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区别

篇1

关键词:网络广播电视台 系统架构 技术架构组成

中图分类号:TN94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57-01

1 网络广播电视台概述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兴的网络通讯系统作为节目播出载体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电台、电视台等,属于新形态的广播电视的播出机构,具有架构在互联网上、视频质量高、定制个性化以及拥有较丰富的互动体验。网络广播电视台内容建设有自己的媒体门户,以便进行直播、点播、增值应用等各种服务。各地的网络广播电视台为了达到吸引较多用户的目的,在电视内容上会依据自己的业务规划以及针对自己服务对象的相关属性而有所区别,并尽所能的发展自己的特色。

在各地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建设中,一般会将本地电视台的电视内容及广播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利用互联网各种优秀的音视频节目,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节目频道,比如娱乐频道、体育频道等,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栏目增加用户与网络频道的交流互动等,增加了一定的网络吸引力。所以说网络广播电视台是传统形式的广播电视台的有的拓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需求及总体设计分析

2.1 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建设需求

一般来说,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建设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业务整合需求。针对网络电视台信息形态多样化和关联性的特征,在内容的制作及整理流程上应该建立一体化的系统平台,来达到网络电视频道从内容采集、制作到的整个环节等,以网站展现的形式来满足不同的终端访问所需,以提高客户满意度。(2)统一媒体资料管理需求。媒体资料的统一管理是以实现内容的多终端适配管理功能为目的的,同时也是很多的网络电视台播出机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媒资的统一管理,可以从统一素材管理入手,因为大部分的网络电视台与传统电视台的媒资系统都有一定的公用关系,但是由于编目方式的不同,电视台台内的媒体资料无法满足网络电视台的需求,这就需要尽快对电视台的媒资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从而完善媒资的统一管理。(3)业务拓展及安全需求。网络电视台在组成设计上更多地要考虑满足其业务拓展及安全性的要求,但是当前的电视台并没有形成相关的技术建设规范,而各播出机构运用各自的建设系统必定会为将来的业务互通带来不便,这就需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达到相关要求。

2.2 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总体设计及系统架构

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总体设计是在考虑满足其总体的业务功能以及网络电视台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由综合网站的规划设计、直播收录的规划设计、存储规划设计以及安全规划设计等部分组成。而网络电视台系统架构则由节目制作中心、运营平台、传输分发网络以及用户终端四个层次组成,其中节目制作中心位于最上层,责任是对电视内容的汇聚、生产管理等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为业务的运营中心提供最基础的内容支持;运营中心作为第二层,由前端系统及后端系统组成,前端系统负责三屏业务的,以及用户的三屏互动功能,后端系统具有后台的视频管理、广告管理及用户管理等、版权保护、计费管理等功能;传输分发网络位于第三层则是为了支撑视频的智能及流媒体服务器,以便提供更为清晰、流畅的视频服务;用户终端作为最低层,而终端又可分为两种形式,即传统终端和支持IPTV的终端。

3 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技术架构组成

网络广播电台技术架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收录系统、系统、非音视频类增值业务管理、互动系统、版权管理系统、内容管理和生产系统以及播出与控制系统等组成:(1)收录系统为内容聚合平台,主要收录网络电视台的主要内容,并将其提供给生产系统进行加工编辑等。网络电视台在进行内容的采集和收录中,由采集系统分布针对各种声音频信号及数字化的综合信息进行单独设计,然后为来自各方面及各种各样格式的资料进行收录设计一套完整的接收方案。(2)系统为视频平台,视频等资料在生产管理系统完成后,颗粒化的成品高码流视频生成后,才能开始工作。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选择界面,既能够进入节目库选择所需要的节目,也可以由生产管理系统推荐。(3)非音视频类的增值业务管理主要是指政府信息、在线支付、商城等拓展业务,该业务一般不用经过播出及控制系统的二次审核,相对比较灵活。(4)互动系统主要包括博客、论坛、微博等可以进行用户互动交流的平台业务,一般通过第三方成熟产品进行定制,管理上则采用接口管理的方式。(5)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杜绝通过网络、计算机进行非法拷贝、复制及传送数字信息产品,它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密码学,而系统的架构应该与具体的应用相结合。(6)内容管理和生产系统作为统一媒资管理的平台,是网络电视台对内部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的平台;生产系统则为了满足多途径的需求、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实现整合集成制作,从而达到电视台及台内资源的完全共享及系统整合。(7)播出与控制系统全面负责网络广播电视台内容的上线及下线服务,其中,播出系统的设计遵照了广电总局播出控制系统的安全需要进行设计的,以系统安全、功能齐全及反应迅速为设计原则,而且此系统包含了比较严格的内容审核及终审机制,既可以负责内容的上线服务,又可以对已经上线的内容进行紧急下线处理。

如此看来,网络广播电视台先进的架构设计和网络业务规划,使其具有了统一媒资管理、音视频的管理及、统一内容管理及网络互动系统等功能。

4 结语

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增加,网络电视台作为电视与互联网结合的产品,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思路,以用户的体验为规划设计原则,设计出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构建有价值的服务才能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东北师范大学,东师网络广播电视台综述[A],综合课件,道客巴巴.

篇2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策略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时期,新媒体也在不断的滋生,这些新媒体势如破竹般的在科技大潮里快速的发展。也提升了人们对新闻节目质量的审美要求。这个要求既有对于广播电台的媒体冲击也有对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要求把控。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媒介,是因为其传递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作为采访记者来说想要保证新闻优点的真实性,就必须要加强自己的采访艺术造诣和专业化的采访技巧,在思考当中提升策略,因此提高广播电台新闻记者的自身素养和访谈艺术制定一套完整的采访策略对于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现实意义。

一、提高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重要性

语言沟通是新闻记者通过广播电视台传递被采访者新闻信息的主要形式,广大群众也正是通过广播电视塔播报的新闻来获得社会信息的,因此新闻信息能否产生影响和引起人们的关注;新闻记者的技巧运用对于采访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在新时期下意义非凡,原因如下。

(一)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就是提升新闻采访效果,让新闻价值最大化。

(二)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也就保证了新闻信息的质量,吸引观众,提高媒体竞争能力。

(三)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能更好的体现新闻的社会效应,弘扬正气,反之则影响社会稳定。

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地大,不管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也一样。例如,我们在采访有名的成功人士或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时,如果没有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就不能在采访中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同时也就采访不到具有更高价值的新闻。假如我们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对所采访的对象没有进行很好的了解,就会使我们的采访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也就了解不到事件的更深层次。 所以, 要想挖掘到高质量、 高价值的新闻就必须对前期工作进行充分准备。

(二)注意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无论是人物专访还是事件报道,采访和报道中采访对象一般都是初次接出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在新闻记者惯用的术语中和专业的环境下,被访对象采访中出现的紧张,激动等情绪在镜头前显现无疑,致使采访很难深入,其实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这种紧张的采访效果是可以避免的,首先要设身处地的为采访对象着想,为其营造一个使其能够放松和自然的采访环境,话题应由浅入深,让被采访对象始终保持思路清晰;引导铺垫充分运用采访流程,保证采访的完善流畅,达到采访的最终效果的理想。当然采访记者也应具备自身的语言素质,善于运用语言技巧。采访导向贴近被访问者所擅长和熟悉的话题上来。

(三)提升采访提问技巧。采访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都会用设置问题提纲的方式来进行采访,记者给出问题被采访者回答问题,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新闻质量的效果优略,实际上取决于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和新闻记者所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新时期的新闻记必须具备一定高度的专业素质和提问技巧。

话题设置的简便,轻松的交谈感觉,引导采访对象渐入佳境;记者采访话题导向要因人而异,不制造紧张感。这样获取的价值信息及时性会更高!当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想做好采访工作提高采访技巧的设置运用,必须对提出的问题框架进行合理的管控不应无边无际,重点采访突出,结构严谨。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够符合采访目的,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从而体现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的专业性

