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艺美术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于工艺美术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正确分析被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整体结构以及深浅层次等能力。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巧,能进一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造型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美术人才,方能增强学生本身的竞争优势,才不被社会淘汰。
1工艺美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意义
首先,通过开设素描课程,学生能在平常的学习中收集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中国有句俗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再心灵手巧的主妇也无法在没有食材的情况下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样的道理,在美术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再怎么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也无法画出一幅惊人之作。因此,素描就如同巧妇的“米”,是进入美术世界的基础。所以,在工业美术专业当中设置素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作时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之外,造型能力的锻炼也是极其必要的。素描作为开启美术世界大门的基础课程,一定强度的素描训练能够将一个普通学生的思维锻炼成艺术生的思维。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客观形象准确地反映出来。这里的“准确”二字表明了素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在感性上的准确度。当然,并不是说学好素描课程就能在工艺美术专业取得很高的造诣,因为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个设计类的专业,其学生造诣的高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学素养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地看待素描课程。
2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方案
2.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方案
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更多侧重的是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当代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最主要的区别。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物体,准确地将各个物体特有的形态特点反映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表现物体的艺术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在设置素描课程的时候,应该挣脱传统素描课程教学采用石膏物体、人体开展单一写生模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适当地减少长期作业课时,增加慢写和速写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写生对象的种类,如日用品、工业机械产品等;另一方面,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将工艺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融入素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2.2以理性角度培养专业思维
在传统素描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写生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光线的明暗搭配、线条的粗细变化,将二维平面图像塑造出三维立体的感觉。因此,在思维训练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为关注学生对于所描绘物体的主观理解,侧重于学生本身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现代工艺美术来说,它更强调科学性以及客观认识性,侧重于学生对所描绘物体的理性认识。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理性的思维对所描绘的物体进行透视性的分析,适当地放弃依靠感觉而来的,如光线明暗、调子虚实等表面因素。在课堂上强调科学理性地分析,结合自身的艺术感悟,从而实现既提升学生作品的严谨性,又增添了美感。
2.3灵活运用美术工具强化作品的表现力
传统的素描课堂上,一般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铅笔绘画,利用每种型号铅笔质地的不同,能够细腻地塑造出所描绘物体的真实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绘画功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作品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缺乏表现张力。而对于现代美术工艺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影明暗等表面主观意象,侧重的是所描绘物体内部结构的规律,追求的是一种科学性的艺术感。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素描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大胆尝试炭笔、钢笔以及毛笔等多种绘画工具作画。以炭精条为例,由于其本身的质地较黑,从而画出的线条能够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可以适当地辅助一些简单擦涂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生动地将物体的表象描绘出来。因此,运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这对工艺美术类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4通过多元训练突破单一造型
对于传统素描来说,它更侧重于物体的表象,通过光线阴影、虚实结合表现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空间层次以及质感、量感。这样一来,通常就需要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描绘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而想要处理好所描绘物体各个因素的关系,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对所描绘物体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加以刻画。由此可见,对传统工艺美术来说,设计素描的训练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写实造型的能力。而由于现代工艺美术不仅注重艺术美感,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因此在设计素描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原先单一的造型训练,结合多方位元素实行多元训练。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素描,侧重研究所描绘物体的本体结构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平面化、装饰化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舍弃一些诸如光线、色调等非本质因素,转而学习如何单刀直入地直击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表面来分析内部结构,抓住其主要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通过归纳、总结,组合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在造型语言方面,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写实具象的造型里,可以多尝试抽象型风格,甚至是夸张型风格。通过这样多元性造型训练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设计素描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以理性思维为主,感性思维为辅的方式完成设计素描作品。同时,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大胆尝试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大脑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集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建.浅谈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J].艺术教育,2010(11).
篇2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取代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领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艺美术的前列,这一现状尤为值得深思。笔者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当今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本科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万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从新石器时展至1911年清朝灭亡,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丝国”、“瓷国”、“漆国”的美誉。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古代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领先地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就陶瓷而言,在创意设计上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艺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个市、县的公民馆设立陶艺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设有简单的陶艺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艺界内谈到漆器,更多人认同日本已经成为漆器发展的领头羊。
通过查阅多种工艺美术类书籍,笔者发现我国介绍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的精品书籍比较缺乏,而作品鉴赏的书籍居多,导致制作传统工艺得不到较好的传承与提高。介绍传统工艺作品的书籍,尽管登载了非常多的作品图例,却没有对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若增加对制作工艺介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进行传统工艺的学习。
一、本科工艺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1.在我国开办美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工艺美术教育相对与其他美术专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综合类大学中的工艺美术本科教育发展得更加缓慢,而迅猛发展的电脑美术教育与此构成鲜明的对比。在政策上,电脑美术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机关的大力支持,同时学生个人电脑的普及也成为电脑美术推广的有利条件。以广州大学为例,所有学生宿舍都配备了电脑专用书桌和互联网接入端口,而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宿舍放置了个人电脑,从他们日常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可以看出,使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对于电脑美术专业学生已不是难事,而非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也能使用电脑辅助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我国本科院校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化远远不如电脑美术教育。动手能力方面,相当一部分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锯子、钉锤、铁丝等工具的经验,在工艺美术课上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受伤,使部分学生对工艺品制作产生抵触心理。此外,从就业问题而言,多数学生认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觉得使用电脑进行创作设计,比手工艺品制作更适合社会需求,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面和薪酬更符合个人要求。因此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制约。
即使在工艺美术教育普及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存在着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传承问题的担忧。日本工艺美术教育学者春日明夫说过:“由于我们过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类把东西制作出来它本来的意义所在。”,“正是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认识人类根源性的行为中用手制作东西的重要性。”[2] 而中国有句古话“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我国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培养创造型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2.本科院校工艺美术实验室设备设施基本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授课时往往不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操作。由于实验室设备数量不足,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等待上,使得本来就不多的操作设备的机会进一步减少。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制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工艺美术实验室配备充足的设备设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数传统工艺文化相关的书籍缺乏制作工艺说明,需要专业教师在课堂内不但要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多对制作工艺、原理进行说明与操作示范。若有条件,更应带领学生参观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作品制作过程,甚至亲身体验工艺品制作。身在工艺美术本科实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学生与传统工艺美术艺人的接触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制作工艺的认识,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当然,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传统工艺艺术家为目标,事实上,无论成为哪一门传统工艺的艺术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钻研时间,本科教育阶段并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认识,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树立艺术家的世界观、审美观,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展望
