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实践课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5 09: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实践课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实践课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实践 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媒介手段,以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传授体育锻炼的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系统教育过程。

一、技艺性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技艺性”学科性质及以下3个学科特点,实际上就是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风格,为体育课程模式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1995 年版的《体育概论》将运动技术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这一词汇广泛运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之中,因为,身体练习是体育得以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媒介,如果体育离开了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那它就离开了体育的本质,这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过程而获得的有质量的完成某种运动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实践能力。运动技能既是人们主观生活经验的一种表现,以培养一定的身心素质为基础,掌握和表现特定运动技术;又是体育学科运动实践的专业基础。

运动体能在学校体育实践类课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运动体能,就得要求学生不断反复的进行身体练习,来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发展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是发展体能的突出特点。发展学生运动体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学校体育实践课。

二、情意性

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必然的,有序的。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健康、充实、完美的情感世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高雅丰富的人生品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传授知识予学生,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尽性的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的结合,他们的个性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5]。

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而学生就是这个小型社会的一分子,只要是社会就必然会有社会交往,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有交往。正所谓“小课堂、大社会”,表明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远比其它学科要复杂的多;体育运动中的运动交往全方位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自然性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自然性”学科性质,体现了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自然天性与兴趣出发。

体育实践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从系统观点分析,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多种多样的体育资源可供开发和利用,例如:开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注重师资培养,优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开发课程内容资源: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对现有场地设施资源进行开发,提高其利用价值。

四、人文性

正确认识体育实践类课程的“人文性”,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确立科学的体育实践观与积极参与体育实践。

在学校体育课堂中,经常有许多不同的行为现象出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析,使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体育运动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些体育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体育手段与方法来进行的活动。体育运动行为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表现,并非是孤立地存在的,体育运动行为的形式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样性的。

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为磨练学生的意志提供了机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体育应赶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总结上文,可以得出:教学离开了身体练习就不是体育教学;在强调促使学生身体发展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文修养;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离开了身心健康,运动技能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风雨,鲍计国.对当前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价值的再审视[J].体育世界・学术.2007:35-37.

[2] 朱文军.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理性审视[J].读与写杂志.2008,5(4):151-152.

[3] 徐清秀.体育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与个性[J].福建体育科技.1998,17(增):54-55.

[4] 许洪松.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8,1:181,53.

[5] 李淑芬.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M].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4:47-48.

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中学生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长时间理论课的学习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需要通过体育课等课程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做调节。体育教学必须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彰显体育课健康、轻松和活泼的学科特性,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体育课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身心的放松。下面,笔者主要对中学体育教学特点进行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1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对于中学生而言,文化课的学习往往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学生以及学校教师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往往高过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甚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出现文化课占据体育课时间进行文化课教学的状况,严重削弱了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作为体育老师,应该首先明确体育课程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的重要意义,确立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将体育课看成与其他文化课一样不可或缺的教学课程,并落实到最终的教学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重要作用,并使学生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端正看待体育课的态度,真正发挥体育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正确的体育教学观的确立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态度,只有体育教师将自己所授课程重视起来,才能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体育课对自己的意义所在。在正确体育教学观的指引下,体育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对学生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学习的重要功能。

2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2.1 激发策略 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说,由于担负着学习压力的重负,且缺乏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得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锻炼的认识水平较低,无法真正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自然也就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隐患。而且,如果学生无法真正懂得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就不会进行自主体育锻炼,那么,虽然学生在体育课堂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锻炼,但是如果只是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进行锻炼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习惯。所以,需要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发式教学,通过对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激发,使学生建立起终身锻炼的意识。比如,为了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制定自己的锻炼指标,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然后约定一个时间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核查,对那些完成锻炼指标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起中学生的求胜心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2.2 讲授策略 体育课堂的讲授环节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的基本认知水平与实际操作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讲究讲课技巧,只有在理论讲述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掌握要领,更好地进行体育实践。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讲授过多或者只实践不讲习的授课方式,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理论讲述时长以及讲述方式,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练习要领。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长跑的跑步要领和注意事项时,可以边讲课边进行实践,例如长跑时的呼吸节奏可以是两步一呼气两步一吸气,那么教师在讲完要领后,可以通过幅度较大的呼吸方式向学生展现正确的呼吸节奏,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夸张的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

