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意见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建设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认识水平
1.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正确理解实验室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实验室包括:中学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实践活动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等。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内涵非常丰富的工作,概括来说,包括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硬件方面包括实验器材、设备、实验用房等;软件方面则包括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规范化的管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课堂应用等。
2.学校要组织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认真学习《省规范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办法》和《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实验室“建、配、管、用、研”五个方面的标准要求。
3.学校要认真落实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培训上岗制度,有计划开展专业化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网管员必须持证上岗。要落实各类管理人员的相应待遇,保护并促进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合理化调配
4.各学校要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充分体现出“建设”是基础,“配备”是条件,“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的工作理念。成立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领导和考评小组,建立实验室管理与使用督查制度,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具体分管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考评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管理与使用及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科学分工,职责到人。
5.学校要按照规定配齐、配好各室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要保障好专职实验员、网络管理员、专兼职图书管理员的配备。要稳定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技术管理。
6.学校要设立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实验室管理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实验室管理员的编制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解决,可根据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设定。
三、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标准化配置
7.学校要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总体要求,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配齐各类实验室。
8.区教育局将依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总体要求,统一招标采购音体美、卫生、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器材,确保全区学校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配齐、配好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
9.学校要将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实验室日常维护经费、开展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音体美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所必要添置的耗材费用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中,保证年度经费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强化实验室标准化制度建设的落实
10.学校要依据《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各类实验室管理与使用的制度与规则。要加强各类器材、设备的管理,建好《教学仪器明细账》《教学仪器总账》,并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帐帐、帐物相符,遇有变动随时填明。要加强各类器材、设备的技术管理,建立器材、设备的技术管理档案,将设备的说明书、配套资料等建立两份档案,一份存入学校档案室,一份存入器材室,以方便使用与管理人员查阅。
11.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的维护、维修、保养,管理与使用人员要认真填写《领用借还登记簿》《损坏记录簿》《维修保养记录簿》等各项管理记录,确保器材与设备的完好率达98%以上,并要熟悉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实现管理与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12.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音体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并逐步实现网上管理。学校各实验室使用记录要与配档、相关的学科教学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相对应。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设计、有辅导教师;教学设计应详实,有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场地;各类活动要有配档、有记录、有效果、有反思。各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将各实验室活动配档报教育局普教科、教研培训中心电化教育研究室各一份。
13.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器材的使用技术指导。安排相关管理人员指导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使之规范操作。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任课教师要及时告知相关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与相关领导协商解决。如问题解决有困难,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监管部门;如因拖延而发生事件,要追究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责任。
五、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建设实验室的使用率
14.学校要抓应用促效益,提高实验室应用水平。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实践的具体过程中,亲自动手,自主思考,亲身体验。实验器材的配备、实验室管理的完备等都是以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服务为目的,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学习,方便学生使用。
15.学校要重视各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实验室文化要符合实验室功能及操作流程,创设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积淀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成果。
16.学校要使实验室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心目中充满神奇和创造神奇的地方,成为学生最喜欢去、能够经常去的地方。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保证新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100%。学校可根据校情、校本课程设置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7.学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特长发展。学校教务处每学期要对各实验室的使用做统一安排,做到实验室的配档合理,确保每天的上课时间实验室内都有学生活动,保证实验室的使用率达100%。
18.学校的实验室要全方位向师生开放,要合理安排好开放的时间、指导教师等。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发明创造、艺术鉴赏、心理咨询、手工制作、资料查找等活动,要对师生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六、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考核力度
篇2
职业院校实验室运行机制随着职业院校教育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借助于现代科技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条件限制,经费不足、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实验室建设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实验室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盲目追求先进高新科技高的现代化试验训练中心,从而忽视基础性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实验水平不高,使实验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验室仪器陈旧落后,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完善,利用率不高,责权不分明,造成机制运行不畅通,不利于实验室潜能的发挥。因此,要大力加速实验室建设,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较为完整的实验室体系,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以便于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一、根据职业院校培训人才目标特点,构建合理的实验室体系
职业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人才目标,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相对要大,实验室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构建合理的实验室体系,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条件支撑。
1.完善基础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多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对完成培训任务有全局性和长期性影响。基础实验室建设相对较早,设备较为陈旧、老化或落后,造成利用率较低。往往对其重视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要及时进行维修、更新,使其及时跟上现代教学的需要。
2.大力发展有特色的主干课实验室。根据学校的培训人才目标,对学员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有直接影响的主干课,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可以着重进行某个专业的操作、拆装、排故、维修、科研等项目,成为培养学员技能、促进教员科研的人才培训重点实验室。
3.努力创建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室。将相关专业实验或实训器材相对集中,构成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教练仪器,进行一定的综合实训,培养学员综合动手实践能力。
4.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创建网络训练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超级运算、声像、网络化等强大功能,大力进行软件开发,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加速更新实验室建设
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单纯依靠上级财力、物力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积极开展科研和生产来加速实验室建设,坚持自力更生,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
