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

篇1

目前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特别是会计专业,报考该专业的学生及招收院校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中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所需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问题分析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普及,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越来越重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但其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相互脱节。

(一)课程定位失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定位不准,大部分教师对这门课程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将其当做软件编写课程,就是将其作为软件培训课程,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准确来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需要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实际授课中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不会详细讲解,不论是对理论知识还是软件操作知识,都只能点到为止。

(二)内容过于陈旧

目前计算机技术一日一变化,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速度也很快。就像会计主流技术已经以ERP软件技术为主,该软件技术依托于网络。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以前,明显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造成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教材落后于课堂内容,课堂内容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的怪圈。

(三)课堂讲解欠缺

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所有的知识,能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而且一旦出现技术进步,所学的知识就会落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实行满堂灌的理论模式,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自身创造性思维被限制。

二、构建完善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就是向就业看齐,那么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完善。

(一)建立健全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为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及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的具体情况,应该在考核中凸显出实践应用性,特别是考核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考核体系及标准。

(二)遵循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目标。课程体系中应该表现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因此在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做好职业分析工作,形成一个兼顾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为了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职业岗位性,应该针对每一个专业技能设置相对独立的课时与学时。

(三)做好实训基地建设

实际中需要做好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双方互赢的目的,让校企合作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圈子。这就需要改变现如今校企合作难以开展的局面,尝试着与多行业多企业展开接触。与此同时,企业与高职院校应该合作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这里可以选择与会计事务所合作,通过记账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真是企业经济业务往来的账款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四)课程体系与职业认证相结合

市场经济中虽然需要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线应用人才,但还存在着大量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如何让自己在一群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中凸现出来,就需要用证书为自己增加砝码。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资格证书等。高职院校应该将这种职业认证与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基础会计实训安排在基础会计课程后面;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一周有两节理论、四节实训课程;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前需要通过会计综合模拟训练判断其职业技能水准,融合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作用,既锻炼学生实训能力,又等于做了一场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结构应该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这就将实际教学与市场相互联合起来,培养出一大批满足市场及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篇2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实施教学,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符合要求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本文通过对我院《会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结合实际需要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对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生来说,《会计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院在这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我院《会计学基础》教学现状

1.本专业学生特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学生入学前,接受的是基础教育,踏入职业学院后,接受的是职业教育,难以适应专业性强的课程学习,《会计学基础》是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具备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会计基础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专业的会计知识,对于刚刚接触会计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要吸收消化都比较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整体课程的学习。

2.理论教学。侧重以教材为根本,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课本为中心,采用填鸭方式,将课本内容讲授给学生,不注重对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本课程就会缺乏全面理解,不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有些学生则纯粹为了期末考试机械地将书本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没有深入思考。

3.实践教学。我校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十分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程时间的制定上,往往将更多时间给予前者,学生缺少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实际认识,缺乏经典的案例,不能培养学生全面的了解会计学,当然学生更缺少社会实践,学生就会感觉与实践距离太远。

4.授课时间短,授课内容严重不足。本课程是新生进校学习的课程,我院新生进校较晚,开始课程的学习比二年级学生正常教学周晚4周左右,而《会计学基础》每周只有4课时,使正常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因素严重不足,学生本来就不能接受过于专业性的内容,主要的教学内容又不够上,不能全面学习基础知识。

5.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较多,班级较多,院内专业任课教师严重不足,院内教师集中教授会计电算化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无法给新生教授《会计学基础》,只有大量聘用校外教师来授课,许多有着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由于学院路程较远或会计业务较多不愿来授课,外聘的教师是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不足的在校研究生来授课,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扎实。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改进思路

