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也成为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职业学校发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久,而针对体育教育的研究就更是少之又少,职业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模式或沿用专科体育教育模式或套用本科体育教育的模式,没有一套具有针对性、弹性。增加健身、健康教材的内容、使竞技体育教材内容大众化、实用化、生活化,同时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又使学生掌握适度闲暇体育的生活方式、体育的手段与方法。十足、健康而据职业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职业徐晓的体育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整齐划一的,要么是开设普通体育课,要么开设专项体育课,形式单一。有的甚至与中学体育教育类同,学生普遍缺乏上体育课的兴趣。原因就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一接受知识”的单向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能够产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兴趣。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原则
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呆板,所以现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亟待创新,教师对于体育课不论是内容、任务、教学目标都需要推陈出新,培养学生敢想、敢疑、敢说的良好个性。这就需要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教学模式的创新都不能脱离一般教学模式的的基本原则。第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需要遵守层次性原则,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建立不同的创新式的教学内容黑人途经,教材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等等的个体差异进行创新;第二,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注重启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要运用启发教育的形式(如:语言、示范、表情、手势)等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只有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创新要遵循示范性原则。也就是以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知识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捕捉到学生创新思维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学。
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型体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突突破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从体育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的根本改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是十分关键,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创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既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体育 教学模式
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迫切需求, 促使体育教学变得更为重要。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要重视心理辅导,还要注重身体健康, 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方面要更加重视,学校体育课要强调尊重老师,还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也应慎重考虑, 让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 促进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且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的要求和兴趣出发。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改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所以,教师要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完全掌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要重视并及时改进。
1.1 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讲解后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无疑忽视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 而教师只重视对技能方法的传授,对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以灌输型为主, 小学生对于体育也就只能是被动接受。这样就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特长,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就会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1.2 教学思想落后
对于新课改, 很多教师还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在精神, 教学思想还停留在技能知识的传授层面上,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学科成绩, 对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个性方面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 小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而体育不是必考的科目, 很多学校就会减少体育课的课时, 这些都不符合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3 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不科学
教学考核的主要评判者是教师, 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判定也基本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而且经常被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十分单一,对学生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没有仔细地分析,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努力也比较忽视,只是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和标准对小学生进行判定, 这种模式无法对小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 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1.4 教学内容乏味
教师或学校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都不够重视, 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要求来要求小学生的体育学习, 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 在课堂上进行百米赛跑、八百米跑或接力赛等项目,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则采取放羊式教学, 让男同学随便踢足球或打篮球, 而让女学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 形成了小学体育课上学生们自由活动,教师观看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逐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2.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规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评价渗入到课堂的所有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思考和创造, 发挥自身的潜力。
2.2 加强道德品质培养
体育学科属于行动教育范畴,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是很重要的, 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要兼顾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教师可以举行各班级之间拔河、赛跑等活动,学生既能享受比赛的乐趣,还能对比赛精神、道德和规则进行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就很容易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规则、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很有作用的。
2.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一阶段养成不好的习惯,那么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以后纠正起来也比较困难,例如:坐姿不正确对学生发育不利, 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视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任何不良行为。可以组织学生做体操活动,加强学生良好习惯行为的培养,提高克服困难的精神。
2.4 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对于以后体育的发展十分重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首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无论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方法方面, 都要把小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例如在滚翻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在正式讲授滚翻方法前,先教小学生简单的前滚翻坐撑,然后双手支撑坐垫,逐渐完成滚翻动作。将滚翻动作进行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轻松学会滚翻动作。
2.5 转移教学重点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转移到小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 这不仅是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这对小学体育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指导小学生不断增强体质, 还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将教和学完美结合, 让小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而且生性好动,尤其是小学生容易喜新厌旧,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目前新课改的前提下, 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一定的改善, 并且在新课改中对教学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性作用。教师要抓住新课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体育课,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也就真正实现了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冰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112.