(四)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证实。在采访中,记者经常会碰到把握不准以及答案不真实的相关信息。这种情况下,采访者必须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证实信息的真实性,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在受访者不知道的情形下再次进行提问,切记不要一次性过多地提问,因为这样会使采访对象一时不知道要回答哪一个问题。 对于那些老练的新闻记者,碰到这一现象通常都已胸有定见, 他们会根据采访的进度、 氛围、被采访者的情绪等适可而止地一步一步地进行检验与证实。

(五)采访过程中认真倾听。广插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仅仅扮演着提问者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只是单纯地进行提问,讨营造采访氛围会造成不利影响,新闻记者提出问题后,在采访对象回答的过程中,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倾听,不能打断采访对象,不添加个人情感,要让采访对象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促进采访工作更深人地开展。新闻记者在顷听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洁息进行整理,还需要理清思路,通过这些隐密、发现实质性的新闻价值,获得更有效的采访效果。

(六)突出亲切感。采访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要让被采访者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份与工作。采访者应该对受访者态度和蔼,并且谦虚地进行请教,与此同时也要做一个很好的聆听着,使采访对象感到记者采访的诚意,很好地配合,这样采访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进行。采访时也要注意提问的语气,要用随和的语气与对方进行交流,使彼此都可以在一个气氛愉悦、 轻松的环境中完成采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新闻记者细心地品味,耐心地学习。新时期,对新闻记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重营造采访氛围,把握好采访过程中的技巧和提问的艺术等,为完成优秀的新闻作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淼.浅谈记者新闻采访的艺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

篇3

实施策略

准确的栏目定位。准确的栏目定位是体现栏目个性化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品牌栏目独特性的基本要素,是品牌栏目与同类栏目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做好准确的栏目定位必须明确观众定位,办栏目者应对观众群体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观赏口味等进行市场细分,从而确立准确的观众群体。此外,一个品牌栏目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包括名称、片头、格调、主题曲、主持人风格等。此外,在栏目内容设置、栏目构架编排、栏目形象设计、播出时段选择上也必须做好准确的定位。

立足“本土”,打造特色栏目。市级电视台要提升自办栏目品质,只有依托本土优势,扎根地方文化,着力培养区域性的精品栏目。品牌栏目的创建从内容、包装、风格都要从当地观众的喜好出发,打好“本土”牌。

立足本土即要贴近本地的文化习惯和文化风俗,以本土内容和本地特有的文化特色作为竞争的武器,在心理上贴近本土观众。由于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水平和方式上的趋同性,市级电视台更容易把握观众的需求,易对观众市场进行清晰划分。通过深挖本土资源,发挥本地优势,往往能够抓住央视与其他省级卫视无法覆盖到的市场空白,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以宜春广播电视台的《宜春故事》栏目为例,其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栏目的本土化、特色化。“宜春人说宜春话,讲述发生在宜春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宜春故事》的素材来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演员从百姓中选拔,演身边的事,真实感强,这些贴近观众生活的故事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和贴近性。这档节目在2009年一经推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幽默的喜剧元素和本土化的语言风格就吸引了观众,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以创新巩固栏目的品牌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巩固一档栏目的品牌,令其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必须通过节目内容的不断创新优化,保证栏目的影响力与品牌度。宜春广播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乡土乡情》两档栏目在这方面进行了较成功的探索。《民生直通车》是在原《新闻直通车》的基础上创新改版升级的一档栏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改版,但原有的栏目定位不变,其平民化视角与生活化风格没有变。《民生直通车》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越来越多的观众养成了“非看不可”的收视习惯。《乡土乡情》于2011年创新思路与表现手法,主动走出去挖掘题材,以全国各地有成就的宜春人作为采访对象,以“你在他乡还好吗?”这一亲切问候作为节目的感情主线,成功推出了《宜春人在外地》系列专题。一方面,宜春的观众通过节目看到了在外游子的创业历程;另一方面,在外游子透过节目表达了他们深深的家乡情结。该专题既与《乡土乡情》栏目相贴切,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宜春台一档亮点节目,制作的26部人物专题片一经播出,其创新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不凡效果。

整合资源促进品牌的推广与提升

未来品牌发展的道路,不仅仅体现在资源和信息的开发上,更进一步体现在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媒介的价值提升和个性化的打造。宜春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身具备的多媒体资源优势,在电视、报纸、电台、网站等媒介上进行自我宣传,待播节目广告和信息。利用多种传播渠道,系统地对品牌节目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通过整合传播,电视栏目的品牌得到进一步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张扬了其影响力,品牌效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立体效果。

此外,借助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各种平台举办各种活动进行整合营销,一方面使品牌得以推广,另一方面能在活动过程中吸引广告商的加入,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也是一条市级电视台未来探索与发展之路。

实践表明,未来竞争中谁拥有品牌,谁就赢得观众,因此打造品牌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台生存竞争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市级电视台更应该时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栏目抢占媒介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

篇4

(莆田广播电视台 仙游记者站,福建 仙游 3512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文化体制的转变,同时来自报业集团、互联网媒体、国外媒介集团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很窄的地方市级电视台也慢慢出现结构性的转变。本文试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探讨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以期促进市级电视台更好发展。

关键词:电视台;节目定位;专业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I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65-02

一、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文化体制的转变,同时在来自报业集团、互联网媒体、国外媒介集团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很窄的地方市级电视台也慢慢出现结构性的转变。由原来侧重政治属性,也开始重视经济属性。但是目前整个市级电视台节目发展仍未市场化、产业化,处在产品阶段而不是商品阶段。本文试着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探讨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以期促进市级电视台更好发展。

目前有关市级电视台研究文献资料相对比较少,大多从经营角度分析,如叶家铮等《当今中国城市电视观众的收视特征及传媒对策》、洪建平《机遇与优势:城市广电媒体的区域化生存》。庞卫坤《地市电视台发展瓶颈及竞争策略研究》以山西省地市级电视台为调查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分析山西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瓶颈,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其它更多是对《南京零距离》现象的探讨,陈正荣《电视第三次浪潮)解析——“南京现象”是目前较集中、系统研究南京电视现象的专著。其它更多侧重批判市级电视台同质化、庸俗化,公信力差,批判性大于建设性。

二、目前地方电视台现状及问题

从制度层面看,1983年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导致重复浪费现象。1999年《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频道专业化,盲目跟风办节目,导致现在整个电视局面动荡格局。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由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电视台转向中央、省、市“三级”办台。该细则的实施并没有结构性改变地方电视台的生存环境,而且有更加混乱的局面。但是制度层面改变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有极大关系,当然,最理想状态是制度层面改变促使了市级电视台改变。但从目前社会运行环境看,制度窘境改变是比较缓慢的过程。短期内迅速改变是不大现实的,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比较现实的是,做一些局部的改变,如从节目定位入手。

目前,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不清晰。大多节目制作一次性播放就存档了或者更多是热衷参与各项奖项评奖,用评奖来代替效益,来作为节目定位,作为成绩汇报。很多地方电视台搞集团化虽是企业形式,但是更多是事业单位行政的性质,运转不畅,成本失控。工作成员一味抱怨规模、资金、技术等不到位,各方设关卡太多。但凤凰卫视节目制作成本更低,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成本就是几张报纸加一张嘴,带来巨大广告效益。很多时候在于节目内容创新,在于节目需求。因此市级地方电视最核心是把节目定位好,这是基本功。BBC前台长查尔斯伦认为一切以节目制作人的创造力为中心设计。市级电视台到底是领导需要还是观众需求?这是栏目定位核心,也是多方博弈的过程。因此本文试着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地方电视台节目定位。

