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

篇1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主要以手工方式为主,其中蕴含着乡土气息、地方风俗和民族情感。那种朴实无华中所散发的艺术魅力,更具有独特性且更具有实用性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其并没有因为提升了艺术价值而被束之高阁,而是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 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

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 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

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篇3

关键词: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 J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00-01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民间工艺美术热”、“民俗热”、“收藏热”等的兴起。引发新的民间文化艺术热,一些介绍评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文章和画册也不断出现。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和研究,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在这其中,存在着如何重视、延续、发展、提高的问题。随着城市愈来愈现代化,民间工艺美术将成为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记忆。

西海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古以来是边陲之要冲,塞上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遗留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甚为丰富,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动物纹样饰为主的北方系青铜文化和精美的北朝漆棺画、壁画、石雕等艺术,有其独到的地区特点,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深深根植于西海固农耕文化的土壤, 和西海固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在广大的西海固乡村, 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的踪影。在西海固民间, 工艺美术总是平平常常, 没有多少特殊的地方,然而它却是西海固人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是一种不易被察觉但永远真诚的诉说。这正是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最可贵的地方。

二 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存在形式

西海固民间美术由于材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其存在形式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以缝制刺绣为主的工艺美术作品

以缝制、刺绣为主的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其内容要丰富许多。如肚兜、垫肩、针插、荷包、鞋垫、花鞋、烟货及民间社火中的狮子和龙体等等。其制作方法主要有缝和绣两种。通常情况下,缝和绣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但也有例外。如有些缝制的工艺美术作品就不包括绣的内容,尽管它是素面的,但仍然具备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像素面的肚兜、烟袋、垫肩等。这类作品的主要格调是围绕着实用来进行的,因而朴素自然,落落大方,甚至给人以不卑不亢的感觉,自有一番情趣在里面。

由于缝制刺绣工艺美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西海固民间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和木作工艺美术相比,缝制刺绣工艺美术制作起来更为方便,随时随地只要有一点时间和空间就行。正因为如此,所以缝制刺绣的工艺美术作品在西海固民间流行非常普遍,制作工艺相对来说也较为精细,尤其可贵的是这类作品几乎和人保持着一种贴身的密切关系,不仅亲切,而且真诚。缝制刺绣工艺美术在材料应用方面要求并不高,平常的布头和一些边角布料都能拼揍结合而成,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于民间社火中的狮子和龙体等则气派要大一些。

2.以木作为主的工艺美术作品

以木作为主的工艺美术作品包括家具,如箱、柜、桌、椅;农具,如耕耧、风车、马车;门窗等,其制作主体基本是民间木匠。木作器具的实用功能是其存在的前提,但木作器具由于在生活中地位的不同寻常,因而往往会伴有工艺加工的痕迹。不过在西海固地区,木作器具的工艺加工常常有“点到为止”,“意到笔不到”的感觉。因为没有过分雕琢,于是也没有和人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拉开距离。由于木作器具直接和人接触的原因,附着在其上的工艺构成,也便成了可以感知的东西。

木作工艺美术的特点是造型简练,多以几何图案为主,几乎用木工工具就可以直接完成,有少量的木作工艺是用雕刻的手法完成的,但基本没有大面积的透雕、圆雕等,而是以浅浮雕为主,内容也大都是花鸟草虫等,极少有人物的造型出现。在西海固民间,木作工艺美术色彩较浓的是门窗,尤其窗户,作为连接室内外两大空间的一个视觉通道,其构成形式在西海固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显得简洁直率,但又意趣盎然。如前所述,西海固民间的窗户一般都由 25个左右的方框构成,这种对空间的处理,看似规整划一,实则生动别致,在一个较为单调的环境里造成视觉的兴奋,使“家”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深化。

3.以编织为主的工艺美术作品

西海固民间,以编织手法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并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海固地区能够用于编织的材料仅限于农作物的秸干和棉麻毛线;另一方面,编织比较耗废时间,西海固人似乎也不太愿意往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因此,西海固地区真正属于编织工艺美术作品的就是草帽、竹席、竹筐和麻鞋等几样东西了。除此而外,像蚂蚱笼等一些小玩意儿,都不是慎重其事来完成的。但草帽、竹席、竹筐和麻鞋的存在并不仅限于西海固地区,因而特别的地方也不多。另外,麦草人也可纳入到西海固编织类工艺作品之中去,西海固地区存在的麦草人都非常简单,大多数由麦草编成,再贴上一些纸饰,插上一些纸旗。麦草人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麻雀,然而实际上麻雀根本不在乎麦草人的存在。因此,在西海固的山山峁峁之间站立着的麦草人所制造的完全是另外一种气氛,一种在寂寞和孤独中带有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和风趣。

4.以民间糊制为主的工艺美术作品

这类作品的主要构成都是比较廉价的竹棍和纸张等。在西海固民间以糊制为主要手法的工艺美术作品,其实用功能相对独立,其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其形式特点较为纯粹。这类作品主要包括灯笼、纸火及民间社火中的旱船等。灯笼和纸火都比较特殊,都能比较充分地制造出一种人们需要的气氛。纸火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素纸火,用于刚刚去世的人;一类是彩纸火,用于老年人去世后三年的祭日。纸火的造型一般是由生活中的内容决定的,包括屋舍、用具、鹿马、童男童女以及花果树木等等,实际是西海固人用现实的目光对另一个世界的假设,并且通过这种假设,构筑了一个精神得以寄托的空间。纸火最后必须付之一炬,彻底烧光。然而,正是最后这一次火中的经历,才完成了纸火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事实上,西海固人对纸火的态度,其实和中原文化背景之下其它地区人们的态度并无二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死观念的一贯立场。西海固民间纸火的制作,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阴阳或风水先生来完成;另外则由逝者家人及亲友参与制作。这里特别应该重视的是由家人及亲友制作的纸火,其内容显得非常“贴切”,如纸衣、纸铺盖、纸钱、纸用具等等。

