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技巧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技巧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技巧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微课中学美术教育影响作用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教学是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传播方式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特定化、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对某个特定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微课教学一般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反映课堂上某个环节或主题而进行的。微课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指向性更加明确。微课课时较短,知识点集中,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学习上的难点进行集中突破。此外,微课还可以对课堂上比较抽象的画法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改善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学习等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增进师生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打开多媒体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点主要是通过课堂实现,对于知识点的强化通过课后作业予以巩固,因为课堂上绘画创作的时间很少。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消化知识点,动手能力不足,不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重难点知识的传授,在讲解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微课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上课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绘画创作的时间。随着美术教学的改革,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弥补了以往美术教学的不足。微课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通过微视频授课。在这种方式中,教师不必出现在画面中,可以用画外音配合PPT讲解知识,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远程授课,这是对于信息科技的良好应用。微课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束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或离线下载的方式查看微课中的知识点。美术课堂不再是必要的上课场所,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种课堂的灵活性使整个美术教学的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分时间、地点,也不用教师当面授课,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学习,锻炼了自律能力。

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微课

1.课堂中使用微课

微课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上有一些知识点比较深奥,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如果想将这些知识点阐述清楚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微课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将其整合成课堂学习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示范绘画技术,通过微课可以将这些细节展示得更加清晰明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课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微课的趣味性特点,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美术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课后使用微课

中学美术课除了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课后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梳理并讲解学生在课上没有理解或听懂的内容,唤醒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微课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不仅可以使用电脑播放,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播放,方便快捷,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有些绘画技巧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完全掌握,需要课后反复练习。教师可以将这些技巧的演示做成视频,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练习。微课上传后,内容可以长期保存,学生可以随时播放观看,也可以反复观看,家长可以根据教师在微课中的讲解指导学生,学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做到熟能生巧。

四、微课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生动、直观的特效,展现美术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利用微课视频,将经典美术作品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通过生动的视觉表达,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美术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积极学习美术,提高美术水平。学生在强烈的感官冲击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积极投入学习,逐渐地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大大提升中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微课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将微课运用于中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美术知识,配合视频资料,将大量知识点和美术作品浓缩到微课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微课具有微而精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认真学习微课内容,能够体会教师在微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投入的精力,明白美术教师的用心良苦,从而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学习。微课教学相对以往的美术教学而言,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美术教师为学生精心打造视频教学资源,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一改以往教学内容的单一、乏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提高美术学习效果。

2.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微课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可以提高中学美术的课堂效率。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对于美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往往要当堂讲解、示范,有时甚至反复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如此会占用大量的上课时间,课堂效果却并不理想。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反复播放相关的美术示范视频,同时配上字幕,简短的视频不仅可以浓缩相关的美术知识点,而且可以展现美术技巧的细节,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及时进行美术实践。同时,美术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巩固课堂讲授的美术知识,从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好微课视频,把理论知识、绘画流程、注意事项都在视频中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观看,播放时对重点知识予以强化。学生观看后,教师再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这样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3.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通过微课形式进行授课,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美术学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及时反馈相关的教学信息,强化和巩固学生的美术知识,是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机会,通过网络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学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改变以往的以讲授为主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以往美术教学的缺陷。教师要充分借鉴微课教学,推动中学美术教学的长足发展。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教学,才能促进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要保证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微课使用是否恰当、能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等,是其中的重要标准。因此,只有保证中学美术微课使用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美术教师要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开展微课教学,进而提高美术教学水平,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美术院校 模块化 计算机教育 网络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16

On Form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Network Module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Art Institute

ZHAO Feng, WANG Cheng, JIAO Di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Modular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since the last centu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necessity of modular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module settings and features in college compute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rt institutions it builds a network module education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art institute and get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after putting it into implemented.

