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篇1

1、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国外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历史较长,内容较充实,学者们从质量管理体系与医学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如何建立适应医学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促进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经济问题、成本控制问题、服务满意度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有关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O年的时间,检验界的专家学者们从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我国检验医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素质,完善检验技术规范,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8,医学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我国临床实验室的内涵临床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评价方法,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基本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与岗位职责,安全管理,成本与信息管理、实验室认可与临床实验室管理、建立新型的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经验体会、认可后对检验科的益处、有关SO15189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认可后质量体系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总结了大量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观点,为现阶段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以及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理论

2.1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

2.2 质量管理体系(QMS) 在sO9001:2005标准中的定义为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通常主要包括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2.3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CNAS-C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O15189:2007)规定了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进行认可的专用要求,包含了医学实验室为证明其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要求,其内容等同采用sO15189:2007。该准则包括:目录、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技术要素、附录等10个部分。准则中的管理要求部分规定了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内容,包括:

组织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合同的评审、文件控制、委托实验室的检验、咨询服务、外部服务和供应、不符合的识别和控制、投诉的处理、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质量和技术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15个要求;技术要求规定了对实验室所从事工作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的设备、检验前程序、检验程序、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检验后程序、结果报告等8项要求 。

3、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源于对医学实验室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经过调查分析后,确定要素和控制程序时应注意:是否符合CNAS-C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O15189:2007)的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适合医学实验室的工作特点;是否适合医学实验室运行体系的能力。

3.1 构建原则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建立。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目的、检验及相关服务的特殊性、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等等方面,决定了构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原则、(2)全员参与原则、(3)全程控制原则、(4)持续改进原则、(5)质量和效益统一原则。

3.2 策划与设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在现阶段,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医学实验室来说质量管理体系是新事物,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知之甚少,更缺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的策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对医学实验室全员进行教育培训,(2)明确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确定医学实验室组织结构,(4)明确资源配置。

3.3 文件的撰写 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医学实验室的政策、过程、计划、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均形成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 :

系统性、法规性、增值性、见证性、适应性。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中的核心部分,其内容主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各支持性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岗位的责任以及相互关系。(2)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中各要素的展开和具体表达,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应在体系文件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程序文件的结构和内容应遵循钬?5w + 1H钬澰颍蓑hy(目的)、What(做何事)、Who(何人做)、When(何时做)、Where(何地做)、How(如何做)。

(3)标准操作规程: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和细化,是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从事具体检验工作的指导。(4)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为质量活动的完成情况及效果提供证据,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是医学实验室质量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之一。

4、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所依据的cNASCO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O 15189:

200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依据该准则进行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应作为体系运行的依据之一。

4.1 文件培训 对医学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体系文件所有相关内容的培训。让每个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目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和标准都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认识到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先进的管理模式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都制定了翔实培训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完成既定的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并考核,直至满足要求。

4.2 文件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文件化的管理程序,以对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所有文件和信息进行控制。主要包括:(1)文件编写、审核、批准;(2)文件的使用管理;(3)电子文件管理等内容。

4.3 运行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是要素管理。要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共23个要素进行全面管理,各职能组相应的岗位职责要对其中15个管理要素和8个技术要素的具体要求进行管理,确保各要素的要求得到全面贯彻。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难点在流程管理。程序文件所规定的工作流程必须得到严格执行才能保证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否则体系文件的执行就不能得到保证。

4.3.1 检验前检验前质量管理是决定检测结果钬溦媸怠⒆既沸缘那疤幔渲葱兄魈逵斜鹩诩煅橹兄柿抗芾恚辈斡胧瞧涮卣鳎煅槿嗽薄⒘俅惨绞Α⒒な俊⒒すと嗽币约笆芗煺弑救耍魏我桓龌方诘氖杪虿还娣毒傻贾录煅榻峁奈蟛睢?

