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26 15:1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技术科学专业

篇1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新晨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中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高职汽车类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牧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物流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10-18

[3]陈永昌.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3):31 -34

[4]王蓓.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5):109-112

[5]王建华.高职建筑设计技术训练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1):101-102

[6]王蕾.基于建筑设计技术服务的教改实践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04):52-54

[7]崔丽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价值工程.2012(09):279-280

篇3

【关键词】BIM revit 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1-01

一、BIM简介

BIM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将规划、设计、建造、营运等各阶段的数据资料,全部包含在3D模型之中,让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何阶段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模型时,都能拥有精确完整的数据,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目前BIM核心建模软件主要有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 (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领域)。

二、revit系列软件简介

Revit是Autodesk公司一套系列软件的名称。Revit系列软件是专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revit的Architecture模块。

主要用于建筑外形方面的设计,包括体量模型,地形场地构建,建筑墙体、门、窗、楼板、楼梯、屋顶等基本构件的三维设计,支持渲染及动画展示。

(二)revit的Structure模块。

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包括基础、柱、梁、板、钢筋等基本构件的三维设计及动画展示。

(三)revit的MEP模块。

主要用于建筑设备方面的设计,包括暖通空调设备,电气设备及给排水设备的三维设计及动画展示。

revit不仅是三维设计软件,同样也支持平面图纸的出图要求,可以完成平面图纸上的标注、大样等功能。目前已升级到2014版本。

三、在课堂教学中revit系列软件的优缺点

(一)revit系列软件展示上的优势

1.三维动画演示比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在传统的建筑专业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还是通过板书及图片PPT进行演示的形式。学生通过文字和简单静态图片的描述很难形成印象。通过revit系列软件,对整个建筑进行虚拟模拟,全方位展示建筑的虚拟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建筑的认识。

2.可以用revit进行展示的建筑专业课程

(1)《建筑制图》课程,包括土建、电气、给排水等的制图课程。通过对三维模型和平面图纸上的一一对应,使学生更加明确在平面图纸上的各种符号及图例的意义。

(2)《工程预算》课程,包括土建、设备安装的预算课程。通过三维模型的展示,使学生明确工程量计算的实物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对应关系。

(3)《建筑设计》课程,包括建筑学,结构设计,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的专业课程,通过形象的三维全方位演示,使学生有空间上的认识。

(4)《工程施工管理》课程。revit软件和AutodeskNavisworks软件搭配,进行建筑构件的四维模拟,形成施工过程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于施工顺序,操作工艺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5)其他相关CAD实训课程。在高校的建筑CAD实训课程中,传统是进行AutoCAD软件的平面绘制,可以增加三维设计的软件实训操作。

3.revit在课堂的应用实例

在学校建筑电气专业开设的《建筑概论》课程,通过revit软件进行建筑的三维模拟演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建筑的外形、功能及相关技术要求。在讲解建筑的平面及剖面设计方面,可以进行动态的设计及三维演示观察。相关的案例图片如下:

图1 建筑概论课程演示建筑整体效果

图2 建筑概论课程演示楼梯部分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在学校多媒体演示硬件上的不足

目前多数学校均已配置电脑和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但三维设计软件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电脑配置过低,则会出现运行缓慢等问题,但随着电脑行业的快速发展,会逐渐解决这个问题。

2.在学校多媒体演示其他相关问题

目前学校师资力量有所不足,大部分的教师属于专业教学,对这一款偏向设计方向的软件没有掌握,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这对一部分电脑操作不熟悉的教师来说是个问题。

目前使用revit绘制的模型设计院视为知识产权,不会轻易拿出。所以课程的案例来源及素材也比较紧缺。

四、小结

在设计领域,三维设计软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BIM同样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在现实生活或者现场实训才能看到的东西,直接虚拟显示讲解。使学生脱离无法把纸面与实际一一对应的传统课堂教学。这将会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巨大的变化。

