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征

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作业;现状;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传统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主要体现在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上。发展至今,会计电算化已是一门融合了现代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与国外情况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70年代末至今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分为起步、推广应用、普及与提高三个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等各方面,既替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实现了对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使得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升,既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传统的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人员能将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数据的分析和综合上,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高度及深度,为企业提供及时、精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完整的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撑,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应当看到,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市场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或缺陷。作为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将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目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严肃对待,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从近几年我国和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有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将有很大提高,会计软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二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将更加规范。会计软件的功能体系向管理型发展。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成熟;三是为了适应不同规模用户、不同行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我国会计软件更加实用,向多元化发展。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首先,软件易学易用,实施期短;其次,软件品种单一;再次,功能不够完善,较少考虑会计的管理功能。在今后几年中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或提高,商品化会计软件也会更加实用。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高素质核算人员缺乏

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使会计核算作业集中到后台的核算中心统一处理,核算业务范围变大,达到专业核算水平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由会计人员转变的核算人员,由于其在业务处理层面或工作范围的限制,较多的核算人员往往只偏重一方面的业务(如,对公、对私),综合素质不高,在后台大核算的模式下,对各类综合性业务的核算作业容易形成核算空白点。

(二)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

计算机会计核算降低了人工核算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整体的核算效率,但由于集中核算,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需人工核算的工作量还是较大。而传统的核算作业采取交易机构或核算机构为单位的平面核算方式,尚不能依据核算事项风险程度或业务条线进行分类的纵向专业核算,不同业务能力的核算人员核算相同的业务,缺乏专业化分工。在这种核算业务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集中作业模式下,原有的平面核算方式对会计核算、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每个核算员需要掌握和熟悉信用卡、储蓄到信贷业务各经营政策制度,工作难度很大。所以,这种基于分散机构的平面核算方式的核算作业效率非常低下,核算员只忙于完成每天核算作业量指标,容易忽视对核算事项的深度、细致分析,更多地停留在纠错层面。

(三)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

尽管各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已经统一,但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核算人员大多凭借经验和能力,识别和判断核算事项,操作判断尺度不一,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遗漏、疏忽,影响了核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也造成对核算人员的作业质量无法进行合理评价监督,不利于核算责任的认定;再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增加了核算人员岗位轮换的适应时间和工作难度,增加了核算中心支付培训的成本。

(四)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

首先,我国企业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预警方面仍处于原始的数据处理阶段,部分预警模型设置条件单一,易产生海量信息,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或者筛选条件过高,条件组合不合理,漏掉真正的风险事件;其次,预警模型设置风 险覆盖面较窄,尚局限在账务性业务,且没有将各项业务前后关联,缺乏对业务事项的整体监督;最后,部分业务信息缺乏趋势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频率、方向和周期性等缺乏规律的研究,影响了核算系统的风险发现能力。

(五)系统功能发挥不够

会计核算系统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管理决策作用,让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司职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业务运行的状况,跟踪业务发展的动态,发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做出相应的决策。目前,核算工作重点更多地集中在核算作业,偏重于对核算问题的简单反映,面面俱到,但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动因、隐含的风险点、风险源缺乏深度分析,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强化核算监督,提高核算作业效率,以更好地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三、电算会计如何搞好会计核算

(一)通过不同形式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采取实地跟班学习方式,派驻核算人员到基层网点强化学习综合业务系统各项业务操作规程,提高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各种专项检查,抽调核算人员采取实地检查,提高核算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检查水平;三是聘请专业老师传授系统的核算审计专业理论,以切实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四是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核算人员依法监督和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核算工作的需要。

(二)整合核算各方面专业人才,组建核算风险分析专家团队

整合核算人才就是通过了解核算人员情况,了解每位核算员特点,将掌握某一方面业务专业知识,或有丰富经验的核算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组成一个专家团队,避免出现核算空白点。专家团队可以按业务条线、跨层级的研究分析和优化调险预警模型、参数,分析一定时期内操作风险的特点、趋势,指导核算作业,最终达到汇聚核算专家、业务人员的经验和智慧,调整、完善作业流程,持续跟综、优化风险预警模型,不断提升风险揭示能力的目的。

(三)推行分类作业

改变现有平面核算的作业方式,将核算任务管理从按网点分配的单维方式向按业务条线、交易内容、风险等级等因素分配的多维方式转变,将核算任务按内容、按复杂程度划分为多类,实施分类作业。不同业务能力的人员承担不同内容等级的业务。

