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层教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1.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价值取向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化学教学要抛弃“为考试而教”的教育价值观。
3.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1)“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结论性知识,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2)化学课程教学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从教师以权威来教学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
5.用新的课程资源观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能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信息时代,视教材为“圣经”已经不可行,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新世界。因此,我们除了要用好教材之外,还要努力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二、分层教学在化学课堂当中的应用策略
1.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利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热菔迪忠虿氖┙獭T谥兄盎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不论是对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还是对于教学改革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发展而言,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区分,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化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根据个体的自身素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选择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改善;对于教师的发展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能否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而分层教学法作为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强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意识;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而言,化学教学改革是中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个学科的改革可以为学校的全面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引导各层次学生展开有效活动的基础,根据教育理论,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三种,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每一个目标又被分为三个等级,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量力而行。例如酸碱平衡的课次目标而言,C层次学生需要掌握酸碱方程式的配平方法,B层次学生需要在C层次目标的基础上掌握能量释放算法,而A层学生则要在B层次目标的基础上掌握通过化学反应特点推断酸碱物质。而这样不同的目标设计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因为化学课程需要做许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分组、需要团队合作,但是在团队合作当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的自身优势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式和战略。
注重分层教学的过程。对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各地的应用,有些地方在最后的成绩上表现不是非常突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是值得大家去肯定的。所以要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就要使各个化学老师不要关注分层教学最后的成绩结果。改革评分标准是我们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评分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的评分标准,也会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教学目标,优化考核标准,改变一张试卷定输赢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A层学生可将考核标准订的高一些,并着重注意对其化学态度的考核;而对于C层学生可适当降低标准,并增加“进步系数”的考核,从而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并树立化学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针对性强。学生在初中时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条件、试验场地、师资力量、时间等问题,使学生对化学实验项目的了解和掌握等情况有所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具有的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情绪和注意紧密相关,以致对感兴趣的事物优先注意,而产生向往心情。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核心可用“统一、集权、呆板、封闭”来概括。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突出了以人为本、因人因地制宜、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四、结束语
总之,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化学观念,增强化学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实验技能,还可以实现化学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办学力量,保证在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16-01
数学课的分层教学模式从提出到广泛推出进行教学实验至今已经二十多年的时间,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展开多年来,科研成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行和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又赋予了数学分层教学的新的丰富内容,也对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这也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内容。数学课型一般分为新授课和习题课。本文想阐述如何对这两种类型的课实施分层教学。
1 数学新授课的分层教学
数学课的新授课一般课堂教学重点是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教学,它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又有教学性的一面,即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身理、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才能打好学生学习概念教学和定理教学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不能笼统的追求整齐划一,要注意低层次学生的习得水平,对低层次学生要注意合理恰当地“简单化、弱化”数学概念,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不能把教材中的采用的描述性的语句来定义的概念把它复杂化用语言随意把它拔高,然后再深化它,使之成为为数学的逻辑定义,不要在数学概念的外在形式上花太多时间,更不能把概念复杂化、繁琐化,再次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数学教学重点是关注知识发生过程,从演绎到一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作用。数学的定理教学,教师一般应把握两个方面:
一方面应基本达到作为数学定理知识教学的普遍要求,让学生能够清晰明白定理的条件和定理的结论,定理所要说明的事理以及表述方式,教会学生娴熟的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定理的应用范围并会熟练的学以致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相关数学定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与以往所学的数学定理、概念一起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构成数学知识体系,并对某些需要适当拓展的定理作适当合理的外延。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揭示学习数学定理过程中的智力活动,和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智力思维因素,然后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这些活动,以此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智力水平,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定理的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各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高级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以掌握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为主,让其理解数学定理的内涵,中等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主要以理解数学定理的证明的思维过程,仅仅是理解数学定理的证明的思维过程,熟练掌握数学定理的应用。对于低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以了解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着重掌握数学定理的结论和如何应用。
总之,不同的层级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有益的认知和知识储备及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新授课按照知识单元的结构,笔者将其划分为“精教导学课”和“互帮自学课”两种类型:何谓“精教导学课”:一般将数学的每个知识单元按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涉及的关键性知识,在设定教学课的类型时一般定为“精教导学课”,而其他比较简单易学的数学知识点或以巩固已学数学知识、知识应用型的课定为“互帮自学课”。何谓精教导学课的分层教学,通过笔者的长期实践,总结出教学过程的六大环节:(1)引趣;(2)精教;(3)导学;(4)巩固;(5)评价;(6)调整。教学中遵循这六大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成效有显著提高。
2 数学习题课的分层教学
所谓数学习题教学课通常是指以习题练习教学为主的形式来达成本节课数学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习题教学课与概念、定理教学课相比,习题教学课的教学难度要小些,可是它的成效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成败乃至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好坏,概念、定理教学课相对权重小些。因为通过数学的习题教学课,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中本人一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1)教学中对同一例题一题多解,由易到难寻找与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最佳解法,针对不同例题的多题一解的情况,教师也要细加分析,使学生养成以不变应万变,能随机灵活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一题多解的数学题,教法得当,可以加强学生对新旧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必有途径。而且还有利于高层次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多题一解的数学题,它是归纳数学的解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法,也是对中、低层次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的最佳方案。
