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学基础知识

篇1

一、美术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常态化后,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调研中,总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或视频去解决技法演示问题,看不到徒手示范。他们的理由是避免限制学生的思路,其实,背后隐藏着学科本体弱化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失的大问题。这在笔者对区域内近150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实。教师们昕学的专业花样繁多,有的学国画、有的学油画、有的学版画……而中小学美术新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几乎囊括了美术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画、版画、雕塑、速写、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模型设计……这么多专业集于一身的教师实在难觅,更何况教师队伍中还有不少非专业的和一大批刚入职的,所以,这—现象有其普遍性。其他区县就此问题也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比如速写、中国画、版画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由于统—培训没有选择性而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削弱了参培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培训内容没能与教材接轨,受训后教师即便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因缺乏课例指导而影响教学效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如何提高本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已成为笔者关注的—个焦点。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即基于教师现状和需求而开发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二、“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开发

2013年,教育部教师司颁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教师培训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依据此文件精神,笔者组织区名优、骨干教师着力开发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一)“菜单式”概念

这里的“菜单式”,是指对小学段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上教版)美术新教材和初中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少版)美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相关美术专题进行梳理,并以此建设许多菜单式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现培训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二)选用“菜单式”的原则

选用“菜单式”的原则,源自《意见》中提出的“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

“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新课程和上少版初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区域教师教学现状与需求而生成的八个专题,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框架”详见表1)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师队伍建立

“菜单式”美术专题的培训师主要在区域学科教师团队中产生,他们均是区域学科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特色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每个专题安排1至2位负责人,主要是看教材上该专题课例的量而确定的。如果是课例较多的专题,就安排两位负责人,—位聚焦教材解读与课例研究指导,另—位聚焦技能培训。这支队伍组建后,先由区域学科教研员给予培训指导。教研员通过解读美术教师培训课程的样本予以引领,各专题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分头去创建专题的培训课程框架。等各专题课程建好后,教研员再组织培训师集中交流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同时邀请上海市名师基地导师莅临指导,最后生成比较成熟的专题培训课程。

(五)“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与推行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是通过组织培训师共同商榷、教研员梳理完善的基础上产生的,旨在更贴近学科教师的需求,提高培训效率。

《意见》中第四条指导意见:“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我们在落实“菜单式”专题培训时紧扣文件精神,将课程选报方式和考核要求同步推出,让教师在选择专题的同时明确参与培训的目标。这样,全体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明确目标下开展学习。

在区域“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报名细则与考核要求”中规定:

1-2年教龄的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八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个专题的—个教学案例。

3-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五个专题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个专题1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论文—篇。

6-10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四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经验论文—篇或—项课题研究。

11-1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三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并递交一项课题研究或创建—个专题培训课程。

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两个专题的培训活动。递交—个单元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以及—份教学经验论文或—个专题培训课程。

也就是说,“菜单式”的培训既有选择性,又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而保证教师经过专题培训,能具备足够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六)“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模式

为了有效突破“研”和“训”两张皮的现象,在组织开展“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予以实施。即美术教材中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常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有效接轨,在教师的心中留下—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即便是观摩他人的课,也会觉得身临其境,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体验培训的快乐和收获。这样的培训方式符合《意见》中提出的第三条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

(七)“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每个专题均预设20课时的培训内容,其中4个课时着重于教材核心知识技能与教学教法的解读;4个课时为专题典型课例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8个课时(周六全天)为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去充分地探索与美术教材相应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演示能力;最后4个课时作专题课例的展示与研讨,让教师们在参与中感悟、提升。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具体实施

因篇幅所限,本文以《纸艺》专题为例,介绍“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安排(详见表2)

(二)《纸艺》专题课程具体培训方法

1.教材分析人手,明确主干知识

《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均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全套教材(十册)所有《纸艺》课例。首先解读该套教材《纸艺》课例的主干知识、核心技能,以及教学教法要点。不少教师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缘故,常年任教低年级或高年级,对整册教材关于《纸艺》专题核心知识技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通过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埂好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2.知识技能结合,提升示范能力

《纸艺》专题培训中美术专业知识学习后,马上进入与教学对应的纸艺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帮助学员快速把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教学演示的技巧。自主报名参加《纸艺》专题培训的教师同处一室共同实践,教师们均感到似乎回到了大学校园,几乎个个陶醉其中,全然忘记了今天是双休日。现场创作的作品富有创意,也为后续的《纸艺》专题课例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1、图2)

