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相关人群;急救知识;技能;考核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指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一般来说,院前急救主要有医师、护士以及司机等主要成员,由此组成的急救小组是急救的核心,而心肺复苏急救更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衡量着急救的水平[1]。同时,院前急救也是急救链中的重要环节,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病时,能否第一时间予以科学救治,是这场生死之战的决胜关键。我国由于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一些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理论和技术操作素质尚属于低水平,普通老百姓也因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年龄层次的不同掌握急救知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次调查研究就是在对相关人群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救互救的效果和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意抽选暨阳社区居民2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居民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例,专科学历30例,高中学历2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平均年龄38.8岁。实验组100例居民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8例,专科学历40例,高中学历2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平均年龄34岁。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 2014年1月10日分别对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的两组人员(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天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午8∶00~11∶00,下午2∶00~4∶00,共12学时。培训内容: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入手,循序渐进:①与急救医疗机构联系的方法(如何拨打120电话);②初级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③创伤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④常见意外伤害如气管异物、溺水、触电、烧烫伤等的急救常识。实验组北苑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逐一进行了考核打分登记,对照组中没有。实验组的人员在2014年5月和9月还进行了一次相同内容的培训考核打分,对照组人员没有参加培训。在2014年12月对两组人群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大测验,大摸底。

1.3结论 实验组人员急救知识测验平均得分81.5分,而对照组人员平均得分60.8分,结果显示:只有对相关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定期进行多次培训考核打分,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并学以致用。

2 分析相关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足的原因

2.1群众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够 有很多群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事,与己无关。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学习急救知识难度大,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救活被救者,而且还有可能承担实施操作带来的后果,因此不愿学,学了也不愿去“救”。

2.2医护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我国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专业、高水准急救医护人员较少,且都是兼职培训的志愿,大部分都在单位一线参加“倒班”,没有建立专门的医护师资人员和队伍。

2.3培训方法和内容有待加强 目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较少涉及如其它中毒、中暑、灾害事故、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等知识,培训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片面。

2.4国家对院前急救事业重视不够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急救人员配备少,抢救设备数量不够,监护型救护车少,经费投入不足,使之应急工作能力跟不上需求,造成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 讨论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 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群众、相关人群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制度化,完善机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关人群院前急救培训和复训制度,并将培训成绩与特殊人群的岗位入职、升职挂钩。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完善的制度对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意义重大[2]。

3.3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器材 依托院校、红十会、急救中心等建立培训基地,添置相关急救教学器材,为落实培训制度提供保障。

3.4建立统一可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3-4]。尝试将复训落实在一些相关人群如:警察、司机、消防人员、老师、救生员、导游等人群。

3.5改进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 完善和修订急救知识培训教材,内容要全面,以便科学、规范地做好培训工作。适当简化培训方法,因人施教,使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增加受训人员学习兴趣,降低培训难度,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6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施救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急救法规,通过法律保护公民拥有急救的权利与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义务参与救护工作。法律还应对急救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给予相应规定。同时将急救法规内容纳入急救知识培训中,增强施救者的法律意识,避免因惧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施救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宗毅,刘风.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321-322.

[2]向英陆洲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篇2

[关键词] 绩效管理;高校建设;教学设备;配置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21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53- 03

0 前 言

自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以来,人才的需求量与日增多,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受到了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据相关调查报告表明: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生源的扩招呈大幅度增长,高校数量和学科的设置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增多,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升。高校在开展生源扩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学生宿舍、教学大楼、多媒体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教学基础的修建,实现了高校的有效教学。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生源的涌入,高校教学设备的修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步伐和需求,教育经费和教学设备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束缚了高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对陕西高校教学资源的配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归纳出目前陕西高在教学资源配置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1 我国高校教学设备配置模式普遍发展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学设备是高等学校开展一切教学行为的基础条件,是提高高校竞争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建设出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则需要从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角度出发,实现高校教学设备的“科学管理、健全完善”的目标。

1.1 从国家角度看高校教学设备配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教育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据调查表明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虽然每年的GDP总值都呈一定的增长的趋势,但是与许多国家相比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比较低,为了缓解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经费短缺,许多高校采取了商业贷款的形式来弥补资金的不足。贷款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然而这一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发展的压力,商业贷款所附加的巨额利息使得许多高校无力偿还贷款金额和利息,也极大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陕西高校中,许多高校同样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危机,教育资金总量的投入不足,因贷款形成的巨额负债,都是影响和阻碍高校进一步发展。

1.2 从高校自身建设角度寻找教学基础资源设备发展的问题

12.1 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高校的相关部门早进行资源配置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布置规划,过度追求现代化、多媒体化的教学设备,脱离了高校的实际情况。同时许多高校的经费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各专业院校间的经费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比如说高校已经建立了面向全校的师生图书馆及自习室,然而各院系还想要建立自己的小型图书馆和自习室,导致了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1.2.2 教学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设备管理体系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建设理论指导,这就导致了我国高等教学基础设备与教学需求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方面高校对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认知和了解存在片面性,高校内部经常会出现资源闲置、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管理制度,教学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得不到落实,教学资源的绩效管理体系还没有运用到实际的部门管理中,高校的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2 陕西高校教学设备配置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的教学设备配置明显的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深入研究和发现我国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中蕴含和隐藏的问题,本文就以陕西各高校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理论成果,对陕西高校的整体教学设备配置做出了综合性的总结,并找出了主要问题所在。

