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评估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专业评估

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器自动化工程;运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是指指对电气自动化工程的风险因素,并将这些风险因素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是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电气自动化的风险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但有机械的危害,还有放射性危害这些因素也就使得电气自动化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安全隐患,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风险管理电气自动化,降低电气自动化的风险因素,使电气自动化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1 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目的和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含两种风险类型,一种是有利的风险一种是无利的风险,风险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性统风险。

1.1 工程质量风险。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的质量关系到基础建设施工的质量。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变得尤为重要,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一旦相关工作不够完善,技术不够全面、管理水平低下,就会导致工程质量面临风险,必然会影响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工程安全风险。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存在许多电路,而这些电路中往往具有大量的电压和电流,因此这些电路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安全隐患,例如:如果电路中的温度过高就会导致线路的短路;电路中的电击还会引起绝缘击穿的现象;当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超负荷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热就会引起线路短路,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发生火灾。

机械安全风险,其一是指机械在上升或下降时,受到重力作用,但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重力的控制有限,一旦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很容易导致机械悬挂的重物不受控制出现安全隐患。其二是机械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老化的现象,还会由于振动引起的危害。其三机械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导致周围环境温度提高,就会是一种风险,长期的热量不能排除会降低机械的服务年限,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1.3 监督缺失的风险。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财务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现阶段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这也就导致了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的账目混乱,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这就会是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甚至会导致企业经济窘困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导致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不够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操作时,没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和操作,就会导致施工人员对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设备损坏,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监督缺失还会引起相关的设计风险,由于缺乏足够的审核和审批工作,必然会降低相关设计存在设计错误和设计遗漏的情况,一旦发生设计错误和遗漏的风险会给电气自动化工程带来诸多损失。

2 风险管理在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应用措施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转变工程领导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促使相关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电气自动化工程的重要性,并由领导带头,促进全员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去,促使员工能够在认真完成工作的基础行,加强风险意识,降低工作的风险因素。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配置各个岗位的员工,在提供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确保相关工程能够及时完工。并通过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工作管理,促进工作及时完成,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降低工程的质量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电气自动化工的质量风险。

2.2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是强化电气自动化工程风险管理的要素,风险评估机制是了解风险识别风险的重要工作。在进行风险评估机制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等级和程度的评估工作,为相关管理层提供风险信息,促进相关决策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定期对电气自动化工程进行评估分析,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相关系统能够稳定有效的运行,降低电气自动化工程的风险因素。

2.3 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安全管理。通过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全管理,增加风险管理水平。电气自动化工程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考虑,并确保系统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停机。同时对于线路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缘隔热情况,对线路和内部构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降低线路短路和击穿现象的发生。

对于工程安全中存在的机械危险首先需要加强机械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定期对相关机械进行检测检验,尽早的将机械中的安全隐患发现,对一些老化、磨损的机械进行修缮和更换零件。同时机械工作时的高温也是影响机械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因,对重要机械采取良好的散系统,确保机械不会因为过热而发生事故,同时还需要注意重力的安全隐患,降低重物不受控制的情况。

2.4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工作。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但是财务的重要监管部门,还能对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是确保财务透明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财务管理的混乱和信息失真的情况,及时发现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快速进行解决降低企业财务经营风险。

监督工作还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降低或减少因操作违规引起的安全隐患和设备损坏。并制定有效的责任制度,将相关违规带来的安全问题直接落实到相关负责人,降低因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

还需要加强对相关设计的审核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相关设计进行审核工作,对设计进行分析,确保设计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使设计能够满足电气自动化工程的需要,降低设计风险的发生。

3 结语

电气自动化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将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降低或避免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风险,从而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顺利推广,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为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纪马力,浅议风险管理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J].酒钢科技专刊,2011,02.

[2] 杨清月,浅议风险管理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0.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市场调研;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95-02

长期以来,电工类专业几乎是按照传统教学体系,先要经过一个阶段的理论教学,用卷面的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然后再进行实习教学。虽然这样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很难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偏差,甚至有些实习内容都没有相适应的理论教材,最终导致实习教学中还要再穿插理论教学,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所以一定要进行教学教改。

一、进行市场调研,明确改革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的预测可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对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单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意见来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调研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改造的工作,等等。而且,市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以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定位、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围绕培养计划来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是教师应该深思的。为了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的教育要能够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项目的建设,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办学条件,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建设以及发展。

