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管理问题

篇1

关键词: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高等院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摇篮,随着社会用人观传统的学历中心型向厚基础,多元化发展,在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尤其是跨入21世纪之后,社会对经济、管理综合性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处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教育部对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新要求,其中要求经济管理专业要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促进各学科通过实验环境实现无阻碍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这既是实现教育创新体系工程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与问题

经管实验室的建设关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行,其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学校的重视下,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前期相比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受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高校之间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各个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经济实力强劲,有助于建立规模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有能力聘请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的管理和教学人员,从而在管理和教学方面走在前列。而西部地区高校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的实验室设备落后,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尤其是目前,我国多数西部高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普遍存在经费紧张、场地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后续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二,缺乏整体规划和清晰的功能定位。作为有别于传统实验室的新兴事物,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历史还很短,相关部门和学校对其缺乏认识,加上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教育一直局限于课堂教学,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使得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大部分高校在拟定实验室建设计划时,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和功能定位,导致建成后的实验室规模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或者超出了具体需求,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亟待加强。经管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各个高校对此十分重视,也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普通高校一次投入几十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购买近百台电脑,配备几套模拟教学软件,便可建立一个可观的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却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有些高校耗资百万,在人才聘用上每年的支出还不到五万,这种重器物、轻人才的思想不利于经管实验室的有效利用,诸多实验室管理混乱,利用率低下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师资有密切联系。

第四,技术落后,实验项目有待创新。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基本完成了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而包括管理体系、应用软件、实验项目建设等方面还较为薄弱,软环境的建设是实验室后续建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实验室软件更新缓慢,实验项目陈旧,难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由以上分析可知,任何一个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高校均可建立经济管理实验室,但是对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却缺乏系统认识。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先进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学校所辖的经管类实验室向纵深取得了长远发展;而一般高校则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定位,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发展趋势

针对以上问题,各个高校均在研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一方面苦练内功,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制定实验室阶段性的建设计划,实现准确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有计划、分批次投入经费,完善实验室建设,尤其是每一年制定人力资源招聘与管理计划,组织教师开展重点实验课程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发工作,推动实验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将面临一体化和平台化发展趋势:

第一,一体化发展趋势。未来高校经管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上将实现统筹化管理,通过实验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大纲的一体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在内容上的一致化发展,从而完善实验教学的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第二,平台化发展趋势。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在学校主管模式下,建立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业务归教务处集中管理,此模式有利于资源的跨专业全面有效利用,由文科实验中心按照教务处的安排,统一配置实验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管理、法学、商学等众多专业资源的共享,从而减少独立专业实验室的投入,节省下来的资源可用于软环境的建设。

三、结束语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是高校推行创新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本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加上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及组织机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寻找适合各个高校的发展之路,从而顺利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方明.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篇2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创新;重要性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正进入一个“深水化”阶段,各方面都面临新的发展目标和新局面,人才培养方式也已然不同于之前,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于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而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反过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源头和基础则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教育工作和科研探究才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实验室财产、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安全,这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立于2004年6月,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与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目前,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实用,面积达6000m2,截止2016年,实验涉及的精密仪器和大型仪器等设备总数达千余台(件),总值达2000多万元,实验室固定的研究人员有53人,承担各级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1100万元。实验室学术交流频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等4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我校这几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在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发困难。

2.1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

当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制度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安全责任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这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出现问题和漏洞也没能做到责任到个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以及安全实验室的具体安全管理都是不利的。而哪怕是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着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化,不能够针对性的规避实验室安全潜在威胁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管理不同类别、属性的实验室上,实验室的统一化管理制度却不能够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2安全管理的意识欠缺、淡薄

当下,我国的大多高等院校对于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热度之高可见一斑,但作为科研的主要场所和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却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具体的问题有: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流产于形式,虽然无论是会议强调,安全管理工作培训还是定期的制度检查,在形式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宣传教育、安全培训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却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起来,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患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一点真正的效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家对于实验室制定的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使得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如何预防潜在危险以及发生危险时候如何自救等相关的知识更为的缺乏。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再好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制度都是空口说白话。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基本呈现出资金投入分配重教学科研,轻安防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方面,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搭建试验平台、购买实验仪器等工作上,而对于设备的维护、安全管理及检查却是十分的欠缺,而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在我国的诸多高校可谓是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以我校为例,2014—2015学年,我校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除去实验设备的维护费用后,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资金十分有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4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对实验室管理而言,事务众多、工作量较大,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建设专业性高、素养高的管理队伍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学校缺少相关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水平,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实验室里有部分员工还是临时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晋升渺茫。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缺少必要的责任心,缺少专业技术和学历,难以及时、科学的管理实验室。

2.5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不到位

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今天,实验室势必走向了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计算机和网络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许多的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计算机病毒、设备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实验产生的资料和数据的各项安全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行。

