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管理条例

篇1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满足公众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的需求,实现与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管理与服务等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公益机构。

前款所称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缩微制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资源等。

第四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教育、规划、国土、人力资源、建设、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使财政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服务范围、服务需求、服务功能等相适应。

公共图书馆经费包括设施、设备、人员、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第六条 鼓励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捐赠资金、文献、设施、设备或者其他形式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兴办公益性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提供或者单独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支持。

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或者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待遇。公共图书馆可以以捐赠人的名字命名或者以其他适当方式给予捐赠人相应荣誉。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发起设立公共图书馆发展社会基金。

鼓励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设立公共图书馆发展社会基金,或者向公共图书馆发展社会基金进行捐赠。

公共图书馆发展社会基金的设立、运作和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和运行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理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理事会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士、市民等有关方面代表组成。

第九条 每年四月为广州读书月。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共图书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的设立

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分布状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体系。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规划,经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选址应当位于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市政设施配套良好的区域,符合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和服务半径合理的要求。

本条例实施前已经建成或者已经开工建设的公共图书馆选址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配套公共交通、市政设施,并按照有关标准改善公共图书馆周边的安全、卫生和环境状况。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本级公共图书馆。

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广州图书馆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中心馆可以根据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设立直属综合性分馆或者专业性分馆。

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区和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建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区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分馆。省、市、区公共图书馆所在地的镇、街道可以不设立分馆。

第十三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推进村、社区的图书室或者服务网点建设,可以在学校、企业、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等人口密集区域设立图书室或者服务网点。

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图书室或者服务网点建设在场地、配套设施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区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域总馆的专业性分馆。

中心馆、区域总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

第十五条 中心馆、区域总馆应当独立建设。镇、街道分馆或者村、社区图书室可以与其他文化设施合建,或者利用其他现有建筑建设。

公共图书馆(室)与其他文化设施合建的,应当满足图书馆(室)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自成一区,设置单独出入口。

第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依据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并适当考虑人口增长因素确定。公共图书馆每千人建筑面积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市级公共图书馆达到十平方米以上;

(二)区域总馆和镇、街道分馆合计达到37.5平方米以上,但省、市公共图书馆所在地的区可以适当低于上述标准。

市、区公共图书馆和镇、街道分馆的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国家最低标准。

公共图书馆的少年儿童阅览区域面积应当不低于全馆借阅服务区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七条 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应当高于国家标准。以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常住人口为基数计算,馆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均拥有量到20xx年应当达到下列要求:

(一)市级公共图书馆合计达到一册(件)以上;

(二)区域总馆和镇、街道分馆合计达到二册(件)以上。

第十八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兼顾纸质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满足服务人口的需求。

以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常住人口为基数计算,公共图书馆年人均入藏纸质信息资源应当达到下列要求:

(一)市级公共图书馆不少于0.06册(件);

(二)区域总馆和镇、街道分馆合计不少于0.14册(件)。

第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馆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通用数字信息资源库,对数字信息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进行整合,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用户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区域总馆可以建设具有本区域特色内容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区域总馆建设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应当在中心馆网站建立链接。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数字信息资源的用途,确定相应的加工级别和保存期,优秀文化遗产应当长期保存。

中心馆与区域总馆应当建立完善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数字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证数字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

第二十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护,逐步形成资料齐全、体系完整、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或者专题系列。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公共图书馆(室)或者改变其使用功能、用途。

经依法批准拆除公共图书馆(室)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原址重建或者迁建。原址重建或者迁建的公共图书馆(室)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并不得小于原有规模。公共图书馆(室)迁建应当在新馆(室)建成后再拆除旧馆(室)。

第二十二条 全市公共图书馆实行统一标志,并纳入路标、路牌、公共交通等城市标志系统。

第三章公共图书馆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服务的常住人口每一万人至一万五千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的标准,结合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用户服务量等因素合理配备相应数量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多形式、多类型配备。

公共图书馆新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聘,具体要求由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业务要求,建立和健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第二十四条 公共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

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专业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五年以上图书馆工作经验的相应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区域总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图书馆工作经验的相应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二十五条 中心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的指导和协调;

(二)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服务规范;

(三)负责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建设;

(四)负责组织全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工作;

(五)开展图书馆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六条 区域总馆在中心馆的业务指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所属分馆的统一管理;

(二)按照全市统一的业务标准,负责本馆和所属分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编目和物流配送;

(三)按照全市统一的服务规范,制定本区公共图书馆(室)和服务网点的服务规范;

(四)负责本馆和所属分馆工作人员的统筹调配;

(五)开展图书馆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七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纸质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定期对馆藏纸质信息资源进行清点,对于有利用价值但利用率相对较低的纸质信息资源,可以在图书馆之间调配使用,或者建立贮存图书馆进行收藏;对于破损严重或者陈旧等原因而无法使用的馆藏纸质信息资源可以根据有关程序予以剔除。

公共图书馆应当制定与本馆馆藏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纸质信息资源剔除规定,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存和保护工作,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消毒、容灾备份等必要设施,建立应急预案,落实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遵守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文献信息资源。

第三十条 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应当在出版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州图书馆呈缴两册(件);少年儿童出版物应当同时向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呈缴两册(件)。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所属职能部门编印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当在编印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本级公共图书馆呈缴四册(件)作为资料保存。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其出版或者编印的各类出版物和资料。

受缴、受赠公共图书馆应当向出版、编印单位出具接受呈缴或者捐赠凭证,定期编制呈缴本、受赠本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文献信息资源采购咨询制度,广泛征求用户、专家以及相关行业组织对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类别、数量等方面的意见。

第三十二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共图书馆考核标准,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考核。

第三十三条 鼓励建立图书馆行业组织,支持行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指导和行业协调作用。

图书馆行业组织的职责、议事规则等由其章程规定。

第四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第三十四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普遍、平等、免费、开放和便利的服务原则。

第三十五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公众提供下列基本服务:

(一)文献信息资源的阅览、外借、查询、参考咨询等服务;

(二)政府公开信息的查询服务;

(三)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和信息素养教育,举办公益讲座、展览、培训等社会教育活动,为公众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和支持;

(四)提供学习、交流和相关公共文化活动的空间、平台;

(五)其他基本服务。

第三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除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提供基本服务外,还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提供下列服务:

(一)为公众提供专题信息服务;

(二)为国家机关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三)为开展地方文献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服务。

第三十七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为用户提供远程查询、阅读等服务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当借助计算机管理与书目检索系统,将纸质、电子和缩微等不同载体的馆藏文献目录向公众公开,提供题名、著者、主题等方便用户查询的基本检索途径。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数字服务空间和设施设备。

第三十八条 区域总馆应当根据村、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等,有针对性地配置村、社区图书室的文献信息资源,改善阅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流动站、流动车或者自助图书馆等形式,定点、定时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提供文献信息资源通借通还服务和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

第三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推荐优秀读物、组织读书会、开展阅读辅导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重点面向少年儿童和青年倡导、推广阅读。

第四十条 中心馆、区域总馆及其分馆应当在20xx年前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通借通还。

第四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提供基本服务应当免费。

公共图书馆提供文献复制、文本打印、即时付费数据库检索、科技查新、专题信息服务、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等服务,可以收取适当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收费应当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

