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21
引言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再加上种植经验总结,花生产量和质量逐年增加。这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花生种植能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不能忽视的是,花生在生长期间容易受病虫害侵扰,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本文结合花生种植基本情况,就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1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花生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品种、土壤、水分、种植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其类型多种多样,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类型
花生病虫害的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发现的有100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产量,还影响花生质量。花生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花生锈病等,花生虫害主要有金龟子、食叶虫等。
1.2 成因
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气候条件、周围农作物的影响、土壤条件、人为因素等。例如,雨量过重,干旱,温度过高,周围农作物病害对花生的侵扰,或者在病虫害初期,种植人员未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都会引起病x害的发生。
2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种植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确保花生更好生长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能为花生的生长创造条件。通常来说,如果花生的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往往会使叶子的颜色变黄,难以正常成长。而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能为花生有效生长创造便利。
2.2 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
通常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会使花生的产量下降50%~70%。而通过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将产量稳定在原产量的80%~95%。并且还可以杀死田间的病虫害,为花生的播种、生长、采收创造条件。不仅能保证花生的产量,还能提高花生种植的质量。
3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为弥补实际工作的不足,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
3.1 培育优良品种
培养优良品种不仅能激发人们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花生抵抗病虫害能力,使其更为有效发挥作用。要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花生品种,为花生种植创造条件。要注重高产优质品种应用,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为目标,利用多种杂交技术,有效培养优良品种。
3.2 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用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2种方法,还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寻找虫害天敌,提高防治效果。要重视花生保护工作,避免新虫害进入。物理防治中可以对灯光诱捕方法进行优化,设置多个灯源,从而有效吸引虫类,再进行集中捕杀。药物防治方法应用时,需要考虑食品安全,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并规范用药,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间,提高规范化水平。
3.3 提高花生种植技术水平
注重现代化农业机具的应用,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确保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侵扰。现代农具能将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技术等融为一体,对防治病虫害,提高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种植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有效掌握现代种植技术,遵循技术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把握每个要点。并落实植保技术,实现花生种植的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3.4 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花生质量和安全标准为目标,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从而更好约束和规范花生种植活动,确保花生种植安全。采用花生种植保护技术,构建区域性的技术规程,扩大病虫害防控面积,防治病虫害侵扰。建立规范、有效的防范机制,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确保花生产量和质量。
4 结束语
整个花生种植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措施,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此外,还要加强花生种植全过程管理,善于总结经验,提前采取措施防治病害。进而为花生的生长创造便利,促进花生产量和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秋瑾.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6-187.
篇2
1.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害。常见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的灼伤、冬季低温造成的冻伤、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水分不足发生叶片焦边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叶大量变黄,缺磷则在叶色正常的情况下到期不开花,缺钾则发生大量落叶以致整株衰枯;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导致嫩尖枯焦;水土偏碱使喜酸类植物的叶子变黄脱落;水土偏酸使喜碱类植物衰弱,叶片枯焦。常见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类菌质体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园林花卉常见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叶和花蕾。主要危害蔷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犹如覆盖1层白粉;后期病斑变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渐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绽放或花形畸变。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甚至整株枯死。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二是叶斑病。是球根秋海棠类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也危害白兰、鱼尾葵、美人蕉、紫薇、贴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鹃、凤仙花、天竺葵、鸡冠花等花木。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和果实,多危害牡丹、仙客来、四季报春、翠菊、山茶等多种植物。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其他还有细菌性软腐病、根癌病、线虫病等。
1.2虫害
一是蚜虫。俗名腻虫,种类繁多,常见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蔷薇蚜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许多种花卉,如、三色槿、大丽花、月季花等。蚜虫在嫩叶、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组织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萎缩、卷曲,严重时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蜜露又是霉菌的培养基,易诱发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毒昆虫,蚜虫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二是红蜘蛛。个体很少,但危害范围很大,如、大丽花、月季花、杜鹃花等。这种害虫由于个体小,应及时发现,早做防治。三是蚧壳虫。此类害虫种类很多,食性很广,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蚧壳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影响花卉生长。四是粉虱。个体很小,仅有1mm长,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严重。被粉虱危害过的植株,也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霉变呈黑色。五是土蚕,又叫地蚕、地老虎,危害多种花卉幼苗,咬食嫩叶、嫩茎和嫩根,造成缺窝。六是蛀干性害虫。这类害虫也有多种,钻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条、整株枯死。
2.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花木品种不同,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也会不一致。如养植、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等。园林花卉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类病虫害的发生。栽培措施需得当,还要进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如防治白粉病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对生理病害,只要及时改善栽培环境,采取相应的适于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转。