3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新措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不能够有一丝疏忽,其安全管理和保障需要所有实验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同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当下我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特点和现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对策和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保证学校各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3.1提升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水、电、火、气等都是实验室中经常涉及的实验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和化学药品的操作管理,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再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制定了《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上,通过做到落实管理个人责任,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和统一化,只有这样,那么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潜在危险。3.2侧重安管宣传,强化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调查现实,大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疏忽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在安全管理教育、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做足了工作,那么要想使大家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意识也就不在话下了。

3.3从经费投入上提升实验室安全建设力度

按照相关的实验室建设标准,我们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我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如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失效、过期设备;实验室的总电闸和各个分电闸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3.4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实验室安管工作的质量,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人”这个基本的出发点,专业性是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当下优化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大在负责日常管理的教育技术中心上面。由于实验室种类多,设备数量大,工作量巨大,只靠实验实训中心的几位专职管理员根本无法完成。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实验老师为兼职实验室主任,用他们专业的技术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水平,学校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去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培训班,努力提升自我。同时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丰富的晋升空间和优越的薪资待遇。

3.5提高实验室安管级别

实验室安管级别,决定了教育与科研的质量。作为实验室里接触实验资料和数据的第一人的工作人员,需从法制观念上出发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保密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从制度上落实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后还必须做好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保密工作,建立多层病毒防护体系、进行有戏身份登录验证、加密数据库与存贮、系统访问权限分级设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升级相关实验设备系统补丁等。

4结语

教学科研力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实验室的发展是决定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探索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手段,然后才能够更好地为该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发展等更好的贡献力量和光热。虽然过去几年也在实验室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鉴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努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布合力其汗·白克力 单位: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许春英,阳会兵,黄拥军,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15-116.

[2]蔡杭锋,丁建波.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新西部,2008(18):198.

[3]俞政,沈伟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11(7):54-55.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技术;实验室管理;计算机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235-02

计算机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场所,管理与维护好实验室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管理与维护好学校的机房,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1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高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普遍较为频繁,有时是从早到晚连续使用,机器散发热量较大,机室内温度较高,使计算机的使用受命缩短。若机房内使用空调,使得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兼之上机人员大多不愿意换鞋就进入实验室,使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积累,容易导致计算机电路板老化及其他硬件发生故障。

1.2 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性较多

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和一些机器部件老化等因素,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故障经常出现,给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影响。

1.3 计算机软件容易损坏

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重,为满足教学要求,每台计算机需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又要安装各种应用软件。这使得重新安装一台计算机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经常会有意无意删除系统文件或应用软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也是计算机管理的一大难题,病毒一旦传入实验室建立的局域网内,轻者机器运行速度减慢,或文件丢失,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影响正常实验教学。

1.4 实验教学管理不到位

实验教学环节中,没有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常常上课教师监管不到位,学生乱走乱坐,容易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恶意破坏,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2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1 环境安全管理

计算机是精密仪器设备,对环境因素有一定要求。首先,注意机房内温度控制,实验室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计算机运行将会很不稳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实验室应配备空调,以调节实验室温度与湿度;其次,注意防尘,灰尘是计算机的大敌,要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清洁,学生上机必须穿鞋套。

2.2 实验室设备安全

严防计算机硬件设备及组件的丢失现象,加强防盗措施。应该做好财物管理登记,将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红外线探测防盗系统,定期检修确保正常工作。

2.3 系统安全

由于病毒种类的增加和上机网络的频繁,学生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及光盘等都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定期杀毒和升级杀毒软件是维护机器的措施之一。

2.4 用电及防火、防雷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用电量很大,实验室电路连接错综复杂,任何小的差错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加强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在实验时禁止私自乱碰电源,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电源插座插头的反复插拔易带电而发生火灾。实验室也要做好防火安全工作,复杂的电路连接、过高的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火灾的发生,为防患于未然,实验室应安装防火及烟雾报警器,并配备灭火装置,如干粉灭火器等;防雷安全管理也不能忽视,实验室要装有防雷设备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3 计算机硬软件及系统维护

3.1 计算机的硬件维护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故障。这些问题可能是设备硬件的故障,也可能是软件的故障。在一般情况下新安装的计算机和旧的计算机,出现硬件带来的故障情况比较多。对于由于硬件带来的故障,需要通过了解机器配件的特性、常见故障表等来排除解决。常见的故障有如下几种。

第一,虚接,即接触不良。它常见于各种插卡、内存、CPU及主板的接触不良。有的是数据线、电源线等连接不良。各种适配卡、内存与主板接触不良现象也常见。解决的方法通常是更换插槽位置。

第二,参数设置错误。CMOS参数的设置主要有硬盘、软驱、内存的类型、CPU速率,以及口令、机器启动顺序,再有病毒警告开关等。系统的一些出错,原因一般多为参数没有设置或没有正确设置。

第三,设备负荷过大。如电源功率不足或CPU超频使用等,都能引起设备出现故障。

3.2 计算机软件与系统维护

计算机机房由于上机人数多,运行的时间长,机器密度大,安装的Windows经常死机,安装的教学软件和应用软件有时也因学生误操作或恶性操作而导致损坏。如果系统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不仅费时、费力,维护工作量也大,且影响正常使用。只有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才能确保机器、系统安然无恙。以下就WindowsXP平台下,从使用的技术方面结合实践工作中经验,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3.2.1 计算机系统被破坏没法恢复或安装新教学软件

