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89-02

新生儿的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做好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新生儿脐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修剪脐带残端,局部创面用脐带包包扎(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新生儿脐带护理包)。疗效较好,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出生52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4例,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均在7~10分,体重均在2 500 g以上,并且无宫内感染。

1.2方法

1.2.1新生儿脐部结扎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用0.5%碘伏溶液消毒脐带根部,然后用消毒气门芯在距脐根部1.0~1.5 cm处结扎脐带,在离结扎部位0.5~1.0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脐血,用2.5%碘酒烧灼脐带断端,观察组用脐带包包扎,对照组用纱布包扎。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每日沐浴后用碘伏消毒脐残端、脐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再用脐纱包扎脐部,等待自然脱落,下午再次消毒。观察组除常规消毒外,应用脐带包包扎脐部,并且在48~72 h后用钝头剪刀沿着脐根部呈浅圆锥形慢慢修剪残留脐带,对留下的创面用脐带包包扎。每日进行观察,脐带包每日更换。

1.3观察内容

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潮湿、黏液性分泌物、脓性分泌物、脐轮及脐周皮肤颜色,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时间。对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出院时指导护理方法进行电话随访,产后42 d来院复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黏液性分泌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脐部观察结果比较、新生儿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比较详见表1、2。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观察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比较(例)

3讨论

新生儿脐部在正常情况下经过断脐、包扎处理后,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变硬,一般在1周左右脱落,创面在10~14 d才能完全愈合[1]。大多数新生儿脐带是在出院后才脱落,直至愈合。由于产妇和家属缺乏新生儿脐部护理知识,往往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易导致新生儿脐部的感染。我院自2006年3月采用脐带包包扎、护理新生儿脐部,并配合修剪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脱落、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3~7 d脐带全部脱落,94.6%在7~14 d创面愈合,并且脐部渗血、潮红、黏液性分泌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脐带完全脱落,创面基本愈合。从而减少了出院后由于产妇和家属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对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进行修剪,可以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黏液分泌物聚集以及脐带长期不脱落形成自然的感染灶而引发的感染。修剪脐带时,要注意掌握修剪的时间和方法。修剪脐带时必须根据脐带干枯程度选择修剪脐带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48 h左右,对于粗大含华通胶质多的脐带,干枯慢可延迟1~2 d再进行修剪,以避免创面大,局部发生出血[2]。修剪脐带的方法是应用钝头剪刀从不同方向沿脐根部呈浅锥形慢慢剪掉脐带,切勿一下剪平,避免脐带残留。修剪后对脐部要加强护理。记录修剪时间,认真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如脐部出血可用脐带包加压包扎。每天沐浴后要将脐部消毒处理干净,脐部有黏液分泌物,用75%酒精擦净脐部,保持局部干燥并用脐带包包扎;脐轮周围红肿,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局部湿敷1~2 d红肿可以消退;并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新生儿脐部经过断脐、包扎、再次剪脐,3~5 d时间脐带就能完全脱落。如果长时间不能脱落,游离的脐带是细菌繁殖的场所,局部易出现脓性分泌物,异味,脐轮周围皮肤红肿,而发生脐部感染;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严重时可威胁新生儿生命[3]。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选择最佳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院采用的新生儿脐带包包扎、护理脐部并配合修剪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脱落、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在出院前新生儿脐带就能完全脱落,创面干燥,出院后减少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脐带问题的担忧。在提高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降低围生儿感染率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玉香.2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66.

[2]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2.

