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入门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校美术专业 基础课教学 若干思考
在普通高校美术专业中,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基础美术知识是后期美术技能提高的基础,学生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从一开始就脚踏实地打好基础,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是从高校美术专业的教育现状讲,许多美术专业生仍然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美术基础,在后来的美术知识学习中遇到巨大困难,难以高效地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不利于今后自身的学业发展。
一、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入门
美术专业学生大多拥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从整体讲,学生原本拥有的美术基础还不能达到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相关要求。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重视基础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大多是学习具备基础性的美术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期美术知识学习的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入门,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必不可少,学生不能轻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2.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作为一种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课教学,那么就容易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高质量的基础课学习效果必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从长远讲,学生就能够一步一步打下坚实基础。在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才能够促进基础课教学的正常展开。
3.促进学生美术生涯的顺利发展
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讲,良好的基础能够为自身的长远学习带来更多优势,帮助自己在整个美术学习的阶段中取得理想效果。美术基础课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美术基础,从长远讲,学生能否拥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通过基础课教育,提高学生基础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重视的。在基础课学习中,学生要立足于长远利益,稳扎稳打,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基础能力[1]。
二、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低下
在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大多都是通过教师的要求让学生完成对具体物体的描摹。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在教学中难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美术基础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导致学生在后期的美术学习中屡屡碰壁,难以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2.教师素质不足
在高校美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若教师不具备过硬的美术专业素养,那么在教学中就会无法让学生接受到更专业的美术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当今高校中,美术教师扮演着美术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虽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但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固定的美术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此外,在基础设施的建立方面,某些高校仍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
3.教学方式陈旧
在高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不科学,难以跟上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导致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低下,无法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模仿静物进行描绘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其不科学性。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进行描绘,没有教育意义,难以帮助学生领会绘画的现实含义,无法增加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专业生[2]。
三、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校美术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描摹具体事物之前,对将要描绘的事物进行其来源、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讲解,让学生充满兴趣,进而在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描绘。这种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帮助学生描绘出更高质量的美术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美术基础课教学不能遵循一成不变的模式,否则就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健康发展。针对美术专业教师素质不足的问题,应该首先从教师入手,针对教师具体存在的问题,一一寻找解决措施。学校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采取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帮助教师开阔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方法。此外,在美术基础设施的建立方面,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美术设施。
3.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科学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高,也影响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对于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来讲,教学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社会中寻找素材,添加进自身的创造性思想,描绘出自己的作品。再通过教师的评价与讲解,不断改进自身的作品,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3]。
参考文献:
[1]曹文亚.论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发展现状对基础课教学的新要求[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197.
篇2
[摘要]如何正确指导美术类考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迅速提高专业水平,应该是考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绘画的感觉也可能存在,但是必须是在理论知识与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创作而言的,那如果连形体都画不好,调子都上不好,又何谈感觉,在这几年的美术高考辅导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学生对画面中所出现的问题呈“外行”状。“欣赏与技能并重。”在高考教学中,我们的培训重点虽然是技术训练,但一幅好的作品不止在于你对画面的复制效果,而是画面的艺术性、个人的创作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知识 技能 欣赏感觉 整体
2012年美术专业考题出来以后,我想,有不少老师都会觉得,近年来专业考题已越来越趋向于基础,而现在,乡镇中学学习的美术生美术基础都较差,只是凭个人兴趣和爱好出发而报考的。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入门,又苦于学习方法不当,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正确指导美术类考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迅速提高专业水平,应该是考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指导教师,要教会他们掌握科学而正确的训练方法,让他们少走弯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分三点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