5.金属工艺

如各种各样的护心锁、项圈、门环、箱柜的护角及某些铁制农具等。这类工艺美术基本表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以实用为主,很少装饰;一是以装饰为主,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三 结语

总体上看,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是西海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代表着西海固民间文化总的倾向。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基本由乡土材料构成,由民间艺人制作完成,因而散发着浓烈的乡情和乡韵。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教学模式;现代手工艺;传承;技艺

一、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创新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工艺美术在当今高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保护和促进工艺美术发展,加强对工艺美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发掘、研究和应用,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推广,极具必要性。现行工艺美术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就是设计与实施之间脱节的问题。部分专业课教师行业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学生所学技艺不精,在技术操作上似是而非,在设计过程中也缺乏对功能、工艺、生产及市场等多方面的考虑,导致设计与执行缺乏科学的融会贯通。基于以上原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特意针对手工艺专业部分课程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教学活动,即采取聘用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在此行业已获得较高成就并得到社会认可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参与教学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所聘大师必须是省级以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所谓“民间”,是指他们的工作室具有独立性和非官方性,且具有传统手工艺的特点;所谓“工艺美术大师”,是指他们在工艺美术方面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得到了社会和官方的普遍认可。二是大师全程进课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倡导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教学模式,并非是大师仅参与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或者仅做某些方面的技能演示或开展讲座,而是学校根据手工艺的教学特点,在安排本校教师授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聘请相应大师走进课堂,与任课教师共同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实际上是一种由大师和任课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师制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中采用双师制教学模式早在包豪斯就已经开始,包豪斯将工匠称为作坊大师,将艺术家称为形式大师,前者教会学生掌握工艺的方法和技巧,而后者与工匠密切合作,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到的形式语言。在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谓是形式大师;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可称为作坊大师,但与包豪斯作坊大师不同的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不仅有精湛的技能,还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较高的民间艺术修养,他们不仅从技能上指导教学,还能给学生以民间艺术的启迪,使传统手工艺得以发掘、研究和有效传承。从这方面讲,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可谓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在2017年大二陶瓷班的陶艺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有幸邀请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闻雷走进课堂。李闻雷参与课程规划,主导教学实践,结合自己多年的陶艺创作实践经验,为学生上了一门生动有趣、切实有效的模具设计课程,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实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大师与任课教师相比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创作和实践经验,但在教学方面往往少有参与,对课程环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比较陌生,对专业理论的系统性把握也往往不足。因此,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对课程的专业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另一方面要对整个课程的进展和效果进行把握和监督。二是大师在业内已获得突出成就,不仅技能娴熟,在专业创作上也往往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和独到认识,并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大师的教学意见,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大师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为此,笔者在与大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后,结合学校要求对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如下调整。

1.突破以往教学时数,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模具设计是陶瓷设计专业解决日用陶瓷和异型陶艺快速复制成型问题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原教学计划周时为4周,周学时数为16课时,总学时数64课时。而大师进课堂教学除了任ARTEDUCATIONRESEARCH课教师照常讲授8课时专业理论和操作流程之外,要求每天除文化课之外的其余课时大师全程参与示范和指导,任课教师全程跟进教学。除文化课和部分学生的选修课程之外,本次课程的教学时数达120余课时,远远超过原课程的64课时,从教学时数上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也作了适当调整,原课程作业只要求学生翻制出石膏模具即可,而现在要求在翻制石膏模具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延伸:学习注浆成型和手工印坯成型,进一步制作出空心泥坯,并在课程结束前在本校烧制成瓷。

2.扩大知识面,增加大师课堂讲座和参观学习内容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保护意义上讲,其传承主体、表现形式、文化空间以及所生成的持续的文化认同感,均需要人们加以关注并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大师精通自己的专业,对行业发展动态往往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为此,笔者特意安排了4课时的大师课堂讲座。李闻雷在黑陶创作方面深有研究,因此特意组织学生参观龙山文化博物馆、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和他的工作室,以增强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1.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对大师往往怀有敬仰和崇拜心理,大师熟练地创作优秀的作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在课程情境设置上,由原来的一师授课变为双师授课;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在单一的校内学习基础上增加了参观、交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任务的布置上,由原来的简单翻模转换为大师演示并传授各种形态的翻模形式。这些改变都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心理学领域,产生兴趣表明人处于积极的动机性状态,对某种对象产生进一步了解、探索的欲求。此种欲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学生操作技能更加娴熟,作业难度普遍提高

虽然大学专职教师对于模具设计此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不陌生,然而大学教师平日多忙于教学和科研活动,且授课内容往往不固定,所以在动手操作上具有间断性。而大师常年专注于一个行业和领域,日常操作比较频繁,所以操作通常比教师更加娴熟。李闻雷多年专注于陶艺创作与研究,在模具制作上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课期间,他认真负责,为学生演示了多种模具的制作工艺和技巧,从简单的同心圆形态到复杂的异型形态,从两片模到多片模的翻制,都一一手把手地教授,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使学生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模具的成型和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作业以两开模具为主,现在学生大多可制作出复杂的4开模甚至5开模的模具,作业的难度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3.知识传授更加广泛,文化传承更加有效

