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综述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宣传思想文化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宣传思想文化综述

篇1

文字综述——介绍集团党建、思想道德建设、工青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情况等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 创建篇 文字综述——集团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或情况汇报) 档案陈列——创建规划、方案、总结、申报材料、荣誉等 创安篇 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集团综合治理工作综述(综治、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环/安体系建设等) 档案陈列——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 二、人员分工 (一)电子台账的文字、图片材料等内容由公关部负责组织 (1)八篇综述文章的写作分工是 宣传处长邱××负责“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创安篇”四篇文章的撰写;

篇2

[关键词]西方社会思潮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98-02

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大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打好思想、政治、道德、身心素质基础十分重要。然而,人文教育学科中总有一些激进的思想理论充斥着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比如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文化思想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这些思想文化中既有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其吸取的一面,俗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这些文化思想我们也应秉承这种观点,指引我们的大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思想中好的一面,摒弃其不好的一面。因此高等教育在面对西方社会思潮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既要强化学生的民族感,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又要削弱学生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避免以自我为中心,走向自我封闭和孤立,干扰自身的发展。同时,我们必须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全球化发展实际,深刻认识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一、西方社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学艺术作品、影视、广告等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和其他途径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流传。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也随着这些文化的流传而在我们身边传播着。大学生是最易受感染的群体,如今许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认同并移植西方的生活模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面对西方的这些观念,有的大学生也普遍呈现出两种反应。大学生“西化”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现在的大学生疯狂地迷恋国外的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等;有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追寻西方的生活方式:喜欢进西餐厅,在衣着上也体现了欧美风的格调,“西化”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与之相反的是,有的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存在一种鄙视、拒绝和仇恨的态度,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例如,很多大学生抵制西方的货物,拒绝过西方的节日,甚至出现了有的学生拒绝学外语的极端现象。如果盲目地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国家的民族文化会将不会被重视,甚至存在被遗忘的危险,而过分地倡导“民族主义”也会让大学生走向闭塞。在此情况下,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就成为我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首当之选。所以在文化的引进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引入、借鉴和吸收。对于那些传入我国的西方文化,我们要进行细致的剖析,对于那些西方的文化垃圾以及不符合我国需要的,我们要进行彻底的、无情的批判,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其本质所在,自觉地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

二、西方社会文化影响下构建文化认同的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发展趋势,西方理论思潮的传入更是不可避免。高校是众多理论思潮的聚集之地,因此在引进和利用西方文化和理论思潮时,应该持辩证的观点防止“西化”和“民族主义”一边倒的倾向。如今,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容易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念受到影响,更易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在塑造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茫然而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更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警惕自己民族文化的流失,构建我们的文化认同,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列宁所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我国高等院校在面对西方强有力的理论思潮冲击下,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来说都忽略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除了人文社科的学生以外几乎对理工科的学生不提此类思潮。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仅仅局限在平常的“两课”中展开,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我国的高等院校几乎无一例外都没有专门开设此类课程。

四、西方社会文化影响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理论教育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培育其民族精神,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对当前国情、世情的分析来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理论知识,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各类人文学科教学中要充分融入爱国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和时展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用基本原理来分析解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在理工类学科教学中,也要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得到充分的阐述,应深入发掘蕴含在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题材,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综合性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树立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舆论引导

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离不开舆论宣传的引导。以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媒体,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化、现代化得到的最新载体。高校应抢占网络阵地,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增强其实效性。在网络媒体时代,博客、论坛、手机短信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新平台。随着类似于博客、空间、论坛等网络聊天工具的盛行,如今辗转于各个论坛,发微薄、发帖子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每日必做的事情。网络的确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消息也可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面对此情况高校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强网络媒体特别是校园网的舆论导向。校园网可以多加宣传报道在校学生、校友的先进事迹;开辟爱国主义理论知识宣传栏;转载社会上先进的人和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创新性。