篇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关键词 二次断脐;新生儿;脐炎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4

新生儿脐炎是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与临床护理不当有关[1]。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创伤,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外界病原菌容易通过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患儿败血病,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2]。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脐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此,本文对110例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法以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在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生时Apgar评分>7分。(2)均为足月出生儿。(3)住院时间为3~5 d。(4)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5)所有病例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宫内感染者及脐部先天畸形而不能结扎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58例,女52例;胎龄37~41周,平均(38.96±2.98)周;体重3586~3850 g,平均(2869.32±22.23)g;Apgar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

李小花:女,本科,护师

评分8~10分,平均(9.32±0.85)分。观察组男57例,女53例;胎龄37~42周,平均(39.28±2.56)周;体重3512~3825 g,平均(2798.34±21.85)g;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2±0.72)分。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采用5%聚维酮碘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于脐带根部采用脐圈实施结扎,距离结扎部位1.0 cm处将脐带剪断,挤出残血,采用5%碘伏对脐带断面皮肤包括脐带残端、脐带根部、脐带周围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将脐带残端覆盖包扎。对照组新生儿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脐带周围皮肤进行消毒,24 h后将脐部暴露。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选取脐带根部与脐轮相距约0.5 cm处进行断脐,将残血挤出后,采用愈脐带袋芯将脐眼固定。新生儿于每天洗澡后及时更换愈脐带,并对脐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 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全过硬或过干时对其行二次断脐,断脐时应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同时操作人员应将牵引线向上提,并与腹壁呈30°,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剪除,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贴上脐贴,24 h后暴露脐部。

1.3观察指标(1)新生儿脐炎是指由于断脐或出生后护理不当而引起的脐带断面被细菌入侵而出现的炎症。(2)两组新生儿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了解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及脐部出血率。(3)家长满意度分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理方式满意度,采用电话访谈方式完成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1~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20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率比较(表1)

2.2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表2)

2.3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满意度评价(表3)

3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盘及胎儿的管状结构,其作用将母体营养输送给胎儿以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4]。新生儿出生后需行断脐处理,脐带失去血供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最终脱落。从断脐至脐带完全脱落一般需要7 d左右,而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从而为厌氧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轻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红肿,并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则会发展为重度脐炎,并形成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6]。因此对新生儿做好脐部护理对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次断脐是指新生儿出生后30~45 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成过硬或过干时对其再次进行剪脐。过早剪掉脐带因脐带残端未干燥而导致血管闭合不完全,易导致胶质水分过多,脐带潮湿,当脐带剪掉后容易出现渗液或渗血情况,因此增加新生儿脐炎的感染风险。当新生儿出生45 h后再对其进行剪脐,由于脐带过硬而增加剪脐难度,容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 h内实施二次断脐能有效减少脐带胶质水平分泌过多,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解玉娟[7]对127例新生儿实施二次断脐的结果一致,从而表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率及脐炎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常规断脐采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 cm处结扎脐带残端,脐带残端需要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 d以上,而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杨柳[8]认为,二次断脐可减少脐带胶质水分的分泌,从而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由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脐炎发生率,因此家长对该种方法均表示较高的满意度。加之从患儿出院后,本院一直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并指导新生儿家长正确进行脐部护理,从而提高了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2]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3]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4]周晖,朱珠,夏家爱,等.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18-119.

[5]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6]李正兰,范红燕.护创液体敷料用于新生儿脐炎消毒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62.

[7]解玉娟.家庭访视对基层新生儿脐带家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6):122-123.

[8]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篇3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重要的部位,与外界直接接触,且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如果不给予妥善的护理,脐部感染侵入血液循环,可能会造成新生儿局部脐炎的发生,或可导致全身感染,如感染严重还可能会产生新生儿败血症,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命[1-3],所以要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高度重视。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因此,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儿2000例,体重>2500g,Apgar评分为8~10分,产妇无宫腔内感染,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两组新生儿在体重、性别、Apgar评分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新生儿脐部结扎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用0.5%的碘伏对其根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采用消毒后的气门芯距离脐带根部3cm处进行结扎,在脐带的远端距离结扎部位0.5cm处把脐带剪断,把脐带内的残血挤出,对脐带的残端用0.5%碘伏消毒。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用0.5%碘伏对其脐带根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采用消毒后的气门芯距离脐带根部1cm处进行结扎,在脐带的远端距离结扎部位0.5cm处把脐带剪断,把脐带内的残血挤出,对脐带的残端用0.5%碘伏消毒。