对于配置相同的计算机,若使用硬盘保护卡(如:华锐保护卡、海光蓝卡等),只需维护好一台机器即可,其他的维护工作(如同步更新:硬盘资料、电脑时间、CMOS、IP、计算机名称等)可由硬盘保护卡来自动完成。

对于配置不一样的计算机,使用“克隆”的办法速度会较快。当计算机所有软件都安装好之后,把安装系统文件分区用Ghost软件备份,利用Ghost软件的盘对镜像拷贝功能,把安装系统文件分区的信息克隆为一个镜像文件。配置不同的计算机要分别安装和制作镜像文件,若为了方便可将镜像文件存放在本台计算机的不同分区、光盘或服务器上。因为有一些计算机可能没有光驱,而NT服务共享方式在网上也不安全,容易中病毒,所以把镜像文件和Ghost.exe文件保存在本台计算机的其他分区或Windows server20O3服务器比较理想。若将镜像文件保存中本机的其他分区,可在本台计算机中安装虚拟启动可进入DOS或直接进入ghost软件,即可进行操作。若把镜像文件保存在Windows server2003中,制作一张Dos启动盘,可自动登录到服务器,运行ghost.exe,选择镜像文件,即可快速恢复系统文件。

3.2.2 系统文件和教学软件的保护

系统文件和教学软件可以使用硬件保护卡,若没有硬件保护,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保护软件对系统文件和教学软件进行保护,或是采用修改注册表和相应保护软件结合等方法。在实践工作中常用方法有:

(1)先给注册表保留一个备份,将Windows目录下的System.dat和User.dat复制到安全地方或备份注册表,必要时恢复,确保系统正常启动。

(2)通过设置,防止学生任意添加、修改设置锁定桌面,禁止控制面板的一切修改,禁止普通用户使用注册表编辑器,隐藏C驱动器,使系统退出不保存环境设置,目录实现防删除,防改写(即只读),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屏蔽了Alt+Ctr1+De1功能键。

(3)采用冰点保护软件,对分区进行保护,防止写入。

3.2.3 学生文件的有效管理

在对硬盘进行分区时,把硬盘分出一个区供学生共用,对学生完全开放,上课时学生作业临时存于此分区,下课之前把作业提交到服务器。或是在每台学生机中影射服务器中的一个分区,让学生将文件提交到影射盘中,这样学生不用频频拷贝作业到移动硬盘,减少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机会,保护计算机的安全,有利于机房管理。

3.2.4 删除无用的垃圾文件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各种练习产生的文件、误操作文件、0字节文件等无用的文件大量占用了公用分区的空间,造成资源浪费,效率降低,给使用带来不便。清除这些垃圾文件是一件令人头痛的工作。处理的方法是:每台计算机公用分区设置成共享文件夹, 并且设置成“根据密码访问”类型,分别加“只读密码”和“安全访问密码” (加密码可以防止某些病毒针对未做安全限制的共享进行传播),或定期执行批处理命令,把公用分区的垃圾文件删除。

3.2.5 定期查杀公用分区的毒病

机房里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一是让学生使用移动硬盘和光盘;二是某些通过网络上传播的病毒,通过开放的网络共享从一个客户端感染到另一个客户端;三是通过浏览被感染的网站从Web服务器感染客户端或其他传播途径。对于没有硬件保护的计算机和公用分区就会经常受到病毒的感染。这可以通过安装杀毒防火墙和定时杀毒(如果安装硬件保护,只对公用分区杀毒即可)。在初安装系统时尽量升级最新的补丁程序等方法解决。在机房管理的实践中,教学计算机安装Windows Professiorla1 2O00/XP系统加硬盘保护卡或安装保护软件(如冰点等)能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可以有效地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4 计算机机房的制度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繁重而复杂。需要制定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上机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因此,必须在明显的位置悬挂明文规定的上机应遵守的规则、上机时间、注意事项以及违反规章将受到的惩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例如:学生上机时应该对号进入计算机实验室就座,进入计算机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整洁,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不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吐痰、乱扔杂物。上课时不上网聊天、打游戏或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随意插拔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设备,不私自开关电源等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从而不仅起到事后惩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规章制度的事前预防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破坏硬件系统、损坏软件系统的行为发生。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迅速发展,新技术的引进和普及,对实验教师和管理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实验室的室内环境、硬件管理和软件维护着手,才能做好计算机室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万蓉,高枫.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3).

