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烧伤;皮肤移植;功能;美学
0引言
皮肤不仅是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是反映人体美感的第一观察对象. 我们在颜面部美容皮肤移植和非颜面部大张筛状皮移植经验的基础上,对非颜面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皮肤移植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充分照顾皮肤移植的受区和供区的愈合质量,使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整体愈合质量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998/2005接受改进的皮肤移植术病例592(男 378,女 214)例,年龄2~57(平均32.6±9.1)岁,12岁以下儿童15.7%. 烧伤面积1%~38%TBSA,深度(深Ⅱ°,Ⅲ°)烧伤面积1%~31%. 致伤原因:热液烫伤45%,火焰烧伤47%,化学烧伤8%.
1.2方法
1.2.1创面处理
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采用浅切痂或削痂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 深Ⅱ°创面可保留薄层真皮深层组织,采用削痂法时,创面需用手术刀将创缘切割整齐,便于与游离皮片精细缝合. 创基彻底止血,充分冲洗,以备受皮.
1.2.2中厚断层皮片取皮术
中厚断层皮肤供区选择依次为背部、侧胸、腹部、大腿前外侧、大腿后内侧、小腿. 受区创面<10%TBSA,采用鼓式取皮机取皮;创面>10%TBSA采用鼓式取皮机结合滚轴取皮刀或电动切皮机切取薄中厚皮. 无论应用何种取皮器械,供皮区均注射10-3 g/L肾上腺素盐水. 滚轴刀取皮时,手术者与助手应将供皮区进行充分牵张,于成人背部可切取宽达15 cm,面积达600~800 cm2的整张薄中厚皮片,鼓式取皮机采用连续取皮技术也可切取面积达400 cm2的大张中厚皮.
1.2.3供皮区覆盖
在体表皮肤较薄的部位如下腹部、,发现供皮区创面有细小颗粒脂肪外露,应另取刃厚头皮覆盖创基. 以多层凡士林纱布覆盖供区创面,厚棉垫加压包扎,7~10 d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凡士林纱布,直至创面痊愈后自行脱落.
1.2.4皮片移植
所有皮片不开洞,皮片的长轴垂直于受区部位纵轴平铺,皮片与创缘3/0丝线毯边缝合固定,皮片与皮片之间连续缝合. 如果滚轴取皮刀切取的皮片边缘形成小锯齿状,应略做修剪以利皮片与皮片对接严密整齐,力争皮片移植后不裸露任何创面. 特殊部位如腋部、颈部、臀部、会应以粗丝线打包固定敷料,然后加压包扎;四肢植皮可单纯加压包扎. 受皮肢体常规石膏托制动,1 wk首次更换敷料. 如果首次更换敷料时发现有皮片移位或皮片成活不良,应立即补充植皮.
2结果
2.1皮肤移植
采用改进的皮片移植术受区面积1%~30% TBSA,平均(11.2±2.7)%TBSA,受区部位:手背427例次,上肢284例次,下肢171例次,前躯84例次,会阴29例次,臀部、肛周26例次,全部病例皮片成活率均>95%,移植皮肤100%成活为91.9%(544/592). 影响皮片成活的原因分别为血肿4.4%(26/592),皮片移位1.7%(10/592),创基循环不良1.5%(9/592),其他0.5%(3/592). 供皮区2 wk左右完全愈合,一般不需要更换敷料,供皮区部分不愈合需要补充植皮者占3.2%(19/592).
2.2随访评价
在592例患者中,随访3 mo者87.5%(518/592),随访6 mo为41%(243/592),随访1 a以上者19.1%(113/592),随访6 mo~8 a. 随访6 mo时,植皮区皮肤平整、光滑、富有弹性,轻度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皮片拼接线出现线性增生性瘢痕. 肢体各关节活动正常. 供皮区轻度充血及色素沉着,增生性瘢痕发生率为5.3%(13/243). 随访1 a时评价,植皮区皮肤组织丰满,皮肤质地柔软、光滑,皮片缝接线增生性瘢痕逐渐消退,仍有轻度色素沉着,肢体关节活动更加自如. 供皮区色素沉着减轻,皮肤质地较正常皮肤略粗糙,增生性瘢痕发生率10.6%(12/113). 皮肤移植受区和供区均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 随访病例中接受1次整形手术者142例,其中指蹼开大107例,腋部挛缩松解植皮术4例,Z型术28例,供皮区瘢痕切除植皮3例. 接受2次整形术者22例,其中腘窝松解植皮术8例,足背松解植皮5例,手掌松解植皮5例,肘关节松解植皮4例.
2.3典型病例男,33岁,于20040722火焰烧伤30%TBSA,其中上肢及肩周约10%TBSA为深Ⅱ°,Ⅲ°,伤后4 d入院. 于伤后第8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在止血带下削除全部坏死焦痂,仔细止血并彻底冲洗后于背部以鼓式取皮机取中厚皮8.5鼓1700 cm2,行大张皮完整移植,术后第l0日首次更换敷料,皮片l00%成活. 随访1 a,患者左上肢功能及外形均保持良好,腋前壁形成蹼状瘢痕,一年后行腋前壁“Z”成形术. 背部供皮区无瘢痕增生(图1~3).
3讨论
随着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早期切痂与伤口封闭、烧伤感染控制、早期肠内营养等烧伤早期救治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烧伤患者能平稳渡过危险期,得以保存生命[1]. 特别是中小面积烧伤,救治患者生命已不再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最主要矛盾[2]. 加快创面修复速度,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是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关键问题.
