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研究

篇1

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一词。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记账和报账的功能,完成了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的过程。目前,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科学,不仅能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还能提高管理水平。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工作量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避免会计处理过程中因为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更方便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方便领导者随时随地的监督与检查工作执行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因此,会计电算化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会计电算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高校会计软件落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虽然现在网络十分发达,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用ERP、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但相比较企业而言,适用于高校的财务软件开发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够与高校各项经济业务开展无缝隙对接。许多高校往往选择不同软件,这些软件仅能完成各自领域的部分功能,而会计的主要职能不仅集中在报销、记账、报表上面,还要满足管理职能、分析职能、决策职能。这就导致了各个软件无法共享,数据无法对接,妨碍了最终的财务统计,不利于管理层全面的掌握经济业务,来进行宏观分析。(2)高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知识人才。过去财务工作只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对财务人员要求也仅仅停留在掌握相关会计知识、会计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即可胜任。而自从引入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师不太会操作计算机,操作起来不够熟练,至于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复杂的工作更不可及,在操作中一旦出错,很可能导致财务数据丢失,甚至造成系统崩溃。由于缺乏及时备份,很难恢复原有数据。所以,学校缺乏专业性知识人才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发展。(3)高校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比较落后,难以结合会计电算化配套使用。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制度仍然沿用手工记账时候的会计制度,采用电算化后却没有相应的改变。另外,加上学校内部过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使得会计电算化功能仅仅停留在日常的输入、输出功能,而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预决算功能,完全忽视对学校整体管理的控制。因此,长此以往高校财务工作也因此受到严重阻碍。

3会计电算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解决措施

(1)选择适合高校需求的软件公司,增加会计软件系统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不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财务软件要及时进行淘汰和更新。所以要选择适合本校管理需要的会计软件,同时与软件开发商达成合作协议,进行长期维护。把自己要实现的功能及时反馈给软件开发商,并协商进行相应模块的软件开发,升级软件系统,在核算基础上增加管理、分析、决策功能,建立与其它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分享。学校财务部门还要与网络中心进行联系,建立高效、及时的网络体系,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黑客的非法侵入,保证财务信息安全,为学校的财务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才能保障会计电算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熟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其次,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除了要保证会计人员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学习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制作excel表格,完成相关数据嵌套和链接等。定期组织软件开发公司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各个模块功能的讲解,并把管理、分析、决策等功能很好的带入到财务管理中,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后,加强数据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技能,及时对账务进行备份,定期对电脑进行杀毒。全方面地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有序地发展。(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是完善会计制度的前提。只有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改,然后制定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根据会计电算化自身的特点,制定并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其次,建立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规定。强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的实现,加强对学校整体管理的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最后,制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财务会计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求由专人负责制,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方便随时查找和调阅。

4会计电算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会计电算化在高校收费核算中的应用。建立好高校收费核算工作,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学费的收缴情况,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学生收费主要由收费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三个系统来实现。收费系统主要包括初始信息、应收费用和实收费用三个方面,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十分便捷的管理收费。收费管理系统能考查在校生的学费、宿费的缴纳情况,毕业生学费的欠缴情况,成教生学费的收取情况,通过这些分析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变化情况进行收费调整。网上查询系统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学校收费情况的了解。学生和家长可以在任何地方查询学生缴费情况;学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自动查询功能了解学校的财务情况。(2)会计电算化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过去工资管理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查询起来比较困难、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建立电算化的工资管理系统,有效的把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相结合。由人事部门提供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入职时间、学历、职称等,建立人员基本信息档案,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工资核算。这样便于员工查询工资情况和变动调整情况,还能参照实际的工资信息来分析整体的工资状态,为工资计算提供依据。(3)会计电算化在高校部门管理中的应用。高校内部是由各个部门构成的,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都能通过会计电算化进行实现。学校要建立针对部门的科目,也就是建立部门项目账模型,这样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自动成账模型的建立。在高校管理中应用电算化能够快速查询掌握高校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及资金支出的流向和用途。从而使相关工作人员准确地了解财务状况,各部门资金是否与每年财政的预算申请资金相符合,是否存在结余,以便更好地开展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合理控制高校资金支出。

作者:韩菲 单位:沈阳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云辉.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38-38.