[2]马恕.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少东.计算机专业机房管理的技术手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篇4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

物理学(Physics)是目前中学生必选必修课程。物理学的教学必须要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熟悉并掌握理论知识。但就目前来说,中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差强人意,无论是在农村中学还是城镇中学,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加深对实验室管理的问题的认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是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

一、 中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缺乏重视

传统的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一直推崇“灌输”模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少。所以在大多数中学,经常可以见到的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述,而学生只能趴在书桌上听,动手及动脑的机会根本少见。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难以转变,认为理论知识重于一切,而不重视实验教学,直接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2 .缺乏专职专业的实验室师资队伍

我们前边提到,由于教育管理层对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缺乏思想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中学实验室的师资队伍缩水,严重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工作和管理人员,因此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也存在更新与维护的众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实验设计的管理,只靠理论教学的老师来完成,结果显而易见是差强人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一些城镇中学尚存在这种问题,农村中学的现状更令人堪忧,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3. 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缺乏重视及缺乏实验室专业人员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不完善,例如实验器材陈旧、破损,不能跟随新课程实验设置的要求。例如有些班级人数较多(70人左右),实验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和器材较多,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根本不能满足要求,很多情况下便只能用电脑模拟动作的效果代替实验操作,更有甚者,根本就放弃了开展实验课。

4. 实验设计与教学相脱节

由于目前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匮乏,非专业的实验室带教老师并不能深刻的剖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合理规范的实验设计,这可能导致实验设计并不能与理论教学相契合,因此也就出现了脱节的现象。有些时候,理论教学的老师因为学生课业较重,可能加快了教授速度,而实验员仍旧按照原来的速度进行实验准备,这些问题非常多见。

5. 仪器设备未达使用价值

因为理论课程较多,学生的教学任务过重,很多情况下,实验课程被浓缩,实验室开放的次数少,实验室内的仪器和设备根本未被用于教学。这时候,实验设施的配备变成了摆设,并未达到其应有的价值。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各所中学十分常见。

二、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 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要重视实验教学辅助理论教学的方法,切实的落实到行动中,不能只当摆设。从教育管理层到教师,转变思想,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够自发的去探索,能够自己动手操作,重复、再现书本上的知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学校可以尝试的组织一些实验设计比赛等活动,学生的兴趣增加了,教学效果自然也随之增高。

2 .优化师资建设,组建实验室中心研究小组

学校应配备专业、专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对实验员进行专业培训,这样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实验室准备和仪器维护工作中切实的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学校可以引进人才,组建中心实验室和研究小组,形成浓厚的实验教学氛围,切实的落实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中心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教学,而且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避免了实验资源的重复浪费,更有利于统筹管理。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

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部门应加大实验设施的资金投入,切实的落实到各个中学。根据中学生物理教学大纲,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4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的活动准则在实验室建设科学管理以及完成实验室基本任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统一对学生进行关于规章制度的课程教育,必要时把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有秩序的良好的实验氛围,使学生能够专心致志的进行实验操作。

三、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希望,青少年时期也是教育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目前我过的教育模式不再推崇单一的教授以及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更多的注重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章通过总结指出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室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希望对我们以后的日常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能够更好的完成物理实验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3):90一93.

[2] 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6):175一176.

篇5

【关键词】基层实验室;问题;日常管理;措施

0.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质量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食品的安全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就现在的情况来说,由于在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广泛的应用添加剂等化学品,使得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出现,鉴于此,只有加强对于食品的检验监测,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增强人们的购买力,因而,基层实验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基层实验室是一个县级的检测机构,通过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来获取准确的产品数据,并将产品的质量以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让人们详细的了解企业的产品问题。由此可见,基层实验室是保证基层质量检验的基本条件,其工作水平直接反映县级监测机构的监测水平,也直接关系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情况。然而在实际当中,许多基层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实验室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不断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保证基层实验室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基层实验室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基层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的实验检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检测机构的信誉度。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基层实验室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素质比较低下

基层实验室的监测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当前的实验室人员构成来说,主要是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目前,在基层实验室当中缺少高学历、专业对口、以及年轻的科技人员,尤其是缺乏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实验技术人才。[1]除此之外,由于基层实验室当中人员不足,不仅进行人员的更新和队伍的扩建,因此有些基层机构中的检验员不具备检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于一人承担起多项检测任务,长期以往,造成了基层实验室的技术队伍力量十分薄弱。

1.2设备设施比较落后

目前,基层实验室存在着仪器设备落后的现象,由此制约着许多大型项目的开展。特别是在项目较少的情况下,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极少,由此造成了设备的荒废,加上维护费用很多,这就使得达不到检测的目的。与此同时,基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也是十分艰苦的,往往达不到实验开展的标准,由于不具备实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也就不能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导致数据的失效,缺乏准确性。

1.3实验操作过程不规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抽样检测作为一项基本的检测工作,为了保证抽样的代表性,需要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然而在实际实施当中,抽样不按照抽样标准进行,缺乏详细有效的抽样方案,待检样品不能妥善保存等问题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着最后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1.4日常管理存在问题

基层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检测实验的正常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是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一是一些仪器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从而导致灵敏度的降低,甚至于一些化学药剂已经过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实验试剂的不合理摆放,导致在实验的时候很慌乱,本来应该有的试剂却找不到,因此试剂的不及时应用,使得实验结果缺乏准确性。三是对于实验中的废水、废弃的不合理处理,以及对有毒药品的不妥善管理,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