公共图书馆不得将馆内场地提供给第三方举办与公共图书馆功能和服务无关的商业性活动。经公共图书馆同意举办相关活动的,不得影响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正常使用。

第四十二条 中心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七十小时,区域总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六十三小时,镇、街道分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四十小时。

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四十八小时,在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应当适当延长。

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放时间。

第四十三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本馆的服务范围、服务指南、开放时间、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事项在图书馆入口处、馆内显著位置公示,中心馆、区域总馆还应当在其网站上公示。

因故变更开放时间或者闭馆的,除遇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外,应当提前七日公示。

第四十四条 公共图书馆用户享有以下权利:

(一)平等获取信息和知识;

(二)免费、平等获得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

(三)向公共图书馆或者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及时获得回复;

(四)依照有关规定获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

第四十五条 公共图书馆用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依法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

(二)爱护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设施、设备,不得损毁;

(三)妥善保管并按照规定期限归还所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四)服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图书馆内不得有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等干扰、影响其他用户的行为;

(五)遵守其他规章制度。

第四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依法保护和使用用户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披露或者泄露。

第四十七条 公共图书馆不得限制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但国家规定禁止公开传播的文献信息资源除外。

古籍和其他珍贵、易损文献信息资源,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保护措施,利用数字化、善本再造或者缩微技术等提供保护性使用。对于其他不宜外借的文献信息资源,读者可以在馆内阅览。

第四十八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设施、设备、文献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便利服务。

中心馆、区域总馆应当设置盲人阅览室和残疾人专座。

第四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组建图书馆联盟或者其他方式,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开放数字资源库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与联合服务。

少年儿童图书馆应当推进与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合作,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服务。

鼓励学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承担公共图书馆职能或者参与设立公共图书馆(室),提供公益。

第五十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加强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根据需要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日常运行和服务工作。

第五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的运营与管理。

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应当有助于提升服务效能。

第五十二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在馆舍显著位置设立用户意见箱(簿),公开监督电话,开设网上投诉通道,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

公共图书馆应当自收到意见或者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复意见或者处理情况向提出意见的人员或者投诉人反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未按规定编制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规划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拆除公共图书馆(室)或者改变其使用功能、用途,或者未按规定原址重建或者迁建公共图书馆(室)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未制定考核标准,未定期对公共图书馆进行考核,或者未进行第三方评估的;

(四)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四条 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拆除公共图书馆(室)或者改变其使用功能、用途,或者未按规定原址重建或者迁建公共图书馆(室)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按规定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存和保护工作,导致文献信息资源损毁或者灭失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文献信息资源侵犯知识产权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未按规定将有关事项公示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未依法保护、使用用户信息,或者擅自披露、泄露用户信息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擅自限制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

(七)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未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设施、设备、文献信息资源等方面便利服务的;

(八)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违反规定向公众收取费用的,由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批准擅自拆除公共图书馆(室)或者改变其使用功能、用途,或者未按规定原址重建或者迁建公共图书馆(室)的,由文化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出版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呈缴出版物的,广州图书馆或者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可以通知出版单位限期呈缴;仍不呈缴的,由市文化执法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五十七条 用户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项规定,损毁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赔偿;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用户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三)项规定,逾期未归还所借文献信息资源的,公共图书馆可以按照服务合同的约定收取违约金;经公共图书馆合理催告后仍不归还的,公共图书馆可以暂停其读者证的使用权限,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丢失所借文献信息资源的,应当依法赔偿。

用户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四)、(五)项规定,不遵守公共秩序,有干扰、影响其他用户的行为,或者不遵守其他规章制度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情节严重的,予以劝离;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公共图书馆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

其特征是:

①向所有居民开放,

篇2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管理;挑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图书馆作为存储知识的一个核心场所,其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渐渐朝着网络化、现代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尤其在云计算技术应用之后,更加促进了图书馆网络化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使整个管理工作面临很多调整。因此,进一步分析及了解当前云计算技术给图书馆管理带来哪些挑战,对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云计算技术的内涵

云计算属于一种新型的计算管理模式,主要经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互相结合的一种运用模式。该模式可把虚拟化的资源与扩展化的资源进行较好的连接,并为互联网服务器的访问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平台,而云计算内的信息资源与数据功能的有效应用,可大范围的分布于各领域内的网络服务中心资源数据库内[1]。

2云计算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

2.1云计算对图书馆建设工作提出的挑战

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常会受经营、管理经费影响,而要想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若资金短缺严重,则会致使图书馆中的大多数设备老化严重,这对后续图书馆管理工作会造成很大影响,对于图书馆中各种数据信息传送速度也会产生影响。现阶段,大多数人阅读的方法已不再局限应用纸质印刷物获取所需信息,又或是通过服务商买回书本版权,之后利用数据库将其推送到网上,读者可通过免费阅读、付费的方式阅读,也就是经云计算方式把数字资源直接变成阅读的方式,该种应用云计算提供不同种类数字信息资源的方式,便于读者阅读,而且很多读者都比较喜欢且愿意选用该种阅读方式[2]。从当前图书馆藏书情况看,很多图书馆文献书籍资料非常全面,但也有读书查找不到资源的状况,经有效应用及管理云计算,选读者自身付费(或免费)经图书馆中互联网互相连接后方可搜索资源,此种阅读方式便于读书快速、简便地将仔细所需的资料找出。而且应用云计算进行管理,可将应用优势较好地发挥出来,便于公共图书馆和各院校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读者可以准确查找馆中收藏的图书资源,可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云计算对图书馆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

云计算运用及管理方式可较好地促进机帮助管理人员完成图书馆各阶段的经营及管理工作,但也应关注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各种挑战。馆内各种资源数据经云计算可实现资源共享,相反的也会伴发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源问题,云计算技术当中的资源数据安全重点在于公匙的设计及建设,但是公匙设计也主要应用数字签名又或是公匙加密/解密的方式,经有关公开密匙密码技术、数字证书、公开密匙安全措施等方面组成[3]。公匙基础设计、建设等,均便于图书馆于后续应用密匙加密技术过程中,确保所存储的各种数据信息资源未被篡改,这就使得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为馆内创造一个有力的网络环境。而且,公共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唧唧地借鉴其他图书馆比较先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管理里面,增减合作,便于云计算技术的有效应用及发展[4]。与此同时,有关的法律建设也非常关键,法律建设对于改善且提升整个云计算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可以将云计算作为中心,重点围绕其特点,准确应用犯罪形式做好相应的法律建设工作,以保证所陈列出的法律条文就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最终通过保障及完善相应的云计算环境建设工作,确保图书馆内收藏的资源管理更加安全。