[2]宋芸.网络财务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3X):61-62,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应用 管理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也由传统的记账、算账与报账转变到参与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较高层次。现代会计的主要职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深入研究资金、成本、价格与利润之间的变量关系,努力提高经营效果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实现由单一核算向全面核算的过渡,由静态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向动态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过渡,使会计工作真正实现反映过去、控制现在与规划未来的职能与任务。会计工作实施电算化,可以有效减少人为的误差,大大增加会计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使会计信息实现及时、快捷的传送,对企业了解市场行情,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不仅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比较缓慢,而且使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无法应用。企业成本核算、销售分析、经营考核等工作都无法做到及时与准确,会计数据利用价值低,不便于进行事后分析,会给企业投资、筹资等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效率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1 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会计软件

当前市场上的商业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如用友、金蝶、金算盘、速达、管家婆等,并且每个软件还分单机版、局域网版、网络版等,而且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在选用商业软件时,不应盲目追求软件的“大而全”,而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用于本企业财务核算与经营管理模式的模块,例如一般企业只须选用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财务报表等几个软件模块,就基本可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一些企业内部的实用管理模块,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系统为企业提供理财与核算方面的服务,又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满足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的企业是全国性的连锁企业,所以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就选择了网络版的财务软件,这样总公司就能第一时间看到全国各地各分公司的运营情况,并且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研制了库存管理模块,并且与财务软件实行了对接,很大程度提高了库存商品的管理。

2 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3 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软、硬件设备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使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客观要求。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拥有众多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知识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4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5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5.1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5.2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严格执行安全和保秘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5.3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制度和使用权限制度,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会计资料,应该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财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按规定顺序及时归还原处,若要查阅入库档案,必须办理有关借用手续。公司内各单位若因公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经本单位领导批准证明,经财务经理同意,方能由档案管理人员接待查阅。存放在磁介质上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将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会计科学融为一体的学科,在企业财务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它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当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会计电算化中,加强内部控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同时也应该完善内部控制的规范性。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很大程度上存在职权重叠的问题

在传统手工会计中,权限体现的十分明确,每个会计人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操作的部分没有重叠,出了问题责任分明,更能充分发挥职能权利。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系统里会计信息全面,很多工作都可以一岗解决,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对重叠工作的人员进行合并,但是在减少过程中会使一些不相容的岗位没有实质性的分离,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会让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有机可乘,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好的职业风气。

(二)会计电算化缺乏专业性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较慢,加上我国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存在着极度的缺乏,导致人们对会计电算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很多企业里,大部分员工没有受到过深层次的培训,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所以他们在操作时候只是会计电算化的皮毛,没有充分掌握其中的理论,对一些流程没有规范性,工作中也没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对他们进行解答,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存在着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也会有很大的问题,这样不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且会使企业的财务体系紊乱,降低企业的效益。

(三)会计电算化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人们缺乏对其的认识

虽说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企业,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处于底端,其实际效用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目前,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 有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能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 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则可有可无。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也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整体电算化程度虽然不高, 但90%的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集团都采用了电算化, 如果不建立和完善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则会使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 那么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高效率则是无效的。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坚持权责分离的原则

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对比传统手工会计,它的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很多重叠,带来不方便,所以企业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也应该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坚持职权分离的原则,会计人员做好互相监督和制约的职能,让会计工作有个良好的风气。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已经开始使用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并没有充分应用到它的精髓,粗略的认知让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所以,我国企业应该多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有,内部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企业内部,我们也可以安排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家,在会计人员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请教,得以解决,不会出现堆置现象,让会计人员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性知识。

(三)合理引导企业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知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是相对较晚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成长和完善,合理地利用它可以适当地节约经济成本,并极大地改善工作效率。面对现阶段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的政策对它们进行引导,切实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效用的宣传,以真实的企业效益为会计人员带来操作的方向,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以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及功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水平,经常性地进行一些会计电算化任务培训,鼓励员工去积极地学习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进而全面提升企业人员对其的认识,加大对其的使用频率,促使会计电算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充分应用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财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划内容并组织实施,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对会计人员组织培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并且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引导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大宣传力度,让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高效发挥出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隋健.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

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日益发展,过去的手工记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迎合当前企业的需要,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电算化系统。因而,本文研究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作为信息化有机内容之一,会计电算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时期:理论探索与设计阶段,软件设计发展阶段,推广完善阶段,和公式信息系统融合阶段。会计电算化,即通过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利用电脑来开展该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引入到企业之中,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浪费,另一方面还能够明显改善会计信息。利用该系统来分析企业的历史数据,为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帮助,在改善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充分确保公司健康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引入到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一些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即通过过去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工作。对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过去的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具体实践之中,一些企业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手工模式来处理账务,导致电算化相关制度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同时,部分企业制定的电算化制度甚至与国家规范相背离,究其根源,使用过程中并未切实考虑相关法规制度,也未充分掌握其内涵所致。

