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篇1

为了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4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县水利、建设部门牵头,会同县发改、环保、国土、卫生等部门在20*年底以前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编制和完善各项专项规划。由县建设局牵头编制完善城乡给排水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由县环保局牵头编制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县卫生局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

1、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县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办法》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对水源有污染的项目和设施进入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环评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县环保局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整治或拆除;对违法违规经营的项目如码头、饭店等,要责令立即停止经营并限期纠正。

2、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县环保局要全面推进富春江、分水江以及主要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县农业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认真做好禁养区的畜禽禁养工作,20*年前完成猪存栏数300头、牛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的治理任务。对养殖大户实施规范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施肥养鱼和投饲养鱼、养鸭。县水利局要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治理。

4、加强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县建设局要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县集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指导,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收集处置网络。

三、城乡统筹,加快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

1、继续提高集中式供水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镇供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集中式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集中供水水厂,应当提出强制性技术措施,制订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

2、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县建设局要制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督促指导乡镇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水厂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水半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

3、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不能覆盖的山区乡镇和山区村,县建设局要会同县水利局和有关乡镇(街道),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生态村建设和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单个或多个山区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做到互联互通。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1、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定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对本辖区内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并积极做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工作。

2、切实加强水源水质的监测。县水利局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的要求,对全县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县环保局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水质公告制度。

3、严格实施制水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县建设局要加强对取得供水许可的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水厂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

4、加强供水水质的卫生监督。县卫生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检。对城乡饮用水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自备取水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要严格按规范对自备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五、健全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1、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到高于供水价格。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运行。

六、完善制度,加强储备体系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建设

1、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由县水利局负责,建立全县水资源和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选择部分水库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网调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

2、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要根据县城生活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好应急措施。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完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贮存的企业要严格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并制订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不足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1、建立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建设、发改、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卫生、国土、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我县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篇2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按照贫困户退出对饮水安全的要求标准,市水务局对全市13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贫困人口缺水情况逐一登记,并且建档立卡。全市有9个乡镇,13个行政村(9个贫困村),涉及饮水不安全人口57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4人。在调查基础上,制定了《行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投资339.5万元,新建13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在上级投资计划和资金尚未下达,工程实施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为确保全市脱贫摘帽,市水务局自4月中旬陆续组织开工,特别是涉及占耕地的管路部分,要求在春耕前将管路铺设完毕,不能影响春耕,以保证13处饮水安全工程按计划在10月末全部竣工通水。截止目前,水源井完工3眼,井房完工2座,蓄水池完工3座,铺设管路8500米,通水试运行1处,解决了60户、248人饮水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人。

(二)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

1、项目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今年,市水务局争取省级资金300万元,围绕**生态景观带,在**、**、**三个乡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1250亩,其中:完成经果林2486亩,生态修复1908.3亩,保土耕作6855.7亩。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全部纳入扶贫标准化果园。

2、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情况。截至2018年5月30日,林业部门确定扶贫标准化果园涉及28个乡镇、31处,规划面积7190亩。经现场勘察,根据上级补助资金情况,2018年能够进行配水的有25处,配水面积5840亩,估算投资1050万元,至今,已经完成20处,其他工程正在施工,计划在6月30日前,水电工程全部完工。

(三)**镇梯田配水

**镇坤头波罗村为市级贫困村,2017年通过坡耕地进行治理,修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由市水务局制定梯田配水方案,引中水实施灌溉,市水务局负责骆驼营泵站至11个蓄水池主管路的供水。供水工程以**泵站为供水首部,设计两条供水管路,一条供水管路控制5个蓄水池,另一条管路控制6个蓄水池,工程投资269.28万元。至今,我局承担的主管路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完成工程总量的95%。

二、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项目争取情况

今年,向上争取项目共计12个,争取资金6551.7万元,截至目前,资金已到位3441.7万元。

(二)招商引资情况

成功引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业园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2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13家。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厂房建设。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1、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争取中央资金1754万元,工程2017年10月开工,2018年5月完工,工程分布在14个乡镇,新打和改造水源井118眼,新建蓄水池1座,安装配套水泵11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71.11km。

2、2018年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分布在27个乡镇,争取中央资金1890万元,新建水源井88眼,维修旧井4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改建井房130座,安装水泵133台套,埋设地埋管路200.53km,安装变压器50台套,安装农业水价改革计量设备133台套。

3、2018年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0亩,争取省级资金288.64万元,工程分布在**等9个乡镇,改建水源井1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12台套。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计划11月20日完工。

4、2018年小型农田水利“先建后补”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开始,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改革试点,省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工程总投资的80%、其余资金群众自筹。今年省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0亩,工程分布在**等5个乡镇,改建水源井8眼,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6km,配套变压器5台套。工程于4月开工,5月20日完工。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旱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省一个),按照省厅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印发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办法》,市财政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实施办法》,组建节水灌溉合作社21个,安装计量设备320套,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系统平台,2017年,在**乡新亭村完成面积2705亩,省财政每亩补助资金标准5元,共补助资金1.36万元。今年重点在**等乡镇实施,计划完成面积8.2万亩。

