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堂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课堂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课课堂要求

篇1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给中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引起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它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使导入简洁、鲜明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地导入新课,是每个英语教师都愿意下功夫争取做好的。有效的导入设计可以在开课后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缓和课堂气氛,使师生自然而迅速地进入教学状态。一段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小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一个跳跃的动作能勾起学生对某个单词甚至某种时态的回忆和再现。如在教人教版Book 3 Unit3 Lesson 10这节课时,我通过图片与学生熟知的事物导入,使课件呈现几幅秀美的图片:蓝天、绿水、树木、动物和青山,让学生知道我们以前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和谐,接着又呈现很多工厂排出浓烟,造纸厂把污水排入河里,许多鱼虾死亡,大量的树木被砍,动物无家可归,耕地变成了沙漠等画面,将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被画面吸引,立刻产生很大的共鸣。接着,让他们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则教学效果极佳。这种导入方式能恰如其分地为全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正是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可见,多媒体导入新课简明、生动、鲜明,易操作,学生感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课堂操纵者,也是学习进度的控制者,若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则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畏惧、焦虑、厌烦甚至绝望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效应,从而导致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则可以创设和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其通过虚拟课堂讨论、网络交谈、角色扮演游戏、实际学习和反馈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方式。恰如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和主人。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取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再现或创造英语教学所需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欲望和情绪。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想学,就会乐学,就会主动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和兴趣因素,应用多媒体是最好的手段之一。当学生置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就会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完全没有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又如,在练习句型:“Who areyou?”时,我把学生喜欢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引入课堂,并让学生扮演喜洋洋、灰太狼等角色。在幽默、诙谐的动画故事情景中,学生反复操练句型,乐此不疲。总之,多媒体融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在课堂上很活跃,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参与交际,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现代外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会话、视听等训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协调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境和教学情境。但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使学生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活动从以形式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内容为中心,而且不局限于一种水平。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在量多而优质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建立完备的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由于投入不同,配置各异,功能不一,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频率及效率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每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造成媒体使用频繁,集成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有的学校对多媒体教室的维护和卫生措施不到位,系统老化现象严重;有的学校多媒体课堂管理松散,个别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以上现象说明没有完备的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课堂就如同一盘散沙,始终无法凝聚在一起,达到它预期的效果。那么,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管理制度要以什么为依据呢?首先,要具有实效性;其次,要具有组织性,然后要具有管理型;最后,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张贴上墙,以表格的形式下发至每个班级及每位教师,用制度约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使多媒体教室得到妥善的利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对多媒体的日常清理和维护提出要求。多媒体属于精密仪器,随意性使用必须严厉禁止。另外,媒体课堂中学生的听课状态也需要提及,集中精力和积极参与属于提倡,而破坏正常教学秩序,扰乱教师和其他学生上课及听课则属于违纪行为。制度要明确奖惩办法。

二、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方法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环境,需要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机、音箱设备、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视频实物展示台、投影幕布(高级点的可以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有条件的还可以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需要每人一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环境)。为了适应多媒体课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媒体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个别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手脑并用,导致教师课堂环节传授拖沓,影响教学进度: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多媒体设备经常损坏,从而形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设备之前,学校必须对教师进行多媒体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专门的系统培训,使教师在媒体教学时游刃有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教师熟悉教学课件及教法

由于多媒体课件传输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教学课件的频率很高。一些专业的课件网站成为广大教师青睐的对象,这些“拿来”的课件,虽然图像设计鲜艳,但用在自己的课堂中,大多很牵强,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例如:七年级英语冀教版下册Lesson13,下载的课件中首先提出生词讲解,而后出现词组,虽然也配备了相关图片,但是忽略了课程中的重点句型。如果不对其做改动,照搬照讲,根本无法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下载课件之后,笔者针对教材要求及自己学生的特点,对课件进行了修改。以图片引入新课,生词配备相应的图片链接,使学生认知清晰直观,同时,将本课涉及的重点句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并配以小视频演示,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有效性得以提高。所以说,教师对课件的“拿来主义”,一定要改一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真正地利用好教学媒体和教学课件,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宜分散学生注意力

