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画画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画画的基础知识

篇1

油画艺术表现力新材料新技法油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外来画种,诞生在重科学、重自然、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欧洲,一开始就给其带上了写实的神秘面纱。让后人为之不断探索,如三度空间的立体观念、明暗的造型体系与条件色的色彩关系。正因为这种写实油画手法的运用,使油画比中国画更具有真实性。几百年来,油画大师林立、放出耀眼的光辉,不能不说这与油画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使其成为屹立于世界艺术,无论从时间或空间上来说都是广泛传播的大画种。纵观历史可知,油画是在欧洲起源发展的。“油画”这个名称以清楚的告诉我们,他是采用油性物质作为黏着颜料的媒介,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油画是从15世纪以前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奠基人。凡・爱克兄弟完成了以胶为介质向油为介质的转换。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作画时运笔流畅并能反复覆盖修改,干透后的颜料附着力强,色泽鲜艳,不易剥落和退色。新材料和新技法的运用很快流传全欧洲。因此,这是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 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 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 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

不同地区、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 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笔触的运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 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油画主要技法有:

1.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 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 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 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 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 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2.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 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 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 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篇2

的相关内容后,发现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优化设计了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设计后的实验通过了苏州市区100多位初中化学老师的操作验证和研讨,获得肯定与好评。

一、原有实验方案的不足

(1)实验基本观察点不明确,尤其是金属与稀酸的反应,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观察时会遗漏重要的实验现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酸反应的重要方程式未要求学生写出。

(2)铁钉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金属,本实验中的常见金属选用铁钉合情合理。但未引导学生辨析铁钉不是纯铁,而是铁的合金,其硬度不代表纯铁的硬度,故易引起学生对纯铁硬度的错误认识。

未充分利用实验信息,适时提炼出合金仍具有金属特性,让学生对合金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3)实验目的2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但在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未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剧烈程度归纳金属的活动性。

(4)由于铝表面氧化膜的致密度、厚度、打磨深度及铝形成氧化膜的速度等因素影响,实验中发现在较长时间内即使打磨处理过的铝与稀酸反应的速度还是不及锌。把铝和锌放在一起对比会造成学生错误地认为铝的活动性比锌弱。

(5)同种金属分别与等氢离子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度的不同,未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6)有氧化膜的金属接触稀酸后还是会冒气泡的现象,未适时引导学生捕捉并分析原因。

(7)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时间,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出结论。

二、实验方案的优化设计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优化设计了“常见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方案。

(1)把实验过程编制成表格。并在表格中明确“实验内容”,便于学生操作;细化“基本观察点”,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重视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了解到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增设“实验结论”栏目,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点明实验结论就是“基本知识点”(有反应发生则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增设“基本操作点”,便于学生把握操作要领。

侧重基础的实验过程完成后,增加“实验探究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现象本质,辨析概念、开发思维。

(2)本想对比铁钉与纯铁的硬度,但由于纯铁材料难以觅得,就改成了易得的黄铜片(实验用品上交代清楚是含铜合金)与紫铜片(实验用品上交代清楚是纯铜)的硬度对比实验,并在实验探究中给予呼应: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铝制品和铜制品与该实验中的铝片和紫铜片在硬度上的差异原因,从而澄清硬度大的铁钉是铁的合金而不是纯铁,防止认识偏差。并把合金与其组分金属在熔点上的差异作为探究列出引发学生思考、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

继而在实验探究中请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出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

(3)几种金属与同种酸反应结束后,要求学生适时把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明确归纳在对应的“实验结论”栏目中。

沪教版教材中,金属的性质属于第五章内容,而到第七章学生才系统地学习酸、碱、盐知识。故教材第五章内容中,在学生通过与稀酸反应感受到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后,只是简介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没有归纳出活泼金属置换盐溶液中的不活泼金属的规律性知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教材编排的用意,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宜深化展开,只在实验探究中针对具体的铁和铜供学生思考设计。

(4)为节约金属样品、节省时间,单面打磨的镁条、铝片、锌片、紫铜片用于整个实验流程中的观察外观、测导电性、试硬度、加热;与酸反应的金属,都采用与前面实验完全一样的小样(不打磨),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明所用金属的出处。但由于铝表面氧化膜的干扰,铝与稀酸反应的真实速度短时间内无法呈现,故几种金属与同种稀酸对比反应速度时把铝抽出。

但铝能与稀酸反应的事实还是应让学生感受,综合考虑后,增加一个对比实验:打磨过的铝与稀盐酸分别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并在实验探究中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5)选择锌片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反应速度的差异。而就学生所能理解的控制变量的思想,实际操作时会取等体积的酸,经过计算配制15%的稀盐酸、20%的稀硫酸以保证氢离子浓度基本相等。

