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美术学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美术理论;美术教育;艺术创作;意义
上个世纪初期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术教育在我国开始兴起,至今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其经历了渐兴、停止、恢复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如今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然而,在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院校、美术从业者及美术学生的发展。
一、对美术理论的重视不足
我国美术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艺术浪潮,比如“85美术”、“玩世”、“波普”、“艳俗”等等。在美术界的艺术浪潮之中,美术从业者创造了不少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特点的艺术作品,但是也存在对西方艺术简单模仿的情况。之所以有如此现象的存在是因为部分美术家的理论知识基础不牢,没有形成关于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系统认识。
“人类通常难以避免同样的错误”,这是叔本华的一句名言。现阶段,美术界中有部分人认为理论是以美术创作的附属品的形式存在着的。在他们看来,艺术家进行创作并不需要理论的支撑,他们需要的是情感经验、是手上工夫、是创作灵感。而事实上,艺术创作是不能离开理论的,没有了理论的支撑,就失去了灵感的来源,也就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对当前存在的对美术理论重视不足的现象,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有次碰到了几名毕业于艺术院校的自由画者,他们竟对“山人”一无所知,甚至认为“所谓山人就是八个大山人”,由此,不难看出,现如今艺术从业者的理论修养水平已到了让人担忧的地步了。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我国部分专业美术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修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时对美术理论课程的课时量安排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
二、西方视阈下的美术理论的意义
根据格内尔与艾斯纳(西方本质主义美术家)的观点,美术是人类实践与文化中极具特殊性的一部分,人类的美术能力是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教育所形成的,而非自然发展所得。所以,格内尔与艾斯纳认为,作为大众化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应当由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及美术史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学理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不难发现,西方的美术教育家非常重视美术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论修养。
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关系密切。美术学校借助设置美学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类型、本质及形态的系统认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对美的判断、感悟、认识及鉴赏的能力。美术批评则是基于美术欣赏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相应的标准对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及理论分析。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批评的相关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判断力、艺术感受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美术史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任何专业的学生而言,都必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历史,形成关于自己学科的发展过程、意义等内容的系统认识。“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学生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发展史的学习,能够掌握美术的发展脉络及发展现状,并且能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拓展美术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美术教育的本质与美术理论的意义
近代,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上世纪初蔡先生提出了“美育救国”的口号。当前,“美育救国”依然意义重大,它对全民审美意识的形成于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所以,以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的身份存在的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文化与美术文化的教育。针对当前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教育机构的美术学院,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够自觉审美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服务于社会的美术爱好者、美术工作者及美术教育者。
现阶段,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审美教学的比较科学的途径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具体而言,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精神素质;而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技巧与技能,二者是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的。只有在既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美术人才。
篇2
关键词:大学校园;美术教育;绘画技巧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在大学校园里,培养学生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大学校园的美术教育普及。但是在实际中,高校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不受重视的问题,导致美术教育水平不高,因此,要通过优化大学校园美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性。
一、大学校园里美术教育普及的意义
(一)审美观和艺术鉴赏性的培养
大学校园的美术教育不是单单教授学生欣赏著名的画作、分析不同的流派,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来转变大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大学校园里的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美学思维发展。美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同时,赋予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绘画,掌握绘画的技巧,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美的表达形式,从而懂得绘画的含义,拓宽眼界,不拘束在某一时间或者空间,并且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二)推进素质教育
大学校园的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国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样的方式才能体现出美术教育的价值。同时,美术教育也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传统的大学校园,学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课程和文体活动,因此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压力。通过欣赏画作、写生创作,学生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线条和色彩带来的美,缓解压力,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卸掉压力,重新上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抗压和应对苦难的能力[1]。
二、高校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教育现状
(一)缺乏重视
