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3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学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实践能力;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98-02
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为社会一线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目标要求下,高职美术教育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然而当下高职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等多个方面的不足,因此,对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这一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体验性,有很大一部分感受类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直接体验才可以掌握其精髓,而学生获得直接体验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参加尽可能多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民间美术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带学生到相关民间美术的产生地,现场观摩创作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创作,这样一来,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民间美术一定会获得比只是在课堂上间接学习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意义。[1]
2.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应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学生不断思考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离开课本进行具体实践时,一般都比较感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这种活跃的思维便是创新思维的雏形。另外,美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时机,从而有效挖掘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
3.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当下大学生就业的话题高烧不退,让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成为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大多都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所以学生如果实践能力不足就一定会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一直都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说,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2]
二、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确确实实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无法解决新的教学要求与旧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具体表现在,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教学政策不够完善,规划工作没有做好,设计的实践活动没有有效开展、成效甚微等。
2.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脱节。面对新形势,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却还是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活动仍以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教授书本知识为主,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果继续以教师为中心,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实践能力肯定不会得到提高。另外,课本知识的单方面灌输,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堪重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遭受打击。[3]
3.实践时间和基地安排的不合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在最后一个学年的下学期进行,前几个学年都在学习理论课程,实践活动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安排时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前期学习时由于缺乏实践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在后期实践中又缺乏理论做指导。另外,除了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践基地的安排也不合理。具体表现是,有一些高职院校在选择基地时没有切实地依据学生的实际,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只是走过场,根本起不到锻炼实践能力的效果,更多的高职院校则是对实践基地疏于管理,往往只是挂个牌子了事,没有任何细致的规划。
三、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改进教学内容。高职美术的学生很少以做理论研究为目的,大多都是以“学以致用”为目的。我们不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能扎实的掌握全部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更不期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大画家。但是,我们应该从提升其未来就业能力和就业后在岗位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不损害教学内容基础性的前提下,主动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对教学内容及时增补,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美术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为将来在房屋装修、广告制作等行业中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①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我们可以把美术课分为油画、国画、摄影等多种选修课,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为学生特长的培养和发挥提供条件,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随着学绘画、书法的人越来越多,装裱这一美术类行业也跟着红火起来。根据这一市场经济现象,我们可以增设字画装裱选修课,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掌握了一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进行教学,一方面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③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如:开展学生画展或摄影展、观摩优秀作品、举办书画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经常写生、邀请名家讲座等等。这些学生愿意参与、趣味浓厚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高职美术教学不能只关注理论、技能的掌握,还要把学生的个人能力、态度等纳入到评价中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激励作用,不能只为了评价而评价,应该发挥评价的功能,一方面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让教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在教师评价以外,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也可以请其他老师、社会上的名家等参与评价。[4]
总之,作为高职美术教师,我们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培养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重要性,做好社会调查和市场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姗姗.关于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1,(35).
[2]张萌.传承美、创造美——让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发光发亮[J].剧影月报,2011,(6).
[3]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2:45.