二、培养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目标,明确方向

学校还应根据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目标,让学生要明确企业通常需要以下专业人才:要有一定电气理论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电气控制和电器维修领域第一线,从事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有综合素质,工作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学校应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上。围绕这一目标,学校还应确定学生所要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工作能力,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修,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这些能力,学校要对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了解电气防爆防火的基本知识,理解工厂供电与高压设备操作得基本内容,掌握电工仪表正确使用与安装,掌握电控机械零件安装与调试维修,掌握供配电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保养,从而培养出适合各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教学的方法,让知识形象化、层次化

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技能型较强的专业,与专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在教学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实物和最新的产品,但由于学校现有的条件限制,相关的设备和产品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大量的图(图片)、实物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蹊径。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亲身感受。如在C650普通车床电路故障排除项目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实物给学生讲解和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产品介绍资料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的结构、不同器件的结构等,让学生从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启示,并能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体现出“看着机器教机器”“开着机器做产品”的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求知,实现了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零距离对接。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做到“浅”,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即可;对操作技能的教学要做到“深”,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又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如:在洗衣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洗衣机不能进水”是一个常见的故障。教师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不同种类洗衣机的进水系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自己找出进水的管路;特别是进水电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可以不讲,只需要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进水电磁阀及其功能、如何工作的即可。需要深入学习的是进水电磁阀的故障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和判断等。

四、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是一种助力。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的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相关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了突破和发展。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以及商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应用效率和创新效率,希望在我国的相关行业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的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是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必须将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处理,为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扫清障碍。

1 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发展过程

在我国的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工业设备和工业建设都需要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应用。针对目前的状况,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从机械设计的附属技术逐渐的演化成了一门独立的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最开始的理论基础是电磁学。伴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逐渐的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系统学科。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由于有了电气工程的介入,我国的工业发展成本在逐年的降低。我国的商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加大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

2 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独立发展特质。第二个方面是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偏低的工作效率。第三个方面是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的有关安全问题没有重视。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2.1 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独立发展特质

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计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研发,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应用在综合性较强的行业之中,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并没有真正的脱离针对性设计进行独立设计,就导致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的发展问题。在实际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只能够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同时通过日常的经验积累进行设计效果和应用效果的评估。缺乏独立性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在研发过程中会由于环节过多导致投入过多。我国现阶段的电气自动化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发展和创新,是依托企业来进行创新的,这样的局限性就导致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独立性不足带来的影响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重视和处理改进。

2.2 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偏低的工作效率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其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使用效果。虽然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阶段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和创新,但是还是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不均,不能够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全面的进行推进,很多的环节都存在着不和谐的问题,这样就对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提升和效率提升是一个阻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想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推进,缩小各个设计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2.3 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的有关安全问题没有重视

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各种技术相互之间的兼容性非常重要,完善的电子自动化技术应该是具备高度的性能兼容性。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在兼容性的发展上给予重视。提到兼容性就要想到数据的传输问题。电气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要对安全性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保护技术的唯一性。我国现阶段很多的自动化企业在进行相互技术交流的过程中,应用的交流载体多种多样,这样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数据传输过程的繁琐性,数据之间的传输安全容易受到破坏。

3 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改进措施和方法

关于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改进措施和方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统一建立电气工程的独立发展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建立电气工程的通用的系统网络。第三个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有专业的电气数据对接标准。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3.1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统一建立电气工程的独立发展平台

鉴于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我国要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统一的独立发展技术平台。加大科研的投入,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方案的统一出具,充分的考量设计过程和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

3.2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建立电气工程的通用的系统网络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中建设通用网络系统,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将企业中各项技术联系起来,从整体上便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传输的快捷和方便,这样企业发展效率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为了保证商业间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就需要建设通用网络系统,并对商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一套完善的系统来推动其前行。

3.3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有专业的电气数据对接标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复杂多样,对其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其系统信息传递的更安全和更高效,就需要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在发展的时候,各种程序之间的接口就可以完美的对接,最终实现开发工程时间和费用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巩春霞.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2).

