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15 08:3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管理培训

篇1

多媒体培训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平台展开的培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材的特点,可对多种工具软件编制进行综合运用。多媒体培训在实践中具有5个显著的特点,即多样性、智能性、交互性、重复性及可控性。多媒体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信息集成性、操作简便性,培训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灵活地修改教材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在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扩充性、个别化以及信息反馈这几个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可积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情景教学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提高学习兴趣,集中学员注意力、强调针对性,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形式[2]。另外,在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中需要注意,一方面多媒体教材的内容确定,需要满足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界面设计也要满足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

2高校质量管理培训有效评估分析

2.1质量管理培训有效评估的含义及其与质量管理培训的关系

评估主要是以相关目标为依据,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某一事物的价值。将评估应用于质量管理培训中,可以起到目标导向、指导与促进、信息反馈与调节、鉴定与考核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培训评估主要用于对工作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检查和评价,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3]。

2.2质量管理培训有效评估的原则

培训评估的原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1)社会需求原则。管理培训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就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社会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并通过培训评估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来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对人力资源进行正确的定位,为其培养方向提供指导。(2)方向性原则。在培训中必须要结合培训评估来指导培训整体,不能使其偏离本来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不能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4]。此外,培训评估标准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做出适时地调整。(3)客观性原则。培训评估必须要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才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在评估中必须要客观,并且还要对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统一[5]。(4)系统性原则。培训必须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才能正常、顺利地运行,并获得期望的效果,这就要求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还要对培训的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使其能够充分体现培训的效果和不足之处[6]。

2.3质量管理培训评估设计方案分析

质量管理培训必须要结合有效的评估才能了解培训成果,并分析培训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改进。在培训评估中,主要以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为依据,来进行评估系统的设计。①第一层为培训反应。主要是指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在实际操作中可将其内容设置为,培训老师的讲课方式是否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训课程的设置与策划是否合理、讲课内容是否容易理解、对培训场地及设备是否满意等;②第二层为培训学习。主要是指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书面考试和现场模拟、座谈会是其常用的评估方式;③第三层是培训行为。主要是指工作中行为的改进,评估的方法可结合学员之间的评价、上级领导的评价以及自评这3种方式,使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④第四层是培训结果。主要是指被培训者获得的实际工作业绩[7-8]。

3结语

篇2

近日,幸参加了由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的关于施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为期两天的培训,由中建协认证有限公司国家高级审核员、优秀教师安铁军授课。

两天的培训,让我对今后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培训时间虽短,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以下谈几点我的体会。

本次培训讲师具有丰富审核经验,及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他结合多年的审核经验及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新版标准对照要求,用了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学员进行了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新版标准对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精解;现场采用了互动的方式指导学员学习审核计划、编写审核用检查单、编写不符合报告;课程中穿插案例分析,以模拟企业内实况进行审核,用了丰富的案例给学员传授在现场实施有效审核时应该掌握的审核技巧和提问技巧。

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实践,更加清楚了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标准清晰的脉络和新版的要求。不但对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质量管理体系对一家企业的真正作用。由于教学双方课堂配合默切,教学异常活跃,促进大家较好地掌握了审核计划的制定和审核用检查单的编写,学到了审核员实施有效审核时所需的审核技巧和提问技巧,综合提升了学员的"审核素养".

首先,老师从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讲起,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我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引进和使用情况,并简单介绍了ISO90001及其标准。其次,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新增内容和GBT 50430的讲解。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文件要求、组织机构和职责、资源管理、质量检查与验收和质量管理检查、分析与改进等,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等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点。最后,老师对我们详细的讲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的审核技巧和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一对一指导,使我们的审核技巧进一步提高,同时认识到审核时淡定心态的强大作用。

其次,有了工作思路的拓展。在两天的培训中,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每一件产品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最初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产品定位、资源的配置、施工工艺、质量的检测等。在这些过程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产品生产的失败,所以,好的产品质量,需要从源头抓起,需要整个生产过程的配合,需要与其相适宜的管理体制。通过适合的管理体制,将这些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这样工作责任明确了、工作由复杂变简单了,质量也得到了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个企业来说,它不是企业运行的负担,而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产品质量的一方良药。

第三,组织、个人得到提升。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实例,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贯彻和实施对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有显著帮助。就组织而言,质量管理体系能去除组织中的不良和缺陷,改善组织中规章和制度,从而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加组织收益,使得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有足够的竞争能力,使组织稳步向前发展。就个人而言,质量管理体系能帮助一个人提高自身素养,改善个人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突破,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价值。