3.课例设计研讨,完善教学方案

专题培训中的《纸艺》专题典型课例,作为教师今后自主研修的范例,一定要参培学员作深入的了解,有个过程性、整体性的实践体验。所以,在理论培训时就指定两节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要求本专题所有参培学员回去先做好这两节课教学方案的预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员依据所选的课例进行分组研讨。研讨活动上,先让将要承担这两节课教学展示任务的青年教师在组内交流,然后组员们结合自己的预设提出完善的方案。比如《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如何帮助拇指姑娘重建美丽家园”不仅仅是导入激趣,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习得撕纸方法的同时也懂得了帮助他人的意义,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又如《纸环花开》一课,教师就以单一的纸环造型设计花朵,每个学生只要将花儿组合成—件作品即可,教师们提议是否结合春暖花开时节,营造一个美丽的画面,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激发创意表现的热情。因为教师们个个有备而来,思维非常活跃,创意教学的金点子快速生成。比如,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的学生创意表现的方式,教师预设一个故事情节,并将定格的画面分成八个小组去完成,最后全班合力完成一件大作,让所有的学生体验美术创意表现的乐趣;又如,四年级美术《纸环花开》一课,因为是一节纸立体创意表现的课例,在作品表现形式上以学生熟悉的花卉为主题,用纸环塑造形态各异的花朵,全班共同营造一个富有春天气息的画面。从而有效提高了单位时间研讨的效率。(图3、图4)

4.课例教学展示,深化培训效能,

《纸艺》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通过分组研讨后,主备教师负责实践研究;两位承担展示课的教师,其中—位教师通过借班方式展示;教研员协同学科核心组教师及专题负责人,共同深入课堂予以指导;在一周后再面向全区学科教师展示最后的研究成果,让与会的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教学教法。整个活动方案由教研员及专题负责教师共同策划,比如整个活动的安排、发放材料的呈现方式、与会教师的签到、课堂教学观摩反馈表的设计、展示课例的摄录、研讨活动的过程记录、活动后简讯撰写人员的落实、展示课教师执教后反思的落实、主题研修活动的总结等。整个专题培训采用知识与技能衔接、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跟进的方式,可以让参培教师不仅明确了全套教材各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整体架构以及核心知识与技能,还知道了典型课例在整册教材中的教学策略等,切实有效地发挥了经验辐射作用。最后的专题课例现场观摩与研讨,可以进一步加深认识,比如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规范化表述方式、纸艺教学要点、该年级段学生学习纸艺的特点等。同时让还没参加专题培训的教师在集体观摩中对区域组织开展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活动有个先知先觉的机会。与会教师的教学观摩反馈信息,也让专题负责人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专题培训效果和不足,便于及时完善专题培训课程,为其后的专题负责人提供借鉴。(图5至图7)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成效

如今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训与教学一样,应该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习单的形式去引导教师及时反馈专题培训的感悟以及建议,以便培训师在第—时间予以改进与完善,为后续专题的有序推进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科教师,推进新课堂实验的步伐。在培训师的共同努力和参培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了新的收获。

(一)青年教师在参与专题培训中加速专业成长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使得不同层面的教师汇聚一堂,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探索的热情被点燃,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学的课堂”迈进。如实验小学小曾老师,刚休完产假就投入到《纸艺》专题培训中来。通过纸艺系列化的培训活动,对正在创建的《纸盘艺术》校本课程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三年级的一节《巧剪纸盘鱼》在市级主题研修活动上展示,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用剪刀对纸盘剪三刀的方法巧拼一条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请学生上来试一试:“你能变出什么?”学生组合出类似飞鸟的形象。(图8)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上来试试“还可以怎样拼?”以简单的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结果上来的几位学生都摆出了不同形象。(图9)为了加深对巧剪、巧拼方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多媒体视频中魔术师的变法,学生看得入神,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的效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提议,有了鱼的雏形后还可以去美化鱼鳍,通过欣赏相应的图例加以启发,学生很快就进入高一层次的探索活动中。(图10)等学生设计得差不多了,教师又强调:“今天剪下的纸盘没有浪费的,想想小碎片可以做什么?”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学生将小碎片变成了鱼鳞,有的变成了鱼的牙齿,有的变成了装饰的花纹等。创新的潜能完全被激发,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的探索历程,但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图11)

(二)新教在专题培训中有效缩短适应周期

实践证明,“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活动深受学科教师的欢迎,对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入职2年左右的新教师来说,这种浸润式学习的平台,有效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

在“2012届新教师同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新教师所展示的二年级《彩纸片的组合》一课“同课异构”教学,有效体现了“学的课堂”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大小纸片的拼贴组合时,引导小朋友先“摆一摆,看一看、想—想”,在尝试实践中发现粘贴组合的技巧。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两位教师均创设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小张老师利用小朋友熟悉的卡通人物大雄与哆啦A梦的故事引入新课;小杨老师则以“为灰姑娘设计美丽的王冠”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另外,两节课在作业设计上都体现了美术学科视觉性、审美性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2至图15)

(三)培训师在专翘课程实施中突破发展瓶颈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在专题培训中,我们首选挑选有特色的、综合能力强的区级名优、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专题,让他们在任务驱动下突破发展的瓶颈,成长为优秀的培训师,从而带动区域教师的整体发展。

1.课程建设能力在创建中得到提升

因为每个专题必须结合中小学全套教材相关的课例,逐一分析和梳理,让参培教师明确各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及教法要点,所以,在前期的课程架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教材解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培训演示文稿设计能力、培训方案的规划能力,等等。

