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17-01

医学上把未满月婴儿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它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于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以黄疸为特征的病症。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1]。现对我科2010年1―10月收治的5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新生儿黄疸病患儿54例,其中男婴28例,女婴26名。患生理性黄疸29例、溶血性黄疸2例、感染性黄疸12例、阻塞性黄疸4例、母乳性黄疸7例。针对黄疸发生的原因,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54例患儿中1例因溶血性黄疸出现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 53例患儿经1-3周治疗均康复出院, 治疗有效率96.1%(见表1)。

表1 五组患儿病因比较

X2=9.6, 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部位和颜色的变化,以观察黄疸病的严重程度,若黄疸从头面部和巩膜逐渐扩散到四肢,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病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若黄疸患儿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应警惕新生儿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变化,也可反映新生儿黄疸病的轻重,若尿液呈酱黄色,应考虑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若粪便由浅黄色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观察患儿喂奶量,也可诊断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2.2 新生儿黄疸病的治疗,对生理性黄疸采取静脉输入葡萄糖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 对大便内无胆红素患儿,应使用维生素A、D、K肌肉注射,或口服其水溶性制剂,如维生素K3、K4等。积极纠正缺氧、失水、酸中毒,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重视人工喂养, 对母乳性黄疸应及早用牛奶、米粉等人工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用方法是输血浆,每次25ml或白蛋白1g/kg,以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的处理 ,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患儿水肿, 2-7天降低患儿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做好保暧,避免低体温,纠正酸中毒; 采取光照疗法降低新生儿胆红素[3]。

2 结果 54例黄疸病患儿中, 1例溶血性黄疸患儿因发生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他53例患儿经过2-3周护理治疗均健康出院,治疗有效率96.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在一般情况下很多新生儿可在出身后2-5天内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经过输液等治疗后,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内消退,诊断为生理性黄疸。但黄疸出现在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病根据黄疸发生的时间顺序、黄疸发展速度、婴儿大小便颜色、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尤其是在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很多都会因为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体循环,从而进入皮肤、巩膜及粘膜,因此引起黄疸的发生[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医院适当用葡萄糖水输液或口服,黄疸就会逐渐消退,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查明病因积极进行治疗,以预防黄疸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14.

[2] 蒋胜,张敬.临床医师[M].新世界出版社,2008,2(2):1273.

篇2

临床表现

患儿多为足月产,生后l~2周内表现多无异常,往往在生后两周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巩膜、皮肤黄染,持续性加重,尿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有的患儿生后粪便即成白陶土色,病程较长者粪便又可由白色变为淡黄色。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少量胆红素经过肠腺排入肠腔与大便相混之故。

随着黄疸加重,肝脏也逐渐增大、变硬,患儿腹部膨隆更加明显,同时出现脾脏增大。最后有腹壁静脉怒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症表现。患儿最初3个月营养状况尚可,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营养发育障碍。胆管长期梗阻会出现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受损,若不治疗,多数患儿在1岁以内会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诊断

超声是快速、简单易用,尤其适用于小儿胆道闭锁的筛查和诊断。肝活检、胆道造影是诊断BA的金标准。

治疗

BA需采用手术,若手术不能使患儿黄疸消退或术后发生胆汁性肝硬化,肝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生后60天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BA患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是胆管炎和二重感染,一旦发生并发症或肝功能损伤者术后预后不佳。

护理

1术前肠道准备:为减少术后发生胆管炎,患儿术前需用抗生素以减少肠道菌群,1 天洗肠1~2次。

2术后切口的护理:BA患儿术前多有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甚至因腹水致腹胀。术后切口愈合较慢,常有腹水经手术切口外渗,需及时更换敷料,预防伤口感染与裂开。

篇3

作者简介:熊素勤(1973.11-),女,大专,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摘要】病理性黄疸在内儿科中很多见,本文就对黄疸患儿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些护理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

