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连续两天来,县委书记陈xx分别到乌烈镇、石碌镇及叉河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进一步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Xx日下午,县委书记陈xx到乌烈镇白石村,与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及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找准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保障脱贫不返贫。驻村工作队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示范引领的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白石村,陈xx详细了解白石黑米的种植、销售等情况。据了解,“白石黑米”被列入县政府“一村一品”发展项目,2013年注册成地域性商标“白石黑米”,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1000亩。他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帮扶,充分发挥白石村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黑米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提高黑米知名度,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符群芳。
xx日上午,县委书记陈xx到石碌镇片石村,查看村庄规划、房屋建设、人居环境,听取镇村干部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难点等情况。他强调,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衔接政策,结合实际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衔接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找准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要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做好迎接国家、省考核评估工作。
在孔车村,陈xx实地调研了昌江富宝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产业规模、经营模式、市场行情、发展前景,以及吸纳村民就业增收等情况。他强调,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保障和技术、资金支持,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吸纳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的信心,增强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刘因越、刘亚出,以及孔车村脱贫户张育民。
xx日下午,陈xx到叉河镇叉河村和坎头村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叉河镇叉河村的脱贫户豹英娇家里,陈xx与她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得知豹英娇夫妇目前在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务工,家里还圈养牛和猪,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元,并获得省脱贫光荣户的称号,陈xx十分高兴,鼓励她和家人要坚定信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坎头村脱贫户林燕英家里,陈xx认真询问其住房、务工、子女接受教育及种养殖情况,鼓励她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生活越过越好。
篇2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建成区级“两馆”。争取并投入2000万元对X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改造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公开招聘文化系统辅助人员24名。同时,按照图书馆总分馆制要求,在市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X镇、X乡等4家乡镇图书分馆,在X社区、X社区等5家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实现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馆际互借、通借通还”。二是公共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X镇、X乡等7个文化站独立建站、功能齐全,免费向群众开放;X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支持帮助X镇文化站就近与社区文化阵地共建共享。全区106个村(社区)已有98个按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九个一”建设要求进行功能和服务的改造,其余8个村(社区)因高铁建设拆迁等原因正在新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自筹资金的形式向基层配发电脑、桌椅,建成标准化乡镇、村(社区)电子阅览室60个。全区巩固完善农村数字卫星农书屋104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室12个。每年为乡镇、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发价值10万元的图书、光盘。三是完善信息资源设施设备。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WiFi网络服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小区网络入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升。投入48万元为900户远郊住户办理了“户户通”,并协调市广电网络公司做好辖区广播电视普及维护,群众在家上网、看电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4期200人的文化专兼职人员或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并选派1—2名文化管理人才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378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拥有剪纸、刺绣、唱歌、跳舞、编创等技能的文艺人才50多人。组建完善包含1339名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基本健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员稳定、一专多能、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文艺技能培训。年均举办“X”广场演出20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60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300多场。每年联合X京剧院、市文化艺术团及X星级民间文艺团队在村(社区)、中小学校或慈善机构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多场。联系市辖电影公司到我区放映电影年均1000多场。全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1场电影、全年观看3场以上文艺或戏剧演出的目标。二是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连续3年持续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300余人。累计发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其中五星级团队3支、四星级团队6支、三星级8支。每年开展文化宣传、文艺培训、作品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次。文化志愿者典型带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氛围日渐浓厚。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土专家、草根明星,培养草根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编创指导活动,不断生产贴近X区情、群众生活的作品。发展9支拥有固定活动场所、成员稳定、具备创作和演出能力的注册法人文艺团队,并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扶持。整合区级部门资源策划实施“文明相伴X”文艺作品创作“赛事”,形成了《X》《X》等原创歌曲、书画、舞蹈、曲艺、摄影、微电影等作品1200多个。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促。