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干部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干部工作职责

篇1

为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争先创优、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并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干部报酬的管理,激励竞争机制,经研究,制订以下农村干部报酬考核办法:

一、村干工资报酬测算方法

1、村主要干部报酬由基础工资、效益工资、考核工资三部分组成,以各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为测算对象。

基本工资:4000元。

效益工资:按村级纯收入计算(发包收入、争取资金结余,不含财政转移支付和上级困难补助),以当年12月31日到帐数为依据,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效益工资为每万元200元,10万元以上的,每增收1万元效益工资增加100元。

考核工资:全镇上年人均纯收入×1.4倍+计税面积×1元+农业人口数×1元-4000元作为考核工资基数,年终依据该村综合考评得分乘以分值得考核工资。

二、奖励工资

1、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村民主任奖励工资:镇党委、政府依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按综合考评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12000元、10000元、8000元奖励,村民主任按相应等次的80%发放。资金由镇财政列支。

2、带头创业奖:村级干部带头创业致富,是指村干部(本人或其家属、子女)当年带头创办一产、二产、三产项目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一产:家禽饲养量2000只以上,特水养殖20亩以上;二产:注册资本20万元以上;三产:投资规模20万元以上),年终由镇考评小组考核确认后,给予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1000元奖励,村民主任800元奖励。若是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或村民主任本人带头创业的,分别奖励2000元。村一般干部创业的,给予奖励1000元。资金由镇财政统一发放。

三、相关规定

1、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工资:每人每月500元在镇财政列支,按季发放。其余部分待年终考核以后,由镇财政列支。

2、村干工资总额以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为标准,按规定折率乘以村党(委、总支)支部书记除工龄工资以外的工资总额计算,村民主任工资折率为9.5成,副村职级为9成,其他中层干部工资折率由各村按工作职责和考核得分确定。

3、本年度发生非法生育一例的村,年终扣除村主要干部考核工资5%;非法生育两例或连续两年非法生育的村,扣村主要干部考核工资10-15%。

篇2

为全面学习和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人员的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今天在此举办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培训班,希望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真正担负起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下一步开展仲裁工作做好准备。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意义的认识

“农业稳,天下安”。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财产权利,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是落实土地政策,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于2010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有关法律政策精神,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不断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断提高纠纷当事人和镇村干部知法、懂法、守法、执法自觉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党在农村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目前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现状

我区自1998年开展土地二轮承包工作以来,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持续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土地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土地使用权属不明确;二是基础管理工作滞后,证地不符,档案资料缺失严重;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四是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随意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涉及农村土地的纠纷和案件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等等。对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精心组织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培训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仲裁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极高。今天,我们特在此举办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班,下一步还将颁证,组成仲裁庭,并根据仲裁工作的实际,制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工作职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工作守则、法律文书和仲裁档案管理制度、仲裁庭工作纪律等,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有序开展。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为契机,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抓紧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延包遗留问题,对土地承包档案资料要做到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保管,从源头上努力减少产生纠纷的隐患。

篇3

一、抓住一个关键点,在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上狠下功夫

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规范运作是重点。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抓工作的力度。近年来,为全面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该区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健全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监察牵头协调,民政部门负总责,财政、农业、经管、司法、计生等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的工作职责。各镇(街)、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联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意见》,区纪检、组织、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也都下发专门文件,指导和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康开展。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进行小结,年底进行考核总评,切实加强协调和指导。三是健全督查机制。在督查范围上,实行点面结合,每月15日前每个镇(街)随机抽查三分之一的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推动村务公开全面开展;在督查方式上,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明查,抽查时,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预约、不用基层人员陪同,督查人员直接进村入户暗访的方式,保证了督查工作情况真实可靠;在工作力量上,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除从区纪检、组织、民政等部门抽调专门督查人员外,还从社会上聘请了3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兼职督查员,实行划片管理、交叉督查。四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干部与乡村帮包联系点,同目标、同责任、同奖惩,实行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计划生育等捆绑式帮包、一体化考核。同时,还建立实施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镇、村集体当年不予评先树优,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当年不予提拔重用,直接责任人进行诫勉或免职,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抓住一个根本点,在公开到位、提高群众满意度上狠下功夫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一项长期的工作。为此,该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拓宽渠道,确保做到全公开、真公开、群众满意,有力地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首先,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政务、事务、财务、计划生育和村民点题“五位一体”拓展。政务公开内容主要是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社会救助情况以及宅基地审批情况;事务公开内容主要是工作安排情况、村干部管理情况以及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财务公开内容统一按省农业厅制发的财务公开表格内容公开;计划生育公开内容按计生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公开;村民点题公开指公开栏未涉及到或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其次,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格式”的要求,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全过程拓展。本着节省、实用的原则,在村部及群众居住集中、醒目的地方统一设置固定、永久的公开栏。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还要求各村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如实告知群众,把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第三,在公开范围上,由单纯村级公开向乡镇(街)、村、户三级联动公开拓展。除规定必须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饮水、用电、宅基地审批、计生指标、道路建设等10余项内容定期公开外,还印制了村务公开表,由村填报,镇(街)审核。村务公开表镇(街)、村各1份,公开内容“一表定死”。村级公开的同时,镇(街)同步公开,使群众不论是从乡镇(街)了解到的,还是村委会了解到的内容都一样真实可靠。区、乡镇(街)根据村务公开表的内容定期抽查或普查,发现内容不实的,及时予以通报整改,避免了公开内容不真实、假公开、不公开现象的发生。同时,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规模较大的实际,选取了部分村实行入户公开试点。即在公开栏公开村务的同时,村干部把村务公开表直接送到各自然村的村民代表、驻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里,由这些同志入户进行讲解宣传,让广大群众即便坐在家里也能及时了解到村务公开的情况。