本科美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园环境内,生活往往是单一的两点一线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多数学生对学校周边以及所在的地方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让学生领会到从身边学起、从生活学起,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学习传统工艺,实地观察、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生存状况产生真实感情,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使艺术作品得到升华。即使本科教育只让学生学习到传统工艺美术一些基本技法与工艺工序,也能为学生的艺术生涯打下基础,对学生日后创造性的学习工艺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很大的帮助。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希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能重现昔日雄风。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设计思维;训练;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了中职院校的规模,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国家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并提高了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从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的角度来讲,需要积极改进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大设计思维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职学生的艺术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1培养设计思维的原因
人的思维是后天训练形成的,是可以塑造的。因此,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对学生设计思维进行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工艺美术设计依赖于设计思想,然后创造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产物。这些产物是按照艺术的理念设计出来的,并通过图像、版式来体现。当然,工艺美术设计还应该朝着立体思维的方向发展,突显出它的实用性、市场适应性,以及便捷性。比如,在工业设计中,每款产品从研发到生产,涉及到内部结构、外部形象、功能、抗压能力等多个因素。然后,综合所有因素,最终形成内部结构优良、功能强大、色彩和谐的产品。根据上面的理念,可以看出设计思维存在于每个阶段当中。具体来讲,在设计思维的准备阶段,应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材料的选择、生产的工艺、市场信息等。然后,认真分析上述资料,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设计的后续阶段中,还要在方案中加入亮点,反复的进行修改,使其逐渐趋于成熟化。总而言之,在中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中,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很重要的。
2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对策
可以看出,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那么,如何具体的实施呢?下面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2.1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比如,给学生创造设计思维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想,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只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将来创造出更多新颖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功。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第一,设计问题情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趣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然后,自觉的投入到设计思维训练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克服了思维上的惰性,而且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第二,设置发散型问题,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设计同一件事物时,应用的设计理念也是有差异的。比如,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假想进行合理思维推理。当这种推理受到阻碍后,则可以快速的转换思维。然而,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思维很狭窄,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采用发散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固化模式,增强设计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采用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类最高的思维层次就是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探究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应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应该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以此来扩大思维范围,强化训练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设计素描取代基础素描
基础素描主要是呈现事物的自然形态。与基础素描不同,设计素描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形态,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提炼。然后,实现对事物的再认识以及再创造。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学生在训练设计思维时,就可以用设计素描取代基础素描。通过以上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对其创造潜力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样做,便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使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让学生加强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最终,提高在工艺美术方面的设计能力。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第一,在工艺美术教学中,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形态构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让学生在看待事物时,融入艺术与设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手脑并用,真正提高在美术设计方面的思维能力。第二,在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在艺术设计中,学生基本上可以正确的表达事物的形态,这是通过视觉上的能力体现的。然而,艺术设计的目标并不止于此,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对事物的形态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总结。在此基础上,真正的把握事物的内在结构以及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认识事物的内部发展规律,并利用发展的理念,对其进行再创造。第三,加大训练的力度,帮助学生掌握熟练的设计技能。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很多学生不能突破自我思维的限制,往往导致设计出的作品缺乏新意,不能吸引观众。基于此,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演绎图式,经营画面,以此来建立丰富的视觉经验,实现对传统思维的突破。除此之外,还要发展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意见,利用原有的经验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进而形成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3开展多元化的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
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只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切实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除了日常的教学外,教师应该充分立足现有的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美术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平时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断思索问题,以此来激发出思维的火花。除此之外,通过参与活动,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他们自身的设计经验,并为我所用。这对于提高设计思维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必须引起重视,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降低教学的效果。
3结束语
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大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工艺美术专业中,设计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鉴于此,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办法,加大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本文在分析培养设计思维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设计素描,取代基础素描;开展多元化的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等。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15,(08).
[2]林洲.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设计素描研究[J].文学与艺术,2014,(02).
[3]喻湘龙.标志设计的创新思维形式[J].艺术探索,2013,(23).
[4]曾明敏.浅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篇4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室内装饰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原有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错误定位和认识,以及当前工艺美术产业的不景气,使得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识就是低知识、低技术,手工艺的小作坊,从业者是知识水平低的人。这样的认识的高学历者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无人愿在就业时选择工艺美术。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业,但毕业生也都转向了其他专业就业,使大师后继无人,没有徒弟可带。工艺美术门类正面临着日渐稀少、后继无人的局面,使许多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的传统工艺美术面临危机与挑战。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在此情况下传统工艺美术如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将会慢慢淘汰,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后,虽然失去了原来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继承了以往的优秀传统,保持着中国工艺造物的一贯美学特征,已经形成一定的象征模式并融入社会之中。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构造、丰富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都反映了生活的直接性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空间中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在我们生活中工艺美术无处不在,有工艺美术作品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它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人们感受生活、释放情绪的媒介,这也是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所在。在众多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中到处都能看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变迁导致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较以往都有了更大的不同,尤其是现在的青年一代,追求精神自由、张扬个性美感是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家庭住房、物用品质、室内陈设等社会空间都是艺术家设计创新的空间,也使得传统工艺美术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概况