Key words Art Institute; modularity; computer education; network module

模块化教育以国际劳工组织 “模块式技能培训”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流派为代表。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并总结出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实施以来效果明显。

1 模块化教育的优势与必要性

模块化教育依据模块化思想方法而来,其通常的做法是将课程的学习内容按照学习者的学科特点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再根据专业能力需求将知识点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考核模式及教学手段,进而将单元模块组合成需要的教学模块。在实施操作过程中,通过增删更新单元模块和调整教学模块组合单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替调整。显而易见,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需求,先确定知识点后组织教学模块的方式,极大增强了教学开展的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层次不同学科需求的学习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相对于同一年级材统一考核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及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托各级学科为中心进行扩展的教学模式已显得难以适应,对僵化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业已变得刻不容缓。尤其是国家提出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模块化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手段,对于有效进行学科知识整合,防止学生知识体系过于狭窄和僵化,培养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2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传统网络模块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网络知识也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和深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增多,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因为学校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模式、制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上往往都会有所不同。

2.1 计算机理工类偏向七层参考模型

大多数理工类院校或者综合性院校中理工学科专业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育,多以OSI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为基础分层次展开,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协议等,理论知识偏多且高度抽象,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网络案例多数又不完全符合OSI七层体系结构,理论知识又和生活中网络操作关系疏松,学生往往会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同时,因为教材更新的原因,对于新出现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较少涉及,因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2.2 非计算机类多偏向网络的应用

非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熟练利用网络查阅所学网络资源,包括掌握基于HTTP、FTP和EMAIL的技术应用,部分专业需要拔高到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器架设等要求,需要解决网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目标本质上都是基于网络应用,比较贴近非计算机类专业需求,该类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学在实验上多安排一些诸如局域网搭建、子网掩码配置子网及服务器搭建等。

2.3 注重感性思维的美术类专业网络模块方向模糊

这里所说的美术类专业,鉴于其学科发展的特点及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其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和上述两类综合性院校就显得截然不同。首先,美术类专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网络知识要求并不高,其主要应用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局域网配置及互联网检索上。其次,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多注重感性思维,对直观的、视觉化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对于抽象的理论和条理化的内容容易产生抵触,因而其网络知识教育模块的定位也一直是模糊的。

3 专业美术院校的网络模块教育构建实践

通过上述综合院校网络知识教育模块的设置与对比分析发现,专业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中的网络模块构建,必须结合专业院校自己的特色,走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特色教学模式和适合美术生培养需求的教学内容。笔者所在高校经过借鉴兄弟院校的一些经验并自主探索,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网络模块构建方案。

首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美术生计算机知识教育,无论是综合或师范类院校,还是专业美术院校,其教学计划中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在该课程内容模块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章节。以此为契机,笔者所在教学小组将网络章节划分为局域网和互联网两个模块方向,局域网模块中重点介绍组成网络的软硬件设备、网络的发展与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组建与共享方法、网络接入方式等,而互联网模块知识则主要集中在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域名系统及互联网提供的应用服务等,同时也包括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网络攻击与病毒方面的常识。在此模块环节教学过程中,由于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参与的专业特点不同等各种制约因素,对于传统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实践部分的问题,或者理论与实践脱节,上课学生能听懂,但上机操作却无所适从的不统一现象,一方面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复杂问题转化为视觉化的媒体元素,并设置悬念和疑问吸引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结合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网络问题设计网络实验,并结合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技巧。从效果来看,对网络基础知识模块部分教学基本达到目标。

其次,增大学生平时利用网络参与学习和使用的力度。知识的引导和激发有赖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增强了兴趣,才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教与学双方的互通互动能力。通过网络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对网络的追求和兴趣只是第一步,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利用网络效率才是更深层次的教学需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大学生在宿舍基本上普遍建立了互联网络,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涉及到子网掩码和网关等配置和应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教授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网络应用中遇到的连接问题。其次,教学过程中还综合使用了网络空间、云技术、电子邮件及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教育技术,采用在线考核与网络提交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最后,通过在多个学期多批次地增设与网络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有针对性地提高网络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做到网络学习不间断,网络知识逐步更新。这其实是增强网络知识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三个层次,是针对网络爱好学生自行选择的一个模块,也是最难开展的一个模块环节,因为其开展既需要涉及到多部门的合作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及修改,又需要有足够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可供支撑和使用。教学的改革有赖于教学计划制定与执行部门的大力支持,笔者所在高校陆续开设了诸多与专业美术学生关联密切的选修模块,如网页设计与制作,介绍了最新的网页设计语言HTML5及网页布局技巧,网页交互设计以及站点服务器的设置等知识,其他选修模块还包括诸如网络动画创作与技巧、网络检索与实践、网络传播与策划等,基本能做到连续2年四个学期的不间断网络教育。