根据1980~1992我国多中心64320例烧伤资料分析,烧伤面积小于50%TBSA者占93%,其中30%TBA以下烧伤达80%[3]. 由此可以认定,绝大多数烧伤患者深度创面修复,并不存在皮源问题. 笔者单位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对烧伤面积50%~70%TBSAⅢ度面积20%~55%TBSA的患者采用分次切痂大片自体皮移植,植皮成活率为95%~100%,患者受伤部位畸形发生率由小皮片移植时的95.2%迅速下降至21.9%,大大提高了烧伤患者愈后的生存质量[3-4],但这阶段的大皮片移植,除面、颈部采用整张不开洞中厚皮移植外,在其他部位大多采用筛状皮移植,以避免皮片下血肿,提高皮肤移植的成活率. 由于在大皮片上开有较多小引流洞,创面愈合后会遗留许多点状瘢痕,虽然不影响功能,但外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
皮肤移植方法与皮肤存活质量是影响移植皮肤功能与美学效果的主要因素[5]. 我们采用大张中厚或薄中厚皮不开洞移植,皮缘与创缘,皮缘与皮缘对合严密,细丝线仔细缝合. 皮片与皮片的拼接线与躯干纵轴垂直,并尽可能隐蔽,皮片拼接线遗留瘢痕或挛缩对关节功能影响最小,也避免了筛状皮移植遗留的大量点状瘢痕. 临床医学各专科医师在治疗各自相关疾病,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都在力求对人体外观形态的最小损伤和最小破坏,最大限度地维护人体正常肌肤的完整[6]. 符合功能与美学要求的皮肤移植术,必须充分照顾皮肤供区的功能和外形. 中厚断层皮供区容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增生性瘢痕,甚至供区不愈合[7]. 避免供区并发症最重要的因素是控制断层皮片的厚度. 切取皮片的厚度除了与手术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外,我们采用含低浓度的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注射,使供区充分肿胀,皮片切取时,供区创面不出血或很少渗血,利于术者观察创面残留真皮情况,可及时调整取皮刀刻度,控制皮片厚度. 如果发现供区创面有细小脂肪颗粒外露,残留真皮组织过少,创面愈合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者,则应另取刃厚皮覆盖供皮区创面.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真皮厚度,皮肤附件的密度和深度是有较大差异. 人背部皮肤真皮较厚,部分皮肤附件可深入到皮下组织中,作为供区切取断层中厚皮,较其它部位不容易遗留增生性瘢痕;但通常背部供皮时需术中变换,手术操作较繁琐,在皮源不太困难的情况下经常不为临床医生所首选. 我们的体会是: 背部即可以提供面积较大、 质地优良的中厚皮片; 供区愈合后又很少遗留并发症, 且相对隐蔽, 对外形影响小, 应该作为较大面积皮肤移植的首选供区.
【参考文献】
[1]Herndon DN, Tompkins RG. Support of 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burn injury[J]. Lancet,2004, 363(9424):1895-1900.
[2]Przkora R,Herndon DN, Suman OE,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tended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n pediatric burn patients[J]. Ann Surg, 2006, 243(6): 796-803.
[3]陈璧, 贾赤宇.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烧伤创面修复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 2000,16(1):8-10
[4]陈璧, 贾赤宇, 苏映军, 等. 用大张自体皮移植治疗大面积Ⅲ°烧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20(5):420-422.
[5]陈璧, 贾赤宇, 苏映军, 等. 大面积Ⅲ°烧伤早期大张自体皮移植与畸形的预防[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3): 135-137.
[6]Acikel C, Peker F, Ulkur Z. Skin grafting of nasoorbital region as a single aesthetic unit[J]. Burns, 2001,27(7):753-757.
