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内容

篇1

(一)对会计电算化实施内容的片面观点

在我国仍有不少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内容,需要做哪些工作持有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把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2、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分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4、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片面观点,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应包括的内容

1、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个人机系统,忽略任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目标

(一)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账、结账、报账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产生的误差,以达到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工条件下,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能及时得到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四)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五)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二)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

效益性原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1、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2、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开展。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3、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三)系统性原则

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应注意以下两点:1、内部与外部相联系。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2、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在进行分部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有全局的观点,确保整体系统的完美组合和高质量性。

(四)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有了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五)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2、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3、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现状问题; 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财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等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本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既不应该将本科学生培养成只会简单使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操作员,又不应将他们培养成符合计算机专业要求的程序员。

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应该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相径庭,致使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不同,教学目标模糊,就造成了各高校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另外,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如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技能等缺乏总体规划,这难免造成教学上的混乱。

(二)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重视不够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应该比重大一些。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由于上机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知识老化

目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随着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感身上的压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的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在确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软故障的排除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的兴起,对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也应该成为财经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2.《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

3.数据库。主要是Access、Visual

Foxpro和Visual Basic。会计上的大部分数据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存放。随着网络的发展,也需要掌握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等)的基本知识。

4.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主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建立初步的概念,从而开始主动地学习和形成自己的合理知识与能力结构。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能向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员明确阐述本企业会计处理的需求,也能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能参与分析和设计本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好能看懂、能编写、能修改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5.介绍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这应该是会计电算化的启蒙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有所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系统中各模块的使用及软件所涉及简单的二次开发的方法,而且应注意讲授主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软件中各模块内外的数据传递关系。这对学生理解系统的开发方法非常有帮助。

(二)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实验应划分两部分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这种方式,应该合理分配好各部分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则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重视的知识点,对所学课程做综合的归纳总结。

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而采取不同的实验教法,主要有两种:

1.验证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教学实验中。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察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2.综合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调查企业会计部门的会计业务基础上,自己设计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

(四)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同时更要鼓励教师提高自学能力,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只有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要求。此外,高校还可以选择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也可以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理论课教学应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较好。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启发为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应该一味的单向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总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老师、学生、企业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2] 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和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3(3).

篇3

一、会计电算化考试现状

(一)软件考查内容差异大

1.内容多少不统一,有的省市考察office,有些省市则取消了这一部分;有一部分省市全面考察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有的省市则只考察总账和报表。

2.程度深浅不一致, 即使同样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有的省市客观题形式较多,有的省市则实际操作题较多,分值比重也不相同。详细内容参考下表:

各省市会计电算化考查内容对比分析表(表1)

3.考试时间不相同,所以上机操作时间也不相同。具体见下图1.

其中: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的包括: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考试时间为90分钟的包括:(考试内容包含珠算五级考试时间占30分钟)、天津市、湖南、四川省;考试时间为60分钟的包括:除去青海省以外的22个省市。

二、应统一全国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内容

(一)建立全国统一考试标准的要求

近几年,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愈来愈多,2012年报名人数达到890万。由此可见,这一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素质也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统一标准,才能促进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水平的提高,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形成好的行业环境基础。

(二)提升会计考试水平的要求

大学及高职院校的会计专本文由收集整理业无疑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应用性人才的会计人才应该掌握更多通用性的技能,适应各种新形势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全面的学习内容,综合认识各类信息化软件的特征,并且强化应用培训,而不应该只是学习某一款软件。

三、解决措施

北京地区在考试时不涉及软件操作,从而规避了选择不同软件厂商对考生的影响,这给会计电算化考试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本文认为,要想统一全国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内容,必须统一考试软件。规范考试系统,利于市场培育。利于学生考试。

(一)重新修订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

现有大纲共包括四章: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二章 会计电算的工作环境; 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四章 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大纲内容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全面性,但是没有做到突出重点,考查明确。

重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应进一步细化,如第四章第二节,日常账务处理该包括:填制凭证、修改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结账时会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编制财务报表部分应该完善编制内容,除了会套用模板,还应该涉及格式、公式(单元、审核)、计算等。第三节的内容应该充分考察实习内容不应当仅限于一种概念的考察,如基础设置、日常操作、报表查询等内容页列入考察的内容。

