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1-24 18:0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的优势

篇1

俄罗斯是现在世界范围内已探明油气储量最大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分别占世界油气总储量的13%和35%,2007年油气产量为:石油产量达到4.8亿吨,天然气开采量达到6562亿立方米。2007年是世界第一大的产油/气国。

俄罗斯有25%的关税收入和33.3%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产业。(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前7个月俄对外贸易额2365亿美元,同比减少45.40%。尽管如此,1-8月份,俄石油开采仍比去年同期增长0.4%,出口石油1.4亿吨,同比增长3.1%。

俄罗斯经济走势与石油价格保持直接联系,根据测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财政收入就会缩水20亿美元。另一方面,石油及石油出口关系到俄罗斯经济的命脉,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50美元,俄罗斯就能够取得外汇收益;如果恢复到70美元,俄罗斯的债务风险压力就会降低。有能力将经济发展调整到良性循环状态。

二、石油机械制造能力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同样,俄罗斯也在制定2020年前重型机械制造业发展战略,以改变目前用外国的设备开发本国的资源的状况,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将威胁到俄罗斯的经济安全。俄罗斯要将技术和制造上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具体的实施中,也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支持本国的石油机械制造,如大型招标项目中规定俄罗斯制造的比例,招标中更多的倾向于本国制造业。俄罗斯的有识之士,面对西方及中国钻机的大举进入,也大声疾呼,“不要埋没了独一无二的俄罗斯钻机设计理念”。

俄罗斯钻机供应能力,主要有IN了EGRA乌拉尔钻机厂和伏尔加钻机厂两家生产4000米以上重型钻机。贡古尔钻机厂生产车装180吨以下的车装钻修井机,两个大型钻机厂家2007年的产量分别为3台,]4台,2008年的订单分别为23台和20台。]80吨以下的车装钻修井机2007年的产量在100台左右,这些设备主要在俄罗斯当地使用,少量出口前苏联国家。

三、危机与机遇

据Spears预测,俄罗斯计划将钻井数将从4753口增加到6261口,预计总共需要新增陆地钻机705台。此外,俄罗斯国内钻机整体老化。国内需求的6000-7000米钻机只有约200部的服务年限低于十年。现有的钻机一半以上使用年限超过20年,亟待更新。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超过70美元,虽然还不太稳定,但也足够刺激俄石油生产和新一轮的设备需求。

市场总体情况。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专门的贸易公司处境艰难,需求不足,大型公司如俄石油、俄气本身有大量钻机闲置,需求不足;财力雄厚的贸易与钻井服务型的公司,一方面将闲置设备转移到临近国家,一方面利用目前经济危机下,价格优惠,加强设备更新。一些中型专业服务公司,由于资信状况较好,一方面利用经济危机下的价格优惠,另一方面利用中国政府提供的政府贷款,加快设备更新。由此看来,无论是供方还是需方,都需要细分市场,在危机中寻求发展。

四、借鉴与发展

俄罗斯钻机制造企业对本国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油田的设备运行情况较为了解,在俄罗斯有大量的成功应用的钻机,数十年的检验证明了自身适应性。乌拉尔钻机厂成功研制的4000米以上丛式井轨道低温钻机,凭借良好的工作表现和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为各国纷纷仿制而进入俄罗斯,这从另一面也反映,俄罗斯目前的钻机制造能力无法满足本国的市场需求。

如中石化协同第四石油机械厂设计制造的5000米丛式井低温轨道钻机成套设备,在吸收借鉴俄罗斯同类结构的钻机基础上,应用工厂多年钻机设计制造经验积累,研制出技术性能更先进的低温钻机,成功销售8套给俄罗斯最大钻井服务公司“欧亚钻井公司”,在09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逆势嵋起,订单丝毫不受影响,在国内及俄罗斯石油设备市场引起强烈反响。由此看出,中国钻井设备厂商,在提高自身研发实力的同时,能更多的借鉴使用国的设备工作经验,再凭借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国家出口政策的支持,在俄罗斯石油设备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

