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治理水平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农村治理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目前农网收费现状
从目前农网收费来看,由于农村环境特殊,并且硬件基础相对薄弱,在电费收缴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制约了电力公司的发展,影响了电力公司电费收缴工作的进行。结合农网收费实际,吉林通化地区的农网收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收费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化供电公司辖区处于山区,所属农村客户较为分散,以前传统的收费方式为定点收费和上门催缴,虽然近几年开始实行的银行代收、银电联网、电费缴费充值卡等方式,但均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在服务管理方面,服务环境、人员素质、资金回收的风险都十分严竣。
1.1 易引起客户投诉事件的发生
在传统收费方式中,定点收费和上门收费的效果都不理想。定点收费和上门收费需要派出专门的收费专员,电力公司不但需要承担人员工资等基础费用,收费专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行为和基本素质,也成为影响收费效果的关键。有些收费专员由于个人原因或者工作方式的问题,遭到客户的投诉,引发了电力公司与客户的争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银行代收和电费缴费充值卡的方式得以利用。但是由于农村地处偏僻,银行网点少,购买充值卡不方便,不利于农民实际操作,导致了农网电费收缴存在现实困难。
1.2 电费资金的回收也不能保证实时到帐
由于农网电费收缴多数都采取了收费专员收取或者村委会派人代收等方式进行,收缴的电费往往不能第一时间的返回电力公司,客观上造成了农网电费收缴的迟滞,不但影响了农网电费的收缴效果,同时也制约了电力公司的资金回笼,使电力公司的电费资金不能实时到帐。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收费专员或者村委会的代收员将电费中的一部分留存并开具虚假收据,很容易造成农网电费流失,对电力公司的整体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电费资金的回收不能保证实施到账,成为了农网电费收缴存在主要问题。
1.3 银电联网代收电费存在网点分布不灵活、手续费收取不合理等问题
虽然目前银电联网代收电费的模式相对成熟,并且在城市中得到了大面积应用,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考虑到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少的现实问题,农村地区在电费收缴中无法利用银电联网代收电费的模式。并且由于银电联网代收电费的模式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虽然这部分费用较少,但是对于农民来讲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电费负担,对农民缴费的积极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农网电费收缴工作的进行。因此,银电联网代收电费模式在农村还存在较大问题。所以,希望研究建设一套能够对目前困境有所帮助的农村地区优质服务项目拓展形式。
2 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实现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分析
基于农村地区电费收缴存在的实际困难及现实需要,建立一种成本低廉并且易于操作的电力收费系统十分必要。在这一需求面前,电力POS机以其突出的优点和可操控性及安全性,有力的弥补了农村电费收缴的不足,为农村电费收缴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农村电费收缴取得了积极效果。从目前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来看,其所需的硬件软件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应用的背景及要求
之所以在农村地区的电费收缴中应用电力POS机,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地区地处偏远,无论是专人上门收取还是银联代收电费,都存在实际困难。并且考虑到电费收缴工作的成本和可操作性,其他方式在农村电费收缴中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电力POS机具有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并且可以实现与电力公司收费系统的实时互连,极大的提高了电费收缴的安全性和快速性。并且目前农村地区银行卡已经非常普及了,利用刷银行卡的做法实现电费收缴难度较低,并且可以提供银行卡代刷业务,保证电费及时上缴。因此,在硬件和软件条件上,农村地区已经具备了应用电力POS机的基础。
2.2 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实现所需的硬件条件
从目前农村现有的硬件基础来看,目前农村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网络硬件设施,在农村的小型超市或者村委会等机构,都具备了电力POS机所需的网络硬件条件和电源条件。这些硬件条件为电力POS机的运用提供了客观的帮助,使电力POS机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积极效果。基于对电力POS机的了解,电力POS机在使用过程中,对硬件条件的要求是,电源可以是固定电源或者是电池。网络条件一般为无线网络系统。这两点在目前农村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因此,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实现过程中,硬件条件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2.3 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实现所需的软件条件
对于软件系统而言,电力POS机的软件系统一般都是集成在POS机内部的,操作人员只需要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即可,最直接的软件系统就是需要在POS机使用过程中与无线网络相连接,这对电力POS机的操作人员来说难度较低。只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都能够实现对电力POS机的操作。因此,农村地区所能提供的软件条件,完全可以供电力POS机实现,这对电力POS机的普及和在农村的利用有着重要帮助。基于这一条件我们也可以认为,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没有任何的障碍,对满足农村电费收缴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3 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电力POS机的优点及其广泛的适用性,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综合目前农村地区电费收取实际,电力POS机不但实现了电费实时缴纳,保证了电费资金快速回笼,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地区电费缴纳不便的问题,使农村地区电费缴纳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因此,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电力POS机改变了农村地区电费收缴方式
应用了电力POS机之后,农村地区的电费收缴方式从传统的收费专员收取改成了定点POS机收取,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还保证了电费资金的安全性,使电费资金能够第一时间回笼。因此,电力POS机的应用,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了农村地区电费收缴方式,对农村电费收取和农网电力服务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正确理解电力POS机对农村地区电费收缴方式的影响,对推动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3.2 电力POS机为农村地区电费收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费收缴困难大、任务重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许多在城市中应用成熟的做法在农村地区都无法取得积极效果。基于电力POS机的优点,以及电力POS机便于应用和操作的优势,在农村地区的电费收缴过程中,电力POS机为农村地区电费收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农村地区的电费收缴取得了积极效果,满足了电费收缴的实际需要,解决了农村地区电费收缴的实际困难,保证了农村地区电费收缴达到预期目标。
3.3 电力POS机解决了农村地区电费收缴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电费收缴过程中,多数都存在费用收缴成本高、资金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收缴过程难度大等问题。电力POS机的出现,给了农村地区电费收缴以新的方法支撑,使农村地区电费收缴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农村地区电费收缴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因此,电力POS机对解决农村地区电费收缴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对农村地区电费收缴而言意义重大。只有正确这一内容,才能保证农村地区电费收缴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农村电费收缴需要。
3.4 电力POS机提高了农村地区电力服务质量
对于农村电力服务而言,电力收费既是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农村电力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电力收费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化解农网服务难点,进而达到提高农网收费效率和收费整体效果的目的。因此,电力POS机的应用,对农村电力收费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电力服务质量的关键,对满足农村电力服务需要和提高农村电力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由此可见,电力POS机对提高农村地区电力服务质量和满足农村地区电网服务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4 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目前电力POS机器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来看,电力POS机不但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的电费收缴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农网服务的发展,为农网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支撑,使农网服务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要,达到提升农网服务质量的目的。综合目前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电力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电力POS机将成为农村地区电力缴费的主要方式
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不同,在电力缴费和电网服务方面面临的压力和困较大,如何提高农网服务质量并全面提高电力缴费效果,成为了农村电网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对农村地区电网的了解,以及对电力POS机应用状况的分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电力POS机将成为农村地区电力缴费的主要方式,不但会提升农村地区电力缴费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会促进农网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对于电力POS机的理解,我们不但要将其作为农村地区电力缴费的主要方法,同时还要理解其促进作用,并学会总结电力POS机的优势,更好的为农村地区电力缴费服务。
4.2 电力POS机改变农村地区电网服务形势
对于农村地区电网服务而言,电力POS机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结合农村地区电网服务实际,全面应用电力POS机,不但可以改变农村电网服务的整体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农村电网服务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未来发展中,电力POS机改变了农村地区电网的服务形势,将会对农网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促进,同时还会推动农村电网服务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电网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获得有效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农村地区电网服务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电力POS机对改变农村地区电网服务形势和提升农村地区电力POS机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4.3 电力POS机将推动农网服务向新的方向发展
基于农网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探索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对提高农网服务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当前电力POS机器在农村电力收费中的应用,这一创新方式容易被农村电网服务所接受,对提升农村电网服务质量和满足农村电网服务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电力POS机的应用,不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对提升农村电网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推动农网服务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电力POS机将推动农网服务向新的方向发展。
篇2
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设置,这会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可结合市场发展走向,依据具体的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结构,促使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实现优化革新,需结合市场的具体发展需求,也要同时满足市场不断拓展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革新的目标为优化农业发展的质量,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内涵。首先需结合市场具体发展方向来推动市场的拓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但需迎合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还需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走向。其次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格局。最后需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业转型能够直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更高的关联性,更可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需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市场的引导下结合地方的实际条件来整体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