根据上述问题,我认为可做出以下改进。

1.进行学前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马克思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增强其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深入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全面的了解本学科的全面知识,开课之前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1)学生入学后由本专业任课教师对会计工作、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等情况进行介绍,以往届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为例,告诉学生在校努力学习,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基本技能是不能适应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的。(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实际的企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中运用的相关技术技能,让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有足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随时展开讨论,并且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训操作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改进理论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方面良莠不齐。《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较为枯燥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无心学习,这就难以实现本专业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科学组织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会计学基础》教学。(1)讲授式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讲授中,应注意围绕学生,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更强调新奇的事物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增强感官记忆能力。会计课程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与实际结合,采取简单易懂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核算时,可以适当举例、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实际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理解,有一个深刻的印象。(2)启发式案例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前,我国会计正面临巨大变革,要让学生学会会计内在的理论和方法,讲授理论的同时应配合具体业务案例和会计处理的讲解,同时联系其他类似业务处理的启发,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仅满足于某一项具体业务的处理,讲课时要不断地通过类似或不同案例教学,注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增强自学和后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同学们能独立地去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或特殊问题,能从容地应对会计的新变革。(3)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引导和促进者,只有让主体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重建构,教育才能改变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完成课堂实训,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类同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账务处理问题,则留在课后由学生完成,同时也给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索,以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传统会计课程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知识,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要求,《会计学基础》课程应采用更多的现代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制作电子课件、微课、PPT、视频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表述,使课堂更加活跃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步骤,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才能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目标。因此,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个服务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1)实践教学体系。随课分散实训: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训目标主要在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课程中所讲基本方法与基本操作相统一,让学生熟悉企业基本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运用实训操作平台:我院为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训室增购了基础会计实训操作平台,可以安排学生在实训室系统的操作实训平台,教师从旁指导,并且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电子打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手工批改转为电脑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ERP财务链总账实训:《会计学基础》课程是针对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电算化是最终学生实践学习的结果,因此,本课程教学应结合会计电算化让学生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在本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电算化操作,从中体会手工与电算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基本操作的认识。(2)实践教学的方式。第一,认识业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根据实训题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基本业务;实训中所涉及材料均采用现今企业正常格式。让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有一个全面、实际的认识。第二,学做结合,边学边做:会计职业有很强的操作性,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注重实践教学,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实施仿真的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增加授课时间,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我院新生进校晚,上课时间不足的情况,将《会计学基础》课程由原有的4课时增加至8课时,这样在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时间足够的基础上,安排足够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保证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授课。对我院教师不够的情况,可以增加专业教师的引进,特别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以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若新进教师是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指定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地教学指导,从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等全方位进行指导,帮助这类年轻教师尽快地融入教学中,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授课和技能指导,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宁,王艳.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配置;教学改革;技能实训;考核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世纪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在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则应尽快调整该专业知识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内容,以适应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要。《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优化配置课程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高职毕业生。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试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和教学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即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成本会计学、西方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相提并论,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会计软件及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财政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规定了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赋予财会人员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会计专业大学专科学生,属于会计电算化中级教育这一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本科生短,课时相对不足,这就要我们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中等层次教育的基础上,可适当瞄准更高层次目标,适当加大软件开发技术的内容,努力使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设计、修改能力为辅。作为高职教育则更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特殊性,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技术教育的学习。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应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理论知识、能力基础和应用性技术三者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仍然要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侧重于软件技术应用和软件维护等方面的教学,要明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具备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课时分配为10学时)这一部分着重讲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意义,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国际会计电算化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

财务软件维护(课时分配为25学时)通过对财务软件的上机调试与维护,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正确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的基本技能。

财务软件开发方法与实例(课时分配为15学时)由于高职会计专业课时相对不足,在教学中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当补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辅助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目前流行的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如系统生存周期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等。运用实例,使学生掌握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快速掌握开发财务软件的思路、常用技巧,为日后从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过程中应结合系统开发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财务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财务软件的应用(课时分配为40学时)(1)通过演示教学法,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安易等)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流程(见下图),并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账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2)进行全真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的技能,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该项实验可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

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流程

开设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强化综合技能训练(课时分配为6周)通过全真模拟实验,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异同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理解,同时也为使即将跨出校门、走上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学生能很快顶岗作业,学校应集中6周时间进行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采取“在手工会计实验室与电算会计室利用相同实验资料分别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和电算会计账务处理”的模式。对该项实验,事前一定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制定出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时间安排(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实验课时合理分配),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实习进度、考核细则等实习计划。其中,在电算会计实验中,进行合理初始化设置后应指导学生与手工会计同步,分阶段进行实务模拟操作,以此让学生比较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异同,同时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强大优势。

改革教材教法,重视课程教学考核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多是使用本科院校通用教材,无法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界与实业界专业人士共同编写或由高职院校自己联合组织专业人士编写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到课程内容优化配置,体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为基础,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接受各种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任课教师应对课程内容深刻理解,在授课中做到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授课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对“财务软件的应用”部分的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现教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应加强对该课程教学的考核,在考核设计中,首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列出单项知识内容和各种能力培养目标与要求,制定出各单项知识内容和各种能力培养的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在开设课程之前就应明确考核的目的和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具体思路如右表。在考核形式上,对表中序号3~5项目不必采用卷面考核方法,而是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情况。

总之,在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及考核方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上思路,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展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武.会计电算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洪军.职教课程改革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2,(12).