2.1 陕西市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1 教W设备购置的经费不足

在对陕西的本科高校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之后,可以发现陕西各高校间普遍存在着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高校用于教学设备购置的资金十分有限,再加上国家政府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导致高校的教学设备的购置十分紧张,因而各高校要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进而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1.2 教学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陕西高校的教学设备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落后性,许高校只重视对教学设备的建设,而忽视了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导致许多教学设备由于长时间的不修整而造成了教学设备的损坏和浪费。首先是一些高校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设备管理体系,缺乏定期的检查、使用、保管等事宜的记录,容易造成教学设备的流失和损坏,进一步添加了教学设备经费的增加;其次是高校整体教学设备的管理人员技能较低,不能充分管理和维护教学设备的日常运行,目前在陕西高校中,教学设备的管理人员大多由退休教师或者其他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最后是绩效评价体系还未能彻底落实到教学设备管理制度中,在陕西高校现行的教学设备管理体系中,形成了大量重复建设、设备闲置等情况,相关部门不能彻底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和问题,导致许多教学设备因年久失修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2.1.3 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意识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同时也拓展了高校教学设备建设和发展的途径,为了满足日新月异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培养具有高专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和完善相应的科研实验基地和实验室,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然而在实际的高校设备建设和管理中,可以明显的发现高校对建立现代化建设意识不足,尤其是对实验室的建立和实验器材的引进,还存在严重的误区,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导致高校的现代教学设备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科研教学方式。

3 绩效管理视角下加强陕西高校教学设备配置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统一的高校教学设备配置要求

3.1.1 加强国家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

提高高校的教育经费发放标准,明确全国各级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大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监督机制,做到每笔经费都有迹可循,巩固国家政府在高校教育行业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政府资金的有效投入不仅能够解决高校项目资金建设难的问题,还能够缓和商业银行和高校之间的贷款矛盾,切实有效地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目标。

3.1.2 拓展高校教育资金筹措的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来源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教育资金的拨入、高校自身的资金建设以及学生每年所缴纳的各项费用等,然而高校的教学设备配置的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耗资巨大的工程,因此学校要加大社会资本的运作,通过和民间企业的合作,拓展高校资金运转的途径,合理分配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1.3 完善高校拨款和分配制度

我国高校的教育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政府的分配和拨款,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经费的最大化利用,需要突破和创新传统的分配制度,形成以绩效为主的分配模式。同时在我国建立了地方和中央合作的带有竞争性质的教育经费申请制度,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高校间的竞争,促使高校不断进行自身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建立和完善,提升高校的专业水平。

3.1.4 统一高校基本办学条件

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是高校进行任何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判定高校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目前在我国加大了对高校统一管理的措施,通过建立统一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注重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同时也会相应的对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给予相应的政策倾向。

3.2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

3.2.1 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

许多高校在教学设备的资源管理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育设备经费的支出,因此为了避免造成教育设备的闲置和损坏,高校需要进一加强对教学设别的管理和分配。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统一标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定期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价,培养和树立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而实现教学设备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当涉及设备购置、设备摆放及日常教学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激发和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教学设备管理中。

3.2.2 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对于在评估体系体系中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内容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设备的管理。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蔡克勇提出了采用内容竞争机制需要从两方面角度考虑:成本和特色问题。成本是指在进行教学设备的购置和管理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定期对教学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教学设备配置的成本;特色问题是指高校的建设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最大程度的发挥高校的教学特色,在评估体系中,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院校的设计都是绩效评估的重点依据,因此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督促各专业的工作人员以建立本校的特色文化为工作目标。

3.2.3 实现绩效考核的公开透明化

⒓ㄐЭ己擞虢萄Ь费的分配和拨款挂钩,需要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绩效考核制度的管理,实现完全公开化和透明化,提高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高校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设。

3.2.4 推行成本分流机制

高校的教学设备配置的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学校和学生学费三方面构成,高校需要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的途径,积极创新和突破教学设备的经费来源途径,实现科学有效的购置和管理制度。

3.3 提高教学设备的管理水平

3.3.1 加强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使用学校内的各项教学设备。首先高校需要向全校开放各类教学实验室,比如说计算机多媒体教师,生物化学实验室等,通过建立相应的教学设备网络查询系统,合理安排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其次是向社会开放学校设备使用平台,加强和社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最后是完善网络评估系统,及时掌握教学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定期对教学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额外的成本支出。

3.3.2 制定教学设备开放管理制度

从教学设备配置的申请、审核、通过、购置、分配、使用及维护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管理流程。其一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设备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情况;其二是完善教学设备清单,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对教学设备的数量、类别有着清楚的掌控,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和盘点,及时发现缺失和损坏的教学设备,并进行统一详细的原因、情况登记;其三是建立绩效奖惩制度,重视对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制定管理人员的工作守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教学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做好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表,及时发现和上报教学设备故障和损坏程度,以保障教学设备的高校运行,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4 结 语