(2)教师通过对同一例题的解题教学,来揭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这对培养学生掌握从演绎到归纳的数学解题思维起到很好的作用。用运动的观点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徜徉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
(3)教师还要有目的,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查漏补缺,随时让各层次的学生掌握应该把握的所学数学知识,最大限度的去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成绩差异是自然的,无论是较高层次的学生,还是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随时的给予必要的个别辅导,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数学习得基础上都有进步。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的辅导重点应在强化该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拓宽知识面、开拓学习数学的视野。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的辅导落点应放在补缺补弱上,防止所学数学知识的负增长,促进数学知识的转化,习得。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谈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一)优化师化关系为分层教学提供教学环境
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重要一条是优化师生关系,要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分层教学既不是降低要求,也不是放弃对差生的教学,而是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逐渐走向整体优化。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启发学生的觉悟,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性,争做知识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性,积极创设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注意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还必须具备民主的教学作风,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有些学习上很用功,但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的同学,要尊重他们,并单独找他们分析原因,多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回自信;对有时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也要很快让他们坐下,以免他们难堪。教师还应经常真诚的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师生感情融洽。
(二)改变传统的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采取以班集体教学为主,小群体教学为辅的组织形式,在小组成员的组成名单上,采取“模糊学”的方法,不严格划分学生智力的高低,也不指名道姓点出哪些学生是低层次的,哪些学生是高层次的,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来分层组织小群体教学,目的是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对个性强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解除他们对“补差”的抗衡心理;对学习兴趣高的同学,定期组织讲座,充实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分层时注意爱护师生的感情,避免给差生带来冷漠和压抑。
(三)分层教学的巩固与反馈
篇4
摘要: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各个层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使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着重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论述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和分类,分层教学的意义,然后从听力、口语、词汇、阅读和写作各个环节具体论述了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很好把握这个时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英语是很容易学好的一门课程,也可以缩小各个层级学生之间的差距。要达到这个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1 分层教学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同一班内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最后实施不同层次的检测。通过一系列分层的实施,
篇5
一、合理分层,动态管理,让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桃子”
分层的合理性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新接手一个班,我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验、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B组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学习情绪不够稳定,学习品质不够好;C组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在分组时我便对学生讲,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自卑。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一般是半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组逐步解体,B组、C组不断壮大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
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数学思维能力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与目标,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基础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梯级,使提高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竞赛组学生“吃得饱”。
1.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多关心、多鼓励、多提问、多板演、多巡视,让他们有足够的理解时间及练习时间,力争在基本概念以及运算方面都能过关;对于竞赛组的学生,要加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配合教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对于提高组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互相合作,主动探究。
2.利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分层教学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堂课45分钟时间会显得紧张,利用投影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使教学过程紧凑、有效。
3.分层练习,分层辅导
练习、作业的设置要分层次、有梯度,对基础组学生布置概念、公式的简单应用题,对提高组学生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竞赛组学生可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以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分类过关,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对基础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提高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竞赛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做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教学中,针对阶段教学效果及时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
【摘 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发展,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从学生、授课、作业、测评进行分层教学,以展示其面向全体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优化课堂
学生的差异性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实施分层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经历出发,建立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在课堂上认真的落实分层式教学,从学生、指导、作业测评等方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能力挖掘的最大化。
一、学生分层,挖掘潜力最大化
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有高有低,但是每人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优势,增加不同思维碰撞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具体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例如在课堂提问的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成绩和智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给予适当的问题予以回答,对于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从基本的概念出发,让学生回顾概念中的几个要点,查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向其抛出中等问题,帮助其深层地理解概念的内涵,逐步地掌握一般的做题方法;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应用时能够灵活自如,可以选择较便捷的做题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成绩、认知程度,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习惯,对班里每个学生的个性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落实好“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分层,使教师掌握了班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快速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授课分层,建立过程梯度化
同样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困惑点可能大有不同。面对问题,教师要避免自己灌输式地讲述,先让学生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困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重点不同的指导,以做到对症下药。例如在学习有关“倒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建立知识分层,引导学生的自学探讨,对倒数的概念有一个简单地理解,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来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的
关键词 重点理解,学生在反复斟酌下能够找到“两个数、乘积是1、互为倒数”这样的
关键词 ,从而逐步理解了互为倒数所满足的条件,从中总结出了一般的做题方法;然后展开相应的练习,让学生两个人相互提问,展开对倒数的练习;在学生之间的不断提问中,学生发现了两个特殊的数字“1和0”,从而推进了学生的深层探究,使学生得到了“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授课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基础开始学起,在课堂练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分层,结合能力差异化