6、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争取中央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245万元,重点用于农田灌溉工程维修养护,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确定实施维修养护项目74处。目前74处工程已开工62处,完工49处。其中:已维修各种供水管路0.5万米,配套水泵6台,井房维修7座,淘井清淤45眼,更换低压电缆1580米,已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135亩。在抗击春旱保苗期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争取省以上资金3000万元,实施水平梯田综合治理面积1.8万亩,工程涉及**等8个乡镇。工程实施方案、外业踏勘已完成,国家资金尚未下达,待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招投标等工作,确保在10月初进行施工。

(三)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市于6月12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乡(镇)区、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签订防汛责任状。二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37个乡(镇)管理区、13座水库、大凌河及其支流、城市防洪、山洪泥石流、尾矿坝、重要经济目标、学校等重点区域防汛责任人,共明确行政、技术、抢险等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872人。下发《2018年度汛方案》及《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市、乡、村、组“四级包保”责任,确保责任制落实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加强水库、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3座,目前仅剩**水库未除险加固,现空库运行,已列入2019年加固计划。153座尾矿库,具体由安监局负责,已全部落实责任制及各类责任人,制定相关防汛应急预案。四是加强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我市已经编制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重点对乡、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及重点区域《逃避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五是加强水毁应急度汛工程排查整改。汛前,排点河道险工险段46处,已争取上级资金修复完成21处,正在修复16处(16处险工险段具体凌河局负责,争取主汛期前完工),剩余9处险工险段,已逐级落实责任人,制定逃避险预案,主汛期专人值守,根据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六是加强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准备。重点检查河道、公路桥在建工程带来度汛隐患,确保在建工程安全。七是加强抗旱工作。今年,春播期间土壤墒情较好,大部分农田5月末完成播种。进入6月,由于降水不均,持续高温,受旱面积逐步增加,全市受旱面积高达135万亩,其中轻旱80万亩、中旱40万亩、重旱15万亩。全市共新建灌溉井88眼,维修灌溉井42眼,开动机电井3688眼,投入机车、机具等抗旱及播种设备1.75万台套,抗旱浇灌面积达22万亩。八是加强落实物资储备、通讯报讯及抢险队伍。抢险队伍实行民兵联防制,市级抢险队伍由武装部组织以民兵为主的专业抢险队100人,乡镇级抢险队伍由各乡镇建立不少于总人口数10%的抢险组织。储备橡皮舟、冲锋舟、救生衣、编织袋、铁线等防汛物资总价值80万元;打井机、送水车、软带、喷灌机组等抗旱物资总价值220万元。

(四)城乡供水工作

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工程施工沿线**4个乡镇,共14个村(8个贫困村)、27个组(15个贫困组)发生饮水困难,饮水困难户数1170户,饮水困难人口3931人,涉及建档立卡户176户,435人,饮水井干枯369眼,水量不足796眼。正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6处,涉及饮水困难户数255户,饮水困难人口756人,建档立卡户18户,31人,工程设计投资370万元。**组应急饮水工程于4月17日开工建设,于6月15日通水试运行,解决了该组47户,147人(建档立卡户5户,15人)吃水困难问题,工程完成投资59.22万元。2018年完成水样检测359份。

2、城市供水工作。城市供水工作运转良好,水源、水厂、泵站全部实行封闭管理,供水水质执行每日检测,每月进行42项常规检测,我市水质106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日保障供水7.3万吨,保障了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3、园区供水工作。截至目前以为园区供水214万立方米,保障了园区企业以及人工湖等景观用水。

4、**二期工程。现新建净水厂的清水池、综合楼、加压泵房、仓库及机修间等工程已封顶,主体土建工程已完工80%,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土建工程。

5、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已完成,待建设资金落实后开工。

(五)河长制工作

1、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完成。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立了流域、河流(河段)三级河长。全市共设立市、乡、村三级总河长、河长632人。2017年11月2日市编办印发《关于成立**河长制办公室的批复》,同意成立市级河长制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水务局。

2、河长制办公室设置完成。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兼职副主任14名,分别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内设综合股和业务股两个机构,核定财政全部补助事业编制5名。目前办公室办公室设备全部配齐,保证了河长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3、河长制实施方案已印发。5月23日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全市136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含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其他重点微小河流,14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范畴。

4、“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我市共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条,其中省和**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22条,我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114条。目前“一河一策”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责任部门意见,近期将完成印发。

5、河长公示牌设立完成。我市共设立河长公示牌266块,其中市级河长公示牌14块,乡级河长公示牌252块。在2018年5月31前已全部完成河长公示牌设立和验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解决好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难,做好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工作。

二是做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快跑部进省,力争将各类项目纳入省厅计划的大“盘子”内。服务好**产业园项目。

三是对在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推进施工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规划好2019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四是做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各项前期工作,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实施。做好2019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储备。

五是全面落实好防汛抗旱各类责任制,全力做好今年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篇3

关键词:抗旱 应急预案 编制

中图分类号:S3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推动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节水、后调”的原则,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巴彦县辖区内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自然地理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西邻呼兰区与漂河为界,北依泥河与绥化市宝山镇、庆安县相交界,东靠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县毗邻.全县幅员面积3137.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5°54′28″至46°46′18″,东经126°45′53″至127°42′16″之间。地势是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海拔110—564.3米。地貌大体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四种类型。国土面积4706551亩。土壤有9种类型,黑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53.5%,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

主要灾害有:旱灾、水灾、冰雹、风灾、霜冻、涝灾、虫灾。其中旱灾尤为突出,本县是全省干旱较重的县份之一,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水文气象