篇2
一、当代工艺美术专业发展的分析
当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支柱产业,从当前发展情况看,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艺术品的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投资形式,从而推动了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再次受到重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传统手工艺品涉及品种十分广泛。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有8000多项传统手工艺门类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工艺美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手工艺涉及各个门类,如陶器、瓷器、漆工(泥金、漆、雕漆、堆朱)、琥珀、珊瑚、玳瑁、贝壳、角、皮革、面花、剪纸、珐琅、琉璃、玉石、服装、刺绣、染织等。这些工艺美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在生活中孕育而生的工艺美术,不但体现了一种精湛的手工技艺,也透视出人类艺术审美的发展情况,展示出一种活态文化体。这些工艺美术品蕴含着人们的造型思想、审美意识、技术能力、心理价值观念等,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世代传承发展的脉络,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目前,一些高校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2稿)中,“工艺美术”被提升为“设计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足以证明高校将成为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工艺美术专业将成为国民教育的基础科目。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工艺美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二、高校在引领工艺美术发展中的优势
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发生改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工艺美术品息息相关,尤其对工艺美术品在生活中的装饰需求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与时俱进,培养新型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高校不能局限于对传统的继承,而要与时代同步,开发和研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理念需求,生产和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产品,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此外,高校教学资源多学科交叉可以解决很多工艺难题,能有效弥补传统手工作坊的设备不足等问题。高校的教学设备资源在保护工艺美术技艺方面占据优势。工艺美术专业以再生产为主要教育形式,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很高。高校的实验室设备,比如特种机工艺室、传统手工艺扎染和蜡染工艺室、陶艺工作室、金属工艺创作工作室、雕刻工作室等,为工艺美术专业提供了较强的设备资源。
三、高校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引领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积累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方面的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著作和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工艺品设计竞赛。还有一些教师通过出国学习,开阔了专业视野,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一些地方高校与当地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地域性资源优势,邀请大师进高校教学,达到资源互补的目的。并且,高校的专业设计思想能够深入传统技艺,在不断磨合中提升了工艺美术品的审美品位。辽宁传统工艺美术历史辉煌,岫玉、抚顺琥珀、本溪剪纸、辽砚、面花、皮影,以及满族服饰文化、锡伯族文化等工艺美术门类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在为辽宁工艺美术文化发展提供源泉的同时,也展示了辽宁工艺美术历史的深层内涵。辽宁省的一些高校应立足辽宁区域资源优势,推动辽宁文化发展与繁荣,为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使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为高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工艺美术;时代特征;传承创新
工艺美术这个词在中国经历了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它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一直伴随在“设计”身边的词汇。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田自秉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1]工艺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同时也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它自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它反映着时代的思想特征,又体现着时代的生活方式。
一、中国工艺美术与设计的渊源
是设计或者是工艺美术?这个问题在我国艺术院校建设美术装潢系时就不断地被阐释,从早期的装潢、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再到近几年来的工艺美术热。纵观我国的设计教育的发展会发现,无论哪种名称,它是伴随时代的变迁发展而变化。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再回到工艺美术,只是研究角度的转化。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工艺美术侧重于工艺制作,设计艺术侧重于设计创意。”[2]工艺美术这个词汇,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缘,它的描述是最能代表我国的设计艺术的特点。传统语义构词上,我们已经能理解了“工艺美术”这个词的含义。“工艺”在前,“美术”在后。当我们的前辈造词过程中,就把它赋予了生命力。“工艺”作为设计的必要条件,它就像人的身体骨架。这个词汇,带着明显的功能性特征,不是臆造而来。在中国古代的设计之中,强调工艺性,这是中国古代工匠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与“设计艺术”的内容一致。而“美术”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它不仅是一种理性的客观存在,更是生活娱乐的消遣,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追求。“美术”一词,出现在“工艺美术”的后位。在中国传统的设计之中,所谓“技以载道”,中国古代匠人对于设计的理念与西方的设计理念,是有着不同的理解。从早期的工艺美术著作《考工记》,其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陶说》《闲情偶寄》,再到明代的黄大成所著的《髤饰录》对于漆艺的各种要求的解释,“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和“二戒”“三病”“四失”这些工艺美术的记载读物记述的不同设计之物及设计方法,使我们对于先人的工艺美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一步。这些经过古代匠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对于工艺美术的探索,所形成的工艺美术的原则,至今都是我们所要研习的传统智慧。直至今日,我们的工艺美术却在西方的“设计”观念之下被误读。它是从西方传入的对于“造物”的观念。现代设计教育所培养起来的设计师,是一大批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体系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造物”的认识,是一套由西方开发的理念。进行系统化了解,加之工厂式培训,直至最后的就业,我们的设计师似乎只知道什么是“设计”,却忘了本质的“造物”。换句话说,本应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上,扩宽视野,接轨现代工业而进行的设计,现在却发展为在设计体系之下,将工艺美术全部抛弃,转向现代设计艺术。这种割裂了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设计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按照这种逻辑中国的艺术设计必将演化为西方设计文化的复制品,失去了造物文化的民族身份,更失去了我们经营了半个多世纪、与民族工艺和现代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名称话语权和文化话语权。[3]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工艺美术的概念,其实是一种民族情绪的渲染。直至今日,我们的设计界在面对现代设计的大浪潮,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摧毁到几乎没有的地步时,一批有着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的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站起来发声。大量的设计师希望的是从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造物之中找寻创造的“灵感”,以民间艺术品为起点,将“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相结合,引入产业之中,进行“文创”产业的转化。“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之中,它已经不是名词概念,它是一种精神的代表,是一种中国特色设计的代表。
二、中国工艺美术传承的时代特征
1.技术与材质的时代特征
科学技术作为21世纪的重要发展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科学技术也更加关注,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特征和购买欲望出现了新的变化。产品除了质量的要求,消费者更期望产品体现科技之美,运用新技术作为产品新的价值点。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对于新技术的采用,可以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同时,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设计不再是一种纯主观艺术的产品,使得产品拥有了科学依据以及合理性。现代设计的发展一直也围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工艺美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设计形式,我们应该保持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工艺美术技术特征的体现,应包括两点:一是工艺美术产品所包含的科技特征。将当今智能化趋向的设计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之中,制作出具有科技含量的新的工艺美术产品。二是工艺美术制造技术的科技化。在工艺美术产品的传承过程之中,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工艺美术的生产之中,提高其效率。因此,工艺美术的产品既要保持科学技术特征,又要保持艺术审美特征。工艺美术产品材质的不同使用,直接影响它的触觉感受以及心理感受,这是产品的物质构成基础。对于材料的选择,可以使得工艺美术产品呈现不同效果,体现作者的设计思路,传达其中的艺术生命力。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我们对于材料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功能的材料。工艺美术产品利用新材料,可以制作出符合当今审美体系的作品,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现代产品的魅力,在于不同材质拼接所体现的现代感。而这种现代感是作品给普通消费者视觉感受好坏的最直观体现。新材料在产品上的运用直接改变了工艺美术产品的风格特征。它的本质属性仍然是工艺美术,是工艺美术符合现代市场消费需要的转变,也是人们的审美时代特征的转变。