通过上述研究,结合陕西高校教学设备配置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设备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绩效管理体系下提高陕西高校教学设备条件的有效对策和措施,对进一步加强和构建陕西高校特色教学环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石爱平,杜玉杰.地方高校教学设备资源优化配置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

篇3

在理工科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教育方式[1]。化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促使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2]。同时,实验室管理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实验教学任务能够高效、有序完成的关键,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验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3]。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是导致当前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4]。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

1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于传统原因,许多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对实验教学相对不够重视,对实验室的管理也不够上心。首先,实验室管理的关键在管理人员,很多高校缺少专职的实验管理与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工作许多时候由专任教师兼任,或者管理工作由临时人员过渡,因此管理时间精力有限,对实验室工作业务不熟练,实验室管理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导致实验室管理不够科学与细致。同时实验室管理处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边缘地位,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各自为政,学校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2)对实验室管理缺乏创新意识

实验室管理思维落后,缺乏创新。而实验室管理能够紧跟时展、科学进步的前提是具有创新意识,缺少创新意识是现如今实验教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5]。

(3)缺少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缺少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者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与兴趣,不同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室管理比较散漫。同时,没有定期对实验室存在问题进行排查,多是在发生了状况后再去处理,而临时解决问题又容易耽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实验后的卫生及整理工作不够及时,实验垃圾的处理不够规范。

(4)药品管理不够规范

实验药品的管理是关乎实验室的安全以及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药品摆放不够科学会增加实验准备的工作量;没有及时检查过期药品会增加垃圾处理成本;脱落标签没能够及时标记会浪费药品资源;实验药品的订购不够科学,会导致化学药品积压或是不足的情况。

(5)?O备维护使用不到位。

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等是以实验仪器为基础的实验教学课程。实验仪器维护不到位,容易加速实验设备损坏;实验设备损坏,若没有及时维修或者报废,会影响实验课程的安排;实验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会影响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会出现因实验设备长期不用而导致损坏的现象。

(6)实验室文化建设被忽略

许多高校往往忽略了对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而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凝练学校精神、营造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打造学校品牌,因此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6]。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验室的管理中,采用了一些方法规避或改进。

(1)提高对专职试验管理岗位的重视程度

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是保证实验教学更好进行的前提,加强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体现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及业务提升上,采用专职人员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培训、讨论等方式等提升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优化专职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方式,增加竞争性考核;另外,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晋升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责任感。

(2)加大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力度

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实验室进行管理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应该勇于进行管理改革的尝试,活跃思维,大胆实践。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管理方式的创新,结合科技发展及信息技术,使用监测传感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监控,重点加强对水电气等的实时监控;其次根据实验教学的改革,积极从事实验室管理改革。

(3)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安全与卫生意识

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学生进行培训,使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落实。落实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排查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做预防性的准备;建立应急机制,定期举行实验室的火灾演习等安全演练活动,提高教师同学的安全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规范对实验后的卫生与整理工作,定期举行大扫除,对实验室垃圾及时处理。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的考核与检查力度。

(4)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首先要规范实验药品的摆放规律;其次,对脱落标签及时标记,对过期药品及时处理;另外科学订购实验药瓶。建议学院建立化学药品临时储备库,让专门人员管理,实验准备人员根据实验需要提前领取,实验课程完毕后清理掉实验室内的化学药品,降低药品浪费,减少药品库存。

(5)加强对实验室仪器的管理

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知识,加强对实验仪器的维护,减少实验设备损坏;同时,对已经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根据教学需求对实验设备及时补充及更新换代,确保科研仪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另外,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购买能够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扩大对学生实验室仪器的开放力度,将学生实验仪器不仅用于教学,也投入到学生毕业设计、专业竞赛及科学研究中。

(6)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

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优化实验室布局,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讲究仪器设备摆设,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使实验室成为校园的活络地带而不是最偏僻幽静的地方。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果。

篇4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传媒;运行机制;创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06-03

Research On Operative Mechanism and Measures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Open Laboratory in Colleges

LI He-ming

(New Media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Open laboratory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This pa 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open laboratory, and researches the operative mecha nis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hat make use of automation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some difficult technological problems appeared in open laboratory. Finally, open laboratory 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uttermost.