美术高考虽然只是考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美术高考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以素描为例,无论是考人像还是考石膏像,对形的基本要求是:比例的准确、透视的准确、基本结构的准确、形象特征的准确。因此,我们培养学生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训练。比如有些学生在初中就学习过一些素描的知识,而一些学生根本什么都不会,老师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即:分组教学。专业理论知识虽然不多,但刚开始有一部分同学也是很难理解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更好的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让没有基础的学生具从零开始的机会,而且也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带动没有基础的,同时让好的同学去帮助差的同学,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完成一幅画,要将所掌握的知识、技巧以及素描造型的诸要素综合起来运用。只有对理论知识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表现。因此,作画前对写生的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以求获得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也是很重要的。要慎重地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对象,其风格是什?要如何才能达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怎样用符合审美要求的形式,艺术地再现对象。现在有不少学生轻视理解和分析,缺乏了解画面的主要目的,不知道是要解决哪些问题,难点是哪些,要以什么方式或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在作画时,不去考虑问题,总是看到什么画什么,不去想画画的过程应注意些什么,不去想画面的最终效果。最终会出现画面灰、花、脏、乱等问题。对此,指导教师要教育他们如何解决问题。也可以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画面示范,对比讲解等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而出现的,只有经过老师的辅导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二、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
1、欣赏与技能并重
为什么我会提到这个问题,现在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往往忽略一件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高考教学中,我们的培训重点虽然是技术训练,但一幅好的作品不止在于你对画面的复制效果,而是画面的艺术性、个人的创作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艺术讲究个性和创造力。教育的落后即人才的落后,美术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一样,那这就是失败的教育。艺术讲求个性的表达,个人创造力的体现,即使是一幅石膏头像写生,每个同学也会画出不一样地效果,美术需要不断的创新才会有生命力。在高考美术中,欣赏课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去感受美,通过鉴赏去认识,慢慢达到感知,然后再重新认识,最后通过自己的手去再现自己认为的美的样式。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感受其内容、背景以及意义,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进行写生创作时也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2、技术,从本质上讲是运用知识的一种表现
技术的准备和训练,主要表现为能够透彻理解和熟练应用,能够熟练有效地把握大局,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有序地一个一个解决,从而完整地表现出画面的整体感。以素描为例,单就技术而言,造型特点是在服从统一、整体原则的基础上,从局部着手进行刻画和最终完善的。一幅画从落笔到完成,必须经过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循环往复,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局部叠加。
不管是我们在日常情况下所看到的对象,还是素描中的形象,都是一个整体。所以,素描中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整体。就素描技法而言,局部的表现并不困难,但整体并不是简单的局部叠加,而是通过各个局部的调控达到和谐统一。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幅画又必须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整体的问题,什么是整体?整体如何表现?什么样的技法才是整体的技法?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的问题,,例如:构图、比例、结构、明暗、强弱、透视、疏密、穿插、对比、节奏、质感、量感、空间感、形式感等等,由此才构成了整体感和整体效果。从技术上,只有解决了诸如构图、比例、结构、明暗、强弱、透视、疏密、穿插、对比、节奏、质感、量感、空间感、形式感等问题,才能解决整体感和整体的问题。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在美术高考前的三四个月内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是把复杂性的问题通过几个阶段性训练使之达到统一。在训练中要特别强调每个单元,每张作业,要有极明确的目的性,前后的训练要有关联性。每张作业既是对前期训练的总结和复习,又是为后期的训练作准备和打基础。在训练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篇3
【关键词】色彩;初学者;训练方法
如何使美术初学者尽快地学会运用色彩并了解色彩基本理论知识,是色彩实践教学中常见的难题。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律。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
首先,色彩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色彩基础知识,二是写生色彩,三是装饰色彩。色彩的基础知识里面的三原色、三间色、复色及色彩的三要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一幅好的色彩作品就是对比与调和的完美结合,这是色彩的精华所在,学生要理解这一点很困难,这也非一日之功,所以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在教学中利用一些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对比能产生什么效果,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又能产生什么效果,其它比较深的知识可以在以后通过分析书上的范例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授。
其次,对于初学者宜先选择色彩简单易学的对象进行写生。色彩关系明确包括画面物体的颜色,背景的色相倾向明确并具有纯度,物体与背景的关系明确。背景的色相倾向明确并具有纯度,借以形成物与背景的色彩之间明确的相映关系。物与背景的关系明确,由此构成画面形象的鲜明效果而不至于将形象淹没在背景之中。好比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色彩关系明确的对象不仅使初学者能较为容易地看清色彩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色彩关系明快的对象能有效地激发初学者的色彩表现欲望和兴趣,这样色彩入门则快。相反,色彩关系不明显、物体颜色纯度低的事物对比微妙,不仅使习学生难以区别色彩感,而且难以激发他们的色彩表现情绪和积极性,因而色彩入门慢。
第三,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对色彩判断不准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观察;要将光源、对象、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写生色彩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住几个要点,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物体在一定环境下不同部位的色彩的变化。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分析来理解它们。由于学生的色彩知识和观察能力有限,在练习方面也只要求能临摹一些色彩比较单纯的画,临摹色彩比较复杂的画对他们来说不太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找到物象的色彩关系,把握其基本色调。