篇4

关键词:Hibernate;程序设计;自主学习;框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10-02

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对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过程,学生难懂、教师难教。同时学生也是一个脆弱、敏感的群体,学习内容简单有一定学习成果,兴趣及信心也逐渐高涨、稳固。而知识一旦复杂难懂,短时间不能见到完整、实际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则很容易减弱,甚至厌学。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初接触Struts、Hibernate、Spring三大框架的学习过程中,极容易因为Java语言的基础的问题,导致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故此也极容易产生“听之任之”的消极心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能从事企业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以Hibernate框架课程为例,Hibernate是一种实现对象和关系映射的框架,对JDBC进行轻量级对象封装,使程序员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操作关系数据库,可以减轻开发者与大量普通数据持续性相联系的一些编程任务。在开发中,自动生成的SQL,使开发者减少了进行对象转化等繁琐任务,并能使应用程序移植到所有SQL数据库,提供透明的持续性。在使用Hibernate框架时,通过编写O/R映射描述文件,完成对象、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持久对象则根据映射文件生成,最后,编写业务逻辑类,从而提高实际开发的效率。相对JSP技术WEB开发中繁琐的JDBC技术来说,Hibernate框架是对数据持久层架构的应用,能极大的降低了数据持久逻辑与业务逻辑的耦合度,简化了开发过程,优化了数据访问操作,增强了系统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大大简化编码量的同时,保障了程序开发的流程及编程思路的清晰程度。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对HQL查询及性能优化、Criteria高级查询及与WEB项目的结合,数据库的复杂应用产生了诸多的疑问和不解,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学生兴趣的降低,同时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较少,教师在授课时不能把握住所有学生的接受状态,更会加剧部分学生对于框架技术的“恐惧感”。

故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加上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同时鉴于学生课堂与教师互动少的情况,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行自主式的学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即时通讯软件建立程序研讨群,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预习复习知识点、技能点的重要性,课上检查并记录其表现,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讲解时有所取舍,要求学生自行组合,建立多个学习小组来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设置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程序语言的学习由于难于理解、外语不过关、不容易记忆等原因,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创造相应的自主学习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交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勤于研讨的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教师应感性的对待教学活动,通过融洽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高等职业院校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技能实训上,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教师如何传授,学生如何实践,缺少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尤其是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故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心态的端正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穿插讲解软件行业新的发展形势及动态,以及软件开发行业的优势,稳固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 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先保证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软件程序设计多数为团队开发,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研讨协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给学生提出适于自主学习的问题或项目的需求,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相互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项目测试检验其效果,并强调学生的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的结果。针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一些问题及学习方法未知的困惑,教师应强化学习方法的应用,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网络资源,相似项目实例供学生进行研讨学习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定期给予学生问题汇总答疑的机会并总结其自主学习的成果,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Hibernate框架课程中,挑选部分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及能完整展现学校成果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课程,通过团队的研讨、学习;教师的引导及难点部分的讲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Hibernate框架课程的Filter过滤器、实例项目教学内容为例,设置自主学习课程。

指定章节学习内容:

1) 使用过滤器解决中文乱码问题。

2) 使用过滤器进行用户权限验证。

3) 完成系统模型开发。

4) 实现信息查询的功能。

5) 实现信息的功能。

在自主学习课程中,单纯的学习专业技能不是唯一目的,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演讲能力等职业素质。自主学习内容结束后,还要通过相应的方式来进行一定的考核,如心得体会汇报、演讲、项目简介、产品推销等方式积极推动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师对于教学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善飞.基于J2EE的数据持久层组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2] 张飞,张建.基于Spring与Hibernate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7):1669.

[3] 汪萌,曲俊华.基于Hibernate技术的持久层解决方案及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3):155.

[4] 欧阳宏基.一种基于DAO设计模式与Hibernate框架的数据持久化层模型[J].微计算机应用, 2009,30(3):36-37.

