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创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创新的特点

篇1

络金融的创新需要结合分析网络与金融两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从网络金融的特点着手,结合传统金融创新的内容,对网络金

融的创新环节进行分析,得出网络金融的创新内容。

关键词 网络金融 金融创新 网络金融创新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部发动机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助推器--网络金融活动的产生。网络金融的发展与其他网络活动的发展一样,在标准化的同时,又强调个性化创新。金融创新能推动经济发展,它通过对金融工具的创造性变革、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对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技术等进行变革,以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获取原有条件下所无法取得的经济利益,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网络金融的特点与创新

网络金融(e-finance)是指在internet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

网络金融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一部分,是符合金融创新的要求的,也同样是对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创造新事物。但是由于网络环境与传统金融环境的不同,使得网络金融创新的内容与传统金融就不太一样。

传统金融创新无外乎宏观、中观、外观层面,主要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网络金融的创新仍然可以在以上方面进行,但是需要密切结合网络金融自身的特点,创新的内容就应该与其特点密切相关。网络金融的主要特点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金融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业务处理高效化、规范化

这是金融活动结合网络的典型特点,也是给金融客户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感受最直接的特点。在网络金融条件下,无论是对内的金融业务,对客户的金融业务,还是客户本身的金融查询,资金运作业务,不论何时都可以足不出户,或在大街上,迅速的完成。又因为其业务过程的系统化、电子化、自动化,导致业务活动必须以规范的流程完成,实现对客户资金安全的保证。

(二)金融品种多样化,服务低成本、个性化

金融活动受到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刺激,使得产品品种,服务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例如美国富国银行的网上业务已达到41种之多,我国国内已达到30多种。超级网银,个人贷款,网上基金超市,家庭生活支出,信用卡网上还款,网上房贷等业务已成为当前热门的网络金融服务项目。

金融服务品种多样化推动了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业务的网上处理也同时使得业务成本大大的减少。金融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普遍,如网络保险可为个人,家庭定制,网络期货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设计等等,而个性化服务的费用却越来越低,在美国,网络银行的开办费只是传统银行的1/20,网络银行的业务成本为传统银行的1/12。

(三)金融行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金融混业大势所趋

网络金融条件下,金融机构的界限及其业务范围已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进一步集合出现在一个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之中。金融机构开始提供一站式,一体化金融业务。比尔盖茨曾说过的一句话正是这个现象的注解:由于互联网的发展,银行业务虽然需要,但传统的“恐龙式”的银行就不一定需要了,因为银行能做的事其他机构或公司也能做,也许还做得更好、更快、更省。这些都是由于金融信息,即客户的银行、证券户头,资金资产管理等需要统一管理,同时,网络金融活动的上两个特点也都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故金融混业大势所趋。

(四)金融信息公开化

金融活动已由原来的充满神秘气氛的营业环境进入网络空间,网络金融信息承接了互联网信息的基本特点,信息量大,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使得凡接触网络金融的人都深刻感觉到金融信息更加对称,交易更加透明。

二、网络金融创新的内容

根据上述网络金融的特点,可以看出网络金融活动已与传统金融活动有了明显的不同,可以明确如下网络金融的主要创新方面:

(一)网络金融制度的创新

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其具有移植性制度变迁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大致分为金融交易制度创新、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保障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就其动机或目的论,可以概括为金融供求均衡化、金融运转效率最大化、金融交易公正化、金融运行安全化等几个方面。这是网络金融最主要的创新方向。

网络金融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便捷服务的同时,其业务模式和金融交易流程已与传统的金融活动不在相同,多了很多网络元素。金融信息及客户信息的传递不再是纸面传递,而是计算机数字信息传递,经常在计算机后成,这个过程对客户是透明的。透明方便了客户,但是由于金融活动经常伴随大量的资金运作,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安全问题、交易公正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进行网络金融交易制度、组织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创新。这些创新活动与传统的制度创新要相区别,要立足于网络大环境,要依靠网络技术手段,要面对网络交易流程,要考虑网络客户的习惯和需求。

(二)网络金融组织的创新

网络金融组织的创新是契合网络金融活动的。当前网络金融活动已不再只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非金融企业借助网络技术利用成本优势正在向金融服务领域渗透。

许多高新技术网络公司已把公司业务扩展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租赁等新型金融服务的兴起,正是网络公司进入金融市场的典型代表。

如此,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与传统的就需要发生变化,要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要适当的进行混业经营,要提出更个性化,新颖的金融服务。

(三)网络金融技术的创新

随着网络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各种金融服务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这就迫使网络金融技术的创新的持续进行。网络金融技术支撑网络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网络服务的开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金融其他业务的创新也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创新。

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是金融业尤其需要注意的环节,是金融行业永远的话题。可以说,信息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成败。不论是业务宣传,业务的办理还是业务的后期维护都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可以带动网络金融其他方面的变革,如业务流程的变革等。

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创新需要努力建设相应的数据仓库和完善数据挖掘处理。银行业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客户带来了80%的利润。但是银行的客户信息是海量的,如何找到那20%的最优客户成为现代化银行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有同样的理论,而数据仓库的建立将是攻克这一课题的关键所在。而数据挖掘技术则是在这浩瀚的数据海洋之中找到你想要内容的技术手段。

技术创新要注意保护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让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网络金融监管的创新

网络环境的复杂与信息传递的迅速都给网络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同时,电子银行,电子货币业务的开展,也给网络金融监管带来了影响。利用互联网,金融交易将完全“虚拟化”,金融业务将完全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业务开展的过程不透明,交易对象无法明确,这些都将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同时,也对监管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创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妍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J].新视野,2012,(1):47-50.

[2]樊玉红,王晶.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4-16.

[3]吴晓光.网络金融的创新与监管[J].征信,2011,(3):77-81.