三、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探讨

(一)地方电视台节目定位必须考虑本土化

本土化本质是要进行差异化竞争。默多克STARTV失败最大原因是本土文化策略失败。CNN成功认为他们成功在于节目本地化。凤凰卫视中文台也是得力于本土化。TBS亚洲代表史蒂夫·马克波托认为:如果想发展得更快、更广,必须本地化,不仅在节目内容上要本地化,而且在选择合作的伙伴方面也要本地化。但是目前国内市级电视台也逐渐向本土化发展。胡智锋在《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一文中所说的:“什么是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简单说来,就是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按照中国电视媒体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中国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实际需要,组织、制作与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口味的电视节目。”莆田电视台与其它地方台最大差异在于妈祖文化。因此莆田电视台在传播妈祖文化有先天的优势。妈祖以其慈悲救世人文关怀闻名,因此莆田电视台整个本土文化核心意识必须关注人文关怀的展示,从平常人事物挖掘人文深度的内容。而这个具体层面必须侧重于女性节目,从女性节目中展示人文关怀。与妈祖慈悲救世人文关怀相一致。同时又有区别于广西卫视女性频道,广西卫视以刘三姐等知名的少数民族女性做为其人文积淀,展示温情与感性的一面,同时注重对女性关注,是一个比较有特色频道。广西卫视节目定位准确,在全国卫视效益比较突出。另整合湖南与湖北资源的长沙电视台,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开播三个月便停播女性频道,但是其平均收视率遥遥领先本地有线频道。莆田电视台妈祖文化更重要特质在于其与台湾关系。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因此莆田电视台在本土化过程中,必须大力传播妈祖慈悲救世人文关怀。“揭示出区域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深层约定以及人对生存在其中的文化积淀、传承和重构,形成基于本土文化而一言的基本的价值判断体系”现在莆田电视台台标是妈祖形象,因此整个电视台节目定位注重于女性的人文关怀。技术层面上更多制作女性节目,文化内涵上注重女性特质节目。

(二)加强节目专业化制作

目前市级电视台出现了媚俗化倾向,节目制作分工不是很清晰。因为条件限制,不可能出现向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分为八十多道程序。市级电视台编排到播出往往是根据具体主观臆测性,不计节目制作成本。节目语言套话、官话、空语,在叙述方式上大比较枯燥。这种不专业化导致节目收视率的下降,同时节目收视率下降导致广告收入的下降。广告收入下降迫使各种庸俗的广告充斥荧屏。因此专业化节目制作是市级电视台唯一出路。但是在制播分离情况下,市级电视台又受制于财政、人力、制度限制。因此市级电视台必须带镣铐跳舞。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力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形式特征,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他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如莆田电视台定位宣传妈祖慈悲救世,女性特质精神,因此在制作层面上,更应当体现专业精神,不能用常规假大空来宣传。用人文关怀语言做为其专业衡量尺寸。在节目语言上要有温度,不做工具理性。专业主义的核心人文的关怀,这正是妈祖文化慈悲救世的体现。

(三)做好定位必须制度化

原湖南广电局长魏文彬:“我们面临的是体制、行政性切割两大顽症所纠结出来的一个死结。不解开这个死结,我们就做不大,神仙也做不大”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一个栏目要品牌化必须制度化。第一,在目前社会环境,市级电视台制度化虽然难度很大。一则中国一直是个人情社会;二则市级电视台招聘人员很大一些是关系户,超编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很大。但是如果不制度化,必然导致管理恶性循环。第二,市级电视台本来比较少出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如果不制度化,定编、定岗、定责、定员,很难让优秀员工安心留在单位。第三,目前大多市级电视台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成本高、质量差。如果不制度化推广制播分离,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制和节目质量评审制,精简电视台的机构与人员。必然导致财政萎缩,制约电视台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运行机制,差异化的薪酬、福利体系以及绩效管理方案。让制度成为运行规则,这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制度化其实是价值取向现实化。妈祖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实是一种真善美反映。如果莆田电视台以妈祖精神为准则核心,进行制度化管理,使体现女性人文关怀节目成为全电视台共识,就能慢慢形成一种主流制度文化。

(四)必须贴近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任何动机生活分类所能依据的唯一可靠和根本性的基础是基本的目标或需要”。这里所说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方针在电视节目细化。地方电视台目前大多公信力差,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非常弱,出现危机时往往采取捂的办法。但公信力的建立是整体环境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目前市级地方电视台文化可以在娱乐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花功夫。莆田电视台更多侧重公益节目,这也是妈祖文化体现。同时体现地域性的特征,莆田是一个文化氛围比较好的地方。所谓开莆来学,如宋代所取进士中,每四十二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这样文化氛围,更应该宣传妈祖精神,做一些公益节目,体现妈祖其包容、亲和、慈悲。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贴近。就像社会学家罗伯特·派克话说:用老文化培养新忠诚。放弃模仿老路,在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等精神层面与妈祖文化契合。

当然市级电视台制作节目定位同时,必须与新兴技术合作,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必然是发展趋势,因此运用本土化进行差异性竞争,毕竟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因此市级电视台必须加强本土化建设。专业化是电视台生命,如果不专业化制作,必然导致收视率下降。制度化必然损害利益格局,但是市级电视台本来就是人才比较少地方,如果不制度化必然留不住人才,而人才是一切的核心。不制度化栏目定位根本无从谈起。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制度的确切本质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本质。”同时,媒介功能既可以指媒介的客观任务,也可以指媒介使用者所需要的目的和效用。因地制宜实施节目贴近化,不要孤芳自赏,毕竟观众对栏目定位有社会归属感的需求。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5

作为我国广播电视组织的一项重要著作权——广播组织权,在网络时代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广播组织权,从法学理论上来说,属于著作权中的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也是“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指广播组织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依法享有的许可或禁止他人进行营利性转播、录制和复制的权利。对广播组织权,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主要在第45条予以规定和体现:“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一、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根据这一规定,现行广播组织权的主体,是按照现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而广播组织权的客体,则是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广播组织权的内容,为转播权、录制权和复制权。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网站、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等各种网播媒体层出不穷。在网络时代,广播组织权无论是主体、客体,还是内容,都有新的拓展和变化,而这些变化,需要在新的《著作权法》中予以反映和界定。

关于广播组织权的主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新的传播形式、渠道和媒体大量涌现,传统广播电视有了更多的替代品和竞争者,分流了大量受众。首先,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IPTV等大量出现,而在网络上传播视频、音频内容的网站和网播组织更是不计其数;其次,传统的广播组织纷纷通过自己的网站播放广播电视节目,利用网络进行广播正成为其扩大覆盖面和提高视听率的有效方式;再次,一些传统的有线电视内容集成商,随着数字电视双向改造,也具备了节目集成与点播的功能。特别是许多网播组织,虽然还没有“台”的称谓,但其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事实上已经成为其主要业务,所实现的功能与传统的广播组织基本相同,其盈利模式也差不多,通过广告或者收取注册费、点播费等。这些新的视听节目内容提供者,能成为广播组织权的主体吗?

有学者认为,目前赋予网播组织以广播组织权的主体地位为时尚早。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1)现行国际公约的广播组织权利,仅仅限于无线广播组织,有线广播组织也没有权利将网络广播组织纳入传统广播组织的方案,在讨论《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时就已经被否。(2)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刚起步,我国三网合一方案还在不断地争论中,传统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今后如何融合还在发展中,因此现在还没有必要急于规定网络电视台的权利。(3)网络广播组织的范围如何界定?如果所有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作品的网站都可以成为网络广播组织,显然过于泛滥了。(4)从传播的效用来看,网络转播扩大了广播节目信号的传播范围,有实际的价值,而广播机构或者网络转播其他网络的视频信号,就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5)不同于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今在网络上传播的很多视频、音频节目,都是网民自愿上传的作品,其用意在于娱乐和共享,并不在于主张什么著作权。因此,如果规定了网播组织的主体地位,这些本身可以自由共享的作品反而无法自由传播了。①

根据邻接权的性质和权利来源,凡是合法存在、合法提供音视频节目内容的广播组织,包括传统的经国家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电台、电视台,也包括各类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等网播机构和数字电视内容集成播出机构,都可以成为广播组织权的主体。也就是说,广播组织权的主体,不应该限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其主要依据在于:首先,“邻接权是传播者因传播著作权人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的权利”,②只要是合法传播者的合法传播行为,就应当得到法律保护。“英雄不问出身”,不能因为传播者的不同身份和地位,给予区别性的对待,甚至剥夺一部分传播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其次,“邻接权的主体是广泛传播作品的传播者,其作为权利主体是因为传播者在传播作品时付出了一定的创造性的劳动”,③因为各类网播组织和数字电视播出机构在制作播放音视频节目时,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对其劳动成果应当享有一定的权利。