经过几次金属与稀酸的反应,学生初步感受到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共性和差异之处。并在实验探究中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第7章的酸的性质学习做一个铺垫。

(6)实验中选用未经打磨的金属与稀酸反应,并设计实验探究,希望学生对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样为酸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7)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设计成两组学生提前操作好后放在教室中,请每位同学每天观察并记录。这样处理既节约了药品和时间,而且全班同学观察同一种样品,又便于相互对照、讨论。

(8)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快铁与稀酸的反应速度的多种方法: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加热、铁钉换成铁粉、提高盐酸浓度等,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验证与研讨

2013年3月19日,在苏州市平江中学,苏州市区100多位初中化学教师对本文优化设计的基础实验4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教学研讨,

篇3

①生石灰——

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⑥纯碱、苏打——Na2CO3

⑦小苏打——

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Fe2O3

⑨赤铁矿——

Fe3O4

⑩金刚石、石墨——

C

⑾干冰——CO2

⑿冰——

H2O

⒀天然气(甲烷)——CH4

⒁酒精(乙醇)——

C2H5OH

⒂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铁粉

白色的固体——MgO、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

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

、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

干冰,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

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

硫酸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

、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三)

、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常见沉淀及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

3

浅绿色沉淀-----Fe(OH)

2

蓝色絮状沉淀----Cu(OH)

2

白色沉淀---

CaCO

3,BaCO

3,AgCl,BaSO

4,(

其中BaSO

4、AgCl

是不溶HNO

3

的白色沉淀,CaCO

3

、BaCO3

是溶于HNO

3

的白色沉淀)

白色微溶于水------Ca(OH)

2,CaSO

4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CuSO4

、Cu(NO3)2

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

、Fe(NO3)2

、FeSO4

等含Fe2+

的溶液

黄色:FeCl3

、Fe(NO3)3

、Fe2(SO4)3

等含Fe3+

溶液

紫红色:KMnO4

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CO、CH4

蓝紫色: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硫磺(

S)

暗紫色:高锰酸钾(

KMnO4)、碘(

I2)

绿色:Cu2(OH)2CO3

(铜绿)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黑色:Fe3O4

、CuO、MnO2

、C

粉、Fe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

、BaCO3

、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

、AgCl

3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

C)

其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CO2

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

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

9.与酸反应有CO2

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

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

(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18

;CO2-44

;CaCO3-100

;HCl-36.5

;H2SO4-98

;NaOH-40

;Ca(OH)2-74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Hg-水银;

CO2-

干冰;

CaO-

生石灰;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

C2H5OH-

酒精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除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

溶液、KOH

溶液、碱石灰等

除HCl

气体可用:

AgNO3

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

还原CuO、Fe2O3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CO

点燃烧掉;

SO2、NO2

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

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

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盐酸酸雾)

(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生石灰、

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

气体的试剂:

AgNO3

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

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

中。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S+O2

=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

点燃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2C+O2=

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点燃

4P+5O2=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点燃

3Fe+2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MnO2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

=

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MnO2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

=

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点燃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

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点燃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

CO2(

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2C+O2

=

2CO(

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高温

C+2CuO

=

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

=

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O2+C

=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点燃

3C+2H2O

=

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点燃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

=

CaCO3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

=

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

CaCO3

+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现象:不明显

CaCO3

=

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高温

Fe3O4+4CO

=

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O+CO

=

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Fe2O3+3CO

=

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

高温

浑浊的气体生成

CuO+CO

=

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

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

百色固体溶解,

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

+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Zn+H2SO4=Zn

SO4+H2

现象:同上

Mg+

H2SO4=Mg

SO4+H2

现象:同上

Fe+

H2SO4=Fe

SO4+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

H2SO4=Al2

(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

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

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或HNO3

、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

+FeCl3(Fe(NO3)3

、Fe2(SO4)3)=Fe(OH)3

+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

、FeSO4)=Fe(OH)2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

、CuSO4)=Cu(OH)2

+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

、(NH4)2SO4)+NaOH(KOH)=NH3

+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

、MgSO4)+NaOH(KOH)=Mg(OH)2

+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

+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

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

+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

+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

+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

+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铜:

高温

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

=

Cu+CO2

现象:

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

+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

+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

+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

+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

稀)=3AgNO3+NO

+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

浓)=AgNO3+NO2

+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

浓)=CuSO4+SO2

+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

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点燃

=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点燃

=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点燃

=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

2Al2O3

点燃

=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点燃

=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点燃

=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点燃

=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点燃

=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

点燃

=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通电

=

二.几个分解反应:

=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2

Mn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2KCl

+

3O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高温

=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加热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

19.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高温

=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2Cu

+

CO2

高温

=

21.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

4Fe

+

3CO2

加热

=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3Fe

+

2CO2

高温

=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

CO2

高温

=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

+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8)盐

+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

加热

=

75.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篇4

关键词:树脂反应 反应釜电机 变频电机

中图分类号:T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79-01

在树脂化工企业中,现在树脂反应釜电机大多用陈旧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实现树脂合成。反应釜里面的材料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温度产生变化而使得材料的粘度产生极大的变化。旧的反应釜电机采用匀速搅拌系统,搅拌的速度按照树脂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粘度来设计,其输出功率也达到额定值。材料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粘度最小时电机处于最高速,但由于树脂材料在低温时的粘度最大,其匀速系统同样输出过大的速度,所以就需要电机的输出扭矩和功率能够达到最大,但是也会造成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只要设备出点小故障,极容易导致电机和机械设备的损坏。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通过运用PLC控制技术改造树脂反应釜电机陈旧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把搅拌电机改为变频电机,使用PLC来控制变频器。使得其在低温时输出低转速高扭矩,高温时输出高速低扭矩,通过这样的改造,使得电机在低温时的时候只需要输出低速大扭矩,不需要输出最大功率,从而减少电机和设备的损坏。根据公式:功率=扭矩×转速/9550计算,在低速大扭矩就不需要大功率输出,达到了节能降耗的功能。利用电机变频器有电机扭矩或者电流的监控和控制的功能,通过PLC自动保护电机和报警,设备和电机得以及时维护,减少了企业因为系统维修停产而造成的损失。控制系统的改进,使得化学工艺工程师可以通过控制不同温度下的转速和扭矩,灵活调整化学反应工艺,提高了化学工艺控制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的收益得以增加。

1 PLC控制变频电机系统

在对旧系统改进中,首先将搅拌电机改为变频电机;然后将继电器控制改进为PLC控制,同时实现PLC自动控制电机保护电机和故障报警电路,不仅增强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能力,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1 PLC中心控制单元模块

PLC中心控制模块主要实现对树脂合成温度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输出,使得其能通过温度指数的变化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自动化控制。在温度较低时能够使得电机工作在低速大扭矩状态,随着树脂合成过程中温度的不断升高而粘度的不断降低,同时使电机转速逐渐升高扭矩减低,根据公式:功率=扭矩×转速/9550,总功率没有随转速提高而变大,从而达到了节能目的。

该模块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电源供给模块、中央处理器、温度信息输入模块、控制信息输出模块。电源供给模块供给PLC控制单元工作的所有电压要求。PLC采用局域网通信模式,实现对工作电机的实时控制和数据传输。并且每台控制电机都有相应的接收装置。通过内部软件设置实现监控,并使得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树脂反应釜电机的工作状况的显示控制。设计中要实现的目的:所有模块的设备组装及其电气连线准确无误;PLC所有设计模块正确无差;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输入到PLC输入模块,同时将PLC的输出量经输出模块输送到相应的电机输出设备中,指导其工作运行;各模块的网络连接主要通过交换机及双绞线完成。

在实际实验研究验证和实际工作中,常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300系列的控制器,其处理效果较好,其搭载各个模块也很实用。这个方案采用四电源,主导轨10 A,其它均为5 A;中央处理器为315-2P型。

1.2 电路保护模块

为了保证电路能保持正常工作的状态,需要设置其保护电路,也就是使变频电机能较长时间工作在正常工作状态,因为当电动机或者变频电机出现严重故障时会造成很严重的停机停产事故。主要的保护一般都是控制其扭矩和负荷过大的保护电路;还要对变频电机实施温度,电压,转速,扭矩实施互锁保护,因为电机发生异常情况时电源电压会明显降低,同时电动机转矩会显著下降,使得电动机运转失常,甚至会出现“堵转”情况,损坏电机。

PLC还能够实现定时监视等自检行为,当异常情况被检测出时,就将所有输出关闭。但是PLC控制部分的CPU发生故障时就不能实现对输出的控制,所以对于这种会造成严重事故的危险负载,需要添加外防护电路,使得设备安全运转。外保护电路都使得电路正常运行,从而减少电机和设备的损坏。