篇2

我们国家的金融创新起步较晚,当前正处在低水平的竞争状态,所以,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研究,将金融管理的思路不断拓宽,将金融管理的制度不断完善,把稳健健全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金融风险实行有效的防范。

1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分析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同时,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有非常活跃的金融创新,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我国金融市场丰富的同时,也渐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与趋势。

同质化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存有几种不同的金融机构,并且原本这些机构之间都各自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负责,有着非常清晰的业务界限。然而伴随着金融创新的逐渐发展,各个金融机构也都在不断的将新的金融产品推出,这就逐渐模糊了它们之间原本清晰的界限,导致各个机构的业务都很大的交叉,都在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创新亮点是理财业务。人们的理财观念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储蓄这种单一的方式,转变到了有更高收益的理财方式。这促使各大商业银行都相继推出了不同的理财业务,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外资银行的投入,更是促使理财业务变得热火朝天,各个银行都推出了大量的理财产品。

金融创新需要努力将同质化问题克服。虽然我国有着相对活跃的金融创新,但是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深度与广度方面的很多不足,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互相复制,使得金融创新中并没有很多的新东西,而是很多金融产品都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2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于金融市场中,并且这些因素很可能会促使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从而带给金融行业巨大的损失。只有进行金融风险管理,评价各种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对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依照分析与预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或消除这些风险。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风险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金融创新的发展,而金融创新的发展,又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所以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同时,各种风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要想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就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人们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也非常需要有关的手段来消除风险。许多金融机构为了实现对监管的合理规避,不断地将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并且监管也随着金融创新而不断完善,但是为了逃避监管,金融机构势必会再次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发展能够将金融风险的损失程度有效的降低。金融创新的发展对金融风险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金融创新给金融机构提供了避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金融机构能够在金融活动中通过对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的借鉴对资金做到及时有效的分散和转移,从而能够避免风险,或者是降低风险给金融活动带来的损失。

其次,金融创新将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金融创新不仅能够提高金融机构在资金安全性上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加速资金的流动性将资产的盈利能力提高。

金融创新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在降低和避免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又带来了新的风险,可以说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所以金融创新只能将风险转移或分散,而不能将风险从根本上消除。

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将金融系统的风险增加了。金融创新给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使得它们之间有着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也使得各个金融机构之间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关联性,但是要是某个合作伙伴出现问题,其他机构就会很快的被波及到,这将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度增加了。

第二,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了。金融创新给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带来了日趋激烈的竞争,增加了金融机构在涉足一些不熟悉的业务领域或者是金融投资中经营的风险系数。

3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促进金融创新的有效措施

金融创新不但给金融业带来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使金融业面临着很多新的风险。所以,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的创新的过程中,要将其风险管理与识别的能力提高,加强对创新过程中新的风险的防范,保障金融的稳定性,努力将中国金融业的国家竞争力提高。其中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促进金融创新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政府部门加强对金融的监管。政府部门需要依照国际惯例,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运营、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面对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的中国金融业,中资银行只有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才能尽快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监管部门只有给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提供鼓励与支持,才能对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实行有效地规范,将风险监管水平提高。并且,政府部门还需要将部门规章和法规完善起来,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法制环境。应该在控制好当前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金融创新活动的前提下,将准入审批程序简化,将审批环节减少。要对不同新产品的风险状况进行区分,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领域、探索新业务,提供试验的机会给他们。

提高银行业对市场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在我国对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的同时,市场风险也逐渐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当前,我国银行业的衍生产品还没有很高的风险定价能力, 缺乏足够的风险转移与对冲手段,大部分银行没有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严重缺乏具备现代金融工程知识的专门人才。尤其是严重缺乏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意识。所以,银行业要提高其对市场风险的管控能力。

加强金融业的国家间合作。当前国际金融环境非常复杂,一国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很小。在我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首先,我们国家可以和国外金融衍生交易自律组织签订有关金融衍生市场信息共享的谅解备忘录;其次,我们国家可以和国外政府签订有关合作监管的协议;最后,我们国家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参照其标准对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有关规则进行规定,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风险管理。在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在银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业健康、稳定、安全的发展直接受到信息科技手段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当前很多创新产品和创新业务(如银行卡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都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虽然信息技术风险防范工作在银行卡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上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信息技术风险的防范不能只局限在特定的业务部门,而必须涉及到科技风险审计部门、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科技服务部门以及其他信息数据使用部门,所以,银行要像重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一样来加强对信息技术风险的重视。

篇3

关键词:金融产业发展金融创新效率

金融产业组织及其特性

金融产业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结构演进与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其中,金融产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贡献表现为动员国民储蓄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直接贡献是金融产业本身发展所创造的价值,间接贡献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

金融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是与金融产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要有什么样的金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是沿着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历程进行的。金融产业具有经济增长过程中最活性、最具功力的功能,它本身的结构和规模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导致市场势力,市场势力会导致产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在控制者获取垄断价格的同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使得社会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水平,从而高市场集中度容易导致信贷资源的低效配置。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产业——银行业为例,如果市场上银行间关联度高,即每家银行都与其他银行建立同业拆借关系,则竞争越强(银行数量越多),对其中任何一家银行的冲击就越小,整个系统稳定性就越高;如果银行间关联度低,则当一个区域爆发的危机扩散到邻近区域时,其溢出效应会增强,危机更容易进一步扩散。

首先,从行业特点分析,具有高集中度的银行业对产品的供应比较难于形成价格控制,从而难于获取垄断利润。这是因为,银行价格行为要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一是信贷产品市场不同于标准市场,其交易的跨期性和信用风险性使得银行收益不是合同利率的单调函数。二是产品需求弹性的约束,银行除了同业竞争之外,还要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银行产品因广泛的替代性和较高的需求弹性制约了价格的偏离。三是银行利率不仅要受到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引导。

其次,银行业竞争性质有别于其他行业。对于银行业而言,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并不一定正相关。FranklinAllen和DouglasGale(2000)以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为基础建立了众多分散的单一银行业的竞争模型和两家拥有庞大分支网络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结果发现前者与垄断均衡相同,后者却产生了完美的竞争结果。

再次,从实证层面看,银行业垄断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经验性研究的支持。如Newberger(1998)认为,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对银行业的研究没有发现集中度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研究中,尽管有部分研究支持市场势力假说,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支持效率-结构假说。

这说明,相对集中的银行结构,通过共谋获取超额利润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得不到一致的实证支持而可能正是效率高的银行通过较优管理或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低成本运作,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从而导致较高水平的集中度。

综上所述,理论和实证层面都没有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理由表明金融产业的高集中度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无谓损失。相反,金融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性,可能使得集中型的金融产业结构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创新及其作用机理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从货币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推动了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一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创新与变革。从广义上说,金融创新不仅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包括金融组织的创新、发展和演进。创新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提高信息含量而改善社会福利和运行效率,节约筹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提供日益精确的风险管理以及在税收和管制范围的变迁中更高效率地运作。