2.技法指导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专题培训课程架构好之后,就面向学科教师实施培训了。这对少有机会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名优、骨干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培训的语言更加精炼,专题课例的分析更加严谨,专题技能的示范引领更加精准,教师实践内容和方式更加科学,提供的教学建议更有针对性,专题课例设计方案的研讨更有效,专题课例教学实践指导更加到位,典型课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组织更加有条理,等等。

3.课例引领能力在自主探索中达成

每个专题培训前期的教材解读与知识技能的培训,都紧紧围绕专题课例的生成而展开。要引领教师探索具有“学的课堂”风采的《纸艺》专题课例,作为培训师,需要在自己的课堂加以研究,提炼有效的经验,从而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比如《纸艺》专题培训负责人、实验小学的许老师,自承担专题培训任务以来,对“学的课堂”的探索意识更强了,通过坚持实践探索,她在“学的课堂”创建上有了新的突破。2013年5月,她成功承担了上海市小学美术主题教学展示课《美丽的纸盘纹样》。课上,她引导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纸盘纹样与横向二方连续纹样的不同之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式,自主探索纸盘纹样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自己的多次尝试和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下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将美丽的连续纹样装饰到纸盘上,最后全班学生创建了一个纸盘连续纹样作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索学习的快乐。(图16)

篇2

关键词:涵义;作用;类型;使用

在现今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的运用,几乎替代了所有本属于教师示范的教学活动,因此让不少教师忽略了范画的真正作用,甚至曲解了范画的涵义。那么范画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而范画恰恰就是用直观地形象教学将绘画的知识、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

1 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运用范画能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学虽然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但有些专业的概念、术语以及一些技巧技法还是比较抽象,加大了学习难度,对于学生而言仅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理解和掌握的,从而会出现畏难情绪,失去了应有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如果加以适当的范画演示或欣赏,将枯燥的语言转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如此,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而且增强了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也激活了美术课的运转机制,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2 通过范画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在很多美术教材书上的一些中外名画和优秀的绘画作品,因为受到篇幅或者印刷技术的影响,很多地方都不够清晰,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这些名画和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学习,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此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范画的形式放大这些名画和优秀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或悬挂或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能清晰的看到作品,认真的去品味,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教学效果往往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美的存在。

1.3 运用范画能更好地将美术绘画的技能技巧传输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美术的技能技巧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和方法,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很多学生是难以理解的,范画的运用恰恰能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范画,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一些技能技巧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到位,而且更是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1.4 通过范画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创造性,现今的教学形式也是在不断的提倡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而很多教师会误认为范画的运用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不然。只要能合理有效的运用好范画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这也是挖掘学生聪明才智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范画类型

2.1 步骤范画

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把作画的方法步骤范画放大绘制好,讲课时依次张挂,边挂边讲,既直观又简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接受、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2.2 启示范画

启示范画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绘画的一种类型。教学中不仅要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启发引导,而且教师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设计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同时由于教师的以身示范,容易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对有效地组织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 对比范画

它主要解决绘画技术上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辨别作业中的正确与错误。

2.4 课堂范画

这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范画,但还是很难满足课堂教学的所有需要。一些具体的绘画技巧和方法都需要教师亲自动笔才可以起到示范指导的作用。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掌握相应的技巧。

3 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使用

了解了范画的涵义,知道了范画的重要性以及范画的类型,那么如何能有效合理的去使用范画呢?尤其是在职教的美术基础教学当中更加体现出了范画的重要性。对于很多职教的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性没有像大学里的那样很有针对性,有些选择了美术或者有相关美术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是相当大的,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那么这时范画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在职教美术基础教学中使用好教学范画就成了我们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美术设计专业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工作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急迫的任务。要求高,时间紧。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要圆满完成该项任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教育革命,大力改革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此,笔者就所从事的中职美术设计专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一、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一)中职设计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加大,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存在文化课学习成绩低、日常行为习惯有偏颇,学习兴趣受到挫伤而泯灭等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理想泯灭、目标丧失、行为乖僻、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从专业角度来看,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还要不理想。他们中的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的甚至把精力转移到与学业无关的方面上去。而且这种倾向仍在加强和蔓延。

更为严重的是,当代职校生多为独生子女,彼此往往缺乏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较为扭曲,利己行为较为突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个人努力奋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决定于人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对于美术设计者来说,团队的协作更为重要。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一定要直面现实,除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外,教师更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认真探索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教书育人,切实矫正学生中存在的不利于走向社会、不利于为社会服务的种种弊端。毫无疑问,自主合作势必成为未来人类生活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支点。

(二)国内外教改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众所周知,德国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课堂教学就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普通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均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成效十分显著。