媒体课件由于方便地使用流程,节省了板书的时间,音频视频的播放也解放了教师的讲解过程。但是多媒体课件毕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体系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媒体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从设计上讲,教学课件不宜太花哨,要朴实、活泼。交互图片不能太多太复杂,有时会造成学生操作时的手忙脚乱,色彩搭配不宜太过鲜艳,对比度要合理,所选图片要大方,适宜教学。各种动态效果,如音频视频等,要用在实处,不宜夸大,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例如:教师在讲授"season"这一话题时,四季的图片不宜过多,单词的展示要突出重点。否则学生只顾流连于鲜艳流动的画面,会忽视所传递的信息单词。从内容上讲,课件的设计要体现课程的重难点,围绕教师的教学流程环环展开,切忌涉及无关内容,或设计复杂,影响教学进程。有些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设计二、三十张图片,有的图片因为太过精致不忍舍弃,导致内容过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样适得其反的媒体教学当然不值得提倡。当然,有些教师教学课件“满堂灌”的形式更是不可取的。教学媒体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恰当地使用教学媒体,也要突出教师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要因为整节课的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干扰学生听讲的注意力。

五、联系教材及实际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只有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知识才富有生命力,才会根植于学生的生命里。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陌生而难学,复杂的单词,生硬的语法,学生望而生畏。多媒体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和煦的阳光。学生因活泼的图画和视频而兴奋,兴趣提升;教师也不再因繁复的对话如何展开而苦恼。但是,中外文化毕竟差异很大,教师在设计媒体课时,必须及时地指出,并且联系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媒体教学计划。例如:讲到"subject"这一话题时,由于英美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学科设置不同,学时也不同,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提出来,并且根据中国学生的学科特点,设计媒体图片,让学生有内容地讨论,也可以将中外学科进行对比,增加中西文化方面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国外学生重视PE和socialstudies,中国学生重点是Chinese,math,English。导入新课时,利用从网络搜索的资源对以上学科进行对比认识,而后引入话题"What'syourfavouritesubject?"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然后组织语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增长了见识。

六、媒体教学时不要忽视课堂管理

著名特级教师聂在富曾说: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在教案上,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做示范。媒体教学时,教师需要时刻操控着计算机,为了教学进程转换媒体图片,有时会忽略课堂学生的秩序,造成个别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很多教师抱怨媒体课上教师最累,还没有效果,就是因为有些教师只是流于形式的在进行媒体教学,没有深入的对媒体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熟练自己的课堂流程,恰当运用活泼的媒体课件,带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染每一个人。教师在备课时,先要了解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精力于课堂。然后,要注意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带动学生进入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通过媒体手段,肢体语言等在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学习氛围。

七、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媒体教学作为开山之斧,被很多教师尝试运用于实际。有些教师只是在听课时才拿来做做面子,但大部分教师仍然坚持用它改进自己的课堂。媒体课堂和课堂管控是一体的,只有两方面都做到了完美,才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但是在这条路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投入,也需要每一位教师拿出百倍的教育热情。

参考文献

[1]马维凤.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选题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62-63.

[2]徐然.初中英语践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调适[J].基础教育研究,2013(6):46-47.

篇3

一、“时间短”可能依然是“课课练”发展学生体质的短板

缺乏锻炼时间是学生体质下降最直接、最表象的原因。几年之前,时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同志就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没有得到保证的”(2007,中国教师报)。“用进废退”是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从生理学层面来讲,身体长时间缺乏锻炼,体质自然要下降,对于这个答案,我想大家是应该形成共识的。所以教育行政部门以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为抓手,要求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课外体育活动。

“课课练”回归,对于其在体育课堂中的时长,大家基本维持了传统的做法。比如吴键老师(2011)指出“课课练”必须有时间和负荷的保证。一般来说,“课课练”至少应每周安排三次,每次持续时间在5~10分钟。王志强老师(2011)认为“课课练”锻炼的时间应以8~10分钟为宜,既不能过于短暂,使得身体锻炼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也不能时间过长,影响到运动技能的教学进程。党林秀老师(2011)则认为一般情况下“课课练”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40分钟的课一般占5~8分钟,80分钟的课占10~15分钟)。万立江(2011)认为加强“课课练”中的身体素质强度,可以把结束部分增加到8~10分钟。

从以上的表述中可以发现,大部分老师的观点“课课练”基本安排在10分钟之内,以期通过较大的强度和负荷,尽量使学生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但是正如李京诚老师(2011)所说,“提高体能素质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单纯的体育课上的课课练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而且毛振明在《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2011)一文中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课练’”。因此从时间条件出发,通过“课课练”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是不是存在先天的缺陷?“时间短”会不会依然成为“课课练”发展学生体质的短板?

