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专业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实践能力;增强方法

随着现代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就业的难题已经突显了出来,而在这样的突显当中,各大企业对高职院校美术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就应当通过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活动的结合,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1]。使得能够在提高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在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时,达到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有效增强。

1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

虽然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由于现代教学很容易被其中包含的内容束缚住,使得在这种束缚当中无法有效的发展现代教育,进而也就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影响。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就需要先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和更新,并在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调动出来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使得能够在加强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轻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出来,然后在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行清除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此来促进美术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比如,教师在对一些抽象的美术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自身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探讨。等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引导,让小组成员将讨论出来的结论总结性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等充分的发挥出来,还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当学生将一些新颖的观点提出来时,教师不能急着否定,而是应当等学生表述完之后,引导学生以该观点为依据,进行实际的讨论和研究,并在学生的研讨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赞赏。这样就可以在促进学生学习自信的树立下,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将改革力度进行加大

其实在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当中,还存在着所讲解的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分离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导致美术教学质量降低的原因之一[2]。因此,若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要想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提高起来,那么就需要先彻底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在重新审视美术教材的情况下,对与实际相关联的美术内容进行选取。还有,教师还可以删除一些与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美术能力和实践活动不相干的内容,并将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美术知识添加进去。这样就不仅可以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关联性的体会,从而在提高学生美术主动性的同时,实现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一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出来。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宣传栏,或者组织绘画比赛活动、绘画展览活动等。这样可以在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提升。

3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各个教学活动中都有应用到多媒体技术,而多媒体技术在这样的应用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实际的高职美术知识讲解中,教师就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据,对美术内容进行讲解,使得能够在清晰明确那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时,可以达到学生学习质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就比如说,教师在对油画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将一些著名的油画照片展示出来,然后再利用flash等软件表述出油画的相关知识点。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和美术、绘画有关的视频为学生定期播放出来,使得能够在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起来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而能够在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时,实现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高效提升。

4实现校企合作力度的增大

实习其实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措施和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学校应该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来,并在将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教授给学生之后,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将学生输入到各个合作企业当中进行实习[3]。譬如,装饰装潢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到相关的装潢企业中实习。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的方式,就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当中的用人需求和生产流程,进而能够在加强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时,达到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

篇2

关键词:教学 立体化 建立

园林美术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以园林专业基础课——园林美术为代表的园林美术类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成果。我们针对园林本科专业的教学现状,在园林专业学生均为没有美术专业基础学习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条件下,开始寻找符合教学需要的一条教学改革之路。在经过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课堂加室外写生的复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后,我们从1998年9月起开始实践并建设立体化的教学体系,经过4年多的总结和实践,这一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理论与实践也臻于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园林美术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形式立体化、专业理论体系立体化、学习实践立体化。

一、立体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

我们从以往的教学总结经验,经过反复实践以后建立了立体化课堂的教学形式,即以理论课持续性介入法为主的复合型有机课堂形式,打破长期的理论与写生分开进行教学的样式,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交叉进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长期的教学经验与之相融,形成以理论为框架,实验与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课堂示范、观摩与讨论、作业评析等教学法为主要手段,辅以名作评赏、名人讲座、参观展示等特色教学的立体式课堂。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绘画能力,从课内知识到相关专业知识,从个人专业定位到课程的专业应用都有了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教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立体化的专业理论体系是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

教学中的园林美术理论是美术基础理论和技法概述。传统的理论并不适用于初次接受专业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以传统的美术技法理论为基本支撑,吸收了园林及环境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丰富技法,并使技法学习在专业学习中有具体的针对性,使专业知识学习连贯统一、连续,并且在各个学习单元中分别介入美术史、现代艺术理论、构图学、色彩学、文学等相关理论,让学生客观、轻松地掌握主要知识点并扩展眼界,以求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修养,为专业实践打好基础。