2.3云计算对图书馆数据管理带来的挑战

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确保馆内各种数据资源安全非常关键,如若数据资源丢失严重,则会对图书馆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管理时将非常关注数据资源是否与自身控制相脱离。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一般的云计算图书馆的管理能力与大型计算机信息中心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为此,利用云计算技术来保存图书馆内的各种信息数据,其安全性与本地保存安全性可能差异不大[5]。通常认为,各种数据资源保密方面的问题与管理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管理政策优劣对云计算技术保密程度也会有很大影响,再加之很多木马、黑客等对网络安全性也有一定危险性。尽管图书馆内的各种网络系统均具备相应的杀毒软件,其云计算技术服务商也会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但是也很难保证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完全避免,具体表现为:首先,网络环境自身的安全性并不高,这就使得云计算依靠网络来保存图书馆内的数据资源丢失的风险会更大;其次,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难以确保云计算模式下服务商是否安全,在签订相关协议的过程中,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关注考察整个服务商实际运行情况;最后,部分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相对差,这就使得馆内维护人员实行各项数据资源维护时,对数据资源安全性方面缺乏重视,最终使数据库在存储数据时在崩溃,最终影响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4云计算对读者信息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除对图书馆造成影响外,对于读者各种信息资料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涉及读者阅读权限方面的问题,这就加重了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任务,而且云计算共享性、跨结构性以及数据资源的动态性等,均会促使读者在跨区域环境下利用云计算查阅所需资源数据时,很难准确验证其身份,这要要求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施以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管理[6]。对于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方面的管理,管理人员可有效利用专门的信息管理技术,根据列存储方式完成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及管理,最终改进并提升对于读者个人信息的工作水平及效率,以进一步保证图书馆中读者个人信息资料更加完整、真实。通过此种方法进行管理,不仅能改善且提升读者个人信息管理工作质量,还能更好的避免工作过程中多余的繁琐及累赘致使浪费更多的人力资源。而在分析跨区域的读者身份的登陆以及验证方面的问题,地域中的各个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均采用统一、规范的管理及登录方式,这样读者每次在查阅资料时,仅需完成一次身份验证即可访问云计算模式环境的存储资源。将云计算模式直接导入图书馆管理实际运营工作当中,便于读者能够更加简便、快捷的获取仔细需要查阅的数据信息。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升整个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益,并促进其发展,管理人员也可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制定与馆内馆藏效益相关的协议,也就是利用云计算完成各项数据查阅,并根据读者具体查阅标准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针对资源的查阅可设定相应的访问权限以使数据资源利用价值变得更高。于云计算环境下实行跨地域性的云资源共享也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标准,如仔细分析MSP开放性、安全性、企业信用以及保密级别等,这样方便提升整个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内各种数据资源安全性及完整性。

3结语

综上阐述,本文经分析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相关挑战,针对云计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作上述分析,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及公众等意识到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利弊所在。云计算模式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践运用,可深入了解其为图书馆管理所带来的便利,但也带来相关的挑战。因此,将云计算技术较好地运用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完善整个云计算模式下图书馆各种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存储、分类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能改善图书馆内部管理模式,最终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丽萍.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之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22(5):29~33.

[2]熊英,刘瑞华.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6,25(17):47~50.

[3]吉宇宽.云计算环境中信息交易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0(11):72~76.

[4]陈臣,高军.云计算环境下面向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数据管理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24(5):79~81.

[5]张小松.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策略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6(3):171~172.

篇3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发展;转型

引言: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知识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知识能够使我们进步,让我们变得有底蕴,也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说,要发展,就不能离开知识。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图书资料的管理也变得更加现代化,脱离了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的形式。

1、图书资料管理的基本状况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很低,已经基本无法满足人们飞速增长的知识和文化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容量的存储设备就可以存储传统存储方式好几倍的资料数据,所以,运用好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是图书资料管理的必由之路,需要建立一个更具时代化特征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如今的图书资料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网络的使用使得图书的数量不像以往那样贫乏了,通过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空间已经不再是限制图书资料管理的瓶颈。纵观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可以发现,以往的图书资料数量很少,由于基本都是实体的方式进行存储,需要很大的空间才能储存足够的图书资料,信息的不畅通,也让图书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这样,图书资料的利用效率就会很低下。网络则在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就像一个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图书资料进行自由的交换、利用和共享。第二个特点,网络让信息的交流变得及时、畅通和高效,以往通过交换图书资料的方式,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人们可以方便的交换自己拥有的图书资料,获得自己需要的。而且搜索引擎等等的出现,使得人们查询图书资料的效率大为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资料的交换工作的效率的提高。例如高校建立的电子图书馆,可以让学生不出教室,就能够租借到自己想要的书。要实现网络条件下的图书资料管理的转型,需要一下几个要点。第一,减少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负担整理书本的工作的人员不再需要,更多的是懂得网络知识,对数字化有一定知识的现代化管理人员,能够在网络上负责起图书资料的管理。第二,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应该被替代,在几十年前,网络尚未出现或者尚未成熟的时候,进行管理要做好购买、分类,并且逐一排好放在书架上的工作,费时费力,现在,管理人员应该尽量熟悉图书资料管理软件或者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第三,从前的实体书的存储方式将被遗弃,实体书存储图书资料是非常耗费空间的,浪费了宝贵的阅读空间,现在,有了硬盘、U盘等等数字化的存储工具,就能大大减少图书资料所占用的空间,而且数字化的图书,满足了学生的检索方便性和便携性的需求。

2、网络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和转型内容

网络的使用,将会极大程度的改变传统图书的管理方式。资源利用将会拓展到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点的图书馆,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图书资料的共享,这样,一个图书馆就能拥有几个图书馆的数据容量,资源将会变得一体化。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的对这些图书资料进行存取,方便了人们的资料获得和知识的摄取。这种方式也会极大的发挥各个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一个图书馆整合全世界图书馆的资源。一个图书馆将会既有自己的存在的特色,同时也会有着全世界图书馆整体的特色,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图书馆的存取功能将会被增强,数字化的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存取方式,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增强自己的存取功能,才能满足大量的数字化的请求,同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也应该提升,以顺应数字化管理的需求,网络资源将会变成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主体。图书馆是存储图书资料的场所,所以图书馆也要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灵敏、灵活和智能将是网络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必须具备的特点,而且图书馆内部的区域应该重新划分,将从前的实体书的存储场所改编为数字化存储信息的存储场所。

图书资料管理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转型,管理人员的责任也会更大。他们要负担起管理、服务、咨询、资料提供等等工作,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会消失,他们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是数量会减少。

图书资料管理的转型,会有很多的有点,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在网络上,图书资料基本都是可以自由获取的,但是,众所周知,很多的图书资料都是有保密性的要求的,这对管理的保密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的图书资料有版权保护,作者不希望自己的资料在网络上被征用、使用和共享,这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行资料共享性的保护提出了要求。不同的图书馆,一般会开发不同的软件来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数量巨大的图书资料就要求健全的资料检索系统,而且图书馆的系统要满足易用性等等需求,这对图书馆本身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结束语

网络的发展,图书资料管理进行转型,这是一个必然会产生的结果,因为达尔文曾经说过“适者生存”,不适应网络现代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必然会遭到淘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有提高自己水平的意识,这是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一个挑战和机会。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转型的同时,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升图书馆的素质和水平,利用好网络又不拘泥于网络,才能更好的进行图书资料的管理。(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瑾.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初探[J].网络财富,2013

篇4

关键词:图书收藏 网络与信息 图书馆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51-02

1 从王室到民间 从传承到共享

图书源于人类文字的发明,馆藏的出现源于蒙昧期政府组织保存风俗文化、传承法典制度的需要。

1.1 文字、纸张、学者与早期的图书馆藏

从结绳文字到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地独有特色的文字,从粘土到动物甲骨,从石刻到金属铭文,从竹(木)简到绢帛,从羊皮卷到纸张,图书伴随着文字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这一过程漫长达数千年,而记载文字的材料稀缺和昂贵,造成早期图书成为名副其实的稀有品,并只能掌握在早期的诸侯王室。相关的中外考古资料表明,有序的、成规模的图书馆藏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到奴隶社会阶段,建立者均为当时的王室,而其管理者大多也是当时名动一方的学者。比如埃及托勒密一世国王建立的著名的亚历山大(Alexandria)图书馆,以及同期的帕加马图书馆,收藏了希腊大部分的重要文献,而且管理者在自身的学术特长之外,对图书馆的目录检索、应用管理都做了相当多的贡献。在中国,一般认为河南安阳出土的大量殷商甲骨,是最早的图书馆藏的雏形。进入西周时期,周王室以及各诸侯封国均设有专门的图书馆藏机构,道家的代表老子就曾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