2.加强基层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鉴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基层实验室应该采取多项措施来引进高素质的人员,从而不断扩建技术人员的队伍。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组织短期的培训和进修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以及素养,从而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提高检测的质量,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更新实验的设备和基础设施

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因此,基层实验室的领导应该加大经费的投入,购置一些使用频率较高、以及精密性较好的仪器,从而开展一些新的项目。与此同时,要有目的的引进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并选派具有专业知识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3]

2.3制定规范的实验操作制度

做好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抽样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开展,也是导致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最主要原因。鉴于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制,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从而不断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科学和客观,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明确员工的职责,对于员工自己来说,在考核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通过及时的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2.4改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要从细小环节入手,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首先,增强对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制定合理的试剂保管制度,通过不断规范保管人员的行为,从而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再者,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对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以及有毒物品的保管,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不断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基层实验室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二是更新实验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为实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三是制定规范的实验操作制度,从而不断规范实验过程;四是改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基层实验室成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平数据的重要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张桂敏.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探析[J].首都医药,2013,9(20):48-50.

篇6

关键词 高校 医学实验室 安全 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的现代化医学实验室不断建立,越来越多的医学学生及其他医学工作者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医学实验和课题研究,高校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也因此产生出许安全问题,为此,笔者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归纳,现总结如下:

1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特点

高校医学实验室是一个医学院校进行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相关的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一类实验室,这类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承担课题多,任务重,学科交叉性强,环境条件复杂,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

1.2实验室使用多种危险物品,包括:化学药品、气体钢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甚至是剧毒物品;

1.3部分实验存在接触到病原微生物、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等潜在危险。

1.4实验人员因操作不当、防护不当、处置不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5实验室空间比较狭窄,如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财产损失。

1.6实验室的设备精良,拥有大批昂贵精密仪器,新手短期内掌握如何安全操作并非易事。

2 高校医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特点,高校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化学伤害:是指使用化学物质因管理不当或操作不慎所造成的意外伤害。包括:强酸、强碱、有毒化学试剂或药品、易燃易爆物品、易挥发性化学药品等。

2.2物理伤害 :是指各种形式的能量或力所造成的人员健康危害。包括:水、电、火、各种仪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机械损伤以及各种电离辐射危害造成的伤害。

2.3生物伤害:指的是生物的对人类及环境所造成危害,包括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的液体、固体、气体和组织切片等。

3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3.1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高校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这是强化管理工作实际效率和质景的先决条件。各实验室应依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关实验室规章制度,并张贴于墙上醒目位置。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要明确要求使用人必须熟悉掌握仪器使用说明,使用大型贵重仪器必须签名登记。必须制定剧毒、易燃易爆、放射性危险品管理规定,严格管理程序。各实验室还应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进一步强化医学实验室的管理。

3.2加强和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在高校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中,加强和规范实验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其基本管理项目之一。对于设备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制度和规章,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我校现已建立仪器管理档案,按仪器设备的功能分类,使仪器分类、编号、登记更加科学化,极大的方便了日常管理分工和维修档案的建立。为管理好仪器设备,每台仪器上都挂有仪器的操作规程,当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时,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以确保实验设备满足医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绝不勉强使用,使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3.3加强对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

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而这一切都是以人的安全为前提。要使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认识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并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安全观念,营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是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安全习惯,从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特点和存在危险分别讲解实验室的基本规章制度,使学生了解进入各学科实验室制度;并列举一些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加深印象,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使师生能自觉、主动地按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去进行各项实验操作,才能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实验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验教师对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实验工作人员的作用,不断开展实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及时更新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术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心科研工作,有奉献精神;其次,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再次,不断加强实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培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便顺利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以增强其综合素质,达到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的目的。

4 结束语

只有在高校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对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安全管理经验,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医学实验室的使用价值,更好的服务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从而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莉萍,周师洁.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6-128

[2]叶珏,刘冬青,时娜.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3):1-3

篇7

【关键词】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方案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以生物学为必修或选修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物实验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的重要实验之一[1]。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的重要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地方高校现代生物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目前,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LTD实验资金及设施有限公司

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药物,如Taq聚合酶、连接酶和载体等,都比较贵,由于资金的大量实验,甚至无法进行。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设备都是先进的,昂贵的,如PCR扩增、移液枪、高压灭菌锅、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电泳系统的毛细管,transblot系统、冷冻柜、超净工作台和凝胶成像系统等,这些设备的数量是有限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对仪器的使用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不能仪器的基本操作,要求他们熟练地使用仪器是有点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更为僵化