2加强乡村规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不但包括生态方面的环境条件,同时还指积极的人文环境。较高质量的人文环境不但能够体现出生态文明的追求目标,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福祉。提升对乡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可作为乡村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需先对乡村治理的理念进行革新,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通过实施更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让生态文明有效地渗透到乡村发展的各阶段。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便需在实施乡村治理期间更为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形成乡村绿色发展新趋势的体现。在提升乡村经济期间,需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坚决落实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发展原则,不能将资源的破坏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此外还需形成长效的机制和策略,提升发展策略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形成乡村理想的风尚也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果的同时,还需形成积极的氛围,从内外两个层面来实现乡村建设工作,不但将乡村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基地,同时还能够综合汇聚更多的自然风光。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第一,需提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频率,推动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生产模式。第二,需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侧重使用行业先进、实用的设备,全面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需进一步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侧重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安全应用化肥等,以此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坚持使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侧重推广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工作的科学性,保护山区环境不受破坏。第四,需重视引进高质量的品种,注意保护和挖掘地方的优质品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倡导引进和培植良种,形成具有示范性的良种种植中心。第五,需提升民间资本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参与力度。侧重引进外资民资等参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农林产业的投资和经营主体类型。
篇3
关键词:欧债危机;政策措施;农村金融
作者简介:马占平(1969-),男,汉族,河南新安县人,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侯寨信用社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3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77-02
一、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监管措施问题分析
(一) 监督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地区需要集合地方政府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制定适合本地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间断机制,保证金融监管能够和相关的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在具体机制实施上产生良好的效果[1]。欧债危机下需要改变以往农村金融风险由国家承担的局面,把监督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各个金融机构,提升其执行政策的水平,同时能够更好的规范农村金融监管责任,提升农村金融监督管理水平。
(二) 积极探索多元化产权组织形式和改革模式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政策需要采取多元化发展策略,构建强化约束机制、明晰产权关系的总体战略,提升欧债危机的应对水平。农村金融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改革,按照产权制度模式实施新的政策,从根本上提升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为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重要的基础。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合作制改革,建立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金融机构产权模式,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迈进一个新的台阶,为降低农村金融风险,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金融政策改革需要在合作制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产权模式,通过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 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化解,欧债危机下可以实施减税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需要通过资产捐赠、政府补贴、置换不良资产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当前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农村金融的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提升金融市场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欧债危机下世界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帮助金融机构化解各种风险。
(四)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增强服务三农的水平
农村金融最终目标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欧债危机下农村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扶持农村优势产业,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帮助中小农户摆脱欧债危机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对搞活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五)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改变传统观念
欧债危机背景下农村金融政策需要融入现代金融管理理念,并且能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发挥作用,提升欧债危机下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为适应欧债危机和金融改革新形势的要求,银监会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按照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升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开展工作,这种管理理念需要和商业银行利润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对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机构突出问题分析
(一)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信用风险问题分析
欧债危机背景下农村金融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体系,信用风险仍然是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才能促使农村金融健康稳定的发展。欧债危机背景下农村金融不良贷款实际比例呈现上升的态势,高风险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对于一些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贷款需要进行风险防范,逐步规范贷款流程,提升金融服务发展水平。欧债危机下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宏观调控力度,解决行业过剩等问题对金融系统产生的风险,把农村金融风险控制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当前农村金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不良资产将面临很大的反弹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二) 欧债危机下解决农村金融操作风险问题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非常薄弱,因此实施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问题,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很多案件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金融机构通过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对于一些未暴露的案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解决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风险缺口比较大,农村很多中小企业受到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存在经营不善和长期亏损的局面,对农民工就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金融机构需要采取分类核算控制风险的策略,解决农村金融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三) 欧债危机下需要解决资本充足程度的问题
从账面的情况看,欧债危机对农村资本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虽然已经达到监管的要求,但是把其与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资本和资金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金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金融风波的影响,特别是欧债危机对其冲击力度很大。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划清边界线,发展资本金融市场,规范资本行为,提升资本的效益水平,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从整体情况看,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另外,农村金融机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全面实施,导致金融市场的秩序不是很稳定,存在资本市场越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一局面,以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四)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股权极度分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产生股东吃股东的局面,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还存在不稳定的局面,农村经济对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只有建立稳定健康的金融市场持续,才能推动农村金融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中社员参股的机制还不健全,不能对经营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约束,这样一旦产生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的风险自然会暴露出来,对股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农村金融政策制定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度执行过程中需要拥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的水平,为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逐步壮大,需要解决董事会职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把权责不明确问题产生的金融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政策实施过程中监事会缺乏独立性,不能对金融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农村金融才能经受各种危机的考验。农村存在很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当前对这些机构的治理费用和成本比较高、效率较低,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监管措施