(二)对会计电算化缺乏足够的认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电算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有许多中小企业职工没有认识其重要意义,片面的将其看做一种记账工具,这样在实践中非常易于引发大量问题。电算化应用的最初,一些公司根本不了解它,同时公司往往一味强调其可以为自身增加收益,却没有注意到其主体功能效益。实践中,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省时、增效的工具,没有考虑其决策功能。

(三)会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有待于提升

会计电算化基本上通过电脑来处理会计信息,然而,具体的实践中,依旧必须通过人工将原始数据录入其中,同时一些重要操作同样离不开人工执行。由于当前一些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进入相应的资格考试时还没有要求电算化的内容,使得他们普遍缺乏相关理论与技能。然而,对他们开展短期培训之后,无法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电算化水平,同时一些会计根本没有掌握大量的电脑知识,平时当电脑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能尽快进行修护,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对策分析

(一)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构建起完善的制度,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事务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当一个组织机构引入会计电算化后,它的财务数据形式、核算方法以及步骤、相关档案保存等方面均将出现很大的变化。制定相关制度,不仅仅应当兼顾国家相关规范,还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电算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提高认识

广大中小企业应当尽快将全体制动的思想转变,使管理层与会计清楚地意识到电算化的含义,另外,应当积极进行自学,切实认清之所以要应用电算化系统,旨在深入改革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的经营运作。相对于过去的手工处理模式来说,核算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信息保存形式、处理方法与步骤同样有所改变,同时,公司的相关制度与财务分析技术同样发生明显变化。

(三)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如上文所述,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人工操作,其对相关职工的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职工不但应当具有会计基本知识,而且还应当具有管理以及电脑等方面的知识。具体的实践之中,要能跟公司现状相结合、相联系,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使中小企业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使其分析决策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必须切实强化对会计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学会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令他们积极地、熟练地使用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从而提升财务分析能力。最后,积极与电算化系统供应商取得联系,充分发挥后者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来对自己的职工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渐在广大中小企业中普及,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相关制度不完善,认识薄弱,职工专业素养落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鉴于这一个方面的原因,今后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雪芸.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3,1:28-29.

[2]卢瑞杰,徐欣.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3-4.

篇5

关键词:成果导向;会计电算化;适应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而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会计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实际反应能力,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与广泛应用,因此,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实践能力较弱、情感素养养成不够等问题。笔者利用成果导向模式,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且过于笼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掌握某一个软件的操作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此过于笼统化。尤其是部分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是让学生具备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掌握会计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但恰恰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得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的培养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对学生们的未来预期也不够明确,根本不足以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操作的重要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获得满足感,也会慢慢失去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兴趣。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师仍是课程学习的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事先准备好教案,给学生灌输知识。虽然近些年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变,但是仍有部分会计电算化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舞台,学生则成为了教学的配角,只能被动接受专业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丧失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锻炼,无法获得探究学问的成就感,使会计电算化课堂失去了活力。第三,对知识的积累过于看重,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电算化专业知识及操作程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追求的唯一目标,正因如此,师生都忽视了正确学习态度的养成。会计电算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与影响,知识情结过于严重,对学生传授知识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但知识固然重要,可学生们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学会思考问题,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这也是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第四,学生情感素养的养成稍显不足。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于刻板、冰冷,注重个体的单打独斗,特别是在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自私封闭的不良心态,十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事实上,学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外,还必须要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学会团队协作,这才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