1.以科研促教学,努力提高实验室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职业院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设备的有利条件,密切结合教学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教学设备的改革、实训器材的研制、设备的更新等工作,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
2.以生产养教学,加速实验室建设。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采取必要的内外协作形式,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经费不足的矛盾,扩大实验室规模,加速实验室建设。
三、革新实验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效能
坚强实验室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使用率,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实验室结构
根据职业院校总的规划任务和培训任务,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创建合理的实验室结构,合理安排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网络中心数量、布局、规模、设备。根据不同性质的实验室,实施校、系、室的单级、多级管理体制。基础实验室、网络训练中心仍然需要校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主干课实验室,特别是重点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要采取灵活的多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管理自,根据教学训练实际和科研需要,加强专业理论与实际装备、仪器的结合,有利于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适当放开科研经费管理,充分调动教员科研积极性,多出科研成果,同时以科研养教学,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实验室规模,以高实验室科技含量。
2.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
提高实验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的作用,提高实验能力,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
(1)建立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等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并坚持登记制度。
(2)建立实验室操作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对于武器装备、训练模拟器才或其他精密仪器,必须专人负责,并保证其技术性能。
(3)建立实验室保障制度。将实验课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表中,下发到实验室、教研室、有关机关单位和保障单位,做到实验室人员、设备、时间、实验项目、物品及时有效的保障,确保实验课在教学工作中顺利有效地运行,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充分发挥实验室使用效能。
四、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验技术熟练、实验能力较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提高实验水平、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
1.建立实验室技术队伍管理制度。根据教学、科研、实验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室技术队伍编制、工作规范、职责、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
2.建立实验室技术队伍培训制度。根据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实验水平和教学任务需要,确定实验室技术队伍培训制度,进行集训、短训,选择性进行离职进修、校外学习。但多数应自学、参加实验教学、跟班听课、参加科学研究来提高实验水平。
3.建立评选先进实验室制度。与教学考评同步,按学期或年度,开展评选先进实验室活动,纳入实验室技术队伍考评,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晋升挂钩,激发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医学化学
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构建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化学实验室因具有医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化学学科的高危性而成为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特殊领域[2]。近年来,随着多地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如复旦实验室投毒案、宁波大学实验室火灾、南京大学实验室甲醛泄漏事件等,不断提醒我们:实验室是学校安全隐患的重要地方,如何保证实验室安全良好无障碍运行,给广大师生以及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3]。我们在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培训和宣教、增加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以期为实验室进一步规范、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1医学化学实验存在的安全问题
1.1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我校是医科大学,相对于其他的师范院校、化工院校等化学专业而言,在化学实验室的制度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制订了各种相关的安全制度,但依然不够完善。其次,由于安全意识的不够强化和医学生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不够重视等,使得一些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专门和系统的学习。另外,实验室技术人员专业有别,文化层次良莠不齐,有些存在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的匮乏,或是带着侥幸的心理,简化操作程序,留存安全隐患,也是致使制度的执行力不到位的一大原因。
1.2安全教育缺位
高校实验室特别是科研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保障,研究生教育期间,一般有专门的入室安全教育[4]。而本科生由于刚进大学,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不强[5]。而且本科生由于数量多,实验课程多,所以难以组织专门的入室宣教工作,也没有相关准入制度,使得实验室安全教育成为本科教育的一大盲区,这是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我校医学化学实验室承担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医用化学》等6门化学实验课程,每门实验课程可能遇到的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不尽相同,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各实验安全模块不可能有详尽的讲解。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尽量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是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教师本身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有待加强。
1.3安全设施不齐备
完善的安全设施是安全的第一保障。包括硬件设备以及安全信息牌和警示牌等。在硬件设备上,基本做到常用的保障系统。但存在如灭火器有过期未更换或数量不够、个人防护设备如紧急情况的防护服装备不齐。另外,各种警示牌如危险化学品、当心火灾、当心触电、有毒有害物质缺乏。实验室忽视认责到人,没有建立管理人员信息牌等。
2应对策略
2.1制度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约束不规范行为、防范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首要保障。实验室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深入细化了制度内容,扩展了制度范围。包括事故防范制度,如定期定时检查电路、水管、通风、灭火等各类硬件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到及时处理。化学药品存放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要妥善分开保管;危险、有毒药品从严管理,剧毒药品采用保险箱存放;化学危险品在入库前要验收登记,入库后要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做到“五双管理”(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人记帐、双人把锁);过期的药品及时清理。特别是近年来,实验室在国资处的督促和协助下完善了化学品的规范管理,各种储存方式、台账建立等逐渐规范化。另外,闲置化学试剂在校内各院系间实现了调剂,推动了化学试剂的有效合理利用,降低了危废化学品的处理成本。建立了事故应急预案,强腐蚀、烫烧伤的处理,化学药品引发的中毒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药品着火的处理等,均有指导性意见和措施。完善三废处理制度,并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注重执行力,落到实处。
2.2安全培训与宣教
加强对本科生进行安全宣教工作。在第一节实验课,强调规范、安全操作。由于我校学生来源层次不一,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强度有别,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同学,多数来自文科,对化学实验尤其陌生。因此,有必要详细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实验中要涉及的危险操作,教师除系统完善的讲解,告诉学生可能的危险和防护措施外,必要时还必须亲自示范操作流程,让学生加深印象,极力杜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件。另外,针对不同的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对应的安全教育。如有机化学,对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备中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的安全危害需要强调。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金属离子的燃烧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分析化学的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使用安全尤为重要。这些细节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强调,提醒学生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教师通过参加全国高校各种安全会议,参观其它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设备,学习和借鉴他人所长,补自身之短。并在科室、系院开展了相应学习后的汇报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在使本实验室的安全保障系统得到巩固,意识得到强化,而且有效促进了全院师生以及后勤工作管理人员的安全观。
2.3完善安全设备
化学实验室基本的安全设备包括通风、水、电、药物储存、个体防护装置等。其中,通风设备在有机挥发性化学药品实验中尤为重要,操作易挥发的化学试剂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减少空气污染和吸入危险。本实验室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通风设备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换气效率。增加了紧急洗眼器、备用急救药箱等。对水电的定期检查维修,防止渗水漏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逐年改善了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实现了分类规范放置。增添了个人防护装置以防应急事故。
3结语
尽管我们在制度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危化品管理的规范化、卫生环境保护包括“三废”的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上有所进步和整改,但一些具体的安全相关行为与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拟进一步利用目前已有的《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制作网络视频学习资料,建立安全考试与测试系统。做到“以安全制度约束人,以安全培训指导人,以安全监管警醒人”[6],倡导实验室安全文化,为实验室的规范、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余录 陈毕琼 杜曦 袁园 胡光强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3.