农村金融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需要逐步树立风险为本的基本理念,对金融市场需要树立谨慎经营意识,建立健全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监管约束机制,把农村金融以往的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转变成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式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软实力,树立利润可获、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合理计量风险,对控制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完善并且全面执行内控制度,对资本和利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机构需要按照分类监管和差别监管的具体措施,积极稳妥的推进各方面的改革,提升农村金融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金融机构地处农村,因此需要把服务“三农”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客户为对象、以市场为目标,逐步分析自身的生存环境。农村金融需要肩负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积极稳妥的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完善各种机制,优化监管体系,提升资本的经营效益,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4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水土流失及水源污染已经成为城镇一体化、农村环境改善、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阻滞因素。据人民网2020年8月16日消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71.0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8.73%。虽然相对于上一年度而言我国重点生态保护及修复区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但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呈现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特征,水土流失治理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此,需要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目标,遵循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农村水环境承载力,从而为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生态环境基础。
1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概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升水环境承载力、恢复自然水环境为核心,同时兼顾人工修复及自然恢复的现代化、综合性水问题治理理念与技术方法。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截至202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944m3/人,略高于中度缺水线(2000m3/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82位,是联合国认定的缺水国家[1]。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会导致农业生产力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愈发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为构建“生态防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应运而生,对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恢复水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2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要点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水环境为核心目标,按照农村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农业现展基本内容等对小流域农、林、水、草、田等水土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统筹规划,紧抓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构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其实施要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防线
生态修复防线建立在农村地区坡度超过25°,或土层厚度低于25cm的区域。通过在林草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区域周边设置禁止出入警示牌、防护栏等,对该区域目的树种进行补种等方式避免该区域受到人为干扰,以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为核心保持水土、减少污染。
2.2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治理防线
生态治理防线建立在农业种植区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人类活动对周边生态及水环境造成干扰,导致此类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多,加之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水环境十分脆弱。此类区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建立水土保持林及经果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土质特征种植栽培适应性强、附加价值高的果树,既可以作为生态屏障防线,又能扩大经济效益;修建水利工程,以综合治理理念为导向,保证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水资源调配及利用、农业生产与生活等相协调,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水源调度、农田灌溉等综合功能,解决用水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建设,采用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以科学灌溉、田间管理强化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防御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修复被破坏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2]。
2.3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保护防线
在水库周边、河道两岸、主要沟道等区域进行护岸护坡、河道清理并建设绿色景观,形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防线,可以解决湿地萎缩问题、减少水体污染。
3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农村宜居空间
打造宜居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保目标之一。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价值导向,从生态环保角度审视农村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致力于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饮水质量偏低、生活垃圾难处理等问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之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采取多元化及有效性措施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在推行相关政策方针时注重调动农业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到农业与水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等保护农业现代化发展所依存的水土资源、水土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有裨益[3]。
3.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对农村水土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合理利用的统筹规划与细致安排,其治理范围包括农村的林、田、湖、草及相关产业,坚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主,因地制宜采取造地适树、植树种草、因害设防等治理措施,实行“山顶戴帽,果树缠山腰,山下养殖,护坡种草”等政策方针,在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治用并举的基本原则,对水资源及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其利用结构,将宝贵的水土资源应用于高附加值、低成本高回报的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之中,通过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显著提升农民收入,践行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增收”基本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若想发挥积极作用需率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整理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新农村规划建设宏观战略、小流域综合治理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协调好生态保护与水土治理之间的关系、小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治理效益与村民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多层次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实现统一治理、综合规划、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小流域水土保持实况科学确定新农村生产发展方向,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出发点合理安排牧用、林用、农用土地的比例与位置,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优产高产目标,加大陡坡退耕力度,为林草种植提供有力条件。为了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助推新农村经济建设需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商品生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联在一起,同治沟措施、治坡措施、农耕等措施相结合。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开展前需考虑人畜饮水、粮食高产等实际问题,以提高新农村建设实效性为导向合理规设治理方案,保障小流域综合治理能事半功倍。
4.2从实际出发推行技术措施,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主要有3个:一是农业耕作措施;二是林草措施;三是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指的是通过修建梯田、涝池、水窖、山坡截沟、拦沙坝、泥石流排导等工程达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实践证明,山丘区水土保持需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为了使技术措施可以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作用,需专职部门立足农村当地深入调查分析,了解小流域组成要素及经济系统,将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要素视为时空分布探究的着力点,同时调查分析农村当地的生产资料、人口、技术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明确小流域的人口承载力。以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为主合理规划治理方案,从宏观上讲,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用地,使小流域生态能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微观上讲,根据农村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技术措施,规设详尽的实施计划,使小流域治理能高效展开。不同地区所采取的规划治理手段存在差异,以黄土高原为例,在治理初期采用了多目标规划法、线性规划法、经验规划法、非线性规划等方法,使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得以贯彻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基本单元为小流域,从实际出发合理使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建成具有综合性的防治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技术措施的同时需明确治理目标,以农业措施为例,需加强土壤抗蚀力、追加植被覆盖率,达到改良土壤、保肥、保土、保水的目的,继而充分发挥多种技术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势。
4.3注重监督反馈,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
相关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治理问题,注重监督反馈,定期归纳总结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立足实际,不断调整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新时代数字技术成为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的条件之一,利用数字技术亦可提高治理效果监督反馈质量。例如,在推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可引用BIM技术,立足坡面蓄水、泥石流排导等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规设5D模型,增强相关工程监督反馈的可视性,同时各部门要基于BIM系统进行高效协调联动,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有效落实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再如,利用大数据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大数据具有持续膨胀的特点,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数据搜集等作用,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5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大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能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邢梦雅,刘娅莉,杨小妹,等.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小流域生态保护开发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7):120-123+140.