2成果导向模式的特点及其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1994年,威廉姆思巴迪首次提出成果导向模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强调的是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对教育成果进行明确,基于成果导向模式的教学过程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其开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通过学习获得学生的预期结果,使学生成长。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基于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将其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以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要想使成果导向模式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适应性,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制定明确的学习成果。成果导向教学出发点并不是教师应该教什么,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怎样的成果。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成果与清晰的成果路径,紧密围绕成果开展教学思考与教学计划尤为重要。如,以工资管理系统为例,要将学习成果定位在能够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上,能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的工资管理系统设置。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岗位工作需求相符。因此,基于成果导向模式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解决了传统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且过于笼统化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岗位,入职即可上手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第二,突出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上,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知识构建。会计电算化教师则应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如,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学习上,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事先预留问题,让学生们亲手操作,亲自总结、发现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实在是难以解决再给予相应的引导与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完全作为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旁观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而是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要为学生们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合理把控整个课程的走向。第三,注重成果的实现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果导向模式固然是以成果作为根本目标,但是成果的实现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只有让过程科学、合理,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与现实工作的良好对接。如,在以购、销、存财务业务为一体的管理上,在采购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考虑材料成本、质量以及最优采购量等诸多因素,在销售过程中学生则要强化自身的盈利意识,因为销售收入决定了利润。在存货的管理上,学生则要防止出现存货过多、资金浪费的问题。这一系列的管理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过程中,各个角色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完成各项分工作业,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是为解决问题和实现成果服务的。第四,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会计电算化学习是一个知识的融入、能力的提高、成果实现的过程。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尽办法获得会计电算化知识,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从而享受学习,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3结语

成果是能力的重要载体,基于成果导向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成果导向模式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未来发展意愿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方向。深入探讨与研究成果导向模式,将其更好地运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是今后会计电算化教师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曾宪胜.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吉林教育,2014,(29):89-90.

[2]王梦梦.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4,(32):47-48.

[3]黄翠云.试论如何提高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下),2015,(09):114-115.

[4]孙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中华少年,2016,(06):93-94.

[5]王艳.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4-65.

篇6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对大部分非专业的人来说,会计电算化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我国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简化说法。要想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我们还有很多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相应人才的选拔、合理制度的确立、对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等等。所以,我们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寻找最合适的应用方法。

一、医院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无论在哪一个产业中,其内部控制都是关乎它是否能获得经济效益、合理管理的关键。在医院这样一个对与规章制度等要求更为严格的地方,加强内部控制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内部控制也不例外,无论内部建立的制度多么完善,它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然而会计电算化这种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方法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许多人力无可避免的错误。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处理所得数据的可靠性。任何公司和产业的经营管理都少不了会计报表等资料,现如今的医院管理阶层更是愈加依赖这些会计电算化产出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加强调,但是要想加强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就不是简单地口头强调,只有加强内部的控制才能保证每一条信息每一份报表的完整,从而为上层的决定提供准确资料,保证公司收益。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系统错误。以往的人力工作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错误,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这些错误只要用心还是可以查出来的,甚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之后,许多问题都是出在程序上,这样的话,出现的问题就不是简单地一个,而是连续重复的错误。还有就是在医院大量的文件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人为的毁坏,然而这些问题却是计算机难以发现的,甚至会出现有心人利用这些漏洞牟利的情况。所以,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加强我们的内部控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信息收集处理效率。在一个大型的医院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和信息,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我们很难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导致许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因为我们的技术管理不完善而出现。

二、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相比于其他事业单位,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对专业领域的重视要明显多于其他方面。正是因为管理阶层对会计方面少了些重视,直接导致了医院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相关的规定也并不完善,这才导致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会计电算化之后出现了很多程序方面的工作,以往从事传统会计工作的多数人无法再胜任这份工作,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又处于紧缺的情况。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字信息转化为代码等程序信息并交由程序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省去了不少人力资源,但是同时由于机器的冰冷性极易让资料出现错误,造成数据的不必要损失。第三,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任务是由机器来承担,如果工作过程中真的出现问题,由于工作的分配不确定,每个人的职责含糊不清,导致最后责任无人承担,这也很容易让一些有心人从中作梗,牟取利益,给医院甚至病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设计内部控制时保证其集成性和协调性。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来源,而这些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由公司中的业务部门负责,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和外界系统相接触、相连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集成性。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时也要保证它与会计信息拥有一样的集成性,保证各部门、各级别的工作人员之间良好的信息交流,确保内部的通常交流。在现在的各个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是普遍存在的应用,所以我们在内部的规章要求中,要确保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呈报,保证得出准确的信息。比如在医院之中,最常见的就是药品、医疗设备费用、门诊费、住院费等,那我们在这些费用的审核与上报过程中就要尽量的简化、智能化,当然还要实时监测这个过程,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上报处理,以免出现更多类似错误。