(二)材

像其他会计职称考试一样,全国材,做到考试内容全国一致。教材的编写应当参照修改后的考试大纲进行,以考察全面为主体设计思路,主要修改现有教材中的软件模拟场景,因为各省市的教材均是依据本省使用的软件为依据进行编写,新教材应避免此问题。在指定大纲的基础上,明确必考内容,参照全国统一软件操作平台的使用进行编制。

(三)统一软件考试内容

统一软件考试的内容,侧重实务操作,增强应试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当召集国内信息化知名产商例如:用友、金蝶、金算盘、新中大、天顿和考试平台软件厂商例如题无忧,共同依照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信息化软件的编制,以做到全国统一,不依赖于某个单一厂商的软件。

(四)统一考试时间

现有时间每个省市不统一,要完成考核内容全面的要求,必须适当延长考试时间。通过上述考试内容的分析,本文认为考试时间应当以120分钟为宜。

四、意义和作用

(一)统一标准,便于全国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统一

只有建立统一标准,才能促进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水平的提高,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利于全国会计人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二)统一标准,利于维护和管理

只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各个省市的会计人才才能相互比较,便于相互之间流通,进行人才的数据维护,加强人才管理。

(三)建立市场公平体系,利于地方软件企业公平竞争

通过统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减少软件厂商对于从业资格考试的影响,才能保证地方的软件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利于软件企业的公平竞争。

篇4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对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来说,可以分成以下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的记账方式

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主管权利的授权,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相对应的会计核算防范以及计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方向就可以进行相关行业会计科目的配置,在这种步骤完成之后,再经过账套参数的设定,以方便在整个的记账过程中能够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以及义务。然后,还应该按照科学的会计科目划分标准,进行会计科目核算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完成之后进行会计初始余额的展现,这种数据类型的展现就是会计电算化在使用过程中的综合运行模式。

(二)会计报表的实现形式

在会计电算化的运行过程中进行计划报表的模式落实,这种内容的展现就是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进一步实现。将会计资料进行统一性的整理,并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会计对象的区分,将会计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规整,按照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完善。在这种会计报表的形式下进行逐步的规划,使得不同的账号以及账面可以被会计科目表替代。在现有的计算机运作系统中进行从属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的构建,可以将会计科目表进行强有力的组建。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核算改革问题

对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核算改革问题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会计软件的管理

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管理的相关内容就是功能综合化以及技术集成化得特点延伸。管理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关键的内容组成就是预测以及决策,这两种方面的展现主要就是对会计相关的核算内容进行预算方面的巩固,并将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这种内容性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控制会计电算化的事后措施掌控,将事后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可以方便用户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数据的审核,这种审核的过程可以展现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加高效以及快捷的使用优势,以这种优势的内容展现将会计信息体系的构建进行全面的提升。

(二)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控制

在会计业务的流程掌控中,应该将会计软件的初始设计内容进行反复的操作与实践,这种实践过程就是将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控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减少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遗漏状况。并且,在该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操作内容的改进,可以更加完整的进行会计软件的运用,将计算机的内容与会计电算化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融合。

(三)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会计的传统计算模式中,会计的根本性职能就是为了反映与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在会计进行电算化模式的延伸过程中,会计的职能型规划逐步扩展于事中控制以及事前预测的内容展现,在这种能力的展现过程中可以将会计自身的能力进行全面性的提升。并且,在会计电算化的模式下进行会计内容的操作,不仅仅可以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程度以及及时程度,还可以将会计核算的效率以及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的推进。

(四)对内控管理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企业的内部进行进一步的内控管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部门进行相互的限制,相互的制约以及减少舞弊等现象的产生,这种管理内容的完善 就可以提升企业会计数据的安全程度,将企业内控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规划,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篇5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新兴的专业,我院开设该专业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经过全体专业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已形成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2003年7月,我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院校试点专业,2005年9月通过检查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试点专业,以后还将在全省推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

(一)确立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学院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级”水平上,要求毕业生不仅能够用会计软件处理一般会计业务,还要能够胜任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角色,具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工作,即培养财经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按照这种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组织该专业教学,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外,还应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数据库管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

(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在明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该专业的特点分析与研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具体的教学计划。确定该专业“会计电算化类”主干课程应由《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实用会计软件操作》和《电算化审计》四门课组成。为了完善和界定上述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根据这些课程自身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确定了四门课程详细的教学大纲,从而使这四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得到统一,教学组织与管理趋于科学和完善。