水文

巴彦县过境河流有松花江,境内河流有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泉眼河、小柳河、猪蹄河、拉三太河、大荒沟、黄泥河、龙泉河、小金河、小银河和双林河等14条河流。县内年径流总量15483万立方米。河流流经情况:松花江流经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少陵河流经黑山镇,镇东乡、洼兴镇、龙泉镇、华山乡、巴彦镇、西集镇和松花江乡。泥河流经山后乡、天增镇、万发镇、榆树乡。漂河流经兴隆镇、德祥乡、丰乐乡、西集镇。小柳河流经黑山镇、洼兴镇。泉眼河流经天增镇、黑山镇、洼兴镇。猪蹄河流经洼兴镇、兴隆镇、龙庙镇、华山乡、西集镇。拉三太河流经德祥乡、天增镇、万发镇。五岳河流经龙泉镇、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大荒沟流经兴隆镇、红光乡。全县境内有泡、沼、坑、塘230处。

气象

本县地处欧亚大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温差大,最高气温35.4°C,最低气温-40.9°C,活动积温为2828.9°C-3049.1°C,多年平均气温2.0°C—2.6°C。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1.5mm,气候特点影响,降雨量不稳定,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春季4—5月份平均降雨量为65.9mm,占全年降雨量的11.3%,夏季6—8月份,降水集中,平均约为405.3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7%,秋冬季降雨量较少,平均为110.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9%。本县多年平均日照为2640小时,其中5-9月份日照时数为1253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7.5%。平均蒸发量为1441.4mm。

社会经济

巴彦县有18个乡镇,116个行政村,1332个自然屯。其中镇:巴彦镇、兴隆镇、西集镇、洼兴镇、龙泉镇、万发镇、龙庙镇、巴彦港镇、天增镇、黑山镇。乡:松花江乡、富江乡、丰乐乡、德祥乡、红光乡、山后乡、华山乡、镇东乡。

全县有人口69.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1万人,非农业人口13.13万人,人口增长率-0.23%。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386199万元,2005年生产总值411123万元,比上面同期增长7.8%。人均GDP5886.64元,地均GDP 1209.2元,工业总产值2005年136487万元,第一产业占63.1%,第二产业占11%,第三产业占25.9%,农村人均纯收入3556元。耕地面积3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78万亩,播种面积300.07万亩,种植结构:粮食作物291.24亩、亩产373公斤、总产108.8万吨,经济作物3.69万亩、总产量2.46万吨,其他作物5.24万亩、总产5.07万吨。

干旱等级划分

干旱等级划分

干旱等级分为二级,即Ⅰ级(特大)干旱、Ⅱ级(严重)干旱。

颜色标识

按照国际惯例,Ⅰ级干旱为红色、Ⅱ级干旱为橙色两种。

干旱应急响应机制及应急措施

应急响应机制

干旱应急响应机制及程序

县抗旱指挥部根据旱情发展趋势建立会商、报告制度,确定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情况,干旱预警等级,以及干旱预警信息和解除制度.

不同等级干旱应急响应和应急措施

Ⅰ级干旱应急响应和应急措施

1、Ⅰ级干旱应急响应

由县抗旱指挥部指挥主持会商,成员单位一参加会议,启动1级干旱应急响应;抗旱指挥部向社会公众红色预警信号,经县政府批准,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各相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协调联动、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2、Ⅰ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全县农田干旱面积170万亩,耕地面积47万亩,饮用水困难人口21万人以上,确定为特大干旱,应启动Ⅰ级应急预案。

特大干旱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后乡、天增镇、万发乡、德祥乡、兴隆镇、丰乐乡、龙庙镇、洼兴镇、华山乡、松花江乡、富江乡、洼兴镇等乡镇。

3、Ⅰ级干旱应急措施

(1)实行县、乡(镇)行政首长抗旱目标责任制,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强化指挥机构,抗旱工作由县抗旱指挥部乡(镇)抗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强化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统一管理。

(3)指挥机构加强会商,分阶段部署工作,按照抗旱预案启动各项措施。各有关部门按照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协调联动,做好抗旱工作;

(4)启动各项应急抗旱措施,如:应急水源、节水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

(5)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6)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随时通报旱情和灾情;

(7)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的宣传。

Ⅱ级干旱应急响应和应急措施。

1、Ⅱ级干旱应急响应

由县抗旱指挥部主持会商,各成员单位一出席会议,启动Ⅱ级干旱应急响应,抗旱指挥部向社会公众严重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各相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协调联动,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篇4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能。

近些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调度和水质监管,城乡饮用水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存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隐患,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乡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率大于85%;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00万人;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农村合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乡饮用水供给水量满足生活需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安全保障。

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抓紧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县(市、区)要完成当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建设部门要牵头编制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水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

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

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镇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任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其他乡镇和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各级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

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依法及时查处破坏生态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全面推进水系、主要湖库、河网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物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转迁;限养区内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理任务,畜禽存栏量削减到控制范围以内,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全面实施其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快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改造,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禁施肥养鱼。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投饲养鱼,在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投饲养鱼,鼓励发展保水渔业。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市供水中的积极作用,宁波、温州等以水库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积极研究和实施联库、多管联网供水,嘉兴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远期引水水源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统,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和膜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应当提出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制定水厂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试点推进分质供水。水源建设和引水有困难的海岛及沿海地区,要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具备相应地理条件的地区,要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企业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应半