结合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美术、技艺、医药和民风民俗等搭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刺绣、烫刻、剪纸、串珠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年均举办“桃花节”“旅游嘉年华”“葡萄节”等旅游节会活动8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品叫座,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共文化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重“建”不重“管”。一些乡镇的村级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甚至废弃的现象,书屋内图书种类不齐、更新缓慢,体育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二是服务供给“曲高和寡”。以“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部分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不对群众“口味”,且缺乏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三是传统文化明显衰落。传统节庆和风俗在我区农村的氛围与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在保障投入方面。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等各级财政投入,我区多数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空白;三是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中心文化专干队伍存在兼职借用情况,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农村严重的“空心化”,让乡村缺少文化活动创作者和参与者。
(三)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很难做到“结合”。二是特色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撑都不足。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乡村旅游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发展业态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级单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为农村地区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计划专项经费。同时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加强经费整合管理。整合乡镇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运行管理思路。一是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整合添置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二是增强“文化下乡”精准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类似“你选书,我买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非遗传承项目扶持等活动,征求满足乡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下乡精准化。
篇3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X届x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一名在村任职的选调生,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X届x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zhi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既抓住关键,在“干什么”上明确重点,更要讲求方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护和发展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防范化解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三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抓好“农民”知识化,不断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引进人才不断“加血”,针对大部分农村“失血”十分严重的问题,实施本地在外人才引进工作,依托本村项目、乡愁、生态等资源,激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动力,并以村集体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本地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动员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三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三回流”。
篇4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
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XXX元调整为每人每月XXX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XX年X月X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20XX年X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XXXX户,XXXX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XXX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XX%。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XXX人次、XXXX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XXXX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20XX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XX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XXX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XXX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20XX年共审批临时救助XXX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XXX万元,户均救助达XXX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XXX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XXX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XX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XX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20XX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XXX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篇5
为实现2019年“开门红”,我行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全行上下鼓足干劲,以亮剑决胜的信心、攻坚克难的斗志营造了全员营销的浓厚氛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成绩,但与管理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管理部本次业务调研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县总人口22万,面积2700平方公里,10个乡镇及新市农场,辖内11个国营农场(海胶集团),99个行政村,521个自然村。2018年GDP为50.66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78亿,三产结构为38.7:16.2:45.1,全年接待旅客154万人次,旅游收入5.47亿。总体围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积极响应“金色银色就是绿水青山”的号召。特色种植有橡胶(价格低迷,少量收割)、槟榔(近年价格走高)、益智(中药材),琼中绿橙(品牌效应,价格较高),养殖有桑蚕、蜜蜂、猪牛羊、淡水鱼等。
