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鉴赏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内容系列,与以前课程设置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只要把握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活动有其共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的探究这一过程,就能在美术鉴赏课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眼、动口、心悟、述情、探究的鉴赏习惯,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遂而复杂的内涵,促使学生鉴别与评价美术作 品能力的生成,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是有可能的。
新教育改革后的美术教育突出了鉴赏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以及鉴赏原则与鉴赏实践的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交流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进行鉴赏活动时,和老师交流、和作品交流、和同学交流。老师不是学生学习信息的唯一知识来源,可以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的。如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网上搜索信息,去外面做调研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研究式的学习,进而完善素质教育。
多样性和选择性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 5个系列、 9个模块。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更多的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间不但获得必要的美术知识而且通过一些作品的个案分析与专题实践活动使其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另外,还注重帮助学生从哪些方面获取信息,怎么去获取信息?在教材的呈现上面运用一些提示性的句子和图形、图表来展开,这也是美术鉴赏中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强调图文结合,此外比较多的使用一些图表和图形,这就使得知识要点能够一目了然。
美术鉴赏课,第一次把美术作品按艺术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在课程编排上增加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从而加大了写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在于具体作品的联系下,更好的理解了鉴赏的原则;在逐渐掌握鉴赏原则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关于画家如何真实的表现客观现实的故事。《清明上河图》第一个版本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自然风光。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场景,第三段是城内街市。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艺术表现能力这幅作品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美术鉴赏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种综合的审美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所以说,美术鉴赏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是知识与审美的结合,能力和实践的结合。当学生拿到一副美术作品时,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内心体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因为美术作品的产生涉及到方方面面,当学生根据作品查阅资料的同时,就在无形中吸收了更广、更综合的知识。最后,学生综合自己的理解运用到作品的理解、阐述中去。
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摒弃单纯重技法的枯操训练,在不抛弃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文化、审美教育融于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自我实现学习目标。下列两种教学方式是美术鉴赏教学的新方式。
1.将影视、动漫文化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新课标要求翻门能更深入地开发人文内涵,学生除了文化知识的积累外,教师可采用各种媒介,分析、讲解作品是鉴赏的主要途径。由于个人知识的积累总是有限的,单纯语言的描述又相当贫乏,在这时将影视、动漫文化引入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影像、动漫文化更广泛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美术文化,都能在影视、动漫片中得到直观的了解 。
篇2
【关键词】高中美术 创新教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65
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师应该怎样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呢?
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身为一名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胜任这项工作,想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要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把深奥抽象的美术理论阐述得浅显易懂;要把纵横古今的美术史论介绍得简洁明了;要把纷繁多绪的美术类别理清理顺;要把盘根错节的美术派别介绍得有章有节;并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优秀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情感,从而达到提高文化品位,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以实现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确立科学的人生观这样的目的。
而要做到这些绝不是靠简单的说教,或复述课本中现成的内容所能达到的,靠的是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美术作品之中,把道德的修炼融入对美的感悟之间,使学生知识的沃野和心灵的田园都得到潜移默化的细细滋润,使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在美的陶醉中得以升华!那么要做到以上这些,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对我们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作为美术教师,在具备了过硬的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必须广泛涉猎与美术教学相关的各门各类的知识,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重视画外功夫,经常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还要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二、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转换角色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作为教学的中心点,搞“一言堂”,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怎么教,怎么教好,一直以来这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备课的目的只是围绕着教师在转,导致教师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为教师服务,为了配合教师更好的教而学,这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一个失误,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观念,从课堂的中心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以教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是单纯的教知识,不能再是单纯的把知识由课本转移到学生大脑中,而应是引导学生去学习,有创造性的去学习,在学习中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让学生依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去感受新的知识的建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不是外界的强加,而是自己逐渐地融合,这种学习内容的编排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分析、评价、观察、猜想、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那种像新闻发言人式地讲,学生向观众那样被动、盲目地听,改变为在教师点题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究,使他们能从课前查找、收集详尽的资料,课上积极进行交流、探索、讨论或展示中获得发现的、创造欲的满足,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经过感受、体会而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和崇高的审美情趣以及扩大知识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激发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才会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这与好奇紧密相连。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研究、发现的本能,他们有一种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潜在欲望。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想学习、想知道、想发现的求知环境,而不是单调乏味的灌输。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是新课标规定的必修板块,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环节。在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能力,展现美术鉴赏课程魅力的有效方式。美术鉴赏课程特点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特点