篇3
摘 要 中小学开展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让身体更加灵活、协调,更好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小学体育课是通过对学生的身心活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的情况下,增强了学生的体能,锻炼了身体,以达到体育课的最终目的。在小学里,全都是一些儿童,他们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要是在学校里每天只有课程给他们上,难免会无聊。有了体育课之后,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和小伙伴愉快的玩耍,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以便更好地成长。现在,各个小学中学都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翻新,这提高了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水品与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模式 创新
一、引言
现在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加强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追求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全面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课上,老师们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与正确的锻炼方法,让那些小学生们在老师的监管下,安全而又健康的锻炼。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才能。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喜欢什么善于什么,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长,又增强了小学生的体质。现在,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自主型”体育教学,在课堂上多是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锻炼。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既是一个个体,也是组成集体的一员,要懂得合作,相互依赖,单单只是靠自己一个人来完成体育课上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懂得了合作的意义,在相互合作中增进你我之间的友谊,增强小学生的体能,茁壮成长。
二、如今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现在小学的体育课内容在趋于丰富化,对不同的运动项目,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用不同的锻炼器材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课中的每一个项目。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多采用游戏的模式来教学,因为小孩子多动喜欢玩。对于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学生,就着重于培养其运动能力的模式来教学。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已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求学心理慢慢出现,这时候就要把握好机会,发展他们的特长,对其进行培养。在体育课上,也会有师生互动的模式教学,老师们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锻炼与游戏,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与老师同学和平相处。同时,他们会感觉到老师的友好亲切,好相处,而不是像课堂上那样,严肃紧张。
三、从各个方面来吸引小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体育感兴趣了,小学生们才会更加享受体育课。现今,有的小学生不是那么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体育课太单调,要么是学着做操,要么是跟着老师跑步。这样的体育课缺乏个性化,缺少学生对它的热情,会让他们觉得一学期的体育课就是为了期末的考试。现在,小学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改了,改得更自由化、娱乐化。小学生们可以在体育课上训练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且他们的运动项目也有了更多的选择。(1)在小学体育课上要注意男生女生的不同,女生比较文静害羞,而男生就比较调皮喜欢到处蹦蹦跳跳。在体育课上,女生就可以进行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体育项目。这样不仅锻炼了女生的柔韧性、身体协调性,又增进了女生之间的友谊,也让她们更加喜欢上体育课。至于男生,就要多进行一些田径比赛,比如50米跑、调高、跳远等,这样他们的体能就会得到锻炼。(2)上课上久了其实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些小孩子,定力也都不那么强。这时候来一堂体育课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可以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施展施展筋骨。体育老师多会让学生们先慢跑几圈热热身,然后就开始锻炼他们的柔韧度,拉伸筋骨。同样的,也会锻炼他们的弹跳能力。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锻炼弹跳能力,能有助于他们长高。关于训练弹跳能力这方面的游戏有很多,比如袋鼠跳、原地跳、高抬腿、跳远、跳绳等。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袋鼠跳和跳绳,因为两个项目更具有娱乐性,大家可以一起玩耍。弹跳能力是要经常训练培养的,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所以,学校就在体育课上多增加了一些可供训练的工具。(3)其实并不是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锻炼弹跳能力、臂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在教室里,上完课之后学生在书桌上可以扳手腕,借此锻炼手臂力量;摸门的顶部,就锻炼了学生的弹跳能力,经常锻炼弹跳能力自然而然就加强了;单脚跳,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这些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每天都可以练习,但是切记小学生一定不能过量,否则适得其反。
四、结束语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健康和体育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次,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培养了老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不再那么惧怕老师,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团结友爱、自信勇敢的精神。促进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了他们的体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好像浇了水的幼苗,生长得更加旺盛,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惠秋丽.体育教改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分析[J].湖南农机.2013(03).
篇4
摘 要 本文对教学模式的涵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围绕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比较经典的两种教学模式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对新型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单位的顺利实施在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意识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也随之出现,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新型教学模式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都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同时这些方面也正是新课标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文章对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根据某一特定教学指导思想所制定出来的教学规范与策略,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教学模式的以下几个特点:概念性、结构性、可操作性等几大特点,即教学模式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组成结构以及科学的可操作性。
二、几种常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学在我们学校体育中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主体性教学就是通过对新课标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进行研究探索得来。
主体性教学旨在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自由、主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一相对自由的体育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突出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使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从长远来看,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体育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阶段,而小学体育是整个学校体育阶段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主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外,也要向学生适当的传授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主体性教学模式相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所特有的一些优势,如: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因个体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给其制定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而这些要求和标准一定是要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也保护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快乐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快乐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内掌握课程内容和目标,使他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运动和学习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给予学生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成就感,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必须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晓之以情,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引导进行健全人格和身体上的教育。
快乐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以下对比较经典的几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如:角色互换,教师可以在前一堂课结束时,向学生说明下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做足准备工作,学生拥有自主分组、自己设定训练规则、自己设计相关课堂活动等自,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与机会,教师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也可以对学生的兴趣以及想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当然,所谓的角色互换并不是将教学过程一味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因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对某些事物也会存在着很多认知误区,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起到一个主导作用,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行为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另外,教师可一改传统教育体系中施教者一脸严肃表情的形象,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要尽量形象生动,这样才能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限的体育课时中去,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更有利于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枯燥的训练和单一的教材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元凶,如果,体育课总是无休止的练习,这样只会慢慢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一点点消耗掉,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那么将会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厌倦甚至抗拒的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搭配教学器材、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情境教学法融入教学过程中,赋予固定的教学内容以新的情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体育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并且从内心真正爱上体育运动,为提高学生体质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
[2] 毛振明.对十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0(05).
