将这两者融为一体。只有将知识点合理区分开来,并将课本所要论述的光合作用与创设的问题联系起来,才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
2.2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把握住度
问题的设计太浅或者太深都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老师一定要多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同时还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3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课程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将课本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体会生活的乐趣。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问他们我们生活周围的生物有哪些,并让同学多讲解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使学生能够养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的习惯。
3 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问题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初中教师一定要多设计一些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并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郑超.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9).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思维导图教学;优化结构过程;应用与探究
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大都围绕着“社会生活”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其中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元素,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生物学科的概念性较强,知识点丰富而又复杂,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对于生物这门综合性学科来说,容易产生“知识点混淆”的学习现象。有鉴于此,生物教师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形式,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学科技能,充分感受生活和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价值和优势,便能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与引导,逐步建立生物和生活之间的学习框架,有效提升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那么,“思维导图”教学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如何构建初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呢?笔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此简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及其教学意义
所谓“思维导图”,这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最初研究并提出来的一种“笔记”式方法,后来经过演变与转化,逐步地转化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即是指以一个“中心词”为主题,教师善于通过“线条、编号和图形”等形式,向四周铺设“分支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位置,注明每一个分支的关键词,其中重点内容用彩笔标注,把其他知识碎片有条理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可视化”地图的活动形式。那么,初中生物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在哪里呢?简要地说来,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地深化学习情感。在思维导图应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知识点思维导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通过“预习、学习、练习、复习”等基本活动环节,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日益深化学科活动的情感和意志,不断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作用。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活动,不仅在形式上简单枯燥、机械僵化,而且严重地阻碍“教与学”的自主性发展。与之相应的是,“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有利于从根本上释放教与学的“生命力”,逐步转向“主导教学”与“自主学习”和谐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思维导图”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把知识点以“树枝状、金字塔形”等结构形式进行整理,在“手口眼脑”互动过程中自成体系,并且能够逐步地应用到学用结合中去。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增加知识储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生物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注重思维导图概念,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像,向学生介绍所学知识点的框架,让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掌握各种生物知识的分类。这种教学形式,不但有利于扩展生物课堂活动内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角色,培养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爱好。鉴于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教师在给学生制定教学方案之前,要明白当前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向,注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内涵,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我们可以要求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并能带领其他同学快速有效地构建起知识体系,回顾上个章节重点,发挥示范榜样作用。初中生物主要围绕“自然界”元素来展开,基于“思维导图”的生物课堂活动,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随时进行对比和记忆,还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找到各种知识点间的联系。
2.强化思维导图模式,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意识
在初中生物基础教材中,每个章节内容基本都涉及生物圈中的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教师可以强化“思维导图”模式,用生活中的各类元素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意识。比如,在课本章节之后,都有着明确的主题与范围,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教材的中心含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生物视频,从各个角度给学生介绍生物圈的行为,逐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内涵与价值。生物课堂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兼顾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从根本上学好生物这门学科。比如,关于八年级下册的“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与发展”这一主题,它涉及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人类传染病与免疫等知识点。学生对这些知识是不了解,如果没有相关的实验引导教学,难以掌握基础的核心要点。所以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章节主题,引导学生走入生物的世界,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比如“生物圈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分类”“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的价值和内涵”等,都是有价值的探究主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热爱,丰富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生物圈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活动,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例题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植物的生活”这个教学主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感受生命的奥秘。如下图,从“种子的萌发”到“芽的发育”,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根的吸收作用”也在图中清晰可见。每个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同,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植物的开花及结果”的意义,绘制出不同的、完整的思维导图,更为全面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教师毕竟比学生有更多的生活阅历和教学经验,可以自主灵活地扩展一些教学主题,比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方程式”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课堂论题,既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又能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生物世界。
3.完善思维导图实例,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著名学者刘恩山教授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方面。我们要从新时代教学角度出发,发挥生物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丰富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生物学习方向,就能对自身的价值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不断从日常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动物的主要类群》这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几个纲目,方便学生学习和查看,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动物的主要类群主要分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以及空中生活的动物”这三大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特征和生活规律,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生物进行更加细致的学习。当学生学会建立“思维导图”,就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并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罗列出已经理解的生物知识,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很多生物知识点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学习。比如“藻类植物”这一课,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来给学生展示“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和价值意义”,并且在每一个导图节点中补充关键信息,促进学生在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上的有效发展,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图,“藻类植物”可以分为“紫菜、海藻、海带、水棉”等多个种类,形态结构有“单细胞、多细胞”,分为“无茎叶、有茎叶”。有的藻类植物还有食用价值,能利用光合作用制作出氧气和有机物,为人类做贡献。这种结合“思维导图”的生物课堂,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生物是一门动态的学科,也是一门“生成与发展”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认识基因,需要学生经历一个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学习过程。“思维导图”正是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带领学生进入不一样的生物世界,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这门学科的科学精神。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题材,从日常生活中加入各种科学元素,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有效升华。
三、结论
总而言之,生物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涉及很多知识重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丰富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强化思维导图模式,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意识。当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教师便能更新教学题材,完善思维导图的实例,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守春,朱叶敏,李.思维导图在初中七年级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7):45-46.
