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培养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培养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培养方向

篇1

关键词:岗位能力;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48-02

1.引言

高职院校之事,以教学为重。而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可以说,它是学生上课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也是学校体现其办学特色的象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职业技能的提升及职业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课程内容主要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的安装与设计上,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经典实用的教学项目,实现项目的知识目标要求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

1.1 坚持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以素质为本位的教学观、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观以及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

1.2 坚持实践教育的课程理念,加强学生实践素质,加强产教合作,课程设计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专业培养目标及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起点。

1.3 坚持人格本位和终身教育的课程理念,以资源最大化利用主线,强化课程设计的开放性与发展性,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促进学生人格完满,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2 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2.1 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是落实"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等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相对落后,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调整、更新缺乏合理性,系统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学以致用从学理论到用理论指导实践还有很大差距。如何进行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如何制定自动化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开设和整合相关课程,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通过是学生在毕业后数年的发展轨迹,通过职业发展,才能最终确定学生的素质水平。从培养目标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拓展到以技能的传授为主,把能力的培养拓展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导向、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关键所在。

2.2 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依托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采用"1+1"(学校+企业)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今后工作的就业与生存。社会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在这个大学校中,可使学生的视野开阔,尝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社会生活中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娱乐中找出一技之长来展示,相互比较,感受到处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老师和学校不可能替学生包打天下,不可能使学生毕业离校时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博士”,学校的教学只是学生一生学习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更广阔的知识有待于自己独立掌握,更繁难复杂的问题有等于自己研究解决,无限辉煌的业绩要靠自己去奋力创造。而这一切,教师和学校只能为学生做铺垫,色不可能代替学生完成。因此,教师和学校为学生着想的唯一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克难奋进,养成乐学不倦的兴趣,向科学挺进,去发明创造。

要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只有改革考试制度,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可喜可贺的是我国教育的考试制度正在向这方面转轨。但是,教学内容的遴选应该是当前较普遍应用的技术。同时,必须将一些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整合进教学中来。如人机界面技术融入到PLC应用技术中,触摸屏,组态技术融入到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中等。

3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构建与实践

3.1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思路。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依托制造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以实际工作为情景实施真实教学。从课程定位、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以够用、必需为原则进行课程改革,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建设。针对岗位基础技能要求、配合理论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并编写工学一体实验指导教材,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出发,强化岗位适应性,采用理论模块教学和综合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知识、能力、素质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必须进行全面的内容充实与技术提升。

3.2 人才培养方案措施。本专业按照"明确岗位群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领域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顺序进行分析,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企业岗位专业技能需求和毕业生追踪调查,确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专业能力,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由核心能力确定。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目标;具体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由该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决定。在2012级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1.5+2+0.5"改革并实践,强调动手能力提高,实现"发展有后劲、转岗能适应、首岗能胜任"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模块对应于综合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三步"步骤阶梯",每个课程模块引领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和核心课程和。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核心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安排教学,具有阶梯式的职业能力和模块化的技能训练的培养等特点。将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互相融合贯通,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双证融通",及时调整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一体化教学,要求每一学生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相应方向职业资格证书。并使学生毕业后发展具有潜力。

4 结论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经过工学模式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经历来看,职业能力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训练出来的,而不是课堂讲出来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中的主体指导地位中,做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模式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相配套,符合技能培养的规律,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加快提高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学生能在工厂仿真环境下接收职业指导,97%毕业生获得劳动部维修电工(二级级)证书,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学生毕业后敢于大胆上岗,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 邓唯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5):25-27

[2] 斯彩英.高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职业教育研究,2006(2):29-29

[3] 陈冰.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16-20

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research efforts to further,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developmen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made analysi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电气工程已经步入了自动化控制的系统行列之中,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且它还成为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在很多的国家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代表着国家的发展状况,因此电气工程的自动化逐渐受到重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的进步,这就必须保证电气工程的技术的进步。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生产企业而言,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原有的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检测的精度,并且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使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还有可能减少认为操作带来的错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针对电气自动化的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有所裨益。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几个方向

1.1电力系统方向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器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1.2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该专业是重点专业,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气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信息处理学科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