三、立体化的学习实践是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科学方式

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我们设计了立体化的学习实践模式。园林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须有实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有较大的差距。据此我们设计立体化学习实践以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以课堂写生实践为主的辅导性学习实践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掌握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标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应用技能。

其次,加强学习实践课外化措施。因教学计划的课时限制,课堂学习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学习受到很大制约。我们为此采取了扩展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及课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课外作业、课外参观、命题写生等,使学生充分且持续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再次,我们推行广泛的学习方式和实践领域。把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的重大活动、节庆及社团生活结合起来。我们针对美术课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以重大节庆展览、活动场景美术设计、专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加以丰富化、趣味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丰富了校园文化,产生强大的带动效果,使学生将课堂的学习实践带到课外,带进生活和专业发展中,且效果明显、易于接受和操作。

该实践模式自1998年开始建设和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知识应用表现尤为突出。园林专业涉及美术知识的毕业论文(设计)由1994届毕业生中的2宗(占总数7%)增加到2002届28宗(占总数48%)。学生在其他课程或设计中更是多方面地运用了美术课程知识。学生美术类课程的课堂合格率也由1994年的79%达到2002年95%。编写教学大纲十几门,自编教材2本(正式出版1本),举办各种展览5次,展出学生作品1000余种,并邀请全国著名画家举办讲座2次,使学校美术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实践模式建设与实施4年来,经过不断完善与改良已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它符合美术教学规律,适合于普通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需要,是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模式。

该实践模式的应用是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有其独特的推广价值,是美术类乃至相关类型课程的一条可靠的教改思路。它的建成有助于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可使学生通过立体、有机的学习获得更科学、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有效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向伟.道器之间.杭州:《新美术》,2002,3.

[2]王宁.环境艺术课程发展方向与课程设置.杭州:《新美术》,2002,3.

篇3

关键词:Flash;二维动画制作;四阶段教学法;兴趣;技巧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Flash已经成为当前热门的二维动画、交互式网页制作软件。其文件容量小、画面优美,极富创造性、实践性,成为许多广告设计、网络游戏、交互式网页、多媒体课件等的制作首选。因此Flas设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从技工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和前景来看,技工学校的教育应该必须要以培养合格的“蓝领”人才为目标,力争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到过硬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在未来走入社会以后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就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生源状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制约着教学的效果。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Flas设计教学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平时教学经验积累,总结了一些教学想法和观点,做了一些初探。

一、赏析经典、培养学生兴趣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就一定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作用。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有感悟的一点。但是,从我们技工学校教授学生实际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学习兴趣不大,很多学生学习都非常被动。针对这样的学生实际,要想使学生投入到学科的学习中,就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可在每节课上课前5分钟,播放一些经典的Flas和小游戏,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欣赏动画的水平,提高他们的审美、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合作技巧,从而为后面的软件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硬笔临摹,促进学生绘画技巧

Flas制作技术,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绘画技巧,但是刚接触Flas制作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基本上没有真正接触过美术专业知识,所以很多学生的美术绘画基础极为薄弱,而Flas设计中的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通过操控鼠标来完成基本绘画的,所以在电脑上绘画往往存在很大困难。

实践表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应当从临摹开始学习Flash绘画,临摹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选择合适的临摹对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海滩的夜晚”“高脚杯”“蝴蝶”等图片作为临摹对象,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提高使用Flash绘画工具的娴熟程度,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进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创新、总结出了“四阶段教学法”,即教师准备、示范、学生模仿和总结联系四个阶段。

四阶段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的选择。对于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基本工具的使用等基础知识,教师选择合适的项目,再运用四阶段教学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阶段教学法的升华是“总结”阶段。一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通过发现的问题做点评和总结,能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该克服的缺点,最终达到全班同学一起进步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缺点是学生对软件的不熟悉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四阶段教学法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最终达到学生独立操作的目的。它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同时使学生能熟悉软件技巧的运用。

