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画画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画画的基础知识

篇1

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1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末)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2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3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4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5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篇2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法治教育;渗透;融合

1前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1],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2现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法治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了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降低了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法制教育停滞在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注释法学层面,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在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众多非法学专业中,化学与法律的关系尤为密切,如实验室安全、化学药品管理、废弃物排放等方面,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知识。现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未充分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课程中的法律资源。在实验开始前,一般是指导老师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讲解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较少从法律层面去诠释化学实验方面的问题,使得实验实践与法律知识相脱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笔者从五个方面开展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利用基础化学实验中的法律资源,使学生在开展实验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教学的措施与实践

3.1树立法律信仰培养法治观念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法律知识的环境和氛围,师生共同提高法律素养,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坚决避免诸如“复旦大学投毒案”事情的发生。尤其是教师,要以身示范,言传身教,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找出与其相关的法律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真正实现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入到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3]。

3.2实验室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是完成教学和科研的根本前提。学生在化学实验室的人流量一般很大,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安全隐患因素较多,实验室要按照相关规定,全面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来确保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健康安全的实验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虽然数量不大,但污染物种类多、组分复杂,且大都回收处理程度低,有的实验室甚至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虽然是小污染源,但对环境造成的累积损害不容小觑[4]。1998年化学废物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化学实验化学废物的排放都做出了相关规定,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实验室要不断探讨改进,在化学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废弃物的排放、防火防水防电等方面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让学生从踏入实验室开始,就接受化学实验知识技能与法制知识的双重学习,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3.3实验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相渗透

基础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很多。如化学实验试剂药品方面的相关法律条例涉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等。实验废弃物排放方面的法律条例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合成实验中有关绿色化学、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等科学技术内容,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实验仪器设备方面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实验室防火防水防电方面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消防监督检查规定》、《青少年保护法》等。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法律知识渗透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法律修养,领悟法律制度是创造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唯有在法律的制约下,才能让化学科学技术正真造福于人类。

3.4实验操作过程与法律知识相渗透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先明确实验使用化学药品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了解有关化学药品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谨慎性,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化学实验进行中,指导教师要随时监督实验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避免学生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尤其在使用具有腐蚀性、有毒有害等化学药品时,坚决杜绝拿着药品到处走的现象发生。在进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时,指导学生进行废弃物的初步处理,树立法律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法治观念。除了要发挥好实验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还要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发现实践生活中的化学与法律的关系,如食品安全问题、工厂污水排放问题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5实验数据报告与法律知识相渗透

2016年,教育部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办法》的第六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第七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任何实验活动都离不开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的尊重是实验工作者最基本的品质。实验数据不仅是重复实验的依据,而且也是优化实验的重要参考,所有科学上的讨论和质疑,都是建立在数据是真实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规范实验数据记录,严禁剽窃、抄袭、伪造、修改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不能用铅笔和圆珠笔记录,凡是修改过的数据必须要有说明和证明人的签字。在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投稿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坚决抵制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

篇3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职专业基础课 教学改革

这几年,职业教育已普遍开展教学改革,五年制高职的所有课程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省职业教育课程历史传统的影响,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起步维艰,在此类课程改革的认识、现实条件及如何开展课程改革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若干门专业课的学习,但目前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却不尽如人意。为改变现状,本文对如何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项目化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效果优良的一种职业教育方法。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学优势在于,它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和实践,最后以完成项目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1.制订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我省五年制高职的教学计划多年来一成不变,已严重影响教学改革的实施。因此,想要对五年制高职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首先要挣脱传统的观念束缚,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制订合适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或各类实训项目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变更。在教学计划中充分考虑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课时。尤其是当实践教学课时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时,应该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是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根本。要建立一整套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本行业职业能力的机制;加强专业分析,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等。同时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工作一线人才,组建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不仅能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使学校拥有大量的专业教学人才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五年制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化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对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教学组织上,学生分成项目团队,由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参与实际项目运作,部分教学内容结合项目实际,改造成项目课程,充分体现学中干、干中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运作模式上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搭建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以开展课题研究。

