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时间:2023-04-06 14: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系统

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采购、汽车生产

金刚汽车制造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全资一级制造子公司和主要生产基地,作为汽车主机厂,其配套零件有上千种,生产配套企业上百家,因此,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也成为相关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如何制定一套可执行的、科学的、有充分扩充潜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针对这些问题,吉利金刚公司于2005年开始着手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试行。

一个好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方案,不一定是最先进、最现代和软硬件最高级,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量体裁衣,从根本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基于此,金刚FC新项目在借鉴老厂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重点控制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成本,设计了一整套科学的供应链管理系统(P-SCM),重在采购物流及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工作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该系统实施几年来,显著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汽车制造业是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市场的开放,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②随着功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更新频率高,市场需求变化快;③汽车产品运营流程长,研发时间长,试制、投产周期长,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相矛盾;④汽车行业原配零部件繁多,零配件厂商形成的供应关系网极为庞杂,如图1所示。

由于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功能性、经济性、个性化等需求变化越来越快,“多品种、小批量”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趋势。随着订单式生产管理模式的产生,供应链管理对于汽车生产厂的作用越发重要。汽车主机厂与零配件供应商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摒弃传统的以补充库存为目的的采购模式,转而以生产计划作为供应商供货的驱动,使供需作业达到高效化和柔性化。要实现这一目的,主机厂需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密切的信息交互、共享平台。

金刚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据统计,金刚FC-2/3新项目的供应商共有264家,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见图2)。在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物流占总物流成本的比重较大,约为30%~40%,因此,成本降低的空间也很大。在我国,供应商分布通常比较零散,并且生产水平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以主机厂为中心、供应商周边建厂’的局面,这必然造成汽车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同时,这种现状在短期内又很难改变。在吉利金刚的新项目中,针对供应物流成本高的情况,分别对远距离供应商和近距离供应商采用了VMI和JITS物流管理模式,并开发了P-SCM供应链管理系统。

P-SCM系统是联系金刚公司与供应商的信息桥梁。过去采用电话或传真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常常由于沟通不及时,供应商无法了解金刚公司的计划和生产状况,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生产节奏。此外,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弊端还表现在:沟通的互动_生差,双方的反应时间较长,效率低;供应商不了解自己存放在金刚公司仓库的物料库存状况,库存量偏高、不良品退库不及时等严重影响了双方的生产和物流管理。为改变这种状况,金刚公司在引进ERP系统、组建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开发实施了P-SCM系统。

P-SCM管理系统

1 P-SCM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P-SCM系统涵盖了采购过程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考虑了与企业EIKP、MES等系统的接口。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具有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特点,通过采购部门、供应商、公司分厂及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整个供应链业务。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在采购公司的开发平台上,金刚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二次开发,增加了电子看板的打印与发货指令、零星销售计划的下达指令、第三方物流日收发业务报表的查询、金刚公司日生产作业结算信息的查询、金刚公司不合格品日信息的查洵、金刚公司对供应商实施的配额监控作业指令的查询、月计划查询、结算单查询等多个模块。

2 P-SCM系统信息平台

金刚公司的采购物流体系是以看板管理为基础的拉动式准时化物料供给体系,其信息平台建立在ERP系统上,通过P-SCM系统进行具体操作。在生产现场的不同位置,设置了条形码扫描点,实时采集动态物料信息,由电子看板向供应商发出物料需求信息,从而组织物料供给(通过生产拉动物料供给)。虽然金刚公司没有设立仓库,但实现了物料供给准时化,物料直接上线使用。生产物流信息的传递如图4所示。

P-SCM系统的成效

1 实现了ERP、SCM、第三方物流系统的高度集成,在集团内首次建立了准时化物料供给体系,彻底优化了采购供应链。

2 搭建了以ERP系统数据支持的生产物流管理平台,系统提供的数据与生产同步,供应商与金刚公司可以同步共享,进而充分有效地为生产、物流、采购服务。

3 实现了看板电子化,使供应商与制造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解决了传统手工入账不及时的弊端。

4 过去通过电话催促供应商发货,应用P-SCM系统后,从系统中可以直接查看库存信息,下发供货指令,由推动式生产转变为拉动式生产,为实现精益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随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开了大门,为今后的改善提供了手段。

5 报废物料信息由P-SCM直接实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直接查看相关信息并清理不良品,解决了报废物料不能及时退回供应商造成的物料积压问题。

6 应用条形码技术,实现了数据同步化、自动化、实时化,形成电子账,为生产动态管理的改善提供了空间。

有待优化和改进之处

今后,金刚公司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将重点集中在采购物流和生产物流两个方面。

在采购物流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准时化物料供给体系,逐步减少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可以使整条供应链的物料储备降至最低,最终实现金刚公司以准时化物料供给体系拉动供应商生产。同时,进一步加强采购物流绩效评价系统的应用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整合

一、从CRM的发展过程看CRM的局限性

CRM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接触管理”(contract management ,CM) ,即专门收集整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信息。90年代初演变成包括电话服务中心与客户资料分析的客户服务(customer care)。此后一些公司又逐渐研发了销售自动化系统( sales force automation ,SFA)、客户服务系统(customer service & support ,CSS)以及销售现场服务等典型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集成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 CTI)、呼叫中心技术。从CRM系统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最初CRM只关注核心企业全面外部关系,此后由于企业认识的局限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固化将“客户”简单地理解为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然而随着供应链的出现,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最终用户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的“价值链”之中,核心企业不仅要处理来自最终用户的信息,更要分析来自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最终成效。

由此可见,传统的CRM(见图1)在提高企业收益,提高所在供应链的效率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来克服这一缺陷,如何更有效率地把CRM这个管理上的伟大成就应用到供应链上呢?这就需要对CRM进行改进,把服务对象由最终消费者进行向前的延伸,结合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拓展CRM的概念。

图1 传统的CRM流程简图

二、CRM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结合,使供应链管理思想由以前的“推式”转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也就是更加重视客户。也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透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益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进行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同时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企业间相互信任,保证信息高质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使各企业同步协调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具有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顾客个性化。SCM集成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配送优势、响应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建立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安全顺畅流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与CRM的整合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提供个性化、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信任与顾客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促进CRM成功,使顾客、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者的整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过程

把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之后,得到如下的概念模型图(见图2)

图2 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概念图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与客户管理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营销和供应链的调查。企业要了解他们客户价值的主导者、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供应链设施和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和切断点。

(2)决定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根据企业的财政目标,企业决定一体化管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要注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目的。

(3)分析和确认差异。这里,企业要分清分析目标和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然后确认他们的强点和弱点。

(4)确切的阐述整合战略。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决定怎么接近一体化管理,即决定实行方案。企业要决定他们用什么方法来追求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考虑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5)计划初步一体化和培训。根据一体化管理战略,企业可以确定实行战略的初步计划。初步计划围绕从系统一体化到新库存计划系统,而且为了一体化管理初步的成功,培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6)决定实施顺序。企业要重视初步一体化,而且要建立逻辑的初步一体化顺序。

(7)设立评估指标。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影响到整个一体化过程。如果企业实行不合理的评估指标的话,投资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设立评估指标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而且需要不断地改善。

(8)跟踪结果和修正目标。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评价计划实施结果。这种标准或者建立在企业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或者是竞争者的绩效水平或者两者皆有。根据实行的结果,企业可以再建立自己的目标。

四、小结

供应链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融合,在很大程度实现了供应链以及企业的透明化。单方面来讲,客户关系管理是专注于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方面,在这方面会更全面、更进一步。同时它的运作可以完善供应链管理流程。CRM正是通过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努力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这个角度也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种提升,并实现最终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刚.影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情报杂志,2003.39-41.