(三)环境感染

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感要注重营造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展开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培育大学生理国情感。校园文化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在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时,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重视课堂主渠道和课外多渠道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如校报、广播、橱窗)的作用,全方位、多层面、多视角以直观的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园文化加强爱国主义自我教育的层面,开展如科技文化节、论坛、沙龙、演讲等学术、文艺活动,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四)实践体验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之中。如重庆地区现在热火进行的“六个一”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其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而且能使其思想更接近于实际,感情更接近于群众,认识更趋于客观。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际行动之中。

五、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时也是中国未来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本文旨在分析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探寻以理论教育为核心、舆论引导为支持、环境感染为载体、实践体验为动力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旨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立足现实,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李乐.近二十年国内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西南大学学报,2010(5).

[2]杨发航.新时期影响爱国主义的主要社会思潮[J].新视野,2010(1).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篇3

[关键词] 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农村

[中图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011-01

儿童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1]。近年来,我国农村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情况存在严重滑坡现象,成为影响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2]。本文从免疫预防的“提供方”、“接受方”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计划免疫“提供方”的影响因素

1.1 对计划免疫重视不够,缺乏监督管理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防疫事业经费的划拨呈逐年下降趋势,防疫工作经费短缺情况日益严重,使预防接种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许多乡镇卫生院“重治轻防”,缺乏卫生技术人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计划免疫等工作漠不关心。

1.2 经费、环境、工作人员条件有限

地方政府不重视计划免疫,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计划免疫工作无保障。由于受一些不安全预防事件的影响,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对预防接种工作不予配合。另外,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本属社会公益性工作,但仍按广告价收费,使本就经费不足的计划免疫工作只好望洋兴叹。农村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流动性大,组织管理松散,部分地区基层计划免疫人员外流严重[3]。村卫生室卫生条件差,医疗设备差,村医生业务素质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较多;接种记录不准确,甚至有“纸上接种”情况;有免疫空白的现象[4]。

1.3 生物制品供应管理混乱

疫苗浪费大,预防接种效果难以保证。目前部分地区用于计划免疫生物制品管理混乱,营销失调,有章不循,监督执法力度得不到加强,生物制品越级向下推销的价格较低,疫苗价格差异导致非法定渠道购苗,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私自接种,这样一来,疫苗存放不符合冷链运转的要求,常温下保存疫苗、接种疫苗、超期(>3 d)接种疫苗现象时有发生,其质量难以保证,有效接种率降低[5]。

1.4 健康教育工作滞后

缺乏计划免疫的宣传和群众知识普及活动。工作人员普遍忽视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群众难以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防疫保护意识浅薄,对儿童接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个别家长拒绝给儿童预防接种的现象。

2 计划免疫“接受方”的影响因素

2.1 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儿童看护人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地区、不同儿童出生地点等都是影响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和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思想观念落后,对免疫接种缺乏主动性,导致部分家长因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愿意带孩子去接种的现象。

2.2 家庭经济收入及家长文化程度情况

国内外报道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影响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文化素质的问题。在偏远农村地区大多数居民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儿童看护人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地区、儿童出生地点等都是影响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和儿童接种的因素;而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因素[6]。

2.3 农村超生现象也是影响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

由于农村受经济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部分群众为躲避计划生育异地超生;超生儿童为了躲避罚款,拒绝建卡、建证及预防接种;部分地区有时为保计划生育达标,行政干预不让上报计划外生育儿童,同样给计划免疫工作增加了难度[7]。

2.4 宣传预防接种力度

由于对农村计划免疫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不够,家长不知道要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导致人群免疫覆盖率下降。我国计划免疫第3个85%目标审评时发现在未接种原因中,主要是不知道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8]。

综上所述,知识匮乏、观念和意识差、经济收入低等是影响农村地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家长或监护人方面的因素。要改善我国目前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应加大偏远农村地区的人群大规模计划免疫宣传力度,加强农村计划免疫的宣传资料开发和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9]。

[参考文献]

[1]茅亚达,尹桂成,羌校君.通州市计划免疫保偿制运行分析及管理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15(1):45.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工作手册[S].2006:9.