4 总结

经过一个周期的教学实施与考察,这种针对美术院校特点而构建出来的网络模块教育体系方案得以顺利开展,学生由原来的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购物,逐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网络知识学习上,网络应用水平与网络技巧得到相应显著提高,教学改革成效斐然,网络模块教育体系方案也得到学院主管部门和学生们的认可。当然,这只是计算机教育中网络模块一个小的改革体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技术发展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尤其是其包含的多媒体内容部分更是日新月异,教学手段也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趋势,不断探讨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与学生培养工作。

课题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晶.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及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7(4).

[2] 容强,赵键.美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4).

[3] 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

篇3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师大多是来自“应试教育”体制的学生或脱胎于“师徒制”的“高手”,他们依然在演绎“祖传”的教学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往往只是单纯的艺术技巧传授,经常变成有“术”无“美”,学生被动地学,教师忽视了美育的熏陶作用和学生心智成长的规律。当前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教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一些教师缺少对教法和学法研究;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单一灌输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协调,以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培养有后劲的新型美术人才。

二、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法和学法协调的意义

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协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寓学法于教法,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往往因势利导,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第二,有利于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含技能)为核心,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内因作用,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审美素质;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四、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法与学法协调的原则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首先,从学生出发的原则。即对具有不同特点和实际问题学生实施不同指导式协调,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协调中最基本的原则。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第一类是全优型学生。其“双基”扎实、学风踏实、学习有法、能力强、成绩优。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规律,使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第二类是松散型学生。其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风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不稳定。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主要解决其学习态度问题。第三类是认真型学生。其学习刻苦,而方法较死板、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不上去。对这类学生,教师主要解决其方法问题。第四类是全劣型学生。其学无兴趣、不下工夫、底子差、方法死板、能力弱、成绩差。对这类学生,教师主要解决其兴趣、自信心和基本方法问题。第二,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法与学法的协调,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依赖物质条件的作用,而应从实际出发。对条件好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珍惜优越条件,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条件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前进。其次,从学法出发的原则。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操作技能,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的训练,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每节课要有一定的造型训练(作业),教学不能只讲不练,学生也不能学而不练,而应该在训练中掌握方法和技能。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涵盖学习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涉及态度、基础、能力、兴趣、心理、环境因素,因此指导也必须渗透到各个环节。

三、高中美术生美术专业课教法与学法协调的方法

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

传统教育中美术教育没有被重视起来,学生在对美术进行学习时,并没有正确对待和认真学习,导致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存在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并且由于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限制了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也就是指人们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明白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与特征,然后通过对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把握和分析,对这些事物的知识和现象进行组合加工,从而发现新的现象和知识的过程。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三个特点,即独特性、开放性和思维的飞跃性。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在美术方面表现在其作品的独特性,美术作品的主要价值就是其独特、创新性质,美术作家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创造出独特的画作,从而推动美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美术教育中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生选择美术专业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是关注到升学问题才选择的美术专业,因此,学生对美术教育的积极性不够高,对于美术的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比较低,这些学生能够掌握美术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巧,但是由于兴趣不高,其创造性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创新意识,对于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按照传统方式教授给学生,并没有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引导。而且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时候,也没有系统的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没有跟随时代的变化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而教材内容很多都是借鉴外国的经验和作品来进行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的陈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培养。另外,对于教学模式也没有及时改进和更新,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课堂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解美术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带入个人喜欢的艺术形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教师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准确的判断标准,很容易降低自信心导致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三、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要措施

首先,要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把教学内容与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才会提高,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油画教学中,选择可以引发学生想象的作品来进行教学,如图1,这样学生在对油画中的人物进行想象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其次,要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雅倩.浅谈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41.

[2]郝嫘儡.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6,(10):74-75.