李闻雷从事陶艺创作和研究多年,对于以黄河泥作为陶艺材料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创作方面也具有深厚的造诣。上课期间,李闻雷在传授模具设计技艺的同时,还讲述了黄河泥和黑陶制作的特点,丰富了学生对于制陶材料的认识。在参观龙山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期间,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了黑陶的艺术特色、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之后,李闻雷还为学生示范了黑陶特有的正反刀雕刻技艺,学生为黑陶的艺术魅力和大师精湛的制作工艺所折服,对黑陶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对陶瓷艺术的鉴赏能力,拓宽了视野,为将来的专业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促进了黑陶文化的传承。而对李闻雷大师工作室的参观也增加了学生对于陶艺创作流程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受益匪浅。

4.增进了学生对行业的了解,使部分学生明确了职业规划

李闻雷在课堂讲座中先是带领学生赏析自己的作品,然后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目前陶艺界的发展和市场状况,结合学生对工作室的参观,大大增进了学生对于陶艺行业发展形势的了解和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认识,也使学生对于创业的艰辛和创业的成功感有了初步的认识。原来部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充满疑虑,职业规划更是一片迷茫。自从开展大师进课堂教学活动以后,学生提高了对陶艺创作的兴趣,坚定了对陶艺专业的学习目标,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示毕业后也要坚守陶艺创作研究,并立志在此行业做出突出成就。

四、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教学模式对现代手工艺教学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有局限性。一方面是大师的理论教学经验往往不足,初进课堂容易局限于技能的操作和示范,对大师的综合艺术才能展示形成阻碍,无法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大师的艺术特长,并及时与大师沟通,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计划,配合大师进行授课,做好大师的助手,使大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理论得以充分展示,使民间技艺得以有效传承,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另一方面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大多聘用经费较高,多课程推广学校难以承受。因此,可以针对工艺性和技能性最强的课程安排大师进课堂,以减少学校的经费支出。

结语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程进课堂的双师制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课程内容,通过整合民间资源,借助大师的效力和影响力,传承技艺和民间艺术,使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有效取得了“1+1>2”的教学效果,在现代手工艺教学中值得借鉴和推广。在教育大变革的今天,大学的工艺美术教育既需要构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承担着继承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请大师进课堂授业解惑,使学生在继承中思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手工艺教育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工艺美术的复兴.装饰,2014(5).

[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篇5

从概念上来说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从宏观上来说,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制造出来的艺术,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从普遍的认识来说,中国的工艺美术是在人民群众的手里代代相传的,民间是工艺美术的特征之一。无论概念指出的以实用为主要目还是现在各地评出的工艺美术传人,无一不证明民间是工艺美术技艺得以绵延千年的肥沃土壤。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与人们的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群体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工艺美术品都是民间艺人的杰作。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艺术品,非常难能可贵。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在前人留传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文字、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等等,它们无不蕴藏着美。它健康地发展和延伸着的民族精华,也总是以它与时代相适应的面目存在于社会中,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它最富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乡土味” 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乡土味”可以概括为“真”与“拙”两个字, 民间美术的“真”是一种通过运用“视觉思维”来对客观事物作真实的表现,它突出表现了对象的鲜活的生命征象而不是外表形象;“稚拙美”,民间工艺美术的稚拙美来源于原始艺术,最能体现出人类童年天真憨稚的美感。

近几年来, 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很大发展,各地的工艺美术传人被各种部门认证和保护起来,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工艺品不断步入现代生活之中,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但是在这些表面的繁华背后也隐藏着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些情况。

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要贴近人民大众,不要脱离生长的土壤。

苏作是对苏州工艺美术的一种尊称,反映的是做工的精细。苏作博物馆建在位于常熟的一个红木家具城内。在这里成列了明清以来的上百件家具,用材、造型、雕刻都是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很开眼界。昨天下午去的还是位于常熟某家具公司,这是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的产教结合基地,所生产的家具都是以大叶紫檀、鸡翅木、交趾黄檀等名贵木材制造的红木家具,据说是中国唯一一家敢在产品标示上注明全部采用红木的家具。当然价格不菲,餐桌是价格最低的,大约为4万起价,最贵的一张书桌是紫檀的,为130万,大家都感慨不已。抛开价格贵不说,家具是相当可以的,用材、造型和色泽,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我也很喜欢,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家具不是我需要的,因为这些东西多了一些中规中矩,少了一些个性。我固然喜欢实木的东西,从艺术角度来说但是我更倾向于充分体现材质特点,更显原生态、更显自在的家具。另一方面,太贵,普通的人民群众根本消费不起。只有少部分人能购买得起的就是奢侈品,很不幸的现在的很多工艺美术品已经成为了这样的角色。从工艺美术的传承来看,因为利益巨大,必然存在垄断,技术的相对保密限制了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播和延续,我们古代的很多民间工艺正是这样的情形下消亡了。

篇6

摘 要:东北有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珍品,它的艺术高度具有不可取替的当代价值,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工艺美术教学要广泛借鉴和吸收民间工艺美术的营养,将东北特色的工艺美术与高校工艺美术教学相融合。