金融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同时,伴随着创新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范围经济优势增强,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Siber(1975)认为金融创新的工具或实践可以减少强加于企业的金融限制,从提升抗击风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绕过过时的管制三方面来改善金融系统。Kane(1978,1981)用一种“斗争模型”来描绘管制人和被管制人之间持续的斗争,金融创新正是作为对立的经济(被管制人)和政治(管制人)之间力量持续斗争的结果。

金融创新对金融产业组织特性的影响

金融创新使得以金融传统业务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迈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更为纷繁复杂的服务体系。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原本传统业务中的波动性与复杂性更为透明,风险更为分散,风险定价也更为合理。整个金融业的稳健度随之而增加,服务各种客户需求的质效也随之提高。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灵活和虚拟,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技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并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这些变化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和政府不仅对国家金融稳定政策做相应的调整(Robert,1995)使金融监管规则和制度超前化,监测手段和工具不断创新,监管流程柔性化。

加快金融产业发展要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是客户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国金融产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技术、结构和监管上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金融产业应该把金融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从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从宏观上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和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和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都要加快创新。

金融创新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金融管制的放松。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金融创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才有可能。二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垄断是创新的天敌,没有竞争便没有创新的外在压力,金融创新因而成为金融机构谋取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金融界就产生了金融创新的浪潮,并形成了全球性的大趋势。金融创新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油和驱动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利润最大化。金融创新必须使市场运作更具效率和更完整,一项金融创新可能通过减少金融服务顾客的金融中介成本而使市场更有效率。Ross(1999)发展了一种理论模型,考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认为金融创新是提供了使机构移动回他们可能接受的投资组合,Duffle和Rahi(1995)讨论了市场不完全性与创新,Grinblatt和Longstaff(2000)通过对多种证券的分析,也得出了金融产品可以完善市场结构的结论。

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要付出高昂的研究开发成本,还需要很高的启动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协调有关。很多微观主体都是先在法规不健全或者是灰色地带进行创新,然后促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加以引导,进行正式的制度创新。技术水平不高也是金融创新的一大障碍,要进行金融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推进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产业组织演进的政策建议

推进金融创新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和汲取国际经验与教训,深入研究金融监管问题,真正弄清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把握金融监管规律,树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和标准,处理好“监”与“管”的关系。“监”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监督、监测等。“管”是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管理、控制,总的原则应该是要保持金融业、金融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保持金融产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又使风险可控。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监管只起辅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监管当局应当鼓励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金融创新仍需要政府主导。我国经济主体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决定了迄今为止的创新主要还是由政府主导的。在政府主导过程中,又出现多部门监管、分头促进创新的状况,通过“监管竞争”模式促进了金融创新。从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创新向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过渡是不可逆转的。

金融创新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应该相对简便,应该允许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允许失败,允许纠正后发展。只有这样,金融创新才能真正加快,才能促进金融与经济科学发展。

我国金融创新要沿着完善金融产业市场结构,提升和优化金融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金融产业组织市场绩效的轨迹,为金融创新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强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监管和对参与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内控的监管,明确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力求使每个市场主体都基本具备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定价能力、内控能力和市场承受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创新要遵从金融产业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金融产业有别于一般产业的特点,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金融业脱胎换骨式进步中,以创新增强金融产业的整体实力,减少社会福利的不必要损失,使金融产业在金融创新的大潮中,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强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与金融产业发展的和谐共进关系,促使我国金融产业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产业实现机构设置的全球化、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参考文献:

1.崔哓峰.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金融知识产权 外资银行 保护措施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结束入世过渡期,全面履行对外开放的承诺。中国银行业承诺的开放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即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汇业务;第二,加入后两年内向外国银行开放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第三,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内向外资银行开放中国公民个人的人民币业务;第四,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将逐年增加,每年增加4~5个城市;第五,加入后5年内,要全面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的同时,也要取消其他的非审慎性限制。

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等八家银行向中国银监会提出申请,将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并提出在华零售业务及改制申请。外资银行进入后,人民币零售业务即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有关人士指出:“原来由于受制度限制,主流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只是试水,现在才是中外银行对人民币零售业务全面展开争夺的时候,如果中资银行不能在零售业务领域拿出有效应对之策,其市场份额必将流失严重。”

一、金融创新保护的必要性

从1996~2003年底,美国花旗银行向中国国家专利局提交了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的申请,现均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03年4月,国家专利局通过了对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国际卡“一卡双账户银行卡处理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同时这也是国内银行卡首次获得的国家专利。金融产品专利可以使商业银行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金融创新日趋“品牌化”、对同类产品实现垄断并可授权他人获利,所以外资银行都很重视金融产品的专利申请,并建立了相应的企业专利战略,但是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忽视金融产品专利的作用,在外资银行的专利壁垒面前处处掣肘.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各家商业银行都在金融创新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希望借助于金融创新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法律对金融创新进行保护,那么,那些投入了大量资源所产生出来的创新成果就会被其他的竞争对手学习甚至使用,从而弱化创新效果,同时,也会减损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法律武器对于保护自由金融创新具有现实意义。适当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极大地推动创新主体从事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潜能,最终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创新目的。通过知识产权这种权利方式对金融创新进行保护,可以从更高的层面上体现法律对“私权利”及“财产”进行保护的意图。

鼓励创新的最有效方式是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如果能采用类似专利的方式对金融创新加以适度保护,必将增强市场的竞争,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知识产权在保护创新上具有天然的优越性。首先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主要为智力劳动成果。智力劳动成果的本质属性在于其为人类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对物质及精神世界进行加工产生的外在结果,而金融创新则恰恰是人们在金融领域进行富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智力成果。同时,知识产权客体具有无形性和信息性以及可共享性,这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属性。无论从制度创新、市场创新还是监管创新均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它们并不表现在“现实”的“固定资产”之中,但是,这些无形性资源与有形资产一旦结合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效益,而这些也正是知识产权能够成为新时代与传统“物权”并驾齐驱甚至有所超越的主要原因。金融创新与许多知识产权客体一样,它的产生都是建立在现有的成果之上的,它的创新性也往往表现为比现有的技术、产品具有新的特点和应用性。与其他的方法相似,金融创新很容易为创新主体之外的其他市场主体所学习和掌握,它带有一定的共享性。也正是这种自然状态下的可共享性,使得知识产权成为保护金融创新的合理的工具。其次,知识产权作为法定“私权”可以给金融创新主体以切实的多方位的保护。知识产权所包含的权利是十分广泛的,它可以涵盖大多数的金融创新的内容,并给予其适当的法律保护。