[2]焦爱玲.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6):8+11.
篇5
【关键词】农网升级改造;低电压;治理
1.引言
农网是农村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关系着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繁荣。“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将农网规划纳入电网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继续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建设具有坚强、智能特征的结构合理、技术实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农村低电压的综合治理成为该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2.XX镇电网现状
XX镇位于XX县东部,清水河西岸。土地面积359.9平方公里。全镇现辖XX、李果园、杨堡、杨山、七百户、团庄、马莲、红圈、韩府等18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全镇6771户,总人口35067人,其中回族人口31989人,占92%。
XX镇沿清水河谷为川地,其余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北、西南多大山,沟壑纵横,固海扬黄工程的干渠、宝中铁路、银平公路、福银高速沿清水河西岸纵贯境南北,交通便利。
XX镇辖区现10kV配电线路3条/211.34公里,0.4kV及以下线路352.19公里,居民用电户7654户,其中低电压用户1432户;配电变压器151台/7459kVA。35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6.3MVA。
3.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电网结构薄弱。35kV XX变电站负责XX镇全部、XX乡部分负荷的供电,全长20.049km,为XX镇、XX乡部分地区唯一电源点,由110kV XX变单回配出35kV XX线供电。在110kV XX变或35kV XX线故障或检修时,即存在全镇大面积停电的问题;
3.2 低电压问题。一是导线线径小,供电半径长。目前XX镇3条10kV线路导线以LGJ-50型号为主,LGJ-35\25\16为辅,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多、设备状况极差。其中513韩府线供电半径14.58km,521杨山线供电半径22.4km,512罗川线供电半径25.7km。二是配变容量普遍偏小,布点不足。XX镇农村公用变压器容量80%配置在30-100kVA之间,远远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且由于用户居家散乱,导致台区供电半径不断增大,末端电压远远不能满足正常需求。例如XX镇杨山六七队台区,两村共用一台50kVA变压器,居民用户150户,动力用户3户,最大供电半径2.2km,最低末端电压114伏。
3.3 供电可靠性问题。一是线路设备运行时间长,陈旧老化。XX镇3条10kV线路均建设于1986年,由国家投资建设,受当时的环境、条件、资金等限制,采用的导线、金具、横担等线路材料采用标准较低都不符合现今规程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线路诸多弊病开始显露,电杆老化、铁附件锈蚀、导线老化等情况已十分严重。加之居民区、林带蚕食线路走廊,难以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加之农田水利、宝中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建设,在线路走廊大量取土平地,造成杆基缺土,埋下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一遇到大风、冰雪、雷雨、覆冰等急性恶劣天气就会因断线、倒杆、接地等故障而大面积停电。二是低压台区线路设备老化。XX镇低压台区自建成投运后再无大规模升级改造,导线、设备老化严重,变压器容量不能满足百姓日常需求,新增用户业扩工程未能及时实施,私自用电现象严重,导致低压线路安全隐患大、供电可靠性极差。
4.XX镇低电压产生原因的分析
4.1 电能需求快速增长。随着XX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家电下乡”、“农业电气化”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XX镇用电量和用电负荷日并益攀升,农村电力需求与日俱增。许多村庄已经出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想买不敢买”、“买了不敢用”、“用了也没用”的尴尬现象。二是近年来XX镇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汽贸运输、羊毛纺织、建材生产、养殖等企业不断涌现,使得农村用电负荷骤增,而XX地区中低压线路线径偏小,配电容量严重超载。供电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矛盾突出,供电出现新的瓶颈。XX镇全社会用电量从2006年的495.9315万千瓦时增长到2011年的685.8639万千瓦时,年均增长率6.7%;农村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一、二期农网改造期时适度超前的预留容量。2012年春,XX变521杨山线线路最大负荷电流已达200A(LGJ-50导线连续载流量为227A),已不能再接入新增负荷,急需进行升级改造。
4.2 农村生活、生产用电的特点。XX镇农村生活、生产用电随季节性、时间性变化较大,峰谷差大。农闲季节,白天用电负荷小,晚间负荷大;农忙季节,白天负荷大;春、夏季农田灌溉、工业生产或秋季抽水抗旱、各种大小型生产设备、大功率电气设备全部开足马力,用电负荷达到最高点,线路末端电压也降到了最低点。特别是回族斋月期间,傍晚开斋时大功率电炒锅、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几乎同时启动,负荷瞬间急剧增加,造成断线、变压器过载喷油、烧毁等事故,此时发生的线路和设备故障相比于其他季节明显大幅上升。
4.3 农网升级改造资金的缺乏。农网一、二期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XX地区的所有村庄的用电问题,但因资金问题降低了建设标准,存在台区四线比列过低、导线线径不能满足发展要求,木杆架设线路等问题,遗留下了大量的问题急待在此后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中进行解决,如:木杆线路、变压器负荷不能平均分配,线路供电半径大、导线线径小等状况较为普遍。XX县供电局2010年中央预算内项目即投资611.52万元用以解决XX镇27个木杆台区的线路改造升级工程,但因历史欠账较多,并未能解决这些台区的低电压问题。
5.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的技术措施