[2]宋成希,李斯晨,姜晓东.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5):12-15.
[3]宋伟,顾晓彦,张晓冬.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9(4):22-24.
[4]高士民,黄晓兵,张珊.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9(10):173.
篇6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复习
概念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逐渐走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逐渐成为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有着广泛的空间,其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记忆和融合方面取得更快的效率,并且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生物复习课程中,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全部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概念和知识进行掌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组织和表述的工具,通过概念图能够对其中包含的多个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表示,在每两个概念之间都通过相应的连线和注视的词语组成。概念图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首先提出,并且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概念图在开发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其在欧美国家的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新手段和策略走入到课堂之中,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重新赋予,并且要求学生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充分报文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更牢固的记忆。概念图的运用,能够将将概念的整合过程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表达,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细致和深化的了解知识结构,在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方面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复习中的运用
当前,我国初中生物采取的是会考制度,因此一般在初二授完新课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这时利用概念图来完成初中生物的复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复习时,很多零散的知识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而且记忆的停留时间较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如果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帮学生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将零散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组合,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增加,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记忆更为长久。以总复习为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构建概念图。1.首先将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所有知识内容作一个系统的该概念图呈现,如图1所示。2.然后,从该概念图中的每一个概念分别展开,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例,其中包括人的由来、人体的营养、人的呼吸、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具体如图2所示。3.同样从该概念图中的某一个概念展开,如“人体的呼吸”,呼吸的过程与人体的器官和空气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呼吸过程中的两大环节是肺通气和气体交换,要将这些分散的概念与人体的呼吸进行联系,可以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图,如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4.以此类推。将每一个概念作为一个中心,将该概念进行展开,这样便能够使学生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逐渐深入,层层递进,使学生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更明确的认识,也能够更好的掌握不同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
篇7
关键词:衔接;延续;教法;学法
一、做好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主要体现在理念、目标、内容三方面。
1.课程理念上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课程在指导思想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与连贯性,都遵从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这使得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然而在这些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还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
2.课程目标的衔接
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课程内容的衔接
高中生物教育是初中生物教育的延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更高层次的教育,是知识更新和重构的过程。由于四川和我国大部分省份一样,都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各地初中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再加之各地普遍对初中生物不重视,故初中升高中后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尽管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都有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部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应在初高中教学内容上做更多的衔接工作,及时补充必要的初中知识,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以及适当深化拓展。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心智成熟度不同,所以教学方法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学生为少年,学习心理普遍为“经验记忆型”,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多以讲述、重复讲解、演示为主,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以及学生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这也正好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然而,学生学习心理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生物教学方法上要做好衔接,以便使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习生物时,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进行记忆,他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简单模仿。但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学好生物的重要一环。
学好高中生物的五个要点:
1.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3.联系实际
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
4.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最常见的几种。
(1)理解记忆
理解了东西才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这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2)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诊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3)列表对比记忆
“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记少不记多,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提前预习、认真听讲、练习和复习、及时总结等。
学习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上是我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所形成的浅薄认识,未能深入分析和探讨,但愿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郑小毛.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过渡[J].素质教育报:生物专刊,2007.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改良;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笔者在对湛江市(以下简称“我市”)的中学的初中部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开展率普遍较低,甚至出现空白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结合校本实际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充分发挥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优点,架起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桥梁,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等,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 、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现状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那么,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在我市实际开展情况如何?为此,笔者对市区四所中学的七、八年级开设生物实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一所公立重点中学,一所私立重点中学,两所普通中学)。它们的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如下表。