篇2
关键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新课改
自国家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美术理论教学就日渐突显出其重要的一面。新课改强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在加强技法训练的同时,更要求提高学生内在的文化修养。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策略和核心思想,而美术理论教学作为美术教师的必修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都把美术理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与教育实习相结合,旨在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但长久以来,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陈旧,美术理论教学只偏重于纯粹的理论教学,与当下推行的基础美术新课程改革及美术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滞后,甚至阻碍了新课改的的进行和发展,美术基础教育学科应当从学位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学科的基本前提下,建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课程观,并将教学关注与基础美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高师美术理论教学对于每一个师范类美术学科学生都是必要且重要的。首先,美术理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美术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美术实践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延续、整合和提升。它要求学生在科学的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应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引进、优化新思想、新观念,能够独立完成撰写教案等基本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在掌握了系统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目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课程在内容上仍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经验,大量空泛的基础教学理论对于美术师范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仅仅能让他们对美术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一旦面对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又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手足无措。因此,高师的美术理论教学要将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高师的理论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美术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同时,也将新的教学理论带到中小学,使得在职的中小学美术老师也能享受美术教学论的最新成果,并实践运用于教学实践工作中。
其次,美术理论教学能有效地推动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美术理论教学是高师培养美术师资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为师范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讲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为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基础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要提高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而美术理论教学在一点程度上加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①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其任务首先是应当让自己的学生了解什么事美术,了解世界美术的现状,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遗产,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其知识结构中的美术史论知识和美学应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理论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
在新课改的推进之后,新形势下的美术课堂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相比,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在加强实践课程的同时,更大幅度地加强了理论课程的内容,扩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地推动了新课改的发展。
总而言之,高师美术理论教学课程对新课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审视当前的美术教育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难以解决。例如:(1)盲目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内容过于体现技法为主,而弱化了理论课内容,这样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过于单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不能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语言表述显得空泛没有内容,从而不能适应教学实践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2)缺乏完善的、科学的高师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理论方面,缺失必要的补充。(3)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化,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和改良。(4)在高师美术理论教学上,缺乏与中小学美术实践课程的相互连接,许多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基本了解,他们所有的知识只限于书本,因为没有实地的去考察,所以在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导致高师美术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也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修养和素质。从而影响了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在其后的实践环节出现失误,难以胜任课堂教学工作。②另外,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都出现了教学吃力、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而形式主义严重、教学实践活动目的不清楚、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质量,也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高师美术理论教学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抓起,在认识上有所提高,重视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和方法,例如:(1)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延伸和扩充,及时补充最新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点,增加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同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尽量改进教学方法,给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以更多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拓宽其学科视野。(2)可以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一定的协作方式与机制,双方经常进行交流,更新思想观念,组成相互支持的学校网络和形成教育改革的群体力量。还可以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完善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相互之间的协作机制。(3)优化教学协作计划的运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能,对一些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建立共生关系与协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高师美术专业的教育工作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上。因此,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才能为以后的美术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使高师的美术教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德育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园多美好”这一主题创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视角表现校园的美,有的学生表现我们校园两侧的装饰墙画,有的表现开展艺术节时的热闹场面,有的表现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作品展时的场景等,这些作品表现得非常生动、自然,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四、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篇4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
转贴于
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篇5
高校美术课堂教学秉承教学育人,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和延伸的平台,促进者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革。将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对接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美术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的研究(编号:2015003)
高校美术教育是针对高等教育美术类专业设计进行的美学理论教学及艺术实践创作。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师生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范围内进行教授和实践。而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创作主体和内容,可以很好的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性。将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有利于领悟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设计,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接,可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动力,使之更加符合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美术课堂教学是高校美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演示、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静物模型、模特等教具,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高校美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实践活动。[1][2]
(二)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高校的所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存在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存在于正式的课堂教学中[2]。由于大学生独有的思想观念,心里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二、美术课堂教学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美术课堂教学,不论是传授理论知识或者进行艺术创作,都是艺术美学的探究和实践,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和传播。美术教学培养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者和欣赏者。课堂教学,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经常是在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情境下进行。如学生利用自己的作品美化宿舍、教学楼,在校园内制作冰雕雪雕雪画。既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又参与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了校园环境。这让美术专业的学生有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艺术和美的成就感,也使广大师生感受到校园内的艺术氛围,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完备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法。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可以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不足。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过程中师生缺少足够的交流。学生缺少进行自由艺术创作,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机会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意见。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则可以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学以致用。实现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对接,把整个校园活动作为教学的平台,使高校美术教育突破了教室的狭小天地、拓宽了空间,同时也开扩了教师的视野,从多角度进行专业教育指导。针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经常需要书写艺术字体,制作海报宣传板,冰雕雪雕等特定的美术创作实践,可以向广大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教授,使之成为专业特长,为就业创业服务。对非美术专业学生,可以组织美术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学生进行授课,使之掌握一些简单技巧,激发欣赏美,创作美的热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导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时事新闻、学生关注的文化热点,集中学生听课精力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导入了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结合了身边文化现象的艺术创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力,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也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既消化了课堂知识又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获得真实的信息,了解哪些教学内容是创作中确实需要的和对专业深造有帮助的,哪些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效的,活动直接把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回课堂。通过教学反思,教师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活动,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美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进步,有巨大的作用,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5]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结论
实践证明,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对接,一方面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思路;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艺术氛围。因此是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
作者:赵玉龙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志华、吴彦萍.五年制高师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刘妍静.浅谈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Oct.Vol.31No.5).