篇5
1.1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全面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但很多学校的教学改革只是表面形式,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学校教师目前还没有完全理解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尤其是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学校认为体育课程是“豆芽课,副科”,教学质量并不做要求,教学改革步伐缓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单向直线型的知识传导,很多教师仍然以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自然下降。
1.2教师模式单一化
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都由体育教育专业出身,这些教师一直都接受高单一的体育竞技训练,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效仿自己体育训练以及学习时候的竞技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过于强调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以及体育动作的示范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极大的扼杀了小学生乐于思考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正处于智力、身体发育成长的大好时机,科学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勇敢、积极向上等优良的品质。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逐渐局限化,仅仅限制在教师所教的体育内容中,学习能力无法提高。
2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与手段
2.1创新体育教学理念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育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身要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做到知识不断更新,打开教学视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与其他同类型的学校教师多进行横向交流、沟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取之所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每一堂体育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的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色扮演体会情境是情境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或者扮演情境中的某一个角色,让学生带着角色转换渗入自己的情感,真切的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情境常用的载体可以是故事、寓言或通话,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比较强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故事形式,给学生最大的心理刺激,产生较大的角色效应。比如在练习立定跳远过程中,教师采用“青蛙跳”的形式,教学中需要突出双脚起跳、落地以及肢体协调用力的特点,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又比如在传授快速跑的内容时,传统的教学形式仅仅是跑动练习,不仅教学难度较大,且训练过程非常枯燥,教师可以以“鸡毛信”为主题设计情境,充分激发小学生想要当小英雄的想法,使学生内心有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坚持走下来。
2.3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主要包括兴趣分组以及性格分组两种,主要目的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兴趣分组主要是将学生兴趣类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成各教学小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教材感兴趣的地方也有所差异,为了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可以自行制作一个学生兴趣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某种运动项目相同或者运动项目类同的学生分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建立学中玩,玩中学的欢乐课堂氛围。性格分组是主要是将学生分成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进行分组,一般而言,外向型学生活泼开朗,身体素质较好,反应能力较快,运动水平以及能力相对较高;为内向型学生恰好相反,性格内敛、孤僻,体育素质较差,反应能力较慢,运动能力低下。因此性格不同学生的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量需求有很大区别。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性格分组,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2.4变换教学法
变换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如在训练速度时,教师可以进行追逐跑、高抬腿跑、一级一级跑台阶、变速跑、下坡跳以及计时跑等多种训练方式;又比如训练走步练习的内容较枯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前脚掌着地走、两臂加动作走以及拍手走或者在听音乐的氛围下行走等各种形式,每一次都变换不同的训练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重复式训练,且每一次训练都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2.5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利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组合形式给学生展示各型各色的形象、生动的材料,给学生视觉、听觉上带来最大的感观刺激,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易于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体育运动动作要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前滚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演示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分解示范动作,包括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背臀、肩和后脑触垫,抱小腿蹲撑起立等一系列动作,同时应在每一个分解动作下配上相应的讲解文字。重复的演示给学生观看,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一副完整的技术动作图,有利于学生的练习。