2.3 引导探究的策略 体育课重在实践,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学生由于不熟悉动作要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不能害怕学生出现动作错误而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告诉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会理想。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因此对于教师的经验往往不会轻易接受,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标准要求,所以很少会吸取教师的经验教训。而且即使学生将教师所讲的容易出错的地点都记住了,但是在真正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注意正确的动作要领,又要注意不要犯教师叮嘱过的错误,难免会分散学生的精力,最终造成学生的练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应该做的只是将动作要领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只有学生真正实践其中,才会发现自身存在的动作缺陷,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因此,教师的任务在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正确引导,而不是害怕学生出错。

3 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通过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准确知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方便教师及时改正,而且还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将自己对于体育教学的建议反馈给教师,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真正需求,才可以使教学更好地贴合学生,有利于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应该包含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定,还包括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态度的评测,通过全面多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体育教学。

4 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前提,并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使体育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朱亚明,田海燕,金学哲,张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2).

[2]陆新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

[3]邓文红.中学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4]汪君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3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为适应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在中学阶段仅学过一些生理卫生知识,那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均未成熟,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学习形式也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而我们所面对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同化异化作用基本平衡,肌体各个部分已趋发育完善,身体素质基本达到最高均值,心理上也逐渐成熟。但这一时期,男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可塑性还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在传授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应增强学习营养卫生、体育锻炼方法、卫生保健知识及简单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知识。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体育课涉及多项运动技术,教师除了能用准确、规范的动作给学生以示范外,还应该能以正确、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使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在理论上深刻理解,实践上动作到位。上理论课时,教师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提问,如:什么是“第二次呼吸”?运动时突然休克怎么办?突然扭伤怎么办?每天摄入多少热量才能保证当天的消耗,而没有剩余?……学生会踊跃地回答,教师就可以在此热烈的气氛下传授理论知识。实践证明,体育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恰当、流畅地表达,是提高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保证。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理论课的依据,是能否上好体育理论课的先决条件。选用的教材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达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针对性强不强。1.应“开门见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引导。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入大学的学生,都想了解体育课的上课形式、开设的体育项目、场地器材情况,尤其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分标准更为关心。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这些内容一般应放在课的开始部分,作为引导性内容进行教学,应在实践课的开始向学生公布,使学生学习有方向,锻炼有积极性。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体育的经济价值及政治影响力不可忽视,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兴趣比较广泛,对体育运动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比较敏感,也能产生深厚的兴趣,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功能的传授。3.传授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锻炼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各有差异,同一种锻炼方法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锻炼方法不同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要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原则和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特点、实际情况等灵活地选择锻炼身体的方法。如:针对学生想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实际,教材内容应以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及体育对身体发育、机能发展、体质增强的作用为主。4.在实践课教学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结合实际阐述。对于学生偶尔提及的问题,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进行个别交流,提供切实的锻炼方法,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5.男、女生要区别对待。即在教学内容上除需要掌握的共同内容外,应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不同的特点,增加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男同学存在着好奇心强和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对学习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和改变身体形态的力量练习特别感兴趣,都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表现自己的勇敢精神和力量,使自己的体态更端庄,气度更潇洒,大多数男学生喜欢足球、篮球、健美等项目。那么在理论教学上,就这几个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技战术等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定会兴趣浓、参与意识强。女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温柔、含蓄、好静、爱美。她们不喜欢参加激烈和负重较大的运动,对艺术体操、健美操等表现女性美的运动项目十分喜爱。但由于女同学参加锻炼时容易害羞,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缺乏自信心,甚至怕脏怕累。再加上部分女学生对自己生理特点认识不足,将月经期间的正常反应视为“疾病”,过分地“爱护”自己,不论什么内容的实践课都要“见习”,或者干脆请同学代请假,不来上课。这就要求教师应将女子生理卫生及月经期卫生知识作为女生体育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使女同学充分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知道“特殊时期”哪些活动可以参加,哪些动作可以不做。这样在实践课上交换项目时,见习生就会自觉地参加练习或者自动地停止练习,避免了教师堂堂解释,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次数。