二、“积极有效地参与课课练”可能难以达成

从生理学的视角,只有充分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实践活动,直接从中得到锻炼,使机体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从而促进体能的发展,提高体质水平。由此可见,积极有效的运动参与对发展学生体能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也许大家在这一点能够形成共识,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课练”方面做了诸多探讨。

王伟杰(2011)指出应注意“课课练”的趣味性和多变性,同样的练习内容,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其乐于参与。

王志强(2011)认为在课堂中教法要生动活泼。教师应充分利用比赛、总结、展示等形式刺激学生进行锻炼,并比较哪位学生做得多、做得正确、运动负荷更大;让学生总结自己锻炼的心得体会,介绍自己的锻炼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锻炼效果等,从而通过多样性的、轻松活泼的锻炼方式提高“课课练”的锻炼效果。

吴键(2011)指出为了最大程度的适应学生的运动需求,“课课练”必须在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和反复性上有所突破。“课课练”的形式,除了练习方法的变化,还包括教法和教学组织的变化。形式的变化甚至氛围的创设,对于改变学生对运动的态度、兴趣,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就是在这些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课练”的研究中,除了毛振明老师(2011)认为“课课练的负荷控制比起其他情境下的负荷控制要受到更多的牵制”“至今的运动负荷研究还不足以能科学地指导体育课中的体育锻炼”之外,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很少有老师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这两个重要的指标进行深入阐述。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体质要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大家所能做的只能是大密度、大强度。毛振明老师(2011)在重提“课课练”时要我们注意“千万不能让‘课课练’回到‘枯燥无味’的老路上”。但是“课课练”如果不能够在时间条件上解放,很可能难以避免重蹈“体能训练模式移植和稼接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覆辙,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课练”可能难以达成,因为曾经我们热议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就是答案。

三、从“整体观”出发,“课课练”可能出现新的形态

以上的“可能”注定了“课课练”不仅仅也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回归,而应该是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呈现在大家面前。吴键老师(2011)从目标必须更准确、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借助器材的创新或改进三个方面给大家描述了新“课课练”;王志强(2011)立足于常态课堂,从教学设计、内容、方法和评价,创新发展“课课练”,但还是没有能够突破时间的桎梏。

在相关文献中,感觉最受启发的是刘军老师在《基于发展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课课练”的思考》(2011)一文中提出教师要有整体观的思维,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把教学方法、课课练、教学内容等零散的概念融合在一起。这个思路提示我们可以把“课课练”拓展至整个教学过程,与技术学习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做法有着以下的优点:

一是以整堂课为基础,拓宽了“课课练”的时长,从而保证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二是从整节课的角度来考虑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设计、组织的形式,更便于控制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三是从整体观出发,“课课练”不再是独立于教学环节之外的教学行为,而是与学生的技术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行为。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课课练”把时间放开,那不是10分钟的训练发展成45分钟的训练了,甚至干扰主教材的教学。

实质上把“课课练”拓宽至整堂课来考虑,不是简单地把练习手段在更多的时间内进行重复练习,而是指“课课练”的设计必须要建立在教学整体观上,“加强‘运动素质练习’和‘专项性体能锻炼’,大力开发既有利于学生身体锻炼,又有利于运动技能增强的那些练习,包括各种组合性练习、小比赛和专项性素质游戏,以增强“课课练”对两方面的实效性”(毛振明,2011)。

当然,这样的融合之后,“课课练”是否还能够称之为“课课练”?但是对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我想还是有益的。

没有定论,一切皆有可能。在学生体质滑坡、“课课练”的回归势在必行之时,本文立足于实践和实效,说出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课课练”的可能,以期为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键.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2]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1.

[3]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下)——“北京市小学生健身工程”的研究对“课课练”的启示[J].体育教学,2011.2.

[4]党林秀.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1.3.