1.3电机与电气方向

电机与电气学科在一体化电机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了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在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方面,研究了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变频电源谐波抑制技术。在高环境、高可靠电机与电器方面,研究了高环境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航天电器的理论与技术、卫星姿控用飞轮的可靠性设计。在新型电磁机构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研究了特种电机、磁性流体密封、旋转轴的在线平衡、电磁成型技术。其中在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特种电机及航天电器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

1.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特色专业方向,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兼备,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问题分析

2.1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性不强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一些电气自动化还处在多岛自动化的层次,多岛自动化具有互不连接、功能单一、信息独享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和作用。

2.2 电气自动化的网络构架不统一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但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网络构架不尽相同,使得依托于网络结构而发展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另外不同企业和商家在软、硬件产品交换过程中,因为程序接口的不一致,影响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交流,进而阻碍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2.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过于受主观支配不同的企业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开发中,由于技术人员思想理论及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过分根据技术人员主观习惯和意识支配,系统的开发平台各有不同,进而导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实际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中的程序和成本增加,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运行费用和负担。

3、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改进主要从科技、信息和开放度三个方面开展。

3.1 科技化是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当出现实用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本着自主创新的思想,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材料的使用,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力求创新,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3.2 信息化则是指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地位应更加突出

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气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技术,都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3 开放化则是要与外界建立一个接口,实现与外界网络的连接计算网络是实现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管理、决策、设计、控制和制造一体化的关键,它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元件和局部系统的管理、监视、调节和控制上,是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远动技术、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核心。

4、我国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

4.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化

现今,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给电气自动化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环境和技术支持。生产型企业要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的目标任务的指引,在不断开放的条件下,提高企业原始、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生产研发出更多的、更高效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系统,使得产品在科技含量上不断提升。国家要将企业确立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相应政策,加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企业要将科学发展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企业发展方向,利用科学手段加快经济增长。

4.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随着社会和工业等对电气自动化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系统将迎来统一化的新时代。实现平台统一化就可以使得自动化项目从设计实验到开机运行的各个环节得到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降低项目费用投资和完成时间。另外,统一的自动化平台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最终用户需求和项目特点,决定统一运行代码的下载地址,是下载到基于Windows NT的软件PLC、嵌入式NT系统、硬件PLC或者是基于Windows CE的控制系统中,将开发平台从最终运行平台中独立出来,

4.3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对于一个合理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来说,结构通用化非常重要。如果企业要实现信息内部传递的畅通无阻,那么整个网络结构从计算机监督系统、现场控制设备到企业管理系统都要能够通用,这样管理层可以利用Intemet/Intranet技术很好地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全程监督。在选择系统网络时,无论选择现场总线还是以太网,都要保证在整个系统范围内的无障碍通讯。

4.4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新技术和标准的不断推出,给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向标准化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接口标准化可以提高办公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之间数据互递的效率,极大地降低工作费用和时间的消耗。当企业使用ERP或MES系统时,基于PC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当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TCP/IP通讯标准时,Pc可以完成管理平台和自动控制之间接口的完美连接。程序接口标准化还能使得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进行数据交换,使其实现无障碍通讯。

4.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将在未来企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要在提升非安全控制系统性能的同时,尽量投入较低的资金完成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电气自动化安全使用会成为未来自动化行业中的新向标,要结合目前中国自动化领域特点,逐渐地对自动化安全系统市场进行开拓,可以先从对安全生产重要性最高的领域入手,再逐渐向生产较为安全的领域转变。

5、结语

篇3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堪称工业现代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识,同时可以称作是一种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使得产品的操作、尖石遗迹控制等内容都可以在无人或者是少人的情形下得到最好的完成,并且是根据起初的计划或者程序来自动的进行的一项技术。整体而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是工作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运行更加经济、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劳动的条件得以改善等多种作用,因此,探讨分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意义重大。