[3]陈映莲,郑爱英.计划免疫工作中潜在性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4):651-652.

[4]陈孔范.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6):582.

[5]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489-490.

[6]王旭雯.无锡市200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系统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12-2114.

[7]王稳,韩一楠,林茜,等.2005年大连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49-53.

[8]郑志刚,蒋玉艳,杨仁聪.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6):336-338.

篇4

关键词:儿童教育;地方文化场馆建设;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社会文化结构体系在地方建设的建设范围得到扩展。儿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将儿童教育融合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优化地方文化建设结构体系,拓展儿童教育的社会范围,推进我国教育形式的优化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地方文化结构体系的完善提供发展新思路。

一、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目的

(一)实现地方精神文化建设的引导

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额社会产物,文化从精神层面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实施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从经济发展领域而言,是地方性整体建设完善的重要,地方文化场馆可以作为当地经济开发发展的新趋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新动力。例如:建设地方文化场馆,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开辟地方特色旅游经济发展路线,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后,可以作为地方开展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平台,成为地方对我党先进指导思想学习的重要平台。例如:某地区应用建立的文化场馆[1],积极组织当地地党员和群众进行“三严三实”精神学习,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作用。

(二)是地方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也可以作为地方历史发展的文化载体,对地方发展中进行记录和整理,进一步优化地方建设。例如:某地区应用地方文化场馆作为地方发展历史展览平台,实现了地方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保留,促进我国地方建设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全面性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实际意义,推进我国地方文化建设体系的科学性应用,实现我国地域的特色发展。

(三)达到提高地方人民素质的作用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地方整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可以政府和人群众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从而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地方群众素质的作用[2]。地方文化场馆投入应用后,为地方人民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使文化宣传的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文化结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

二、儿童教育融合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分析必要性

(一)儿童教育是地方文化发展的构成

儿童教育是我国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性建设可以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融合,可以为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这与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性改革,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促进我国儿童教育中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融合,可以充分应用地方历史发展中的英雄先进事迹对儿童进行思想引导[3],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而且能够提高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结合归属感,为我国教育在儿童中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为我国人才资源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发展新动力,推进当地教育体制的进一步科学性发展。

(二)儿童教育丰富地方文化建设

儿童教育是奠定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额融合,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建设。儿童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是多样的,这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整体建设上要与多样化的建设理念相融合,从而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形式逐步实现创新发展。例如:某地区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重要手段,制作大型3D体验馆[4],对地方抗战时期的发展场景进行还原,应用新科技手段实现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多样化,灵活化发展,不仅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教育意义加强,同时也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促进地方整体建设的完善性发展。

(三)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引导教育实多元化发展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儿童教育,是推进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引导教育实多元化发展的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的得到不断的加强,文化在地方整体建设中的作用得到逐步加强。实现地方整体发展,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应用儿童教育作为开启地方人才培养的钥匙,例如: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中为儿童设计不同年龄段的出版读物,为地方儿童教育的课外教育开展提供了开展新平台,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促进我国地方性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与实施[5];此外,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儿童教育,为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实现教育融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地方文化场馆文化宣传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地方文化结构体系丰富发展,地方整体结构的完善提供保障。

三、结语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地方整体结构建设完善的重要体现,也是地区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实施儿童教育爱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场馆的内容,同时也为地方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基地保障,为我国地方性整体建设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2-30.

[2]张艳国,胡盛仪,周小霞.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湖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03):57-61.

[3]韩克庆,武文青.中国少年宫的变迁与儿童福利的实现――以M市少年宫为例[J].东岳论丛,2012(07):103-112.

[4]吕晓昌,李卫东,王必琪.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状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6):5-10+25.