篇4

1.1体育课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体育理论课教学“满堂灌”,实践技能课形式呆板,体育课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去从事课堂教学规律研究,只有通过照搬教材内容、机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此以来,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技能课教学之间不能实现统一,理论课教学中充斥着“满堂灌”色彩,实践课教学则形式呆板,内容单一。如此以来,使体育课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参与体育课课堂学习的热情没有得到激活,课堂教学过程显得粗糙乏味。

1.2学生从事体育课学习的热情不高

在就业为单一目的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对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方面,对于诸如体育课之类的公共课学习,往往将之看做为费时耗力、与技能学习无关的课程。加之教师对于体育课学习的修身意义与指导价值又未能给予充分的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上体育课的唯一目的即在于通过获取学分以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如此以来,学生为了片面完成学分而学习,自身内在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开发,这样的体育课教学又有何主动性而言呢?

2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推进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

2.1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教师要以正确的理念教育教导学生,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之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这一理念。而且,只有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这一理念,才能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固本正源”的力量。对于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而言,高职体育课对于他们而言,极可能就是他们进行学校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对于他们来说,建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对于他们今后生活而言,意义重大。体育教师要在学生在校期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良好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以使其终生保持良好的体育兴趣,坚持终生锻炼。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自己要能够充分认识到从事体育课教学的神圣意义。

2.2优化教学过程,狠抓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补偿性体能练习;课课练;篮球;选项教学;体能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BLA100102);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三批(专项)立项课题“体育有效教学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研究”(课题编号:ZC1336);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资金项目“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编号:201512179876)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94-04

补偿性体能练习是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素质为目的;课课练是通过一定的量和强度练习,提高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为目的。虽然两者都是以提高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补偿性体能练习必须融合于技能学习过程,以发展专项技能素质为主,侧重过程性;而课课练则强调一般素质训练,内容单一、枯燥,偏向结果性。对于两者,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劣作评价,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一般只采用补偿性体能练习或课课练提高学生体能素质,这种单一形式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中篮球选项教学中将补偿性体能练习与课课练有机结合(在本研究中称为“补偿性体能课课练”,下同),实现运动技术与体能素质并重的体育课堂,论证补偿性体能课课练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增城区某中学2015届篮球选项班学生89人(其中男生64人,女生25人)为研究对象,落实补偿性体能课课练教学计划,跟踪记录学生3年间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测试数据,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补偿性体能练习与课课练的概念及区别

1. 概念的界定

(1)补偿性体能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有益于帮助、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练习。补偿性体能练习必须有机融合于技能学习过程,对动作技能掌握起辅助和促进作用,对其学练价值具有补偿和延伸意义,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引领和变革意义。

(2)课课练:把体能素质课课练简称为“课课练”,是运用运动训练学的体能训练内容、方式、要求进行,根据一般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实施,它必须通过一定的量和强度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为目的,但因其练习内容单一、枯燥,即使现在很多教师都在思考课课练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由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练习效果也打了折扣。

2. 补偿性体能练习与课课练的区别

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动负荷、教学时机、练习时间等10个维度剖析补偿性体能练习与课课练的区别(见表1)。

二、高中篮球选项教学中将补偿性体能练习与课课练有机结合

高中体育篮球选项教学内容设计是以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基本战术为主,学生通过篮球选项的学习,掌握其基本技术、发展技能,培养战术意识和集体观念。根据篮球选项教学进度,制定补偿性体能课课练教学计划见表2(P96),优化体能素质课堂教学方法。

三、篮球选项班学生体能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1. 篮球选项班学生体能测试项目成绩统计

对不同年级篮球选项教学班学生体能水平测试结果如表3~5所示,通过第一次测试结果,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补偿性体能课课练训练计划。随后,进行了第2次(高二)、第3次(高三)体能水平测试。

2. 学生在不同年级体能水平的差异分析

从表6可知,通过3年的篮球选项教学,男生耐力、女生耐力、男生速度、女生力量、男生柔韧5方面在体能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余未达到显著水平。高三女生力量素质与高一相比、高三与高二年级相比,学生体能水平提高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四、讨论

1. a偿性体能课课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

将补偿性体能课课练加入体育教学后,不同年级学生在耐力、速度、力量、柔韧等方面素质都有显著提高。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的各项测试成绩随着年级增高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

2. 篮球项目对体能素质发展的侧重性

篮球运动中技术动作从半蹲位开始,在屈膝的情况下急停、急起、变向、加速等,对参与者爆发力、弹跳力、协调性、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同时参与者对比赛大都兴趣浓厚,长时间的奔跑、跳跃对其耐力素质也有促进作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可以有效促进相关技术的掌握。本实验的结果显示,篮球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这一结果与篮球项目自身技术特点直接相关。