三、抓住一个切入点,在完善决策、扩大民主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

为落实好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区结合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后建章立制的机会,重点规范了三项制度,有效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一是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规范了村党支部的决策组织权,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决策活动的正确方向;规范了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使表决结果充分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规范了村委会决策执行权,维护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让群众参与决策的整个过程。同时,在镇、村两级推行了重大事务民主听证制。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民主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是农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村级管理的一个难点。为此,该区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双代管”和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双代管”即将村级财务、帐务全部纳入镇(街)代管,各村不再单独设立财务帐目。民主理财即村里的每笔支出单据,都必须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经办人的签名方可支出;所有支出单据,必须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才能入帐。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有效地堵住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规范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制度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即:每年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评议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都要作述职报告,并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由评议者评出称职或不称职,由镇(街)党委、政府考核认定。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要进行组织调整或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罢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底由各镇街抽调经管站、审计站、财政所的同志,对全区107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进行交叉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篇4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村官违纪违法;纪检监察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村官经济案件无论是涉案人数还是涉案金额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许多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出现漏洞、监督缺失导致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因此,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会计监督,不仅可以促使基层财务工作人员严格履行职能,把好资金收支关,维护国家集体及广大群众的利益,而且可以有效阻遏和减少资金运行中违规现象,成为加强农村廉政风险防控,预防村官违纪违法的关键。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它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自2008年7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度。该制度是适应当代农村发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农村财务自我管理不到位、内部民主不健全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意义和效果有目共睹。之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各级农村干部也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完善,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是,由于村级财务管理面大,情况复杂,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村级财务工作中出现的现象

(一)日常工作方面

1.村级审批把关不严。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的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责任心不强,仍有非生产性支出、奖金福利补助未按规定要求申报审批、未严格控制支出数额。白条性质严重,财务方面知识缺乏,哪种发票能报账都不清楚。

2.结账、入账滞后。村级结账工作是村级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村级报账员不能及时向会计委托中心报账,导致不能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严重影响了村级财务的真实性。

3.坐收坐支现象屡禁不止。村支两委向有关部门要回资金时,不经资金代管及审批程序私自坐收坐支现象仍然存在。

(二)监督机制方面

1.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民主理财制度尚未真正贯彻落实,表现在个别村民理财小组有名无实,无法真正地起到监督作用。如: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选举产生而是由村干部指定,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知识有限,不能胜任工作,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理财小组成员责任性差,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甚至印章由村委报账员保管,监督只是表面形式。

2.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财务公开内容不真实。有些村干部在财务公开时避重就轻,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却被故意“忽略”,群众无法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二是财务公开时间不及时。财务收支不按时公布,对重大财务活动事后才公布,群众无法起到监督作用。三是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三)人员方面

1.村干部素质不高。很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有些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时有发生。

2.村级报账员素质不高。有些村干部在挑选报账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关系亲疏来选用,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条件的人,被选拔到报账员岗位上来。

3.委托会计人员缺乏。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往往只有一两个会计人员,而管理的村级财务多达十几套甚至几十套,仅是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都难以应付,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及监督无从谈起。

三、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村官违纪违法的原因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将各种现象归纳总结,反映出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每个问题单独来看也许表现不出多大的危害性,但结合在一起却可能造成财务管理上严重的漏洞,甚至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以至于财务管理失去其应有的功效与作用,同时管理村级资金资产的村官也就失去了监管与控制,权力一旦失去控制,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

(一)财务行为不规范,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财务行为不规范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在村级财务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例如不合规票据或白条入账、审批权过度集中、重大财务问题决策和费用开支不履行民主程序、非生产性开支在全年支出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对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构成严重影响。其次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不能胜任岗位职责,不能对财务收支进行正确及时的监控,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

村级内部控制是村级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以实施,以规范和约束内部治理和管理行为的过程。当前村级经济组织虽然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大多仅表现在面上,实质是内部控制仍不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例如村支书直接经手现金收支、报账员缺乏独立性、民主理财形同虚设等。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村级经济组织自身防错纠弊的免疫功能先天不足。

(三)少数人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

目前,尽管大多数的村级经济组织都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但会计委托依法进行会计管理的状况并不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的制度效果。在委托会计核算的同时,并没有对如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效降低村干部的自利行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的村支“两委”主要成员相互勾结,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再者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村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彻底,为少数村干部操纵会计行为提供了便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缺乏透明度,一定程度上为村干部的自利行为和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预防村官违纪违法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

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并做好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业务培训工作,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由“形式”走向“实质”。同时,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应扮演好监督角色,监督各村做好重大财务决策和费用开支的民主决策,对于大额付现、违规列支事项应坚决予以抵制,引导村级财务行为向着规范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民主理财机制

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理财作用。一是村民理财小组应实行一年一轮换,“两委”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二是实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回避制度;三是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重大、重要事项的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的全覆盖,并形成书面决议。

(三)进一步完善村级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科学设置委托服务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二是机构内部应明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等工作职责,并落实到岗位;三是村民委员会应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货币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收益分配、票据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等制度,确保村级财务收支有制度可依;四是定期进行村级财产清查,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派人参加,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要及时登记,盘盈、盘亏和毁损要及时按照规定的报批程序、权限妥善处理;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切实扮演好外部监督的角色,对于村级内部控制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四)引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实施“借才理财”策略

在深入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同时,全面引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人才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实施“借才理财”策略,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一方面在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实施的审计监督外,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在日常审计监督外,重点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等定期审计,村级债务、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等专项审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三资;财务;规范;要求

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和资金(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既是搞好整个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和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近年来,各地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和深化民主管理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先后实行了村级会计制;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各乡(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服务中心,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规范化管理应从以下六方面来抓,供大家参考。

一、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1.村级要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财务公开制度;集体经济合同

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度;项目工程招投标操作程序;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大会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两委成员廉政承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工作过错追究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

2.“三资”服务中心要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规范;集体资源管理工作规范;集体资金管理工作规范;三资服务中心工作职责;招投标工作职责;三资服务中心责任追究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避免和控制集体白条支出管理规定;村级大额度资金使用标准。

以上各项制度的制定要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随国家政策规定的变动而随时更改内容。所有制度要上墙,并打印装订成册。