关键词:东北特色;工艺美术教学; 融合

东北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东北民间工艺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独具东北特色。东北的民间艺术家们曾创造出不胜枚举的艺术珍品,让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其中的工艺繁多,比如:抚顺地区的满族剪纸、阜新的玛瑙雕刻工艺、海城岫岩地区的玉器雕刻工艺等等。这些智慧的创造在今天仍对我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和工艺美术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和传承东北家乡频临消失的传统工艺也是我们美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为了保护和发扬我们东北自己的民间艺术,最首要的方式就是将东北特色的民间工艺与高校工艺美术教学相融合。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走出去,在东北大地上,开展有目的的社会调研考察,对周边的和更大范围的自然专业资源进行详细考察,调查研究,摸清各地专业资源的发展情况和现状,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内涵定位,找到自然专业资源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位开展的交汇点,寻求合作,力争建立实习基地,开展人员互派往来,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活动。例如:

(1)考察省内多家专业画廊,对工艺、装饰绘画的市场需求情况和人才能力要求进行考察;

(2)对朝阳市喀左地区紫砂矿和阜新玛瑙装饰资源进行考察调研;

(3)Ω顺满族剪纸艺术进行探访和调研;

(4)对海城岫岩地区的玉器工艺品制作工艺进行考察;

(5)对东北传统的染织工艺、蜡染和扎染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等等。

其次,东北工艺美术要与实际教学相融合,在积极开发社会、地域资源的同时,也要努力挖掘校内现有的资源和在建资源,在人力投入上,依据课程设置的具体需要,在改革期间将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拓宽眼界;同时,对于专业建设需要的社会特殊技能型专业人才,我们也将采取外聘兼职授课、开展专业学术讲座、人才引进等不同手段进行合作交流;在财力投入上,对现有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同时,我们将在教学改革期间力争投入足够资金购进相关专业设备和多种工艺原材料充实教学活动,如装裱机、切脚机、紫砂陶泥等;在教学环境方面,为了更好的实施工艺美术专业的对位性分类教学实践,在现有的专业教室基础上,力争新开辟1-2个专业实训室,有力保障校内分类教学的指向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专业实践,制作出有专业含量的工艺美术作品。

为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推进本项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除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外,我们在分类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和地域现实状况,尝试可以将较为完善的社会工艺技术引进到校内,采取合作或租借场地等适当形式开展技术交流,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形成初步的教学实践和社会需求的一体化产业链。在学术支持方面,还应该不定期请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通过科学的工艺美术专业对位性分类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人才培养,在课程改革和教学环节改革的推进下,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将会得到系统的、合理的、指向性强的专业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可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能够深度地开发利用学科特质,挖掘创造出工艺美术精品;

(2)形成对工艺美术艺术作品的深加工和再创造能力;

(3)形成对材料深化利用与工艺深化的能力;

(4)形成定位准确的工艺品设计理念,强化产品市场设计意识。

通过东北特色工艺美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分类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专业内涵同高等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联系将更加贴切合理,高等学校在教学环节发挥其系统教学主张的同时,能够兼顾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学科特点,将东北特色工艺美术门类的专业内涵自然渗透到高校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对工艺美术专业不再感到陌生和遥远,积极参与到各自喜欢的工艺门类教学中去,专业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将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培养起来的专业人才势必会形成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深度的专业认知,在其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对市场的需求和工艺品的定位将会更加明确,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先进生产力,进而提升东北特色工艺美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民族传统工艺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回归热潮,已经在逐渐升温,东北特色民间工艺也将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复苏,它与高校工艺美术教学的融合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广大师生走向民间,多问多看,点滴积累,多一份传承,多一份文明。在高校合理的工艺美术教学形式下,东北特色工艺美术行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篇7

我国民间工艺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悠久的传统文明形态,有着辉煌的历史印记与浓厚的传承底蕴。正因为如此,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从各个角度折射出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

从装饰纹样看,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龙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代表之一。远古时期,人们还处在狩猎时期,每天所接触熟悉的自然对象主要是动物,因此动物不只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装饰纹样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纹,有的和生产、编织物有关,有的是动物纹之抽象化,是原始氏族部落的标志。商周至汉魏六朝也是以动物纹样为主体的装饰阶段,人们对于天和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纹样表现出来。如司母戊鼎中的饕餮纹、夔龙纹以及形象狞厉的猛虎,使作为权势象征物的大鼎增加了神秘的情感表现。

只有当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才能把整个自然界特别是花草植物当作审美对象。比如,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代的装饰开始面向自然和生活,富于浓厚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唐代工艺美术中装饰纹样以卷草和牡丹为主体,体现了唐代赏牡丹的一种社会风尚。而宋代,由于文人引领时代意趣风尚,则出现了凸显文人精神的装饰图案――四君子与岁寒三友等。

从艺术风格上看,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犷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而这些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人民审美的体现和时代思想的反映。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奴隶主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民,可以随意将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品或祭祀用的“人牲”。因此,商代工艺美术特点充满了威严、神秘、慑服的力量,服从于祭祀的要求。再如,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而形成这种特色正是其特定的社会文明。一方面,重文的治国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完善,促使庞大士人阶层的形成,这大大提高了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哲学领域里,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理学家提出的是“言理而不言情”;在文学思想上,梅尧臣提出了“作诗无古今,唯有平淡难”的文学观,反对错彩镂金、雕章琢句的浮华作风。另一方面,百业俱兴的城市商业经济,催生了多元多彩的市井文化,产生了技高艺精的宋代工艺美术。这些使得宋代民间工艺美术的风格趋向于一种清淡的美,呈现出了清润典雅的风格,质感求温润似玉,体型尚清秀儒雅,品格欲超逸出俗。比如,宛自天开的奇石摆件、意象万千的观赏瓷,以及体现文人品位的香薰、置花器皿、棋子等。