医学实验室通过制订并实施正确采集和处理原始样品的专用SOP文件,规定样品向医学实验室的运送要求,确保检验样品及时、安全送达,制定文件规范接收或拒收原始样品等措施加强检验前质量管理,确保检验前工作满足检验要求。

4.3.2 检验中要做好检验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就一定要做到检验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文件化的检验程序体系,严格管理与检验质量相关的设施、环境、设备、试剂与标准物质,做好检验结果的量值溯源,全面分析实验的不确定度等因素。

检验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对人员、样品的前处理、检验过程等的管理。

4.3.3 检验后 在完成样品检测后,为使检验报告准确、真实、无误并转化为临床能够直接采用的疾病诊疗信息而确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发放,称为检验后质量管理。顾名思义,检验后质量管理就是指全面质量控制过程中最后质量把关和提升检验数据在临床上有效利用。这一环节的疏漏将使前期的检验前、检验中质量管理有始无终甚至前功尽弃。

4.3.4 内部审核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质量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的,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医学实验室通过制订和策划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核。该计划需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等,应确保覆盖整个质量管理体系[1 。内部审核主要审核体系文件与认可准则的符合性、体系文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及时发现体系建设、运行中的不符合,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系文件内容更加符合认可准则要求和医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4.3.5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针对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医学实验室全部的医疗服务(包括检验及咨询工作)的管理评审,其目的是确保在患者医疗护理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变动或改进。管理评审的结果形成文件,包括医学实验室下一阶段的目标及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以及对已出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改进的目标及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心理师生关系消除对策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快消除厌学心理。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的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师生之间所产生和形成的一切,既是师生交往的结果,也是师生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成果” ①。 首先,从教师方面看,如果一个教师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师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否则如果一个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那么他会丧失一部分自信心,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从而工作没有热情,讲课时没有激情,不愿主动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比较冷淡,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这样教师教不好,学生也不愿学。其次,从学生方面看,如果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护,他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同时他也愿意听教师的话,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就得出了著名的期待效应:“凡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若干月后他们的能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②”。良好师生关系之间的期待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期待效应,但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的确离不开一定的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真正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的期待不仅是换取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华。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认可、赞赏和关心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他会以坚定的信念,富有情感的态度和多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体验中获得力量和信心,并表现出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刻苦顽强、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师也更加喜欢和信赖。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容易使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的厚爱转化为学生的领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我们经常说,人是需要有一种精神的,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这是教师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教师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用在学生身上。学生敬佩教师,心甘情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人、做事,这是学生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就会以教师为榜样,在温暖的集体中健康成长。这种亲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转化成一种力量,激励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攀登。从而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良好师生关系是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保证

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人际间的信息交换来完成知识技能的转移和发展。教师也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其人格价值的。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

首先,教师应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强,中国要走向世界,更需要有独立意识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因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教师还要“艺术地运用点拨,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质疑、批评乃至争辩”。 ③当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时,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尊敬,就会在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关系,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因此,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基本保障。

其次,教师应积极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业务活动上的,“教”与“学”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改进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教师的信心就会增加,师生情感就将朝者积极的方向转化,而获得教学成功,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将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是学生对教师产生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因此,为了优化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业务上下苦工夫,搞好教学工作。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真正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从而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再次,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由于师生关系而导致的学生厌学心理将不复存在,这就是我多年的教学感悟和体会。

参考文献

[1] 马丁 ?偊b 布贝尔.我与你[M].三联书店,1986.