篇4

【关键词】小学;女生;体育课;兴趣 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中学时期,特别是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生理成长发育、心理成熟的敏感和关键时期,尤其是女生,由于身心方面与男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是女生体育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女生由于升学压力、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合理的教法等原因,对体育课兴趣不高。这就影响了教育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女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小学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对体育课不了解。实质上是对“体育”、“体育的目标”、“体育的意义”不了解,导致了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识,从而使学生存有轻视体育课的想法,不了解体育课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生理和心理因素。女性在进入青春期时,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随着小学女生生理上的变化,其心理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她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心理过程易受外界的影响。再就是小学女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她们上体育课时只是应付,甚至不上体育课。

2.激发小学女生对体育感兴趣的对策与建议

使小学女生了解体育课的意义,培养她们锻炼的意识。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只有对体育课产生需要,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因此,我在开学的第一周理论课中根据女生特点,引导女生明确上体育课的目的和意义,使女生意识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难以保证小学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也有碍于升学和将来的工作,特别是让她们懂得适量适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健美体形、还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多种优良品质的养成,使女生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需要。

帮助小学女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由于小学女生心理的不稳定性的特点,她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不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影响了她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我们要使她们明白:要注意学习方法,科学合理的用脑,体育锻炼是身体发育的需要,而且它能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大脑兴奋点转移并得以调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即7小时的学习加1 小时的锻炼大于8 小时的学习效率。体育教师最好能与家长积极配合,使小学女生能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只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在思想上取得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女生小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影响小学女生对体育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男同学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趣味性较强、动作优美的如艺术体操、武术、排球等项目感兴趣。她们认为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不仅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陶冶情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身心愉快,对以后走向社会也有实用价值。这种想法较为符合小学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教师在完成国家对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女生比较喜欢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或接触比较少的项目来提高女生上课的积极性,如韵律操、健美操等。女生对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富有艺术性的项目比较喜欢,它既能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原先的体育课大都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如今要以增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重点关注,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篇5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29-02

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可以运用多种知识如物理学、生理学、美学、音乐等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白体育不单单是一门身体练习的课程,而是包括各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实践中来,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的要求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果。真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方法。

1 运用美育,提高学生的兴趣

由于美育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和感染、传导的动情性等特点,其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最真实、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因此,以美育来提高教学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包括下几方面的内容。

1.1 场地器材布置美观:上课前根据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场地设计美观,器材布局合理,图形新颖,雅观醒目,就使学生临场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举例来说:平整、松软的沙坑会引起学生练习跳远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在初学跳远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又如:学校的篮球架有的有球网,而有的没有,学生往往争着向有网的球架上去练习。再如:事先在跑道上划上清晰的粉线,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正是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源动力。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场地器材的布置是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场地布置,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意志和运动能力,所以,我们要根据课的需要,合理布置和运用场地器材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2 教师教态仪表:高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求知欲和模仿性很强,感情丰富,有着最、追求美的强烈愿望。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注意中心,也是审美中心,所以教师在课中必须以崭新、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之中,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更要与课堂气氛协调一致,无论从穿戴到言行,从外表到心灵深处,都应具有教师应有的风度。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在课中身着西服,脚穿皮鞋且脏话连篇,学生将会怎样看待这位教师?这位老师又怎能要求学生去遵守课堂常规?又怎能去完成教学任务?怎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1.3 讲解示范美:教师授课时,要想让学生静心听讲,成功达到教学目的,就要灵活而熟练运用讲解技巧。如讲话时能根据讲解内容,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师要通过示范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练习动作的过程,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的示范动作,使学生对教师漂亮的技术动作产生一种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赞叹――钦佩――羡慕――向往――理解――实践。

