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艺美术教育

篇1

关键词:工艺美术;审美素质;培养

1引言

工艺美术教育主要就是通过观察、发现来提高人的沈美琴兴趣和艺术修养。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审美品位得到提高。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养成勤于动脑和动手的习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认识到工艺美术教学目标,实现大众审美教育

2.1明确教育目的

在开展工艺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以更加宽泛的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让大众学会观察和善于分析,才能够使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生活和享受生活,这样也是帮助其更好的认识美的存在的重要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审美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审美目的的,工艺美术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大众,对其内在的情绪和情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了可以使文化的气氛更加活跃,还能够提高大众的精神生活,更好地活跃文化气氛。

2.2落实审美任务

工艺美术教育担负着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开展具体的而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结合审美心理素质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完成美术教育的任务。工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展现出创造性和创新行,从而切实发挥出培养大众审美能力的作用。工艺美术教育的任务还在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人文知识,从而更好地接受高雅环境的熏陶。这样才会实现提升人格和生活境界的作用,以便实现更好的加深大众文化素养的目标。

3创设美术教育环境,提升大众审美能力

3.1培养大众审美的直觉感受

开展有效的工艺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大众的视觉有着重要的作用。工艺美术教育存在于生活中,让大众感受到了审美的快乐。同时,获得视觉感受是主要的目的,用更好的人心态来观察各种自然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增强其审美感受。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注重改变大众审美的视觉角度,时期审美感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美育的效果。

3.2提高大众形式美感

一般来说,大众在进行审美的时候都会比较关注一些外在的形式,对于美的需求的基础和审美观念的形成都是属于一种形式美。这种形式美恰恰是工艺美术教育中所必需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美的事物的表象都会在美术作品中显现出来。例如,美术作品的点、色彩和形体以及线条等,这些内容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色彩感作为美感中重要部分,是大众化的一种形式美,并且真正会欣赏色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艺美术教育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把形式美中的因素转化为大众的审美能力。然后引导大众开展形式审美体验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在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使用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大众体会美术中的美。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从多个角度来启发大众体验美,感受审美情趣。

4优化美术教育方法,培养大众审美素质

4.1激发想象力,培养大众审美情趣

开展有效的工艺美术教育,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可以给大众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同时,还应该注重使用一些鲜活的案例来感染大众。这样大众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能够更加使所学习的内容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对于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视角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使用的都是抽象的点和线以及条等,给大众一定的审美体验。只有在美术教育的视角下,才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才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不同形态的点线和面。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同事,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作品中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展现了其真情实感。

4.2创新美术教育观念,培养创造个性

想要更加有效地保证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额培养,还应该注重创新美术教育观念,培养大众的创造个性。只有从新的教育观念出发,才能够有效改变以往的额美术教育方法。同时应该注重结合以往的美术教育的经验,结合大众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经验,从而找到更加有效开展工艺美术教学的方法。从而很好地满足大众学习的要求。工艺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众的创造力,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使其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有效的启发,有利于其开展探究性学习,美术教育和使人对于事物有更好的认识和感受,其对于事物的价值会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定位。美术作品的度创新和鲜明的个性,使其独有的特征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模式不够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怎样能够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大众更好的接受美术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成了工艺美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大众人文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这样导致大众的观念逐渐转变,为提升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有效提高了大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大众的文化素质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大众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龙辰.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6(4).

篇2

【关键词】古代工艺美术教育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特点 借鉴

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教育可以从陶器和玉器制作的成熟期算起。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出现彩陶,标志着陶器在实用功能以外具备了装饰功能。工匠从制胚到烧窑再到绘制纹样,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制陶技术,并加以创新。而玉器大量出现的良渚文化,距今也有5000多年,在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包含有璧、琮、钺、璜、环等,品种丰富,做工精细,并且形成统一的样式和规制,从而证明了设计者及工匠间的理论和技术的传承已经形成。这些手工业工艺品的出现,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雏形,早于纯粹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其匠人间的技艺传承模式对古代工艺美术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艺术设计在国内已经形成独立、专门的学科,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也在逐步完善。目前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多来自于西方,同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教育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现代观念更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渴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或传承方式多为父子、师徒间于作坊内口口相传,缺乏系统的理论教材和教学研究,加之从业人群相对固定,“工之子恒为工”,传播范围也不广泛,故此往往为现代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所忽视。自近代以来,大工业的高效率、机械化严重冲击了工艺美术行业,大量的手工艺作坊倒闭、破产,仿佛也证明了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落后和失败。那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就没有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地方吗?能否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某些启迪呢?纵观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历史,可以发现其有如下特点值得今天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们研究和反思。