截止到2月底,全行存款 万元,贷款 万元,751笔,其中信用贷款 笔, 万元,保证 笔, 万元。单户100万以上余额 万元。
一、智能存款产品推进情况
目前,我行的智能存款净增 户, 笔,计 余万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女足邀请赛宣传,在比赛期间,我行连续举办3天的大型宣传活动,共发送宣传册300余份;春节前,在 镇的 以及综合市场举办2天定点宣传,共发放宣传册200余份,对联150余份,给客户解答各种提问60余人次;春节黄金期间,两个网点同时开展开户送“金猪”活动。奖励措施,对于完成任务数的个人,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奖励1000元,600元,对于完成任务数的网点奖励3000元。
存在相关的问题:1.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还需长期化;2.区域宣传不广,下一步将实行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工厂四进宣传策略;3.加大员工奖励,开展专项营销,打实客户基础。
二、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我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持续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民生”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强化营销手段,制定营销方案,下沉营销重心,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多措并举:1、经过前期的跟踪与服务,与 镇达成初步意向,全面扶持镇的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镇所辖的9个行政村、社区在我行开立一般存款账户,而且计划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开户。2、在 以及 农场的支持下,取得了每个连队的正副队长的清单,营销工作正有序开展中。
三、“三固定”工作举措情况
针对2018年末储备的信贷客户,我行年初加大力度开展存贷款营销,力求尽早投放,抢抓利润,1月份我行实现了存贷款双过亿的目标。结合《2019年“开门红”营销方案》以及《2019年绩效管理办法》的出台,细分目标任务,明确考核得分权重占比,制定激励机制,划分责任目标,把已拿到 公司以及 县驻行政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名单结合起来,固定人员分组,固定金融驻点,提前联系好村干部固定时间开展存贷款营销工作。
四、重点客户存款营销情况
2019年2月15日,我行开展了首次银企座谈会,共邀请了19家小微企业主参加,主要目的是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的把握市场信息。目前一是跟进的重点客户有 退伍军人创业、 天明、 公司等等,回款约200万元左右,且以对接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扶贫企业有 有限公司、 种养殖合作社,累计提供贷款支持130万元;二是 存款协议续签,约800万资金回笼;以及 村组光伏发电费用账户营销,我行对 村、 村、 村进行了批量开卡营销,共78户,主要目的是把光伏发电盈利费用揽储归行,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其他村组的营销开卡。五、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及支农信息联络员推荐情况
一是普惠金融服务站点,目前我行对 镇 村、 镇什卓村、 镇 村、 乡 村委(待定)进行了摸排,准备在 村和 村铺设金融服务站,实行三定服务,对联系好的村委,进行金融服务牌的公示,将有照片、电话、服务内容的金融服务牌挂到各村去,让村民能第一时间享受金融服务;二是目前已拟列出一批支农信息联络员名单: ( 镇 村)、王国成( 有限公司、 种养殖合作社),名单人员待确认聘用。 县金融办结合 镇村落情况,推荐了一批 镇的村干部,目前正在考察期。现在我行与 镇政府接触较多,近期准备结合各村支部书记及第一书记的推荐,边考察边积累经验,在 县全面开展支农信息联络员的筛选工作。
六、不良、问题贷款风险情况
截止至今我行无不良贷款,我行风控部门将严格把控信贷风险,定期召开风险例会,选取具体案列,提高客户经理风险防范意识,如遇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及时处理。对于出现的逾期,建立催收台账,逐笔查明原因,重点客户采取重点跟踪,和客户经理一起做贷后管理。
七、扫黑除恶关联客户排查情况
经排查,我行存贷款客户及股东与 辖内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无关联。
篇6
一是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争创名牌产品2个以上。开发3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2户以上企业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其它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1项以上,省“飞天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
三是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创建1户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是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产品质量
1.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化、集团型竞争优势。以“紫荆红”庄薯”强庄”等特色品牌为依托,以果品、洋芋、畜牧产业为重点,积极扶持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促销、利益驱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具有庄浪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年,制(修)定农业地方标准2项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个以上,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庄浪果品优果率达到70%以上,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煤电矿产业。提升煤电和矿产业发展质量。积极推进有基础、有潜力、有开发前景的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保护资源、提高回采率、转化增值、延长服务年限的原则。实施多金属矿勘查利用、年产1万吨金属钙生产线、金龙矿业公司铅锌矿石采选项目,继续实施县煤矿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建成黄庄煤矿。做好庄浪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发展我县能源产业打好基础。年,主要煤炭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化工、水泥、煤炭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药品行业。加快关山六乡镇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庄浪县中药饮片厂等企业为依托。建成5000吨中药饮片加工及500吨中药提取液生产线,形成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制药产业链。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特色中成药、生物制品、生物制药等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草畜加工业。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发展优质肉牛产业两大目标。争取肉牛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畜禽产品品牌。以娇芸公司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加快肉牛、生猪、禽类精深加工,形成肉食深加工产业链。建成10万吨秸杆生物全价饲料生产线和5万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生产线,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