篇5

关键词:中职;学前美术;教学效率

一、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开展教学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且大多数不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很显然,这是中职教育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中职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积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采取切实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能促使他们始终以饱满、热情的姿态持续投入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这将是提高中职学前美术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前提。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由于所教的学生基本上并不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考虑到这一情况,笔者就将教学阵地由课堂转移到了真实的幼儿园之中,并带领学生深入观察了幼儿园的具体装饰特色及基本的环境布置。由于亲身的经历与体验,学生们更加直观且形象地感受到了关于美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此一来,他们也得以积极转变自身对美术的一些错误看法,这一认知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坚定自身学好学前美术学科的信心与意念,也更有利于他们持续迸发出对学前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开展教学

从事幼教教学的学生大多以女生偏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因此,中职学前美术学科教师应在尊重这一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也是切实提升中职学前美术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由于班里基本上都是女生,她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大多也都是与衣服、饰品、搭配等有关仪容、仪表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如在教学“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美术”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女生,相信大家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搭配与装饰技巧,那么,仪容、仪表的搭配跟幼儿园教室、活动室等地的搭配是否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展开分析与探讨。”在笔者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思考活动之中并从中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与看法。有的说:“不管是个人仪容仪表还是幼儿园的装饰都应该以美观、大方为主”;有的说:“个人仪容、仪表应该要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同样幼儿园具体的装饰与布置也应该体现自身的特色”……借助女生比较热衷于搭配的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就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美术知识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认知与理解得以显著优化,而这很显然就为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实提升与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从学校的创校宗旨出发开展教学

不同于普通院校,中职学校的创校宗旨在于培养知识与技能兼具的技术型人才。鉴于此,一线教师应从中职学校的这一创校宗旨出发,在适当讲解美术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性质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这对于学生美术操作能力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并都切实获得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如在学习了绘画的相关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换个角度进行思考“假如我是一名正式的幼儿教师,我如何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讲解给学生”等问题。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切实加深了对所学美术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很好地发展了自身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良好教学效果,如此,才能使所教学生的美术素养及技能得到更好地锻炼与发展,也促使他们更加完美地胜任优秀幼儿教育者这一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刘宏燕.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4(12).

[2]杨旭.浅谈学前美术教育的新思路[J].赤子(上中旬),2014(13).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重难点;突破;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0-01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制定、处理、化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如下探讨性的总结。

1.通过演示、示范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演示、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师示范性地作画、制作,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辅助讲授,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深化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科的特点,初中美术学科许多重难点是美术的技法。美术的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演示、示范。在十几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美术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说得再多学生也不清楚,而示范一遍,学生就基本懂了,正如古语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如,在七年级《用明暗塑造立体》一课中,明暗变化规律和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塑造立体事物是重难点。暗面、灰面、亮面、明暗交界线的对比度是相对的,很难讲清楚;明暗变化规律在作品中怎样具体运用,也很难讲述。通过教师的具体作品演示、示范,辅以语言讲解,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这些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对初中中国画教学中笔墨技巧和设计应用教学中制作的关键步骤等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分段多次实践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段多次实践教学是美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需要,把教学内容分成几段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践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分段可以有效地分解、降低教学的重难点。如:七年级《写意山水――树的画法》一课的重点是树的生长规律和写意树的画法。在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分段多次实践教学,先教学有关树干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展示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再实践。树干的内容基本过关后,就是教学树叶的画法,最后是树干与树叶组合,完成一棵树的作品。通过分段,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在多次实践中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了知识技能。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来看,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3.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广泛、功能强大,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教学重难点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授七年级《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服装搭配的游戏,让学生在服装搭配的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色彩搭配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色彩搭配的知识。在色彩搭配的涂色游戏中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这样就将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作业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绘制。在电脑上操作比在画纸上绘画的灵活性高,也更快捷。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智慧、相互补充知识、相互给予帮助、相互吸收长处,集众人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在六年级《色彩的联想》一课中,课堂实践是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彩纸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抽象作品,如"阳光明媚""兴高采烈""兴平气和""闷闷不乐""月黑风高""春风得意"等;作品要求四开大小。考虑到作品创作的难度,笔者采用的是四人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在这种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激活了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作品。