我国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不高,主要是由于高校、家庭对美术教育缺乏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缺乏美术课程。大学生校园课程中,相关的美术教育课时非常少,导致学生缺乏培养审美的条件。学校在相关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上,也缺乏重视,导致美术教育存在着课时少、质量差的现象。同时,高校的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体现出不重视美术教学的态度,由于大部分的大学教师都是术业专攻,缺乏美术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用有限。2.缺乏美术实践教育。大学校园中,除了艺术类学院或者美术专业会定期举办一些绘画展览、雕刻展览外,很少有其他的美术展览活动,所以导致学生缺乏美术实践的经验。美术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进行实际的讲解、分析,才能够使学生明白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想要表达出的观点、看法,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才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对画作的思想系统,从而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缺乏美术实践的场所,学生只好在网上或者图书馆中欣赏优秀的画作,无法近距离欣赏观察,也不能有很好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校园中,学生的美术教育还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思想固化。有些美术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所以会有一定的固化思维,比如喜欢采用多种构图方式,崇尚艳丽的色彩,并且在绘画技巧和表达手法上,仍旧延续着苏联画派的风格。这种绘画的创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绘画思想,有可能导致学生的绘画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存在落后性,从而不适应现如今的精神文明发展。2.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的兴趣。传统的大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践课和辅修课才能够完成学分,但是在实际中,美术教学的课时和课程安排都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所以导致学生不重视美术教育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打游戏、看电影,只有一部分同学会利用空余时间去欣赏优秀的画作,培养审美品位,丰富自己的知识,这种网络化带来的负面效果,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趋同化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缺乏美术教育的原因,还在于美术教学内容的趋同化,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案例趋同化。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启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审美教学。美术教师通过举例子能够正确地引导课堂,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使用同一个案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比如,当学生觉得素描难度大的时候,教师就会提出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又或者,教师在进行讲解优秀画作的时候,总是喜欢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对比。这样的举例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遭到学生的质疑,从而影响美术教学质量。2.缺乏本土美术资源的利用。在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高校能够利用当地区域性的美术资源,而其他的大多数高校在美术课程设置上,一味地照抄照搬西方美术教育,我国本土的美术资源却不受重视。例如,我国上海河姆渡遗址有丰富的地域美术资源,像是嘉定的竹雕艺术、南通的印花艺术、苏州的刺绣艺术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只有东华大学这一所高校不断应用当地的地域美术资源,来开展相关的艺术课题,其余的院校都没有开设上海地域性美术资源的课程[2]。
三、大学校园里美术教育普及的举措
(一)增设美术课程
大学校园想要普及美术教育,首先要在大学校园内增设美术课程。目前多数大学校园在非美术专业内并未开展美术课程,即使有美术相关课程也多为选修课,所占学分比重较低。为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提高美术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比如可以将美术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多少学分的美术课程,而且要求美术课教师不能因为非专业课就放宽标准,反而因为课时不如专业课多而更应该提高教学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授课内容。2.转变其他学科教师的观念,先让教师对美术课有一定认识。目前许多大学内非美术专业的教师对美术课认识就不足,他们认为美术课对学生未来没有帮助,只有专业课才对学生最重要。这种思想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被打消,学生认为即使不去上美术课也有专业课教师撑腰,因此导致美术课很难开展。只有其他教师都对美术课认可,辅导员积极倡导同学认真学习美术知识,才能保证美术课顺利进行。3.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与美术教师保持联系,不只局限于学校设置的课堂。有些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但在美术课结课之后就没有机会继续进行美术学习,所以学校应该要求美术教师在课下积极与对美术有兴趣的同学联系,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去找美术老师进行交流。
(二)优化课程内容
为推行大学校园美术教育普及,学校还应该对美术课内容进行优化:1.大学美术课程要将课程重心放在审美上。因为作画技巧等专业技能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帮助不大,所以在这方面设置过多的教学内容会使美术课与学生脱离,也让学生感到乏味与浪费时间。因此美术教师要将课程的重心放在审美上,在美术教学时,更多教导学生关于美术的常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同学进行名画赏析,从不同流派到不同画家依次鉴赏,学生要在欣赏作品时不仅能说出画家的风格与流派,更能表达出自己对画的内心感受。当教师将美术课举办成名家画展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更能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健全人格。2.大学美术课程内容要与生活相关。因为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缺乏教材,所以教师一时难以决定授课内容,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美术专业的教材,对其中的一些入门章节进行讲解。这些知识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会比较抽象,而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挂钩,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对自身切实带来的好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能提高美术课在非美术专业中的教学成果。比如教师可以从美术角度出发让同学讨论如何对寝室进行布置,使寝室更有美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变成课程的主体,而且因为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多数同学更乐于对此方面美术知识进行研究。最后,教师以专业技能帮助同学们设计出一套使寝室更漂亮的方案,能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充实、欢乐的大学时光[3]。
(三)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在普及大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应注意将美术课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美术工作室辅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感受美术氛围,并且能受到专业教师系统的指导。学校还可以与校外的工作室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吸收社会上美术工作者的思想并体会到美术在社会中的运用。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使学生之后的创作思路更开阔。一些突出的作品学校应作为装饰品长期展出,以提高学校内的美术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美术课教学时最好结合学校活动,在学生筹办或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使学生将美术服务于现实生活。比如在设计海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排版及色彩搭配可以使海报更有视觉冲击力;在设计舞台时,教师可以从灯光、道具等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更美观、更震撼;在学生参加比赛时,教师可以从服装入手,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服装以提高节目观看效果。总之,校园活动是学生将美术知识用于实践的第一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近距离欣赏观察优秀画作、启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能够产生很好的审美体验,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同时,通过增加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数量、使用本土美术资源,能够保障美术教学的质量、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因此,在面对大学校园里美术教育普及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磊.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182-183.
[2]谈丽娜.关于综合类大学民间美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7,(Z6):143-144.