5.果菜加工业。形成果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加快果汁、果醋等果品加工型企业建设。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引进新建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争取在通化乡投资建成山野菜加工厂。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快发展薯类全粉、速冻薯条、食用淀粉、工业淀粉等产品,建成一批大型粉条、淀粉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马铃薯综合加工产业链。年,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监控体系,重点食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6.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实施年产50万吨石灰石生产线、日产3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5000万块矿渣免烧空心砖生产线、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依托骨干建材企业,依托境内丰富的石灰石等建材资源。整合建材资源,积极发展轻型、节能、环保等新型建材,大力发展非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不断创新优势,加快提速发展。年,全县建材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泥产品全部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80%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工程质量
1.建设工程质量。抓好建筑市场、重点项目和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加强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及原材料采购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回访、保修承诺制和工程质量投诉制度。年,全县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98%,县城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标准比例达到50%,室内装饰工程节能环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
2.交通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各类技术规范及规程,项目法人、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要遵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义务,依法对交通工程质量负责。年,全县高速公路平均优等率达到95%以上,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保持在90%以上,县、乡公路路面平均好路率达到85%以上。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乡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85%,平天、庄静高速公路庄浪段等工程达到省级优质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按照“管理规范化、施工程序化、检验标准化”要求。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情况进行登记注册。年底,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段治理、灌区改造、雨水积蓄利用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80%以上。
三)服务质量
1.旅游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以打造云崖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梯田“现代农业观光、红色旅游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赵墩沟和堡子沟流域梯田等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步伐。全面推行《旅游规划通则》等行业标准,建设全县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跟踪活动,全力打造诚信旅游品牌。
2.交通运输业。加强运输的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提升农村客运站点服务功能,实现村村通班车。至年,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正常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5%以上。
3.商业服务行业。推行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活动。实行商品质量负责制。大中型商场、超市基本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服务行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商场、饭店、银行、邮电、医院、社区等窗口服务单位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国际标准。
4.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推动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要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年,顾客满意度较年底提高10个百分点。
5.现代物流业。加快县城和南湖镇物流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以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强商贸企业与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培育形成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构建高效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加盟连锁和配送经营,实施物流配送中心网络体系、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乡镇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我县新兴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6.邮政电信行业。着力提高顾客满意率。建立完善电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提高邮政电信行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年,邮电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电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7.医疗卫生。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执业精神的医疗体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水平、诊断水平、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年,全县二级甲等医院全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并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环境质量
1.空气质量。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排放年均值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减排指标年均削减1.5%城区空气环境PM10年日均值控制在0.10mg/Nm3之内,S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6mg/Nm3之内,N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8mg/Nm3之内,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2.水质量。庄浪河、水洛河、葫芦河等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规定。水质稳步提升。水库和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县城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区污水处理厂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运行率达到95%以上。
3.生态质量。持之以恒地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自然生态功能得到回复和提升。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农用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名牌产品培育。提高名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名牌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落实名牌激励政策,探索引导企业把争创名牌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计量体系建设等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申报专利等工作。优化名牌产品结构。培育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和辐射作用的名牌产品。加强名牌产品管理,实施名牌企业动态监管,组织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抽查和监管,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出现重大质量违规问题的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取消违规企业的名牌产品称号。