4.组建专家组,设计与开发课程项目。

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关键是项目设计与开发,但并不是专业基础课的所有内容都能够进行项目化设计。因此,在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之前,应该组建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联合开发与课程相匹配的各类项目。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机动灵活,切合教师与学生的特点。课程项目化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

5.积极编写优秀的校本教材。

教材建设是五年制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得以推进的一个促进手段,是课程改革在课堂运行的行动依据。首先是教材建设要有规划,各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标准。其次是根据课程的实际与要求,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供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使用。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效果

对于具有一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实施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专业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志坚.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

篇4

    掌握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理解。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省略交换。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要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现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且一一对应。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二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纵向联系法,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鉴别串成知识链;横向比较法,如三种气体、三酸二碱、金刚石、石墨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综合运用法,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鉴别、转化、除杂、推断)。

篇5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初中政治教学的基础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而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更是如此。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并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经验有效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生活,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抽象的知识内容了解掌握能力较低。因此,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浮躁不安的心态,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初中政治教学的枯燥沉闷更导致这种情况的持续发生,从而致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同时大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影响,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这种心态,将初中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制造出了一些麻烦,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网络上更是充满了各种诱惑与负面信息,对目前判断能力较弱的初中生来说是危险的。

由此可知,在初中政治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并将抽象复杂的理论性知识引入生活化思维,帮助其在生活实例中获取政治知识,从而提高政治知识的应用。除此之外,大部分初中生都会在生活及学习中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在自身解决不了的条件下,教师就应积极引导其向生活化的政治知识过渡,从而学会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生活化思维基础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策略分析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比传统沉闷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具优势,不论是在学生政治知识的获取方面,还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方面。因此,初中政治教学就要以生活化思维方式引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爱在屋檐下》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再向学生进行具体的介绍,使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展开思考,回想自己都受到过哪些帮助、是否有自己想帮助的人、为父母做过什么让其感动的事情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展开主题探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与政治情操。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将较为抽象复杂的政治知识转变得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2.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发F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第四课中《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部分内容充分掌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对养老院环境污染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获取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活跃探讨,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对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解决分析。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有效降低了课堂睡觉、溜号等现象的出现,还能使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充分应用到实践中。

3.适当引入舆论讨论,增强学生自身责任感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念,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当下较为热门的舆论话题或是时政新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身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当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时实事案例,如将“最美女教师”对学生无私奉献奋不顾身精神与“肇事逃逸”逃避责任的反面例子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对责任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教学方式的使用是其必然发展趋势,不但能够便于学生对政治教材的内容理解,巩固自身的政治知识点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6302

1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法律类的课程无疑占了较大的比例;并且,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知识产权本身也被分在了法学项下。然而,现实中知识产权专业却与法学专业有着一定的不同:通常知识产权专业招生的对象为理科生,就业方向偏重于专利人等方向,学生除了法学知识以外,还要开始一些非法学课程,如管理学、机械制图等;而就法学课程的开设本身而言,知识产权专业因其专业特性,通常要突出“知识产权”的学科属性,因而会增加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的比重,对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往往单独开设课程。这种情况会使得知识产权专业法学课程的比重相对降低,有些专业的法律核心课程不再开设:如《宪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有些法律课程会某种程度上“缩水”,如《经济法》仅开设《竞争法》等等。开设课程与课时量的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在法律知识学习方面不如其他法律专业学生那么系统化。但就现实需求而言,社会作为需求方,需要的仍然是受过系统法律训练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并不会考虑知识产权专业开课时课时量的有限性。这就对于知识产权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受到更为专业、系统而有效的法律专业培训?