2.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应用。一是捕杀法。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甲、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主要利用人工或相应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来捕杀,例如冬季修剪时,剪去黄刺蛾茧、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块等。二是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叫障碍物法。如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阻隔或触杀幼虫。三是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四是高温处理法: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菌或害虫的方法称为高温处理法,也称热处理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2种。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是对人、植物、畜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泛,并且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产生的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的措施,需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激素治虫、遗传不育治虫、以菌除草、以菌治病等方法。
篇3
1 试验目的
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通过使用除草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旺增效农药等,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达到壮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调查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2 供试药剂
除草:亩用5%精喹禾灵100毫升+44%氟醚灭草松100毫升。
第一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10克+加乐好(丙酰芸薹素内酯)5毫升。
防花生根腐病:亩用土菌消32毫升。
第二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30克+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10毫升。
防虫:12%甲维氟酰胺10毫升。
第三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12.5%氟环唑15毫升+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5毫升。
3 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地点选在我县原种场,试验面积200亩,对照面积5亩。
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适宜花生种植的黄棕壤土,PH值7.1,前茬作物种植的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2日用旋耕机对地块进行旋耕,旋耕后对地块进行了镇压,6月4日进行种肥异位起垄播种,播种时亩播复合肥80斤,亩播种子30斤。
5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试验法,不设重复,在原种场选择好试验地块,面积200亩,对照田5亩。对照区出苗后不用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选择当地通常的用药。
6 试验步骤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田在花生出苗后进行除草,初花期、下针期进行第一次用药,结荚期进行第二次用药,饱果成熟期进行第三次用药,按照供试药剂所列亩用量,严格配制好试验点对应面积的用药量,然后用3WX-280H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试验田每次用药时间见附表。
7 调查方法
7.1 在花生出苗后,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等每次施药前及施药后一周,采用3点取样法对各个试验点花生田杂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杂草每点查1平方米,调查杂草总数,叶斑病、根腐病每点调查2行,每行10株,记录病株数,并分级;花生叶斑病再从每点调查的20株中选择主茎上的100片叶进行调查,记录病叶数并分级;甜菜夜蛾每点调查1平方米,查1平方米内的所有虫数,对调查的数据做好记录,按国家规定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计算出病害的病情指数、虫害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由于分级不是很准确,计算过程中可能有少量误差。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是指单一一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前一次施药后,药剂的持效期可能会对下次施药后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因此,每次施药后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效,应是前几次施药后药效的累计,病虫草害的防效详情见附表。
7.2 花生收获前仍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平方米,挖出1平方米内花生的总果数,然后把3点鲜果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去杂、洗净、晾干后用秤称有效果鲜重,根据所秤量的3平方米鲜果重,计算出每平方米的鲜果重,根据花生测产方法,求花生亩产量,然后再与对照比较,计算增产效果。详情见附表。
篇4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花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21-0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昌图县前双井镇王家村,试验田地势平坦,棕壤土,土壤质地为黏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花生。
1.2 供试材料
参试花生品种为白沙3023。供试药剂为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又称迈舒平,先正达公司)、60%吡虫啉悬浮剂(又称高巧,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用28.7%噻虫・咯・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A)、60%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B),以空白作对照(CK)。采用大区播种设计,小区面积3 333.35 m2。2012年5月10日采取机械播种、施肥,每穴2粒种子,穴距17 cm,穴数130 110穴/hm2。
1.4 调查方法
5月20、25、30日进行出苗调查,每个处理取3点,每点固定20穴。6月10日调查病虫害发生种类,每个处理调查3点,每点20穴40株。7月10日进行盛花期调查,每个处理调查3点,每点40株。9月17日进行测产,每个处理取3点,每点1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如表1所示,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种子露针快,5月25日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种子出苗率分别达到25.0%和20.0%,而空白对照(CK)只有12.5%,5月30日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种子出苗率分别达到87.5%和92.5%,而空白对照(CK)只有77.5%,说明使用2种包衣剂处理的花生种子出苗率比空白对照(CK)的出苗率高,2种种衣剂能够促进花生出苗[1]。
2.2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花生病虫害的影响
如表2所示,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均未发生地下害虫的危害,由于当年雨水气候等原因,根腐病未大范围发生,因此2种药剂对花生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3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花生物候期的影响
如表3所示,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分枝数分别为8.4、8.2枝,空白对照(CK)分枝数为7.8枝,2种种衣剂处理的花生分枝数比空白对照的分枝数分别多0.6、0.4枝。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生长高度分别为44.0、46.7 cm,空白对照(CK)生长高度为39.6 cm,2种种衣剂处理的花生生长高度分别比空白对照(CK)的生长高度高4.4、7.1 cm,应用2种包衣剂处理的花生,叶色浓绿,营养充分,说明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生长更旺盛,有利于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2]。
2.4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如表4所示,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产量分别达到4 210.5、4 219.5 kg/hm2,空白对照(CK)产量为3 727.5 kg/hm2,利用2种种衣剂处理的花生较空白对照(CK)处理的花生产量分别高出483.0、492.0 kg/hm2;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百粒重分别达到73.5、73.8 g,空白对照(CK)百粒重为69.8 g,利用2种种衣剂处理的花生较空白对照(CK)处理的花生百粒重分别高出3.7、4.0 g;说明2种包衣剂对花生生殖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增产作用显著[3-4]。
3 结论与讨论
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的处理相对空白对照对花生根腐病与蛴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较对照出苗早、保苗好,分枝数多,株高、叶绿,花生长势好;表明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对花生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百粒重较空白对照高,增产作用明显。而应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的花生在长势和和产量上并无无显著性差异[5-6]。