四、注重技巧运用,提高学生创作效率

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平时授予学生一些学习技巧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在创作新作品时游刃有余。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实用技巧。

1.要学好Flash要求学生一定要先重点认识、理解三个重要概念:场景、元件、时间轴。场景可告诉学生就是“舞台”,元件就是“演员”。

2.在实践中提升操纵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最好做到了然于胸。

3.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多了解别人的作品和制作过程,丰富自身经验。

4.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经常性地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习惯和耐心。比如在制作飞机机翻转的飞机特技设计中,利用飞机图片分离出的飞机作为设计对象,这时我们必须要用魔术棒和套索工具,进行分离,往往有的同学分离不干净,致使在转换元件之后,使运动无法实现。这样就要再次分离,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和耐心。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工作,据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勇于创新,为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洪小达、沈大林,《中文Flash8.0案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波,《Flash:技术还是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美术技能课程改革

中国现代教育中,初中高中大学教育是占教育中的主流,无论是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无疑对主流教育都投入的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和这些主流教育并存职业学校教育,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国策,富民强国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无论是制造业、商业还是服务业都离不开各自行业特有的技能,只有具备了高精的专业技能才能制造出高精的产品,才会有优质的服务。所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且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教育部提出职业学校也必须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作为艺术教育中占重要比例的美术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中也显得十分重要。在职业学校教育中,由于各类职业学校的性质,所针对的培养对象以及培养目的与普通中等学校不同,因此,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学与普通中等学校也有所区别。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必须与职业学校实际情况、与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相互结合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

那么,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领导、教师、学生重视美术教育

1.领导重视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其作用是独特的。那么将美术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公共课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职业学校除了美术专业外很少开美术课。上到教育部领导,下到学校领导,都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中美术教育。近几年,全国上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很多职业学校(除艺术职业学校外)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校园,建设主流学科,但大多数的职业学校缺少艺术教学设备,特别是县级的职业学校,没有美术教师,连一件美术设备都没有,更不用说画室、多媒体教室了。领导方面,首先要思想上重视美术教育,不要认为美术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美育教育势在必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开设专业的美术课程,完善美术教学设备,制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材,配备专业美术教师进行授课,提供给美术教师更大的平台进行教学发挥。

2.教师重视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到普通中学教课和到职业类学校教课,是完全不同的。面对的环境不同、面对的授课方式不同、面对的学生就更加不同了,很多美术教师来到职业学校,认为职业学校更重视主流课程的教学,自身就不很重视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备课、上课,随便胡弄一下学生。职业学校美术教师更应该深入地研究一下学生自身的特点,毕竟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要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授课计划,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应当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较广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坚实的技能技巧,同时,应懂得教育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还要经常地进行学习进修,以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提高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质量。

3.学生重视

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只抓学生的文化成绩,没有开展过美术学科教育,有些学校却把这科课程当成了学生的自习或是玩的课程,这样导致现在很多高中生甚至有些大学生对中外传统文化艺术严重不知。很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文化课都不重视,更何况是美术课程。这些学生的美术基础可以说是相当得弱,很多最基本的东西都完全不清楚或不了解。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4~18岁左右,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属于心理未成熟时期。可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参与欲强,好胜心强,有冒险精神。由于职业中学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学生素质相对较差,所以如何引导消化学生的过剩精力是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广泛开展学校美术教育,建立学生兴趣小组,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也可以对美术方面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重视美术课程。

二、美术课程的改革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倡导课程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美术课程要如何进行改革呢?