3. 补偿性体能课课练促进参与兴趣的提高

篮球作为中学开展最为普及的体育项目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惊喜地发现,篮球课上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对运动的热情都空前高涨。我们的篮球课已经由以前的“要我上课”变成现在的“我要上课”。室外项目受天气影响较大,但只要不下雨学生都会主动出来上课。在兴趣的前提下,参与时间得到充分的保证,教师加以引导对体能各项素质的促进也就水到渠成了。

4. 切实落实补偿性体能课课练在选项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

补偿性体能课课练要求体育教师设计出有益于学生顺利完成动作所需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练习方法。因此,在课的目标设置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始终要从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进行体能补偿,防止以点带面、缺乏针对性。

五、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补偿性体能课课练在篮球选项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能发展。表现随年级增高,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4项体能素质水平显著提高,且提高过程表现为渐进性。

(2)篮球自身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生体能促进具有侧重性,主要侧重于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

(3)补偿性体能课课练能促进学生参与兴趣的提高,为体能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4)落实补偿性体能课课练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使发展学生自身素质有的放矢。

2. 建议

(1)在高中篮球选项教学实施补偿性体能课课练,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篮球技术学习兴趣入手,从学生可能的技能发展弱势切入,引发学生学练动机与兴趣。设计内容个性化、方式多元化、手段多样化的体能练习,才较易被学生认可,学生的参与性强、积极性高,效果明显。

(2)高中篮球选项教学补偿性体能课课练,教师应在实践中主动观察、不断思考、细致研究,根据学生技能和素质发展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以增加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学生在每堂课中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肖建忠,饶纪乐,庄弼.新课程汇编[M].广州:广东高校出版社,2002.

[3] 吴健.高中篮球选项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素质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3(7):35-36.

[4] 张朝辉.四度比较 明辨差异――论补偿性体能教学和课课练的区别[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3(12):42-43.

[5] 薄长明.体能素质“课课练”潜力巨大[J].中国教育学刊,2015(8):106-107.

[6] 邱伯聪.贯彻体育新课标的实然观察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6):71-73.

[7] 倪胜勇.中小W生“补偿性体能”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J].体育教学,2014(6):58-59,2.

篇6

摘 要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而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深化改革在条件上相比较城市有一定限制,农村中学由于地域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改革步调相对较慢。本文通过我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来进行课堂教学,并阐述体育游戏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农村初中 教学作用

一、我校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相比城市学校各项条件差距较大,但是我们的体育教学还是要照常进行下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我校的体育项目,比如我校的优势项目跳绳,我们把它带到课堂中去,带到游戏中去,还如羽毛球运动,它既是我校的一校一品的特色项目,也把它带到了课堂中去,并根据这些项目创编校本课材。这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场地、器材等设施设备开展适合学生的体育游戏,选择适合青春期的体育游戏。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开始部分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如何来评判一堂体育课的优劣,首先是要看是否在课标要求下设计课程,是否根据学情、学生的反应情况等等方面来评判。但是农村体育教学中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条件制约了正常的教学,如这堂课我要上足球课,但是因为人多器材少,我就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传球抢断游戏,采用多人传球,一个或者两个人进行抢断,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足球球性,体验传球技术。这样弥补了上足球课时人多器材少的不足,分担了主课的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体育游戏运用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真正达到轻松热身,又适合农村体育教学的情况。

(二)体育游戏在课中基本部分的作用

一堂体育课的好坏主要还是在基本部分,主要还是看解决主教材的情况,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主教材。而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中加入游戏对一堂好的体育课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在选择游戏的选择上也是很有考究的。如我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曾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我设计的主教材是加速跑,而在开始部分设计的游戏是“网鱼”游戏,课课练也是跑的内容,结束部分是接力游戏,最终导致这节课学生全部都在跑的过程中进行,运动量是上去了,但是效果并不好。合理安排体育课上的游戏会给体育课增色添彩,如在我看到的一堂体育课上,主教材是耐久跑,而这堂课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以开火车来贯穿整堂课,以各种游戏来衔接整节课的几大部分,学生既体验了耐久跑的乐趣,又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效果相当好。因此,在体育课中合理加入体育游戏是农村体育教学中的是一条适合乡村实际的体育教学之路。