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对现行技术标准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技术标准的提升方向和层次。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以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抓紧制定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一是加快升级工业产品技术标准。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组织力量。加大服务业标准推行力度,有效提升服务业规范度和标准领域覆盖率。鼓励服务单位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
三)切实提高质量诚信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做好质量信用的记录和更新,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开展对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工作,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四)扎实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强县级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建设,重点加强食品、建材、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加强行业检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行业检测机构作用。
五)全面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一次质量分析报告,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质监、环保、住建、发改等部门定期分别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把握质量提升进程。建立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元素和指标,充分发挥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质量振兴各项工作。县质监、住建、发改和环保四个单位要尽快提出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分年度提出具体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各自实际,召开全县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
2.实施阶段:及时报告实施进展情况。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质量振兴工作绩效进行跟踪分析。全面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通过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质量工作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3.总结阶段:组织考核验收,总结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县质监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分别承担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的综合牵头责任,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责任体系。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督查,定期向县政府报告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出建议、督查指导,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部门推进质量振兴的具体方案。各乡镇要制定推进质量振兴的实施方案,把质量振兴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篇7
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9亿元收入任务认真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研究完善财政收入目标考核措施,狠抓财政收入进度管理,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依法强化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完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抗税、骗税行为,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完善罚没收入、政府捐赠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县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一些体制性的遗留问题,在财力分配上研究解决办法,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全程办(代)理改革,扩大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监管。积极支持农村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试点,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的经济。
五、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巩固财政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对县级财政预算审查范围,强化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财力适当向困难乡镇倾斜。抓紧落实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对县经济开发区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经验,积极研究化解旧债、控制新债的政策措施。[此篇文章大-秘-书-网-d-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将所有补贴资金纳入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的渠道,规范和简化发放程序,方便农民群众,保障补贴对象利益。严格“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全面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各项财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篇8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完成2020年脱贫任务,按照我县脱贫摘帽后,“摘帽不摘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要求,继续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工作,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田贾村基本情况
田贾村位于庆祖镇政府西北6.5公里处,濮渠路西侧,与张贾村紧邻,非贫困村。全村共有286户,1478人,12个村民小组,1920亩耕地,42名党员。全村低保户27户64人,五保户9户11人,残疾人25户27人。全村以农业为主兼顾外出务工,村内配备了合格的乡村医生,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改造,群众全部吃上了自来水,水质达标,户户通电。移动、联通、电信宽带已进驻该村。
田贾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41人。2017年脱贫3户18人,2018年脱贫3户10人,2019年脱贫1户5人,2020年脱贫4户8人,全部实现脱贫目标,目前我们村贫困发生率0%。
二、抓党建促扶贫,提升科学化治理水平