[3]杨明田.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理论与实践,2015,11.
篇6
培训即将结束,在这十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在省内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们的讲座。在课下我们整理笔记,撰写心得,和其他学员一些探讨交流,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今明等教授谈到了对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当代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他们把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阐述,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最新的课标发展动向,解释了我们一线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也为今明老师的钻研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所深深感动。今老的课风趣幽默,没有专家学者的架子,有的只是质朴的笑容和广博的学识,今老师对于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以推动中学美术教育的纵深发展,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出要想把地方文化资源变成课程,还需要教师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调查、筛选地方文化资源,再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才能解决问题。美术课程改革,需要广大一线老师的亲身参与和亲自实践。“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选择”,这是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的确,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安于现状,逐渐形成了教育的懒惰,思想也开始封闭起来,“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专家们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是要拿出行动出来,这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努力钻研,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师德修养,发扬实干、苦干精神。我们将利用这次培训的难得机会,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为期十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即将结束,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结合专家的讲座,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通过学习,明白了美术教学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绘画的乐趣。只有追求学生的需求,营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体验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爱上美术课。
包建新老师在讲座提到“农村学校的资源有限,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性的上好美术课”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田间的农作物、废物的在利用等;没钱买卡纸可在黑板上作画更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几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篇7
关键词:美术理论;美术教育;艺术创作;意义
上个世纪初期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术教育在我国开始兴起,至今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其经历了渐兴、停止、恢复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如今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然而,在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院校、美术从业者及美术学生的发展。
一、对美术理论的重视不足
我国美术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艺术浪潮,比如“85美术”、“玩世”、“波普”、“艳俗”等等。在美术界的艺术浪潮之中,美术从业者创造了不少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特点的艺术作品,但是也存在对西方艺术简单模仿的情况。之所以有如此现象的存在是因为部分美术家的理论知识基础不牢,没有形成关于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系统认识。
“人类通常难以避免同样的错误”,这是叔本华的一句名言。现阶段,美术界中有部分人认为理论是以美术创作的附属品的形式存在着的。在他们看来,艺术家进行创作并不需要理论的支撑,他们需要的是情感经验、是手上工夫、是创作灵感。而事实上,艺术创作是不能离开理论的,没有了理论的支撑,就失去了灵感的来源,也就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对当前存在的对美术理论重视不足的现象,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有次碰到了几名毕业于艺术院校的自由画者,他们竟对“山人”一无所知,甚至认为“所谓山人就是八个大山人”,由此,不难看出,现如今艺术从业者的理论修养水平已到了让人担忧的地步了。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我国部分专业美术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修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时对美术理论课程的课时量安排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
二、西方视阈下的美术理论的意义
根据格内尔与艾斯纳(西方本质主义美术家)的观点,美术是人类实践与文化中极具特殊性的一部分,人类的美术能力是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教育所形成的,而非自然发展所得。所以,格内尔与艾斯纳认为,作为大众化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应当由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及美术史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学理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不难发现,西方的美术教育家非常重视美术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论修养。
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关系密切。美术学校借助设置美学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类型、本质及形态的系统认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对美的判断、感悟、认识及鉴赏的能力。美术批评则是基于美术欣赏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相应的标准对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及理论分析。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批评的相关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判断力、艺术感受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美术史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任何专业的学生而言,都必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历史,形成关于自己学科的发展过程、意义等内容的系统认识。“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学生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发展史的学习,能够掌握美术的发展脉络及发展现状,并且能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拓展美术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美术教育的本质与美术理论的意义
近代,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上世纪初蔡先生提出了“美育救国”的口号。当前,“美育救国”依然意义重大,它对全民审美意识的形成于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所以,以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的身份存在的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文化与美术文化的教育。针对当前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教育机构的美术学院,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够自觉审美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服务于社会的美术爱好者、美术工作者及美术教育者。转贴于