伴随着纸张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出现,图书馆的数量以及收藏量都有了很快的发展,这个阶段负责管理图书馆藏的大多成为政府的教育官员,而同时出现了地位较低、数量众多的一般性馆员,负责日常的图书抄誉和管理工作。民间私人收藏也相对流行,由于民间收藏不具备分享性,因此我以为并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

1.2 宗教与图书

宗教与图书收藏也是图书馆历史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长达数百年的宗教中世纪阶段,古代大型图书馆基本消失,基督教支配了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修道院图书馆成为当时的主要馆藏形式,一般平均藏书在二三百册,出借管理非常严苛,不具备现代的公共图书服务特征。在我国,宗教机构同样在藏书方面卓具特色,尤其是佛教,比较注重理论建设,加之流派众多,著述丰富,因此寺院宫观都建有专门的经书及外典收藏机构,就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来说,数量也是相当的庞大。

1.3 大学与图书

中国古代的政府建设机构之完备,文字记载之周详都是世界罕见的,隶属于政府但不同于王室收藏的还有以太学、国子监、书院为主体的教育机构藏书,这批藏书服务于科举选拔教育,数量同样巨大,图书类型和王室收藏的广博相比更多地集中在诗书礼仪方向,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在该机构的就学人员。

12世纪开始,大学在欧洲出现,并随着宗教改革逐步取代了曾经占主体地位的修道院式藏书,图书收藏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而且门类也极大地丰富起来。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和普及,一般市民阶层也可以有能力购买图书,社会受教育人口的增加也使图书阅读需求大大的增加,图书馆藏的数量空前地增长,传统的编目管理、借阅管理都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这一时期现代图书管理理论开始略现雏形。

1.4 近代图书馆出现的标志—— 公共服务原则

近代图书馆的出现,得益于近代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得益于社会受教育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革命使图书成为彻底的、廉价的消费品,教育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图书的社会需求空前庞大。近代图书馆的出现,不仅仅表现在馆藏图书数量的增加,也不仅限于图书采购的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甚至也不在于新的管理规则和管理手段,而是图书馆功能的重新定位和转变。1850年,工业革命的先驱国英国在下院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确立了普及公共图书馆的原则,包括建馆的覆盖人口、资金来自政府税收、普及教育的宗旨、免费对纳税人开放的原则,至此,图书馆告别了以往只具备保存文化,传承文化,统治者拥有的阶段,进入平民化、大众化的共享阶段。这一性质今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在这里引用几个相关文件的描述。

“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

每一个人都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的限制。

……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有关的以下主要使命:…包括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等十二条基本使命。

……

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提供服务。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必须专门立法维持公共图书馆,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图书馆应该是继承文化、传递信息、扫盲和教育的长期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公共图书馆网络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与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2 网络与信息社会是图书馆的挑战、机遇还是末日?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所有和信息保存传播,尤其是与纸媒体相关的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纸媒体大多经历了一个抗拒、反思到主动结合的过程。

篇5

摘要:文章从危机管理角度分析了公共图书馆面临的财政危机、人才危机、服务危机和社会公共危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可以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保驾护航。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11-03

1免费开放与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关系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对图书馆运转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生到死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1]。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之一,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危机事件。这些危机有的可预见,有的不可预见,有的突然发生,有的会长期蛰伏。所以,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同时,一些突发事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而图书馆本身就固有的薄弱环节可能会在种种外因刺激下显露出来。因而,免费开放将会是公共图书馆各种危机发生的导火索,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新挑战。

众所周知,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目前,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的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是不成熟的,也是无法持续的。免费开放恰恰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丰富实践的一个良好契机。各种突发状况以及日见端倪的深层次问题为危机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肥料,将会极大地促进危机管理实践的进步。

因此,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出现危机状况的外因,反过来,它也进一步推进了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实践累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对好各种危机事件,是危机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而这种理论则又是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的升华。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互动,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才能健康地发展。

2免费开放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危机类型

21财政危机

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读者流量的增多使得图书流通量激增,许多书籍特别是热门书籍将会出现需求紧张。由此图书购置费增加,随之采编、加工、存书、书刊损耗等也增加。读者的增多,管理服务人员劳动量的加大,水电、设施设备老化损坏加快,各项服务设施维护费也要大幅度地提高,造成财政危机[2]。财政危机会造成馆藏建设发展缓慢,公共图书馆难以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图书馆的人才流失现象也会愈加严重,导致公共图书馆读者人数减少,业务萎缩,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可度降低,整个公共图书馆会陷入人才危机、服务危机等危机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面的图书馆生存危机。因此,如何填补资金缺口,将成为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瓶颈。如果图书馆只是一味依靠政府拨款,势必深陷泥沼,也可能危及这项善政的长期可行性[3]。

22人才危机

免费开放带来的公共图书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人才不足和流失严重、员工士气低落等方面。当前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现有人员的配置不足以应对免费开放过程中接踵而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满足感的缺乏。从物质方面来说,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在员工工资、福利方面给予的力度也不得不降低,这加大了人才的不稳定性。从精神方面来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读者和图书流动量成倍增加,特别是一线服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随之上升,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免费开放后平均每日借还量高达15,000册左右,还书处每天的还书量达8,000册左右[4]。在繁忙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员工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但这种心理压力难以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和精神满足,使得员工与其他行业的人员相比,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势必造成人才危机。

23服务危机

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其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表现,图书馆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但是,在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危机四伏。

231读者流量剧增,服务压力增大

比如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后读者量出现“井喷”,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图书馆接待读者5万人,为1,000余人免费办理读者证。双休日时更是不堪重负,借阅图书激增,大大超出了图书馆的正常接待能力。

232读者层次参差不齐,服务难度增加

一是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由于没有任何门槛,社会上不同层次背景的读者蜂拥而至,一些人在公共休闲区大声喧哗、衣冠不整,或者长时间占用阅读区从事与利用图书馆无关的事项等,严重影响了整体阅读环境。

二是由于读者素质参差不齐,个别读者思想品德素质不高,认为图书馆是公益行业,经常提出超出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无理要求,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服务秩序。同时图书逾期不还、盗书毁书等不良现象也会时常发生,乱丢垃圾等破坏公共环境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带来了危机。

233服务项目不全面,资源更新换代慢

公共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后,读者和社会关注度激增,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在数量、结构上并不能有效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馆内新的服务项目不能有效地实施和开展,影响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在人流大量进入图书馆的情况下,馆内原有藏书结构的不合理日益显露,一些大众接受率高的书籍往往副本供不应求。此外数字资源种类有限,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再加上文献采购资金的不足,读者需求与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力度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公共图书馆不建设完善自身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就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在日趋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而逐渐地失去存在的价值,严重影响其社会地位。

