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改革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一)课程教学内容泛化,体育技能学习淡化
新课标强调“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则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例如,由于对“健康体育”的误导,初中体育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导致在实施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一些不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游戏、劳动等被引进了教学。又如,有些初中体育教师歪曲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将体育课当成了学生休闲玩耍以及释放压力的活动,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等,单纯地追求“快乐”而忽略体育教育的本质。而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发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不断降低,能体现力与美的“危险”体操动作没有了,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耐久跑也没有了,稍有挑战的难度动作几乎全被砍掉了。
(二)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程中提倡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问学生,现在完全成了学生问教师。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放任其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稍有难度的运动,不肯吃苦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也失去了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三)体育科学知识少,缺乏深度
从初中体育课堂的校本中发现,体育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少且缺乏深度。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学习,对体育科学知识了解不深,不知所学体育知识对身心健康到底有何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几乎没有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只在技能动作学习中附带讲一讲,而由于时间的局限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知识蜻蜓点水,非常肤浅。
二、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①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②探究式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垒球游戏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③分层教学法。例如: 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②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③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负荷;高峰期;安排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10-0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的性质是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高峰期。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高峰期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心理负荷。合理的运动负荷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及心理过程来评定,也是教师在体育课中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评价。
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负荷的安排,国外较普遍的做法是把运动负荷最高峰安排在一堂课的前半节,在一节课的后半段要使学生的运动负荷量逐渐下降,到一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心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迎接下面文化课的学习。
而目前在国内许多学校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基本上是在体育准备活动后学生就出现了运动负荷第一高峰,而学生感受到运动负荷的最高峰一般出现在后半节课。对体育课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安排不当,忽视了对运动负荷最高峰的合理安排,以致学生在体育课下课后10分钟内心率还是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造成的后果就是会影响到学生在下一节文化课上,静不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而且影响到了文化课的正常学习,所以要合理安排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量,就要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率都在120次/分以上,就已经基本符合体育运动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这个时候安排运动负荷最高峰,可以使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都能适应,在后半节课再安排一个运动负荷小高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心率逐渐下降时再做3―5分钟整理活动,学生下课时基本能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把运动负荷最高峰安排在教学基本部分的前半段。
这里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最高峰出现后,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有些疲劳和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必须安排一些巩固教材内容或趣味性的体育娱乐性活动,让学生自己调节生理心理上疲乏和厌倦感。例如,在教学初三《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耐力跑和实心球”这节课,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部分,为学生安排进行间徒手操一套,集体慢跑2分钟;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教师可以讲授耐力跑的动作要领和要求后,可安排男学生进行男子1500米跑在7分钟完成,可安排女学生进行女子1000米跑在6分钟完成。跑完后大部分学生的心率达到了180次/分左右,再让全班学生花2分钟的时间集体绕操场走一圈。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巩固投掷实心球的体育教学内容,并且安排学生进行象征性地实心球投掷达标赛,男学生的衡量标准是以7米为铜牌,9米为金牌,女学生的衡量标准是5米为铜牌,7米为金牌。在体育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教师再在下课前安排全体学生再做一些体育整理活动,让绝大部分的心率都能恢复到上课时的水平。
对运动负荷不大的课,例如投掷、垫上运动等,可在课的前半部分安排一些素质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增强。
二、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预防学生身体损伤
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非常需要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但运动量也要适时适量,适应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遇到考试,例如在期末考试前和体育中考后就任意删减体育课时,更不能在体育课中出现运动负荷过大,而损伤学生稚嫩的身心发展,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修养身心,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常见的损伤发性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田径类教学;初中体育教学;传统教学;竞技;健身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提出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后,很多教师感觉到体育课中田径课变得很不好上,简单的教学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不仅让田径课程一度受到学生的冷落,同时也让教师失去信心,而且一些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的体育项目如掷铅球慢慢地淡出了课堂练习。因此,对于田径课程改革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对田径运动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论的探讨,对中学时期的田径类课程教学的内容改革提出了构建设想,并且就田径类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二、传统田径课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教学方法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田径课所面临的困境长期存在,人们把田径运动看成是竞技体育中的一部分,使这种既有健身价值又有发展运动潜力的运动受到极度的限制,使原本让人们充满兴趣的项目变得枯燥。田径运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和力量、耐力和灵敏度。然而传统田径类教学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采用竞技运动传统模式,在教学与学习中容易遇到诸多问题,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田径类课程内容未及时更新,严重缺乏实用性。传统田径课多以跳、跑与投等项目锻炼为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频繁性,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不能正确地理解田径教学,只想敷衍了事,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在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的训练中去,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在教学中还依然存在教师充当主要位置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间达到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将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放在一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能让他们失去了主体性,应该让他们学好技术动作,让他们学会自主创新。
三、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策略
第一,要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有氧耐力。《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解放思想,要突破完整性、技术性、系统性的约束,试着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方式。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技术性的运用。要知道学生并没有运动员那样的运动方法和能力,所以不能要求学生对技术细节的精确掌握。对于准确传授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不能用非常专业的技术要求教学生,不能过度要求技术的细节,要学会发展基本技能。