从工艺制作上看,商周时期的青铜材料、战国汉代的漆、六朝以后的瓷以至近代的塑料、钢管等,这些艺术表现手段的生成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新兴材料。比如,战国、汉代的漆器产量之多、规模之大、传播之广,足见当时漆树种植的兴盛。《史记》记载:“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的是种漆树千亩,可以与作千户侯的官职相等。而战国铜器装饰用的模印法、汉代印染用的套版、宋代瓷器的叠烧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所需量之多。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级的兴起,对生活和城市商品交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陶瓷工艺无论在生产规模、制作技术、艺术水平上都处于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陶瓷的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北方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盛名,且产品独具特色,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从器物造型上看,或因提高实用功能,或因生产条件发展,或因时代风尚,历代以来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如三足的鼎就是便于站立,其耳环为了提携,尖形口为了倾液。有的从粗到长,有的由矮到高。提携的器物,大都细而长,如辽金的鸡腿瓶;头顶的器物,大都器底小,如彩陶壶;放置的器物,为了平稳,大都底部宽大,如宋代的梅瓶到元代底部变成鱼尾形。当时所创造出的造型多与生活需求相联系,如宋代改变自商周以来的跪地而坐的习惯,进入垂足而坐的时期,因此宋代家具进入高型家具时代,比例优美,装饰简洁。

从经营位置来看,在席地而坐的历史时期,器物放在地上,无论是盆、钵还是瓶与罐,都注意到由上观下的效果,装饰部位多在器体的肩部和内部,如原始社会的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漩涡纹双耳罐等。尤其是瓶与罐,在绘制四面图案之前就细心照顾到靠近瓶罐颈口处的图案,由上方下视时也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垂足而坐后,人们使用桌椅,器物放在桌上,装饰部位下移,都是为了适应欣赏视线。如彩陶后的瓷器,多以器体外部装饰纹样,或上釉色,或堆砌贴塑,精美绝伦。由此可见,民间工艺品的创造和观赏是按照当时人们习惯的观照方式进行的。

篇8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制造业经济转变为低能源,低消耗产业经济的变革时代,随着经济体制产业的不断变革深化,它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将发生变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经济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民间手工艺美术潜在的价值基本上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民间手工艺美术的本质价值,二是民间手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

一,民间手工艺美术具有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民间手工艺美术教育本质价值的显现。

首先通过民间手工艺美术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审美感受,造就健全的人格。民间手工艺美术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的过程中,主体通过欣赏、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手工艺美术作品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艺术实践,从这些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的把握,使定势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内容,这个过程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情绪等心理能力。

其次,通过培养学生民间手工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人脑两半球各自处理信息的过程,证明每一个半球的功能都是独立、完整的,具有高度的专门化。并证实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而右半球许多方面比左半球优越,特别是表现在具体思维能力方面,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方面,另外在解释、听觉、印象、认识空间的和重视三维图象方面,情绪表达和识别方面也比左半球优越,这就揭示了审美创造性的秘密,为审美创造与空间感、直觉形象、情绪方面特别有关,是这些方面综合性、整体性的表现;也就揭示了审美创造的秘密在于右脑,审美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可以使人类的创造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民间手工艺美术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间手工艺品领域里,美有造型美、色彩美、自然美等,这一切都是人们得到美的感受,它把人们带到美的现实和美的精神领域里。美术教育,是通过观察事物、艺术欣赏及艺术实践这三个重要手段,而民间手工艺美术也是如此,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这是因为,观察是视觉艺术的最基本的活动,在深入的观察中,观察者获得的知识越广泛、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艺术欣赏,是通过不同国家、民族、流派、风格,增强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空间感和知觉形象思维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有些学者认为,艺术知识和技巧应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和手段来学习,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类想象力、创造力开发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其作为民间手工艺美术实用价值。

首先,民间手工艺美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农业转向工业,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的要求从体力劳动转移到了技术及审美等方面。英国科学家,教育家托马斯(1825―1895)站在科学与艺术的角度,提出了教育应“锻炼人的全部官能”,以使受教育者面对社会需要“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职业”,在美术教育方面,他认为利用美术目的是提供训练注意力和精确的训练目的上,没有什么能比有绘画习惯有那么大的价值,对于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功能中的作用,他以亲身检验做了说明。

第二,民间手工艺美术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起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伴着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民间手工艺美术随着时代的进程显示出新的特点。民间手工艺美术,它的范畴极其广泛,他涵盖了人类社会全部的物质文化,成为物质文化中物质生产和文化创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和手段。从总体上说,凡是所有材料都能作成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民间手工艺美术品它存在于民间,是深受大众人们的喜爱,也是众多消费者的目标。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民间手工艺美术品,代表了民族特点,因此它的艺术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可以说它的市场空间是具大的。

第三,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它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越来越繁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推向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民间手工艺美术也将为经济的发展留下一个广阔的市场,从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市场的潜力来看,民间手工艺美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民间工艺美术具有这种替在的价值,实际上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中适当引入民间手工艺美术课程内容,不仅使学生知识得到了丰富,艺术修养也得了深化。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需要。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真正落实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动手工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9期。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2012年。