篇5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生产管理;价值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绿色和平组织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认为该事故共造成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调查该事故的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安全文化的概念分析

安全文化,从狭义方面来讲,主要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从广义方面来讲,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诸多观点的考量,结合我国安全生产过程的现状,我认为安全文化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或减轻)生产、生活风险,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企业持续发展所创造的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

(2)安全文化的内涵

综述所述,安全文化具有以下方面的内涵:

1、安全文化是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所创造的。安全文化取决于决策者、管理层和员工。安全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扭转不良的、落后的、应该被淘汰的观念,弘扬那些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的、科学的文化。

2、安全文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我国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办,就是因为企业的短期行为和趋利主义。

3、安全文化建设包涵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建设。

二、安全文化的价值探究

1、安全文化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增加企业效益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2、安全文化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超前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长远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警钟长呜,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3)人本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效率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3、安全文化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政府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软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安全理念、企业使命、安全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4、安全文化有利于实现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

篇6

关键词 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 员工满意度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Corporate Culture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Research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WANG Yuanfe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heart and soul of the manage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are of great help. Autho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review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corporate culture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corporate performance; corporate culture; employee satisfaction; research

1 研究的背景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企业能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适时的生存,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营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绩效,指引企业正确运转与管理,同时,企业文化的塑造对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员工的离职率、企业的绩效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制定要高瞻远瞩,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可以遍布于企业的任何一个角落,比如企业的宣传栏、报刊、企业员工手册、办公区域直至员工内心。

2 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层,即表层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环境、厂容、厂貌、设备、企业标志、广告形象、企业家形象、产品造型包装等等;第二个是行为层文化,即企业与竞争对手、供应商、销售商等方面关系的行为;第三个方面是制度层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等,这些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顺利实现;最后一个层次是核心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战略、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这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一个整体。

黄凤岗在《引领央企文化》中指出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必须要健全;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价值理念切实融入企业管理;为了让企业内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还需要多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如果企业内的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高,对企业的目标战略认知度高,企业的发展自然就好;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黄全花在《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中指出企业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每个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企业文化不同的含义,主要从文化的构成要素、价值观和行为角度、为了强调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从经济性的角度也给企业文化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文化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次,它是由内而外形成的。

何载福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中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主要是从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群众意识,商品的品牌意识、企业用人理念、商品营销理念等方面,认为重视企业文化能够不断培育市场观念,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倡导企业创造效益观念,舟求效益与价值最大化原则,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商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观念,增强科技投入,注重人才观念,充分了解市场动态,树立信息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坚持用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不断进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管理,指一个企业站在企业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愿景,是一个企业的特有形象,企业内所有组织成员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而树立形成为全体员工所遵守、认同的一种基本信念和认知,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

3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绩效是指企业内所有员工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目标而实现的一种价值观和业绩,企业绩效主要包括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反馈体系。企业文化与绩效存在正负相关的关系,企业要想百年常青靠的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的管理,而企业最终管理是归结到人的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成正相关的关系可以使企业不断提高绩效。具体表现在:

(1)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文化是一种积淀,真正留住人才需要企业制定公平的奖励机制,运用公平的理论不断激发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人才,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运转的一种导向,把有关“人”的各项事宜,如:岗位说明书的制定、奖励机制、个人劳务报酬、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方面。为了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达到利润最大化,最终让企业文化成为无法比拟、具有独特性的被企业全员认可的一种的精神。

要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加强对企业中高层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市场经济素质,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同时融入到员工的考核与制定企业文化时要进行企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使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清晰。企业不仅要设定短期目标,更要制定长期战略,长期目标一旦确定,需要企业的所有资源要与目标相匹配,而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围绕长期目标进行。所以,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使企业步上良性循环轨道,让员工有归属感、安全感愿意与企业付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绩效。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成功的绩效管理首先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