色感训练课题可以结合色彩理论教学即色彩的色调、明暗、冷暖。要想有效地培养初学者的色调意识,写生对象就须具有极其鲜明的色调特征;要想有效地培养初学者大胆的作画意识,恰当地配置在色性、纯度、色相上对比强烈的写生对象。色调、明暗、冷暖,是色彩绘画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被画物体色彩之间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变化。画中主要物体的色彩倾向和主体光源的颜色决定着画面的色调。在绘画过程中,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是初学者把握不住整体色调的主要原因。画面的色调对于画面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色彩的明度和亮度变化,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在开始作画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画面色彩如果没有明度变化,没有深浅对比,那整个画面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灰白一片。
第四,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就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
通过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例如色彩大师们作画,用色一般很少,但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大家往往要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大家又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训练捕捉光色变化能力。利用外光写生能很好训练捕捉光色变化的能力。训练利用色彩来表现背光部的能力。
篇4
【关键词】美术 激发 兴趣引导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 A
每逢双休日,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我曾经问过我校的一些在外学美术的学生,什么是素描?那位学生撅着小嘴,呆呆地看着我,一脸茫然。我不知道结构、透视、比例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但从他们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和不耐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不感兴趣也听不懂。也许现在的许多家长让孩子学画是为了培养他的爱好,并没想让他将来就一定成为画家,可这种硬性地教法会使孩子越学越没兴趣。要明白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从开始入门到熟练掌握做画要领,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好的,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和盲目地攀比只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美术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儿童绘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儿童绘画中的趣味和独特形式,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些都深深地体现着生活的印迹。让儿童经常深入生活,是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依据。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他们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没有了生活的积累,孩子脑海里的储备形象将少得可怜。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画里总是少不了白云和太阳,大一点的学生又懒得动脑,模仿成了他们最好的偷懒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尤其是遇到节日或像赶庙会这样的风俗活动,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见识见识,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体会民间艺术特色,放松他们的心情。面对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要知道社会生活中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二、教会孩子用心观察,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多数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观察,蓝天、大树、小草、街道……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一片叶子可以有五六种颜色,雨后的树叶还会发光呢……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孩子在做画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相反,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目的地观察,让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作为家长和老师, 在绘画时可适当地给予启发:想一想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如逛超市、观看体育比赛、游动物园、过生日等,启发孩子把想象变成形象而不是替孩子想。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想象活动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由此儿童创作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儿童的作品就成了有个性的好作品。
三、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有许多美术教育家都有过类似这样的感慨:“我到过许多国家,在参观美术博物馆时,几乎都能看到由老师引领的一队队学生。”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却很少上这样的欣赏课。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平时的美术欣赏课只能是泛泛的欣赏。而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是提高儿童绘画的最佳方法,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经常出现在学生教室或家庭的各个角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是美术展览,家长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带领孩子前往参观,让孩子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通过参观游览美术馆、博物馆、商店 、街道、民俗活动等生活活动场所,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把学校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在自由和谐愉快的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写作素才,使每个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美的熏陶。渐渐的,孩子心中会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美与不美都会用自己心中的一些参照物做比较,孩子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做画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对于提高孩子自身的修养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篇5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 SketchUp软件 教学
一、目前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与工作
我们目前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在学生具有一定建筑材料、建筑美术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同期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设计课先是学习装饰设计史,从中汲取营养,然后是讲解各类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点――元素设计、案例学习,查规范,作平面图、立面图,画效果图。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不能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会忘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却不知如何营造艺术空间,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基于成本考虑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学生的设计效率较低。
较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是:客户根据描述、图片、实体空间提出设计风格意向――设计师结合现场格局手绘草图与客户交流尽量达成一致――设计师不断推敲平面立面――Autodesk CAD成图――用3ds Max出三维效果图。其过程有以下缺点:手绘草图对设计师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速度较慢,且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力欠佳;手绘草图修改较麻烦;最终得到的与真实接近的3dsmax效果图与之前看到的草图及平立面图具有一定的差距。