室内装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需要,合理、完美地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门类,现代的室内装饰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潮流,一是从使用功能上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如科学地通风、采光、色彩选择等等,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另一种是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环境,强调个人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调。室内装饰设计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并与建筑设计、装饰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改善空间,对室内空间进行美化和修饰,通过选择与设计,创造一种理想的室内气氛,使人赏心悦目,怡情逸性。
我国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公共场所、办公区域以及居住空间环境装饰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室内装饰设计的迅速发展。不管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居室,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当时装饰设计及创作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观念和较为完善的体系,室内装饰设计局面比较混乱。有些一味照搬外国设计成果追求所谓的“西洋风格”,有些到处堆砌传统装饰样式强调所谓的“民族特色”,甚至于把不同风格、特点的设计元素混杂于一室已达到“中外合璧”的效果,粗制滥造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创造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目的就是美化人们的生活,很多制作精良的工艺品在古代就已经作为室内装饰物供人们赏玩,从审美特质上看,传统工艺美术品与绘画、雕塑等其他造型艺术相比,装饰性更强,更适合运用于室内装饰。
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一个是传达了传统的道器思想,一个是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以往的工艺美术史论多是讲技术和现象,多是研究图案、装饰的问题,或者亦偏重于材料的工艺阐释。与工艺美术相对应的是道器,器指物质载体、道指精神内容,是相对于工艺美术领域的范畴而言的。而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为事物。人为事物主要是指包含了人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性理念的人化自然事物。工艺美术的“形、道、器”相对应的就是艺术设计的“造型、设计、产品”;传统的“制器和器用”就是当今的“产品和用品”。道器是传统的器物观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人为事物是当代的对设计的一种认识,二者互不排斥。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结合,也是为自身的发展谋求出路。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形式,其蕴含的劳动价值量非一般工业品所能比拟。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实用功能几乎完全被工业品所代替,从实用品转身变成仅仅充当审美对象的艺术品,褪变成为一种“小众文化”,其发展空间受到强烈挤压。可以说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是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有着500年历史的景泰蓝采用的无机化学,材料学和金属加工技术,还是历史更久远的玉雕,牙雕所使用的加工工具,无不透视出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而传统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发展数百年,乃至千年,其核心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艺美术的传承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注入。
四、方法
如何避免千人一面,是所有的设计师关注的话题。经过十余年的争论、反思和探索,目前,业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我国的室内装饰要健康发展,应该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计道路,努力探求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建立具有现代意识的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室内装饰设计理论和实践体系。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不断探索创新,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各种文化艺术元素都得到了充分发掘,个性化越发明显。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也因而频繁变化,自然环保、民族特色、异域情调、前卫现代等风格随处可见,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局面。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吸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题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并对现代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装饰和处理,使传统特色和现代建筑统一,对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征又具强烈时代感的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作品意义重大。传统工艺美术运用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要符合室内设计的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或繁或简,采取合理方式手法适度地进行装饰。
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工艺美术时,其原则是要符合室内装饰的特点。首先要契合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合理适度的进行装饰,使装饰成为室内环境的亮点。第二,传统装饰品要与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和灯光、家具、隔断、植物、陈设等相得益彰,符合整体美的要求。第三,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既不能打破室内的整体性又要突出其现代感,不能把传统装饰进行堆砌而成为古代装饰的简单克隆产品。第四,尽量降低传统工艺美术中不适应现代装饰设计的限制性因素的使用,如玉石、金银器等珍贵的原材料、制作程序过于复杂和表现手法太过精细的工艺品,虽然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都不适合普遍使用,要重视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设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现代设计观念,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论、结构体系中,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法的室内装饰。最基础的方式是将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图案、纹饰直接引入到室内装饰设计方案中,对传统装饰进行解构与重组,或者对材质、工艺和表现手法进行替换,延续其审美形式。在掌握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造型方法、特点、规律之后,可以进一步对传统元素进行革新和再创造,通过抽象、变形或增加新的表现方式,产生新的形式和效果。
最有创新价值的方法是将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真正融人到室内装饰设计中,不囿于传统装饰的现有形式,探索并创造出新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造型方法,真正实现室内装饰设计的中国化。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吸纳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在设计理论和实际实践上大力探索,不断拓展传统工艺美术的进步空间。
篇5
作为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重视专业技能,打好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固然非常必要,但理论学习也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艺术创作不仅要求高超的技能、技艺,还要求艺术创造,而创造是建立在思想的基础上的,思想则来源于理论学习。因此,中职美术学校的学生,在掌握美术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艺术理论,了解美学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艺术类中职学生来说,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美术基础训练和实践操作之后,他们对美的基本原则和常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艺术美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专业的特点决定他们对艺术、对美有着比普通专业学生更为敏锐的感觉和独到的视觉观察能力。肤浅的、一般性的美学知识,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早已有了很感性的理解。因此,一般性的介绍艺术理论常识,就显得重复,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学习需求。这就决定教师必须以专业的态度对待美育课程,美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以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否则,将会令他们听之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正是基于艺术学习中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美术类学生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中职美术学校开设美育课,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课程安排等方面,都应比普通中职学校的美育课程给予更足够的重视,有更高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美育课内容的丰富性和综合性,给美育教学造成很大的难度。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美育课与欣赏课相结合
中职美术学校的美育课,是建立在学生对艺术、对美具备了一定的感性理解能力,有着较强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上的。它要求教师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专业艺术理论的角度准确地讲解美学知识,尤其是艺术美的相关问题。引导他们了解艺术的发生、发展、种类及各艺术门类,进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解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将美育课与欣赏课相结合,在美育课堂上,将艺术欣赏的内容融合进去。一方面简明准确地讲解艺术理论,同时通过具体作品展示,结合艺术史的故事性、情节性,通俗易懂地讲授艺术问题,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艺术美,在情和境中提升自己对美的认识。
例如讲授《绘画美》这一章节,其中关于绘画的含义、特点、要素、分类等基本问题,学生早已在绘画训练中充分地接触和理解,课堂上只需简要概括归纳,就可一笔带过。讲授本节时,笔者将授课内容作了延伸,把讲课重点放到了对中外绘画发展历程的介绍,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中西方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上;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中西方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展示给学生观看,辅以说明解释,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从绘画的发展历史中,轻松地理解中西方绘画风格的不同是由于民族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并体会到了艺术创作扎根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整节课避免了肤浅、重复,深深吸引着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美育课与专业特点的结合
中职学校的美育课,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懂得什么是美,学会如何欣赏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课不能等同于普通文化课,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革,避免抽象、空洞、照本宣科的理论说教,才能达到其教学效果。
结合我校造型艺术的特性,笔者将美育课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适当调整了教学内容。如《艺术美》一章,是关于艺术各门类的介绍。备课时,针对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笔者将教学侧重点放到造型艺术:绘画、雕塑、书法和摄影艺术的讲解介绍上,还补充了工艺美术、篆刻艺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其他艺术门类,如戏剧、舞蹈、音乐等,则只做简要介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门造型艺术学科,都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按其风格、类型或按其发展演变,整理制作成幻灯课件展示教学,鉴赏分析。学生从美育课堂上获得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丰富知识,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加热爱所学专业。
我校地处工艺美术之乡――潮州。在美育课堂上,笔者特别为学生专门开辟一章,向他们介绍潮州工艺美术门类,把课堂镜头延伸到陈列馆、陶究所、实训基地等场所,参观优秀的地方工艺美术作品,探访作者艰辛的创作历程,了解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在这些熟悉的本土艺术和艺术家的精品杰作中,学生感受了艺术的精妙,艺术创作的魅力,也感悟到艰辛的学习能带来成功的喜悦,更从中受到启迪,激发起他们对学好专业的欲望和热情,也让美育课堂变得更丰富、精彩。这些教学调整和扩充,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三、美育课与艺术实践的结合