篇3

(一)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总的来讲,各项管理规定较为完善,特别是任职学员主管单位制定了配套的管理措施。日常管理工作总体坚持较好,但还存在着工作不及时、不细致的情况。首先由于培训任务的多样性,各班级的培训周期,课程密度,人员层次存在差异,固定的管理办法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其次在学员请假外出后的跟踪管理、交友方面的思想管理等方面,现有制度还留有一定的管理死角,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二)安全防范措施还不够到位

一方面各学员队安全组织比较健全,但真正落实层级管理、发挥作用的不多,尤其是预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不够有力;另一方面虽然面对安全管理的要求较为熟悉,定期的安全分析坚持较好,但是预防措施和整改对策制定的不够详细,安全预案设想的情况较少,可操作性不强。安全教育内容较为单一、重复,专项教育还不到位,安全防范技能演练不够,处置各种情况的能力不足。

(三)教学质量意识还不够明确

在任职培训的教学管理上,很多管理干部还抱有“只求管理,不求教学”的思想,认为只要加强人员管理,保持人员在位率,不出问题,不给领导捅娄子就可以了,学习是学员自己的事,爱学不学,全然认识不到学院 “教书育人” 的办学宗旨和任职培训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因。

二、加强管理,教育先行,搞好学员思想政治工作

(一)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由于培训学员层次和水平的差异性,学员的任职经历、人生阅历、认识水平、思想境界都不尽相同,甚至部分学员要比管理干部军龄还长、职务还高。因此,学员队要加强管理,搞好思想工作,光靠管理干部的威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紧紧依靠支部的力量,充分发挥支部的堡垒作用。首先要把能力强、威望高、表现突出的学员吸收到支委会中,提高学员自主管理的意识。其次以支部为阵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把思想教育和行管教学归纳到支部工作的范畴,群策群议,在管理中形成集体的合力。再次要依托支部的平台,积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爱好者协会等文化组织,为学员交流与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让学员在良好校园文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活跃思维、提高素质,充分达到“回炉”的效果,从而推动学员队的全面建设。

(二)紧扣“红管家”教育主题

红管家精神是学院建设的传家宝,是官兵成长的激励石,是学员成才的内动力。弘扬红管家精神,对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院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弘扬红管家精神、丰富红管家内涵、培育红管家人才”为中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培训任务的始终,坚持把“红管家精神”教育到每一个学员,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湖北地区革命历史悠久,积极组织学员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烈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丰富 “红管家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牢记使命,履行职责,高标准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

(三)建立思想动态监管机制

任职培训学员个体差异性明显,在开展思想工作时要因人而宜。要注重士官学员和干部学员的区别,年轻干部和年长干部的区别。要建立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开训前期要及时摸清人员情况,重点对婚恋、交友、学习目的和工作情况进行排查,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多管齐下,坚持思想情况全程监控和实时反馈。要进一步加强军人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员进行心理健康调节和心理素质优化,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

三、结合实际,围绕重点,提高任职培训教学质量

(一)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队干部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熟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教学基本情况,坚持深入教学一线,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跟班听课,了解教员的授课情况,了解学员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坚持支委会议教议学工作,把教员对学员的要求传达给学员,把学员对教员建议和意见转达给教员,使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对学员的学习进行主动地引导,积极搞好第二课堂建设。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教学,使学员涉足很多新的领域,开拓视野,培养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

(二)坚持书面理论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任职教育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员研究和解决部队现实问题的能力,岗位指向性明确、实践依赖性较强。要加大力度提高教学实效,就要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教育资源,把课堂延伸到训练场,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见习实践活动,开展广泛调研,更好的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定义、方法模式和现实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实践求学习,以锻炼促提高,真正把学到的书面知识转变成“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为开展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积极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注重与外训大队学员的交流,深化对外军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学习借鉴外军的先进经验,有效拓展学员的国际视野,提升学员的思维层次。

篇4

现状分析

培训计划的执行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

目前管培中心承办的培训班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计划内培训,由省公司下达培训计划,培训中心和各参培单位按计划执行,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略微有所调整。第二部分是计划外培训班,由培训管理部自主开发,每年培训管理部的负责人都会与相关单位联系落实办班事宜。