1.高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美术鉴赏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一切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实体。
2.高中美术鉴赏的角度具有多样性
比如对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的鉴赏中,可以着重讨论一幅作品的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画面比例等画家绘画手法的特点;也可以横向比较梵・高所有关于向日葵作品的异同来说明鉴赏作品的特殊之处;还可以根据画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分析作者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
3.高中美术鉴赏的知识具有繁杂性
对一件美术作品的鉴赏往往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特征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成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从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属于自己个人或小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可以咨询专业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动手实验验证等,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因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消化、应用、创新都将更加得心应手。
三、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过程
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独特性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路人的原则,细化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落实实践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不要流于形式,重拿轻放。
1.学生根据兴趣选题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从多种多样的鉴赏内容中,选取并制订适合自己的题目,可以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亦可以使学生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逐渐增强,避免学生因失败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长期展开。
教师也应当主动为学生创设多样的研究问题的情境,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地域方面的有利条件,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开阔学生鉴赏的视野。例如,北京市区学校则可以根据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鉴赏中国古代特色建筑;苏州地方学校则可以根据苏州地域的便利进行园林的鉴赏;哈尔滨的学校则依据地方特色可以展开别开生面的冰雕鉴赏。
2.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讨论解决方案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从旁协调,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组,讨论出从各自的鉴赏角度出发最合适的鉴赏方案,制订方案书,详细地规划自己的鉴赏方法、步骤、搜集信息的渠道等,教师要给出建议或纠正。
比如,某学生的绘画鉴赏选择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经过小组讨论后决定从画面内容探索研究,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宴饮及餐桌礼仪,那么该学生制订的方案书至少应包括鉴赏题目――由《韩熙载夜宴图》窥视古代宴饮礼仪,鉴赏方法――理论分析与绘画观察相结合,鉴赏步骤为首先了解关于画作的基本信息,然后搜集全卷画作的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最后结合历史知识和画作内容对古代宴饮礼仪做出分析,而信息搜集渠道有博物馆参观、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网络资料等。
3.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搜集关于鉴赏课题的相关资料是进行美术鉴赏的基础,后续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鉴赏都基于此步骤,可以说资料搜集的全面和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鉴赏成果的质量。
在如今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信息搜集变得方便而且迅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关于美术鉴赏的网站,为学生的鉴赏课程提供方法指导,资料整理等;学生可以上网站查找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字、音像、图片等资料,或者在网上借鉴已有的美术鉴赏成功范例,尽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鉴赏方式和风格。
4.学生独立完成鉴赏课题,并记录鉴赏结果
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融合吸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和创新,提升认识水平,对鉴赏课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掌握有用的课外知识,熟悉鉴赏过程和技巧,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认识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兴趣爱好。
高中美术鉴赏除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外,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交流思想、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品位,培养精神创新的重要课程。对如何开展美术鉴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相信经过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这一探索必将更加全面而丰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人文素质;教学初探
引 言
美术鉴赏是人们通过自己特定的审美感官,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感享受,领会与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美术鉴赏是一种以视觉为引导,联系鉴赏主体的人对鉴赏客体的作品进行感觉、认识、理解并产生情感判断,达到鉴赏者与创作者对生活的共识和共鸣,是鉴赏者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美的真谛来认识和把握人生命运的过程。[1]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美鉴赏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是我们目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对美术鉴赏育课程进行教学初探。
1.明确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人类追求、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如何面对美术作品?从美术的特有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将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探索延至深层,从美术活动的生理、心理分析上确定鉴赏的审美意义、方法、性质,完成鉴赏活动,这便是我们美术鉴赏的精神活动之所在 [1]。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对美术作品如何鉴赏、怎样鉴赏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首先是对人类文明史和人的智慧及创造力的认识、学习和继承,进一步认知人类自我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鉴赏过程是一种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别,肯定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精神境界也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面对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就会深感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增强热爱祖国的热情。再次是通过不同的审美层面、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审美途径,使审美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推进。同时,必须认识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新的要求,加快研究和探讨现代审美鉴赏教育已在美育活动中凸显出来,这反映出社会各方面对迅速提高各类人才审美素质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提高自身审美素质的内在要求。[2] 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的同时,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诱导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鉴赏教学关键所在。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灵活、生动