今年,我村持续开展抓党建带扶贫行动,充分发挥“一站两组三会”作用,一是利用广播站大力宣传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各类扶贫政策,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提升知晓度,为各项政策的持续落实夯实基础;二是调动村内党员干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凡涉及脱贫攻坚工作事项,按照“4+2”工作法,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让村内群众广泛参与,会前宣讲扶贫政策,会中对会议事项进行商议讨论,形成民主决议,决议结果在村内公示栏公示;三是充分调动五老人员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五老扶志组和党员互助组的形式结对帮扶11户建档立卡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训诫懒汉,激发各户内生动力,增加稳定收入,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三、坚守抗疫一线,统筹开展抗疫和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来,我第一时间赶赴村抗疫一线,同村两委连续作战,在岗在位,严控疫情。针对村里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及时协调购买了5000个口罩,并捐款1000元用于购买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带动村内43名党员、群众自发捐款20000余元,方便面、面包等生活物资50余件,有力保障了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利用广播一天两次向群众宣传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劝导村民没有急事不要出门,不聚餐、不扎堆,做好卫生防护,陪同村医,每天坚持为疫区返乡隔离人员送预防中药、送口罩、测量体温,询问解决家庭困难,并讲解隔离政策,做好心理疏导。发动党员、公益岗,立卡设防,轮班执勤,对进出村人员做好详细登记,严禁外来人员入村,保障了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春耕复产期间,及时组织村两委认真学习上级防控精神,对两委人员进行分工,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防疫、生产两不误。做到村内卡口撤卡不撤人,充分利用村里大广播、路上小喇叭、村里的微信群向群众传达上级关于复工复产的精神,帮助群众联系农耕物资,推送企业招聘信息,鼓励健康人员外出务工,并每天为符合条件的复工返岗人员开具健康证明。疫情期间,先后帮助100余名群众顺利返岗。
四、有序推动脱贫退出,持续强化帮扶力量
田贾村继续发挥好脱贫攻坚责任组作用,2020年初制定了全村脱贫规划,持续做好剩余田付修等4户8人的脱贫及“两类户”动态监测工作,同时对全体成员按照工作进行责任划分,在责任组组长刘笑敬带领下,大家协同合作,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办好惠民实事,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强化了帮扶合力,明确了帮扶责任,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周四扶贫日集中学习扶贫政策,和上级关于脱贫工作的整体部署,保证帮扶工作精准,落实政策精准,资金使用精准,为我村圆满完成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因户因人施策,持续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一)村内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持续提升
2002年,协同村两委,齐心协力,持续加压奋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先后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建桥梁1座、生产道路1000米。
(二)产业扶贫有序推进
因田贾村贫困户组成主要为因病、因残,贫困人口多为老弱病残,自身发展能力有限,针对这个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产业扶贫:
1、新鼎泰辣椒种植合作社6户:享受到户增收8000元,入股新鼎泰辣椒种植合作社,每年收益800元,
2、2020年,村两委积极协调村民,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流转土地500余亩,规模化种植辣椒、大蒜,远期规划,在此基础上,打造万亩种植基地,进一步解放村内生产力,促进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
(三)金融扶贫“四方协议”。由镇政府、村、濮耐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签订四方协议,2020年带动贫困户4户,每户分红1500元,该项资金全部已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户。
(四)持续开展好脱贫攻坚各项自查整改活动
202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以我县2020年度查弱项、补短板、五查五确保及上级反馈问题对标自查等活动为契机,我村持续开展入户排查、对标整改,完成了各项问题清零:1、完成了田会玲、田双元等中原农险及扶贫公益岗17人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2、全部完成田梓萌等9名建档立卡学生的教育补贴发放;3、落实全部6名建档立卡残疾人的残疾补贴发放;4、为脱贫监测户田成亮等及时申请办理A类低保,增加收入;5、为全部11户建档立卡户免费参保了人身意外险,新农合优惠保费30元/人,政府代缴大病补充保险70元/人,同时落实好贫困人员医疗救助政策,2020年以来救助田秋太户(363元)、田更录户(358元)、田志科户(87元)、田付栓户(413元)、田会玲户(1960元)、田付修户(13元)、田石海户(348元)、田双元户(646元);医疗报销外救助共计4188元。
六、完善公益岗考核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村容户貌
田贾村目前有中原农险及扶贫公益岗17人,2020年以来,持续完善公益岗日常考核管理机制,开展签到上岗、定期安排卫生考核评比。现所有公益岗人员,均分包至街道、胡同、坑塘,开展卫生村内保洁及本户卫生保洁工作,每周五,由村两委安排专人负责卫生检查,对表现好的提出表扬,家中挂红旗,发放动力超市券,年底增加绩效工资,对表现差的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到位,拒不整改的挂黄旗、扣发工资和绩效,直至撤销公益岗。经过持续努力,我村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全村群众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让贫困户树立了劳而有获的思想观念!
七、下一步帮扶计划
1、严格按照“四不摘”工作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每周四开展入户走访,着力宣传、落实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服务群众,办好惠民实事。
2、重点关注“两类户”的动态调整及政策落实工作,按照网格化工作分工,每月20日前,根据各网格长入户走访排查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确定“两类户”动态调整名单,对于新纳入“两类户”管理的人员,精准落实产业、金融及综合保障帮扶政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为下步乡村振兴工作夯实基础。
3、持续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在现有辣椒、大蒜千亩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做大做强产业项目,实现群众就地务工,切实增加稳定收入。
4、鼓励有条件的困难群众持续发展庭院种植、养殖,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做好各户卫生保洁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生活质量。
5、持续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及便民服务设施建设。2021年计划申请新建党群便民服务中心一座、文化广场增设健身器材2套、新打机井23眼、新建村内胡同排水设施1.2万米等工作。
8、持续开展脱贫攻坚问题自查及对标自查整改,促进扶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问题。
篇9
一、高强度落实疫情防控
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始慎终、再接再厉,毫不松懈做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排查力度不减,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办排查工作;小门“管控”力度不减,坚持24小时值班执勤,严防死守,确保抵疫情于场区之外;卫生消杀频度不减,严格落实每日消杀制度,阻断病毒传染途径;宣传热度不减,以“疫情不退、宣传不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程
(一)“三区同建”示范区建设。
社区建设:11号楼竣工后,按照相关手续分配到职工手中,新型社区建设基本完成。后续将对社区基础配套设施进行维修、维护,职工群众们提供便捷、温馨的生活环境。