在内儿科病房,病理性黄疸患儿很多见,可见于60%~70%的足月新生儿和几乎所有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引起患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有:(1)胆红素生成太多;(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可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3)胆红素排泄异常;(4)肠-肝循环增加。

1 临床资料

按照第七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选取2006-08~2009-04本院收治病理性黄疸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7例;日龄在生后28d内,其中1~10d12例(15.7%),11~20d48例(63.1%),21~28d16例(22.2%)。

2 结果

本组7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1例患儿死于核黄疸,其余75例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及后遗症发生。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2 蓝光疗法护理: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以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h测生命体征1次,尤其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期间勤换尿布,注意患儿的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需喂奶。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光疗结束后再次予患儿洗澡,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做好记录。

3.3 进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3.4 进行预防性用药: 新生儿药物剂量比较小,应根据患儿体重精确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有效浓度。针对特殊药液如静注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要避免浪费,导致剂量不足,影响疗效等。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巩膜、皮肤、黏膜黄染,属于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1],胆红素过高可引发胆红素脑病,进而严重影响新生儿听力、智力及肾脏,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蓝光照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但该技术易使患儿出现烦躁、哭闹、发热、腹泻及院内感染,家长十分担心,引起的医疗纠纷亦较为常见。我院对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了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1~28d,平均(8.4±1.5)d,体重1500~3800g,平均(2305.3±367.5)g,剖宫产38例,顺产15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28d,平均(8.6±1.8)d,体重1500~3850g,平均(2312.6±389.6)g,剖宫产35例,顺产12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3例,过期产儿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为患儿佩戴护眼罩、清洁指、趾甲及皮肤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一系列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光疗前对患儿家长进行知识宣教,使家长明白光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同时安抚患儿,缓解患儿紧张、焦虑等情绪,协助患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嘱患儿舒展四肢,在其腹部均匀涂抹油,并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抚触按摩,力度以感觉舒服为宜,促进患儿肠蠕动;采用柔软衣物或毛巾将光疗箱布置成一个类似子宫内的环境,以95%乙醇擦拭灯管,保持光疗箱温度和湿度适宜;为患儿佩戴黑色眼罩,防止蓝光损伤患儿视网膜,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扯落眼罩[3]。光疗时及时清除患儿汗液、呕吐物及大小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防止患儿出现不显性失水;密切监测患儿体温,使其控制在36.7℃~37.3℃,减少体温波动较大的不利影响。光疗后轻轻摘去患儿眼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皮疹处,嘱患者出箱后迅速穿衣,防止着凉,同时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记录是否出现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烦躁不安、失水增多、皮肤损伤、发疹)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烦躁不安3例、失水增多2例、皮肤损伤2例、发疹2例,总发生率为17.0%(9/53)。对照组治疗期间烦躁不安10例、失水增多9例、皮肤损伤6例、发疹8例,总发生率为70.2%(33/4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60%的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研究表明[2],部分新生儿可因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而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导致核黄疸发生。目前临床上可采用换血、光照疗法及药物干预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中蓝光照射疗法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疗法需使患儿单独处于光疗箱内,多数患儿会因此缺乏安全感而哭闹、焦躁不安,亦会因为体温过高或过低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治疗依从性随之降低。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光照治疗实施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光疗前心理干预、知识宣教及抚触护理,光疗时密切监测患儿体温、保证患儿营养及水分的供应,光疗后协助患儿保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抚触护理可减少光疗对患儿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刺激,促进患儿神经发育,使其尽早将胎便排出,减低肠道内胆红素的重吸收,进而降低黄疸指数;为患儿提供鸟巢式的光疗环境,使患儿手脚能触及到柔软的衣物或毛巾,增加患儿安全感,消除焦躁不安情绪,减少哭闹;加强巡视,按需为患儿喂水、喂奶,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定期更换尿不湿,佩戴眼罩时确保松紧适宜,同时每日监测胆红素水平,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总之,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可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光疗环境,减少外界对患儿的不良刺激,缓解患儿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0%)明显低于对照组(70.2%),证实了护理干预可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可作为蓝光照射治疗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Nursing Car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ZHOU Dan,CHEN Li,HUANG Gong-l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 and nursing points of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80 case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2011 .1~ 2013.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one side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All 80 cases were cured, no case of nuclear jaundice.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process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Blu ray treatment; Nursi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且无严重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我院采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男44例,女36;足月儿56例,早产儿24例;ABO血型不合溶血32例,败血症1例,脐炎2例,感染性肺炎20例,新生儿窒息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颅内出血2例。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1.2.2胆红素检测方法静脉血测定血胆红素水平,经皮测量胆红素动态观察,1次/d。