美术的范畴比较宽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摄影、工艺等方面,对我们教师来说,如何通过这么庞杂美术系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是一个考验。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2.1根据课程的性质,制定灵活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考虑到美术鉴赏课程性质,而简单的把美术鉴赏课程分为中国美术史部分和外国史美术部分。把鉴赏课程当成史论课程来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时间紧张,老师自己上起来找不到重点,满堂抓,上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美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或有些老师干脆把《美术鉴赏》课程作为《美术欣赏》课程授课。美术鉴赏不同于美术欣赏。“鉴赏”具有鉴别、甄别的意思。“欣赏”,一般不包含鉴别。“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着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来进行观赏,“欣赏”乃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有一种肯定赞誉的态度来观赏。[1] 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在内涵上也不同,美术鉴赏的内涵比美术欣赏的内涵更广泛,其具体要求也更高一些。欣赏是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赏析,其基本态度是肯定、赞许并为之感动。鉴赏是在一定层次的要求下对艺术作品进行鉴别、批评、赏析。它首先要求主体对作品作出是非判断,在仔细识别与知晓某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其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然后才对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作出肯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表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不妥的。作为新世纪的人们不仅要能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鉴别复杂的美术作品的能力,以决定对这些作品取何种态度。[2] 在教学过程中,又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对逸闻趣事的好奇心,专门挑拣一些作者的趣事津津乐道,或对作品只是简单的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等很少涉足;虽然不同程度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美术方面的知识,但大大的消弱了学生对美的评判,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以及人文素质及人格的培养。因此,我们上《美术鉴赏》课程,首先要打破美术史论课程一贯的教学大纲,分门别类的形式制度适合美术教育普及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大纲。
2.2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生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灵活性。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美术的概念。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运用造型手段反映生活“美丑”属性,表现作者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3] 这里的“美丑”是一个宽泛的含义,主要是本质的、精神层面的,而不是表象的,外在的。
其次,把美术鉴赏相关知识与代表性的作品结合起来讲解,学生能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对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的介绍。首先要对徐悲鸿个人简介及在美术史上重要性有一个介绍;其次是其代表作品;再次介绍《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品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段、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所体现的创作者思想情感等等。通过对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理解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们的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也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人格的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让学生把握对某一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不能简单的从作者个人经历,或单独的从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等来分析,而要把该作品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社会历史长河中,结合当时的审美价值观,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思想情感、人文修养及其对当时、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进行评价,才能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学生通过具体作品的鉴赏,把握蕴含在其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实质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
3.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性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素质课,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多样性的教学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以多种教学方式穿行教学。
《美术鉴赏》是视觉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一特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积极和动性性,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
一方面先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例如我们展现一副美术作品,不要急于去告诉学生作品是什么,作品展示的是什么,作品的语言形式、创作者表达的意图、思想情感等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联想、分析、判断,然后再加以补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方法。
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富有生动性。要用生动的语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传达美术作品的思想和内涵,鼓励学生去想象、通感美术作品,比如在介绍摄影黄山的时候,让学生看了作品之后,闭上眼睛设想自己处在黄山之中,闻着大自然的芳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想象微风浮过脸庞,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黄山的自然美,得到美的享受,身心都会感到愉悦,教学也在愉悦和享受中不知不觉的结束。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直观性使学生直接感受美术作品,利用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直接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营造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空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的特色和魅力,与美术作品达到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中,通过收集资料、制定多媒体幻灯片、手工制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会和乐趣。
结语
总之,《美术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使该门课程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效果,通过《美术鉴赏》,普及大学生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健全人格,从而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生.美术鉴赏论[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5.