(四)提高核算质量

通过结合各项业务的制度规定,制定标准化的核算作业手册,明确核算基本步骤、基本审核要点、审核标准、核算方式、风险分析、整改要求等内容,减少核算作业的人为差异,提升整体核算质量。当核算标准建立完善后,我们应以核算标准为依托,建立核算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比如:按照一定量的核算人员合理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岗位,配备质量监督人员,按照核算作业标准的完成情况,逐项对核算人员的作业状况进行质量检验与评价。

(五)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

在我国企业会计业务管理中,数据挖掘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远不及在市场营销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我们应组织专家团队,充分研究并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篇2

网络会计在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共同作用下孕育而生。依托于互联网,网络会计是一种对各种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同时它也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会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无纸化的会计核算工作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为会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网络会计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它使会计信息从单一的统计走向管理,帮助企业加快财务信息的处理步伐,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在区别于传统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下,网络会计还改变了会计信息的载体,更全面及时地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加强了信息的共享与使用性。

(一)核算得更为准确与高效

网络会计的对象不仅仅只局限于企业自身,还将范围扩大到相关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网络会计时代下,货币形态的价值信息已经不足以成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使用类似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售后服务质量等,能够体现出企业竞争能力或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非货币性信息指标。众所周知,计算机最大的特征就是存储量大,网络会计利用这一特点,不断地增添财务报表主表以及附表的信息容量,为使用者提供企业更全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快速的传输功能,降低了手工处理信息的成本,加快了会计人员处理信息的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促使财务工作更统一规范

在传统会计时代下,手工会计记账模式处于主导地位,很多重复登记的工作,导致各种错误不可避免地发生。企业通过会计电算化进行信息核算,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网络会计要求根据会计人员职责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权限与密码,从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处理错误的出现,降低实际操作中对规范标准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有利于企业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与控制,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三)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为了提高经营水平,有效地进行会计管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内部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会计档案管理形式因财务数据的记载形式和保存媒介的改变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变革。在网络条件下,财务的授权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制度与程序软件双重控制取代了单一的传统手工模式下的制度控制,不仅削减了产生差错的可能性,同时在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下,及时对财务软件进行更新,减少财务软件的漏洞,强化系统权限与口令管理的财务软件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安全问题

1.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还要承担由于网络安全所带来的支付安全问题。对任何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能够进行共享和披露,例如企业的成本费用、定价决策等这些信息都属于商业机密。企业部分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与网络会计的开放性和数据的流动性产生了矛盾,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商业机密一旦被竞争对手得到,对企业是沉重的打击。

2.虽然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时代下备受欢迎,电子票据、电子合约、电子财务报告等无纸介质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在支付结算时电子签字或是相关密码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网络会计在辨别真伪上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新的挑战。

3.新时代的经济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经济虽然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发展程度明显不够成熟。一方面病毒的感染与传播、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用户的操作失误等因素,使得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全面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足够的经验,同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加以保护,支付问题日益严重。

(二)档案资料的存档问题

1.财务部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涉及公司的重要数据与资料。网络时代,财务数据开始向电子数据转化,会计信息已经通过纸介质过渡到磁性媒介和电子媒介。新型的存储媒介容易受到温度、磁性或是激烈震荡的影响,其保存的数据资料和传统的纸质数据相比更容易丢失。

2.由于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各不相同,加上各种财务软件的差异,任何一种因素如数据加密方式的不同,都会导致以前的会计信息无法录入网络财务系统,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因此无法找到相关的信息,无法做出下一步的决策。因此,会计数据资料的不完整性和易于失效的风险性值得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四、网络经济条件下改善会计的建议

在网络条件下,安全问题成为财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解决了安全问题,网络财务才会得以更好地推广。

(一)加强对企业网上信息的输入、输出管理

不仅对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所有环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方面的技术,还要对企业所有的联网系统与不联网电脑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对于财务软件开发者而言,在研发软件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数据存储、操作以及传输的安全性,为企业提供精密的数据安全保护。

(二)加强防火墙设置

在独立的网络环境下,防火墙可以在内外部网连接处或是网络安全域之间建立一个访问控制系统,通过对不安全信息的过滤和对外部访问的验证,为企业设置一道关卡,增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三)运用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

在运用加密技术时,建议使用非对称加密,以适合财务管理系统的需要。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密码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在计算机通信中验证对方身份,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网络下的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网络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鼓励会计人员经常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同专家研讨交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及时备份财务硬盘数据

企业应对现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更好地满足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档案的管理需求。企业应至少准备三套软盘隔日备份循环使用,分别放于不同的地方保存,以减少发生意外或是人为错误造成的损失。会计档案保管员应该定期清理备份数据,过期数据的清理应每年进行一次。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会计资料无法及时修复,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