1.2.3治疗采用戴维XHZ-90L单面黄疸治疗仪,根据黄疸程度决定蓝光照射时间,照射12h34例,24h32例,48h12例,72h2例。光疗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输注、茵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1.3护理措施

1.3.1光疗前护理光疗前检查光疗灯管是否全亮,若有灰尘要擦去,黄疸治疗仪要预热使箱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32~36℃),湿度保持在55%~65%。光疗前给患儿洗澡,这样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指甲要简短,防止抓破皮肤。对输液者双手要稍加约束,以防抓掉头皮静脉针。

1.3.2光疗中护理光疗过程中要增加喂奶次数,勤换尿布,脱水者按医嘱静脉输液,记录出入量。对特别好动者,可按医嘱肌注适量鲁米那钠,既可减轻黄疸,又可减少体力消耗及防止两足摩擦破皮。2~4h翻身1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黄疸程度变化、尿、粪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患儿有无烦躁、嗜睡、发热、呕吐、腹胀、拒食,以及吸允能力和哭声变化等,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暂停照射,及时与医生联系,进一步检查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吸氧者,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光疗后护理光疗后给患儿全身沐浴或擦身,检查皮肤有无破溃,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严密监测体温蓝光治疗中新生儿体温要保持在36℃~37℃,每2h测量体温一次。发热是蓝光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当在蓝光治疗中出现发热时,暂时关闭光源,并物理降温。本文8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6例出现发热,体温38℃~39℃,给予物理降温,暂停光疗,体温正常后继续照射。

3.2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脱水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记录出入量,观察是否有脱水现象。蓝光治疗新生儿易哭闹、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2],且蓝光治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丢失更多。所以蓝光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每2h喂奶1次,如进食不佳者,应及时静脉补液,保证水分供给。

3.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红臀入蓝光箱前给新生儿剪短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蓝光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红臀发生[3]。故蓝光治疗新生儿要勤换尿布,并加强臀部护理,采用鞣酸软膏涂新生儿臀部,能有效防止红臀发生。本文3例发生红臀,经以上方法护理臀部后红臀消失。

3.4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预防感染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带口罩,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并做好新生儿臀部护理、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5预防呕吐,防止窒息蓝光治疗时新生儿的自动是仰卧位,新生儿胃呈水平位,易造成新生儿呕吐。而新生儿放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造成新生儿窒息。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在喂奶时采取45°角,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半小时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新生儿哭闹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喂奶,必要时给予鲁米那镇静。

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6.

[2] 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0-81.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17.

篇6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引起的母儿血型不合,临床表现为胎儿或新生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原因[1]。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其中25例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使用间歇光疗治疗,同时给予细心的护理,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3 d,出生体重2.0~3.4 kg,血清胆红素值平均(305.7±63.6)mol/L,ABO血型系统直接试验(改良法)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和血清抗体阳性。出现黄疸或快速进展黄疸,其中重症黄疸12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B组对照组24例,两个婴儿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可比的。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观察组给与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100~200 mg/kg,1次/d,连用2 d,严重病例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提高pH值,防止核黄疸。对照组不使用丙种球蛋白。