综上所述,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对花生的长势和产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花生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傅俊范,石延茂,赵志强,等.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3):71-74.
[2] 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徐秀娟.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篇5
关键词:南方地区;花生种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162-02
作为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主要油料作物花生,含油量50%,含蛋白质30%,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丰富,可以加工成花生酱等高档副食品,因此,花生的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花生在南方地区的分布较广,主要有福建、广西、广东等,近年来,在广东地区的种植最为广泛。但由于花生栽培不科学、不规范等,导致花生空壳率高,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如何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加之科学的种植技术管理,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花生,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广泛关注。
1 种植环境选择
1.1 产地选择
花生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必须保证其品质,因此,在种植环境方面要求较高,必须远离污染地区,周围无污染气体、粉尘等排污源;灌溉用水或上游水没有对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土壤中无超标农药残留。同时,在花生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肥、气、药、农膜及废弃物对农田的污染,确保农田土壤、大气、水质、肥料、农药等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1.2 地块选择
在南方地区种植花生必须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轻壤土,最好选择不内涝、不高燥的生茬地,或2~3年没种过花生的地块,绝对不能选择黏土或黏壤土,减少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用药量及用药次数,从而提高花生的品质。同时还要注意前茬作物的耕作管理也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去做。
2 播前准备
2.1 品种选择及处理
针对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选用中花、花育和丰花等系列新品种,这类品种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青枯病发病重的地块要选用专用抗病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6%,净度≥98%,含水量≤10%;剥壳前3~5 d,选择晴天,将花生果摊成约6 cm的厚度,晒果2~3 d,以减少病源菌数量,提高种子活力;剥壳后分级粒选,选用一、二级饱满籽仁作种,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95%;播种前,对病虫害重发地块可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拌种或包衣,禁止使用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克百威(呋喃丹)拌种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
2.2 轮作换茬
花生连作(重茬)可导致病虫害扩大蔓延,土壤微生物群落失去平衡,土壤养分失调,造成减产。轮作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维持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平衡,减少用药量,提高花生品质。必须重茬时,采取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减轻病虫危害。
2.3 深耕整地
花生前茬和当茬都要注意适当耕翻,逐年加深熟化的耕作层。原土层深厚,但历年浅耕形成了犁底层的花生田,当年深耕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层后,耕作层水、肥、气、热可得以协调,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春花生地要进行秋、冬耕或春耕,深耕翻的时间宜早不宜迟。秋耕要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冬耕要在晚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冬耕深度25~30 cm,春耕宜浅,深度20~25 cm,耕匀耙细保墒,达到深、厚、细、平,无明暗坷垃,清除残余根茬、石块等杂物。
2.4 平衡施肥
坚持以有机肥、底肥为主,坚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科学施肥,施用无公害肥料,提高肥效的施肥原则。提倡使用堆肥、沤肥、厩肥、绿肥、秸秆肥、饼肥、微生物肥等,禁止施用硝态氮肥,限量使用化肥,做到农家肥与化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具体施肥量的多少,根据地力和对产量水平的要求而定。在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根据花生的产量指标,按100 kg荚果约需纯氮5.5 kg,五氧化二磷1 kg,氧化钾3 kg,计算各种肥料施用量。
2.5 精细播种
花生的播期要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和品种特性结合起来,根据地温、墒情、品种、土壤及栽培方法等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春播花生适宜播期应掌握5 cm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要足墒播种,播种时播种层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墒情不足,要浇水造墒,并机耕灭茬。夏花生播种越早越好,抢时早播是夏花生获得高产的关键,抢时早播能延长花生的生育期,特别是延长营养生长时间,使植株高度、节数、分枝数增加,花多果多,也可避免花生生育后期的低温危害,保证荚果的正常发育和灌浆,还可以早收获、早腾茬,为下茬作物适时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全年增产。
3 田间管理
3.1 防除杂草
在播后3 d内,用72%都尔乳油1 800~2 250 g/hm2,或25%恶草灵乳油1 500~2 250 g/hm2,或48%拉索乳油2 250~300 g/hm2,或60%丁草胺3 000 g/hm2,兑水9 000~1 125 kg/hm2,喷湿畦面表土封闭防除杂草。花生中后期,由于雨水多,前期封闭除草剂药效已消失,杂草开始滋生,可用5%精禾草克75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处理,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
3.2 开孔放苗
先播种后覆膜的花生幼苗顶土(膜)时,要及时开孔放苗,以免灼伤幼苗。放苗坚持先出先放、放青不放黄的原则,宜在9:00以前或17:00以后放苗,晴天中午及大风天气不能放苗。放苗后随时在膜孔上覆土,以防止跑墒散温。放苗时,若发现有缺苗现象,应立即补种或补栽,补种和补栽时要浇水,尽可能地使补种苗与原苗生长一致。放苗后要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将压在膜底侧枝抠出膜外。
3.3 合理运筹水肥
花生花针期和结荚期是整个生长期需水最关键的时期,这两个时期需水较多,要合理运筹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以满足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水分。若遇干旱,应及时补水,补水以沟灌为主,根据旱情和土壤墒情合理控制补水量,以确保果针及时入土结实和荚果充实膨大。花生怕涝,播种前要搞好“三沟”配套,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涝害发生程度。特别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如雨水较多,要及时排放,以免烂果,确保产品质量。后期施肥要以叶面喷肥保顶叶为中心,当花生进入结荚期有早衰趋势时,可喷施2%尿素与0.2%~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675~900 kg/hm2,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进入下针期,每隔10 d叶面喷1次硝酸钙1 000倍液675 kg/hm2,连喷2~3次。
3.4 适当进行调控
花生生长中期,特别是下针期到结荚期这段时间,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旺盛生长阶段,高肥水地块易出现徒长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控。一般在株高超过40 cm时进行人工去顶,即用手摘除花生主茎和主要侧枝的生长点;也可每公顷用5%烯效唑或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750 g,兑水600~750 kg,叶面喷施1~3次,每次间隔7~10 d,促进植株养分合理分配,抑制徒长,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及消除塑膜污染
花生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生态控制为主,以安全、优质、营养为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积性、高三致农药及其复配农药。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换茬、加强健身栽培、冬前犁地冻虫、播前犁地拾虫等。生物防治:防治蚜虫用BE-82灭蚜菌或1.1%苦参碱溶液900~1 800 mL/hm2,兑水750 kg均匀喷雾;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450 mL/hm2,兑水750 kg均匀喷雾。物理防治方面,用糖、醋、酒加硫酸烟碱发酵液诱杀蛴螬、小地老虎成虫。化学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2.25 kg/hm2兑水750 kg喷雾,或2%菌克毒克300~5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等。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喷根防治青枯病。每种药在全生育期中仅限用1次。花生收获前15 d人工顺垄揭除地膜,带出田外,花生收获时拣出留在地里和残留在花生秧上的残膜,以免污染土壤和牲畜误食。