[2]黄振跃,杨泽斌,朱 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3]杨泽斌,谭伦农.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导报,2011(9).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测试

1、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指能够在无人或少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计划实现操作、控制以及监视等功能,使设备按预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自身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可靠性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高度的可靠性是生产运行的稳定性的重要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主要体现为:在规定时间内、规定环境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目前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和评估有多种方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关系到电能质量的关键,同时对社会生产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及其测试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领悟的研究热点,设备可靠性的问题成为工程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2、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及可靠性测试概述

近年来,电气设备产品的发展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逐步向着模块化、系统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规定的环境下,实现预设功能的能力。完成预设功能的能力越高也就意味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越高,反之则越低,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会有很多因素对设备的可靠性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实际应用、维护以及环境等因素。因为故障的出现是随机的,所以对于可靠性我们用概率来描述它。对设备可靠性进行测试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存在的故障与稳定,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消除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对于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综合运行质量而言有重要意义。

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和意义

3.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现状

因为设备所处的行业不同,其工作环境也不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工作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中不乏有非常恶劣的环境,这对极大地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会引起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总结影响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气候因素、机械作用条件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1)气候条件主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和破坏,损坏设备,甚至不能正常工作。(2)机械条件主要是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受到的各种机械作用,因为自动化控制设备一般都处于不同的运载工具中,这些机械作用力,会损坏控制设备的元器件,使得其参数发生改变,严重的会导致其变形和断裂等。(3)电磁干扰是指电磁波对设备造成的外部及内部干扰,因为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时,其内部和周围都会充斥着各种电磁波,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会增大设备的输出噪声,使得机器设备不能稳定、安全地工作。

除此之外,元器件的质量也是造成可靠性指标偏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不合格的元器件,目前生产元器件的厂家众多。某些厂家规模小,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并且元器件零部件在进厂检查时候也会出现漏洞。

3.2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设备质量的衡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是主要指标之一。电气设备产品质量指的是能够使产品实现其价值以及满足规定要求的特征和特质。只有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才能保证设备尽可能少的发生故障,那么就会降低维修费用,设备自身的安全性也随之提高。此外,可靠性的高低能够影响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具备很高的可靠性的产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4、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的测试方法及选择

4.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的几种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是现场测试法、保证试验法和实验室测试法。

(一)现场测试法 现场测试法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在的现场情况下,对设备的可靠性做测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记录测试数据,根据数理统计法得出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在试验产品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测得设备可靠性,现场情况下的可靠性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能够切实地反映出产品的具体情况,现场测试法有可靠性在线测试、停机测试和脱机测试法三种,后两种是比较简单的。图1所示是现场测试法的构成示意图。

(二)保证试验法 保证实验法又被叫做“烤机”,这种测试方法一般都是在设备还未正式出品的时候进行的,在出厂前对产品进行保证试验,本质上是检测产品过早的损坏情况,并且对出现故障的产品进行修复,从而降低产品的失效率。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试验时间,并且当产品数量很大时,只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测,对于大批量生产,这种可靠性检测方法只能应用于产品的样本,如果产品的生产量不大,则可以将此种保证实验测试法应用在所有产品上,另外,在可靠性要求比较高而且电力比较复杂的测试中也可以应用保证试验。

(三)实验室测试法 实验室测试方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凭借规范的可控制环境以及可预设条件,对整个现场实行全方位、最完善的模拟测验。实质是通过可靠性模拟进行测试,主要过程是首先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进行系统检测,记录每次试验的时间以及失效的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可靠、客观的性质指标,该测试方法具有易控制试验条件、试验所得数据质量较高、试验结果允许再现等优点,但是试验测得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并且测试成本也较高,比较适合大量产品的测试和生产。

4.2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方法的选择

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的选择上,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包括实验环境、实验场所、待测验产品以及具体的实验程序等因素,如图2所示。

5、结束语

综上,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测量也意义巨大,在具体测试过程中还需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做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工作,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在现今的现代化的社会,已经在电气工程当中普遍的存在,电气化系统主要有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此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汲取教训,进一步的促进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的条件。但是在现场总线的控制当中可以利用系统当中设计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间隔进行不同功能的采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间隔的情况来进一步的设计。利用这样的现场监控设计的方法除了这样的优点之外还具备了远程监控的特点。同时可以在间隔设备和模拟量方面上进行少量的使用,但是电气智能的设备局地安装,电气工程当中监控系统是根据通讯设备进行连接的,可以在电缆的使用量上大量的节约。

2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2.1电气工程当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控制

主要是由电网调度主要的服务中心,大屏幕显示器的计算机网络等共有的构成称为电网调度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的方法是利用电气系统当有的局域网将调度范围中调度服务中心,控制测量设备等终端进一步的实现了有效方法的连接。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将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是进行实时评估电力工程当中的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的状况,并按照收集的数据信息对电力的负荷进行实时的测量,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将电力控制与调度实现经济上的自动化,但是在这样要求的基础之上,在省市级之上电网才会提供相关的要求。电气工程中电气系统的运行可以充分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处理,并按照信息数据进行监控,在数据支持的状态之下可以对电网运行的状态和安全性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实行了可以适应现代化电力市场中运营的需求。