在落实计划内培训工作中,省公司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能对部分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参培人员将发生变更,要求培训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在培训实践中,SG-ERP系统中只有既定的计划项目,不能根据调整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培训信息数据无法填报,导致培训结果无法上报,暴露出系统协同性差的问题。另外,针对计划调整未做好充分的培训需求预测和师资准备,导致培训计划与实际培训需求不相匹配,效果大打折扣。

在计划外培训工作中,经常出现在时间上与计划内培训班发生冲突的情况,因管培中心的住宿、接待、师资能力有限,为了保证计划内培训质量,不得不选择放弃,培训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和系统协同性有待提高。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管培中心师资十分匮乏,培训教学部仅有的几名年轻教师均不满30岁,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所学大多为非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缺少实践经验和电力企业生产基本知识,短期内要承接各类培训任务比较困难。因此管培中心目前所承办培训班的师资来源主要为知名高校的专家、资深教授、职业企业培训师,还有省公司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般情况下,因准备充分,培训针对性强,目标师资授课经验丰富、视角独特,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受到参培学员的欢迎。但有时聘请不到理想的培训师,临时替换选聘的培训师因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情况不了解,准备仓促,培训质量不高。也有的培训师宣传、包装的很好,实际水平却并不尽如人意。

培训教学管理流程还需完善

“项目负责制”是管培中心二届三次职代会提出的一项重点工作。未实行“项目负责制”之前,班主任只负责班级管理,包括培训前打印培训指南、整理培训学员名单、准备签到表,打印桌牌、准备培训班备品、检查设备、培训过程中跟班服务,培训后整理并上报培训学员资料、为学员办理培训证明等工作。提出“项目负责制”以后,项目负责人要从接收培训学员回执开始,参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安排好培训管理环节,包括从班级管理到参与学员考核成绩评定、培训质量的监控、培训经验与规律的总结。其次还要全程负责安排学员的用餐与住宿,做好培训服务工作。“项目负责制管理办法”对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职责、权利、工作标准、工作内容和要求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责任、权利和义务。

新的培训管理模式的推行,一是优化了培训的管理流程,使项目负责人对培训管理的整个流程把握的更加全面、准确。较之以往,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运行更加顺畅。二是有助于提升项目负责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较之以往,项目负责人与学员接触更多、交流更多,更能够深入了解学员的需求、满足学员的需求,让人文关怀架起与学员彼此间的友谊桥梁,有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让更多的培训相关人员兼职加入到项目负责人的队伍中,极大的缓解了以往班主任人手紧张的局面。

全新的培训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项目负责制”规定中心所有相关岗位人员都可以带班,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班主任人手不足的情况,但新的项目负责人未经过培训,没有带班经验,往往出现管理不顺畅的局面。另外较之以往,项目负责人比班主任管理的事情多,责任大,项目负责人有时会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还有些重要的班次遇到问题,项目负责人没有权利做决策,还需向部门领导请示,这样往往出现紧急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的情况。另外项目负责制规定项目负责人有权调动中心的人和物,但实际情况是项目负责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权限。

项目负责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模式,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培训评估和反馈工作需要改进

目前管培中心的培训评估工作主要采取调查问卷进行,由参培学员根据授课情况对培训教师、课程设置、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满意性评价。因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循环控制机制,使评估工作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对后续培训工作的指导意义受到影响。

改进措施

培训前应做好培训需求调研

对于计划内培训班,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应做好培训需求的充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按照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作出灵活调整,符合培训需求、满足培训目标的培训班效果才会好。

对于计划外培训班,在时间和师资安排上与计划内培训班相互协调,充分发挥管培中心的资源优势,强化协同效应,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建立专、兼职培训师人才库

针对管培中心目前培训师资力量匮乏的局面,我们应建立专、兼职培训师人才库,把我们历次聘请到的广受学员欢迎的培训师纳入人才库中。在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的时候提前和培训师预约,以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进行。

完善“项目负责制”,改进培训教学管理流程

项目负责人在带班前应经过培训,熟悉整个培训管理流程。新项目负责人带班时应由有经验的老项目负责人进行指导、及时补位,避免发生疏漏。项目负责人在带班时分管主任应全程监控,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项目负责人因权限不够无法处理问题的情况。另外遇到人数较多的班型,比如100人以上,应多配几名项目负责人,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训管理任务。