1.3 脐部护理 根据新生儿护理常规,脐部护理要求每日观察护理脐部,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粪污染脐部,并注意脐窝创面情况[4-5]。两组新生儿均使用相同的护理方法:在新生儿每天沐浴后进行脐带护理,用95%医用酒精从脐根到脐带的残端全部擦拭一遍,如不慎发现尿粪污染脐部,清洗干净后,同样可以用此方法处理,直到脐带全部脱落[6-7]。

1.4 指标观察 对两组新生儿脐部是否渗血、潮红、残端不完整脱落情况准确记录,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的数据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注: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 论

在正常情况下,脐带于出生后6~10d干燥和分离,因此脐带内的动静脉等结构仍保留在基底部[8-9]。脐带干燥的标准是脐残端干燥、质硬,为黄褐色或浅棕色。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好坏是产科质量的体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脐部护理,可有效减少细菌侵入机会,减少脐部并发症,降低感染率,提高产科质量,是消除新生儿脐炎、破伤风、败血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10-11]。

篇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愈脐带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期间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40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愈脐带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结果:2组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渗血、皮肤破损等情况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愈脐带;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断处属于开放性创口,所以容易受到感染引发其他疾病,需要妥善的进行护理。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脐炎会导致患儿出现脐源性腹膜炎、脑膜炎、肺炎等等疾病[1],严重的还会让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主要有产前、产时、产后、环境、卫生等等因素。产前因素是母体子宫感染,导致脐带水肿、糜烂,患儿出生后没有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特别是早产儿以及体重较低的产儿,他们免疫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影响,出现脐炎[2]。产时因素是生产时因为胎膜破裂过早或者是生产时间过长,让细菌进入羊水,对脐带产生了污染[3],分娩时对于使用的器械和药物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脐带结扎位置过高,导致结扎和脐根部位存在少量血液供应,故坏死晚[4]。长时间的脐带游离会使脐窝潮湿,增加分泌物,滋生细菌[5]。脐带过大,结扎位置过高,会使下方出现血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6-7]。产后的脐部护理不规范属于产后因素,也是容易出现脐部感染发炎的直接因素[8]。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足月新生儿400例,男194例,女206例;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500 g。考虑费用因素,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将4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脐部结扎和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其中1把血管钳套气门芯),脐带根部及周围用0.5%碘伏棉签轻拭,采用气门芯在距离脐轮0.5 cm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挤出残端血,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9]。每日2次用0.5%碘伏消毒,观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与干燥,出院前指导产妇和家属行脐部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经消毒处理后,将愈脐带(本产品由上海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固定。每天给新生儿洗澡后更换愈脐带,并查看脐部状况,如愈脐带外带或袋芯部位出现尿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出院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可2d更换1次,如脐部已脱落干燥,则不再使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皮肤破损等;观察脐带自然脱落时是否有渗血[10]。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人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

2讨论

采用愈脐带对患儿进行脐部护理,使用方式简单,不仅可以结扎还能够起到护理的作用。每日在与新生儿进行洗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愈脐带的更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曝露的时间,而且愈脐带能够和外部的固定连接,保证袋芯中的药物不会脱落,这些药物都是具有止血、镇痛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以促进脐带早日脱离,减少炎性物质的分泌以及防止周围皮肤的损坏和渗血。此次研究中的两组患儿其脐带脱落时间、发炎的情况以及渗血的情况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使用愈脐带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因此,使用愈脐带可以有效的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方便、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10):1299-1301.

[2]钟伟琼,黄晓燕. 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 现代医院,2006, 6 (3):42-43.

[3]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6, 20 (11):2969-2970.

[4]苗英,部平. 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 中原医刊,2005, 32 (3):9.