现阶段,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审美教学的比较科学的途径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具体而言,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精神素质;而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技巧与技能,二者是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的。只有在既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美术人才。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职高;美术教育;误区
一、职高美术教育当中的误区
职高美术教育的特殊性由于职高美术育目的双重性,使它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必须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着灵活多变性,尤其是美术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细化程度均有别于其它层面的美术教育,因此在这种特殊性的职高美术教育当中就常常存在一些误区。
1.职高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化”
由于在职高美术的教学中,有些美术教师以为教得太具体太详细就会束缚学生学习专业的潜质、有碍他们在专业上的个性发展。所以导致一些专业教师在美术专业教学方法上教学语言方面简单、贫乏。过分去强调美术专业的直觉因素。缺乏美术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和教师现场示范教学的结合,出现“只讲不画,只画不讲”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中只知道一味的临摹习作,但是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再者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单一,缺乏专业的联系性、职高美术学生为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作业,学生在专业上思维方式狭窄,认识专业绘画问题和解决专业绘画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2.职高美术教育中存在教学“不管不问”
由于“单一化”教学现象的存在,随之出现的是“不管不问”的教学局面,教师一天课下来轻松自在,不管不看不问,让学生自己画自己的,久而久之,职高美术学生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就在慢慢的消退。专业绘画问题得不到任何的解决,就出现了学生在上专业课时就无精打采,课堂教学就这样自然的变成了自学。在教师不管不问不看的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很多学生一天下来,可能就是打了一个底稿,甚至一张白纸动也没有动,这种教学现状从根本上否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严重影响职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3.职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向不明确
由于职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向定位不清,一些职高美术教师只顾自己绘画创作、以为技法等于教法,自己绘画水平越高就是教学水平越高。另一些职高美术教师则只有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泛泛而谈,从来不拿起画笔在课堂上给学生动手示范,从而失去了直观教学的重要意义。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必须要求自己在教学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加强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职高美术教师还应具有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二、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职高美术专业的学生状况来看,有些学生中考成绩和普高录取分数线接近,而自己却很想继续念书,但有的职高美术学生为了逃避这么小就面向社会就业而选择了进入职高再继续读三年书。为了能更好地研究与分析职高美术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我们对某所职业高中的部分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三种结论:
(1)从学习目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职高美术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美术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拿职业高中毕业文凭将来好就业,只有少部分职高美术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愿望是为了参加对口高考考入高等院校;
(2)从专业学习角度来看,只有少部分职高美术学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美术专业,大部分职高美术生是家长或初中老师参谋选择的,就这样来看,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专业概念的认识非常的模糊;
(3)从职高美术学生素质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职高美术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自觉性、行为习惯和思想素质普遍比较落。
三、职高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究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提高职高美术教育质量
首先职高美术教师应具备改革教学内容的能力,美术专业教师除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绘画技法外,还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要求职高美术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教材抓起,对于有些职高院校的教材,从美术专业内容来分析,缺少实用性,教材内容都比较概括粗略,缺少职高美术的针对性,导致职高美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这些问题来看,职高美术教师应根据职高学生的特殊情况把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构成和谐的知识体系。
2.职高美术教学应该明确目标职高美术教学
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初级的美术技工,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职高美术教学无疑具有职高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应立足学科本位,明确培养目标。而职高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早期专业理论知识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受教对象。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思考、去探索,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成功,让考上和没考上高等学府的学生尽可能都成为有用之才。
3.提倡职高美术学生的绘画个性发展
在职高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个职高美术学生的个性特点、潜在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色彩水粉《静物写生》课,就会涉及到学生一定的专业绘画创作能力的发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绘画特点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绘画方法、绘画技巧,让他们观察静物写生对象、感受静物写生对象、表现静物写生对象。不断寻求自我的个性表现、在职高美术教育教学中,提倡创作绘画,也正是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构图、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能力,提倡创作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4.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明确职高美术的教学目标