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系统;Web服务;过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保持企业竞争力,现代企业必须在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产品方面进行协作,这些服务或产品取决于多种业务资源和多个组织资源。无论该协作是正式的长期联营或者仅仅持续到某项客户服务终止,协作期间参与企业都会形成高效运转的虚拟企业。建立能利用并管理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提供的Web服务的供应链,企业可以获得很高的效率。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集成并协调Web服务的跨企业过程,来建立并管理跨企业供应链的技术。为实现此目标,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的概念:a. 将供应链捕获为选取、集成并使用Web服务的多个跨企业过程;b. 捕获Web服务,即对虚拟企业中的各联盟企业提供的服务间的函数关系、契约关系和会话关系进行建模;c. 通过Web服务组合和自动Web服务协调规范为供应链管理系统程序设计提供执行语义和协调原语。

一、 跨企业过程的服务集成所面临的问题

服务的使用包括服务请求者(服务客户)与服务提供者间的会话。这种会话包括服务请求操作的执行、服务运行期间的各种控制和信息交换操作以及服务结果的最终交付。对会话进行捕获和协调就需要建模和执行原语,这远远超出了传统工作流模型中活动的调用/结束语义。如果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间还存在异构性,那么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将异构服务集成进传统工作流模型会导致规范爆炸、过程活动及其依赖间的组合爆炸,因此实际应用中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为了集成各成员企业提供的服务,在基于服务的跨企业过程中需要使用服务活动。服务活动也就是将各服务的操作和/或状态转换成可以加入到跨企业过程中活动行为的服务(Service Proxy)。在虚拟企业中,当相同的服务具有多个提供者时,基于服务的跨企业过程就必须包含抽象活动,称其为服务接口。一个服务接口可以具有多个实现,而服务活动用于实现各服务接口。这也就是说,相同的服务具有多个提供者时,可以用多个服务活动实现一个服务接口。

过程模型不对已提供服务做任何假设,而仅对服务设计人员做以下假设:

(1) 他/她不具有其它企业所使用的服务模型和实现方面的知识;

(2) 属于不同企业的服务只通过跨企业过程进行集成和交互。

现有过程模型(如工作流管理委员会提出的工作流过程模型)和很多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对跨企业过程的支持却很有限,这主要是因为:

(1)服务通常都是会话式的;

(2)服务是异构的;

(3) 集成异构服务的跨企业过程规范会受到组合爆炸的影响。

1.会话式服务

在WSBPM模型中,将服务和活动这些的传统概念结合为单个WSBPM原语,称之为服务活动。实际上,服务常常封装多个单企业过程,这样的服务是典型的会话式服务,即服务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交互。交互过程中,客户执行多个服务调用并接收可用于进一步调用的中间结果。由于现有的过程模型假定活动仅调用一次,随即进入运行状态直至完成或终止才产生结果数据,因此无法直接从现有的过程模型捕获会话式活动。例如,使用现有的过程模型来捕获服务的注销过程,就必须在服务提供活动后添加一个服务注销活动。因此,在捕获服务请求和注销过程中,现有过程模型具有以下局限:

a. 只有当服务请求操作(和服务内相应的单企业过程)完成后才能调用注销活动,即不能注销正在进行中的服务请求;

b. 无法将服务和相应的服务操作建模成单个传统活动。

本文提出的过程模型通过引入能够扩展活动语义的服务接口和服务活动来满足会话式服务的上述需求。

2.服务异构性

不同企业通常使用不同的模型和相应的语义对服务进行建模。异构服务是由不同服务供应者在不同时间为不同的客户设计的。尽管任何模型都不存在处理异构性的通用解决方案,但在处理异构性方面,捕获应用语义并通过子类(Subclass)提供有效抽象的过程模型比那些将集成语义隐藏在集成程序代码中的其它过程模型更加有效。

现有的过程模型仅提供一般活动状态和操作,如正在运行(running)、已完成(completed)或已终止(terminated)活动状态,这些活动状态无法捕获集成在跨企业过程中的异构服务的应用语义。在WSBPM模型中,可以为服务使用专用状态,如已订购(ordered)、已供应(provisioned)、已完成(fulfilled)等活动状态,还可以描述引起这些服务状态变迁的显式操作。此外,本模型还提供专用活动状态和操作的子类,这样就可以将其泛化为某个具体的一般状态。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对继承和子类型(Subtype)进行清晰的语义分析,从而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应用到WSBPM模型中。

3. 组合爆炸

支付子过程、客户服务子过程等服务均表示为跨企业过程的单个传统活动(即表示为跨企业过程的子过程)。如果使用现有过程模型来集成这些服务,那么将变得极为复杂。尤其是在传统过程模型中捕获单企业过程集成语义,需要为这些单企业过程间的调用和交互引入辅助的调用和/或反馈活动。

此外,设计人员还必须引入辅助数据流和控制流,以便将这些活动与跨企业过程中的其它活动关联起来。而使用过程建模方法可以将单企业过程紧密集成到跨企业过程中。尤其是与每个单企业过程的每次交互,都必须将该单企业过程设计成至少包含一个调用活动;对于因与其进行交互而引起的另一个单企业过程的每个状态变化,都必须至少包含一个反馈活动。例如,假设跨企业过程中的各个组成服务由多个服务提供者提供,且跨企业过程提供者可以动态地选择最好的服务,那么就必须为服务提供者的各个可能的组合提供单独的单企业过程。而这必将导致跨企业过程组合爆炸。因此,当前的过程技术对跨企业过程管理的可扩展性和柔性设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二、问题的解决

为满足上述需求,该过程模型将服务活动接口从服务活动实现中分离出来。这样,活动类型就由活动接口决定。为了避免使用术语“活动”具有不同意义带来的混淆,以下将对活动类型(由活动接口表示)与活动实现进行区分,并将过程中使用的活动称为活动变量。

面向对象技术如抽象、封装和多态性(Polymorphism)等设计概念对于实现WSBPM模型的主要目标,即实现不同跨企业过程中服务的重用、跨企业过程的可扩展性和柔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将这些设计概念引入WSBPM模型,并将这些设计原理用于开发支持WSBPM模型外部服务的下述原语中:

(1) 服务接口(Service interface)即活动接口,用于将外部服务建模为可以包含专用状态和操作的状态机;

(2) 服务活动(Service activity)即可以在WSBPM过程模型中直接使用的活动。服务活动与外部服务(即服务实现)进行通信,以执行在服务接口中定义的实际调用和反馈操作;

(3) 占位符(Placeholder)也就是抽象活动,主要用于活动的后期绑定。当存在多个活动类型时,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绑定。运行时由于占位符可以在多个服务提供者间进行选择,因此它支持服务的动态集成;

(4)服务包装器(Service wrapper)是用于隐藏服务异构性的过程。

1.服务接口

客户请求服务时,服务提供者将向客户提供一份包含服务接口的服务契约。如果客户对所提供的契约满意,就可以使用该服务接口来控制服务、请求服务状态信息或观察服务状态变化以便了解服务状态。服务接口是服务活动使用的外部服务的抽象。通过服务接口我们可以将服务活动向占位符进行映射。这样就可以用多个服务活动实现占位符。占位符类型接口在抽象层捕获实现需求,而服务活动接口在具体层捕获实现的性能。

WSBPM服务接口由活动状态机类型和活动输入/输出组成。下面介绍服务接口的组成。

2.服务状态机类型

服务状态机类型用于确定各活动接口实例可能的活动状态及其相应的状态变迁。服务状态机类型在形式上是一个(S, T)的二元组,其中S是状态组,而T是变迁组t=(s1, s2),其中s1, s2∈S,t∈T。状态变迁由活动操作的显式调用引起。

(1)活动操作

过程中活动的执行及相应的状态变迁通过执行活动操作(如开始和结束操作)进行驱动。现有的工作流过程模型如工作流管理委员会使用隐式活动操作,即在其过程模型中并不明确提及活动操作。而其活动操作与工作列表GUI和编程API中的活动表示紧密耦合。

(2) 活动状态

为实现与WfMC标准间的互操作,本文提供一组一般活动状态和状态变迁,这就构成了如图2所示的一般活动状态类型。活动状态Uninitialized(未初始化)与活动实例尚未存在的状态对应。当活动实例出现在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工作列表中时,活动状态变为Ready(就绪)。当参与者请求启动活动实例时,活动变为Running(运行)状态。而活动实例的最终状态是Completed(完成)还是Terminated(终止)状态将取决于活动是正常结束还是异常终止。这两种状态都是Closed(结束)状态的子状态。Suspended(挂起)状态只用于过程活动实例,表示过程实例的执行暂时挂起。处于挂起状态的过程活动实例在它重新开始运行前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操作。图中的一般活动状态用于捕获应用独立活动实例的行为。

除一般活动状态外,在WSBPM模型中还可以定义专用状态。这样就可以对应用进行精确建模,而且也便于将不同企业的服务进行集成。某些工作流过程模型(如METEOR)可以定义任意活动状态。虽然这样可以实现活动状态的灵活定义,但就活动状态而言,由于活动间的共同点较少,反而会使过程模型变得非常复杂,使互操作性难以实现。

图1显示了相应的活动状态类型。客户通过虚拟企业提供的浏览购物页面,选择所需商品,输入所需数量及交货日期并提交订单,订单处理服务便开始运行。虚拟企业接收到客户提交的订单,开始启动订单处理流程,订单此时处于正在定购(Ordering)状态。虚拟企业对客户提交的订单进行验证,依据订单中各列支项(Line Item)的数量及交货日期对零售商系统的仓库和制造商系统进行查询,如果能满足客户需求,虚拟企业通知客户已接受该订单及应支付的预付定金。一旦收到客户的预付定金,这时订单处于已定购(Ordered)状态。此后,虚拟企业开始分配提供该服务所需资源(如采购制造该成品所需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等)以履行该订单,订单便由已定购(Ordered)状态变为正在交付(Delivering)状态。图1中,状态由正在定购状态变为已订购状态,其上有标记为Internal。Internal是关键词,表示该状态变迁仅由活动实现触发,不由过程设定系统控制。商品交付客户后活动结束,即进入完成状态。只要定单尚未完成就可以取消该订单。取消用于表示从已订购状态到终止状态的状态变迁。图中为了简化,忽略了取消订单所需活动,并假定终止活动执行该项任务。同样,图中也省略了挂起(Suspend)活动。

图2中将正在运行状态细化为正在订购、已订购和正在交付三种服务状态。其中只有已订购状态可以直接变迁到终止状态。同样,只有经过正在交付服务状态才可以转变为完成状态。这样就可以限制过程直接从正在订购和已订购服务状态直接进入完成状态,或者服务进入正在交付服务状态后转变为终止服务状态。

3.服务活动

服务活动用于将活动接口中定义的操作转换为外部服务提供的操作,也就是服务活动(Proxy)。通过服务活动进行服务集成需遵循以下两个步骤:

(1) 服务活动声明:包括活动接口的选取或创建;

(2) 相应服务活动的程序实现:服务活动程序将外部服务提供的操作转换为服务接口指定的操作。

与作为描述性规范的WSBPM过程类型和服务活动接口不同的是,服务活动程序使用传统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而它们都是描述性规范。服务活动程序是一种用于外部服务的高级包装器程序。由于服务活动程序需处理通信协议和服务提供者格式,并将其转换成WSBPM中使用的格式,因此必须对程序进行部署(Deployment)。需注意的是一个服务接口可以存在多个实现,即属于不同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活动程序。只要服务与已存在的服务接口一致,就不用改变WSBPM过程而增加新的服务提供者。因此,服务活动概念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服务异构性纯抽象方式。

4.占位符

由于可能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且在制定过程规范时还无从知道各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因此需要一种辅助机制,用于支持服务活动的后期绑定和服务提供者的选取。在WSBPM模型中,这种机制就是占位符和服务器(Service Broker)。

活动占位符不仅允许过程规范制定阶段活动实现未知或有意留待以后进行设定,还允许运行时将活动类型赋值给指定的活动变量。由于跨企业过程中的服务通常使用具有抽象活动状态类型的服务接口(该接口与多个具体类型匹配)来表示,因此活动占位符是运行时能够进行服务动态选取的基础。服务动态选取是跨企业过程中服务具有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必然要求。

占位符用于替代过程类型中活动变量声明处的具体活动类型。活动占位符使用一种判定策略,可以在运行时为占位符活动变量选取实际活动类型。为保证那些使用活动占位符的过程类型间的一致性,必须指定活动类型组以便选取策略从其中进行选取。只有与所需要的活动状态类型或其子类型匹配的活动类型才可用于为活动占位符赋值。数据流使用的输入到使用占位符的活动变量的资源(或从使用占位符的活动变量输出的资源)会对可选取的活动类型施加额外的签名限制。

图3显示了跨企业过程中规范制定阶段的一个活动占位符示例。图中显示在规范制定阶段,活动变量provide_PartX的实际类型可以从零件供应商{Supplier_A,…,Supplier_N}构成的服务活动类型组中选取。为了简化,图中未描述选取策略逻辑。