依托经济开发区搞好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林果及蔬果种植同时探索林下养殖。由于近些年原盐市场不景气,2021年计划将农场5副盐滩收回,由盐场改为虾池,转型升级找到一条绿色、高效发展的道路。
做好生态园区建设,在农场畜牧队、农业队继续进行造林绿化,栽种适宜生长的多品种林木、果木。同时筹建蔬果大棚、蔬果集贸市场。2021年计划再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5-10个,提升产量、质量,形成规模化种植。
(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进农场殡葬改革事业,完成农场祠堂建设。
三、高水平做好帮扶工作
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2021年我场将继续真心真情做好帮扶工作,给予脱贫对象更多关怀、关注,严防返贫现象发生。加强后续帮扶,确保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感情。
四、严要求防治环境问题
(一)在大气污染治理上,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加大建筑工地管控力度,持续开展工地扬尘管控、秸秆焚烧、荒草及生活垃圾焚烧专项整治,力争辖区内无着火点。
(二)在水污染防治上,深入贯彻河长制,严格落实两级巡河制度,对辖区内河渠进行日常巡查、保洁。
(三)在土壤污染防治上,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同时加大对位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畜牧队的巡查力度,防止出现新违建。同时下大力度规范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严禁养殖业污水、粪便私排乱放,造成环境污染。
五、高标准完善民生事业
(一)根据属地管理体制,继续完善推进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工伤等保险覆盖,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二)始终大力防控重要时间节点期间各种风险特别,制定详细方案、预案,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稳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融资,大力防控安全生产风险,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和谐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依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的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和每月一至两次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及时拟定具体实施方案,按计划逐一抓好落实,组织做好节前、节后矛盾纠纷大排查.坚持小问题边査边化解,难点、重点问题及时落实防范措施,拟定整改方案和计划,安排资金,明确具体负责人,定期限整改完成。真正做到接访一批、解决一批、化解一批、稳控一批、息访一批,最大限度解决因社保导致的问题。
六、高效率完成其他工作
(一)持续开展好“三创四建”活动,以工作专班的形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清单化,扎扎实实完成好此项任务。
篇10
(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增长13.5%。完成财政总收入201.4亿元,增长8%;税收占比达到71.7%,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增长31.7%。引进内资332.5亿元,增长17%。利用外资12.34亿美元,增长16.9%。
(二)打好转型升级持久战,产业动能更为强劲。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平台建设。两大千亿计划全面发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1+4”特色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了70%。狠抓产业项目的招商和开工,2016年招商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84%。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1%。编制完成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规划。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预验收。
(三)落实城市发展新理念,城市建设更重内涵。《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订获国务院批准,编制完成教育、医疗等5项专项规划和九华等9项片区规划。全面加强城市设计与风貌管理,淡雅有致的城市风貌渐入人心。湘潭迈入了颜值更高、品质更佳的发展阶段,城市向心力、美誉度大为提升。
(四)紧扣城乡统筹总抓手,农业农村更有活力。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城乡统筹供水项目,农村违章建筑和破败空心房专项整治有序推进,交通干线两厢绿化、美丽屋场建设成效明显,第二轮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五)把握深化改革主旋律,发展要素更显活跃。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105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在湘潭这片红色土地上竞相迸发。
(六)聚焦人民群众身边事,民生事业更具温度。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扶贫“六件实事”。加强食药监管责任网格化、检查格式化、管理痕迹化,提质改造小餐饮199家、生鲜超市23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加快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妥善解决了16个开发合同遗留问题,为1.1万户办好了不动产权证。强化社会治安防范,深化平安创建,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全面完成省9件12项、市10件27项民生实事,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身建设更见成效。综治工作、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打非处非等多项工作获评全省先进或优秀等次。
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
一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二是战胜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三是取得了优化发展质量的良好开局。
四是打响环境治理攻坚战。
五是全面铺开精美湘潭项目建设。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开启湘潭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面对新机遇要有新作为,开启新征程要有新状态。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7%以上,非税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控制在42.8%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6%左右;引进内资增长14%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开展好五大主题年活动。
一是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围绕“1+4”特色产业,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千亿倍增计划和汽车产业千亿行动计划,启动军民融合产业千亿行动计划。全年引进500强企业15家,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突破8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达420亿元以上。