1.3 系统故障报警模块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的老化或者是机器的磨损会逐渐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为了使得电路持续正常工作,就需要添加系统故障报警模块。当该模块被启动后,就要对电路及机器设备进行故障排除和检修或者及时更换零件,降低了企业因为系统维修停产而造成的损失。

在对该模块进行电路设计时,利用中间价继电器对其实施软硬两种电机故障连接设置:软故障也就是其软件启动器的故障,当软件中程序运行出现错误时,则该模块接通,使得报警系统接入电路,实现报警功能;硬件故障,就是电路中的机器零件的运转不正常,当其中任何一个部件或部分出现故障时都会使得该模块作用被启动,电路也实现报警。这两种保护使得电路的保护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强。

用六个按钮,一个主按钮,五个辅按钮,实现故障复位。主按钮是用来实现变频电机故障复位的,其余五个辅按钮是5台主要工作是对变频电机的故障复位的。故障出现后,电铃响起,工作人员需要立即检查并排除其故障,当所有故障点都被清除后,需要将相应位置故障复位按钮再次按下,关闭电铃,使其处于下一次故障检测准备状态。

2 结语

树脂合成在化工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重要的过程就是树脂反应,树脂反应主要应用继电器控制反应釜电机。其生产设备运转受材料粘度的影响较大,通过运用PLC控制技术改造树脂化工企业树脂反应釜电机陈旧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通过把普通的匀速搅拌电机改为变频电机,使用PLC控制变频器转速和扭矩输出,同时根据化学工艺的改变灵活地调整转速和扭矩。使得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控制输出不同的转速和扭矩,提高其电能利用率,同时带动化学工艺控制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收益得以增加。

参考文献

[1] 高锐.基于PLC的嵌入式智能控制策略研究及应用[D].新疆:新疆大学,2010.

[2] 武朝.基于PLC与WINCC的转运小车及其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职专业基础课 教学改革

这几年,职业教育已普遍开展教学改革,五年制高职的所有课程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省职业教育课程历史传统的影响,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起步维艰,在此类课程改革的认识、现实条件及如何开展课程改革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若干门专业课的学习,但目前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却不尽如人意。为改变现状,本文对如何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项目化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效果优良的一种职业教育方法。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学优势在于,它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和实践,最后以完成项目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1.制订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我省五年制高职的教学计划多年来一成不变,已严重影响教学改革的实施。因此,想要对五年制高职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首先要挣脱传统的观念束缚,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制订合适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或各类实训项目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变更。在教学计划中充分考虑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课时。尤其是当实践教学课时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时,应该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是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根本。要建立一整套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本行业职业能力的机制;加强专业分析,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等。同时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工作一线人才,组建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不仅能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使学校拥有大量的专业教学人才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五年制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化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对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教学组织上,学生分成项目团队,由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参与实际项目运作,部分教学内容结合项目实际,改造成项目课程,充分体现学中干、干中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运作模式上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搭建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以开展课题研究。

4.组建专家组,设计与开发课程项目。

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关键是项目设计与开发,但并不是专业基础课的所有内容都能够进行项目化设计。因此,在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之前,应该组建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联合开发与课程相匹配的各类项目。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机动灵活,切合教师与学生的特点。课程项目化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

5.积极编写优秀的校本教材。

教材建设是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得以推进的一个促进手段,是课程改革在课堂运行的行动依据。首先是教材建设要有规划,各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标准。其次是根据课程的实际与要求,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供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使用。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效果

对于具有一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实施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专业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志坚.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基础管理 立行之本 当务之急 重点内容

基础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根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国内金融业繁荣昌盛,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为刺激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无限活力。然而,在各项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内部基础管理严重弱化,与业务发展形成鲜明的反差,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新的风险隐患,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切实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一、强化基础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基础管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当前,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科学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作为商业银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任务是强化基础管理,夯实发展根基。过去,如果说银行管理存在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诸多方面,那么,基础管理薄弱就是“软肋”,这不仅影响科学发展要求的落实,甚至威胁到银行的生存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因此,基础管理不是抓不抓的问题,而是要下实功夫、下苦功夫,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不是某个部门抓,而是要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不是出了问题才抓,而是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是阶段性地抓,而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积极投身于基础管理工作之中,强化打基础、夯基础意识,认真抓好基础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才能为科学发展打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强化基础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基础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根本性要素,是支撑银行稳步发展的基石,只有打好基础,立足长远,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经营战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把强化基础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彻底转变落后经营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陈旧工作习惯,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才能为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基础管理是加强风险控制的有力举措