广播组织权的客体

从法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它包括物(物权法律关系);给付行为(债权法律关系)——积极行为、消极行为;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和人格利益(人格权法律关系)等四大类。广播组织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一般来说,它的客体是广播组织播放的节目信号。它不同于有体物,其价值和利益在于节目信号中所承载的信息、知识、技术、标识(符号)和其他精神文化产品。

当然,在网络时代,广播组织播放的节目信号不应限于无线、有线、卫星等方式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还应当扩大到通过互联网等数据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只要是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不问其传输的载体和方式,均可作为广播组织权的客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广播组织权的内容

(一)转播权。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虽然在第45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进行转播。但是,法律没有对“转播”的含义进行界定,《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对此予以明确。于是,便形成法律的空白点:通过网络、手机移动平台等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转播,是否侵犯广播组织的转播权?另外,“转播”是否包含重播?所谓重播是指将节目录制下来重新播放。转播和重播,其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同步播出,后者是延时播出,其实质都是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再利用,都涉及到广播组织权。“转播”含义的不明确,对保护广播组织权十分不利。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组织权的内容,应当从传统的转播权扩大到包括信息网络转播权在内的“一切方式的转播和重播”。无论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还是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的转播和重播行为,都应当取得广播组织的许可。因为从权利义务对等的公平角度来看,广播组织在节目制作和购买节目转播权中花费了大量的劳动和资金,如果听任其它单位和企业随意转播和重播,无偿占有使用的话,势必难以充分保障广播组织的合法利益。久而久之,将助长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事实上,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版权局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三部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严禁通过互联网非法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通知》,要求各互联网和移动平台通过取得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授权的形式,合法使用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视音频节目信号,各地要依法严厉查处未经许可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该通知还明文规定:“本通知所称‘转播’,指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平台同步或不同步地传输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行动。”这一规定对《著作权法》的“转播”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界定,已经接近笔者的“一切方式的转播和重播”的表述。

(二)录制权和复制权。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的广播组织权,对录制权和复制权仅限于录制和复制音像载体,即有载体的录制复制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规定未免过于狭隘,已经不能适应传播技术进步的客观现实,不利于广播组织权的保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录制和复制呈现出更多更便捷的方式,音像载体也正在由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有形载体,向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化和高容量化的电子文件方向发展。因此,新的《著作权法》对广播组织的录制权和复制权表述,应不限录制复制的载体和具体录制复制的方式,只要是对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录制和复制,广播组织都应当享有专有的权利;其他组织和个人要录制和复制广播电视节目和信号,都必须征得广播组织的许可,并支付必要的经济报酬。当然,参照现行《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的相关规定,广播组织行使录制权和复制权时,也应当受到相应的限制。

对录制后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如何利用,广播组织也应该享有专有权。比如用于重播或用于发行,都必须征得广播组织的许可,并支付必要的经济报酬。实践中,广播组织权受到不法侵害的现象之一,就是把广播电视节目录制下来,用于发行谋利。例如,有人把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录下来,刻制成录像制品,放到一些小商店或地摊上出售。这一产业的严重泛滥甚至超过了正版行业,走在国内城乡街头,常常会遇到摆摊卖盗版光盘的小贩,盗版光盘中几乎涵括所有热门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中就有央视《新闻调查》《今日说法》《动物世界》《探索》等节目,严重侵犯了广播电视组织的著作权和邻接权。

篇6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

新时期下,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电视台新闻也是如此。编辑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台节目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综合素质,利用各种方法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向长远方向发展。

1.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构建

1.1关注群众需求

电视台新闻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在播出新闻节目之前,必须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选取新颖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是影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在长期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密切关注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事件,同时培养自己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展现国家政治内容。因此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构建正确的新闻导向,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上报道新闻,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念,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播出并制定合理的新闻内容纲要,密切关注群众声音,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为了保证节目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趋势,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报道出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1.2提高电视台编辑的洞察能力,抓住社会热点

国家制定的政治发展方向对新闻舆论产生了很大作用。所以电视台新闻编辑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将社会主义时事政治作为出发点,认真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第二,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保证与国家的政策相符合;第三,高瞻远瞩,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第四,与时俱进,保证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和思想符合时展潮流;第五,具有创造力,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新闻事件,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1.3加强创新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为了在市场化下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播出前,对新闻播放内容进行整理和策划,发挥电视台编辑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报道中加入自己的创新看法和经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并剖析新闻事件反映的问题,同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给群众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要与现场记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现场问题,正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提高新闻质量。

新闻是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新闻具有失效性和客观性产生出了新闻与其他文字编辑的区别。新闻编辑人员是掌握新闻变化的主要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政治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素材整理和分析过程时,必须把握素材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体现编辑人员的洞察能力;编排好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思绪。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只有实现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给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施加了很大压力,对新闻编辑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工作中精心策划,才能给人民群众报道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类别来看,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内容都是突发性事件,此类事件一般影响力较大,会引起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在素材一样的基础下,怎样报道出吸引群众关注的事件成为众多新闻编辑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新时期下,人民群众对电视台新闻广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报道出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要求划分出新闻内容的结构,给人们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广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必须根据时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大胆创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代表标新立异,而是在保证新闻原始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改变报道方法,赢取广大群众对电视台播放节目的信任,提高关注率。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掌握各种事件发生的特点,把握事件发生的主动权,掌控全局,将新闻事件准确及时地展现在群众面前,获得群众认可。

3.宣传和反复宣传的意义

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和实时性。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很多电视媒介开始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电视新闻广播具有不宜储存的缺陷,所以播出的新闻节目具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群众观察节目后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加强新闻事件的挖掘和研究,在新闻编辑和策划方面多做功课,及时掌握电视台新闻的特征,认真研究电视新闻播出趋势和内容,既要明确电视新闻广播的优势,也要正确理解并分析电台新闻广播的缺陷,实现扬长补短。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视台新闻也不例外。虽然电视台新闻具有实时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容易储存和消失速度快等特点,影响了广大群众对事件发展状况的了解。所以进行新闻电台编辑策划工作时,电台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电视新闻的编排,辩证地看待问题,实现反复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正确地宣传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反复宣传表示从事件发生的整体出发,利用不同方式、方法,站在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上分析问题,呈现出事件发生的全部面貌,深入报道事件。新闻报道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事件进行分透彻分析,扩大了宣传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件发生状况。任何宣传和报道方式都是对新闻事件的强化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言。进行事件报到时都应遵循从远到近、从浅到深的原则,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让新闻报道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提高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且对电视台新闻编辑提高策划力具有很大作用。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视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发展机遇。为了在变化不定的媒体市场下发展,必须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主体,给人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扩大受众范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知识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冬娟.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J].鸭绿江,2016,(02)

[2]高峰;史力竹.如何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15,(07)

篇7

关键词:网络, 广播电视 ,优势互补

Abstract: network application after sending news.it helps spread, to become the new media, or the Internet. This is the way to spread a epoch-making revolution, is also a change people idea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herefore, the Internet to spread way convenient, quick,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nd is called the "fourth media",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enormous ro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eans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refore, fully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 times, is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 win new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his paper will broadcast television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and new situa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development several know two aspects of the broadcast TV and network analysis media each 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digital age should be how to face challenges, expand the network media living space and network and broadcast TV fusion wer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网络的出现,就像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一样,再一次成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推动人类社会生命沿着高速公路飞奔。在网络逐渐发展并壮大的过程中,网络独有的技术特性,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成为了“媒介的高速公路”与“媒介的综合平台”,建构了一个超越地域限制和意识形态束缚的全球传播网,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可以同