篇3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网络化;自动化

血液检测在输血服务中起关键性作用,血液检测实验室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室验室检测的高效性、严密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是保证血液质量、达到安全输血的前提。我站将实验室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与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全自动的实验室。其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作用是使整个检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将有效地监督日常工作,并形成了日常工作的可追溯性,而微机的网络化、仪器的自动化、标本的条码化使检测能力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大幅度提高,三者相辅相承,从各方面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1 实验室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001年本血站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随后的几年工作也逐步地在改进,将整个采供血体系完全按照标准的质量体系来进行。同时又建立了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明确了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血液检测工作做出具体指导和相应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操作规范、记录文件4个方面。其中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详细说明了实验室要进行的工作和日常分工,根据卫生部及安全输血标准的综合要求,一份血液标本一检、二检分别由不同检验人员操作,试剂为两种不同厂家并为国家卫生部检定合格试剂,而操作规则为日常工作的指导书,要求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证实验操作的一致性、规范性、避免人为的误操作,而出现质量差错,记录文件则十分重要,它记录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从血液标本的接收到检验报告的发出,每一个环节都有操作者签字,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无形中控制着每一个环节,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2 实验室检测的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的管理

2000年,我站先后引进了用于血液检测的AT Plus全自动加样机,KUBOTA8400离心机(日本产),KJ-201BD振荡器(姜堰市),2005年又购进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瑞士产),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产),通过以上仪器对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血型正反定型进行检测。对血液标本从接收到检测报告的发出全部微机化管理,标本的条码化保证标本由始至终的唯一性,避免了检验过程中人为的标本张冠李戴错误的发生。实验室微机化管理,从操作人员的权限、样本的接收、样本检测、结果的输入到合格样本的发出、不合格样本的处理(不合格样本是否需要复试,复试几次方可发出,操作者及所采用试剂)在网络上作了严格的监控,待检室只有接到实验室样本的合格信息,方可打出合格血签,并发放使用。

为达到标准检测的高效准确,这个局域网需要的硬件条件为每台仪器配有一台电脑,操作系统分别为Star加样机、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瑞士),另外还有一台主控电脑用来完成所有结果的汇总,每台电脑都安装相应的软件,以达到各自工作的目的,每台电脑设有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登录方可进入网络,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和日常工作的可靠性。

3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高效的结合

在网络中设置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种属性,在实验仪器终端为每一位操作者设置用户名和密码,以确保访问的可追溯性。同时在该操作软件中设置该操作所形成的文件标识,该操作软件会自动保存操作者的每个操作过程,以便查看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每台操作终端的软件将有根据质量管理文件中操作规程所设置的程序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在试验结束之后,操作软件会将最终结果传输至主控电脑,同时也将打印出来。该报告将包括:时间、操作者、试剂批号、标本号、实验结果,以方便资源共享。

通过如图1的管理和设置,就可以以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管理为手段,以质量管理为目的,实现了质量体系与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管理的结合,更进一步提高了血液质量,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尤其在血液集中化检测的今天,势必要求实验室具有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水平。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尤为重要,如果这种高效的管理形成规模,将会为输血事业带来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A:标本接收准确无误后,填写接收记录,登录实验室网络录入主控电脑。

B:将带条码的标本离心处理后,放入Star全自动加样机进行加样,并获得加样信息(即标本条码信息)。这些信息将自动传输给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

C:将加样处理后的微板放入ML/FAME全自动酶标仪中并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

D:检测结果由ML/FAME全自动酶标仪自动传输给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

E:待检标本在Star全自动加样机加样处理后放入多功能酶标仪,进行ALT检测(速率法)。

F:待检标本在Star加样机中加样处理后放入平板离心机中500r/min离心3min,再在孵育振荡器上振荡5min后放入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进行扫描检测,判定血型。

G:将所有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打印,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主控电脑。

H:主控电脑汇总所有待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并根据程序中的判定规则判断结果,汇总检验信息打出检验报告。

篇4

目的:对比改善实验室质量管理前后临床微生物分析结果,探讨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前5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记录分析数据。结果: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准确率86.00%。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准确率为90.00%,两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质量管理;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2-02

近年来,医院不断有新的耐药菌株出现[1],感染病例也不断增加,这对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医师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还能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检测医院感染流行情况的依据。因此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准确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风险的有效途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报告作为对照组,选取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分析报告作为观察组。

1.2 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

1.2.1 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2]:

参考ISO或国家制定的相关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和操作手册等,提供给所有参与检验工作者参照和学习。