图4显示了跨企业过程实例的一个快照。假设活动占位符选取策略已将活动类型Supplier_M赋值给活动占位符。

活动占位符由两部分构成:占位符活动变量和活动类型判定策略。占位符活动变量与过程类型中的活动变量类似,不同点在于占位符指定抽象活动类型,而不是具体活动类型。与其它的活动变量一样,占位符活动变量也可以有依赖,如用于控制流和数据流的依赖。

5. 服务包装过程

通过为抽象服务定义专用状态和操作,服务接口便建立起对外部服务的抽象。为充分利用服务抽象的概念,逻辑上等效的服务应纳入相同的服务接口。虽然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会提供相似的服务,但在服务行为的细节方面仍会存在差异。过程规范中的每个可用服务都需要单独的服务变量,由于存在这样的异构性而引入各自的服务接口将增加跨企业过程规范的复杂性。此外,整个过程还必须适应每个新增的服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服务包装过程的概念。服务包装过程以一致的方式,通过对服务活动进行重新包装来解决服务异构性问题。使用服务包装过程可以对基本的服务活动进行包装并补偿其与目标服务接口的异构性。与基本服务过程一样,服务包装过程也有专用状态和专用活动操作这些特点,即它也实现服务接口。需注意的是,要包装的服务活动接口是包装过程服务接口的特殊化(specialization)。因此,包装过程的活动状态类型是服务活动状态类型的泛化(generalization),并且包装过程提供的活动操作是基本服务活动提供的活动操作的子集。包装过程提供的专用活动操作可以映射为已包装服务活动的专用操作。这样就可以确保包装过程的专用操作及其相应的状态变迁总能执行。而包装过程的内部状态变迁或者直接从已包装的服务活动内部变迁派生,或者从包装过程包含的辅助活动派生。

图5显示了一个服务包装过程示例。假定零件供应商提供一项服务provide_PartX,该服务与其他零件供应商提供的该项服务一致(即具有相同的接口)。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以下两点差别:

①某零件供应商一旦接收到服务客户的请求,便立即向该服务客户开具帐单;而其他零件供应商仅在零件供应服务完成后为客户开具帐单。这样,该服务供应商与其他零件供应商在为客户开具帐单的方式方面就很不一致。

②该零件供应商还会在所需信息设置完成前就报告该服务已激活。因此,该零件供应服务的客户必须能对该服务进行检查。

图5显示了对该不规范零件供应服务进行改写的服务包装过程,这样就可以与其他零件供应商提供的零件供应服务的行为保持一致。

包装过程包含三个服务活动:一个需集成的不规范的服务活动(零件供应服务)、一个退款活动和一个状态检查活动。在客户注销零件订单时,退款活动用于将此前开具的帐单金额退还给客户(图5中使用Terminated状态对注销活动进行建模)。我们在零件供应服务与退款活动之间提供一种新型的控制流变迁,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客户注销零件订单,退款活动都会自动执行。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范玉顺,王刚,高展.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J2EE轻量框架;基础开发平台;开发规范;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15-01

ERP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来改变原来企业旧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是先进的、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作为ERP系统发展中重要的一种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在内外部供应链的整合上给予ERP管理系统极大的支撑。

一、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一)ERP系统和供应链

ERP是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是把企业的资源进行平衡和优化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ERP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MRP(物料需求计划),它是来源于企业生产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后来80年代MRP进一步发展成MRPII(制造资源计划),然后90年代MRPII在此基础上,融合财务和会计,人力资源,销售功能等功能后,变成为各行业和企业在全球通用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称为: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包含的当今企业业务的管理最新技术和最前沿的理念,ERP的建立就是为了提高整个企业资源的有效应用效率。

(二)供应链

供应链是一个功能网链结构,它是从企业扩大生产的概念发展。供应链使得企业的生产活动变得前伸和后延。供应链将本应该是供应商的工作也整合成企业生产活动的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这即是前伸。后延是相对于前伸而言,是指将生产活动将扩展到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阶段,这本应该是销售公司的工作。供应链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直接形成的一种衔接,省去中间商,从而使得企业可以满足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可以这么说,如果供应链是一棵大树,那企业生产构件树这根本树根。产品经过商这个树杆,分销给经销商这些树技,树枝上的绿叶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用户。在供应链思想的管理下,前伸和后延把大树脉络打通,这些流通的大树脉络就是供应链。从采购原计划开始,企业生产并制作原材料、初级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销售网络把产品送消费者手中的将物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产品分销商、产品零售商,直到把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打通供应链脉络。

(三)J2EE轻量级框架

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成熟的,主流的J2EE轻量级框架。采用Tomcat、Struts、Spring、Hibernate等开源技术,使得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改进、扩展、可以更容易的将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生产活动中去。采用J2EE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对于Web软件开发工程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许多方面的技术。对一个项目来说,开发一个Web应用程序技术可以选择的太大,而新技术并不是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一)基础信息模块

基础信息模块是方便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数据字典进行管理。对于ERP供应链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优化,对ERP供应链管理系统数据存储进行说明,是基础信息模块主要功能。基础信息模块负责管理ERP供应链管理系统用户权限设置,BOM表、物料基础数据等系统最基本、最底层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资料和信息。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基础信息模块设计如图所示。

图1 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基础信息模块

(二)ERP供应链管理系统用户设计

登录系统界面,输入登录系统的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如果正确,即可以登录ERP供应链管理系统主界面。这时用户点击某个功能模块,这时系统权限管理功能会查询数据库中的权限数据表和用户数据表,如果拥有该功能管理模块界面即加载用户点击的模块功能,并打开相关模块界面。这种方式是每次用户点击都要访问用户的数据表和权限数据表,安全性比较高。另一种方式是用户在权限管理中把拥有的使用权限的界面展示出来,而没有使用权限的界面刚在系统界面加载时隐藏,这种方式速度比较快,用户转换功能模块不再须要权限验证,功能已经加载,但安全性与上一种方式要差一点。

(三)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

基础信息模块中主要管理采购单、制造工单、原材料入库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信息。而基础信息模块中的数据则是企业员工开立销售订单、开立制造工单、开产成品入库、开产成品发货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BOM表,它是整个ERP几个重要表之一,是MRP计划、开立制造工单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三、结语

采用基础开发平台,标准化了ERP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建立一个拥有技术规范、样本程序和培训教材的基本开发平台,以ERP供应链管理系统为实例,使得面向接口的开发平台,这种思想深入人心。ERP供应链管理系统采用了MVC模式,系统各个层面相对独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Spring配置进行耦合,采用J2EE开源Struts、Hibernate结合Mysql。正是由于建立了完善的基础开发平台,项目组中每个组员分工明确,组成的项目组开发效率高。在开发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基础开发平台的运用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刚.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传统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主要立足于RFID技术对现代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对RFID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RFID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系统需求进行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在总体设计并对系统功能进行阐述。

关键词:

RFID技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系统功能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目前随着众多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运行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如何使用供应链管理思想重构国内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些研究之中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设计出科学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明确RFID技术特点和系统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实用的系统。

1RFID系统组成

RFID的全称是射频识别技术,目前RFID技术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电子标签;读写器;RFID中间件以及应用系统软件。(1)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作用主要是对具体物品进行标识,并且其自身具备了存储机制,电子标签可以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会对读写器回应信号的数据载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车号卡以及工卡都属于电子标签的一种。(2)读写器读写器的主要作用是向RFID写入和读出相关数据的设备。在RFID初始化时,读写器会向RFID标签发出“写”的命令;在进行自动识别时,读写器会向RFID标签发出“读”的命令。在读写器内部有很多天线,这些天线既可以是一体化的也是分体式的,一个分体式内部可以配置多个天线。(3)RFID中间件中间件构成了RFID的中枢神经,通过中间件可以将RFID的硬件、主导和控制数据采集、过滤与应用的软件连接起来。在系统中中间件位于RFID设备与后端的应用系统之间,在应用的过程中中间件可以与多个应用系统进行系统衔接。在整个系统之中RFID发挥着硬件管理、数据采集以及数据传输等功能。(4)应用系统软件由于RFID应用系统软件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并可以通过对阅读器的控制达到对电子标签信息的读写。除此之外,也可以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中统计及预处理。因此,RFID的用户业务系统实际上要通过应用系统的终端计算机体现。

2系统需求分析

就一般而言,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总体业务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层面其分别是:生产制造环节;配送环节、运输环节、零售环节、查询以及反馈环节。在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新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生产制造中心使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生产制造中心一般有物料管理以及生产管理制造两个部分。在配送中心环节的设计中,使用RFID技术可以提高提高企业在配送过程中的配送效率,减少在仓库中寻找货物位置以及验货的时间,进而可以提高企业配送速度,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运输环节之中使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运送货物的自动化处理,这样可以确保货物在装载时的准确性,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效率。通过嵌入在货物中商品信息标签可以对运输货物的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并且可以对商品的位置通过DPS定位,以确保客户能够按时接收自己的货物。在零售环节使用RFID技术,使管理人员可以对每一个商品进行管理,有利于商品进行促销、防止过期产品销售、防止商品被盗等。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系统中的货物信息及时补充货物。RFID电子标签在货物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大大的节省了资源,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货物的全程控制。在查询与反馈环节中,由于RFID标签十分难以伪造,因此,顾客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商品的各种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对商品的销售地以及销售信息进行有效查询。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商品售后反馈系统,对消费者进行实际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3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3.1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通过本文第二部分对系统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一共包括了五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分别是生产制造中心子系统、配送中心子系统、运输子系统、零售中心子系统以及查询与反馈子系统。整个系统是由上五个子系统构成,不同的子系统虽然在物理组成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不同的子系统之间却存在着逻辑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3.2子系统设计(1)生产制造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生产制造子系统构成了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生产制造环节不仅包括了生产原材料的采集也包括了生产产品的销售工作,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可以将生产制造系统划分为生产制造子系统以及生产资料管理子系统两个部分。其具体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在物料管理子系统中主要包括了订单管理、商品零部件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以及需求管理等五个有机组成部分。生产控制包括了物料需求管理、产品信息管理、在制品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线产品跟踪四个方面的内容。(2)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配送中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传统的分销商。在进行系统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下游企业以及上游企业之间建立起稳定的数据交换接口。一般而言配送中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在装卸、仓储以及加工等方面。仓储以及配送构成了配送中心的最主要功能,因而又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仓储管理以及配送两个子系统。其中仓储管理系统有包括了货物入库管理、货物出库管理以及库存管理三个子部分。入库管理流程:在货物到达仓库后,工作人员首先组织卸货,在此之后要利用RFID技术对货物信息进行货物核对,确保货物与入库通知一致。如果入库货物与预计要入库货物存在差异,那么系统则需要按照相关异常对货物进行处理。将相关货物入库时必须要经过入库口,此时要再次对入库货物信息进行核对。货物入库之后,要及时对仓库货物信息进行调整和完善。货物出库管理流程:仓储管理部分在接到货物出库通知之后,要制定出库计划,并将该计划发送给出库部门,出库部门在接到出货通知后,首先应该进行货物划分,在进行拣货和取货时应该及时更新货物标签信息。拣货完毕后出货时,应该利用RFID技术对出库货物进行及时核对,将货物和对信息传递给RFID系统,RFID会根据反馈回系统的出货信息生成出库单,如果出现出库货物不一致的情况则系统会进行相关异常处理。库存管理流程:信息系统需要选出管理的库区、货位以及货物等因素,移动式的RFID阅读器要根据管理计划进行实地管理,并且要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数据传送至管理信息系统。货物的配送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制造中心的ERP系统发出出货指令,并会形成出货单,传达给配送中心RFID系统。②员工根据系统出货单对商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货物配送③配送中心检查货物与出货单是否一致④配送中心的RFID系统将货物配送信息传递到EPCIS服务器中,更新货物配送相关信息。⑤EPCIS数据向客户发送出货信息出示出货清单。⑥客户接收货物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RFID数据库系统。(3)零售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在零售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场中设置的RFID阅读器对商品的信息进行查询,顾客在经过装有RFID终端的POS机时,系统自动提示顾客所购商品的总额以利于顾客选择灵活的交易方式。除此之外,结算终端的销售记录可以及时将商品的销售情况反馈给商家,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商品进行配货。零售中心的管理设计如下:①根据商品的入库通知将货物入库,在将所有商品入库之后进行拆箱作业。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商场内固定的RFID阅读器上进行商品查询,获得商品的生产地、生产实践以及商品的保质期等信息,并作出灵活的选择。③商场的货物一旦过期或将要过期,系统都会向管理人员发出提示,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新货架。④在商品销售的过程中,顾客为了方便,可以利用商城提供的POS机收银系统的RFID阅读器自行对商品标识进行扫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储存在数据库中的价格信息,对消费者的商品进行结算,并形成结算单据,最终将交易信息传递到服务器之中。

4结语

由于RFID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由于条码诸多优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由于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RFID可以都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监测,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响应速度,使得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透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助于优化系统管理,降低企业进行管理得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经过文中的分析,RFID技术必将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爽,薛林燕,王虹.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谈慧.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21).

[3]吴亮,周宏,张兵.基于RFID技术的烟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烟草科技,2011(09).

[4]张志坚,张诚.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及风险分析[J].企业经济,2012(02).