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

关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分别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化方面、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维护以及检修方面、分布式的控制应用方面。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方面,信息技术沿着两个方向向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延伸,这两个方向即横向和纵向,分别管辖设备、系统等和管理层面。横向在管辖设备系统等区域时,通过微电子的应用使得控制系统、PLC等相关设备从明确的定义逐渐变得模糊,同时更是凸显除了软件结构、通讯能力、组态环境等相关作用,以此就会使得网络多媒体的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同理纵向在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渗透时,使得生产过程得以动态监控,对生产信息实时掌握同时还可以确保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维护以及检修方面,目前而言相当简化,当前已然成为实时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平台、语言的、规范的标准的Windows NT。在分布式的控制应用方面,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前凭借数字式分布结构,使得PLC、现场的设备以及相关的I/O设备科学的衔接,从而达到输入以及输出模块都能够发挥出现场检查以及执行的作用。总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表现出相对比较乐观的形势。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概述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一般采用的方式包括三种,分别是集中监控方式、远程监控方式和现场总线监控方式。集中监控的方式进行设计的电气自动化即是将系统中的各种功能进行集中地管理,将其集中在一个处理器上,这样一来就方便了员工进行运行和维护操作,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一般来说,采用集中监控方的操作也是比较简单的,不过采用这种方式设计的技术容易使得处理器负荷过重,影响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并且还会增加电力的生产成本等诸多弊端。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同热机设备相比较而言,它控制的对象更少、操作的频率更低,同时其能够更快速、更准确的进行操作,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具有的一项优势是其具有较多的连锁保护,这就达到了有效控制的要求。参考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种种特点,不难分析出它所具有的一些主要功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于发电机-变压器等相关电气系统的卓为有效控制,譬如对于发电机-变压器组出口的隔离开关以及断路器的控制,对于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变保护控制、励磁变压器等的,对于高压电源的监视和操作,对于切换装置的监视、投退和启动,以及对于低压电源的监视和操作,对于自投装置的控制等多种功能。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基于当前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必将有一个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同时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也会更加适应各行各业的发展。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应当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同时融合着多种多样的技术和创新元素,这样的一个方向进行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疑处处体现着它的重要作用,其中的自动化技术对于控制系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反过来讲,自动化技术的实时创新发展、广泛的应用才促进了电气行业的稳定高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基于当前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以及其飞速的发展速度,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其毕竟会为各行各业以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祖国建,刘桂兰.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六个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1,(08):23-24.

篇4

【关键词】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智能技术,智能技术的实现是依托计算机系统,通过模拟人工智能,促使机器做出智能化反应。目前,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极大提高。鉴于此,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行智能技术,加大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力度,加快我国电气行业的发展进程。

1 智能技术运用效益的评价

智能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远程监控,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自动化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大大降低,运营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并且可以接受并且完成更多不同的任务,目前,已经得到各行业的实践认可。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受到计算机技术的直接影响,原因在于自动化系统主要依赖智能技术完成生产过程和电气运行的在线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且提交给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由此可见,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2.1 架构设计

在电气设计的角度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程序员在掌握过硬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扎实掌握专业的电气知识,设计人员工作过程中要经常与编程人员共同深入实践进行操作实验,熟练掌握操作过程,分析操作要点,预防操作不当,并且针对易引起操作不当的部分予以改进。对于电气编程,编程人员首先要学习计算机理论,掌握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才能够编写出科学的智能化控制程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控制程序息息相关,自动控制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控制时间,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更是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2.2 功能设计及应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数据采集技术,让人们告别了人工数据控制,数据的采集可以方便利用终端设备和控制平台实现,并且第一时间记录下采集的数据,输入到自动化设备中执行动作,自动化控制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监控技术和预警技术是核心技术,由于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巡查,智能技术则成为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唯一安全保障。电气自动化设备借助于智能监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预警,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另外一项重要技术是智能故障录波技术,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对设备故障录波和记录,并且能够智能捕捉波形,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科学性,省去了繁琐的人工故障记录,提高了维护效率。

3 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智能技术,有效提高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针对当前智能技术进行评价分析,然后以工业电气为研究对象,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及功能应用进行分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新型的技术将会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典友.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5(01).

[2]王海杰.论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重要作用及趋势展望[J].科技展望,2015(03).