(2)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关系,提高绩效水平。企业绩效包括领导、员工、设备等诸多方面,员工的报酬通常比较具体,但是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好量化,因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实际上并不完备。当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绩效取决于员工的努力和奉献程度,企业为了遵利润最大化,需要运用企业文化不断激励员工,在管理上进行分层控制,通过奖励制度来改善激励员工。

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包括要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以价值观和客户导向,提升员工的学习力和企业在既定的目标下不断的变革创新,提高领导的魅力,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改变企业财务状况,增加企业员工工作氛围,以顾客为导向,以员工为根本,提高员工工作激情,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的重点建设工作,要想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销售额或产值最大化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若使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其成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做到企业文化更快更长久,是一项很难的工程,笔者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凤岗.引领央企文化[J].中国经贸导刊,2013(19).

篇7

色彩斑斓的舞台,绚丽璀璨的灯光,优美欢快的歌曲,热情洋溢的舞蹈,诙谐幽默的小品,变幻莫测的魔术……台上演员一板一眼,倾情表演,台下观众翘首欣赏,如痴如醉。

刚刚过去的这个盛夏,历时近2个月的全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在4个社区成功举办,66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给社区居民们献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点燃起对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社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社区居民人数迅速膨胀。楼层越来越高了,绿化越来越靓了,但是彼此的陌生感似乎依然像一条鸿沟横亘在邻里之间,文体娱乐活动的缺失导致城市社区生活依然单调而乏味。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大力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部署,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于7月初精心策划筹备了我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在城区4个街道的4个社区分别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主办,居民为主体,自编、自导、自演,搭建普通百姓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本次社区文化节的创新形式,也成为其深受居民欢迎的根源所在。

活动之初,承办活动的4个社区,都曾担心居民积极性不高,节目难以征集。可没想到,海报一出,应者云集,居民参演的热情超乎想象。在善南街道荆善南苑,一名11岁的小女孩因申报的节目与其他节目重复而没有通过初选彩排。

她却跑到社区党支部办公室缠着书记不放,表示不让登台决不罢休。社区最终只好专门策划了一个集体节目,让她如愿登上舞台,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合唱了一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据统计,整个社区文化节期间,全市参演居民多达5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年仅4岁。原本很少交流、相互陌生的社区居民,因为登上社区文化节的舞台而被大家所认识、所熟知,甚至成为家喻户晓的“社区明星”——滨江花苑年仅4岁的徐悦纯表演的《小媒婆》妙趣横生,笑料十足;北辛街道许培玲老人的《鲁绣展示》技艺精湛,叹为观止;刚刚步出大学校门的魏庄社区居民聂坤担当了节目主持人,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

正是给了居民成为主角的舞台,居民才回馈了舞台无限的精彩。无论节目质量如何,无论表演是否专业,居民们都会因为亲人的登台而倍感亲切,因为看到街坊邻里的表演而欢欣鼓舞。

在首届社区文化节策划之初,我市就确立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同住一个社区,共建幸福家园”。活动组织中,各个社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着力在节目筛选、内容编排上下功夫,巧妙融入和广泛传播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互爱、共驻共建的生活理念,使一大批贴近生活、思想深刻、教育性强的精彩节目呈现舞台。

荆善南苑一群孩子们编排的情景剧《游子吟》,深刻地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魏庄社区居民表演的国学手语《跪羊图》,演绎了孝文化的内涵,让台下观众深受感染,强烈共鸣;《争爹》、《除尘》、《家乡美》、《感恩的心》、《婆婆也是妈》、《家和万事兴》……众多节目向人们传递着爱国爱家、尊老孝老、文明礼让、感恩奉献的思想,让社区居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又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荆善南苑居民57岁的徐明老人在表演独舞《万泉河水》之后意犹未尽地说:“社区文化节既活跃了社区氛围,又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我们每个人都会为幸福家园建设尽一份力。”