2.2电气工程当中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

在电气工程当中变电站主要应用的是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当中重要的目标是不断的代替了人工的操作,人工监视和电话通讯等。并按照相关的状况不断的加强对电器中变电站中监控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的实现电气中变电站在正常运行使用中的水平和经济效益都会有所提高。可以这么说,在电气工程当中应用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监控的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进一步有效完成控制。自动化控制具有的特点是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设备取代传统使用的电磁设备装置,并实现了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监控的操作,在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充分的实现了电气自动化运行在统计和管理上的记录,可使用计算机电缆取代电气信号进一步实现的。

2.3电气工程当中发电厂监控系统控制

在电气工程当中,发电厂分散的监测系统在实际工程运用中通常采用的是分层结构,主要是由以太网和远程监控站及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等方面构成。其中远程监控系统是由主控制模板上智能输出和输入总线上进行通讯,当中这个过程可以直接的用在生产运行中去,并直接接受受热电阻和现场输送器设备的信号中去,可以在计算完成后对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状态进行实时信号输出,最终实现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生产过程中控制和监测功能的应用。

3总结

篇6

关键词:浅析;电厂;电气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代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电厂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成为了影响电厂综合市场竞争力、影响电厂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电厂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关系到电厂设备的使用安全、关系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对电厂设备安全的影响,现代电厂应加强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革。通过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通过电子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电气系统故障对机组安全的影响。以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为基础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以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为重点保障电厂电气自动安全性。

电厂的电气设备的管理和检修,是一个长期的监控过程,需要电厂的各个部门和多个科室之间进行积极的配合。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来确保电厂各种设备的有效运营。另外也要注重对于电厂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以加强日常的技术培训,从而建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开展有效的专业人员的设备检修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电厂企业的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同时也要注意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效益的综合考虑,为电厂企业更好的融入市场竞争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 电气设备的管理和检修的重要意义

电厂的电气设备主要是由配电装置、电气主接线以及变压器和变电站设备构成。众所周知,因为电厂的输出电压高、电流大,因此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要求也就非常高,这直接决定了电厂的安全有效运营和居民的用电安全。具体而言,电厂的电气仪表设备的固定架的焊接与安装、设备的螺丝旋紧和变电设备接地线的安装等都是应当给予特别重视的因素。由此可见,对于电厂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必须要价钱要健全一定的检修控制的相关突袭,以此来确保检修工作到位,保障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营。

2 电厂电气设备的检查管理

2.1 对电气设备进行必要的分级检修管理

对电气设备进行必要的分级管理是进行检修的首要工作,一般可以分为系统和设备的分级。对系统和设备的分级主要是对电厂在其生产工艺中的电厂和工艺进行必要的重要性排序。要进行重要性的排序,就需要对设备运营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评估,这样才能够明确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目标值。目标数据采集之后则是要对所采集的设备运营的相关参数进行必要的分析,对进行电气设备维修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可能发生故障的一些可能性,从而确定合理有效的主动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具体方案。

2.2 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维修

对电厂的电气设备进行的状态检测技术是进行电厂设备检修的重要基础。状态检测主要是通过在线的方式对于各个系统的以及设备的主要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判断,对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并且依据现状对于缺陷的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伴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利用温度、灯光以及振动等进行监测的设备已经十分广泛的应用到了电厂的在线监测的系统中,从而使得在线监测更具有可操作性,监测所获得的主要参数也更加的准确,能够为制定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如在电厂中最为常见的发电机的检测,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是确保整个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发电机在出现各种机械或者是电磁方面的故障之前一般都会有一些机械的或者电磁方面或者冷却系统之间的劣化的征兆,一般情况下,这些部件从出现一定的劣化直至损坏会有一定的时间,因此这就为进行电气设备的日常监测提供了一定的时机。