二是园区发展提质年。完善各园区产业规划,探索“一园一链”“多园一链”等特色化、统筹化园区发展模式,深入推进赋权强园,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支持园区各项改革。完善园区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业产值、财政收入、投资等经济指标的考核,加大规模工业增加值、税收占比、产业投资、科技投入等质量指标的考核权重。力争全市80%以上的规模工业增加值、8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值、80%以上的财税收入来自园区,努力实现增速更稳、效益更好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环境治理攻坚年。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统筹推进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以上,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以上,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省定目标,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责任底线。开展环保综合督查,强化环保综合执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和全域绿化行动计划,努力形成保护、治理、修复并重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四是精美湘潭深化年。切实巩固和深化精美湘潭建设成果,重点开发建设窑湾、万楼、宝塔、竹埠港四大片区,打造“一江两岸”城市主轴。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统筹推进城市双修、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管理标准化等各项工作,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实现更有内涵、更有质量的精明增长。深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交通畅通模范城市,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
五是行政效能优化年。以执行力建设为主线,开展政务大督查,全面落实依责承诺、尽责践诺、问责督诺、全责履诺。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和行政许可标准化,完善智慧政务平台,建立“马上就办”和“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行政审批提速率达15%以上。有效解决“脸好看、事难办”“不贪不占也不干”等“”问题,着力为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增便利。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突出“1+4”特色产业,更好发挥智能制造等企业联盟作用,培育壮大海工装备等新兴优势产业链,推行核心企业担任“盟长”、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的配套协作机制。严格兑现企业引进产业链和本地采购系列奖励措施,推进核心企业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有效提升本地配套率,推动引链补链强链。鼓励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启动企业上市“蝶变”计划,重点支持10家企业加快主板上市步伐,鼓励中小企业股改,培育上市企业后备梯队。编制军工城建设专项规划,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二)抓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化智造谷建设,加快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总数突破18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推进湘潭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加强企业孵化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国省双创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加快文化创新步伐,落实产业人才系列政策,持续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和产学研合作。
(三)抓开放崛起,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立足长株潭核心增长极,落实“五个对接”行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岳塘经开区打造长株潭中央商贸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互联网+”,衍生跨界融合、智能营销等新模式,努力打造智慧物流2.0时代的长株潭物流中心和中南地区物流枢纽。加快湖南健康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支持昭山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深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不断提升热度、做旺人气。
(四)抓县域经济,构建竞相发展新格局。完善全市县域发展规划布局,启动县域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研究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快建设韶乌线、伏林大道、G320绕城线,拉通县域快速通道。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对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实现进位赶超的县市,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力度。继续实施乡镇经济上台阶奖励政策,推进经济较发达乡镇扩权强镇试点,实现“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特色发展。努力构建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竞相发力的新格局。
(五)抓环境治理,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空气优良天数稳步增加,空气质量指数持续好转。以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100%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加快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关闭退出,完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力度,打造竹埠港土壤修复样板工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让两岸苍翠守护一江绿水,让一江清水滋养湘潭大地。
(六)抓城市品质,建设更加精美的宜居家园。始终坚持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大格局中谋划湘潭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实现城际干道互联互通。严格执行新版城市总规,实施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打造精致精美的城市气质与特色风貌。加快建设“千里湘江第一湾”、万楼片区“一馆五中心”、宝塔片区、竹埠港片区,全线贯通湘江两岸防洪景观带,集中力量打造城市主轴。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年内完成1万户改造任务。努力打通西南二环与东北二环,完善城市骨架。有序推进城市双修,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幸福美好。
(七)抓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实施省定贫困村振兴工程,落实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实施“三乡”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乡、产业兴乡、市民下乡,鼓励企业家、能人到乡村投资兴业,引导市民租用农村空房空地发展乡村旅游、居家养老等产业,推动资源、资金、人才回流农村,振兴乡村。实施农村双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成电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八)抓民生事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推进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滴水湖小学、湘乡起凤学校等4所学校建设,启动建设湖湘小学、万楼中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对高等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带头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应对老龄化,打造湘潭养老服务品牌。稳步增加企业退休职工养老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稳定提升城乡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保障标准,完善医疗救助、急难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为主体的贫困救助系统。全力办好“厕所革命”、四好农村公路、老旧小区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把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 上一篇:广播电视体制的定义
- 下一篇: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