篇9

关键词:民间工艺;师范生;手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03-02

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的西北部,处于湘鄂黔四省(市)边区,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是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师范大专院校,2006年4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大专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学校,是湘西特区师资训练的摇篮,为湘西民族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小学教师,要求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教师技能突出、动手能力强,具有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艺术素质。

一、湘西师范生的美术手工课现状

五年制初等教育师范生来源于湘西自治州八个县市,入学前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低,层次条件不尽一致,进入高等师范院校以后,在学习期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状态。大多数五年制初等教育的学生由于美术基础太差,完成美术和手工课的相关作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

1.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2007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基础》教材一直沿用至今,内容更新迟缓,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知识体系,未能体现美术教育的改革创新精神,与现代社会环境、专业、学生美术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学校教学设施条件差,没有画室设备,基本上就是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美术技能培养体现不明显,美术手工教学案例开发滞后,美术图库图片资料欠缺。

3.五年制初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本地,土家族、苗族地区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乡土美术资源丰富,湘西民间美术品类繁多,工艺精湛,湘西土生土长的学生打小都耳濡目染过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学生对本土文化有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的调查研究

湘西民族地区师范院校与发达地区院校相比,由于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人才稀缺、自然环境、历史民俗等因素影响,湘西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美术基础教育发展在理念、规模、速度和质量等方面都与发达地区师范类院校存在差距。但是在湘西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上,有着祖祖辈辈传承的民间风俗,有遗存悠久而丰硕的非物质文化,湘西民间工艺美术有湘西民居、民族服饰、土家织锦、银饰、苗族花带、苗族刺绣、挑花、锉花(剪纸)、纸扎、蓝印染、雕刻、陶器、竹艺、苗画等等,很多的乡土资源都可以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针对当地的师范生,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之魂,如何提高非美术专业师范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开拓美术手工教学的新途径,培养湘西地区师范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美术手工课程资源,需要实践开发和探索研究。

三、湘西民间工艺美术与当地师范生手工课的应用实践教学

1.剪纸——锉花。锉花是湘西苗族妇女用心灵和锉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也是一种剪纸文化,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湘西苗族剪纸按其分布特征可分为“高山台地型”和“河谷边缘型”,按其实用性可分为服饰类纹样和日常物品纹样两大类。图案款式多样,花鸟组合、蝴蝶组合、花草图案、动物纹样、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凤穿牡丹、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鸳鸯戏水、莲(连)生贵子等,除传统特定意义的物象外,湘西锉花还取材传说故事或戏曲人物故事,反映世俗生活的剪纸图案。如:“老鼠嫁女”、“仙女散花”、“儿童牧牛”、“八宝图案”等。将以上湘西民间美术图案和工艺应用到剪纸手工课堂上,作为图案原稿极具本土特色,折射出湘西人民的审美风格。

2.刺绣——挑花。挑花,又称十字挑花、十字绣、数纱。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湘西分布广泛,其表现形式、构图方式与在湘西沅水、酉水沿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土陶片的纹饰十分相似,都有直线、斜线、波纹线、折线等方格纹、锯齿纹几何纹样。挑花图案的构成特点是中心纹样为四方连续,四周纹样多为二方连续。挑花纹样有:枫叶花、蝴蝶花、蟾蜍花、狗纹花、葫芦花、阳球花、葛藤花、珍珠花、福寿花、年鱼花、龟寿花、龙凤花等。在湘西师范生的手工课程中,可以用苗族的挑花图案来做刺绣手工,挑花刺绣作品还可以做成卡包、钱包、手机袋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强。

3.纸张立体造型——苗族银饰。苗族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炫丽多彩,与苗族银饰相比,土家族银饰显得单纯、朴素。苗族银饰的分类有头饰、颈饰、身前身后银饰、镯环等。在湘西师范生的手工课程中,可以用纸张材料来替代银质材料,将白色或银色的纸张剪成莲花形、梅花朵、蝴蝶形状、关公大刀纹样、虾蟹纹样、鱼纹等,将纸张曲卷粘贴做成圆柱形、圆锥体、方块状、圆圈状等,再将以上纸张造型用白色棉绳连接上,做成各式各样的帽饰、头饰、项圈等,还可以让学生将做好的银饰工艺品戴在身上,表演一番,学生对苗族、土家族银饰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美术手工课属于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科,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大背景下,实践、探索、研究美术基础课程,对于湘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湘西民族地区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有着重大意义。湘西有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族风情、精巧的民间工艺;依山落寨、傍水立村、随遇而安的居住环境;诗情画意、山歌苗鼓、民族文化艺术等。以乡土资源做手工教学的材料,随处可见、俯拾皆是的泥土、石头、木材、竹木、芭茅、稻草、玉米秆等材料,用这些本土原生态材料替换美术手工教材中都市工业化的材料。工具材料的改变,使湘西地区师范生手工课走出了传统美术材料限制的困境,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龙颂江,张心平.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2]龙颂江.行走湘西[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潮汕文化;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民间工艺美术有着其他美术门类之母的称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其工艺制作、形式美感、文化内涵蕴含着独特的区域性。它孕育于不同区域的文化当中,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观念,表达了他们自身的审美趣味,显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之一。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从根本上说,文化受制于不同区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传统、行为习惯等区域环境的约束,是一个区域人群的深层意识。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集中体现和潜力魅力所在,是文化特色的品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经济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及宗教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文化正是民族文化本体的区域性折射,不同是生产方式和地域特征形成了是极有影响的独具特色的个性文化。