时异地在同一平台相互交流和沟通。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传统媒体利用和依托于网络新兴技术手段及传播方式方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1994年4月,中国正式联人因特网。短短几年时间,因特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7年底中国因特网用户超过60万,比上年增长600%。截止2005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到10300万人,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及生活各方面在网络环境下也呈现了大不同于以前的新面貌。

网络应用于新闻传播后,成为了新的传播媒体。这是传播方式止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是一次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因此,互联网以传播方式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越性而被称作“第四媒体”,对广播电视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广播电视传统传播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和研究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是广播电视面临新挑战,赢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出现,以其高度的整合性,几乎能将所有传统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传播手段集于一身,成为了“媒介大融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飞速发展,对广播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

欧洲互动广告协会 (EIAA)去年对10个欧洲国家的7000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6到24岁的年轻人当中,有82%的人称每周有5到7天时间会上网,而只有77%的人每周会有5到7天时间来看电视。有48%的人表示,他们看电视时间的减少是由于在网上花的时间更多。调查结果还显示,57%的欧洲人每周都会上网。

2007年2月8日,CTR《2006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88.2分钟增加到2006年的137.8分钟,增长56%。这意味着,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已逼近网民日均看电视的时间,后者约为140-145分钟。

CTR预测认为,在2007年,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有望超过日均看电视时间,从而使网络成为网民每日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

(一)信息传播渠道极大拓宽

过去的媒体主要是报纸、刊物,电台和电视台等。而今天,全国除2000多家报纸、900多家广播电视台外,信息的网站就达70万家,这其中还不包括个人网页、电子邮件和海外不计其数供国内网民自由浏览的网站。信息传播的渠道超常地拓宽。

(二)信息传播快速高效

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它超越时空,将信息和新闻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全球传播阶段。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比广播电视大为简化,既不像广播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最近不少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三)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互联网以自身为载体实现各个媒体的融合,吸取了各家之长。随着网络的发展,报纸、刊物和广播电视已经在网上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在网络媒体卜已经消失,过去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比如《广播电视报》一旦上网,读者就可以下载视听资料,简直跟观看电视或收听广播没有区别,而且这些视听资料是随时更新的。

(四)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新世纪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高级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采编节目制作人才、市场拓展人才等。而互联网介入,将以较高的收入、与国际接轨的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等大力争夺人才,导致媒体专业人才加速流动,对广播电视的人才队伍建设造成巨大的压力。

(五)网络信息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

网络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说,网络媒体不仅灵活,而且运营成本很低。

二、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几点认识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它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仍具有其相当的优势, “网络代替一切”的说法并不实际。我们应抓住机遇,以变应变,迎接挑战,赢得发展。

(一)不断巩固和提升广播电视信息的权威性具有党和政府“喉舌”的广播电视凭着雄厚的资源、丰富的管理经验、几十年的媒体声誉,在受众中树立了威信。

而在网络传播中,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信息,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信息海洋中难免充斥随心所欲的言论、甚至谣言等不良信息,而用户需要的是获得对自己有用、真实。可靠的信息。相比之下,在受众心目中,广播电视提供的信息比较规范、可信、有效和实用,没有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虽然,网络传播信息的多“源头”分化了广播电视作为信息“独此一家”的传统角色,但其作为信息的专业机构的优势并未削弱,反而在非事件性报道中得到强化。数字化的网络技术使得个人都有可能捕捉到突发性信息并在网上得以传播,然而个人一般不可能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广播电视却能对突发性事件作后续报道,特别对预设性新闻、过程性新闻作专题、解释性等深度报道更是体现了广播电视信息的主导地位。

(二)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服务质量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等变化,使受众接收资讯的渠道更多,选择的余地更大,收听收看的自由度更广。广播电视媒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断开办更能唤起受众的兴趣并乐于接受的节目,从而加强与其它媒体节目的抗衡力。广播电视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自身的整体优势,以引人人胜的电视剧、贴近生活的新闻节目和观众可以直接参与的互动节目吸引受众。同时,针对对手的弱势,增加节目和信息内容,发挥广播电视数字化优势,提高三大类服务:第一类是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包括100多套电视节目、付费节目、点播节目及广播节目;第二类是海量的信息服务,包括电子政务和时政、财经、教育、生活、交通、保健、旅游等多类信息服务;第三类是便捷的商务服务,包括交纳水电费、电子购物、网上银行、远程医疗等多功能服务。为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大众化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社会各界找寻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为人民群众构建多样的服务平台,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一手抓扩大覆盖,一手抓服务质量,以此巩固有效覆盖面,从而赢得市场。

(三)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上网工作

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足迹表明,传播新技术每一次应用于媒体信息传播,都强化了传媒的功能和作用。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有传播广、质量好、接收简便等优势、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过目即逝、保留性、选择性差和被动接收方面的不足,其传播范围受到地理因素限制大。在新的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广播电视网站建设,弥补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不足,拓展和延伸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

首先要努力扩展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网上广播电视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只要上了网,就是面对整个世界,地方城市电视台也就成为“世界级”的台了:在世界各角落的网民,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进入声画俱全的网上广播电视世界。

其次要强化与互联网结合,弥补广播电视在传播中一晃而过的弱点。网上广播电视节日,除用音、视频形式播出外,还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形式保留。人们不但能听广播,而且能看广播。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既可以选择不同的电台、电视台,也可以选择某台播出过或保存的所有节目,既可以听实况广播或录播,又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已播过的任何稿件,反复阅读。广播电视节目不再是一阵风,而是可以储存于网站,需要时随时调用直播,还可以读取或下载。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前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必须与电台、电视台在播出时间上保持同步,大大限制了受众接收的自由度。而网上广播电视,受众可以随时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获得了很大的便利和主动权。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使网上广播电视赢得更多受众的参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单向的,即使有些电台开办了“热线”电话,主持人与“热线”电话上听众的对话交流一般也只能是一对一,听众的交流参与十分有限。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与网友的交流可以是多向的,网上受众的反馈参与面扩大了。主持人可以通过网址访问量、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了解网友对节目的反应,并对节目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节目。

据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介绍,这些年来,凤凰决策层一手抓传统媒体凤凰电视,一手抓凤凰网等新媒体业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凤凰网2007年获得了1.3亿港币的收入,比2006年增长了300%。在今年的“台湾大选”结果揭晓的那天,凤凰网的浏览量达到了惊人的1.2亿,日常凤凰网的PV在五千万到一亿。因此刘长乐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成为凤凰卫视非常重要的环节,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四)切实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化时代,对每个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工作者要立足这个时代,一要学会“网络化生存”,要具备高科技意识,有较高的业务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从事采集、制作、传递新闻信息;二要树立大传播观念,网络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世界,因此,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三要融“杂家”和“专家”于一体,唯有这样的复合型、“全天候”人才,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发展广播电视的重任。四是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广集人才,尊重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发挥广播电视系统人才优势,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

篇8

关键词:媒体融合;客户端;微视;新三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064-02

面对一路攻城略地、势不可挡、豪情万丈的互联网,传统媒体人先是目瞪口呆,接着就是瞠目结舌,然后是忧心如焚。

马云说,机会是很多人第一眼看不见,第二眼瞧不起,再后来看不懂,最后追不及的东西。马云对机会的解读仿佛是在给传统媒体人画像。传统媒体人在经历了“看不见”、“瞧不起”、“看不懂”、“追不及”之后,目前正在奋起直追,并试图用媒体融合这个法宝赶上来再实现弯道超车。

一、什么是媒体融合

对媒体融合的解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文字跟纸张融合,诞生了报纸;文字跟声音融合,诞生了广播;文字跟声音、图像融合,诞生了电视……第一媒体(报纸)、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都是融合的产物。当文字、声音、图像都跟网络融合,就诞生了网络媒体(PC端和移动端)。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媒体是媒体集大成的结果,是媒体融合的产物。

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实现过程。

二、媒体融合的路径

通常将报纸、广播、电视称为传统媒体,将互联网PC端和移动端称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如何融合?其路径在哪里?