从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从2006年山东德州建行刁娜案件到2007年河北邯郸农行金库被盗案件,虽然直接起因、案发过程和结果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即基础管理不实。近几年,国内金融形势总体稳定,虽然金融大案要案和重大风险事件呈下降趋势,但商业银行内部突发性违规事件时有发生,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仍然存在,业务运行过程潜伏着诸多风险因素,虽然都持续开展了基础管理系列活动,但收效甚微,发展根基还没有真正夯实,需要继续下大力气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堵塞各种漏洞,消除各种隐患,继续夯实管理基础。因为,强化基础管理是控制各类风险的最有效形式。

(四)强化基础管理是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当前,银行之间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业务竞争逐步转向了基础管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竞争,其中,基础管理至关重要。因为,优秀的员工队伍、良好的企业文化出自于良好的管理,而良好的管理是业务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把打基础作为银行和个人的共同责任,通过打牢基础,实现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只有把基础管理水平提上来,才能打造出领先同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五)强化基础管理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保障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由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来自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的压力明显加大。虽然没有西方商业银行那样的切肤之痛,没有走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但能否成功战胜危机,安全、平稳、健康的走下去,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要抵御风险,必须抓住根本,切实强身健体。世界金融危机启示我们,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而没有坚实基础的发展是盲目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要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必须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着力强化基础管理,打牢基础,提升能力,在“危险”中找准“机遇”,在规避风险中健康发展。

总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把全面基础管理作为紧要任务、重要前提和安身立命之本,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才能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支持。

二、当前基础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通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控体系、创新企业文化等措施,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各项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但基于“高速度、高增长、高指标”的压力,各级机构在基础管理上有所放松,管理意识减弱、管理能力下降、管理方法滞后、管理成效甚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旧习显得较为突出,内部管理“虚多实少”,发展跟基很不牢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不清晰

在争份额、抢市场、拼速度的大环境下,少数经营管理者对基础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员工岗位尽职意识不强,对苗头性问题缺乏敏感,工作粗心、经营粗放,普遍存在轻管理、轻规范、轻质量的现象。

篇7

关键词:文化;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它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是交际的一个主要途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只懂语言不懂文化很难顺利进行有效的交际。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

授业有余,传道、解惑不足。英语被当做孤立的符号系统,英语学习的全部内容就成了语法和词汇,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文化(语言结构文化及语用文化)因素的导入。重视可操作层面研究和实践,知识层面讲解与强化及应试技巧与训练。然纵使万千师者千般努力,但教学效果与之期待教学目标甚远。所谓“道”我们可以理解为规律或者是英语的内在逻辑。即是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因为目标语言和本族语言代表的两种文化,其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专业人士的分析,不涉及跨文化内容的学习、忽略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风格、语言与交际、语言与语境的关系,这样的英语学习只是从语言到语言或为应试而应试;沿袭着一种微观学习方式和呆板的学习方法;而语言是活生生的,语言存在于社会,语言是为了交际而用的。因此,必须树立宏观的学习理念,掌握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既聚焦于语言,又要开阔视野,注意到文化与语言关系,建立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文化导入为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提供了依托,将刻板的文字嵌入生动的生活当中,赋予了语言以灵魂与生命力,将抽象化的思维予以清楚的表达,因此适当的文化导入能有效促进英语语言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和交际方面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在整体上提高社会文化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母语之外掌握另一种语言意味着个体潜能的增长,如果在与语言紧密结合的文化的学习中进行得当,对于培养多元的思维方式、积极互动的“生产性人格”和拓宽学习者的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也大有裨益。系统的文化导入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丰富了词源,同时也通过深化语境的认识提高了对该语言的深入掌握,从而为交流提供了扎实的支撑,为思维的准确表达提供了基础,更加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必将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功能

其一,教师。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要认识到文化教育对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的综合文化素质。最终将文化内涵的灌输自然地融入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词汇和语篇时.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解释,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就解释到哪里。其二,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体学习作用。比如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小组布置相关文化任务,如情景模拟对话、举行辩论赛等,激发学生主动、认真地去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纠正学生所犯的词汇、语法等表层的语言错误,对于学生所用的语言形式正确但不符合文化背景的深层的语言错误更要及时指正。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步发展,最终真正并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该门语言。

(二)利用课外活动的辅助功能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是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让学生真正地全面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是勉为其难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材料。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收听VOA或BBC等外文电台节目来获取第一手的文化材料,并在下次课上检查,不要流于形式。此外,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也为许多人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英语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互动交际中。