结合笔者多年来作为学生参与法律课程学习,作为编辑参与法律教材编辑、参与法律教材编写,以及作为教师进行法律专业课程讲授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更为有效地传达法律知识,需要对现有的法学教育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提炼其更为有效的部分,删除或者简略讲述一些冗余部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法学教材的编写,多着眼于一种学科的整体叙事,例如,一个学科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等等,有哪些整体叙事所需要的原则,有哪些基础概念,哪些基础规则,等等。事实上,各学科的教材之间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勾连,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这种基础概念,在法理、民法课上讲授,但不一定能贯穿到行政法等课程中去。同一套教材中,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分册基于不同的学科立场,出现编排知识的重叠、冲突,以及一些知识的遗漏等等。而现在高校的教学又往往是某一学科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一个教师通常不会去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课堂给学生讲授了些什么,不同的学科之间呈现各自为战的情况。如果每个教师仅着眼于本课程的教材对学生进行讲授,则两种情况难以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缺乏配合与衔接,知识出现重叠或冲突;各学科基于本学科立场的知识过多,加大了教学负担。

2现代法学教材中的三种知识

基于这种现实,笔者以为,需要对于各学科的法律知识进行一种整体上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学知识进行通盘的考虑,以培育学生准入法律共同体以及掌握相关法律实务技巧为目标,重新考量不同课程中哪些知识需要向学生讲授、不同的知识如何向学生讲授,以及不同的课程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法学知识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为首先要区分法学教材里的三种不同的知识:法律知识、法史知识与比较法知识、法哲学知识。上述三种不同的法学知识往往被参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法学教材的内容,但这三种知识其实是不同的知识,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有着不同的意义。

法哲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一种对于法律整体性理解的知识,如法律到底是什么?法律在本土维度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法律?法律现象要体认哪些价值完成哪些社会功能?等等,上述知识其实并不仅仅体现在法理学中,其他部门法多少也会有些涉及,如民法如何自我定位,等等。这类知识严格意义上都属于法哲学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学生整体上认知法律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但需注意:这些知识往往存在着很多分歧,如关于法律的概念,不同的法理学派认知差异很大;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学界其实也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通说。因此,法哲学知识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法哲学知识本身与法律实务之间的关系不大,因而陈卫东等教授甚至曾经建议在司法考试中取消法理学的部分。而对于普通的本科生教学而言,法哲学的知识产权对于进行法律研究意义非常重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意义有限,因而在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有所区分,对于多数学生,可以缩减法哲学的授课内容,并且保证法哲学方面的授课保证在相关知识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当然,对于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法律认知、法律方法等方面的法哲学知识,依然需要重点向学生讲授,当然这种讲授不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法现象更为深刻的认知,而是帮助学生学习其他部门法知识做有益的铺垫。目前有的高校法理学被划分为法学导论、法理学两门课程,事实上法学导论课程就担负着上述铺垫的功能。

法史以及比较法方面的知识通常出现在各部门法的教材中。一般的部门法学科都会对自己的学科史进行一个回顾,建构本学科的一个延续的叙事。同时会将其与该部门法相关他国家的对应法律制度纳入进来。法学教材的这种书写方式其实是为了建构独立的部门法叙事,使一个部门法形成内在的特有的知识谱系。但是,需注意,法史的知识以及比较法知识,都不是现行有效的国家实定法,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从部门法叙事中区分出这两种知识,误以为这两种知识本身是有效的本国实定法知识,反而无助于学生实务能力的培育,甚至会潜在地削弱法治所必须的法律人尊重本国现行实定法的伦理要求。因此,首先需明确,法史知识与比较法知识对于法学学科建设有意义,但对于法律实践意义不大,并且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些知识都只是描述性的,而不具备法律上的规范性;因而可缩减这类知识的讲授比例;同时,在讲授时,需要教师着重提醒学生这类知识并不是我国生效的实定法知识,本身不能作为生效的法律规则而援引,以免给学生不必要的误导。

相比上述法哲学知识、法史与比较法知识,真正的法律知识应是基于国家实定法的一天阐释体系。这种知识是面向实践的,是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下文将对这类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3对于法律知识的类型化

如笔者上文所言,相对于法哲学知识、法史与比较法知识而言,法律知识的传授才是我们本科法学教学的重点。而如果跨过学科的藩篱对于法律知识进行具体剖析,则可以发现事实上存在三种不同层面的法律知识。