24社会公共危机

社会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了严重威胁,并且要求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5]。刘兹恒教授将图书馆社会公共危机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社会危机。在公共图书馆进入免费开放的时代后,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正在成为图书馆及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比如,公共图书馆现今成为人群十分密集的场所,书籍流通快,一些人员不注意公共卫生,病菌很容易交叉感染,导致图书馆出现传染病疫情,引发公共卫生危机。此外,由于读者密集,目前公共图书馆基本上又没有相关的安全检测措施,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将会直接威胁整个馆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文献资源安全。

3免费开放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

针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危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以促进图书馆危机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机制的长效运行。

31建立完备的经费体系

[JP3]311以立法形式规定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支出

我们应明确,建设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责任,政府有责任履行好相关职能。而立法是规定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支出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最有力的保障。全面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一些自己创收的项目将不能继续实施,图书馆的运行经费就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综观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无不采用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供给,这些经费来源于税收及捐赠。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以立法的形式真正缓解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愈加严重的财政危机。同时,随着政府向公共图书馆投资力度的加大,这种行为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会积极地引导和刺激社会资金流向公共图书馆。

312建立健全社会捐助体系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图书馆这种公益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种捐赠屡见不鲜,但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捐助体系很有必要。这个体系可分为资金捐助、文献捐助、设备捐助三个子系统,分别加以宣传和管理。比如就资金捐助来说,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宣传,不再被动地等待捐款。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图书馆想要在全面免费开放后继续良好发展,防范人才危机的产生,就要高度重视馆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321健全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免费开放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馆内工作会愈加复杂繁重,读者的服务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健全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助于解决公共图书馆的人才危机。

322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心理辅导

在日常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注重员工心理问题的疏导。在工作强度加大的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理更容易出现波动,因此,馆内应该经常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所需所求,让员工能以健康的身心为读者服务。

33建立针对危机的科学服务管理模式

公共图书馆不能因为免费而降低服务质量,否则图书馆的免费就不能实现全民阅读共享、全民文化素质提高的初衷。所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应该更加全面到位。

331更新服务理念,提倡服务创新

工作人员要抛弃“读者成分复杂,影响了整体阅读环境”、“个别读者品行差,使得图书馆书籍破损严重”等陈旧观念。不但要坚持对每一个人免费开放,而且要让每一本书免费开放。同时可以用创新的服务方式解决危机。比如加强读者培训,通过举办污损图书展、爱护图书读者签名、文明读者征文演讲等教育活动,强化读者的社会公德意识。张贴保护图书的友情提示,引导读者爱护图书[6]。

332控制文献信息资源的平衡

为了缓解公共图书馆资源更新慢的问题,必须要控制好供需平衡。为此可以投入更多的图书。有了充分的购书经费和图书捐赠,图书总量超过读者的借阅量,就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还可缩短借期。借期缩短将使得图书借阅周转加快,更多的读者能够借到如愿的图书,这也就意味着馆藏利用率的提高。

34建立灵活的应急处理体系

由于社会公共危机具有复杂多变性,所以针对免费开放后带来的这类危机要时刻警惕,灵活处理,建立因时因地制宜的危机处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几个原则:①公众利益至上原则。公共图书馆是人流密集地,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图书馆最先考虑的是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公益机构,这一点毋庸置疑。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对于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往往是可预见的。比如卫生安全事件,为了防止疾病交叉传播,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书籍及阅读场所的消毒工作,注意通风,保证良好的卫生环境。出现紧急事件后,也要快速反应,保证与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同时要着力缓解馆内人员的紧张、恐慌心理,避免更大的伤害发生。③及时总结,持续发展原则。在危机事件处理好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处理方法,使得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长效运行。

4结语

公共图书馆进入免费开放的新时代后,一些危机随之而来是必然的趋势。面对这些危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者消极应对,整个公共图书馆体系应积极主动地迎面困难,迎接挑战。图书馆人应真正地认识到免费开放是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良好时机,只有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公共图书馆事业才能真正地在免费开放环境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ZK(#]刘兹恒图书馆危机管理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61

[2]李学宁对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13-15

[3]陈茹免费开放: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建设,2008(11):22-28

[4]尹美馥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3):57-58

[5]张小明论危机管理研究中的术语规范问题——从SARS危机引发的思考[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1):5-9

篇6

[摘 要]根据“广西工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校图书馆对残疾大学生的影响与帮助很大,但是他们利用图书馆主要以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服务为主,对现代图书馆服务知之甚少,包括了解与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等。因此图书馆应从观念、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等方面着手,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优良的现代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信息服务;图书馆;问卷调查

1 研究与目的

通过调查,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概况,揭示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方式以及图书馆对他们的影响与帮助等情况;2)了解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的差异,为高校图书馆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借鉴;3)了解网络时代图书馆在残疾大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4)通过残疾大学生们对图书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指明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应该首要解决和重点改进的工作内容。

2 调查对象

2.1 调查表的设计

在广西工学院就读的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一同上课,共同学习与生活。这些残疾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生活能自理的肢体残疾者。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分为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对自身的影响与帮助以及对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等内容。

2.2 调查对象

笔者于2008年4—12月陆续对广西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先进与制造10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实地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共获得样本208份,回收率为100%。

2.3 调查方法

因为受客观条件限制,笔者主要采用了判断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非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被调查者。首先在教室、食堂或在校园某一路途中偶遇某一残疾大学生,然后跟随其到宿舍,最后将这个残疾大学生和同一宿舍里的身体健全的大学生确定为调查对象。问卷当面发放、当面填写、当面回收,以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在做问卷的同时,对所有被调查的残疾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他们对图书馆利用的认识与建议。问卷内容包括六个部分:被调查者的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服务对被调查者的影响;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物理环境满意度;其他情况。回收问卷后,运用专业数据统计与分析软件进行制表、统计、检验与制图。

3 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

这一部分调查共设计了17个问题。主要从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对自身的影响与帮助、对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其他等方面来了解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状况。

3.1 利用图书馆的目的

问卷的1~3题主要是了解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当问卷第1题问读者是否需要图书馆提供关于就业的咨询与信息时,身体健全的学生中有16.7%表示不需要,而残疾学生100%表示需要。此问题说明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更渴望得到所有方面包括图书馆的就业信息帮助。问卷第2题调查大学生们到图书馆借阅最多的图书类型。调查显示,这个方面两类大学生一致,到图书馆借阅的大部分是专业图书与人文素质类图书(见表1)。

问卷第3题调查读者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主要目的。调查显示,两类大学生在这个方面差异性不大。

3.2 利用图书馆的方式

问卷的第4、5题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方式。问卷第4题调查读者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利用的还是图书、期刊以及网络(见表2)。

问卷第5题调查读者利用图书馆各种服务的频率。调查显示,利用图书馆服务最多的还是传统图书的借阅与新到期刊的阅览,并且两类大学生在这点上差别不大。[LL]图1 身体健全的大学生与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

各种服务的比较

3.3 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与帮助

问卷第6—9题,主要是了解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帮助。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感觉图书馆对自己学习的帮助是比较大的,残疾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更高。大学生感觉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对自己学习的帮助作用一般(见表3)。

两类大学生都认为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很有必要(见表4)。

问卷第9题调查图书馆开设免费电子资源培训讲座的必要性。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或有一些帮助(见表5)。