1.美术课程培养目标

在职业学校中,不同类别的专业都可开设美术课或是美术欣赏课,课时的多少则可以根据专业而确定,这不是为了要培养专业美术家、书法家,而是为了让职校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能具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艺术的教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美术基础,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体验成功。如果某些职业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设了美术设计专业(如动画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那么就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使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可迅速成为设计、施工的一线技术人员。

2.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从来都不应该和普通教学手法和模式一样,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旧观念,本身就不适合美术教学。普通的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根据本校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就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造型、音乐、录像、影视、范画、网络、讨论、表现、参观等方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中,变学生为“教师”,教师为台下的“学生”,以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现在是以学生自己备课,上课为主,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习投入,兴趣浓厚,美术课成了学生非常期待、非常喜爱的课。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美术专长,增进职校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使一些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比如,可以开设一些美术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设成几个不同科目,使学生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由兴趣体会到乐趣,由乐趣转化成志趣,这也正是兴趣小组活动所起的作用。对于开设美术设计的专业的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应从学生入学时就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要求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

3.美术教材的编写和运用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材始终是师生联系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媒介。课程改革中教材的选用和使用也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改革中都指定校本教材,即本校教师根据所教的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一本行之有效的教材来使用,教材运用要灵活,教材的分析目的要明确。不应只是对教材本身的分析,而是要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分析;即如何使学生获得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及能力,通过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分析教材。教材内容不局限于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传授绘画的知识,职校的学习是技能的学习,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学到技能为重点。美术设计专业可以选用最为实用、案例典型的教材来进行使用,从案例中学习基础知识,也对基础知识的知识点的连贯性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应用。

4.美术课程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几个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如: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美术教学评价中,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行之有效的美术课程改革,能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美术教学进行很好的贯彻。

三、师生积极参加美术设计方面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一个高中学校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高考成绩,而一个职业学校的好坏,技能大赛的成绩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技能大赛是示范园,小小的赛场折射出育人理念的先进、指导教师的硬功、培养模式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技能大赛是交流平台,各地各校高手云集,展示、切磋、交流,与机器、与标准、与评委、与教师、与选手之间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场”,将原有的经验和新的交流收获融为一体,人更聪,技更高,示范性更强。尤其是开始动画设计和广告设计的职业学校来说,目前技能大赛由其比赛项目,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取得成绩是其次,相互交流学习更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拓展视野,了解当前美术形式的发展,提高教师美术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兴趣和自信心才是关键。

四、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

在职业学校中,大部分学校都开始了如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机械制造等学科。这些学科和美术也有大大小小的联系。如是艺术类职业学校那么各个学科中和美术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美术学科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学科。美术所包括的范围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门类,它们都要应用数学知识、几何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譬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他既是画家,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研究光学、色彩学上有突出的贡献。他曾有20余件发明,如降落伞、直升飞机、涡轮发动机、类似汽车上装的变速传动装置、幻灯机、透镜、机动锯、火炮、船体、船壳、旋转舞台等。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力有机地结合,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米开朗基罗是画家、雕塑家,也是伟大的数学家、建筑家。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电子、机械、汽车等基础课程的时候,势必也用到美术的一些知识,比如机械制图中用到了透视,在广告设计、动画设计专业用到了书法中的仿宋体字,不但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运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重要性和融合性。

参考文献:

1.张玮馨.《浅谈我在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几点认识》.杭州技师学院.2005年1月11日

篇5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VB;现状;对策

一、学生学习VB的现状

1.基础知识薄弱,自信心不足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VB程序设计中的代码(包括属性、事件、方法及函数与语句)等等都是由英文单词组成。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而对VB编程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数学基础不理想的学生,在理解程序的算法时产生畏难情绪,由此认为程序设计很难学,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门功课时的好奇心和在好奇心驱使下的学习兴趣,在上述原因中被逐渐冲淡,学习VB的勇气和信心也慢慢地随之消失。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不少中职学生都有“被迫、无奈”的思想,认为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来上学的,更不能正确回答“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VB程序设计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习这门功课到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VB教学效果的对策

1.体验成功乐趣,树立学习VB的信心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让学生充满信心学好专业课是中职

学校专业课教师的首要任务。艺术性的教学诱导语言、有针对性的课堂演示、由简到繁的教学程序以及让学生参与程序编写,有的放矢地让学生体会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用“心”一定能学好。