2.融入时代美学规律的民族特征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强调“知行合一”。朱光潜先生认为,审美功能同时是实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民族性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整体民族的文化特性以及生活习惯,进行不断的探索。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是支撑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并且在生活之中进行不断的思考,再逐渐地从改善生活到改造生活。其美学的价值是对于当下时代生活的实践。美学的艺术创造就在于把握工艺美术实用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的美学探索,它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民族性是世界呈现多样化的重要特征,民族性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这是根植于人民心中的固有存在。对民族的特征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广大疆域上的居民都有其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和生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就会有自己的造物,有自己的工艺美术,因而自然地形成和构建了与其他地区工艺美术不同的地域性特色。[4]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一直认为是造型加装饰的组合。在这种教育下,传统工艺美术就会侧重于对外表的装饰特征和造型的形式美感的追求。使得我们仅仅关注于纹样特点和造型美的探索,却忽略了器形与整体造物环境体系的关系和认识。加之现在的信息传播较快和交通便利,出现了产品的相互抄袭,不同地区的工艺美术品走向同质化。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民族特征的把握,要了解和掌握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实质,审美认知规律和表面装饰规律,把这些规律性的美学特征,融入到现代的工艺美术之中。
三、中国工艺美术传承的时代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存状态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加快振兴和繁荣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这一大批设计工作者的期盼和愿望。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我们看到了无论是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以及政府机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声。随着各种极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以及自然景观的塑造,不少地区的工艺美术和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起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与时代精神来看,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苏州的木版年画、山东的风筝、宜兴的紫砂、陕西的泥塑等等,都给各地的工艺美术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工艺美术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灭亡的地步。也有些地区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局面,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商业竞争之中。在这种趋势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还是没有充分的认识,仍然沉迷在现代西方设计之中,没有自己的方向。工艺美术是中国上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实质上它与人们大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也是前辈工匠艺人们的智慧和感情的结晶,所有的事物都是此消彼长的无限循环。早期工艺美术的衰落,只是说明了对于设计教育以及它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下江南地区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受到了大量群众的喜欢,有些甚至价值不菲。所以,曾经的衰落并不代表着这些工艺美术和文化精髓的价值灭亡。相反,对于传统记忆和经验性生活的一种向往,使它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可以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道路。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一直是一种并行发展的状态。尤其在世界一体化的推助下,人们的对于差异性的需求,对于本土文化的向往等等,会使得工艺美术这种“造物”文化的文化价值和功能性价值得到更加的体现。我们传统的工艺美术的精神所强调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现代设计所倡导的绿色设计的本质内容,它对于现代工业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中国的现代设计并不是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之中自然的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靠外在刺激引导下而催产形成的新生形态。从传承手工艺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学科的设置,最后回归工艺美术作为专门学科的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对于“造物”这个传统的设计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对于强国富国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的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建设过程之中,既要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在价值,同时要根据现代的人们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从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构建新的工艺美术发展时代模式。
注释: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前言。
[2]张道一:《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中国设计史〉序》,《装饰》2005年第1期。
[3]潘鲁生:《为“工艺美术”正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第2期。
篇4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营造;独特性;当代性
工艺美术是人们经济生活和艺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环境和人类认知的反映,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规律特征。
一、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分析
田自秉先生曾经对于“工艺美术”问题做了大量的探讨,指出:“重视工艺思维,是现代工艺美术创造方式变化的需要。”[1]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工艺美术”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张道一先生访问日本之后对于如何在发展中处理好现代工业设计、传统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三者关系的探讨。[2]李砚祖先生在他的《装饰之道》中,对于工艺进行了再发现,指出从工艺美术到工艺文化的概念。[3]杭间先生认为:“‘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不是截然分开的东西,而是需要重新认识的中国设计的两个过程。”[4]一大批从事设计艺术教育的学者,对于“工艺美术”这个概念也进行大量的讨论。如今,我们对于工艺美术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同时,把工艺美术作为单独的艺术门类进行开设,这些无疑都是对于我们传统的设计造物观念理解的升华,使得我们在现代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中,找到了具有自己传统的设计之路。工艺美术是中国特有的设计形式,它既有现代设计的理念又有中国特殊的设计特征。我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就,而且种类庞大。早在5000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工艺美术的杰作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石、丝织品,宋瓷,明式家具等等。现代的各种陶瓷器皿、玻璃器皿、竹藤的编制物品,还有各种装饰画、商品的包装等等,这些都是工艺美术的范畴。工艺美术无论是哪种分类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拥有社会功能,都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出现。它既有生活上的实用特征,又有生活上的精神需求。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在于通过自己的艺术形象去唤起人们对于美的感悟,对于工作的热爱,同时能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情绪,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使得普通的产品变得更加美观,用艺术的匠心来美化物品,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使得人们能感受的“物”的存在。“工艺美术”所创造的产品是悄无声息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中国的传统“造物”观念也形影不离,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二、中国工艺美术独特性的表现形式
1.时代性
工艺美术的产品,它不只是生活的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它达到了艺术品的要求。它具有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设计制作程序和过程,运用各种材料、工艺,以及创意思维,把它变为物质存在。所以,工艺美术既要表现自己的时代特征,还要运用工艺美术产品的材料以及工艺特征表现它的技术美和装饰美,尽量发挥它特有的时代属性特征。充分利用工艺美术本身的设计特征,表现它的时代感。工艺美术作为中国的“设计”,要符合现代大工业环境下的生产制作技术,利用科学技术以及设计上的各种因素。我们当代的工艺美术从选题、构思、设计、到制作产品,是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工艺美术不能只是形式美学的设计,它是为大众服务的产品,应该具有实用性特征。工艺美术要符合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把这些科学性的技术活动变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条件。纵观当代整个“设计”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一直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而不断的发展的。我国古代有了青铜技术的发明,才有了各种青铜器工艺品;现代有了塑料材料的发明,才有各种塑料的工艺美术设计作品。同时我们要明白,所有的技术以及材料的发明都可以辅助工艺美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框架里,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2.适度性