篇5
关键词:高职 新课改 美术鉴赏
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的审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新课程建设中,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更新,笔者对新课改下的高职美术鉴赏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多种方式并举表达感受和理解
1.传统的课堂结构应有所改变
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组成的,这些组成环节中,都是在教师在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把教师作为高职美术教学的中心,重视教师教学过程的方法相对于应试教学有有效性,但对于高职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应实践性强的高职美术教学。高职美术教学应积极构建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起“赏、问、议、讲、练”五个环节不断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在高职美术鉴赏中的主体作用。在这里,“问”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问;“赏”是高职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议”则是针对赏和学所发现的问题的积极讨论;“讲”,指的是教师针对性更强的总结;“练”,指的是要加强课堂练习,这是高职美术鉴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此可以更好的提高鉴赏能力。
2.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应采用多种方式
美术鉴赏是综合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体验,不断去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从而可以更深层次把握好作品内涵的活动。传统的高职美术鉴赏教学中,更多的是把教师的讲授作为其主导方式。这种注重发挥教师作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整堂课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起来却有些昏昏欲睡,没有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由于是教师主导,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机会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多种方式并举,发挥好学生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在鉴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语言讲述、进行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出对作品的感受;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调研作品背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更多地去运用好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等,保证学生把各种学习措施落到细处。例如,在导入鉴赏新课上,笔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就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讲到人物画的鉴赏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了面对面的写生,同学们都感觉很好,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写意人物画,于是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欲望就被不断激发出来了。在讲到玉器鉴赏这方面的内容,我就用完璧归赵的故事进行了课堂导入,在讲到青铜器艺术鉴赏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用“楚王问鼎”进行课堂导入,效果都不错,这样就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扎实基础。
二、认真搞好评价启发
1.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美术欣赏课中,动脑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宁愿看到学生鸦雀无声凝神苦思,也不愿意他们在老师安排好的活动里快乐地玩乐,没有任何的进步。《课程标准》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懂得”不等于不要专业。课堂需要“师生互动”,需要“参与”,重要的是“脑”动,是“脑”的参与。如果在“师生互动”的“愉悦”之后没有任何收获,这不是我们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高职生学习能力较初中生大为提高,应着力培养高职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具备这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自然不成问题。所以教学中应采用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习为主,小组讨论合作为辅这样的教学方式。
2.在教学中搞好评价
启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但是如果评价运用不得当,起不到让学生思考的作用,就不是好的评价。增强启发性,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搞好启发,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无论是赞扬、鼓励和批评,还是否定都是“愤”,作为高职教学而言,在美术鉴赏中,应更多地采用否定的态度,否定的目的就是引导思维更加发散,拓宽学生思考范围,更好地、有效地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调动学生不断的想办法,进行怀疑、否定,正是在怀疑、否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就被调动起来了。美术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性很是适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一种视觉艺术,当学生在面对作品的时,更多地下意识地辨别作品画的是什么物体,相应的感受及表达就变得有些浮浅。高职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作品表面,而要善于从多方位调动自己的经验去感受作品,品味作品。唯有如此,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才会更加全面,有立体感。
同时,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拓展的培养。在这里,我们应特别要强调两种能力:一是抽象与概括;二是对比与联系。如在讲抽象艺术时,可以对学生误用抽象一词,有些学生认为凡是非写实的绘画作品就是是抽象画,或者看不懂的作品都是抽象画,教师应首先从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再让他们比较联系视觉上的抽象与具象的形态,然后因势指出抽象与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是学习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即透过具体的个别事物,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及规律。学习思维方法上,其实所有学科是基本相通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职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在高职美术鉴赏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用更多的鉴赏方法和途径将高职美术鉴赏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73
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初步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的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成果。
一、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个艺术类学科,目前的发展还不是很全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受升学率的影响,许多高中学校虽然设立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是却缺乏对该课的重视。许多高中学校本来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就非常少,却还经常出现了美术鉴赏课让课给其他学科的现象,导致了美术鉴赏课名存实亡。其次,虽然现在应新课改的要求,许多的高中学校都设立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是这些高中普遍缺乏真正专业素质过硬的美术教师,甚至有些是其他科的教师转过来的,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师专业素质偏低。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教师课堂上不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学习流于表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中,导致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不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建议