5.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该课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发掘; 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尽可能的;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尽可能的探究并解决重难; 学生 能描述老师不替代; 学生能创造老师不示范。以《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标志,课前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标志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标志,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深入到探究图形标志的认知过程,进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图形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互补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6.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突破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有问题的作业、拆组优秀手工作业等,一系列的学生欣赏、分析好坏的不同层次的作品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同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提袋的设计》为例,"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欣赏教材和课件中的提袋引导学生从提袋的结构设计拓宽思维,在通过让学生拆自带的纸纸提袋来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再通过我准备的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提袋,让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该如何去改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哪些问题?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

篇7

关键词:中学美术;艺考;模式;路径

中学美术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青少年审美情操的重任。青少年思维活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正是青少年最美好的品质。他们喜欢联想思维,喜欢不受束缚,能够感知最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图案;善于模仿与表达,模仿一切自己想要表达的形式和情感。因此,中学美术教育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在中学美术教育阶段,学生将从平面形态认知开始逐步进入立体空间形态的认知阶段,正规的西方空间透视原理的应用与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素描造型阶段的培养,可以规范学生正确分辨事物的写实状态。

初始时期,学生会好奇地关注美术欣赏课程,也憧憬着能够表现出如同西方绘画大师那样的艺术精品。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空间造型的把握会随着个体认知的差异而显现出来,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必须经过长期认真的实践钻研才能正确领悟,这样那样的问题考验着每位学生的耐力与先天认知力,这些问题同样摆在每一位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正确引导和循序渐进地培养就至关重要了。同时,伴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艺考”成为家长重视的一块阵地,“艺考”成为一部分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延续学业的“敲门砖”。这就使原本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的培养目标演变为各式各样的模式加工概念式灌输,这样所带来的问题,现阶段已日渐凸显。未来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的种种情况也愈发引起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问题

1.青少年学习美术表现的潜意识很强,但是缺乏长久的进取心与正确的认知态度

例如,许多学生学习前期热情度较高,但面对枯燥乏味的空间基础训练,缺乏耐心与持久的意志力。对于反复的钻研空间形态仅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段会产生厌倦心理,就如同挖井一般,很多人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坑,就是不见水,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耐心与锲而不舍的毅力,这其中也有中国式家庭对于孩子培养方法的问题,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很多,但缺乏认真分析、努力攻关的韧性。事实上,对于空间造型学习,就是需要反复的实践与对比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并且掌握绘制表现的技术手段,形成自我的表现意识,在绘画中尤为关键。眼见井里就要出水了,却停步不前,如是三番五次地往返重复,会造成另外一种比较可怕的结果:学生留恋于表面技巧的模仿与价值崇拜,失去了对事物最本质的认知,久而久之会变得浮夸而松散,很难有进步的空间。这方面失败的示例不胜枚举。

2.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不明确

现阶段,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一些引导不明晰的地方,“艺考”这种形式普遍为家长所亲睐,由于部分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掌握不过硬,致使家长临时抱佛脚,学生由于认知世界还比较片面,比较盲目地选择了学习美术,这样使得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发展,被动地从事艺术创作的学习,将艺术审美感受变成了束缚学生的枷锁,原本文化知识就不扎实,加之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去从事新的领域,会比较被动。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学习倍感压力,就会变得对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艺考”,同时应当承认,学习美术是要有较高的艺术天赋与领悟能力的,加上正确的引导与自身认真感悟生活,才能有所成就。“艺考”使我们感慨:如此多的学生投身于此真得会有好的成效吗?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做认真的反思与总结。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学美术教育经验与实践创作中感受到的艺术创作心得,谈谈如何应对中学美术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解决策略

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意志力

应当说,每个人都有感受美与认识美的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之初,在心底都有一个美好的心结存在,老师要善于发现与引导。“有教无类”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积极而正确的引导是当代美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教师才能发现每位学生所具备的优点与长项,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基础理论性概念少,知识较为抽象,因此,教师的亲身示范非常必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定要注重教学的示范演示环节。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平时多创作、多积累实践创作的经验,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学生实践创作过程中的问题。亲身示范也是好的意志力与耐力的示范,学生会在教师创作过程中理解创作过程中各环节所面对的问题。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多讲解一些创作技巧与方法的案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热情与兴趣等。