(二)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注意其相对应组织机构的调整。在提倡使用新兴的会计电算化技术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它会与原有的组织机构等产生许多不协调甚至冲突。因此,作为合格的医院管理层,在发现这类问题后就应该及时寻找解决方法,对相应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技术与部门之间拥有良好的协调性,这样在保障了我们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防止出现工作人员在其位不谋其事的现象。比如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医院可以对原有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对电算化的了解程度。或者我们还可以精简团队,重新选拔在这一方面有着专业知识的人员。只有确保了工作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我们的会计工作才能进行的更为通畅。

(三)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注意进行准确的职责划分。就像在上文中提到过的,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我们简化了许多人力,大多数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来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而出现问题。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传统会计业中常用的职责划分方式,保证一个任务由确定的一个或多个人来承担,这样明确到人的分配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警惕性的同时,还能避免许多舞弊或者欺诈行为的出现。当然,在一个工作小组或者一个部门内,我们还要建立责任轮换机制,让员工们能够长期保持工作的热情同时也不至于让他们出现腻烦的心理,确保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工作的长期实时性。

(四)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注意进行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机构,它的管理要求一向都是较为严格的,尤其是对档案资料的保存和管理。除了对病人信息的保存保密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对会计信息的保存和处理,及早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份档案的完整。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过程省去了很多人为记录的数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却都存在了计算机中,这样看似保险,但是计算机有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恶意的攻击从而导致信息的更改或者毁坏丢失。当然,为了万无一失,我们也要准备好应急措施,比如紧急修护系统等等,以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计可施。

四、总结

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等是任何一家企业工作中的重点,医院当然也不例外。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算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迫切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也在一点点融入我们的生活。当然,在加快电算化进程的过程中,我们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根本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医院管理工作,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钦全.医院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72-73.DOI:10.3969/j.issn.1671-4695.2009.01.035.

[2] 刘朝燕.建立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4):97-99.DOI:10.3969/j.issn.1674-0688.2010.04.035.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48-01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时展的需要,知识追求的目标已经从追求是什么、为什么转化为追求知识的应用和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一、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职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撰写案例报告等对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操作实践,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答案。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现实。

(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辩论、模拟实验等组织形式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增强凝聚力。

二、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穿插和运用案例教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以及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期末处理等实务操作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效果更佳。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合理选用案例。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在案例的来源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二是充分搜索,利用已有资源。例如,从网上下载或从相关学科书籍上寻找等。三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手工会计实习时,教师可从中收集部分会计资料加以整理作为教学案例。四是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2)分析感受案例。在选择好恰当案例,将案例交给学生后,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步骤和途径。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具体实务操作或会计职业实际情境特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事件,体验会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查询、分析、解释相关信息,学会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案例分析时可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在指导分析时,教师可针对案例逐个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例如,某案例要求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制作某公司的损益表。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要利用财务软件制作该公司的报表,先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编制报表时,是采用模板生成还是自定义生成;如何设置报表的格式、定义报表的公式等。

(3)实践解决案例。在提炼理论、分析案例后,就要具体实施解决方案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中,有一部分案例是经过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解决,还有很多案例要通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上机实务操作完成。前者要求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分析案例正确应用理论的成功所在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理论的失败之处。而后者则要求学生熟练财务软件操作,找寻和验证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软件的某些操作及步骤加以指点,而具体全面的操作要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例如,要让学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总账模块的使用,教师可选用某企业的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资料,包括初始化设置、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出纳管理、账簿管理、银行对账、结账等环节,让学生模拟该企业的会计人员,自主完成账务处理。

(4)总结与报告。案例教学源于理论,起始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归到理论。案例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学生最好还要独立撰写报告,将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和在案例解决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

三、结束语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案例教学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让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课程调整; 调整原则; 调整内容; 解决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7―11―20

作者简介:张素云(1965―),女,汉族,山东省成武人,山东菏泽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 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一、调整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提高操作能力

一般的本科院校、普通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会计相关专业(比如审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和程序设计知识。

(二)创新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各院校的办学层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创新地设置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确保主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重点课程,综合相近课程,大力开发新技术课程,逐步增加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及发展能力。

二、调整课程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科学地发展会计信息化,推动会计改革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程的选择是由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只有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才能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照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培养目标也应划分为同样的三个层次。

1.初级人才的培养, 即会计信息软件操作人员的培养。培养初级人才的目的是满足各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应用初级人才的需要,其要求是通过会计软件基本操作技术,能够完成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学生层次应该是会计专业的中专、专科、高职。