1.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中学校应该增加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方面要认识到美术鉴赏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并且保证不能将美术课让给其他科目;最后,学校尽最大能力保证美术鉴赏课程的师资充足,提高教师待遇。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术鉴赏课程的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对美术鉴赏课堂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第一,美术教师的选拔必须出自专业院校,杜绝将其他科目的教师直接转过来教美术的现象。因为只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才能将美术知识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才能通过自己长期培养的美术气质感染学生进而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第二,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不仅应该充分了解艺术作品,能从艺术层面对作品进行解析,还要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有着充分的了解,能让学生从艺术家的艺术经历中学到做人处事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广泛阅读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关于作品的故事、传说。第三,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教师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美术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准确、丰富地传达给学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的枯燥、单一的形式,时间长了难免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新课改对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提醒我们广大教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流行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多方面的综合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项感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的印象。
例如,当讲到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教师课前应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先播放一段悦耳轻柔的轻音乐,然后设置效果将这幅作品缓缓展开,再配上教师用轻柔的声音将画中描述的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拂晓时分,一轮暖暖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淡淡的晨雾。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宁静而悠远。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朦胧的诗……此时,优美的画作,诗意的语言,轻柔的音乐便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这种新颖的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篇7
关键词:高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
在我国,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教学各有侧重点,中小学开设图画课,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高职院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美术鉴赏课作为一门艺术选修课,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的发展使得其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任何高素质的人才都离不开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美好的品质,而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美术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亟需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升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招生时,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学子。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实行扩招,而扩招之后许多问题也变得相当棘手。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比较鲜明,明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如下: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突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稍微不足,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却比较强,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另外,对艺术的鉴赏需要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鉴赏课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便在无形之中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二是学生个性突出,勇于探索创新。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表现出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并且对新事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美术家往往会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寓于作品之中,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美术家勇于探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在美术鉴赏教育课中,通过品鉴美术家的作品,透过作品可以看到美术家的创新和努力,对学生的品格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
2 高职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不注重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大多只设置在美术专业学生的课程中,而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难有机会学习与美术相关的课程。专业外的学生选修美术鉴赏课并非出于一种学知识的态度,而只是出于“好玩”的心态或者好奇心作祟。美术鉴赏课每学期的学时都比较少,通常在18个学时到36个学时之间,不同的学校学时也有所差异。但是,必须认清的是这点学时对于学习并掌握美术鉴赏课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差。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学时不足和教学内容繁多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2.2 课程设置不均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通常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育上,片面地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忽视人文艺术课程的设置。学校不重视艺术课程,就会让教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也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认为美术鉴赏课程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教师教学只图完成任务,照本宣科地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甚至只是为学生讲解美术的发展史等“皮毛”,忽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不在意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吸收知识,一味地进行“填鸭”。同样,在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情况下,学生更加认识不到此课程的重要性,就会主动疏远这门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下,使得原本精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暗淡无色、枯燥无味,学生就更加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上课亦总是“听天书”。要知道,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任何美术作品都饱含知识,不仅包括美术本身的知识,还涵盖各个学科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各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高品位。
2.3 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仍遵循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灵活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中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或板书,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讲课时完全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作为“观众”的学生无法融入课堂,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见解。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更别谈提升学生的能力了。其次,教学方式过于教条化。美术鉴赏课程中,对于作品的鉴赏落入了固定的套路,教师通常都是对艺术家简介、生活背景、作品内容、表现形式进行讲解。这种鉴赏方式不够灵活,鉴赏的结果变得毫无新意,甚至缺少应有的情感和特色。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美术鉴赏课过于注重技术训练。许多教师把美术鉴赏课的侧重点放在画作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了鉴赏的教学,使得美术只注重训练而忽视艺术本身的魅力,最终对教学效果都是极其不利的。
3 分析高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50-01
新课标要求美术鉴赏教学平衡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心理特征与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美学改革,构建出个性的、趣味性的、创新性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领悟美术作品的内涵以及创作初衷,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作品情节,采用合适的鉴赏方法,剖析作品内涵
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或由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抓住作品的情节,才能够更好地品味作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如,欣赏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笔者先介绍了相关的背景故事,再让学生对13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找出异同,随即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神态和肢体重现作品,进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掌握作品。