与世界上其他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教学”这种人类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也是依据其内在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的。有趣的是,人类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似乎走了一个圆圈,从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以小组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方法开始,中间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读书脱离实际、教师一言堂教学的弯路,现在又慢慢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论语・先进篇・侍坐章》记载了孔子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从中可知他采用的就是启发式、“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方式。当然,现在的社会比那时复杂多了,学习的内容也大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到,从孔夫子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再到我国的普通教育,采用相同或相类似的教学方法,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教育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变化及教育对象的实际相结合。据此,笔者以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是最需要、也是最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对于这一点,笔者在下文中还要做具体论述。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我们所说的科学,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讲科学的理论,就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按照内在规律办事。古人不懈追求的“格物致知”的要求,正是一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境界。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于美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此模式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性别、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组成多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了只有小组成功成员才能成功完成目标的情境。此模式将学生个体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师生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中职美术设计专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美术设计成为一个横向的多层面的新兴行业。社会需要一批有文化艺术素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设计行业倡导教育要实行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美术教学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如此高标准的要求,结合如今低素质的学生专业选择,美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若不改革、探索适应当前中职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中职的美术设计教学势必难以完成国家的重托和时代的使命,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因此,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培养企事业单位欢迎的实用型、创新型的设计人才,在当今和以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非常重要且急迫的。具体来说,其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

第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自然习得。

总之,对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来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十分有利。

四、中职美术设计专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笔者在中职美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必要的学习和探索,把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分组、操作及评价三个前后连贯的阶段。以下对此进行论述。

(一)分组

分组,在整个活动中是很关键的一步。按什么标准分,具体怎么分,都很有讲究,很有艺术性。但总体原则是:要有利于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一般来说,分组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采取按角色分组,也可采取按学生学习基础程度分组。考虑到学生层次及作品效果,笔者常采取按其学习基础程度分组。每组一般分A、B、C(或善学、乐学、勤学)三个基础程度。按此种方式分组时,要特别注意事先做好第三基础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甚至误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操作过程

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必须学会使用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训练。其引导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训练观。而“形象存在的方式”又是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与重点,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其与后期的图形创意、标志设计等专业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大多平面构成教材都忽略了这部分知识,教材内容既简单又抽象,与实际联系甚少。大多教材对“分离”“接触”“减缺”“透叠”等组合方式只用抽象图片作为范例,学生很难理解,更无法将这些构成方式与实际设计联系在一起。笔者以此节内容为例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课前,教师布置小组进行自学,鼓励小组成员主动探究,引导小组成员利用网络资源、图书材料等寻找符合“分离”“接触”“减缺”“透叠”等形象组合方式的标志。同时,请学生事先分析并找到图案在“标志中运用的图形元素”及“标志中元素的组合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部分构成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另外,根据原先分成的小组,请各组分别制作2块50厘米×50厘米大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纸板,用于接下来的课堂演示。

课堂上,伴随着慢节奏的音乐声,请各小组派2名成员,拿着制作好的各式图形的纸板做“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8种形象存在的方式。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迅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顺利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其思维,明确了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接下来,可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或学习任务:

1.利用课前寻找的“分离”“透叠”“减缺”等形象组合方式的标志,分析这些图案在“标志中运用的图形元素”及“标志中元素的组合方式”;

2.分析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形象、形象存在的方式及创造形象――班级标志设计。

具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课前小组长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就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探讨。同时,就各自的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吸收他人的意见,最终形成共识,设计出小组成员均认同又极具特色的班级标志。在设计过程中,气氛相当热烈,定稿绘制,各小组均推选了表现力最强的成员,其他成员调颜料的调颜料,量尺寸的量尺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各小组设计定稿的时候巡回指导,整个过程高效而不枯燥。最后,教师请各小组展示“班级标志”设计成果,各小组派代表讲述设计理念,互相评比各组设计的优缺点,民主评选名次。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应对每节课的学习成效进行及时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中应重视合作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特别要避免少数学生主导整个学习进程。一般来说,除对学生每堂课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激励外,还应对其有一周、一个月、一学期的学习阶段性评价。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如定性评价可针对被评者做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改进与提高。定量评价可按3分、2分、1分三个等级评分。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展现的表现,如“抢答”“板演”“生生评价”等各类形式。

以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以往授课方式相比,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路径,以评价激励为方式,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优化了课堂的学习“生态”。改变了以往在班集体中,成功只属于少数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失败者的现状,达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而此种教学境界,正适合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良莠不齐的素质,达到了学生整体进步的要求。

五、探索将“合作的小组”升格为“学生工作室”的路子

当“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到了全面推广,学生会学、乐学,其参与意识、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成员配合度也达到了默契。这时,笔者认为可以水到渠成地将“合作的小组”升格为“学生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实习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学校可选派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精湛的设计技术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辅助学生创立工作室。学生工作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其作用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样的,能有效地巩固和扩大“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吻合、叠加的。

2013年,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在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情况下,重点关注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支持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工作室入驻学校中职生校外创业孵化园。而此工作室的前身亦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优胜的合作小组。如今,室内设计学生工作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已能面向市场承接业务,真正实现了作品商业化、人才社会化的美好前景。

当然,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例如如何进一步完善操作流程和教学模式;如何融“小组合作学习”与“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一体,科学推进课程改革等。但从总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全面增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新型的美术设计创意人才,接轨美术设计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臣.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0(1).