二、巩固“三资”清查工作成果,建立真实准确标准化“三资”台账

1.“三资”清查资料要分类登记造册,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审议、张榜公示后无异议的交由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2.在清查基础上建立村集体土地台账;集体资产台账;集

体资源台账;平均承包土地台账;机动发包台账;册外地承包台账;土地流转台账;土地流转登记簿;承包合同台账。

3.实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农村“三资”台账数据库

三、“三资”服务中心管理标准化

1.乡(镇)建立三资服务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副主任由乡(镇)农经站长担任,设专业服务人员3-5人。三资服务中心人员要具备农村会计和农村审计从业资格(要有《会计证》和《农村审计证》)。

2.实行“三资”和帐务双,中心统一为各村设立帐户,村级财务所有资金往来统一由中心按程序拨付。

3.“三资”服务中心人员要熟悉农村会计业务,在微机上能熟练操作服务业务。

4.“三资”服务大厅供水;供电;安全保密等配套设施齐全,并做到室内卫生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要有桌牌;名签;工作证和工作记录。

5.“三资”服务大厅配置符合工作需要的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信息查询系统等办公设备。

6.规范档案管理。“三资”服务中心及村要设立档案室,要设置三资资料档案专柜;财务管理档案专柜;村印章集中管理专柜。加强对会计凭证;账薄;报表;资产台帐;财务计划;经济合同;财务公开底稿;审计文书等文字材料以及电子数据等档案管理。服务中心要将资料及财务资料及有关的业务资料要实行硬盘备份或光盘刻录存档,所有备份资料要标明备份日期和内容分类归档。定期备份三资数据库资料,并及时上报农经总站。

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1.严格执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三月末之前要制定出本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方案,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后报“三资”服务中心批准,经中心批准后方案一式两份,一份村委会留存,一份报中心备案。乡“三资”服务中心要按季度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并填制报表,按季度上报农经总站,并在村进行公开。年度终了,村级组织必须对全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收支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乡“三资”服务中心的统一格式,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组织财务决算。决算表要在村进行公开。

2.严格执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统一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不允许夸年度;跨季度记账,因故跨年度的票据入账要经理财小组审核后公式七天后群众无异议再报三资服务中心审核,要按会计年度记账。村级账目按季度结账,每年二末前结完旧账建立新账。

3.账簿票据规范化。统一使用省监制的标准化票据和帐薄凭证。

①收款票据。统一使用省统一监制四项专利票据(吉林省农村经济组织标准凭证),由“三资”服务中心加盖收款专用票据章,“三资”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编号;统一登记;统一发放,各村使用时向“三资”服务中心申领。

②支出票据。各项开支均要有规范的原始单据,对个别无法取得规范原始单据的需经乡农经站长同意,方可用其他单据。对于自制的支出票据,各村到“三资”服务中心申领。

③村级账簿按省要求设置不能多设和少设。

④村级要在“三资“管理软件中打印出记账凭证和成套帐,打印出的帐页要装订成册,账簿内启用页及目录齐全。

4.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所经济活动手续必须齐全,要制定村报账员报账规范;现金员操作规范;会计员操作规范。所有财务事项都应当按照工作流程规范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报账员上报乡“三资服务中心”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后加盖帐前审核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按期编制报表,每季度及时向市农经总站报送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服务中心要每季度上报代管村级的“三资”数据库和村科目余额表汇总表,年末上报资产负债汇总表和收益分配汇总表。

6.实行电算化管理,使用农业部认定或监制的符合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标准的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建立健全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7.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按规定程序成立村民主理财小组,明确理财小组职责,制定民主理财办法,定期召开民主理财小组会议,开展民主理财工作。

①村级财务收支实行“联签会”审制度,村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经手人要签字并注明其用途,该村民理财小组审查盖章;小组成员签字后,由村级主管财经领导签批,再由村报帐员按期报到乡农经站,经会计审核,审计人员审核盖上帐前审核章后方可入帐核算。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②实行民主理财工作登记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在审核时应有详细记录,民主理财记录由理财小组填写, “三资”服务中心要统一记录表样,记录一式两份一份由理财小组存档一份交“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五、村级民主议事程序规范化

村集体大额资金使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岗位人员聘用,集体资产资源出售、租赁、承包程序要严格按照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报告单和公告要一式三份,一份村委会留存,报“三资”服务中心两份,一份订入传票一份装订台账。集体资产资源出售、租赁、承包需要公开竞标的。要成立竞标领导小组,主持竞标,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代表及党员参加,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进行。竞标结束后,适时公告竞标结果。不需要竞标的,要按照《土地承包法》发包程序进行发包,无论任何形式发包的都要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合同条款要齐全、内容要完整、权利义务要清楚、手续要完备,并要求本乡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站进行鉴证。并报“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六、财务公开规范化

1.村财务公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公开内容,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当前公开的重点是村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粮食直补,玉米水稻良种补贴,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村级债权债务状况,财务收支;册外地;机动地发包等。

2.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开形式,要坚持实际、实用、实

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公开栏,同时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辅助公开。要设立群众意见箱或意见反馈卡。由理财小组负责听取群众意见。并将反馈卡(表)上报乡“三资”服务中心。

3.财务公开记录由理财小组及时填写,在记录填写时要将公开内容填写详细,同时将群众反馈的意见填写清楚,一式两份,一份村委会留存,一份报“三资”服务中心备案。报“三资”服务中心后装订存档。

篇6

关键词:农村供电;电量电费;抄收分离

作者简介:武震宇(1975-),男,重庆人,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电气工程系主任,讲师。(重庆40400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121-02

在我国,农村供电点比较分散,电能电费的抄收多头:有的实行农村干部代抄代收的农电管理模式,有的实行半智能化人工抄表系统的电能计量管理模式,也有少数地方试点实行农电无人智能化抄表系统的电能计量管理模式。但不论哪种管理模式都要从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反窃电能力的可靠性、电费欠费催缴及时性、实际管理和技术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了落实“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分析发现以上几个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涉及到农电人和设备管理两个方面。在此,主要从农电人的角度谈谈农电电量电费抄收分离工作的尝试。