新课程要求对初中学生进行恰当的生物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初中生物日常教学,达到生物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调查情况看,初中生物分组实验开设情况不理想,原因如下。
(一)教学观念陈旧
新北师大版生物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但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老师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还是以应试为出发点。我市虽已把初中生物列为中考科目,但学生学习时间短(两年,四册书)、课务重、考试分值低(占部分25%),未能引起学生、家长和校领导的重视。此外,很多地区的中考仍未加入对实验操作的考核,仅仅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致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只要记住实验步骤和结论即可,实验教学只是一种形式。
(二)学生认知制约实验教学开展
初中生的生物学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丰富,学生认知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和实验能力等十分欠缺。因此,许多学生虽把生物实验当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不喜欢生物学理论学习,看完做完实验不能对现象感兴趣,对过程、结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对分析问题厌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对生物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待于培养。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课沦为活动课。
(三)大班分组实验教学的尴尬
生物实验教学课主要是培训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探究活动。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2015级有6个平行班,每班人数50~56人。由于是大班教学,学生被动的状态和难以控制的课堂纪律,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不能对他们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评价。一方面,实验教学课一般采取的是分组实验,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不同,甚至出现小部分学生会游离在实验活动之外。另一方面,在实验课堂上,一般先是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这会花掉大部分时间,教师只能匆匆几句就被迫结束课堂教学任务。一堂看似热火朝天的实验课,但学生收获并不大,实验教学课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二、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现状
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他们以前未能发现的东西,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帮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但是,传统模式的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进行一次“重复”实验,其结果是忽视了探究对学生的重要性,导致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毫无悬念的结果,使学生失去了通过深层探究完成自主学习的机会。实验教学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三、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优势结合
(一)改良初探
近年来,随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学生实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实验教学的分量越来越重。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实验安排情况如下表。
在减负的浪潮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为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并轨”作了多次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1.ABC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在课堂实验教学时间短、实验器材设备缺乏、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验中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合作小组,每组6人,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动手能力强的为实验操作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各个岗位定期轮换,每人的各项技能都得到锻炼。
2.将演示的舞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达
在实验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做,学生跟着做,探究活动课只能算是模仿实验课。教师总是担心学生犯错,不能很好地按照规定的步骤实验,不能记住要注意的事项,忍不住再三打断学生实验。于是,学生高涨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便在老师的关怀之中渐渐熄灭。
学生最有兴趣之时,便是学生“出错”之时;学生最易出错之时,便是学生最富创造力之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大放异彩。
3.下面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6章的《观察种子的结构》探究活动为例谈谈实验教学过程
(1)共同确定目标。教师根据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重难点,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进行《观察种子的结构》的探究活动时,我们将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①采用最合适的方法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各结构的具体生理位置(鼓励方法创新);②解剖和观察大豆、花生、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③用一种最简易的方法区分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教师适当的解释说明,既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了解到本次实验操作的重点安排,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2)教给学习方法。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学生进行观察解剖活动前,教师提出问题:采用怎样的解剖角度才能更全面地呈现种子的基本结构?通过让学生在大脑中猜测、推断各种方法的可行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学生真正动手之前就已经将各个方案进行了类比,这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也提高了正确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①在实验操作之前,每人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②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确保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并在组内进行初步汇总。整个流程下来,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负责的内容,更能站在总体的高度把握整个实验流程,使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4)成果展示。这一阶段主要是采取擂台竞技的形式,让两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实验过程和汇报成果(交流心得体会),然后全班师生对他们的展演进行评比,评出优胜奖,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的实验过程不要求与课本一致,有创新的应适当加分。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将两者并轨,在有限的时间内成为课堂实验操作的主人,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5)知识梳理。实验完成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的知识是不全面的、零散的,师生小结显得尤为重要。实验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总结,适当记录,将学生探究得到的零散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准确,又系统化。
(二)思考与对策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新对实验教学进行认识和定位,实验教学是一门与生物学科互相配合的课程,是推进生物素养养成的关键措施。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切实感受生物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唐新明.开启学生的心智:中学生物教育艺术探索[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黄南平.初中生物学生实验的现状与思考[J].宜春师专学报,1996(05).
[3]叶春茂,冯淑辉.初中生物学科演示实验的现状与对策[J].生物学通报,2001(08).