3 电气设备进行故障检修的具体措施

一般情况下,电厂的电气设备的故障主要是在设备故障和线路故障这两个方面。工作中发现线路出现的折断、配电线路故障以及绝缘子劣化等是在电厂电气设备的线路故障的主要问题。当电气设备出现线路故障的时候,首先应该检查线路设备和线路的接触点是否出现断裂等问题,如果接触点完好无损,就应当利用输电线路测试仪来进行检测。变电室一般常见的故障是互感器以及二次回路出现的故障,主要会表现为表针的指示会出现问题,这和其他故障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值班员进行误判的概率较高,所以对于此类故障要及时的进行排除。发生电流互感器故障的时候,一般主要是表现为内部冒烟和发出臭味以及存在过热的现象、主绝缘体发生击穿且造成单相接地线故障等等,当在检查中发现这些故障的时候,应当及时的向上级进行情况的汇报,同时要切断电源,及时的进行处理。当出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头断开或者发热的情况时,应该想法设法的拧紧或者使用安全工具将其短路,如果自己不能准确的进行处理,则应该尽快的向上级进行汇报,将电流互感器停用之后再进行必要的处理。

4 强化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应用,促进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预防性养护检修理论的运用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关键。利用预防性养护检修理论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各零部件使用周期内对其进行科学的更换,以此避免零部件寿命到期造成的系统故障发生,进而实现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目标。这一理论需要电厂设备养护维修部门通过机组运行情况的掌握、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掌握、易损零部件更换时间掌握等开展预防性检修养护工作。通过预防性检修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使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各零部件在使用寿面即将到期时进行零部件的更换,以此预防机组故障的发生,实现安全管理目标。通过机组日常运行信息的掌握、自动化系统运行信息的收集等科学制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养护检修计划。以此减少检修养护对电厂生产运行的影响、实现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目标。

5 提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需要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要一专多能,也就是说能够将设备故障的处理和谁被检修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以保证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和整体的效益。在进行检修以及技术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应当和合作单位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一定的技术交流,进行互相学习和互相的借鉴,对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出一批可以胜任的生产现场的运行操作和检修维护的骨干力量。但是要想能够真正的开展维修检测,还必须要对技术人员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技术培训和交流,从而造就一批懂管理又懂得设备维护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6 结束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电厂中的电气设备已经更加的科学化和先进化,因此对于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也就更加复杂。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不断增加使得电厂的各种设备的改造和提升了具备了更大的空间。电气设备是电厂的重要设备,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转对于确保用电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厂在日常工作中应当重视对于电气设备的管理和检修,这是提升电气设备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郑仁德.论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2] 季利明.试论电厂电气设备故障的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5).

[3] 王运金.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管理[J].科技传播,2010,(07).

[4] 张志刚.浅谈电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相关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1,(07).

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应用

1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具体应用给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尤为明显。因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全面,其在电气工程中是如何具体应用的更是无从所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研究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2 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电力的应用广度及应用深度的不断加大,以往的电力系统结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为了从根本上对电力系统结构的重要性能进行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换句话来说,即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升电力设备的整体应用水平,就必须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结构的优化程度。此外,就整体而言,电气机自动化技术的结构较为简单,操作也比较便利,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提升了国内电气工程的整体应用水平,为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2 结构性能良好

比传统的电气技术相比,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更加完善健全的结构性能,且设备也比较先进,技术更加全面。随着电气应用的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明显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相应的系统结构也与电气设备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所以,为了有效提升电气技术结构的优化水平,完善电气设备类型,并及时实现技术上的更新,我们必须对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

2.3 系统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就目前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系统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其操作方式比非常多,这一点与传统自动化技术有着明显的差别。此外,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操作过程中,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流程及操作内容,便可以收到良好的操作效果,这一特点与电气工程的发展极为相符。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较强的适应力还较大幅度的提升了电气工程结构的整体工作效率,使得电气工程朝着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应用

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指的是与其相关调度中的打印设备、大屏幕的显示器、计算机互联网、工作站以及服务器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的重要功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电网运营的经济性进行调度,依据电力市场运营的具体需求,对电网运营的安全情况以及具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监督、管理和控制,并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及时的采集,同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自动控制状况情况予以实时评估,对自动合理调度以及电力负荷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第二,及时分析和处理电网运行状况以及产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一旦检测不及时或者采取了不当措施,则极易导致有关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科学、合理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的实时分析和监控,因此也就能够在出现事故的第一时间找出问题所在,并据此提出有效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把事故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3.2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众所周知,过程控制段远、以太网、操作人员工作站、技术人员及工程师工作点、高速数据通讯网等几部分共同构成了发电厂的分散测控系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会选用分层分布的结构。本文中提及的过程控制单元不仅仅能够直接在生产运行过程的单元中加以直接应用,还能够对来自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现场变送器以及脉冲量等信号进行直接接收,且其在运算处理完成之后,还可以对整个系统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全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画面显示以及信号输出和打印等,这样一来,其就可以对整个执行机构进行全面监控,并最终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联锁保护、管理、控制以及相关的检测等性能。