一、前期组织准备工作

1.拟定《抄收分离暂行办法》

为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完善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标准,逐级分解落实到人,人人签订岗位责任书,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不留死角,全方位、全过程把抄收分离工作抓到实处。

2.实施《抄收分离暂行办法》的有关内容

(1)实行单、双月抄表。限于农电专业人员有限、农电供电区域分散广阔的情况,采取单、双月抄表可节约人力成本,可减轻农电专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农电管理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2)抄表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1)工作职责。抄表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在班长的直接领导下,完成客户计量表,所属变台关口表的抄表、追费和抄表、追费结束后班里安排的日常工作。

2)工作时间段划分。每月抄表例日确定在每月的5日。每月 6、8、10、12日18:00之前,抄表人员必须向班里交回已完成台区的抄表卡一次,直至每月12日18:00前交完所领抄表卡为止。每月的5-12日为抄表时间;13-20日为日常工作时间;21-28是追费时间;29日至次月的4日为日常工作时间。在此过程中不准有代抄、估抄、错抄、漏抄现象的发生,必须按要求交回台区的抄表卡。

3)路费核销。抄表人员每两天报来回路费一次。追费期间原则上不发生路费,实行电话联系的方式提醒所抄台区的用户按时交费,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向供电所领导说明原因,经同意后方可发生路费。

4)设备及相关线路巡视检查。针对线路和电能计量装置较严重的障碍、缺陷,抄表人员在抄表过程中必须在《缴费通知单》上准确记录变台代号和抄表号、客户姓名,并及时交回运行维护班。

(3)收费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1)工作职责。收费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在班长的直接领导下,完成审核、制票、收费、登记发票号、统计、报表以及收费工作结束后所里安排的其它工作。

2)时间段划分。每月的7-13日为审核、制票登记发票号时间;14-28日为收费时间;29日至次月的4日为日常工作时间。

3)要求及考核。收费人员2人一组,制票前与制票后要求相互审核票据,检查发票号是否登记在抄表卡上后才盖章。审核、制票、登记发票号、抄表卡盖章、统计、报表等工作地点在营业室,统一着装。收费人员在开据发票或开据收费凭时,要填变台代号、抄表号和客户姓名三个名称,以便核查。工作中不准出现电量比例、单价、电费等营销差错。若出现营销差错、发票号没登记在抄表卡上、相互没在抄表卡上盖章,视为无效。

(4)合理划分抄表人员的抄表台区、抄表工作量、抄表对象的类别以及收费时间与地点。

(5)每月5日至13日的业扩、报修等工作由运行维护班完成。

二、实施保障工作

(1)打印告示,将各村的抄表时间、具体收费时间及地点等内容随《缴费通知单》告知客户。

(2)印制安全用电、依法用电、规范用电、节约用电的横幅,悬挂在各主要场镇,广泛宣传。要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和监管力度。鉴于农村部分群众安全用电意识还较为淡薄,违章用电现象依然存在的现状,农村供电所要因地制宜,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和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季节性生产用电和临时用电等危险点的监管和违章用电的查处。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严肃认真地加强对预防触伤亡事故工作实绩的责任考核,以增强管理工作的责任性。

(3)合理布局供电营业网点,有效降低专业化管理成本。通过合理布局供电营业网点,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农电专业归口管理。此外,合理布局供电营业网点还可以减少管理费用,降低房租、通讯、交通、物资占用等费用。合理设置物质、备品备件、工器具等定额,最大限度降低物质库存和占用。通过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来改善农电工待遇,提高收入水平。

(4)通过安排现场安全人员及客户引导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经常深入基层供电用户,了解他们的呼声,设身处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抄收任务完成情况

(1)主要抄表人员共6人,人均1000块表,8天抄表时间按平均每天计划抄表125块表计,每小时集中抄表21块表即大概1个组的抄表量,基本能按时完成,任务量合适。

(2)制票、收费人员共5人,5-6日两天做准备工作,7日开始核卡、开发票(凭证),任务较轻。工作不饱和。

(3)运行维护班工作太紧,不适合进入到业扩、报修工作中来,可以考虑将制票、收费人员适当减少,补充到运行维护班,每天定员从事业扩、报修工作。

(4)偏远山区余欠费不多,但难收。

四、服务、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1)通过抄收分离能及时发现误差并及时纠正,提高供用电服务质量。

(2)规避了金融风险,当日电费可当日入库。

(3)交叉管理,锻炼所有人员,熟悉各种业务。

五、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到收费点交费的客户70岁以上的占60%,60岁以上的占30%,60岁以下的占10%。有的客户为交几元电费要走十几里山路,如果遇雨天和暑热天,摔伤、中暑现象难以避免,客户抱怨情绪突出,也给供电部门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因此收费点不能过于集中,应分设到每一个行政村,安排2人一组负责收费。

(2)收费人数只能占抄表人数的40%。同时应留出1名机动人员和副班长一起负责抄表收费期间内的日常工作。

(3)抄表人员和制票人员如果没有分别在《缴费通知单》和《交费凭证》上准确记录台区代号、抄表号,容易出现差错,将影响收费质量,客户情绪容易波动。

(4)农电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六、应对措施

1.强化安全工作意识,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要多渠道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用于农网的更新改造,以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为农电安全管理打好基础。要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和低压接户线改造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整合农电施工力量,建立起一支专业队伍,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和工程质量。要强化安全用电管理,不断完善和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三率”到位,下大气力按村逐户认真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辅助相关制约措施不断完善和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三率”到位,这不仅是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限定法律责任空间,规避因触事故而引起的法律纠纷和责任。

2.加强专业技术交流,积极开展技术比武活动

通过与其他乡镇供电所专业岗位人员之间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技能比赛等形式,促进交流。同时,还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组织供电所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供电所内部之间的同业对标工作,加强供电所之间的横向比较,每季度评选一次供电所岗位标兵,并以此作为年终先进个人和岗位标兵评选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供电所岗位同业对标工作,以点带面,在供电所专业岗位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供电所各岗位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3.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支适应专业化管理的农电队伍