[2]余录,胡光强,涂华,等.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广东化工,2013,3(40):171-172.
[3]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81-185.
[4]张琳,郭英姿,许栋明,等.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3(5):227-229.
篇4
1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是教育部为加强高校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实验中心集全校之力,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临床技能类),成为江西省唯一的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该中心致力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更好地发挥示范中心的功能。
目前,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已搭建起适用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相互渗透、临床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训相贯通的大平台,综合、创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也已初具规模。但是,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依然面临医学生实训、实践资源不足,年轻临床医生动手机会少、训练机会不足的问题,在全方位利用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技能训练方面尚为薄弱。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示范中心内涵和功能,建立起以本科生教学为主体、兼顾研究生培养与服务地区经济为建设目标的医学教学与科研平台,使之成为有南昌大学特色、中部地区领先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医学实践基地,是我校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2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开发
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大学重要的基础建设[4],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集实验设备、教学改革、运行模式等多方面建设的系统工程。几年来,中心在教学环境、实验设备建设等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已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0m2、仪器设备2800台件,设备总值达4000万元,标本4000余件,拥有外科学总论实验室、临床诊断学实验室、实验诊断学实验室、检验学专业实验室、麻醉学专业实验室、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影像学专业实验室和多学科模拟技能训练室。
2010—2011年,南昌大学以教育部“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实验室项目”———“医学多学科模拟技能训练室”和“临床教学实验平台”为基础,投入建设经费800余万元,在改善原有的实验室条件基础上,重点建设了OSCE考试站、ICU重症监护室、腹腔镜训练室、急救培训室等模拟技能训练室;与美国心脏学会(AHA)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其BLS(基础生命支持)与AC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基地;为实验诊断学实验室和检验学专业实验室配置了一系列共享性比较高的大型仪器设备,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了开放型学生实验室。
中心的外科学总论实验室按照模拟临床手术室标准配置,内有更衣室、刷手室、消毒室、器械室、敷料准备室及动物停放室等,可满足200名学生同时进行手术操作。实验室还装备了实时监控系统,可对6个实验手术间同时进行监控,实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提供实验指导。中心还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需要,布置了多个模拟病房,包括急救模拟病房、重症监护模拟病房等,帮助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接触临床,开展早期临床技能实训,从而充分展示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专业性功能。
目前,中心的临床实验教学已涵盖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妇产儿科学和急救医学等多学科,能满足多层次临床实验教学的需要,并且面向校内外全面开放,成为具有江西特色、国内先进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技能训练基地。
3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核心。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是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实现贯通式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建立了以“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3个层次的诊断技能、外科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技能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实验与临床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单科和融合性实验相互补充,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相互衔接,基础和临床实验相互过渡和渗透”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全真模拟临床手术室的实验操作教学体系,严格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和外科临床操作技能[5-6]。通过中心的实时监控系统,还可以实时观察和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
我校对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克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分隔、医学实验缺乏知识联系的弊端,实现了不同学科与中心资源的相互利用、渗透和整合,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供平台。例如一年级的医学生即可利用全面开放的标本陈列馆、模拟人、中央实时监控系统等对人体和临床医学建立初步认识,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中心与相应临床学科协调,与实践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在各实践基地开展多学科轮回见习活动,做到基础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设计创新训练三者并重,实现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实训相贯通。
4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取得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的建设成果,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7]。在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业已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已开设多门通识课程,设计和开发了多种创新性实验项目,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体系,使之成为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在全校范围内开设Ⅱ类通识课程
中心组织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生命教育”、“生殖医学”、“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等5门Ⅱ类通识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这些课程的开设,也迅速提升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充分共享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显著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Ⅱ类通识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采用PPT、视频播放、模型示教、真人演练以及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理论教学与临床技能训练相结合,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师生教学的互动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技能培训,多渠道获得急救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网上问卷调查表明,对该课程的好评率达到95%以上的,该课程获评学校“精品Ⅱ类通识课程”、“优秀示范性网络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授课教师连续两次获得“授课质量优秀奖”,并被评为2012年度“十大教学标兵”。
4.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以Ⅱ类通识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为基础,课程建设与社团建设相结合,以选课学生为载体,面向社会科普医学知识[8]。中心于2010年12月组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3S(safety,speed,spread)救护会”,现有骨干会员近120人,在校园和社会举办约100余次急救知识与技能宣教活动,使近万群众受益。通过3S救护会,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积极实践的综合素质;同时,社团建设反哺课程教学,不仅将急救通识课的教学内容传递得更为广泛,而且将课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充分扩大,从而取得超越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9]。