(三)体育游戏在课练中的作用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在逐年下降,而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体育课上的课课练是否认真完成,学生在遇到练习身体素质时,感觉单调乏味,缺乏兴趣。而采用体育游戏法来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课课练时,发展腿部力量的练习,可以采用“蛙跳接力”“双人蹲跳”等游戏。又如上肢力量的练习,笔者采用游戏“推小车”“两人拔河”,收效也很好。再如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中,笔者采用“打蛇尾”“打活靶”等游戏,效果也很好。

三、利用农村的特色,开展体育游戏在课堂中探索

(一)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因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我们开展游戏进行准备活动,并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电脑影像等上面的优秀游戏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游戏。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此外,游戏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更让每一个学生有玩的乐趣,有学的乐趣,有动起来的欲望。

(二)农村中学受场地限制,可活动的范围不多,尤其是雨天,教学范围就相对狭小,一般情况下我们就是健康教育教学,但是通过实践来看,学生的反应就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就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让体育教师在教室也能活跃课堂。这样就可以把很多的体育游戏带入课堂,像“猜数字”“传真电话”“黑夜点名”“集体画像”“计算赛跑”……这些既可以在教室或走廊上开展游戏,又避免了室内体育课的单调。同时还可以开展体育谜语,动脑筋的游戏,这就是智能性游戏,还包括各种棋类游戏,如“九宫棋”“跨栏棋”“麻雀棋”“赛跑棋”“五角星棋”……

四、小结

总之,农村中学的条件上比不上城市,而要在农村把体育课上好,达到新课标要求,就需要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变通的教学,把体育游戏运用到课堂中去,而在农村中学开展可能还有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把当地的传统文化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去,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又让学生了解了本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农村中学开展体育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 课堂教学 组织

一般情况下,中学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如何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那么,怎样组织好中学体育课课堂教学呢?

1.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2.根据体育课的自身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时间和空间都无限放大,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增加。当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教学时,由于学生的人口密度大,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多,各个班级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和吸引。例如,哪个班搞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学生很积极,经常发出笑声,其他班的学生很自然的就被吸引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空间扩大,教师在发出命令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学生不能第一时间能够接收到教师发出的信号,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下去。所以说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组织,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课堂组织。

(1)规范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严格的要求对中学学生来说是不可少的,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的规范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重视上课开始、过程、结束部分的集合整队、服装、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回收等常规,让学生在课堂上制度化、常态化,要训练有素,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让课堂组织科学、合理、高效,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在课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检查学生上课的常规等,为上课作好准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各种注意力分散的目标上转移到体育课堂上来;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通过游戏等情景设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快速的活动身体,从思想上和身体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在基本部分,教师通过队伍的调动、队形的变幻以及学生的组合,让学生处在最佳的组织状态,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身体也有一定的疲劳,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

3.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1)中学生心理特点

一方面,中学生正处在调皮活泼好动的年龄,情绪不稳定,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自制力差,做事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而且学生的逆反心理强,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教师的纪律要求经常采用消极抵抗或积极抵抗的态度,尤其是当老师态度强硬的批评、学生认为不正确或没面子时,经常采用积极对抗的态度让教师不好处理,体育课堂组织不利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失控,体育课堂形成放羊的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模仿性强,自尊心强,爱面子,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很快,这段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得当,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

(2)从生理来说中学学生特点

一方面,学生的身体处在快速发育的时期,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快速发育,学生也想证明自己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学生很容易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运动,不听教师的安排。另一方面,学生身体发育差距比较大,有的早发育,有的发育相对较晚,发育晚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没有优势,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

(3)抓住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心理上,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喜欢自我表现、活泼好动、喜欢好竞争等。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而意志力、情绪在课的中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新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而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巩固、重复、有一定的运动负荷的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篇8

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不负责;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脏,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体育教师没有定好课堂常规或是对常规的贯彻执行不够严格;没有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体育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选用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厌学情绪显露;个别学生有来自于个人交友、家庭、社会的某些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学生,使体育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提高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体质水平与学校的体育教学息息相关,体育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视为已任,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提高和完善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想方设法去考虑如何备教材、备场地、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才会寻求如何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堂教学高效。