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要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设施运营的规模经济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区域集中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有条件的丘陵、山区和海岛地区,在人口集中的单个或多个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实现供水网络的互联互通。要优先解决资源性缺水、取水难度大等地区的供水问题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传染病高发地区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饮用水困难的边远山区和小岛地区,要积极通过下山脱贫和“大岛建、小岛迁”等办法,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对人口相对集中、短期内无法迁移的地区,要通过雨水集蓄等供水设施建设,解决饮用水

困难问题。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对饮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城乡各类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城乡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公告制度。环保、水利部门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具有饮用水功能水库的水质监测。建设部门要加

强对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涉及饮

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各级都要抓紧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测。对城乡饮用水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广泛开展节约用水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供给,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要进一步理顺节水管理体制,完善节约用水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严禁建设高耗水项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的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至高于供水价格。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促进

企业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都必须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并尽快将收费标准调整到合理水平,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营。加快建立按企业排污浓度实行分档计价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

六、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全省水资源及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由省水利厅牵头负责。要合理选择部分大型水库和江河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县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区要结合承压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应急开采井,作为饮用水应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库和河网地区,应制订枯水季节的用水方案,优先安排饮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技术、物资、人员保障系统和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企业,要严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当地人民政

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篇5

1.农村地下水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设施简陋,用水方便程度较低,饮水安全问题严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同步

由于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集中在水质差、县乡交界的偏僻地带,饮水规划相对先前一步,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多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如果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势必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有的地方调整幅度较大,而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有着严格规定,这种调整势必导致投资地点与国家批复投资地点不一致。如何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有机结合,成为现阶段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2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民参与度不高

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在工程建设的选点、工程规模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对农民公开得不够。多数农民知道水价由电费、维护费和管理人员补贴等组成,但不知自己所交水费是如何确定的,不清楚水价成本到底是多少,水价应该如何定,定多少才合理。

2.3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饮水工程建设后直接交给用水单位管理,由于管理人员工资较低而没有专人负责(基本都是兼管),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取水费、看管设备和定时供水,存在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

2.4水价偏低,水费收取不及时

由于农村还没有形成用水交费的观念,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低,因此价格管理中存在着水价偏低,有的村(居)收取的水费甚至不够电费,造成饮水工程无法正常运转,不能回收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对以后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3.建立长效机制管理的建议

3.1加大《水法》等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针对农村传统的用水习俗,绝大部分农民缺乏节水意识的现状,扎实开展节水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型现代媒体与传统的标语、专刊及村公开栏等形式,宣传水利法规和节水小常识,将节约用水条款写进《村规民约》,建立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让群众节水意识入心入脑。

3.2以水养水,建立规范的用水管理模式

我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⑴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集镇附近村,由城镇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约占总人口10%;⑵村委会自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约占总人口70%。⑶承包经营管理,由村委组织招标发包给单位或个人管理,发包期一般10-15年,约占总人口10%。⑷农民用水者协会(或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占总人口10%。从目前管理成效看,第一三种模式最为正常,第二四种模式因受管理人员素质、经费保障等因素影响,运营状况时好时坏。事实证明,管理是关键。对已建投入使用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可否采取产权拍卖,长期承包与政府扶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和规范农村饮用水管理,使农村、农民能真正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最终实现以水养水的良好运营机制。

3.3提高农村饮用水管理队伍素质

当前,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有管理组织的约占85%,但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提高管理水平、关键是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为此,政府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育、培训和考核,受益村要推荐1-2名有文化、有技术、有责任性、事业心,公道正派、且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担任饮水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政府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培训工作要经常性、长期性地进行。

3.4健全农村饮用水应急防范机制

针对农村饮用水面广点多,意味着风险点多,不可预测突实发事件概率增大的情况。因此,要实施好县政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分散工程实施方案》,县水利部门与乡镇要建立工作专班、定期检查督促,加大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取水许可证审批、发放。县水利部门、乡镇要制订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应急预案,一旦有水质事件发生,及时启动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5建管并重,健全农村饮用水保障机制

经验收合格的集中供水工程,要统一管理、维护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后劲。就我县而言,单靠村级保障供水经费是不现实的,其因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有很多村是空壳村、负债村;其二水费收取困难,农村、农民的传统观念水是天降的,是白用的,尚未树立商品水意识;其三政府没有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同时,要明确县水利行政部门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理的主管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为水质监测和供水水源保护的责任部门。

篇6

一、客观估价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继去年*月出台《*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政府制定的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分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也在此后陆续出台。

二是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正在筹建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也相继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投入运行。

三是较好地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公安局组建了*人的特警支队。畜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通过应急预备队的定期培训和演练,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去年,全市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次。

四是妥善应对和处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我市先后经历了诸如*年的非典疫情,*年*月的*江水污染事件,去年*月的*煤矿爆炸等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由于有关方面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采取措施得当,有效地减少了损失和危害,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新形势下公共安全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现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缺乏统一标准和综合管理,预案之间缺乏有效对接,部分预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灾害预警工作漏洞较多,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不及时;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少,设施设备落后,难以应对高难度、特殊类、复合型灾害事故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充分估计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挑战,清醒地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理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和谐之本,和谐必须安全。只有首先保证安全,和谐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分析近年我市的安全形势,总体上较好,但是问题不少,不容乐观。如*年,全市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有所上升,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环保、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是接续不断,凸显出形势的严峻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高度警觉、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想方设法扭转被动局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谐和的基础条件。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公共安全。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个威胁不排除,人就无法安生;政府不能有效地应对和解除这些威胁,那就是失职,也就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既是公众和社会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