课程建设与志愿者服务并行共赢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内涵建设的特色之一,创建了临床技能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的新途径,也为培育科普志愿者组织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模式。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就此多次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类)联席组会议上进行交流,其意义和做法得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广泛认同。
4.3建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南昌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课程为基础整合实验项目,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学校将在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实验中心,构建多站式临床技能考试实验室,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中心不断探索将实验教学的重点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主创造性,并通过建立和开放学生创新性实验室,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近几年,中心指导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十余项,并以国家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促进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在各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中心依托现有的实验资源与条件,成为我校学生参加创新竞赛、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心举办了“医学生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大赛”、“急救知识与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并以此孵化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实验实践成果,如医学生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荣获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5发挥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功能
中心除了承担本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它的示范辐射作用[10-12]。近几年,中心加强开放和科技交流,先后接待法国普瓦提埃大区医院、柏林德国心脏中心、日本佐贺大学医院部、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九江学院等20余所国内外高等院校、医院的教师考察,总计800余人次。为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推动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组会议”、“中华临床医学教育与模拟医学教学大会”等国家级会议,就自身建设与改革经验在会议上进行工作交流,发挥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学术交流,不仅了解到国际最新科研信息,而且为日后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医疗系统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年开放达10万人时。中心积极举办培训班,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其中“3S救护会”的社会服务活动相继被《江南都市报》、学会刊物《生理通讯》、新华网以及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宣传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3S救护会”已成为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和江西省优秀社会实践队,并在第五届谷歌杯“益暖中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中成功胜出,成为具备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
以中心平台资源为支撑,我校医学部先后获批卓越医师培养计划5个。此外,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得到同步发展,学科整体优势也得到增强,所在临床医学专业获一级博士点授予权,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6关于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功能开发的思考
我校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在构建“诊断技能、外科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技能”教学体系,加强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训方面取得成效。然而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同类实验中心相比,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高层次的教研教改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不断壮大和优化实验技术队伍,进一步加强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创新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争取国家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内容。我校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充分发挥“省部共建”的优势,着力实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战略,建立“5+3”(5年医学院校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基地,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能够扎根基层、在艰苦环境和落后医疗条件下也能提供创造性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医学人才。
7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试验检测;公路施工;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1材料检测
施工用材是公路建设的物质基础,如何因地制宜的取材并进行合理选配对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中所有材料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后尚应重新抽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在检测过程中必须熟悉对给类材料的相关要求。对于土场首先应确定其是否满足工程对土质需求,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含水量、密度、颗粒分析及强度等,应避免采用高液限土或有机质土;对轧制碎石应进行密度、坚固性、含水率、级配等指标检测,砂则主要控制颗粒级配和含泥量,应保证其良好的级配以保证其总空隙率达到最小,并应尽量采用含泥量低和总空隙率小的砂;施工用水则应检测其氯离子含量、硫酸根含量及总固体试验等;钢材则应检测其标准代号、表面形状、屈服点、抗拉强度及冷弯试验和焊接质量检测等;水泥混凝土则应进行密度、坍落度、抗渗、抗压以及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标准配合比试验等;对气硬性无机胶结材料石灰的有效氧化和氧化镁含量应不低于Ⅲ级,并保证其消解完全、用量适宜,对施工用的非常规材料应进行非常规试验以保证其达到施工要求。
1.2施工质量跟踪检测
施工中应将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规定作为每个分项工程实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方法的依据。检测过程中应将中线偏位作为检测首位,即对道路中心线、桥涵等构筑物轴线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偏移量的检测,在桥涵检测时应加强对水准点检测以控制其纵断面高程,而在横断面检测中应以方向为检测要点;现阶段一般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检测法进行压实度检测,并用核子密度湿度仪与其他方法比较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于路面承载力检测多以回弹弯沉值标示,该值越大则承载力越小,在检测过程中应加大对路基边部、挖方及填方路段的检测频率,而应避免对薄弱点疏忽;在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时应按照要求控制加荷载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并应准确处理测定值;对沥青混凝土则应重视沥青混合料内沥青含量和油石比的测定,同时应保证对混合料内矿料级配的检验以保证混合料能抵抗高温下不产生车辙,低温下不产生裂缝。
1.3标准试验检测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或施工中出现材料变更时应及时检测和评价施工材料符合设计标准,一般应采用标准试验来检测材料的基本性能。对于粒径在37.5cm以下的路基土及半刚性基层材料、石灰土、石灰粉煤灰或水泥稳定材料等填料应按照规范要求实施重型压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之后则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对配合比进行校核以满足强度要求;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时在首先应考虑基本材料组成及其分别在拌合料内的相对含量,之后方可结合施工环境和设计的和易性、抗渗、强度及保水性等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水泥;由于高温状态处于塑性状态的沥青宜发软,而低温时拌合料脆性较大则易生成裂缝,同时混合料由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构成,其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料的配合比,粗骨料在混合料内起骨架的作用,细集料则可通过填充骨架间隙而构成较为理想的结构形式;在沥青混合料试验中则主要以马歇尔试验来进行渗入度、高温强度和稳定性的测定,同时应结合混合料的流值、空隙率、稳定度、密度、及饱和度等指标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以保证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1.4验收检测