2.中级人才的培养, 即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养。培养中级人才的目的是满足各单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及中专教师的需要。它要求在初级水平的的基础上具有会计信息化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维护能力,并具有会计信息化应用实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层次应该是会计及会计信息化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层次以及非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本科(如审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层次。

3. 高级人才的培养,即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的培养。培养高级人才的目的是造就高级会计信息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满足会计信息软件的开发、研制,会计信息化的高层管理和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需要。高级人才是在中级人才水平的基础上还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能力,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等需要。学生层次应该是会计信息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层次。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省略了文化基础课及会计课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

(一)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1.培养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的调整

基本技能课:应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如适当地增加课时等。

财会基础课:与会计电算化时代基本相同,只是要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为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教育课:增设体现信息化特点的课程,如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ERP软件操作等课程。这几门应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点专业技能课。

2.培养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的调整

基本技能课:在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同时,增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维护、Visual Foxpro 或SQL Server等课程。

财会基础课:与会计电算化时代基本相同,另外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还可以增设一些选修课,如预算会计、商业会计、银行会计、涉外会计、财会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

专业技能教育课:增设体现信息化特点的课程,如会计信息化、ERP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

3. 培养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的调整

基本技能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维护、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高级编程语言C等。

财会基础课与会计电算化时代基本相同。另外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还可以选修预算会计、商业会计、银行会计、涉外会计、房地产会计、财务分析、财会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公共关系等。

专业技能教育课增设体现信息化特点的课程,如信息化会计与审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电子政务 、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ERP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二次开发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尽管存在以上差别,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却是各校的共同认识。会计课程实验内容也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水平)重点放在实训操作上,既抓手工操作又同时抓会计信息软件的操作,强调独立做账。二是(中级水平)在熟悉操作的基础上,比初级多掌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三是(高级水平)在掌握以上两种技能的基础上,能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软件的二次开发。在实验教学中应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这种差异。

1.制订实验大纲。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院校应根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编制适合本校实际的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内容、总体要求、实验软件的选择、实验课时的分配等,并将整个课程的实验教学分解为具体的若干实验项目。

2.选择或编写实验资料,根据各层次的实验大纲,设计具体的实验项目。若能选到合适的实验教材会更好,否则可以组织本教研室相关人员编写实验讲义,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3.实验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层次的实验大纲和实验项目各有侧重地配合不同的理论教学内容,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讲完相应的理论课之后,在课堂上或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紧接着进行相应的单项实习。

4.制定实践考核方案,实践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35%,其内容为平时的课程教学实验。各项实验应与理论同步进行,每个实验学生必须认真写出实验报告,试验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资料、实验数据等,并将实验数据以磁盘介质的形式保存。学生每次实验都按百分制评出成绩,取总数的平均值为实践环节考核成绩。

5.社会实践内容:

(1) 社会调查。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应安排1~2次的学生集体到企业调查。

(2)上岗实习。联系企业或会计事务所,并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们亲自上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业务技能的训练。

四、要落实新的课程体系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院系领导应更加重视。会计学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特别是会计实验教学硬件、软件的购置、教材的选定或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等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2.高校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的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这与目前我国设置会计信息化方向本科和研究生的高校很少有关。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修并参加培训,院系领导应给以鼓励和支持。

3.会计专业教材内容落后。比如说会计信息化教材和网络会计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新的会计信息化教材或由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暂时过渡等。

4.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应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信息时代,课件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更多地运用于课堂,提高课堂信息量并节省课时,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地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会计信息环境下,课程内容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要以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课程体系的导向,让信息化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学科体系。以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三个知识层次为培养目标,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大胆删掉旧课,合并课程内容中重复量较大的课程,增设新课程,重新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组合,以体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同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将来课程体系还会不断调整,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黄正瑞,黄微平. 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1) 50~52.