[5]王菊飞. 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4):25.

[6]库淑华.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9):120-121.

[7]叶采眉, 马冬梅.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8):481-482.

[ 8]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 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 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4):61.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处理;脐带夹;二次剪切

脐带的处理结扎有很多方法,有一次性脐带夹法、二次剪切法、气门芯套扎法等,其目的均是要保证脐带不要出现出血、渗血等情况的发生[1]。在对脐部进行处理时保证减少细菌侵入的机会,本次试验分别选用一次性脐带夹法和二次剪切法处理新生儿的脐带,前者可减少新生儿脐带出血、产生炎症情况的发生,使脐带更快更彻底脱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于我院2011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80例新生儿,A组新生儿男44例,女36例,体重在3.1-4.5kg之间,平均体重(3.5±0.5)kg;B组新生儿男34例,女56例,体重在3.7-4.4kg之间,平均体重(3.6±0.7)kg,两组新生儿经体检之后均确认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在出生体重、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新生儿主要操作步骤如下:新生儿出生后先对其进行常规处理,使用一次性脐带夹套入脐带,在距离脐轮0.5cm处将脐带夹夹紧(注意不能夹到皮肤),切断即完成脐带处理,脐带断面使用10%碘酊消毒,脐窝周围皮肤用95%酒精脱碘,直接暴露,24h后将脐带夹打开;B组新生儿主要操作步骤如下: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常规处理,用相同方法进行消毒后用脐带包包扎,24h后进行二次剪切。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日常脐部护理,在每日沐浴后用碘溶液进行消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用不同方式处理脐带后出血、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的情况,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的情况。评价指标:脐部出血:处理后仍伴有不同程度渗血。炎性分泌物:脐部红肿,有臭味体液分泌。周围皮肤破损:脐部周围皮肤伴有不同程度红肿及溃烂。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式处理脐带预后情况 表1结果显示,A组新生儿采用一次性脐带夹法进行包扎后出现脐部出血、炎性分泌物的人数明显比B组用二次剪切法处理脐带的新生儿少,P

2.2 A、B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与干燥时间比较 表2结果显示,A组新生儿采用一次性脐带夹法进行包扎后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腋窝完全干燥的时间均比B组采用二次剪切法处理脐带的时间少,P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脐带断面暴露在外,在正常情况下残端会逐渐坏死、脱落,断面在10-14天可完全愈合[2]。即将断裂的脐带是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易于细菌的生长,会有炎性分泌物产生、导致脐部出血、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24h内对新生儿脐带进行适当的处理显得极为重要[3]。

新生儿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造成脐窝和脐带的粘连,但在表面看来却很干净,这时应对新生儿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使用10%碘酊对脐带断面消毒,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失活,脐窝周围皮肤用95%酒精脱碘消毒,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4]。常用的处理脐带的方法有一次性脐带夹法和二次剪切法,采用一次性脐带夹法进行脐带处理时应使用一次性脐带夹套入脐带,在距离脐轮0.5cm处将脐带夹夹紧,但注意不能夹到皮肤,脐带夹的结扎血管的性能较好,作用持久,能有效阻断血液运转,不易对新生儿造成伤害,使脐带更快干枯而脱落。二次剪切法需在24h后对新生儿进行2次修脐,更容易产生出血的情况,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护理人员对脐部愈合的三区很难分辨清楚,若修脐时间过晚会出现脐带变干变硬的情况,会增加剪脐的难度,坏死组织得不到彻底的清除,且二次剪切会重新暴露创面,引起新生儿的哭闹,容易伤及新生儿周围皮肤,引起家属的恐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5-6]。在脐带彻底脱落后,脐窝会有一些黏液渗出,这是脱落的脐带还未被上皮细胞所完全覆盖,其新生的肉芽组织中的液体渗出所致,对于此现象应用75%酒精进行擦拭,以加快表面皮肤的愈合[7]。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会伴有炎性分泌物和损伤周围皮肤的可能,有时脐带残端脱落不彻底,在体表被摩擦、牵引,可导致脐带渗血,使新生儿哭闹不止[8-9]。在新生儿出院前应教会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脐带出院后消毒的方法,告知在其自然脱落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10]。