文化价值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不管是人的文化需要,还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文化产品,都只能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潮汕文化是由讲“潮州话的民系(也就是潮人)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潮汕地区(指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风格独特地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观——潮汕文化。它起源于潮汕先民,在距今3400年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浮滨文化、南越文化,成型于秦汉(受汉文化的洗礼),发展于唐宋(中原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昌盛于明清(海洋文化的渗透),创新于现代(外来文化的影响)。潮汕文化是在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吸取了中原文化与古代南粤岭南土著文化的优良成份,同时又受到海外文化的强烈影响,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族群民系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气魄。潮汕文化是由“作为土著的百越文化、作为移民的中原文化、作为侨胞的海外文化”三种文化聚合形成的,文化的融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和艺术营养,在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影响下的民间工艺美术,升华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色彩和文化价值,酿造了以“潮”字号为代表的诸如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州刺绣、潮州剪纸等种类繁多的潮汕民间工艺美术。

二、文化需要的客体:民间工艺美术的繁荣和创新满足

海外贸易成功商人荣归故里的需要潮汕地区东面临海,海岸线漫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域广阔,是著名“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段港,(元朝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说:“万里石塘,由潮洲(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万里石塘一指连通东西洋的贸易航线)。这种自然环境对潮汕的历史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发达的海外贸易历史和悠久的“逐海洋之利”传统,使得这里商业气息浓厚并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潮州商帮。

明清至民国时期,海上贸易的成功导致祠堂民居的大量兴建而引发建筑装饰工艺附件如木雕、石雕、嵌瓷等地域风格的建立,使潮州木雕成为四大木雕之一,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重要分支潮绣进一步的完善,大吴泥塑跻身三大泥塑。潮汕工艺美术步入全面鼎盛时期,各个艺术种类都具有大批精品遗存于世,其工艺水平之高艺术风格之精让人叹为观止,满足了衣锦还乡的富商巨贾的要求。

从清雍正重开海禁起,潮汕海商迎来了辉煌的红头船时代。清中期郑昌时在《韩江见闻录》中记录潮州民谚红头船“上至天津下至马辰”,指向上往东北方向航行可达天津、日本等“东洋”,向下往西南航行可达马辰(印度尼西亚的重要商港)、暹罗等“西洋”。当时海外商贸的昌盛可见一斑。

文化价值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类不需要的东西不具有文化价值。海外贸易的成功滋生的众多大亨富豪在潮汕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和光宗耀祖思想的支配下,从清同治开始,挟巨资回归故里,建祀堂起大厝。饶宗颐先生在1948年主纂的《潮州志》载:“都市大企业及公益交通各建设多由华侨投资建成。内地乡村有新祠厦屋,更是十有八九由侨资盖建”。如著名的南盛里(新加坡富商南金生所造)、东里寨(航海巨商郑毓宗所建)、陈慈黉故居(泰国商人陈慈黉营建)、隆都上北村“七落”大厝(七位旅泰潮商一起建造)等,最突出的就是花费14年耗资26万银元建造的从熙公祠(马来西亚富商陈旭年所建)和耗时10年花费30多万银元打造的潮阳梅祖家祠(巨商陈梅生所造),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满足了衣锦还乡大兴土木的需要。

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经营成功的商人后代继承家业后为祭祀先祖所建)以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石雕闻名中外。这个祠堂里面璀璨夺目满载辉煌,梁枋、梁桁及柱间布满了富丽堂皇琳琅满目的潮州金漆木雕装饰让人目不暇接,定睛细看,玲珑碧透精妙入神;举目远望,雍容华贵庄重大方。而石雕的杰出代表就是前面提及的从熙公祠和梅祖家祠。梅祖家祠因倒挂在屋檐下的6只石雕花篮也被称为“石花篮祠”。当时为了展现潮汕石雕技艺,专门聘请具有“石雕之乡”美称的潮阳泗美村石雕名匠前来雕刻。据说每雕刻一只花篮则耗时长达一年多,雕刻时大小铁椎用了30多支,最小的铁椎只有铅笔芯大以便伸进“篾缝”里雕刻。

潮汕地区的独特美术品种嵌瓷技艺也是突飞猛进。嵌瓷创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是采用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粘接、堆砌而成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等浮雕或立体雕效果的建筑装饰品,多立于屋顶,营造了一个“鸟革翚飞”的奇异世界。潮汕地区日照时间长,雨水又充沛,嵌瓷经日晒雨淋后历久弥新色彩更加鲜丽。潮汕许多乡土民居也以嵌瓷作为屋顶装饰。

潮绣抽纱工艺的形成是潮汕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一个创新体现,是传统的潮州刺绣工艺和欧洲抽通工种融会贯通巧妙结合的产物,以其精巧轻盈淡雅而被誉为“南国之花”。

三、文化需要的主体:海外侨胞文化的介入决定

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细性潮汕地区拥有富饶的潮汕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从元代开始,迁入的闽南移民和本土的土著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潮州民系。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入,地少人多闹起了地荒,生存环境日渐严峻。到清乾隆中叶,已到粮食不敷自给的局面。“耕三渔七,商船贩舶往来如蚁”,是明清时期潮汕人因生计所迫不得不做起了朝廷海禁时不允许的海上冒险生意的真实写照。激烈的生存竞争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得精益求精,因此“耕田如绣花”成为潮汕农业生产最突出特点。在这种精细情操的熏陶下,行为方式和审美要求也逐渐发生改变。人口和环境的矛盾使潮汕人不仅转向经商和海外贸易,也转向手工业等其它行业,精雕细镂的民间手工业艺术风格应运而生。