(三)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制作出与语言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在课堂上实现语言与文化的互动教学,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对所学语言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也可以在课下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登录相关的教育教学网站,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在线学习,或是通过BBS或E-mail向教师请教问题、与其他学习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MSN)等与外国人直接进行交谈,达到在互动中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穿插有关文化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英语知识,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与情感,促使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精神共鸣与心理依赖。总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就应将文化的理念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总之,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走出那种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的误区。要在向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多元化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步发展,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最终正确效地运用该门语言。

【参考文献】

篇8

(1)智能化对讲系统设计

在住宅小区中,智能化对讲系统是为了实现业主与访问者之间的有效连通而规划的程序。针对住宅小区的安全设计而言,智能化的对讲系统是其安全保障的第一环节。其主要设计的区域包括小区门口、每个单元楼层入口处及住户门口。在小区住宅各个入口设置可视化对讲机,在确保业主识别访客身份后,进行自行开门控制。同样在单元楼层的入口处及住户门口也需设置相应的对讲机,在业主房间内部设置可控终端,保障用户能够根据人脸识别、指令识别来控制访客权限,保障小区安全。

(2)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为给广大住户提供安全、舒心的居住环境,首先必须保障其居住安全,因此,必须建设智能的监控系统,由监控前端反馈图像资源信息及相关信号传输。在小区重要的安全防范区域设置闭路监控系统,特别是针对车库入口、车道、电梯内部、主干通道等区域必须建设完备的监控体系,并根据实际操作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监控器,并对监控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无监控盲点与死角。

(3)门禁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在小区住宅中,门禁管理系统一般设定于各楼宇单元的门口,主要采取刷卡识别的身份验证形式,实施严格的内部人员的规范准入体系,保障其住宅安全。

(4)车辆管理系统

由于住宅小区内部业主较多,且其组成成分各不相同,工作性质不一,车辆的出入也并无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为保障小区的安全秩序,防止非法车辆流入,必须建设智能化的车辆管理系统,对小区内部业主的车辆信息进行登记,设置智能识别标示,对固定车辆设置稳定卡,对临时进入的车辆则设置临时卡,进行严格的身份识别及图像认定,实施一卡一车的原则,从根本上杜绝安全威胁。

(5)住宅周边防盗报警监测系统设计

在智能化的住宅小区设计中,设置周界报警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外部不法人员的闯入,减少小区周边潜在的安全隐患。住宅周边防盗报警监控系统主要是由红外探测设计组成。它能够实现自动勘测的功能,并进行智能反馈,联动其他报警装置,进行信息传递,实施传播警报信息,便于采取针对性的安全处理措施。

二、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的施工管理

1.施工准备

由于住宅小区智能化的系统设计技术含量较高,为保障施工质量,必须在建设初期,进行良好的设计规划。具体从住宅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好系统中程序设计的先后顺序,同时创造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对项目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审核,若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则需要及时修改。确保图纸上各项技术参数与指标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在制定施工具体计划与工程预算、周期预估等方案时,需要对实际住宅小区情况进行考察,做好人员准备、设备购置及材料安排工作,确保智能化小区建设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线路敷设

在智能化的小区住宅设计中,大多线路属于弱点体系,因此需要将其施工程序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主线方面的施工,其次便是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施工。主线部分的线路埋设的施工可以选取常规的施工单位,而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施工则需选择专业的施工单位,制定严格的线路布线计划。同时还需确保两者之间能够达到有效互通,明确双方的职责要求,确定好整体施工方案。特别是针对施工交界处的供电线路布置、管道敷设等工作,需要双方的友好配合,制定规范化的施工顺序,避免出现管线相交问题,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另外,针对不同等级的电压线路,采取不同的线槽敷设方案,对具体线槽的两端实施保护措施。将智能化系统中的电源控制、信号控制等线路设定单独敷设的通道,分离其强弱电流,减少电磁之间的相互干扰。

设备安装

智能化系统中设备的安装同样包括前端与中心设备两个方面。在前端设备投入安装前,必须核对项目设计要求与图纸的设计,确保其各项标准能够满足建设要求。除此之外,还需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检测,保障其能够正常使用,并对相关线缆的性能进行综合考察,从整体上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在中心设备安装时,则需确保其整体设备均安装于监控中心的部位,各类线缆分布整齐统一,独立且不会对其他线路造成干扰,确保设备安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文化知识 基础英语课 基础英语教学

1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还应包括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基础英语的后修课程高级英语教师反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根据几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渗透应从基础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开始。

基础英语课在一、二年级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每周6学时,周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4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基础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迫切希望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文化因素渗透的越多,学生对所学课文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且将它的含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修正了泰勒的定义,补充为“实物”的文化现象,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林纪诚,20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阐释。Claire Kramsch (1993:1) 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文化知识既包括讲英语国家的同一时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