2.如何正确进行美术课堂教学

新时期艺术创作的形式丰富而多样,教师要正确对待每种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分析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论基石,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对待新时期艺术形式的演变,不会盲从。这又要求教师不能解决课程内设置的知识点,还要随时关注艺术发展的动态,解决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新奇问题。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时下,多媒体演示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各种形式,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方式有多种途径,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去感知、去审美、去写生……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在实践创作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接近生活,紧跟时代的步伐,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的高度,培养其高尚的美的认知。

总之,中学美育关乎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因此,自我认知很重要,美术教学中应当加强教学互动,善于总结学生的学习动向,善于控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及时补救的措施,使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篇8

一、美术课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初中美术欣赏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利用多媒体创设优美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这是我所关注的。因此,在教学《韩熙灾夜宴图》欣赏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提醒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平缓心境。听完后,请同学们讲出内心感受,带着这种感觉去鉴赏,它比任何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都具有说服力,为下面的环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可以给学生造成以上的情景。如美术课本第二册第一课《中国优秀的雕握作品》,展现的是我国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击鼓说唱俑”等。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美术课件,一一展现在大屏幕上,再配上古代戏曲音乐。中国古代雕塑造型含蓄、以意传神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就一览无疑了,这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作品发挥想象或展开讨论,画面上各种雕塑的真实感,会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留足思考与探讨的空间,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

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它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状。如在讲《走进漫画世界》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先播放一组明星漫画像,学生看到了就会发笑,然后我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他们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的时候我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本课。事实证明,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留足思考与探讨的空间。

三、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设置合理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课的学习活动,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表达自己,并为自己价值取向的确立明确了方向。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课堂教学不是作秀,而是要真实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我们绞尽脑汁设置新颖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点恰如其分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本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艺术品这一抽象概念轻松的具象化,迅速消除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陌生感。

四、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篇9

关键词: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体会

对于大学美术教学而言,学习素描的基础就是静物素描,只有奠定良好的静物素描功底,才能保证后续相关素描知识的有成效掌握。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基础的静物素描一般是使用铅笔对静物的轮廓进行绘画。然而,由于静物素描操作比较困难,与油画相比,缺乏斑斓的色彩,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鉴于此,老师在开展静物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简单后复杂,由浅及深,引导学生逐步学习静物素描相关知识,真正掌握静物素描。

1欣赏图片,解析线性结构

想要提升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具备欣赏图片、解析线性结构的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画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线性结构的认识和掌握。线性结构指的是将物象的具体结构通过线条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美术功底不深的学生而言,很难准确分析物象的线性结构。所以,老师应该将图片赏析的模式结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并以身作则,将自身的分析方法做为学生模仿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通过对线条关系的观察,掌握更扎实的静物素描功底。比如,在进行蔬菜、水果相关内容的写生与临摹时,老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渠道,提前搜集与蔬菜、水果有关的图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投影设备将这些图片呈现给学生,并带领学生进行颜色、角度、明暗度等内容的赏析。在对蔬菜、水果进行分析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分析蔬菜、水果在不同的角度、光线下,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与自己之前画过的蔬菜、水果相比,加重线条明暗度、色彩等因素的控制,能够使蔬菜、水果的特点更加鲜明。此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专业的总结,构成蔬菜、水果的线性结构大部分是由曲线组成,一小部分为平直的线性结构。所以,我们在进行蔬菜、水果素描时应该注意,要将其具有的特点在结构上明确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如何分析蔬菜、水果的明暗度,解析线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将其他蔬菜、水果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其他蔬菜、水果的线性结构特征进行独立分析,并鼓励学生将两种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长此以往,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强化[1]。