二、申请知识产权的难点在哪里

就现在的状况来看,金融创新产品申请知识产权还有很大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金融机构付出高昂的研究开发成本和承担相当的风险

在现实中,金融产品市场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但能够很快被复制,开发产品的企业往往不充分获得创新所应带来的回报。尤其是中小金融企业,有极强的创新动力,付出的创新成本也较大机构高,但常常是为他人做嫁衣,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创新的活跃。

(二)金融产品的创新被公认为是属于智力产权的范畴,但如何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在实践上是一个难题

美国的专利保护制度较为发达,有商业模式(Business Method)的保护条例,多数具有创新意义的互联网服务模式都有专利保护。在金融产品方面,受专利保护的最著名例子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但在国内的专利体制下,单纯的商业模式难以获得专利认可。前一段时间花旗银行申请30余项商业模式专利的事例,一方面显示了国外企业对自身开发的商业模式的强烈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国内对于此类专利保护意识的缺乏和机制的缺失。

(三) 金融产品一般生命周期较短,专业化程度高,如在现有专利法的框架内解决问题,有可能较复杂,可操作性较差,因此保护策略要有别于专利模式,使之简洁有效

在此方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参考,因此寻找到一个可行且为行业所能接受的方案决非易事。本人在此提出采用行政审批制度的方案,供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参考。

三、金融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

(一)区分应该保护的内容

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指对银行的所有产品都进行专利申请,都进行保护。这样做一方面是客观上不允许,每一项专利的申请都需要一个时间差,对每一种产品都进行专利申请,势必造成人力、财力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是没有必要,金融产品的形似都是很高的,就单纯的两种金融产品我们不能以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区分,例如,理财产品,如果两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相差不多,仅是收益率和多客户的一些承诺有些许不同,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是哪一个抄袭了另一个。所以,若以这样的案例来打官司的话,结果对两家银行都无利。所以,对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作出区分有充分的必要。我们界定的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为银行的操作系统创新、金融产品的创造系统创新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系统创新。

(二)基于金融创新开发的特点,商业秘密也是十分适合的保护手段

商业秘密又称为未披露信息。从概念可以看出,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为一种信息,特点在于其秘密性,同时,这种信息具有强烈的财产性。商业秘密要求符合: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作为其各部分的具体构造或组合,不为通常触及此种信息的领域内的人们所普遍知悉或者容易获得;具有商业价值;合法控制该信息的人根据情况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商业秘密大量的存在于金融创新之中,与利用专利制度保护金融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商业秘密在获得保护时不需要公开其内容,同时,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只要金融创新的主体能够有效地保证其所掌握的信息具有秘密性,那么,就可以长久地给予其保护。金融创新的主体一般会对其创新的内容制度化、文件化。这些商业秘密往往体现在该项金融创新的文件、数据、客户名单上,只有对这些信息给予适当的保密才可以实现商业秘密的价值。但是,在当前的金融创新环境下,许多创新没有能够有效地保护,致使许多金融创新成果被其他竞争对手无偿获得并使用。从而导致许多客户以及市场的丧失。

众所周知,金融业的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一旦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确定后,就会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会不会造成金融各部门之间的差异过大,从而使某些小规模的机构不能维持,会不会影响客户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结论

知识产权制度尽管不能保护所有的金融创新,但是,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当今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金融创新取得知识产权保护也隐含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不断地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金融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在这种趋势下,只有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自身的利益平衡机制,在促进创新和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的同时,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力度,形成自己特有的创新产品才是合适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由雷曼兄弟、美林等一连串投资银行引爆之后,其严重性目前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业银行步其后尘。迄今为止,美国已有不少家银行倒闭。如今,全球各商业银行如临大敌,抵御金融海啸。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决定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兴衰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更应该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创新的途径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大卫·里维林(David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的定义包括: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创新。他认为,金融领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是现行的体制使金融机构无法得到这些潜在利润,因此必须对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这就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和赖以生存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银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既定利润水平下维持风险最小化是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2、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看,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金融管制是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动力。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盲目追求市场竞争、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等。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人才、市场、技术等。

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1)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为了银行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就是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占有以及谋得利润。我国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机有所偏差,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或者只为了提高知名度,忽视了赢利能力。在进行新产品宣传时候,往往为了使产品能够尽快打入市场,一些商业银行向客户进行产品介绍时片面夸大其优点,对于产品的一些缺陷避而不谈,使客户很难对创新产品的前景和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出现了风险,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影响了银行的信誉。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很能证明此道理。

(2)产品品种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雷同,产品品种单一,突出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消费群体的争夺,比如说大企业、高消费群体,而对于可以争取的急需提供金融服务的低层次的小群体予以忽略。一旦某家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金融产品,别家银行都争相模仿,缺乏自己的产品创新,模糊自己的市场目标,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混乱局面,扰乱了市场秩序。

(3)服务意识淡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监管不到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经济学家认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很大部分是因为政府监管失灵。失当的监管结构,致使金融专家行业化(丧失公允)、经济学家公司化(丧失独立性)、政府监管亡羊补牢(丧失预警性),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控制链”。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制约因素

(1)人才因素。不管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还是对外来的创新成果进行模仿普及,这些都是以金融从业者的素质为基础的。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从事基层工作的人员很大一部分在技能和知识结构上较为老化,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业务与创新的要求。创新发展中间业务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熟识业务、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这样的人才在国内比较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金融创新的进程。

(2)市场因素。市场越发达,金融创新活动就会越活跃,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实行,但是真正做到利率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短期的货币市场和长期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的发行了多种期限的国债,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长期债券品种,从数量看的确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单一性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从效率上看,还存在着市场规模偏小、结构不平衡、格局单一等问题,因此国际上成熟的金融创新技术、方法、手段和工具在我国尚难以发挥作用。此外,我国金融市场限制准入过多、价格管理严格、交易不够活跃通畅,使得金融创新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认同,导致了金融创新发展的速度缓慢。

(3)技术因素。新技术的应用使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本有所降低,同时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又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技术能力和有限的技术水平是这个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国目前的网络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网络建设、安全防范等问题造成了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速度缓慢,并且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缺乏支持。