篇3
我国目前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除了预期未来专业从事美术事业的学生以外,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几乎是缺失的,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由于这种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的缺失导致相应的基本审美能力的缺失,从而引起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足,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中美术教育以美国为例进行说明,在美国,对高中美术教育所采取的是多学科艺术教育。它通过创造性的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相结合,通过系统、全面的培养学生多维艺术创造、鉴赏、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它着重侧重于对于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创作者的背景故事,以及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去亲身体验美术的审美价值。
二、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关于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们必须着重结合高中教育来进行解读。1)首先是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必要性问题,根据笔者的研究认为,在新时代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在这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而发现高级艺术欣赏美的眼睛是需要后天的学习的,因此对于心智还不十分成熟,三观还不十分明确的高中生而言这十分重要。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发现美的眼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时代社会要求的全新型人才。2)其次关于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合理性问题,对于目前的高中生而言日趋繁重的课业压力在不断的加重,本该是美好的愉快的高中生活却显现出沉闷、紧张的气氛,因此科学、合理的美术课程有利于放松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不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从长远考虑为社会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积极的具有人文情怀的自然人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今后的人生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关于改进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若干建议
对于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做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质缺乏等现实状况仍现实存在,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于我国的高中美术教育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1、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高度上可以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调整,首先应当针对我国目前高中美术教育侧重绘画技巧的问题进行调整,转而改为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及人文情怀欣赏能力,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今后不会从事专业的美术职业因此专业的绘画技巧也逐渐会生疏、淡忘,而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人文情怀则会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鉴别判断能力有所提升,这些不仅仅能够应用于美术领域,并且能够伴随学生今后的整个人生成长道路和职业生涯。其次对于课程结构也应当有所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可以适当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结构设置和相应的标准内容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高中美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老师带队参观当地的美术博物馆,学生可以挑选美术馆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发表感受体验、互相交流评论等方式进行艺术欣赏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2、对于师资投入力量的建设和加强
目前我国从事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具有一定年限的老教师,他们仍然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侧重对于学生绘画技法技巧上的培养,缺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系统的人文理论知识体系。因此要改变这种困境我们必须要加大对具有艺术历史鉴赏能力青年教师的引进,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突破专业的束缚与限制,不拘泥于仅仅录用美术专业的教师,也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聘请艺术欣赏、艺术评论等方面的老师改变目前师资力量的单一性,综合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3、对于教材内容及时更新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中美术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和实效性,因为美术这门学科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新的概念和题材也在不断的产生,艺术的边界在不断的被打破,同时也在持续的扩张。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讲新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是,双方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例如有些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当中对于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较新的流派较少的涉及或几乎没有涉及。对于美术艺术来说这些新的艺术流派对于传统的艺术流派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冲击,极大的突破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新的美术形式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创新意识的影响,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重大作用。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这也就使得学前教育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所在。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门学科。[1]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都有所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欢。但是在目前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中,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学前美术教育系统,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发展到更加完善的地步,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中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从本质上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考虑的。要想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开始重视培养教师的源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情况。[2]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师素质不够专业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教师队伍构成中,很多教师都是来自于职业艺术学院或者艺术学院的美术生,还有一部分的教师来自专业的美术院校。在这些人中间,又只有一部分的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因此其实是很难能满足专业性的教学需求的。事实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对象都是幼儿,幼儿的心理难以捉摸具有浓烈的个人特点,而且很难控制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幼儿在课堂上还会出现各种争吵的现象影响教学,这些问题都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产生影响。而缺少相关教学知识背景的教师在教学时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高校学生在接受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时候,也很少会实际地考虑这些问题,最后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是脱节的。
(二)缺少专业、统一的教材
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还缺少统一的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教材大多数来源于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教材拼凑而成,这样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知识显得数量庞大、领域众多但是却缺少核心内容。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是如此,对于学前教育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学习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是有限的,教材的庞大和跨学科会造成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同时,因为数量庞大学科众多,也会造成学前教育巨大的压力,很容易抹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厌倦心理。
(三)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过程是在高校内进行的,也就是教师传授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美术知识。第二个是在学前教育中完成的,也就是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学生传授给学前幼儿的美术知识过程。在目前的教学中,这两个过程是分别独立的,这样也就造成了高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办法与实际的工作情况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很多工作中不需要或者很少用到的知识,而很多在实际工作中被大量提及的知识则很少提及,从而也就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现实需求的脱节。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美术是一门无法单纯用语言和学识来指导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有他的个人魅力和文化熏陶,要有着对艺术独特的见解,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和自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单纯的照着课本读书教学的教师是无法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美术的内涵和灵魂的,更不要说通过自己的解读让学生相信和对美术感兴趣了。[3]只有教师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正确而深远的影响。所谓人格魅力,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更加是学生的榜样和学习的动力,它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且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通过不断地提高和改善,从最根本的改变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更加专业和系统化的教材
不论是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中,还是在学前教育阶段,都需要教材的支撑才能给开展教学活,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更加专业和系统化的教材。首先,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将美术学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知识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给保证高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能给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有更加立体的认知。其次,还需要建立更加系统性的教材,除了上述的美术教材和学前知识教材之外,还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审美鉴赏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让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入到更加系统化的阶段。[4]
(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为此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首先,高校可以建立与学前教育场所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可以让高校与当地的学前教育学校签订实习与就业合同,每年都能够开放一定的名额给高校学生以及高校教师实习、体验和工作,这样就能够让高校教师与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学前幼儿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5]其次,学前教育中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给予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以一定的反馈。比如说可以每年年底的时候,针对当年你的工作情况,对学前幼儿美术教学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作为相应的调查,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参考建议。
(四)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工作来说,其实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喜欢美术、欣赏美术、加强他们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因此虽然前面已经阐述了种种措施,但是还需要加上一点,那就是重视对学生美学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培养的对象不仅包括高校学生,而且还包含学前教育阶段中的学生。在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时,要通过心理的引导和学习,用更加适合的办法来学习美术知识,培养他们对于美的发现和审美能力。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教学的目的放在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上,帮助他们锻炼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所接受和学习的内容和专业,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美学能力。[6]
总结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工作,对于幼儿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则直接影响到他们如何认识和理解美术,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则影响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和执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工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需要得到重视并采取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思考[J].才智,2017(08):46.
[2]龙雪梅.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165.
[3]王彤.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92-93.
[4]陈仙都.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86-87.
[5]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45—46.