要激发农电职工爱岗、爱所、敬业热情,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加强对农电职工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教育,按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理论知识学习的培训原则,采取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除采取集中培训外,还可以根据实际,开展“岗位技术练兵”、“专业知识竞赛”、“安规测试”、“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大农电培训力度。尤其在技能业务培训上,要按照注重实效、狠抓落实、逐级培训的原则,对农电职工的各类培训要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要举办各类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技能提高班,同步开展岗位技能鉴定工作。要建立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农电员工岗位成才或自学成才。在此基础上,应建立教育培训个人档案,将培训考试、竞赛成绩列入年终考评以形成激励机制,真正使他们思想上接受,行动上努力,学习上自觉,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专业化管理后的工作节奏和运作模式。

七、总结

通过抄收分离,该供电所的低压线损率与去年同比降低了近1个百分点,技术和管理低压线损率可以控制在7.5%左右。营业班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标准,推进了业扩管理、优质服务、用电稽查、计量管理等工作,以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有序运转。运行维护班对客户的报修能够及时予以处理,从而减少了以往故障处理超时的现象,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7

经管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奏曲;是检验农村干部廉洁与否的“试金石”;是指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师益友。它涵盖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它贯穿了农业经济发展从宣传引导到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它自始至终坚持“以农为本,全面发展”的治国方针,引导农民从联产承包、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化结构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再现新的活力。为此,经管工作的认真负责、公正无私既是本职工作的必须,更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任重道远,来不得半点私欲和马虎,迎难而上、永不言弃是经管工作始终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指导方针;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勇于探索、不断总结是经管工作适应形势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一年来,经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经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站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立足改革、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认真履行我们的工作职责,基本上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指标,现就我站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阳光农廉建设,卓有成效。

今年四月份阳光农廉建设在县委、县纪委和经管局的亲自督导下,在全县普开,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开组织实施,先后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镇农廉大厅的更新改造和部份硬件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村级电脑、视频及相关设施一步到位,至五月初投入运营,网上资料录入全面真实,规范有序,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和了解党和国家和相关惠农政策,通过网上公示和“四议两公开”的规范运行,增加了惠农资金和农村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减少了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增强了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财务管理

1.抓学习,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理论水平。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参加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结合业务实际,现场指导,注重学用结合,每月15日召开各村会计例会,两次组织全镇各村会计在县委党校进行两次培训,使全体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2.强化民主理财组的管理,增强财务透明度。我中心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原则上采取“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统一配备民主理财专用笔记本,培训审核常识,严格审核程序、修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全镇农村财务各项费用开支和补助标准统一规范,达到了审核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要求。同时,通过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减轻了经管站长一支笔的审核风险,缓解了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益。

3.抓制度落实,增强财会管理人员使命感。会计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制度约束人的管理理念。每年年初,根据县局下达各项指标,层层分解任务到人,实行计分考核制,作为年终考核评比的依据。使全体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有目标,奋斗有方向。

4.严格票据管理,遏制腐败行为。会计服务中心通过规范票据管理,取缔普通收据,白条进账,白条抵库等多种形式的严格把关,做到待客有登记,招待有标准,当事人有解释,理财组审核有记录。

三、土地承包和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

我站在全面完成全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定,鉴证的基础上,统一进行微机管理,保证了土地承包合同的安全性和网上查询的方便性。与此同时,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和专项工程承包合同进行了必要的审察,完善工程预决算手续,规范工程付款票据,督促落实经济承包合同照章办理,如期兑付,并进行严格的归档管理。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__ 年,经过10年的努力,现已发展到 33个(已具规模正在申办的还有2 个)。2013年新增8个,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为我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抓特色产业,发展市场经济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生不逢时,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市场萧条,物价不稳,成本上涨,效益低下。但就传统的种植业人均收入而言,效益仍然可观,相信这一主导产业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必将成为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理想途径。

五、廉洁勤政,无私奉献。

在廉洁自律方面,我们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路线和政策,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生活中不谋私利,不吃拿卡要。埋头工作,乐于奉献;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在历年 的经管系统全年工作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

六、存在问题和缺点

1.对党的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全面,主观能动性差。学习上虽刻苦认真,但多数处于业务工作需要和自己的爱好。

2.负责经管和农村会计事务,墨守成规多,自主创新少。

篇8

提高普及程度做到家喻户晓

为了让广大村民学习、理解和掌握 “一法两条例”,市民政局编印了5万多册 “一法两条例”文本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习,通过新闻媒体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宣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专题宣传有关村委会组织法的法律知识。各区县也编印了有关宣传资料,利用会议、区县报、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政府根据当地实情 ,充分发挥贴近村民、了解村情的优势,运用广播、黑板报、标语、横幅、宣传手册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宣传 “一法两条例”。许多村委会除了运用传统的广播、黑板报、宣传牌等宣传形式外,还通过村民会议和村民小组会议,向广大村民作宣传,力争将 “一法两条例”的精神传到千家万户。

实行民主选举实现村民自治

根据村委会组织法和本市村委会选举办法要求,截止到 1999年底,本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目前,上海市郊共有 2801个村,28134个村民小组,其中进行直接选举的为 2697个村,占现有村数的 96.29%;实行 “海选”的村有 1165个 ,占41.59%。在村委会主任中,女性 210人 ,占7.79%;党员 2450人 ,占90.84%;连任的村委会主任 1438人 ,占5332%;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一肩挑”的 1046人,占38.78%。在村委会主任中,30岁以下的 69人,占2.56%;31到 40岁的 744人,占27.59%;41到 50岁的 1528人,占56.66%;51岁以上的284人,占 1053% 。

实践证明,通过广泛的民主,能够把真正代表广大村民利益的人和大多数村民信赖的人选到村民委员会中来,实现村民管理村务、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但从现状分析,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年龄结构还不尽合理,尤以村委会主任为最。目前,本市村委会主任年龄偏高,41岁以上的占到总数的67.19%,而 30岁以下的只占2.56%。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一是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回村青年较少,在村里工作的青年也不多;二是乡镇政府推荐人选的范围和村民推荐人选的范围不尽一致 ;三是当选村委会成员必须是本村户籍的人。这些都使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推荐范围更加有限。