本次试验采取一次性脐带夹法和二次剪切法对脐带进行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一次性脐带夹处理新生儿脐带相比二次剪切的方法可减少脐带出血、炎性分泌物产生的几率,具有显著差异,从另一方面来讲,将脐带暴露在外会加快断面干燥的速度。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后用一次性脐带夹法对脐带进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一般处理方法,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宏梅,徐旭娟,鞠春梅,等.两种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56-357.

[2] 顾祖文,潘君,周海英.不同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上海护理,2010,10(5):56-57.

[3] 李海苗,林嫦梅,刘桂兰,等.新生儿脐带处理改良方法与传统处理方法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59-560.

[4] 赵巧英,郭丹洁.新生儿脐带结扎及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A):34-35.

[5] 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3):3031-3032.

[6] 顾春怡,张铮.脐带剪断器SCC23应用于新生儿断脐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IA):35-37.

[7] 王晓芳,诸葛苏必,雷美娥.新生儿脐带残端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与康复,2008,7(6):423-424.

[8] 庄薇,吴文燕,王悠炯,等.两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1,11(4):15-16.

篇6

【摘要】新生儿脐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有脐炎、脐出血、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健康,采取出生时正确断脐、做好脐部日常护理并严密观察,保持脐部局部干燥、对脐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脐带;新生儿;护理

Progress in neonatal umbilical care

He Jian-meiFang Lan-ying

【Abstract】Commonproblem has omphalorrhagia,omphalitis, grave person may combine the whole body infection in newborn navel nursing. Be to ensure that newborn health,improve nursing quality,cut off the navel,close observe,correct the daily nursing,keeping navel drying,the different periods to the umbilical cord have adopted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

【Keywords】 Umbilical cord;Neonate;Nursing 围产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那一刻,脐带就成为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 有资料表明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天,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1]。脐部发生感染后还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2-3]。综合诸多相关资料,现将新生儿脐部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1断脐的护理

1.1正确断脐:出生时正确断脐,能预防脐带出血。新生儿娩出后待脐带搏动消失,用5%碘伏溶液消毒脐根部及周围[4],将气门芯套于残余脐带根部,使气门芯下缘紧贴脐轮皮肤。24h后即不需要包扎,以减少脐带的感染率和出血率,缩短脐带创面的愈合时间[5]。

1.2断脐的目的: 多数专家认为,残留的脐带一般在1w左右脱落,创面在10~14天才完全愈合[6]。而出生后48h左右剪掉残留脐带,不等其自然脱落,目的是使去除坏死组织,避免其成为细菌培养基,从而减少脐炎发生的可能性。

2剪脐的方法和技巧

正确掌握剪脐的方法和技巧,将更有利于避免脐部感染,从而预防新生儿感染。严把结扎关,结扎位置和结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剪脐的成功。剪脐的时间必须根据脐带干枯程度来选择,脐带粗大干枯慢需,推迟1~2天剪脐,否则剪脐后创面易出血。剪脐应彻底,避免残端遗留而使华通胶物质变质,局部渗出潮湿,从而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发生局部感染。如果结扎下方有血肿,剪脐应连同血肿剪掉,将血块清除干净。