第一个层面是经验描述层面。这个层面的法律知识是最基础的,包括实定法文本知识,以及法教义学所提炼的概念、规则、原则等法律三要素,同时还包括由规则组成的制度。这些知识是法科学生学习法律的基础。对于这种知识的学习,主要靠的是学生的记忆。而教师则需要从实践运用的需要出发,对众多的实定法文本知识进行鉴别分类。对于最基础最重要在实践中最常用的知识,应该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对于一些在实践中有可能用到,但运用频率相对较低的知识,则需要学生熟悉、了解,避免可能的错误理解即可;而对于那些在实践中运用频率较少的知识,则需要学生大致了解一下知识的基本脉络,例如什么样的法律文本在做相应的规定,碰到类似问题应该到按照什么样的方向检索知识,即可。而不必一味地强求学生记忆所有的实定法文本。

第二个层面的知识是实践运用层面的知识。单一的经验描述层面的知识,还不足以使一个学生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实践运用层面的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具备了这种知识,学生才能够说真正具备了法律实务方面的“技能”。在具体而言,在法律的实践运作中,三种技能非常重要。其一是事实认定方面的技能,具体而言又包括两种技能:阅读事实材料,从中发现相关的法律意义;寻找相关的证据,为自己的法律主张辩护。只有具备了上述两种技能,一个法务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将生活事实与法律规范勾连起来,从而使法律适用于相关事实。其二是以法解释学为基础的法律方法。法律文本通常本身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规范意义,尤其是对个案的规范意义,这就需要解释技巧、推理技巧,从客观的文本中去发现有关于个案的意义,从分散的条文中去总结完整的法律规整。因此,几种主要的解释技巧以及基础的逻辑推理方式的培训,对于法科学生同样不可或缺。其三是查找法律的方法。如上所述,法科学生无法也没必要机械记忆所有的条文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具体个案时,去查找检索法律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只要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各种工具查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文,即便他不能准确记忆这些条文,他仍旧能够较好地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处理问题。

第三个层面的知识是思辨层面的。这种知识往往伴随着一些法律学科的主流的价值观念。这种知识虽不直接面向实践,但却往往作为法律共同体理解法律条文的共同前见而在场,因而学生也有必要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另外,思辨层面的知识对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作为大学生乃至作为研究者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上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篇7

动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高校动漫专业前,都只是对动漫专业的喜欢、热爱或者好奇,而对动漫本身专业的制作和社会对动漫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都只知甚少。动画领域根据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动画前期、动画中期和动画后期合成三大部分,但是无论那部分的制作,都需要动画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从事环节的制作任务。所以动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学习是一个动画人员必不可少的基础。

动画专业传统教学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目前依然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师以课本为标准进行备课,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解的理论和知识点都是教材中写好的,有的教师甚至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内容像复读机一样读了一遍。学生所进行的练习也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定的。学生只会机械性的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说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老师怎么讲,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学习,学生都不去思考。而这一切衡量对错的标准就是老师所用的教科书上的标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启发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和探索性教学。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视野窄、观察能力弱、动手能力差,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不积极,老师交代的作业像任务一样的完成,甚至抄袭、照搬网络、参考资料上现有的敷衍了事。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只是为了作业而作业,不善于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理论学习与实际脱离,对将来所要从事专业领域的要求全然不知。这样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学生应付性的完成教学,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思考、探索和创作而被忽略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进行了课堂教学,可是就专业教学而言,并没有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市场性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虽然完成了课堂布置的学习安排,教师也顺利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可结课后,学生只是停留在课堂中所讲的理论阶层。这种状态的教学与学习恰恰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性和时代性相违背,失去了学习的实际价值与衡量标准,对学生将来的择业、就业及创业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根据动画专业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等特点,以及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在动画专业基础教学部分,引入“课题制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步入高校的同时,就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将要面对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现实,专业领域的标准是什么,以便学生更好地找准自己的目标,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课题制教学”的基本模式。