篇9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制造业会计电算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不少先进制造企业己参与了国际化大循环,但是与之适应的成本管理系统尚未跟上,因此,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被提上日程。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会计类刊物,而且工程类刊物也刊载了介绍了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因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应用是与先进制造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先进制造技术又是中国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上述理论上的介绍研究形成鲜明对照,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作业成本法对大部分企业并不适用。由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环境还不太成熟,故而基于作业法的成本管理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非常广泛,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剧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努力把ABC/ABM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其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作业成本法应用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国内外作业成本法应用理论的研究进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的研究历史不过50年左右,在世界各国管理、会计专家、学者等的共同努力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和方法研究己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提高企业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理论和应用上也有众多创新。综观目前的研究和应用,尤其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审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对作业成本法应用基础的研究中,几乎都是通过定性分析构建规范的流程来探讨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基础,对于企业原有成本系统的评估以及作业成本法的选择过程大多是借助国外及国内的部分企业的研究经验,没有形成量化的模型,凭借直觉,因而缺乏较强的说服力。

2.过去许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偏重于理论探讨,缺乏理论的实践检验过程,在实践应用环节出现了与理论脱节的地方,有些方法和研究出来的模型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不能适用,有些只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方法,在企业中没有进行实际的运用。

ABC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机器设备折旧等费用在实践中都是作为相应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划归到各作业成本库,因而在作业成本法下的固定成本数额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成本通用成本性态模型在应用上需要改进。

ABC系统是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两阶段成本分配系统逐渐发展到多阶段成本分配系统,以前对二阶段作业模型的计算及应用很多,而对多层成本作业模型应用研究很少,而在实际企业的操作中,需要解决大量的多层成本作业问题。

对于基于作业的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和盈亏平衡模型的应用己经研究成熟,在更多的情形下,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并受到多种资源的限制,对多种产品组合基于作业成本的量本利分析法大多采用线性规划模型,通过设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计算求解过程相对复杂,只有通过计算机,手工计算非常困难。

标准成本主要包括数量和价格两方面的确定,作业成本标准的落实,是整个标准成本控制的关键,在标准成本作业执行层如何确定标准资源消耗量,在理论上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实际中准确地进行计量却比较困难,作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

作业成本预算目的在于预测未来期间组织对资源的需求量,而这些需求是由未来期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所决定的,作业成本预算编制的步骤与传统预算不同,开始于下一期间产品或劳务的需求水平,即销售预测按照作业基础预算基本模型进行作业预算,但是在实践中却很难预测产品或劳务在下一经营期间的需求。

3.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以成本控制和核算为主线,多从战术的角度进行,而缺乏战略高度的分析,因而往往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同时也没有做到成本同企业的资源培植和消耗相协调;成本控制研究仅停留在简单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上,忽视了知识、信一息、技术等资源对成本和成本控制的影响。

4.目前,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相关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结合是零散的,个别学者提出了一些思路与想法,但是提出缺乏系统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中的运用。

二、我国企业实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应用对策

1.实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并行的方针。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定位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成本管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从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看,成本管理要采取传统(现行)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并行的方针:传统成本法是基于现行的会计准则,其目的是满足财务报告的需要;而作业成本法是基于成本形成的本质―作业,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满足成本核算准确性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

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追求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意义并不大,但并等于作业成本法对于这类企业就无作用,他们同样要追求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同样有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要采用现行的成本法以满足财务报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而对于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企业来说,在成本核算满足财务报告需要的同时,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和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企业,为兼顾会计准则的要求和成本管理有效性的需要,应该实行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并行的方针

2.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财务会计主要根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三份财务报告的需要,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搜集原始数据来源,然后按照统一会计准则或法则加工成会计信息;它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受国家会计准则的约束,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的使用者。而管理会计的最终报告具有多样性,因此,其原始信息来源一部分是从财务会计信息中取得,另一部分是财务会计信息中未包含的信息,需要从企业经营活动中直接取得,然后使用计算或分析模型加工成会计信息;它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不受会计准则的制约,主要是为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服务。作业成本法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更多地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而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方面还是薄弱环节,有的甚至是空白。同时,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此,实行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并行的方针,必须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3.加速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价值的信息系统,专门用于企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各种会计数据,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它遵循会计法规、制度,运用会计所特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从价值方面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以辅助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由于信息技术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已经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当中,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扩充,管理功能在不断的增强,而且已经紧密的融入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有多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根据前述所知,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和所需数据的多样性,是人工操作无法满足的,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加速推进会计电算化。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

作为审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审计质量对提高审计结论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记账中,企业财务审计只能通过对纸质资料进行审计,成千上万的纸质凭证、报表、账簿等过大地加大了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严重影响着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开始尝试应用和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通过现代化的审计软件,实现对企业财务审计的有效监控,让繁重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计算机辅助审计融合了会计、审计、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随着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1]。