5 适期收获确保质量
花生的适宜收获期可从长相、荚果发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收获过早过晚均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基本做法是“三看一防”,即看地上长相: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部叶片大部分已经脱落,上部叶片变黄,傍晚时叶片不再闭合,表明植株已经衰老;看荚果发育状况:拔起花生植株,多数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皮外表呈现铁青色、果壳内壁发生青褐色斑片,果内籽粒饱满,种皮发红,表明已成熟;看自然气候变化:当昼夜平均温度下降到15 ℃以下时,花生荚果不再继续生长;防冻:花生荚果水分未降到10%时注意防冻,受冻后发芽率降低、品质变次。采收后应及时晾晒,不要堆捂,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包装、贮藏的要求妥善保管,入库时荚果含水量应控制在8%以下,库温在保持20 ℃相对湿度保持在52%左右,可有效减慢酸败,减轻黄曲霉毒素污染,保证花生品质。
6 结束语
总之,花生不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经济价值较高,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社会对花生的需求也是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加强科技研究,进一步探讨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艳霞.优质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08).
[2]易克阳.南方丘陵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9(18).
The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eanut in Southern Region
Zheng Shaoshuang
篇6
关键词:果树管理,误区,建议
在果树生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在对果树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对管理上的几个误区进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不重视果树整形修剪
有些果农不能按照要求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主枝开张角度太小,个别的甚至不拉枝开张角度反而将主枝拉向中心干,致使树体抱合;不重视培养侧枝及结果枝组,树体枝量较少;不进行夏季修剪。这种现象,在对日本梨的管理中尤为突出。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可以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均衡树势,维持树势健壮,使果树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果实的质量和减少病虫害,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管理的难度。
二、不重视疏花疏果
实际生产中,很多果农不愿意进行疏花疏果,总认为多留果产量高,导致落果严重,造成养分无效消耗。另一方面,即使留下的果实数量多,但个头小,出售价格低,收益也并不好。不进行疏花疏果,还容易造成果树产生大小年和发生病虫害。因此,要进行合理的疏花疏果。疏花应在蕾期进行,可结合采集授粉所需的花同时进行,留花量应为适宜负载量的120%~130%。疏果在落花后1周开始,宜早不宜迟,落花后1个月内完成。若按距离留果,20~25cm留1个果,留单果。强树强枝多留,可适当留双果;弱树弱枝少留,大年树可适当多留,小年树适当少留。
三、病虫害防治存在不足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果树取得优质高产的根本性保证,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果农由于在病虫害防治时存在一些误区,使防治效果较差,甚至生产出高残留果品。现将这些误区总结如下,希望引起果农注意,使果园少生病虫,丰产创收。
(一)重视表面,忽视规范防治
果农在果园管理时,一是不见病虫害不用药,见了病虫害乱用药。每种病虫发生都有一定规律,病虫发生的前期预防和保护是做好病虫害防治最实际、最省钱、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这个时期病虫发生不明显,果农难以发现;等到了病虫害已经严重发生或普遍发生时,果农才发现,便多次大量混和使用农药。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品,甚至导致一些病虫害无法治疗。
(二)药不对症,喷洒部位不准
由于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在病虫害防治时,一是不知道发生了何种病虫,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把生理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甚至把白绒蚧看作白粉病来治疗。二是不知用何种药有效,该用保护杀菌剂时却用治疗杀菌剂,该用内吸杀虫剂时却用胃毒性杀虫剂,该用杀菌剂时却用微量元素,防食心虫的药剂不能杀虫卵。药不对症,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效果不好。三是不能针对有效部位用药。防治食心虫未喷到果凹处和对过的地方,防治红蜘蛛时,未喷到叶背等。因此,要认清病虫,对症用药,针对有效部位用药。
(三)混配农药不当
农药混配既要考虑酸碱性,又要考虑离子间反应,更要考虑各类药剂成分及比例,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杀菌剂合理搭配、菊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合理搭配,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微肥类与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搭配等,既能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够增效。但在生产中,有的果农害担心药剂质量有问题,防效不佳,就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喷洒;有的果农发现病虫发生严重,将十几种药剂混在一起乱喷。混配农药不当不仅浪费资金,防效无保证,而且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果面,降低果品质量。
(四)重视果部,不重视叶部;重视采前,不重视采后
因为种果树是为了收获果实得利,所以很多果农重视果穗,不重视叶片;采收前用药很到位,采收后就不再用药。其实,叶片和果实同样重要,保叶如保果,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全靠叶片来制造营养,叶片遭病虫危害,就制造不出营养,果实也就不能生长和发育,更生产不出优质高产的果品而获利;采果后叶片仍旧在制造营养,用于花芽分化、枝条老熟、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为翌年丰产打基础,一旦采收后不加管理,叶片过早脱落,第2年发芽晚,叶片黄,枝条细,花絮小,坐果难,病虫害相对严重,难以丰产丰收。
(五)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重视药质量,忽视用药方法
果实是靠叶片来制造供给营养的,而叶片要靠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产量高低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根系的数量和健壮程度,取决于根系的管理程度。因此,重视土壤管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生产中,虽然果农对农药质量更加重视,甚至要求购买进口农药,但却忽视了科学用药方式。对保护性杀菌剂和触杀性杀虫剂喷药不细致、不周到,喷不到药剂的地方病菌和虫子接触不到药剂,难以杀死。对渗透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喷洒更随意,虽然有药剂进入叶片,但是喷不到的地方,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六)高毒农药、激素仍在应用
当前,不少果农没有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喷农药不慎重,甚至错误认为农药越毒越有效;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农药残留。免费论文,误区。不少地方仍然一味依赖激素提高单果重,造成品质大降,风味丧失,价格大跌,最终果农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生产高端果品,必须要有无公害意识,严格控制农药和激素。免费论文,误区。免费论文,误区。生产上以生物农药为主,优化栽培措施,避免使用激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免费论文,误区。
四、不重视果实采收后的秋季果园管理
多数果农在果实采收后不再进行果园管理,而是任其生长。免费论文,误区。有的果园在10月上中旬,大部分叶子就已脱落,有的甚至落完。根据果树的年周期生长规律,在秋季果实采收后,此时秋高气爽,光照、温度等气候条件都利于果树进行光合作用,利于花芽的形成,是树体进行养分积累的大好时期,因此应该认真地做好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一是施好基肥和叶面肥。秋施基肥,是全年施肥中最为主要的一次。一方面,施入的肥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腐熟,供果树冬眠前利用;另一方面,利于加强光合作用和增加树体贮藏营养物质,促进花芽发育充实,也能满足来年春季发芽、开花和新梢生长的需要。这一时期也正值根系进入了又一次生长高峰,根伤后容易愈合并能产生新根。施肥量应根据树的大小而定。结果期果树株施腐熟的农家肥150~200kg,混入过磷酸钙2.0~2.5kg,为了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可适量混入速效性氮肥。可采用放射沟状施肥或结合果园深翻进行全园施肥。喷施叶面肥可用0.3%~0.5%尿素或0.2%~0.3%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每隔10~15d喷1次,落叶前停止。二是适当进行秋剪。对仍然没有停止生长的新梢进行摘心,以促进枝条成熟。还可疏除部分无用的徒长枝、过密枝及病虫枝,以改善树冠内光照条件。三是搞好病虫害的防治。继续喷药保护,防止果树过早落叶,延长叶片寿命,促进花芽形成和树体养分积累。
五、间作不合理
果农在果园间作中,不能留足营养面,且常把间作物种到树盘内;有的选用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作为间作物。因而影响了果树的通风透光,易产生病虫害,同时也与果树争夺养分。在果园的间作中,要选择低杆作物进行间作,如豆类、瓜类、花生、甘薯、菠菜、小青菜、大白菜、大蒜等。免费论文,误区。不能选用杆高根深的作物进行间作,要留足营养面,封行前应停止间作。这样既能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树林.果园采收后的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23):28.