3.4 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

问卷的第10—12题,主要是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广西工学院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第10题调查读者对图书馆纸质资源的总体评价。调查显示,两类大学生的差别很大,残疾学生利用图书馆纸质资源更多,而身体健全的大学生要求更高,他们对图书馆纸质资源不满意率远高于非常满意率(见表6)。

问卷第11题调查大学生对图书馆查找文献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健全的大学生有些从未在图书馆内找过书,不满意率比残疾大学生高得多。这说明残疾大学生的求知愿望更强,根本原因是认识到学业是决定他们今后生活出路的关键因素(见表7)。

问卷第12题调查读者对广西工学院图书馆的馆舍环境与阅览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满意度都较高(见表8)。

问卷第13题主要是了解当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网络搜索(见表9)。

问卷的第14题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认为自己最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什么。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多方面的内容(见表10)。

4.1 拓宽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思路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在利用信息资源上有明显的心理和知识障碍,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解决问题时信息源非常单一,除了图书馆的纸刊就是搜索引擎。他们不了解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与专利数据库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更不了解BBS、IM(即时通讯)、Tagging(标签)、RSS、博客等网络信息源,而自尊心又特别强,拒绝身边人的帮助,但碰到问题时却非常有毅力,一定要解决问题,决不放弃。因此图书馆应该针对残疾大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培训、搜索引擎的利用、信息检索比赛、音像资料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图书馆知识利用讲座等,引导残疾大学生解决问题,加深拓宽对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理解。

调查结果还显示,图书馆对残疾大学生的帮助特别大。特别是目前残疾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图书馆可以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资源,如为残疾大学生建立档案,从大一进校起对这些残疾大学生进行跟踪,为他们提供专业学习、职业定位、就业选择等信息上的支持。

4.2 为残疾大学生构建适宜的阅读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能给残疾大学生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图书馆可以在环境布置上,充分利用太阳光、自然风、室外绿地、室内盆景等让残疾大学生在图书馆内享受与外界环境亲密接触的愉悦;可以根据颜色对残疾人心理的暗示,通过室内装潢来营造舒适的内部环境。图书馆还可以进行无障碍建筑建设或对其原有的建筑进行无障碍化的改建,馆内一定要配备电梯,新报刊阅览室设在低楼层;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拐杖、轮椅、残疾人翻页设备、残疾人专用书车等辅助设备;设置残疾大学生专用书架;提供电话、开水等设施。使残疾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也得到放松。

4.3 针对残疾大学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借阅最多的是专业与人文素质类书刊。图书馆可以针对残疾大学生的需求进行重点门类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内容为:1)政治历史。包括时事、社会焦点、军事、人物传记、历史知识等;2)心理保健。包括心理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自我调控、自我健身、瑜伽等;3)经济法律。包括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条例等;4)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作品、书法、绘画、音乐、摄影、棋艺、戏剧等,着重为励志类;5)励志类人物传记。此类人物传记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在信息源的载体上,首选纸质书刊,其次是一些音像资料、电子书、光盘等。另外,要提供无障碍的网络信息资源,使残疾大学生能够畅通无阻地体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乐趣。

4.4 对残疾大学生进行信息资源利用的培训与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有关信息检索的知识。图书馆应针对这一特点开展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1)制定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计划。图书馆可以针对残疾大学生不同的来源背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身体残疾程度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利用图书馆资源计划。2)编制推荐书目。可以针对残疾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兴趣,对阅读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对文献题名、作者生平、内容梗概、中心思想、阅读价值编制目录进行简要介绍,以指导残疾大学生自学。3)开展个性化咨询。普通高校的残疾大学生一般数量是很少的,图书馆员可以与残疾大学生读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不断地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给予长期指导。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利用方法的培训。图书馆要对馆藏分布、排架方法、目录设置、服务项目、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让残疾大学生读者能尽快熟悉图书馆。2)利用设备的培训。对图书馆设备(如磁带转换数字格式设备、检索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以便残疾大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得到各种形式的图书馆资源。3)网络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网络数据库的利用、虚拟参考咨询方式、博客的使用方法、RSS的利用、IM与Tagging的使用等各种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技术。[1]

篇7

Abstract: As new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has become a important tool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vestiga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building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of land resources and obtaining changes of land resources in time,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for the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for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long-term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community information needs of land resources.

关键词: 遥感;国土资源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land resource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15-01

0引言

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感知,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科学。遥感信息具有周期性、动态性、信息丰富,获取效率高,可直接以数字方式记录传送等特点。遥感技术以宏观、综合、快速、动态、准确的优势为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提供了先进的探测与研究手段,国土资源遥感调查的成果将为经济建设的决策、规划提供依据,为国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系列基础资料,并能保证资料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全面性。

1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应用

1.1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飞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从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组织航遥中心等单位对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部分热点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进行遥感监测工作,采用多种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人机交互解译的工作方法,监测成果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管理,宏观分析土地利用情况,特别新增建设用地及其占用耕地情况、年度计划指标执行情况、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城市扩展情况等,监督检查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措施的落实等,为国家和省直接掌握主要地类面积,核对地方上报面积数,特别是耕地保有量,提供最直接、最迅捷、最翔实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满足针对土地利用问题开展的快速应急监测的需要。

1.2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遥感技术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使规划由虚变实。一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服务,遥感正射影像图作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图件,改变了以往规划编制使用的底图比例尺小、现势性差等缺点,为规划修编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二是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将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和规划用途等信息套合至遥感监测图上,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执行情况一目了然。

1.3 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可建立差分GPS服务系统, 实现对滑坡、地震多发区及火山、冰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实现对所有水电站、水库形变的监测;利用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数据可以监测和预测台风的形成和走向;利用图像可以监测洪水灾害, 将它与GIS、DEM、气象信息系统和MIS系统相结合,可建立洪水监测、防治和灾害评估系统;利用干涉和差分干涉雷达可以自动测定城市地表下沉;还可监测森林火灾, 估算灾害损失。从卫星图片上结合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即可分析一定的致灾因子,又可评估灾害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为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1.4 在国土执法监察中的应用我国初步建立土地动态遥感监测体系,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管理执法监察添上了一对“千里眼”。遥感监测与土地执法检查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及早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能够及时发现因执法监察不到位而造成的隐漏现象,以及因为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为监测建设用地变化趋势,辅助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布局及规模,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发挥了重要作用。

2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2.1 在土地变更调查的应用利用不同时相、不同年份的的卫星影像, 可以方便地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 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利用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融合,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和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过去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完全依靠野外作业,不仅费时费力,可靠性还受影响,现在利用遥感监测成果辅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针对性强,节省了外业查找变化图斑的时间。将数据库的底图和正射影像图相加进行动态更新,能保证数据良好的现势性, 便于图斑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查定界,防止了不合理的变更及土地登记的发生, 还能保证地籍信息在时间上的现势性,能满足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月清季累” 和统一时气报的数据的要求, 使得实施农村土地动态监测成为可能。

2.2 在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为矿产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监测提供了新手段和有效的技术支撑。高光谱遥感通过搭载于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测量岩石、矿物等地物的光谱特性,获取图谱合一的信息来识别地物、探测环境,即获取光谱数据的空间模式。基于矿物诊断性光谱特性,我国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逐步普遍应用于地表岩石、矿物的精细识别与填图。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在我国已经从间接探测发展到了直接探测阶段。利用该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信息增强和提取,捕捉到了油气藏在地表的微渗漏所造成的烃异常,进而达到直接探测的目的。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干涉测量雷达技术已经在三峡大坝等大型工程的环境监测和油气区地面沉降等应用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3结语