三、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挖掘商机

一些对企业资金链比较敏感的商业银行,早就嗅到了这个“危机中的商机”。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在现金管理方面推出各类创新服务,并且开始打造各自的现金管理品牌,这包括招行的“C+”现金管理、工行的“财智账户”、交行的“蕴通账户”、华夏银行的“现金新干线”等。这些金融创新活动为这些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创新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公司业务、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新工具、新手段。

1、市场创新

要加强市场细分,选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目标市场。由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局限于国有大型企业等单一的市场主体。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每个公司的企业规模、产品特点、资产状况、经营状况、风险大小以及自然人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状况、教育背景都越来越复杂,呈现出多层次发展的态势。因此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论规模或资产的多少,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市场的多元化决定了顾客的不同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将市场细分,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有自己的主体客户,但是对于客户细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虽然银行有较多的客户信息,但是却没有完整的客户信息系统,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地市场细分。

2、业务创新

在资产业务的创新方面,银行应该注意资产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贷款证券化,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结构的有效设计,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转变成为可在市场上流通和出售的证券,以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以及利率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可利用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等间接投资方式,推行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新品种以完善个人信贷体系。

3、产品创新

(1)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以金融产品的服务的创新为主体的,是银行不断跟踪和发现客户不同需求从而进行改变和创造的过程。银行的新产品是指在结构、功能或形态上发生改变,并推向市场的产品。包括以下四类产品: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业务、仿制产品。

(2)加强产品的营销力度。银行产品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处于介绍期的产品,尤其应该注重营销投入。在产品介绍期,必须先进行市场细分,把产品引入尚未使用过这种产品的市场,重点是要让消费者发现产品的新用途,寻求能够刺激消费者、增加产品使用率的方法,进行市场促销,寻求有潜在需求的客户。比如建设银行以前推出的生肖储蓄卡就将目标市场定位与少年儿童,结果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存取款,但是对于建行卡的认同度无疑会大大提升,他们将成为建行卡的潜在客户。

4、服务创新

对于银行来说,客户的满意是给银行带来效益和利润的机会,也是对银行服务的最好奖赏。同样,培养员工客户至上的良好理念远比给他们发奖金来得重要,员工的奖金依赖于银行的利润和效益的增长,而银行的效益又来源于客户的满意,客户的满意会给银行带来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因此,客户至上的观念是使员工能够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从而创造银行利润的源泉。

5、监管体系创新

(1)确立明确的监管目标。在确立银行监管目标的时候应当借鉴英美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两个原则:要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发展中国家对于银行监管的需要,监管目标要具体,要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国银行的监管目标还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保证银行稳健经营,促进银行业的竞争与效率。二是要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我国银行的负债资产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的是居民的储蓄存款,而这些对于存款者来说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金融资产,一旦银行破产倒闭,存款人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了,他们经不起存款损失的风险,所以为了增强存款人的信心,应当在确立银行监管的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存款人的利益,保障存款人资产安全的需要。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

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具有多方面的动因,推动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步伐。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银行必然要进行金融创新,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1.1追逐利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因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追逐利润。在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命令来制定和执行资金的运用,银行的功能在于筹集和分配资金,充当政府的出纳,此时银行基本上不需要进行金融创新。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且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银行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色彩,开始向独立的经济实体转化,其金融创新的欲望也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利益性的经营模式[1]。

1.2对金融管制进行规避

金融行业必须受到国家的金融管制,商业银行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当金融管制造成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和利润下降时,商业银行就会通过金融创新的形式来规避金融管制,减少由约束造成的损失,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混合账户、自动转账、平行贷款、欧洲债券、欧洲美元等都是这一类的金融创新产品。

1.3运用高科技、转嫁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为了转嫁市场风险,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两次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出现了一系列转嫁风险到金融创新。与此同时该阶段也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银行通过应用高科技的方式来进行金融创新,防范和转嫁市场风险。例如利率期贷、浮动利率票据、浮动利率债券、外汇远期、外汇期货等。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金融业也迎来了技术革命。为了充分利用高科技降低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提高区域性业务的功能,商业银行也会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2]。

1.4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主要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爆发世界性的债务危机,欧洲的金融管制普遍放松,提高了金融自由化的程度。这也造成了金融创新产品到形式多为银行表外业务,例如汽车贷款证券化、可变期限债券、期货交易、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商业银行为了受金融管制部门的存贷款利率限制,不得不打破资产负债业务的束缚,积极寻求其他方面的利润增长点。该阶段出现了较多的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与此同时该阶段开始出现商业银行准备金,因此商业银行就会通过表外业务来进行资产转移,例如互换交易、备用信用证、贷款出售等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减轻资本充足性的压力。

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

尽管具备多重动因,商业银行也具备比较强烈的金融创新愿望,希望能够通过金融创新来提高利润和收益,规避风险。然而事实上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单一的金融品种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租赁、网上银行和消费信贷等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开办的规模较小。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的挖掘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国际金融、银行和投资银行方面的业务。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规模较小,没有在银行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金融品种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2.2金融创新,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快的金融创新速度,金融创新的数量扩张很快,然而却面临着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金融创新主体的数量参差不齐,一些金融创新产品没有具备深刻的内涵,在深度和科技含量方面存在一些欠缺。与西方国家的银行业务专业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相比,我国银行金融创新中所应用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施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处于落后状态,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创新水平,这也造成了金融创新的质量较低[3]。

2.3不均衡的业务创新

资产业务包括其他资产、证券投资、放款、现金资产等部分,也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货币资本来获利的业务。通过上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动因存在着一些偏差。在微观动因方面,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动因仍然偏于抢占市场份额,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金融创新存在负效益。近年来,金融领域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主要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办理金融服务,无需较多的动用自己的资金,从而收取佣金和服务费。中间业务的特点在于服务性强、盈利高、风险低,因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然停留在结算和汇兑等传统业务领域。

2.4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受到了环境的约束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主体,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的约束。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资产负债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绝对的优势,这也造成了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会受到行业垄断的影响,而且我国还具有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的抑制作用。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商业银行的客户群。然而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面对的客户群体并不乐观。我国的城乡居民具有较弱的消费意识和投资理财意识,很少有居民以商业银行为中介来进行消费和投资理财。我国居民具有较强的储蓄意识,限制了理财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3.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3.1客户和市场为立足点

金融创新的立足点应该是客户和市场,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增强自身的实力,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客户,将客户的需求与,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进行考虑。金融创新既要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也要满足常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需求[4]。