3结语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游戏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学校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科目,其中篮球教学的游戏模式所具有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篮球运动是一项要求团队配合的体育项目,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持球、控球、传球、投篮等篮球技巧,也要让学生了解团队之间该如何配合。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动作,内容较为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游戏教学模式应用于篮球教学中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其趣味性较强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课堂中,便于教师进行授课。
一、小学体育篮球游戏模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篮球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团队运动,在进行篮球比赛时,双方各需准备5人的团队搭配针对性战术,形成彼此间默契传球、进攻投篮得分、积极防守、良性竞争的运动模式。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篮球训练时,队员通过彼此相互配合与信任,逐渐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团队之间互帮互助,才能获得比赛胜利。
(二)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球星的比赛集锦视频,并询问学生心目中有没有崇拜喜爱的球星,通过对篮球明星事迹的讲述,勾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解“麦迪时刻”时,教师结合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介绍麦迪如何在最后几分钟里力挽狂澜,最终逆转了比赛局面,进而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二、小学体育篮球游戏模式教学的应用
(一)进行分级化游戏教学
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体能相对较弱,其教学重心应该以熟悉球感为主,准备的游戏也要简单一些,以篮球作为活动器械,欢快的音乐为辅助,设定类似于“击鼓传花”的规则,传球过程中球不能落地,由教师控制音乐,惩罚就是原地做几个蹲起,在紧张欢快的节奏里反复进行传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球感,也能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面对高年级学生授课时,教师重心以篮球技巧的掌握为主,如运球、变向过人、上篮等。高年级的学生体力较强,在制定规则且确保安全以后,可考虑5~10分钟的团队竞技模式,通过在实践中学习简单的篮球技巧。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创建阶段化篮球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沉浸在体育的竞技魅力中。
(二)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要和学生的实际受教情况相结合,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对篮球游戏教学的创编要能体现出娱乐性以及层次性等特征,在小学六年中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提高篮球技能,强健体魄。
(三)小学篮球教学中游戏教学流程规划
小学篮球教学中的游戏教学大致为三个阶段:课堂中基础知识的应用、篮球技巧方面的应用和篮球游戏在结束部分时的应用。在课程开始时,篮球教学都要做预热准备运动,加入游戏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利于开场的同时能避免运动造成的损伤。在篮球技巧方面的应用中,多以基础技巧的强化为中心,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运球接力的游戏方式,强化基本技巧,在热闹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后续课程内容教学做铺垫。在篮球游戏结束部分时,教师要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对游戏过程中运球、投篮、抢断等篮球技巧进行分解,使原本较为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游戏中的细节。这样做讲解,学生爱听、爱学,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得到肯定,并在一次次肯定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小学体育篮球游戏模式教学法
(一)教学内容以趣味性为主
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大多为预习课间操,剩下的时间以自由活动为主。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游戏趣味性为主。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自身约束能力较弱。通过游戏教学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放松心情;另一方面,教师制定好合理的游戏规则,在规则内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提高学生的自制力。
(二)围绕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结合游戏教学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性格、爱好以及体能差异都间接影响教学效果。男生多数偏向挑战性的体育游戏,女生则相反,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要以此为注重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调整,设计一些相对适宜的游戏活动,减少因为游戏强度安排不合理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对小学生来讲,篮球游戏教学模式既具有吸引力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到实用的篮球技巧,但教师也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所以,课程内的游戏环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篮球游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及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重大,并且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全能运动的篮球项目,加入趣味性极强的游戏教学元素,更能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助推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康,冯亚宁.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引入游戏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9).
[2]陈金龙.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篮球课程教学的研究[J].学苑教育,2020(18).