第二,对竞技内容进行生活化、趣味化的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方式,竞技运动是人类运动文化的结晶,竞技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把竞技内容改变成学生喜欢并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强化教育观念并且提高对学生田径课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的认识。
第三,将健身与竞技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田径类教学内容,合理整合田径教学新资源。在田径类教学中,应将健身与竞技予以合理结合,实现田径类教学对学生健康与生活所具有的双层教育目的。对传统田径类教学内容加以改善,可对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予以有效激发,并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整合田径教学新资源,实现全民健身理念,从而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形式,并促使田径类教学更为系统化,真正实现健身与竞技有效结合。
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体育中田径类教学应对传统技术性教学理念加以扭转,坚持促进学生健康原则,对传统以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并将健身与竞技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鼓励体育教师勇于改革与创新,促使初中体育田径类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且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字】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差异性发展的关系,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已经实行新课标,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如此被轻视的地位。
2、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学校对这块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还有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也造成了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3,学生个体差异性未被重视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都是依据基本理念来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想象依旧存在,统一讲授授课内容,让学生统一接受课堂知识,体育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进行选项教学的学校来讲,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4、应对新课改中的困难准备不足
新课改实验初期,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凭着一股热情和积极性,对传统教学进行宣战。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由于对课程改革的难度估计不足,产生了许多困惑。对课程改革需要中学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力感到不能接受,面对着每周十多节甚至更多课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产生了隐性抵制,即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轻车熟路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创新与探索的空间不多。
三、提高初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1、认清体育课的角色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2、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身、健心、适应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3、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方面要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的指导思想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片面做法。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教学器材,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所购置的器材进行管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实现预期的。
4、精选教学内容
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且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把体育课的根本一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否则我们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5、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
篇5
一、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及要求,灵活运用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材及教学大纲,对初中不同的学年段规定了阶梯式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往往依据教材进行分段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化与改革。对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标准与要求:1.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2.学生的运动形式活泼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具有健身性,科学性及知识性的特点。4.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体质,5.增进学生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简单易行。
这些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更加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灵活的教学。对此,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指导思想进行体育教学。在教材教法多样性的原则上,大胆尝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程项目上,可以改变传统的定式教学形式,而采取自选项目上课。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初中学生中,男生比较喜欢具有对抗性的足球、篮球等项目。而女生比较喜欢跳绳、健美操等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喜爱的项目,给学生自己充分的选择空间。
其次,选择内容要有趣味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在注意到兴趣问题,但没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这样可能有一些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当然,这不是说竞技性相对不强的田径项目,我们就不选择它们作为教学内容,而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教“活”。选择一些与课内容相适合的游戏、创设一些情境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
二、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本人在进行教案编写的时候,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然后到上课时,就按照教案编写的过程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便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又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何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会一、二项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义务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因为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锻炼,才能更快地形成动力定型,促进身体锻炼动机的产生,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成为现代人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自主设置障碍,自定游戏规则,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其次,要抓住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能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也使学生能对体育课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好体育作业
现在的体育作业,几乎都局限于身体训练,从作业的内容看比较单一,诸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而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形成了独立和封闭的现象,从作业的目的看比较过于功利,作业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服务,而没有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作业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根据一定阶段的学习内容来不断调整体育作业的内容。体育作业的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身意识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随时给予帮助。在家时父母可以帮助,也可以成立学生小组互相帮助,也可以开通教师的咨询电话,让有疑问的学生随时可以在帮助下完成体育作业。
五、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不论在观点上,还是在层面上,都提出了不少新的具有跨越意义的思想,体育教师在落实起来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应引导体育教师“激情投入、认真实践、冷静思考、总结提高”,一定要保护和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而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要片面地认为体育课“乱”“散”就是“放羊”,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不利于课改实施。而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高,学校的体育水平就高,从而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认识也是极端和片面的,应当转变这种观念。