建立良好的反馈系统,优化评估方式

篇5

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措施有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对培训基地医院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住院医师培养有利于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有利于缓解医院的医师短缺,更与医院的整体利益和品牌美誉度紧密相关。建立政府合理调控下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基地医院双向自主选择机制,使培训基地医院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培训合格住院医师的数量与培训基地医院的资格管理以及从政府得到的资助等紧密挂钩,责权利相统一,从而确立培训机构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确保住院医师培养取得理想效果。第二,保持一定的住院医师培训淘汰率,强化培训对象的质量责任。保持一定的淘汰率,是发达国家在医师培养体系中的共同做法,该措施旨在促使住院医师能主动地按培训规范要求完成任务,将提高培训质量当作自己的事。

二、如何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

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是建立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部质量监督体系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的内容发挥其监督职责。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合格考试,是确保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在不同地区和机构间质量一致的关键措施,如何建立这项制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以借鉴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和专科医师委员会(ABMS)分阶段考试、客观化考试、颁发执业医师证书和专科医师证书等的成熟做法。第二,建立对培训基地医院资格认证的动态管理制度。发达国家在此方面也有成熟的做法,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每五年对住院医师培训机构重新进行资格认证,有问题的机构每两三年甚至每年都要被审查,不合格机构限期整改,到期达不到要求会被取消住院医师培训资格。在加拿大,毕业后医师培训采取项目管理的模式,由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RCPSC)和加拿大家庭医师学会(CFPC)负责培训项目的认证和审查,只有通过认证的培训项目,才可以招收学生,同时,每六年还要对通过认证的住院医师项目再进行审查,审查结果分为“完全认可”和“部分认可”,“部分认可”的计划会在两年内进行复审,无法给住院医师提供良好教育的项目将被取消资格。第三,实行政府财政拨付经费与培训绩效挂钩。建立统一的住院医师培训绩效考核标准,与培训机构得到的政府资助挂钩,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上工作复杂而且细致,政府可以牵头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参与,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承担。

篇6

[论文摘要]在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工培训中,电焊工操作技能的提高是整个培训中的关键。要从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和思想 教育 给予保证。要使培训过的电焊工有稳固的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工艺水平来指导生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来保证生产,才是焊工培训的最佳效果。 

 

随着焊接这一“加工”方式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焊接质量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保证锅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决定焊接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是取决于电焊工操作技能的高低、工艺水平应用如何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提高电焊工这方面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按国家的统一标准进行较全面的培训。因此,电焊工技能培训考核,就成为提高焊接质量的有效措施,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重视。 

但是,如何保证电焊工培训过程中质量的提高及考核合格率,使电焊工实际操作技能在生产中灵活应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逐步完善。下面结合我市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工培训工作,对培训电焊工提高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做扼要的阐述。 

 

一、焊工培训专门机构 

 

为了保证焊工培训质量必须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专门机构可设立理论教学组,技能培训组。它的任务是:按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并在每期理论教学中 总结 积累经验,为今后培训电焊工理论知识的不断提高,应用于生产中做准备。 

技能教学组负责技能培训的操作指导,技能指导是电焊工培训的主导。专门机构应由有擅长培训工作,而又有实践经验的焊接工程师做全面的组织领导工作,掌握培训进度,鉴别培训的质量,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必备的技术文件 

 

培训前,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来指导培训工作。具体文件有:1.指导整个培训工作的《焊工培训计划》;2.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3.指导各项具体培训工作的《焊工培训细则》;4.《操作技能指导书》。 

指导书是根据培训经验编制的较全面的指导焊工操作的技术文件。它的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焊接材料、试件装配工艺、焊接规范参数、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使学员在训练中有标准、有工艺、有方法、有措施地循序渐进,稳步提。 

 

三、基础知识的培训 

 

1.根据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选用合适的培训教材。一般选用与锅炉压力容器有关的教材,让学员多掌握一些焊接质量标准。重点是结合实际讲焊接工艺,焊接缺陷与检验,以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2.基础知识的授课,要使学员能够理解、接受、感兴趣,不求过多、过深,使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出现问题能用简单理论来解释、认识才是理论教学的最好方式。 

3.教师的素质与学员接受知识快慢、多少、深浅紧密相关。最佳的是挑选有一定实际经验,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讲授能力的焊接技师授课。并采用启发式教学,不照本宣科,罗列公式,寓理论于常见的工作实例中,深入浅出,使学员易于理解和接受,避免死记硬背,不解其意。 