一、沿袭传统,着重规范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完整的艺术风格,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工艺美术,能够在本国的历史发展中保持这一统一精神内涵的几乎没有。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相对稳定并处于主导地位;二是在工匠技艺的代代相传中,非常注重传统的沿袭,并严格遵循产品制作的规范。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对规范的遵守有着上层统治者的硬性要求和手工匠师的因循守成两方面的因素。《孟子》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如北宋《营造法式》,于建筑间数、进深、斗拱结构、屋顶形制、装饰程度,乃至砖瓦竹木大小诸端,皆以等第分别,总领建筑的礼制仪轨。无论是被动或主动地遵守规范,这种教育特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反观当今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学生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相当薄弱,要么是生搬硬套的照搬,要么是生物本能的自我解放,要么是没有文化语境的空洞自嘲和自虐,总之看不到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往往是最受学生冷遇的课程,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所遇到的尴尬。

二、熟能生巧,注重实践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很少见学院式高规格的理论教育,更多的是私人作坊或官作工场里的父亲带儿子、师傅带徒弟的教育形式。无论是在官方开设的工场或是私人作坊,生产产品都是第一位的,而教育的过程也是在实践生产中完成的。长期的往复劳动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并在总结和吸纳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技法技巧。如敦煌之画匠、经生,如北魏之刻石工匠,精美的艺术品无不蕴含着工匠们高超的手工艺,这些手工艺甚至超越了作品内容本身创作者的艺术造诣,留给后人无尽的艺术遐想。这种教育类似于今天职业院校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型课程,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对理论知识加以印证,从而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并完成和毕业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三、术业专攻,分类系统

古代对工艺美术类器物以及工场、从业工匠的分类是非常明确和系统的。仅从工艺品的材料上就可以分为玉器、陶瓷、丝绸、皮革、漆器、铁器、铜器、木作、石料、琉璃,等等。从工匠所从事的工种上分类就更加繁杂,自周以降,即有“百工”一词出现。春秋齐国之《考工记》一书,依“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六大部类,分别就30个工种做了分类。虽然古代的“百工”并不全指工艺美术从业者,但从中亦可见古代对手工匠人的分类是非常细致的。这种分工的明确是技艺教育的单一化和具体化,其决定了行业的传习者受教育的结果是对某一门技术的精通。乾隆《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云:“青花绘于园器,一号动累百千,若非画款相同,必致参差互异。故画者止学画,而不学染。染者只学染,而不学画。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术业有专攻”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精通一门技术即可谋得一定的行业地位,并可保障自己的生活用度。这一特点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分类不细、课程庞杂,学生对每一门课都是浅尝辄止,毕业后到社会上却无所适从的尴尬现状是有一定的反思价值的。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传承与保护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从客观角度讲,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造型艺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不仅把工艺美术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审美高度和实用性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值得青少年认真学习和传承。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学教育充满想象力和情趣,同时,由于其本身是艺术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重艺术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在艺术世界里提高自身素养,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对于目前的青少年美术教育而言,很多教育机构教育方式一味的注重新内容,而忽视了从已经沉淀的传统工艺精粹中汲取和挖掘。这对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乃至提升全民美术素养均十分可惜。

2.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紧密,如果没有艺术,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美术,而如果没有美术,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也是不完整的。青少年要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素养,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美术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无论是审美观,亦或是美术细胞,均是艺术思维的重要体现,而青少年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加以重视,完善培养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在该阶段获得最大的提高。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在青少年美术培养中只有把握两者的关系,教育培养体系才会更为丰富。1.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他们自己从自己所处社会与传统中得来的丰富的经验对其他存在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概念,是某个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2.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革新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继承是现代艺术设计另一个需要。一个人不遵循任何的传统,宣称自己能设计最前卫的艺术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艺术设计及创造它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的艺术思维,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均会对艺术创作过程产生影响。3.现代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迫切要求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传统工艺的再认识受到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地推动,需要进行继承与创新。不可否认,现在的设计师比古代的设计师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的便利条件,但人们意识上回归是无法仅仅通过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可以代替的了的,设计师只有在艺术创作上融入传统艺术,敢于回归,创作的设计作品才会格调高雅,让受众感觉到与之相应的意境。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此,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创作方法对我们就至关重要了,需要认真揣摩。