[3]王永春.平面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4]吕平凡.中职学校工艺美术类专业分层教学的研究[D].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2009.

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有其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的积淀也不会存在,美术教学的关键是美术基础知识学习,当学生具有足够的基础知识积累之后,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美术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核心。

一、基础知识培养

1.夯实美术基础知识

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对美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运用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根据知识学习的深浅情况因材施教,对基础知识进行弥补,这样可以对今后的美术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拓展美术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发散度,学生具有良好的跳跃思维,对新奇的东西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很多青少年没有对美丑的辨别能力,把一些低俗艺术看成是美,对于高雅艺术却不屑一顾,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要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并且教师要对美术创新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

二、多元文化的融合贯通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融合贯穿,并且在教学中渗透多学科知识,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够真正做到底蕴深厚,内容丰满。所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的兼容能力意义重大。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更多地讲究绘画的技巧和绘画的原则,学生也单纯地把美术定位于画画,其实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其内涵广阔,门类众多,所以开展教学的时候始终要把美术课程作为一种文化课程,在融合文学、舞蹈和艺术方法有重大意义,要让美术教学成为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一项重要的桥梁。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述绘画理论,学生感觉很枯燥,也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路得以发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生的经验讲解美术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玉石,在开展研究之前学生会主动去图书馆收集材料,收集一些图片和文字记载。所以学生在相关材料总结的过程中,自己思考,学生会发现玉石上很多精美的雕刻花纹也非常具有艺术感。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通过材料查阅收集跟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在课堂上可以组织相关的小组讨论,通过对玉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艺术的不同审美阶段。这样学生在获取多元化知识的同时,也对不同阶段的艺术创造进行理解,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知识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

三、创新思维广度的扩充

依靠知识的积累能够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动力取决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要加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培养学生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为艺术是情感真实的体验,如果在教学的时候只是依靠模仿和对以往艺术创造形式的重复,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会失去其灵魂,创造要让学生内心真正地进行表达,是内心情感的真正抒发,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当带领学生进行写生的时候,单一的写生模式学生已经习惯,所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运用多角度的观察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调节画法,看最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运用“接龙画”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原有的思维加入自己的想法,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新鲜度,并且开展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运用多项思维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挥。

美术教学中现代媒体的应用对学生理解知识有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新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获取所需知识,新科技可有效地服务于学生。新的技术首先体现在材料运用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材料开展创作,因为不同的材质体现出的效果风格迥异,比如运用油漆作画会有立体感存在,如果运用铅笔在画纸上作画会让线条的配合更加和谐。学生把生活中新奇的发现应用于教学中,比如有的学生好奇用香头烧薄胶合板,也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多样性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得到增强,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同时,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大胆开展创造也非常必要,不同材料和创造手法的选择,在创作中有新的知识发现,学生在不断的创造中有自己的风格形成,所以也形成了创新能力。

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的教育是为祖国培养人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真谛。高中美术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篇5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作者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1.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初中美术鉴赏课时采取的组织形式都是课堂教学,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课外教学。新课改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周边的艺术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校只进行课堂内的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没有课外的学习经历和课外的作业,即使有的话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因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质量过低,很多教师也就自动地放弃了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2.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初中美术鉴赏课这门学科上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又普遍不佳,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口头或文字方面的教学检测。实际上学生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美术鉴赏教师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堂上的作业学生不能随堂完成;其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工具不齐全;其三,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没有对美术鉴赏课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备情况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大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鉴赏课,如果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国画等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也会影响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另外,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而不使用专业教学设备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后不难看出,目前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课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表达和评论表述自己美术观点的机会;其二,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更没有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环节;其三,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临摹,机械地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其四,学生的美术作品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其五,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美术设计时,思维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

2.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鉴赏课的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法按照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其二,对学生的欣赏教学环节,常常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取代实际的欣赏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身边的美术现象没有判断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情趣;其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深刻认识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以及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课时。另外,在美术鉴赏课的鉴赏资料方面,学校也要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设备等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有利于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开展。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缺乏系统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所以学校在开设美术鉴赏课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比如让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思维来鉴赏美术作品,一点点地从初级学起,进而在美术鉴赏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3.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多深造、多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保证从专业的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其二,教师之间要多交流沟通。学校可以经常组织美术教师座谈,讨论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其三,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美术鉴赏课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篇6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国际级的、国家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二、个人名利思想严重,影响少儿美术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利用教学为自己服务,很多美术辅导教师这几年就是靠儿童画起了家。

以上问题不难见出,主办少儿书画大赛的发了财,教儿童画的教师得到了实惠,受害的是少年儿童——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真正的美术知识没学到,由于赛事多、压力大,文化课学习还受到了影响。

学校历来是传授知识的圣地,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美术教学更不例外,它不应该受到经济因素的冲击与干扰,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会使整个美术事业走向衰退,会成为提高我们整个民族文化艺术修养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对事业负责,不为下一代着想,总让学生画简笔画、儿童画、或是为参赛而画画,不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势必要把少儿的美术学习引到死胡同。那些只顾个人名利的做法,那些不正确的教学内容会误人子弟,那些不正规的教学会给少儿以后真正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使少儿美术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少儿美术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