3.2提高起点和品质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技术员创新型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这是由于我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属于后发,要追赶国际潮流,就必须发展技术原创型金融创新产品,提高我国金融创新的起点。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金融管制比较严格,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主要技术原创型创新能够减小金融管制的束缚,减小发展的阻力。

3.3对业务之间的创新比重进行平衡

商业银行首先要对存款业务进行创新,也就是创新业务手段和存款产品,积极推进网上银行、企业银行和个人银行的发展,要将多功能、高品位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客户,保持稳定的客户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将结算和汇兑业务的服务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要拓展业务的服务种类,对其业务范围进行延伸。与此同时租赁业务是金融创新的一个发展方向,例如杠杆租赁、经营租赁、回租租赁等业务。商业银行还要积极发展咨询业务,例如家庭理财、投资组合设计、风险控制、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服务。

4.结语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动因,共同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的经营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和深化金融创新,从而达到规避市场风险、促进金融自由化、提高经营利润的作用,也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拓展和丰富。

参考文献

[1]胡剑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层次分析和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方向[J].上海金融,2014(07)

[2]彭正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04)

篇7

【关键词】金融创新;内涵;制约因素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一、金融创新概述

(一)含义

创新概念是由熊彼特提出的,当时指新的产品的生产、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应用、新的市场开辟、原材料新供应来源的发现和掌握、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实行等。金融创新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提出的。

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二)形式

按照这个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上的创新,因为两者均可导致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具体地讲,创新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工艺的应用;3.新资源的开发;4.新市场的开拓;5.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确立,也称为组织创新。

(三)内涵

金融创新定义虽然大多源于熊彼特经济创新的概念,但各个定义的内涵差异较大,总括起来对于金融创新的理解无外乎有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将金融创新与金融史上的重大历史变革等同起来,认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项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

从这个层面上理解金融创新有如下特点:金融创新的时间跨度长,将整个货币信用的发展史视为金融创新史,金融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视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纽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上的创新,而且还包括现代银行业产生以来有关银行业务,银行支忖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布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历次变革。

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它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指制造新产品时。采用新的生产要素或重新组合要素,生产方法,管理系统的过程。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的供给方生产比传统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的新产品的过程。制度创新则是指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而使系统效率有所提高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可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是政府或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在金融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和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中观层次的金融创新概念不仅把研究的时间限制在60年代以后,而且研究对象也有明确的内涵。

3.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如用短期信用来实现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资者独家承担贷款风险的票据发行便利等;风险转移创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经济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各种新工具,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增加流动创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能力和可转换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等:股权创造创新型,它包括使债权变为股权的各种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

二、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一)规避管制

逃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一个推动力。西方很多创新工具都是由美国金融机构创造的,其原因是美国金融业受政府管制较严。因此可以说,金融管制愈严,金融创新的推动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创新也愈活跃。

(二)技术革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并在经济领域中运用,金融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与广泛运用,金融业有可能向客户提供各种质优价廉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1990年芝加哥金属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联合开办了全球交易体系,它把全球电脑终端联结起来,使加入该系统的会员能在全球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全球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当今科学技术在金融界运用的结果。

(三)减少风险

如前所述,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浮动汇率的实施,企业及个人面临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期货、期权及互换业务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客户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以达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中,为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而创新的工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的自身因素

1.金融创新主体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主体,缺乏创新动力

从本质上看,金融创新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因为金融企业自身对经营利润的追求。我国当前的金融主体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创新动力不强,甚至完全没有。在金融创新体系中,金融市场活动主体的塑造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任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的创新都是毫无意义的。

2.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质和管理模式,造就了人们低效率、按计划体制循规蹈矩的僵化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观念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就目前来看,尚有许多领导干部和员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和办事方式,对现代市场经济和市场金融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现代金融企业的知识,特别是对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认识不清。

(二)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因素、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这些环境对于金融创新有明显的作用。

1.金融制度因素

金融制度包括规范金融交易行为的规则和作为规则承载体的组织结构,如金融监管当局、经营性金融机构等。这个层面影响产品创新的因素有:首先是金融管制严格,利率、汇率等资产价格的管制是的金融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创新余地很小,行业准入受到限制,高进入壁垒使我国金融业成为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有效竞争格局无法形成,金融机构也因此缺乏产品创新的外部压力。其次是金融监管上创新滞后。最后是金融法律环境缺失。从法律环境来看,我国出台的一些金融法规,对于机构间的重组、兼并、业务交叉以及新金融品种和新技术应用所引发的责任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和界定。

2.市场因素

市场是促成金融创新的基本环境伊苏,我国的金融市场,从金融市场对金融创新的效率来看,却存在着发育不足、市场规模偏小、格局单一、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准入限制过多、价格管理严格、市场容量难以扩大、交易不够活跃和畅通、地区封锁、条块分割难以真正实现市场化,市场需求受到抑制,金融创新难以很快得到市场认同,从而导致金融创新缓慢。

3.技术因素

科技进步引起的技术性金融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主流和方向。技术因素对金融创新的限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投资风险。技术创新依靠技术投资,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前瞻性的投资和软件开发,很快就被淘汰,从而形成技术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银行、网上交易在实际运行中,银行与客户的信息暴露在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面前,信息的保密,系统的安全受到了挑战,信息的泄漏、修改等会使客户和金融机构面临风险。个金融机构间缺乏合作,存在重复建设,使金融创新的效率降低。

从上述分析可见,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的经济特别是货币信用经济并不发达,客观上并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独立性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也正是如此,我国金融创新的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具有旺盛的金融创新需求,这就需要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通过多方面吸纳运用他国的金融创新经验,为金融创新扫清障碍和创造条件,并通过新的思路和措施,改造和提高原有的金融品种和功能,实现以较低的创新成本增加收益,从而促进金融创新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满玉华.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

[2]沙景华.投资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7).