三、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融合

传统工艺有着自己的深厚艺术积淀,形成了有差异性的美学概念和审美体系。传统工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特点是现代艺术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结合,改变传统的美学设计遭受寒流,市场不景气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出发,使青少年教育和学习更好地融入传统工艺。

1.长期保留工艺特色专业

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些特殊专业进行开设,进行小班制教学,以克服生源不足的管理难题。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出发,对传统的美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变化,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招生。通过现在的部分教育机构的实践结果,这种方式对于继承和融合传统工艺符合实际情况。

2.与各类特色的学科相结,贯彻学习日常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由于与现代化艺术融合上缺乏创新,很容易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形成边缘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巧妙结合于其他各类受学生喜欢的各类特色学科,以此使思维理念和模式融合贯穿于其他重点基础学科,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终达到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培养和融合目的,但是,同时又能指导青少年思维创新、强化艺术体验教学。例如,将民间戏曲工艺画融入青少年美术教学中,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第二课堂与传授工艺的组合

教育机构积极与各个工艺大师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工作室,大师手把手教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一大批平台来帮助大家保护传统,回归传统,在学习与体验中领略到文化独有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传统工艺实践与实际教育的结合,能够受到学生的很好反响,对于提升美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例如,某学校定期邀请省级传承人葛建民讲述了龙坞彩灯的历史、传承谱系、花灯制作技艺,并和位学生一起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反响很大,很多学生逐渐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4.开设研修班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积极与各个组织和机构合作,为他们培养人才,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和独特魅力,并在优秀青少年中选拔各种优秀人才,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培养传人,与民间的各个大师共同发扬传统文化,为新形势下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结语总的来说,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不应该只着眼现在,而是该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努力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的教育方式。

作者:盛欣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君玖.持久保护与融合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2]郛秋晓.当代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J].求知导刊,2015(23).

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艺美术问题改革思路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由于我们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学与就业要求脱节,导致了教学与需求之间的错位,使学生就业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努力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问题。目前,我国有不少的中职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明、教学管理薄弱;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缺乏实践经验,知识单一;学生综合素质不全面。因此,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加大加快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力度,建立创新型的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工艺美术类专业设计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造成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的浪费。一方面社会上设计应用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设计人才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2.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有些教师把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化,不理会急剧变化的市场、工艺美术自身的进步、国际设计潮流趋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束缚,并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创作模式严重滞后,在工作中难有“创意”和出彩的作品。

3.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师资来源有限,很多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教师多只有理论或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不具备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当学生向老师提出实践方面的具体问题,老师往往答不上来,教学也因此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通过教学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有真实的感受和了解。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至少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在工作中补实操课,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

4.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工艺美术教学重点及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定多以“参展、获奖”作品为标准,讲究唯美、重形式的画面效果,极少以“市场需要什么”和“能促进销售的就是好设计”为评定标准。这导致作品与市场需求差距的加大,与企业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工艺美术教学的思路

1. 工艺美术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办出特色要从国情出发,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要真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才能培养出适合国情、一专多能、适应市场需求、奉献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2.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目前,各学校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社会需求脱节。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严重缺乏与现实市场的协调,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二是“跟风”现象非常严重,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工艺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基础课程应该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传统思想,应把精力放在思维的创新训练和实践指导上。强化工艺美术特色的主干课程,加大相近选修课的课时,使学生一专多能。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3.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市场是工艺美术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实践课程应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置。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然后企业或设计单位提出个案要求。学生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

1.教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去拓展专业能力。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关注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关注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要善于将市场的流行趋向、最新动向、企业第一线最新的成果吸收到课堂上来,丰富教学,努力使教学工作跟上急剧变化的市场节奏,与市场需求接轨,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2.丰富实践经验,应对竞争与挑战。市场观念中很重要的是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进步,各行各业无不如此。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教师应该主动投入竞争,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选择的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能文能武。这样既直接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增大个人的发展空间,又间接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以形成教师、学校“双赢”,甚至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3.要明确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必须坚定确立以职业指导和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目的,并以此来指导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而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无论学校与教师都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自己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实操能力、一出校门就能融入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中职学生。