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油田服务公司一体化进程,在俄罗斯同样蓬勃发展,如IN丁EGRA-乌拉尔钻机集团。INTEGRA为俄罗斯较大的钻井服务商,2008年员31 2万人,乌拉尔钻机厂为俄罗斯最大的钻机制造企业,被称为苏联石油机械的一面旗帜,该联合体里还有全俄钻机研究科学院,从而打造出像斯伦贝谢这样的融设备设计、制造、钻井服务为一体的油田服务商。而这样的联合体在设备供应商中应该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这也指明了中国钻井设备厂商及专业油田服务商的另一条路。由于体制的关系,国内专业油田服务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民营资本被吸引到石油设备及服务行业,将加速这一过程。钻井服务推动技术进步,设备制造反哺钻井服务。

五,固井设备

美国赛瓦公司,其自动混浆系统,在俄罗斯有一定知名度。INTEGRA-卡斯特拉马工厂,研制的自动混浆双机双泵固井车,装备SERVA自动混浆系统,性能参数参数接近江汉四机厂GJC70-30,加上INTEGRA品牌影响、强大的制造及销售能力、服务网络,五一化工厂,生产传统的泵车,类似400型水泥车,设备在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有一定占有率,2006年底组成NAF了AECHO集团,有相当的销售能力。伊热天斯克机械厂,与烟台杰瑞合作,采用俄罗斯底盘及发动机,配套中方的自动混浆系统,2008年为俄罗斯某集团参股,实力进一步增强。

俄罗斯固井水泥车市场上,美国制造为高端产品,哈里伯顿、斯伦贝谢,有较多俄罗斯工人认识、使用过这些产品。中国制造与这些产品相似,及性价比优势;俄罗斯制造的传统的以32Mpa泵车为龙头的成套固井设备,仍有较高市场占有率;俄罗斯与美国、中国企业合作生产的新一代数显、自动混浆的固井设备,正在迎头赶上宋。

俄罗斯固井设备装备水平已经起来,中国企业以投标或常规的销售,想在俄罗斯销售单台或成套固井设备,将非常困难,或根本没有可能。

六、市场开拓建议

配套当地化。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建设当地的配套及服务基地,增加俄罗斯制造在配套中的比重,提高价格竞争力。

引智借脑,与俄罗斯专门设计单位合作,将中国的先进的钻机制造与俄罗斯本土化设计理念结合,联合设计、当地组装。

篇2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策略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一、什么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如下图示: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在地理教学的各方面加以重视,只要地理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著.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43-2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教学应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教学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在践行新课标理念,也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立足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提升综合能力。笔者结果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能力强、有竞争力、独具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需求,立足学生实际。教育培养人才,服务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初中教学担负着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认为,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任务,以便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这又决定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要靠教材,现实的中学教材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关联性、整体性等;另一方面集合全国一流教育专家编写的优秀教材,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兼顾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其中把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就融合在各学科的教材之中。二要靠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和学生特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逻辑能力的培养,从知识的学习中锻炼学生思维,提高能力。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方法的指引和疏导,教师教学中既要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方法和方式的选择,自己掌握教会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也教给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有效的学会逻辑思维并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教师教师讲解教材要合乎逻辑,力求做好逻辑思维的示范,训练学生学会解题方法,掌握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理解概念和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观察和比较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为基础的能力,是人们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最为基础的依据,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搜集材料,捕捉现象,才能为后续思维提供充实可靠的一手材料,离开观察,其他一切思维活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较能力也是最为基本的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已有信息进行初步处理,比较筛选,选择有用信息,对比出事物或现象的基本特征。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首先教给学生最为基本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角度、方法和层次,从而更好地搜集筛选信息。

例如,学习苏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时,本单元主要是教会学生心中有杆秤,面对诱惑,学会拒绝,培养学生高雅的思想情趣。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本有关的知识理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鉴别能力,从现实生活中以及网络上选取一系列社会现象,有的是学生身边的,有的是直接截取的网络视频,让性质相反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反思为什么这样判断?是与非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从而让学生发现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会观察现象,比较区别,最后发现其不同本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所谓分析就是整体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以此分出层次,理出条理,把握内部关系。所谓综合则是依据内容的层次关系,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分析综合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为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之一,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每项内容都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的相互联系,只有学会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问题之间的层次,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多方因素,力争看问题既全面又有条理。