篇5
【关键词】培养定位模式就业转变观念
一工艺美术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职校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特色和就业途径,相继开办了服装、财会、市场营销、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地具有一定应用与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社会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许多经过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有的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就业难,索性把工艺美术专业改成了高考升学班,背离了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宗旨。以我校为例,工艺美术专业在校人数由2007年的200多人缩小到2010年50多人,工艺美术专业的生源人数在逐渐地减少,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职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WwW.133229.coM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所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现状,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使工艺美术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站得稳、立得牢,健康发展。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中,班级上课制、师徒制一直是历年来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实验实训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课程的要求,课程设置单一或繁杂,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实用空间,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在既无师资又无实训设施的条件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致使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向其他专业分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优化培养模式的几种做法
1.优化课程设置
关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置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课程设置模式。其中德国模式较为突出,它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类)、专业知识(美术设计类)合理的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
2.改革教学内容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训比例,改革一些俗套、老化、不适应就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应积极适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与教材,积极研究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电脑技术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等,更好地促进教学。
3.强化实践训练
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4.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一面极其破旧墙壁上斑驳的印迹,找出可视的动物形象;让学生为我校设计学校标志;让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旧物改造等等。这些训练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5.参加企业实践
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企业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能在企业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6.建设实习基地
针对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实际,中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或工作室,使其对口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校外或校内,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到位,如创建电脑美术设计实习基地、家居装饰实习基地、雕刻艺术实习基地、民间美术绘画实习基地等,使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更趋于完善。
总之,当前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与就业上应转变观念,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就业之间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对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要作深刻的认识,要密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使学生就业满意率不断提升,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相信: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就业机遇!
参考文献
篇6
一、问卷中所反映的代表性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武汉地区开设美术类专业的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覆盖了包括国画、油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动画等7个美术类专业(方向),调查对象涵盖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在校生。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835份。综合分析问卷的回答结果,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关注。
1.学生有着端正的专业理想,但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甚清晰。
美术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于自身的喜爱和特长选择了此类专业,因此,他们对所学专业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较强的追求,希望毕业后能一直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从学生对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就可以看出,98%的学生明确表示将来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面对目前出现的就业困难,有71%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可以考虑暂时从事其他行业”,但仍表示“不放弃自身所学专业,最终还要从事本专业”。这样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追求。对“是否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回答“了解”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别占44%、49%、52%和60%,平均仅占51%,另有4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了解或不了解”。如此多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反映了,出了高校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专业介绍和学科教育,致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了解,与学生的专业理想形成较大落差。
2.学生有着较强的创业期望,但相应的创业教育相对滞后。
美术类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的是创作、设计类工作,他们比较活跃,喜欢自由自在,所以选择传统的签约就业的较少。另外,可能与美术类职业需要不断创新的特点有关,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创新的冲动,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创业欲望。调查显示,学生对“你希望的就业形式”的选择情况如下表统计:从统计情况看,除四年级外,其他三个年级的选择基本一致,总体的选择是灵活就业的比例较高,达到了56%,这一比例与每年的实际就业情况基本一致。对“你毕业时是否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四个年级中选择“有”的学生比例分别是:50%、53%、62%、59%,合计占56%。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中,不仅希望灵活就业的学生较多,而且有自主创业期望的学生比例也比较高。与学生自主创业期望形成较大反差的是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相对滞后。调查发现,仅有50%的被访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在学生中却有高达83%的明确认为高校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高校应加强哪方面创业教育”,学生的选择集中在“创业知识、心理知识、公司管理与运作、团队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对“自身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回答,则集中在“相关法律及政策、专业知识与能力、公司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这些回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创业意愿并非简单的冲动,而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选择,也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3.学生有理性的择业观,但对就业前景存在忧虑。
在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和引导下,毕业生的择业观逐渐趋于理性。在暂时“无法实现专业对口就业”时,只有25%的学生坚持要专业对口就业;有71%的学生虽然表示今后还是要从事专业工作,但表示若暂时有困难可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表现出理性的择业观;另有4%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实现就业,就可以放弃所学专业。但是,调查显示,在理性择业的背后也隐含着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只有39%的学生肯定地认为自己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61%的学生“不了解或不太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生出现就业忧虑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高校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对“现有课程是否适应社会需要”的答案选择中,回答适应、一般、不适应的比例分别是13%、71%、16%。普遍认为在高校目前的专业课程中主要缺乏专业前沿知识、社会应用的发展现状、与行业需求的相关内容、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一现象应引起高校的高度关注。
二、对加强美术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与其他专业相比,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形式选择、对专业的执著程度、自主创业的期望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如何针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开展有效的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高校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大学毕业生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之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社会和学生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必然选择。
1.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①对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也有明确要求:“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②相关的讲话和文件精神,既为高校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要求,又为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平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远的话题,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社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关系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大学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而且要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创业者。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如果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毕业生,他们的成功创业就不仅能够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2.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振兴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时代,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如:媒体广告、动漫、网络游戏、网页美工、影视艺术等朝阳产业,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开发,不断加大对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服务业、会展业等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为创办文化(艺术)产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机会。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是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振兴民族文化(艺术)产业,需要美术类专业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就是为文化(艺术)产业的未来培育人才、积蓄力量。创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毕业生,符合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高校特有的功能促进我国的文化(艺术)产业创建、发展和壮大,提高国家的文化(艺术)产业实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是提高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之举。