1.内容融合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的产品(新闻和信息)往往在自己掌握的媒体上,比如报社记者采写的新闻就在报纸上发表,广播电视记者采写的新闻就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即使在一个媒体内,比如在广播电视台,也分出广播记者和电视记者,各家媒体主办的网站,也都设置了网站记者。这种“单干”正是媒体融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光明日报解决“单干”的措施是,实现报社、网站记者一体化,即光明日报记者就是光明网记者,光明网记者就是光明日报记者,在报纸发稿和在光明网以及光明网官方微博发稿都计入工作量。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媒体融合“既不是单纯的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纸质媒体,而是融合之后的‘融媒体’。‘融媒体’最符合广大受众需求。[1]”

这种“报网合一”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单干”问题,实现了不同媒体间的内容融合。

腾讯网建设的“大”字头系列网,实行的就是“报网合一”的运行模式,其初衷是解决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问题,客观上达到了“内容融合”的目的和效果。比如,腾讯与新京报合作建设的大燕网,腾讯与南方报业集团建设的大粤网,腾讯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建设的大豫网,腾讯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建设的大楚网等。

但是,在全国众多的新闻单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大部分处于“单干”状态,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光明日报的融媒体不失为有效的借鉴范本。

2.传播渠道融合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目前实现传播渠道融合的手段就是“二维码”,“二维码”实现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无缝对接。

现在随便打开一张报纸,就会看见报头位置醒目的二维码,既有客户端的二维码,也有微博微信的二维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也会时时被提醒关注二维码,尤其是电视屏幕,固定位置常常会显示一个二维码供你扫描。受众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其二维码标识,就可以访问其移动客户端,阅读相关内容,还可以进行分享,把自己关心的内容分享到微博、微信等朋友圈和好友。二维码就像一条纽带,实现了受众到手机客户端用户的转变,实现了媒体间的传播渠道融合。

3.媒介终端融合

在媒介终端融合上,宁波日报和中国宁波网、荆州电视台和荆州新闻网实现了完美对接。

中国宁波网开办了宁波日报电子版,网民可以随时在线阅读宁波日报。宁波日报每周为中国宁波网开设了一个版面《宁波网事》,由中国宁波网负责编辑。《宁波网事》将网民关注的新闻信息精编到报纸上,实现读者与网民的互动。

《e线民生》是荆州市纠风办和荆州新闻网合办的一档网络问政栏目,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凭借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搭建起政民沟通的复合型沟通平台。《e线民生》是个“双播”节目,制作完成之后,既在荆州新闻网也在荆州电视台播出,收到了1+1>2的效果。荆州新闻网实现了荆州电视台的在线直播和点播,实现了“地市声音,全球表达”。

三、媒体融合的方向

毫无疑问,网络媒体尤其是移动媒体正在消减传统媒体的影响力[2]。

1.报纸消亡

《新闻晚报》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休刊;河北《杂文报》于2015年1月停刊;《九江晨报》于2016年1月停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国停刊报纸已经超过300家。有人预言,2050年全球报纸消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报纸消亡指的是“报在”“纸亡”。人类在,新闻在,就需要报告新闻,但是“报告新闻”不再需要“纸媒介”了,报纸将远离大众生活。

2.广播“窄播”

实际上,在电视普及之后,广播早就变“窄播”了。应该说,汽车是广播的救命稻草。人们开车时,不能“看”报,也不能“看”电视,但可以“听”广播。此时此刻,不能看只能听的广播劣势反倒转化成了优势。今后,伴随性会使“交通广播”一花独秀,广播“窄播”大势所趋。

3.电视老人化

网络媒体拉住了年青一代的心,随着网速的加快和手机电视的出现,电视老人化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剧。“被动”地守着电视机,等着观看自己心仪的电视节目,那只属于“老人们”。青年人会主动去网络上随时随地找到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

4.“三微一端”成为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展新模式

微信、微博、微视及手机客户端“三微一端”成为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新模式。

毫无疑问,微信生逢其时,风光无限。微信的超速发展,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与人的连接痛点。微信的更大贡献是它开通了微信公号,微信公号就凸显了微信的媒体属性。但无论如何,微信公号都是建设在微信平台上的,就像是给别人养孩子,这也正是传统媒体要大力发展客户端的意义所在。

客户端可以拆分为“客户”和“端”两个词,“客户”意味着受众,“端”意味着新的接受方式。

“受众本位”、“内容为王”,这是媒体融合最需要注重的两个问题。受众本位就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将最合适、最人性化的阅读模式提供给受众,开发出让受众满意的新形式,方便受众接受信息。内容为王,就是要做好优质、独特的内容。优质、独特的内容就好比可口的饮料,你放在玻璃杯里,还是放在不锈钢杯里,人们都喜欢喝。因为优质、独特的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3]。客户端是“受众本位”和“内容为王”的最后实现方式,因此,媒体融合的重要趋势就是移动终端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要高度重视客户端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客户端的下载量,腾讯新闻高居榜首,今日头条排名第二,网易新闻排名第三,其他进入前十名的还有搜狐新闻、凤凰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人民日报等。

传统媒体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还要高度重视微视的建设。PC时代,长视频完胜短视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则表现出比长视频更加独特的价值。短视频适应移动时代碎片化的特点,人们在上班途中、餐厅等位、睡前甚至上厕所时,都可以观看短视频;短视频的丰富特效制作工具让现在崇尚个性、表现自我的人们有了用武之地;此外,短视频应用在移动端,天然具备强烈的社交属性[4]。

微视与微博、微信比起来,类似报纸与电视的区别,电视的形象性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再有一款类似微信的技术应用软件,那么微视的辉煌指日可待。在这个意义上,传统媒体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争取在微视发展应用上挺立潮头。

四、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

截止到2015年年底,传统媒体(无论是报业集团还是广电集团)都完成了“两微一端”的布局,实现了新闻生产流程的改造,但尚未找到“渠道变现”的方法。毫无疑问,“渠道变现”是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之一。

在赚得“盆满钵满”的BAT面前,传统媒体有羡慕、有嫉妒、甚至还有恨。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腾讯收入789.32亿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238.16亿元;阿里巴巴收入525.04亿元,全年净利润234.03亿元;百度收入490.52亿元,全年净利润131.87亿元。2015年“双十一”,淘宝天猫销售额超过912亿元,京东商城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实际上,早在2013年,百度营收就超过了中央电视台。在经营融合的转型和深化中,传统媒体正在苦苦追寻。

资本运作是传统媒体实现“渠道变现”的捷径。通过上市完成融资和市场布局,一方面可以扩大资本,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内部机制改革,是目前看起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新三板为传媒类公司打开了试水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南京报业集团所属龙虎网于2014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隶属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荆楚网于2015年上半年在新三板挂牌;天津北方网也于2015年下半年在新三板挂牌……廊坊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国家一类资质网站环京津新闻网经过五年的发展,业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2015年年底,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由廊坊广播电视台出资,组建成立了环京津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环京津新闻网的转企改制,并于2015年12月17日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孵化板挂牌,股权代码500159。

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传统媒体还需“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语),优化战略布局,实现传统媒体的凤凰涅,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何东平.融媒体:缔造新型主流媒体[N].光明日报,2014-10-30.

[2] 辛欣.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J].新闻爱好者,2012(8).