篇6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内容 新特点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多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改进。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新课标对教学体育的要求出发,教师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一)以大课程观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摒弃了原有的教学传统,不再拘泥按运动类型进行教学安排,反之将内容体系重新构建,将体育学习的范围不断拓宽。初中体育教学具有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更注重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变革达到了大课程观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健康”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
(二)使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与指导性的特点
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初中体育教师普遍陷入迷茫的境地,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并没有给教师以明确的指示,这就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问题,虽然给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余地,但是使习惯按照大纲进行授课的教师对教学充满困惑。因此,新教学内容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求,具有更高的指导性的同时保证了教师选择的灵活性。
(三)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智慧
体育教学新内容对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将体育教材的文字转化成实践活动的操作者。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实践智慧。新课程标准给学校及体育教师列出了很多教学的项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明确选择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及意义,能否真正使学生受益。
二、体育教学内容新特点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1.实效性
从体育教学的本质看,其教学内容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因此,体育课程内容一定要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时,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在上课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科学性
体育教学新的内容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之处,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独特的发展特点,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做到保障教育内容的安全可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受益者。
(二)方法
1.从现有的教学内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发现其中存在的老旧内容及时地予以取缔,从而发现现阶段教学内容的问题所在。例如跳高项目,教材中将跳高定位在竞技化体育上,教授学生跨越式、背越式等高难度的动作。从实际情况讲,跳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性质只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基本体能训练,但是教材的要求已将超出初中生普遍能接受的水准。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在进行新一轮的选择时,应该多纳入符合学生情况、能够其实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现存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大部分都源于竞技体育,但是进行竞技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学生得到身心发展,而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就要对现有的竞技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要摒弃竞技体育中对成绩过于追求的这一弊端,发扬竞技体育对学生的鼓励精神,充分展现竞技体育的本质。
3.在内容选择上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向学生的生活贴近。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三、结语
体育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内容与综合效应相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在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也要深思熟虑,这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是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对其价值与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心理健康发展,更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全面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因此,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现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家长、学生过多的关注文化课成绩的好坏,反而忽略了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同时,随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应当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转变现今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初中体育的教育教学,这样更好地加强了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1.从教学观念方面来看,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初中体育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体育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的完善与发展,并未真正做到“健康至上”的理念。
2.从教学模式方面来看,我们发现初中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在单纯的技能教育中,教师潜移默化的思想便是“讲述―演示―训练”,这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同时教师也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让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从教学评价方面来看,尽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在推行,但是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自身努力,仅仅重视教学结果以及体育成绩,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努力。这样的单一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本体,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教学的主体,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只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
4.从教学设施方面来看,随着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的改革。现如今,初中体育场地无论是修葺还是运动器材的购买或者是体育设施的完善都还需进一步地加强。由于各种经费的缺失,场地与器材都无法得到改善,甚至连学生喜欢的运动都无法得到实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中体育教学解决对策
针对如今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学校以及教师务必重视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从以人为本,转变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来更好更快地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1.以人为本。首先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生活,重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基础建设,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2.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是改变固有思维,发展新思维。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改革,在教学中精炼规则、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以及娱乐化,通过借助其他外部工具来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运用寻常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深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构建师生共同评价体系。在新课程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应该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评价不仅仅是考虑现有成就,还应该注重其潜在的有利价值。因此,改变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在评价体系中,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互相评价,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
4.加强师资素质建设。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务必提升自我价值,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发展方向及其最新成果,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涉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区域的知识,多角度地看待学校体育教学,深入了解“健康运动”的重要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初中生,在面临中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改变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已经成为了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根据上述的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从而达到新课程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顾锦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4).