篇5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是属于清华大学中较好的专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4月,原暖通空调专业从热能系进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10月,成立景观学系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清华大学设置的19个学院之一,至2012年底建筑学院已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此外,跨院系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分数线:政治45分,外语45分,科目三85分,科目四85分,总分320分;

2、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者俄语或者日语、建筑学基础、建筑设计;

3、初试参考书:《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7

【关键词】生态住宅;设计理论;运用

1.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2)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3)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2.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住区风环境设计

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2.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2.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如果只是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造成绿化浇灌上的浪费,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这样除了给人以美感外,还能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让人在舒适、自然的环境下感受“绿色”。

2.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2.5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设计中不光要注意体型系数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影响还要注意建筑物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对当地主导风向造成的渗透情况、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不同的影响。

2.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不满足要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篇8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单承黎老师在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中给我悉心指导、亲切关怀和热情帮助。从选题到资料的收集以及论文的写作,无不包含着导师的关爱和心血。

导师宽厚的教学作风,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造力的学术见解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些优良品质都将使我终身受用。导师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也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谢朱赛鸿教授、舒平教授、孔俊婷教授、袁景玉教授、赵晓峰教授、刘磊副教授、任彬彬副教授、李建华副教授、魏广龙副教授在学习中给予的有益教导,使我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得以展开设计研究,在此深表谢意。

篇9

关键词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大都靠节省人工、节约材料来获取微薄的盈利勉强度日。而如今人工费不断攀升,材料费用随之增长,各项间接措施费用也随之增长,但是总体工程造价由于竞争往往不能相应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甚至对企业生存都带来影响。

现阶段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规模上项目越来越庞大;设计上新的复杂工艺应用越来越多;施工上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工期上目标进度越来越细化;造价上控制越来越规范;大环境上全球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越来越明显;建筑质量和安全管理 系统体制越来越完善。上述的情况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如何使得整体市场能获取盈利谋求更大的发展值得深思。企业要生存发展,不断壮大,就要积极应对,严把各个环节,坚持挖掘潜能,依靠科学,向管理要效益。具体可归纳为:①施工技术科学化;②现场管理现代化;③人员管理人性化。也就是,施工整个环节的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1.施工技术科学化

施工技术科学化在建筑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施工企业应敢于创新,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创造科技化施工技术;依靠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提高组织能力。

1.1推广新工艺

新的工艺往往与旧的工艺有一定的传承性。以夯扩桩为例,其工流程是利用夯扩桩机将桩机外管打人土中灌注砼成桩,但是由于成桩速度没有管桩机设备快,噪音没有静压桩机低,承载力要求没有钻孔灌注桩高,机械设备大而笨重,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已经面临淘汰的局面。同时,在夯扩桩的工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桩机设备,如沉管桩、锤击管桩等,这些新工艺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如果企业满足于仅靠夯扩桩机在市场竞争,那么最终就会出局。如果我们能够积极研究新工艺,升华成熟工艺,不断地接受或者创造新的工艺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那么企业就能做到与时俱进,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必然被淘汰出局。

1.2钻研新技术

以深基坑支护为例,目前基坑支护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深基坑支护的方案越来越多,包含了降水、止水、围护、土钉墙等各类分项技术,每项 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以来满足建筑市场竞争要求。如果企业不能拿出一项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那么很难保证项目中标或者利润得到保证,企业进步也就成为空谈。

1.3应用新材料

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建筑市场的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体工程造价 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建筑企业要盈利,不能因为环境因素而依靠偷工减料的做法来获取盈利,如能运用新料来替代原本要使用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使用的数量比原本使用的数量要少,其单价比原本材料单价低,那么企业不仅在材料上,而且在人工与机械上使用的费用也相应减少,也就达到盈利的目标 。