四、操作技能培训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培训前要做“入学” 考试 ,没有电焊工实际操作基础的不能参加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培训。可让没操作基础的学员参加初级操作训练,待有一定基础方可“入学”。 

从学员入学之日,就要使每个学员认识到,如果忽视平时工作中的操作,而仅在培训短期内努力,是难于取得稳固的操作基础的。必须使学员树立培训期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 

2.操作技能指导是焊工培训的关键。操作技能指导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文化素质较高,实际操作经验较强,有一定的讲解能力、表达能力的优秀焊工或焊工技师担任指导教师。 

3.统一是保证学员技能操作水平稳步提高的基础。技能指导教师在辅导学员前,必须在统一管理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按《培训计划》逐步教学,按《操作技能指导书》用统一的方法和规范来指导学员操作,坚决杜绝教师按自己想当然的方法授课,并用统一的方法坚决纠正学员的不正确的、习惯性的、错误性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姿势。 

4.在项目训练前,技能指导教师必须按照《指导书》的要求,从装配准备直至试件焊完整个工艺过程,要逐一讲解示范。使学员认识到良好的操作基本功,需在正确地工艺指导下才能得出合格试件。 

5.做好记录,进行针对性教学。技能教学时,要有专人记录每日培训中,每个学员的操作及掌握程度,以及技能指导教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6.将学员按不同程度分为好、中、差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教学。重点抓两头(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带中间(成绩一般的)。对成绩好的学员可以进行下一项的训练和增加训练项目,对成绩差的学员进行重点的个别辅导,并可以延长重点项目的训练时间,使该项目得到扎实的提高。 

7.操作培训应不断深入,全面提高:(1)先板件管件,循序渐进;(2)先碳钢后合金,逐步深入;(3)先“酸性”后“碱性”全面 发展 ;(4)抓两头,带中间,普遍提高;(5)先“统一”后教学,有章有法;(6)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 

 

五、爱岗敬业 

 

思想 教育 贯穿于整个培训中,每个教师及工作人员要身体力行、教人教心,让学员明确爱岗敬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意义。 

总之,通过培训学员操作技能,使工艺水平和职业道德得到全面提高才是培训的最佳效果。  

 

参考 文献 : 

[1]蒋智翔,《锅炉及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强度》,北京:机械 工业 出版社,1999. 

[2]陈晓,《高性能压力容器和压和容器钢管用钢》,北京: 科学 出版社,1999. 

[3]强天鹏,《射线检测》,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质量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机构[1]。PIVAS的工作流程复杂、工作环节繁多,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是减少差错和隐患的有效手段。我院在质量管理中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PDCA循环法概述

1.1PDCA循环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管理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式,是一种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2]。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先生提出,又称为戴明循环。它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3]。以上4个过程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3],对质量管理尤其适用。

1.2为提高PIVAS的工作质量,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使科室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良性运行轨道,科室把体现科学认识论的PDCA循环圈运用到科室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把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整改”转移到“事前防范”,让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被动管理”过渡到“主动管理”,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循环反复的科学工作程序,体现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2方法

2.1计划阶段(Plan)依据上一年度科室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发生的工作缺陷及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培训计划、质量管理措施及质量管理检查标准,并确定预计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执行者和完成方法。为实施PDCA循环打好基础。

2.2实施阶段(Do)

2.2.1改进质量检查方法依据新的质量检查标准,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质量检查方法。由原来的科主任、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改为每天各组组长先自查,主任、护士长再抽查的模式。由原来的一级质控改为二级质控,增加了质量控制的环节,将质量检查结果每月统计,每季度小组进行排名。加大质量检查的力度,变“事后整改”为“事先防范”。

2.2.2细化质量管理措施科室制定员工个人月考核表,加强对员工的个人考核。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予以扣分,弥补错误、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予以加分,责任到人。每月将考核表下发到个人,员工知晓每人每月的考核分数及本月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将员工进行排名并在科室内公示。以上措施规范并约束了员工的工作行为,实现了员工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过渡。

2.2.3改进安全防范讨论模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4],为达到这一目标,科室改进了安全防范讨论模式。每月安全防范讨论前总结本月发生的工作缺陷,规定讨论发言的形式,由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先进行内部讨论,再在科室安全防范讨论会议上发言,每个小组都要针对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至少找出一个工作隐患,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使员工都参与到科室管理当中。此种模式培养了员工查找隐患、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防范讨论会议真正成为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2.3检查阶段(Check)督导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一个评定,只有不断地督导检查,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行之有效。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将每日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每月对科室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类总结,并在安全防范讨论会议上进行分析,利用因果图的方法找出根本原因。将本阶段的工作与设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措施效果不好,并查找有无新的问题出现。