3.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从某种角度上说,高等教育是一种服务,既为社会的需求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又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供教育服务。高校的职能是永恒不变的,是高校价值的体现。但高校职能的实现形式和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对象对培养形式、内容提出新的要求时,高校不能熟视无睹,而应该做出积极的回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否则,高校就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职能。当前,美术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对高校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以我校为例,2009年美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443人,截止到2009年6月底,实际就业率为93%,但其中的签约就业仅有28%(含考研、出国留学、服务基层、参军等形式),另有65%的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有2名毕业生成功实现了个人自主创业。从前面调查数据统计可以看出,96%的学生在就业时希望能够实现专业对口,56%的学生选择了“灵活就业”,57%的学生明确表示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意愿,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实现创业的理想,实际创业的难度很大,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除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外,还要学习和掌握诸如创业知识、相关法律及政策、公司管理与运作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实践和提高,这些都需要在实施创业前做好精心准备。这就要求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相关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创业做好准备。但是,创业前的准备工作单靠学生自己无法有效完成,需要高校针对学生的创业需求,利用学校智力资源、设备资源、成功创业的校友资源等有利条件,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使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学校的帮助下得到有效提高,增加学生实现创业理想的可能性。
4.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美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美术类专业包括设计、动画等专业,大多是应用型专业,与社会需求、时尚关系密切,即使是绘画之类的纯艺术专业也开始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影视媒体等新技术相结合,其应用性不断增强。本科阶段的教育虽然要为后续的研究生教育做准备,但更多的学生将进入社会就业,专业教育应该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需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社会的需要就是美术类专业培养的导向,美术类专业的教育观念不能停留在培养艺术家上,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变化,转变教育观念。建设创新性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艺术)产业的振兴、毕业生就业形式的转变等,都是变化了的或正在变化的社会现实,这些新的变化和现实需要高校美术类专业的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跟上社会的需要。创新是美术类专业的根本特点,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艺术设计,离开了创新就都变成了简单的重复,没有了生命力。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和工作,但创业教育应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学生等多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高更多的学习、就业选择,使高校的美术类专业的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对素质、能力的需求渴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创业者。
5.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促进毕业生的高质量、有效就业的需要。
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创业基本上是依托自己的所学专业而行的,从已有的成功事例看,大多是创办画廊、广告设计公司、策划工作室、装饰装潢公司、摄影工作室、形象设计工作室、个性化服装(饰品)店等之类的实体。还有像陶艺、漆艺、少数民族织锦和服饰等民族传统美术、手工艺品,个性强,深受大众的喜爱,同样是学生创业的优选项目。与其他行业相比,他们不仅在专业上都比较熟悉、容易上手,而且此类创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专业性强、见效快等特点,甚至一个人都能够完成创业,创业的风险系数较小却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创业效果。但他们普遍存在着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缺乏创办和管理公司所需的知识及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在校时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的创业理想变成现实,不仅可以解决学生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会因创业学生的成功带动同学、校友就业,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该说是一项有益的改革。
三、对加强美术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决定态度,决定工作的方向和投入的程度。从前面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加强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教学改革,而是建设创新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艺术)产业振兴对高校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因就业形式的转变引起的对素质和能力拓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关系到美术类专业如何实现与社会需要接轨,为社会培养什么样毕业生的大问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转变思想,才能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作用,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系统地思考、科学地规划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不会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提高培养质量、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之举。
2.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家教育部1998年12月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③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应该是立足于专业的素质和能力的拓展教育,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力、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包含对学生与创业相关的综合知识和素质的培养。离开了专业背景的创业教育将会失去大学生的自身专业优势和应有的技术支撑。要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就必须将创业教育纳入整个的培养方案之中,制订相关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在进行创业通识教育的同时,要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实施有差异的创业教育和个性化辅导。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创业教育与专业创新、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应用的变化、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等结合起来,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创业积蓄能量,打下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具实效的创业教育。
3.有一支能胜任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资力量。
从毕业生的创业愿望到愿望的实现,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拓展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但离不开学校的相关培养和帮助。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缺乏人事、资金、财务、物资、生产、市场营销等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相关的公司企业法、合同法、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知识,缺少风险投资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也有待提高。这一切若由学生自我摸索,盲目性太大,创业效果则不甚理想。从大学生创业的失败事例看,主要在于创业者只懂技术不懂管理和市场或者虽有一些管理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但终究是书本知识,缺少实战经验,创业时过于乐观,一旦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和克服,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综合现实的各种情况看,大学创业教育任务十分艰巨,其中师资问题是关键。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既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创业知识,还要能提供实践指导。之所以只有50%的被访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就是因为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师资力量,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要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尽快建立起一支能承担创业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当务之急。创业教育的师资可以由专兼职的形式来解决,聘请美术类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特别是成功创业的校友,做兼职的创业教育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全程的、系统的、有专业针对性的、可行的创业教育和指导,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篇7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审美;艺术修养
Abstract: Sketch and color is a basic course of essential city planning major,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rt students city planning professionals must have the specialized quality. Students lack basic fine arts training courses, mostly little contact or never had contact with art of the subject, teachers are facing are zero-based students, low basic art teaching in the city planning major teaching plan in the proportion of.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art city planning teaching signific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focus of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hree aspects of guiding the students' thinking.