总体来说,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实际的工作,都存在设计方法上的改良空间。
二、SketchUp软件的特点
SketchUp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SketchUp线条较亲和,可以快速直观地呈现三维立体物件,易识读,设计师可以利用它向客户即时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直接在电脑上与客户进行交流,极易创建和修改。其与CAD软件有良好的交互性,可相互导入导出。与相关软件比较:1、与3ds Max相比,建模速度快很多,且更直观,但将所示图像直接导出作为效果图还有所欠缺,但SketchUp可利用相关插件或导出为能在3ds Max、Atlantis等软件中打开的文件,即可渲染出较佳的视觉效果;2、Autodesk Maya类似于3ds Max,Autodesk Maya建模相对复杂,效果更为细腻,因此SketchUp较Maya仍在于建模速度快但质感不够真实。总之,SketchUp优点在于建模速度,缺点在于本身出图的视觉效果,但可结合其他软件进行扬长避短。
三、将SketchUp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下面根据SketchUp软件的特点、基于SketchUp软件讨论如何改良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1、尺寸分析基础知识
(1)家具、电器、洁具
建筑装饰设计中会遇到很多尺寸相对固定的物件,如桌子、椅子、沙发、等家具,空调、吊灯、洗衣机等电器,洗手池、坐便器等卫生洁具,我们可直接利用别人制作的模型或在此基础上作尺寸调整,然后存入模型库。SketchUp模型有预览功能,且可注明物件的相关说明,比如尺寸、价格、适用人数等,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根据讲解的内容方便调出相应的模型。SketchUp有非常方便的测量功能,可直观地标注,提高学生对其尺寸的感知。
(2)定制家具
建筑装饰设计中并非所有的家具都是有固定的尺寸,如固定于墙体的陈列柜、橱柜、书柜、衣柜等各类柜子,为了满足视觉及功能上的要求,其尺寸需要配合建筑体。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则可建好建筑空间,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定位辅助线条快速建模,讲解实用的设计方法。
(3)各类通道、竖向空间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事先建好的室内模型,结合人物模型直观地展示通道尺寸、竖向空间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理设计空间尺寸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
(1)各风格的案例
建筑装饰除了尺寸之外,其设计元素的风格也是直接决定着设计的质量。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建立好整体的各种风格的建筑装饰模型,上课时可结合相关风格的理论知识,全方面立体地对风格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与掌握风格元素。
(2)各种色调搭配
将配色较优良的方案进行提炼,忽略掉设计元素具体的形,建出建筑空间整体的色块式的模型,上课时可对其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对比运用进行审美分析。
(2)案例改良分析
对有明显设计缺点的方案进行展示分析,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进行纠正,在软件上直接展示进行修改。
3、设计教学
(1)建立建筑空间模型
建筑空间模型的建立可教学生,其思路为导入简化处理过的CAD平面图形,再结合软件的建模工具快速建模,教学时可直接展示建好的空间模型。
(2)标量出房间的主要尺寸,根据特点构思设计元素
与学生根据房间的尺寸特点讨论设计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空间模型中进行设计元素的塑造,体现为简易的体块,将其分别制作成组件(组件可替换为复杂的组件,为后期的方案效果图制作打下基础)。
(3)进行方案修订,对设计元素营造的各空间尺寸进行优化调整
根据设计原理,对空间的私密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进行进行优化设计。
(4)对尺寸相对固定的家具、电器、洁具进行试块替换,对尺寸相对灵活的元素可进行分割、赋材质处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细节可利用已有模型进行修改,如有必要可借助插件及CAD自行建模。
(5)最后的方案修整,讨论
任何方案都有其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建议,可根据需要对方案进行现场调整,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设计的快乐。
4、应用扩展
(1)估算造价
SketchUp软件可方便地统计出模型中的组件名称及数量,对于较大较独立的部分我们可根据统计出的结果再结合EXCEL软件(表中已列出名称及计量单价)算出它们的价格。对于墙面、地面这种面块,我们可以借助其显示块面积的功能,同样借助EXCEL软件(列出名称及计量单价)算出它们的粗略价格。对于一些订制的部分也可根据计价方式灵活进行估算。
(2)二维图纸的制作
设计一般需要绘制平、立、剖面,我们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各方向视图功能,多角度地导出CAD文件进行修改,即为相应二维图纸。
(3)效果图的制作
优化场景模型,利用相关渲染插件渲染出最终效果图,或导出为能在3ds Max、Atlantis等软件中打开的文件,如在3ds Max中经过合并场景素材、创建场景摄像机、调节布光测试参数、添加灯光系统、赋材、渲染等程序渲染出最终效果图。此过程由于较耗时,教师可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学生可自行学习。
四、总结
教师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功能特点将其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能起到师生充分互动的效果,寓教于乐,且制作出来的文件与其他软件有很好的交互性,能提高设计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行为导向;PS教学;职业技能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已成为各职业学校相互竞争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教学课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一点上,本人就职的学校始终把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专业课程改革上,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本人在任教的专业课程《PHOTOSHOP》中也先行先试,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设计以行为导向为特色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什么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专家认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行为”意为“所作所为”,“导向”意为以“行为”作向导。但是在职业教育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工作行为。由此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吻合的。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在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是当作基础课程来上的,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我是担任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主要讲解photoshop,coredraw,flash等课程,我尝试把行为导向教学法带到课堂中去,得到一些值得我思考的东西,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类教材大多与其它学科式的教材一样,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适用于“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以《PhotoshopCS3设计和制作案例教程》的教材为例,从工作界面、创建选区、绘制图像、文字和图层、通道与蒙版、色彩调整和滤镜、路径与动作等等,分章编排,在每一章的内容里,也同样按线性方式展开。如果,在教学中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章节讲授,势必降低的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也缺乏趣味性,这不但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双方都陷入困境,而且,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和运用技巧。这样的学习,是很难面对今后职业的。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比较成功的是运用以案例或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学习知识、在综合运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电脑美术设计知识本身,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电脑美术设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可行性