2 合理运用音乐,来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

我们知道,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激烈奔放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使人加快心跳,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境平和。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些特点,根据课的内容,合理的选择音乐,运用音乐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3 合理运用物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体育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短跑中的疾跑可运用“匀加速运动”来教学,弯道跑技术的掌握,离不开“向心力”知识的运用;跳高教学中可以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力学知识;立定跳远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通过适当的运用物理学的知识,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4 生理学、保健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当中,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太苦太累又没有用,又会影响文化成绩,往往以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生理学、保健学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4.1 体育运动可促进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开始前可以询问学生,连续学习几小时后,会不会头脑发晕,不管学习什么效率都很低。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一点有关人体生理科学知识:由于长时间学习人体大脑皮层中的某些部位持续兴奋,得不到休息,功能逐渐减退之故。经过适当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原来那些兴奋的脑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到原有的动能,否则,对学习和身体都是不利的。又可引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的:“体者,载知识之车而赛道德之舍也”等。使学生明白体育与学习的重要关系,才能更加自觉的参加各种练习,并且主动积极的要求学习,这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4.2 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健康的生长发育。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学生特别不愿意学习,教师可以适机的讲一些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主动性。如通过中长跑练习,可以使人体的骨骼粗壮、坚固,肌肉结实,促进身体长高,体型匀称而健美,心肌发达,通过有节奏地呼吸,增大肺活量,加快新陈代谢,精力充沛。经常参加,促使身体各系统更加强壮、更加完善,在学习的时候不易疲劳,学习持续时间更耐久且恢复得更快,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强等各种好处。学生明白其中的机理后,便主动的参加练习,劲头很足,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切实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

高等体育院校是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院校 , 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突出、知识全面的体育人才 , 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选择范围较广,他们可担当职业裁判、体育教练、体育官员、教师、学术研究人员、群众体育运动的指导人员等角色 , 这些职业不仅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 , 同时也要求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信息素质。

本文以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文献检索课程为对象,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文化素质较为薄弱的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应用,以期提高文检课在提升体育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成效。

1 体育院校信息文献检索课的特点与现状

1984年,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设 ,1992年后,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得到蓬勃开展。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较晚,大部分体育院校都是从1995 年开始开设,至今已走过十七年。在这十七年中,体育院校的文献检索课无论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长足的提高和发展,对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特别是利用文献资料的技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虽然体育院校的文检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全国的独立体育院校还是大学的二级体育学院,有关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研究成果不多,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在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教”,而不是“学”,尽管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却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的体育院校的学生,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体育院校文检课教学的启示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立在人类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到学生的传授中来,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同时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的重要教学理论,对当前的文献检索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提高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的实效性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2 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院校文检课的启示

首先,作为知识的呈现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文检课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及教学能力,教师具有丰富、新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及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是提高文检课水平的关键;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重视体院学生术科课程生龙活虎、学习积极性高,但理论课程薄弱且无兴趣的特点,文检课作为理论、实践兼有的课程,应该深刻认识“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多引导,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摒弃只以老师为主体,罔顾学生的特点,“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再次,重视体院学生爱探索的特点,通过设置带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解决完成问题,设立多种互动渠道,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展开互动,不限时间空间解决随时碰到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3 体育院校文检课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文检课可采取如下图的教学模式

创设学习环境——课堂的、网络的(或者叫虚拟学习环境)。

确定问题——在上述学习环境下,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自主、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根据老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线索,学生独立自主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

互动学习——师生、生生互动协作,包括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予以评价,并根据效果的好坏调整教学策略。

卡耐基说过:一两重的参与胜过一吨重的说教。该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授,学习效果不佳的弊端,学生参与性高,在“做”中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基于建构主义文检课教学的具体实施

4.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比较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文检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应侧重实践性、易懂性。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检课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及其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及能熟练通过网络等途径迅速而准确地检索到体育及其它所需信息资料。文检课教学内容则由任课教师小组根据选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和学校培养计划拟定教学大纲并自编相应的的讲义,教学大纲在文检课的第一次上课时,征求选修该课的学生意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对教学大纲修改补充,并且允许学生在此后上课过程中继续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意见。学生参与确定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符合学生的要求,也使学生“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2 学习环境的创设

篇7

体育说课已成为当前全国很多地方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考核形式,它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在中学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间广为流行,备受追捧。然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阵地,在其教学内容中并没有体育说课的相关内容,《学校体育学》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没有体育说课的内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我国学校体育师资的基地,为了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说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说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说课技能培训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等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学生体育说课;能力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基础体育师资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能力培养的强弱,直接关乎着基础体育师资的质量。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通过笔试后进入面试采用的考核形式就是体育说课,然而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没有体育说课相关内容,《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也未提到过,很显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阵地,其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及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可见,将体育说课纳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当中,不但可以丰富教学环节,而且对学生试教、教育实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均有较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将说课技能培训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说课的理解和掌握,加快学生向专业化教师角色转换进程。因此,注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说课能力培养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具有时代性。