节目演出中,亲人同台,邻里同台,社区居民与物业管理人员同台,一幅幅演绎亲情、恩情、邻里情、集体情的和谐画面驻留舞台;活动组织中,物业公司鼎力支持,社区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积极参与,经营商户踊跃提供免费化妆等便利服务,一股股暖流汇集起来,共同描绘了一个个团结和谐的温暖画面。

今年以来,实施文化惠民利民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而举办社区文化节,正是落实文化惠民的一项创新举措。

为充分体现惠民原则,本届社区文化节,市里联系中广有线__滕州分公司赞助了舞台、灯光、音响的全部费用;部分文化企业为参演人员提供了图书、学习卡、电影票等丰厚奖品。演出过程中,各社区还精心安排了有奖知识问答,让居民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社区文明、安全知识等。

篇8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形成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合力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家庭美德建设被提出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把家庭美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指导,从提高全民认识、责任人、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家庭美德建设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结合起来,成为群众看得见、做得到的大事、实事。市领导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家庭美德建设表彰研讨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家庭美德建设,优化社会细胞,并带头争做公民道德的宣传者、实践者。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开创了由妇联的独家经营逐步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积极实践、大力创新,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

各级妇女组织适应形势发展,把握时代脉膊,从党政所急,社会关注和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充实工作内容,深化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使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坚定妇女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道德、信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设立##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十佳母亲”、“十佳父亲”、“尊老敬老好儿女”等的评选,弘扬家庭美德新风;充分利用大众读书点、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组织家庭成员学习卫生保健、科技致富、科学教子、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上创造读书爱书、争做学习型家庭的浓厚氛围;在妇女群众中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强化环保意识,组织妇女植花种草,清理“三大堆”,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绿色生活”,为家庭创造优美洁净的生活空间;举办“展示您的家庭风采”、家庭文化产品展示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特色家庭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特色楼群(村)、文明楼群(村)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提升了家庭成员的素质,为优化社会细胞,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围绕中心、努力探索,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档次

各级妇女组织把家庭美德建设放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把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了“社会妈妈”、“援助革命老妈妈”、“知音之桥”等“爱心系列行动”,创出了妇女工作的品牌,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各级妇女组织发动妇女群众以“一对一”、“集体型”、“松散型”三种方式,资助孤贫儿童,使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关怀,目前全市70000多人参与其中,资助孤贫儿童710多名。各级妇女组织还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那些曾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妈妈,使她们幸福地安度晚年。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活动中来,救助贫困弱小,在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中形成了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良好风气。

二、家庭美德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市家庭美德建设尚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的方面,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有的家庭成员不讲诚信,公德意识较差;有的家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

在家庭美德建设过程中,妇联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和现场指导不够,研究氛围不浓,理论积累不够;二是地区间、行业间家庭美德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思考版权所有

在调研工作中,各级妇联及有关方面对我市进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领导。家庭美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虽然创建领导小组基本健全,但机构运转的功效不明显。仅靠妇联唱独角戏,势单力薄。要进一步争取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挥优势,齐抓共管。在活动经费、人员配备和政策上予以适应倾斜,在资源上实行共享,使我市创建活动每年都有新发展。

篇9

关键词:中国;世界;少数民族;多元音乐;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94-02

随着这些年来国际音乐学术界对多元音乐教育的深入探讨,同时意识到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上千年古老传统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中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音乐教育系统的重要意义之后,我国的音乐学者就愈来愈关注中国的多元音乐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别人,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来更好的用音乐表达自己,达到完善自己的终极目的。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况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源于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来历经风雨后,融合了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风而创造出的音乐财富。中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凭借时间分水线区分出来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着两大部分。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一般来说,传统音乐就是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包括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作品和当今时代产生的音乐作品总而言之,传统音乐就是指“五四”之前的民族音乐。而现代音乐指的是在“五四”时期以来所具有专业性的音乐艺术。例如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的器乐曲、声乐曲,其中包含了交响曲、大合唱、音乐剧、歌剧等等。