篇4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篇5

一、合理设置课程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企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科学地设置课程。

笔者认为,学生在上会计电算化课之前要打下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因此一年级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础会计。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上学期同时安排企业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已打好基础,同时上企业财务会计又可防止学生忘记专业知识。最后将两方面知识连接起来,着重教育学生如何使用会计软件。这样学生才能较为容易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并学以致用。课时安排也非常重要,实践性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必须多上机操作。笔者认为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按1∶2的比例安排较为理想。

二、选择适用教材

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校选用会计电算化教材多以理论型教材为主,甚少选择实用型教材。这样,上课时教师就要把软件的每个操作步骤写清楚,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后复习时也没有参考书,不利于教与学。笔者认为教材的选择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多个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比较后觉得,财务软件公司编制的教材通常附有实验手册与资料,有的还附有实验软件光盘,可以满足教与学的要求,比较适合中职学生使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参照选购的财务软件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1.将理论知识予于实际操作中讲解。笔者发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开始就讲理论知识,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也难明白,自然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激情。将理论知识予于实际操作中讲解效果就不同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多样的问题,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理论。这样就会学得有兴趣,并且理解得比较深入透彻。

2.涉入其他核算系统。笔者经过了解,部分学校为了应付考证,只让学生学习考证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其他子系统的学习并没有联系手工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财务会计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造成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工作脱节。

3.采用比较法教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比手工账简便。先让学生做一套业务量不多的手工账,包括上一年12月和这一年1月两个月的财务数据,再通过电脑来处理这两个月的财务数据。手工做账,每年一月份都要买新账簿回来开账,要将上一年12月份的每个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登记到新账簿当作1月份期初余额。而会计电算化只需选择软件上“建立新年度账”和“结转下一会计年度”这两个功能就达到目的。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出会计电算化的简便性,从而坚定学习会计电算化的信心。

四、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而提高其岗位能力。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中职学校要投入专业资金,筹建一个仿真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工作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等方面全真模拟企业。

篇6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财务软件的能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适应企业电算化岗位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很强,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首先,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需求的必要措施。如今无论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管理,都不离开会计专业化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已成为宝贵的人力资源。独立学院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出更多的电算化人才,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要想提高会计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使会计的管理职能有效发挥,要求会计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高效结合。独立院校应不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最后,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要想提高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企业、各部门共同合作。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广大院校培养出具有现代会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电算化人才。因此,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也是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2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独立学院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往往选择照搬照抄于母体院校,这与独立院校本身的特点并不相符。而且大多数独立学院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局限于熟悉某种财务软件,或侧重于程序的编写,将其设定为软件培训课。虽然有少数独立院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实际电算化教学的具体目标不够清晰,不能明确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计算机水平应达到的具体程度,也不能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学生具体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2.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的安排也不够科学,真正让学生上机实训的课时所占比例偏低,有限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只能了解简单的操作原理。同时,多数独立学院在讲述会计专业课程时,忽略了将专业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结合起来讲授,使得电算化课程无法有效渗透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电算化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缺乏有效联系将会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消极作用。

2.3实践教学不够丰富,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许多独立学院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情况,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不够丰富,实验数据往往陈旧,学生实践过程也缺乏创新,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比较单一,教师对不同财务软件应用的比较分析不够重视。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独立学院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重理论,轻实务的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2.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独立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方法过于单一,大多数是先进行知识点的讲述,然后对会计软件操作进行演示,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这使学生过于被动,缺乏思考空间,学习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些学校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连贯,也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教学手段上过于陈旧,主要依靠板书,在进行多媒体授课时,也仅是一些静态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师生互动性降低。

3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解决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制定明确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要制定与本身特点相符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目标,既要兼顾培养当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又要重视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培养目标可分为3个方面:首先,知识教学目标,应为熟知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掌握具体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及相关会计软件的操作要求。其次,素质教学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最后,技能教学目标,是指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维护能力等岗位技能,并且取得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3.2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