Key words: open laboratory;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operative mechanism; innov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实验教学是推动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作为提供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已经成为高校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的综合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之举。传统的实验室运行机制由于传统意识和技术局限的原因,表现出很强的封闭性与限制性;而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强调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学生能自主进入实验室等场所,进行独立的或合作的学习和研究活动。该文在分析研究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传媒类院校开放实验室为例,阐述适合开放实验室的现代化运行机制,并着重研究利用自动化和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了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1传媒类开放实验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媒行业是创意性和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行业,作为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联手行业合作培养传媒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我校的传媒类实验室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开放,但在开放过程中还存在这诸多问题:

1)实验室管理队伍人员紧缺,实验室开放时间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传媒类院校都存在这样的普遍现象,专职实验员人数有限,一名实验员通常要管理多个实验室,工作压力较大。开放实验室与以往传统实验室相比,服务对象不再只是本学院学生,内容不再局限于培养计划内实验课程,开放时间不再局限于正常工作日。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给予保障,实验员的工作量就会比原来大的多。因此,实验室的全天候全方位开放要想落到实处,任重道远。

2)对实验室重视程度不高,对实验室开放运作投入力度不足。传媒类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较多,需要经常用到实验室。实验室开放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实验设备运作时间的延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材料的损坏率与消耗率也就会相应增加,相应的运行维护经费持续投入必不可少。学校注重对培养计划内实验实践课程运作提供经费保障,但缺乏对课外实验开放实践教学研究的运作提供制度保障及经费投入,势必影响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3)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还没完全建立。实验室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后,管理制度上一定要有所改变。传媒类院校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学校侧重于关注全国广电系统及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动态及相关新技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是沿用传统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和事故赔偿处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等,没有健全的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就无法保证实验室的完全开放。

2运行机制分析研究

众所周知,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分解为两大机制:一个是自我发展机制,一个是自我约束机制,其中自我发展机制包括:激励机制、人才开发机制、投入机制、创新机制等;自我约束机制包括:约束控制机制、预警机制等。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也可参照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我们按照内部机制的功能构成,从具体问题入手开展分析和设计,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改革与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最终真正实现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与共享。

2.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是开放实验室工作中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关系到开放实验室的工作开展。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对开放实验室的工作热情和业务水平,是提高开放实验室工作效率的关键,因此,建立并完善开放实验室的绩效考核体系势在必行。首先,根据本校的实验教学情况并参考兄弟院校的实行效果,制定开放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用于衡量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该标准不能单纯以工作时间来评价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开放实验室工作中的业绩,还必须考虑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其次,对于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及不同的实验教师,采用人性化的激励方式。

大多数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及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动手操作能力,但很少参与到实践课的教学中。因此学校应考虑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辅助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及其他专业课程实践操作,按实际课时给予课时补贴。这样既能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又能调动他们对开放实验室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实验教师,也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满足正常实践教学,业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里指导学生进行学科竞赛的教师,应予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

2.2打造学习型、发展型实验室团队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开放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的保障者,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也将影响开放实验室的运作效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对实验管理队伍结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上责任心强,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业务上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学校各级领导及管理部门应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对实验管理人员多种形式的培训,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加大实验师资的引进力度。同时,可以挑选一些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学生辅助管理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帮实验教师分担因为实验室开放带来的工作量,一方面学生管理实验室,主要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网络进行维护,对学生开放实验情况及实验资料进行登记整理等。学生通过参与管理,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又提高了管理和处理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可谓一举三得。

同时实验教师和验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新项目的开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优化、改进等工作中,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开放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3教学与科研融合,扩大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实验室是实验教师教授实验课程、演示验证实验及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和仪器设备操作练习的场所。由于只在实验课程计划学时内开放使用,受开放时间少,教学内容单一固定等限制,传统实验室无法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重视,无法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的作用。传媒类院校作为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基地,更是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立优化、开放、创新式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实验教学的精华,又要锐意创新。首先,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验证性实验,加大设计、综合性实验比重。培养他们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在实验技能、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训练。其次,学校应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和场地,参加各种设计大赛,努力实现学生创新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我校从2008年开始设立面向本校在校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基金,用于资助本校在校学生的发明、设计、创新等项目,通过创新基金平台,孵化了很多学科竞赛、专业大赛的获奖作品。我校每年还举办大学生多媒体竞赛和程序设计大赛,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及国家级竞赛。学校会根据参赛和获奖情况给予学生和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既调动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学习创新积极性,又对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学校应尽可能满足开放实验室的实验场地需求,为学生提供软硬件齐备的实验环境,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2.4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监督体制

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放实验室要想正常运转,首先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对于基础教学型实验室,要从基础课程的整体需求出发,对实验室功能进行重新认定并合理布局。对于科研型实验室,要从学科发展定位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中得载体作用,实现实验室统一使用、设备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其次,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包括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以及实验室绩效考评办法,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等等。这些制度为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起到约束控制控制作用。除了制度约束监督,人为约束监督必不可少。高等院校的实验室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考评,内容包括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和设备的产出率、实验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实验室管理等,旨在通过考核评估,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开放实验室内在活力,推动改革,使开放实验室工作不如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最后,课外时间在开放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以及进行科研活动的教师是开放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他们在使用实验室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软件配置、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起到人为监督控制作用,促使实验室的有针对性地完善更新。

3新型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通过上述关于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的阐述,我们在所在的媒体类实验室采用了以下可行的措施,取得了较显著成效,具体如下:

3.1利用自动化管理加强实验室开放力度

鉴于我院设置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课余上机实践要求,更好地履行为师生服务的职责,我院实验室引入了自动化门禁系统,通过基于一卡通的B/S结构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远程管理,为实现实验室的全天候无人值守开放提供保障。该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有学生教职工用一卡通、读卡器、控制锁、刷卡柜、数据服务器等,软件部分主要是B/S结构基于一卡通的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界面,对门禁系统功能进行设置,对门禁授权账号进行管理,查询用户及实验室的刷卡记录等。