3脐带日常护理

3.1脐带脱落前的护理 :脐带切断后形成一个创面,这就成为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造成脐炎,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脐带的消毒护理尤为重要。脐带未脱落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能覆盖到脐部或以上,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常检查包扎的纱布表面有无渗血,如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需每天用5%的碘伏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3.2护理操作时:新生儿脐部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操作及环境密切相关[8]。因此,在进行脐部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手常规清洁消毒,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99%以上的细菌[7],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加强病室空间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患儿入院后使用的衣服包被实行高压灭菌;尽可能在各个环节上做好脐部感染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3.3新生儿出生时,脐残端通常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脐部,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脐部清洁,避免脐部感染。相关资料指出,当脐炎发生后,暴露法脐部护理,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脐部可保持干燥,避免包扎覆盖脐部的敷料对脐部的摩擦刺激增加创伤及出血,也避免包扎覆盖导致局部通气不良、潮湿,利于细菌生长而发生感染。同时便于观察脐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4脐带脱落的护理

4.1 注意脐部出血: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脐带脱落后有时可见血管残端,当脐血管内部尚未完全收缩愈合时,极易出血感染,少量渗血可用5%碘伏消毒,无菌明胶海绵折叠后外加无菌纱布加压包扎[8],如出血较多压迫止血无效时,应结扎血管止血。

4.2 脐肉芽肿:多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所致,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渗出的易碎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周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肿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之后每天换药2次,可很快痊愈。

5家庭护理

不少家庭对刚出生的小宝宝关爱备至,然而却忽视了孩子的脐部护理,使宝宝肚脐发炎。还有的家长认为脐炎是小毛病,不及时就医,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而祸及生命和健康,应加强家长对脐带护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参考文献

[1]赵芝音.171例新生儿脐部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1996 ,8(2):36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392

[3]严洲平,翟军青,周岩.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4):215-216

[4]谢晓鹏,陈淑莲.碘伏处理新生儿脐部感染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1999,13(3):317-318

[5]苗英,郜平.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中原医刊,2005,32(3):9

[6]黄德珉,陈俭红主编.新生儿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4-355

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1-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 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 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 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 降低新生儿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产前因素在子宫内已感染, 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 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

1.2 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 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 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 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 cm) , 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 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 故坏死晚。脐带长时间游离, 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 引起细菌繁殖。如果脐带粗大, 结扎位置过高, 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 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 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 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 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 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 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 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 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 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 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 脐周红肿感染; 另外, 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 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环境、卫生因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定植率在新生儿为50%~69%, 也有达89%的; 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 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 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 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机会。另有研究提示: 在妇幼保健网络健全的城市中心地区,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相对较低, 且主要来自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而在经济状况较落后的农村、郊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较高。

1.5 其他原因当脐部有畸形时, 由于脐部经常有分泌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分泌物侵蚀皮肤, 破坏其屏障功能, 易使细菌侵入扩散, 并发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损伤后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抗细菌定植能力差; 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 使其易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 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口、鼻、手、无菌物、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强化无菌观念, 严把消毒隔离关。

2.2 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2.2.1 脐带结扎位置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

2.2.2 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断脐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容易伤及新生儿, 同时增加污染环节。

2.3 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 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济安舒能是一种长效抗菌膜。(2)3%过氧化氢为强氧化剂, 具有消毒、除腐、除臭及清洁作用,。(3) 2%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 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2.3.2 脐残端的保护(1) 药物保护: 将具有止血、消炎、抗菌、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的新生儿脐带包直接对准脐残端, 松紧适度地绕腹部1 周固定。(2)用具保护: 在日常护理中, 采用一次性手套遮盖护脐法卧式洗澡, 避免脐部感染, 降低感染率。

2.3.3 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残端进行再次修剪。

2.3.3.1 二次剪脐的时机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 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

2.3.3.2 二次剪脐的方法暴露脐部, 局部消毒。

2.3.3.3 二次剪脐后残端处理用5%碘酒擦脐带断端, 然后用无菌明胶海棉三折压迫局部, 再盖上无菌纱布, 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

2.3.3.4 二次剪脐时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外, 剪脐前还要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有无异常。