为此,我在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分别有哪些,然后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说说法律和道德各自的优势。通过辩论,使学生深刻体会两者各有优势,缺一不可,从而得出结论: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从表象的比较到本质的区别,最后给行为以指导,充分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培养了优秀品格,又锻炼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区分出事物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并分析本质的特性而舍弃非本质特性的过程,在逻辑上称之为抽象。而概括则是依据分析综合,把相同事物的相关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思想品德中诸如知人、论事、明理、做人等准则和概念都是抽象的结果。教学中应注重对事物、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教会学生透过事物表层,深入现象内部,把握本质,看问题深刻不肤浅,以便更好地做人做事。

例如,学习八年级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格”是,我先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现象,请学生根据现象中人的行为和结果,思考现象或事件的背后,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行和意志。这些现象各不相同,表现出的意志品格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学生合作讨论,认识到现象和事件实际上是人品和意志的具体外化表现,最本质的是人的意志和品格,并将这些现象中本质抽象总结综合,得出优良的意志品质的特征是哪些。

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优秀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格、坚定意志,同时,教会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由表及里、由现象看本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初中学生无论是从生理还是生理上都趋于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开始去表面化,已经有了较为独立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问题的思考也由感性感知渐渐趋向理性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不但有利于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取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价值观。教学中,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地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性质属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根据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合理判断的思维能力,学会正确推理。

但我们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起步阶段,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形象的、直观的现象分析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单纯的理论分析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水到渠成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和心理成长成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地理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90-02

地理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反映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其能力按照等级可分为判断与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三个层次。思维导图以其清晰的隶属关系和发散性思维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维缺陷的问题。本文以高考中考查“地球上的水”相关知识试题为例,分析应用思维导图对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期获得良好效果。

一、判断、比较能力的培养

判断能力是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任务,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概念分辨地理特征和地理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将比较的关键词都写出来,根据其包含的关联性特点完成对不同事物的比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答题技巧,而且更加系统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1:图1中实线代表地形等高线,虚线代表等潜水位线(单位:米)。读图分析回答下面两题。

(1)a、b之间河流流向及补给关系。

(2)A、B之间潜水流向及埋藏深度。

本题主要考查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方法,这就充分运用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中学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涉及等潜水位线的概念,但学生学过等高线的概念,可以在掌握等高线概念基础上,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进而学会等潜水位线的分析方法。这一解题思维过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来描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中心主题。本题的中心关键词就是“等潜水位线”。其次,确定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次主题。依照问题的设置,需要考查学生对河流流向、补给关系、潜水流向以及埋藏深度的理解,那么通过发散性思维思考从等潜水位图中可以读出哪些有效信息是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的,根据分析最终把数值、凹凸方向、疏密状况、闭合状况作为一级子主题。然后,用曲线将各层级的主题相连完成解题思维导图。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建立在判断能力基础上,在地理知识的获取阶段以归纳推理为主,运用阶段强调演绎推理,高考地理能力测试中考查也主要是演绎推理。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推理能力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其不断修改和补充,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联想,进而在原有图的基础上添加分支,不断完善地理认知结构。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2: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请完成下面两题。

(2)甲地的河流水文特征。

(在第一题基础上我们分析出甲地位于大西洋西岸)

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演绎推理的思维。题干中确定了特殊海域在大西洋海域,而且40°N属于中低纬度海区,结合两者明确本题关键点是中低纬度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需要学生调动与之相关的知识帮助解题。甲地的河流位于欧洲西部沿海,洋流的流经对沿岸地区气候会有影响,由于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进而会对沿岸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不同程度影响。水文特征作为河流特征的一方面,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完善有关河流特征的知识结构。将河流特征作为中心主题,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作为一级子主题,把影响因素作为二级子主题,完成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C合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解决地理问题一般是先分析再综合,分析强调的是将整个地理环境按照某种角度分为多个组成要素,认识构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执果索因”法。综合侧重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即“由因及果”法,一般在分析地理特征和规律的时候采用,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可以将某一区域现象作为中心主题,通过联想将影响区域现象的各个因素以某种关联性发散成为次主题,然后对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地理成因、特征等结论。