2. 施工现场管理现代化

笔者对现代化管理的模式理解为 :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管理作为一门软科学,就意味着效益。简言之,假设效益就是目标函数,企业要生存就要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实现效益最大化,不可一方面取决于硬件,如我们的设备、机械、人员等,另一方面取决于管理组织能力,前者是固定的或者给定的能挖掘无限的潜能;但是如果现场管理现代化,使各项硬件在最恰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效益就必然得到保证。

2.1国内大型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国内一般把项目分割成土建、安装、装饰等几大块来进行施工管理,虽然同属一个公司,但分别属于几个专业不同的独立核算的分公司,项目部缺乏统一的安排部署和组织协调, 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较多。为协调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分公司领导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要公司领导出面协调才能解决,削弱了公司整体作战能力。由于对其他专业施工管理不甚了解,加上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各施工单位各自为政,重复投入和返工、返修情况较多,影响了项目的整体利益,有的甚至将项目内部问题提交监理和甲方来解决,严重损害 了公司形象。

2.2国外大型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国外大型建筑企业在国内进行项目施工时,通常采用外企总承包模式,即从勘察开始直 至完工验收全由一家单位进行承包,将项目拿下后,由总承包方对项目行政进行总体指挥, 将项目单体分成若干块,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或分包公司进行施工,总承包方对于各个部门或分包单位根据项目总体的效益进行协调,将各个分包单位的矛盾进行化解,大大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增强了整体战斗力。这一模式现在国内有很多单位进行效仿,且收益都不错。

3.现场管理人性化

3.1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对操作工人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国内,还有很多建筑操作工人为农民工,此类人群流动性非常大,职业素质不高,技能也比较单一因此,稳定施工队伍,逐步提高其职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质,才能保证企业生存。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摈弃以往管理工人时强硬 、野蛮 、暴躁的手段,关心工人生活、健康等,使工人安心在此工作,不拖欠工人工资,关心、体谅工人,此为第一步;第二步,运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培养进步工人,逐步提高其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人进行培训等,提高自身队伍的生产力;第三步,逐步提高工人的素质,一切从素质抓起,素质提高上去,这对日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会有很大帮助。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筑单位在自身项目管理上应采取制度化管理。

3.2实现人性化管理的途径

(1) 要做到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明确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中的位置,不能把工程管理人员等同于旧社会的监工。(2) 工程管理人员应该与工人保持融洽和睦的关系,创造个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3) 不论在生活还是技术上,都要关心工人生活,与工人进行沟通,这将有利于工地工作的开展。(4) 对待工作应该态度严肃,建筑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明白,一切都应该为工程服务。(5) 传统的开工准备指的是:三通一平,机械、人员、材料到位。要做到人性化管理,仅仅具备以上内容是不够的。在开工准备的时候,必须把工地上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起来。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才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学科导航 网络资源 建筑学

1概述

1.1 概念界定

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是以学科分类系统为基础,以提供重要学术网站和免费学术资源为目的的集中服务的全球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1]。

建筑学作为国家89个一级学科之一,其下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二级学科[2]。目前,可利用的建筑学网络资源导航库(以下简称导航库)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建筑学”[3],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的“方略知识管理系统――土木建筑工程”等[4],另外,大连数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曾建有“数图之家――全球电子信息资源门户”。此外,设有建筑学专业的高校图书馆也建有导航库。

1.2 调查范围

据统计,全国共有144所高校设有建筑学本科专业,具有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高校有21所,具有建筑学“博士一级”授权单位的高校8所,具有“博士点”授权单位的高校6所[5-7]。本文以具有建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暨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22所高校图书馆,以及全国13所建筑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8],以2010年8月底为检索时限,根据其所使用不同导航库之间,在界面布局设计、资源组织体系、资源类型选择、资源收录数量以及检索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探求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3 分析意义