在公路试验过程中应将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方法作为质量验收检测评定的依据,而应通过验收结果来反映某个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优劣及存在问题,并将其作为某个施工成果的集中体现,并以此做阶段性施工总结的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产品则应坚决给予返工处理,并在整个验收过程中坚持用试验数据说话以控制公路工程质量。
2加强试验检测技术应用措施
2.1加强人员培训
在施工及试验单位应通过请专业人士对检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实现员工对检测工作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保证其在检测工作中认真负责,并借此来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检测工作更加有意义。
2.2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
在公路质量检测工作中应由特定机构对每个项目制定检测制度以保证各检测工序能正常实施,并应结合公路工程施工规模来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测机构,并由其制定和实施检测制度,同时在制定后应经交通部门进行严格审查以保证制度的正确合理,体系及相关资料完整;工作制度对试验检测工作应确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制度应包含各级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待检测样品或已经抽查的物体的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内部技术文件的管理和保密制度等,实现通过以明确的工作制度对各员工负责,并以此落实自己的工作使岗位责任更加明确,以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
对于试验人员在提高其素质和专业水平以保证其能够胜任检测工作的同时应合理配置试验检测人员数量和规模,以实现人尽其才,不出现窝工现象,同时应结合工程规模合理配置试验室和试验设备,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跟踪检测,并能够及时掌握试验数据,并保证维护人员能够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检查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2.4实施岗位责任制。
在整个试验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对检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工作水平是试验检测工作水平高低的关键环节,其工作态度也直接关系到整个检测系统效率的高低,甚至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而应通过实施人员岗位责任制来规范和细化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要求,并坚持谁检测谁负责的原则来促使检测人员遵守各项检测规程和细则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
2.5强化试验检测设备检定与技术控制
试验检测工作质量的控制不但需要法律法规体系和行业规章制度的约束,还需要试验检测机构强化对自身的管理与控制,尤其是做好对试验检测设备与技术的控制。首先,为了保证计量仪器设备的准确、可靠,应就每台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制定其专门的检定标准和检定方法,定期对每台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检定,保证其各项性能符合工作要求;其次,应随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试验检测技术的更新,及时对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并对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充分的技术论证,保障公路工程施试验检测精度以及检测技术的先进性,逐渐淘汰不符合工作需求的仪器设备与试验检测技术,使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发展与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施工技术的革新相适应。
2.6控制关键环节试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中同样应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检测工作,主要包括施工用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材料质量及其配比,对工程新采用的材料、技术等更需进行严格的技术检测后方可采用,同时应严把施工参数的控制,并应严格遵守试验规程以确定试验参数。
3结束语
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灵魂,而试验检测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的真实性,也能为工程质量评定和竣工验收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使用期间工程管理和维修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应重视试验检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南方城市滨水区建筑设计策略综合发展模式城市开放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滨水城市的成功经验及广州珠江两岸景观营造的不足与改进对策
1.1、滨水城市成功的设计规划设计经验分析
分析世界上成功的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案例,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经验:
首先,滨水地区的建筑空间布局与水系有机关联,整体空间形态有机关联的整体性高,而且相互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增色,如多伦多港口会展区;
其次,滨水景观得到较大的综合利用,比如在特色视觉景观的营造上、休闲休憩场所营造上、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上都很好地利用的水资源的特点,如悉尼杰克逊港湾;
最后,滨江一线江景的建筑多为点式高层,这样为二线江景区的建筑提供较好的景观视线通廊以及城市通风廊道,如香港。
图1广州前珠江两岸景观现状与优化原理
1.2、广州珠江两岸整体景观营造的不足与优化改进对策
(1)不足:综观广州珠江两岸的滨江空间整体环境,可以发现其整体营造方面有下面三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珠江沿岸的一线江景基本被板式的低层或高层建筑所占据,二线江景地区与珠江缺乏有机的关联,他们之间的联系往往被板式建筑所切断;
其次,滨江步行休闲环境多局限于沿江纵向带,受沿江建筑和沿江机动交通的阻断而没有横向深入到二线江景区域,因而滨江整体步行空间环境系统性不强;
(2)改进对策:结合前面分析总结的滨水城市成功的设计经验以及广州珠江沿岸的现状特征,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改进措施。
首先,一线江景范围内布置占地面积少的点状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以利于节约有限的江景用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二线江景区域提供较好的景观廊道、通风廊道。
其次,营造舒适的沿江地区步行空间体系,增进滨水地区步行、休闲体验的丰富性。
最后,局部拓展放大步行活动空间节点,适当布置户外开敞空间节点、灰空间活动节点等,提升城市滨水公共活动空间的活力。(图1)
二.广州滨水密集区高密度建筑案例的区位优势及项目定位分析
图2 案例区位
2.1、区位优势
新船大厦项目基地近邻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独享优越的景观、交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图2)
该项目用地在景观上占据了优越的临江面,与珠江对岸的城市公共建筑群遥相对望,它与广州新电视塔、新电视台一起,共同构成了新轴线核心区域珠江南岸重要的、有绝对景观优势的特殊地块。
在交通组织上,项目基地周边地面道路密度较高,出行便利,紧邻的地铁三号线也是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
在服务功能配套方面,基地周边有丰富的顶级文化教育设施,如广州歌剧院、星海音乐厅、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美术馆、少年宫、会展中心、市六中等。
2.2、项目高品位的定位分析
1、外部条件——新船大厦邻近广州领事馆区、观光塔旁,这里环境秀美,交通便利。
2、内部条件——新船大厦崇尚现代、简约、追求实用的设计风格,以美国Leed绿色建筑标准来建造。内部并配置中央垃圾收集系统、中央吸尘系统、雨水收集系统、诱导式通风系统、直饮水系统等先进设施。
3、生活配套——五星级酒店管理,中英文服务,设置国际食品超市,法式西餐厅,原生态中式餐厅,配备有5000平方米面积的运动休闲会馆
三.适应滨水密集区高密度建筑发展模式的项目策划及设计定位3.1、 项目策划
(1)提升城市滨水公共活动空间活力及空间品质
根据前文总结的滨水区建筑发展模式,本项目裙房的首层、二层架空,作为公共休闲园林开放给周边社区居民及城市行人,为广州滨江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一个遮荫的公共活动场所,提升城市滨水公共活动空间的综合环境质量。
(2)完善广州珠江南岸滨水空间的整体形象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对珠江南岸建筑群的天际线效果的优化和提升、对滨水公共活动区域的整合、对城市滨江建筑界面的完善、对滨水区域一线江景和二线江景等地区的有机融合等有很大的帮助。
(3)发掘基地独有的经济价值潜力以及其特殊的社会生活影响力
通过新船大厦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独具景观优势、舒适宜人的环保高品位家居。(图3、图4)
(4)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绿色生态节能示范建筑。
本项目采用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绿色认证标准为建设的指导,并以建成后通过其认证为目标。
(5)集约化利用土地,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首先,基地周边便捷的地面道路交通很轻易地就可以解决本项目高容积率建设带来的交通出行、人流紧急安全疏散等问题,同时地铁也是居民出行的一种有效的交通工具。其次,本项目北临珠江,其建筑阴影大部分投影在江中,对其周边的建筑不会造成阴影效应。第三,高容积率的点式超高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通风,也有利于减少对二线江景区内建筑的视线遮挡,减少板式建筑的屏障效应,全面改善滨江区域的综合环境质量。
3.2项目定位
(1)节能技术与高舒适的环境有机结合的高品位理想居所
客户群定位:专为国际CEO、总部首领、各国领要提供高品位的理想居所。
独有的景观环境优势:在城市核心位置感受帽峰山郊野清新干净凉爽的空气氛围。
齐全的功能配套设施:国际商品超市、“丽水会”中餐厅、动会馆等,通过悉心的服务体现品位与高雅、乡情与关怀。
(2)全方位景观的办公环境
裙房三到八层临江面布置全方面江景景观的办公空间,并采用立体式的绿化点缀立面,
形成个性、特色、新颖的办公区形象。
(3)市区型架空公共休闲景观园林