3 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全国许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李观仪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教程》。《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综合性训练的英语教材,是供外语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附有一定的翻译练习,再加上配套的练习册,突出了基础训练的比例。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揉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又便于教师的教学指导(郭文海,2003,9)。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为例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3.1 政治历史参照

政治文化因各国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们以《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第三册的第五单元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为例来说明政治文化对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英吉利海峡在开通前英法两国人民对其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时工程的进展。如果学生对两国关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英法两国居民对英吉利海底隧道开凿的抵触情绪。对相当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位退休公务员说,“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为什么讲话人宁愿让英格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而不愿与法国连接起来。一个法国农民说,“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过英国一次,再也不去了。他们吃的都是番茄酱。如果我们对英法两国的历史关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两国人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威廉一世,之后,法国文化与礼仪在英国贵族中占统治地位。1154年,亨利二世夺回英国王位。1337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夺取了法国王位,导致了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打到1453年。两国的战争在14、15世纪继续进行。1689-1815年英法之间为争夺在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不断产生矛盾,英法两国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818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这也是英法长期争斗的结束。了解政治文化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至关重要,倘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整篇文章无法下手。

3.2 文学作品欣赏

《教程》部分所选材料来自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如第四册的第九单元The Pearl 选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节选的文章是渔民基诺在去镇上卖珍珠之前的场景。如果学生对这部小说了解甚少的话,学起来会有些难度。斯坦贝克的语言非常优美,并且擅长使用修辞等手段来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在讲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不必从本文入手开始讲解,不妨可以从这部小说开始讲起:首先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写作基调、主题以及它所反映的人们对梦想的追求。当学生对这部小说有了总体的了解之后,我们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此时会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快,几乎和教师同步进行。在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学生们很容易回答上来。最明显的是,学完课文作Role-play时,学生们都将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小说的一些情节纳入他们自己的对话中,而这些情节是课本里所没有的。这种方法将使教师知道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3.3 人文宗教求证

宗教在英美国家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85%的美国人是基督教徒。因此,许多作家把宗教话题纳入他们的写作视野,以及借助宗教来表达主题思想。《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的Salvation,选自兰斯顿·休斯的自传体小说。在这篇自传体的文章中,作者力图让我们了解孩子怎样对待宗教以及为什么孩子有时会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撒谎。整篇文章语言点并不多,但充满宗教色彩的词汇让学生们难以了解。倘若老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地讲解课文语言点,而忽略了宗教本身,学完之后学生们会觉得这篇文章索然无味。笔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首先从作者入手开始讨论。兰斯顿·休斯是美国现代优秀黑人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休斯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美国黑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抨击白人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启发黑人群众的觉悟和自豪感。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对本文的主题有了大体的认识。文章的主人公并不认为上帝最终会拯救他,能够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文中出现的sin, pray, lamb, sermon, soul , hell等词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学生对这些词并不是真正了解的,了解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等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能够正确掌握这些词汇使用的语境。

3.4 地理知识的认识

《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的Three Sundays in a week说明地理知识的了解对学习文章的重要性。这篇文章选自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爱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情节巧妙别致,推理严密,文笔考究。但节选的文章是利用了一个地理常识编撰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故事。在讲本篇课文之前,笔者借助地图和学生一起分析时区和日界线。对几个专业术语像格林威治平均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解之后,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即:每当穿越日界线时,向西则日期向前进一天(即失去一天),向东则日期向后退一天(即多出一天)。换句话说,如果向东旅行,假如到达日界线时是星期一,那么穿过日界线后,就又是星期天了。本文的鲁格杰恩大叔提出,除非一个星期有三个星期天,否则不同意罗伯特与凯特结婚。为了挫败鲁格杰恩大叔的反对,罗伯特与凯特请了两个刚刚环游世界归来的水手朋友,一个自西向东旅行,多出了一天,一个自动向西旅行,失去了一天,在他们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个妙计,骗了鲁格杰恩大叔相信三个星期天确实集中到了一个星期里。讲解完这个问题,当我们再去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几个年轻人利用了妙计,让鲁格杰恩大叔上了圈套。

本文只是分析了几种可以利用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但这不仅仅是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完成了,还需要我们教师对后期学生如何利用所学过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以及学习效果怎样都需要做一定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平行班的不同教学情况得出一个结论,或者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文化渗透前后,以及学生自己的感受等等来考查一下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 Culture and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10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调整,没有绝对的衡量指标。但是一个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够与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协调