3.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效率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更好得为师生提供开放服务,计划整合原有的功能独立的实验室信息系统,搭建新型的多功能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为师生提供在线查询实验室开放信息功能,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实验室管理模块、实验设备管理模块、校内外服务管理模块等。其中校内外服务管理模块方面,开放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为他们提供学习实践、科研创作的场地和软硬件支持,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更好地发挥为师生服务的职能,我们采用信息化手段统筹管理实验室开放服务信息。师生在线查看实验室开放规章制度,通过信息平台以个人或项目组的方式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线审核申请资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执行退回修改操作;符合要求的通过审核、备案,并通知申请人按要求出入实验室,并做好开放记录。最后实验室使用结束后,申请人需要将实践或科研创作成果在线提交给信息平台,一方面作为申请人实验室使用情况考核,另一方面作为实验室开放建设的成果、绩效,促进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3.3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监督双保险加强实验设备开放共享

开放实验室不仅是形式上的开放,更是内容上的开放。除了常规意义的实验场地对师生开放外,实验室仪器设备同样需要开放共享。为了加强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共享,提高利用率,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源优势,我们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监督双保险加强实验设备开放共享,一方面尝试在上述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中整合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功能模块,包括设备资源共享的查询系统,浏览查询专业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即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服务范围以及台套数、借用情况等,还应集成网上预约、网上收费、效益考评等各项功能,并不断扩展相关业务,实行动态管理,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更方便快捷地预约使用各实验室的专业仪器设备。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设备借用的安全管理,对每台设备贴上唯一的条形码,师生借用设备时,读取其一卡通信息及所借设备的条形码信息并录入系统中,设备管理员对借用信息进行审核,借用人检验设备无误后,完成借用手续;设备借用期满后,设备管理员检查归还的设备,如有损坏,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赔付;如设备正常工作,就录入一卡通及设备条形码信息,办理设备归还手续。

4结论

实验室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开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克服,许多技术难度需要我们加以探讨研究。该文分析传媒类院校开放实验室的问题,从研究运行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开放激励机制,打造学习、发展型实验室团队,加大对开放实验室的投入,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开放约束控制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包括利用自动化门禁系统加强实验室开放力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一体化的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总之,开放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其管理细则,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管理技术,才能使开放实验室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完成我们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绍业,邵晓云.高校开放实验室要素解析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5):7.

[2]陈文波,段琼瑾.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156-158.

[3]王治文,陈俊武,洪慧.面向开放管理的实验室门禁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60-63.

[4]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4-287.

[5]魏冬梅,梁艳英,张莉.加强开放实验室规范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41-42.

[6]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09-112.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

独立学院是新时代的产物,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金独立核算,而且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输送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建设资金,做好实验教学管理,对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总体构思,科学规划

(1)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现状。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和状况,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独立学院一般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要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特别是要求又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独立学院大都成立于本世纪初期,建设时间不长,建设的实验室不多,主要依靠母体或者校外实验。根据学院人数的增加及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相当多的独立学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室建设,任务相当紧迫。其三,独立学院是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金独立核算,经费自筹。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上是相当的有限。合理的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科学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其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2)改革运作模式。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实验室体制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消除实验室发展的体制障碍。目前大多院校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运作模式,由分管副院长主持全院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管理,定期研究协调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用房、实验人员等问题,进行实验室的总体规划。行政处负责资产采购和管理。各系成立实验中心,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相对独立地负责各系实验室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同时协调各教研室做好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由教研室直接领导实验室,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及其人财物由教研室直接管理的行政领导体制。(3)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随着对实验室建设和经费投资力度的增大,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也日益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建议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对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考核、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为确保规划、立项的准确性和学院经费支持能力,实验室建设项目规划、立项依据“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打通专业、兼顾科研”的原则,改变单一以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的模式,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实验室的功能搭建实验平台,同功能实验室不重复设置。对于专业发展前景不明确、教学任务不饱满或使用率很低的实验室,可以依托社会资源,暂缓筹建。对已建成的实验室将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与今后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有关人员的工作量计算等挂钩,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反馈和修正,使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能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发挥其最大效益。