加强组织建设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本市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是扎扎实实的。自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纪委建立了推进村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各区县也迅即建立了区县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一般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民政、组织、纪委、宣传等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按照区县要求也成立了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各区县工作不平衡的情况,这种不平衡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到村集体经济的影响。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在干部收入、村民会议的误工补贴、村内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制约,影响村委会作为村核心的形成。二是受到村委会成员工作能力的影响。一些村委会成员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办法不多,工作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村经济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加强指导有的放失地开展工作

加强对“一法两条例”实施工作的具体指导,本市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抓队伍建设。建立从区县、乡镇政府到村的实施 “一法两条例”工作队伍,组织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区县分管此项工作的民政局长、乡镇党政分管领导、人大主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村民代表等。通过培训,使这项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

规范要求。通过对 “一法两条例”的学习,按照 “一法两条例”的要求来规范各项工作。重点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抓好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制定。

据村民自治。重点提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扬民主的程度,让村民充分发扬民主、实践民主,让村民自治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机制。

实践证明,对 “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是保证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避免出现工作的反复和无谓的矛盾,提高贯彻实施 “一法两条例”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不是领导,更不能越俎代庖。有些地方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影响到 “一法两条例”的实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还存在着行政命令的情况,村委会承担历史延续下来的许多工作 ,无形中成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二是村委会成员的人选,还受到乡镇政府的影响,甚至出现随意调动或撤销村干部的情况。村委会成员的工作指标和报酬(尤其是完成乡镇政府指标的奖励部分 )基本上由乡镇政府说了算,直接影响到村民自治。长此以往,村委会在行使 “一法两条例”赋予的自治权力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显得底气不足。

发扬“四个民主” 增强民主意识

实施 “一法两条例”,村委会是主体。市郊各村委会在实施 “一法两条例”过程中,牢牢抓住 “四个民主”,充分扩展 自治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建设好村民委员会,搞好村民自治工作,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原因,目前村民的民主意识是不强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色意识不明确,对自己依法应该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不清楚;二是参与意识不强,事不关己就不参与,有的是形式上参与,实际上没参与;三是议政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知识,尤其缺乏对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观念。鉴于此种原因,本市更要加大对 “一法两条例”的普及力度,把法律法规和村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村民感到法是不可或缺的,提高村民自治的参与度。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8—0011—05

作为公开选拔到农村村级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大学生“村官”,既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地方党政机关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对象。在有关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本课题组于2012年上半年,对来自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华北、东北等6个地区的5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及相关组织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近况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从选拔、培养、监督、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近况调查

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在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及培训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施测,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调查问卷第一部分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院校类别、工作岗位、月收入等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单选题和限选多选题两种题型。其中限选多选题为限选两个选项。调查问卷的内容具体涉及“报考动机”、“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在工作部门的考评状况”、“工作意见的采纳情况”、“大学所学知识在‘村官’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以及“在政策方面对政府的期望”等内容。调查采用非概率配额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在华东(江苏如东、江苏无锡、浙江下沙)、华南(广东惠州、惠城)、华北(山西运城)、东北(吉林通化、通榆)、西南(四川宜宾)、华中(湖北鄂州)等地区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32份,严格剔除废卷后,共获有效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为87.03%。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男性为288人(52.4%),女性为262人(47.6%);专科学历126人(22.9%),本科及以上学历424人(77.1%);华东地区132人(24.0%),华南地区135人(24.5%),华北地区19人(3.5%),东北地区85人(15.5%),西南地区140人(35.5%),华中地区39人(7.1%)。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来自5种不同的岗位,其中,村主任助理249人(45.3%),村党支部书记助理170人(30.9%),社区工作者24人(4.4%),借调乡镇政府70人(12.7%),其他岗位37人(6.7%)。为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课题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及相应的组织管理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自身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请举例说明”、“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哪些?并请举例说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等内容。

(一)报考动机调查

课题组对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550名大学生“村官”中,有240名(43.6%)大学生“村官”表示当初是希望通过村官岗位这个跳板来考取公务员,有201人(36.5%)表示希望能够服务农村而选择了“村官”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10.9%)表示当初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只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才去从事“村官”工作,并不是为了服务于农村,准备在农村长期发展。因此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绝大部分并不是因为想服务农村才报考大学生“村官”岗位。

(二)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发展?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50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54%)选择任期满后会去考公务员,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1%)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任期满后将选择续约,愿意继续服务农村。此外,还有15%的大学生“村官”表示期满后将选择自主创业、去企业工作或者报考研究生等。

(三)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状况调查

大学生“村官”能否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并做到学有所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知识应用方面,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30人(5.5%)认为,大学所学的知识完全可以用到工作实践中去;315人(57.3%)认为可以用到一些;181人(32.9%)认为很少用到,且作用不大;24人(4.4%)认为,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实际中完全用不到。调查结果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所学知识与其工作实际存在一定脱节的现象。

(四)岗位考评状况调查

从大学生“村官”考评状况的调查结果看,有90.7%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所在部门采用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评方式,可见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考评工作整体上状况良好。然而,仍有极少数(9.3%)大学生“村官”反映,所在部门采取了不闻不问或者偶尔过问的考评方式。这说明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重视对大学生“村官”考评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比例不高,但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工作意见的采纳情况调查

我们还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所提意见被采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124人(22.5%)表示工作中所提出的意见经常被采纳;有261人(47.5%)表示提出意见且偶尔被采纳;同时也有56人(10.2%)表示所提意见未被采纳过,109人(19.8%)表示未提出过意见。此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所在工作单位的相关领导缺乏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意见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村官”自身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多提建议,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工作想法和利益诉求。