1.2.2光疗 两组均使用波长425~475 nm的蓝光治疗。

1.2.3其他 积极纠正缺氧,防止低血糖、低温度。

1.3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患儿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长短。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构成比,P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均较入院时下降,观察组(154.7±83.9)mol/L较对照组(215.7±74.6)mol/L下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丙种球蛋白护理 新生儿输液用BD静脉留置针,以防止液体渗漏,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疼痛,用微量注射泵调速输液,一般控制5 ml/h。丙种球蛋白血清制品,也是一种变异蛋白,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常发生在静脉注射10 min后发生。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停用。

3.2光疗护理保健

3.2.1耐心、细致的宣传是蓝光照射成功的先决条件。家属往往会很担心患儿的病情,并有一些顾虑,比如护理治疗效果、预后,一些护理是否有副作用,甚至还有一些担心孩子怕蓝光拒绝治疗。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家长的蓝光治疗的知识,对儿童的病因、治疗、父母的作用、注意事项都做好解释,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并通知家长准备牛奶,增加喂养次数,可增加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2]。

3.2.2环境准备 检查光疗箱清洁,特别注意除尘管,检查灯的亮度和灯管超过经营期限(用于1000 h管必须更换)。室温控制24℃~26°C;湿度55%~65%;光疗箱需要预热,箱温调节在30℃~32°C。

3.2.3患儿准备 给孩子洗个温水澡,不用滑石粉,擦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效果,换上干净的尿布,剪指甲,防止抓伤,轻轻放入,妥善固定,使用不透明纯棉补丁和会阴罩。

3.3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3.3.1密切观察患儿光疗温度和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平稳、规则,没有快速的停顿,没有发绀的嘴唇,供氧及时记录。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的变化,观察有无腹胀、腹泻、皮疹,有没有四肢颤抖,尿液的颜色,并记录异常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3.3.2光疗儿童输液的观察与护理 需要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药物。我们应该经常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液体外渗及时用硫酸镁湿敷。

3.3.3安抚和母亲分离的患儿,由于容易受惊吓,患儿不停的哭,护理人员可以用手触摸头、背部,腹部,四肢,由轻到重和温柔的语言操作,可以慢慢使患儿安静,必要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使光疗顺利进行。按摩能使新生儿有快乐的感觉,促使患儿安静。长时间单卧位,可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引起头部的发育异常。因此,必须每隔2 h左右转动一次,左、右侧、俯卧位交替,用胸部和背部轮流照射,保持舒适的位置,使皮肤的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

3.3.4喂养护理 光疗时因为孩子躺在暖箱和直接吸食,增加喂养困难,孩子吃食时,将头偏向一侧,稍垫高。

3.3.5护肤 光疗时孩子出汗,大便次数增多,容易出现皮疹。因此,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干燥,要及时更换尿布,及时用温水臀部、肛周擦少量滑石粉预防红臀[3]。

4讨论

蓝光照射原理是通过荧光灯照射皮肤,将脂溶性的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排出体外。应用静脉高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5-606.

篇7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儿科住院就治的2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相关疗效性指标进行观测、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131例、对照组有122例完成观察,完成观察的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年龄、体质量、Apgar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为(4.02±1.01)d、黄疸消失时间为(7.05±2.20)d、胎粪初次排出时间为(12.94±4.06)h、经皮胆红素(8.98±1.31)mg/dL及血清胆红素(12.01±1.61)m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加强护理模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9-04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CHEN Qing, MA Yi-qiu, WEI Su-lan, HUANG Xiao-ming, CHEN Cui-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Methods 28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jaundic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lated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fetal age, delivery method, feeding situation, age, body quality, Apgar scor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22 c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jaundice continuous time, 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first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2±1.01)d, (7.05±2.20)d, (12.94±4.06)h, (8.98±1.31)mg/dL and (12.01±1.61)mg/d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Nursing effect

目前,新生焊叩ê焖匮症占新生儿住院病因第一位,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还未发育成熟,因此游离胆红素易通过该屏障[1-2],由于游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大脑基底核及各种脑干神经核的毒性,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极高,50%~75%死于急性发作期,幸存者中75%~90%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造成患儿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及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呈增高的趋势[4],由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关键,也是新生患儿护理的工作重点。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13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病程而早日康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该次研究所采用的加强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同时也应该加强新生儿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工作,许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能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完全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关于该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新生儿护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云,李清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101-103.