“课题制教学”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要求,通过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找出更加贴切动画专业教学特点和市场特性的教学模式。“课题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引线,以实践为手段,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根本的实践性教学新模式。高校“课题制教学”模式更多地根据课程和专业特点,通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把社会上的一些项目直接引入到课堂里,通过教师讲解与安排,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社会项目,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课题制检验的标准则是社会的实际应用与认可,这种准则是最前沿的,给学生反馈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最具社会价值的。这种教学的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社会经验的积累,是到了社会中可以直接应用的,减少了从学校到社会的不必要的磨合时间。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的结合,通过社会实践项目的引入,使课堂与社会直接接轨,让学生在社会项目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课题制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进入社会、快速的适应社会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所以,“课题制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积累。但是好的实践能力也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所以传统教学中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好的。一个完整的“课题制教学”应该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之下进行时间学习的学习方式,这样对学生来说才是长远的发展。

动画专业基础课“课题制教学”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通过学习能够接触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动画专业基础课程“课题制教学”的引入可以分为三部分:

a. 基础理论教学环节中,主要以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为主,进行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本门专业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本部分教学很大程度是沿用和改进了传统动画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在教室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本门课动画专业知识点,以新知识点的理论为主。跟传统教学的讲授所不同的,是教师在讲授中不但要系统的讲述新的知识点的理论,还要就每一个知识点在社会实践中会有怎样的应用进行必要的联系性的讲述,并适当的加入该知识点的社会现状分析、教学重点、知识难点;并结合技法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应用性的引导。讲述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是要学生马上就学会应用,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论阶段就去慢慢去了解的,这是教学中对学生的动画社会性慢慢渗透的一个过程。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理论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化,从接触动画专业开始就对自己将要面对的社会的一个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学生为今后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明确目标。

b. 专业基础教学环节中,根据本轮专业课的教学要求进行对应的专业技法训练。这是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技法学习,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课程设计为两方面,第一方面,专业技法学习阶段,主要讲述本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的必要的专业技能技法,并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接受新的知识点,尽快的把前一阶段的理论知识点现实化、视觉化。在这部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不要只是单纯的把课本的理论转换成为技能训练,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第二方面,专业技法拓展阶段:根据前一部分专业技法的学习,结合动画专业的实际特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训练,以引导学生的专业动画感。这一部分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所突破的进行设计,不再是依据课堂的讲述,尝试着进行创作。这方面教师也要开放是的进行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慢慢的摆脱书本的束缚,进行自我意识的个性得创作,教师只需要把握和纠正学生创作过程中技术操作等方面的错误即可。

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本环节课堂安排可以分为四部分进行安排:第一部分是教室学习时间安排,第二部分是学生考察时间,第三部分为学生综合实践过程,第四部分为课题总结。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上课时间在教室中度过,这个时间里教师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述,是学生课上必须掌握的,上课时间和管理完全按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学习都要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灌输时间观念,尤其是知识点训练的时候,说什么时间完成的练习就要什么时间完成,不能养成学生拖拉的习惯,这是为后面课题制按时完成的一个保证。第二部分是学生考察阶段,学生主要是在项目相关地点、图书馆、机房等地方,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学生为了考察相关的项目,可能需要走入社会,如果有集中的地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前往,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在学生外出考察的安排上一定要设计好时间,不能撒出去几天不管,可以定每天早晨到教室汇报,这样教师既可以知道学生考察方向的正确与否,还可以控制学生的考察进度,对学生也是一个制约。第三部分学生在教室中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就是理论转换实践操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大部分时间是要求在教室中完成,是为了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思路,有利于课题的准确实施,但是这段时间里学生不会像第一阶段一样必须每天在教室中度过,创作过程需要一个思考和再考察、再搜集信息的过程,当学生感觉需要新的资料或者信息的时候,在教师的允许下可以走出教室进行创作。教师需要把握住学生的外出时间和搜集资料情况,以便于学生课题的进行。这部分创作时间学生管理不要太紧张,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设计环境。第四部分在教室中进行,主要是针对前面的教学和课题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总结,是为了让学生相互之间有一个认识,有一个比较。这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c. 实践教学部分,即“课题实践”部分,在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和技巧,对要进行的专业领域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个环节教师就可以把从社会中找到的相关的实践课题引入进来,通过临摹实际项目和直接制作社会项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知道社会的专业标准是什么,以积累必要的经验。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学生把课堂知识转换实践应用的过程,教师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让学生摆脱课堂作业的意识,把学生引入到实践环境中,让学生感觉到社会的压力和标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课题实践”的课堂引进,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开始接触社会,积累经验。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入课题,阶段性的引进,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上课的思维方式,进入到一种实战状态。任课教师想要在“课题制教学”中去把握课堂,自身就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充电,比如说掌握必要的市场信息,实践操作经验,客户协商能力,专业把握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性。这也是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要具备的综合能力,是“课题制教学”的基础能力。