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及调查,不仅能获得多信息、高效率、多层次、现势性较强的国土资源与环境信息,而且具有工作费用低、速度快、科学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并能促进国土资源综合调查向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最大限度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中的应用,标志着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方法的提高,它的广泛应用必将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研究内容的深化。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措施

Abstract electronic reading is the digital library under conditions of a new form of information service.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county libraries in that: strengthen basic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in the county enrich regional specialties, focus their efforts on management of staff and readers.Keywords county libraries; electronic rea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建设走上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轨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便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文献信息服务形式,其电子阅览的内容弥补了馆藏文献载体单一、文献老化等缺点,增强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使广大读者获取知识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获取的速度也更快捷,与此同时,也给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带来了挑战。本文简要论述了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一、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特点

(一)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快捷。在电子阅览室,光盘检索以其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快捷而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利用光盘,可以对题名、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各种字段进行检索。

(二)电子图书的借阅成为一种重要服务形式。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巨大优势,电子图书正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费用经济,成为当前信息社会中传播信息的一股强大的中坚力量。已有电子阅览室开放了电子图书借阅业务,它的出现使广大读者可以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从电子阅览室“借”到所需要的资料。

(三)服务网络化。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网上服务主要是利用多媒体阅读设备,逐步向读者提供图书馆网页上所提供的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查询、新书通报、参考咨询等各项服务。读者还可以在终端随意选择、翻阅网上电子图书、浏览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同时,读者还可以利用阅览室中的计算机终端对所需的资料进行下载、打印、文件传输和发送E-mail,从而使得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二、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难点

(一)设备管理方面。从电子阅览室的硬件系统构成分析,其主要由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网络传输与交换系统、用户终端等构成。在阅览室里一般还配置有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信息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网卡、超五类双绞线、打印扫描投影等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系统的使用以及功能、性能的掌握,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还不娴熟。从电子阅览室的软件系统构成分析,其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客户端操作软件、防火墙等。并且网络服务器的平台应选择开放性、兼容性、安全性好。图书馆工作人员并非软件方面的专业人士,县级图书馆更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一旦软件系统遇到故障或者受到病毒、黑客等攻击,工作人员应付困难。

(二)馆藏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每个县都有自身的人文特点,每个县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馆藏文献。然而县级图书馆受限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包括县志、民俗、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法律法规、科技成果、地方产业和经济报告、地方企业及产品名录等馆藏资源电子开发远远不足,形成具有县级图书馆特色的数据库有极大困难,难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而且县级图书馆订购的数据库丰富性、针对性不强,其利用率也不高。

(三)读者管理方面。由于读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少数读者违反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规定,不在指定座号上机阅览,自行换位;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自备光盘、软盘;不当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设备,造成设备损坏;有的读者还利用图书馆网络下载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如此等等给电子阅览室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带来干扰。

(四)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如上文所提到的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对设备、系统的使用以及功能、性能的掌握不娴熟,而且在软件方面更缺乏专业人才,不利于电子阅览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县级图书馆网络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外语水平以及信息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也比较弱,知识面窄,服务意识淡薄,也不利于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三、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备的选择与管理。计算机设备和系统是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在设备选择上对于主服务器存储系统、交换机等关键设备最好选取比较成熟、先进、易扩充和性价比较高的品牌机。所有的硬件、软件和网络产品应尽量遵循符合主流发展和国际标准化的原则,从而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灵活的互联性,为今后的升级留下余地。保障电子阅览室的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子阅览室内的资料不仅供室内用户阅览,还会供所在县图书馆网站的网上用户使用,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必需保证系统稳定。而为了使数据传输安全,电子阅览室系统还应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同时应该注意软件的更新和维护。

(二)充实电子阅览室中县的区域特色。县所在地的区域文化、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文地理等,都是县级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地域图书馆的介质,彰显本县的精神文明发展状况,需要因此加强本县馆藏文献电子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建立自己特的数据库,满足读者的需要。另外,基于县级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不丰富的弱势,开展对电子资源的整合,加强与上级和兄弟馆的馆际联合与资源共建共享,充实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内容。

(三)着力抓好工作人员和读者管理。强化制度管理,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应该针电子阅览室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读者须知,例如《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读者上机使用规则》、《电子文献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读者须知》等,并且按照制度严格要求,认真执行,保障网络的安全运作,防止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另外还要根据县级图书馆的财力、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有选择的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电子阅览室硬件、软件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结束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包括了馆藏书目信息检索、馆藏电子读物阅览、中外数据库信息检索、多媒体阅览及文件下载、打印、扫描、光盘刻录等相关服务,为广大读者喜爱和青睐。鉴于此,县级图书馆需与时俱进,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努力满足读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开架借阅;图书馆;道德

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允许学生进入书库自由挑选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书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博览群书、触类旁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使图书馆在传递信息、开发信息、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中得以充分发挥。然而,在开架借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乱架、失窃、损坏图书的现象,不熟悉的读者,不知所措,逗留时间长、耗费时间多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开架借阅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在图书馆开架借阅中的道德培养和教育。这项工作的实施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有力补充,也是图书管理、图书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对大学生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

道德培养和管理制度是约束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图书馆除要制定完整的藏书借阅规则外,还要对藏书丢失、人为破坏污损图书、借阅过期、盗窃图书等赔偿或处罚制度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在每年新生开学时,发放图书管理宣传册,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图书借阅的幻灯录像,在图书馆醒目位置悬挂图书管理条例,在借阅证背面印制借阅须知等,通过利用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2从人本出发进行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2.1定期向大学生开展文明借阅图书的讲座

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求知欲旺盛,课外阅读量大,尤其喜欢阅读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图书馆可以聘请有文学专长或实际工作经验的管理员,以组织讲座的形式定期向学生开展有关名著欣赏、好书导读、学校图书资料布局、大学生借阅图书应注意事项等的宣传教育的讨论。

2.2图书管理人员现场指导示范教育

在借阅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情况,对大学生进行现场借阅指导。看到学生一般的乱架、倒架、错架行为,在尊重读者个性的前提下,应态度委婉,语言和气,使他们改正不拘小节的借阅习惯;对于极个别盗窃和故意污损、毁坏图书的学生要严肃认真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各种不道德借阅行为的发生。有的大学生爱护图书的觉悟很高,想主动帮助整理图书,却不会使用书立、书夹等工具,管理人员要耐心示范讲解,并对读者的爱书行为进行表扬肯定。“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管理人员只有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关心读者,礼貌待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去影响学生,规范学生,才能对大学生借阅道德的培养和教育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2.3借助文字材料宣传教育

在图书馆入口处及每个书架的两侧贴上“图书阅毕请放回原处——我的家有我来爱护”的醒目字样,并设立公开栏,表扬遵守馆规、爱护图书的好人好事,借此形成以文明借阅为荣的良好风气。