(三)制定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建设的实施方案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我们把该专业的教材进一步划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程两大部分,理论教材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教程则要求体现技能训练,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

上述教材先编写成内部讲义,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现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四)加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机房教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阵地。1997年,学院就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投资建成了一个大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四个计算机房,并为模拟实验室配置了一批能够及时改版升级的正版会计软件。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会计软件的快速发展,结合高职教育的客观需要,学院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日常教学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了重大改造:升级硬件质量,增加计算机数量,设置网络环境,安装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等。同时,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学院将专业教室全部改建成多媒体教室。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设施,使得日常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强化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不论从高职教育的要求来看,还是从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点来看,该专业在基本理论继续采用传统课堂面授的同时,还要借助于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学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增强。

保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基本上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1∶1的比例执行。除此之外,每周还安排一次学生课外上机。

演示教学和指导教学相结合教师在多媒体机房内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演示操作和讲解,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即演示教学;然后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里,教师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即指导教学。

配备相应课程的实训教材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验、逐步到位、整体推进”的原则,为学生系统、全面地准备了数十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数据、操作步骤及其参考答案,以便学生能够事先预习,有目的地上机操作。

加强课外上机实验辅导除了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外上机辅导外,还配备两名专门的机房管理员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操作问题和故障。

重视毕业前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为了使学生将几年来分散学习的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系统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为以后直接上岗奠定基础,学院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必须进行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截至2005年底,我院已建立了20个校外会计电算化实习单位,师生不定期地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和调研,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也完善了教学环节。

(六)配备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

学院为会计电算化专业配备了10名专职教师和两名机房管理人员,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措施。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院大力支持在职教师参加财政部举办的不同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师资培训班。同时,学院还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以便快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实行指导教师制度学院坚持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经过精心的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成长很快,现在都已能独当一面,胜任教学工作。

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学院每周组织一次日常教研活动,大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将教学成熟的课程在校园网上设为精品课程;同时,还积极开展校际教学交流、学术研讨和教材编写,对教学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及时改善办公条件学院给每位会计电算化教师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每年报销一定金额的外购图书,接通宽带网,使教师能够方便地学习和自修提高,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明确不同学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方法

根据现有的招生计划,我院既可招收中考毕业生,又可招收高考毕业生。这两种生源在知识结构及接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从而形成了中考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和高考毕业生的三年制高职。虽然二者的学制不同,但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类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该相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对不同学制学生开设的时间和学时数量以及教学方法会有差别。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因材施教。

(二)区别进行不同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

我校是财经类高职学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大部分与会计管理工作有关。因此,对非会计电算化专业也要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为了突出不同专业的办学特点,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应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区别对待。建议财政税务、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这三个专业只开设《实用会计软件操作》考查课程,了解会计电算化账表系统上机操作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方法;对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和电子商务这四个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和《实用会计软件操作》两门考试课程,使学生既能正确领会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达到初级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能水平。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对会计知识和处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宽。因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就是会计知识不扎实,例如对凭证类型与非法对应科目的设置、往来账与现金流量的管理、自动分录与报表公式的定义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为了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通过提问、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回忆有关的会计知识,温故知新。

(四)统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水平的认证工作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认证的权威标准,从实质上就是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了提高我省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办学质量,除了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之外,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管理。

篇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 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 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 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 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 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 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 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 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 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 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 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 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 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 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运作。

篇7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怎样写呢?它的标准格式都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作当中都有什么要求呢?最主要的是参考文献对我们论文的撰写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下面是千里马网站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分析。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章莉,期刊中国商界BUSINESSCHINA2009年第10期

[2]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4).

[3]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3).

[4]刘鹏,刘涛,.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财政监督,2015,(6).

[5]侯丽平,.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综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5,(2).

[6]金美子,.医院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问题及若干见解[J].中国卫生经济,2015,(2).

[7]黄海娟,.浅谈在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中国税务,2015,(2).

[8]何群英,.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财政监督,2015,(2).

[9]黄大双,.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09,(35).

[10]黄浩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梅,.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财政监督,2009,(24).

[2]郝素利,徐北辰,.基于ISM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2).

[3]张鸿冰,.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4]姜宏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对会计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5]景青山,刘雨,.基于VB的会计电算化无纸化考试系统[J].煤炭技术,2009,(11).