例如,在教学“文字移动”案例时,首先向学生讲解对象移动的本质是改变对象的“Left”和“Top”属性。若保持“Top”属性值不变,仅仅改变“Left”,就可以使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反之,可以使对象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同时,向学生演示“左移”操作,在“左移”按钮(默认名称为:Command1)的单击事件Click( )中添加如下

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Label1.Left=Label1.Left -100

End Sub

(注:“Label1”为移动对象标签的名称,上面显示的文字为“文字移动”)

然后叫一名学生完成“右移”操作(“右移”按钮默认名称为:Command2)。很快这名学生在“右移”按钮(默认名称为:Command2)的单击事件Click( )中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再让学生运行程序,单击“右移”按钮,则标签对象向右移动。我注意到,当文字开始移动的一刹那,这名学生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他成功了。下面很多学生见编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都想跃跃欲试,教师趁机让更多的学生完成下面按钮(“上移”“下移”“斜移”“位于中心”等)的一些操作,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一堂课下来,既很好地落实了知识点,又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2.培养学习VB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一味的说教是徒劳无功的,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VB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编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VB的热情。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VB的兴趣和热情,产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

能的渴望正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

如,在给学生上第一堂VB课时,为了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

VB的兴趣的目的,精心准备几个用VB开发出来的小程序进行演示:“滚动字幕”“我的媒体播放器”“模拟QQ登入程序”“模拟交通灯”等等。这些例子不仅界面漂亮,而且具有交互功能,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一经演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堂课的教学上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产生学习

VB的强烈欲望。

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及时向学生灌输计算机专业理念以及学习VB的重要性,阐明在当今社会和未来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及这个领域发展的空间。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也要知道常用软件的使用。如,记事本、

PhotoShop、Flash等,还要进一步知道“为什么”。否则,就体现不出我们的专业优势。如机械专业,他们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要学AutoCAD;又如美术专业,他们除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CoreDraw等,消除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知道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会上网查信息、发E-mail等就够了,而不愿意学习这门‘难学又无用’的课程”等不利于学习VB的思想倾向,促进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在VB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切实提高VB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长云.VB教学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张勤芳.浅谈高职VB教学.教研教改,2009(12).

篇6

一、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素质),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也应达到相同的目的,然而,在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平衡。

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差异越来越大,给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是生源地域的差异。面向全国或面向全省招生的院校,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发达地区的学校设备好,师资力量强,学生自备电脑的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较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到设备、师资力量的限制,与发达地区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二是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差异。职业高中学生多受到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训练,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普通高中的学生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无实际效果,基本是“零起点”。三是兴趣的差异。当今计算机已逐渐普及到家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只要学生想学、想用、想玩,其电脑可以配置得很好,并且可能拥有不止一台(家里一台,学校宿舍一台),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具备了很好的自学条件,可以在某一应用细节钻研很深;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学生,尽管家里或学校有很好的条件,但自己不学,还是一无所知。生源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严重不平衡,给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实施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大统一的计算机考级课程、计算机教育课程完全无法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

当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仍存在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一方面,教学的内容多而杂,側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量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加快进度,学生学习的门类繁多,学习任务重,难以消化吸收并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经采用,往往几年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与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

一方面,部分院校及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由于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都没有学习兴趣,说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恰当。这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亟待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例如一些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2:1,理论讲得过多,学生实践较少,学生不能对理论进行较好地理解从而掌握它;经调查显示,90%高职生对老师讲授的枯燥乏味又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且有些理论与他们的专业根本不相干,完全没必要去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更感兴趣,但是实践的课时偏少,学生动手较少,难以很好地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理论与实践均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四)计算机基础教学软硬条件不配套。