篇7
>> 小学体育教学探微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 浅谈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 浅析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探新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尝试 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探索 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探微 小学美术游戏教学类型探微 基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中学体育理论探讨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课堂游戏教学模式实践探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模式的创编与应用 如何构建欢乐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田径教学中体育游戏模式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探微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探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持一颗活泼向上的心态,能够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来培养小学生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所以游戏化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游戏也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及手段来进行教学,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探析,期望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并为此推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化教学模式 体育游戏
0 引言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主要是由计划、目的性的来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促使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学习和练习相关的体育技能,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发展[1] 。由于小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抑制力微弱偏弱,同时小学生的自制、自控的能力也比较差,而体育的教学活动又是设置在室外,所以通常小学体育课上,小学生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条件干扰,经不住诱惑,很难集中注意力到体育的学习当中。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学生们被动的接受学习,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强调的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手段,促进学生合作,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为目的,从而提高其积极主动性,这对于小学生往后的成长来说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特点概述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娱乐性特点,体育游戏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各种需求,这种充满娱乐性的体育教学方式,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改往日的那种重复和单调的训练教学,以极富于娱乐性的游戏内容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及效果都有所提高,也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2)目的性特点,体育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增强学生身体机能,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灌输爱国教育思想以及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2] 。(3)竞争性特点,在体育游戏化教学当中,通常都是制定一个胜负的竞争方式,而且评价游戏胜负的标准就是学生在任务过程当中完成任务的数量、速度以及质量等,同时在实施体力竞争的同时,还要需实施智力方面的竞争,因此最终的胜利者就是学生智力和体力的结合。由此可见体育游戏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4)普及性特点,在体育游戏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所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综合各项身体活动机能,而且不论是哪一种的体育活动,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游戏,这些游戏通常简单易行,而且在规则方面也比较容易掌握,非常适合推广和普及。
2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2.1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体育游戏化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和成长来说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方便体育各项基本训练活动顺利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容易去理解和掌握体育训练当中那些较为基本的技术动作,从而为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及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2)能够有效的满足小学生在生理及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3)能够通过一系列竞争游戏的开展来对学生竞争、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一些特定的规则、要求、内容以及形式等,来培养学生拼搏奋进、诚实自制、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2.2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体育游戏具有锻炼体魄、开发智力、愉悦身心以及陶冶情操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来说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具体可以表现为(1)体育游戏能够挖掘出小学生体育方面的各项基本能力,同时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轻松掌握各项基础性的体育技术动作,并为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通常会有一些相对简单的故事性及戏剧性的情节出现,同时这里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所以非常适合小学生在心理及生理等各方面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体育学习当的兴趣,促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充满的热情[4]。(3)体育游戏的开展通常在形式、内容、要求及规则方面都具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标准,所以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出学生机制果断,遵守纪律等一系列的优良品质,有效的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 构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所要遵循的原则
3.1 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学生才是体育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教师方面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及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相关的活动当中,从而发挥出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创新性以及主动性的特点。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体育相关的基础体育技能和知识,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构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原则,要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是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5]。
3.2 游戏趣味性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由于其思想心智发育得还不成熟,所以很多学生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稳定学习起来缺乏一定的持久性,同时还很容易情绪化的情况出现。所以,小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时,由于这类课程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所以有很多小学生通常都经受不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从而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出现。例如,在进行室外上课时,学生们很容易对于来往路过的人所吸引,像一些来往的商贩等,甚至有的小学生直接哭闹起来。不过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仍然保持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而游戏就最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游戏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训练学习的学习兴趣[6]。如今新课标的内容大都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为目的,所以构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就必须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所构建出来的游戏不仅需要符合学生方面的身心成长健康,同时还应当满足对于新课标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
3.3 教学针对性的原则
新课标改革当中就曾指出需要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遵循不同内容方面的教学规律和要求,同时还应创新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及实效性,积极的调动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积极性[7]。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构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同时可采用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目的性的设计。
3.4 促进学生发展性原则
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常有着两个目标方向的发展情况,一个是学生已经实现了发展目标,能够独立的解决相关的发展问题,另一个是最近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需要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帮助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的问题,主要介乎于学生潜在发展及现有发展之间,这种理论比较抽象,主要是需要教师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来设置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引导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当中找出新的知识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在构建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当中必须遵循发展性的原则,要对学生现有的基础进行考虑,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学生往后的发展空间[8]。