独立学院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的比例,对于电算化的原理,电算化系统开发与管理,商品化软件的应用进行细致讲述,增加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另一方面,注重将会计专业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结合起来讲授,在专业课中将电算化知识引入课堂,实现专业课程电算化,同时增加会计电算化实训项目,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3强化实践教学,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独立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比如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财务软件,对多种财务软件进行综合实训;引入ERP沙盘进行仿真实训;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等。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也同样关键,要建立理论与实务的双重考核制度,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加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的考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篇7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本脱离了账务手工操作,普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系统应用的简称,是应用电脑替代人工记账、结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中职财会专业教育在明确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尽快适应形势,及时调整专业知识建构,加强专业课程改革,优化配置专业课程内容,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财会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会计核算工作由当年的“珠算”被现在的“电算”所替代,不仅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会计工作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现代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业已成为一门融汇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会计学的其余几个核心分支一样,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1.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课脱节。财政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各地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属于会计电算化初级教育层次。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是当做一门计算机技能操作课,没有与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联系起来。主要特征是:与传统的会计课程相割裂,并完全游离于会计课程之外。传统的财、会、审课程仍然处于手工作业环境,唯会计电算化才能表明会计课程已引入新的技术环节,需更新传统的程序与方法。很多学校只是以上岗证电算化考核部分的内容要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很不全面。财会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了解和使用ERP软件。而ERP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仅仅靠一门课程根本不可能熟练掌握全部的会计功能。

2.课程教材与职教特色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部分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基本上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倾向于理论化、抽象化或类似于某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书,无法适应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教材内容没有涉及相关的财务知识,以至于有些学校安排计算机教师承担课务,《会计电算化》成了计算机操作课。

3.财务软件与社会经济脱轨。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用的财务教学软件与现行会计制度有较大差距。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不通用或落后版本的软件,致使会计科目不能及时更新、财务软件附带的计算器常出错、某些特定的模块操作只有一种输入法,单机版的操作与网络版有较大差距,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单位的工作要求,加大了再培训周期和成本。

4.单一的实训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许多学校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证需求,将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分开。课堂上只讲与考证有关的模块,如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薪金等,不能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在综合实训这块教学内容,也只是开设手工账务处理,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就算结束。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实训角度让学生模拟实训。此外,课程计划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一般安排在学完“基础会计”后的二年级第二学期,一共60课时。学完后,后续的课程学习再也不涉及会计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课改的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岗位的高素质初级技能性人才。根据上述就业岗位,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上岗后的专业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日常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上。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和掌控能力将直接在实际工作得以检验。所以,设置课程时,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训是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涉及软件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点到为止即可。

2.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当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各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所以,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只作为满足学生考证的一门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就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3-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专业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已是必然选择。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上,由于历史原因和专业建设时间问题,在电算化课程建设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本文依托我学院对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进行改革的教改项目,分析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参考意见,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良莠不齐

尽管现状绝大多数开始会计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但实训室的硬件建设良莠不齐。只有少数以会计为重点专业建设的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经费和资源的短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只停留在一间机房,几十台电脑,一台服务器,一套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的初级阶段。为节省费用和便于管理,有些实训室的电脑甚至不配备光驱等输入输出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课时分配长短不一

在院校里教学计划的拟定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很少有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士参与,所以在进行课时分配时,学校更多地是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和专业课程设置的饱满度,很难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门课程课时分配的合理性。这就造成了有些院校设置了200多学时,分两个学期来完成教学,有些院校只给了20多学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不同院校课程分配相差悬殊,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高职高专院校在这门课程建设上存在一定问题。

3.课程设置和其他专业课程相脱节

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一般都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实训(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和其他基础课程相脱节。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运用个专业知识的实践性课程,应该设置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后面开设,而不能和这些基础课程并行开设。会计电算化和手工会计是一套账的两个处理方式,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院校将这两门课程完全分开,各行其是。

4.教材不能实用性需要

在市场上会计电算化的教材琳琅满目,但这些教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原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教材对会计软件的各个模块的介绍是面面俱到,但忽略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后,专业工作重心都在日常会计核算上,也就是财务软件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对于财务软件的基础理论、组成框架、信息传递方式等内容不应成为教材大篇幅介绍的内容。

5.教师培训不到位,教学方法僵化

由于现在高校招聘教师制度僵化,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老师很少有实际工作经验,大多通过购买教学软件附带的培训课程和自学上岗。尽管现在很多院校都鼓励老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但由于制度的僵化、激励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很少有教师能真正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在教学时很难做到专、精、通。教学也主要采取教师演示一遍,学生操作一遍的简单方式。

二、改进课程的理念和思路

1.完善硬件建设

会计专业的负责人应积极向学校反映实训室的现状,争取资金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开展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保证教学使用的软件紧跟时代的变化,做好实训室的维护工作。有条件的可以配备打印机、大容量的移动硬盘和其他教学辅助软件等。一个硬件建设良好的实训室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杜绝其他非会计专业教学使用,只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业务训练,不仅有利于实训室的维护工作,也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的优越感。

2.设置合理的教学学时

为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很多学校在制定完教学计划后很难修改。但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学校可以考虑聘期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和往届学生参与,探讨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拟定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课时。