《PhotoshopCS3设计和制作案例教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一是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会操作机器,会管理文件,会排除简单的故障;二是要精通软件操作,拿到一个任务,或者面对客户提出的要求,马上知道使用哪些操作命令、技能方法能够实现创意;三是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只会操作软件而不懂得起码的色彩、构图、造型等知识是无法独立承担任务的;四是要有一点灵感,这得益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文学、绘画、摄影,印刷、广告、网络都需要涉猎,掌握和熟悉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断的结合实际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或“课题”(项目教学法)的操作实践中去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包含在两到三个综合贴近实际的项目,给出案例,再把这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或模块)进行教学。例如:以开发一个“朝阳雅阁房产广告”为综合项目(教师首先给出案例演示,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再分别以“图片的拍摄”、“图片处理”等小项目进行设计处理,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在“图片处理”的项目中,学生可以掌握“工作界面、工具的使用、创建选区、美化图像、图层、通道与蒙版、色彩调整”等相关知识群)。学生在具有目标明确的项目驱动下,以“做中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关键能力。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
项目: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招生简章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Photoshop和Coreldraw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项目的实施过程
1.教师给学生讲授当今职业教育的优势;
2.到学校招生办公室咨询相关的学校专业方面的知识,以及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
3.去学校校园网上下载相关的学校的LOGO,学校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介绍;
4.用Photoshop进行图片的处理和艺术化。重点考虑领导关怀学校环境图片、突出技校教学特色的实习功能室、毕业生就业去向等图片的美化处理、裁剪,地址简图、校徽的绘制等;
5.用coreldraw进行整体排版。系统地、综合地考虑尺寸、色彩模式、文件格式、组合、分割、构图、色调、字体、封面设计、整体排版设计等。
三、需要重点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教师,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如何让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技能的学习,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我还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入门者,但是已经被这种方法深深的吸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更多技能水平高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玉青.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篇7
【关键词】美术高考 素描 整体观念 观察方法 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87-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社会对多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拓宽高中生升学就业的渠道,许多学校结合学生的特长爱好,开办了高中美术特长班。在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保证完成文化科目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量的专业技能课,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为升入高等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和从事一般美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因此,在素描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具体有以下方式。
一、 要培养学生对素描基础知识的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直接和素描有关的透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的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深化对形象的本质构成、运动规律及各种自然现象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我们对表现的事物只有加深理解,才能鲜明地感觉到,才能把对象表现的更充分到位;如果缺乏知识,感觉能力就只能停留在肤浅的阶段。在素描考试中,无论是人像还是石膏像的考题,对形的基本要求是比例、透视、基本结构、形体特征的正确。在美术考前辅导中,一个普遍而有害的讲法,就是完全凭“感觉”画,一种不强调知识理解的所谓“感觉”。轻视理解和分析,是造成训练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不强调知识理解的所谓“感觉”,其最大的危害性在于使学生以为画好一张作业完全是凭运气,以致有时画出一张好画也不知好在那里,画得失败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本人在多年的美术考前辅导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画面中所出现的问题很迷茫。只感觉到不好看,而不知道怎么办,感觉到有很多问题,却不知从何处下手。一般来说,画面整体效果不好应该是从最基本的主要问题入手。要把诸多问题分解为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先解决主要问题后解决次要问题。对诸多问题的内在联系及逻辑关系的把握,决定于作者对相关知识理解的程度;而对问题解决的程度,取决于对素描基本原理的运用和掌握的程度。
二、 培养学生学会整体观察的锐敏能力
对物体的形状结构与整体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素描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系统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逐渐达到艺术地、正确地、概括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特征和气质特征的要求。
在素描中,我们要始终做到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刻画形象,使局部服从整体特征。相反,只盯住局部,死抠局部而忘记、忽略、画错整体特征,却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对学习素描进步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养成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刻画形象的习惯,在观察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某个局部,而且要看到更多的局部,并对各个局部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把握和体现整体特征,在明确整体特征的前提下再回过头来观察局部,研究它在整体特征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并正确地加以刻画。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它的实质就是学会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体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刻画局部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整体,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画整体时要照顾局部,画局部时要考虑整体,它反映了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局部―整体”,我们一定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这个哲学辩证法来指导画画。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素描作业中,我们培养的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能力,而不是机械制图式的死板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认识客观物体是什么样的,学会概括地表现形体,而且更要善于对其进行艺术表现。