2.禁止使用非科学,不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简笔画、儿童画、儿童国画等内容。

3.要按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讲课,特别是素描写生、色彩写生、色彩原理、物体比例、结构、透视等美术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

4.要理清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大专美术教学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

篇7

一、深入了解教材是把握教材精髓、用活教材资源的前提

教材即教科书,是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教育界顶尖专家经过长期讨论、潜心研究,把前人取得的经验,科学成果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用文字、图形、符号等形式编成的材料。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教材中的素材是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激活美术思考,获得美术知识,提高美术能力,解决美术实际问题的基本信息载体。教材体现的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同时它更是广大美术教师更科学、更系统地传递美术知识、发展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保证和依靠。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推行者,尊重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绝对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深入了解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我们更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宗旨,以教材为载体,把握教材的精髓,活用教材,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中,赋予教材鲜活的“生命”,即以教材为载体,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活用教材。因为只有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把握教材精髓、用活教材资源靠的是灵活多变的方法

笔者认为,要做到把握教材精髓,用活教材资源,作为教师应该要有高超的专业水平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熟悉学情,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基础等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及民间艺术;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课程资源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如在上色彩基础知识的内容时,我发现教材中有关色彩的知识运用得很广,但有关色彩基础知识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体现在教材中,加上许多学生在小学时对美术这一“副科”不重视,几乎没有色彩基础,因此上起色彩课来,效果可想而知。于是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我就接连着利用几个课时,把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如:原色、间色、复色、色轮、色彩三要素、同类色、类似色与对比色、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冷暖等基础知识先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后,我把每一册书中有关色彩搭配知识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上,包括《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学习服装搭配》《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一版多色画》《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居室的色彩搭配》《布置理想的家居》《美化生活的装饰布》等课程,在上这些课程时,因为学生有了系统的色彩知识基础,所以只要把重点放在各节课中有关的色彩特性即可,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高效。这种方法能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也更容易提起兴趣,这也象一个备好的工具箱,里面放满了你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在你需要的时候,便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并取出你所需要的工具进行工作。不只是色彩的基础知识,其它许多知识都可以这样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如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知识、素描的基础知识等。

2.工具材料整合——形成统一的模块化教学

美术课有其特殊性,通常情况下,美术课需要学生们带上特定的工具和材料才能完成,尤其是一些手工制作课,而教材的课程设置中,同一类的内容分布于各册教材中,如造型知识、色彩知识、设计知识、国画知识等。通常学生们精心准备的各种工具和材料每个学期只用到一、两次,课程就结束了,到了下个学期需要再用此工具和材料时,或者由于找不到的原因,或者由于材料和工具已经废

弃的原因,学生们经常需从头开始准备,也仍然是用一、两次而已,反复如此,这样一方面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就会失去原有的热情,以至于发展到不去准备工具和材料,另一方面从经济上给学生及家长们带来了负担,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刚刚对某一个知识点才提起兴趣,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就已经结束了,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美术课的教学效率。因此为了解决学生们准备工具和材料的困扰,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把同种材料的课程整合到一起上是较为科学合理的一种安排,这样也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学生能充分掌握工具和材料的性能特征,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教材中第14册第4课的《单色版画》,与教材中第15册第5课的《一版多色版画》这两课我就放到一起上,先上完单色版画的知识,接着马上上一版多色版画,因为这两课的工具材料都一样,一版多色版画只是在单色版画的基础上加上多种色彩的着色这一步,这样,单色版画与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便得到很好的衔接与及时的巩固,教学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又如在美术教学中,橡皮泥、陶泥也是常用的材料,如果两次使用隔开的时间太长,橡皮泥、陶泥就容易干裂,就不能再次使用了。其他相似的内容也可这样处理。

3.教学场所整合——形成专项的针对性教学

目前,福州市的美术教学状况是大班上课,中学里通常是五六十个学生在一起上课,所授内容是一样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基本是一样的。但是美术教学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教室上课,如根据学校美术教师所主修的专业,分别把美术教室划分为素描教室、油画教室、国画教室、工艺美术教室、服装设计教室、室内设计教室……,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教室上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加上专业教师的引导,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4.乡土文化整合——形成特色的拓展性教学

我们现在用的初中美术教科书上(人民美术出版社),有许多涉及到人文、地域等方面的内容,如民间美术,工艺美术等知识面广、容量大,由于版面有限,不可能把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全部涵盖其中,因此我们在具体授课时,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民间艺术的特色来寻找具体的能体现我校所处地理环境中所拥有的具体的民间艺术来替换,如以福州所特有的寿山石雕刻艺术为例,首先,我请学生们寻找生活中的寿山石雕艺术品,我也与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然后共同把所收集的作品进行展示,还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几个对寿山石兴趣浓厚的同学到寿山去参观,并拾回了一大堆寿山石原料。接着我利用第一课时欣赏师生们自己收集、尝试制作的寿山石作品,并请学生们逐一起来介绍有关寿山石的知识,因为是贴近学生们生活的内容,学生们从如何鉴定寿山石石质的方法、寿山石的种类、价值、雕刻艺术等方面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谈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第二课时,我把与几位学生去寿山捡回来的寿山原石分别发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要求他们根据寿山石的形状、颜色先进行联想、设计再进行讨论,最后创造、雕刻,结果,经过几个课时的努力,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品便呈现出来了。看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得不让我惊叹他们的创造天赋。因此我用寿山石雕刻来代替教材中的《民间艺术》一课,达到了教学目的,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适度有效整合——形成灵活的科学性教学