[2]杨彩花.春季果园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08(11):85.
篇7
关键词 油料产业;花生;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山东枣庄;市中区
中图分类号 F320.6;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10-02
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在保证油脂和蛋白质的有效供给、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枣庄市市中区的油料作物包括花生、大豆、芝麻、油菜等,其中花生所占比例最高,其他几种作物为农户零星种植。在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中,油料作物统计的品种只有花生,因此在本文中仅调查市中区花生产业。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情况
1.1.1 政策扶持情况。花生在枣庄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区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该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 800 hm2,与其他花生种植大县相比,种植面积小,尚未纳入国家花生良种补贴范围。
1.1.2 依托项目促发展。近几年来,全区通过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增加花生的科技含量,2006年以来,共开展各类花生科技项目 7项,即万亩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开发、膜灵在地膜覆盖土豆及花生上的除草技术试验与推广、有机菌肥施果多与氮磷钾肥混用对花生增产增效的肥效试验与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花生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富硒黑花生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依托项目,引种试验花生新品种20个,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广花生覆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适时播种及时收获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单粒精播配套技术。目前,前4个项目均已顺利完成,后3个项目均在进行中。
1.1.3 成立花生协会,注册无公害品牌。税郭镇位于枣庄市东部,距市区15 km,全镇区域面积69.1 km2,人口4.3万人,是市中区唯一的1个中心镇,且连续4年获“经济强镇”称号,是市中区花生生产大镇。花生作为税郭镇主要的油料作物,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该镇境内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花生作物生长,基本无化工企业,环境条件优越,无“三废污染”,非常适合发展无公害优质农林产品。税郭镇花生生产基地位于该镇东部,主要分布在沙沟、桃园、宋湖、东西郝湖、陈岭、东西长汪等村,种植面积达1 333.33 hm2,主要品种为白沙1016、鲁花11等,是具有出口潜力的优质花生,年总产量6 000 t以上。该基地环境条件良好;无污染源,全部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种植,严格控制农药,不使用化肥,产品品质优良,在枣庄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供不应求。通过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市场销售价一般高出20%,年可增加收入280万元以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2005年税郭镇沙沟村成立了花生产业协会,吸纳全镇从事花生生产、加工、销售方面会员1 000人以上,2006年沙沟村花生注册了“花古泉”牌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花生基地、食品双认证,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花生特色生产基地。
1.2 市场对油料产业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中,花生具有十分明显的产出效益。在调研过程中,将花生与大豆进行了比较,花生单位产量为3 750 kg/hm2左右,而大豆仅在1 800 kg/hm2左右;花生含油率为50%左右,而大豆仅在20%左右,花生单位产量和含油率都是大豆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生产同样数量的食用油,种大豆需要4 hm2,而种花生仅要1 hm2。花生耐瘠薄、抗干旱,种植花生是丘陵山地的最佳选择。但是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同样的地块种植小麦、玉米的收益与花生相当,种植、收获均可实现机械化操作,比种植花生省工省时,可利用节约的时间创造其他收入。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农户更愿意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花生种植仅作为自家食用或榨油。
1.3 生产发展情况
花生在市中区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税郭镇、孟庄镇2个乡镇,种植面积约2 000 hm2,其他几个乡镇街道零星种植,花生种植的品种较多,主要有海花系列(海花1号)、丰花系列(丰花1号、丰花3号、丰花5号)、鲁花系列(鲁花9号、鲁花11、鲁花14)。
“十五”期间,市中区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值逐年递增,总产量总体呈递增趋势,2003年出现小幅回落,2005年种植面积又增加到3 493.33 hm2,总产值达3 605万元。“十一五”期间花生种植面积波动较大,2006年,花生种植面积达历年之最,为3 613.33 hm2,较2005年增加120.00 hm2,增长3.44%。2007—2008年趋于平稳,为3 413.33~3 426.67 hm2。2010年花生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回落,仅有2 000 hm2,较2006年减少44.6%,总产量为1.07万t,较2006年减少23.18%。花生主要种植在丘陵地带,税郭镇、孟庄镇是该区花生的主产镇,在这2个乡镇的岭地地下一般都有铁矿,近几年由于大面积开采铁矿石,占用地面耕地,因此导致花生种植面积减少。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花生品种老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市中区在花生种植上仍存在着过量、滥用化学农药的问题,影响花生的品质。此外,花生生产在该区还未形成优势产业区域,不能及时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目前该区的花生品种较多,尚未有主导品种[3-4]。
2.2 加工能力薄弱,机械化程度低
加工能力薄弱,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油料加工龙头企业,仅在各乡镇、村零星分布小手工作坊。加工企业的不足,限制了花生产业的发展。花生播种程序较多,包括整地、起垄、播种、喷药、覆膜等,劳动强度大,所需人工较多。该区还未普及花生机械化播种、收获,且花生种植地块多在丘陵地区,地面不平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作业效果,不利于机械化的普及。
2.3 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科技水平偏低
市中区有70%以上的花生种植在丘陵旱薄地,由于耕作层较浅,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蓄水保肥能力弱,加之广大农民施肥不科学,配方施肥面积小,导致花生产量低而不稳。
虽然市中区花生种植历史长,但种植水平低,人们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较慢,仍以传统种植为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妇女留守,他们的种植习惯强,对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不太了解,只顾短期效益,对花生种植投资少且投入不合理,农家肥施用少,化肥施用多,肥料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肥力严重退化和肥力后劲不足,密度低,群体结构不合理,田间管理粗放,这些都是导致花生产量低、品质差的重要原因。
2.4 病虫害严重,防治不科学
随着连年重茬,加之种植方式的改变,在花生生产中重茬越来越普遍,花生病害趋于严重,尤其是青枯病、白绢病、根腐病、茎腐病发病严重,导致花生减产。花生重茬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土壤某些营养因子的亏缺,也引起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花生地下害虫日趋加重,特别是蛴螬,其作为影响花生产量提高的障碍因素,危害后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以上,给花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加之农民用药不合理,盲目乱用化学农药,造成花生药害严重,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也给花生出口创汇带来严重的影响。
2.5 缺少政策支持
近几年市中区农业生产上只有小麦、玉米纳入中央财政良种补贴范围,花生产业缺少政策扶持,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
3 对策
3.1 推广标准化生产
为适应新形势、生产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农产品,保证城乡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市中区花生产量水平,真正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方法即加大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是优化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是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具体途径。应大力发展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基地,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管理,带动全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3.2 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
逐步淘汰老品种,重点推广丰花系列、花育系列等高产优质新品种,利用3~5年时间,争取新品种普及率达90%以上,使全区的花生产业尽快走出低谷,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
3.3 强化领导,加大培训力度