篇6

[关键词]供应链 物流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77-01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系统设计原则

l、全面适应企业整体发展要求的原则

物流管理及其系统优化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的设计应该全面适应企业整体发展的要求。

2、追求企业整体最优化原则

物流管理应该着眼于企业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并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重视整合效果原则

物流管理应该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如果有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那么即使有局部的成本损失,物流整合方案也应该坚持和采用。

4、以信息为平台原则

物流管理及其系统整合应该建立一种以信息为中心,实虚对应型的商品供应体系。

5、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物流管理及其系统整合应该加强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真正把供应链思想和企业全局观念贯彻到物流管理的各项行为中。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系统目标框架

(一)企业物流管理的战略目标

l、缩短物流渠道

缩短物流渠道意味着寻找减少周转时间和存货的办法。存货包括中间存货和最终存货两类。中间存货是指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制成品的存货,作用是当供应链出现波动时,用作缓冲。这些存货增加了总供应链的长度,而零库存的原则要求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减少对库存的依赖。缩短物流管道的关键是要缩短“各货时间差”,尽量使物流备货时间预订单周期一致,既减少物流各货时间与延长订单周期。减少物流备货时间通常通过物流网络的合理设计、供应链的紧密结合来实现。

2、增加管道透明度

物流管道透明度的增加,使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变得更加开放,可以准确地了解什么地方的什么货物,在什么时间可以到达网络中的什么目的等信息。透明的物流管道,改变了传统物流信息不准确的状况,消除了供应链网络中的瓶颈和过多库存。

3、物流作业系统化

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物流只是作为企业的一般活动,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中,物流信息业零散地分布在供应链的不同职能部门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物流信息相互闭塞,而且信息技术标准不一致。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跨越组织机构的界限,有机地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节点企业联结起来,克服了传统的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管理缺陷,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合作伙伴关系。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要求将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各项活动,实现供应链整体的物流最优化。

(二)物流采购目标

采购的目标就是寻找企业物料供应的源头。跟踪、评估所选供应商,监督实物供给活动,避免由于供给中断或质量不稳定给企业生产、运作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具体来说,采购应该完成以下几项任务:l、采购要为企业提供一个连续不断的原材料供给,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原材料和零部件必须在需要时及时供给;2、使企业投资和成本最小化;3、维持企业所需的质量标准;4、寻找或培养可靠的供应商;5、将采购物品标准化。将原材料标准化,可以适当降低库存、储运成本,而且可以使采购部门在一定的质量上,与供应商洽谈价格;6、在企业内部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7、以比较低的管理成本达成采购的目的。

(三)物流库存管理目标

l、时间目标,既有快速的交货期,又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能够随时调整产品的结

构和功能以适应Fl益变化的市场需求。2、需求目标,主要是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不会造成缺货的情况而丢失市场份额。3、成本目标,成本是一个综合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库存会增加维持费用,但减少库存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增加生产计划变化所发生的成本。4、综合目标,综合目标是建立在完备的时空观念和供应链整体的观念之上的,应该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且权衡相对利益和绝对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后建立起来的目标。

(四)物流配送目标

l、供应链优化

将供应商纳入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和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资源的整合、信息体统的延伸、配送流程的合理没计、沟通渠道的有效建立和利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确保准时配送,同时通过降低供应商的储运成本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2、配送中心及配送作业

在基础工作完备的前提下,有效整合企业配送资源,建立企业集中配送中心,并按照JIT配送的要求来运作配送中心,逐步推进JIT配送,从而有效服务于公司的整体运营,具体到实际配送业务工作中,集中配送中心在运作后,应该达到以下目的:(1)支持用户配送需求,保证用户产品配送的及时性与质量可靠性;(2)减少配送中间环节,优化配送流程,降低配送作业时间;(3)通过配送方式的优化,有效降低配送成本:(4)降低货物的库存,减少物耗;(5)提高配送信息化程度,提高配送响应速度;(6)支持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能支持企业总体目标的完整配送战略。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系统构成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问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模式。通过这个网络,生产企业可以从上游供应商出获得原材料,然后加工成半成品、成品并交付给下游的分销商或用户,不仅是一条联系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条增值链,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从宏观角度上实现多层次、多网点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

在供应链的构成中,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合作,以资金、物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核心企业的物流主要由采购、库存、配送三部分组成。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给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或最佳的产品。物流管理必须顺应供应链的发展,为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于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优势尚存,但却仍然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优势的培养,现阶段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企业和个人都针对各自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加强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因为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发展得好不仅有利于企业物流管理的改进,而且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佳波.成本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

篇7

关键词:SAP,协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个环节纵向一体化网络,是对整个供应链的各参与组织或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最大化,并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的协调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供应链的协同管理面临挑战。

一、协同电子商务

协同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基于Internet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在企

业的整个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的模式与方式达到最充分利用资源的目标。

协同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内部的协同(如网上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间的协同(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商与企业各方在产品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环节的协同)、以及企业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包括网上银行结算、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审计等。而E-SCM是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电子商务时代各种订单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供应链中各实体间,及实体内部各部门间商务过程的协同运作。

二、 基于SAP系统的协同供应链管理策略

供应链上企业的管理系统必须能满足供应链协调运营的需要,管理系统要能有效的把企业各功能模块集成起来。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很多,应用范围各不相同,应用最广的主要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近几年,ERP的概念和产品在国内越来越热。对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ERP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德国的SAP是全球最大的ERP软件提供商。SAP指的是“系统、应用及数据处理产品”。SAP系统主要包含了Sales distribution(销售与分销)、Materials management(物料管理)、Production Process(生产)、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Financial-Controlling(财务-成本)等模块。

在SAP R/3系统中,包含了完整的供应链流程。SAP R/3系统掌握了整个企业的原材料、订货、生产安排、成品库存及其他信息,跨越了企业职能之间的界限,涵盖财务、物流、生产、订单完成、人力资源和供应商管理等功能模块,这些模块相互关联,因而每一职能的使用者均能知道公司其他领域发生的情况。

SAP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引用其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达到各种方面的信息协同,包括:

1.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协同。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协同主要是采购信息的协同。这种采购信息的协同要求制造商提供采购信息预测、自身的库存信息、采购计划、产品设计信息等,而供应商应该要反馈采购计划的执行信息。通过SAP的MM和PP模块,企业能够确定自己的物料库存情况并和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对其下游企业有很好的可视性,供应商可以根据其下游客户的库存情况,以及预测的消费情况,进行自己的生产作业,做好自动补货系统,提高交货的准确度和速度。

2.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协同。企业内部信息协同主要是企业内部采购、制造、配送、销售信息的共享,每个环节公开信息,企业内部网络是企业内部信息协同的基础。通过SAP R/3系统,企业所获取的市场信息、自身的产品开发信息、生产计划信息、库存信息、产品销售信息等可以实现充分共享。

3.核心企业与销售商的信息协同。销售信息的协同要求制造商提供生产成本、产量及库存信息,要求销售商提供销售成本、实时销售与库存信息以及未来预测信息。通过SAP R/3系统的SD和PP模块,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在可以查到对方的成本信息与销售信息,信息共享减少了商品缺货或者滞销的损失,更好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三、 结论

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引入了SAP R/3系统,并提出了协同商务和协同供应链的相关管理策略,通过对SAP R/3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协同,为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大连市科研技术基金项目(基金号:2005J21JH011)

参考文献:

[1]朱立伟,周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策略[J].电子商务,2006,13:96.