作业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能力,教师要充分地考虑课堂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建立易、中、难三种类型的作业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类型,既要让学生掌握课堂所讲的知识,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布置作业,先给学生留一些像“x+y=25,x=y+6”这样的简单方程组,以训练学生对一般解题方法的掌握,练习一般的代入法及计算;然后留一些像“3x+y=8,2x+3y=10”的方程组,让学生使用带入法的同时,可以进行革新,尝试着找出其中某一个未知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利用消元的方法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式来求解,以灵活学生的做题方法,这样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经验;最后上升到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应用题,让学生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作业分层,可以使学生逐步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在问题解决环节,有针对性地倾听、理解,提高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四、激励分层,提高学习主动化
重要的测评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试题的整体难度,建立一定的难度比例,让基础题和中等题占据大比例,重视学生对基础的练习和掌握。教师在设计整张试卷时,要确保学生可以考出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会指导学生来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学生对着任务胆怯了,有的直接放弃了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激励学生利用巧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相似性的方向,鼓励学生,并诱导他们认真的观察思考。其中一个基础一般但是学习过绘画的学生,用笔比划了一下将其画在练习本上,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教师捕捉到了,教师让他说出是怎么画得这样形象逼真的,学生骄傲地回答说:“画画要有一定的比例。”这句话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些基础好的学生立刻想到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思维灵活的学生带动下,基础一般的学生也理解了其中的原理,纷纷地说这个方法好。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很快理解了测量的方法,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可见,分层教学不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分层教学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分层教学法的各种形式,做到教学与学生的能力相结合,使分层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挖掘,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上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邵荣贵.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2008(03)
篇7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一、职高学生数学“厌学”成因探索
1.从主流来说,职高学生都有学一技之长的主观愿望。他们朝气蓬勃,思想上进,可塑性强。但是当前职业高中的生源堪忧,且学业成绩不理想,自我学习能力差。多数职高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懒散,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更是不感兴趣。久而久之,感觉数学课冷漠、机械、无聊,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学生的“厌学”,严重阻碍了职高阶段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为以后从业道路上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2.教学模式陈旧。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习惯了“铺垫――导入――新授――巩固――作业――小结”这种教学模式。但是他最大的缺点是忽略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学得很辛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层次教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所谓“层次教学”,就是在保持原班级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知识分层、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一般职业中学的学生的入学成绩较差,但各科发展不平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中不乏数学学习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如果一视同仁采用同一要求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两极分化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就显得极为必要。
三、培养职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层次教学
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力,就能获得该学科学习的成功。数学通常被职高学生理解为抽象的学科,多数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乏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当务之急。
1.知识分层(新旧糅合,难度平均、培养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及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但是数学概念是职高生认为最抽象也最不喜欢学的内容之一。因此,老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多从具体实例出发,多做铺垫,以降低数学难度。例如,在讲“角的概念的推广”时,笔者做了如下课堂设计:
课前练习(限时5分钟):①在初中,角的定义是:在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②用30°的三角板画30°、60°和90°的角。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以Ox为始边,绕着原点旋转而成的45°、135°、120°和300°的角。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跳水运动员向内翻腾与向外翻腾的差别),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将角的概念扩充才能刻画这两个不同的动作,以期达到概念产生并非老师强加,而是自主认知水到渠成的目标。
又如,在上正棱锥的侧面面积这节课时,尝试用纸皮做了好几个正四棱锥让学生传看,还允许学生拆开,有些学生沿侧棱展开,也有学生沿斜高展开。然后,互相比较看谁的展开图好看,此时提问:“正四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几个什么图形组成?”学生都很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答得不是很理想,但学生都动脑筋思考问题了。接着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不一会,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只要求一个三角形面积×4就可以了。”笔者及时表扬了他。这时,让学生把图形又粘好,学生发现原来侧面的每一个三角形的高是很关键的一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正四棱锥的斜高,只要把斜高求出来,侧面积就可以求得了。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这时的学生都很想知道怎样求斜高,此时再讲解正四棱锥斜高及其求法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2.课堂教学分层。上课是运用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形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到每节课时,又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应在每节课讲解新课前,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说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组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课堂提问和演示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要能真正收到成效,所提问题或练习就必须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问,将基础的、容易理解的问题或练习,让C组同学回答;对需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或练习,让A组或B组同学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和获得表扬的机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让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
篇8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教育公平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活动要讲求公平性,教育要面对每个学生,这些理念是现代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我们大力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却屡屡出现不公平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成长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与学生之前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在学习活动的表现上,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成绩较好,而有些学生相反。面对具有明显差异性的学生,教师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还是课后的作业布置都完全统一化,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恰恰是最不公平的事。例如,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内容选择太难,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显得不公平,如果内容选择太简单,对于那些成绩较好、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就不公平,等于剥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权利。那么,教师应如何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解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呢?答案就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事实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强调教学活动的统一化,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划归到不同层次,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活动。物理学科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成绩好的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渐入佳境,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物理学习变得越发吃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理念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哪些环节进行分层呢?