总之,中职的工艺美术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注重与市场需求接轨。如果学校、教师都向这个方向努力,紧跟时代与市场步伐,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就会逐渐缩小,并能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工艺美术教学与就业之间的难题,使我们的教学给学生插上未来发展的坚强翅膀。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是指应用传统技术创作出的工艺美术作品,这种作品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传统工艺教育,应用这种方法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在传统工艺中发掘美术元素

传统工艺蕴含我国传统美术元素,这些美术元素既与西方美术元素相通,又与我国劳动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有关。如果美术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教学时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传统美术元素,就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以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做中国结为例,最基本的中国结要用一根长绳做出盘后缀一件小饰物。中国结貌似简单,却包含了复杂的美术元素的应用。常见的中国结为红色,因为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喜庆的色彩,这就是颜色设计的应用。中国结的编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梅花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结的梅花是如何编出的:先用绳编出一个菱形的梅心,再编出六朵花瓣。这种梅花形状的构建方法体现了抽象符号的应用,当人们看到抽象的花瓣图形,就能理解它代表梅花。学生在编中国结的时候,可以领会到美术创作时应用抽象符号创作的方法。古时中国结下会缀一块玉石,因为古人认为玉石具有辟邪的功能,人们在中国结上缀一块玉,代表美好的祝福。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掘传统工艺中包含的美术元素,理解每种美术元素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当学生积累了对美术元素的理解以后,就能应用各种美术元素素材创作美术作品,提高美术水平。

二、在传统工艺中渗透美术文化

中国传统工艺包含大量的美术元素,而且这些美术元素呈现出中国独有的美术文化。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独有的美术文化,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能驱使学生积极了解中国美术文化,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中国刺绣的素材,学生会看到中国刺绣的素材包罗万象,如花鸟、山水、典故、园林、绘画、诗词等,无不包罗其中,中国刺绣就是中国艺术的载体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刺绣,使学生感受到刺绣与绘画作品的区别:刺绣艺术是半立体艺术,刺绣呈现的作品是具有视觉立体效果的,它能呈现出与绘画不同的视觉美。以刺绣工人刺绣出一幅花间蝴蝶为例。在绘画中,画家通常只能用笔法表现出色彩明暗,强化绘画作品的空间感。刺绣作品则不同,刺绣工人可以用不同的立体厚度呈现出立体感,一幅优绣的刺绣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视觉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刺绣中的古典文化。中国刺绣与古典书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刺绣匠人就自称“以针作笔、以线为墨”,他们在一幅又一幅绣面上“作画”。曾有一名匠人刺绣中国古诗“独钓寒江雪”,很多学生都读过这首诗,认为独钓寒江雪体现了一种意境,刺绣匠人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表现。在一艘简陋、抽象的小船中,有一位老人蜷缩在船头垂钓。寥寥几笔可以看到江岸上的积雪,几枝枯梅伸出。这一画面虽然极简,却极具美术意境。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诗画艺术的意境。教师可以在传统工艺教学中渗透美术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美术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愿意自发学习中国传统美术知识,这种学习情感将是推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动力。

三、在传统工艺中强化美术实践

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元素的应用方法、了解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还要引导学生创作传统工艺作品,让学生勇敢尝试。学生在创作传统工艺作品的时候,能够验证之前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泥塑艺术中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技术。一印,是指学生应用印模捏一个大致的模型,这就和绘制美术作品一样,要先搭好框架。二捏,是指学生捏出泥塑的细节,在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专心致志,这与绘画创作的过程是一样的。三镶,是指学生通过拼接的方式完成复杂的泥塑造型,这与绘画创作的分块创作也有相通之处。四滚,是指把数个泥塑模块有机结合,使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与绘画创作中最后要让美术作品浑然一体是一致的。当学生完成了泥塑创作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具有相通之处。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美术理论的应用,理解不同美术形式创作的独特技巧,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中找到创意发挥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美术知识。结语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把传统工艺教学引入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工艺中进一步打牢美术基础、深入理解传统美术文化、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林.如何营造快乐的美术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2]李晟.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育应加强“五结合”.教师,2011(9).