首先,以线为主的表现技法,首先线是素描最基本最概括的表现手段,可以作为独立的表现形式存在。这种画法较适合自然光的表现,但对初学者而言有较大的难度,不易掌握,但对此种画法的临摹、学习,能帮助学生以线的视角观察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训练中理解对象的大形体及形的微妙变化,提高用线能力。不同的用笔方法,不同的线条排列组合有不同的效果和作用,用笔的轻重、深浅、快慢所产生的韵味节奏在不同形体及空间明暗关系中的表达运用,是线条除了体现结构造型之外,还呈现出自身的表情和情绪,以线表意,笔到神出。线条的合理运用是表现一幅好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在写生和临摹学习中要用心体会线条的魅力。同时,学习线条运用可以丰富表现语言,提高绘画表现力。
其次,线面相结合的表现现技法,由于写实性素描中最重要的是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和明暗变化,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结构和明暗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准确的线条描绘对象的大轮廓,统括线条的轻、重、粗、细、疏、密、深、浅等变化,表现形体结构的转折穿插关系。再用明暗调子塑造大体块、光影、质感,再以细腻的用笔进行细节的深入刻画。线面结合的画法使两种画法得以相互补充,表现更加灵活,有利于准确、细致的描绘对象。
最后,为了表达对形象的主要感觉,突出某种艺术效果。在素描中,我们可以着重刻画、突出形象特征的某些对比因素,而简化、忽略或者省去某些对比因素。这是我们艺术表现和艺术概括的另一个原则。不懂得艺术概括,只能使画面显得“僵硬”、“死板”,谈不上任何美感,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那只能是空想。所以在表现过程中该刻画精彩的地方一定要刻画精彩,而该处理虚的地方一定要处理虚。这样刻画精彩的地方首先吸引观众, 虚的地方和刻画精彩的地方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呈现另一种精彩,意味无穷,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高分也就不是难事了。
四、整体“调整”的审美观念和营造专业教学的美育氛围
调整是艺术处理、深入刻画的结束阶段,由于对象各部分已深入刻画,这是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调子的大关系或许有所破坏,也许有的太孤立,有的调子太亮太活跃,有的地方比较琐碎,有的地方灰暗等等,这是需要回到第一次画大调子的关系上来,以一种新鲜的视觉感受印象来全方位地调整处理画面,要中提把握画面的果,包括从调子,明暗、形体结构、空间、体积、质感、构图等多方面加以概括和加工,或加强或减弱,即使该亮部分的亮起来,该暗的部分暗下去,舍去不必要的细节以突出主要的部分,目的在于取得和谐完美的表现效果,这是一切细节从属于整体,画面的调子响亮而和谐,主体突出并富于表现力。
在我们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收集优秀范画,特别是往届高分学生的优秀作业,把他们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业不定期地贴在画室内,以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自身有一个比较,促使学生在一种有比较的、竞争的、要求上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得到进步与升华。每学期不定期地展览学生的各类优秀作品,既可检验学生水平,也增强了学校文化艺术气氛。在陶冶学生的心灵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艺术追求。为了卓有成效地完成美术专业教学任务,营造浓烈的专业学习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组织学校教师开展各种讲座,如选讲中外美术史、名人名作介绍之外。另外,和一些艺术高校联系,不定期的请这些专家来我校讲学,强化艺术氛围。
篇8
一、学习素描,打好基础,要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素描的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对于事物的整体性看法的,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观察世界,针对主体物能够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脑、眼,以及手的协调性的有效方法。素描是全世界的艺术院校或者是系科的基础造型课,对于初学者而言,若是要迈入艺术的殿堂,素描则是必考的项目。不论何种风格的素描基础课程,基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不过对于细节部分的造型诸要素有着一些不同的侧重。而高中的美术课程中,则需要老师对学生作一些较为基础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根据物象的表象真实去感受物体,同时还能把物象进行艺术化,利用光影、单色的深浅来表现。让学生能够“艺术地表现”物体,学会用素描的语言来概括,进行取舍,对于某些部分进行加强或是减弱等艺术的处理手段。高中的素描教学训练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作为主要的目的。
二、培养高中生的结构意识与整体观
高中的美术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机构意识,要保证高中生在严格的训练轨道上进行素描的学习。素描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这些做法都能提高学生掌握自己画面的整体效果,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画面的把控,使学生在打型时候能够把控全局观,并能够真实地理解,并表现主体物在画面的空间结构和主体物与其他个体的关系。要注意整体才是正确的方法,对于观察物体以及处理画面而言,若是观察的方法得当,会直接影响着未来画面的观感,也就是说,观察的方法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高中的美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技法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教育学生如何学会观察,如何把握整体的布局。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象的种种方法。正确的引导会使得高中生素描基础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的观察物体是造型艺术根本的法则,它存在的实质其实是便于比较。学生必须学会把自己需要体现的绘画主体物控制在自己的绘画范围之内,处理局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整体性,因而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提示学生并且强调整体观念的重要,要学生养成自动自发的整体观察习惯。
明确整体与局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对于并不存在的纯粹“整体”,要明确整体若是会体现丰富性,其实是以依赖在对局部深入的进行刻画的过程。在对画面进行描绘的过程中,要考虑每个局部其实都是个整体,而所有的整体都是依靠各个局部组成的。要让学生在习作的各个阶段都学会考虑事物的整体性,要从画面的整体性出发,学会掌握整体性来调整画面,掌握整体性只是相对局部而言的,在一定的阶段上必须学会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刻画物体的整体性特征之上,这样具体的物象的整体性就会得到提高。注意结构才是研究画面对象内在的结构,要刻意地让学生意识到结构意识的内容,在高中素描基础课程中,我会要求学生能够面对物体作出积极的探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对象内、外的结构,在研究外部表象的时候才能够顺其自然的做到理解和完美。
三、要本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在高中的素描教学工作之中,要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的规划,要把这两种目标分阶段的结合进行教学工作。一般而言,素描的教学训练总是为长远的目标做出贡献的,因而,合理的分阶段则是非常重要的。要在不断的重复中学会掌握相关的素描知识,以及素描的绘画技能和基础。最后才能够完美展现具体的复杂的物体在平面之上。对于素描基础课程来说,坚实的基础是来自长期的习作练习的,长期的绘画作品过程能够让学生们更为注重理解事物,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画面的分析能力。这样会便于让高中生听从教师引导,深入的理解画面,反复的进行校正以及探索。
四、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来提升鉴赏力
篇9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一直是作为重点核心学科存在。从小学到中学,最后到高考,在一系列升学考试中,语文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进入高职教育阶段以后,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观念的影响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高职语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正日渐“边缘化”。高职语文与“两课”、计算机同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基础学科,然而在学科地位上却无法与后两者相比。它既缺乏“两课”的国家强制性,又没有计算机的实用性。究其原因是高职语文课程本身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无立竿见影的提升效果。所以各学校该课程的开设相当随意和不稳定。校、系领导重视,这门课可纳入正常轨道,课时得到保证;校、系领导不重视,课时就随意减少,甚至停开。可以说,高职语文课程正面临“下岗”的危机。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出台,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改革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处于“下岗”边缘的语文课,要想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一、明确高职语文课程的科学定位