1说课与体育说课

1.1“说课”的出现

1987年底,河南新乡市红旗区为了选出该区参加市“教坛新秀”评比的参赛选手,但因期末,采用传统上课评选的方式时间已来不及,因此有人提出选几堂课,重点听一听教师的课堂设计。听后,大家都认为这种方式省时、高效、简便易行,而且还能评考出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于是借鉴戏剧界导演给演员“说戏”一词,逐把这种教研活动取名为“说课”[1]。从此,说课这一教研活动诞生了,并逐渐在中小学搞得火热起来,同时备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青睐,许多地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说课”成了面试的主要内容。说课主要包括解说及评说两部分,解说主要是由说课者阐明教学内容、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为什么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评说是由评课者针对解说进行交流、研讨和评议,其中解说是重点。可见,说课既不是对讲课过程的总结,也不是对备课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执教者面对同行或其他评议者,利用讲述的方式,从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入手,着重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教研活动。

1.2体育说课的概念与兴起

体育说课是体育教师在一定场合,根据教学规律,以科学的体育理论为指导,以语言为媒介,而对同行或专家(评委)讲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构思、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并虚心听取意见,接受指导,达到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独立教学环节和教学研究活动[2]。从20世纪90年代说课的出现开始,各地中小学其他学科纷纷仿效说课这一教研活动到了非常火爆的状态,在说课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说课应运而生,但体育说课的兴起明显晚于其他学科的说课。体育说课把备中说、说中说、评中研、研中学融为一体,它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体育教师或体育专业学生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与方法。但是,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科书上至今没有体育说课的相关内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与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说课基本上是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而在实习、就业中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3]。因此,树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的意识,培养学生说课的能力很有必要。

2体育说课的主要内容

2.1说教材

这里所讲的说教材就是说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在体育说课过程中,说课者从分析体育教学内容入手,既说明教学内容的特点、作用、教学对象、是否是新授课等,又说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划分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教学难点如何解决等。

2.2说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所谓说目标,就是说课者依据体育教学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5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说明。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目标说明时,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单元要求以及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等进行全面的考虑。

2.3说学情

就是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在体育说课的过程中加以说明。它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班级人数、男女生性别比例、学生的体育基础、学生的身心素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体育特长、组织纪律等情况,总之,对学生情况了解的越详细越好。

2.4说教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在体育说课时主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去把握,说课者在说教法时要详细地说出拟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中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怎样衔接上下关系,解决在教学中要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5]。说课者在说学法时,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等实际情况,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等问题。注重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5说程序

这里所讲的说程序,简言之就是说课者对一节体育课的流程加以说明。既要说明一节体育课划分为哪几部分,又要说明各部分划分的理论依据。同时还需说明课的每部分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教学的组织与目的以及时间分配等。

2.6说特色

就是说课者在完成上述说课内容的以后,简要说明自己在该课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新的教学观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新的创意;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教学媒体运用与体育教学场地的设计有何改革与创新等。

2.7说效果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对该次课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其中定量指标通常是用练习密度、平均心率等指标,来说明该次课的教学效果预计,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2.8小结在前面所有的内容都说完以后,说课者用简练的语言对自己该堂课的设计进行小结,简单地总结自己该次说课中的创新点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用谦逊简洁的语言对在座的评委、专家表达自己的谢意,同时敬请专家指导。这样,既能给专家(评委)留下较好的印象又能展示自己良好的素质。

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技能培养策略

3.1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加强理论学习

在说课过程中,除了要求说课者说清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外,还要求说课者对课堂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创新点等进行分析。因此,要求说课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教学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只有这样,在体育教学说课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效的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才能准确地说出教什么,怎样教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3.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要说好课,说课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教材钻研与分析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驾驭教材能力、应变能力等。作为今后要走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时间的锤炼。因此,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能力培养,从而为说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将说课技能培训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材中没有说课相关内容,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训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为了更好地结合社会需求,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育说课技能,必须将说课技能培训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首先,将说课相关内容编入高校《学校体育学》教材当中,加强学生对说课理论的学习,为说课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利用《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课训练,促进学生说课技能的提高。

4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结合社会需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中,夯实学生体育说课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说课技能,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瑞华.浅议体育说课[J].福建体育科学,1999(8).