一方面,课程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属于必开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尚不够,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往往受到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排挤,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边区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践时,通常是优先安排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其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最后才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这样安排的结果,往往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上机实践受到机房硬件设施、上机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软、硬件不配套。一些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采取两个班一起上合班课,教室又宽又长,尽管采用了大屏幕教学,但又没有配音响,即使老师扯着嗓子讲,后边几排的学生仍然是既听不见也看不见,且在讲理论课期间,老师又无法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所以有些学生上课就经常打游戏、听歌、看电影等。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计算机教学软、硬件不配套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对策

综上可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及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选择、实验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着重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人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避免教师在同一个班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更新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观念。

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观念,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致使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果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那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在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我们有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把“会”理解为技能,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往往注重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从而仅仅把学生教“会”,而不是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有关调查显示,虽然高职生相对于非高职生来说,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指出高职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普遍离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养目标上应以实际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力求使学生实际技能达到职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教育观念。

(三)调整目标,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要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职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高职计算机教学要打破原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课程服务于技能培养的思想,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技能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上,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根据专业特色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同时改变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的状况,突出实践课。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逐步从原来的理工科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科专业开设数据库技术进一步改革和细化,特别是对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应充分考虑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应与其专业相适应,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图像处理课,音乐专业的学生可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等,还可改革选修课的选课方式,结合专业特色,从任选课发展为任选与必选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理论验证性实验内容,转而代之以综合性的、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实验内容;编写针对岗位技能培训的实训教材;变实验为技能实训,对实践环节应独立考核,依据技能培训的特点,对同一技能培训目标的实验在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以强化技能培训效果,以技能培养模块为中心,整合实验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展职业技能。首先,用案例、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更适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才能形成职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激起他们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照本宣科是不行的,要善于通过科研和项目去提取适合教学的内容,要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就必须深入理解教学的内容,了解难点与重点,要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要逐步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代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化教学,让计算机切实成为日常教学的工具,学生通过频繁的使用加深对计算机应用的把握。在信息时代,帮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知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重大的发展,彻底摆脱单纯使用“粉笔加黑板”进行讲授的阶段,全部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不仅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可扩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开展优秀课件的评选活动,对优秀课件进行推广,同时又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改革创新,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网站,并尝试网络化教学模式。

3、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推行网络化、无纸化、形成性考核。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考试是事后检查,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教师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为适合应用的需要,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形成性考核,即实行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提高平时作业、讨论、提问等成绩的比例,在课程(或项目)的不断进展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使学生更注重每一堂课所学的内容,注重知识的积累,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有比较全面的定性定量认识,找出教与学的成功部分与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形成性考核注重教师对课程的跟踪,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因此必须采取技术手段适当减少教师工作量。第一种解决方法是很好地利用网络环境,将形成性考核与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考试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同时有以下好处:第一,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试题库,可使教师得到实际的开发经验;第二,电脑随机从题库中取题组卷,可以克服教师命题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保证命题组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一次考试涵盖更多的知识点;第三,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是系统随机组卷,系统自动阅卷,节省了印卷成本,减少了教师阅卷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泄漏试题的可能性,可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第四,可保障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与真实性,缩小人工评卷掌握标准的差异。第二种解决方法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寻找考核的题目(项目),互相进行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出题目的学生还是被考核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加强师资,促进教师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素质的现状提出了挑战,因此改革现存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培养师资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加“双师型”教学人才,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的长期的努力。目前,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普通高校,这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不清楚,往往处理不好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处理不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是将计算机专业课内容或普通本科的内容压缩或简化后讲授给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一方面迫切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改变老一套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尽快地将经验总结运用到教学项目中,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应用的需要。另一方面,院校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的能力。首先,要不断开展教师培训。对现有教师,系和教研室要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并有计划、分阶段地抽调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针对性的更新或拓宽专业知识,以满足专业建设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其次,要选送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培训,增加教师实践方面的经验,使教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前沿科技信息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再次,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及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优秀所规定的要求。另外,学校要重视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深入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从高层次上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五)创设条件,完善计算机教学软件和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