篇8
一、忽视初中体育教学
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与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运动场地往往不能满足开展正常体育教学的需要。这一问题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学校的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人员拥挤,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同时体育器材损坏量大,器材缺乏陷入恶性循环。体育器材、场地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给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极大困难。
另外,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对新课程标准予以重视。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更换,这是现实,但对于课程改革不能这样简单地理解。因为,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学习方式的改变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变化,它是一个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课程改革理解成为教科书或教师用书的替换,则将影响到课程实验的整体质量。中学提供了教师用书和教科书,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从整体上来讲基本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指导性较强的参考用书,但新的教师用书也是尝试性的,不可能不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在课程实验中持科研的态度进行使用。新的教师用书在教材呈现、学与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是面目一新的,在使用中要将其内容作为范例进行参考,可以引用,也可以改造使用,或自己按学习的目标选择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活动方式。
最后,过去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学生是学习的客体,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现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主体不是表面上的主体、形式化的主体,而是主人化、实实在在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其次要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追求,是一切教学活动、手段、方法运用的前提。我们不能舍弃根本而追求形式化的东西。我们要将有效教学,要把新的理念融入有效教学策略中,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既学到东西,又学得高兴,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体育教学。体育教育应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学校、老师应加强与家长、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健康体育的理念,提高社会各界的体育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也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体育课内涵,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体育兴趣、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理论的培训、进修、参观学习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使教师将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体育技能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适当地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以适应教学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善于创新教学方法,一改以往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增强体育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三、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要彻底改变放羊式的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创新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以改变当前死板、无生机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加大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好体育课。如做体育游戏,用做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尽情地投入体育教学中;按性别、身高等进行分组分别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的各项技术训练;同时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活动项日,比如山区的初中可以根据当地地形,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爬山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也可以充分利用课间操丰富体育教学,提倡初中课间操应适当加入眼保健操、健美操、韵律操等项目,以改变课间操项目单一的局面。还应加大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检查,避免初中体育教学流于形式。
鼓励体育教师提高学历,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完成,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都离不开广大体育教师。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改革措施的落实者,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要有效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都要靠教师来实现。同时,教师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正确领会与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对基层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体育组定期召开组内研讨会,互帮互助,共同交流经验,发挥每位体育教师的优势,弥补不足。
四、结语
篇9
摘 要:对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予以创新,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放松身心,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开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初中体育开展创新性教学,需要在解决初中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思维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初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教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承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创新教育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层面,而是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是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由于现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高中时期,学习压力都非常大,为此,通过体育课程的锻炼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课要求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试教育影响,忽视学生体育锻炼
由于我国教育机制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高低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基本上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方面,忽视体育锻炼,从而导致各种不应该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毛病得以发生,同时,学校也不重视学生的体育课程的开展,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锻炼,导致体育课的设置毫无意义。
2.教学方法落后,不重视体育锻炼
在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对体育课程的管理也有所疏忽,不仅不注重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更有甚者学生可以在体育课程的进行中返回教室学习,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健康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创新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物质水平上升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国民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无论是已经在工作的成年人还是正在学习的学生,体育锻炼的缺乏造成各种身体问题的现象是越来越严峻。因此,对于青少年而言,加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应对升学考试,锻炼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有利于缓解学生压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假如坚持使用并且一尘不变的话,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此,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释放心理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且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创新的措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初中阶段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此,本文针对如何对初中体育进行创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重视体育教学,创新教学内容
创新初中体育教学,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教师要重视体育课程良好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明确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拥有清晰的思维更好地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其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同时也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性别、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措施,以此促进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
2.创新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及时调整
新课标理念下,一直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创新初中体育教学也需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以此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教师在所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可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项目的比拼,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程上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所采取的措施,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管理,动员每一位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新初中体育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帮助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日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2000(3).