[2]李玲鞠.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协同效应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1):100-104.

[3]尹秀兰,王江,肖峰.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J].商场现代化,2006,8:110-111.

[4]刘炯艳.协同物流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12-14.

Research On the Tactics of Collaboration SCM Based On SAP

Luyanxia, Linbo, Wuzeshu, Zhangyimin

(Dalian 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116023)

篇8

关键词:课程建设 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 沙盘开发 校企成果转化

供应链管理是集信息技术、企业管理、运筹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对于社会阅历浅,又缺乏企业经验的大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如何采用一种轻松、直观的方式让财经管理类学生具备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学会从供应链的角度思考企业的各种经营问题则成了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1.现状分析与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供应链管理实训采用由教师演示讲解相关的业务流程与原理分析,练习重心依据事后发生的原始凭证进行事后的统计与核算,最终由教师命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表现为两点不足:

1)不符合供应链管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综合要求。供应链管理要求各企业必须同步、协调运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获利,因此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供应链管理实训若只能提供根据事后凭证核算环节,那么无法体验核心业务流程、科学决策的过程,则供应链管理思想学生根本就无法体验,更无法累积相关的工作经验。

2)不符合现代教育职业教育理念。传统知识讲授的教学形式,始终将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收知识无法调动学习热情。命题考核或自评加他评考核评价,都体现为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重点强调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而无法凸显出过程中学生行动上的表现。

2.供应链管理实训模型分析

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形式来展示整个供应链,让学生对供应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沙盘运营的激烈对抗中感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寻找供应链上企业共赢的平衡点,进而能够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的运营策略,在链上企业共生共存前提下,如何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1)实训模型在内容上要求真实地展现了供应链间信息、资金、物流的和谐统一。系统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理念。为学生塑造了一个了解企业、了解供应链的完整的学习环境;通过角色模拟,体验从市场需求、销售反馈、渠道运营、订货确认到研发生产,销售发货、物流配送、资金结算、广告策略、产品定位、促销选择、销售实现的管理应用;借助了直观的沙盘教具,分组在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进行经营竞争模拟。如下图1所示:

2)行动模型体验完整的经营决策、过程控制、统计核算管理过程。每一端结合岗位实际提取典型工作流,可直观感受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切身体验供应链中各企业的不同岗位的角色和作业流程;在真实平台的决策中把握供应链管理要点;透明信息环境中掌握供应链管理知识和技能。如下图2所示:

图2 管理过程与“三流”传递关系

采用多年连续不同经营策略,达到每个期间“重复的是过程,而不是内容”。通过项目递进关系重构、序化,解决知识应用的逐步递进,培养学生知识全面应用变通能力。

3)教学组织模型采用“以赛以训”组织形式。评价模型采用学生组队分角色分岗位在虚拟环境中竞赛PK的组织形式,教学教师承担市场操控者兼任裁判、讲评专家的角色,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一体。

4)教学评价模型采用“系统客观评价”考核形式。采用由系统采样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客观评价结果的方式。

5)采用B/S架构模式进行系统开发。为了解决数据集中管理、数据易备份与恢复、安装维护过程简单等问题,采用了B/S架构实现平台开发。

3.供应链管理实训系统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创新供应链管理实训模式,实现决策流程核算功能一体。供应链管理沙盘实训系统改变传统课程实训模式,系统设计基于业务流程的整体方案,借用“沙盘”概念,开发独特、直观的沙盘教具,全仿真业务流程,并融入市场变化,结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体会供应链经营管理过程。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在沙盘对抗中体验完整的经营决策、过程控制、统计核算管理过程,感受供应链企业间协作与制约的关系,感悟科学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2)采用“以赛代训”教学组织形式,实现“知识运用、素质培养”双元并重。供应链管理沙盘实训系统改变了传统知识讲授的教学形式,采用“以赛代训”PK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动输出与被动输入的关系,让学生分制造、渠道、终端角色分岗位经营,在经营活动中行动起来协作共赢,让教师成为导演、裁判、点评专家。沙盘综合运用了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一方面将抽象的管理理念和陌生的管理过程模型化、可视化,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抗形式的教学组织有助于激励学生盘点经营结果,反思决策成败,梳理管理思路,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教学实施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改变实践教学中学生个体化单体模式,形成了全体学生同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生的实践环境。学生经营中综合运用供应链知识,实现“智商”培养;通过团队协作组队参赛实现“情商”培养;通过市场淘汰训练抗压、抗挫实现“逆商”培养,弥补了传统课程重知识弱经历、经验,达到知识、素质并重。充分让学生发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享受理智分析、科学决策、完美控制过程,体验到知识运用的乐趣,获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增加了生活的阅历,增长了工作的资历。

3)搭建供应链管理实训平台,建设理实一体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创新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设计出在一个逼真的经营竞争环境中,进行各种业务操作,体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以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用友公司与学院携手开发此实训平台填补市场空白。系统配套开发的实训教材、规则、学生手册,以及完备操作手册、教学点评资料形成立体化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料。

4)改变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与成效考核。系统解决了教师命题学生答卷传统考核方式,也摒弃了出勤、同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主观性过强的考核参数选取。供应链管理实训考核评价依据由产品研发、资质、门店等指标反映经营成果;通过所有者权益、市场占有、资金周转等综合因素由系统生成客观考核评价,既评价了过程又评价了质量。

企业供应链涉及企业经营的流程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间的合作与博弈,通过供应链管理手工沙盘形象展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与核心要素,利用电子沙盘简化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复杂的财务核算过程,使学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4.成功探索教学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校企合作途径。

供应链管理沙盘实训教学系统(含软件、教材、手册、加密狗)是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产物,也是教学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商品、附加值增加的典型应用。2010年以来已顺利组织全国、省市供应链管理电子沙盘大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高等院校强大的科研能力,而薄弱的市场转化能力,让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科研项目因“信息孤岛”而被长久束之高阁。学院通过与用友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系统并实现成果商业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辟出校企合作新途径。学院由项目合作获取企业对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高度信任,企业后续共建专业共建、人才订单培养、双主体学院建设等工作深化了校企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模式与范式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

[2]姚孟良 用供应链观点看技能实训与课程体系的互动 《集团经济研究》 2009年

篇9

一、供应链系统的概述

1.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具体定义表述如下:供应链包括了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全部环节和提供服务的所有过程,贯穿了商业活动的全部流程。这种定义经历了一段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供需关系组成的网络。而这些供需关系的主体则是生产方、批发方以及消费方。

2.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包括这样几个特点:

(1)复杂性。整个供应链上存在多个企业节点,每个节点相连构成了供应链。但是每个企业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因此,这使得供应链具有复杂性。

(2)完整性。供应链的内部具有一个整体目标,这是整个供应链的中心。整个供应链也不单是由制造、采购和销售这些分离模块而构成的,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围绕着整体目标而运作。这样密不可分的情况让供应链变成了一个整体。