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切记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鉴赏方法,以便深入理解作品。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有很多,如探究讨论法、参观考察法、直观法、形式鉴赏法、比较鉴赏法等,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应采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如,可以选择比较鉴赏法,通过横向比较,将同一时期的作品相比,也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把不同时代的作品相比,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鉴赏的关键在于思考,对于美术作品我们要有自己的感官体会,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分析、评价,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二、活用教学方法,探索多元教学方式
其一,构建动态课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适时转换师生的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美术水平进行划分,各小组设置不同的课题,让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课堂上,让各小组推选出代表上台为大家演示该组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来教师从主讲人转变为参与人及组织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
其二,多问,消除惰性。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问。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其次要保证问题质量、问题难易度,最后提问要针对作品整体。如,该作品吸引你的是什么,这幅作品属于什么派系,等等。鉴赏需要引导,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不够完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完全可以像聊天一样对学生提问,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及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挖掘美术鉴赏的深度。
其三,多角度切入。美术鉴赏综合了视觉、知觉、意识等过程,融合了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是对作品的艺术技艺、文化内涵、思想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判断、鉴别和评价。因此,在美术鉴赏时,针对不同的作品,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便更好地剖析作品,全面地向学生普及知识。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其一,美术与语文的巧妙结合。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意境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不谋而合,无不透露着诗人与画家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再如,不同时期对山水的描绘总有不同的意境和面貌,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让学生从古诗意境入手,体会山水画的意境。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与古代的山水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将画与诗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在美术鉴赏中引入音乐。音乐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不仅能活跃美术教学的氛围,推动美术鉴赏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更好地渲染人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四、开展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时代美术类别丰富多彩,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应呈现多样性。适时采用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能让学生及时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增强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当然,这里的评价笔者建议多为良性评价,因为初中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敏感时期,别人的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肯定都能让其获得充分的满足感,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和鉴赏热情。与此同时,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等都不一样,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把视角总局限在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应尽可能地走近学生,发现其特有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及肯定,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才能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
上述仅是笔者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学无定师,教无定法”,只要美术鉴赏教学符合新课标理念,能唤起学生的艺术情感,能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是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春瑞.普通初中美术“X合一”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篇9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作为人生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正是他们旅途中最美妙的阶段,含苞待放的花朵因此被露珠滋润。这个时期的他们最爱美,同时也是表现美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当中,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开始初步形成,因而这一时期尤为关键。因此,要加强初中生对“美”的认识要,同时,对艺术的美有正确、恰当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就会偏离正确的航线。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需要的是自己能够树立起一种健康、正确的“美”的观念,这种正确的观念对他们今后所要创造的完美人生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对美都怀有一颗探索之心,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个人的气质突不突出,内涵美尤为重要。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趋奉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如果缺乏外延,美将显得苍白无力。所以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美,用青春的朝气、纯洁的心灵去迎接属于我们最美的风景线。
二、当前初中生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
在当前的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依照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教育大纲走。因而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太过于片面化。难以帮助学生培养其美术鉴赏能力。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课堂当中其教学显示更多趋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美术鉴赏教学工作本身就缺乏趣味性,进而在其教学过程当中难以保障其授课质量,由于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当中提不起兴趣,产生不了激情进而导致美术鉴赏课程难以达到其教学目标。同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美术鉴赏教学工作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为了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家长和学校把教育重心放在文化课上。忽略了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初中生美术鉴赏教学课程当中,由于教师资力量有限,进而在其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充分向课外延伸同时对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学不到什么有实际教学意义的知识。另外由于在当前的美术鉴赏课程当中,教师沿用传统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同时还缺乏一些专业性的鉴赏能力及素质。对于一些专业化的美术鉴赏能力没有充分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欠缺火候,更多的教学内容趋向于专业化,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范围及接受强度,因而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整个美术鉴赏课堂枯燥乏味,沉闷。由此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及美术鉴赏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使得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三、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美术鉴赏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高效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是否带着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课堂中去是完成美术鉴赏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如今的美术鉴赏课堂必须是轻松愉悦的,当前的学生已远不能适应单一、乏味的美术教学。