艺术类中职学生,由于技能起点较低,使他们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取得一技之长,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自然而然存在“重技能,p文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以自愿为原则,让学生将自己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实践习作整理制成网页或幻灯,放到美育课堂上,运用美术理论基础知识,总结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谈谈自己对艺术、对美的理解,展开讨论。学生在互相学习和探讨中,从自身的学习历程中,感性地体会艺术美、感受艺术美、理解艺术美。既总结学习经验,又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创作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同时活跃了理论课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学习对艺术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自觉重视美育课。
四、美育课与德育的结合
早在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美育可以辅翼道德。这是因为,艺术求美,艺术的美能唤起人类美好的情感,艺术能解决人的情感问题。美育课堂,正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途径之一。
中职技术学校学生所处文化氛围与大学生和高中生有较大差别,他们有个性,想象力丰富,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原因,情绪易躁动,自制力较差。表现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耐性,生活上不能自信地面对困难,情感上不够宽容,有些职校学生甚至动不动打架斗殴。这些与他们情感的缺失有关。
篇6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 专业群建设 思路
[作者简介]黄志刚(1967- ),男,四川射洪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闫英(1971- ),女,河北尚义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黄志挺(1970- ),女,四川射洪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17-03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历史沿革
目前,全国各地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有一千一百余所,从数量而言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系(科)部。高职院校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合并组建, 二为独立升格。办学之初,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沿袭了本科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从应用类工艺美术专业发展为方向众多的应用类设计专业。
由于推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特色,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并且作为一朵异彩纷呈的奇葩日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机。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应用类的专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人们精神文化和审美层次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家电、日用品、室内空间环境、文化娱乐等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过去单一的生活要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发展到艺术设计,从艺术设计派生出环境艺术设计、装潢广告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影视动画等,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群。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发展历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际上是从各专业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基础上沿袭下来的,由于旧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传统的教育观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从发展之初就在沿袭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而管理模式则继承了中专时期的大部分经验。由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几乎所有的高职专科院校都设有艺术系(科)部,艺术设计专业群在国内形势“空前大好”。学生收费高,就业形势良好,艺术类考生年年都呈上升趋势。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根据调查显示,四川省近年来美术类高考录取情况是:2009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美术类(专科)录取分数线为文考180分(满分750分),专业180分(满分300分)。2010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美术类(专科)录取分数线为文考180分(满分750分),专业180分(满分300分)。2011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美术类(专科)录取分数线为文考170分(满分750分),专业180分(满分300分)。可以看出,艺术生无论是专业和文化课,还是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都是极为薄弱的。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设计师、艺术家是存在困难的。因为社会对设计师、艺术家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对懂得美,能在第一线为社会制造(创造)美的高级技术性美术技师的需求却大得多。
目前,无论是高职教师还是学生,都还未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对外,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搞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以应付检查。个别地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之间交流缺乏,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盲目套用不适应自身地区特点和学校教学及管理模式的方法教育,结果搞得教育“四不像”。对内,还是鼓励学生搞设计,成大师。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理论上的操作,对于实践动手能力,自己都不强,因此无法教育学生。教师把下工厂、到企业去锻炼看做是丢脸的事,觉得自己像个工人,有点有辱高校教师斯文;实在没课上了,就以申请出去走走的形式,挣点课时费。而实实在在在外面开有公司、企业或有兼职的教师,则是外部事务多,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课程,视教学研究活动为累赘,完成应有的教育任务是他们最大的目标。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市场前景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视觉文化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温饱型转变成为如今的“享受型”,即在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取财富的同时,享受精神生活带来的快乐。这就给我们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发展以极大的空间。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我们看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在其他专业的前列,甚至优于本科类艺术生。这充分说明,培养适应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既是高职艺术设计的定位,又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2.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我们所说的应用型人
才就是在公司、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人才。而对艺术设计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即使他们不仅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还具有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追求、遵纪守法意识、创业的意识和基础。而不能只是一个“描图员”或 “操机手”。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首先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改变观念,要“下得深水”,从自身入手,到公司、企业去锻炼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以更好地开展教学。
篇7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材料与工艺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杨华(1976- ),女,山东济南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壁画研究与制作。(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58-03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是由多领域、多元化的不同专业相互交叉、渗透、纵横联系在一起的设计科学。①材料与工艺是装饰设计的物质基础和客观主体。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装饰设计中所涉及的材料及相关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针对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合理的材料及工艺选择制作的能力。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材料与工艺的实践成了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并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一、材料与工艺实践教学的现状
1.装饰设计专业学科定位模糊影响课程建设。这是一个影响实践教学的上层问题,也是一直困扰装饰设计艺术专业发展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出现萎缩甚至消失,但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师资队伍仍然存在,各高校根据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建设。由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而来的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却一直处于矛盾中。大部分院校将装饰设计艺术专业归并在设计学范畴,也有部分院校仍将它归置在艺术学范畴。问题在于设计艺术学有着很强的实用设计本质,设计主体明确。装饰艺术设计与其他设计专业相对比,设计对象范围广且模糊,设计内容不能明确地体现。再加上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课程涉及面广,要进行不同材料与工艺的实践,使之呈现杂而乱的表象,造成了装饰设计艺术专业一直处于学科建设的边缘,不被重视。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学科建设,配备师资和实验室,相关课程被拆分重组,甚至取消。专业建设远远滞后,甚至是处于停滞萎缩的状态。
2.新材料与工艺发展迅速,传统材料与工艺的实践仍是教学的主体。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各艺术门类飞速发展。装饰艺术是一门涉及众多材料工艺的学科,在各艺术门类相互交叉、多向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材料和工艺不断被推出。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将新技术引入到装饰艺术设计实践中去。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教学涉及的材料与工艺基本以传统材料与工艺为主。在这方面,各院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师资、实验设备、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对当代艺术家活跃的艺术实践,院校的实践教学发展迟缓,创新意识弱,对新材料和工艺的探索滞后。
二、建立科学的材料与工艺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的教学体系关系到学科的有效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它的建立是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和目标。课程的建设是教学体系的最重要部分,围绕课程展开的实践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有力延伸。在这套体系中,课堂内的实践内容与课堂外的实践内容有效渗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材料与工艺专业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1.专业理论教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历史演变, 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从而更好地借鉴传统并汲取设计灵感,并打下扎实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理论基础。相关的史论教学,是指艺术及设计历史和理论,分为艺术通史部分,如中外美术史、社会文化史;专类史部分,如工艺美术史、设计史;艺术和设计理论部分,如设计概论、美学、艺术哲学;材料与工艺理论部分,如材料艺术与工艺、材料艺术学。这四部分是一个阶梯式的理论教学部分,应遵循它们的科学性,有序地进行。我院的装饰设计专业的史论体系如下: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美学、材料艺术与工艺(按开设顺序排序)。
2.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掌握一定了理论基础之后,学生对专业涉及的材料与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加上一定的专业基础训练之后,有针对性的材料和工艺专业课程成为他们学习的重点。我院开设的课程包括“综合材料绘画”“纤维设计”“漆艺设计”“金属装饰设计”等。学生在课程中详尽地学习各种材料与工艺的知识,并进行设计制作。这部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重中之重,涉及多专业领域和学科。各个专业领域的装饰艺术设计, 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既有共同的艺术设计规律, 又有不同的专业指向。在这部分艺术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除了进一步讲授相关史论知识和设计要点,还要进行实践操作的示范和详尽讲解。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对材料与工艺有更直观和实际的掌握认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特性和工艺技巧,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而不是固守材料与工艺的本身,失去艺术探索的根本目的。