[3]林清泉.金融工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 财务公司 金融创新 实践

一、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金融创新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来说,就是金融主体为增加盈利、规避管制、转嫁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信用等,通过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制度安排等进行创造性开发和改进活动,最终体现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务创新。本文“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也是围绕着金融业务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探索。

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是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整合集团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二、“SPORT”金融创新模式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创新模式,即:以服务(Service)为核心,产品(Product)为营销,组织(Organization)为纽带,风控(Risk control)为保障,技术(Technology)为支撑的金融创新模式。

“SPORT”是运动之意,也寓意“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个动态模式,通过服务、产品、组织、风控和技术五方面核心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谋求公司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达到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发展宗旨。

1.服务(Service)

服务是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出发点。财务公司的客户服务优化目标不同于商业银行,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以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财务公司在服务优化方面有服务功能的适用性和业务流程的便捷性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2.产品(Product)

产品创新是财务公司面对客户的有效营销手段,包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促进产品的多样性,和实现产品的多元性。

3.组织(Organization)

财务公司的组织体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组织体系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组织体系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纽带,贯穿于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⑴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组织体系中的决策机制是组织建设中的重点,是确保金融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

⑵搭建专业化管理平台。在公司发展的特定时期,打破横向部门设置的传统思维定式,对公司内部资源重新配置, 搭建跨部门机构。

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金融创新的成功依赖一个创新性团队,而创新性团队依赖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财务公司需要结合公司发展阶段,组织学习调研,强化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

4.风控(Risk Control)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为财务公司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财务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全员风险意识,全面内控体系以及有效评价体系,确保业务创新良性发展。

⑴实现风险意识全员化。财务公司应通过建立制度和实施考核,将风险意识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将风险管理理念固化到每一条规章制度中,并辅之以合规审查和绩效考核,逐步形成风险文化的环境和氛围。

⑵实现内控体系的全面化。全面的内控体系管理不仅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也是财务公司实现规范运作,严格控制运营风险的要求。

⑶实现评价体系的一体化。财务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对金融创新的实效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同时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业务的改进和提高,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

5.技术(Technology)

财务公司技术创新既包括信息化技术开发手段的提升,也包括产品开发技术的完善。

三、“SPORT ”金融创新模式在财务公司业务创新中的实践

1.依托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技术,优化资金集中管理业务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上更多体现在服务优化和技术开发。财务公司成立之初一般都需要依靠集团公司的行政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集团资金一体化管理,但随着财务公司业务日渐成熟,市场化服务必须跟上,使成员单位感受到在财务公司存放资金与商业银行一样便捷和方便,甚至更为贴心,使管理色彩较浓的管理型业务过渡为服务型业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业务衍生出若干创新业务,包括:账户集中管理业务创新、内部封闭结算业务的创新、结算业务的创新、贷款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票据集中管理的创新以及综合性资金信息服务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业务不仅可以提升集团资金管理效率,而且有效提升服务质量,解决资金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2.适应客户需求,推动存贷款产品开发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存贷款业务,主要体现在细分客户群体和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存贷款产品多元化开发、个性化开发以及业务的创新,在强化客户服务的同时,扩大市场范围,实现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的双提升。以下为几项相关产品开发:

⑴开发循环贷款品种,实现授信额度的循环使用,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融资服务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客户资金周转能力、降低财务费用。

⑵加强同业合作,实现银团贷款业务的推出,有效的分散信贷风险,为客户扩大融资渠道。

⑶促进信贷规模调整,实施卖断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从而促进财务公司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的调整,拓宽集团公司授信范围,进一步提高财务公司的收益水平。

3.加强个性化服务,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⑴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熟悉集团内部情况,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具备金融专业技术水平,相对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服务优势。通过咨询服务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能够为集团增加净收益。

⑵借助信托平台,实现低成本融资方式创新。以信托公司作为枢纽,联合商业银行共同为客户搭建融资平台。这种低成本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了财务公司的综合融资服务功能,有效衔接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客户创造与市场价格最接近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4.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实现融资业务创新

“SPORT”金融创新模型的应用在融资业务上更多体现为流程控制和成本管理,包括在询价机制和成本控制上的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定期、定向的询价,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报价模式,确定合理的定价范围;另一方面,将内源融资成本和外源融资成本及时进行测算比价,优化融资方案,有效控制资金成本。

四、“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趋势的日益变化、集团公司的战略调整,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还要不断的丰富和提升。下面对“SPORT”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1.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品牌

⑴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全员服务文化的培养应由内而外,层层深入,体现在财务公司战略制订、业务发展、组织架构、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

⑵建立全面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客户服务体系要求财务公司的服务从前台不断向中后台延伸,依托客户服务平台,建立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双机制的服务模式。

⑶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财务公司服务品牌的打造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无形资产不断积累的过程。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服务意识和手段共同提高,同时需要建立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进行检验。

2.加快产品开发,优化业务结构

⑴加强市场研究,推动产品开发。面对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必须主动出击,了解市场和行业,研究业务发展趋势以及衍生产品特点,积极尝试新业务并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增强财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⑵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财务公司必须立足“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根本,突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优势业务,发展成熟业务,挖掘潜在业务。

⑶加强需求分析,鼓励个性化开发。财务公司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客户服务的需求。财务公司应鼓励个性化开发,在政策允许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

3.健全组织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⑴实现治理机制全面化。财务公司要积极落实激励与约束、授权与问责、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治理机制,确保财务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⑵实现专业平台实体化。随着财务公司组织体系的完善,专业化平台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甚至平台负荷已超出职能部门,财务公司必须考虑组建实体机构来承接专业平台功能。

⑶实现人才管理多元化。目前多数财务公司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但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现状,加快高级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培养规划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完善风险管理,健全体系保障

⑴加强风险识别,实现报告日常化。财务公司要提高全员的风险认知能力,设计便捷、有效的报告路径,实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有不同的上报路径,防止因风险防范的疏漏造成的经营损失。

⑵加强风险计量,实现监测指标化。财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侧重和发展阶段,细化和分解监控指标,尽量通过数值分布和趋势分析计量风险程度,同时根据指标波动区间设定安全区、预警区和控制区,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程度的变化。

⑶加强风险评估,实现控制系统化。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依据银监会2005年下发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类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设计的自我风险监测与评价模型,从管理状况、经营状况等几个方面建立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同时借助系统平台,将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实现系统化,确保风险评价管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加强技术开发,推进稳步实施

⑴明确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客户服务网络化、经营管理规范化和决策分析科学化。

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化过程,需要把握节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保持建设队伍的稳定性。

结论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我们以突出财务公司特有优势进行的创新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环境的变化,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和模式还要适应环境、适应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正如“SPORT”本意一样,通过“运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轨迹,只有这样,财务公司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的走向成熟和成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金融 动因 商业银行 对策 创新

金融创新这一概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自其出现以来受到了全球银行界的支持,并且逐渐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中,金融创新成为了其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也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上的残酷竞争、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同时,还要面对的是巨大的全球化的金融风险。因此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创新的动因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再结合实际,才能够为我国的金融创新找到一个合理的突破口,才能够令我国的金融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动因的分析