二、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1)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实验中心日常管理主要以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资源、健全制度、资产明晰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模式。一是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实验中心对学院下达的实践教学任务以及实验教师的要求对实验教学资源统筹安排。一方面能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二是制度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各项工作规范化的依据,也是实验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根据有关管理技术规程,制订系列性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器材库管理规则;实验器材帐目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报废注销制度;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行,确保管理规范化。三是档案建设。实验室设立档案专柜,做好帐目、实验室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件事:帐目建设应在全面系统清库、核实库存器材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明细帐。建帐后,凡购置调拨和报废报耗的器材均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履行记帐手续,并定期对帐,确保帐、证、物相符。帐薄及记帐凭据要存档备查。资料建设应将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各类文件、仪器设备的随机资料、实验教学说明、实验教学电教软件、实验改革或仪器装置革新资料及实验器材管理的工作笔录和批件等均纳入资料建档范畴。(2)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关键问题是强化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保证实验教学从计划、实施、检查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序进行,形成一个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实验教学计划管理。根据学科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培养实验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制定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明确各课程在实验能力上的分工和衔接。专业实验教学计划应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教学进行总体设计,体现完整的体系,并制定分阶段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对学生实验理论、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与培养。二是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其一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实验大纲,拟定教学过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选定实验教材和实验项目;其二抓好备课、实验试做、预习检查及实验室准备等工作;其三严格按照实验大纲和教学管理规程的要求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其四加强实验教学考核,认真批改实验报告,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阶段考核和期中检查工作,这是检查实验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措施。三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认真抓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转和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应侧重于健全与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四是实验教学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和了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不仅要注意最终教学效果,更要了解实验教学过程,使各种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为此,以实验计划、大纲制定的原则、要求和质量为依据,检查实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以促进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完善:健全实验课考核及成绩评定办法;建立实验听课制度;建立实验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和常规信息采集制度;定期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对实验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评估等。五是更新实验内容。就是要减少过去陈旧的传统实验内容,增加反映新技术的实验项目,对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要增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3)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一支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专长的实践教师队伍,特别要求实践性课程教师应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要达到能为学生做既规范又熟练的演示操作,学院要给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参加实验室的建设,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积极深入实践教学。在人事安排上,要求提高实验人员的激励机制,让实验人员参与实验教学过程,完善评聘机制,切实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素质高、新老搭配合理的人员结构队伍,以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成为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因此,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要符合学院总体建设规划,合理设置,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我们也要朝着有利于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建设、实验队伍建设,有利于机制运行、提高综合效益及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

参 考 文 献

[1]张莹莹,徐慧萍,朱玮彬.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中国实验室建设网

篇6

【关键词】 疾病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赤壁市于2010年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的指导意见》(鄂卫办发[2010]84号)的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2 研究的内容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三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培养。

1.3 研究方法 紧紧围绕保基本建设、保基本工作、保基本经费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质量体系和技术规范流程为支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4 资料来源 赤壁市基本情况来源赤壁市年鉴,其它资料来源于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

2 结 果

2.1 赤壁市基本情况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湘鄂边陲,全市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有11个乡镇,3个办事处,15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2万。2010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4.1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5.2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全市有8家市直医疗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公共卫生科。

2.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47类岗位,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并实施了考核,制定了30个制度并编制成册,专业科室科学设置工作流程17个,并悬挂上墙,绩效考核经咸宁市考核,达到良好等次。基本保障,按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政策,财政下拨经费230万元,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120万元,统一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手册》规范形象标识,建立了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政策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公布了投诉电话,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制定职业行为标准和岗位行为标准,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省级文明疾控中心”。在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有项目实施方案,有工作计划安排,有督导检查,有总结评估报告。

2.3 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按照国家颁布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公共卫生实施室设备配置A类57台,B类16台,C类9台,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与应用11项次,制定实施室管理制度29个,建立操作规程66个,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考核达到甲级标准。

2.4 市、镇、村三级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 市政府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房屋面积、人员、药品、器材的配备达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条件,市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4个,共16人,对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综合指导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责任团队15个,负责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工作任务。市卫生局组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培训4次、120余人,利用“好医师”网络及光碟开展农村卫生人员、乡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公共卫生知识技能培训320人,将晋升高级职称的医药护技人员下派到农村乡镇锻炼半年,实施城市对支援农村。市卫生局建立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及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任免挂钩,与工作人员工资与奖金挂钩。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下设传染病与卫生应急管理、免疫预防、慢病管理等业务科室,并使用统一的标识标牌。

2.5 人才队伍培养,市卫生局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选派分管领导到上级疾控中心挂职锻炼,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疾控部门、医疗单位进修,全年共有12人次采取上挂下传的方式进行锻炼,有70人次参加上级进修或接受培训,疾控中心开展内部集中学习15次,培训人次达550人,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分 析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潜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符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体系较为僵化,管理思想也较为封闭,缺乏市场化、创新化的管理理念。同时我国事业单位投入到包含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相对缺乏,导致事业单位尚未形成一种完善且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即使部分单位经过工作实践建立了高效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能缺乏专业化的能力,导致这种制度并不完善。同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足,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简单的业务工作上,缺乏一定的大局观和全局观,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决定性,因此在有些时候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如果一个事业单位中将人力资源管理当作是日常的工作,却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社会经济不符,进而也就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2. 管理理念与事业单位发展不相适应

因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所以,直到今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仍是传统的管理观念。其与当代经济发展不相符,同时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随着事业单位逐步深入的大力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性就凸显了出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不能同步进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改革。

3. 培训质量与培训实际需求差距过大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中,未能充分结合单位战略发展目标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由此导致其培训质量与培训实际需求差距过大。在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过程中,突出问题体现在人员绩效管理及绩效考核的强度不足。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制度中,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培训,培训的方式也过于单一。有的事业单位甚至在培训工作中放松了人员训练的方向,同时也有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在正常业务开支及员工福利上的压力太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或培训经费相对过少,也就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