3.综合课程实践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涉及不同材料和工艺的专业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材料与工艺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接下来是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如“综合材料艺术”“装饰壁画”“装饰雕塑”“公共装饰艺术”。这些课程针对一定的载体(如壁画、雕塑),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选择合理的材料与工艺进行设计制作,从而有效地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了要求学生进一步地掌握材料与工艺的审美特性,并将其融会贯通在作品中,还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将新的材料与工艺引入设计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课程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室配套设备和人员的管理与建设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例如,实践材料的配备、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教辅人员的实践经验、实验室场地及配套设施等等方面(详细内容在文章第三部分有论述)。
4.实践考察与调研。校外的考察调研与校内专业课程的教学是渗透交叉进行的,两者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在实践考察中得到有益补充,考察调研的收获又能反馈在专业教学之中。以下是我院开设的考察课程。“专业认知实习”是结合课程进行的专业认识实习内容,例如在“木雕装饰设计”课程中穿插为期3~5天的木雕考察,以浙江东阳为实习考察基地。使学生深入工艺制作的第一线,真切的感受课程的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实践教学的效果。而“漆艺”课程的专业认知实习则会到扬州进行专业认识学习。“民间艺术考察”是以传统民间工艺为考察内容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之后,在综合课程实践教学之前。目的在于学生对单项专业课程有一定学习后,对考察目标会有综合的认识,便于之后的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例如,我院建立的皖南民间美术考察基地,综合木雕、石雕、漆艺等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全面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现代艺术考察”是以现代工艺和艺术为考察内容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所有课程之后,毕业设计之前,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现代艺术的魅力,开拓眼界,鼓励实践创新。实习基地建设,在以上的考察课程中,都建立相应的考察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实践环节,基地的确定要经过周密的实地论证。通过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互动合作联系,资源共享,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实践运用,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5.科研项目实践。一是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学术科研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有针对学生的科研立项项目。大学生实践性科研立项,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使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设计竞赛、自主创业等其他实践的渠道中进行全面锻炼,从课堂之外获得实践体验,并从取得的成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师科研项目。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也是一位教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该积极申请与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研究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鼓励教师以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形式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并且在科研项目中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师应该给学生在方法上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从中得到更深的学习体会。三是校企联盟。将相关企业的设计部门引入校内,或者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双方在人力资源、场地设备、市场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支持与合作。使学生在了解相关企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学生在满足企事业所需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
三、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从科学的学科建设角度来分析面临的问题,及时建立解决方案,并积极有效地推行方案,是专业带头人义不容辞的职责。首先,加强艺术学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树立品牌与特色意识,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②装饰设计专业面对众多的方向,必须要主次分明,抓住重点,建立有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树立品牌专业。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其次,面对不同的矛盾问题要理性地分析,并分析整合问题的关键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为专业的实践教学铺平道路。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要面对课堂之外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实践性教学师资知识结构与教育职能部门的职称评定导向存在矛盾。装饰专业教师必须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名具备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必定要把精力花在设计的具体实施中,其知识结构也必然与实践紧密相连。但是实践成果却很难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得到认可。实践教学岗位的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面对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职称评定,两者的知识结构有着很强的差异。装饰专业教师要么放弃职称评定,从事专业实践;要么放弃专业实践,认真研究学术理论。无论哪种选择,对于教师和专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作为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尊重各个学科的规律,制定不同的职称评定制度,是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发展各个学科,“一刀切”只能产生反作用,如同“拦路虎”一般限制着专业的发展。第二,实践性教学师资的进修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政策存在矛盾。鉴于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装饰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许多高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面对以实践为主的装饰专业教学,许多高学历教师却无法胜任一线教学岗位,急需进行专业的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但是学校的人力资源部门的 “唯学历、唯文凭”的教师培养观念却很难适用于设计专业,在这样的教师培养模式下,专业教师读研读博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是问题在于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这样的人才完全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相反,教学急需的实践经验学习的道路却是坎坷的,因为这些实践单位没有学历和文凭, “学历与文凭”又成了教师进行实践研修的第二只“拦路虎”。学校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把实践水平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2.实验室建设。一是实验场地的建设。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快速增长,相关的配套设施却不能及时跟进。材料与工艺的实践需要一定的实验空间,各门实践课程所需配备也各不相同,例如“漆艺”课程,在胎板制作、髹涂研磨、彩绘镶嵌的过程中需要各不相同的专用实验室,室内要配备换气吸尘设施,用水便利。工作环境封闭、清洁、没有灰尘。而“金属装饰设计”课程实验室则要求空间大,区域划分合理,设备布局合理,用电便利安全。二是设备的维护与更新。装饰专业实践的设备使用损耗率高,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跟不上就会影响教学,往往因为一个钻头的缺失导致一堂课无法顺利进行。例如“金属装饰设计”课程中,众多的电焊机、电动工具,及配套的磨片、钻头、焊条等易耗品都要及时维护和更新。实际管理中,复杂冗长的设备购买和维护报修制度,影响了维护和更新的效率。简化手续,务实操作才是管理之道。三是人力资源的配备。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套,相关实验的管理人员,如技师、管理员的配套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一名好的技师可以胜任实践的任何一环技术环节,以丰富的经验弥补专业教师在技术实践环节的不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可以保障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
3.材料库建设。为了实践教学更顺利地进行,应建立配套的完整齐全的材料库。材料库可大可小,小的材料库起到材料和工艺的展示作用,除了材料的样本外,还应该把相关的信息一同展示,例如生产厂家、购买渠道、优劣对比、应用实例。这些展示便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材料和了解材料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大的材料库除了具备以上的功能,还是一个材料仓库,学校可以大批购进相关材料和工具,便于学生使用,因为很多装饰专业涉及的材料和工具,市场的保有量很低,小批量地购买存在一定困难,且成本很高。
4.新材料与工艺的引入。传统材料和工艺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相关的资源配套比较齐全,管理经验也丰富,教学进行起来得心应手。而新材料与工艺则缺乏有效途径进入高校的实践训练,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上缺乏对新材料与工艺的有力支持。如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师生进行新材料的实践,对引进新型材料与工艺的教师进行一定奖励。
四、结语
以上阐述的建立科学的材料与工艺实践教学体系的观点,是从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而来。科学的教学体系,最终的实现与完善都需要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从尊重学科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给予专业建设和改革更广阔的空间。
[注释]
篇8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实用美术 师资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国家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对现有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及改制,并选择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发展起来的(即‘三改一补’)”。[1]21世纪的经济现代化促使美术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用美术领域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很多高职院校都看好这块就业市场,纷纷增设了实用美术专业。然而,高职院校是近20年规模高速扩展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高职院校实用美术师资及配备特别不让人感到乐观,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教师对高职实用美术专业教学专业性和职业性认识不到位
高职教育围绕“上岗”“就业”转,高职实用美术专业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培养有美术这“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基层人员而不是画家;高职实用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是实用美术课程而不是欣赏性美术课程。现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实用美术骨干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的是欣赏性美术教育影响,由于受专业教育的影响以及接触高职教育时间短,对高职实用美术专业教学职业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教学内容虽然改了,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传统的高师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训练学生时题材、技法形式单一,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绘画对于设计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家对于空间透视的认识,对于色彩及形态构成的研究,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表现手法”。但是,“设计对艺术的借鉴具有选择性和改造性”,教师对习作训练不能只是强调绘画的艺术性,训练目标应该指向设计应用的范畴。[2]如果教师对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专业特性认识到位,专业主干课教师教学有针对性地搞好实习、实训,学生的操作能力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因此而具备了,高职教育需要的就是这种教学结果。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高职实用美术教育更是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实用美术教师应尽快调整好对专业方向的认识和职业教育目标的认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现在高职院校的许多实用美术教师,无论是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学校从教的,还是从教多年的教师,他们往往具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限制,没有与社会联合办学的计划,没有实习基地,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实用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例如,在广告教学中缺乏生动的实例教学,对学生反复强调图形、色彩、字体、版式等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而对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常常舍弃,学生的作业经常是设计几幅公益海报。不少毕业学生反映,学校老师教的到了社会上不实用,毕业了还得从实践中重新学……