[2]党炳康.浅谈体育说课[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82-84.

[3]安斗.体育院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育说课面试技巧[J].普洱学院学报,2008(6):71-74.

[4]顿仕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说课问题的理性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6-68.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思考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学生的体育态度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消极的态度是不利于教学和健身的,需要我们加以引导、转变。

特别是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在体育方面不求有多大的长进,有的甚至不太热衷于体育活动,体育课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课。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热爱体育活动,但由于他们认为不需费多大功夫就能达标,也不把它当作必修课来完成。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如何从要学生参加运动,变为学生要参加运动,这就是体育教师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也就是研究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学方法首先必须以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其现有手段的活动为前提。这样就产生了学生的目的和以现有手段进行的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影响下,才能使学生掌握整个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是衡量该方法是否符合目的的标准。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保证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有目的的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相互配合,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进行体育训练。这种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现代教学理论中对教学方法分类的根据。

根据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方式,来对教学方法分类,是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恰当组织教学过程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生动语言才是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运用语言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只是组织学生准确地照样模仿,另一种是向学生提出探索性的任务。练习的方法也是这样的,在完成练习时,学生能够实践不同的活动。对教学方法的分类,不能单独遵循其外部特点。学生在老师有目的的行动和手段的影响下,掌握教材内容过程的本质,乃是理解教学方法并对它进行分类的最重要的根据。

如根据以上教学方法的特点分类,所有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是选项教学法,选项教学注意对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真正主动地参与体育,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二类是能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学生运用创造性活动,获取新的技术知识。采用这种区分教学方法的原则,是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

二、选项教学法运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1.选项教学注意对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真正主动地参与体育,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了选项学习后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较好的情感,不仅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身体素质明显有所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项教学贯彻了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选项体育教学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符合21世纪对素质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态度、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发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等等诸多长期制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由于贯彻了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从而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体育情感,有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因为选项教学的采用顺应了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指向范围缩小,目标集中,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体育情感。由于所有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了学生内在的锻炼动力和自觉性。

3.选项教学促进了课程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选项体育课教学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而且对教师的专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选项课的开设,使教师所学专业得到了发挥,巩固和提高了他们的专项知识、技术和技能。调动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业务竞争意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因学生选项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这种过程无疑推动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而作为体育教师更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学校体育发展新动态,把握前沿方向

4.选项教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有利于学生体育群体的形成,扩大了社会影响。体育社会学理论表明,体育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体育的目的,并通过持续的交流联系起来的共同活动的具有社会关系的人群。非正式群体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群体,相对较为松散,常以人们的爱好、兴趣、友谊和感情为出发点联系起来。通过选项的形式进行教学,容易使对某一项目爱好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学习、锻炼、竞赛和交流,并且能够使他们在课后走到一起进行切磋,这样不仅能满足了他们的娱乐、健身要求,而且还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选项体育教学可使课内、课外,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中来。

5.选项教学考核标准的不规范对学生进行选项造成很大的影响。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基本由各专项组自行制定。另外,由于各专项课的特点不同,很难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所以造成各专项考试的标准在难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而来,一方面给一小部分学生钻了空子,他们选择那些考试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以便能顺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造成各项目的得分不均衡,部分学生在欲获得高分心理的驱使下,将会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易得高分的专项体育课,只要好通过,能拿高分,便选择哪个项目,这样便违背了选项体育教学的初衷。因此,尽快使体育选项课的考试标准化,难易程度的统一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6.有很多学生在进行选项时,没有自己的主见,盲目地跟随其他同伴选项,认为学习时有人作伴好,这种盲目从众选课的心理,同样有悖于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体育选项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了解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目的所在,做到慎重地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项目。

三、能动教学法运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在体育课中采用能动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是:不仅向学生提供预备起跑、跑,预备起跳、跳,预备掷、掷的具体技术方法,造成一种氛围,而且让学生反复实践这些动作要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解决这类运动任务的方法,认识预备起跑、起跳、掷的规律性,是学生能独立从事身体练习的条件之一。掌握跑与跳的规律性和运动对肌体影响的规律性,对所学的技术动作从理论上弄通,是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多年的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理解起跑、起跳、掷的方法,就应向学生提供专门的图片或老师示范动作,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这些动作的前提下,身体力行地去做,反复训练,并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把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技术数据和模式,是因为让他们在自身的运动中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会监督自己的动作而不去注意任务的实质。