篇9

“播”新闻的方式是广播电视新闻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通的播报方式,也是播音创作主体运用在各类新闻节目传播中最独特、最鲜明、又自成一腔的语言样态。对于“播音腔”一说,原北京广播学院张颂教授这样认为:“播音腔,实质上应体现播音语言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播新闻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式稳健、讲求分寸、节奏明快、语流晓畅。由于新闻稿加播音的要求,形成了新闻播音语音规范、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不强的表现形式,具有权威、严肃、庄重、悦耳、流畅的审美感觉。

2013年3月17日宜春广播电视台《宜春新闻》中播出的一条经济类稿子的口导部分如下:“我市上下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影响,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民营经济呈蓬勃竞相发展态势。去年纳税总额达136.0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0.7%,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74.1%。”这条新闻一开头就提到了国际宏观经济问题,这类的稿子要求播音员必须做到准确、清楚、完整地播报,尤其对稿件中提及的数字要重点突出,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受众。我们知道,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应用最显而易懂的方式来向受众传达信息。显然,这稿子更适合用“播”的方式来处理。

新闻的“说”

“说新闻”是一种具有主观交流式的传播方式,既符合新闻的特性,又符合受众的听觉认知规律,还符合口语表达的规律。它灵活多样,语言亲切自然。这种新闻播报方式亲和力强,很受受众欢迎。

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新闻节目都是运用“说新闻”方式的典范。随着各地方台相继开辟了民生新闻节目,“说新闻”成了许多电视台改革新闻节目的方向。但不少“说新闻”的节目与传统新闻节目的不同之处仅仅是解说词的口语化。例如,把“据悉”等书面语言改成“据了解”等大众化的语言。然而仅仅把书面语改成口头语,并不意味着已经在说新闻了。这样做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受众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轻松,口语化仅仅是“说新闻”在形式上的一项基本特征。

“说”与“播”的显著差异在于“说”这种传播方式注重强调符号的交流功能。如下面这条新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这个启蒙的教育阵地,除了教会孩子粗浅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今天的记者走基层,将带大家走近一位普通的幼教老师,看看她在一天教学中的苦与乐。”这里讲的是有关幼教老师的新闻,播音员怎么把这条新闻“说”得更有味道,让受众更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在“说”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表情眼神、姿态动作、空间距离等非语言符号的交流功能。这是“说新闻”与“播新闻”的一项主要区别。比如,主持人的神情应该因新闻内容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说到轻松的内容时,主持人要面带微笑;说到沉重的内容时,主持人应该严肃等。

较具代表性的当属鲁豫的《凤凰早班车》,它开辟了“说新闻”之先河。新闻的播报方式从“播”变为“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变,新闻怎么“说”?主持人鲁豫根据自身记忆力强的优势和准确的节目定位,把新闻稿用轻松、亲切的口语化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新闻主持人口语――既通俗活泼又严谨准确。她把一件件新闻“说”给大家听,让观众感到如同参加旅游团听导游讲述当地风土人情一般亲切自然。“说”新闻是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说”的传播介质更注重强调符号的交流功能。由于传播过程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同完成的,所以在“说”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都要注重交流的功能。

“播”与“说”的糅合

“说”新闻是一种新老播报方式的结合,毕竟新闻内容不是单一的时政类或是民生类。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对待比较严谨的新闻的播报,如国家的重大庆典等新闻时,必须用“播”新闻的方式;而对于一些贴近社会民生类的稿件播报时,如春运情况如何等稿件,则可以采取“播”与“说“结合的方式;对民生类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比较有传播意义的稿件播报时,如邻里间的大事小情、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等事迹的稿件,就可以运用“说”的方式来播报。这其实就是“播”与“说”互相配合及糅合。如宜春电视台《宜春新闻》播出的这条新闻:“我们都知道人民调解员,其实它还有个通俗名字叫和事佬,指的是调解纷争的人,今天的记者走基层就带您一起去合浦村了解他们的生活,看他们是如何调解邻里纠纷的?”虽然是放在时政新闻里播发,但这条稿子的内容应该是“说”的成分占大部分,因此,播音员在播报时可以加上点头或者身体前倾等姿势,用轻松自如的方式播讲出来。人民调解员“调解”的是老百姓的事儿,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用一些“说”的方式来诠释恰如其分。

“播”与“说”的共存与结合

篇10

【摘要】由数字革命推动的人类传播史的又一次变革已经来临。传统电视媒体进行转型、创新,须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后台通过云计算聚合海量信息,不断壮大;而前端则越来越明显的是对用户个性化、小众化、专业化的精准有效投放。“大媒体”的。理念就是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主流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大媒体;全媒体;广电机构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巨大传媒变革时代的汹涌澎湃,由数字革命推动的这次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媒介形态的大变革,将超越任何人的想象力,并正处于临界点,一个崭新的传媒时代,正在或已经来临。

回顾2013年中国电视业的运行与发展,面对不确定性和对电视业未来发展的一些负面预期,电视媒体开始真正正视自身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压力:在传统领域与同类竞争者厮杀,死守阵地;在全新平台上与新锐传播力量角逐,开疆拓土;在产业布局上与各方资本共舞,渐入角色。或许若干年后,电视媒体人反观这一年的场景,也会惊叹于今天中国电视发展的“惊险一跃”。

迎接一个崭新的传媒时代

美国学者保罗・萨佛认为,新思想完全渗透到一种文化所必须的时间数量,一般为30年。他把这称之为30年法则。而这场传播史上最伟大变革的推动者――互联网,就是在20世纪的最后两个10年,开始生根发轫,并且开始扩散到全世界。雅虎,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连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信息时代的第一家新媒体就始创于1994年。

30年法则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测量的参照系数,我们试图以此判断传播发展的趋势与未来。尽管我们还无法精确测量新技术的启动时间、精确确定变革所处的发展阶段,但从第一家新媒体诞生之日,至今已经20年,新媒体已经超越了许许多多迷惑和兴奋的第一个10年、许许多多潮涨潮落的第二个10年,在下一个10年中,新旧媒体将共同演进,将逐渐形成崭新时代的主流媒介形式――这种变革和适应的连续性,实际在许多方面是一个堪比物种进化的复杂过程。电视媒体在上一轮媒介变革中破茧而出,拥有了曾经辉煌的30年;我们所要思考的是电视媒体如何投身这一势不可挡的滚滚潮流,在变革中化蛹为蝶,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拥有下一个30年。

或者,我们从2013年传媒业发展中的种种标志性事件,可以感受到一个崭新传媒时代来临的征兆:

国际著名纸媒步入寒冬。2013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享誉国际的纸媒步入寒冬: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数家知名纸媒被收购。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索斯,以2.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美国主要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这是主流报纸首次落入“数字土著”的手中。贝索斯在写给华盛顿邮报员工的公开信中谈到:“互联网正在改变新闻业的几乎所有元素:缩短新闻更新周期,传统上可靠的收入来源受到动摇,新的竞争也在上演――那些互联网媒体很少或根本不会为新闻采访承担成本。没有现成的地图摆在面前,指明一条前进的路径也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大胆尝试。”

中国传媒业遭遇关键词“改革”。2013年,基于有关传媒业的网络文本的词频分析显示,改革、转型成为2013年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热点关键词,这一方面表明中国传媒业正承受着巨大考验,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将表现出种种不确定性。无论如何,改革和转型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业的不二选择。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电视媒体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知都在逐渐清晰,众多电视媒体开始将新媒体融合从认识层面向战略布局转型,在全新的格局中定义自己的价值,并在各类新媒体的挑战中发现机遇,在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中重新定义自我。

多屏时代真正来临。2013年,真正的多屏时代来了。随着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视听传媒迅速进入多屏时代,由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等屏幕,共同在今天构成了纷繁的视频矩阵。根据索福瑞的数据,“2001年至2013年的开机率数据,全国电视市场的平均每分钟户开机率一直保持在20%-25%之间;开机率并没有下降,甚至从2001年的21.17%上升到了2013年23.72%。但是,同时数据也表明,75%以上的人同时会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入口。由于多屏时代带来用户使用终端、地点、方式、轨迹的巨大变化,传媒市场显然已经实现了多屏的根本进化。