根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总体要求,针对XX地区电网现状,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 增加电源点,提高供电可靠性。结合农村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按照XX县供电局“十二五”电网规划,综合考虑XX县XX镇、XX乡地区电网建设,建议由临近XX供电局110kV XX变电站新建35kV XX线至XX乡新建35kV XX变,另由35kV XX变电站新建35kV XX线至XX镇35kVXX变,并对35kV XX线进行升级改造(导线线径为LGJ-70/10),与110kV XX变构成XX变、XX变的35kV双电源供电网路,在110kV XX变或XX变或任一35kV线路故障、检修时,仍能保证有电源可靠保证这一地区的供电。如图1所示为图1 XX县XX镇、XX乡地区供电工程设计图。
5.2 提升10kV线路设备水平及供电供电可靠性。根据XX镇地区电网现状及符合发展水平,XX县供电局积极调整XX变521杨山线、513韩府线(因罗川地区居民全部移民搬迁,故不考虑512罗川线的升级改造)改造计划,并列入《XX县供电局“十二五”电网规划》,计划于2013年对XX变521杨山线及513韩府线进行全线路彻底改造,项目计划原线路走径改造10kV线路70.43km,安装永磁断路器8台,由513韩府线在南部与110kV XX变523甘城线拉手,521杨山线在北部与XX乡即将新建的高崖线拉手。主干线全线路采用JKLGYJ-150型导线,采用12米配筋杆,支线配合JKLGYJ-95/70/50导线,12米砼杆将全线路绝缘化,与居民区房屋、树木保持规定安全距离并满足符合发展远期裕度。
5.3 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XX粮站、XX中、南、西等配电台区,XX县供电局采取“增容量、加布点”的方式积极安排项目计划;对居民居住分散的杨山六七队台区、李果园台区等,采取“短半径、加布点”的方式进行项目计划,确保95%以上居民用户处于配电变压器500m供电范围内。目前XX镇低电压治理项目一期XX粮站、XX南等13个台区项目计划已于2012年3月下达,计划投资382.46万元;该批项目将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届时将解决该13个台区343户用户的低电压问题。第二期韩府二队、上杨堡、九百户等11个台区目前已列入《XX县供电局“十二五”电网规划》项目库,将陆续上报实施,项目落实后还将解决763户低电压用户的用电难题,也将为整个XX县的低电压治理树立典型,积累宝贵的低电压治理经验和技术。
5.4 适当开展无功补偿能力建设。目前XX镇地区电网无功补偿措施仅限于在35kV变电所内集中进行补偿,10kV线路及变压器设备均无无功补偿措施。而XX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用电负荷(如排灌、打场、农副产品加工、饲料加工、防汛抽水、农机具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等)增长迅速,根据现阶段农网升级改造要求,我局应在XX镇低电压治理工程实施的同时,首先,编制项目计划,建立并逐步提升521杨山线、513韩府线的10kV线路无功补偿能力,为XX县其他地区10kV线路的无功补偿能力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其次,继续坚持做好在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中的100kVA以上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型综合配电箱的普及工作,在降低损耗的同时,提高供电质量。第三,严格执行100kVA及以上专用变压器用户功率因数考核,督促用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
6.XX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及预期效果
对此,XX县供电局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主次、分阶段地开展XX地区的电网低电压治理工作,积极将各项治理工程列入《XX县供电局“十二五”电网规划》。2011年为彻底解决了XX镇的木杆线路问题,共投资611.52万元,改造了27个木杆台区。2012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央预算内项目13项,计划投资382.46万元;列入“十二五”电网规划2013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13项,计划投资761.11万元;2014及2015年度8项,计划投资115.2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10kV输电线路2条,70.43km,新建改造低压配电台区32个。并积极努力落实XX、XX地区35kV变电站及线路的新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项目计划上报工作,争取早日下达实施。
随着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XX镇中低压电网线路及设备状况将有明显的提升,各低电压台区的各项指标将可靠提升,并带来客观的效益。一是经济效益:预计10kV线路线损率由改造前的12.25%降至9.43%,全年减少线损电量约19万度,功率因数达0.98以上;消除低电压用户1100余户,提高供电能力用户2560余户;综合线损率由34.3%降至25.8%,供电可靠率由99.2%提高到99.8%。二是社会效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项目实施,提高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电压质量,特别是农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的提高,保证了农村客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减少各类上访、投诉事件;为国家进一步拉动内需,推行“家电下乡”“、农业电气化”惠农政策落实;加快XX镇城镇化步伐,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经济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我们还要杜绝“重改造,轻管理运营”的思想,建立完善的农村“低电压”治理的常态工作管理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农村电网综合管理水平,早日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更好地满足农村各类客户的用电需求,为XX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灿明,谢萍.石首农村低电压综合整治探讨[J].2010.
[2]徐赞国.农网低电压综合整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
[3]翁锡安.农村低压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分析[J].大众用电,2009.
[4]叶建清.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技术[J].中国电力新闻网,2011.