例3:(2011新课标文综,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万平方千米,其中生态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地形单调,中间阶段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分析出,该国为新加坡大约位于103°40′E―104°00′E之间,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四周环海陆地储水条件差,并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水资源缺乏。)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短缺资源不足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题干中关键词的有效提取构建思维导图。从原题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新加坡,而且本题都紧紧围绕新加坡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因而可以把“新加坡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将“原因”和“解决措施”作为中心主题的分支,然后对每一个分支进行综合分析。有关水资源利用问题思维导图的建构也同样适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它的原因和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只不过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不同,要因地制宜提出合理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不断培养学生判断与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地理逻辑思维,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善地理认知结构,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小芳.活用思维导图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5

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只记住了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如果用逻辑的方式把这样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内化为一个知识体系,既方便保存,又方便提取。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位,而转化成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线索的导航者。逻辑思维训练就是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学生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和比较等方面的能力,教会他们运用地理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地理事物,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和要素综合成一个整体概念。从而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分类存放。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此浅谈如下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师生同步思维的过程,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在实践思维策略时,也应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地理思维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体系的核心。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阐明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的联系,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地图还可使学生加强对知识记忆的效果。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问题为桥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有趣味性,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想,指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提问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通过问题情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篇6

以本人所带班级为例,本班50学生皆有QQ、微博、微信等网络账号,且每人每天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并大部分将关注点放在电影、明星、游戏、网络等娱乐项目上,对时事政治、社会焦点、各界新闻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将涉及社会新兴媒体信息对学生心理发展,以及德育教育将如何完善该方面引导的探索。

1、根据《发展心理学》论述,及皮亚杰(Piaget,1896-1980)的形式运算(for2maloperation)。皮亚杰认为,到了11-15岁,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formaloperationstage)。

所谓形式运算,就是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且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出多样。但由于社会对青少年有独立思考的要求,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一般认为,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于是,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

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多,诸如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品质的各成分及表现形式体现着不同的发展水平,这就构成了思维的年龄特征。在青少年期其思维品质的最突出特点是矛盾表现。

由于社会对青少年有独立思考的要求,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青少年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这是其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加以引导、启发;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出现的缺点给予耐心的、积极的说服教育。对他们的缺点,采取嘲笑的或者斥责的态度是不对的,同样的,采取放任不管或者认为年龄大一点自然会好起来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

2、二十年前,托夫勒预言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信息化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日益加快。从BBS到博客,从网络游戏到网络恶搞,凡是网络能延伸到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畅、王元勇,有关《论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及应对》中提出,中职学生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社会认同感较差,自卑、挫折、忧伤、沮丧是他们大多表现出来的情感。作为青少年中的边缘群体,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影响颇大。中职学生过渡使用网络或不当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何才能使中职学生有效的利用好网络提供的良好服务,不致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已成为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从1997年起,我国网络上网的人数平均每半年就翻一番,而大、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竟占全国网民的70%左右,中职学生网民在中学生网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然而网络在为中职学生带来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之处。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大部分是在中考升入高中或是其它专业学校无望后选择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中考失败的阴影和家庭、社会的不重视使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整体学习气氛较差,自身生理、心理特征使得中职学生对于网络这一媒体好奇、向往和参与其中。

篇7

一、思维能力的特点

1.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能概括出一类事物或者现象所特有的共性,并进行归纳,总结出该类事物的性质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另一方面,能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必然的关系,并证明其适用于同类现象.

2.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一定的要素或知识经验来进行反映.根据一些数据和现象,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规律,就能推算和判断出另外的要素,这是思维间接性的运用.

3.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按照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律来进行,推理过程运用定理、定律,条理层次分明.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应用物理定律和数学工具是常用的逻辑规律.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存在差异,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主体能够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迅速改变思维方式和思路,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认识和思考问题,使思维主体表现出随机应变、善于创新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主体能够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对问题信息迅速整合,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多实验、多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通过实验、测量仪器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丰富多彩的材料和现象直观地展示在师生面前,强化了表象记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或情境教学.发挥幻灯片、挂图的作用,形象、直观地展示测量仪器、工具及模型,进而直观展示物理问题和物理规律,强化物理现象及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及规律引入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引入常用方法有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正确思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物理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联系实际运用概念和规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所以概念及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实验,取得实验数据或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也培养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3)在物理习题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使思维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探寻到问题解决的新方法、新思路.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变,即题型变换、条件变换等,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培养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是人们通常情况下习惯性、由因到果的思维方式.而逆向思维是站在原来思维方式的反面换一下方位去思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逆向思维习惯的培养.