2.3.4 加强宣教加强宣教,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鼓励提倡新法接生。

3 展望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 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 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10) : 1299- 1301.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 : 392.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11-01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产妇的健康宣教,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470例,男258例,女212例,顺产108例,剖宫产362例,孕周均在37W―42W之间,无窒息及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待大声啼哭后可处理脐带,我院采用在距离脐带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方剪短脐带,挤除残余血液,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可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待断面干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无菌护脐带包扎。若是脐带根部含有较多的华通胶时,用气门芯结扎易断裂,改用无菌粗丝线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处理脐带时切忌过短,24小时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护理 脐带脱落前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一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脐部,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轮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保持干燥:若有渗血,应重新消毒结扎,若残端过长,可严密消毒后适当修剪,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加强健康宣教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的不一样,所以做好宣传很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在脐带的情况,教会产妇观察脐带,耐心解释护理要点,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教会产妇更换护脐带。

2.4 严格的助产质量管理让每一位助产士都掌握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定期组织学习,总结经验,讨论脐炎的发生原因,分析个案,并委派技术好的,责任心强的担任质控员,监督指导工作。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O月一2o10年10月,我院出生新生儿290例,其中男婴154例,女婴136例,新生儿出生后住院天数为3d-7d,平均为4.

    1.2方法

    个别指导,集体讲解,发放书面材料。

    2、指导内容

    2.1新生儿要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衣服应以棉质、柔软、轻便、保暖为宜;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脚,要保持脚的温暖,但不能过热,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衣服。

    2.2坚持纯母乳喂养4个月一6个月,因母乳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方便、温度适宜,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如奶水不足,产妇可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汤类饮食,并增加新生儿的吸吮次数,促进乳汁的分泌。

    2.3沐浴及脐部的处理。沐浴时,先将新生儿头部用温水湿润,再将新生儿专用的洗发液倒在手上搓一下,然后轻揉在新生儿的头上,再用清水洗净,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时不要浸湿新生儿的脐部,如不小心将脐部浸湿,可用O.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如脐部有渗液,需每天用0.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2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防止感染。

    2.4臀部护理。新生儿最好使用棉质的尿布为宜,一经尿湿或被大便污染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然后再涂擦少许的尿湿粉或爽身粉。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在每次清洗后可涂上少许的油性膏剂(如凡士林)等,这样尿液不易刺激皮肤。

    2.5有时新生儿啼哭不休,也不吃奶,这时妈妈首先要看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的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系带过紧或缠绕在新生儿的某个部位,再看看新生儿是否过冷或过热。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上述方法均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6有些新生儿睡眠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要吃,这可能是新生儿一次没有吃饱;新生儿吃奶时比较用力,中途会将含在嘴里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些妈妈以为孩子已吃饱了,其实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如中途休息时间过长,可轻揉新生儿的耳垂,如果吃饱了,这时新生儿就不再吃了。

    2.7有些新生儿易溢奶,每次喂奶后让新生儿伏在妈妈的肩部,然后轻叩新生儿的背部,以排出胃内的空气。一旦发现溢奶,应立即将新生儿侧卧,清除口腔内的奶水,不要将新生儿抱起,以免溢出的奶水流人气管,引起呛咳,重者可能引起窒息;平时要将新生儿睡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防止溢奶时不被发现而引发严重后果。

篇10

【关键词】 产后访视;新生儿;护理干预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未到1个月的婴儿, 或者说出生至28 d的婴儿。新生儿出生时有足月生产儿, 也有早产儿, 新生儿出生后其头部、视觉、脏器、感觉、听觉等各项机体能力及发育都不完全, 需要出生后逐渐发育才能逐渐健全[1]。因此,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及照顾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健康照料的能力, 医院进行了产后家庭访视, 并针对家属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对170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干预的探讨,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0月在本院生产的17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产后访视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97例, 女73例;剖宫产106例, 自然分娩64例;早产2例, 足月生产168例。