其三,加强应急管理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日前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城市、实现*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作保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宏伟目标的基本保障。我们三、努力把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没有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单位,要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加紧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周密细致地编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的要求有两条:第一条是纵到底、多层次,就是要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应急分预案要相互衔接、不断层;第二条是横到边、全覆盖,就是对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订专项预案,确保全方位、不缺失。科学审定应急预案。市应急办成立后,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区、县(市)的分预案和各部门的专项预案进行评估论证,然后提交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实践和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对预案体系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应急机构建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前,暂由市政府政务值班室代行其职能。各区、县(市)政府要抓紧建立本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解决好职能和编制等问题。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特别要在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着力培育骨干力量。加强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依据各自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演练活动,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实战技能,锻炼战斗队伍,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靠得住。

第三,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近期,国家将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市政府法制办现在就要着手研究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逐步把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相符的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保持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第四,要加快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综合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和制度。信息报送要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虚报和瞒报。完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做出准确评估,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横两个方向的协同与配合工作,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机协调、高效运转。

第五,要切实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群众一旦受灾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屋住、有医治。完善物资、装备、技术和财政保障制度,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保障应急工作之需。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时,充分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逐步整合应急指挥平台。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以我市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切实加强中枢平台建设。

第六,要突出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依靠群众的原则,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的各项应急措施要更完备、更具体,便于操作。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农村应急基础条件较差,特别容易受各种灾害侵袭。要按照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把做好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矿山、石化等高危行业企业,要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经委等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加强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供水、供气、供电、医院、地下商场以及能源、运输、通讯等部门,是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这些部位更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而且往往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重点要害部位,一定要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第七,要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应急宣传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印公共安全手册或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

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做起,务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首要责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调度指挥;较大以及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领导及具体负责人也要相应负起责任。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密切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总体要求,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篇7

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水平。出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配套制度,全县所有消防安全管理站要于4月底前实行实体化运作,落实办公场所,明确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推行三级督改、隐患抄告、联合执法、信息报告、定期会商、应急联动、群防群治七大工作机制,全面推广使用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系统,并确保消防安全网格与综治网格无缝对接。

提升社会单位“户籍化”管理水平。各街道(乡镇)、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户籍化”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村居楼宇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应在本行业、系统内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指导单位(场所)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联勤联查制度。制定四类“户籍化”管理建设标准(四类:小单位小场所、一般单位、居住出租房、空巢老人居住的老房子),提升消防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实现单位消防安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提升火灾隐患防控督改水平。各街道(乡镇)、部门要深入开展出租房、通天房、合用场所、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及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消除火灾隐患。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部署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重点火灾隐患集中区域和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导,协调督促隐患整改。深化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四级政府挂牌督办,确保9月底前完成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隐患整治工作。年内,居住30人以上的出租房要完成配备灭火器、手电筒、逃生绳或逃生软梯、简易呼吸面罩等消防安全“四要件”,单位(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

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着力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进一步完善城乡消防规划。各街道(乡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县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涉及的区域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同步编制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消防安全布局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2013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的建制镇要完成消防规划编制或在总体规划中设消防专篇,并将农村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进一步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根据《县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公安消防部队-2015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要求,购置消防宣传车1辆。

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切实强化消防队伍保障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加强“六有”(有执勤车辆、有固定队址、有必备器材、有人员执勤、有组织训练、有长效保障)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霓屿街道年内要完成政府专职消防队建队工作。将政府专职消防队接处警纳入城市“119”大集中接处警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积极促进志愿消防队伍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全县应当建立农村志愿消防队的行政村要建立有组织、有人员、有小型车辆、有消防泵、有固定队址“五有”志愿消防队。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保障。各街道(乡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和《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将公安消防部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的消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消防部队参与事故抢险救援所需的特种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经费。建立健全消防队员工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制度。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要求,政府专职消防队的队长、副队长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担任。

加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根据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志愿者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建设志愿者应急救援中心管理平台,实现应急资源和信息共享。落实综合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和灭火救援专家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我县灾害事故形势,评估队伍装备建设水平,密切各联动部门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信息联络。建立健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联席修订制度,实行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实时动态更新。

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注重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深化消防宣传基础工作。创新“进村达户”式宣传,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纳入“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内容,重点抓好《消防安全二十条》的宣传,编写适用于普通民众阅读的非学历型短期培训教材,在全县开展消防知识大普及行动。进一步深化消防宣传进机关、进媒体、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场所、进出租房、进海岛“十进”活动,每个社区、村居半年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练,并确定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宣传员;80%的行政村(社区)宣传橱窗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篇8

自7月以来,河南、湖北中部、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等地出现了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河南中东部部分地区达特旱。8月7日立秋后,河南普遍降雨,“有气象记录63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正在逐渐褪去。

但今年汛期,北方大部分气象干旱区降雨量分布不均,较常年仍偏少,总降雨量一般仅有10毫米-30毫米。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这些地区主要降雨时段在8月23日-25日和8月31日前后。