3.5 打造终身体育基础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确立,应当对教学内容做好安排,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并实施相关的教学评价,这就要求将当前的教学活动以及其终身的体育目标两者结合在一起。既要要求其完成该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时要要求其必须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学校方,往后的体育生活提高相应的知识、能力储备。不过,由于新课标的要求是替高校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并养成其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并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当中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逐渐掌握其本身的活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操作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正常实施,首先就需要选取一个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一个比较适合的游戏,同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所选择的游戏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对于所教内容的学习,是否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教学目标来作为教学创设点。必须根据学生与教学方面的需要来选取相应的游戏,从而实现游戏化的体育教学目的。因此就需要对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以游戏的性质来进行分类,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也需要对具体的操作过程进行分解,具体的分解过程如下图所示。
4.1 游戏化教学的引入
游戏化教学引入的成功与否,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正常实施等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游戏化教学当中如何正确的引入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在游戏化的教学当中如何正确引入,首先就需要考虑如何促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及方式进入到游戏的状态当中,并在这种状态当中能够引出课程相关的内容。而教师方面也可以使用一些比较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来进行教学,同时以不同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方面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兴趣[9]。
例如:在二年级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体育教学当中,首先选取双脚跳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双脚跳的技术,所在在设置游戏化教学时,应当创设出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氛围,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游戏化教学的引入目的,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动物party”的小游戏,老师对于这个小游戏的讲解可以利用一种较为诙谐的语言来进行,“同学们,老师决定开个动物party,你们想不想参加呀?”通过这种诙谐的提问方式,学生们通常都会对这个小游戏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抢着说要参加。这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继续引入游戏,可以对学生们提问,“这个游戏是一个双脚跳的游戏,需要双脚的动物参加,有哪些动物是双脚的?”这个问题提出,就会促使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踊跃回答,整个教学的气氛也就开始拔高,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模仿他们所讲出来的动物们进行双脚跳,这样就充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且教师还可以主动的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游戏,从而促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游戏的状态当中。
4.2 游戏化教学的进入
游戏化教学的进入是整个游戏化体育教学开始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来和学生产生交流,从而对学生进行运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在这种欢快的学习氛围当中形成正确的体育动作概念。
例如:在学生开始模仿动物们进行双脚跳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继续保持着思考,可以询问学生那些双脚跳的小动物们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教导学生做出”腿弯、脚蹬、手摆”标准技术动作,同时也给予相应的正确示范,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对于双脚跳的概念产生正确的认识。并为其进行双脚踏树立的了强大的自信心。
4.3 游戏化的体验
游戏化教学当中的体验是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真正开始深入教学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要在学生充分理解运动技术概念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真正的去掌握相关运动的技术知识,同时经过反复的联系和体验,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就需要紧紧抓住技术方面的要领,不时的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当中掌握运动相关的技术[10]。
篇8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主体参与型 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一个个动作,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逐渐被新课程改革所认可,它的特点在于能体现小学生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打破陈规,勇于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小学体育教学由传统听讲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学生能力、学生认知水平和自主程度,选择以启发或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上,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例如,教师在“蹲踞式起跑”过程中,表面上看动作虽简单,但学生做时总是千奇百怪,并且没能实现快速起跑的目标,反而学生自然的起跑速度更适合学生本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避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
二、创设情境,引导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的特殊课程,由体验到认知两者皆密不可分。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而忽略发展学生心理、体能等,更没有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帮助教学。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育教育是发展小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和自身体能的重要课程,因此越来越受重视。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技能知识外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针对小学体育教学,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便显得更加重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教师在讲解“行进间运球”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亲身体验并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体验表达内心的想法,如在行进间如何才能将球运好,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等。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重新定位,突出主体
“一切围绕学生发展,努力实现全面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一切的状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该如何学习,以服务者的角色为学生个体全面、自由地发展而努力,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想法,并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使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教育者身份逐步脱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四、尊重主体,以生为本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加强整合知识、能力和态度,改变传统教学以强调课本知识的教学思路,主张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作为现代教育的促进者,必须革新自身教学观念,改变传统传授者定位。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才是课堂的主体,并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力得到激发,才能在课堂中营造良性互动与知识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自然能主动发展。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引起重视,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体育锻炼与自觉锻炼的意识。
“一切围绕学生发展,努力实现全面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简单来说便是以学生为本,发展则是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应以主体思想教育为主导,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统一设计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其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认知与自主发展的主体观念;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重视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三,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个人独立思考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但我们依然坚信只要足够努力,便能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教学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通常我国高校在开设体育课程的时候,会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设施条件和教学师资力量,量力而行,从开设体育教学课程以来,笔者总结了我国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分层次型”和“俱乐部型”,其中笔者对“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更为关注,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俱乐部型”会经过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最受高校欢迎的一个主要教学模式,因为它具备了新时期、新社会的主要需求。
(一)“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它开始于上个世纪80 年代,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会利用体育健身知识,避免参加活动中受到损伤。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主导作用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将教学模式规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否则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的需求,因此“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创新的元素,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体质,希望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关注的是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练习的持续性和整体性,通过体育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提高了学校体育生活的质量。高校学生多数很喜欢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它的不足在于所需的课外体育器材太多,这样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内容,而且学校为了能够满足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增加资金租赁场地,或是修建体育活动场地,甚至需要聘请更多的体育教师以确保这种教学模式的完成。