[3]任铭.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

[4]潘正昊.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

[5]徐建俊.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作者简介

马逸然(1996-),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篇5

关键词:专业设置 专业群建设 职业群

高职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而高职必须根据职业需要设置专业。那么是不是市场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呢?实际上,即便是高职院校也不可能不断调整专业设置。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专业群的设置和建设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一、我院原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不明显

我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这段时期内,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就业情况和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等,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曾涉及较多的专业,有工业企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气技术及自动化、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现代应用电器与电子、电气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不断变化、调整,使得专业改革和建设目标不明确,难以积淀形成专业特色。

(二)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专业的适应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迅速,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且现代社会,人们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能够适应岗位变动的职业迁移能力也是高职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原有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方式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三)办学效益不高

从1995年开始,学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增设比较迅速,如机电一体化、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楼宇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等。而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往往面临较大投入,而这一时期,也正是校、院建设的重要时期,资金、师资队伍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同时,各专业的独立建设难免出现重复投资资金利用率不高,缺乏专业带头人,师资队伍不合理等现象,从而提高了专业建设的成本和办学成本,降低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综上所述,原有的专业设置方式很难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及其设置

我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是指与机械、电气、电子等各类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职业群相对应的,有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

(一)设置原则

第一,有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从校外来说,是依托于现代制造业中各类典型的机电、电气、电子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形成的一类相近专业;从校内来说,我院是一所信息类学院,长期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办学,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长期办学积淀的物质基础、社会关系基础和文化基础为专业群的设置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共同的课程内容。专业群由于是面对现代制造业中大致相近的职业,如电气设备安装人员、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装配人员、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等,因此它们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不少的专业群有共同的基础课程平台或有共同的核心课程,或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课程。

第三,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基础。由于专业群有共同的技术、技能基础,有共同的课程,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专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有共同的师资队伍。专业群的行业背景一致,理论和技术技能基础相同,需要的实验实训设施相近,相应地,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这样,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群落,形成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第五,有核心专业。在依托行业的专业集群中,江苏省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处于核心的地位。该专业的办学历史长,积累的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影响大。核心专业成为凝聚专业群的核心。

(二)设置的方式

以核心专业为骨干,以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为基础,以专业方向适应该行业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方式来设置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它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办法。以专业群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或一个专业基础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也可以设计或增设相近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的细化需要,如电气、机电、电子类典型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管理。此外,专业群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

在专业设置中,我们以行业为背景,以所面向的就业职业群为标准,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和优势进行设置,见表1。

表1 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就业面向分析表

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群、技能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见表2。

转贴于

表2 电气自动化专业群职业素质能力和课程体系设置对照表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成果

(一)以核心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同年通过江苏省信息产业厅教改试点专业验收,2005年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保证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群中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3门课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主编出版教材12本,校内讲义32本,其中《电机与电气控制》、《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有3个多媒体课件获省级奖励。

(三)以专业方向的建设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

我们通过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或一个专业基础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需要,增强专业社会适应性。同时专业群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专业群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

(四)以实训室建设为主完善实训配套建设体系

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我们还十分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学校累计投入近1 000万元,建成了与之相已建成了一个较完整、先进、稳定的实训体系。包括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自动控制实训中心、电子设备实习工厂、机电实训中心等,以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能力培养的需要。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江苏省首批基础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和自动化实训中心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五)以高水平师资建设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成绩显著。教授、副教授占35%以上,博士、硕士超过50%。其中有江苏省级教学名1人,省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333”培养对象4人。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有1项国家级专利,5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5项通过市级鉴定。

(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近4界学生的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超过98%,其中高级工通过率达到30%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近2年社会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0%以上,近5年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机械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首届职业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有着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优势。是适合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EB/OL].nmggzjy.com

[2]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职业分类大典[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群;设置;成果

高职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必须根据职业的需要设置专业。那么,是否市场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呢?事实上,即便是高职院校也不可能随时、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关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专业群的设置和建设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下文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展开讨论。

我院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特色不明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这一段时间内,我院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等,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方面涉及较多的专业,例如,工业企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气技术及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现代应用电器与电子、电气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不断变化与调整使得专业改革和建设目标不明确,难以积淀形成专业特色。

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的适应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而且在现代社会,人们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适应岗位变动的职业迁移能力也是高职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院原有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方式就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办学效益不高从1995年开始,学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增设比较迅速,例如,机电一体化、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楼宇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等。而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往往面临较大的教育投入问题,而这一时期也正是院校建设的重要时期,资金、师资队伍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同时,各专业的独立建设难免出现重复投资,资金利用率不高,缺乏专业带头人,师资队伍不合理等现象,从而加大了专业建设的成本和办学成本,使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降低。

我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及其设置

我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是指与机械、电气、电子等各类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职业群相对应的,有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