2练习线条,掌握手腕力度

当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和掌握静物的线性结构以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动手创作[2]。针对构成静物素描的基础元素而言,线条是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想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静物素描,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线条的粗细和轻重等特点。而想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条的这些特点,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对自身手腕的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比如,在进行器皿、陶瓷相关内容的写生与临摹时,老师可以将瓦罐、果盘作为学生练习线条,实现掌握手腕力度的目标。在静物素描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将瓦罐、果盘素描的图样先呈现给学生,由于组成瓦罐、果盘素描的花纹结构具有的粗细和深浅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学生只需将瓦罐、果盘的轮廓大致画出,然后参照素描图样上的花纹进行练习和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虽然瓦罐、果盘的花纹深浅、粗细各不相同,但是想要将这些线条花纹明确区分开,却具有较大的难度。此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由于学生手腕的力量不够,对铅笔的掌握不够灵活,当我们的手腕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时,画出的线条和花纹颜色比较浅、比较细,当我们的手腕处于比较用力的状态时,画出的花纹和线条颜色比较深、比较粗。然后老师让学生动手尝试一下用力握笔和不用力握笔的不同感受,并鼓励学生感受手腕力度变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反复的联系和不断的尝试,就能根据老师给出的瓦罐、果盘素描样本,初步进行线条区分绘画。长此以往,学生手腕控制铅笔的灵活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自身静物素描的能力[3]。

3尝试临摹,了解明暗关系

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静物素描相关基础知识和技巧以后,就可以学习物象整体结构的绘画,也就是对静物的整体进行素描。在此环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怎样才能使物体在一种颜色中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这一目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静物整体临摹,明确了解线条明暗的关系和变化。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物体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色调的明暗变化,通过明暗色调的变化,将物体的轮廓形状充分呈现在人们面前。此时,采用临摹的方式,将其他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学生进行临摹[4]。比如,在进行酒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相关内容的写生与临摹时,老师首先要将静物素描中明暗关系的基础知识以及技巧详细讲述给学生,保证学生对静物素描的明暗结构有明确的了解。然后,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酒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作为静物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酒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明暗结构。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醒酒器、铅笔、桌子做为临摹目标,然而,创作出的素描作品比较死板,缺乏生动性,经过老师的指导能够了解。原因出在学生没有把握好醒酒器、铅笔、桌子的明暗关系。比如,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详细分析原作品,在进行桌子临摹时,桌子背面部分的颜色相比较于桌子正面的颜色应该比较深,这样,才能将纹理存在于桌子内层的特点展现出来,并且将桌面部的明暗度提亮。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再次对桌子进行临摹,必定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尽量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物件进行临摹,增强临摹品的吸引力[5]。综上所述,根据以上针对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刚接触静物素描的学生美术功底比较弱,因此,指导学生学习静物素描切不可心急,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静物素描课堂上,来时要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当学生对具体的构图产生思路以后,在逐步培养学生静物素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体会、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具备自信心和成就感,必然会对静物素描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龙.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策略[J].中国商论,2017,(11):10-12.

[2]徐画梅.详述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J].当代会计,2018,(03):49-51.

[3]郑淑珍.静物素描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J].中国商论,2017,(36):114-116.

篇10

关键词: 游戏 网络教育 参与原则 切入点 合作

Make Lessons As Games--make teaching in happ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aste of myself's brief teaching and experience of now undertaking course reformation, this paper plan to discuss art teaching's ai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ways--make lessons as games, and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aching way wherewith help to the veriest realization of diathesis teaching.

Key words: games, network teaching, participant principle,

cut-in point, cooperate

前 言

通过作者本人在课堂实习及教学实践中,结合个人成长及大学学习生活的体验。在过程发现,对于学生的启发及教育而言,关键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进一步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巩固,实现美术人才的成才,在现代社会发展成骨干力量。这就要求在课上能对教学方法与教材能总结思考,找出其利弊,并进行改革,不断反馈实施,找到最优方法。结合现在所从事的改革课程,在课堂中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得到系统而又科学的教育理论。不管教学手法如何,传统还是改革,皆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创新,能面对新世纪并担起各种挑战的综合型人才。