实用美术发达国家的教学情况很值得借鉴“……他们都不是职业教师,学校不允许一个课题的导师只是老师,要求老师必须在外面的设计行业供职,比如说本身就是设计师,保证他们和社会上的这一行业有实质的接触,有好多老师在校外拥有自己的设计室,在专业上和外面的很多企业都有业务联系,所以有的项目就和企业有着实在的合作关系……”“课题的选择,结合市场比较紧密,题目一般都很实际……大部分课题和一些实际品牌相结合的,很实用,训练的目的性比较强……”国外实用美术教学有很优秀的传统,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积累设计经验。[3]
高职院校一直强调配置“双师型”教师不无道理, 职业学院美术教师应该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艺术家,他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密切注视行业发展新动态,掌握相应的技能,独立地完成艺术作品创作,教师必须时时了解科技、材料,审美需求的变化……并重视其对美术教学的影响,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急需更新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美术尤其是实用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都带来极大的方便,“电脑美术”应运而生,例如:电脑中可存储成千上万种“字体”并且可编辑变化,通过电脑设计软件可以设计出几十万种花样,影视传媒主宰的广告市场离不开电脑,户外广告通过电脑喷印技术完成……“随着艺术与文科、工科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生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网络艺术、网页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艺术等一些专业方向开始设置。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已逐步形成从精英模式发展为大众教育的格局,一些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在逐年扩大”……实用美术不再只是传统的工艺美术,技术不断进步,实用美术领域不断扩展……美术教师们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新动向,扩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迫在眉睫;否则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2005年8月笔者受湖南省劳动厅委派给高职院校教师高新技术图形图像软件培训时发现,竟然鲜有美术教师参加。据反映各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的课基本上由计算机教师上,美术老师上不了……美术教师如果对新技术排斥,实质也是对实用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忽视,最后的结果就是无法适应日益更新、变化的教学需求。
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改制、转制高职院校办学机制陈旧,不重视引入市场机制,教师的教学和教研依然徘徊在老的学校环境中,教师缺乏对市场环境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教研因盲目而缺乏针对性,谈不上对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转变;有的高职院校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而陷入办学困境的情况更甚,这类学校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师的挫折感特别强,“身在曹营心在汉”……据统计表明,目前仅广告行业包括广告艺术设计就有50多万从业人员,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音乐制作、电视艺术制作、动画艺术制作与设计、网络艺术制作等从业人员需求可能在数百万以上……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需求量较大的艺术专业应用人才培训的重大任务。因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客观地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高职院校办学也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泥塘之中。
高职院校美术师资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新旧体制转轨形成的问题,有专业、大环境的问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查研究,找到客观规律,渐进解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1.职院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办学机制为教师营造教学、教研新环境
世界各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告诉我们,在社会变革、转轨时期,一所学校要立于不败之地,最为关键的是认清形势,站在时代与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从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正视现实,高瞻远瞩,明确学校自身功能发展定位,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学校定位明确,各项改革措施配套落实,学校就会具备好的管理模式、好的教学场所和设施,也因此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好的环境是出成果的外部条件。
2.学院要坚持“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
(1)学校应当加大投入,鼓励教师更新自身知识,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学,学院可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奖励那些通过自学通过各种学历、技能考试获得证书的教师。二是送出去学习,有一些前沿性的新知识、新技术还没有普及和公开,这些东西靠自学难以做到,学院必须有计划地拿出资金送教师去学习培训。
(2)吸引社会上的专业人才来校任教,与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果的设计师,将市场上的精英们请进学校。
(3)公开招聘实习基地或工作室责任教授或学科带头人,有效地补充和改善师资及配备。[4]
3.建成适应市场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院联系市场的窗口,实习基地运转要引入市场机制。电脑美术工作室实习基地就是很好的范例,这个基地充满活力,它类似包豪斯的“手工作坊”。它可以吸引在校的学生,吸收校外的电脑美术学员,除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外,可利用自身资源与市场紧密结合,承接各种市场业务,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它的特点是:一、靠市场规律运作,经济上自负盈亏,业务上独立自主。二、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三、由权威的教授领导,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四、实行开放式管理,教师有来自学校的教师和市场行业的高手,他们的工资是浮动的,收入与质效联系,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五、基地学员也可能参与承接市场业务,边学习边工作,可凭自己的能力获得收入。生机勃勃的实训基地是加强教师与行业市场交流与沟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文章来源:《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设计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彭泽立编著
篇9
【关键词】艺术思维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 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
1 艺术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艺术思维过程异常复杂,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在艺术设计创作活动中,既有作者的心理定式和生活体验形成的思维认识内容,又有表象、直觉、记忆、个性和情感等心理内容,还包括无意识中艺术灵感的顿悟,是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既有抽象思维的渗透,又有形象思维的提炼,还有灵感思维的顿悟,从而具有以下创造性特征。
第一,意象性。艺术一般是要通过形象来呈现的,也就是艺术思维的结果是要用艺术意象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目的就是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意象,这决定了意象性是它的首要特征。
第二,模糊性。艺术思维反映事物内部整体关系,这个过程能给思维主体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模糊性、朦胧性,也正因这种不确定性,从而激发人类的再创造活动。
第三,想象性。想象贯穿于艺术思维的全过程,艺术思维通过想象把真实的世界转换为虚灵的空间,感知为实,想象为虚,转换的深度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度。
第四,整体性。上文提到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呈现,正因艺术思维的方式、过程和结果都离不开表象的活动,它呈现给人的便是如生活本身那样的多方面形成的整体,是以整体形象来把握本质的规律的。
第五,情感性。“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此为心理学阐述的感觉器官中的“联觉”现象。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者透过情感“移入”,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情感客观化,使作品充满感染力。
2 艺术思维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以绘画为例,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以画竹著名。他画竹的典故家喻户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成语“胸有成竹”也正由此而来,在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思维始终伴随着有形的“象”,同时这个象随着思维活动一直在变化。其实在任何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都充斥着形象、抽象和灵感思维的相互作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运动,形成大脑中的大量表象思维材料,以形象思维为主线,辅以抽象思维,相互间互动互补,通过想象致使灵感的爆发,从而将表象构思成完整的艺术意象。
了解了艺术思维的特点与进程,我们可以知道艺术思维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艺术认知方式,更是艺术创作与表现,将艺术灵感付诸实践的重要思维模式。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思维能力,要根据艺术创作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能力,激发他们艺术思维的创造性,也就是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要素的集合。
3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艺术思维缺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并参照与借鉴了包豪斯等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培养了大批设计人才。随着国务院对《中国制造2025》通知的下发,制造业的崛起势在必行,而其中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日益膨胀。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国外的优秀设计院校相比,整体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培养出的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不足,创新水平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育理念与方法陈旧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开设的时间较短,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不过是20世纪末的事情,当时主要是依托美术类院校和专业开设的,教学体系也基本上沿用纯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方法。但艺术设计与美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美术更多强调的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表现,至于外界如何看待和理解关注较少;而艺术设计除了强调个人情感,其价值取向和审美还需接受外界的评判,针对的是大众和客户。因此,由工艺美术等专业转变而来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多为美术专业的延伸,教育理念与方法相对陈旧,无法真正培养出具有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3.2 教学设施落后