传统的美术是体现空间、体积和色彩关系。而工艺美术则是立体与平面的关系,通过它的设计、形式、比例、结构、色彩等,将整体特征、结构、形式等众多内容处理得当,把它变为富有感染力的设计作品。同时艺术中的变化统一、对比、比例、节奏、对称等形式法则,都可以运用到现代工艺美术之中。当然,这些法则,不能在一件作品之中全部使用,每种形式法则的运用都是要适度的。如陶瓷器皿的设计,主要运用的就是比例、外形等形式法则。在染织产品之中则需要另外一些法则。一件好的工艺美术作品它不是装饰了众多的花纹,使用了各种技术就是美的。与一般的美术相比较,工艺美术在完成美术所需要的法则的同时,加入了“设计”一词,它可以充分地使用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各种技术原则和设计法则进行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但是,这绝不是说要进行“量”的累加,在更深的层次上,我们已经进行“质”的提升。
3.地域性
工艺美术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它应该是独自存在的,而不是在现代设计的内容之内。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广大的疆域其居民都有其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和生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就会有自己的造物,有自己的工艺美术,因而自然地形成和构建了与其他地区工艺美术不同的地域性特殊。[5]这种地域的特征自然地表现在其自身的工艺产品之中。由于资讯的传播更加迅速,设计的理念方式得到更广范围、更快速度的传播。这使得现在的各种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现代设计更加强调产品差异性的体现。工艺美术产品作为地方特有的产品形式,从产品的原料到产品的加工方法都是地域代代相传的结果。这种传承工艺的结果就是,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性。差异性正是迎合了现代设计的时代需求,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使得现代社会更加关注地域文化。而地域的工艺美术产品正是地域文化的反映。因此,社会的发展促使了工艺美术在这个时代有了用武之地。
4.实用性
工艺美术的作品应该是民生的,早期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来源于包豪斯设计学校,它的目的就是为大众设计。这点与我们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相似,我们的工艺美术作品是要让人民可以接受的,在经济上是可以负担的,能够买得起的。早期的工艺美术产品都是产生在匠人手中,使用在广大人民生活中。工艺美术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将工艺美术变成高不可攀的高档艺术作品。作为工艺美术,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实用性。这是这个门类艺术叫做“工艺美术”的重要原因。脱离了实用,去做艺术,这就违背了工艺美术的初衷。当代的传统民族化设计,要做的是通过工艺美术把传统文化深入到平常生活。实用,则是普及工艺美术产品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中国工艺美术独特的当代性
尽管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我们通过历史的梳理会发现,近代以来的工艺美术是在外来文化强势入侵之下开始发生了转变。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性与现代化之间有矛盾吗?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向现代化的趋势靠拢其实是一种现代设计全球化的现象。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还是会继续发展,这种向现代化靠拢的趋势也是会存在的。李伯重先生认为:“在工艺美术发展到清代后期的时候,其实江南地区的轻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条件,与近代早期的英国相比,要更加突出。”[6]然而,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上来看,中国的工艺美术的水平发展的潜力,不比当时的欧洲差。我们以前把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性认为是“保守”“封闭”“家庭式作坊”等等因素,因为这个原因,也使得我们的工艺美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实在1949年以后,我们所谓的家庭式的作坊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在国家引导下的现代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张道一先生对于工艺美术的现代化的看法有着深入的理解,指出:“这是由四个矛盾所掩盖的,一是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二是工艺技术加工的水平;三是经济和生产信息的灵通性;四是生产管理体制的先进性。”[7]这些矛盾虽然不是工艺美术自身的矛盾,但是它制约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认识更应该寻找学科以外的客观原因。所谓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下的设计精华,这种精华性的东西是一种质朴的精神,是在设计之中巧有用心的态度,更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必须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发展必将在现代后工业时代的大环境之下进行,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还属于较为薄弱的阶段,要进行深入研究沉淀,找出工艺美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化的设计之中。其次,工艺美术的特殊性也要与现代高科技、高信息化的新型艺术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脱离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特点,是把现代化的技术特征融入到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之中,使得它成为工艺美术独特性的一方面。总之,独特性与现代化之间它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一直贯穿于现代化之中,这种独特性是要依附于现代化的普遍价值观。对于中国现代的工艺美术独特性的认识,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发展。工艺美术之所以在现代的设计浪潮之中能生存下来,说明了它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它始终是满足各种人群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只有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之中才有意义。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中国的工艺美术探索仍然在发展途中,它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模式,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是一种不断摸索的过程。现代化始终是这个时代的大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学习外来现代设计文化的关系,使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始终建立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注释: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编:《装饰艺术文萃》,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2]陈晓华:《工艺与设计之间———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性里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1页。
[3]李砚祖:《装饰之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4]杭间:《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装饰》2009年第12期。
[5]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1期。
[6]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490页。
篇5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主要以手工方式为主,其中蕴含着乡土气息、地方风俗和民族情感。那种朴实无华中所散发的艺术魅力,更具有独特性且更具有实用性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其并没有因为提升了艺术价值而被束之高阁,而是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 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
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 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
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篇7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徐州
一、徐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特征
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与两汉文化特色。徐州是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在我国民间美术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技艺精湛,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对徐州民间工艺美术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传统性。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徐州民间工艺美术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如剪纸艺术。二是艺术性。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不同于一般民间工艺品所体现的美感。三是民族性,即表现出淳朴的民俗风情和多彩的民族生活气息。四是自然性。徐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取材多为天然原材料,使其工艺美术作品兼具天然性与手工性,如柳编、七巧灯等。五是程序性。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需要特定的手工操作程序,如泥模玩具、糖人等。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特征
现代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了当前社会的实用性而产生的。现代艺术设计表现出较强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同时不失艺术性。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艺术设计是科技理性的产物。艺术设计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常受到科技的影响。微观上,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使设计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宏观上,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艺术设计的思想也随之发生改变。二是现代艺术设计是工业时代乃至后工业时代文化审美心理的物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大众化的艺术,这使艺术设计作品不仅需要具备艺术性,还需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建议
1.设计者广泛涉猎,深入学习徐州民间工艺美术