2.4处理阶段(Action)根据上阶段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把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可以推广的合理化建议纳入科室相关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考核标准中,或者再形成新的规定,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对于出现问题的员工视情况进行培训。对于出现的工作缺陷要加以总结以供借鉴,并防止同类质量缺陷再度发生[5]。同时将个人和小组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于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循环,纳入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处理阶段也叫改进阶段,是PDCA循环的重要一环,是对这一周期循环的总结,是对本阶段有效措施的推广,失败教训的借鉴,错误方法的纠正。只有将这一阶段做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讨论

在我国,PIVAS刚刚进入起步发展阶段,相关的管理模式、质量标准都不健全。而PIVAS的工作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细致,涉及面广,要求有严格的时间性、衔接性和群体合作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保证PIVAS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经过笔者所在医院的实践,PDCA循环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科室差错与去年同期相比从46例下降到14例,并且杜绝了成品核对环节的错误,达到了预期效果。

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适用于日常管理,同时也适用于个体管理和团队管理。个人和小组考核的实施不仅约束了员工的日常行为,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对规范和制度的执行力,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约束力,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过渡。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通过管理措施的细化和安全防范讨论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员工发现问题、自我整改的能力,增强了全员安全防范意识,由事后整改变为事先防范,由结果控制变成了过程控制,使质量管理工作处于持续改进中。PDCA循环要求要从日常管理实践着手,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经验管理的方式,使管理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有利于组织逐步建立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同时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要与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行为相结合,这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叶建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6):572-573.

[2]余元华,符湘云,王惠芳,等.PDCA循环法在控制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75-276.

[3]吴杰.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48-149.

篇8

关键词:STCW公约 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 体系 改革

1.引言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简称《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0年6月21日~2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以及附属规则的一系列修正案,从而确保了必要的全球化标准被应用于海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以期在今后一段时间能技术化地操控先进船舶。

这次修正被命名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正案的通过和施行为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应认清形势,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各项准备工作,勇于承担新使命,对航海院校适应未来航运的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地培养国际化合格船员有着重要的作用。

航海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们可以发现:公约的修订与航海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应与新公约的技术要求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相适应。

2012年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以下简称《规则》)要求:经修订的新《规则》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将按照新《规则》对船员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审核。因此,培训机构要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新《规则》的变化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2.《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对比分析,《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基本修订原则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表1所示。

3.“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3 . 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对策

3.1.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运用的经验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有些还通过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从实践过程和效果来看,“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有效地促进了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国家海事局的要求和布置,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

九十年代末期,把原来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立并实施的《ISO9000标准》移植到教育和培训领域,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与总结的地方。在当前我国高校进一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应以实施“质量工程”和建设“航运强国”为契机,结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如何更好地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开展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应针对目前正在施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3.1.2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宣贯工作,使质量管理理念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思想先导,把质量管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事实上,除了内审员和外审员,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其重要性,没有真正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工作积极性不高,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对反馈的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工作缺少主动性。因此,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实践意义,从而变被动接受检查为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配合检查。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从社会环境看,重外审,轻内审。由于外审约束力大于内审,因此不重视内审监督,不关注内审发展,内审地位得不到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另外,通过外审可获得相应证书和资质、减免学生的考试科目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施行“质量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能够长期地服务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和促进内部质量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而这些往往都靠平时的内审工作来实现。因此,对内审和外审工作都要同样重视并举。

3.1.3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持续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然而实际上因为角色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常发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和要求不理解,导致对检查和审核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漠视检查、敷衍塞责的现象;对检查和审核过程中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也不认真进行整改、跟踪落实。对此,要使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因为质量意识表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表现在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领导决策层和相关院系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朱兰博士“8020原则”指出:质量问题百分之八十出自领导者的责任。因此,领导决策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介入和重视是其持续运行并得以有效贯施的基本条件,领导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履行职责,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与表率作用。

此外,应适当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和奖惩的执行力度,出台相应的行之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受控部门和个人,要结合工作实效进行适当奖励;而对无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要求,对监督、检查的整改建议和意见置之不理者,则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奖惩方法除了物质形式外,还可与“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增强质量意识、推动质量发展,进一步调动受控部门和人员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3.1.4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要明确