而教师在这种关系中充当引导者,首先,教师要要做到的应该是辞吐文明、幽默风趣、和蔼可掬,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觉得这位老师是可亲可敬进并且能与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谐的氛围,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其次,在欣赏作品时,能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兴趣,再配以与内容接近的音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那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日出印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实物教具,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领悟。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相似的风景画作,来做一对比,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提问、导入、物象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来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
(二)在鉴赏中创新
在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其教学过程不局限于教育大纲中的内容,更多的要求教师向课外拓展。通过某一副具体的画作,不断向课外延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延伸的过程当中,使得初中生加强对不同文化及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提升初中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画作应用范围,类型及模式和风格等一般性的知识,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并将其传导给学生。在授课过程当中广泛地进行比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美术鉴赏中,对于不同画家其艺术风格的鉴赏当中,可以对其不同作品进行鉴赏。例如,莫奈的《睡莲》《鲁昂教堂》《干草堆》等三副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三幅不同作品的欣赏,就能够使得初中生初步感受到印象派追求自然光影变化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自身感受及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了解美术史的概况
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是要了解美术史的概况。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都令世人感到赞叹,画面直观形象的鉴赏、艺术风格特色的鉴赏都应该是教师要采取的手段。例如,每个朝代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能看到同一时期的风采。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与敬畏。比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风格突出,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都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寥寥几笔,便将马奔腾的场面展现我们眼前。在当前的初中生美术鉴赏过程当中,除了进一步加强其鉴赏能力及水平,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外,还要帮助学生增强其美学知识和素养。
篇10
关键词: 初中美术鉴赏 新课改 教学思路
美术鉴赏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它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能陶冶情操,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在当下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不应因循守旧,单一片面。而应以一种创新化、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教师不仅要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自信心。
一、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日益频繁。电脑无疑成为生活中的一个老师。新课改下的美术鉴赏教学,不应像以前那样只依从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教师往往会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达的知识,没有主动地探索和发掘,也无法充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悟与理解。新课改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应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收集、整理与美术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考察活动。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美术鉴赏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不应让学生觉得美术鉴赏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或将其视为一种负担,而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内心充满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觉像是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从而享受学习过程。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因为要激发学生兴趣而只讲那些学生爱听的部分。那样无疑是本末倒置。有一些教师着重讲画家的身家背景及奇闻逸事,而忽略对作品本身的美术鉴赏。这样就把美术鉴赏课变成了美术历史课。把艺术殿堂之旅变成了解析画家私生活的趣事会,这是极不可取的。教师应妥善安排授课内容,把画家的奇闻逸事当做课程讲解中的调味品,而不能当做主食。
三、增强学生自主鉴赏的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垫脚石,没有自信就不会成功。在美术鉴赏教学之中,学生的信心往往来自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注重使用激励教学法,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与答案。所以美术鉴赏也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观点。少数教师墨守成规,盲目地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并促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应给美术作品贴上固定标签,那样会影响和消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反之,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把想法运用于创作中。
四、美术教学的手段应创新化和多元化
美术鉴赏课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仅通过对文字与图片的解说,难免显得有些乏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且学过东西很快就会被忘记。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作的过程与感受,才能让他们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力。
在实际教学之中,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美术作品鉴赏会。学生创作各自作品,并进行展示。指出缺点,发现优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把美术鉴赏运用到实际中,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才华与天赋得以发掘和展现。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统一参观画展,在实物面前进行教学,更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举办书画创作与鉴赏的兴趣小组。如“墨香飘校园”、“人人爱书画”等校园活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兴趣爱好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
再者,可以通过话剧表演或情景再现增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比如在鉴赏素描作品《血衣》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作品里的角色,有扮演拿血衣的妇女的,有扮演的,也有扮演地主与农民的,让学生融入画中角色,寓情于景,通过表演体会画中主旨。
此外,可以开展一些写生活动。不仅可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能使学生的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创作灵感,构建学生对自然与生命感悟,从而创作出有生命意义的、活灵活现的好作品。
五、结语
培养初中生的美术鉴赏力至关重要,美术鉴赏与素质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互相渗透。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多亲近学生、关爱学生,不仅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更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正向教育。此外,教师应重视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和鼓励教育。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健康成长。使他们用眼睛、用心发现美,理解美,在享受美的过程之中获得正确的审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洋.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A].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02).
- 上一篇:社保基金法规
- 下一篇:农村村干部工作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