设置原则(1)有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从校外来说,是依托于现代制造业中各类典型的机电、电气、电子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形成的一类相近专业;从校内来说,我院是一所信息类学院,长期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办学,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长期办学积淀的物质基础、社会关系基础和文化基础为专业群的设置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有共同的课程内容。专业群由于面对现代制造业中大致相近的职业,例如电气设备安装人员、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装配人员、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等,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不少专业群有共同的基础课程平台,共同的核心课程或者共同的实验实训课程。(3)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基础。由于专业群有共同的技术、技能基础,有共同的课程,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共用设备,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于专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4)有共同的师资队伍。专业群的行业背景一致,理论和技术技能基础相同,需要的实验实训设施相近,师资队伍相应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这样,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群落,形成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5)有核心专业。在依托行业建设的专业集群中,江苏省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处于核心的地位。该专业的办学历史长久,积累的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影响广泛。核心专业成为凝聚专业群的核心。

设置的方式以核心专业为骨干,以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为基础,以专业方向适应该行业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设置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办法。以专业群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或者一个专业基础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也可以设计或增设相近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的细化需要。此外,专业群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我们以行业为背景,以所面向的就业职业群为标准,结合我院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对专业进行设置(见表1);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群、技能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见表2)。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建设的成果

以核心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于2005年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同年通过江苏省信息产业厅教改试点专业验收。

以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保证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群中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等三门课程荣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主编及出版教材共12种,校内讲义32种,其中《电机与电气控制》与《机械设计基础》两部教材设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有三个多媒体课件获省级奖励。

以专业方向的建设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或者对一个专业基础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专业群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

以实训室建设为主,完善实训配套建设体系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我们还十分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学校累计投入近一千万元,建成了较为完整、先进与稳定的实训体系,包括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自动控制实训中心、电子设备实习工厂、机电实训中心等,以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能力培养的需要。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江苏省首批基础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和自动化实训中心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以高水平师资建设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成绩显著。教授、副教授占35%以上,博士、硕士超过50%,其中包括江苏省级教师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333”培养对象4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国家级专利1项,5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5项通过市级鉴定。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近四届学生的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达到98%,其中高级工通过率达到30%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近两年的社会调查显示,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近五年来,学生荣获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机械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首届职业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有着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优势。实践证明,这是适合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篇7

1.您认为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如何定位?学生主要可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2、请对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教学计划总体板块设置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3、请对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管理方案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4、请对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校企双方共同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模式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5、请对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6. 请谈一谈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请谈一谈您认为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先进知识和理念有哪些?

 

以下议题可供行业专家参考:

 

7、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在贵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目前我院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专业毕业生是否满足你们企业的要求?哪些专业课程或者能力对于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比较重要,需要强化?

8.若您接触过我们机电一体化的毕业生,该专业毕业生在机和电两方面专业表现如何?

9、您认为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您认为学生应该更偏重于哪方面?

10.您认为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采取什么方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效,最终使企业愿意接受?

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应用现状;前景探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44-02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1.1 发展前沿

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这几十年间,国家先后对该专业进行过多次调整,但由于该专业涵盖的行业多,适用范围广,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主要表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电气自动化,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人才。

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培养电气自动化方向高端技术人才,而各大高校也不断地扩招,加强专业素质人才,所以,电气自动化正在也将继续迅速发展下去。

1.2 市场发展状况

首先,工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即为工厂的数量和种类的大幅度提升,工厂生产和使用的电气设备随之增多,其种类众多,门类齐全,技术和维修人员需求量很大,从业人员的工资薪金也随其市场需求量大幅上涨,而且,目前我国社会上非常短缺电气自动化专业精英人才,高精尖专业技能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也随之层出不穷地出现。

其次,也需大量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科研人才,很多电气设备和产品尤其是尖端科学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很多专业型和创新型的科研人才,所以有关电气自动化的科研机构逐步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建立,专业科研人员队伍力量逐渐壮大。电气自动化市场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集合了多种高新技术,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现将其具体作用做如下阐述:

2.1 开关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由于生产的规模化和成本节约化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引进自动控制技术,全控型的电力电子开关慢慢取代半控型的晶闸管。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GTO、GTR、MOSEFT等全控电力电子器件相继出现。