徐州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要发挥民间艺术的功能,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广泛涉猎,深入学习徐州民间工艺美术,掌握其精神内涵和艺术精髓,并对徐州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人文风俗等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徐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并利用创新的艺术设计手法设计出作品,才能既体现现代艺术风格,又彰显传统文化底蕴。如,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创意就来自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中的中国结,使设计出的作品兼具传统与时尚。
2.设计者需具备兼容并包的设计理念
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要兼容并包,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是广泛的,因此艺术设计者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应积极吸收不同的元素,并将各种设计文化的优势进行整合,把握精髓并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为将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设计中,使现代艺术设计突出我国的文化底蕴,设计者应努力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延续徐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命。在创作中,当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徐州民间工艺美术产生矛盾时,设计者应秉持兼容并包的设计思想,从观念上、情感上树立正确的认识,并抓住徐州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精髓和精神内涵,进而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3.学习徐州民间工艺美术手绘技能
对徐州民间工艺美术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其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和高超的工艺技法,其中就包括手绘技能。手绘技能在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是作品最终实现的基础。如民间剪纸、泥模玩具、糖人等,都需要扎实的手绘技能作为支撑。要想将徐州民间工艺美术更好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手绘技能,掌握规律,使手绘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4.注重民间工艺美术的活学活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灵魂,也是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并非简单地生搬硬套,而要不断创新,活学活用,注重提取徐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涵和精髓,并将其灵活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活学活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形的再造,二是神的传承。设计者要将民间工艺美术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民族哲学等灵活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刘畅.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2]李丽.论现代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5).
篇8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二、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传承工艺美术文化的必要性
现代艺术设计是以统筹、规划、集体性运作为主的,而工艺美术则是以个人的实践和操作为主的,现代化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设计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形成作品,否则,设计就是一纸空谈,而技术也必须建立在设计的基础上,以设计为依据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称之为艺术成品。因此,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更好的将其体现出来。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设计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经过相应的市场调研就对产品进行设计或是在设计中不其追求艺术价值,而是为一些经济而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也形成了这种风气,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将相应的设计理念给学生作深刻的阐述或解析,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设计理念,以致学生仅仅只是对这种设计风格的简单模仿而已,高校教学对工艺美术教学的忽视,就是对艺术设计文化的忽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艺术设计要以艺术为根本,设计为核心,忽视工艺美术的教学,就是不重视艺术设计的艺术性,那艺术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三、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视工艺美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工艺美术的思想和文化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艺术设计的精髓,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理应成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摇篮。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视工艺美术思想和文化的学习,学习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设计思想,形成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厚积而薄发,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而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设计师做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设计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商品,它都是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文化。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设计文化。立足于本国文化,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品,对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视工艺美术中的实践操作
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比,更强调的是个人实践操作。现在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则更多的是重视设计理念的学习,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不做高要求,这导致很多学生忽视了在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技术含量,也影响了学生对设计艺术性的认识。实际上,设计与操作都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与操作的有机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所以高校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工艺美术中所强调的个人实践操作,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对设计理念有更深的领悟。
(三)电脑辅助的工艺美术基础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中,电脑美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传统工艺美术基础教学的好帮手。电脑美术,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在技术表现能力上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很难达到技术上的设计要求,因此,对学生而言,好的构思、好的设计理念却不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电脑辅助的工艺美术基础教学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利用电脑方便的制作出各种复杂的图案,极大的丰富了设计语言,实现自己的创意构想。
篇9
(一)师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艺美术高职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约80%的大专院校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甚至有部分还将其独立出来,成立设计学院。一方面,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一拥而上,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这就导致市场需求与教育供应不成比例的问题,也间接致使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人才匮乏。有的一半以上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来自于中文、哲学等一些与工业美术专业不太相关的专业,在这种局面下,工艺美术类专业师资供应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设备
现状工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既有教学原则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性,应将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高职工艺美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挖掘学生创作的潜力,工艺美术高职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及熟练使用特殊的材料技能等,达到此效果,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会使用到多媒体及特殊设备向学生展示、实践与工艺美术相关的信息,以此进行更好的创作。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备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高校基本都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同样应用广泛。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多媒体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约束性,如在传递信息上单一、硬件受限制、设备及材料受限、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交流等原因。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越来越不适应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的要求,不适合当前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向现代化过渡的需求。