根据职高美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接着就是研究、探讨美术绘画教学的特点―直观性。直观可以使绘画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范画、示范教学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改革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吸引职高美术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职高美术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实物教学能使学生辨认事物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范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悟性,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范画开阔学生的眼界;示范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特别是教师在创造性绘画演示过程中,使学生直接领会教师作画方向与步骤,明确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师 美术教学法课程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美术教学法”是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教学实际中,它却并不受欢迎。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它没有及时与当下时代中学教学改革的背景相呼应;作为教材教法课,它过分具体和呆板的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新思考课程的定位,对课程实施的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实验性的探讨与研究。
本次课程改革将研究视野定位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将传统美术教学法课程进行“理论――实训――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次课程改革主要实现对“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三大教学模块之间关系的论证、三大模块研究内容的实践,最终对高师教法课实现“理论――实训――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美术教学法课程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以实训带动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为形成和完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三大教学模块及其关系的建构研究
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部分,在教学内容的科学衔接上,在教学顺序不可倒置的流程关系上都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将整个课程中理论与实践部分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实训模块和实践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1、基础知识教学模块:着眼于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
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体系中原有四部分内容:课程、学生、教学和教师,在教法课的传统教学中这四部分的内容均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本课题研究在本次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精缩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学生论和教师论部分,在课程论和教学论部分拓展基础教育美术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让传统的优秀教学资源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有效结合。因此,本课题构建的基础知识模块将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充分渗入到教学论、课程论、教师论等相关部分,使传统的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基础知识模块在学生二年级第二学期集中完成。
2、实训教学模块:着眼于学生方法技能素质的训练
基于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题研究在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训为主线”的原则,打造“四阶教学法”,以实现学生师范技能的有效培养:
第1阶,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训练:包括美术课教案制定、PPT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美术教师口语等。
第2阶,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的训练。包括分析美术课程、设计课程的原则及方法 等。
第3阶,学生课堂授课能力的训练:包括备课、上课、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能力等。
第4阶,学生教研能力的训练:包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调查、教学科研能力等。
本课题研究中增设的实训教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课堂情境,促使学生由观课到教学的、由被动到主动的理念和行为转变。在前期基础知识模块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改中优秀的中学教学课例,由观摩到教学分解的实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实践模块做充分的铺垫工作;实训模块将在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3、实践模块教学:以美术专业教学技能竞赛为先导、优化提升教育实习效果
实践模块将在学生三年级第二学期施行,伴随整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和省级、校级等若干个教学竞赛,让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承担教学设计并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基于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创新中学课程。鉴于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知识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特色,本课题研究将美术专业教学技能教学竞赛纳入美术教学法课程。以美术专业教学技能竞赛为先导环节、给学生一个专业知识整合及教育技能强化和教学理念创新的准备平台,一个基于美术新课改要求的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优化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的效果。
研究围绕三大教学模块的教学比例、顺序安排、内容衔接递进以及构建关系进行具体研究:在教学流程上沿着“理论――实训――实践”的渐进顺序;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将实行分段式教学,将原有的理论时间精缩,增设实训课程,最后是实践部分。三个教学模块间的知识由理论到应用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前面的模块是后面模块的知识基础,后面的模块又是对前面模块的直接实践。
二、“三段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实验的展开研究
1、实训教学模块的实验步骤
在进行实训的学期,课程组按照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块,又结合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分成九个教研小组(鉴赏、绘画、书法、设计、工艺等),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训为主线”的原则,精心设计有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教学教法技能采用“四步”训练法:
1)课例导学,宏观设计。
在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从中学美术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准备各种典型中学美术教学课例,指导学生从宏观上对各种课型进行教学思考和设计。在这个阶段,教师处于课程的主导角色。在此阶段,对学生开始展开实训训练的第一步: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训练:包括美术课教案制定、PPT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美术教师口语等。
2)分析课例,合作学习。
针对课例进行具体分析,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将课例分解为若干个部分,逐步分析课例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各教研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知识和师范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师处于课程的辅助角色,学生进入教学训练的第二步:即对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的训练。包括分析美术课程、设计课程的原则及方法等。
3)设计课例,学以致用。