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已经确认了的少数民族总共有五十五个民族。根据一九九零年中国的大陆人口总数统计来看,少数民族的人数仅占我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他们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边疆地区,例如新疆、西藏、广西、西藏、宁夏等民族自治区,和黑龙江、四川、吉林、青海、贵州、甘肃、云南、附件、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还存在许多跨界生活的民族,他们分别定居在不同的国家境内,同时分别有着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群族。因为我国少数民族定居广泛,所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的影响范围很大。

以上叙述的诸多民族和其他的一些群组和汉族人民在一起组建了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各个民族的人民在自己的疆土上凭借自己的辛劳奋斗、发展经济、共同造就历史,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辉煌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音乐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的各民族的优秀民族音乐,并且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还要强调突出民族音乐教育在众多学科内容中的的重要艺术地位。要想追随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根据音乐教育大纲,来建立一个相应的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要具有中国特色,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多个方面的安排设置。

学校的音乐教育最需要具有明文规定的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所以,就应当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在法律的形式下确定出民族音乐教育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将民族音乐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界的普及。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要保证各个学校为民族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优异的教学条件。包括在每个学校内部都应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配备有关音乐教育书籍、相关资料、常用的民族乐器,并且具有组织小规模民乐队伍或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交流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广播宣传、宣传栏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民族音乐的介绍与宣传。可以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里更好的深入了解有关民族音乐艺术的知识。为使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艺术深入生活,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民族音乐艺术讲座,同时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是专家前来演讲,或是多开展些有关民族音乐的文艺汇演活动。

除此之外,还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在家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高雅活动,如:学唱民族音乐、学习演奏梯子、葫芦丝,学习弹奏

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步入社会后,还要通过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体来积极响应民族音乐教育的宣传,了解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要想挽救中国民族音乐这一传统文化就需要全民族动员起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民族音乐将教育。在适应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前进的同时,还要时刻追随世界音乐文化的前进脚步,使得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得以发扬光大,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

三、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以民族音乐为本,并且借鉴了国外音乐的优点,最终自成一家,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近些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于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中国的民族音乐逐步走出了国门,步入世界,多次在金色大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掌声。不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始喜爱并且学习有关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人愈来愈多。出于响应世界音乐发展潮流,在一九八九年举办了art杯中国民族音乐乐器比赛曾经起因了不少的国外选手前来参赛,但是,目前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类活动还很少,缺乏连续性。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教育问题中,我国国内民族音乐学术界真正关心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前景的还是少部分,学术成果不足。但是,着眼于世界,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着力于音乐多元化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多样的世界音乐有存在着平等,我们要学会在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来更好的用音乐表达自己。不断地观察别人,观察自身,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学习、了解,可以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在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吴雁泽曾经表明,中国的民族音乐凭借其独有的价值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领域中占有阵地,继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对世界民族音乐界应该尽到的义务,中国的有关部门将以“三个代表”、“二为方向”、“”等思想为指导,和各界权威人士共同推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结论: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民族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音乐应该紧紧地围绕中国上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使中国民族音乐长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进一步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用音乐表达更好的表达出来,同时不断地观察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与自身进行有机的对比,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

参考文献:

[1]任志宏,单建鑫,陈辉,刘凯华.文化认同视阈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9).

[2]吴巧.民族院校的音乐教育应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篇10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还有兰新高铁的开通等消息接踵而至的机遇面前,享有“丝绸之路精华段落”的河西走廊再一次被推向旅游时展的前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河西走廊昔日辉煌的重现,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恰恰弥补了传统旅游的片面引导,让旅游者更近一步感受丝路文化,更形象生动的重塑河西走廊昔日的风貌。