《财经》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尽管近些年各地不断发生旱灾,中国粮食已经11年丰收,这使地方官民对粮食绝收与否并不十分在意。以河南为例,夏粮已丰收,而此次干旱严重地区并非秋粮主产区,种植面积和单产所占份额并不大。这也导致大批农村水利工程虽废弃,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重灾区玉米绝收的农民们来说,干涸的水井、破烂的水渠、无电的水泵,仍在等着下一年的旱情。 死保城乡用水

8月11日,河南舞钢市飘着小雨,大片已经枯黄的玉米又从下部泛出青翠的颜色。看着面前只有半人高的玉米地,舞钢市尚店镇尚东村村民李森林说,现在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玉米结不出棒子,“只能杀了喂牛”,肯定绝收了。

贝加尔湖高压系统长期稳定控制,加之东亚季风阶段性偏弱造成的干旱,主要集中在黄河淮北地区。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称省防办)7月21日的“全省旱情通报”显示, 5月份入汛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121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特别是6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82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多,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六成至七成。

这使河南山丘地带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尤其是平顶山、许昌等地市出现供水水源不足,城市供水捉襟见肘。

平顶山市水源地白龟山水库,只能供四天正常用水,市政府不得不宣布关闭大型洗浴中心和游泳池,以保障居民用水。实际上,连很多理发店和饭店也被强制停业。

7月18日,市政府进一步宣布启动城市供水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关闭所有洗车、洗浴、足浴、园林绿化用水,对企业供水减少20%,居民供水也开始分时间段进行。

当日,经省防办批准,启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680万吨,可以供全市使用12天。

“死库容,就是水库死水位以下的库容。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动用的,有可能对水库造成危害。”省防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

除此以外,平顶山市还从白龟山水库上游的昭平台水库调水2062万立方米,从澎河水库调水1000万立方米。根据国务院2012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数据,河南省共有水库2650座,总库容420.17亿立方米。

大旱当前,各级政府不得不全力以赴。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说:“地方政府要负全权责任,乡镇居民缺水是乡镇政府的责任,整个县缺少是县政府的责任。”

然而,12天后旱情仍未缓解。平顶山市不得不再次启用白龟山水库的死库容,并向国家防总申请,通过南水北调干渠由丹江口水库直接向平顶山市应急调水。 供水工程烂尾

大小水利工程保住了城镇居民饮水,农村干渴却无从缓解。尽管近些年大量农村供水工程落地,但关键时刻却难以悉数上阵。

“人都吃不上水,还顾得上粮食?!”河南平顶山市下辖的舞钢市尚店镇尚西村村民鲁克勤说。舞钢市尚店镇的尚西村和尚东村,理论上属于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按照2012年通过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已有5.31万处,供水人口2842.23万人。

然而,尚西、尚东两村居民实际上平常吃自家井水,大旱之年外出买水。原因是,集中供水的管道、机具毁损无法供水。甚至当地人都不清楚集中供水何时损毁和停止。

按照2012年通过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将提高到80%左右。然而,前脚建工程,后脚废弃的现象日益增多。不仅河南一地,农村供水工程烂尾实际上在山西、东北等地多有存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法稳曾在2012年对山东、湖北等地的11个县城调研发现,各地区在改水工程的设计和材质上有差异,一些地区建成后的工程故障频发。

河南全省分散式供水工程805.77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3594.34万人。此外,河南省共有地下水取水井1355.46万眼,地下水取水量共113.70亿立方米。

河南遂平县岈山区王村打有机井,属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但今年机井都干了。邻近虽有深井,但是经年干旱,深井也难出水,村民吃水只能到远处拉,至于庄稼,“旱死了,连大树都旱死了不少”。一位村民说。

遂平县沈寨镇远程村马庄五组村民在当地政府网上求助,称今年的旱情特别严重,之前政府组织挖的井也没有水,“政府是否能出台政策,检查之前打的井为何没水,是否能修出有水的井,多打几口井”,等等。

遂平县官方于8月8日的回复称,远城村的水利工程是河南省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村,2005年立项,2006年实施,2007年完工,2008年远城村共打机井54眼,全部配套。其中该村民所在的马庄有机井3眼,由于马庄为岗地,其中1眼井深120米、水泵下潜63米,另2眼井深80米、水泵下潜40米,“2007年竣工验收时,出水量全部达到设计标准”。

平顶山市总人口约500万,其中农村人口390多万。一位该市水利局人士曾对《财经》记者透露,目前只有47%的农村人口能通过集中供水吃到深井水,而剩余近200万人依靠自打的手压水井,只能抽取浅层地下水。

然而,自2010年以后,持续干旱致使一些地区的沟、河、坑、塘基本干涸无水,地下水位也下降严重,部分井不能正常出水抗旱。平顶山、驻马店、漯河、洛阳等旱区的情况大致如此,“有井无水”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尚无良方解决这一问题。 维护扯皮

遂平县政府只争取到了打井的项目资金,机井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村、组管护、维修,由于上级没有划拨维护资金,乡、村一级又无财力,被损坏的井,目前采取的是当地民众自己筹资维修。