调究数据显示:造成高职工艺美术师资培养硬件匮乏与落后的原因,有58.3%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培训场地条件限制,17.6%的教师认为是物质条件限制,还有13.7%的教师认为是统筹规划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艺美术教学设备、仪器设备与特殊设备的使用率是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教学设备在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方面对工艺美术教学设备管理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观念、管理体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贵重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与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机会。因此,根据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工艺美术高职教学设备高效且科学的管理、使用以及共享机制,是当前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种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职工艺美术教师首先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搞好市场调研、教学定位、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出应用型、全能型、实用型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卓越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情况,课题组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江西本地一些有代表性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学院、江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等。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含网络试卷),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到95.7%。本次问卷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其中参加过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15.4%;乐意参加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36.8%:认为课程安排合理的教师有11.7%;另有12.6%的教师对工艺美术创作技巧不熟悉、23.5%的工艺美术教师认为教学和时代有所脱节。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工艺美术高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有的,以此来增强工艺美术高职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1.教师专业知识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知识,是指在工艺美术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工艺美术知识。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方式不重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例如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简单基础的平面设计制作软件,没有从更深的专业角度去教学与引导学生,这样使学生局限在机械的制图领域,无法具有创新意识与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从图2中可看出,学科背景知识、专业教学知识在整个金字塔里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我国工艺美术类高职学校教师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提高学科背景和专业教学知识是高职工艺美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工艺美术类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知识,也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倍加重视。
2.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是指在工艺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工艺美术专业知识与经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从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指导的定位来分析:一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工艺美术教师应时刻关注市场走向以及学生专业素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市场的变化节奏相匹配,内容上体现出最新成果的可靠性方向。另一方面,在专业师资的配备方面,加大师资力量的协同发展,既要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引进一批具有企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教师来丰富教学实践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的高效、优质。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状况。
审视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现代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变更,教育思想观念也随着模式的变化而在一直的更新,创建出一种符合新一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新方向。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都存在着诸如教学管理体系薄弱、教学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另外,由于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上课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且随意性大,导致学生接受面狭窄,应用能力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现象,进一步造成人才浪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则是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却无法培养出与企业相匹配的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学生。当前这种现象的改变就需要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并可以与技术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学生,这才是高职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重要环节。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学校工艺美术类课程过于模式化,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顺应市场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掌握国际工艺美术设计流行趋势的方向感不够,这些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最为直接因素。教学方法墨守陈规,缺少大胆创新,理论与实践不协调。另外,高职工艺美术院校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遇到相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等实践操作问题上容易产生迷茫与退缩的情绪,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时至少要增加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的能力培训课程,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竞争力。各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学生从理论型转变为实践型。
二、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中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教师针对“您认为学校的专业设施能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1.3%的教师选择了“完全能够满足”,28.7%的教师认为能够满足。但在走访中,却发觉不少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在人才培养目的的理解中把综合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淆,觉得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综合能力,由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与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在我国大部分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大多都以“作品是否好看、获奖是否多”为标准,很少以“市场需求”与“一幅作品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消费”为评定标准。其实,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检验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入手,降低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硬性评价要求,客观辩证的对待。
三、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职业指导性定位
(一)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在新世纪阶段,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而现实情况则是众多高职工艺美术类院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基本成“跟风”状态,并且出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吻合现象。二是传统思想观念严重,基础课程的设计只以美术课程和手工画为重点,缺乏完整的体系。因此,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传统思想为主线,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选修课的学习,体现教学机制的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又是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新世纪变革人才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使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能力,把目标定位在适合一线岗位需求的要求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不仅要精选,而且要抓住重点,多设置专业重点课程取代一些非重点的课程。充分发挥本地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培养出适合国情、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首先,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实践课程,必须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企业,作为重点来安排。