1.2.2 认真详细编写管理文件[3]:

SOP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参照的主要指南和依据,它能保证所有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更标准规范和统一。SOP文件在编写时应当包含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采集方法、使用试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相关参考文献。SOP文件编写完成后须有责任科室主任签字生效,不得随意更改。

1.2.3 标本采集方法:

明确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如应在发热时抽血培养标本,根据不同样本的采集要求明确适当的采集方法、所需要的培养器皿、培养温度、运送时间等,送检标本如不合格,应立即要求检验人员与临床进行联系。

1.2.4 检验人员素质培养[4]: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应经过严格的培训,每一位检验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项测试的考核,考核通过才能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除此之外,每年还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

1.2.5 检验仪器校准:

所有检验仪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定校准程序和操作程序,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程序应包括校准的方法、可接受范围和期限。每做一次仪器维修和保养都要做好记录,并且在之后做好校准工作。更换过的鉴定板每更换一块都要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细菌鉴定仪每次鉴定前都应该进行自动校准,采用化学试剂纸片对高压湿热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1.2.6 检验试剂及培养基:

所有用于检验的培养基和试剂都应该想进行登记记录,无论是商品化采购,每一样试剂都应该有明确清晰的产品信息,包括品名、批号、有效日期、浓度等。同时试剂在使用前都应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检查,通过试剂颜色、厚度、是否有细菌污染现象、是否存在溶血、是否存在过多气泡等方面来检测试剂的质量。而检验所用的培养基和细菌鉴定板在石永强都应该观察包装是否破裂,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试剂盒染色液的容器上应该明确表明相关信息,过期的试剂和染色剂绝对不能在继续使用。

1.2.7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配合:

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向临床宣传正确的采集标本和运送标本的正确方法,以减少实验前的误差,提高检验分析结果的质量。

1.2.8 准确的检验报告[5]:

患者的检验结果在公布之前必须进行双责任人签字确认,包括检测分析操作者和复核主管签字确认。复核主管必须对检测报告的合理性、准确定进行审核和判断,要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当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结果时,复核人员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注意。

1.3 试验数据处理:

两组微生物检测分析结果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SPS19.0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对照组50例微生物检测报告中有43例检测报告准确性有效,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86%;观察组准确性有效的检测报告为45例,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90%。观察组检测报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报告有效率,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所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检验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综合实力。随着各种关于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管理法规的颁布实施,实验室的设计、建造、验收、检测过程等逐渐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些措施的颁布和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实施条件和环境质量,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使得检测试验操作更加规范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微生物检测报告的质量结果,最终影响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在临床推广实施实验室管理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亚玲,康凤凤,王治国.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J]. 中国医院,2014,02:7-9.

[2] 何梦林.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3,S1:347-348.

[3] 韩淑娥,孟芝君.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2013,12:1433-1434.

篇5

关键词ISO15189;医学检验;实习教学

近年来,医学院校开始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检验人才的培养相结合,认为对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中心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认可体系纳入实习环节,尝试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真实环境中,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懂管理的高素质检验人才[1]。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写你该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已做的,分析已记的,从而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目的[2],在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理念,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室认可体系的实际工作。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而且增强了其质量管理观念。目前国内很多大医院检验科均在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需编写大量文件,学生对ISO15189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使他们很快融入检验科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及相应医院ISO15189的申请工作[4]。本文转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带教重技能、轻管理的理念,树立专业技能与质量管理并重的现象;深入研究实验室认可体系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环节相结合,探索每一环节的相连点,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找到新途径。并通过结果反馈,持续改进,编写与实验室认可紧密联系的《实纲》,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新形势下的高素质检验工作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检验水平。

1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需要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通过实践-考核-总结的正反馈环,制定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医学检验专业实纲。在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我们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理念,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纳入到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中,将其作为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学管理人员以ISO15189认可准则为依据,制定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考核;最后,通过结果反馈,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实纲,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观念,就要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指导学生既要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继而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客观的成绩考核和结果反馈,修订新的医学检验专业实纲,持续改进,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为:

2.1课题组教师优化、整合既往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编写修订覆涵15189内容的《实纲》

首先,课题组成员根据15189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内容,总结既往实习带教的实践经验,寻找15189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各实习环节之间的结合点。将该结合点既体现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同时也纳入到学生的实纲中;其次,根据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实习间的结合点编写实纲的试行版,并制定包含实验室认可、符合实纲试行版的实习计划;然后,备课,向全体实习带教教师讲解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的具体内容,严格依照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内容进行实习带教,并且对学生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束时的表现进行考核,同时对实纲试行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探讨实纲试行版的优缺点,寻找实纲试行版的不足之处并找到纠正措施;最后,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相关具体实施内容,在试行版基础上修订《实纲》。

2.2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根据实纲试行版

及具体实习计划,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学生入科后首先进行培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后通过考核,考核合格后依据制定的实习生轮转计划将他们分到各专业组进行轮转,学生在各专业组轮转期间要按实纲要求掌握本专业组的检验项目,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每个学生在每个专业组轮转期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养成按作业指导书操作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各自的岗位要学会本岗位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发现不符合项,如何分析不符合项的原因,如何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

2.3加强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生培训与考核

国内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这个实习阶段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走向工作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不仅要加强实习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培训临床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等[3]。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操作加强学习效果,如在不同专业组要进行质量控制讲座,在全科范围内要进行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讲座、CNAS-CL02认可准则的解读、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如何内审等一系列培训,在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评价,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和实践绩效考核。每个专题培训后进行笔试考核,实践考核由教学管理组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学结和心得体会,最后,发放问卷调查表,采取毕业后追踪及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进行调查。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中心通过持续改进,编写新的《实纲》,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并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专业和管理实践考核均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学生,大幅度提升了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通过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检验科的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单位快速适应它的ISO15189的申请工作。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在培养实习生的方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应对临床实习这一关键阶段加以重视,顺应检验医学发展趋势[5],及时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如此才能保证和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输送适应新的医学诊疗环境的优秀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96.

[2]郑培烝,曹颖平,王梅华.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93-2394.

[3]于霞,曹登成,刘成桂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新模式探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4(3):372-373.

[4]赵雪,贺付成,明亮.检验专业学生医学实验室认可知识介绍及教学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527-529.

篇6

近年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临床检验医学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9项服务内容有13项为实验室检查,产生获得的大量临床检验数据在技术服务、生殖保健、优生健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量管理以及精密仪的设备的引进和更新[1],不仅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检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现几名一线业务工作者将近3年来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做法和体会进行了归纳总结。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专业人员结构

基层计生服务站的医学检验受仪器设备所限基本是手工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大部分检验结果靠操作者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其可比性及可靠性大受影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原有的检验技术人员配备比例已不能满足现行的工作模式。完善的服务机构编制,合理的检验技术人员调整人员结构,有利于满足技术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能力。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

任何质量控制的方法都代替不了健全的实验室管理,而任何一项质量控制措施却都需要有管理手段和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因此,在开展控制之前建立何时的检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质量控制、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2,3],应首先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尽量从管理制度上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并在以后的常规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这些制度,使实验室工作中每个与质量有关的问题都有人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要成立实验室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对实验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和改进。要结合临床科室的反馈信息,狠抓影响质量的缺陷或典型,协调解决影响检验质量的一系列问题。

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检验质量

要具备质量第一的意识,把质量摆在首位,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结果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并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周期性评价。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慎始敬终,认真对待每一工作环节。通过普及质量控制知识,使每个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于失控后有迅速查找原因的能力。