“自己修,谁来负责?哪儿有钱!”这是村民们说得最多的话。尚西村村民鲁克勤说,该村由于地势高,水井维修费用贵,所以今年井就不修了,到地势低的水井有水的地方拉水吃。

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大大小小不同级别,有国家层面投资修建的,有各级地方政府修建的,也有农民自己集资修建的。不同级别的设施的管理由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来负责每年的冬春维修。常规来看,每年冬春修护时节,都要有相应级别的水利部门进行损毁状况排查、数据统计、上报、下拨资金,然后进行修缮。

然而,“落实到具体的修缮工程时,往往会因为自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的这个过程而延误了维修时机,或者由于资金缺乏导致维修不能落实,从而在旱季来临时,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应付不过来”。水利部水资源司原司长、教授级高工高而坤对《财经》记者说。

《财经》记者2012年在山西省山阴县调查时发现,长达200多公里的集中供水工程管线,全年需运行维修费用20多万元,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每人每年免费供水6吨,这部分成本由水站自行消化。

一旦水站所售水量达不到设计供水量的一半,管理运行资金缺口严重,就造成供水点失去维护,两三年后,供水渐次停止。

历史上,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一般是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通常由各村的村委会“一事一议”,来筹集资金,农民义务投工投劳来进行每年的维修。

难题是现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农村不再投入义务工。因而,像河南省这样农村水利设施无人管护和维修就成了全国普遍现象。

“水利部门只管大型灌区,乡村的水利设施的检修一般都是自己解决。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投入,最后一公里不是由国家来负责的,这也不是国家可以大包大揽的。”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对《财经》记者说。

不过,高而坤对“最后一公里”另有说法,“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只是原则之一,这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管理的问题,理顺管理责任、简化相应的程序会缓解此类问题带到的后果。

近邻日韩的类似民生工程,一般由基层公共团体决策,交给农民组织实施,政府给予补贴,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中国农村现在农民自治组织不健全,村级组织运转不灵,日韩的方式亦很难照搬。

湖北省县级市应城市的农水设施管理模式则是,政府出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后,将这些设施进行分类,分别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形成由镇、村、湾组或用水小组(个人)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

《应城学刊》的一个案例显示,应城三合镇镇级负责12座机泵站、11座小型水库管理,平时聘请原管理区农机员、水利员作为站库管理员进行日常管护,防汛抗旱季节由镇组成六人技术专班负责机泵站、水库正常运行和管理,每年镇投入经费近10万元。村级33个机泵站及小水库、塘堰等由各村负责管理,费用由村集体承担。个人或合伙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由个人或用水小组负责经营和管理。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每年维修改造一批小农水设施。

河南遂平县岈山区王村的井干涸了,但附近一个村有村干部牵头,维护了一口深井,还能出水,王村村民也去该村取水,条件是喝水可以,浇地不行。现在,沈寨镇远城村的村民也开始自己动手,每人集资20元,以每井500元的价格修复了54眼井中的12眼。

但是,舞钢市的农民李森林还在说:“下雨了。水来了。可我们的水井还是抽不上水。”

篇9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实践;应用

张家川县属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40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和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10和1/5。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水资源比较匮乏;自然条件严酷,尤其是山区群众吃水历来十分困难。从2004年开始,县上抢抓国家饮水安全项目投资机遇,建成了六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县20.1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原则,在全县统一实行“建卡到户"计量到户"维修到户"服务到户”的管理服务模式,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水费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一是运行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了县有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服务有乡站的三级管理运行模式。在整个人饮工程的运行管理上,县人饮总站牵头抓总,各人饮管理所和乡镇服务站负责水厂运行"乡镇供水服务和收费维修,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实行人员统一管理"工资统一发放"绩效统一考核"材料(维修用)统一采购"收入统一上解"支出统一报账的“六统一”管理制度,对所有工程管理人员由管理总站统一调配,量才使用。根据出勤考核和水费收缴核定工资,月底统一发放。年终按照各个管理所收入上解"供水保证天数"安全生产和群众投诉等主要考核指标,量化兑现目标管理责任书。工程维修材料由县总站集中采购保管"配发使用和审核报账。

二是便民服务效益化。全县提实行“计量到户"收费到户"管理到户”的方式,各管理所对管理人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每个管理人员平均负责8~10个村1400户的管理服务。做到户有故障在半天"村级管网在一天"主管道在两天排除,使供水户有故障不停村,村网故障不停片,片有故障不停网,防止大面积"长时间断水停水。管理人员电话24小时开机,群众随叫随到,上门服务,配件只收成本,免收人工费。优质服务提高了管理效益,近两年水费收入在180万元以上,回收率达到95”以上。管理人员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养老"失业保险金也得到落实。

三是工程监控信息化。全县建成了集水情监测"视频监控"调度控制"管道流量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监控中心。在水资源周边"取水口"水处理车间"水厂"高位水池等重点防控区安装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利用液位传感"电动阀控制等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在主干管道安装电子流量压力计,即时显示管道流量"压力变化,动态掌握运行状况,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破解了人工管理费时费力"误时误事的困局。

四是水质检测达标化。按照国家有关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标准,全县建成了水质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每个出厂水源水"户用水"末梢水取样,进行大肠杆菌"游离余氯等21项常规指标的检测化验,同时接受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指导,实现了水质安全“零事故”目标。