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①在高职教育中,语文课程到底解决什么问题,是强调其工具性,还是强调其人文性?或者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说法不一。当需要向大学生补语文基础知识时,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与高中语文没有拉开应有的距离,被人戏称为“高四语文”;当教育部提倡思想素质教育时,它又是素质教育课,承载了过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荷,与思想政治课颇为相似;当国家提出人文教育时,它又成了“人文课”。大学语文究竟是基础课、素质课还是人文课?莫衷一是。定位的不统一,使学生无法明确知道它的价值所在,教师也不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里。因此,高职语文需要科学定位。
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大纲(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同时也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从本质上要求高职语文既不同于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又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高职语文应介于两者之间,包含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一次高职语文教学研究会上,一位艺术系的语文教师极有感触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准备充分、内容“纯正”的一堂高职语文课,最终以睡倒一片宣告失败。经过多年潜心探索,他几乎将高职语文课上成了“美术鉴赏课”(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美术鉴赏课),反而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可见,在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同时,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还必须与专业相结合。高职院校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的专业,例如汽车、机电、计算机、工贸英语、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水利水电、财会、美术、音乐、旅游、轻工、农林等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定位。高职语文在每个不同的专业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对每个专业的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高职语文才能萌发出勃勃生机。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吕叔湘先生认为:“要有一种引导学生入门的教材,分量不宜重,内容不要繁琐,要突出重点要害,让学生看了感兴趣,看完确定能入门,不要样样都编入教材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②这说明高职语文教学需要选择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内容,要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个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及需要,宜精而适度,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清照的《声声慢》等题材文章,还可以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如果面对的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李金发的象征诗,等等,补充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鉴赏、画论等内容;如果面对的是园林、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像《苏州园林》等关于园林营造方面的文章;如果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就相应选取历史典故和地理方面的文章……
这样,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就从内容上渐渐凸显出来,相信这样的取舍一定会令学生兴趣大增。对于经典美文这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同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在对语言节奏感、音乐美的把握上;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重在对诗歌的色彩美的赏析与画面的描绘上;同是《登泰山记》,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把重点放在对泰山美丽景色、古老文化美的鉴赏上;对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泰山那奇特的地理风貌又成了他们的重点……
选择适合各个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为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三、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职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这就对高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高职语文边缘化的境况,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职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业务素质和学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仅有高尚的品格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否则就不能吸引学生。高职语文课的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古汉语知识、文艺理论、哲学、艺术和宗教。由于生源等问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广泛地涉猎知识,深入浅出地授课,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不一样的感受,进而慢慢爱上语文,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主动地去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次,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品德修养。它表现为科学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阵地,教师应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本人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再次,高职语文教师要刻苦钻研、与时俱进。“教师是知识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③同志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应当成为高职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最后,高职语文教师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研究语文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将语文教学融入大职业教育观中,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件非常系统、繁琐的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希望有一天高职语文会成为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课程。
注释:
①[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邵瑞珍,张渭城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②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7,(第一版).
③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2-9-8.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邵瑞珍,张渭城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7,(第一版).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0.