4. 人才流动机制滞后于人力资源更新速度需求

在安逸的工作环境下,事业单位的员工往往会养成一种“安乐”的工作态度,这不仅使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使得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机制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因此,也就不能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效能。除上述所诉之外,事业单位还潜在一个问题,即"进出原则" 相对单一。所谓进出原则相对单一指的就是在聘用、任用考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又相对公平的体系,甚至有时只是靠等资历、“论资排辈”才能晋升,由此也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

5. 现有激励机制不能满足市场化以及职工的心理期待值

当前,构成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员工、行政管理、社会保险管理以及薪资报酬。但是,事业单位往往制定的激励机制是面向所有职工的,缺乏合理的分类,导致不同层次的人才面临的是同一种激励手段,没有可比性,也缺乏可操作性。最突出的问题,事业单位主要的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制度即为补偿的保障机制,但其补偿制度并未发挥很好地作用,还远远不能满足职工的期待值。

6. 绩效管理滞后于公正考核需要

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不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具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事业单位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与理论,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进行绩效管理时,事业单位一般只单纯使用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人力资源考核,但却严重忽视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措施

1. 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一,要明确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依据机构确定的评价指标、地区即等级制定。同时按照评估系统的不同方面并细化各维度,以提高可操作性和量化系统。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绩效考核指标的精细化及量化,依据不同的权重,构成一个全面而合理的评价体系。第二,加强人员沟通。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基础即为加强事业单位评估人员的沟通,同时要完善并更新反馈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根据考核的结果,及时找出人员的优势与劣势,并由此制定相关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第三,根据具体的层次以及工作岗位设定不同的工作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岗位性质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形成一个量化的指标考核体系。除上述三点,事业单位还可以不断将绩效考核体系的范围加以拓宽,并及时将激励机制引入单位内部,有效发挥激励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的促进作用。

2. 加快事业单位内部人才流通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种科学有效地人才选拔机制,同时利用“公开招聘”的方式择优录取专业人才,并建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事业单位获得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人才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软件系统积分平台”也是辅助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评分的有效系统,按照职工的日常表现对其进行评分,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依据学历、经验的评价制度,由此也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3. 完善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效能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从这个角度分析来说,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活动中,要在实践中,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的完善,同时将一些落后的不良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以取缔。除上述之外,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进行创新管理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服务为人的思想意识。

4. 科学谋划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各个事业单位以本单位发展特征、工作原则、工作任务以及战略目标为基础,同时与聘用制度结合,合理的制定出适应本单位发展的岗位设置的规划方案。事业单位在对人力资源岗位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置原则,科学合理的规划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岗位。除此之外,在工作实践当中,事业单位也要按照上岗人员的岗位要求进行人员任用,同时与上岗人员按照法律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5.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总方向与事业单位的目标相符合,合理制定管理规划,围绕事业单位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2)在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环节,需要制定适宜的聘用制度,适当扩大选拔范围,这样有利于优秀人才可以进入到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中。同时选拔要讲求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在人员配置过程中,要在满足岗位需求的情况下,关心人员的个人感受与发展,最大限度的激发岗位职员的工作投入度,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提高工作力奠定基础。(3)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 需要配合相应的培训宣传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6. 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社会是一个知识、电子化的社会,只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现代化软件的使用,以科技化的软件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方式的创新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与时展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7. 转变思想观念,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式武装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要切实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和重视员工,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投入工作。其次,借鉴一般企业或是其它更好的现代管理经验,更新陈旧的管理思路,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夯实人力资源的管理基础。

8.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如果不充分开发管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将变成无源之水。因此,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同时建立相关培训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应该为人才创造学习与培训的条件,例如:阶段性的公共教育与免费培训等,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事业单位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为民服务单位,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在当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效开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弊端, 并提出了新形势背景下创新~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祺.浅析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

[2]刘秋宏.ISO9000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30).