一、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一)智慧旅游国外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地球”的背景下产生的,2008年IBM公司总裁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基于“智慧地球”的研究发展,国外学者对“智慧旅游”进行了浅层次的尝试,大多数都是集中于各种进行“智慧旅游”的技术在旅游业中的一些应用,偏实践型的成果比较多。比如:200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Steamboat滑雪场特意为旅游者配备的装有RFID定位装置的手腕带反馈系统装置,叫做Mountain Watch,实时监测游客位置、消费情况,提供滑雪路线等;2012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推出了“标识都市”项目,利用二维码采集城市相关信息,是一个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微电子旅游大全等。但是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智慧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2010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镇江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目标,建设“智慧旅游”,这是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智慧旅游”。根据CNKI搜索查阅的文献来看,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但至今现有文献中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2011年05月黄超,李云鹏在《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中提到“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2015年11月刘叶飙在《智慧旅游:概念界定与实践发展》中提到“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技术依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等内容的一种新理念。

通过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研究,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从智慧旅游的概念、系统开发以及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的,偏理论型的成果较多。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甘肃省以及河西部分地级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嘉峪关市四个地级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4594.26万人次,占到了全省总人数的29%,全年旅游收入占到了全省总旅游收入的31.2%。显然,近几年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1.以敦煌为首,发展智慧旅游。2014年起,甘肃省的智慧旅游建设正式启动,并将敦煌确定为甘肃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敦煌成为甘肃智慧旅游的先驱者。

2.线上线下合作发展智慧旅游(以敦煌为例)。根据敦煌智慧旅游大数据的分析,截止2015年中旬敦煌旅游微博平台粉丝量达到20.3万人,敦煌旅游官网浏览量达32万次,天猫旗舰店浏览量达29.5万次。目前各平台的浏览量依旧处于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3.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敦煌智慧旅游的带领之下,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在逐步发展,准确的说现在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处于一个起始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的企业借助智慧旅游来吸引游客,但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各地区的科技技术与旅游的结合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缺乏、专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以及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问题分析

1.智慧旅游发展标准,管理制度不完善。近几年,游客与导游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进行智慧旅游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很难约束游客行为,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2.经济基础落后,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不高。智慧旅游的发展是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相比于“镇江”发展的智慧旅游,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在经济、思想、网络技术上还是落后于其他省份的,所以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了河西走廊智慧旅游的发展。

3.智慧旅游发展不均衡。比如,兰新高铁的全线开通带动了张掖、嘉峪关、敦煌(酒泉)的旅游发展,目前张掖、敦煌的旅游业以及智慧旅游发展趋势一片大好,金昌、武威的旅游业也在一步步发展,但是在敦煌、张掖两地旅游业发展之下来看,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处境。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利于河西走廊整体智慧旅游的发展。

4.景区内外智慧化程度不一致,重管理轻服务。也可以说是宣传力度不够,智慧形象不突出。部分景区内部的智能化设施建设全面,但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不能做到景区内部设施、管理智能化与外部宣传、服务智能化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智慧化,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还是有距离的,要在细节上服务游客,注重细节的智能化。

5.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随着智慧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智慧旅游的普及,旅游产品逐渐出现了同一化、单一化的特点,模仿的产品越来越多,服务方式也趋于一致,随着旅游的发展,如果智慧化程度停滞不前就会导致以前满意的游客带来视觉以及感觉上的疲劳,造成满意度下降,失去部分游客。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智慧景区建设的标准,完善规章制度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关于智慧景区建设标准、智慧旅游发展规范准则等法律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出要求,做出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为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建立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进程。

(二)夯实智慧旅游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

(三)联动发展智慧旅游,减少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联动发展实现互补互促、合理竞争,减少不平衡发展,张掖、敦煌、嘉峪关的旅游带动金昌、武威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四)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

注重游客体验是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站在游客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满足其需求个性化服务,做到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都满意的效果。

(五)创新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是智慧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忠诚度还能发掘、吸引潜在的游客。

四、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如今,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想凭借着工业和农业来发展、崛起已经是无法实现的,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当下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之一,所以智慧旅游今后在河西走廊上的发展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快速普及而逐步走向发展阶段。要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才能确保智慧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起到积极应引导作用。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