(三)“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能力,分析学生的体质差异然后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应用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和选修课中,他开设的前提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而定,满足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为不喜欢上体育课而逃避上课。可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缺点,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导致学生在分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部分科目的课程学生过多,需要开设几个班级,而部分科目的学生过少,如果给他们单开设一个班级,就可能会浪费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况且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因为学生很难全部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就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四)“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把高校体育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体育课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体育选项课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体育选修课开设在大学三、四年级。这种教学模式兼顾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和体育能力的提高,不足的方面是没有将学生的体质区分开来,不能分别开设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安排可能会有反感的心理,甚至是讨厌上体育课,与此同时,学校同样需要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以实现“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
(五)“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符合了一些学校的具体环境和教学目标,它的教学思想强调的是本质规律,根据整体的教学体系作为指导,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别从学生的不同特征着想,例如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特征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不仅能够传授学生必要的体育知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将学生的体能进行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评价和他们的运动能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但是需要高校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否则不能完成这种体育教学模式。
(六)“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笔者相信在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学生,最适合学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时代进步的需求,这种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意义
可以说体育“俱乐部”存在于普通高校中意义非凡。1、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打破了以往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从而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其内涵在于让这个高校的体育有了整体性和连续性,让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这原本是两条平行线开始有了交集,为高校体育教育打开了另一扇大门。2、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中心进行开展,可见其对学生的主体选择非常重视,认为学生选择教学服务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宗旨。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设置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所存在的个性化正是迎合了学生性格特点,让学生的个性能够独立中尽情的展示,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极大的发挥出来。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能够让学校的师资力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形式
如今,普通高校“俱乐部”在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构建形式。根据组织形式的差异划分为以下五种:(1)共同爱好者,它是寻找与之相同爱好的组合。(2)由体育教师个人组织,它是按学生的需求而组建的。(3)由学生团体或社会团体组织,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的团体体育活动。(4)由体育部组织,它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或高水平运动员。(5)由社会单位与个人组织,它是社会根据部分学生的要求,租用学校的场地组建的。如果按照练习形式可以划分为:体育教师自我组织练习、学校指派教师指导和学生组织聘请教师指导。如果按照参与形式可以分为:自愿参加、必须参加和规定参加的三种。
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如何健康快乐也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焦点。目前,体育“俱乐部”在体育经济领域的运作形式也被广泛传播,也已经逐步的进入高校,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样一个模式意味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今后,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霍宁,何茂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09,(05).
[2]覃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6).
篇10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有效策略
现阶段,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高校体育是一门健康学科,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是进行锻炼的重要方法,因此学校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结合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标志,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直接感知成败,最终取得进步。由此可见,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的体育项目的主观体验,而且能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达标制度,从而充分强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内涵和概念体系
1.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内涵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民主的、和谐的、良好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自身责任和分工,进行课堂活动的先进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的方法,能够在合作中互相了解、互相合作、互相沟通,各取所需,优势互补,这样不仅能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环境,有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1.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类型
目前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主要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1)固定分组法,这种方式能够使分组后的学生形成固定的组别,而且保持时间较长,统称为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整理,例如:学生的体能能力、学生的平均体育水平和成绩、学生的关系、学生的性别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分组方法优势在于顺利执行一项体育教学。(2)层级阶段分组法。这种分组模式通常持续的时间较短,在同一项教学内容中使用,这种分组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成绩,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使小组中出现差别,目的是使体育技能水平高的学生积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通过不断交流和合作,增强情趣,这种带动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改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3)灵活随机分组法。这种方案属于阶段小组分组法的一种,其主要是随机分组,这样体现公平的原则,而且每个不同的小组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不会太大,这样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好胜心和凝聚力。(4)全班合作教学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以班级为单位,整体进行教学与合作,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充分交流和沟通,建立一种良性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实力。
1.3小组自主合作模式的教学宗旨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使其逐渐养成合作共赢的好习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的宗旨还表现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深化,增强与同学的情感,培养深厚的友谊和集体意识,从而达到深化提高课程教学成果的目的。
2.目前我国高校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
高校体育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不但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是要求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实际练习,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技能。例如:在学习足球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的足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身角色,通过分成不同球队激发学生好胜心;又如:在排球或者篮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分组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项目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选择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结语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巨大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体魄,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爱好,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高校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三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宗孝.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 上一篇:农业农村工作亮点情况总结
- 下一篇:乡村振兴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