一、教学对象分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要想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一个班级中,为了便于操作,所分的层级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来说,在班级教学中,都会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绩较好,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而中层学生则是班级数量最多的中等学生,低层学生则包括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成绩不佳的学生。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参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表现,如听课反应、回答问题状况、作业完成情境等,决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毕竟考试成绩只能作为学生某方面能力的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分层要以隐性分层为主,这样是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二,要注意对学习层次的命名,例如,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说:“这个作业主要针对的是差生。”听到教师这样说,显然会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命名,把成绩较差的学生称为基础层,把成绩较好的学生称为能力层,而处于二者中间的称为发展层。这样的叫法既概括了每个层级学生的特点,又避免了因为命名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第三,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层次。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对象,例如,一些原本处于基础层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发展层的水平,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将学生划入发展层,以便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通过这种动态调整,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和提高的学习环境中。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于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教学目标确立的合理与否对于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要想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教师要确立不同的目标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自己努力就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目标主要以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的识记,物理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物理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而对于发展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基础层学生的目标,还要把分析概况、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至于能力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前两个层次的目标以外,还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
三、课堂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提问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例如,针对基础层的学生提问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对于发展层的学生则可以提问一些分析、归纳类的问题,而对于能力层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问一些综合实践、应用类的问题,这样,通过层次不同的问题,可以让一个班级中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有效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四、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科中,作业不按时完成、抄袭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基础层的学生难以达到作业的要求,从而只能选择其他方式。因此,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也十分必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把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一些基础性的概念的识记、定理的理解、计算和简单应用为主,而选做题可以适当拔高难度,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开放的探究性问题、实践活动题等。这样,有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
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是深刻挖掘每个学生潜能的有效方式,分层教学的实施更加契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大胆地引进分层教学理念,用分层方式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散发出自身光芒。
参考文献:
[1]徐伟.浅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2(05).
篇9
【关键词】 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索,大胆尝试,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同时注重分层指导”的教学思路,把班级教学和分层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做到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而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2.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尊重学生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所以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那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我们依据什么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呢?学习成绩无疑是我们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与性格特征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证明,性格开朗活泼、自信心强、认真踏实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好于那些平时沉默不语、缺乏自信及懒散的学生, 因此,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我把学生分为下列四组类型:A组――性格开朗、成绩较好;B组――性格内向、成绩较好;C组――中等生;D组――暂时后进生;当然,我也会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而进行适时地调整。
2.2依据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与学目标
英语新教材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互动性,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在内容上更趋丰富、合理,体现可读性和交际性,注重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和标准来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当然,目标还得体现出学生在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上的差异性。此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地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定语从句”时,对于D 类的学生只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掌握定语从句的概念,要求能从众多复杂句中分辨出定语从句即可;对于C类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定语从句的概念,同时还要了解先行词,关系代词等概念,并正确运用关系代词;而A、B两类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要充分理解所有内容,并能把定语从句灵活运用到写作及现实生活中。
2.3发挥新教学模式的优势,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采用单一的教学活动模式,无法注意到学生各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分层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合理地准备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程序,有效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首先是教学活动的分层。我根据备课要求,着眼于中等学生,同时兼顾优、差两头,并于课后加强分层辅导。对优等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对中等生则实行精讲精练,夯实基础;对于后进生则浅讲多练,查漏补缺。例如,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们会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对D类学生,我们会根据课文的信息设置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True”or“False”;对于C类学生,我们会设置有语言提示的表格,让学生填出相应的信息;而对于A类和B类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或表演。其次是练习的分层。分层练习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层练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做一些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相符合的习题,通过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2.4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了,适时而又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创新探究精神。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适当地给予表扬和赞许,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胆怯,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们的正确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当他们发表独特见解时,我也同样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深的学习潜力。
三、结束语
总之,分层教学法能使不同的学生在适应自己的空间学习,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当然由于实施的时间短,个人能力有限等原因,分层教学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分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民主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地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很重要。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智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与学习内容,以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不同的发展。这正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就要在教学中实施好层教学。
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师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设备的变化,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讲明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也是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
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逐层进行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标要求
-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