在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领域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模式,尽管经历了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经历了由单一化向系统化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且在当时是迫于国际组织和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因此也就难免产生波折,但在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是质量管理方式上的一种变革和创新,是与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的内在需要相一致的,因为我们必须驱动管理方式不断地向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变革。

3 . 2“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设想(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自1998年4月始筹建质量体系,并于1998年12月16日试运行。1999年12月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审核专家组的首次审核。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需定期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随着《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生效,我国海事主管机关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由于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一项强制性要求,所以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也必须按有关规则相应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模式,加快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履约步伐,促进船员教育和培训更好地开展,推动中国航运业与国际的接轨。

结合实际情况,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建立并实施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从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的目标。

截止2012年,我国船员总数已近160万人,船员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航运业担负着93%的对外贸易和46%的货物周转量运输任务。因此,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和航运大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说:“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船员是航运业的重要骨干支撑,然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船员的培养和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船员的数量偏少;②船员综合素质偏低;③船员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尤其表现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占有份额上,人口第一的中国仅排名世界第4位,约仅占市场份额1/25左右。研究分析表明,船员强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建立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以更好、更快地达到上述三个方面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渐趋回暖,海运物流、海上保险、货运等服务产业蓬勃开展,大大推进了现代港口和综合物流的发展,为航运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航运业正处在增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航海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经过权威机构――国际海运联合会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量将长期稳定地增长。为了加快航海类人才培养,我国航海院校必须把握国际船员市场的脉搏,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航海院校必须采取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管理方法。在航海院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并施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对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否有效解决航海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问题,根据十多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中运行的实际效果和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4 . 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教学工作起监督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内容、宗旨、特点、要求和作用体现在航海院校培养船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养出理解国际航海规则、符合国际航海需要的船员,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顺利进入世界船员劳务市场,航海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是航海高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据本规则建立、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机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对航海院校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不符合项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从而使日常教学过程和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12项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全面地涵盖了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全部过程,更好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过程,强化了教学监控机制。

4 . 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

我们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ISO9001标准》模式建立起来的,尽管只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然而它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它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管理理念正是我们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质量管理真正需要的。

围绕航海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被纳入受控范围,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了监督和规范,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推动下,教育和培训机构明确制定各受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理顺了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职责关系,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接受审核机构组织的外部审核,从而确保各受控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章可遵、流程优化、运转顺畅、有条不紊、衔接紧密,使各项工作职责更加明晰。而且,对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必须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限期进行整改,并由内审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都有结果”,从而使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的实施是一种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按P(plan)D(do)C(check)A(action)步骤不断循环,确保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并以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停顿地前进和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轨道,并日趋完善,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实现,必将有利于我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机构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运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祖星.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2,(1):29-32.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刘正江,鲍君忠.STCW78/10修正案背景、特点、影响及履约对策[C]海峡两岸海上安全交流论文集,2009.

[4]崔向东.山东省航海教育的相遇与挑战[J].航海教育研究,2010(2):11-14.

[5]李恩洪.《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世界海运,2011(1):20-24.

[6]潘文荣.浅谈新形势下海事部门的船员管理[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43-45.

篇9

关键词:水利施工;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奖惩制度

引言:水利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工程效益的发挥,也关系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五方面。本文针对这些主要因素,提出了多种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方法。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决定了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表现如下几点。

1.1 人的因素。影响水利工程质量首要因素是参与的人。所谓的人包括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工作者、指导工作者和现场操作工作者。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人员素质包括人的思想觉悟水平、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保证工程的质量控制。

1.2 材料的因素。材料(含构配件)的合格是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要求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其符合要求与否,将决定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准与否,决定了工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机械的因素。施工过程,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用施工机械设备时,应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并对各种预选用机械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选择装备配合合理,使得各个机械部件有机联系。

1.4 方法的因素。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在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过程,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取在技术上可行性的施工方案,使得工程经济上的合理性。优良的施工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1.5 环境的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

2.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点

2.1加强质量管理培训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不论从施工管理人员到直接的施工人员,都大体上了解质量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性,但是,却仅有很少人知道如何去加强质量管理。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定期进行质量管理培训,相关人员必须参加;定期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针对遇到的质量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之间要相互沟通,确保质量。