在早期的经济发展中,在社会总投资中政府投资所占比重是较高的,这样可以为国家发展打好基础。在中期,私人投资应该逐渐增加,而在经济成熟期财政支出应更倾向于社会福利。

1.2 和经济体制的类型是一致的

中国的经济体制有两个,一个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另一个是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需要有强有力的经济管理,因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的占比比较大;而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管理逐渐减弱,因此公共支出的占比比较大。

2.财政支出、财政资源配置与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背景

财政支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为了实现财政的各种职能,财政部门按预算计划后,将国家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指的是各类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具体表现为:一是微观上的配置,微观资源配置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共部门中内部的资源合理配置,这是小的表现,解决的是部门内部协调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主要衡量方式为财政收入占GNP(国民生产总值)或是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宏观上的配置,宏观资源配置主要解决的是公共与私人间的资源分配不协调,通过协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来解决财政资源配置问题,通常以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程度来体现。如今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十年前,中国政府财政支出最大的一笔用于社会文教费,首次取代了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费用。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个会议召开标志着公共政策的格局由经济政策正式向社会政策转型。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一定调整以及优化。

3.财政支出结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3.1 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1)在财政总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过于快速的下滑。建设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就是国家的基本建设,而在1998年之后的25年之中,基本建设的比重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三,平均每年下降百分之一,进而导致中国在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被制约,发展缓慢。

(2)支农支出的投入明显不足。国家的重工轻农剥夺农业来扶持工业使得国家农业逐渐处于停滞状态,进而导致现在的政府必须花大量的财力物力来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

(3)行政管理费用大量增加。在1998年到2007之间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大大的增加,明显的超过了其他各支出的费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这一比重的增加,明显背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尽管在期间政府有过几次的精简改革,但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比重还是没有大幅度的改变,并没有大的下降,而在2003年时又开始呈现上升状态,由此可见中国的机构优化陷入了恶性循环,膨胀,精简,又膨胀。

3.2 财政支出比重为何失衡

前面就提到,导致财政支出失衡的主要原因就是“越位”和 “缺位”,在摸索过程中不能界定到底哪些领域是中国的竞争领域。因此,在中国的财政结构优化时必须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界定对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对经济体制改革程度的认识,不能同一而论,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4.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

4.1 财政支出增长过快、支出不足。

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面临着两个问题,支出增长过快,但同时支出不足。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但?政包揽过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导致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并且,无法保障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导致GDP中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不但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甚至低于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4.2 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体,因此,经济建设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50%以上。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与此同时,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投资主体开始变得日益多元化,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开始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开始表现出投资过度的倾向,这大大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若我国经济增长继续依赖低成本的资本推动,我国的经济则会面临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巨大问题。

4.3 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上涨,政府职能越位、缺位。

政府活动的增加,行政人员的增多,公共经费的浪费,缺少监督制约的机制,政府支出得不到监督等等,都会导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大,且有着逐渐上升的趋势,使财政资源大量浪费。市场经济下,政府必须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但政府、财政并不是主要方面,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有着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因为机构膨胀、人员过多、工作效率较低而导致的不合理的一面。若将办公设施、公费医疗和离退休人员的保障也算入财政支出,我国财政将面临更重的负担。政策等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杂乱,没有重点,导致宏观调控能力不足,不能支持社会保障,缺乏对公益事业的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较少等,这不但减弱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力度,更不利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5.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已经开始实质性的转变,但是仍然是重视经济发展和基建投资、轻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传统结构,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公共供给制约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人民福利改善。中国财政支出的优化,应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内需,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引导居民消费,大力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想要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相应调整财政的经济建设能力,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性工程的投资,加强基本经济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经济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中西部这方面的投资,还远远不够,如果这种投资达到长久的、固定的,中西部才能一步步发展起来。

(2)国家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是财政支出中最基本的一项支出,以保障国家安全与建设,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对机构的改革,对各个部门进行撤销、合并和精简,压缩行政经费,提高管理效率。要降低行政管理费用,增加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费用的投入,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加全面稳定的发展经济。

(3)在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财政支出要进行合理的增、减,在我国现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主要进行基础领域和只能重点事业的发展。教育方面,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70%左右,但投向不合理,财政经费过多的投向了高等教育,而有些忽视了基础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全国民的文化素质。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我国因对学科理论研究、高科技研究、文化遗产及保护、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对其进行保障。而对其他的科学研究应用、艺术演出、体育运动、新闻媒体可进行商业经营,财政只做一些合理的补助。

(4)增加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环保支出是财政支出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也是国家财政必须维护的长远利益。国家财政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改变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