篇6

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当工艺美术专业教育被纳入到现代设计教育的大背景中时,其培养模式的弊端表现为三个主要方面。

其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含混是当前学院派工艺美术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现代设计教育整体规模的扩大,当前的学院派工艺美术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无法沿袭传统的作坊式教育,其教学内容、师资构成、实验室建设等都限定了所传承技艺的熟练程度与精细程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更是重大缺陷。个性化艺术创造人才的培养、技艺型工艺人才的培养及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这三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各自明确的培养体系,而现存的工艺美术专业教育往往游走在中间地带,在笼统的教学体系中掩盖着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含混。

其二,教学模式的滞后是阻碍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设计类专业教育近三十年来形成了由艺术素养训练、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模式,近年来纷纷出现的工艺美术专业体系大都参照该模式。但手工艺文化的特殊性暴露出该模式的弊端:“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着重艺术轻技术的问题,从画素描、画色彩到图案到三大构成,甚至到专业设计课教学中对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视明显不够,教学结构松散脱节,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生硬晦涩,专业之间也缺乏衔接与渗透,实践能力、产品意识到培养等方面显然缺乏。”

其三,实践教学的过于模式化是现有的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通病,它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工艺实践教学被同化为工艺技能流程的训练。事实上陶瓷、纤维艺术、金工等不同工艺实践学习虽然都需要遵循工艺流程,但各自重心并不相同,有的工艺注重设计图的绘制,有的工艺倚重材料自身的形态构成,有的工艺可以通过模具实现与现代批量生产技术的接轨,有的工艺保持着完整的手工特性,等等。

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学院派工艺美术教育需要转型,它首先需要观念上的革新。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新型工艺美术大师的培养,还是理解工艺文化的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这两者都需要,但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规模,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后一种目标都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不是要培养新时代的工艺美术大师,而是要培养懂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艺术设计师,重要的是使他们领会传统工艺的精髓,将传统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造型规律等灵活地运用于艺术设计实践中,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生。”以培养创新设计人才为重心,让传统工艺学习服务于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应当成为当下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

尊重工艺的内在规律,合理安排诸教学环节,是工艺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实现革新的关键。工艺美术教育的题中之意是围绕工艺而展开的。“工艺是对某种(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或多种)手段以改变其形态的过程,这句话的意思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材料学、工艺学和形态学。……因此工艺美术教育应有的课程设置中,应包含材料学、工艺学与形态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由于工艺美术与所有工艺门类一样,基本上不见文字,是属于体验型的,所以工艺美术教育应该在知识性的教育之前安排好体验型的前修课程。”

篇7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公共艺术 启示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1设计美学的定义

1.1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设计的全部范围,一般来说,它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其中包括美学的性质、构成、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形式美及创造性等等;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设计师在产品产中的地位,设计师的修养、审美理想、艺术个性、设计思维,设计与社会审美趣味、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生产制式法则等等。

1.2设计美学的意义

设计美学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定义上看,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研究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当掌握了审美规律之后,无疑会对未来设计的走向作出一个较准确的判断。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可以探讨出未来观念的演变过程,道理,从审美的规律中也可以探讨出未来设计的演变过程。设计美学所研究的审美的规律及审美心理为未来的设计提向。设计美学同样也受到其它专业的影响在自身内部不断发生着解构和重构,并对现代设计在形式、内容、色彩、材多方面产生影响。设计源于生活,同时更离不开社会与技术依托的大背景。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不得不进行生活美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

2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势

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其中说明公共艺术课程是中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要为教学大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正式点名了公共艺术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2.1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般语言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艺术教育是教育,它能使人在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基础上成长,它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价值逐渐为人们特别是教现代教育理论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能弥补语言教育的缺陷,能积极有效地开发右脑的潜能促进左脑的发展,提高大脑整合的功能和水平。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丰富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创造性成果具有用.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确认,严肃地对待学校中的美育十分重要,他强调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人文明的两大基础,为了取得两者的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它就没有资格称为普。”