此外,学生是课堂的主人,90后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长辈疼爱且存在唯我独尊心理和逆反心理,表现出自暴自弃、萎摩不振、消极颓废、贪图享乐、厌学等心理问题,体育课对这些学生来说是苦差事。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生的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打破那种“学生甘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得过且过”,“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被动局面,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

建立起一套必须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即课堂常规。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另外,体育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有默契感,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还有在一些与学生距离较远的项目教学,教师的一个手势动作,一个旗示,哨声的长短、哨声的节奏要让学生能马上执行,如200米跑的练习或测试,要对远在200米跑起跑的学生执行教师的命令进行练习,这套信息系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3、按新课标理念选用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采用分层教学

在新课标下,对于教学内容的选用和教学进度的安排都给予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生理心理特点来选用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让所有的学生在每节课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这样就不会因教师选用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的不当而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练习内容的难易和完成练习的要求区分开来,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体育优生来说适当地安排难度大点和加点练习密度,这样体育优生就不会觉得练习内容太简单没意思,没有新的收获,反而会让体育优生觉得更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爱挑战,爱冒险,爱表现的欲望,自然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来。而对于体育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也不会觉得练习内容高不可攀,不敢尝试或怕完成不好遭其他同学的嘲笑的心理负担。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个人的每一次进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这部分学生自然也会从易到难地掌握体育课堂练习的方法,体验练习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内需,不论运动能力强弱水平高低,全员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实现了所有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愿望,收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重奖励轻惩罚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措施。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保证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课堂教学高效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奖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的进步。要坚信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注意发现学生的每点进步,并加以肯定。运用奖励作为导向,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影响和改变学生违纪行为的一种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纪律观念,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课堂中,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已明显干扰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用提示、暗示、制止、甚至基于教育为目的的惩罚。如果学生在练习任务完成得很好时为了吸引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先评价该学生能很好完成练习并重点指出其违纪问题,不要认为自己能很好完成练习就有违纪的资本,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最好在课前事先安排这些体育优生去帮助其他同学完成练习。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发挥体育优生长处。惩罚是不得矣为之。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这种不良行为而不是人,一般不要搞集体惩罚,不要因这种善意的教育性惩罚损坏了师生关系,影响今后的课堂教学。总之,体育课堂中还是要多以奖励为主,尽量少或不用惩罚,激励性奖励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5、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只有教师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使评价更公平合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勇于挑战,促进了良好课堂教和学风气的形成,课堂变得有活力,学习就有动力。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更在乎课堂的练习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老师通过学生参与评价的反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初中体育课教学效果,既要有严明的课堂教学常规,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去强身健体。当然,体育课堂教学最高境界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获得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昊锦般,李强主编.学枝体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太学出版社,1995

[2]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素质教育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篇9

关键词: 棒垒球礼仪 体育课堂 渗透实施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于一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精神,是一项安全有益于校园开展的体育项目。它的精神是:诚敬、谦和、坚忍、力行。它能培养顽强坚忍的意志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它拥有一切其他体育运动教育作用的共性。“不学礼,无以立”,棒垒球礼仪让现在缺失课堂常规礼仪的学生在体育课堂重新接触礼仪教育。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状分析

缺失一:体育课服装不规范。

案例:体育课堂有学生穿凉鞋,有学生穿皮鞋,有学生穿裙子。

师:今天我们上节课说今天你要学习50米快速跑,怎么有同学穿了皮鞋裙子来上体育课?还有同学穿凉鞋来的。

生1:妈妈昨天给我新买的小皮鞋,很好看,所以今天就穿了。

生2:我以为今天要下雨,所以穿了凉鞋。

缺失二:行为、语言欠缺规范,自由随意。

案例1:教师在集中讲解快速跑的要领时,生1:“昨天打了游戏,我死了6次。”生2:“你水平太差,我打的时候只死了一次。”

案例2:跳绳时,生1不小心把绳子打到了生2,生2立马说:“你脑子坏了啊,不长眼睛啊。”

案例3:生1因为琐事和生2互掐了起来。

缺失三:课堂缺乏自信。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生:没有一个人举手。

师:生1,你上来展示一下好吗?