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通常在教师准备实验、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上,学生模仿老师的演示或根据董事会的步骤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操作前,教师要实验过程,虽然它有良好的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教师管理,但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思维和过程已被省略。从脑开始,开始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考虑问题能力做实验。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被动成分大于实验中的有效成分。虽然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但仍对实验内容不熟悉。一些学生不听老师讲课堂上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结果往往在实验过程中犯错误,但不知道如何解决。实验材料、实验药品、实验设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也通过老师的运行时间和具体实施步骤,学生只有主动做实验,没有时间思考的机会,或者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尝试有替代的手段或方法?只是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能独立思考,结果原因。有趣的是,其他学生回答,操作结果的实验实验是高度熟练的。一些学生组织纪律意识不强,经常迟到。有些学生是这样的,在实验后是否操作规范,结果是正确的,甚至有些看别人操作本身不开始,最后复制的结果[2]。

(四)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现代生物学实验涉及一系列相关试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实验一般都有很强的连续性,如DNA提取、PCR扩增、DNA检测、DNA与载体连接,细胞的生产,如转化实验。由于学校安排的班级相对比较小,而且比较固定。因此,许多实验过程中只有教师,学生不能操作,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整个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整个实验过程。

(五)教学要求低,课程考核不合理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普遍较低,对学生的基本操作不严格,但大多数地方的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基本是两种方式之一:一是书面形式,学生评价或实验结果证明理论的掌握;二是观察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3]。培养学生投机取巧的单一的评价,不踏实的坏习惯,做实验,评价实验操作往往是侵入性的,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生机械地训练技能的反复,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见解都来自于实践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提高以下几点:

(一)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投资

学校应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设备配置和设备配置,确保实验教学经费。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实验人员管理和考试系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采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感到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企业意识。教师认真备课,完成制备实验,实验过程中身体力行,亲自示范,对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示范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后总结,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虽然学校实验室设备有限,空间有限,但学生可以分为几组,每组轮流做实验的顺序依次依次进行。这不仅有利于管理和指导教师,也避免了实验装置的浪费,充分利用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开放实验室在业余时间,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仪器的使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教学要求,培养科研意识

严格的实验过程中的学生,基本操作专门的测试,包括使用各种仪器,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本实验涉及到分子水平的操作,接触更多的药物,这也是有毒的试剂,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除了更严格的无菌操作,所有这些都不能马虎。随着时间流逝,在学生的意识,将设置现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意识,追求科学真理不懈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由于今天的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如何确保学生有较强的科学素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通讯作者:王桂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实验室建设 软硬件建设 实验教学

一、引言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也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与管理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为了培养和造就“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性”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要加强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于素质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在当今信息交流和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上升的社会,我们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高校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实践能力是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理论而不去实践,或不善实践,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会受到限制因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舞台。

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规模扩招,在校生急剧增加,导致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加强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求贤难”,“两难”之间暴露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反映了人才质量结构的失衡,直接影响其就业。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应当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和互动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并拓宽了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空间。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室为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分析现状演变为预测未来。建立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资料和实验环境,对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而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和新基础,这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就是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基本上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平台建设应当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

1.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是计算机,虽然不像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昂贵、种类繁多、操作管理复杂,但要面对不同的专业,为了适应培养经济管理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硬件平台的建设必须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投资,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并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合理地设计网络环境,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设,建立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以满足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一般应建设成一个带有多层管理的中高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在设备的排列和分布上要符合专业的特点。实验室的网络要与学校的办公网络统一组网,实现学校内部局域网互联、资源共享,具有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的功能。整个网络通过光纤接入校园网及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如,目前有很多高校以高配置DELL微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IBM P670、Web服务器IBM X Series X345、应用服务器IBM X Series X445、交换机WS-C4506、存贮区域网络机Fast T600、千兆防火墙PW-8200等设备为基础,内部联成局域网,外部通过光纤接入中国教育网及网通网,实现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互联与资源共享,具有网上教学与网上办公功能。

2.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软件配置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两个方面。基础平台主要安装有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Windows XP、文字处理系统、中文Office 2000、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 Builder 5.0、Delphi client/server 2.0、SQL server、微软企业级网络及管理平台等。对于专业平台软件系统,按照专业软件平台的功能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AS系统、SPSS 软件、SQL Server、Access、Sysbase 等;②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等;③电子商务软件:各类电子商务模拟交易软件、网站编辑开发工具如 FrontPage、ASP、Outlook 等;④信息软件:各种 ERP 软件、VB、VC、JAVA等;⑤金融证券类软件:证券( 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 分析模拟系统;⑥其他专业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生产运作管理模拟软件、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等。

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大规模、高水平的建立也是近十年的事情,一些院校存在着定位不明确、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设备单一,实验方法不够全面、缺乏丰富的实验软件和实验场景,使得经济类实验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的不足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学科,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认为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室,购买了计算机,就是开展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其实并非如此;在人员配备上,对实验教学人员和理论教学人员不能给予同等的重视,严重挫伤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模拟和验证的层次上,难以有创新性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2.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相脱节