[6]程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技巧[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0).

[7]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J].财会月刊,2009,(22).

[8]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利润表的取数公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9,(22).

[9]王珠强,汤义好,.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7).

[10]乔荣,.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错账更正法[J].财会月刊,2009,(19).

[11]胡晓翔,李宗快,.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12]刘红英,李茹,.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13]李乐红,.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行为及其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14]李先文,.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09,(8).

[15]党红娃,.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09,(8).

[16]熊小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政监督,2009,(8).

[17]张县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J].商业会计,2009,(7).

[18]邢萃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9,(2).

[19]魏民,.试论会计电算化的反记账功能[J].特区经济,2008,(12).

[20]田苗,.试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2).

[21]张芳;;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01期

[22]朱振宇;;会计电算化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01期

[23]包根梅;;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年02期

[24]廖俊斌;;试谈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数据资料的管理问题[J];职业;2015年05期

[25]尹彦蓉;;论会计电算化安全与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03期

[26]郭婧洲;;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2015年03期

会计电算化论文参考文献:

[1]胡晓翔,李宗快,.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2]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4).

[3]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3).

[4]刘鹏,刘涛,.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财政监督,2010,(6).

[5]侯丽平,.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综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2).

[6]金美子,.医院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问题及若干见解[J].中国卫生经济,2010,(2).

[7]黄海娟,.浅谈在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中国税务,2010,(2).

[8]何群英,.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财政监督,2010,(2).

[9]黄大双,.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09,(35).

[10]黄浩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

[11]刘建梅,.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财政监督,2009,(24).

[12]郝素利,徐北辰,.基于ISM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2).

[13]张鸿冰,.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14]姜宏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对会计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15]景青山,刘雨,.基于VB的会计电算化无纸化考试系统[J].煤炭技术,2009,(11).

[16]程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技巧[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0).

[17]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J].财会月刊,2009,(22).

[18]张玉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利润表的取数公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9,(22).

篇8

一、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各单位使用电算化会计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没有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在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根本性的变革。

二、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相对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涌出的新问题、新课题的研究和确定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的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改变了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系统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的新特点。电算化理论确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动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和会计档案等,全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会计软件的研制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理论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三、要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章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先着眼于提高会计理论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自身现代化,而且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高级管理人员重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电算化的实施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企业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也很重要,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建立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工作必须做好,否则不能正常开展,如果会计电算化不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企业的整体效益将无法实现。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任何一种先进的工具都必须由掌握先进技术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去操作,实现会计电算化也要求财务人员和有关业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业务人员的工作手段是计算机硬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和其它软件。要保证会计工作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地开展,业务人员就必须掌握使用这些手段的技术和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的,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遇到与平常见到的操作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会计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对经常出现的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将导致系统崩溃。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一方面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全面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技巧。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由于电算化会计对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形势,起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有助于促使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和“管理型”向“智能型”转变,企业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五、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电算化审计 内部控制 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会计电算化给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由于软件本身及电算化系统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脚步,从而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电算化系统实施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但是由于企业自身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许多企业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而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手工核算的替代品,虽然可以提高核算效率,但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审计“脱节”。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而且材料、工资等核算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恰当。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内容随着审计具体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和应用程序审计等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使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一部分控制措施是以程序的形式存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因此,会计系统原来的内部控制已经不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而是带来了新的风险。

(四)技术落后。关于财务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接口问题,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在技术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等工作无法进行,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

(五)人员素质低,综合能力差。现在,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原来的会计人员,他们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工作,虽然他们对会计业务比较熟练,但对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不是太懂,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需要软件维护人员来解决。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内部人员有可能对会计数据进行非法的访问、篡改、泄密,进行造假或做假账,因为审计抽样的限制,有些隐蔽较好的欺诈舞弊行为极难发现。虽然审计人员被赋予了一定的网络权限,但不能获得有关会计报表是否会因内部管理人员舞弊事项而导致重要错报的充分证据,可能会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对策

(一)强化认识,转变观念。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企业财务人员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企业内部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者参加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部门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积极学习有关的信息化知识,实施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特点,在运用现代手段实施审计时,要注意审计信息的备份,为审计软件安装合适必要的防火墙等,从而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