生1:我不太会。

分析: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常规礼仪的教育,只重视教学过程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因为缺失课堂常规礼仪,导致现在的体育课课堂中学生上课随意讲话,行为自由、粗鲁,不尊重同学、老师,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削弱了体育课的育人价值。

二、棒垒球发展及棒垒球礼仪介绍

1.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自2009年引入软式棒垒球项目以来,先后成为江苏省棒垒球俱乐部成员,并先后多次在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季军。2013年我校编写了软式棒垒球的校本教材,之后根据教材推进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创建常州市棒垒球课程基地。现在每班每周有一节棒垒球校本课,由专职棒垒球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棒垒球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棒垒球礼仪介绍

平时当学生见到老师、教练、家长时要说:“老师好,教练好,家长好”;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运用良好的礼貌用语。教师或教练在集合说话时,球员要脱帽、稍息、立正;这些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老师讲解、家长教育时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球具离手要轻放,排列好,珍惜爱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财物,家庭财物珍惜与爱护的好习惯。队员服装仪容要整洁;服装仪容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素养与内涵的重要方面。

在比赛开始时,当裁判员喊两队集合时,双方队员统一到场地边线上,面对球场脱帽鞠躬后进场。裁判员宣布比赛须知后,两队队员脱帽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表达对对手的尊重。在比赛中队员进入打击区进攻时向裁判脱帽鞠躬示意,表达对裁判的尊重。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给他加油鼓劲。

比赛结束时两队要到本垒至二垒直线两侧面向裁判站队,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两队统一向裁判脱帽鞠躬致谢,表达对裁判员执法比赛辛苦付出的感谢。然后两队队员相互脱帽鞠躬握手,胜方通常说“谢谢指教,承让、承让”以显示胜不骄的风度;输方会说“恭喜、恭喜,精彩比赛”显示败不馁的气度。当队员回到各自休息区前的边线时,要列队向各自教练、老师及家长观众脱帽鞠躬致谢并说:“谢谢教练、谢谢老师、谢谢观众(谢谢爸爸妈妈)”,还要转身面对球场说:“谢谢场地。”

二、礼仪渗透和实施构想

1.学习棒垒球礼仪文化

在体育课堂中介绍棒垒球礼仪文化,让学生发现体育课新奇、有趣,让学生喜欢这种渗透棒垒球礼仪文化的新颖体育课。

2.拓展体育课堂礼仪教学

(1)让学生学会礼仪用语

案例1:在课堂组织分组练习时,生1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示范”;示范展示结束后,大家一起说:“谢谢某某同学示范。”

案例2:在课堂组织比赛时,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后,1组和2组学生按照棒垒球礼仪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以此表达对对手的尊重。比赛过程中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同组学生一起给他加油鼓劲。

(2)营造互动的礼仪教学氛围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对策

教育部等部门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扬州会议”,随后教育部颁布试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由此拉开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序幕。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改革的进程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一般都有普通课、基础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应该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

目前各高校有的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基础课和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也有的是在一年级就开设选项课,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由于现在的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所谓的选项课一般没能打破原教学班级,大都是“平移式”地进行,因此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选项班因人数不够停开而让这部分学生的选择落空;二是选项班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改革,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

高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可塑性,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群体,因而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必然要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男生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要求,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多样性。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同时要设置社会开始流行且易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项目。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国外的体育项目,起到传播中西方文化。高校体育可分为大一体育必修课,大二、大三、大四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种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选修。选修课可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强体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二)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实施体育锻炼小发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围着操场跑是经济实用也是最为枯燥的增强人体心肺功能的手段

为达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发明体能锻炼走廊。设有各种障碍,学生需要攀越檑木屏障、组合双杠、连跳障碍、V型坡沟、组合云梯、梅花独木、翻越板墙等人为障碍设置,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单方向前进,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增添“跑”中的难度与乐趣。集结较为优秀的多元化的体育教练,多元化的教练组合必然会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战术思想和理念。

(三)体育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方式改革,避免教学简单化

我国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课程学分较少,设置单一,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常常照本宣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现状,使得教与学脱节;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以一些题外趣闻使学生一笑了之,有时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学生却置之不理。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使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语音语调、举止言行、仪表风度、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学工作也应服务于这一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好坏,不能主要用运动成绩来衡量,而应将评价标准向社会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考核次数、项目应适当减少,不同对象应有不同考核标准,考核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素质发展。对主观因素较高的评分项目.实行多名体育教师评分,任课教师给定平时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同体育水平人进行不同评分标准。建立相对个人成绩的评分规则。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