(六)外部制约因素调查

“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4人(71.6%)选择了“身份不确定”;有326人(59.3%)认为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另外有156人(28.4%)认为是“缺少相关培训和指导”;122人(22.2%)认为是“不受组织的重视”;而有100人(18.2%)选择了“缺乏村民的认可”;40人(7.3%)认为曾经“受到排挤”。调查结果表明,“身份不确定”和“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瓶颈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七)政策期望调查

“您期望政府在政策方面能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92人(89.5%)认为,政府应当给予大学生“村官”事业编制和待遇;有238人(43.3%)认为应当给予“当地招考公务员加分”的政策;有174人(31.6%)认为应当“享受当地住房优惠政策”;有142人(25.8%)认为应“给予较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有140人(25.5%)认为应“给予创业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最希望解决的还是自身的“身份”问题。当然,这种想法也相对比较现实。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访谈资料的认真梳理和进一步的统计方法检验,我们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报考动机不纯,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村官”之所以当初选择“村官”工作,主要是想以“村官”岗位为跳板,进一步考取公务员;也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是因为毕业找不到工作,不得已所采取的一种缓兵之计。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在学历和毕业学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专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中,有42.9%的人报考“村官”是为了服务农村,而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中,为了服务农村的人数比例只有34%。另外,毕业于不同院校类别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动机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别。毕业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7.7%的人选择“村官”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而毕业于重点高校的大学生“村官”中,这一比例却只有。诚然,“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储备优秀干部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从基层做起,没有为基层服务的意愿,即便以后考上公务员,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另外,报考动机不纯的毕业生,到了“村官”工作岗位上,必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在工作中难免会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必要的内在动力,最终必然会选择离开农村。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当初的报考动机对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当初愿意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有61.6%的人在任期满后愿意留下继续服务农村。当初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村官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36.4%的人最终愿意继续签约。而当初选择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愿意续约的人则更少,只占到15.1%。

(二)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

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与农村工作相差甚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很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比如有些艺术类、体育类和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不知道自己到农村能干什么,缺乏主观能动性,加上公务员招考时的专业又受到种种限制,最终会造成这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态度逐渐变得消极。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会对大学生“村官”知识应用情况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村官”中有64.6%的人认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可以用到或者用到一些,而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村官”,只有28.6%的人认为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工作实践。另外,在大学期间是否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这对个体的知识应用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村官”中有73.7%的人认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可以用到或者部分用,而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村官”,只有53.3%的人认为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工作实践。可见,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收入较低,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除了考公务员和竞聘村主任及村党支部书记之外,其他出路很少,前途缺乏应有的保障,这就造成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村官”把精力主要放在各类公务员考试上,而并非农村的实际工作上,这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也表明,保障机制(比如月收入)会对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是否继续愿意留在农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2.3%的人愿意服务期满后续约,而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大学生“村官”中,则有68.1%的人愿意服务期满后续约。可见,只有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留得住大学生“村官”,才能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身份不受重视,随意借调现象严重

由于大学生“村官”目前的身份还不确定,职责还不明确,有的甚至最终沦为“打杂”的“临时工”,而得不到村民和领导的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不重视大学生“村官”的现象。曾有大学生“村官”向我们诉苦,称某些地方作风比较严重,对大学生“村官”缺少足够的重视,缺乏支持性的民主氛围,大学生“村官”的意见根本没人理会,这就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些单位则对大学生“村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有些大学生“村官”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空挂”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乡镇部门甚至随意借调大学生“村官”帮助工作,造成部分大学生“村官”村里镇里两头忙,无法专注于农村工作。统计结果也表明,考评方式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15.7%的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所在单位采取了偶尔过问或者不闻不问的考评方式,这也远高于村长助理(8.0%)和村支书助理(7.1%)等岗位。意见的采纳情况也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存在密切的联系。相对而言,村支书助理所提出的意见最多,被采纳的也最多(80.6%),而被借调乡镇政府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51.4%的人承认自己提出的意见曾经被采纳过,这也远低于其他岗位的大学生“村官”。

(五)缺乏良好的“传帮带”制度

据有些大学生“村官”反映,部分当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持有“戒备”或“抵触”心理,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部分村干部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是在抢他们的“饭碗”,所以不希望这些所谓的“空降兵”过多的参与村务管理,或者对他们的工作不闻不问。这会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直接有效的指导,毕竟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对农村还缺乏了解,工作上还缺乏经验。只有通过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才能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明确“村官”选拔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

进行大学生“村官”选拔时,在注重个人学历,政治面貌之外,应当根据当地农村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考虑选聘对象的专业适当向农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倾斜,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优势,满足“村官”的岗位要求,尽量减少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选聘“村官”时,也应该考虑到语言,风俗习惯等问题,尽可能优先选择原籍的大学生“村官”,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入职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农村,缩短工作适应期。此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除了注重对知识、能力、品德的考察之外,还应加强对个人报考动机的考察,因为报考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去留问题。

(二)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和岗中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能够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了解岗位要求、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尽快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诚然,要有效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光凭岗前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岗中培训才是整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的主导部分。岗中培训需要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水平,实现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工作实践的“无缝”对接,使之具备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符合农村工作的需要。岗中培训,除了采用通常的授课的方式之外,还应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制度,为每位大学生“村官”安排一名来自村镇领导班子,具有丰富农村一线工作经验的专职“导师”,及时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快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加强“村官”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

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的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村官”所在的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领导做好监督工作。一是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乡镇部门应做好对村干部的监督工作,防止村干部在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戒备和排外心理,积极配合大学生“村官”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对乡镇主管部门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对乡镇的管理工作应至少半年开展一次督查工作,开设各种信息反馈渠道,接受大学生“村官”与社会的来信、来访。三是对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展开监督。上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县级以上直接主管部门将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并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防止村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四)优化工作氛围,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借调和考核制度