(3)发挥形象思维优势,培养创新思维.通过联想与想象,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触类旁通,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比如,由欧氏几何到非欧氏几何,由粒子到反粒子,卢瑟福建立原子模型,富兰克林创立电流学说,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视觉思维;高中数学;应用分析

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来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极高,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就当前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缺乏一定的活跃性,另外在视觉思维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注入视觉思维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视觉思维的应用展开深入的探究工作。

一、视觉思维理论的概述

首先,我们砹私庖幌率泳跛嘉理论的概念,视觉思维理论是一种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主要是指在视觉效果的应用下,化解数学中相对较抽象的概念。视觉思维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创意的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便利之处,首先要对视觉思维的本质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在教学工作中合理的应用视觉思维理论,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想化效果。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视觉思维,主要可以体现间接性和概括性两大特征,其中概括性就是指学生在知识点的不断积累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分类,同时对自己已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而间接性是指:在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视觉思维对没有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有力的反映。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视觉思维的优势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视觉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阐述。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点就是应用视觉思维具有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优势,学生可以在数学符号和语言工具的使用下,获得在视觉思维和感性认知方面的知识经验,就高中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们可以在感性效果的辅助下,获取更多的关于表面和事物外部的认识。视觉思维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逻辑思维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2.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

第二点是应用视觉思维具有促进学生智力提高的优势,就智力而言,它也是一种心理特性,由逻辑思维、记忆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组成,但是影响智力的首要因素是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视觉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增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智力方面的发展。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有视觉思维的主要途径

对视觉思维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后,我们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视觉思维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有效途径: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出新颖的视觉意象

就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其概念和内容更加的深刻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们仅仅借助视觉感知和思维理解两个方面是很难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直观化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视觉思维理论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视觉意象来实现。举个例子说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函数的学习就是一项较抽象化的概念,但如果有效的应用视觉思维能力,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学习难题,因为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函数用坐标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对函数的理解。在学习函数y=x?时,如果没有坐标图像的辅助,学生很难知道这个函数所蕴含的规律性内容,一旦借助了坐标图像,学生们就可以从这个U型线条中,发现函数y=x?的规律所在:当x<0时,y随x值的增大而缩小;当x>0时,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原有的视觉意象进行丰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原有的视觉意象进行丰富也是一项有效的途径,视觉意象的数学化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特色,但是在选取视觉意象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其与课程的目标相适应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环节与互动环节,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理解,从而获取到更广泛的解题思路。在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是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面对数学难题积极的寻求多角度进行思考,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的将视觉思维应用到学习过程中。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的积极性作用,一方面,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激发学生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的训练方式,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和研究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律,并试图让学生将这些有效的解题思路应用到日后的学习过程中。

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视角 高中数学 学困生

学困生是一种在学科教学中都会碰到的学生类型.该类型的学生智力正常,但是成绩却普遍较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该类型的学生尤为常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语言、空间、逻辑、运动等多种智能,其中逻辑智能是数学学习中的主要智能,而其他智能则是辅智能.因此,在多元化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困生的智能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一、建立多元智能观,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相对较弱的智能通常会被放大,大多数学生、教师只看到学困生不足的方面,使学困生被贴上“愚笨”、“差生”等片面性的标签,而学困生也对自己产生不信任、自卑感,导致学习跟不上、成绩上不去.因此,教师、家长及学生应建立多元智能观,消除对学困生的错误认知,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教师可以向学生及家长讲解多元智能观的理论,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同时,开展自我认识活动,使学生通过定期写自评或者向同学进行自我介绍等方法重新认识自己.在写评语时,学生要写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及不足之处,总结一段时间内自己在学习方面上的进步与不足之处,保障对自己的剖析的客观性.此外,要让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差不是先天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转变当前的学习状况;对有进步的学困生,要给予及时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智能观,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二、区分优弱势智能,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首先,通过多次数学考试、测验,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确定学困生在班级内的比例及名单.然后,将具有权威性的调查问卷发给学困生进行填写,对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智能优弱的评估.同时,将问卷评估情况与学生的交流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记录每个学困生的智能优弱情况.最后,根据学困生的智能优弱,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学困生的逻辑智能相对较弱,教学内容倾向于对数学逻辑思维方面的理论教学与练习.这样,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弱势智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多元手段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例如,在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具,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困生展示空间图形物体的移动、形状及向量的规律,提高学生对空间的直观感受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一帮一”的学习活动,根据班内学生的智能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助活动.比如,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则找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在互助学习中,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优智能的学生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逻辑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人际智能水平.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为适应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首先,多种角度评价每一个学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空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多角度评价,可以看到学生的长处与短处,有利于对学生的学生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其次,多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卷面考试、实践活动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最后,优化各个评价项目的评分比例,根据高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学生的逻辑、空间、语言、交际等方面的评价项目进行优化,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化智能的发展观点,在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劣势时,也要看到学生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教W策略,将学生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实现优者更优、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篇10