篇10
一、教学内容和意义不同
首先,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文化教育活动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因此美术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促进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其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并与人类及其社会形成了彼此互助,双向建构良好和谐的关系。其次,美术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主要表现,一是可以作为造型活动的入门之径,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审美意识、一定造型能力和造型技能的生产劳动者;二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整体教育环境中造就具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发达心智的现代公民。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艺术设计具有本体的多种特殊性,它不是一种纯艺术现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了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是一种艺术化的造物活动。与纯美术教育有严格意义上的不同。艺术设计在内涵上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策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物品。内容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它既包括功能性较强的实用品设计,也包括审美性较为突出的观赏品的设计制作,既包含以手工艺为媒介的传统型设计,又包含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造型设计。
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
高等美术教育以技能传授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材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并以此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学生以某种专业技能获取社会职业。美术教育的过程和目标应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艺术个性全面发展的美术专业人才。
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的特殊艺术造物活动,自古有之,但作为一种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形式,艺术设计教育却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从广义来看,艺术设计教育并不局限于一种以行业划分为基础,以技艺传授和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为主导,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以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导,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从狭义上说,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成为素质型、创造型、能力型、潜力型的应用性人才。知识结构应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判断问题以及组织,计划、实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开放式的系统知识,同时又具备与其他专业沟通的机制,才能具备合作、咨询、研究、协调、重新整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完善人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健康、合理的发展,并能够胜任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教学课程和设置不同
高等美术教育在近半个多世纪发展中,经过国家和几代美术教育家的不懈努力,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首先突破了沿用几十年的学年制,改革为具有合理学习模式的学分制。相对专业美术院校而言,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包括。政治课、文化课,体育课、艺术史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创作等。专业课是根据专业设置而定,专业美术院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为 国画人物、国画山水、国画花鸟、油画、壁画、版画、雕塑、水彩、美术学、综合美术学等。选修课包括:各专业的表现技法、表现风格。专业理论等课程。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总体表明美术教育选择了某种价值取向,并主动探索适合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不同的价值取向、性格兴趣及认识的差异,形成了中国美术教育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美术教育既是智力活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又是技术的训练,通过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求职需要。美术教育注重美的观念和知识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美的造型,给予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逆向的和发散思维。最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因此,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求新意识,并通过这种创造意识在社会各阶层的实施。更好地促进社会改革与发展。
转贴于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就是从引进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设计观念开始的。当时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如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的“构成教学”,80年代初对中国艺术设计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使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对外封闭几十年后。真正对西方150年来的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才有初步接触,当时三大构成课程被当作设计教学的典范立即运用到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
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功能性的区别。经过国家艺术教育机构、艺术设计家、教育家、理论家多年探索实践和辛勤劳动,使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使建国以来工艺美术教育领域一直严格执行的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首先把全部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政治课、文化课,体育课、公共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专业实践课、设计史论课。其中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基础。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材料构成、速写、摄影、电脑辅助设计等。专业设计课根据专业设置来决定,专业设置一般为:工业造型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等。专业实践课根据各专业要求到企业或工厂。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纵观每个专业方向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物品类型紧密联系在一起。选修课包括:绘画基础、理工科类专业基础知识、艺术概论、设计评价与作品鉴赏等。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在各专业设计课的内容和任务方面、各专业基础课设置与要求方面、加强设计基础理论教学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首先在专业基础课和绘画基础课的关系上,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专业有本质的区别,因而绘画基础课应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开设,不能等同于绘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其次是专业设计课和社会需求。生产实践的关系上,根据适用、价廉、美观的设计原则,综合运用新材料、新加工工艺和形式美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再次加强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培养,在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史。人体工程。材料学。工艺学、营销学、设计管理等方面加强教学研究。因此,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正是顺应了时展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同时体现了专业教学与素质培养的综合特征。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同
美术教育自从进入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就一直遵循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按照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艺术概论及美术技法理论课等几方面进行。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沿用几十年的课堂造型基础训练、外出采风写生、考察收集素材、表现技法训练。中外作品风格的分析鉴赏,中期创作练习、后期的毕业创作、作品评讲展览等几大部分,以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美术管理人才,美术服务人才,美术教师等为目标。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在总结过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在教学中,首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认真分析讲授,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感悟艺术作品的机遇,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层开想象。进行优化比较、讨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师生进行教学交流时,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尽量做到师生间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专业创作教学上让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索式的学习。探索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从专业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创作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创作构思,发现问题,经过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培养自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上,使学生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觉学习与合作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应用上有本质区别。课程设置长期以来一直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艺术设计理论课等几方面组成。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单科独进式的课程编排顺序,各门课程往往相对独立,缺乏有机的联系,只是把各科课程内容简单的叠加,忽视各方面知识的综合积累。现阶段国家和艺术设计院校经过论证分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施了新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其中,由课堂教学向工作室、实验室教学转化;由单科独进向多课题并行教学转化;由讲授式向启发、咨询式教学转化,简化课程设置;课程选题注意兴趣性、参与性、研讨性、鼓励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发挥,重视对学生作业成果的讲评和总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关设计活动,以检验学习成绩和提高设计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