针对全区花生种植区广大农民科技水平低的现实,区、乡、村3级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强化行政和领导,制定优惠政策,增加科研推广培训经费,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搞好试验示范,抓好典型引导,建立区、乡(镇)、村一体化的优质花生实用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利用12316信息平台、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农广校等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青年农民和各类技术人才。采取聘请专家讲座、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搞好农民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种植优质花生的技术水平。
3.4 搞好服务,解决优质花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搞好信息服务。各级各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引导,及时为群众提供生产供求信息。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从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到田间科学管理,从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化控、化除,合理浇水,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农技、科技等服务部门要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以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三是搞好物资服务。提供优质价廉的农用物资,以满足农民生产需求。
3.5 推广种植机械化,实现节本增效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借助花生单粒精播及机械化栽培等项目,加大花生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改善花生生产条件。只有实现花生生产机械化,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的效益。
3.6 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生产条件的优劣制约着花生生产的发展,从增施肥料(有机肥),培肥地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境况,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栽培技术,加大投入,综合治理,创造有利于花生生产的适耕环境。针对全区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盲目滥用高毒、剧毒等农药,导致花生品质下降、残留超标的现象,在花生病虫害的防治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慎用杀虫剂,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用量,确保用药安全,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生产出无残留无污染的花生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4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7(4):100-105.
[2] 廖星,王汉中,李先容,等.我国西部地区油料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5(5):23-27.
篇8
关键词:花生;提高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26-2
0 前言
花生是我镇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hm2以上。花生在我镇的种植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认真总结花生现状,分析形势,探讨提高花生产量的对策,对于巩固和发展花生的优势地位,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花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全镇每667m2也大约只有250kg,最高的年份2009年也只有300kg。
1 花生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品种退化
经过调查和我们的田间考察,我们发现全镇3000hm2花生没有当家品种,百分之五十的农户一直不更换新的品种,种的是前几年推广的品种,如:栖选一号、鲁花9号、213、一窝猴、白沙1016等。究其原因,农民不知道种啥品种产量高,更换品种价格过高,不愿多花钱,品种的逐年退化,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1.2 病虫的危害逐年加重
根据我们调查,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逐年加重。最重的年份2006年,花生收获时,全镇70%的花生田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蛴螬,发生面积达2000hm2以上,全镇花生因受蛴螬危害减产两成到四成,严重的地块每平方米有虫10头以上,有的地块甚至绝产。我们认为蛴螬发生危害重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2.1 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由于养殖业的扩大,大部分农户的有机肥从养殖户家中购买,没有经过充分腐熟和药剂处理,就施入地下,这为蛴螬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1.2.1 花生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为蛴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的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速生杨的栽植,加上村庄没有统一规划,田间随处乱栽,为蛴螬的成虫取食提供了来源,增强了成虫的个体发育,提高了繁殖能力,加重了对花生的危害。
1.2.3 防治蛴螬的措施不力,防治效果差 前几年,还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近几年,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户防治地下害虫一般在播前用辛硫磷或812撒施地下,花生生长期间不再防治。但根据莱阳农学院顾耘教授观察,蛴螬发生一年一代,幼虫的危害盛期是在8月上中旬,此时蛴螬幼虫从树上转入地下,药剂已失去了药效,造成了蛴螬幼虫大量繁殖,花生危害逐年加重。
1.3 花生的栽培技术不当
1.3.1 花生的播种期偏早 前几年一直提倡花生复膜早播,可提前到4月中旬,据我们观察,早播的花生与气候不相适应,容易发生花生病毒病,高产花生田在7月中旬正处于花生盛花后期,容易发生徒长。
1.3.2 土壤的深耕不同对花生产量也有影响 据我们2009年做的试验,在常规管理措施下,土壤深耕50cm的比深耕耘25cm的每亩可增加产量77.8斤,增产率11.8%。
2 提高花生产量的途径
2.1 选用良种,适当密植
据试验,在其他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品种可提高10%的产量,所以应指导农户及时更换原有品种,种植大花生新品种丰花一号、花育17号、花育19号、花育25号,花育22号、山花7号等,小花生品种丰花二号、四号,每株2粒.其产量为大花生8000-10000t/亩,小花生10000-11000t/亩。花生剥壳前10天左右晒果,选择晴天中午,将花生荚果摊成约6cm厚,连晒2-3天,然后剥壳。晒种可提高种子活力,杀灭种子表面细菌。
2.2 深耕
逐年加深土壤耕层,在冬前深耕深翻的基础上,春季逐年加深活土层,最深可达50cm。
2.3 适期晚播,严格规格要求
适期晚播可调节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防避病毒病,促进结果集中,整齐,防止后期发芽烂果。花生的播种时间提倡在5月1日-10日之间,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足墒播种。墒情不足,要采取开短沟,浇小水的方式,造墒播种,防止大水漫灌,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播种方式:一般深度露地为5cm,覆膜为3cm,不易深种。花生播行至垄面边缘,要留出10cm,以利下针结果。规范起垅,垅高12cm,垄面宽50-55cm,大行距50cm,小行距30cm,垄底沟宽30cm,穴距15-18cm。播种密度8000-10000穴/亩,在精选良种的前提下每穴2粒。
2.4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好病虫害
2.4.1 花生苗期管理 当花生顶土鼓膜时,就要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随即在膜孔盖上一把湿土,厚约3-5cm,轻轻按一下,这样既起到封膜孔增温保墒效果,还有避光引子叶出膜,释放第一对侧枝,起到自然清棵作用。
2.4.2 花生中期管理 花生的中期是花生开花到饱果前,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确保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稳键生长。一是采用化控技术,协调茎叶生和荚果的关系。高产田水肥条件好,容易发生徒长,应在下针后期到结荚初期限,植株高度35-40cm时,第一对侧枝8-12节平均节距大于或等于是12cm时,应叶面喷施100mg/kg壮宝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二是遇旱浇水,结荚后期注意排涝。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由于腹膜花生生长旺盛,地下水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再加天气干旱,在叶片刚刚开始翻白出现萎蔫时,应立即沟灌润垄。
2.4.3 花生后期管理 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早衰,保住项部叶片,促进果大果饱。在管理上可进行叶面追肥,可喷1-2%的尿素溶液,或0.2-0.3%的磷酸氢钾溶液。
2.4.4 病虫害防治 我们认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药物防治为关键。特别是花生蛴螬的防治,第一应在秋未冬初进行冬灌,水量尽可能大些,以溺死冻死部分蛴螬,减少虫源基数。第二应合理地施用充分腐熟并进行药剂处理的有机粪保证既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又减少虫口来源的目的。
在播种期,每亩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2.5kg,兑细土30kg或拌麦麸2kg,撒于播种沟内,可防治蛴螬、金龟子、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花生种进行拌种,用35%的种衣剂4号按种子量的2%拌种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及地上蚜虫。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进行拌种,用以防治花生枯萎病。