各级组织部门应当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所在组织应当为大学生“村官”创设民主、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摒弃作风和官本位思想,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人格,认同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切身利益。鼓励大学生“村官”多参与决策,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不要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批判和恶意攻击。另外,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方面,应当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和工作职责,不应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借调风”盛行,很多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后,沦为“临时工”、“打杂工”,这就失去了大学生“村官”深入群众,去农村基层锻炼的意义。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借调制度:一是在大学生“村官”上岗第一年,任何理由不得借调;二是不可完全借调,大学生“村官”在被借调的同时,应该兼顾村级具体事务;三是乡镇借调大学生“村官”一次性不得超过两名,可根据个人意愿和期满职业发展需要,实行轮流借调方式;四是针对大学生“村官”所谓的“空挂”现象,要早发现早披露,坚决把投机者清出大学生“村官”队伍,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的纯洁性与公平性。此外,各地还应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标准,并将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严格挂钩,提高绩效优秀者的工资待遇水平,从而有效激励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组织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分析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通道,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设计,尽力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提供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促进个人职业目标的达成。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村官”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做好职业目标定位,理清职业发展方向,从而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设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制度,对于工作能力突出,愿意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留在农村继续培养,或者通过支持其报考公务员、提拔农村干部的形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党政管理后备人才;对于那些不适合“村官”工作,但是愿意留下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进行调岗或者推荐到其他可以服务农村的岗位;对于工作表现良好,但不愿留在农村,选择考研、自主择业或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保证大学生“村官”既能“留得住”也能“流得动”。

参考文献

[1]段小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2008,(10).

[2]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3).

[3]马德峰.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客观影响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4]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杨雪英,李义良.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思想政治建设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

[6]杨应云.对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性思考[J].理论导刊,2009,(10).

[7]吕洪亮,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01).

[8]房国忠.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8).

[9]周玮,吴兆基.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4).

篇10

关键词:定边县人才工作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127-02

定边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本县建成西部能源强县、塞上特色农业富县、区域商贸物流新城、陕西优势畜牧大县、陕北绿色生态名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我想实现这一目标除过其他因素外,还必须要有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人才是第一和最宝贵的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做好人才工作。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人才工作作了详细地调查,现就我县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人才工作的思路与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定边县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达到了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才服务体系日益完备,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得到落实,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新局面。截止2009年底,全县16周岁以上劳动力人数达到202003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1903人,其中第一产业人才10187人,占47%,第二产业人才1916人,占9%,第三产业人才9800人,占44%。在2005年14268人基础上,年均增速为11%。人才比率为10.84%。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2人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0%。五类人才队伍中,党政人才总量1560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5947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3216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901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2170人。

二、定边县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纵观我县人才发展情况,总体水平逐年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人才总量少,人才密度低。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县人才资源总量为21903人,占全县总人口6.6%。二是人才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比重低。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0%;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仅为157人,仅占人才总量的0.7%。三是人才结构矛盾突出,行业分布不合理。三个产业人才比率为47:9:44,第二产业人才相对较少;五支人才队伍中,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短缺,党政人才第一学历是本科以上的比例偏低,能源化工、风能、太阳能等尖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营销型的农村实用人才较少;全县专业人才主要集中教育、卫生、农林水等传统行业,据统计,这几类人才占全县人才总量的85%以上。四是人才引进难,高层次人才流出严重。我县近年来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总的来看人才呈现回流态势,但受就业面窄、福利待遇及各方面工作条件都不如发达地区的影响,人才引进难度大,每年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

以上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定边县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其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人”字形千里工业走廊最西端。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定边丰富的能源资本和发展能量。但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陈旧。且受“大榆林”、“大银川”跨越式发展的影响,吸纳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另一方面,我们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对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充分。

三、进一步加强定边县人才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定边县人才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种思路和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资源全面开发的观念、现代市场的观念。

2.加强能力建设,想方设法培养人才。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今后要紧密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和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教育理念滞后、教育布局不合理、教育规模较小、优势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对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要求,开发一批培训模块和培训菜单,着重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的工商管理内容和政策法规等知识的适应性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试行学时学分累积制,把干部在职自学、短期培训与正规培训融合起来,尝试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培养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高素质企业管理人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定边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进行继续教育、各类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和职称培训。对职工队伍,通过实施“技能振兴计划”,提高技能等级。二是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全县各类人才培训机构的资源,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各方面人才。三是要注重实践锻炼。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选派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基层一线、重点项目进行挂职或跟班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推进机制创新,广开门路吸引人才。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才引智借脑,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壮大支柱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招才引智。吸引相关人才和智力,为项目建设服务。二是以产业为支撑集聚人才。结合我县重点扶持马铃薯、脱水蔬菜、小杂粮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石油管件、大型仓储式石油钻采设备、物资技术服务、油气钻井装备、无烟锅炉、节能科技产业等工业项目发展,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形成研发团队,发挥整体效应。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借脑引才。建立健全人才柔性引进和区域合作机制。使用“候鸟式”人才。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好储备工作。

4.深化制度改革,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制度是更稳定可靠的因素。一是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制度。按照中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健全人才激励制度。对党政人才,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职务与职称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科技人才,重点是采用期权和股权激励或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以及补充商业保险等方式进行激励。对高技能人才,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进一步改进“定边县优秀人才”奖励办法。三是完善人才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为推进人才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保障。

5.健全服务体系,改进管理盘活人才。用活人才而不是管死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做到外地人才与本地人才并重、搞好服务与改进管理兼顾。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引导人才市场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发展路子。二是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制定城乡干部按规定年限,在本人提出申请情况下有序流动,特别是农村干部职工要和县城干部职工有序轮岗,尝试建立山区人才贡献补偿机制。三是优化人才流动服务。要整合人才信息资源,按照分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组织、人事部门干部信息库和各有关部门人才库,使之成为涵盖五支队伍的大人才库,重点跟踪在外定边籍优秀人才。四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时,同时考虑稳定现有人才政策,调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6.形成工作合力,优化环境凝聚人才。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到底,还是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即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和优势,注重整合力量,建立人才工作的高效运行机制。二是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三是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人才制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抓好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要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制定本县、本镇、本部门(单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市、县的各项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提出符合本地本部门人才工作实际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既体现坚决贯彻上级精神的全局观念,又实现落实当中的务实创新。同时,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深入地调研,掌握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督促检查人才政策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军. 重庆市荣昌县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 定边县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