[2] 陈陆飞,吴坤海,刘琛,等.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173-3175.

[3] 范倩倩,王少华.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7):1186-1189.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10):745-748.

[5] Bhutani VK, Johnson L, Sivieri EM. Predictive ability of a predischarg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for subsequent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and ner-term newborns[J]. Pediatrics,1999,103(1):6-14.

[6] 张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626-2627.

[7] 林一霞,王颖慧,李志宏.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s志,2013,22(22):2424-2426.

[8] 陈昌粹.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279-285.

[9] 张宁.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77-70.

[10] 许文波,周丽,陈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J].中外医疗,2015(15):62-63.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学杂志,2012,50(5):331-335.

[12] 王艳丽,邹静静,汪惠琴,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8-110.

[13] 张恒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3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40.

[14] 马繁荣,单玲.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50-151.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主要是光照疗法。正确的护理,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今就我科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432 umol/L的临床病例,采用蓝光持续双面光疗照射45例的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共45例,所有病儿血清总胆红素均>432 umol/L,其中男26例,女19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 例。生后发病时间最早15 h,最迟17 d,

1.2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体检,处理后,即放入蓝光箱,我们采用持续双面光疗的方法,定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

1.3 方法

1.3.1 仪器 使用EKS-02A型双面蓝光治疗仪(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产),波长为425~475 nm蓝光,光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35~50 cm,光明强度为2152.0-4949.6LX。

1.3.2 环境准备 保持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避免过堂风。

1.3.3 患儿准备 剪短指甲,处理皮肤、脐部,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带好眼罩,防止损伤视网膜,全身(只包小尿布),男性患儿保护阴囊。患儿进入蓝光温箱后注意记录入箱时间。

1.3.4 照射温度与时间 保持温箱温度为30℃~33℃,采用持续双面光疗。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每次8 h,1次/d,共照射18~30 h,平均为26 h。

1.3.5 观察项目 ①精神状态:好、一般、差;②吃奶情况:好、可、差;③体温:38.5℃;④心率:140次/min;⑤呼吸:40次/min;⑥黄疸程度;I度黄疸限于面、颈部,巩膜轻度黄染;II度黄疸遍及躯干及大腿;III度黄疸全身皮肤黄染,包括手心、足心和分泌物;⑦大便颜色;暗灰黄色、黄色、黄绿色;⑧皮疹。

2 结果

共治愈患儿43例,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为4.3 d。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未予治疗,1月半后并发胆红素脑病。光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皮疹2例,青铜症1例,均予暂停光疗后好转。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进入光疗温箱后,患儿取平卧头侧位,均给与人工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做好箱前交接班,特别是箱温要交接清楚,看清温度,24 h记录一次箱温,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4 h记录一次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随时记录母乳量、呕吐量、尿量、大便次数及大便的颜色。

3.2 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新生儿蓝光治疗中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要洗手,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新生儿,若接触则需要戴口罩。要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2 特殊护理

3.2.1 患儿应裸位于床中央,以获最佳光照位置。如患儿因烦躁移动,护士巡回时应予以纠正。

3.2.2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被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后,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疗效。

3.2.3 全部使用双面蓝光照射,一般每2 h更换一次,可以昂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是应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3.2.4 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如有异常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4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治疗主要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临床使用广泛,熟练地掌握光疗的操作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准确估计和处理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条件[3-5]。笔者认为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密切注意光疗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观察呼吸、心率,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保护眼,生殖器等及吃奶情况。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德凤,马莉,主编.实用新生儿护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凤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争议,中国使用儿科杂志.