3.课程设置和会计实训课程相结合

电算化课程和会计实训课程(手工会计)一样都是实践性课程,操作性很强。会计电算化是按系统管理、总账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供销模块等不同模块教学,实训项目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将这两门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同时进行,先进行手工会计学习,再进行电算化课程学习,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会计业务工作方法的比较,对电算化课程有更好的学习。

4.编写实用配套的教材

教材编写应结合学校的特点,考虑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整,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会计岗位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结合会手工会计的实训资料,编写相配套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使手工会计的实践成果与电算化的实践成果之间相互印证,促进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保证电算化教学高质量的实施。

5.为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对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使课程生动而贴近实际。学校应在政策上激励教师走出校园到企业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多带队参加各种职业竞赛,以赛促学。教师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可以参考竞赛中的岗位设置,例如按出纳、总账会计、会计主管、成本会计岗位分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对抗比赛,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理解实际岗位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47-01

会计业务是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在当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特征还不明显,当今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不小的问题。下而讲变电站土建工程渗漏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目标专业定位准确度不够

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专业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当今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实践为目标,学习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知识,掌握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较快掌握实践技能,为实践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培养目标应当是相关会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这样学生可以在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编出相对应的软件,以便更好地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专业课程安排严重不合理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受到现传统教学体系的限制,其中的某些课程已经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在课程设置,学时设置,教学安排等方而仍以理论为主的形式,毕业实习、上机模拟等实践课程的安排过少,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实践课程体系仍需完善。其次,基础课程安排过多,专业课程安排过少,比如英语,语文等,几乎占到所有课程的二分之一。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以至于有些同学到毕业仍未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技能。

(三)严重缺少师资力量

由于当今教师缺少相关的从业经验,只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这样并不能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教师没有相关实践经验,有的甚至没能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学习指导等方而难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重理论轻实践是当今教学的常态,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和工资发放也是按照课时标准,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是按照其论文数量,并没有要求相关的实践报告。因此我国如今急需一批有丰富实践能力教师队伍,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上而己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接下来应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而:

(一)目标专业定位准确度不够的解决办法

在目标定位方而,应培养具有较好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使其离开大学后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较快地转化为实践能力,较快地为社会服务。目前看来,高校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而:首先,较好掌握现有会计软件的操作,能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其次,了解相关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和运用。最后,对于一些稍复杂问题,能独立提出解决方案。

(二)专业课程安排严重不合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问题,最关键的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要加强该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责任意识,由相关专业的领先人才担任重要职位,公开讨论出行而有效的办法,从而加强专业建设。其次,删除不合时宜的或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度不够的课程,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指导。鼓励教师编写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课本,做到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不断修改,完善学习体系。最后,重视实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培养其创新意识,做到基础素质,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全而发展,使专业化人才培养适合市场需求。

(三)严重缺失优秀师资力量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待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支持其进行与企业间的学习交流以及课题调研。提拔优秀教师,使其形成梯度,从而使教师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了解企业现今存在的热点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以科研带动教学,再以教学反哺科研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邀请企业骨干以及企业里的科研人员来校授课或讲座,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拓展视野,明白白己的学习方向,树立学习目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以上就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几点建议。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驱动 分层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参与电算化知识的培训学习。目前,在各中、高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都增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已成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证书之一。

一、当前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操作工具和处理技术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精确性和正确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导致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条块分割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涉及计算机以及会计基础理论两大专业知识,而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往往缺乏与会计专业理论课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掌握了基本会计理论,却不懂计算机操作,或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却还未掌握会计理论。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使得这门实践课程成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鸡肋”课程,学生也无法在毕业后的最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的岗位需要。

2.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理论课堂教学中,而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课程结构不合理

对于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理论课程是其重点掌握的内容,而计算机课程却作为辅助课程存在,课时数少,往往只安排一或两个学期,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无法将所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此外,许多学校由于机房有限,所以通常以满足计算机专业的需要为主,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训则尽量压缩。

二、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开展

1.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目前,企业较为流行的商业化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安易财会软件、先锋财会软件、用友财会软件、金蜘蛛财会软件、天财财会软件、金蝶财会软件和中软财会软件等。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各财会软件都是大同小异,只要学会了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举一反三,但是作为教与学兼顾的安易财会软件是笔者学院财会专业的首选软件,安易财会软件不仅仅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该软件建立套账是无限制的。因此笔者学院财会教研室以安易财会软件作为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软件,围绕该软件所需的知识组织教学,以一个个典型的财会案例作为教学任务,围绕案例剖析安易财会软件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实践证明该软件有效缩短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

2.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