1. 2 方法

1. 2. 1 访视方法 医生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的第7、14、28天, 分3次进入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医护人员需对新生儿的身体、卫生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抚触情况等进行观察, 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方法并教会产妇。第2次访视, 观察产妇在护理指导后对新生儿的照顾情况, 对仍有问题的再次进行护理干预;待第3次访视时, 观察新生儿通过护理干预后的健康情况。

1. 2. 2 护理干预 ①黄疸的护理干预。新生儿出生2~3 d易发生黄疸, 医护人员应先询问婴儿出现黄疸的时间, 将婴儿抱至阳光充裕的地方观察黄疸情况, 对较轻者需安抚家属一般10 d左右会自然消退, 同时告知产妇多给予母乳喂养或喂水, 促进婴儿排尿从而降低黄疸程度;对黄疸颜色较重并一直不消退者, 医生需建议婴儿家属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再采取对症措施处理。②脐部感染护理。婴儿脐部感染会出现脐部及周围肿胀、红晕、渗液等症状, 医护人员应先将手清洗干净, 使用消毒棉棒蘸取稀碘酊(含量0.75%)[2]给婴儿脐部及周围进行轻轻擦拭, 将感染物擦掉并消毒;对脐带脱落的婴儿, 从脐窝顺时针方向向外将感染物轻轻擦拭出并消毒;叮嘱家属每天用稀碘酊给婴儿脐部进行擦拭, 2次/d至恢复;并告知家属保持婴儿用品的勤洗勤换, 保持卫生。③湿疹护理。婴儿多数会出现面部或颈部湿疹, 需告知家属应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干燥和通风;发现湿疹后不可用奶水或不正规药物抹擦;较轻者可使用皮炎平等抹擦, 对湿疹泡较大者可用稀碘酊进行擦拭消毒;尽量避免给婴儿使用纤化或毛线类衣物;勤给婴儿洗澡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爽身浴液, 水温保持在36.5~37.5℃为宜;湿疹期间避免食用鱼虾类食物。④母乳喂养干预。访视中发现有很多产妇未给婴儿母乳喂养, 而是采用奶粉或糖水等喂养, 问其原因, 有因乳汁不够者、有因怕身材变形者等, 医护人员需耐心给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它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 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等, 建议产妇要坚持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⑤新生儿抚触干预。医护人员需教会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 适时给婴儿进行抚触可以增强其免疫力, 增加体重, 减少疾病的感染等, 指导家属正确的抚触方法, 并叮嘱其不要佩戴首饰避免刮伤孩子。⑥其他护理干预。访视中有的家属将婴儿用被或毯子包裹起来, 说是怕长大X型腿或受惊吓, 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让婴儿自由生长, 捆绑会造成其呼吸困难、不利于散热及其神经等发育;对小儿夜啼的情况, 医护人员建议产妇应抱其入睡, 给婴儿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减少其离开母体后的不安全感。

2 结果

访视中医护人员发现新生儿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黄疸(98例)、脐部感染(69例)、湿疹(89例)、母乳喂养(67例)和正确抚触(21例)等;护理干预后, 发现黄疸(29例)、脐部感染(14例)及湿疹(17例)的婴儿明显减少, 母乳喂养(148例)及正确抚触(101例)的明显增多, 说明访视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3 小结

产后访视及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为了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的照料, 而走出医院进入到产妇家中, 对新生儿的健康进行观察, 针对出现的健康问题进行直接护理指导的一种方式[3]。不仅增进了医患关系,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在访视及护理干预下, 也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使婴儿在正确抚育下健康成长。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发现, 新生儿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黄疸、脐带感染、母乳喂养或正确抚触等, 而通过访视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后, 新生儿发生黄疸、脐带感染等数量明显减少, 而母乳喂养及正确抚触的数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干预, 可正确指导家属抚育婴儿的方法, 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减少病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爱君. 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4):96-98.

[2] 陈小萍. 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青海医药杂志, 2014, 44(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