3.3 变电站配电自动以及电气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具体来说,在变电站中,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指的是在综合运用其自动控制技术、传输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变电站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或者计算机硬件系统有效替代人工完成各种操作的过程,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从操作的角度出发,应用于变电站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为了对其各种电气设备安全状况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具体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普及应用微机化的设备来替代以往运用的电磁式设备,有效实现对操作监视的智能化和图像化。近年来,随着继电保护、开关操作的远动、自动测量设备、远程实时监控设备以及微机监控设备、安全事故的自动记录设备等先进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变电站正朝着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大步迈进。

4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4.1 科学搭建网络体系架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科学搭建网络体系架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现代和更加规范化的趋势发展。仅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自身出发,科学、有效的网络架构体系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使得现场设备性能达到最优状态,从而确保各个计算机管理体系和监控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率、更加便捷的交换和传输数据。同时,其还能够对现场系统设备的操作情况以及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大大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运行管理功能。

4.2 开发统一应用系统平台

在电气工程中,能够有效发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预期作用,标准、开放、统一的应用平台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运行良好的系统平台能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项操作及具体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且能够大大减少设备的运行成本,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及服务的效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再运行相应的代码,并对相关的计算机综合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4.3 完善程序结构统一标准

进行标准系统程序接口的有效对接是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对我们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在企业的ERP系统和MES实践系统进行有效对接的过程中,便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来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为不同程序之间能够实现相互通信打下了坚实的保证,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简化了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步骤。

5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广泛应用,能够大大提升整个生产过程的精准性和工作效率,逐步成为支撑区域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此,我国必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着力研究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对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碧菲.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潜在发展空间与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理念;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几十年来,OPC技术的出现以及Windows、Microsoft平台的使用使得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赫。电气系统自动化的市场需求推动了电气自动化和IT平台的不断融合,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这一进程。创新力量不仅使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也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消耗同时又提高质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正朝着分散、开放、信息化方向发展。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2.1 特点

与传统的热机机械设备相比照,电气自动化系统无疑信息量小、操作的频率较低、所控对象较少,同时还具有工作效率高、精确化运行的优势。正因为电气设备需要自动装置的牢靠特性、高抗干扰和反应敏锐的能力,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具备批量连锁防护的功能特点,可满足有效管理的需求。[1]

2.2 设计思路

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有远程监控、现场总线的监控以及集中监控三大类设计方法。远程监控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大量节约电缆、节约材料、可靠性高、节省安装费用、组态灵活等。由于Lon works 总线,CAN总线等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并不是很高,而有的情况下要求的电气部分通讯量又相对比较大,例如电厂。这个限制就使这种远程监控方式只能适合于小系统监控的场合,而对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是不适应的。[2]而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不仅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点,还减少了大量的隔离设备、I/O卡件、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等辅助设备和器件,并且这种智能设备大多都就地安装,并通过通信线与监控系统连接,大量节省了控制电缆,减少了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使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此外,各装置的设置和功能都相对独立,在各个装置之间只通过网络连接,这样就使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系统中任一装置的故障只会影响到相应的元件,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在未来各个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3]集中监控方式的主要优点就是运行维护比较方便,由于控制站的防护要求并不高,系统设计相对容易。但集中监控的一个就需要达到集中的要求,这就要求将系统的各大功能集中到同一个处理器处理,这样就会造成处理器的任务繁重,相应的处理速度就会受到影响。[4]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现实状况

3.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语言规范是Windows NT和IE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领域,人机界面操作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发展方向,它具有微机系统控制的灵活性以及容易集成化等优点。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所使用的标准语言使其维护更加的容易。

3.2 分布式控制应用目标的实现

电气自动化经由串行的电缆把工业计算机、CPU、智能化仪表、变频器、低压断路器和远程I/O等诸多关键设备相连接,并利用中央控制器把设备信息加以收集。分布式控制经串行数字式分支框架,实现智能机械设备的通讯总线和自动化系统的连接,当然也把对应的I/O设备和现场设备相互连接,力促发挥输入―输出模块的现场审验和执行的效能。