本项目利用建筑裙房的两层架空空间,营造7.2米高的为高品位住户和周边市民提供共享活动的空间,并与步行体系相结合,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四、滨水密集区高密度建筑适应性设计对策
4.1、 整合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环境质量
利用基地良好的景观条件,将裙房沿边布置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朝江景观面,其好处是既完善了沿江面的建筑界面,又使办公空间有最好的景观面。
建筑综合体为250米,与电视塔、电视台一起共同构成珠江南岸起伏跌宕的天际线效果,为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完善和城市视觉景观的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4.2、整合内部功能系统适应社会需求
图3 滨江整体空间形象分析
图4整合滨水城市资源
新船大厦项目由品位住宅、园林、运动、办公等四大功能构成,相互之间既独立又联系紧密,和谐共处于一个建筑综合体里。
4.3、整合场地要素有机融入环境
新船大厦项目用地紧张,因此总平面图设计有针对性地在裙房空间营造特色的绿化园林,以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4.4、整合景观要素优化城市形象
立体式绿化的主题贯穿于整个建筑综合体的各个部分。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的绿化景观营造原则,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绿色景观体验,营造美好的人居环境。
建筑造型设计以曲线的造型要素作为建筑群的母题元素。建筑主题与新电视观光塔“少女回眸一笑”的主题天然接合,互为辉映。(图5)
篇7
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空间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在其能够实现应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其空间特性、空间设计原则以及空间设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为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带来一定的参照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特性;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设计艺术手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作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来推动艺术设计,有效地提高艺术设计工作效率,对艺术设计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因此,对于其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特性
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是各种设备仪器与人员工作学习并存的小型公共空间,需充分合理的布置设计实验室空间,才能发挥适应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优势与作用。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依赖其建筑空间本身而存在,其主要功能是为艺术设计的不同需求提供必要的相应空间,其空间应具有以下特性:首先是设备陈设。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配备各类仪器设备,如高性能工作站、计算机、服务机、三维激光测量仪、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高清录播一体机等设备,各种类型的设备由于操作方式的不同,在陈设时需根据其特性和先后顺序按照人体工学合理摆设,为设计实验人员的创作提供舒适的操作空间。其次是艺术氛围。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体现较为强烈的艺术设计属性,空间的形式与风格和使用者群体的文化修养密不可分。在其空间设计和艺术展示形式上应灵活合理地处理,在设计时应多注重实际使用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体验,有机融合历史和文化内涵,文化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文明和谐空间的设计,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设计灵感。再次是互动交流。艺术创作是感性的创作,优秀的多媒体艺术设计更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果。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个良好的空间设计有利于人员之间的信息互换与共享。一个具有包容、开放的实验室讨论区域,能够让使用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并接收他人的建议,使艺术设计创作过程得以顺利、轻松的完成。
二、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原则
1、功能布局“以人为本”原则
物理环境是实验室空间的物质基础。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所需的功能空间各异,若不能对实验室空间进行较为合适的布局安排,可能会导致空间功能和组织功能上的混乱,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一个实验室的合理布局,不但要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也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喜好,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空间设计使人们享受到舒适的工作学习空间,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工作学习上带来的精神愉悦感。
2、空间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空间是由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光照、材质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好的视觉效果要求设计师对设计元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处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获得更造型形态、空间结构和色彩的审美统一。在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中的空间比例关系,一方面是指功能区域空间比例的合理划分,它是一种开放、半封闭或封闭空间并存的空间形态,包涵了一种敞开式人际交流场所精神,如工作学习空间、公共空间、讨论空间等,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及实验室需求按照相应比例分配空间尺度。另一方面实验室空间过低会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过高会让人感到拘谨,这就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面积、顶棚的处理方式、门窗位置高低、采光等多种因素来整体筹划,从空间性质入手考虑如何组织放置办公家具及设备仪器,组织划分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理想空间设计,在功能和美学上达到协调统一。
3、安全性原则
实验室即进行实验的场所,是从事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的日常工作研究的场所。因此,除了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外,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空间设计的结构、布局、设备的存放位置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在设计时严谨求实,时时将安全放于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前将实验室中潜藏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设备仪器多为较精密的电子数码产品,电源的布设在满足实验室工作的同时,应尽量避开门窗、人员流动路线、水槽等区域,以免发生漏电短路。人员流动路线畅通,地面采用绝缘地板,墙壁采用绝缘吸音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仪器设备的陈设简洁,一些设备不用时可放于储物柜中,便于保存和打扫室内卫生。
三、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方法
空间设计可以看作比建筑设计小的概念,设计时可采用导向的手法是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使人们进入该空间后随着陈设空间布置随其行动,从而满足实验室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设计时可运用形式美法则构图,具有方向性的摆设作为空间导向的手法。此外,对于实验室空间划分,在功能区域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如遇临时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组合式家具、植物等来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但要注意各空间之间要有明确的的区域和主从关系。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空间设计是光、色、环境、空间的综合考虑。利用视觉属性中的形状、尺寸、方位、采光、色彩等等也会影响到空间形态的塑造,将这些形态要素综合起来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设计时应注意统一中有变化,避免过于强烈的造型对比、色彩反差、超常比例等,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产生不佳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在设计中能够将四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处理好,就会设计出让使用者心理和生理都满意的空间设计作品。设计改变空间,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只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实验室不应再是冷冰冰的设备摆设,它是严谨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现代设计,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们感受到空间设计魅力的同时不断迸发创意与灵感,推动促进艺术设计创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易,《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2]沈百禄,《室内设计元素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何镜堂,陈文东.高校集群化实验楼初探[J].建筑学报,2007.