学期中段,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独立完成一节中学美术教学课。各教研小组将围绕自己小组的规定科目准备一次完整的教学,进一步的巩固知识。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教学训练的第三步:即完整课堂授课能力的训练,包括备课、上课、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能力等。此阶段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教师处于课程的欣赏者角色。
4)归纳总结,自我提高。
课程进行到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实训阶段所学理论知识和教学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各教研小组推荐本组内部一节最优秀的课程作为示范课,让全体学生能够以若干个不同内容的课例为载体,充分掌握不同课型的授课技巧。同时,通过集中进行的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活动,既巩固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搜集教学资料,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在这一阶段,教师处于课程的组织者角色,学生处于教学训练的第四步:即教研能力的训练,包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调查、教学科研能力等。
2、组织竞赛与实习并重的实践学习
教育实习高师美术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实践性操作课程。为了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提升学生教育实践的效果。在学生进入三年级上学期之后,围绕每年一次的“河南省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和洛阳师范学院“十佳未来教学明星”比赛,以院系为单位开展一系列的师范技能大赛。以师范技能竞技为平台,既考查了实训阶段的教学效果,又整体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的能力。
竞赛选手将建立学生竞赛档案,以记录他(她)们在竞赛当中自身的成长。在院系竞技中获奖的学生作为向省级比赛推荐的选手,将被院系树立为本届学生师范技能高水平的明星典型,学期末实习结束总结时,在学生中间组织观摩讨论学习会,生生互动,相互学习,为学生师范技能的再次提高,和下一届教育实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新的评价机制的建构――“三段式”教学模式中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
“三段式”教学模式中针对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应注重理论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建立以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新的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改革,实现考教分离,客观评价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继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在评价机制构建研究方面,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针对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应注重理论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我们全面改革了 “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新的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改革:
1、 理论考核将传统的闭卷考试变为开卷考试,立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加大主观测试题的分值,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训考核内容范围更广,包括对学生的授课能力、教案、PPT课件制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考评;考核方式由传统教师“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变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综合量化。
3、 实践环节的考核则采用学生自评成绩、实习成绩和竞赛成绩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新的评价机制将更好的实现考教分离,不仅能够客观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客观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继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文化素质;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59-01
由于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思维阶段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驾驭教育的技能的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在总结前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敢于创新,唯有具有了符合时展的素质,才能把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主要由下列几个层面构成:
一、文化素质
首先,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掌握主学科的基础上,要能进一步向横的与纵的两方面发展。横的方面是指从会教主课向能兼教其他一两门学科的方向发展。因为数学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和掌握,如果语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教学就会有一定的影响。纵的方面是指从会教本年级的教材向会教低、中、高各年级教材的方向发展。这个要求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有很大的区别,他不能只上一门学科,也就是说不存着专业的老师,一名数学教师除了要上数学外,还要一别的一些科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对两门小学主科以及兼教的学科都应该要有一个全面的扎实的掌握。所谓全面掌握,就是对本学科要有全盘的了解。由于数学教学采用螺旋上升的教学结构来传授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不同层次分阶段进行。
其次,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小学生的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给予十分关注,并给予积极有效地实施。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都担任过艺、体、劳各门课程的教学。数学知识在各门学科中也均能有所体现和运用。我在美术课上教学点线面的时候,就完全同数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教学,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出现,曲线直线的采用,点的确定,这些无不跟数学结合在一起了。同样活动课的分组跳绳比赛进行之后,数学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应用题的编写练习了。例如,全班有多少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学生,分成几组,每人跳绳几下,那组跳的多?多多少下?因学生亲自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编题和解题也自然相当熟练了,还可以根据年级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与才能,这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这也是满足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多方面兴趣与才能的需要。
二、教育素质
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理论知识,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知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要注意联系实际,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并且要能真正落实和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例如,现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学习法,原先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在采用的小组讨论学习之后,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直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就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特长,真正进行了自主学习。
三、职业道德素质
- 上一篇:神经内科实践内容
- 下一篇: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