3.3 集中监控方式下的自动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下的自动控制系统有一个缺点,就是处理速度非常的缓慢,因为其控制方式是要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处理器中,这也导致了整机运行速度的缓慢。另一个方面,把系统的所有设备都放入监控之中,就会导致监控数量过于庞大,主机空间的不断下降,从而大大的增加了电缆的数量,造成了费用的增加,同样因为过长的传输距离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能。因为集中进行监控的联锁与隔离器件中的闭锁使用的都是硬接线,因此导致设备很难进行功能扩容操作。 另外,因为系统接线的反复,增加了故障查找工作的困难度,也会增加由此而产生的错误指令,使得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可靠性降低。[5]

3.4信息集成化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毋庸置疑,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跨越式发展,促使IT逐步渗透于电气自动化中,对电气自动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会在电气自动化设施、系统和机器中进行横向的扩展比较。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投入应用,对于原来明确规定的设备也慢慢的变得模糊了,而结构软件、通讯的能力和统一,运用在组态环境之下逐渐的显得越来越重要。

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之下,伴随着市场化的环境,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对引入的创新技术进行及时的消化、吸收、再创造。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加大科研的投入,为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而政府同样应该意识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经济发展当中的主导力量,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建立和完善机制体系。

当前,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通过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实际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气智能化技术的科技成果,他们主要采用了电气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电气系统内的每个子系统,一般来说均由各自的网络连接起来,在各自的操作站下完成预期的工作,但尚未达到信息资源共享。[6]为了达到管理的方便快捷,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应进行系统集成。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集成所选择的系统平台不同,网络结构不同,所集成的子系统范围不同,有不同的集成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的发展,使电气设备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它子系统相连,由此产生以电气设备控制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方式。[7]它们利用开放的协议以达到各相关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达到了节能和节省人力的目的,这就是电气设备管理系统(BMS)。系统集成不是目的,而是提升电气使用功能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技术手段,集成的内容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根据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在技术成熟、系统可靠、投资合理、管理高效等前提下,按需集成。

5 结语

近几年电气专用设备朝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信息量大的方向发展。电气专用设备制造厂家,如国电南瑞、北京四方、许继电气等厂家,纷纷推出了双 CPU、智能型、带现场总线接口的高可靠性能的产品。加之这些厂家也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使ECS功能扩展,实现电气综合自动化,

同时保证电气系统的相对独立性的条件已经成熟。

参考文献:

[1]李慧等.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分析[J].河南科技,2013年。

[2]孟宪全等. 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J]. 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

[3]张俊等.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

[4]白长文等. 电气自动化设计技术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

[5]张礼崇等.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2年。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58-01

1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指其设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与作用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即在同等时间与同等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完成任务的能力高低决定其设备可靠性高低,完成能力越高,其可靠性越高。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研究,加强对设备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能有效提高设备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些年来,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对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研究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不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事实上,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提高各种设备的可靠性,才能减少生产行进过程中的故障几率,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2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设备元器件质量

设备构件也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产生直接影响。事实上,控制设备元件的质量是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根本,如果设备构件没有达到检验部门的合格标准,那么由该构件所组成的控制设备也很难达到合格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构件的价格而忽略了器件的具体质量,从一些规模小的生产厂家采购一些质量低下、不符合检测标准的元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2 设备维修保养情况

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电气化工作时,一些操作人员由于素质低,没有完全掌握控制设备的原理,无法熟练正确地进行自动化操作,如果出现不当的操作行为就可能会对控制设备的性能造成损害。而在控制设备作业后期,由于缺乏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控制设备的性能很难得到可持续的维护,也就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3 设备工作环境

电气设备工作环境比较复杂,电磁干扰、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大气污染和气压等因素)、机械相互作用力等环境因素,都会对电气控制设备性能有所影响,可能会造成控制设备温度升高、运作不灵活、结构破坏甚至无法运行。工作环境因素还包括机械条件,主要是指控制设备在不同运载工具中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如冲击、振动或离心加速度等,此时元器件会受到损害,如断裂或变形等,最终造成设备结构出现问题。

3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3.1 合理设计设备

设备设计的可靠性是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商而言,对设备系统都应该进行全面构思并周密设计产品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进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在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时,就要对产品技术条件进行分析,仔细研究产品设计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设备的结构和形式要根据使用性能的要求和使用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产品的尺寸和形式不仅影响规模生产的效益,同时也影响产品本身的经济性能。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在保证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不能片面考虑元器件和原材料的经济性,而忽视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总之,在进行设备产品设计时,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不仅能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从根本上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3.2 提高元器件质量