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学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但现实中,在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上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把公共艺术教育或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活动,把艺术当成一种德育的媒介和学生活动的手段,从而导致了公共艺术教育缺少艺的非艺术化现象,如有些高校所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质量不高,仅仅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类的学分为目的;二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相等同,过于注重技艺的培训,以至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少数“艺术精英”的培养,高校严格限制艺术类课程的选课人数,有的高校热衷于举办只有少数人参加的艺术团队,从而背离了公共艺术教育大普及化的初衷。

3设计美学于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启示

3.1设计美学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对大多数非艺术专业学科的学生来讲,学习公共艺术课程对于他们提升综合素质个人审美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理性思维的训练下,让这一部分非专业的学生在理解感性类视觉化的信息艺术方面来讲是非常吃力的。例如他们看到的蒙克的绘画作品《呐喊》及凡・高的大部分作品,通常被解释为是他的心理问题和艺术家的创作狂热问题的图画表现于此类作品,往往大多数公共艺术教师在教学上都很难去阐释作品在创作时的意识由来,然而在理解过设计美学的基础上帮助我们去定义在艺术作品的表现的理论依据。在理解此类作品时,就不会出现纯粹的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神失常而产生的令人难以理解的作品。学生对于此类艺术作品的“距离感”就能够慢慢消除,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难以但是从理性的思维角度来分析,这些看似艰深的作品实际上还是来源于意识中的生活点滴。

3.2设计美学能够辅助公共艺术教育目标定位

艺术教育其目标应该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设计美学理论则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实艺术素养的目标。艺术是人向世界敞开的窗口,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直达人的心灵,渗透到人的意识或潜意(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10页)识中,到人的文化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对于理性认识而言,“艺术更为全面、更为细致地体现人类心灵发展状况,更丰模糊,也更敏锐、更具前瞻性,表现在最敏感的人群――艺术家的心灵中活跃着成长着的人类心灵” 。从素质度来看,设计美学理论能帮助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情感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会对艺术的感受、欣赏、实践中,丰富精神生活,要着眼于提升文化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改善生存质量,并以此作为对单纯知识传递式的科学教育的有力在设计美学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公共艺术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3理解设计美学能避免学生学习公共艺术的误区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类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艺术品与设计产品的范畴与定义,往往抽象地认为凡是随意的一个概就能称之为一个艺术品,这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误区,认为艺术创作和设计是一项简易随性的工作。

然而真正的艺术或设计必须是按照很高的标准表演或创作的。恩斯特・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阐述了这种概念,“每次作品或演出特别成功的时候,我们大谈特谈艺术,赞美的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忘却的则是作品的实质内容。

我们公共艺术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为未来的生产工作所服务的,我们在注重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高质量的产品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外兼修”才能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云,于云香.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位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1).

[2]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8

一、借助多媒体,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我国的汉字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精髓,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了。让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无限魅力。如教学象形字“鱼”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看到“鱼”字的“”变成了一条鱼的头,“鱼”的中间一个“田”变成了鱼身,“鱼” 下面的“一”变成了鱼的尾巴,一条小鱼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接着反向演示,鱼慢慢演变成大篆的“鱼”字,再慢慢演变成小篆的“鱼”字,接着变成隶书的“鱼”字,最后变成楷书的“鱼”字。每一次的演变,同学们的眼里都会发出惊奇的光芒,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其它的象形字如鸟、燕、山、水等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演变。

二、借助多媒体,体会语言的形象美

1、声音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引导,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了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如教学《笋芽儿》时播放配乐朗读,以清脆悦耳的乐声反映“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的情景,用悠扬的舞曲表现笋芽儿钻出地面观看春景和长大成材翩翩起舞的场面,整个配乐朗读音调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流畅,学生如临其境,怡情悦性,陶醉于充满自然美的大自然中。如果学生再遇到相似的自然 美景,那么表现美的欲望定会油然而生。

2、画面创造美。

在教学《我的战友》过程中,适时出现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彩色图片,将画面形象和语言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为集体潜伏成功,自己强忍被烈火焚烧的剧痛而一动不动的高度组织观念。于是,这位严守作战纪律的钢铁战士形象便会自然矗立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受到了伟大崇高的灵魂美、奉献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借助多媒体,抒发内在情感美