[3] 王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诊疗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篇9

关键词: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75-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黄疸多数是由于血清中游离的胆红素异常增高导致,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观察到的新生儿表现为黄疸多为暂时性,经过一段时间经护理后即可以自愈。为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病理性黄疸是其中关键步骤。

1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科确诊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48例,男64例,女84例。年龄1~35 d,平均13d。

1.2诊断标准:分级诊断: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头面躯干均有不同程度黄染区分布,小便颜色异常。对于血清总胆红素标准,按照其出生时长不同,分为3组:①出生时长大于72h的足月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427.5~513.0 μmol/L,依照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多少,适时干预。②小于72h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在24h以内达到171.0μmol/L,48h达到256.5μmol/L,72h以内达到307.8μmol/L。视儿童具体病情进行干预。③鉴于早产儿特殊情况,依照体格、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以血清总胆红素171.0~ 205.1μmol/L,为干预标准。传统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高于256.5μmol/L,有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出生时长和血清总胆红素是其中的有效依据[1],但是各个族群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较大,具体数据有待具体化[2]。

1.3治疗:蓝光照射治疗,以无菌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放置患儿,以黑色布料保护患儿眼部、会阴和阴囊等敏感脆弱部位,暴露其他部位皮肤接受照射。以425mU~475mU波长蓝光连续照射,12h/天,治疗时间依照病情3~5天不等。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黄疸一般治疗药物:保肝退黄剂、胆红素肝酶诱导剂。

1.4疗效评价:按照不同出生时长,主要以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来判断疗效。痊愈:经总照射时长48h以下的短时间的疗,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皮肤黄染明显消退,小便颜色正常。显效:经总照射时长48~72h长时间的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皮肤黄染消退,小便基本正常。好转:经总照射时长48~72h长时间的治疗,血清胆红素有一定程度下降,皮肤黄染有大片消退,小便颜色稍微好转。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未见下降,黄染小便未有明显改变,出现胆红素脑病病征。

1.5分组: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74例,一组以分级诊断为标准,另一组以传统诊断为标准。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总体治疗效果。

2结果

经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痊愈者95例,显著则会27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11例。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在我国新生儿发病率为21.72%[3]。结合型胆红素被还原成尿胆原需要肠道细菌辅助[4],新生儿由于其机体各项功能不完善,肠内细菌未形成菌群。结合胆红素在葡萄糖醛酸苷酶促进下,很快分解形成未结合胆红素,并在肠道被吸收入血。由于新生儿肝脏器官功能和肝细胞发育并不完善,胆红素可以继续进入全身血循环。当胆红素通过新生儿并不完善的血脑屏障,将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以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胆红素流经皮肤时,利用胆红素可以吸收光线的特性,以波长425mU~475mU人工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可以使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发生异构,产生具有较好水溶性的异构体,通过胆汁排泄途径或肾排泄,降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的光线照射对新生儿各方面产生影响。产生以湿疹、腹泻、发热、血钙降低、黄素缺乏和青铜症等不良反应。目前认为补充水分,防止体液过多失去,补充核黄素、钙剂、维生素等,可以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现异常肤色变化立即停止。分级诊断和传统诊断,虽然其治疗效果相同,但是明显可见分级诊断后治疗,其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综上所述,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同时帮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可以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使用分级诊断标准,结合一般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其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Keren R,Luan X,FriedmanS,et a1.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risk-assessment strategies for predicting significant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n term and near-term infants.Pediatrics,2008,121(1):170~179

[2]刘义.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2001.6:39

篇10

【关键词】肝脏穿刺;B超引导;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39-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肝穿,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已成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活检方法,手术过程简便、安全、成功率高[1],且无不良反应,这种检查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肝病的诊断。我科对24例1岁以下肝病患儿在全麻及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活检术,通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达到对不明原因的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疑难肝病的诊断及慢性肝病的治疗评价及预后判断。现将穿刺步骤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2006年5~12月对24例肝病患儿进行肝穿术,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个月~1岁,其中2个月婴儿16例。术前均采用抗感染及保肝、退黄等治疗。