把体育融入美术课堂也是游戏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运动中的许多形态都与游戏有着相似之处。在一节速写人物动态的美术课上,我首先以拔河作为导入,刚刚进入美术室的学生还以为这是一节体育课,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在拔河进行中将人体动态线、关节结构等知识点很自然的贯穿起中,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们在拔河中的技巧提升。比如:体态线要向后倾斜、下压,腿要相互紧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人的关键结构,同时也增进了体育运动的经验,类似的体育与美术相结合的课例还有很多,目的都是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转贴于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在美术课上相应地引用音乐媒介,将更好的辅助教学。对于解释抽象的名词或是欣赏抽象画时最好就是结合音乐。很多玄密的气氛、艳丽的色彩、张扬的笔意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应的音乐,在视觉和听觉相联系在一起时,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就容易且深刻多了。一次欣赏课上,每个学生都发有若干丝巾和用橡皮条绷紧的纸杯,欢快的音乐拉开了课堂的帷幕,当音乐进入到小提琴拨弦部分时,强烈的节奏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拨弄起手中纸杯上的橡皮筋发出同样节奏的声音,而当旋律发展到舒缓优美时,老师一个暗示,大家又纷纷甩起手中的丝巾,各自和着乐音翩翩起舞。整个美术课堂简直成了演出的舞台,学生兴致盎然。音乐停止,此时老师才展示出被欣赏的绘画作品,无须多言,学生已能感受到画面中的氛围:聚会的热闹场面、贵妇人身上精致柔软的丝绸,似乎还能听到画面里传来华尔兹的乐音。于是在平常里觉得枯燥的画面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也成了学生们急切关心的内容了。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网络美术教育也逐步开始受到推广。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让游戏的领域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进行。比如跨越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室场所的限制,并且,网络教学也迎合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的游戏活动还可以借助网络辅助展开评价,进行网上展览等等,通过制作电子档案使学生对每一节课的要求都有所准备。

除了课前安排好的环节以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过程中,插入各类知识点,这样可以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大量丰富的课外知识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因此而形成的良好积极的教学氛围:由于受到老师各种新鲜知识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兴趣而提出更多问题。而教师又可通过这些问题将大量知识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初一《桥》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介绍北京故宫金水桥的时候,老师顺势利用同为北京首都这个地理位置讲到了中国大剧院,将两个建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还需要考虑到课题切入点的问题,美术教材作为一种师生开展教学平台,承载的各种知识需要教师的正确处理,分析和理解,难免会遇到乏味的课程,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背景,和教学目标设计好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去切入,进而转入正题 ,完成教学目的。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同样,对一个学生不感兴趣的课题也是很难开展的。在通过人美版和广东版美术教材的比较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前者本身对课程的设置过于强调技巧的培养,以作品欣赏和静物写生为主的课式安排几乎没有趣味所在,这对切入课题上就加大了难度。所以教师应尽量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的全过程。设计游戏和各种生动有趣的切入方式。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给很普通的课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广东版的美术教材在课程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兴趣和知识结构多样化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展开课题提供了便利,新颖的课题和各种课堂活动建议让老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变的更容易。但是也可能存在比如学生对教参上的游戏不感兴趣之类的情况,此时可试着让学生提出建议,让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游戏,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一个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和娱乐性,充满探索性和体验性。

有时候,教师为了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要是活动之中,便有意把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得像举行一台预先排练好的晚会那样有条不紊,轰轰烈烈。艺术教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只要给学生的艺术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往往倒是那种诸如上述那样的刻意的安排,会使得学生难于参与其中。因为,教学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艺术教学更是如此,学生的参与也本就是一种即兴创造,而如果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那么学生的参与就有可能失去一种氛围,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参与艺术的冲动。

艺术教学遵循艺术参与原则,也不意味着把每一节课都组织得像小孩做游戏那样热热闹闹,一玩了事。虽然有的教师能创造性地把艺术教学活动设计得像游戏那样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得也十分开心,但往往教学效果甚微。这是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另一方面,艺术课堂也不是一个无序而热闹的集市,谁都可以来此逛一逛。在艺术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艺术性,换一种说法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这里,学生的玩就是参与,但这种参与是艺术的参与。必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切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玩耍的热闹,而使教学目标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