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外在需求,这也是教师们在尊重教材,活用教材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尤其在教授教材之外的知识时,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合所授对象年龄的内容,包括知识的难易程度。如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了解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法。活用教材的教学才有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才能省时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根据设计条件增减或替换教材中的内容(如南北方的季节差异、电脑设计),如教材第13册中第6课《未来的我》这一课

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电脑图像处理手段进行创作,按照自己的创意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合成。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辅导学生利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将自己的创意很好地表达出来。而就福州市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校要做到在上日常美术课时能够让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上本课内容时,较为现实的做法是删减掉电脑,上课时学生选用现成图片素材与自己的头像照片进行拼贴组合完成创作。或者将自己的头像照片粘贴在画面上合适的位置,其余内容用绘画添画的方式完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用电脑演示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电脑完成。

篇8

【关键词】美术 欣赏 教学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兴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美术教育中欣赏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推动欣赏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什么教学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在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某种原因,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并由此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对于升学没有用处;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米,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一些问题。(1)高中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学生无暇对美术课产生重视,就造成了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主科的作业或看其他学科书籍的现象。(2)由于多年来对音美教育的忽视,使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应该积累的美术基础知识量非常贫乏,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衔接和提高造成难度。(3)由于学生知识的贫乏,无法在教学中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容易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教学成为填鸭式,学生不爱听,变主动教学为被动局面。

根据前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在高中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项目来解决。

(二)问题的分析。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我们要对以往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找到一条可行之路。使高中的欣赏教学取得实效。

(1)高中美术欣赏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说在美术欣赏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述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

2.提问法:教师就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同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2)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教师在主导作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播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冈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纽带。由此看来,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一)教学实验内容

1.研究对象:选择高二年级一班、八班作为对比教学班,其中八班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教学,一班采用常规方法教学。

其中:一班有学生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八班有学生60人(男生26人、女生34人)

2.研究形式:采用对比形式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调查问卷、考试和教学实践几项内容。

3.调查内容:①学生原始情况:包括学生对美术学科有兴趣的原始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原始人数(百分比)。②验证实验成果的学习兴趣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人数(百分比)。

4.考核内容:美术基本知识和作品分析。

5.实验内容: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法的结合应用、情景法与探究法相结合的应用。

(二)教学实验的实施。在比较教学实验正式实施之前,首先对一班、八班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原始情况做个比较。

运用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篇9

综合类院校动画专业按照艺术类省统考的分数进行招生录取,而不是像一些独立动画学院那样能够以单独校考的方式对考生进行单独选拔。艺术统考项目一般也为素描、速写、色彩三项,是对考生美术基础水平宽泛的测试,而非针对考生各专业方向能力的测试。所以,综合类院校招录到的动画专业学生在生源状态上与独立动画学院的生源有较大差别。在专业认识方面,综合类院校动画专业招入的艺术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自己能够被大学录取为主要目的报考动画专业的,对动画缺乏了解是他们一个比较突出的弱点,另外其绘画风格与绘画习惯也与动画专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在美术知识方面,艺术生大都是在艺术高考培训班中学习和训练,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处于美术基础知识不足的状态。在创作技能方面,多数艺术考生在进入大学前只进行临摹甚至背诵图像的训练,缺乏原创绘画的练习,甚至根本没有创作意识。这部分学生在面对教师提出的创作类训练时通常会感到茫然或者无所适从。由于综合类院校动画专业学生具有这些特点,其学习能力与自主招生的动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画专业教师在进行美术基础类课程的编排时,必须在借鉴先进院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专业生源状态做出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明确教学方向

其一,教学目标。动画专业的设计类课程都是建立在绘画基础上的。如,角色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人物造型能力;运动规律课程则要求学生能够快速而正确地绘画出想象中的人体、道具的基本结构,并通过绘画连续的多个姿势表现角色的动作;动画场景设计课程需要学生构思并且画出场景、道具;分镜头设计课程虽然并不要求精细的绘画,但是镜头的设计和表达仍要求学生对场景透视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进一步说,所有的二维动画创作都依靠学生的美术功底,而三维动画中的贴图、灯光等技术也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色彩功底。动画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稳固学生的美术根基,使其顺利进行之后的动画专业课程学习。所以,动画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服务于动画创作需要。教师只有明确这一目标,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其二,专业能力需求。动画创作相较于其他艺术类创作,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内容的虚拟性。在动画创作中,角色与场景往往是虚拟的、不存在的。即使与其关系较为接近的电影,摄影棚中的演员和摄影机、布景也是真实存在的,而动画创作内容则是完全虚拟的。动画创作虚拟性的特点,要求动画专业学生具有更高的构思能力,也就是想象并进行默画的能力。同时,由于动画中的事物特点被加以抽象概括,与现实有所区分,所以动画专业学生在美术表达方面应该具有以线条、平面进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调整教学内容