篇6
【关键词】农村 商业银行 效率 影响因素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得到进一步发展,利用经营与所有权的分离,不仅有效的避免了行政干预问题,完善了治理结构,还优化了传统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点。
一、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发展
在近几年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发展地位,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效率。但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存在滞后性特点,在资料收集方式上比较困难,因此,重视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理论创新以及业务实践运作。近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期,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也存在较大制约。因此,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并不断将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发展为集约化经营。因为商业银行的效率发展是促进全球经济化发展、竞争的主要环节,在未来发展中,我国不仅要借鉴外国相关经验以及自身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研究意识,并根据市场上的实际发展,发扬创新思想,增加商业银行内部与外部发展的研究条件,还要利用有效方法优化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因素。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
根据我国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以及实际的发展特点,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就要在规模发展、稳定发展、资源的配置、资产情况、股份结构以及创新性的发展因素进行阐述。
(一)银行规模的影响
根据我国与国外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银行的发展规模与银行的发展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在目前发展形式上,要决定银行发展的总体规模,主要根据对银行总资产、总收入、贷款额以及存款额来判断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展示了它的实际发展规模。
(二)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发展能够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主要为能够抵御各个风险变化,它能保障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和积极发展。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就要利用充足资产,因为总资产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标志,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率具有紧密联系。
(三)资源配置的影响
资源的配置情况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出能力以及规模化实施,因此,优化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出能力,在各个方面扩展规模,能够促进较大的发展效果。资源的配置情况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率,一般情况下,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情况就要利用存贷比来表示。
(四)资产质量的影响
资产质量也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率,特别对运营效率的产生形成紧密联系。因此,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就要利用存在的不良贷款率作为主要条件进行分析,以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五)股权结构的影响
股权结构主要表现的是股权的集中化管理以及集中化管理程度。因为在这种集中化程度表现形式上,应利用相应的股东股份比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的集中程度,并保证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六)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社会不断竞争的发展时代,市场化的激烈竞争环境,要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化的发展,就要根据传统的业务发展能力以及发展形式进行分析,不断对业务发展进行创新,以保证业务的增长形式,从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效率化发展以及新形式发展。现如今,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形式发展上,已经将创新发展作为社会竞争的主要方式。
三、农村商业银行提高效率的主要方法
(一)发展适度性的规模经营
农村商业银行是在信用社中成长壮大的,但随着积极的发展形式,要提升自己的地位水平,也要发展一定的、适度的经营规模。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是不断增长的发展阶段,如果一些资产比较少、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就要扩展自身规模,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提升效率水平。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递减形式,因此,在现象发展中,要减缓这种扩展速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促进自身实现较高的效率水平。
(二)保持充足的资本
资本是银行安全的发展的主要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在规模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一定的资产风险问题,因为资产是在动态化条件下将资产问题暴漏的,因此,对资产需求量不断增长。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根据银行情况,制定资本管理战略,在能够满足资本量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监督行为。而且,还要促进资本结构的优化形式,不仅要降低一定的筹资成本,还要提升银行的自身效率。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农村商业银行创立以来,根据企业结构,建立了现代化框架结构,并在内部发展中建立组织管理,如:成立董事会、监理会等组织,然后按照企业制定的规范措施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商业银行受技术效率以及治理结构的影响,不仅要执行分散性的股份制管理,还要利用先进战略实施集中化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积极发展以及相关规定的有利实施,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发展的国情条件以及改革措施,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谢玉梅,胡基红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论丛,2013,(5).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水土保持;问题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水土保持工作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力支撑,水土保持工作也有效地承载了其建设的稳定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有着必然性,必须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来实现。在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那些偏远山区,面临着巨大的水土保持工作压力。必须保护好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提升土地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1 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以此保持土地应有的生产力,并释放其可能的生产力潜能。这个过程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良好互动。水土保持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水土保持能够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进而改善农民生活。水土保持工作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推进农村乡风文明,保证村容整洁,为管理民主提供外部条件。要发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引导群众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山-水-田-林-路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
2 水土保持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做到减灾保丰收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为抗旱减灾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在一些多旱山地地区,通过积极开展基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获得了较好的水利条件,不但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而且在应对干旱时能够发挥重要的农业抗旱减灾作用。
2.2 为农业发展提供力量,促进农村发展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使得农业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在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促进了坡面径流灌排调控体系的配套和完善,使得一些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遏制。通过遏制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条件获得了明显改善。
2.3 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为特色产业提供发展动力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构建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对于吸引农业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鸡头寺村为例,其通过构建优越的基础水利设施,保障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民间投资用于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园林绿化树种,大力培植花卉产业,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中药产业;进行种植果蔬,构建高效特色产业。
2.4 搭建农民增收平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民增收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民营农业生产企业的进入能够带给当地农民大量的工作机会,这就需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可以通过果树种植、水产养殖和牲畜养殖,为当地农民提供工作平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5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项目,构建起完善的水保林与经济林体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立起绿色生态环境。通过建立供水站,保障当地人畜饮水安全,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2.6 联系党干群关系,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打造出一系列致富工程,做到让农民满意。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要做到一事一议,这能够促进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这将能够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打造真正的“乡村文明”。
3 水土保持工作中尚且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尚且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这些问题有:全国总体上的需治理土地面积高达了3.57亿hm2,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繁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大,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与土地石化严重,尤其是东北黑土地黑土流失严重威胁到了东北粮仓的稳定;人口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总体上属于激化状态;政府和民间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与总体生态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适应;水土保持专业队伍建设尚不完善,民众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欠缺,基础研究薄弱。
4 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立体化和系统化的工作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升行业规范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开展广泛的水土保持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水土保持的科技创新,提升水土保持工程的科技含量,以科技为推动力;完善社会参与,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协调性,建立起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 谢海燕,赵健.水土保持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人民长江,2008,39(5):99-100.
[2] 鄂竟平.扎实做好”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2006(6):1-4.