虽然全控电力电子开关的出现,给电气设备的控制带去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各器件自身的限制,全控电力电子开关的改进和研究仍在继续。GTO、GTR等双极性全控器件,必须要有很大的控制电流,势必会造成成本高、损耗大、控制电路复杂、安全性降低等缺点。而MOSEFT这种具有较高输入阻抗且为MOS结构的半导体电力控制器件,虽然克服了GTO、GTR较大控制电流的困难,但由于受其通态电压随其额定电压的增大而成倍增加这一性质的限制,MOSEFT电子器件的更新和研究出现较大的局限和巨大的挑战。故而电力电子开关的研究,趋向于较小控制电流,低损耗,低成本和精确度高的半导体电子器件。

2.2 变电站系统的电气自动化

传统变换电路主要采用低频变换,这种变换电路因其变换速度相对较慢和功率因素低的劣势,逐渐被功率因素高、变换速度快的PWM高频变换器电路取代。然而这种变换器电路由于其电流电压的谐波分量在电动机的转子上发挥了作用,造成巨大噪声,其主要解决方式便依赖于提高开关频率,但电力电子器件长期在高电压和高电流情况下工作会经常导通或断开,导致开关损耗特别严重。

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一种在零电压或零电流情况下进行转变的谐振式变换器正占据变换电路的主要市场。这种变换器的研究目前已经趋向于稳定化,主要在于电路简单化的改变和设计。

2.3 电网控制自动化

电网,即电力系统的专用广域网联结,电网自动化控制和调度主要包括发电厂控制、传输线路的控制、终端设备的控制。其主要内容在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的全程监控、分析判断线路是否运行安全、检测线路运行负荷、监测估计电路运行状态。

由于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电力系统的线路越发趋向复杂化,这也给人工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自动化的监测和控制成为主流,电网自动化控制也朝着专业化、集中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工业发展的现代化,这一趋势始终不会改变。

3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3.1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3.1.1 远程监控技术运用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对所有其他地方的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通过设置远程监控系统能够使电气工程大量减少电缆成本支出、材料购买以及人工安装费用等方面支出,使电气工程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益生产模式。

3.1.2 集中式监控技术应用

运用集中式监控方式的特点在于在电气工程中的运行维护很方便,对控制站的要求不是很高,在系统设计上比较容易。它是将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中来进行工作的,而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的繁重,处理速度严重受到影响。在电气设备进入到监控系统时,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将是主机的冗余的下降的趋势,电缆数量加大,投资也有明显增加,长距离的电缆的引入将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上的操作闭锁以及断路器上的链锁都是采用的硬接线,然而隔离刀闸上的辅助接点经常会出现接点不到位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电气工程中的设备无法进行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是相当复杂的,检查线时很不方便,维护量也大大增加,还存在着检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上的复杂而造成操作失误的可能性等,所以说集中监控方式在电气工程中运用比较广泛。

3.1.3 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监控技术是当前电气工程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性最高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电气工程实际的不同间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其监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现场总线监控技术能够适量的减少隔离设备以及端子柜等的使用,能够减少电气工程的大量设备成本投入。加上这种技术拥有远程监控技术的特点,所有电气工程设备均是采取现场安装,选择最直接最省电缆的方式,并且是以通信方式来连接监控设备完成全部监控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大量节约成本资金,增加电气工程的效益。同时,由于设备之间主要是通过通信网络信号设备相互连接,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相对比较强,一个设备出现故障不会波及全部设备,提高整个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在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生活中,自动化成为主流,而电气自动化则主要表现在对设备进行相关技术改造,从而实现运行的高效便捷。电气自动化的主要特点包括:高效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危险分散化、网络开放化,因此实现电气工程在数据采集、监视监控、分析调度方面满足市场对电力的需要以及网络普及对其冲击的改造需求,让电气工程在运行中实现高效运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电气工程高效运行的过程中,安全性依然成为所有技术研发者和设备使用者的关注点,虽然计算机网络危险分散化已然改善了传统的安全隐患问题,但随着生产的大规模建设,以及连锁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电气自动化在技术研发者的关注下,将朝着网络安全最低化方向发展。

4 发展趋势

未来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是:分布式、开放式、信息化。分布式即针对计算机网络危险分散保证网络中每个智能模块独立安全工作的网络结构;开放式即系统具有与外界联通的接口以实现对外网络连接功能;信息化则是指系统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实现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网络自动化和管理控制一体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人们对自动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未来电气自动化除了保证以上三大特点之外,还会朝着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方面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系统人性化,系统安全最低化。

系统人性化和系统安全最低化:伴随着人机交互网络的发展,通过人性化、自动化的电气自动装置,信息提供方能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实用、安全的用电建议,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5 结 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已经在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中以及国民的生活中广泛应用,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生产中需求的不断提升,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生产便捷化,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和创新仍然必不可少,电气自动化技术仍然处在不断革新和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吸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1]武芳军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38(4):105-106.