在花生生长期间,花生的主要病害是花生叶班病和花生锈病。防治花生叶班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波尔多液植物保护剂200倍溶液,或70%的代森锰锌防治。发病后,用杀菌剂防治,用50%的多菌灵8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等,每亩喷药液75kg,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喷液要均匀。防治花生锈病,在山东属爆发性流行病,8月中旬开始发生。可喷90%的敌锈钠或70%的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每次每亩用药液75kg,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发现蚜虫、叶螨、蓟马等害虫危害时,可喷40%的乐果乳油或50%的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在花生生长期的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防治好花生螬蛴。充分利用蛴螬成虫趋光性和喜食杨树、柳树等树叶补充营养的特点,采用电子灯和药枝诱扑成虫,这个措施既能杀死部优虫又能进行预测 预报。对花生蛴螬也可进行统防统治。实践证明,统防统治省工,省药,效果好,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措施,也是控制幼虫危害的重要一环,不仅花生不受危害,其他作物也受益,而且是治一年管多年。这项措施的关健是统一时间,统一方法,大面积联地联村进行。具体方法:根据观测的情况,在成虫活动初期,对所播种的花生田连村连地块、同一时间喷施一次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100-150kg/667m2,在成虫活动盛期对各花生地边和相邻村庄面积较大的杨树、柳树、樱桃树同一时间再喷施一次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要喷匀、喷透。
防治棉铃虫,当百株有幼虫30头或卵30粒时,喷50灭多威乳油或20%广克威乳油1000倍,2.5%敌杀死乳油1500倍,同时兼治大豆造桥虫、大袋蛾及蚜虫。
篇9
一、品种混杂退化
1. 原因
①花生为常规作物品种,很多农户采用自留种或在集市上购买普通花生做种子。
②部分小门市随意收购、调种用来经营,种子纯度和质量难以保证。混杂退化的种子极大地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
③由于多年种植,混杂退化严重,造成种子纯度低、质量差。
2. 对策
①更新品种是花生产业发展当务之急,要变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换新品种,确保生产用种3年更新1次,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
②购买良种要到信誉好的正规种子公司或门市部购买适宜当地种植的花生品种,购种时要看好经销者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证照。
③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水平、水浇条件选购良种。要选择株型紧凑、分枝多、高度适中、结荚集中、果多粒饱、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好且经省级以上种子管理部门审定的优良品种。连作地块还应注意选择耐重茬、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并向种子公司或门市部索要购种发票。
二、多年连作重茬
1. 原因
虽然花生不耐连作重茬,但由于农民的土地面积少和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茬口调整难度加大,势必造成花生种植出现多年连作。连作重茬对花生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使产量难以提高。
①土壤恶化,养分失调。由于花生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磷、钾、钙、硼、锌等元素的吸收量较多,年复一年地连作使土壤养分比例失调,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
②病虫危害加重。一些土传病虫害(如花生青枯病、叶斑病、地下害虫)和残留在田间花生残株上的各种病虫害,其病原菌及虫卵在土壤中大量残留,致使花生病害一年比一年加重。
③有毒物质积累。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和植株其他部位的分泌物会抑制花生生长,甚至对花生造成毒害。
2. 对策
①做好轮作换茬,一般2~3年与玉米等作物轮作1次。
②不能轮作换茬的要把握四点:一是深翻土地,减少病原菌的存活率。冬前耕地,早春顶凌耙耢,或早春化冻后耕地,随耕随耙耢。深耕、耙地都要结合施肥培肥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耕地深度一般年份25厘米左右,深耕年份30~33厘米,每3~4年进行1次深耕,以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对于土层较浅的地块,可逐年增加耕层深度,不可一次耕得过深,以免生土过多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四是及时防治病虫害。
三、施肥盲目性大
1. 表现
①在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偏重或依赖施用化肥,轻视有机肥的施用;偏重或依赖氮磷肥料,轻视钾素肥料。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多数家庭农户已无有机肥积存,很多花生田成为名副其实的“卫生田”,单靠大量盲目地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地力衰竭,土质变劣。
②在化肥施用上,不是根据各自的土壤特点、肥力状况、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施肥比例和数量,而是盲从随大流,别人用什么肥料自己也买什么肥料,前些年花生施肥多以氮磷肥为主,忽视钾肥施用,近年来大多施用复合肥,配比和数量也不尽合理,达不到合理施肥要求。
③在施肥方式上,多采用一次性施肥,虽然应用了所谓的缓控释肥,但仍有部分产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春花生生育期较长,后期易脱肥,影响产量提高。
2. 对策
①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结合土地秋季或春季耕翻,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
②实行配方施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高产攻关田亩施纯氮(N)12~14千克,磷(P2O5)10~11千克,钾(K2O)14~17千克;高产田亩施纯氮8~10千克,磷6~8千克,钾9~12千克;中低产田亩施纯氮4~7千克,磷3~5千克,钾5~6千克,或应用当地农业技术部门推广的配方肥40~50千克。
③改变施肥方式,推广优质缓控释肥。由于花生生育期较长,所以不提倡一次性施肥,应基肥和追肥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追肥应在开花果针下扎期、饱果期施用,以满足花生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效果好的优质缓控释肥,减少田间操作和农民的劳动强度,如果发现后期有脱肥现象,可补充一定数量的叶面肥。
四、忽略中微量肥料
1. 中微量元素作用
花生在生长的过程中,除需要氮磷钾三要素之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中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减少和化肥用量的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也逐年加重。目前花生对中微量元素需要较多的有钙、硼、锌、铁等。花生缺钙会影响花生壳的形成,易出现空果和小豆果现象;花生缺硼会发生空壳、瘪豆,花生壳很大,但豆却很瘪;花生缺锌会出现植株矮小、长势慢,而且缺锌极易诱发病毒病;花生缺铁表现在雨后,发生大面积的黄叶,新叶黄白,长势弱。花生虽然对中微量元素需要量不大,但在土壤中含量不足时,也会影响花生产量的提高。
2. 对策
①补充钙、硼、锌、铁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亩施含钙的矿物肥料20~30千克或过磷酸钙40~50千克、硼砂0.5~1千克、硫酸锌1~2千克、硫酸亚铁2.5~3千克,与大量元素肥料一同做基肥施用。
②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出现以上元素缺乏症或底肥未施用的,可用2%过磷酸钙水浸液防治缺钙症、0.1%~0.2%硼砂水溶液防治缺硼症、0.1%~0.2%硫酸锌水溶液防治缺锌症、1%硫酸亚铁水溶液防治缺铁症,每隔7~10天防治1次,B续防治2~3次。
五、种子处理不当
1. 表现
主要是不晒种,剥壳不当、不分级选种,不拌种、不包衣。造成花生出苗不匀不壮,易感染病害。有的农民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足为奇,其实这也是影响花生产量的因素之一。
①不晒种。晒种可杀死种子表皮上携带的病原菌、降低种子含水量、缩短出苗时间,从而发芽快、出苗整齐、提高发芽率、病害也较少。
②剥壳不当,不分级选种。不少农民在冬闲时提前将花生种子剥好,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剥皮的种子极易受到伤害、生理代谢加快、养分消耗加剧,容易受潮霉变、感染病菌;按照籽粒的大小进行分级播种,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整齐,不会出现大苗欺小苗的现象。
③不拌种,不包衣。种子拌种、包衣可以起到防病防虫的作用,是病虫害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2. 对策
①剥壳播种。a.晒种。播种前2~3天,选择晴好天气,带壳晒种1~2天,不要在水泥地面和柏油马路上晒种。b.剥壳、分级选种。晒种后再进行剥壳,然后根据种子籽粒的大小进行分级,剔除瘪粒、小粒,破粒、霉变粒。c.拌种或包衣。用种子量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2.5%咯菌腈种衣剂按1∶500进行包衣,预防根腐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②带壳播种。播种前,将双仁果掰成单仁果,单仁果把果嘴捏开,以利于种仁吸收水分和出苗。用35℃的温水浸泡荚果6~8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后播种。
六、密度不合理
1. 表现
目前很多农户种植密度较低,春花生只有5000~
6000墩/亩,夏花生6000~8000墩/亩,距高产密度每亩相差2000~3000墩,严重影响花生产量的提高。
2. 对策
花生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制度、土壤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①在高产地块,要采用单粒精播方式,适当降低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亩播13 000~15 000
粒。垄距80~85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上播2行,行距28~30厘米,株距10~12厘米。
②在中低产地块,要采用双粒精播方式,适当增加密度。春播大花生亩播8500~9500墩,垄距85~90厘米,垄面宽50~55厘米,垄上播2行,行距30厘米,墩距15~17.5厘米。
③夏直播大花生地块,单粒亩播15 000粒,双粒亩播9500~10 000墩。
七、播种技术不到位