2.4典型事例教育

对典型事例进行重点的借阅道德教育。针对极个别大学生在借阅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会起到很好的影响作用;也可以对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法对策,进一步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我校图书馆实行开架管理后,本着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只在出口处设有检测仪。个别师生为了逃避过期罚款,把过期书从入口处私自拿进放到书架上。为此,在“图书已还,还是漏还”这个问题上学生一直存在着争议。过期罚款是促进图书流通的有效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若发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管理员要态度诚恳郑重地对学生解释说明不可以私自上架的原因,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积极加大借阅期限的宣传力度。

3环境育人

图书馆整体环境要保持整洁卫生,书刊摆放有条不紊,书架、地面、窗户干净明亮,并对地面、墙体等进行适当绿化。环境能够影响人,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大量实践表明,整洁环境、绿色文化能够稳定读者的情绪,舒缓读者的紧张心理和精神压力,带给读者好的心境,避免大学生由于情绪原因在借阅中出现无谓的争执、喧哗等,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强化。

4背景音乐辅助教育

篇10

所谓拒借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读者借不到书的人次(或册数)占所要借阅的总人次(或册数)的百分比。从拒借率的高低,可以看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情况,它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拒借率过高,就说明图书馆在满足读者需要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拒借的形式分析

拒借的形式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显性拒借,另一类是隐性拒借。

1.显性拒借的含义与成因

显性拒借,是指因图书馆藏书书库中确实没有收藏到读者需要的文献,而造成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生成的拒借形式。造成显性拒借的重要原因在于学校购书经费有限以及购书这一环节的缺陷,中学大批量采购图书是由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和各区县教育技术装备中心采购来的,另外学校根据经费条件自己购买一部分。招标采购来的书与学校自身采购员购买的书,在内容上存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口味”脱钩的现象。

2.隐性拒借的含义与成因

隐性拒借,指的是读者所需要的图书其实图书馆已经有收藏,但却借阅不到的拒借形式。隐性拒借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的:①分编、加工工作的因素,分编标准不统一,对新书排架工作收而不验,编目工作揭示不明确甚至疏漏等生成隐性拒借。②读者借阅倾向的因素,读者具有从众性的特征,往往喜欢跟风,导致某一时期内某几类或者某几种书籍“短缺”,造成隐性拒借。③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微机书目检索方法或缺乏检索技巧,而没有能够检索出所需图书。④有的读者对图书的分类排架一无所知,即使检索到书库有书也无法根据索书号获取,当借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发生隐性拒借。⑤由于读者沟通能力有限,或自身因素难以开口寻求帮助,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内容相似的书籍或者干脆选择不借了,默默离开,隐性拒借随即发生。⑥因图书“正题名”中没有体现出主题词,即有的图书正题名不能直接揭示出图书的学科属性和内容,这种情况只能完全凭借馆员对馆藏的熟悉提供咨询服务来完成。

二、降低读者拒借率的措施

1.降低显性拒借的应对措施

(1)关于采购图书的“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鲁迅的“拿来主义”虽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这里借用于图书采购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学校图书批量采购的渠道是由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来提供书目单,虽然这些书目单也不乏各类经典名著等优秀图书,但更多的是过时的在市场销售不好的书籍,热门图书少之又少,尽管已是在海量中“精选”,但真正需要补充的书却还是没有,我们不妨把这些购书渠道叫做“送来主义”。据统计,这些“送来的”,其中30%是不太适合教师、学生阅读的书籍,30%可能是一直都没有人翻过,充其量也只是摆书架。因此“送来的”是被动的、不适合自己的,我们需要的是“拿来主义”,正如鲁迅说的“拿来”是动脑子、有眼光,自己去“拿来”,我们要根据馆藏情况合理地、有计划地采购,变“送来主义”为“拿来主义”。

(2)拓宽购书渠道。①学校不但应允许各学科教师购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书籍,学生自己也可为图书馆购书,找学校报销。“不在乎重复购书、质量不好等问题,关键是让学生养成逛书店、而非逛商店的习惯。”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脱钩”现象。②网络购书,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上选购一些热门图书也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办法,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我们这些山区学校。③师生捐赠图书,也可以作为扩大馆藏的补充渠道。中小学学校经费紧张,很少有经费用在购买图书上,而不少教师家里有一些培训学习过的或其他原因不想收藏的图书,每学年高三毕业时总有许多学生把书当废纸卖,我们可以向全校师生发起捐赠图书倡议书,让他们把一些优秀的书刊捐赠出来,给母校留作纪念,这样不但可以补充馆藏,而且还可以培养读者读书、爱书的习惯和环保的精神。

2. 降低隐性拒借的应对措施

(1)加强图书分类、著录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图书分类的准确,是指所归类目的内涵和外延与图书的内涵和外延相符,著录的信息符合实际,避免录入错误条款信息;图书分类的一致,是指同一种书的复本、不同版本和同类图书所标引的分类号相同。图书分类首先必须保证归类的准确性,它是分类前后一致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分类质量的首要条件。而一致性掌握得好,又能使准确性有更高的保证。

(2)制订采购计划时合理安排复本数量。过去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采购员有时只购入单本书,特别是热门的小说,学生很难轮到借阅。合理安排复本数量尽管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但配备适量复本也是必需的。

(3)编制《 微机书目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 》并发到学生手中。管理员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如我校属于山区中学,在乡下电脑还没有普及,部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不熟悉,根据平时观察,发现学生利用微机“定位查找”时,在检索的条件下拉菜单中的“责任者”和“出版者”的理解有误,故我们编写时候特作说明“责任者”指作者或编者,“出版者”指的是出版社;还有对检索的前匹配、模糊检索、精确检索三种方式的词义作了说明。把各种不同检索方法的特点告诉学生,使他们能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熟练地掌握检索方法从另一个角度避免了隐性拒借的生成。

(4)编制关于图书分类的基本常识和排架规律的说明。告诉学生图书分类排架的方法,并绘制书库排序示意图,使书库整体布局和排架顺序一目了然,进一步避免了隐性拒借。

(5)收集编制常用难检书书目和索书号。管理员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读者需要的有些书利用微机“定位查找”检索不到,比如有学生要借《 阿Q正传 》一书,根据正题名可以查到其索书号为“I210.6/9”点“查看”发现只有两本而且显示已经借出,这时读者一定会很失望,但我们可以告诉他(她)这篇小说还可以在鲁迅的其他作品中看到,如《 呐喊 》《 鲁迅小说集 》等;又如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有节选《 边城 》一课,上到这课之后便有不少学生来图书馆找《 边城 》,在WEB检索系统中按正题名搜索,结果没有,学生很失望,这时我提醒他,用“责任者”(作者沈从文)检索看看,结果搜索出《 沈从文作品集 》,而《 边城 》就收录其中,还可以在中国中篇名著选评和名作赏析中找到《 边城 》。每每此时,学生如获至宝,兴致而来,满意而归,这也是我们作为管理员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指引避免了隐性拒借。

(6)扩大宣传教育。每学期新生入馆前要进行入馆教育,内容是宣传图书管理制度,介绍图书馆知识,说明馆藏与图书分布排架情况,以及怎样使用“WEB检索系统”查找图书和图书馆服务项目等。另外,还要利用好图书馆网页、每学期一版的墙报宣传等载体扩大宣传,使管理和服务深入人心。

通过对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前来咨询和借阅资料的人数较之前提高了18%,工作细了,借阅量多了,我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学生期待而来,满意而归,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只要我们心中装着读者,怀着一颗对图书馆工作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读者拒借率、提高读者满意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