[4]孔敬,马明.普通卨等学校交件空间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7(4):1-2.
[5]左言平等.建筑空间流动性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4).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期间核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原文,“5.4.8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5.5.6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实验室对仪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并加以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大多数实验室认为只要对仪器进行了定期检定或校准,仪器就是可靠的,出具的数据就是有效的,使仪器的期间核查成为实验室最易忽视的环节。
1期间核查的了解
1.1 期间核查定义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对设备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的一种核查。
1.2期间核查的目的
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 的对象是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等,通常可简称为设备)。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confidence)”,期间核查作为检测实验室测量过程的监控手段之一,对检测实验室 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两次周期性检定/校准间隔内对检测设 备的中间检查,亦即,在校准后,使用中的被核查仪器的校准值XS的变化是否超出其给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区间±U;或者使用中的被核查仪器的实际值XS的变化是否超出其允许误差限±Δ。以判断设备是否保持上次校准时的各项计量性能指标,保证测量过程受控。一旦发现测量过程控制发生偏离,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由于设备或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保证测量过程的受控状态,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
1.3期间核查的主要对象
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问核查。通常来讲,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是新购设备,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验、校验的设备;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检验、校验设备;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检测设备。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系统漂移,即其长期稳定性。必须具备相应的核查标准和实施条件的,对无法寻找核查标准(物质)的不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可以提高监测质量的可靠性,降低出错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风险。期间核查的实施以及实施频次应结合监测机构自身的特点寻求成本和风险的平衡点。
2期间核查的方法分类
开展“期间核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基本上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如仪器间的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加标回收、单点自校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更多的期间核查是通过核查标准来实现,所谓核查标准是指用来代表被测对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仪器、产品或其他物体。它的量限、准确度等级都应接近于被测对象,而它的稳定性要比实际的被测对象好,核查标准本身也应进行校准和确认。
2.1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实物标准。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在有效期内。如pH计、离子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 进行核查,气体检测仪采用标准气体进行核查,气体采样器采用标准流量计等。此法应作为优先选用的期间核查方法。
2.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有些仪器自带校准设备,有的还带有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往往自带一个校准砝码。某些新型大型分析仪器往往自带核查系统和自动核查程序。
2.3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环境监测站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比对。如果只有一台仪器,可以参加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组织的仪器比对或实验室之间的仪器比对。如烟气黑度仪、无校准源的放射性监测仪器、声级校准器、空气压力表、风速仪等。
2.4与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另一设备或几个设备的量值进行比较。
2.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测试的量值)稳定,不要求有保证的参考值,也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监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氧气测定仪直接使用环境空气。
2.6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高等级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
3期间核查的方法来源
期间核查的具体方法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3.1监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许多标准方法已经详细规定了校准等方法和要求,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3.2仪器设备检定规程。仪器设备检定规程往往规定详细的整个检定过程,期间核查可以采用其中的需要核查的部分。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检定规程。
3.3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
3.4对于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可以自己编制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的方法内容也可以合并在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自校方法等其它作业指导书中。
4记录方式
期间核查一般应有记录,根据类别可以采用不用的记录方式。
4.1记录在监测原始记录上。适合于对于每次监测都进行的期间核查,并且记录简单的,如噪声监测仪的核查。
4.2记录在仪器设备维护记录上。适合于较频繁的期间核查,并且记录较简单的,如天平的校准核查。
4.3采用专门的记录。对于比较复杂的期间核查,可编制相应的记录表。
5期间核查的实施
5.1 编制有关程序性文件,明确期间核查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及要求,并明确期间核查不符合结果的处理。
5.2 编制年度的期间核查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应该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编号、期间核查的日期或频次、检查方法依据来源、执行人、记录方式等。没有方法的,应编制有关的作业指导书。
5.3 执行人应按计划实施期间核查。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
5.3.1 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测量或非常高准确度的测量,测量前应进行核查;如能力验证前、发生重大环境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5.3.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5.3.3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刚刚恢复后,有可能引起仪器的准确性;
5.3.4仪器故障维修或运输搬迁后、长期脱离实验室控制恢复使用前等。
6结束语
期间核查实际是检测技术问题,要用到许多相应检测技术和误差理论。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检测数据,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把期间核查的知识结合自己实验室的实际,努力开展好期间核查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篇9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基于“材料制备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组织结构表征”四个实验平台,分成五个层次进行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框架见图1。材料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基础课的知识以及各专业方向课中的共性知识,目的是加强共性和基础性知识的教育。专业方向特色实验的设置是针对每个专业学生所需的专门知识,如管线全位置焊接实验、管线钢组织性能测定实验等。在此基础上将逐渐开设《石油工程材料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分析》、《石油工程材料焊接工艺-组织-性能评定》等专业方向综合实验。综合型实验是知识体系的综合、实验技能的综合和实验设计的综合。增加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减小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以往为实验而实验、为检测而检测的呆板性和单一性,使材料各个学科专业之间能够相互交叉与融合。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它不同于课堂讲授,又有别于科研工作。在组织学生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在重视每名学生共性发展时,还特别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提高,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实验,使特别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4,5]。同时,也充分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获得自信心。科研与研究生创新实验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宽材料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整合资源,优化实验室结构
划转地方院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体是通过冶金与机械或金属、非金属、高分子三大类材料所依存的专业而建立的学科,侧重于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探求新材料的性能评价与使用。这种类型的学科大都有原先专业发展残留的痕迹,学科方向发展不均衡,如果一味追踪材料科技前沿的基础,往往会失去原有的特色。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利用原先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实验室结构,建立“材料制备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组织结构表征”四个实验平台。在整合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从各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调整相关学科的知识配套,使实验教学内容能随学科发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更新,使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全院的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并能通过网络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预约,从而实现学院内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实验室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减少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3.充分利用中省共建资金,完善实验教学平台