[3]岳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篇8

1.实验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对学生考核力度不够。实验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实验内容仍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过程监控和考核的力度不够,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实验课课时比例安排普遍不高,通常只占总体教学学时的20%~30%,在实验课程内容上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未能达到教学要求。由于排课顺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之前已经了解了理论知识并且知道实验结果,学生对实验内容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不来做实验,或者在实验中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且由于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考核上的不重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不认真总结实验结果或是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从根本上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2.实验室硬件建设不足。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下和实验室从属关系上,很多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方向往往根据少数人的意见进行相关的开展工作,没能召集更广泛的一线实验教师的意见,导致在建设方面,没能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只是满足于二级单位的“小而全”,缺少站在学校层面的统筹考虑,很容易出现在某些方面上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问题;在实验仪器的使用率方面,各个高校中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一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长期未能有效地发挥功能,资源没有发挥出最佳效益。在实验教学经费本来就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上集思广益,清晰分配。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正确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当前,实验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主要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摆正实验教学的地位。实验教学观念的陈旧,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认识中,实验教学只是理论课程的一种补充。实验教学起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地重视理论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现状是由于实验教学的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本应生机勃勃的实验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切实摆正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位置,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彻底转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实验”的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地深化教学理念改革。长期以来,传统实验教学大多是验证性实验为主,在课堂上学生缺乏足够的思维创新的空间。为此,应该着重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实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课程所占的比例,通过研究探索性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为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加强实际动手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验中去,可让学生真正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接触到一些新型实验仪器和最新的研究技术,既开阔了学生的研究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爱岗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拔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中心主任,由善于操作、精通管理的实验教师担任实验室教学和管理骨干。第二,提高现有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不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技术开发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技术交流活动,以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第三,引进高学历人员进入实验中心补充实验教师队伍,使实验教师队伍形成具有较高学历人员的合理梯队。第四,吸纳专职教师人员到实验中心兼职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分管实验室安全卫生工作,切实参与到实验中心工作中去。第五,建立健全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通过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运行效益。应大力扶持实验室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对实验教学所需设备的投资力度。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时常出现实验室局部存在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仪器设备利用率愈高,实验室的效益愈高。为此,各高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设备的各种功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时,强化大型精密仪器的保养、管理与利用,处理好各实验室间关系。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高校内部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率普遍较低。在高校内常遇到,一些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长期未能有效地发挥功能,资源没有发挥出最佳效益,造成了硬件资源和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实行实验室全方位的开放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实验室之间现有资源、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和信息交流的有效措施。实验室的资源共享要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要改变实验室依附于所属专业或是学科的状况,要为所有专业领域全方位地共享,在开放的同时促进各项交流活动开展。全方位的开放是一个实验室能否高速有效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4.改善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推进实验教学改革。集中各个学科的实验室,形成一个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全面开放的实验中心,在校级实验室管理基础上,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本科教学实验和学科与研究生科研实验分别管理,建立了两套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改革管理方式,明确责任;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中,充分吸引高职称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顺利运行。促使实验室向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模式转变,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铺平道路,建立一个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新体系。要始终坚持以管理促进效益的工作原则,在认真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科研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细化工作职责。管理制度是各级实验室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实验室更加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实验室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如:建立一系列完整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人员聘任与流动机制、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化学药品使用保管条例和实验室安全制度等有效规范的保障机制,使实验室的管理纳入一个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篇9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事业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也逐步呈现多样化,本文通过对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并提出了加强高校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保障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 :资金管理;高校财务;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所需资金出现多样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具体包括高校科研经费、与企业合作研究、招生经费等。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采购项目和资金逐年增加,因此财务资金风险也变得日益突出,这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加强高校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

一、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有待加强,财务计划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随着生均拨款政策的执行,很多高校生均经费都是通过申请专项项目的方式下达,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一直依靠项目管理部门控制预算执行,财务的计划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使得资金的执行力度不够,大量专项资金积压国库,影响了各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不合理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三)教育经费和学校事业发展的资金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学校的各项投入,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各高校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校院两级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高校实施了绩校工资改革,教职工的工资薪金、津补贴等各项收入都得到了一定比例提高,同时也加大了对学校各项基本建设的投资,这些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的支持。国家的财政补贴往往满足不了这些需求,最终导致资金短缺,使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严重障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财政投入增长缓慢、教育经费供给不足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

(四)资金管理信息不公开透明,存在腐败隐患

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高校应该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通过多种形式告知广大教职工。该向社会公开的要向社会公开,主动公开财务信息,加强社会公众对财务的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防各种腐败滋生的现象。

二、高校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加大投入,高校各类专项增长较快,按国家政府部门的专项管理要求,为了提高专项执行力度,规范专项经费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教学科研事业高效有序发展,各高校应该对国家政府部门指定具有专门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如学科建设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教学团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根据资金来源,设置不同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严格支出管理,加强预算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原则,围绕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做到有增有减,确保年度重点工作的完成,压缩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和公务费支出,科学调配各类存量资金,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加速资金周转。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支出审批程序,严控不合理、低效益支出,避免无效益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伴随国家2014 年新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精神,为加强高校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单位应采用“细化预算、结余经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等措施,强化“预算的双刚性”,提高“年度预算、年度执行”的管理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评价等,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对银行账户管理

为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各高校要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监管力度,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手续需由高校财务处统一办理。校财务部门负责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严禁多头开户。建立账户资金运行管理系统,实行银行账户动态管理,实现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联网联审制度。

(四)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资金保障有力

科学合理地调配资金,确保资金链安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政策和资金动向,努力争取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收入,在多层次办学、科技创新、校园卡工程、后勤改革、校办产业等方面努力实现多点创收,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加大学费收缴力度,规范收费行为,学费收缴率提高,保证了年度教育事业收入的顺利完成。

(五)加强财务分析预警,防范财务风险,做到管财有责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科学分析财务运行状况,为学校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可以成立资金结算科,统筹资金管理,将二级单位收入统一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进一步增强学校归集、融通、调控资金的能力,保证资金安全。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高校资金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以江西省为例”(编号GL13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宏.浅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17).

[2]张美霞.浅谈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24).

[3]周静林.浅析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27).

篇10

摘要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管理经验,就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探究。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2] 万伟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J].广东科技,2006(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