互联网电视(OTT TV)风起云涌。2013年,被称为是“智能电视元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视机生产商、内容集成商、网络视频站点、影视节目生产商,电视台,必将纷纷加入到这场未来视频终端市场大蛋糕的争夺战。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表示“中国彩电正在经历工业精神和互联网精神的互相渗透”。互联网模式正在电视行业风生水起。在家庭互联网时代,客厅电视机将成为新的互动终端,提供整套家电互连、互通、互控的解决方案,不仅家电产品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同时用户还能通过电视享受互动娱乐和资讯,并实现更多为家庭服务的增值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电视、创维、腾讯共推的“微信电视”。这款个人娱乐智能终端融合了互联网电视与移动互联网的双重优势,意图变革电视的交互体验方式。微信电视的诞生不仅试图开创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新应用模式,也将为中国付费电视市场的发展提供新机遇。奥维咨询(AVC)数据称,201 5年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将达89%。数字电视搜索(Digital TV Research)预测,中国互联网电视的收入将从2010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美元,收入增长27倍,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也将过亿。

4G时代来临,2013年,国家工信部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一个真正的4G时代正式来临。随之而来的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提速和爆发,并必将成为搅动媒体竞争格局的新动力。而移动生产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交通物流、智慧家庭等行业将热潮涌动,并以此催生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4G将创造出新的生活。当“也许每一粒沙子,真的会有自己的IP地址”之时,这种技术变革必将带来改变行业格局的新机会。

媒介即信息信息即媒介

这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将把我们引向何处?也许用一句经典论断可以直抵其核心特征:“媒介即信息、信息即媒介”。

“媒介即信息”是半个世纪前麦克卢汉(Mcluhan)备受争议的著名理论。他认为,媒介通过自身的技术,传达和延伸人类的思想,这种技术本身(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在对人类环境或其他方面产生主要影响。每种传播工具所开创的时代变革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是麦克卢汉所要强调的“媒介即信息”的意义。

沉寂多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媒介的特点及带给人类的影响证实了麦克卢汉媒介观的预见性。在新媒体时代,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从而带动的是整个社会机体的变化。其最有价值的讯息不是我们传播了什么新思想、新内容,而是由于新媒体的使用,使得人类文明迈向了新的进程。互联网技术使“人的延伸”得到了全面的拓展。

而另一方面,麦克卢汉没有预见到的是,与其经典论断遥相呼应,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的意见、表达、经历、需求甚至生活的轨迹等等也将成为媒体的一部分,即“信息即媒介”。

凯文-凯利这位知名的未来学家早在2010年就提出:“互联网正从静态向动态转变,未来互联网的变化趋势是形成信息池,所有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巨大的信息池中,可以供所有人来应用,这个信息池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基础。”

他认为,传媒技术的进步与数据的足迹将不断塑造着我们周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未来技术会越来越复杂,但是它也越来越生态,越来越有机。而在多屏融合的新模式下,手机、电脑、pad、电视、手表、眼镜等相互通联,信息共享,缝合了单屏时代屏与屏之间存在的信息空白。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接触任意内容,形成了信息的无间断接触模式。所有的信息是以一种流通的方式在人际之间进行交流,所有的信息在其中会被人共享。媒体信息也是这个信息池中的一个构成部分,个体信息与媒体信息共生共栖,难分彼此。而从这个角度说,信息即媒介。

“媒介即信息”与“信息即媒介”共同构成了这个崭新传媒时代成功媒体的必备要素:即任何新媒介形式的传播要想成功都有赖于它如何自如地和容易地融入人们的生活,符合人们对现实所做的个人和文化界定;任何媒体的成功都有赖于其容纳每一个个人信息、个人体验、个人价值、个人诉求的广度和深度。

正因如此,传统电视媒体进行转型、创新,须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不同媒介之间的本质区别不在于终端或工具的不同,而在于运营思维的差别。

新旧媒体的融合之路

国际广电机构的全媒体转型。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Iohn Naisbitt)在《定见》中指出:“以影像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将占领世界”。有互联网之父之称的温顿・瑟夫在20年前断言:“互联网的未来是视频,视频的未来是互联网”。

电视媒体拥有“可以占领世界的视觉文化”,然而如何将自身的曾经的优势转化成多屏时代互联网的未来?媒体融合发展后该如何走出一条真正的、长远的、有效的发展路径?国际著名媒体集团BBC、NBC、CNN、NHK、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1995年8月,CNN(美国有线新闻网)创立了网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上网的电视媒体。2007年底,为了应对Yout ube的挑战,NBC环球、新闻集团等传统媒体集团合资成立视频网站Hu]u。纵观全球著名传媒集团的新媒体发展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路径:第一种路径把新媒体作为传统业务的分销渠道,即将生产一流的内容作为核心业务来发展,坚守内容供应商的阵地,视新媒体为新的分销渠道;第二种路径是收购完全意义上的、创新的新媒体企业,以新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第三种路径则是以英国BBC为代表的整体转型――全媒体转型,实现不同媒介平台的资源连接。

BBC的全媒体转型可谓一波三折,在15年的艰难探索中,在走过1997-2006年,10年的漫长弯路之后,2007年-2012年,是BBC真正面向全媒体快速转型的重要阶段,改革力度之大令人惊奇,一举改变了90年传统的BBC旧貌。

而BBC改革成功的核心是通过生产流程再造,革新了传统广电制播模式,实现了不同平台的媒体资源连接,正是这种不同平台资源的连接使得BBe得以华丽转身,再创辉煌。实际上,通过进行生产制播流程的改革,BBC整合电视、广播、网络三个核心业务部门,推出多媒体新闻部和多媒体节目部;搭建了三大新媒体平台,即BBC在线网站(BBConline)、手机(mobile)和互动电视平台布局完成;在统一的BBC品牌下,形成了10多个全媒体产品,实现了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4个终端的。

然而,BBC有关人士表示,“迄今我们只是刚刚完成了转型的中间阶段,而新旧媒体的真正融合远没有实现”。

15年的蜕变尚未“化蝶”成功,步履艰辛而沉重,但这条路没有捷径,建设坚实平台,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形成全新工作系统,也许是一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正路”。

北京电视台“建设大媒体”之路。北京电视台也正走在这条扎扎实实的建设之路上。2009年《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战略规划》出台,进一步确定了新媒体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路线图,其核心是“台网真正融合,全台共同办网”,全台共同搭建北京电视台新媒体运营平台,形成全媒体、多维度的媒体合作系统。三年多来,北京电视台在新媒体融合路径上不断探索新的实现方式,比如具有开创意义的网络春晚、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建设、北京IPTV的播出、社交媒体的利用,特别是在北京电视台旧台址,建设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新媒体基地。该基地的建成标志着北京电视台迈出了走向现代全媒体运营机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2014年1月8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 RTN全球开播,同时,北京IPTV升级换代,BTV大媒体APP同步上线。由此,北京电视台吹响了“转型、创新”的集结号,通过台网融合、台报融合、台台融合、网网融合,建立起全媒体联动的核心平台。

北京电视台发展新媒体之路,可以简单归纳为建设“更大一点儿的媒体平台”之路。“大媒体”是指媒体集团聚合旗下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集中全部资源,不遗余力地打造尽可能强大的统一“后台”,并以此为基础,尽可能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专属的“前端”。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后台通过云计算聚合海量信息,不断壮大;而前端则越来越明显的是对用户个性化、小众化、专业化的精准有效投放。“大媒体”的基本理念就是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主流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大媒体的意义首先是模式的重要性。大媒体的云平台架构与开放接人模式,在不影响既有各类媒体的业务与经营的前提下,又能完成对用户与媒体平台的整合,建成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完整全媒体开放平台。第二,大媒体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强大后台聚合的海量信息是可管、可控、可溯源的内容,前端用户群越大、使用率越高,大媒体所担负的舆论引导、信息安全的责任就越大;第三,大媒体具有更大“智慧”。大媒体聚合各类媒体的生活、服务、娱乐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媒体作为介质,连接聚合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各种公共服务的信息,在前端让用户可用、爱用,因此大媒体使得公共服务落地生根、惠及百姓。

就在不久前,谷歌在其手机上部署了GOOGLE NOW。这是谷歌公司刚刚推出的在移动互联网的重量级应用,以谷歌多年积累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聚合各类服务与信息资源的人口,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它通过数据挖掘会全面了解你的各种习惯和正在进行的动作,为你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服务,显然,这正是“大媒体”的逻辑。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