1.2 切割肝穿刺针的基本结构与原理:采用美国生产的单次弹射组织活检枪,型号MBD-23,配套16gauge型号的活检针。该针长16 cm,直径1.6 mm。针尖为强回声针尖,能够提高在B超下的可见性。尖端呈一斜面,距针芯尖端3-23 mm处为一纵行水平缺口,长20 mm。操作时将针芯固定于外鞘内,刺入肝包膜下后,启动活检枪,先将针芯向前刺入肝实质,再将针鞘向前推至针芯尖端,利用针鞘的尖斜面切取肝组织于针芯水平缺口内,切割过程时间不足1分钟。再迅速将针鞘及针芯一同拔出。将针芯向前推出,即可获得细条状肝组织。

1.3 方法:患儿取仰卧位,B超定位穿刺部位,多选择右侧肋缘下为进针部位。先协助麻醉医生使用静脉复合,使患儿达到全身麻醉状态。,局部常规消毒巾,助手将穿刺针斜面刺入皮肤,B超探头包裹塑料薄膜,消毒后架在穿刺针上,直视下引导穿刺针穿过肝包膜,启动穿刺枪,迅速拔针,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针孔5分钟以上,用无菌绷带加压包扎。将肝组织标本置于10%的甲醛溶液或无水乙醇固定,送光镜检查,或置于4%的戊二醛溶液固定,送透射检查。

2 结果

24例患儿均穿刺成。无并发症出现。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本组患儿家属大都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爱子心切,患儿黄疸时间长,肝功能恢复慢,治疗时间长,大多数家长表现焦躁或茫然无助,加上经济原因及家长缺乏医学知识而感到不理解,不配合;肝穿术是创伤性诊断技术,家属对肝穿术往往都存有顾虑,认为肝穿具有危险性。因此,责任护士应该多与家属沟通,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耐心地向家属解释检查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及检查的重要性,并告诉家属,穿刺在全麻下进行,穿刺只需要1秒钟完成[2],肝脏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获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减轻焦虑,积极配合。

3.1.2 术前检查:术前常规做肝、肾功能检查,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记数,并测定血型及交叉配血,以备必要时输血。B超检查明确肝穿的位置。上述检查正常者方可穿刺。

3.1.3 物品准备:肝穿包、肝穿枪、活检针、皮肤消毒液、棉签、刀片、无菌手套、绷带、胶布、无菌生理盐水、盛有10%甲醛固定液之标本瓶及4%戊二醛固定液之标本瓶。

3.1.4 患儿准备:术前禁食、禁饮4~6小时,以防手术中因呕吐误吸发生窒息。患儿手术前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备术前静脉麻醉用药及术后用止血药。

3.1.5 床旁准备:患儿上B超室后,床旁备好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

3.2 术中配合: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麻醉医生使用。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使用超音波定位穿刺点并作好标记。严格进行皮肤消毒后无菌洞巾,协助医生固定好穿刺针,在B超医生配合下迅速完成穿刺。

3.3 术后护理:医生拔针后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针眼5~6分钟,再以胶布固定后用无菌绷带加压包扎,注意松紧度,以免影响患儿呼吸。术后护送患儿回病房,遵医嘱立即给予立止血静脉推注,卡络磺静脉滴注止血;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脉搏、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观察敷料有无出血或渗血,24小时内患儿要绝对保持安静,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以免引起或加重肝脏出血。术后6小时之内[3]护理最为关键,若发现患儿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征象时,应怀疑患儿有内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穿刺后如患儿哭吵不安,应仔细寻找原因。如因饥饿,在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口服,如无呛咳,可给予母乳或牛奶,少量多餐,以免腹胀影响呼吸或引起呕吐误吸。如因大小便引起不适,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为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引起的,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并做好记录。以上因素均排除,注意观察是否绷带包扎过紧引起,如是过紧,应给予适当松解。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