“课题制教学”体系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向实际应用的转换,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盲目地加强实践教学,完全抛开传统教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高校动画专业基础教学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培育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学生。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组织 教学 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06

1 大学课堂现状

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人才培养是科研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被用于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的用。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纽带,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学习能力。在彼此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以及从学生到学生之间传递丰富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课堂教学不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发展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

随着高校的扩招,国际形势对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的要求,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试图总结教师在准备过程中从设定目标到课堂组织,再到课后跟踪,总结出一套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这套方法进行备课和准备。但并非局限于此,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的授课特点进行调整。

2 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课堂教学的直接影响就是,受众的学生已与十年前大相径庭。尤其是“9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比以往更加迅速地获取知识,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来改变现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本文以《保密史及保密制度》为例,结合现在有程序设计寄出的内容和课程材料,为培养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为了能更有效的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则需要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做后盾,除了科目考试成绩以外,本文还列出以下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掌握和评价课堂效果。

2.1 保证授课的知识到达率

知识到达率是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希望教授的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比值。知识到达率越高,课堂效果越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采用多种手段保证知识到达率。

2.2 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有良好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观察”的方法,还要有多种方式相结合了解学生接受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本文第三章会列出几种方法,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在课堂的隐性反馈。

2.3 创造轻松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很多老师并不重视课堂气氛的把握,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是先认可教师,再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气氛,让学生接受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3.1 多媒体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课堂上播放电影的方法,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从所周知,大学所开设的很多课程缺乏合理性、趣味性以及最重要的实用性,这时还想大家学习积极性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准基本是不可能的。而面对这样的教学任务,一个有趣的老师与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师之间的差距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电影教学是常用的方法,即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作品,又名“影片教学法”,始于哈佛大学。电影学习法,首先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投入程度;其次是学习结果的多样性,思考能力的训练在完全立体互动中得到体现;第三是联系实际的应用性,以及实战的操作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优势在于内容生动、易接受、易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具实战性、更容易模仿。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观点阐述:教师首先介绍电影背景,或与课程相关的思考引导话题,使学生在看电影过程中有思维导向和目的。

第二,观看电影:观看主题电影时,注意要在关键时刻打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但不要过于频繁。要言简意赅,简要讨论。

第三,开放式讨论:根据学生准备和观影情况,要求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将讨论内容和表现作为评分根据。

第四,切身经历:电影只是别人的故事,知识只有运用在自身生活中才有更深刻体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看到、学到的知识转移到学习生活中。

第五,点题升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电影的主题,和跟课程有关的主题思想。

3.2 参观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加对于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通过实地参观,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能够深刻探究课堂学习的问题,通过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3.3 分组讨论和辩论

组织提高保密史及保密制度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使用分组讨论和辩论的模式。

课堂讨论有3种基本类型:

第一,用于扩大和加深保密史及保密制度的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课堂讨论。第二,就泄密窃密案例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加深对保密史的认识和对保密制度的理解和体会,对保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巨大的提升。

3.4 自主讲课

通过学生自主讲课,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使学生发挥自己兴趣爱好,完成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通过自己选择自己需要讲解的部分,通过课下的自学,对内容资料的整理,以及如何能够更好地讲解给同学们听,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讲解部分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使讲解的同学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牢固,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目的,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加得心应手。

4 对课堂的组织者授课教师的要求

4.1 课前备课

4.1.1 备教材

教师要完全消化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信手拈来充分把握好对课程的讲述,用自己的语言系统的讲授给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力求将知识点全面的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熟练地安排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4.1.2 备学生