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无序文献。面对如此海量的网络文献及庞大的读者群,现有导航系统的利用不尽人意。以“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为例,在CALIS导航库开通数年,其收录资源量达160 514条时,共有145 437条数据从未被访问过,占其总数据量的90.6;在11个大学科门类中,有8大学科的0次访问量超过90,只有130条记录有超过10次的访问量[9]。为此,探求各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之间的差异,重新整合并不断完善其导航平台,具有相当之现实意义。

2调查

2.1 建筑学导航库引用调查

从上述35所高校图书馆引用导航库来看,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的“学科导航”页面无法显示外,链接“CALIS导航库”的有25所,占其总数的74;链接“方略系统”的有11所,为33;链接“数图之家”的有1所(该库无法显示网页),为3;建有自主开发的建筑学导航库并实际运行的有8所,为24;其中拥有两个学科导航库的有15所,占其总数的44。此外,北京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及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图书馆没有链接学科导航库(见表1)。

2.2 建筑学导航库自建调查

从自建建筑学导航库来看,东南大学一度为“CALIS工程技术类重点学科导航库――建筑学与工程”的参建者[10],天津大学现为“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子项目――建筑学”重点资助对象[11],武汉大学也曾作为“CALIS华中地区学科导航――土木建筑工程”的参建者[12],厦门大学自建的“建筑学导航库”所编制的“资源类型表”,曾作为“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中的《CALIS网络资源类型设定表》的依据[13]。此外,同济大学的“重点学科导航――城市规划与设计”,仅列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姓名;其“建筑信息门户”与青岛理工大学的“建筑土木工程”一样,实际上是一个集建筑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于一体的多学科导航库。

3分析

3.1 导航界面入口路径分析

学科导航库在我国高校中的利用,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学科导航库在图书馆主页中的界面布局及其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利用率的大小。据对上述可以登陆网页的31所高校图书馆中的47个导航库的调查统计,在图书馆主页中经一次点击即进入导航库界面的仅有8个,所占比例为17;经二次点击便能进入导航库界面的有15个,其比例为32;经三次点击才能进入导航库界面的有16个,其比例为34;而最多者,则需要点击7次方能进入导航库检索界面(见表2)。

此外,在18所链接有两个导航库的图书馆中,经同一个一级类目分别进入不同导航库检索界面的有7所,其比重为39;经不同类目分别进入检索界面的则占61。多途径并多次点击才能登陆导航库检索界面,不仅占用有限的馆藏主页界面资源,同时也耗费了检索时间。

3.2 导航库名称分析

导航库名称,不仅指其检索界面,还包括其在不同类目级别的名称。学科导航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如果是由馆员为之提供检索服务,其名称是否需要规范,则有待商榷;但如果是由师生自己动手检索,其结果很难预料。因为导航库检索界面路径不仅“幽深”,其各级类目名称,并未完全反映实质性的内容,甚至根本无法依据一级类目的名称,来判断导航库是否由此进入。普通读者是不太可能知道何谓“CALIS”及有关术语的真正涵义。因此,名称的不规范,不仅有可能误导读者,还有可能造成资源遴选的混乱,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3.3 资源组织体系分析

目前,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主要采用学科分类方式和数据库资源类型方式对学科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

“CALIS导航库,是以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体系,作为构建导航库分类体系的依据”[14],其中建筑学一级学科下提供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3个二级学科类目。

方略知识管理系统4.0则是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为分类基础,其一级学科土木建筑工程下设有三级学科,其中建筑学的学科内容分别包含在15个二级学科中,如建筑史、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等[15]。

其他自建的建筑学导航库则以《CALIS网络资源类型设定表》,亦即厦门大学所编制的“类型表”所设定的资源类型或部分资源类型为一级类目。

3.4 资源类型分析

“CALIS导航库”资源类型分为一、二级类型。一级有:参考资源、全文资源、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黄页资源、交互资源、事件、其他。二级资源类型有29种[16]。