篇9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有效;途径
引言:生物学科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不可逾越的作用,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生物科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象征性标志。初中生物是替代小学教学中自然科学,开启学生重新对自然、人文、社会进行思考的必备学科。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对生物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树立学习生物学的奋斗意识,成为我国未来生物学科的栋梁之才。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就必须立足课堂、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让他们有更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教育教学素质,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工作势在必行。
一、创设环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就要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从生活实例入手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创造“我爱学”的氛围,让他们能够愉快的接受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领悟到生物学中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生物学。打破传统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采用做实验、猜谜语、公益广告、游戏等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兴趣,创设好的学习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知识系统化策略
在学习中,知识组织的好与坏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很大影响。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略显不足的学生在知识的组织上是不一样的。在成绩稍微落后的同学脑中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然而优等生脑中存在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的知识网。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层次的知识网链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链。目前比较流行的“概念图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它主要是在表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时采用综合、分层的形式,将某一个主题、概念层次化,用连线的方法将相关的知识连在一起,这样形成命题网络。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思考、表达。概念图法正好适用于学习生物学科,因为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概念繁多,通过此方法绘制概念知识的联系网络对学生学习非常有帮助。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要点。彻底根除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抵制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总体把握知识的整体性,促进思维、技能的有效迁移。例如在初中二年级生物课程中有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然而在课本的设计中采用了“菜青虫的取食和绕道取食行为”。这个实验材料很不容易准备,观察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上我就积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的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相似实例。最后通过大家讨论得出了:狗、小鸡、小鸭游泳的行为是先天还是后天学习行为来替代上述实验。在过程中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假设,这样学生们增加了想象和交流的空间,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与学习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既增强了兴趣,又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与时俱进,有效运用科技成果与教学手段
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会给未来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正如一位伟人所说,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超前发展的时期,生物科技将会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时,还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生物科技发展成果引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们意识到生物学的无穷力量与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应该使用多种教学设备,选择有效的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漫画、图片等把知识、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简单,抽象问题具体化。对于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制作不同的课件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是他们能够接受,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五、结语
有效,一个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一个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的基础任务。加强生物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协调好学生的脑、手、口的全面参与,积极从感性材料入手,从思想上抵消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排斥感。任课教师也应该用心教学,改良传统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体会新课程标准,课堂中生动形象的讲解,对学生有耐心。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间互相交流、探讨,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最有效地成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误区
1、利用新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时代在进步,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告别了纯黑板时代,改由新媒体课件加以辅助。网络资源的丰富,电子屏幕的普遍使用,成了老师可以代替真正实验课的替代品。
2、机械式完成实验。中国传统式教育“老师讲台上示范,同学在课桌下模仿。”将学生本有的兴趣探索能力都压在老师的示范动作之下,导致最后学生们只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考试而实验,教师所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都成了传统教育下的附属品。教师这种很少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如何积极思考,更说不上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问题, 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科学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3、编制考试题目强记实验。生物考试中,实验题占据了考试分数很大一部分比重,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博取高分数,摒弃了直接做实验,而是将一些实验案例编制成试题的形式,通过诸如做练习或者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理解[1]。这样的确是省却了一部分精力,可以投身更多的学习中,但这也在无形中打消了学生们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很有可能促生学生对生物学的厌倦。
以上现象充分反应当前学校教育重成绩、结果,忽视了在学生们获取好成绩道路上本应享有更好的学习过程。如此以往,学生们想要通过实验探取知识的积极性会被不断地压抑,实验教学也就成了空谈,未来对于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是令人担忧。所以,推出新的教学方式以契合时代教育的潮流已经刻不容缓,生物教学只是众多教学科目之一,还有更多的未知挑战在等着我们。
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新课改的探究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提出应该让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探究性活动,逐步使学生们养成喜欢动手,热衷于研究,喜欢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生长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以及思维灵动跳跃,兴趣涉猎广泛,有强烈的自尊心,决不会单单满足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
2、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积极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保障,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2]。现行教材中由于学生缺乏实验的课程,让生物教材中的一些实验知识点地学习变得困难,补充一些实验可降低难度,加深学生对于实验难点的理解,此外也可以对疑难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学生理解。
3、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决定着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方案的制定应科学实用,且具有可操作性,初中学生有自己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生活经验,要让他们结合教材制定出适合自己和学校实际的方案。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教科书对实验方案只是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进行对照的设置变量的控制中进行探究能力的训练,形成探究的习惯,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此外在试验设置上应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探究的权利。让老师与学生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并与学生一定的合作,这都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丰富体验[3]。想让学生有不同以往的体验,老师的事前准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些实验材料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有的材料还受季节限制,如不事前备好,就没办法实现一些实验教学任务。
例如,对于含氧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就应该提前三到四周做准备,让每个小组分别在四个瓶子内用小石子培育幼苗,每个瓶子分别给予缺肥料的营养液、缺氮的营养液、缺磷的营养液、缺钾的营养液进行培育,并每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工作。像这样的实验如果依然采用边学边教的模式,定将影响实验效果,再次打击学生的自主实验积极性。
4、改进实验评价
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应有利实施素质教育,有利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往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往往只着重于实验的结论,造成学生一味地完成实验报告,抄实验,背实验现象严重。所以实验评价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
5、重视对结论的讨论过程
在得出实验的结论之后,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对结论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则是让学生们对于实验有个更加深刻地了解从而能够确定实验结论的可靠与真实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分享来拓宽视野,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讨论和意见的交流,这样在结论的基础上就可能碰撞出新的知识点。最后在结束前,教师做一次认真的总结。
通过实践教学,现如今生物课堂上对于“模拟实验法”的应用已经日渐成熟,随着这种方法的成功,相信在日后“模拟实验法”会对各项学科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 ,2011(03)
- 上一篇:简述学前儿童的健康特征
- 下一篇:体育竞赛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