篇9

姚静梅 国网河北成安县供电公司 056700

【文章摘要】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中,工业比重比较大,所以,工业发展的水平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工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业科技水平。随着科技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工业发展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在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科技也有所进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也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由于电气化工程控制系统具有传统控制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因此, 它的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为了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要加大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研究。

1 目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1.1 存在的问题

①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以集中式控制系统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它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随着系统的应用时间不断增长,其不足之处也逐渐被发现。由于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的仪表为传统型的模拟仪表,属于模拟数字混合体系,仪表的价格较高,容易出现故障,维修麻烦,所以,需要对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其使用的稳定性。

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方式

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一般采用集中式监控方式,它有优势,但也有其相应的不足之处。集中监控系统在进行监控时,只有一个服务器在运行,并且该服务器存储了控制模式的所有功能,这就导致服务器的运行变慢。如果要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所有设备进行监视,就会大大降低控制系统的主机空间容量。因为在进行集中监控过程中由于结构要求会用到很多通信电缆,所以,进行集中监视会大大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成本,有时还可能因为传输的距离较长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采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时,所有被监控的终端都需要使用电缆和服务器相连接,连接的终端越多,电缆的连接结构也会变得越复杂,这样一旦监控系统出现问题,不利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修,从而增大了维护难度,如果电缆连接时出现错误,也会导致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出现问题。

1.2 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① PLC 技术

PLC 技术能够自动编程电力系统工作环节中的各项指令,并记录相关的有效信息数据进行运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耗能。第一,运用PLC 技术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筛选、分析与整合,提高了电力系统智能水平。第二,在电力系统的顺序控制中应用PLC 技术,可以高效控制系统中的各模块信息,并进行有效连接,促进电力系统相关工业的协调发展。第三,电力系统中的模拟闭环控制都可通过PI 技术实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②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第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电力系统的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且电力信号的传播由计算机电缆或光纤实现。第二,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结合了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在电力系统中的输变电、发电及配电、调度各个环节应用广泛。采用计算机传感器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对电力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实现多种变电组合,优化变电站的工作,实现变电和配电的自动化。

③电网技术运用于电力系统

电网技术应用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了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水平。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低。近年来, 电网调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省市、地方等的范围内的自动调度,这和计算机的网络系统控制密切相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集成功能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中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了电网一体化技术。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会继续创新,采用新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也会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水平,使其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如在信息控制和通信管理等方面。只有不断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进行,才能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会采用标准化的接口

因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应用时, 需要监控很多电气设备,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避免出现通信问题,将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会向着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和标准化接口的方向发展,实现电力办公室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数据共享,这样, 电力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就可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处理, 而且使用标准化接口,也可实现不同的电力公司的信息交流,向着电气自动化的国际规范靠拢。

2.3 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将实现控制、保护及测量的三位一体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固定于一种比较独立的状态,而未来时期这种独立的状态必将实现控制、保护及测量三位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具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保护工作可以实现对于设备故障信息的有效采集,而控制工作和测量工作则可提高检测信息的精准度,从而高效、智能化的控制整个自动化系统。因此,未来的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必将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效结合,从而推动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更为完善的发展以及应用。

3 结束语

21 世纪是知识的时代,只有提高了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的智能化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了它的长久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创新,解决目前系统应用中存在的控制问题和集中监控问题,不断培养电气自动化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早日使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上有所突破,全方位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李修伟,陈广文.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民营科技.2011(1).

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未来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technical mean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 also leaps and bounds among Thus, China's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Article in electrical power engineering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in many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discuss its futur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mong the developments.