篇8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护优先、永续利用,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原则,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生态资源保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努力把市建成生态环境优越、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浓厚、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态文明展示区。
二、总体目标
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达到和优于国家生态市创建标准。地表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城市气化率达90%以上。
初步建成“六大体系”即: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体系、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科学完备的管理决策体系和保障有力的生态支撑体系。2015年。
三、主要任务
一)展示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加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统一管理,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基本方针,实施环境(资源)整体保护战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文物资源保护。
确保自然资源安全;开展景区文物古迹普查建档工作,1加强生态资源和文物资源保护。重点抓好景区森林防火、古树名木及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抢救修复濒危文物,进一步挖掘恢复文化遗迹,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旅游产品。
确保所有污水进入污水收集管网,2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加强对酸雨的监测预报。综合整治餐饮油烟,确保宾馆饭店和职工食堂的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行。景区内实行“禁鸣”严格控制交通和旅游噪声。加快固废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进程。对可再利用的固废进行分类回收,禁止在景区内焚烧、填埋垃圾。
根据饮用水源保护的要求,3抓好饮用水源管理。加强景区水源地保护和水库水质安全管理。划定保护范围,竖立水源地保护标牌。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监测水源水质并备案,依法查处影响景区水环境的违法行为。
不断提高体系运行水平。加快构建以遥感技术、GPS全覆盖系统为核心的景区数字化体系,4提升管理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景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维护。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等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科技水平。
近期建设重点:
加快温泉、天海和玉屏楼污水处理设施新、扩、改建工程建设,一是实施景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提高景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达标率。
完善垃圾分拣房、游步道两侧垃圾池等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景区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转运网络工程。实现建筑垃圾及固体生活垃圾下山,取缔核心景区内生活垃圾焚烧点。积极推广生物降解处理技术,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
加强景区古树名木保护,三是实施景区资源保护提升工程。加快松材线虫病防控设施、森林防火设施、核心景区防火水网、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建设,不断提升景区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
二)展示母亲河秀美风采。加强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重点抓好江中心城区段、江山水画廊、月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同时,坚持开发式保护原则。着力推进流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保护好母亲河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水质。
提高污水纳管率。加快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1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收集转运系统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实施污水集中治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园区内排污管网、集中治污、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环评”及环保“三同时”制度,把好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
提升生态用水调蓄功能,3加强水资源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加快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确保流域生态用水安全。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实施有效的河道监管,严禁非法采砂,加快河道生态恢复。加强各类水库、水塘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近期建设重点:
建设湖边水利枢纽和花山坝工程,一是加快实施三江口至花山16公里、总投资120亿的江延伸综合开发工程。建设码头,营造景观水面,实现河道通航,带动两岸综合开发;拓宽疏浚河道,兴建防洪堤岸,使防洪标准近期达到25年一遇;同步建设发电、污水处理、供水等设施。
完善中心城区和休宁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二是2009年底前。处理负荷大于70%建成歙县─徽州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并投入运行。完成黟县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设。年底前,各区县全部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垃圾转运系统,并投入正常运行。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平方公里。三是加快实施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年底。
四是加快歙县南源口至深渡镇10公里的江山水画廊开发工程建设。全力加强山水画廊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旅游资源整合、特色景点开发。
三)展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加强森林、水资源保护。
有序开发利用的同时,坚持把保护好自然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抓好生态功能修复和提升,维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
以实施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珍稀树种栽培、速生丰产林等生态林业项目建设为抓手,1发挥林业生态主体功能。以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种、林分结构,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2012年,各类经济林面积达140万亩,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4.6立方米/亩,林业产值超过50亿元,林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坚决阻止松材线虫病侵入我市。加快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等防火工程建设,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建设。将全市森林火灾灾害率始终控制在0.4‰以下。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和林地、湿地的保护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3严格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合理划定城乡饮用水源地。完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原则,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控制基本建设用地规模,4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开发强度。加强土地复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科学制定矿产开采规划,划定矿产资源可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从严审批矿产权,禁止在地质灾害重发区、易发区和环境敏感区开采矿产资源,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对已造成生态破坏和发生严重地区灾害的矿山实行限期整治。
近期建设重点:
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监测预警、检疫御灾、控灾减灾、科技支撑“四大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实施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
全面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成果,二是进一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强全市540万亩重点公益林的保护、监测工作。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0处,三是年底前。解决1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展示绚丽的城市魅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素质。
着力抓好城市建筑、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景观亮化等设施建设,1提高城市建设品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城市整体风貌与自然山水、厚重文化和优美环境相协调、相融合,彰显精巧、雅致、徽韵、生态的城市特色。
合理规划餐饮布局,2强化城市大气环境监管。继续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规范建设油烟排放通道。加强城市建筑及道路运输土石抛洒管理,降低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交通沿线等环境敏感区的工业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实施专项治理,督促重点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继续开展并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
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3加强城市水体景观保护。对流经城镇的河道及水体实施专项环境整治。取缔沿河排污口,定期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合理控制城市景观水体水位,严厉查处影响城市水体景观的违法行为。
组织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以及生活噪声的查处整治力度,4严格城市噪声污染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公示制度。进一步巩固城市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达标成果,确保城市良好的声环境质量。
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观,5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以文明城市创建促生态文明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创建,弘扬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培养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习惯,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质,使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生态文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期建设重点:
完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城市景观照明、道路照明及户外显示屏中推广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照明设备。餐饮、工业等行业积极推广使用液化气,不断提高城市气化率。
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严厉查处损害城市文明形象的违法行为。
及时查处城市居民反映的烟尘和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三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切实保障居民的环境权益。
五)展示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提高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坚持以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强农村秸秆焚烧的监管,1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乡)中转、市(区)处理”四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运转处理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切实加强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监管,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推进养殖业废弃物利用,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重点推广农村沼气,建立农牧循环模式,加快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利用。有效控制大型畜禽养殖场(区)环境污染。新、扩、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
控制肥料面源污染,3切实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加快实施病虫绿色无害化防控和专业化防治工程,大力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其技术。
大力推进“千村百镇”示范工程,4加强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示范点的典型示范作用,逐步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近期建设重点:
50个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完成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及镇域范围内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和处置网络建设。年。150个行政村建立垃圾收集转运系统。
力争创建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0个、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村50个。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年。
建成3.8万口农村户用沼气设施、5个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0处农村养殖大户中小型沼气工程。新建、扩建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加工基地建设。年。探索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新途径。