其一,强调结构的绘画方式。在素描、速写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注重结构的绘画方式,这是动画创作最需要的,这也是学生在过去的绘画训练中所缺失的。美术基础练习应当“由内而外”地进行。物品需要使用结构素描的方式,而人物则要先绘制主要结构,把握正确的体积感,再增添外形上的细节。其二,注重透视训练。透视本来是作为素描中的基础知识存在的,但是高考应试美术培训班的课程中对此并没有进行强调,所以学生在此方面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在动画创作中,创作者对于要制作的场景、场景中的道具与活动的角色必须有准确而科学的想象,为了将其表达成镜头语言,创作者在透视方面必须具备相当的能力。在色彩项目上,空间透视则在拉开景深、表达气氛等方面得到表现。而空间透视能力在传统的色彩训练——绘画静物、模特等练习中往往无法得到锻炼。所以,在传授理论之余,教师也要注意调整练习作业的内容。其三,加强对线条造型的训练。在传统二维动画片中,一个角色通常只有一到二层阴影,甚至没有阴影,三维动画中也大都需要对要表现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删减,以取得卡通化的艺术效果。动画专业学生在美术基础类课程学习中应该着重掌握用线条进行造型的能力。素描中要求的调子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应该被简单化,只训练学生寻找主要的阴影交界线和亮部即可,练习的重点并不是调子的复杂度,而是范围的准确性。其四,提高对色彩的认知,进行更为细腻的色彩表达。相较于对素描课程的需求简化,动画创作在色彩能力方面的要求却比传统色彩练习要高一些。动画在电子设备上播放,屏幕能够显示的发色数目比色彩颜料的数量要多得多,所以学生应该更加细致地辨别和使用颜色。动画色彩课程的教学,首先要为学生补充色彩原理、光学知识,然后在作业训练中对色彩表达的细致提出较高要求。

四、改进教学方法

其一,应加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素描、速写、色彩三门课程虽然被称为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先打下基础再进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那样一刀切的阶段进行。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网状交织的,各方面能力也是相互辅佐的,在学习过程中整体提高的。美术基础课程被安排在大学的第一学年,此时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在学习时往往会依照以前的习惯进行训练,而不是针对动画专业的需要进行训练。因此,在基础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先使学生了解后续其他科目的情况,并说明这一阶段进行美术基础训练的目标、方向和作用。其二,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知名院校出版的教材虽然很具有参考性,但是其编排基于本校的教学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综合类院校艺术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编排时,要摸清学生的能力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应当优先弥补学生缺失的基础知识,重视理论传授,特别注重结构、透视等方面的训练。其三,鼓励创作。创作意识缺失是综合型高校动画专业学生最大的弱点。在高考美术训练阶段,基本是教师告诉学生应该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在大学课程学习中遇到设计、创作类课程时就觉得无从下手。在美术基础训练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带有故事背景的绘画对象,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一点变化。如,提供穿着特定舞台服装的模特,让学生先设想这是一个什么角色、在什么环境中活动,再进行绘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创作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另外,学生群体中其实有一些对动漫有兴趣,自身也有创作经验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是创作意识较好,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美术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边远贫困地区 创新观念 思维教学法 两元模式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在美术欣赏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应调动学生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而边远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可以采取开发式思维,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贫困地区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追求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平等。

2.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全面、生动、形象、能动的反应。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透过美术作品透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4.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5.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从人的现实主体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

6.美术欣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情感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是高尚优美,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7.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析

1. 讲授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

2. 提问法:教师根据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 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 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讨论法和探究法的缺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优点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5. 比较欣赏法

可以分为(1)横向比较法: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

(2)纵向比较法: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

6. 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出情境表象,使学生通过情境加强直观感受。

7. “五让”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要注意课前对教学步骤中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三、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把握学科特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注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 防止由于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 防止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欣赏。

4. 防止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把作品的文学性同美学特征割裂开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转贴于 四、思维教学法

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求异质疑,启迪创造思维,要求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而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

五、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两元模式教学

1. 知识+创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注重对作品直观感受的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始把这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1)音乐法。音乐可以使人的意志清醒,身体放松,大脑活跃,思维敏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的收集。

(2)要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以点及面,强化学生的理解。

(3)鼓励提高法。对学生多多鼓励会增强其参与的信心与热情。

(4)分享快乐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也会提高。

2. 故事+问题+合作+评论

(1)授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讲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3) 在合作部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根据思维创新的原则,设置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对于一堂课的欣赏内容,让同学之间互相评述,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看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针对贫困地区的教学情况,应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不能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作画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遗弃、改造丑恶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的变化,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得·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