2.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规范检查工作

施工质量规范工作包括:施工资料的规范,施工技术的规范,施工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的规范等。做好这些规范工作对于施工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规范工作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将这些规范工作检查好,不但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还能保证其质量,也是一种规范化作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加强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加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每一步的检验工作,保证质量保证体系顺利进行。按照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和我国的工程管理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好施工材料,材料的好坏对于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施工材料把好关,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注重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好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有效实施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4 配合监理,落实每个环节

监理工作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包含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因此,仅仅注重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是不行的,必须做好每个环节的监理工作,施工的时候,要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讨论,落实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要对资料进行完整的记录,以备日后使用。

2.5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看似与质量管理的关系不大,实则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管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实施的质量;资金要实现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或者专款专用的办法,避免资金挪用,因为资金挪用,将会延误工期,也将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对各分部工程,可采用招标预算大包干的办法对外承包,使分包单位公平竞争,降低造价,从而确保工程可靠的质量。

2.6加强奖惩制度的实施

采用奖惩制度,可以使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作人员保持好的干劲,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工程项目才能够顺利进行,负责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才能处理好经济效益,工程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通过实施奖惩制度,管理人员也会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追究,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能够及时的改正,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对各施工人员做到奖惩分明,也使得工程建设领域有规范可依。

2.7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之间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健全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根据施工约定的技术要求,有双方提交的施工技术图纸已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进度安排等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核查审批工作。促进路标企业严格按照设计网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进行施工,执行国家有关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同时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要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研讨,最后通过讨论得出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不允许有马虎大意的地方。对于隐蔽工程来说,必须制定符合要求的技术说明书,得到最好管理层的认可后进行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所以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必须做好,精益求精,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8加强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

施工质量的评定和验收工作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所谓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认定工作。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偏差进行纠正,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要按照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划分,从施工工序开始,依次做好检验批、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通过多层次的设防把关,严格验收,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需要不断的努力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包括对管理人员以及工程人员的监管,对原材料的抽样调查等等,还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推行各种合理有效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同时要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每—个环节都要在心上。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保证水利工程的完成质量,把水利工程打造成—个优质工程、让人民满意的工程、让国家放心的工程。因此水利工程要在施工质量管理上做到上面所要求的,以实现施工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血站;血液 ;质量管理;血液安全

【中国分类号】 R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9-01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社会对血液安全事故高度关注,也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

1 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血液质量的根本

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管理科主管、各业务科室主管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在血液质量管理上具有监督和决策权力,它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征求各单位意见,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及时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2)设立质量管理科。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质量监控权力,其组成在配备优秀技术人员的同时,还应配有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的先进仪器和设备。(3)聘请社会监督员。从主要用血单位中聘请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等人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血液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对血液质量进行广泛地研究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及落实方案。

1.2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是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质量管理科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质量分析会讨论解决。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每月召开1至2次质量分析会,对各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改进及跟踪改进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核,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3加强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是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首先是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是血站的核心和生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是病人生命的保障,质量是血站生命的意识。第二,是质量知识与管理的培训。通过培训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站内形成一种质量文化氛围。第三,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知识能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血站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及岗位技术比赛,派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大大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实现血液流程数字核查:网络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血站每个业务科室的微机应全都联网,包括质量管理科、检验科、成分科、血源管理科、供血科等模块,全站各种信息集中管理,能够全面了解采供血等情况,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2 加强血液质量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核心

2.1严把试剂质量关 :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试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按照规定采购由卫生部批准的定点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和"批批检"手续的酶免试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购时应考虑该试剂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和在全国血站中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根据自身血站使用量决定采购量,一般三个月使用量为最佳库存。试剂采购进站后,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否则坚决退货。对试剂的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检测记录及"批批检"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2.2提高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认真做好初复检工作: 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应不惜成本建设好检测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有责任心的、学历资质好的人员、国内血站使用中公认最好的设备,不同人员用不同产家试剂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标本严格检测。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3 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

3.1血液采集 :(1)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献血者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年。(2)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3)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检测。(4)采血前献血者应严格消毒采血部位,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少于10 cm×10 cm,一针穿刺率大于9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5)血袋使用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试验和理化项目的检测。(6)血液采集前要认真核对献血者、采集中贴标签要再次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不能张冠李戴。

3.2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间,装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操作台、血液暂存冰箱等。另外,还要求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1周更换1次,梅雨季节1周更换2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