六)展示科学发展新态势。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体系。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1加快建立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我市经济园区和主导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坚持以天然气、太阳能、沼气、水电、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积极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大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信息、金融、文化、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促进经济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方向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依托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2大力提升优势支柱产业。加快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各区县经济园区为支撑的经济园区建设。以推进市循环经济园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集中度大、关联性强、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体系;引导资源、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特色文化、新型印刷包装、新型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茧丝绸服装、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优化区域布局,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茶叶、竹木业、油茶、蚕桑、果蔬、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加快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生态旅游理念和管理模式,4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推动乡村旅游为重点。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区。进一步突出乡村旅游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巩固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环乡村旅游圈、沿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三大板块和景区依托型、农事参与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四大类型,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市旅游经济的新亮点、新卖点和新增长点。
近期建设重点:
结合环境资源容量和经济发展需求,一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研究制定我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配套完善园区排污管网、集中治污等环保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市循环经济园建设。
依托十大龙头企业,三是积极推进茶叶经济“双十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十万亩高效生态茶园。
不断壮大乡村旅游规模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四是积极开展以优秀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星级农家乐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
七)展示交通生命线的勃勃生机。加强交通干线生态屏障建设。
使其成为展示我市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窗口。着力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国省道等交通干线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沿线可视范围内,1加强交通干线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已建成的交通干线以及乡村公路的绿色生态建设。实施严格的自然生态管护。严禁在25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开荒毁林。建设沿线生态护坡及复绿工程,积极美化、绿化沿线两侧的荒山、丘陵及山体,沿线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配套建设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2加强在建交通项目环境监管。对在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绿化工程未达标的工程,不得验收。
规范农村居民住宅建设,3规范沿线城镇及乡村建设。加强沿线城镇、村建设规划。突出地方特色,以徽派建筑为主逐步统一建筑风格,严格道路两侧的建筑规划管理和控制,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的农民新村。落实沿线城镇及农村居民垃圾处置措施,减少沿线城镇及乡村垃圾污染,杜绝产生“白色污染带”现象。
近期建设重点:
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措施,一是加强已建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消灭沿线荒山和山体。
将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二是切实加强在建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生态保护。
确保交通干线环境优美。三是加强对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工业烟尘排放和秸秆焚烧的监督管理。
八)展示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新水平。加强、等景区景点环境综合整治。
进一步规范景区景点环境管理秩序,持续开展全市各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合理开发利用。
着力抓好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1科学编制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本着突出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并将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规划。
严禁废水直接排入景区河道;禁止乱堆乱倒生活垃圾,2加快景点景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确保垃圾定期收集、统一运出景区,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旅游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3严格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环境监管。加强景区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从源头防止和控制项目开发对景区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旅游景区的开发,应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或擅自开发旅游资源。
近期建设重点:
推进中心湖区、乌石湿地景区、黄金群岛景区、平湖三峡景区、太平史韵景区等5大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一是加强太平湖景区开发与保护。加强景区范围内森林植被资源、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以牯牛降、齐云山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加强古村落(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以、、屯溪老街等为代表的古村落(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施古村落生态水系整修和水口园林恢复工程,使之形成完整的生态水系和水口园林景观。
各旅游景点景区内淘汰、禁用以原煤为燃料的锅炉、茶炉及大灶,三是年。全面使用太阳能、电能、液化气、沼气等清洁燃料。
四、保障措施
篇9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治理难题;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急需减少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的质量及所处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年来,张家港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改善,结合康居乡村、美丽村庄及村庄连片整治等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基础建设。但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空白,治理技术不够成熟,治理资金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张家港市地处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水资源丰富,水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5;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市常住农村人口40多万,加上绝大部分外来人口暂住在农村,农村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张家港市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模式为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及水利部门多头管理,其中住建部门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接管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农村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水利部门负责农村生态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用接管城镇生活污水厂、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态湿地等方式,处理工艺主要有A/O厌氧好氧法,SBR活性污泥法,CWT-M等工艺。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90多处,设计处理能力近2万吨,累计接纳农户4万多户约14万人。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2.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2.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2.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
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3.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3.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
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3.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
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
篇10
1、搞综合开发,建富民之路。
2、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收致富。
3、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构建和谐新村。
4、创先争优促发展,三位一体强三农。
5、突出重点,精品示范,创新务实,幅射带头。
6、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7、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
8、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9、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0、农业开发,开发农业,改变农村,致富农民。
11、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2、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13、农业开发,大有作为。
14、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15、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民农民。
16、锁定目标,齐心协力,打造安居乐业幸福村。
17、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8、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19、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
20、推进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
21、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2、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3、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24、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引导区域幅射带动。
25、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
26、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27、立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
28、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益。
29、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之路。
30、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31、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开发。
32、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
33、发展一片基地,扶持一个龙头,带富一方农户。
34、改土治水兴天下第一产业,修桥铺路做人间最大善事。
35、围绕强化科技支撑,突出示范园区建设。
36、上规模,强产业,建园区,创品牌。
37、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38、搞好农业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
39、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40、搞好土地治理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42、科技示范,典型引路;幅射带动,增效增收。
43、强化建后管护,发挥持续效益。
44、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45、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46、依托农业综合开发,打造现代农业。
47、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4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9、实施沼气工程,改善农村环境。
50、搞好农业开发,创建文明和谐社会。
51、实施科学管理,彰显项目效益。
52、以农业为本,坚持综合开发。
5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54、养殖林果和蔬菜,互相促进是生态。
55、搞好村庄规划,改善农村面貌。
56、开发一方,兴业一区,富民一方。
57、整合项目,集中连片,综合开发,提升水平。
58、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5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0、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
61、科技示范上水平,项目推进上规模。
62、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开发全局。
63、强基础,兴产业,建设现代新农村。
64、城镇田园化,田园景观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
65、拓宽农发资金渠道,创新开发投入机制。
66、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7、农业开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68、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69、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农村。
70、抓好工程监理,提高项目标准。
71、依托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72、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
73、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强化富民强农基础。
74、建章立制,明晰产权,拓宽渠道,强化管护。
75、开千村示范之花,结万村推进之果。
76、搞好农业开发,共创美好家园。
77、搞好农业开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78、农业开发,利国利民。
79、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
80、农业综合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81、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2、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完善统筹开发机制。
83、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共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84、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85、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
86、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 上一篇:农业强县工作汇报
- 下一篇: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