1. 表现
目前仍有部分农户采用传统种植技术和方法,花生播种过早、过深的现象较为普遍。
①播种过早,花生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不协调,盛花期处在雨季前的旱季,影响下针结果,而饱果期处在雨季,造成烂果或生芽。同时苗期易造成低温冷害,引发病毒病。
②播种过深,导致花生苗期生长缓慢,极大地影响了花生产量和品质。
2. 对策
篇10
关键词: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造林培育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116-03
1选种及苗木培育
杉木生长快,树杆直,树冠小,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农民喜爱的造林树种。它喜温湿,不耐旱,忌水渍。适生于在温暖湿润、雨量丰富、风速小、雾日多、霜雪少的气候环境中,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酸性或微酸性的黄壤、黄红壤、黄棕壤和页岩沙壤土等立地条件中生长发育良好,速生丰产。速生丰产林适宜选择于海拔700~1800m之间。在土层瘠薄,土壤干燥、板结、贫瘠、过于粘重或含石砾过大的立地条件中,生长较差,长势不好。低山、中山的中下部,阴坡及半阴坡部、谷地等地方为杉木的适生地形,山顶、山脊、阳坡等部位则相反。
1.1选用良种
良种即是遗传品质好、发芽率高、籽粒饱满的种子,是杉木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基础。应选用经过省级以上良种审定的种子或者种子园种子,尽量选用全国优良种源区的种子进行育苗,是实现杉木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方式。
1.2实生苗培育
1.2.1苗圃地选择
杉木的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缓、背风、日照较短、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土地育苗。最好选用杂木林地和荒地,避免选用老菜园及种过瓜类、马铃薯、烟草、番茄等农作物的耕地为圃地,或已经繁殖过松树、杉木苗的老苗圃地。
1.2.2播种时间
播种季节以惊蛰到春分为宜,最好在冬季播种杉木种子或者种子成熟后随采随育。
1.2.3苗床准备
秋冬季节清理圃地杂草、灌木,深挖翻土,捡尽树兜、草根、石块等,经1~2个月风化,播种前翻挖、碎土作床。用水稻田育苗,应在秋冬前开好排水沟,进行三犁三耙,最后一次犁耙每亩均匀施撒石灰375kg、火烧土375kg,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床时每亩施过磷酸钙30~50kg,使圃地表土与肥料充分混合。高床育苗,床高25~30cm;宽1~1.2m,步道40~50cm。
1.2.4种子处理
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4h,自然冷却,捞起后稍晾干,然后用0.3%~0.5%的高锰酸钾或1%的漂白粉浸泡种子30min,起到消毒的作用;将药液倒出,封盖1h后即可用于播种。
1.2.5播种
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播种沟宽2~3cm,沟深约1~2cm,沟距大约20cm,每亩播种量3~3.5kg,播种后用筛过的细火烧土或黄心土予以覆盖,最好覆盖到看不到种子为宜,然后盖无草籽的杂草或稻草。
1.2.6苗木管理
(1)遮阴。播种后大约18d左右种子便开始发芽,苗木出土后应及时除去苗床盖草。5~8月份平均气温高,需要插枝或搭建遮阴棚给树苗遮阴,透光度保持在50%~60%,8月下旬除去遮蔽。
(2)除草松土。除草需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尽量在灌溉、雨后连根拔除。苗木在迅猛生长的时期,需要时常进行松土,深度不得伤害到苗根,刚开始浅锄,后期稍深。
(3)追肥。初期最好施用速效高氮复混肥(N∶P∶K=20∶5∶5),施肥时间5~7月,加快苗木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中期施复混肥(N∶P∶K=10∶8∶12),施肥时间8~9月,中期之后停止施加氮肥,适量添加磷钾肥。9月份后不得进行施肥。
(4)间苗。6~9月是苗木生长旺期,苗高5~6cm时开始间苗,视苗木生长情况及密度进行2~3次间苗,秋天来临之际,进行最后一次间苗定苗,普遍情况下将苗木控制在4~6万株/亩(100~150株/m2)。
(5)防病。杉木苗开始生长期间遭遇雨季时,容易患上猝倒病,这期间要重视排水防涝。树苗长出后,每5~7d定期喷洒一次波尔多液(0.5%~1%)。如果出现病害,便需要喷洒65%的500~800倍敌克松液或者50%敌磺纳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1.3苗木包装运输
起苗时自外往里带土挖起,取出苗木,禁止用手拔苗。按Ⅰ、Ⅱ级苗分类包装,Ⅲ级苗不能上山造林。一般当天起苗当天种植,长途运输需要在苗木上铺设一层湿稻草,注意保持根系湿润,避免日晒,不能及时栽种的苗木,应立即放于阴凉处假植。
2造林
2.1立地选择
普遍选择土壤深厚、水湿条件优越、植被茂密,土壤疏松的山脚、谷地、山洼、山腹及阴坡等地段进行种植,并与多种阔叶树组成混交林,有助于维持地力和保护环境,也能够控制病虫害发生。
2.2整地
2.2.1造林地清理
由于杉木幼苗幼树对灌木杂草抵抗能力差,造林前必须予以清除。应尽量选择能够保护原造林地植被的清理方式,如带状清理(砍3m留1m,不炼山),或者沿等高线由上而下(砍2m留2m,不炼山)的方式,地势平坦水土保持完好地段,全面清除杂草并烧除,清理林地时尽可能地保留有阔叶林木,避免形成大面积杉木纯林,使大面积林木林地形成多树种镶嵌格局。
2.2.2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因地制宜,一般应采用块状或带状(沿等高线)整地。对于土壤质地适中、较疏松,立地质量中等的造林地,可采用规格不小于40cm×40cm×30cm(长×宽×深)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按带宽70~100cm,深度20~25cm定植穴底径不小于30cm,深不小于20cm,挖穴时要求回填土壤,且做到表土归心(表土先回填),并打碎穴中土块和拣出穴中草根、石块等杂物。15°以下的缓坡地,机耕整地深翻20~25cm;16°~25°的坡地,宜带垦翻土20~25cm;25°以上的坡地,宜带垦,沿等高线挖水平带80cm,深挖20~25cm。
2.3造林密度
应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标、市场需求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造林密度,经营培育大径材初植密度,通常可控制在1600~2000株/hm2,株行距2.5m×2.5m或者2.0m×2.5m;经营中、小径材初植密度2500~3333株/hm2,株行距2m×2m或2m×1.5m。
2.4栽植
2.4.1栽植季节
造林时间应选择在冬季,树芽未萌动前栽植效果最佳,成活率最高。选择1~2年树龄、规格在30cm以上、根系发达的粗壮Ⅰ、Ⅱ级的苗木,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起苗时不要伤到根系,栽植时保护好苗木,不能让风吹日晒,把根系吹干,尽量选择在阴天或雨后栽植。
2.4.2栽植技术
栽植时必须将苗木放置在洞穴正中,扶正苗径,用土埋入1/3的洞穴时用手稍稍向上提苗,这样苗木根系能够更加适宜和舒张,然后覆土踩实,再覆土再踏实,第三次覆土时不得踩实,避免土壤结板,水分蒸发。这一过程俗称为“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技术的关键在于:其一适当深栽,普遍情况下需要将苗木地上部分埋入大约1/3~1/2到土里;其二确保苗根舒展伸直不窝根;其三覆土分层踏实,稍微高于地面,避免雨天积水烂根。
2.4.3补植
补植时只能选择苗木木质化程度高、顶芽饱满、无损伤、根系发达的Ⅰ级苗进行补植。栽植过程中必须按照杉木苗栽植的技术操作进行,栽植时间最好在初春时进行,一边起苗一边栽植,不得栽植隔夜树苗。栽植时必须踩紧踏实,保证补植补造的苗木当年能够成活。
3抚育管理
3.1松土除草
杉木新造林后的松土除草次数,前3年分别为3次、2次、1次。一般采取套种矮秆作物,如花生、豆类、薯类等,以套种代抚育,对套种作物进行除草施肥,改善林内的土壤环境和土壤肥力,促使杉木生长旺盛,降低管理费用。对于不能套种作物的,要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式及时松土除草,尽量采用对杉木无公害的化学除草药物,同时还需要确保地表植被数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杉木坡地水土流失和滑坡等情况。
3.2施肥
如果杉木速生林地区土壤贫瘠,则需要在土壤里施加适量的肥料,增强土壤肥力,施肥时需要按照不同季节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确定具体的施肥量和肥料类型。对于杉木而言,基肥普遍采用磷肥,每个植树穴施用250g,施加肥料过程中需要把穴底土壤和肥料拌匀后再铺撒一层土壤,防止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将根系烧死;同时需要注意在杉木成长过程中进行追肥,大面积的普遍在第二年松土除草之际同时进行,连续施3年,每年一次,每次每株施氮磷钾复混肥(N∶P∶K=15∶8∶7),施肥时要求在杉木幼树左右两侧距树根20cm以外挖穴施肥,并用土覆盖,在施肥前都需要将林地上的各种杂草清理干净。
3.3病虫害防治
对于杉木林的病虫害重点在于预防,采用生物、化学等方式结合人工预防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预防。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在种植杉木前,仔细检查幼苗,确定幼苗没有任何病虫害后才能种植;定期喷药和修剪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护病虫害;高度重视肥水管理能够促使杉木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发生病虫害时,及时向当地林业部门及专家咨询有关病虫害防治措施。
3.4中幼林抚育及间伐
间伐是为了提高杉木林发育条件,推动杉木林优质丰产和速生。造林5~7年后,对杉木林进行第一次间伐,强度可控制在25%左右,按照“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密留疏”的原则,主要清除杂草杂灌、挤压木、虫害木、霸王木及萌株。以后每隔4年间伐一次,强度依次降低,即第2次10%~15%,第3次10%左右,主要是间掉被压木、虫害木。杉木的营造只有按照速生丰产技术进行栽培管理,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
杉木是我国独有的树种,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同时也具有最优、最好的杉木速生林栽培技术及实践经验,然而栽培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必须坚持适树适栽的原则,促进杉木速生林发展,进一步研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从而促使培育出材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佳的杉木。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DB45/T470―2007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广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姚瑶,建勇,薛达元,等.黔东南苗族对杉木林的传统经营、利用和保护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5):2451~245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花生的种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