1企业内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内容

相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机构的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因其审计内容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计算机审计要对计算机本身进行,包括计算机的工作系统、硬件、软件、存储数据信息等,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计算机审计软件的问题。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审计要针对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会计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进行详细的审计,通过将这些资料转移到计算机设备上,审查出一份真实和公正的结果[2]。

2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软件高效、简便的操作系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1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在正式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之前,企业审计人员要及时对软件的内部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并把握好审计工作人员对电算化软件的依赖性,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三种方式:一是详细分析测试系统;二是选样测试系统;三是评估审计资料中数据的安全性[3]。

2.2保障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要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此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使用情况是否可以满足审计方案实行的要求,进而有序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4]。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并提供修正的建议及方案,从而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制定出较为严密和完善的计算机内部审计制度,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真实性,保证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

2.3辅助企业现场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可以用于企业现场的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审计时,计算机辅助审计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进行选择性的收集、转换和分析,这是企业现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审计人员要对企业财务信息中的控制风险和弱点进行数据的收集,再将数据信息转移,依据审计方案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企业现场审计的质量和效率[5]。

2.3.1财务数据的收集财务数据的收集也被称为导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数导出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将财务数据的形式转变为通用数据库的格式,这种导出方式应用的较为普遍。二是不需转变,直接使用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备份,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三是从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软件的原始数据库表中导出财务数据[6]。

2.3.2财务数据的转换财务数据的转换指的是迁移导出的数据。目前,审计人员常用的迁移方式是网络下载,用自备的电脑连入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再获取一个合法的网络账户,直接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中导出财务数据[7]。还有一种方式可以用来转移财务数据,这种方式需要一条网络线在两台电脑之间形成对等网,将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数据目录进行共享,才可以拷贝到另一台电脑。

2.3.3财务数据的分析财务数据的分析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二次数据加工作用,逐次过滤和统计财务金额、摘要、科目等项目,再进行快速的数据运算和整合,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得出财务信息变化的实质性原因。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通过客观、快速的计算和分析工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企业内部审计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模式分析

在了解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操作方式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内部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模式,这对充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1通用型计算机辅助审计通用型审计软件,简称GAS,这种模式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GAS可以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合法高效地访问和获取企业财务数据库的平面数据和资料,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8]。GAS在测绘上的作用较为突出,通过测绘计算机中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获取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数据,帮助审计人员调查分析出更加合理清晰的审计结果。GAS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不高,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

3.2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是通过集合计算机各个系统的代码,将程序迁入到审计系统中,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能够及时监控各项交易,记录和检查交易过程中的细节,还可以代替审计人员定期地浏览和检查设计性文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为企业内部审计发挥较为广泛的作用[9]。在应用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时,需要注意时间上的适用性,否则会降低系统的运行质量,这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优化,才能实现系统全面的高效性能。

3.3通过电子表格系统进行辅助审计EXCEL、LOTUS等软件都属于计算机电子表格系统,这些常用的电子表格工具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另一种应用模式。电子表格系统通过宏的编程结果实现电子数据的存档、数据库管理和图表生成与统计,并通过与计算机其他系统软件的连接,生成系列性的数据函数,有助于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筛选等[10]。财务审计人员利用电子表格系统形成的存档数据、数据库和图表、函数等,进行随时的数据更定,过程简单快捷,结果清晰准确,可以说,计算机电子表格系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3.4完成数据的自动保存和瞬时数据的自动提取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将财务数据从数据服务器或者大型的计算机服务器中提取出来,传统的数据提取和保存过程较为复杂,计算机辅助审计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快捷、更全面、更准确地进行数据的提取和保存,通过定位财务数据,再进行数据的复制和传输,在瞬时提取大量的财务数据,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自动保存原稿的作用,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不会丢失。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的加深,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审计流程也在不断地突破和发展,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辅助作用,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计算机辅助审计会进一步融合审计工具和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并重视加强计算机审计系统的规范性、合理性、便捷性,企业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应用,能够逐渐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审计资料库。数据的查找和分析更为方便、准确和快捷,这对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广西财经学院,广西电网公司联合课题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0(01).

[2]黄昌盛.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体会[J].经营管理者,2009(17).

[3]耿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01).

[4]赵晓霞.计算机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

[5]胡能群.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内部审计的应用[J].金融科技时代,2015(08).

[6]曹委员.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审计证据、方法、抽样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6).

[7]于艳芹.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1(11).

[8]刘金环.计算机审计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7).

[9]冯素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状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