目前,不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缺乏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并且由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难以购买,自行开发又力量不足,致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建设的内容脱节,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实验机房,大多数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网查阅资料用,根本无法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3.实验室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实验教学水平,除了应具备运转良好的设备和优秀的软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但是,从目前状况看,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部分经济管理类教师受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的动手能力,并缺乏对开展实验教学的认识。另外,在高校中尚存在实验教师比一般教师“低一等”的错误观念,无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在确定工作量等方面待遇都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五、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投资力度

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不断改善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一方面用高新技术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为四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更新实验设备,增强实验室的自身活力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更好地贴近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使学校教学直接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2.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实验教师作为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得一定的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是实现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建设目标的保证。因此,应重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热爱实验教学、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培养、选拔实验室学术领头人和学术骨干放在首位;再次是加强实验教学和技术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业务进修等方面给实验教师以政策倾斜,最好是政府不要把高级实验师职称作为实验系列职称评定之顶点。

3.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建设,不仅要考虑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规划,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管理专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因此,要打破由院(系)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因此,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师资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知识传授结构,并使高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建新张彤:论经济类专业的实验教学[J]. 江苏高教,2002(2):82~84

[2]乔兴旺:经济管理类实验技术人员职业素质探讨[J]. 财会月刊(理论),2006(1):71~73

[3]杨静凌泽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一些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3~44

篇9

关键词:计量认证;仪器设备管理;环境检测

中图分类号:P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涉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主要过程,从现场样品的采集到实验室样品分析,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而且涉及面广,在实验室资质认证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有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对环境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有关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下面,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出发,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1 仪器设备的配备和验收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中,对仪器设备有着明确的要求,必须正确配备与资质认定检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并对购置回来的仪器设备整机完整性、零备件情况及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信息做好检查记录。同时,开机调试,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验收。仪器设备的全部材料均归档保存。验收分为开箱验收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指新购仪器的安装调试、实作运行和考核验收。

开箱验收是按采购合同和设备装箱单规定的清单进行验收。首先应确认仪器外观完好无损,再进行开箱,验收包括设备的规格型号、实物的成套性、配件、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联系卡和与质量保证相关的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产品认可证书和约定的检定合格证等技术资料。验收工作应由实验室主管领导、仪器设备管理员和仪器使用人员会同供货商来人一道开箱检查验收,自行开箱验收须征得供货单位同意。

开箱验收后,由仪器供应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仪器安装。对安装完好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除要对其通用技术指标和计量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外,还要通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该仪器待承担的典型项目或规定项目进行分析,根据仪器测定的工作曲线、标准偏差、灵敏度及检出限,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用于判断仪器性能是否满足测试工作的需要。根据验收情况填写“仪器设备验收单”。

2 仪器设备的检定

从准则的要求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该溯源至国家标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都属国家强制检定的设备,温度计、压力表、温湿度表、干燥箱等辅助设备也是强检设备,部分配套设备如水浴锅、除湿机、稳压器、冰箱等辅助配套设备则不必检定或校准,但须对其功能和状态进行检验或检查。

根据设备类型和检定、校准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并按检定周期的要求分类做好周期检定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对已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需要对其检定证书的内容予以确认,并结合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利用标准样品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仪器设备是否满足监测要求,能否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等进行评价,记录评价内容。

仪器设备的校验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基本上不使用,所有出具监测数据的仪器设备,都须经法定检定机构进行检定,不必使用校验方法进行溯源性校验。对于不需要检定、校准的辅助配套设备,须对其功能和状态进行检验或检查,例如恒温水浴锅等不出具监测数据但直接用于监测的仪器设备,则应利用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对其显示的温度进行检验,以说明其功能和状态是否正常;对于稳压电源、除湿机、冰箱、振荡器等不直接用于监测的仪器设备,则应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记录检验或检查的方法和结果。

3 仪器设备的管理

首先应该从管理编号开始,以往都是根据设备购买的时间顺序来编号,这样的好处是一看就知道共有多少台设备,但是,你很难清楚有多少种设备类型,某种类型的设备有几台,有哪些合格或不可用,从而导致设备检定或者管理容易混乱。

仪器设备可以按类别分类管理及编号,仪器类别可按现场监测设备、实验室用设备、参考测量标准、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子站)和辅助配套设备进行分类,编号以“类别字母+仪器设备类型序列号+设备台次号”进行。这样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某类设备有多少种,每种有多少台,新增同类设备可以直接补充台次号,这样就可以清晰明了地知道设备的情况。便于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以及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和检定计划的编制,同时可以较好地安排仪器检定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运行。然后是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使用“三色”标签予以标明其状态,分别是“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对于部分没有检定要求的辅助配套设备,经检验或检查其性能指标可以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以“黄色”标签予以标识,区别于其它的检定、校准设备。

每台仪器设备还必须指定一名使用人员作为保管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便于随时了解仪器的状态。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标识和维修以及建档、归档管理工作。对于主要仪器设备必须随机配备现行有效的使用和维护作业指导书以及使用、维护、维修记录,便于操作人员查看和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保养、维护、维修记录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定期收集、归档管理。