(3)交叉性。每个企业的业务所涉及的范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在不同的供应链上处于不同的节点位置,这样不同的供应链就会形成交叉。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了交叉性。

(4)动态性。企业的管理策略不会一直一层不变,反而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企业作为节点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也是具有动态性的,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

(5)综合性。供应链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之中,会涉及到企业生产中方方面面的信息,甚至投资情况。同时它也让各个企业,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的产品都在供应链上流转增值,最终获取利润。因此其本身就综合了增值链、信息链、物流链和资金链,具有一定综合性。

3.供应链系统的含义

供应链系统指得是从最初的原材料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这条供应链上所有涉及到的企业主要业务过程的集合。同时,还包括提供的售后服务。

4.供应链系统的特点

供应链系统所包含的特点如下:

(1)整体性。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性是由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发挥自身的功能之后,将其集合而成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因为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只能承担自己所当任的职能,只有将其全部整合,才能发挥出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性效果。这个功能的集合,可以让供应链上的企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收获最大的利益。

(2)目的性。如上文所提,整个供应链系统有着一个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最低的消耗制造出最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使本企业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最终获得收益。

(3)密切性。供应链上个每一个节点都是相连的,由此才会构成供应链系统,并发挥整体功效。而他们的结合就是因为供需关系所形成的利益相关体,因此,可以看出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4)适应性。市场是变化多端的,消费者也是各有所需。因此,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就必须有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断地提升本企业的适应能力。而供应链系统则可以对市场进行预测,并具备这样的适应能力。

(5)层次性。供应链系统是不同于单个的企业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管理系统。因此,这个整体性的供应链系统必然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层次性就成了供应链系统的另一特点。

二、供应链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方式占主体,主要还是供销一体化、仓储一条龙这样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体现出,我国社会分工还是有点不完善,没有对物流活动中的采购、仓储和运送等职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是无法适应现在日益变化的物流市场需求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顾客对物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企业还是无法对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统筹,那么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2.物流设备和技术落后

要意识到的是,物流设备是物流活动的硬件基础,信息化技术是物流活动的技术基础。但是,我国企业如今的物流管理现状则是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是保障物流服务的根本,如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导致物流信息不准确、物流速度缓慢的等情况出现。显然,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使本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的作用效率降低,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最终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无法取得最大收益。

3.物流管理流程不稳定

因为我国供应链系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之间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管理流程存在风险。这种不安定的风险,会使得密切相连的各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系统出现破裂。

4.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在现如今这个环境中,所有的竞争最后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物流管理发展较晚,供应链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无法为市场提供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时,也因为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一直发展较为缓慢。

三、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1.重视现代化物流管理

企业应当重视现代化物流管理,明白现代化物流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将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地步。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组建物流战略同盟,建造一个坚固的供应链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供应链系统的优势,从而提升本企业的竞争力。

2.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需要明白的是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是一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但是,顾客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企业的物流管理必须做到去适应这些多样化。因此,企业需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去运作企业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服务过程中,其服务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做到能与顾客进行实时沟通,方便服务顾客。

3.培养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现代化物流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看出,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咨询公司相合作的途径,来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用人制度,让有物流管理才能的员工可以进入到企业的物流管理之中。另外,企业也可以和学校建立起校企合作,可提供给学校一些机会,比如校外实践或者顶岗实习的方式给予学生们一次真实的岗位学习模拟,事实上这种利用学校的优质人才资源为自己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并能最后准确对接这些人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篇10

[关键词] 系统思考 供应链管理 协同运作

运用系统方法重新构建企业供应链、加强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有效协调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利益有利是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一、供应链

Fred A. Kuglin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链描述为: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也即整个“外延企业”中的所有环节――协同合作,为顾客所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一个多企业的组织,作为一个外延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共享资源(人员、流程、技术等)来取得协作运营,其结果是高质量、低成本、迅速投放市场并获得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等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如图1),它清楚楚的展现了供应链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中各结点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与企业纵向一体化有本质区别,只能通过市场来连接。因此供应链可以描述为各主体依据各自的价值(预期)考虑和判断,为了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而凝结的一种网络系统。供应链管理就使松散联系的独立企业群体各自运作转变为多个企业协作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竞争力。

二、基于系统观的供应链管理

1.考虑整条供应链(价值链)为顾客创造价值。构建基于系统观的供应链战略思想,更多的考虑客户利益及供应链各主体企业的协同发展(例如核技术的界定,GE发动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与波音等公司交易后才能实现);且各供应链主体企业均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剩余,如图所示:

实施该战略要强调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用户需求拉动,同时通过各企业之间的协同研发来推动市场。通过物流战略来减少交易成本,为顾客提供更多让渡价值。该战略执行主体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具体的策略主要有:信息共享战略、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战略相结合、物流创新战略、协作研发战略。

(1)信息共享策略。在供应链中,信息的输出和获取存在于每个环节,链上成员都是价值增值活动的参与者。在顾客需求拉动下,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流动,在对信息进行的获取、加工和转化的过程中,供应链实现了创造顾客价值的目的。 在链上成员间建立基于Intemet技术或EDI技术的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转递.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失真或延迟等不良因素.提高供应链协同反应速度,增强决策准确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顾客成本。

(2)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相结合。驱动市场战略与市场驱动战略的本质区别在于其革命性突破.传统的市场驱动战略是满足消费者现实需求,跟随市场,适应结构化的产业市场:而驱动市场战略是挖掘并实现消费者潜在需求,创造市场.寻求未来产业领先地位。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两者有机结合,以客户为中心,且供应上各企业的创新都有可能驱动整条供应链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3)物流创新策略。物流环节是供应链中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主要环节。如果我们把物流看作一个外生变量,物流主要影响交易费用。成功的物流管理有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为顾客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主要的方法有协同配送、联合库存管理等。

(4)协作研发策略。协作研发有利于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开发的产品更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零部件到成品的设计都以顾客为中心,各环节如果都能为顾客创造价值,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会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企业的竞争力伴随整条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而提高。

2.运用系统方法重新构建企业供应链。(1)内部协同化运作。企业内部协同是为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业务流程能够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周期的计划和运营体系的协同。主要采用供应链计划(SCP)、企业资源计划(ERP)、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控制和实施。CRM与ERP系统的集成运行才真正解决了企业供应链中的下游链管理,将客户、分销商、企业全部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在该过程中,企业应避免“小而全”现象出现,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强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并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2)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协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在进行内部协同时,要考虑到协同后的内部系统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问的衔接。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协同的基础上构建供应链子系统间的协同机制。

3.协调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利益。供应链节点企业中任何一方的“独食”行为和倾向将导致整体利益低效化。有效协调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利益是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前提,以核心企业为主导,核心企业应激励各供应链主体,通过有效机制协调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可以从应用基于产出分亨合同形式的分配策略与团体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协调供应链或根据资源贡献率进行分配,如夏普利值法、利益分享、回购合同等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