“方略”资源类型则以知识要闻、国际动态、人物、学术站点、研招资料、会议中心、学术指南、必读书目、知识库、博客等为一级类型[17]。

其他自建的建筑学导航库则部分地以上述两导航库的资源类型为其一级类目,其中,同济大学与厦门大学的类目较为齐全。

3.5 收录数量分析

据检索统计,“CALIS导航库――建筑学”收录国内建筑学“专家学者”共计27人,“方略系统――土木建筑工程”为120余人,天津大学收录5人,同济大学收录17人,武汉大学收录29人,厦门大学收录《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土木建筑卷)》所提供的24人,福建工程学院收录36人。

3.6 检索功能分析

CALIS导航库提供学科分类检索等检索路径,其中建筑学以其3个二级学科(其中缺“建筑技术科学”)为菜单浏览,并以其二级资源类型及资源相关的字段交互为检索项;方略系统则分别以“土木建筑工程”学科中的三级学科为菜单浏览、并辅之以其一级资源类型以及与资源相关的字段为检索项,诸如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其他自建库除武汉大学辅以“关键字”检索项之外,均为菜单浏览。

以用户的角度为基点考虑,菜单式浏览或许更利于使用,但如果资源数量较多则反而使用不便。由此可见,CALIS导航库与方略系统的检索方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索平台,但二者均有不足之处。前者的学科层次划分不仅不及后者,同时其与资源相关的字段检索项也不及后者全面;而后者的学科分类,是建筑学与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的集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适合于工程技术领域。

3.7 更新周期分析

学科导航库以收录网上优秀资源为目标,网络资源的动态多变决定了导航库必须及时更新维护才能生存。但上述导航库除方略系统为商业运行机制之外,其他的自建成投入运行后,多年难有更新,唯有同济大学在一年内有数次更新。

3.8 利用统计分析

如前所述,“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总的利用率相当低,以其建筑学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例,截至2010年8月底,其所收录的382条著录信息中,最大访问量仅为14次,其余大多数为零;从其他自建的建筑学导航库来看,情况基本一致,如苏州科技学院的总点击量为1 307次,福建工程学院则为5 770次。

4 结语

上述导航库从总体布局到界面设计,从资源收录数量到检索功能,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缺陷,其结果必然导致利用率不高,以至造成人力及财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筑学网络资源导航系统有待完善。

首先,导航系统在图书馆主页的位置、路径及其名称,必须简单、明了。读者登陆图书馆主页,应能根据反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的一级类目名称,通过下拉窗口的设计方式,直接进入导航库的检索界面。

其次,资源组织体系,应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所颁布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二级学科组织资源;同时以CALIS的网络资源类型设置检索条件。

同时,网络资源的收录数量,应有相应的收录标准。以建筑学人物为例,目前我国建筑学学科的两院院士有20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有78人,长江学者有4人[18-22],建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则数以百计,获建筑学博士学位的学者逾千人,其他具有各种名号的建筑学人物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收录数量较少,缺乏一定的收录依据,是各导航库的普遍现象。对于海量的网络资源,各导航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但是没有一定数量的资源作为基础,其质量是难以保障的。

此外,导航库在定期更新的前提下,应具备统计功能,惟此才能有针对性地予以不断完善。只有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导航库资源,其生存才有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建筑学网络资源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应根据建筑学学科属性,以特定的读者利用角度为依据,组建一个既具有建筑学学科背景、又具备图书情报知识的学术团队,尽可能地让建筑学学者、读者与馆员一起参与导航系统的建设,闭门造车只能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子项目介绍.[2010-09-01]..

[5] 孙田,戴春,郭红霞.中国建筑教育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时代建筑,2007(3):1-10.

[6] 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2010-09-01]..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2010-09-01]..

[21] 长江学者名单.[2010-09-01].省略/xwyyjsjyxx/xwsytjxx/265626.shtml.

[22] 2009年度长江学者名单.[2010-09-01].moe.省略/edoas/website18/22/info1263972869130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