篇10
对此,我们认为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理念,大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协调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才能成功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一、PBL教学理念阐述
PBL(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首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使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讨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把训练和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训练和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既尊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以问题的创设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此外,PBL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都有显著作用。因而一经提出后被推广到全球许多国家的多种学科教学改革和实践中。
毋庸置疑,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只有在实践中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落俗窠,才能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PBL教学理念所具备的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课程理念认知、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目前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存在的误区
1.课程理念理解的片面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出台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名称变化所传递的实质意义是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身体认知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位、多层次健康关注的现象。《新课标》着重强调的“以学生为本”理念则要求体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差异,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和未来社会生存适应打下良好身心基础。
但是,由于理解的片面性,部分学校将“体育与健康课”看作是“体育课”加“健康课”,随意性、程式化地加强健康知识教学,减少学生身体练习时间;将“以学生为本”解读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观意愿为根本,忽略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这种片面地理解和解读浪费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多项资源,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增强。
2.教学内容设置的指向性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为了“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现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和品质,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体育中考这一举措,旨在以考试的形式保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增强学生体质。但是,应试本意的积极导向常常在实际中异化为单调的行政指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功利化。
许多学校为了达到所谓的“达标率”,一味重视学生应试项目的运动成绩,教师指导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应试项目。如此难免会让课堂教学的整体容量变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体质、运动参与积极性很难得到关注,教学效果堪忧。
3.课堂评价标准的随意性
“以学生为本”的提出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个性发展,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合格完整的社会人给予他们必备人文关怀。如今,许多学校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来增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评价环节采用“学生自主、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的形式。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过于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多着眼于课堂纪律的遵守和学习积极性上,忽视了实际的体育锻炼效果;学生给予教师的评价多着眼在教学态度的好坏和动作技能高低上,忽略了教学能力与实效。随意性的评价标准当然不能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PBL教学理念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1.双向共识的课程理念认知
对《新课标》课程理念认知产生偏差的根源性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健康”和“自我参与”等问题的认知沟通。我们时时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在解读课程理念时却从未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感受。“体育与健康课”分明是要强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但运动量的减少却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学生为本”分明是强调学生的主动体育参与,但无原则地放任使选项教学陷入了难以把握的困境。所以,学生喜欢体育,但讨厌体育课;学生愿意运动,但不愿意参加课堂体育运动。
PBL教学模式下,要求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构建选项课程时要及时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他们进行沟通。简而言之就是主导者要和学生共同协作来明白和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体育锻炼?什么是体育和健康?“以学生为本”的体育选项课程构建目的是什么?学校、教师、学生分别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当这些问题被理解并解答了,主导者和主体者就能在双向共识下达成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初中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得以夯实。
2.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设置
在没有沟通和共识的情况下,根据教学主导者单方面的意愿的话,教学内容的重心会放在提高应试“达标率”,保障体育课的安全性,保持课堂教学的易操作性等方面。而当过多考虑到主体者的学生需求时,学生则偏向由兴趣出发,选择趣味性强或简单易练习的项目作为活动内容。经常能听到教师在反映体育课难上、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同时,学生在抱怨体育课乏味、单调。然而,初中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事实和初中体育中考的压力让师生双方似乎只能在这样“两败俱伤”的境地下苦苦支撑。
依靠“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口号来实现体育高效课堂当然不可能。PBL教学理念将“训练和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举措可以通过细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与解答来让学生理解全部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对于体质锻炼、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在足够沟通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安排做到多元兼顾,决不单纯依应试指向教学,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提高教学实效。
3.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简单的能力评判或是工作量、参与度的衡量,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和效能的真实情况。另外,对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及自我认识的能力。但是,以前我们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
在PBL教学理念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形式,而会在师生双向的理解与沟通中达成一个以体质提高、项目掌握和体育文化认知传承为一体的客观性、科学性、人文性并存的评价标准,引导作为教学参与者的主导者与主体者相互尊重和关注,根据学校、师资、外部设施和学生个体素质等多种元素的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教学评价的维度,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不断推进教学评价的效度。可见,立足PBL教学理念,初中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将极大提高。
四、结论
- 上一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
- 下一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