根据对陕西、江苏、武汉、广西等省(市、区)十几所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进行调研,发现除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院、广西艺术学院等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实践条件较好外,其他综合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教学条件较差,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费较高的现实不匹配,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实验设备的投入较少,实验实训环境较为简陋,专业书籍缺乏。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失去了实验室条件的支持,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3.3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开展得较晚,现有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部分担任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师由以前工艺美术等专业的教师改行过来,缺乏相对系统的艺术设计训练,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与思维方法把握不够,甚至有的教师授课强调虚无缥缈的艺术感觉,而非教授正确的思维与方法,在成绩评定方面随意性较大,使得学风散漫,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不足。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专业研究生进入教育行业,但他们大多理论知识丰富,实际项目经验缺乏,在教学经验、产学研结合方面还比较欠缺,师资整体水平的不足也导致培养具有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学生难度较大。
3.4 生源质量较差
近年出现了“艺考热”,除因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外,更多的是因为艺术设计类高考对文化课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入校的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但对专业的选择没有建立在自身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基础之上;还有一部分专业学生是从理工科考入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艺术表现技法相对较差。生源类型和质量的不同,要求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的生源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模式,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而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
3.5 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多由之前的美术或工艺美术专业转化而来,导致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强调美感的训练与表现,借鉴的如包豪斯等国外设计院校的三大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侧重点依然是美术方向的教学思想,对理性思维的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诸如包豪斯等国外设计院校的工厂学徒的培养方式基本舍弃。以包豪斯为例,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接着进入工厂学习两年后方可毕业,学校强调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实践创新能力,充分地将艺术知识和科学技术紧密地交汇融合,认识到艺术设计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本质特征,培养出了一大批艺术设计大师。
因此,建设合理动态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课程体制势在必行,应根据就业的方向和专业的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变革。
3.6 产学研融合较为欠缺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艺术思维的培养不光是靠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实践项目的训练来提高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实践教学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的支撑。但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是缺乏设计开发力量,缺乏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与学校之间难以开展真正的产学研融合。
4 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
针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对艺术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寻找出有效的艺术思维培养策略。
4.1 完善教学环境条件
前文提到教学设施的落后是影响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因素之一,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所在部门要积极申请校内外实验室建设资金,对实践教学平台持续稳定地投入,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和实验实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从专业理论验证到岗前操作的完整的实践环境和设施,提升专业办学的内核。
此外,艺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校的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理念、办公室布置、教室布置,展厅等环境营造对学生的审美、思维与心理的成长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改善学校校园环境,设计建造富有艺术美感的建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单位更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教学实践环境:利用大师作品、师生优秀作品布置教室、楼道、宿舍,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愉快的学习生活,在艺术的熏陶中不断培育自身艺术思维能力,得到灵感的火花。
4.2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时无法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有机融合,没有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有机的整体。笔者认为在基础课程教学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并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阶段性的设计成果。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左右脑同时开发,只有将感性和理性思维、整体和形象思维同时并举,才是完整的艺术思维能力。现阶段,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与手绘能力都相对薄弱,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中,手绘能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至关重要。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其制作出的作品往往机械雷同,没有真正的灵魂。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的灵感通常是要靠手绘来捕捉的,手绘作品具有更好的艺术感染力与独特性,没有良好的手绘功底,再好的想法和灵感都无从实现。另外,艺术设计作品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营销知识、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和高超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和多个立场全方位来考虑问题,以便获得观众的认可。
4.3 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
鉴于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大多由纯艺术类转行,加之经验缺乏与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如何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显得尤为迫切。但依现状来看,要求每一位老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项目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短期内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师结构,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细化专业课程内容来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理论功底好的教师、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相应负责擅长的课程;引进或聘请具有校外实际项目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来校参与教学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激励现有师资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用市场来检验教学成果,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工学结合;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挂职锻炼,提升其项目实践与操作能力,从而构建以双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4 改变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
4.4.1 个性化教育
如今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大多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采取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人格特质等艺术气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思维的潜力。因此,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需要重视,这要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艺术思维的培养为核心打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可大力提倡教师工作室、Workshop等授课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入相应的工作室,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项目制作,更好地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优秀设计师。
4.4.2 问题启发式教育
对于艺术思维的培养,问题启发式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抛出问题、小组研讨、课后辅导答疑,学生无论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够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参照新加坡共和国理工学院“一天一问题”的做法。学生在校期间共四年8个学期,每个学期一般修5科课程。按照一门课时15个问题,每天解决1个学科问题,一周就可以消化5个学科的5个问题,到期末将完成所有的学科问题。讨论问题以小组形式,5人一组设组长,每天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不断更换组长,锻炼每位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每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通过集体智慧、头脑风暴等方式不断激发创意灵感,锻炼艺术思维能力。
4.4.3 艺术认识能力培养
艺术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会创作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求创作出的作品具有其内涵和品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理解和欣赏自身以及其他文化作品内涵的能力。现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往往阅读量较少,眼界不够宽泛,艺术设计作品的鉴赏能力离优秀设计师的要求相去甚远。艺术设计创作要求设计者能够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中探索自身或他人的情感,并将其情感体验与生活、事物与作品相融合。因此,必须开发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水平,从而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艺术理论著作、优秀设计作品欣赏,听取艺术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4.4.4注重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与纯艺术的本质是:纯艺术更多的是强调感性思维,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艺术设计是为客户服务的,最终作品需得到客户的认可,所以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设计偶然性到必然性转变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将艺术思维转化成优秀成果。(偶然性是指在给予学生一个项目或命题时,赶上学好正好对此擅长或灵感凸现,学生可能做得很好,但你再给予另外一个项目和命题时,他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4.4.5 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活动
学生艺术思维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进行不断检验与实现,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开展。
4.4.5.1 专业课程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在平时的课程专业教学中就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应充分发挥各专业教研室的作用,教师共同研讨制定详细且连续的课程教学大纲,处理好由入学到毕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大学生涯的几个大的项目实践内容,并分解到各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各课程详细制定出实践教学大纲,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独立完整,但又是总的项目实践的一部分,每门课间的实践项目内容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系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在大学学习生涯结束后,学生已然掌握了专业所需要艺术思维能力等相关技能。
4.4.5.2 校际、校企合作教学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可以通过校际、校企协作共同培养,充分利用各院校、企业的优秀教师、设计师资源以及实践教学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尝试由外校教师、企业设计师进入课程教学与指导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与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外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4.4.5.3 设计工作室式教学