4 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的要求使用,对于进口设备如果没有中文版的使用说明书,必须编制仪器操作规程。用于现场监测的仪器设备,需外出使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监测完毕后办理返还手续。仪器设备使用前后须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如声级计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大气采样器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校准等,仪器显示满意结果方可使用,并及时填写校准、使用记录。仪器保管人定期对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重要的、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例如:气-质联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离子色谱等,应由通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经单位授权的人员操作,未经授权的人员实习操作时,应在授权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使用,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若仪器出现故障或缺陷时,应立即停用和标识,直至经修复、检定/校准等证明其功能恢复后方能使用,并对缺陷所造成的影响予以纠正。若仪器经校准给出不确定度时,应有效地应用到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仪器使用人员有权拒绝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超周期未检定的仪器设备。

5 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由日常保养、维护保养组成。日常保养主要是仪器保管人在使用前对仪器进行检查,使用后进行清理、擦试、复原,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是仪器保管人定期对所保管的仪器进行检查,彻底清洗外表和易受污染部件,对机械部件进行,对流通管道进行疏通,紧固紧固件等,并定期对需要充电的仪器设备进行充电保养。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对于性能不够稳定,漂移率大的,使用非常频繁的,经常携带到现场监测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如:烟尘(烟气)分析仪、声级计、分光光计等。这些经常使用的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的间隔期内,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确保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由该仪器保管人负责实施。

期间核查可使用参考标准器、有证标准物质或比对验证以及加标回收等方法进行。如:噪声监测仪用声级校准器进行声级校准;大气采样仪用气体流量校准仪对其流量进行校正;烟气分析仪使用标准气体进行检查;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等,通过测定有证标准物质来检查;天平用标准砝码核查;水流速仪与同类流速仪进行测量比对检查等方法进行期间核查。在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时,核查人员应仔细查找原因,并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若属仪器性能故障,须经修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对所造成的影响予以纠正。

篇10

1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

在基层实验室里,由于专门宣传质量标准的管理部门较少,一般只有一到两个,这就使得许多高层的质量标准文件上传下达不到位,更不用说深入人心了。导致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管理层对这些文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员工认识不到质量标准文件的重要性;二是宣传部门在宣传文件的内容时,流于形式,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演练与培训。

1.2质量标准更新慢

因为当前社会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也日益多样化。针对不同种类的、不同时期的产品与服务理应提供不同的质量标准。但目前许多基层实验室依然存在使用过期质量标准的问题。质量标准更新慢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对新标准的宣传不足,宣传途径较单一,使许多实验室的员工对质量标准的更新情况根本不了解。

1.3缺乏严格的评审制度

要想建立完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就不仅要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还需要定期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期间,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但基层实验室在做这些工作时,许多管理层的人员甚至都认为这些无关大事,既不对质量检测过程分析评价,也没有相应的过程监督体系,导致在质量检测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敷衍了事。

1.4未对质量检测信息进行及时记录

在质量标准的实行过程中,对要进行检测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信息进行及时记录能够确保产品与服务不达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根据之前记录的信息提出具体应对策略。一般基层实验室记录员需要记录的主要信息有:产品与服务项目名称、实验检测仪器具体型号、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等等。并且必须保证及时记录,不能追记。但目前有许多基层实验室,不仅未对质量检测信息进行及时记录,甚至连追记也没有,这给处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后续问题带来诸多麻烦。

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

2.1建立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标准不仅存在国家标准,也存在地方标准,甚至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因此,基层实验室理应在遵从国家、地方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针对基层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基层实验室发展要求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属于基层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本单位具体的质量标准以及列出如何实行这些要素的具体步骤,使得基层实验室的每个工作人员对属于自己实验室的质量标准有详细透彻的了解。

2.2重视对质量标准的宣传

针对质量标准宣传不到位的问题,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加强宣传,使质量标准深入人心。在质量标准具体实行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的问题。这就需要基层实验室的管理部门发挥作用。管理部门的领导应发挥带头作用,领导实验室的员工全员参与,使实验室的每位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质量标准的学习中。

2.3加强质量标准实行过程的监督

建立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重视对质量标准的宣传只是第一步,要看到质量检测效果还应注意具体的实行过程。所以,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人员加强质量标准实行过程的监督至关重要。质量监督员要积极配合管理负责人,严格监督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对检验方法、程序、检验结果及记录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及时向负责这方面的管理负责人反映,并和管理人员一起研讨出具体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监督评审机制。

3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是基层实验室各项任务顺利运行的重要一环,若在基层实验室里有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很好的保证质量检测过程顺畅运行。目前,基层实验室存在的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质量标准更新慢、缺乏严格的评审制度等问题都与管理层不够重视质量标准问题有关。因此,在具体的改善措施中,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领导重视对质量标准的宣传、加强质量标准实行过程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张莉,孟庆妍,李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改进措施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6(02).

[2]陈姝君,赵娜,杜育林,赵柯蘅.谈旗县级食品检测中心管理运行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

[3]王意,,关毅鹏.质量管理体系在科研院所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