金融创新理论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新兴理论,到了八十年代逐步的开始形成,其理论的完善是在九十年代,自其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之后,金融创新开始成为了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讲,金融创新主要是对于市场格局进行创新,其次就是对于定价机制进行创新。从宏观的角度讲,则是对于金融领域的整体制度进行影响。

1.追逐利润是根本动因。商业银行对于金融创新的动力实际上是来自利益,金融机构本身就具有追逐利润的动机。我国的经济目前还处在一个转型阶段,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进一步转型,因此经济的实体还不是真正的独立,部分的计划经济特点使得金融业在创新上动力不足。而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金融机构在活动空间上越来越大,金融机构以及银行在经营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利益成为了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2.对金融管制的规避。金融业因为其行业具有的特殊性,在管理上会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这种现象在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政府会通过制定金融管理制度对金融业进行管制,当这种管制阻碍了金融业发展或者对其业务活动造成了困难,而因此使得利润下降时,金融行业就会开始为了发展以及生存寻找合适的出路,这就是金融创新,通过创新的途径对金融管理的法规限制进行规避,将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以便可以有力的生存下去。

3.高科技在转嫁风险上的应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促使了金融创新的形成,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石油危机的发生使得金融体系在对风险的转移以及风险的防范上有了新的创新。这种措施的创新也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之上的,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新时期的代表,同时也为金融的风险转移提供了条件。金融创新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为了将市场风险进行转移,金融投在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由于汇率以及利率的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在回报率上出现了不确定性,因此各大商业银行从创新的角度不断的推出一些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以抵抗市场的冲击。

二、金融创新的实际应用问题

1.品种单一。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尚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2.只重视量的扩张忽视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较之于西方的金融大国还相对落后,无论在业务的电脑化以及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上还是软硬件的设施配置上都存在着缺陷,并且金融创新所必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不完善。此外,我国的金融创新的主体在整体素质上也相对不足,对于创新的认识以及理解上还较为的肤浅。最后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受限于落后的网络技术。

3.不均衡的业务创新。金融活动在业务上主要是通过货币等资本进行利润的获取的活动,这就是所谓的资产业务,这里的资产主要是包括现金资产、证券投资以及放款和其他的资产。但是在我国,由于对资产等定义的认识偏差,在金融创新的活动中在动因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无序的竞争中偏向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向,因此容易忽略成本的计算甚至由于创新反而造成了负效益。

4.环境的约束。我国的金融环境还并未达到合理开放的程度,四大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垄断的成分,作为国有经营主体,从机构的数量上以及资产的负债规模和人员配置都超过了同业的其他金融机构。这种垄断式的市场环境实质上是有碍于金融创新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

1.立足市场及客户。金融创新是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要与客户紧密联系起来,同时需与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结合起来。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创新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要。

2.坚持原创和高起点。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创新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金融的服务触角,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四、结语

随着全球的经济逐步开始一体化后,资金的流通,经济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而金融业也开始了对领域内的各个要素和资源进行重新的优化以及组合配置的创新,这种创新也开始逐步的变成了金融竞争的关键点。我国金融业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以及在这一竞争的大环境下谋取一席之地,创新是必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伍海华,张旭.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5).

篇10

【关键词】金融创新 金融管理 经济增长 金融衍生工具

一、科技金融创新现状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不再过度依赖以虚拟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模式,而是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帮助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壮大。截至2010年底,从国家层面出台的近百项《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中,与科技金融相关的政策达20多项;各省市出台的600多个政策文件中,有近1/3可以纳入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范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内的科技金融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二、金融创新主要方式的变化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成果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使得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生产和提供方式,促进了金融业运行模式的创新,这其中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服务技术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竞争模式的创新等。

(一)金融工具的创新

科技进步使得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降低交易成本既是金融创新产生的动机,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资产证券化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交易技术发展的结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贷款将风险转移出去。

(二)金融服务技术的创新

由于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账务往来与日俱增,传统的手工处理手段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科技进步给金融业的服务技术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金融从业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三)金融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得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全球金融网络时代的要求,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后,金融企业的组织形式趋向虚拟化、智能化,现代金融企业不再需要在地理上继续延伸,而只需连入互联网的终端即可把它的业务伸向世界各地。

(四)竞争模式创新

科技进步使金融业的竞争范围不再限于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而且扩大到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等多种形式的竞争。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机构业务向多元化和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向传统业务以外的领域渗透,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界限进一步模糊,金融机构可能是贷款资金的发放者,又可能提供债券承销、收购兼并、保险产品等服务,这种竞争促进了金融创新。

三、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

通过对科技金融创新方式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从金融创新的影响结果来看,科技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总体上可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两类。

(一)科技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

在政府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了内容日益丰富的“先行先试”局面。科技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强。科技金融创新的丰富化使经济运行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显著。在经济转型时期,谁在第一时间与科技金融资本“联姻”,谁就占领了先机。

(二)科技金融创新的微观效应

科技金融创新在微观方面的效应主要指金融创新对微观金融主体的影响。金融系统最基本的两个职能是优化资本配置和提供金融中介服务。要实现这两方面作用,要求金融市场体系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在微观层面上,新型科技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扩大了投资人和发行人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范围。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的内涵不断丰富,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风险分配,扩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空间,提高了盈利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传统行业垄断金融资源的局面被打破,促使金融机构开展混合投资,提高了资本分配的有效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近年来,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已成为一股金融业创新潮,一方面给金融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整个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适度的科技金融创新能够助推金融业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但科技金融创新潜在的风险使其正向作用显示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非理性融资、“大干快上”式的盲目扩张,加之金融机构对科技金融创新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导致产能过剩,企业生产效率难以提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事实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创新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正在经济转型时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因此更要勇于探索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科技金融创新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二)提出对金融监管新的对策

金融监管当局正确监管与鼓励促进创新性的最大程度发挥。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培养人员创新精神。完善法律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接轨国际使用先进科技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ChoongC,Yusopz,SooS.For-eigndirectin-vestment,economic growth,and financialsect or development:acom-parative analysis[J].Asian Economic Bulletin,2004,(21).

[3]刘桂荣.FDI、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J].江苏商论,2007,(11).

[4]徐高,林毅夫.资本积累与最优银行规模[J].经济学季刊,2008,(1).

[5]易纲,宋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91-2007[J].经济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