【Key words】Electrical engineering;Future development;Electric Automation Systems

电子电力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改善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无论是在机械化工厂,还是在办公室办公,电力系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不仅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还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因此,作为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值得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大力地推广和使用。

1.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

1.1 Windows NT及IE两种标准语言规范。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电气自动化领域当中,人机界面操作已成为整个领域当中的发展的主流方向,因其在进行微机系统控制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及易于集成化等优势而使其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此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所使用到的语言主要为Windows NT和IE两种标准语言,从而加大了整个系统在后期维修过程当中的便利性。

1.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集成化。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信息集成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其在管理层面上从纵深方向进行了延伸。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当中,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大多数是利用特定的浏览器来对人力资源或是财务等信息进行存储或是读取,另外还可实时监控进行生产时的动态画面,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第一手资料。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得原来拥有明确规定的相关设备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其相对的结构软件、通讯的能力及统一却在组态环境的基础上而逐渐突出其重要性。

1.3 DCS系统。

现我国工业企业所使用电气自动工程控制系统有很多种类,但其中使用最多的仍然是DCS系统。DCS系统全称“Total Distrbuted Micropro-cessor Contral System”,即分布式控制系统,其是基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于集中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因具有强大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扩充性等优势而使其广泛应用于生产及生活等方面的自动控制领域[1]。但是随着DCS系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其所存在的缺陷也慢慢地暴露出来。比如说因DCS系统的模拟混合体系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使其只能使用模拟的传统型仪表,这不但导致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而且在后期的维修当中也给维修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因此,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从技术上下手以创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1.4 集中监控。

现我国电气自动工程控制系统当中所采用的监控方式大多数是集中监控,但集中监控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因集中监控方式是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于一个处理器当中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处理速度变得极为缓慢,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变慢。另外,因监控容纳了系统当中的所有设备,直接使得监控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主机的空间大大减少,从而使得数量不断增加,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还会因传输距离过长而导致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再者因进行集中监控所使用到的联锁以及隔离器件当中的闭锁设备都是采用硬接线来完成的,从而使得设备的功能扩容操作难以进行。

2.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

2.1 市场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从本质上来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其实也是一种工业产品,若其想获得长期、稳定地发展,那么就必须深化改革企业制造部门的相关体制,不但要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制造部门,而且还要严密观察产业进行市场化之后所带来的结果,以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与市场需求相符。此外,相关生产企业不但要研发并加大开发技术及集成系统的投入,而且还要学会巧妙利用分工外包与社会化之间的协作,以使系统相应零部件的生产能够实现生产化及专业化,从而充分发挥高端装备技术开发研究资源的相互作用,将自主装备制造的比例提升。因此可以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是此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可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工作效率[2]。

2.2 技术标准规范化。

微软件公司因采取了技术标准化不仅使其工程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也缩短了其工程研发时间,同时还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交换及共享。由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策划方案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若想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连接,其必然要使用微软操作系统,也就是说不同办公室在进行通讯时其所使用的技术标准是IP系统,并且其在建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与管理系统时所利用的也是PC系统。技术标准的规范化有效实现不同厂家不同软硬件之间数据的交换,真正解决了因通讯而出现的困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必然会朝着技术标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3 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可实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周期性设计、维护及运行等多种功能,对于系统的设计到投入使用整个过程来说,其不但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还使成本大大降低了。利用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开发系统独立于运行系统,从而能够更容易满足客户需求。

2.4 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设计时,很多企业很少会对其设备控制人员进行职业性的培训。然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实现智能化及集成化,其要求相应的人才也要具有更强的技术专业性,这其中的人才不仅仅是指研发人员及制造人员,其更为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不仅要加强对研发人员及制造人员的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对相应岗位的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安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时可安排相应操作人员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观摩,以让其了解并熟悉整个安装流程,这样相关操作人员对整个系统才能有更深刻的认知。尤其是针对一些不熟悉、不了解或是从未接触过此设备或技术的新员工,更要注意安排其技能方面的培训。

2.5 技术创新。

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我国制定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计划:随着环境开放性的不断增强,我国必须加速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集成能力和引入、消化、吸收并重新创造的能力。基于我国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导,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存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要不断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提升,针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研发,企业必须加大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以为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研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及更广阔的空间。

3. 结束语

“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设置的覆盖面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工业企业或是其他领域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所提的技术及操作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我们还需根据企业需求进一步改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叶晓晖.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