教师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个人差异,如其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和组织形式,只有从学生的基本状况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针,才能让教材内容与学生全面结合。学生容易接受的地方略讲,难于理解的地方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详细讲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效果。

4.2 课中授课

4.2.1 因材施教

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言简意赅,意蕴深刻,至今还显现其真理性的光辉。而这个理念放至今日,就是各行各业各个学校所提倡的“个性化教育”。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上,主体已经发生了转变,从老师变为了学生,传统的课堂注重老师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总是津津乐道地向全体学生倒出自己的知识,看重的是学生课堂的鸦雀无声。而现今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接受的反馈。教师要因学生之材组织课堂,善于采取不同的形式达成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4.2.2 课后加强

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理解,包括下几种方式:

第一,留作业往往是教师常用的方式。结合课堂授课内容和考试内容,学生通过习题进行复习,能够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第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专业,比如针对各高校都要学习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多媒体和工业设计的学生的作业,可以是结合最新的设计潮流,设计一款手机或者电子产品;学习管理的同学可以联合学习法律的同学,共同创办一家IT公司等

第三,假期实习。可以安排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针对这些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公司进行访问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能够了解行业最先进的技术。

5 结论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组织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认真备课、将课堂内容讲述得言简意赅、易于理解,更要懂得如何组织课堂,针对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内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课堂组织是本、课堂教学是源;课堂教学是根、课堂组织是叶;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堂组织是延伸。教学就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都应当不断追求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建波.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2,(1):12-13.

[2]孙志岗,蒋泽清.对斯坦福MOOC的思考[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9(5).

[3]邹北骥,李建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0,(24):75-78.

[4]康梅钧.大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探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1).

[5]郎大鹏,高伟.浅析程序设计基础课的社会化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49-150.

作者简介:郎大鹏,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刘海波,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篇9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 初中政治 教学模式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及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在初中时期的思维逻辑还处在逐渐地培养形成阶段,对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难以理解,由于初中生的体智各方面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初中生心智还比较浮躁,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初中政治的抽象且枯燥正好都戳在这些缺点上,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必然让学生难以接受,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将政治教学生活化,激起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尚素养。所以说,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现今的初中生都成长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更充满了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善,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抵制不良诱惑。由此看来,怎样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将抽象的政治知识引入生活化思维,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兴趣,帮助他们从生活案例中获得政治知识的启发,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此外,初中生正处在道德及观念树立的阶段,而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和正确的观念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生通常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他们自身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上获得启发,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实现综合性健康发展,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形成一种必然性趋势。

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1.取材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提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无论从学生知识的获取或是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都比传统枯燥的课堂更有优势,所以,课堂的第一步就是以生活化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报得三春晖”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舸感恩之旅》的一段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进行简要介绍,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都受过什么人的关怀,自己有没有想要感恩的人,从情感上引起学生对感恩的共鸣和兴趣,接着再针对课堂主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激活思维,培养情操。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抽象的政治概念形象化,简单易懂并充满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占据主导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初中政治课应当顺应新课改精神,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论证初中政治理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开始前,为了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社区环境污染进行一次实践调查,引导学生对污染源、发展势态进行分析,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思考整理,然后拿回课上进行探讨,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自己的调查,总结出社区污染的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氛围非常浓郁,课堂上瞌睡、小动作等不良现象都逐渐消失,学生不仅喜欢政治课,而且能够学以致用,这充分体现出初中政治课的价值,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3.引入舆论热点,培养学生责任感

教师适当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国内外时政或舆论热点,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理念和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对“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课进行讲授时,可借助“2012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彰显爱与责任的感人事迹,讲述她对待学生和教学的动人细节,体会她责任大于天,以及奋不顾身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借“2012年5月深圳豪车撞飞的士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例,从反面教育不负责任导致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对责任有深刻的感触和认识。通过生活中能够接触的案例导入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政治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认识,但初中教材中众多抽象的理论让学生望而生畏。因而,要将初中政治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初中政治以更具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对初中政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巩固政治课程的知识点,在教学的生活化政治教学引导中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初中政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凤环.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3(8).