五是管理方式创新化。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有效破解“三难”问题。在人员使用上,实行聘任制。所有管理人员都属不占编制的临时工身份,由人饮总站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因季节性供水需求,由各管理所再雇临工,按天付酬,解决了管理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用人难”问题。在水费收缴上,实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用智能水表更换替代普通水表,建成了龙山镇和县城便民收费大厅,解决了由进户收费到自觉缴费的“收费难”问题。在管护维修上,供水主干管道一律埋设醒目的界牌界桩,防止人为破坏,便于常规巡查。建立管道维护分级负责制,主干管道由管理单位维修管护,村级管网由受益村投工维修,管理单位只提供维修材料,解决了受益户只用水,不参与管理的“管护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编(甘肃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2006年12月)

[2]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甘水发[2006]291号文件)

[3]张家川县人畜饮水工程群众参与式管理办法)

[4]张家川县人饮工程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5]张家川县人饮工程水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暂行办法)

篇10

[关键词]水库;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74-01

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拦蓄洪水,调节河川径流,削减洪峰,保证下游的安全,而且可以将丰水期的水量储存起来,供缺水时期和缺水地区使用,并且还能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下文将对水库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强化水库管理的重要性

兴建水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益,而水库的效益必须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来实现。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成工程实体,形成价值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固定资产,具有了获得效益的物质基础。要使小型水库工程发挥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养鱼的作用,抗御水旱灾害,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水库的运行管理。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实践证明:一个水库工程,建设的再完善,放松管理也会导致工程失修,效益下滑,甚至导致

跨坝失事,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水利转变为水害。反之,一个建设上有缺陷的水库如果在运行中精心管理,工程的缺陷可以得到弥补,功能逐步完善,仍可以保证安全运行,发挥设计效益。因此,水库的运行管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是水库管理人员的光荣任务和基本职责。

二、我国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库存在质量问题

我国当前的水库工程大多数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在当时建设过程中,水库工程项目往往都是盲目运行,而这些项目工程的质量往往容易失事。由于当时的财力限制,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有很多水库基本上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从现在来看,绝大多数的水库在管理、检测、通信方面还明显存在不足,在大坝泄、溢洪设施和输水设施等方面还表现的不太完整,其主要表现在副坝、溢洪道基本没有观测设施,自动化监测设施缺乏,而且还有的是水库建设规划不太完整,无溢洪道或者是该溢洪道的标准不符合水库工程建设规范。

2.水库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水库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水库大多数建立远离城市,所以水库基本上是乡镇进行管理,对于小型水库基本上是由村来管理,而水库运营的收入基本上由承包人或者是乡镇管理,对于承包人来说,他们只重视了水库给他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水库的安全与管理工作。对于防汛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政府承担,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管理方面的不协调性,水库的效益与安全存在着严重失衡现象。水库这种责任与效益的不明确性,严重导致了水库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3.水库的安全监测和报警通讯设施不过关

检测设备和报警通讯系统是水库的必须设备,可以提前预测和告知人们险情的到来,有效降低险情带来的损失。但是有不少水库存在着安全监测设备配置不全或老化的现象,甚至有一些水库根本就没有落实并安装报警通讯设施,这些因素会导致在非常情况下,不能及时、准确的将险情和相关信息向相关部门传递,给水库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

4.应急预案不完善,防汛物资不充分

为了应付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各水库都会制定应急方案,但是,有一部分方案的制定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一是多数人认为应急预案就是汛期的应急预案, 往往会忽略非汛期和水库突发险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二是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够,致使各种制度只流于形式,再加上通讯和预警的手段不够多样化,不能更好的应对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

防汛物资的储备是解决紧急情况的保障,但是有一部分水库会因为某些因素,不能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甚至有一部分水库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储备场所,更别说是储备防汛物资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能应对水库险情的,如果险情真的降临,势必会带来更大的险情和危害。

三、强化水库管理的措施

当前,我国水库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水库工程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库工程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完善水库周边的交通和通信设施

由于水库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所以交通不太便利,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完善水库周围的交通和通信设施,首先联系当地的交通部门,对于入库的公路进行建设,使其能够达到防汛抢险标准,为日后的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便利保证。在对水库进行硬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水库的观测设备,对于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其水库的检测工作,立项进行坝体、坝基地质钻探,力求防患未然。在工作环境方面,提高水库的工作环境水平,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2.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

在水库的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有效建立水库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力。细化水库管理的类别,最后将其能够责任到个人,从而进行有效地定岗定编。对水库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及福利待遇。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待遇,管理人员才会以水库为家,集中精力来工作,才能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创造力。

3.加强巡查制度,加快水库治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指导水库管理单位认真做好水库的巡查工作,主管部门必须对水库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要加大对管理人员和巡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使巡查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开展。对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要开展必要的演习和完善, 在考虑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在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同时,还要对预案编制单位的资质做出具体要求。

加快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和进度, 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和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和进度,建设各方要认真落实好除险加固工程的各项安全措施,配备充足的防汛物料,按照要求进行限制水位运行和制订保坝应急措施,确保水库汛期安全度汛。采取一切措施,减少在建工程施工期的人员伤亡事故。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水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所以,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其素质。同时,还要定期组织与其它单位之间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上的员工进行专门教育,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定期强调,学习水库安全方面的教育课程,强化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聘请一些高素质人才,带动整个单位的向上发展。另外,要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增强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将会更有利于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当前我国水库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水库工程的健康发展,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完善水库周边的交通和通信设施、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从而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