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互赢,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和保障,发展和延续,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当企业或单位提出方案以后,专业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向企业以及专业教师阐述,最后再由几方共同决定使用哪个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还可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让他们及时掌握社会及企业所需的设计趋势动态。最后,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一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材料要具有可选择性,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技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实践变量。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就是一个教学量的改变,它往往与其他多个要素有关联,因此,教学研究常见的对策是掌握变量法。学生的认知水平程度有高有低,教学进展程度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这时,教师就需有重点、目的来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三是传送信息的多样性。在探索式的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这也是一种改进我国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高职工艺美术教师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高职教师师资结构及建设标准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更新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除了学历上的提高,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并争取在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所突破。此外,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来优化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应该是全职教师、社会行业专家与客座教师各占编制数的1/3。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调整师资结构,让其趋于合理,才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和评价必须以职业指导作为相应的标准。从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设计市场的运作环境,还能具有较高的创意能力和工艺美术水平,这是工艺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意识拓展专业创新能力教师只对教材和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以及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在课堂上要将市场的最新动向、流行趋势传达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迎合市场。另外,教材不要与现实生产活动脱节,出现滞后性,加强教材的应用性研究,将教学工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根据市场需要挖掘学生在工艺美术专业上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三)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应对市场竞争与挑战竞争意识也是市场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高职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并积极主动投入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进步,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躲避竞争,只有主动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其次应该努力让企业走进课堂,让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同时,提升教师了解、引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高职教师个人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式间接地提高了学校的竞争能力,形成教师与学校“双赢”的局面,或者是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四)提升教师课程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达到“知行思”融合知、行、思(学习、实践、思考)是人类提升能力的独有方式,是一名工艺美术教师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因此作为工艺美术教师,要熟悉工艺美术的职业能力,就需要定期接受培训,拓展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论、技术、设备等发展趋势,这样有利于提升工艺美术教师教学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是分析、反思、提高的认知思维活动。工艺美术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程创新成果付诸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所思考、改善,并将“知行思”三者相互交融、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艺美术教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与需要,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学校与教师都需要积极提升自己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一专多能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努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向。只有这样,工艺美术类专业的高职教师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并逐渐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
篇10
2015年12月30日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徐家汇校区,召开了“第三届上海工艺美术圆桌论坛”。这次论坛得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由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袂举办。会议的主题是“工艺・手・生活”,较之前二届会议的议题更具有多元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尤其针对“互联网+”的形势下,工艺美术的新常态、新思路、新理念、新传统、新结构和新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主办方预开了二次筹备会,为本次论坛选题和邀请人员进行了讨论。本次会议较之前二届增加不少非工艺美术行业的艺术理论、美术教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参加,通过交流、碰撞产生了不少新的观点。
一、“互联网+”的趋势给工艺美术带来挑战和机遇
4.0版本的产业革命,给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的转型,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陶汰,工艺美术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使许多传统手工艺产业面临停业和技艺活面临失传。如何摆脱和解决这种窘境,逼得工艺美术产业和手工艺人们不得不进行转变思路和研究新的发展机遇,寻找新的产业模式和新的创新设计方式。与会者提出了“跨界”理念,让创作设计产业联动,通过“跨界”和“交互”设计、生产、营销,给工艺美术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为工艺美术的产、学、研、销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如:单从上海的文创产业的分类目录来看,工艺美术有不少份额(目录共分二部分,十大类,工艺美术占34项),足以说明“跨界”为工艺美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再如:先前的中国工艺美术品以外销为主,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率降低,但“一路一带”的兴起也为工艺美术重新出口提供了新机遇。“一路一带”的发展,不仅使工艺美术品出口,还能使工艺生产外移,以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二、多元化的工艺美术现状仍需坚守传统民族文化之根
4.0版本的产业革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不能被遗忘和丢弃的。如将民族的传统文化性格和精神丢掉,去换取文化产业的丰厚市场利润,那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同样,工艺美术也不能把民族文化精神丢掉,尤其工艺美术品除了生活实用功能外,还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物化”。譬如:紫砂壶以其内敛含蓄、敦厚谦和的民族审美品性,让人们在使用时得到抚慰心灵,抒怀的民族之美获得感。与会者指出:在广泛运用西方当代设计方法时,必须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植入其创作设计中。尤其让那些散落在民间的乡土文化气息很浓、民俗文化独特、民族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品和手艺技艺融入到新设计、新生产中去,打造新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三、“匠人精神”是手工艺人必须传承和坚持的操守
无论“互联网+”如何发展、3D打印技术如此“疯行”,但是都无法替代和取消手工制造的个性风格和独特魅力。这也是那些坚持几十年打磨的手工“匠人”需追求的目标和心灵情怀的表现。与会者提出:传统手工艺的“活化”就是坚持手工制造,而手工艺人的传承必须要有“匠人精神”的操守和情愫。同时,传统手工艺“活化”还需要传承者创新的“匠心”。因为当许多传统手工艺品丧失实用功能后,留下的就是文化承载。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代更多的是文化内涵的创作和情怀的“活化”表现,所以要求手工艺人们不但要遵循传统规矩、技艺法则、作品形制等,在坚持“匠人精神”的道义之下还需结合当今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去进行独具匠心,赋予新理念、新文化、新的传统手工艺创作。在工业生产同质化的时代,唯有手工制造品才能真心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三大需求。
四、当今工艺美术市场的发展趋势
当今部分手工艺品越来越脱离实用功能时,就越成为生活的奢侈品。因之,工艺美术的设计生产也越来越强调其审美价值和文化承载。现代工业设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工艺美术进入新常态必须要遵循“文化+过程=利润”的三步骤,因为“创新与文化结合,并注重市场,这是成功的法则。一味地强调材料的稀缺和做工的稀少是有限的,唯有突出文化之精华才能使工艺美术品市场有无限的新拓展。譬如:砚台的实用功能越来越淡化,人们买砚台更多是作为艺术品收藏。所以,做到选题精准、选料精美、制作精湛,并做到风格独立和文化个性独特的才能受到收藏者的青睐。与会者指出:当今工业产品也走文化品牌之路,力求在设计中做到技术层面、价值观层面、审美意识层面的有机结合,让消费者把产品文化带入自己的生活中去,让单纯的购买成为一种文化行为。对于工艺美术来讲,更具备如此的文化行为,所以要求工艺美术设计、生产、营销者必须要进行理念转换,通过美学、心理学、人文学、设计学、民俗学等学习和修炼,来提升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发展。唯有做好设计,生产适应当下文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