虽然传授现成的知识快得多,而且比较简单易学,但是那些能动的方法所有的优点,其效果可以补偿以前多消耗的时间,并且会获得超额的补偿。前提是必须深入地研究教学大纲,发现项目的共同规律。可以在课上组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对于形成学生对体育课的良好态度是有效的,它对于成功地实现教育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仅仅采用再现方法进行的体育教育,只能作为早已熟悉经验的延续。然而,在体育课中把学生所熟悉的经验提高到理论上,学生才能认识到他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本领和技巧是不完善的,因此,他们才会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并自由地去掌握田径类的各项运动的途径、方式、方法和规律。

教学任务包括在教学活动的环节中,不应把它同课的任务混在一起,教学任务只是在掌握一定类型的技术动作的开始时才提出来的。所谓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该项运动技术的情况,这是最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识别运动的必要条件。

监督指导和评价是教学活动两个同等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弄清学生的活动、成绩和所提出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这种相互联系并去调控它,这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明了组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教学方法的实质,但不能用它去代替为了解决个别任务所采取的个别方法。

组织学生有目的活动的问题,并没有说明学生们理解某一动作的程度。这里我们提倡有助于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同时要说明,把各种方法加以区分,是为了理解和组织各种类型的认识活动,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方法彼此分开。相反,教学方法是要并行地、结合运用的。各种方法必须适合于学生的现实状况,诸如预备跑、跑,预备跳、跳,预备掷、掷等都必须先从理论上给予讲解,再实践上予以运用,只有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能动地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运动方法。只有采用能动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 孔天敏.关于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1,(3).

[3] 杜吉香,周祖旭,吴剑明.大学体育课选项制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2,(1).

[4] 李希周,赵进.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06,(9).

篇9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一)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二)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来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来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总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类型的课型,而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以课的类型为依据,才能做到有效指导。在新授课中教师的“教”的比重稍大于学生的“学”,在综合复习课时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此时学生的“学”法将形成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健康教育 意识培养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高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孩子们将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学校、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体育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健康教育对体育动机和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学生普遍对体育课不重视。据调查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挫伤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健康教育从理论上阐明了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及心理意志品质等的重要作用,为体育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时机,使体育课的学习具有目的性,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原因和动力。根据体育课动机内容的指向性,可把体育课的动机分为两类:1.指向体育课本身的动机为直接动机,如由于肌肉活动而体验到的特殊满足感;2.指向体育课结果的动机为间接动机,如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人体健康。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与体育锻炼直接有关,属自觉行为;后者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了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体育意识成为自觉行为,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例如选择什么样的教材,采取什么样的课组织形式,才能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的组织形式的要求,教师应如何进行讲解示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意志等。健康教育从理论上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体育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避免了体育教学的盲目性。以思维为例,各年龄段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形象化的语言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并且体育课应轻松,有趣味,具有游戏的性质,以体验运动乐趣为主,寓教于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并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接近成人水平。因此,体育教学应在全面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运用体育手段和方法,进行独立锻炼,进一步培养体育情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健”“美”成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逐渐形成体育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使学生具备自学、自练和自评的能力。

三、健康教育在体育保健中的作用

体育锻炼可促进人体健康,但如果锻炼方法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因此,我们应重视健康教育在体育保健中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运动中的保护措施等,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体育课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擦伤、裂伤、刺伤、切伤、挫伤、拉伤、扭伤、骨伤和过度疲劳等。

体育课偶发事故的发生是难免的,如果迅速而正确地进行现场急救,则不仅能挽救受伤者生命和减轻痛苦,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体育运动能促进孩子身体的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吃透教材精神,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田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拔、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具备奋勇拼搏、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用优秀运动员榜样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心理和生理的压力,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五、体育对健康教育的实践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健康教育之所以对体育有指导作用,是因为它经过前人的反复实践,得以证明是正确的,体育实践可为形成新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通过体育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既能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意识,又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征宇.试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369-370.

[2]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