Key words: basic art teaching; aesthetic; art accomplish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素描和色彩是城市规划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扎实的美术基础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关于如何在城市规划专业中开展美术教育,如何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学会观察、表现、构思的协调性,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高品味的审美眼光,这是摆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美术教育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育方法有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城市规划专业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很大的难度。首先,初入高校的大学生学习心态和方法尚未成熟,还停留在“按照老师规定和安排”去学习的阶段。相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又缺少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大部分是很少接触或者从未接触过美术这门学科,教师所面对的基本都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其次,城市规划专业的美术基础课偏少,拿笔者学校来说,素描课时为72节,色彩课时为96节,这还不如高中艺术生一学期的课时量。再次,城市规划专业美术课程基本采用的是美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没有针对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素质状况。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通过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达到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要求,让学生在未来的设计生涯还能不断的自我提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课程设置要适应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
美术基础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偏低,所以入学前基本没有经过美术训练的学生想在这么短的课时内获得扎实的绘画功底是不可能的。而那些有一定的基础,在校外进行过传统的造型表现手法的训练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在教学中却被单一刻板的技能训练所代替。生硬的叫传统艺术院校的绘画训练方式灌输给他们,这种训练方式最终的结果是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美术基础课对未来专业设计的帮助,也无法达到通过基础训练来体现自己的设计思想。
拿素描来说,素描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造型能力,训练基本功。即以锻炼观察和表现物体形体、动态、结构特征和明暗关系去显示物象的形体特征,揭示素描包含的绘画造型所具备的基本规律。如果这样教学,72节课是显然不够的,所以针对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在这么短的课时内,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即以结构素描为主,重点掌握物体的透视原理与基本形体切割与重组的知识。而不是和艺术院校学生一样,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光影素描和表现技法的学习上。另外就是要加强建筑风景写生和速写的训练,因为设计中绝大部分的绘画内容为建筑风景,速写能快速的向他人传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所以在教授素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建筑风景速写的训练,能迅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对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有直接的帮助。
另外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要重视模型制作,模型制作是培养学生空间感和创造力最直观的办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因为建筑是材料的艺术表现,运用综合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模型,需要经历设计构思、资料检索、现场勘察、草图演化、构思研讨、设计完成、制作完成等一系列环节,构成设计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对材料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现能力。除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设计方法与程序外,还强调学生要关心“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初步建立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二、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
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方法和内容,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的差别,教学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例如美术院校一个导师只带十个左右的学生,导师有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而城市规划专业一个导师基本要带三十甚至四十个学生,这样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时间就少了,所以不能直接套用美术院校的教育方法。
1.示范为主 结合理论
在理论教学课上,学生对于绘画概念的理解熟悉又陌生,教师必须具备高度概括与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并对其产生兴趣,让他们顺利入门。教师示范是解决学生疑惑最有效的办法,当学生在绘画上遇到瓶颈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示范讲解,对整个作画方法的步骤以及关键点的处理给学生最直观的指导。如果只是单纯的“语言+PPT”的讲解,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气氛沉闷,学生实际掌握就比较肤浅。示范,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
但是示范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容易使学生产生定势思维,在教师示范后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示范的作品大同小异,作画角度,题材,用笔等方面不会创新,这也是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的地方。
2.兼顾训练 提高审美
技能训练是美术学习的重要方面,必须持之以恒,所谓熟能生巧,刻苦的练习就是一种提高绘画能力与技巧的重要方法。而艺术修养,属于美育范畴,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情感、判断以及鉴别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要跟上人们审美需求的步伐,则需要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创造理念,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集中讲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大家的作业放在一起集中展示,让学生先互相评价、打分,认识到他人的优秀与自己的不足,只有比较与评价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学生评完后,教师再进行客观中肯的评讲,好的方面要肯定,不足之处要多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主动思考与自我完善。集中评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画过程之中。
最后,通过开设选修课或者开展讲座来弥补美术基础教育课时量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周围平凡事物中潜在的美的感受能力,这时他们的设计才不会空洞和脱离现实。譬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古代吉祥图案“盘长”纹样,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提炼,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了,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设计作品的创意。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逐步提高其艺术修养与个性。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
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都是理工科学生,他们的优点是擅于逻辑思维,脉络清晰,纵向思维能力很强。而美术是一种形象思维能力的锻炼,需要学生积极的横向思维,两者存在有本质的差异。因此理工科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产生有力使不上的感觉,有的学生练习有足够的量,但还是很迷茫,说不知道该怎么画,从而造成对美术课的兴趣衰减,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学生的畏难思想。有部分学生认为反正美术基础课都是考查课,草草完成老师的任务,混到学分就行。这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引导,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在平时的课程中,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多和学生沟通,多鼓励和给予肯定,不要给其压力,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滋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去学。
四、结束语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科学的教育,必须关注教育主体,而教育主体则是人的因素,这也符合学校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由于信息化对于建筑设计类专业教学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以至于学生越来越注重电脑软件的运用而忽视基础能力的训练。虽然各类绘图软件使得设计过程更快,建筑效果图表现更为充分,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不能忽视美术基础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城市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 华炜.建筑学科美术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20-23.
[2] 潘绍元.建筑美术素描教学取向思考[J].艺术百家,2006(5):5-7.