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制定严格检验仪器的准入标准,确保购入准确、可靠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的各项仪器设备都应有专人负责保管,由保管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养、校正、定标等,解决疑难问题,并有义务向实验室其他人员介绍仪器的性能、参数、各功能键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等,这样可以便全科人员的自身素质得以提高,减少操作失误和仪器故障的发生。配齐相关配套设施(采血和盛血器具、试剂、质控物、校准物、不间断电源、恒温、通风及除湿设备等),优化实验室,避免因结构不合理造成操作不方便,标本处理、操作及报告设在同一工作区,严禁办公桌与操作台混用等。减少因基本设施不合要求导致仪器不能正常使用或损坏的现象发生,阻断造成院内感染或交叉污染的途径及制约实验室的惯性运行方式。

加强针对性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检验人员培训,确保达到会操作、会判断、会解读、会指导、会质量控制的“五会”要求,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人才保障。推行述学、考学、评学等能力提升措施,随着检验医学诊断功能的不断加强与完善,不断提高检验人员能够参与临床会诊,结合患者情况分析、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的工作能力,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帮助临床医生尽快做出诊断。因此,检验人员要全面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实验诊断的综合能力。

规范样品采集操作,保证取样科学准确

样品采集的质量是检验工作开展的关键点,直接关系到检验数据的质量,因此样品的规范、正确的采集和送检,对于整个检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要严格按照采集标准进行正确采集,并标记清楚,编号有序;采样后要尽快送检,为保持血清的质量,在采血运送和分离血清的过程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血清摇动而影响血样的质量;如需运送血样,送样过程中要有保温装置;塑料离心管要用纸盒或泡沫板固定。

总之,正确采集每一份样品,是做出准确分析结果的必备条件,只有这样,检验数据才能公正、客观,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临床检验操作指南.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

篇7

    临床医学检验与疾控中心其他类别的检验工作不同。理化、微生物检验所面对的检验样品为食品、水质、化妆品等产品,所进行的检验为依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产品检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所面对的是矿山、工厂、企业的厂房、机械等,所进行的检验为依靠仪器采集、监测操作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而临床医学检验所面对的检验对象均为人 - 从业人员、病人及健康人群,所进行的检验为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化、免疫、细菌、病原等检验,故而,疾控中心对所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更应谨慎。

    1.1 因过去临床医学检验在疾控中心承担的检验工作中所占份额较小,故而检验人员相对较少。近几年由于卫生事业改革的开展,疾控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向防病工作,临床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慢慢开始进入疾控系统工作,检验、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

    1.2 已经在疾控系统进行了很多年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工作,仅包含了中心的微生物、理化检验,按照计划定期参加能力验证考核工作。传染病病原学检验、性病、艾滋病、结核病检验每年参加卫生部的盲样考核,麻疹、风疹病毒免疫学检验每年参加省级的考试、考核工作,其余的临床医学检验现均未纳入认证考核工作。

    1.3由于基层疾控中心的临床医学检验不像医院那样,检验项目全而广,仅进行与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工作相关的医学检验。成本核算、检验项目的局限性等使得大多数疾控中心未如医院般大量购置现代化的全自动血液分析、生化分析、血气分析、免疫分析等大型仪器设备,仅有卫生部配发专用仪器、半自动老式仪器,或借助试剂盒进行手工检测,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1.4质量管理未全面规范开展,参加卫生部、上级主管部门考核项目时能按考核要求进行质控,而未参加考核的检验项目基本上仅按成品试剂盒要求进行盒内阴、阳性对照试验,无外部质控对照,无相应的质量控制规范文件、方法等。

    2 基层疾控中心临床检验管理模式探索

    现今的医疗环境要求实验室的工作应具有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经济型和安全性,而实验室的检验项目、检验技术、分析仪器、实验人员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1建立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实验室管理文件,定期审核和修订以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

    2.1.1依据 ISO15189: 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国际标准,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积极准备参加 ISO15189 实验室认可。

    2.1.2结合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实际,尽可能的将ISO15189 实验室认可纳入现在疾控系统广泛开展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之中,以节约有限的人力、物力,减少浪费。

    2.2积极参加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同时完善实验室室内质控,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实验室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的全面质量控制。