元器件质量的提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合理选用零部件,电气设备中会使用很多零部件,选择时要谨慎细心。零部件或元器件的品种规格要少,尽量使用专业生产厂家的零部件,因其通用性较强,不仅能够保证零部件精度,也能保证性能,在维修保养时也比较方便。采购零部件要严格检验,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也不要因市场恶性竞争而只追求经济却忽视质量。第二,合理选择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的选择要结合其工作环境来确定,根据技术性能和技术条件确定元器件质量等级。选择要以标准规格的元器件为主,并考虑是否有合适的替代品,如果出现故障可以及时补充。另外,温度对电子设备可靠性影响较大,因此要尽量选择散热性能好的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功率大的元器件就一定要确保散热性能好。

3.3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散热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受温度影响是较大的,温度的变化会使得设备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因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电子管、大功率晶体管等都会不断的产生并散发热量。但若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的产生热量便难以散发出去,就会导致设备自身温度升高,影响其正常运行速度,致使可靠性降低。因而,要重视散热防护,可以采取在散热器上安装半导体分立器件、增加散热器表面的粗糙度等措施解决。此外,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还受到湿度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潮气容易引起元器件覆盖层形成水膜,容易引发漏电、短路等故障,为此,应该采用密封、灌封、侵渍等措施对控制设备进行防护。

3.4 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是在其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对其可靠性进行的定量评估。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并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近年来,国内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测试方法主要包含现场测试法、试验室测试法以及保证性测试法等。各企业在选择测试方法时应综合考虑环境、场地、测试产品、测试程序等因素,并结合企业内组织工作概况进行设备可靠性的科学测试。在通过高效严密测试环境、场地及组织部门的整理工作后,进行实验资料及结果的判定分析,进而确保电气设备可靠性测试的高效开展。

3.5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

定期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电气设备会受其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小的故障问题,在运行中不容易被发现,需要人为的检修,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当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后,对设备的整体概况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准备把握其下阶段的工作运行状况,这样有利于对生产活动提前做好产量、技术等准备工作,在保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下进行预期的生产活动的开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运行并为生产经济活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极为重要。当然,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设备生产商及使用者给予重视,通过对系统进行科学周密的设计,采取技术措施,合理设计设备提高元器件质量、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散热设计、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而从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有磊.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检测的意义和途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

[2] 余用木.浅谈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设计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3(18).

[3] 朱爱珠,黄菊红,徐平原.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科技资讯,2011(11).

篇10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 运行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作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手段与模式,它的建立和发展将对实践型教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研究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中心内容,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近些年,国内开展了很多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研究,从提出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课时到提出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构建教学体系,从提出开展仿真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训到提出开展全真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训,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正朝着工学结合的方向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为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大多数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同时,实践教学指导力量的薄弱也引起了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少问题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二、“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1.基本思路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学训产”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学制分为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生产实习三阶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前两阶段为时两年,安排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及相关实践训练,后一阶段为时一年,安排到企业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在三个关键环节中,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到总学时的50%,教改试点专业则可以高于50%的比例。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生产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机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学研活动,为企业摸索、总结出新的经营路子,为企业解决瓶颈技术问题,并最终达到为企业增效提供了实现捷径。

在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形式上,学校投入资金,着重构建校内实训场所,本着互利、互惠、共赢原则,花大力气与校外相关企业签订工学合作合同。目前邕江大学工学院共与13家企业建立了12个校外实习(训)基地;邀请了20位相关行业的专家、高管人员、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参与了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专业开发研讨,以及安排了30批共1000人次学生进行专业实习(训)。企业人员参与工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进一步推动了邕江大学工学院专业的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实施方案

(1)打破电气自动化专业原有的专业界限,以自动化专业群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就业工作岗位建立相对应的“工作室”型实训室(如:应用电子工作室、电气维护工作室、PLC控制及维护应用工作室等)。

(2)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各个“工作室”,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的融合,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化、市场化建设。通过规范实训基地运行流程,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保障实践教学目标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现。

(3)学生进入与具体就业岗位对应的进行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锻炼实践技能。通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来保障实训效果。最后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型人才。

运行管理体系,推进“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制订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流程;制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制订“工作室”实训任务标准;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效果评价体系。

三、结论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环节的实践;通过对运行流程的过程管理,保障学生的实训效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管理,也能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林新贵.对建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