篇8
关键字:初等教育艺术素养课程改革
在我国,初等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人一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工程。在我们最初接受教育过程中,最开始有自己想法的融入在小学教育阶段,因此这对于小学教育属于一种考验。我国的小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较好地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初等教育中,艺术素养课程基本上很难得到教师跟家长的关注,除非是专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机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等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就艺术教育为研究内容,为提高初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初等教育的艺术素养课程进行改革入手,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等教育专业下艺术素养课程的现状
在我国最开始的基本课程是有关于艺术素养的课程,可是到现如今很多小学教育中的艺术素养下的课程普遍没有得到我国教育的关注,因此这对学初等教育专业下学艺术素养课程的学生是一门考验。目前在我们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基本没有专门的美术课教师,大多是不分文化类和艺术类的一个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由于经济的限制,武陵山地区的中小学的美术设备相对较差,农村家庭的学生拥有完整的美术器材的人数很少,甚至可能一个班的学生没有一套完全的美术器材。当前很多学生脑中基本没有“艺术素养”这一概念,比如在武陵山区的美术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要么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画画,要么叫学生去模仿别人是如何画画的,或教教简笔画,甚至有的是用来上语文、数学这些所谓的正课,做这些正课科目的习题。虽然国家的教材中有美术课本,可是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开设这堂课给学生,一是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器材设备,二是在我国升学机制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艺术类的课程,缺乏“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意识,三是有的学校的确缺乏师资力量开这门课程,因此,美术课大多会被别的课所取代,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也只是会講一些理论课和简单的一些图画内容。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即使聘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仍然无法有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二、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必须要将他们审美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因为一个人若不懂什么叫审美,那么对美的认知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颜色搭配是提高审美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要偏重于颜色搭配,进而提高学生后期的构图能力。
(一)在课程开发上要强调通识性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在艺术素养这门课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将通识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程的改革上必须注重艺术素养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且在新课程的开发上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在学生学习艺术素养课程中,学美术课程的学生,学校应该要搭建一个小学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们在合作学校中教学生这门课程,并且利用合作中来共同建立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标准[2]。
(二)在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创新能力
学艺术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增强他们对颜色的认知。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小学教学中去。为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进行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对之前的课程方式实施改革,真正意义上实施和运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重点安排关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黑板报设计和手抄报操作少一些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三、艺术素养课程的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一)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艺术素养课程中,要想打破之前的常规思维能力,就要打破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之前枯燥的理论知识方法。所以案例教学法就是打破这一教学方法,以生动的案例来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和灵活的掌握知识[3]。
(二)活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的存在,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是课堂中,都是存在着美,因此这要我们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这一能力,我们教师必须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做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也让他们爱上美术这门艺术课程。
四、结束语
艺术素养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艺术的课程,是一门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的课程,它的主要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我们当今时代下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初等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提高现在初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才可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当前阶段,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具有普及性以及通识性,这也是有效提升师范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长胜.教学基本要求设计研究———以初等教育(美术)方向中国美术史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6(6):205-205.
[2]黄耿东.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以美术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6):28-31.
篇9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实践与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对东莞市黄水职业中学及外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调研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开设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图形图像处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美容与装饰”,烹饪专业的“美术与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与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根据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笔者在这几年尝试性的开设了“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对美术教学的改革和探讨。对文化课如何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平面版式设计的内涵与运用
平面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网页等平面设计的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翻阅报刊、浏览网页的时候,又或当我们漫步街头与各种林立的广告牌、指示牌、商标等相遇时,更有超市、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商品陈列的样式,现实生活中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版面设计,为自己博文进行编辑装饰,DIY电子贺卡、生活影集这些都是经他人或自己精心设计展示出来的版式效果,我们也从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与品味版型设计。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但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专业,如网页制作与设计专业、动漫制作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而这些专业都与版式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必要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有助于相关设计软件教学目标的完成。据调查了解,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动漫制作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有专职教师任教。他们基本上都是既具备相当的设计素养,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多媒体技术”中的word、powerpoint,或计算机专业、网络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及精品课程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中有关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搭配、图形的组合等有关编排设计方面的课,还是由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讲授。由于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平面版式设计、美学知识缺乏,对版面排版、色彩搭配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知识的传授和堵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有关设计或文字排版的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相关的创作;或者信息技术老师由于设计(美学)素养不够,往往不能很好利用平面设计的编排规律对设计元素进行组合排列,主要表现在对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形、色彩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能力较弱,从而直接造成有关设计课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开设平面版式设计正好对辅助学生学习相关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达到教学目标。