(二)开发高效实用的审计软件。为满足电算化审计的需要,财政部评审和推广的会计软件必须留有电算化审计窗口,以便审计人员用审计软件能够读取系统中的各种会计信息。为了给电算化审计打开通道,就必须不断研究开发审计软件,不断促进电算化审计软件的集成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审计软件很少,应加大对审计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开发或独立开发审计软件。考虑到国际化的需要,要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减少彼此之间的差距,以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对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有所了解,掌握其审计方法和程序控制,并且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

(四)制定和完善电算化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虽然我国在审计方面制订了许多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应用,一些规定中的内容已不适用于实际情况,而一些新增的审计内容在审计准则中又缺乏相应的条款[5]。因此我们应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理论和技术经验,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电算化审计的程序和制度。

(五)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精确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错误报告,从而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有:开展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后续教育,对现有在职的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电算化审计的工作;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当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培养储备人才,在高等院校和专业课程里面,开设会计电算化系统、电算化审计等相关的课程,把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与计算机类的专业相结合,加强配套课程的教育。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已明确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审计系统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刻不容缓,不断地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的内部控制,减少审计的风险,从而为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唐文花.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审计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 6(1):75

篇10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 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 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 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 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 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 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 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 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 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 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 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 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 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 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运作。 转贴于

2.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的变化,也必须要求审计标准和准则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要求。从国际审计 发展来看,在国际审计准则中有专门的条款来详细规定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程序、技术等;从具体国家来看,美、日、英等国都制定和出台了相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 准则和标准。目前我国审计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审计人员标准、质量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但针对不断普及和发展的电算化会计信 息系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过去手工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显然不适应,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准则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加快制定计算机审计相关标准和准则的步伐,更新审计标准准则,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体系,以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为衡量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保证。其 次,在积极借鉴和吸引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要求,实现我国审计进一步适应国际审计发展的要求,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 竞争打好基础。第三,新的衡量标准不仅要包括计算机审计程序、过程、效果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从业标准等衡量审计业务的合法合理性标准,还需对电算化系统设 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步骤、应用软件标准等做出明确性的规定。

3.加大事前系统审计力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除了对使用过程中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外, 抓好电算化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的事前审计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关键。只有切实加强抓好事先审计,才能确保系统设计、开发、运转达到预期标准, 在协调和密切会计与审计的职能联系中更好地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首先,在保证会计与审计各自职能标准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软件应用和分析水 平,在事前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审计过程中避免会计与审计两者间程序设计、开发及操作方面不协调状况的出现,防止在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再进行改进,耗费巨大的人 力物力财力。其次,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过程,监督系统开发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保障电算化系统及其处理的合法 性、有效性、可靠性、保密安全性和可审性以达到会计管理需要应有的质量。

4.完善审计内容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履行的经济检查、评价及监督的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不难看出,电算化下的审计除了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及输出的会计数据 进行审查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及其固有的风险使审计面临着在与传统会计条件下不同的审计内容,扩展了审计的内容。一是,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直接 决定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的高低,需根据审计实际操作情况增加审计审核窗口,重点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合法合规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 性及稳定性进行审查,了解掌握被审会计电算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程序设计,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其次,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控制的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 两个方面的测试和评价,审查是否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规定、系统工作环境是否完善等。第三,为保障获得正确的财务数据,审 计人员必须实现对财务软件的所有模块及相应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观察,必要时要进行手工复核方式。

5.改进审计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积极采用集信息技术、财务手段、环境评估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方法,革新审计方法及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进行审计,实 现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处理的转变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审计人员要充实认识到计算机作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审计工具的积极作用,自觉通过参与培训 或自觉等方式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采用专业软件实现更快速、更有效地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查阅、核对、分析等各项审计内容。其次,可组织各方面专家,包括 会计专家、审计专家及计算机专家等组织专门小组,加强各种通用、专用审计软件和辅助审计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在吸引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各类 商品化审计软件的功能,尽快研制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软件以满足实际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需要。第三,借鉴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经验,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 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电算化审计软件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及普及,逐步推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6.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员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论是从系统的复杂性还是信息处理的综合性,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和技能 外,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等。特别随着我国电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审计人员要切实 认识到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电算化条件下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提供更为客观、真实、准确及有效的审计 信息。

参考文献:

[1]胡晓翔,李宗快: 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2]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2009,7

[3]黄淼: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面临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