任何文化都由其自身发展出来的象征和符号来表现,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

文化价值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是文化价值的需求者也是文化价值的承担者。不管是人的文化需要,还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文化产品,都只能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人们创造文化需要和文化产品的能力,本身也是文化价值,而且是最本质的文化价值。

在海外侨胞回归故里彰显身份的大型建筑中,工巧精细成了建筑构件等工艺美术的评判技艺高低的标准。侨胞文化的主体需要加剧了文化产品争奇斗艳追求精细风格之风。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着主人有财力去要求工艺品的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给能工巧匠提供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使得技艺水平精益求精美奂美仑;因为艺人有时间去推敲技艺的精湛有动力去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如从熙公司的建造,主人为了使石匠安心工作,专门建屋相送,开工时好烟好酒敬若上宾,待工匠吃好睡足精神饱满时候才让动手干活,稍一疲倦即令歇息磨刀。精美绝伦的石雕就是如此“慢工出细活”的雕刻而成。

这种强烈的主体需要刺激了激烈的竞争也刺激艺人推陈出新。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匠的才能,主人通常会请两班艺人同时动工意在比试技艺高低,施工之时各自用布和竹篾隔开直至竣工之时才拆去,让大家评判优劣,优胜者获得约占总造价三分之一的奖金。“输人不输阵”的理念使得艺人的工艺能力不断提高越雕越精,形成竞奢斗巧之风,使精巧细致的美学风格和文化价值取向愈加强烈。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就是对精细文化价值不断追求的体现。从熙公祠门楼上“士农工商”石雕方肚里,伏在牛背身上的牧童手里所捏的那条双股相缠约16厘米长的悬空牛索,细如牙签,绳上股数清晰可辨,穿过牛鼻竟弯曲自如。有两个师父用很长时间来雕刻它,但无论怎样小心谨慎都功亏一篑,每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时却不小心弄断,师父们十分懊恼觉得对不起主人,遂不辞而别。第三位师父吸收前面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才成功。

名闻海内外的潮州木雕也是处处体现潮汕精细文化的精神。潮州木雕与我国其它木雕流派的最大区别是采用镂通雕技法,尤以多层次纵横交错的镂通雕最具特色。通雕层次一般是两三层,最多的可以达到十几层,视材质厚薄和雕刻技艺高低而定。由于多层镂空通雕的作品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繁而不乱多而不杂,精细华美玲珑剔透。精细的潮汕文化审美观念通过精细的镂通雕得到表现,精细的镂空技艺在立体镂空通雕的虾蟹篓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蟹篓被雕得通透纤薄层次分明,疏密相称惟妙惟肖。刀法精细之处更在于“篓中篓”的雕法,即在一个蟹篓内再雕一个蟹篓,“内篓”里再雕个“内篓”,三层精雕细琢泾渭分明的龙虾蟹篓,每个蟹篓上的木雕篾条薄如纸板,有时最薄处只有1毫米,却还可辨别出路径、穿插、起伏。

潮州陶瓷的通雕和瓷花工艺是精细文化价值的另一种阐述。通花瓷是潮汕地区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品类。因其通体雕镂,又如潮绣抽纱中的钩织抽纱通花作品般玲珑剔透故取其名通花瓷。瓷花是用精制的瓷泥,靠手工一瓣一瓣地捏制而成。捏塑的花瓣薄如蛋壳蝉翼,花蕊细若发丝,轻盈如鸿毛,精细程度甚至达到“掷地而不破,落水而不沉”出神入化的境界。“薄如纸,细如丝,永不凋谢的鲜花”的技艺让人击节叹赏,极显潮汕文化的精细内涵。

潮汕剪纸是精细文化性格的另一彰显。潮汕地处南国,剪纸不仅具有南方剪纸的秀美灵动,而为求精致和细腻在剪纸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线条和“刹丝”上独具匠心。(“刹丝”即锯齿纹,由于潮州剪纸中的锯齿纹极为尖细,故潮州人又称呼它为“刹丝”,“刹”是个相声词,即是用剪刀把纸剪成一条一条丝的动作的声音)每一条锯齿纹,长短形状几乎都一样,整齐得你以为是机器的模胚做出来的一样。线条讲究纤细,历代流传下来的剪纸纹样经过每一代人的手,形象越剪越细,线条越剪越细,最后形成了游若细丝的审美风格和追求。用线的俏巧与流畅使画面更加玲珑剔透的潮州剪纸更具有简洁清新通透细致的美感。

四、结语

文化价值不仅是满足个体文化需求的事物更是社会产物。任何社会形态都有该社会特有的文化需要,这种文化需要只有通过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动来满足。民间工艺美术是根植于民间文化的一种创造活动,是自我创新不断发展的文化有机体,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往往表现出鲜明而完整的区域性文化价值。潮汕人精细文化心态就是通过潮汕工艺美术精致典雅的艺术创造活动来表现。没有文化消费也就没有文化生产,没有文化生产就没有文化消费。作为人们行为和行为物态化显现的是显现文化,而作为精神意识集中体现的是隐形文化,两者都以生产方式和地域特征,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文化——地域文化。潮州商人的文化消费和潮汕工艺美术的文化创造,一起显现的文化方式(物态的木雕陶瓷等工艺美术形式)和隐形的文化(潮汕精细文化性格)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挺.潮汕文化源流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林伦伦.”潮汕文化”的自新也粤东社会的发展——“潮汕文化”三题.[J].汕头大学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