[2] 彭刚. 浅谈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J]. 新课程:中学,2013(6).

[3] 王月丹. 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 成功:教育,2012(16).

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发展;医学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53-03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它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1]。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师成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分析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从而理清教师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顺利成长[2]。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有着自身的特点,关注其成长历程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从而给予教师适当、适时的协助和教育,使教师自身蕴含的潜能不断发掘出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成长。

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

1986年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和霍姆斯协会分别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有多层含义,如韦登指出:①教师专业发展是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技巧的训练活动;②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改革的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的重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效果;③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成人教育,要依靠教育原理,增进教师对其工作职责的了解,不仅仅是要教好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利用最新的教学成效的研究以改进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⑤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是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重的、受支持的、积极的气氛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3]。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以及如何提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如图1所示,国外研究者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划分方法。伯顿、费斯特、休伯曼等人从教师的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别针对教师职业生涯、教师职业周期的动态发展和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

1.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学者侧重于教师社会化标准的研究,即从教师作为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其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变化历程。国内有学者在归纳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成长、发展阶段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划分。也有一些学者从教师心理发展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观,如有学者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教师早期的专业发展看成是预期社会化阶段,而承担教师工作后,为更好地工作所参与的进修、学习称为专业继续社会化阶段。

2 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职医学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4]。教师服务于高职教育,首要任务是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高职院校应该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能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也不能成为岗位职业资格培训的附庸。高职医学教育具有技术性、实用性,其主要目标培养的是数以千万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医学人才。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将教育学、医学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社会期望值更高,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职医学教育对教师在角色定位、职业体验、智能结构、教学使命感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2.1 医学基础课教师的定义

我国的《科学技术辞典》将医学定义为“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医学所研究的是与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着的人”。这一定义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反映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内涵与发展。经典的医学科学主要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部分构成[5]。相对于临床医学而言,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是研究人体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生理病理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医学基础课教师特指在医学院校从事这些基础医学分支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

2.2 医学基础课教师的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绝大多数医学基础课教师来自于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具备一定水平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施教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更缺乏对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充分准备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教育阶段方面,一般都是接受过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的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高于本科生。②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缺乏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技术和能力。③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医学基础课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定向。

2.3 医学基础课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结构

通过将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有关普通高校教师和医学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院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在具有一般普通高校教师共性的同时,还应体现其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见表1、2。

2.4 影响医学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其本质不是简单地“重复”某一种劳动的基本操作行为,而在于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并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对于医学基础课教师来说,应着眼于进一步培养其适应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潜能。医学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在教学中既要求医学教师传授广博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遵循教育规律,讲求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6]。

如图2所示,首先应该是理念、态度上的转变,要帮助他们树立热心、专心和潜心于医学基础教育的理念;其次是知识、能力的强化,要打牢他们的医学知识基础,拓宽医学知识口径,培养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最后是教学基本方法、技能的补充,要使他们掌握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技能。在我国的现实中,由于受临床医生与基础医学教师收入上的差距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从事医学基础教育的教师朝医院流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利用优秀教师扎根医学基础教育等典型案例,培养医学基础课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与奉献精神尤显重要。而且,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在校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比较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弱等特点。面对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对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会更高,要使他们能够相对稳定地、较为系统和规范地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职业道德以及专业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教育技术、教学技能的基本运用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性活动获得对医学教育规律的认识及反思。同时,还应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包括从事医学专业学科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3 结语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一个专业能力雄厚的专家队伍,一个不断追求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团队是一所高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7]。高职医学教育正肩负着为适应医学模式演变趋势带来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中的专业能力问题,是当前教师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必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以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健康发展,为高校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奠定教师队伍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经验与启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81-83.

[2] 罗振华.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3] 郭祥林.契约理念:高校师资管理的新视野[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68-71.

[4] 熊红菊.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23-25.

[5] 胡彦.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基础学科助教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初步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7.

[6] 冯利哲.BX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