    2.3在人体健康的评估中,临床实验室是不可缺少的部门。如高血脂、高血糖、HBsAg 携带者等往往可早期发现。

    2.4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流行时的诊断工作也离不开临床实验室的检验。2003 年 SARS暴发流行时的诊治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2.4.1基层疾控中心的临检实验室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流感、手足口病、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现在依然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危险因素,因而临检实验室工作在疾控系统应得到充分关注。

    2.4.2人群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对传染病的防治情况如何,接种效果评价是近年来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疾控中心的临检实验室应尽快开展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滴度检测工作。

    2.5资源是实现实验室工作目标的基础,没有资源作为保证,任何形式的组织目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如实验室的检验周转时间工作目标非常明确,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没有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就不可能满足医师尽快返回报告的要求; 如果没有既了解实验技术,又熟知临床、预防医学的检验技师,就不可能达到对预防、治疗提供咨询服务的检验工作目标。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就无法开展相关的检测项目; 没有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实验室就失去了实现其工作目标的基础。

    2.6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近几年被频繁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不会忘记 2004 年实验室 SARS 感染事件的深刻历史教训。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标本接种、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生化、药敏、血清分型等不同试验操作时都会暴露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中,而且无法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种类,所以更应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逐渐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实验室安全氛围。

篇8

[关键词]医学 实践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150-02

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一所拥有医学教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言,教学质量同样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生命所系。2013年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原广西工学院合并组建广西科技大学,成立了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为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特别是在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结合高等医学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所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即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总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由高校建立的特殊的质量管理系统,旨在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性和全员性。同时,通过教学质量保障来实现组织学习,促进组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1]

二、实践性强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具有许多独特的方面,实践性就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医学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综合。在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已经具有实验教学、临床见习、临床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并且相比于其他专业具有更长的实践性课时,其实验课(实践课)与理论课之比达1∶1,实践教学的人、财、物投入也较大。但在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这一特殊性往往没有被充分认识,从而影响了医学实践教学的质量。自1992年起,我国通过“共建、合并、调整、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多种改革途径,组成了一批拥有医学教育的综合性大学,通过20多年的实践,也显现了综合性大学举办医学教育的某些不足和缺陷,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对医学教育的特殊性重视不够。为了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3],文中强调要大力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包括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特别对举办医学教育的综合性大学提出明确要求,文中要求举办医学教育的综合性大学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办学,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按照功能相近、学科相关的实验课优化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体系。如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下属4个实验室:即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和医学生物学实验室。其中,形态学实验室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机能学实验室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由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医学生物学实验室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由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四大模块组成覆盖基础医学全部学科的全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我校重组了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编写和出版了跨学科集教、学、训、考、赛为一体的特色教材《临床实用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针对性强;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辅助教材《临床实践技能实训指导手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等,并与后续的临床实习结合在一起,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加大投入,改善医学实践教学条件

加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以“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标准建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形态学显微互动教学实验室、网络化机能教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和医学生物学实验室等,构建了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投入500万元构建了模拟医院,模拟医院为学生提供了与真实医院环境、情景相似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做到教学与临床实际需要的“零距离”。开设了囊括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项临床技能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内容在内的50余项实验实训项目。通过模拟医院平台,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充分而系统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技能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摒弃陈旧性、验证性实验,开发出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积极探索将PBL与RISE等教学法引入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网上医学图片自学自测考试系统,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打破时空界限、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实现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重大改革,为各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创造客观的条件。改进医学实践教学考试方式,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增加实践教学考试成绩在学生成绩中所占的权重。

(四)构建医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由主管副校长统一领导,教务处协调,医学院全面负责,并设有主管副院长、医学院教学办、系(院)副主任的分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依,有轨可循,在规范运行中保证质量。建立网络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多级互动的实验室工作信息、仪器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和实验教学安排等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在实验室管理上发挥较大的作用。