俄国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要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的价值规念。如《纤夫》的影像资料中,青山绿水的秀美及船夫的劳动美平行交织在同一个画面上,采用大景深的镜头:(远景)——两岸峻秀的青山,蓝天;(中景)——一弯绿绿的河水和河岸雪白的鹅卵石;(推进)——鄂西山区特有的龙尾船和一群赶集归来的土家少女;(特写)——水中船的影和插入水中的粗壮的船篙;(摇起)——身如弯弓般用力撑船的青年船夫……在整个欢快恬静的意境中着力表达了纤夫的力与美,表现出劳动创造美的鲜明主题。

四、借助多媒体,注意交际语言美

语言美包括发音正确、说话文明、富有感染力。多媒体技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美能起到重要作用。

1、听录音,说正确。

刚入学的儿童,其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最明显的是夹带方言土语。课文的录音发音标准、语调优美,学生通过听录音、跟读,就能逐步改正自己的发音缺点。

2、看动画,说文明。

篇9

关键词:师范美院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

人类从开始懂得用教育发展自己以来,经历了艰难而沉重的跋涉。如今,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日益显示出美术教育的隐性价值。而高校美术教育的关键是使美术所包含的相关各科相互联系,相互融合,通力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新的高校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课程的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美术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编制理论,即“以美为魂,以术为本”,使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脉络逐渐清晰,即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基础美术理论,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进步,美术课程编制也有所发展,不再只拘泥于传统国画、油画、书法、中外美术史、教育学、实习等课程,还设置有工艺、版画、创作与写生、染织、动画、考察等课程。由此来看,美术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发展。高校美术的课程可以分类为师范、美院、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三个大方面。以下几点是笔者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师范类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

随着网络运用与普及,美术学科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而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还具有促进感知力、观察力、表现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思维与创造力发展的多种教育功能。因此,师范院校是为普通美术教育输送美术教师的摇篮,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有着杠杆性作用。

高师院校承担着高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师资的培养,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西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教育模式。以下是几所师范美术系的课程设置对比:

由此得出结论: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二、美院类美术课程设计

有史以来,各类美术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在师傅带徒弟的传授中进行,所以它的发展是缓慢的。随着社会进步,改变了美术发展缓慢的轨迹,产生了规模更大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即现代美院的前身。

自东汉时期洛阳鸿都门学创办,到五代十国的南唐画院和西蜀画院,以及宋代的翰林图画院的兴起,画院规模已经很大,人才众多。清代由于西画家进入中国,透视、结构、色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美院课程设置的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美院教育也有所发展,1498年的达·芬奇学院,1562年的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648年的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都最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形式,成为各国美院的楷模。

在课程设计上,美院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从入校开始就明确了油画系或国画系,四年专攻一个专业。美术院校注重的是美术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的是专才。以下是美院的课程设置的对比:

专业美术教育是国家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上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主张学生专攻一个学科,相关的鉴赏课、史论课等开设的很少,相对于师范,缺少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美院追求的是在某个画种方面有独特的研究和创造,或在某一个领域的理论有独特的见解,所以美院的课程设置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三、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

设计应用类美术简称工艺美术教育,由于流传方式单一,很难形成教育规模。由于工艺美术与经济密切相关,而工艺美术的发展要依赖于工艺美术教育,所以说,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课程设计对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工艺美术教育是面向现实生活的设计教育,其范围之广,加大了高校的课程设置的难度,它大到飞机、整个城市的设计,小到商标、纽扣的设计。工艺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人才。以下是两组关于大学工艺美术课程的课程设置表格: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高等设计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设计作品中应该体现出更高的文化修养。设计课程应与市场相适应。现在,国内的设计教育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忽略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强理论课、选修课的教育,重视交叉学科和电脑的教育,是我国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必然存在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问题入手,以解决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为立足点。新课程教学法必须是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发展和获得广泛认同的教学法,必须结合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课程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写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篇10

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通过几千年脉络不断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样式。当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财富逐步积累,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空前好时机。近几年,在国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开发应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融入创新教学应用的热潮。改革创新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找准切入点,结合教学勇于实践探索,走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龙泉青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这为青瓷艺术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而地方高校凭借着丰富的地方工艺美术打造专业特色,体现地方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创新的应用价值,使区域工艺美术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契合点,高校美术教育合理地结合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融合龙泉青瓷装饰实践教学中,将个性与共性、自由与法度等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当今美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其独特价值。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