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设计工作室式教学,国内如江南大学等院校也已采用,各院校可借鉴国内外这些成功范例并根据各自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艺术设计工作室式教学模式。工作室需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前沿的设计理念、研究课题等条件,负责人可以由某一设计领域经验丰富的一名教师主持,也可由一个教师团队共同维持,通过参与社会设计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灵感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设计制作经验等能力。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工作,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与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4.5.4 项目教学
教师积极开展横纵向课题的研究,并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在科研项目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
4.4.5.5 竞赛与教学有机结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组织针对高校学生的设计竞赛,这些竞赛作品评价的主要标准就是艺术与创新思维体现以及作品效果表现。学校可常态化地将设计竞赛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参与竞赛,观摩学习其他优秀参赛作品,可拓展学生见识,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4.4.5.6 社会实践锻炼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参赛、参展、假期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设计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适时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推向市场,通过得到社会认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
4.4.6艺术化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注重培养其自身高雅的生活情趣,学会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这样才能保持恒久的艺术创作力,而在校的这段时间也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有研究表明,一个良好习惯只需要坚持10天时间便可养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想创作出具有内涵和生命力的作品,不是单靠理论和方法就能解决的,自身必须要有过硬的手绘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不断地进行锻炼。为此,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布置相应的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引导、启发学生在各阶段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与实践相结合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参与教师的横纵向课题、设计竞赛、校内板报设计、校园环境美化等都是理想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不断激发设计灵感与设计思维,实现艺术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
5 结束语
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思维普遍较弱的情况下,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艺术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立足于现实,通过改善教学实践条件、建立合理的师资团队、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迎春.艺术设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24):122-123.
[2]刘浩然.艺术精神与思维对艺术创作的作用[J].芒种,2014(4):231-232.
[3]魏娜.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李J韦.“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分析[J].锦绣,2013(8):20-22.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快乐体育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却使得人们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减少。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普遍很大,面对这样的生活现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断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在生活中逐渐开始增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最后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体育锻炼会产生非常长远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快乐体育教学的方法引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使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
我国的学生在小学到大学在体育学习方面似乎一直在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在使用内容相仿的教学教材,在教材的内容方面没有做到实质性的改革,大多是以学生的走、跑、跳等为中心展开的对其基本技能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体裁一般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体育思维始终停滞在这一方面。教学内容不仅过于单一,而且理论性的知识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我们进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体育锻炼能够伴随学生的一生,提高全民的体育素质。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革新方面明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单一
中职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如果体育课程的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不仅会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也会极大地降低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吸收到自己专业所要求具备的一些身体素质。例如,礼仪、模特专业的学生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姿态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身体柔韧性和仪态的训练;而对于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学生要求在手腕以及手指等关节的运用灵活性和力量上不断得以锻炼,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加强对他们身体关节的教学和训练。因此,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身体素质能够符合自己的专业学习,从而不断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
(三)中职学校对体育课的评价标准不够完备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中职体育教学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但是从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还是主要看学生在学期末的测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很多本身身体素质就不够好的学生对体育学习更加失去了信心,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自己积极的生活心态,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在中职学校实施快乐教学法的策略
(一)针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改革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对教材进行改革创新已经是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展开对中职体育教材的编撰工作,在编写教材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坚持“健康第一”的编写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体育教学氛围,坚持将快乐教学的观念融入体育教学的教材当中,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加强自身体育锻炼的强度。同时,在进行教材内容的革新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积极对体育锻炼技术的规范化操作要求进行创新改革,将学生的健身、娱乐、休闲、实用技能、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甚至是以后的生活生存状况等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目标,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二)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
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性技能的掌握状况要求比较高。在中职学校开设体育教学的课程,实际上也是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改革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关注学生自身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只有根据他们的专业课程来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才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起到更好的作用。我们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对形体美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适当地多设置一些艺术体操、健美操、形体课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增强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为自己自身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很好的辅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培养自己所喜爱项目的锻炼,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单一的评价方式
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对体育教学真正的重视起来,很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甚至片面地认为,在中职学校开设体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教学观念显然是错误的,而且不利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这种观念。在中职学校开设体育课程,不仅对学生一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也能起到很好的辅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个性制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要采取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评价态度,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感到被尊重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赞扬和鼓励声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多从正面来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表现,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信心,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设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将快乐教学的观念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比较活泼好动,对一些理论性太强的知识往往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树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例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像守擂赛、PK赛、球赛等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学习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亲切感。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个人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快乐教学的体育教学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是其全面实施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树立快乐教学的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所学专业的具体特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增强对健康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体育课程教学,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断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孙翠琪.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04).
[2]德措毛. 我省畜牧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及改革浅议[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