2.平面版式设计课能激发学生学习设计软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上所述的几个软件,如果只让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技术,没有了解学习这个软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那么学生的学习就相当枯燥。由于学生没有版式设计的基础,要求他们运用这软件对文字、图形、色彩以合理、美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显得相当困难,对字体的运用、图片的放置、色彩的搭配比较随意,版面杂乱无章,色彩花俏,毫无美感。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使他们懂得运用平面版式的编排规律,用这些软件制作出各类精美而具有艺术效果的版式作品,他们就有了成就感,并认识到平面版式设计在专业课中应用的广泛性.自然就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欣赏到国内外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开阔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而平面版式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大分支,它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赞美某个设计作品或某本书籍中的图形图像多么美,但是不懂作品为何美,美在哪里,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更加不会欣赏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或对作品的评价仅止于感官认识,至于作品的内涵、意境都不能领会。这就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需要老师在设计课中多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从版式中的构图、点线面、黑白灰、空问、色彩等美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让学生审视美、领悟美、捕捉美。在“平面版式设计的原理”这一章中讲授的平面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平面版式设计形式与法则、平面版式设计的造型要素、平面版式设计中的网格体系及色彩象征,这些内容就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有效地将特定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如何在版式设计中做到诉求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个性化统一。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版设计原理和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和色彩组合构成法则后,审美评价能力和情趣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4.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意理念。版式设计是指在规定的版式上将各种所需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达到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尊重视觉美学的自身规律,达到视觉感官的完美结合。创造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平面设计就是表达想象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把个人见解、设计对象以及版式等设汁元素重新组构,来表现版式设计的个人风格。学生对不同色彩、肌理、块面、紧密、动势等进行编排,编排出给人或紧张或放松或兴奋刺激或夸张怪诞的视觉元素,这就是版式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但能使学生在编排中掌握排版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理念。
5.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拓展就业范围及提升就业能力。2l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重要性.有些公司还提出要求有文字编辑能力、图形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现今最热门的职业是IT互联网等有关职业(智联招聘网排行榜),招聘此类人员大部分都要求具有网站整体页面的设计和布局观,有较强的文字、色彩、图形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网页设计作品,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及较好的审美观。所以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机率,而且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实现从最初的图形图像处理人员到平面设计人员的晋升,平面版式设计基础使他们得以持续发展。
三、开设平面版设计课的可行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程的开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美术课在中职学校为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文件要求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还辅助学生学习好“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有关课程,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好相关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转岗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对平面版式设计课程大多有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中职学校开展平面版式设计课的教学,丰富了美术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对文字、图形、色彩的编辑和平面设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为了证实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对所学专业课是否有辅助作用。笔者在每学年课程结束后就向学生做问卷调查(如图1和图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5%的人感到有兴趣,97%的人感到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有辅助作用。当然还有15%认为学习平面设这门课无所谓或没有兴趣,还有3%人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没有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需要改正,还要帮助小部分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对版式设计的认识。
图1选项为:a.很感兴趣(22%)b.有兴趣(63%)C.无所谓(11%)d.没兴趣(4%);
图2选项为:a.很大(28%)b.较大(51%)c.不大(18%)d.没有(3%)
3.平面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元素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一个设计师要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艺术字体,就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深刻的认识。而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图形资源的共享,要取得一幅有创意图片是相当容易的,当前各种艺术字体的产生也为设计提供了素材。另外在各个软件中自带的色彩填色对话框里丰富而有序的色彩,很好的描述了色彩的分类,可帮助个人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而定出作品的色调。在以往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要做大量的色彩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制作精细、工整,不允许有一点错误,不然可能就会导致返工。然而运用排版和绘画软件进行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等就很方便,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做出手工制作难以表现的效果。
四、课程内容及能力目标的设置
篇10
一、基础课所训练的造型能力,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必须得到保证
专业基础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可以分成造型基础课和设计基础课两部分。造型基础课主要包括了素描、色彩、速写等;设计基础课则包括了设计构成(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等课程。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往往比本专业所包括的设计对象更广泛,以便更好的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从表面上看基础课程似乎不是直接或者有针对性的训练设计的表达能力,但实际上却是未来设计表达和设计构思的重要基础。
在设计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趋势,似乎与设计看上去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都不再重要,要么减少课时量,要么干脆减掉,不断增加那些看上去有助于学生最直接的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如软件课、设计课、表现技法课等。从深层次分析,这种做法不仅急功近利,而且非常短视。设计基础课不仅是一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能力“深度”的基础,更是设计能力“宽度”的保障。素描课程所训练的造型能力,是以后设计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相对而言,素描课程中对造型、明暗、透视等造型关键点的培养比手绘表现技法更加系统、深刻。同样的,色彩课程中对色彩的系统讲解和训练对以后的设计表现中对色彩的把握具有关键意义。而很多看上去与设计技能关系“密切”的课程,其实并非想象的那样重要。以软件课为例,三维软件看起来是进行设计表现的最直接的手段,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工具”,没有深厚的造型能力做基础,即使所有命令和工具掌握的再熟练也做不出好的设计。
素描和色彩之于工业设计的专业能力,就像数学能力之于工科科学家。数学看上去与桥梁设计、机械设计、化学、物理没有直接关系,却是从事研究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同理,基础造型的课程看似与设计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如同大楼的地基一样,不可轻视。一栋建筑的地基不牢,必然建不高,即使勉强建高了,也不牢固。
二、扎实的设计基础课程训练,实际上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未来设计思维培养的重要前提和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
从事设计教育的人都知道,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并能为这种灵感提供“源头活水”。那么这“源头活水”,除了做个有心人,不断观察、体会和思考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源头”呢?答案是有,就是“学好基础课”。在这一点上设计构成课程最为明显。设计构成课程源于20世纪30现代的包豪斯学校,其目的就是开发学员的设计思维,拓宽设计灵感。一般而言,构成课又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设计构成课程中对美的形式感、美的规律的系统解析和训练,可以说适用于一切设计专业的构思,无论是形式美感还是色彩使用,都概莫能外。工业设计中一切美的造型,美的形式,都离不开设计构成所归纳的美感范畴。因此,在工业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加强和重视设计构成课程。
素描和色彩课程对设计灵感和设计思维的帮助不像构成课程那样直接,但是实际上也是潜移默化的。在素描和色彩的训练过程中所培养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实际上是未来设计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素描课程中对对象结构的剖析与认识,对光影关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对透视的深度思考,都在极大的帮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中为未来所要面对的设计课题提供所需的专业能力。
三、工业设计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技能的培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整体审美水平和审美自觉的重任
如果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一个短期的大强度训练的培训班也可以做到。正是因为高等教育所肩负不仅仅是狭隘的技能培养,而且肩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如果不从美术基础课程入手,而是仅仅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就失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美术基础课的训练,所得到的不仅是技能和知识,还有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古人把“琴棋书画”的水平,作为衡量文人雅士的重要标准,我们也不妨将基础课程的训练视为作为高等教育的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对学生的美术训练不仅仅是围绕技能的需要,而是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大学生甚至非设计类专业的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审美素质。
- 上一篇: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 下一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