一、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观念

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数学审美等.研究表明:形象、直觉、灵感思维在人的创造思维能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审美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认为,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功能的综合.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就必定既是善于严格思维,又善于不严格思维的人.这实质是说在数学创造发明的过程中,既包含非逻辑思维,也含有逻辑思维,且非逻辑思维占据优势,是逻辑思维主导下的非逻辑思维,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和作用,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创造发明过程往往是先通过形象、直觉、灵感、审美等非逻辑思维迅速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再通过逻辑思维作出严格的证明.非逻辑思维是打开数学创造大门的钥匙.

中学数学虽然对社会来讲,一般不会有客观上的创新结果,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对于培养其创造素质是极为有利的.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逻辑思维,过分偏重于演绎推理,过分强调形式论证的严密逻辑性的严格作用.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的严重弊病,对非逻辑思维的认识不足,忽视形象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忽视直觉思维的顿悟作用,忽视数学审美的桥梁纽带作用.甚至认为数学思维只有逻辑思维,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在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数学美的鉴赏能力,要把纯演绎式的教材体系,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揭示思维过程,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利用数学中的“形”,创造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觉思维训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猜想的训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

二、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观念数学语言是科学语言,它的符号与图形都是用来表示数量与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是认识量与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有力工具.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语言可促进思维,深化思维,思维又可创造语言.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如数的发展产生了复数语言,而复数语言的发展又产生了复变函数论这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数学学科.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炼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炼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一个公式、一个图形胜过一打说明,符号公式的和谐与简洁美,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分析问题、有利于计算和逻辑论证.如学习复数时,“1<|z|≤2”所表示的意义,若用日常语言说明就较麻烦,而懂数学语言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表示什么.再如用维恩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使抽象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在联系.

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就是传播数学语言,要把数学当作一门特殊的语言来研究,要确立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重视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间的转译,重视符号图式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应用题,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会用计算机语言指导计算.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表述不清、认识模糊,这一问题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量与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起着促进或阻滞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

可喜的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现象.用纪律、分数、名次、向家长告状等简单方式来代替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语言工作,甚至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不注重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不注意自身的师表作用,这都是不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

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本世纪末30年代后期法国出现的著名的“布尔巴基”学派,就是由一批年轻人经常集会,在一起探讨各方面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取得的数学成就硕果累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再创造,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

五、确立数学应用的观念

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观念.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也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仆人,不管怎么说,其意义都是说明数学应用于一切科学,数学的创造都是其物质性的,它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为生产和生活实际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数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育是以概念和数学基本原理(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数学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以其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与当今世界有些发达国家的注重实际、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完成纯数学的学习,没有一点实践环节,毕业后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当今社会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导致数学知识的创新.如数学中的优化思想、模型方法、统计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诞生许多新的数学分支;再如寻求“高次代数方程求根公式”的问题源于16世纪,在其后的300年中总有不少著名数学家为之不懈地奋斗,但直到19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创立了“群论”的思想方法以后,才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转贴于

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包含在数学知识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必然会接触思想方法.问题是仅仅满足于对思想方法的自发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自觉地去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创造活动的基本方法,只有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认识数学问题,才能把握思维活动的全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去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知识的教学代替思想方法的教学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不利的.