强化各级教学督导功能,医学院和各系(院)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各临床实习教学基地也均有分管领导,并成立科(医)教科负责临床实习教学管理。专家督导内容包括:检查教学计划和制度、查阅教学档案、考核授课质量、开展示范教学、组织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考核评价学生等,实现对实践教学质量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五)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配备高水平的教学师资力量。制订各项教学制度,如实验预试制度、听课制度、评教制度、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多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青年教师实验技能操作大赛,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师资资源,做好临床教师的遴选工作,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六)加强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

医学教育的后期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4],应严格临床教学基地准入制度,不断拓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渠道。目前我校共有附属医院4家,教学实习医院13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省(区)、市、县三级实习网络,为培养具有高技能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 注 释 ]

[1] 陈玉棍,代蕊华,杨晓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4.

[2] 黄孝天,刘刚,梁尚栋,等.基础医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107-110.

篇9

拒收原因主要涉及溶血样本、样本凝块、样本不足、样本与抗凝剂比例不当、样本容器选择错误、样本破损、条码错误和运输不当。样本识别应分生化、血液、微生物等专业进行监控,如血培养污染率监控。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献报道,个别实验室进行数据采集时出现错误,如将样本凝块指标公式设定为出现凝块样本数/总样本数。样本分析质量指标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评估EQA的达标率和细胞学检查与组织活检结果不一致率。结果报告质量指标主要分布在结果回报时间(TAT)监控、危急值报告、修正报告和医护满意度方面。对于TAT监控,3组数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集中在高风险环节或高风险项目的监控,如清晨住院患者检验结果TAT、急诊检验结果TAT、肌钙蛋白TAT、外科病理检查平均TAT等。肌钙蛋白整个流程时间节点监控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随时间变化按照样本流对样本进行动态监控。

质量指标的实施

实验室质量指标使用基本流程至少应包括:(1)质量指标的选择;(2)测量质量指标执行的效果;(3)分析产生质量指标数值的根本原因;(4)确认实验室改善方向;(5)采取行动进行改善(图略)。通过对质量指标中出现异常指标的因素进行加权处理、多次模拟等方法,找出导致结果异常的关键原因,从而改善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减少检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5]。在使用医学实验室质量指标时,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差距分析、石川图、因果分析、帕累托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拟等。差距分析(gapanalysis)是使实验室的实际流程/操作与预期标准(法规、行业标准、内部程序等)进行比较的方法。使用差距分析首先应回答两个问题:处在什么位置?需要达到什么位置?可通过周、月、季度、年度质量指标报告的方式实现。CLSIGP22-A3提供了质量指标报告模板[9]。表1中提供了部分质量指标的CAPQ-TRACKS评估阈值,该阈值为多家医院实验室室间调查结果的中位数。

篇10

1.1质量安全管理团队中各管理小组的职责

(1)医疗咨询小组负责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咨询服务,加强与临床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

(2)医疗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室的各方面安全,应经常对大家进行医疗安全知识的教育,随时了解各小组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定期检查实验室的毒麻药品和易燃易爆品的管理情况,其次还要注意了解水、电、暖使用情况,菌种标本的保存、污染物的消毒与处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通报。

(3)信息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信息管理小组长根据各小组设备情况申请配置计算机的数量和要求,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维修。

(4)继续教育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教学质量管理。制定每年度的学习培训计划,负责检验人员上岗前的考核。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业务学习,开展研讨会、学术沙龙、经验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在全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仪器设备管理组主要负责科室内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督促检验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做好保养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及纠正各种仪器,每天了解仪器运转情况。

(6)试剂管理组小组主要负责试剂的请购、验收、入库、保管、使用、发放、报废等工作流程。定期对试剂库的试剂进行核对,每月底负责制定下一个月的试剂用量计划。通报每个月

的试剂使用情况。

1.2质量管理小组的实施和考核

科主任负责检验科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反馈会议,解决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个质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所负责的内容做好检查和记录,把检查结果在质量反馈会上进行反馈,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后予以实施,并由小组长负责追踪监测,观察改进效果。

2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