中省共建资金是财政部于2000年针对划转地方院校设立的“中央和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我院根据学科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需要,通过认真组织、积极申报,截至2010年共获得800万元中省共建资金的资助。这些资金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2008年,利用中省共建资金,通过购买万能试验机、示波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完善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平台;通过购买扫描电镜、XRD衍射分析仪等提高材料组织性能表征实验平台,使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平台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金建成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实训基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对在校生开展“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在校生可以提前获得从业资质,不仅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而且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培养国际化焊接技术专门人才,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对国际资质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2010年和2011年共有8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64名学生一次通过考核,并获得由IIW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书,受到了哈尔滨培训中心的好评。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通过近几年中省共建资金的扶持,较好地完善了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实验中心可为企业、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提供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服务。
4.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实验平台建设水平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要实现高校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6]。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方面。我院与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焊接钢管研究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本着资产明晰、资源共享、联合研究、成果共有的原则,共同建设“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研究、开发平台,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服务。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后,学院既可以利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钢管研究院的产品中试生产线,又可以利用其在材料组织性能检测分析方面的高端实验设备和仪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钢管研究院可以借鉴西安石油大学在焊接钢管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科研攻关的优势,合作承担国家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焊接钢管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和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为企业的生产及产品研发提供服务。通过建立研究中心这一科技平台,校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不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又提高了实验平台建设水平,增强了高校的科研实力,扩展了双方在彼此领域的影响。2007年“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陕西省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实现了“双赢”。
5.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篇10
【关键词 】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 建设 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edia language lab should develop accordingly to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In this paper, some concept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enhanc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working personnel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capacity of multi-media language lab.
【Key words】 multi-media language lab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一、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建设
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往往都是从规划开始的,有了完整的规划,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的建设才会有所保障。
1.语言实验室的规划
语言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原则是“整体水平先进、方案优化、意图明确”。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产品准确定位,做到经济实用,不盲目追高求新。(2)确保产品耐用性能强,质量安全可靠,能够适应长期、高频率的循环使用,且安装、维修方便。(3)音质的好坏也是衡量电教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4)易学易用,保证授课教师尽快熟悉相关电教产品的使用,以方便教学。
2.语言实验室的建设
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整体布局和安装,同时还必须要考虑环境、安全、设备等诸多因素。
(1)环境
①安装场地。语言实验室最主要的功能是供学生练习听说能力,因此将其安置在一个相对较安静的地方是必然的选择。
②室内环境。语言实验室设备较多,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因此要求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保证设备整洁无污染,避免过多的灰尘会影响设备功能的发挥。
③室内温度。语言实验室内的计算机、交换机和学生机等,因为散热量大,所以对室温与湿度有所要求,因此必须在实验室内配备空调等调温设备。
(2)安全
①语言实验室内电源功率容量要充足,以免同时开机时电流很大,出现过载保护。
②实验室内设备众多,人员往来频繁,任何一件设备丢失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室内电线分布复杂,所以在建设实验室前还要将防火、防盗措施考虑进去。
(3)设备
①主机最好有还原卡,以避免病毒侵扰、软件安装麻烦、维护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
②添置无线麦克风和功放音箱。课堂上,师生长时间配戴耳机进行教学会引起诸多不适,因此引入无线麦克和功放音箱。
二、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管理
完备的建设是前提,可靠的设备是基础,科学的管理则是让设备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初期建设正常运转的关键。合理有序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损耗,降低维护成本。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管好语言实验室的基础。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语言实验室,需要进行有序的管理,这种有序的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即专门针对学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制定的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既能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又能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
2.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安排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实验室管理员要根据实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班级人数、各实验室设备数量、种类等条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和地点。二是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多媒体语言实验设备的操作培训。每学期开学伊始,都要对相关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保证每位教师都能熟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设备操作。三是及时填写《语言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登记簿》以便于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
3.提高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的利用率
提高语言实验室的利用率,一要加大各种教学软件资源的建设力度;二要开放语言实验室,扩充自主学习资源,加大推动语言学习的自主化和网络化。
4.加强设备管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语言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完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务必对机器设备采取定期检查,进行及时地维护和维修,并填写相应的维护、维修记录,以备查阅。
5.加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管理队伍建设
语言实验室都有固定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工作,能够有效地配合外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要重视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他们在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语音传输以及视频传输等技术广泛运用于语言实验室,促使语言实验室由传统的模拟型向数字型转变,由单一的听说式向交互式转变。相对于模拟语言学习系统,数字语言学习系统的功能更强大,为外语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营造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 作为外语教学的强力技术支撑,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发展必将对语言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仲聚,陈春平,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中国电化教 育, 2001(11).
[2] 李晓蓉,高校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使用现状及对策.中国教 育技术装备, 2005(12).
[3] 南国农,电化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李晓春,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电 化教育, 2001(1).
[5] 龚心源.语言实验室学习环境的探讨. 外语电化教学, 2004 (3).
- 上一篇:安全培训意义和重要性
- 下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大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